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学报编辑论丛官网

学报编辑论丛官网

发布时间:

学报编辑论丛官网

主 编: 李允 副 主 编: 罗先碧 通信地址: 四川省南充市西南石油学院学报编辑部 邮政编码: 637001 电 话:028-83032341; 0817-2642341 E-mail: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是国家科委批准、西南石油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石油科技学术期刊。本刊的论文摘要被美国《工程索引》(EI Page one)、美国《石油文摘》(PA)、美国《化学文摘》(CA)和《中国石油文摘》等刊物收录;1996年起本刊已进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B辑;从1988年起本刊便是国家科委“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的源期刊。本学报主要刊登科技工作者在石油专业学科中具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内容。对于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以上的科研成果内容、有较大经济效益的横向科研成果内容、本刊优先选用。 文稿务求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字准确、文字精练,一般不得超过6000字(包括图表)。除正文外,请提供中文和英文的标题、摘要、3~8个主题词和第一作者简介。摘要字数为200~300字。若是本刊优先选用的科研项目成果报告,请以注文的形式注明课题名称及编号。� 文稿请用16开方格纸抄写或以B5大小的纸打印。务必做到字迹工整、清晰、使用法定计量单位。插图清晰、易懂、布局合理,大小不得超过16开纸尺寸,且图件一般不超过5幅。表格应设计合理。图表及公式中物理量符号使用国际单位制,计量单位应一致。能同时用图或表表达清楚的问题,如无特殊要求,则只选其一。� 文稿中引用他人作品,请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有关规定,在文中和参考文献中列出。参考文献项目务必齐全,格式为:� 1 连续出版物:作者题名刊名(外文刊名可缩写,缩写后的首字母应大写,并省略缩写点“”),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示例: [1]高景德,王祥珩交流电机的多回路理论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27(1):1~8 [2]Nadkarni M A,Nair C K K,Pandey V N,et Characterization of alpha-galactosi-dase from corynebacterium murisepticum and mechanism of its J Gen App Microbiol, 1992,38:223~234 2 专著:作者书名版本(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专著中析出文献应注明起止页码) 示例: [3]竺可桢物候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73 [4]霍夫斯塔主编禽病学:下册第7版胡祥壁译北京:农业出版社,798~799 3 论文集:作者题名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示例: [5]张全福,王里青“百家争鸣”与理工科学报编辑工作见:郑福寿主编学报编辑论丛:第2集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4 来稿选用与否,编辑部一般在三个月内给予答复。答复方式:发录用通知或要求作者修改稿件的通知。投稿时自留底稿,请勿一稿两投。《西南石油学院学报》编辑部Email:xnsyxyxb@nc- 中(英)文摘要编写规则 根据GB6447-86,摘要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与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300字左右)。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对应,摘要的主要要素: 目的—研究、研制、调查等的前提、目的和任务,所涉及的主要范围。 方法—所用的原理、理论、条件、对象、材料、工艺、结构、手段、装备、程序等。 结果—实验的、研究的结果,数据,被确定的关系,观察结果,得到的结果,性能等。 结论—结果的分析、研究、比较、评价、应用,所提出的问题,今后的课题、假设,启发,建议,预测等。 编写摘要的注意事项: 要着重反映新内容和作者特别强调的观点。 要排除在本学科领域中已成常识的内容。 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 要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应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阐述……”、“提出了……”等记述方法,请不要使用 “本文”、“作者”、“本研究”等作主语。 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处必须加以说明。 例子: 吸烟对室内空气环境的污染 (目的:)为阐明吸烟对室内空气污染的程度,调查了城市住宅区地下室饮料厅和旅社。(方法:)用汞置换法、重量差值法、盐酸 乙二胺比色法分别测定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烟气总颗粒物质(TPM)和NOX。(结果:)结果饮料厅一氧化碳浓度超标,NOX未超过国家大气一次最高容许浓度,旅行社所有房间的一氧化碳浓度全超标。(结论:)说明吸烟对空气污染严重。指出,人们长期处于被动吸烟环境中,会受潜在的远期危害。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创刊于1978年,是国家科技部和新闻出版署批准,由我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以报道石油科技为主的综述性学术刊物,以刊出院内教师的科研成果为主体,也刊出部分来自现场关于油气勘探、油气藏工程、钻采工艺及设备、油气井完井与保护、油田化学、油田地面工程等方面的科研成果,突出反映了石油天然气工业中的新理论、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西南石油学院学报》采用中文文种,每篇文章都有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和英文作者单位,适合图书馆收藏和大型数据库收录。 创刊20年来,《西南石油学院学报》在我院党委、行政的具体领导下,在历届编委、编辑部和广大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坚持改革开放,遵循国家科技发展方针,广泛组稿,精心编辑出版,埋头苦干,艰苦办刊,及时、准确地报道了我国石油工业主要领域的科技成果,丰富了石油科技的知识宝库,促进了我国石油科技事业的发展。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作为展示我院教学科研的实力与水平、特色与优势的窗口,作为我院与国内外科技进步与交流的桥梁,作为我院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园地,为我院科技进步、学科建设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是四川省质量一级期刊,在四川省教育系统期刊评比中获一等奖,在全国教育系统期刊评比中获三等奖;是“国家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源期刊,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由“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目前,美国工程索引(Ei Page one)、美国石油文摘(PA)、美国化学文摘(CA)、中国石油文摘(CAP)等数据库已收录《西南石油学院学报》刊载的文章。《西南石油学院学报》已加入“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Info)数字化期刊群”,进入因特网提供信息服务,网址: 或 。 近年来,《西南石油学院学报》大力进行改革,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调整了编辑委员会,让各学科的专家、教授、学术带头人成为《西南石油学院学报》的编委会成员,一同来关心《西南石油学院学报》的发展,并指导《学报》工作;打破传统的用稿观念,努力刊用影响大、社会效益好的稿件,尤其对那些在石油专业学科中具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报告,对于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以上的科研工作内容、有较大经济效益的横向科研成果内容,《学报》优先选用。使每期《学报》有了一些优秀稿件作为支撑,提高学术质量就有了根本的保证。编辑部成员: 主 编:李允 常务副主编:罗先碧编 辑:朱和平 蒋 红 彭雪雪英文编辑(兼):付晓文 穆曙光 何 雁 练章华 何琰编辑委员会成员:主 任:罗平亚副主任:李允 李士伦委 员:(以姓氏笔划为序) 马德坤 王 元 王文福 王廷栋 江茂泽 李 允 李士伦 李 健 杜志敏 陈 平 陈景山 向开理 张 斌 张廷山 张明洪 杨启明 罗平亚 孟英峰 周荣辉 施太和 赵立志 赵金洲 胡星琪 郭小阳 梁 政 贾永禄 黄炳光 蒋 平 廖细明 颜其彬主要栏目:★ 地质勘探★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油气化学工程与化工★ 油气地面工程★ 石油机械工程★ 经济管理

来稿必须是有创新意义的研究成果,具有科学性、先进性,论点鲜明,数据可靠,文字精炼,图表清晰。每篇论文一般不超过4 000字(包括图表、摘要与参考文献)。研究简报限2 000字,专论综述5 000字以内。来稿请注明该课题受何种基金资助及批准号。 来稿请用计算机打印,一式两份。审稿通过后提交文稿磁盘。 文稿结构齐全,包括:题名、作者、作者单位、中英文摘要、关键词(3~5个)、中图分类号、第一作者简介(姓名、民族、籍贯、出生年月、性别、职称、学位)、正文、参考文献等。 (1)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英文题名与中文题名要一致。 (2)中文摘在300字左右,内容应具有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包括研究目的、实验方法、研究结果与结论。论文摘要与英文摘要应一致。 (3)外文字母须分清文种及大、小写,上、下角标的位置高低应区分明显。易混淆的外文字母、单位及符号请在第一次出现时用铅笔标注,所使用的量、单位及符号一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法定标准为准。 (4)图、表须精选,切勿与文字内容重复。插图应标明图序及图题,大小要适中,主辅线分明,线条均匀、清晰。表格请设计成三线表,并标明表序与表题。 (5)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按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编号,并与文末参考文献序号一致。列出的文献只限于作者亲自阅读过的、最主要的且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未发表的论著,不宜作参考文献。文献格式如下:� 期刊类文献:作者(姓前名后)文章名期刊名,年份,卷(期):起止页码� 示例:高景德,王祥珩交流电机的多回路理论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27(1):1~8 专著类:作者(姓前名后)书名版本(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示例:竺可桢物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3� 论文集:作者题名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示例:张全福,王里青“百家争鸣”与理工科学报编辑工作见郑福寿主编学报编辑论丛第2集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4� 专利类:专利申请者题名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示例: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制备方法中国专利,1989-07-26� 技术标准:标引项顺序号,起草责任者标准代号 标准顺序号-发布年标准名称出版者,出版年� 示例: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六分委员会GB6447-86文摘编写规则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6 学位论文:标引项顺序号 作者题名:〔学位论文〕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示例:张竹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学位论文〕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1983

学报编辑部是学校的直属部门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学院学报》的编辑和出版工作。具体职责如下: 一、坚持办刊方向,遵守国家出版法规,为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科建设、增进学术交流、扩大学校影响等服务。 二、 在编委会的指导下,负责提出、确定本刊的指导原则和编辑方针并组织实施。 三、负责制定学报编辑部工作规程及有关条例并督促实施。 四、负责提交年度学报出版计划,研究、决定本刊的栏目和内容。 五、负责做好组稿、选稿、审稿、定稿、校对、出版、发行的各项组织安排工作。 六、负责安排来稿的登记、编号,及时向作者反馈处理意见,并做好保密工作。维护作者的合法权益。 七、负责来稿的初审,做好来稿的专家复审,常务副主编、主编终审,特别稿件编委会复核等组织工作。 八、组织编辑人员参加校内外的学术活动和业务进修,积极开展科研活动。不断提高全体编辑人员的人文素养和学术水平。 九、负责本部门业务信息的收集、整理、提供、报批、实施上网等工作;负责本部门年度档案收集、整理和建档归档工作。 十、完成学校领导或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编辑部工作岗位职责编辑部主任 (1)负责编辑部的行政事务及编辑出版业务的领导工作,包括工作计划制定、工作安排、召开编前、编后会及编辑部的条件建设、制度建设、印刷质量问题的把关等。 (2)协助主编组织召开编委会,组织评刊活动,收集编委、作者、读者对学报的办刊质量、栏目设置及编辑工作的意见,提出改进工作的措施。 (3)制定每期的编辑出版计划及终审、终校工作。 (4)负责分管栏目稿件的初审、送审及编校以及分管栏目的组稿工作及组织相关的专题讨论。 (5)定期召开编辑部工作会议,组织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 (6)负责对外联系及交流工作,组织参加上级主管部门和学会、研究会的有关活动。 编辑 (1)负责分管栏目的初审、送审及编校工作,以及分管栏目的组稿工作及组织相关的专题研讨。 (2)承担编辑部的通联工作。包括与出版局、质检中心、各数据库中心、学会、研究会的外联工作。 (3)承担编辑部的编务工作,包括来稿登记、稿费发放、财务报销及文书档案管理工作。 (4)负责维护学报(社科版)的网站运行以及数据库更新工作。 (5)负责学报的发行及交流。 (6)做好编辑部主任交办的其它工作

学报编辑论丛官网查询

请来稿中写清楚您的Email,如果初审通过,即发给通知书。文题应简明、具体、确切,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文题后请附以第三人称撰写的100~300字、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的中文摘要。摘要下方请标注中文关键词3~8个(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术语);关键词下方请标注本文的中图分类号。请将文题、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译成英文,中国作者姓名使用汉语拼音标注。正文中应提炼好各级标题,以阿拉伯数字l、1、1为序。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3级。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论文时所参考的文献书目,文稿中摘编或引用他人文章,务请采用顺序编码制,在文中引用处以上角标方式—一注明;一种文献在同一文中被反复引用,则用同一序号标示,并在序号后加圆括号标明页码。各类参考文献条目请在文后按以下示例编排:(1)专著:[1]厉以宁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M]长沙:湖南出版社, (2)期刊:[2]周天勇《西部大开的经济学思考》[J](6):3(3)学位论文:[ 3]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 学系数学研究所,(4)报纸:[4]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l0)(5)论文集中析出文献:「5」李晓文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编辑社会角色地位的再思考[A]张全福学报编辑论丛(第9集)[C]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注释主要用于对文章篇名、作者及文内某一特定内容作进一步的解释或说明,文中以注号(例①、②)表示。获得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并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我刊将按质量优先发表该类文章。请将Email来稿邮件主题标示为“论文编号——作者姓名——文章标题),或者将软盘寄至我编辑部。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扩大作者学术交流渠道,本刊已加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并被选作《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数据库,请在来稿时说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请勿一稿两投,并请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投寄稿件后3个月以内未收到正式录用通知的,作者可自行处理。

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类别特点例句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如何区分省级、国家级期刊

学报编辑论丛官网投稿

北大核心最新目录可到原上草论文查找。

1 征稿范围心理学各领域(包括认知与实验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生理与医学心理、人格与社会心理、工业与组织心理、心理统计与测量、心理学史与基本理论等)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报告和研究综述。本刊不接受一般性研究综述,除非是特约稿件或极具权威的研究综述。不接受单纯的量表编制报告。本刊也接受英文稿件。  2 投稿要求本刊已实行网络投稿(),需上传word文档。暂不需交打印稿。来稿文责自负。切勿一稿多投(内容基本相同的中文稿投向国内期刊,英文稿投向国外期刊,也视为一稿多投)。投稿前请填写自我检查报告(到“下载中心”下载),并把检查结果粘贴到文章的首页。研究中使用的材料(如问卷、量表、图片等),需附在正文后(与正文放在一个文件中再上传)。如果研究中使用未公开发表的量表或问卷,须提供原作者使用许可的书面证明,挂号邮寄至编辑部。因为是匿名审稿,正文中应删去所有作者信息,包括作者单位、基金号、文档属性中的作者信息等,有些还需对文章本身透露出来的作者信息做技术处理,如被试的单位、作者已被录用但还未出版的文章作为参考文献等。投稿后还需签署版权转让协议书(到“下载中心”下载),签署后邮寄至编辑部。3 撰稿要求来稿应能反映该学术领域的最新进展与水平。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条理清晰,题文相符,文字简明。研究报告需写出研究的原创性体现在哪些方面。“问题提出”或前言部分中,有关研究的背景部分要较为详细,要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研究问题或研究假设,可参看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10) 出版手册。建议来稿正文(不包括图表、摘要、参考文献)字数限制在10000字以内,参考文献限制在30条以内。具体要求如下:1 文题限20字以内。能够准确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尽量不用“研究”二字。2 摘要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不要把结果与结论混为一谈)。中文摘要限200字以内。尽可能不用“本研究”、“我们”等第一人称。英文摘要需详细,1页4段,约500个单词。英文摘要的写作注意事项请到“下载中心”下载。3 关键词须给出3~5个关键词,置于摘要之后。关键词需是专业词汇。4 分类号采用中图分类号。可由编辑部填写。5 标题层次统一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各级号码之间加一小圆点,末尾一级不加小圆点。如一级用“1”、“2”、“3”,二级用“1”、“2”、“3”,三级用“1”、“2”、“3”。标题仅限三级。6 统计表达请使用法定计量单位、符号和标准化、规范化的名词、术语。常用的统计学符号规定如下:总样本容量为N,分组样本容量为n,平均数为M,标准差为SD,t检验为t,F检验为F,卡方检验为χ,相关系数为r,显著性为p。英文字母都需斜体。希腊字母(a、β、χ、η)都不需要斜体。统计值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显著性p可保留3位,有特殊要求的可保留多位)。报告推论统计(F检验、t检验、卡方检验)时,需给出自由度或样本量。建议给出统计检验的效应量(effect size)。减号和负号不是连字符“-”,而是半字线“–”。7 表格采用三线表。一般应把自变量作为列,因变量作为行。每个栏目(纵向的列)都需有栏目名称,栏目名称不能横向解释。8 插图和照片需清晰可读。图中所用文字为6号宋体。照片应反差好、层次清晰。9 参考文献采用著者-出版年制。更进一步的说明请到本刊网站“下载中心”下载“参考文献著录要求”。详细规定还可查阅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10)出版手册。建议使用EndNote、NoteExpress等软件来管理参考文献。1 正文中的文献引用标志正文中的文献引用标志是著者(英文文献著者只写英文姓氏,中文文献中国人著者需写全姓名)和出版年,可以作为句子的一个成分,也可放在引用句尾或其他适当位置的括号中,作者可以根据行文的需要灵活选用一种方式。2 正文后的文献列表 文献列表按著者姓氏字母顺序排列;著者相同,按出版年排列;著者和出版年都相同,按文题的首字母顺序排列,出版年后加a、b、c… 参考文献全部用英文书写。如果是中文文献,需有对应的英文,并把中文文献放在英文后面的方括号中。 中文文献中的著录符号需用英文(半角)符号。 英文逗号、点号、冒号后要留一空格。 著者姓名、出版年、文题、书名、出版信息等各个文献成分末尾用点号结束。 排版时需悬挂缩进。 每条文献都需有斜体部分。一般是期刊名称和卷号、书名、会议名称等。 常见的文献类型要求如下:(1)期刊论文著者姓, 名 (出版年份) 文题刊名,卷号,起止页码示例:Zhuang, J, & Zhou, X L (2001) Word length effect in speech production of CActa Psychologica Sinica,33, 214–[庄捷, 周晓林 (2001) 言语产生中的词长效应心理学报,33, 214–] 英文文献,姓需全拼,名只写首字母;姓氏后面有逗号,名的缩写字母后面有缩写点。 7个著者以内,所有著者全部列出;超过7个,写前6个著者和最后一个著者,其余用英文省略号(3个点号)代替。 著者之间都用逗号隔开。7个著者以内,最后两个著者之间用“&”。 文题(正标题和副标题)第一个单词的首字母大写,其余为小写(特殊要求大写的除外)。 刊名和卷号后用逗号,字体为斜体。不需要写期刊的期号,除非期刊的每一期都是从第1页开始编页码,才要写期号(期号和两边的括号为正体);如果全年各期页码是连续编号,则不需要写出期号,只需要写出卷号即可。 页码范围符号不是连字符“-”,而是半字线“–”。 (2)书籍或篇章著者姓,名 (出版年份)书名 出版地: 出版社示例:Pan S (1987)Anthology of Pan Shu’s Nanjing, China: Jiangsu Educational P[潘菽 (1987)潘菽心理学文选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书名字体为斜体 与中文文献对应的英文中,出版地城市后需加国家(如China),用逗号隔开。 编著的编者后需在括号内加E或E,中文加“编”。 (3)正式出版的(会议)论文集著者姓,名 (出版年份) 文题 见(In) 编者名 姓(中文写姓名)论文集名(卷号, 页码范围) 出版地: 出版社示例:Wang, D F, & Cui, H (2004)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seven factor model of Chinese In D F Wang & Y B Hou (E),Selected papers o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V 1, 46–84) Beijing, China: Peking University P [王登峰, 崔红 (2004) 中国人“大七”人格结构的理论分析 见 王登峰,侯玉波 (编)人格与社会心理学论丛(一)( 46–84)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编者是名前姓后。中文书写的中文文献的编者还是写姓名。 文题字体为正体,论文集名字体为斜体。 “见”字后需加一空格。 10 编排顺序最终录用稿按以下顺序编排:(1)中文题目;(2)作者姓名;(3)作者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4)中文摘要;(5)中文关键词;(6)分类号;(7)正文;(8)参考文献;(9)英文题目;(10)汉语拼音的作者姓名(或作者的英文姓名);(11)作者单位英文名称;(12)英文摘要;(13)英文关键词。初投稿和修改稿不包括中英文作者姓名和单位。4 稿件评审本刊采用匿名审稿。稿件初审由编辑部和责任编委进行,主要审查来稿写作是否规范,是否符合本刊的用稿要求,判断来稿是否有送审价值。外审由责任编委或编辑部请同行专家审查稿件,每篇稿件至少要送2位同行专家评审。如果评审结果不一致,还会继续送多位同行专家审查。如果外审后多数审稿人同意发表,则由责任编委和主编做出终审决定。未能通过评审的稿件将被退稿。退稿后不接受申诉。5 稿件处理流程当稿件被编辑部登记后,作者将获得一个稿件编号,随后就可以在“作者查稿”中跟踪稿件处理过程,并能看到具体的处理意见。一般的流程是:编委初审->外审->退修->编委复审->主编终审->发稿->组版由于有些稿件需要修后再审,所以“外审”、“退修”和“编委复审”三个阶段可能反复出现。稿件录用后,编辑部给作者发录用通知,要求作者把最终稿的电子版发至编辑部邮箱。编辑部收到定稿后,还要进行英文摘要审读、参考文献校对,并返回作者予以确认,然后排版。排版后给作者发送PDF格式的清样,由作者打印后校阅,然后邮寄回编辑部。清样上的期号和页码都是临时的。根据清样寄回和投稿的先后顺序,安排在就近的那一期上发表。因为期刊每期的页码是固定的,无法保证所有寄来清样的文章在同一期上发表,所以有的文章可能要滞后发表。6 修改稿要求同行专家外审、编委复审、主编终审后都可能要求作者修改稿件,作者提交的修改稿要有修改说明。修改说明需针对审稿意见逐条回复。  一个标准的修改说明应该包括几层含义:(1)要说明你对审稿意见是如何理解的。让审稿人知道你对审稿意见的理解是否到位。(2)要针对审稿人提出的问题进行说明。如果是文章的问题,要交代清楚为什么出现相应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在修改稿中是如何修改的,修改的道理何在。(3)对于修改不了的问题,要做出解释并对相应的思考,主动跟审稿人进行交流。(4)要告诉审稿人,修改稿中你的修改在什么地方,以方便审稿人审阅。经过多次修改的修改稿应保留历次的修改说明。每次修改稿都不要有作者的有关信息。保留正文前的论文自检报告,可以修改。最终的录用稿需要写上作者姓名、单位、基金号、通讯作者的联系方式、致谢等。英文部分的作者姓名应姓氏全部大写,名首字母大写,如ZHANG Houcan, LI Shu7 版面费和稿费2010年开始,稿件发表后,本刊将收取版面费(250元/页)和审稿费(100元/审)(注:版面费和审稿费收取的总和3000元封顶;无论汇款还是转账,务必注明稿件编号),并付稿酬(500元/篇),所付稿酬包括光盘版及网络版稿酬。赠送样刊2册。重要提示:如果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请给编辑部发邮件询问,以免耽误了稿件处理。投稿3天之后还没有收到编辑部发送的带有稿件编号的收稿单。(你可能没有投稿成功)审稿超过计划完成时间10天以上还没有收到编辑部发来的“退修或退稿”的邮件。(当审稿到了规定时间尚未完成,系统会自动给审稿人发催审单。由于审稿需要时间,所以还要再等1周以上。如果还没有完成,应该给编辑部发信,请求编辑部人工催促审稿人。有些特别繁忙的审稿人需要多次人工提醒。)需要修后再审的稿件,修改稿上传后,3天以上没有被编辑部送至外审阶段。(当作者成功上传修改稿后,编辑部能够看到稿件上传的完成标记。但有时不显示完成标记,原因不明。也有可能上传稿件不成功。所以,如果3天以上还未送外审,可能是系统未显示完成,需要作者提醒编辑部查看)版面费缴纳20天后还没有收到发票。(编辑部没有自己独立的财务,缴纳费用和开发票都要到心理所财务处办理,有时需要排队,所以周期要长一些。通过银行转帐,所财务处也未必能够及时通知编辑部前去办理。)-完-

请来稿中写清楚您的Email,如果初审通过,即发给通知书。文题应简明、具体、确切,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文题后请附以第三人称撰写的100~300字、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的中文摘要。摘要下方请标注中文关键词3~8个(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术语);关键词下方请标注本文的中图分类号。请将文题、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译成英文,中国作者姓名使用汉语拼音标注。正文中应提炼好各级标题,以阿拉伯数字l、1、1为序。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3级。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论文时所参考的文献书目,文稿中摘编或引用他人文章,务请采用顺序编码制,在文中引用处以上角标方式—一注明;一种文献在同一文中被反复引用,则用同一序号标示,并在序号后加圆括号标明页码。各类参考文献条目请在文后按以下示例编排:(1)专著:[1]厉以宁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M]长沙:湖南出版社, (2)期刊:[2]周天勇《西部大开的经济学思考》[J](6):3(3)学位论文:[ 3]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 学系数学研究所,(4)报纸:[4]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l0)(5)论文集中析出文献:「5」李晓文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编辑社会角色地位的再思考[A]张全福学报编辑论丛(第9集)[C]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注释主要用于对文章篇名、作者及文内某一特定内容作进一步的解释或说明,文中以注号(例①、②)表示。获得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并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我刊将按质量优先发表该类文章。请将Email来稿邮件主题标示为“论文编号——作者姓名——文章标题),或者将软盘寄至我编辑部。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扩大作者学术交流渠道,本刊已加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并被选作《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数据库,请在来稿时说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请勿一稿两投,并请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投寄稿件后3个月以内未收到正式录用通知的,作者可自行处理。

学报编辑论丛官网下载

主 编: 李允 副 主 编: 罗先碧 通信地址: 四川省南充市西南石油学院学报编辑部 邮政编码: 637001 电 话:028-83032341; 0817-2642341 E-mail: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是国家科委批准、西南石油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石油科技学术期刊。本刊的论文摘要被美国《工程索引》(EI Page one)、美国《石油文摘》(PA)、美国《化学文摘》(CA)和《中国石油文摘》等刊物收录;1996年起本刊已进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B辑;从1988年起本刊便是国家科委“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的源期刊。本学报主要刊登科技工作者在石油专业学科中具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内容。对于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以上的科研成果内容、有较大经济效益的横向科研成果内容、本刊优先选用。 文稿务求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字准确、文字精练,一般不得超过6000字(包括图表)。除正文外,请提供中文和英文的标题、摘要、3~8个主题词和第一作者简介。摘要字数为200~300字。若是本刊优先选用的科研项目成果报告,请以注文的形式注明课题名称及编号。� 文稿请用16开方格纸抄写或以B5大小的纸打印。务必做到字迹工整、清晰、使用法定计量单位。插图清晰、易懂、布局合理,大小不得超过16开纸尺寸,且图件一般不超过5幅。表格应设计合理。图表及公式中物理量符号使用国际单位制,计量单位应一致。能同时用图或表表达清楚的问题,如无特殊要求,则只选其一。� 文稿中引用他人作品,请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有关规定,在文中和参考文献中列出。参考文献项目务必齐全,格式为:� 1 连续出版物:作者题名刊名(外文刊名可缩写,缩写后的首字母应大写,并省略缩写点“”),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示例: [1]高景德,王祥珩交流电机的多回路理论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27(1):1~8 [2]Nadkarni M A,Nair C K K,Pandey V N,et Characterization of alpha-galactosi-dase from corynebacterium murisepticum and mechanism of its J Gen App Microbiol, 1992,38:223~234 2 专著:作者书名版本(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专著中析出文献应注明起止页码) 示例: [3]竺可桢物候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73 [4]霍夫斯塔主编禽病学:下册第7版胡祥壁译北京:农业出版社,798~799 3 论文集:作者题名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示例: [5]张全福,王里青“百家争鸣”与理工科学报编辑工作见:郑福寿主编学报编辑论丛:第2集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4 来稿选用与否,编辑部一般在三个月内给予答复。答复方式:发录用通知或要求作者修改稿件的通知。投稿时自留底稿,请勿一稿两投。《西南石油学院学报》编辑部Email:xnsyxyxb@nc- 中(英)文摘要编写规则 根据GB6447-86,摘要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与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300字左右)。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对应,摘要的主要要素: 目的—研究、研制、调查等的前提、目的和任务,所涉及的主要范围。 方法—所用的原理、理论、条件、对象、材料、工艺、结构、手段、装备、程序等。 结果—实验的、研究的结果,数据,被确定的关系,观察结果,得到的结果,性能等。 结论—结果的分析、研究、比较、评价、应用,所提出的问题,今后的课题、假设,启发,建议,预测等。 编写摘要的注意事项: 要着重反映新内容和作者特别强调的观点。 要排除在本学科领域中已成常识的内容。 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 要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应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阐述……”、“提出了……”等记述方法,请不要使用 “本文”、“作者”、“本研究”等作主语。 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处必须加以说明。 例子: 吸烟对室内空气环境的污染 (目的:)为阐明吸烟对室内空气污染的程度,调查了城市住宅区地下室饮料厅和旅社。(方法:)用汞置换法、重量差值法、盐酸 乙二胺比色法分别测定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烟气总颗粒物质(TPM)和NOX。(结果:)结果饮料厅一氧化碳浓度超标,NOX未超过国家大气一次最高容许浓度,旅行社所有房间的一氧化碳浓度全超标。(结论:)说明吸烟对空气污染严重。指出,人们长期处于被动吸烟环境中,会受潜在的远期危害。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创刊于1978年,是国家科技部和新闻出版署批准,由我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以报道石油科技为主的综述性学术刊物,以刊出院内教师的科研成果为主体,也刊出部分来自现场关于油气勘探、油气藏工程、钻采工艺及设备、油气井完井与保护、油田化学、油田地面工程等方面的科研成果,突出反映了石油天然气工业中的新理论、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西南石油学院学报》采用中文文种,每篇文章都有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和英文作者单位,适合图书馆收藏和大型数据库收录。 创刊20年来,《西南石油学院学报》在我院党委、行政的具体领导下,在历届编委、编辑部和广大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坚持改革开放,遵循国家科技发展方针,广泛组稿,精心编辑出版,埋头苦干,艰苦办刊,及时、准确地报道了我国石油工业主要领域的科技成果,丰富了石油科技的知识宝库,促进了我国石油科技事业的发展。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作为展示我院教学科研的实力与水平、特色与优势的窗口,作为我院与国内外科技进步与交流的桥梁,作为我院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园地,为我院科技进步、学科建设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是四川省质量一级期刊,在四川省教育系统期刊评比中获一等奖,在全国教育系统期刊评比中获三等奖;是“国家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源期刊,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由“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目前,美国工程索引(Ei Page one)、美国石油文摘(PA)、美国化学文摘(CA)、中国石油文摘(CAP)等数据库已收录《西南石油学院学报》刊载的文章。《西南石油学院学报》已加入“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Info)数字化期刊群”,进入因特网提供信息服务,网址: 或 。 近年来,《西南石油学院学报》大力进行改革,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调整了编辑委员会,让各学科的专家、教授、学术带头人成为《西南石油学院学报》的编委会成员,一同来关心《西南石油学院学报》的发展,并指导《学报》工作;打破传统的用稿观念,努力刊用影响大、社会效益好的稿件,尤其对那些在石油专业学科中具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报告,对于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以上的科研工作内容、有较大经济效益的横向科研成果内容,《学报》优先选用。使每期《学报》有了一些优秀稿件作为支撑,提高学术质量就有了根本的保证。编辑部成员: 主 编:李允 常务副主编:罗先碧编 辑:朱和平 蒋 红 彭雪雪英文编辑(兼):付晓文 穆曙光 何 雁 练章华 何琰编辑委员会成员:主 任:罗平亚副主任:李允 李士伦委 员:(以姓氏笔划为序) 马德坤 王 元 王文福 王廷栋 江茂泽 李 允 李士伦 李 健 杜志敏 陈 平 陈景山 向开理 张 斌 张廷山 张明洪 杨启明 罗平亚 孟英峰 周荣辉 施太和 赵立志 赵金洲 胡星琪 郭小阳 梁 政 贾永禄 黄炳光 蒋 平 廖细明 颜其彬主要栏目:★ 地质勘探★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油气化学工程与化工★ 油气地面工程★ 石油机械工程★ 经济管理

没有查询到这个期刊,请仔细核对

《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台湾:稻禾出版社,1991年;上海:学林出版社,1995年;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   《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   《孙中山的活动与思想》,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   《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术》,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3月。《治学的门径与取法——晚清民国研究的史料与史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5月。 《孙中山与留日学生及同盟会的成立》,《中山大学学报》(文科版),1982年第4期。   《同盟会成立前孙中山与国内知识界》,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编:《孙中山研究论丛》第一集,1983年。   《军国民教育会若干问题的探讨》,中山大学历史系、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编:《孙中山研究论丛》第二集,1984年。   《孙中山生平活动史实补正(1895—1905)——〈孙中山年谱长编〉编辑札记》,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编:《孙中山研究论丛》第四集,1986年。   《留日学生发端与甲午战争后的中日关系》,《华中师范学院学报》1986年第4期。   《也谈同盟会的成立——与何泽福同志商榷》,《近代史研究》1987年第1期。   《信仰的理想主义与策略的实用主义—论孙中山的政治性格特征》,《近代史研究》1987年第3期。   《论中国教育会》,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编:《孙中山研究论丛》第五集,1987年。   《辛亥时期的学生与国民会——兼论学生与革命党人的关系》,中山大学编辑部编:《孙中山研究论丛》第六集,1988年。   《1905—1912年的国内学生群体与中国近代化》,《近代史研究》1989年第5期。   《清末兴学热潮与社会变迁》,《历史研究》1989年第6期。   《试论孙中山的国际观与亚洲观》,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编:《孙中央研究论丛》第七集,1990年。   《论清末城镇社会结构的变化与商民罢市》,《近代史研究》1990年第5期。   《从文明抵制到程序革命——辛亥时期国内学生由爱国走向革命的历程》,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编:《孙中山研究》第八集,1991年。   《清末民初传播业的民间化与社会变迁》,《近代史研究》1991年第6期。   《保皇会暗杀活动试探》,《中山大学史学辑刊》第1辑,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   《民间からみた中国文化と历史研究の盲点·误区》,收入沟口雄三等编著:《汉字文化圈的历史与未来》,东京大修馆书店,1992年。   《戴季陶文集の编集状况について》,《近きに在りて》第22号,东京汲古书院,1992年11月。   《庚子保皇会的勤王谋略及其失败》,《历史研究》1993年第1期。   《孙中山の国际观およびアジア观试论》,日本孙文研究会编:《孙文与アジア—1990年8月国际学术讨论会报告集》[孙中山纪念会研究丛书Ⅱ],东京汲古书院1993年。   《孙中山と庚子勤王运动》,日本孙文研究会编:《孙文研究》第15辑,1993年。   《试论孙中山的亚洲观与国际观》,《孙中山与亚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4年。   《1890—1930年代日本在华大众传播业》,山田辰雄编:《日中关系的150年—相互依存、竞存、敌对》,东京东方书店,1994年。   《20世纪初国内新知识界社团概论》,《近代史研究》1994年第5期。   《有用与无用》,《学术研究》1994年第5期。   《永恒与真理——历史和史学脉络中的探求》,《中国书评》(香港),1995年1月,总第3期。   《孙中山与传统文化三题》,《近代史研究》1995年第3期。   《辛亥时期戴季陶的对日观》,《中山大学史学集刊》第3辑,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   《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第二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近代中国史研究通讯》(台湾)第19期 1995年。   《“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第二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近代史研究》1995年第1期。   《近代中国女性史研究散论》,《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3期。   《同盟会成立时孙中山的政治形象》,《辛亥革命史研究动态》1996年第4期。   《晚清民国时期的国学研究与西学》,《历史研究》1996年第5期。   《甲午战后台湾内渡官绅与庚子勤王运动》,《历史研究》1995年第6期。   《新加坡华侨与庚子勤王运动》,《孙中山研究论丛》第13集,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年。   《论庚子中国议会》,《近代史研究》1997年第2期。   《新加坡华侨与康梁的保皇运动及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运动》,张希哲、陈三井主编:《华侨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革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国史馆1997年。   《伯希和与近代中国学术界》,《历史研究》,1997年第5期。   《胡适与〈水经注〉案探源》,《近代史研究》1997年第5期。   《从葛兰言到费正清——本世纪国际汉学的四裔偏向与本部回应》,《东亚史研究》(韩国)1998年第4期。   《陈寅恪与清华研究院》,《历史研究》1998年第4期。   The Stud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Learning and Western Learning in the Qing Dynasty and Republic of China Period ,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 Winter 1998    《梁启超的国学研究与日本》,《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梁启超国际研讨会论文集》,1998年。   《黄金十年与新政革命——评介〈中国,1898—1912:新政革命与日本〉》,《燕京学报》1998年第4期。   《日本在中国接受西方近代思想中的作用——梁启超个案国际研讨会述评》,《历史研究》1999年第1期。   《胡适与国际汉学界》,《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1期。   Paul Pelliot and Modern Chinese Academic Circles ,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 Spring 1999    《近代中国学术的地缘与流派》,《历史研究》1999年第3期;《新华文摘》1999年第11期。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国际反响》,《五四运动八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政治大学出版社,1999年。亦编入郝斌、欧阳哲生主编:《五四运动与二十世纪的中国:北京大学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同盟会成立时孙中山的政治形象》,《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1999年。   《近代日本留华学生》,《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3期。   《陈季同述论》,《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4期。   《陈垣与国际汉学界——以与伯希和的交往为中心》,《励耘学术承习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陈寅恪与中国近代史研究》,《陈寅恪与20世纪中国学术》,淅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   《陈寅恪与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华文史论丛》第62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纪念陈寅恪教授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历史研究》2000年第2期。   《东方考古学协会述论》,《历史研究》2000年第5期。   《厦门大学国学院风波——鲁迅与现代评论的冲突的余波》,《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5期。   《胡适与孙中山——以新文化运动与国民革命关系为中心》,《国父纪念馆馆刊》2000年第6期。   《先锋与本体的冲突—壬寅浔溪公学第二次风潮述论》,《中华文史论丛》2001年第3辑。   《近代学术转承——从国学到东方学》,《历史研究》2001第3期。   《陈炯明事件前后的孙中山与胡适》,《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3期。   《教学需求与学风转变——近代大学史学教育的社会科学化》,《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   《庚子勤王前后的岑春煊与保皇会》,《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6期。   《日本东亚同文会广东支部》,《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保皇会的宗旨歧变与组织离合》,《近代史研究》2002年第3期。   《章太炎晚年北游讲学的文化象征》,《历史研究》2002年第4期。   《梁启超的东学、西学与新学——评狭间直树〈梁启超·明治日本·西方〉》,《历史研究》2002年第6期。   《近代中外比较研究史管窥——陈寅恪〈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解析》,《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孙中山对新文化派的回应》,《近代史研究》2003年第2期。   《横看成岭侧成峰:学术视差与胡适的学术地位》,《历史研究》,2003年第5期。   《保皇会港澳总局与勤子运动》,《近代史研究》2003年第5期。   《忆胜粦师》,中山大学历史系编、孙中山研究所编:《陈胜教授纪念集》(内部发行),2004年。   《盗匪与庚子勤王运动——南海西樵巨盗区新》,《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04年第2辑。   《万变不离其宗》,《理论与方法: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及其他》笔谈,《历史研究》2004年第4期。   《拒俄运动与中等社会的自觉》,《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4期。   《二十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史学会》,《历史研究》2004年第5期。   《晚清民国的知识与制度体系转型》,《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此文是“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体系转型”丛书的解说。   《从眼光向下回到历史现场——社会学人类学对近代中国史学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Chinese History Societies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 Spring 2005    《晚清民国的知识与制度体系转型》,《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1期。   《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年度报告·历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   《中国思想学术史上的道统与派分》,《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   《兴亚会与戊戌庚子间的中日民间结盟》,《近代史研究》2006年第3期。   《天地人生大舞台——京剧名伶田际云与清季的维新革命》,《学术月刊》2006年5月号。   《傅斯年与抗战时期的中国史学会》,收入《傅斯年与中国文化》,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3月。   《排日移民法案与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演讲》,《中山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年第6期。   《抗战时期国民党对北平文教界的组织活动》,《中国文化》第24期,2007年春季号。   《盖棺论定“论”难定:张之洞之死的舆论反应》,《学术月刊》2007年8月。   《傅斯年“史学只是史料学”再析》,《近代史研究》2007年第5期。   《以通史的眼光撰写和阅读近代史》,《近代史研究》2007年第5期。   《〈近代中国学术思想史〉解说》与《〈近代中国学术批评文选〉解说》,《史学月刊》2007年第10期。   《近代中国的新史学及其流变》,《史学月刊》2007年第11期。   《学人寄语》,《中国文化》第25、26期合刊,2007年秋季号。   《盲人摸象与成竹在胸:分科治学下学术的细碎化与整体性》,《文史哲》2008年第1期。   《1948年中山大学易长与国民党的派系之争》,《学术研究》2008年第1期。   《理解本意 寻绎演化——本期专栏导言》,《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晚近史的史料边际与史学的整体性——兼论相关史料的编辑出版》,《历史研究》2008年第4期。   《“了解之同情”与陈寅恪的治学方法》,《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期。   《金毓黻与南北学风》,《近代史研究》2008年第5期。   《抗战时期国民党策划的学人办报》,李金铨主编:《文人论政:知识分子与报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近代中国国字号事物的命运——本期专栏解说》,《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第一作者。   《求其是与求其古:傅斯年〈性命古训辨证〉的启示》,《中国文化》2009年春季号(第29期)。   《问题与主义——本期栏目解说》,《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The boundary of source materials for recent Chinese history and the integrity of historiography: With reference to the compilation and publication,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ese, Voume 4 Number 4 December    《解释一词即是作一部文化史——本期栏目解说》,《学术研究》2009年第12期。   《近代の日本人中国留学生》,大里浩秋,孙安石 编著:《留学生派遣から见た近代日中関系史》上制,御茶の水书房2009年3月。   《近代中国研究の史料と史学》,饭岛涉、久保亨、村田雄二郎编:《シリーズ20世纪中国史4·现代中国と历史学》,东京大学出版会2009年10月。   《大学与近代中国》,《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南浔·湖社与国民党——南浔与近代中国之二》,(日本)《东方学报》第85册(2010年3月)。   《中国近现代史的贯通与滞碍》,《近代史研究》2010年第2期。   《分科的学史与分科的历史》,《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近代广东学术因缘》,《学术研究》2010年第7期。   《文与言的分与合——重估五四时期的白话文》,《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10期。   《近代“中国哲学”发源》,《学术研究》2010年第11期。   《近代学术的清学纠结》,《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民初“自由”报刊的自由观》,《近代史研究》2010年第6期。   《国民党在大学校园的派系争斗》,《史学月刊》2010年第12期。   《比较与比附——法制史研究的取径》,《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辛亥革命的再认识》,《中华文史论丛》2011年第3期。   《华洋变形的不同世界》,《学术研究》2011年第3期。   《中西文化关系的隐与显》,《广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   《辛亥革命研究的整体性》,《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民国学人宋代研究的取向及纠结》,《近代史研究》2011年第6期。   《康有为的不变与梁启超的善变——史料解读与史事探究》,《学术研究》2011年第11期。   《陈寅恪的西学》,《文史哲》2011年第1期。   《走进新时代:进入民国之共和元年——日记所见亲历者的心路历程》,《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科举、学校到学堂与中西学之争》,《学术研究》2012年第3期。   《清季变政与日本》,《江汉论坛》2012年第5期。

学报编辑论丛官网入口

北大核心最新目录可到原上草论文查找。

请来稿中写清楚您的Email,如果初审通过,即发给通知书。文题应简明、具体、确切,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文题后请附以第三人称撰写的100~300字、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的中文摘要。摘要下方请标注中文关键词3~8个(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术语);关键词下方请标注本文的中图分类号。请将文题、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译成英文,中国作者姓名使用汉语拼音标注。正文中应提炼好各级标题,以阿拉伯数字l、1、1为序。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3级。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论文时所参考的文献书目,文稿中摘编或引用他人文章,务请采用顺序编码制,在文中引用处以上角标方式—一注明;一种文献在同一文中被反复引用,则用同一序号标示,并在序号后加圆括号标明页码。各类参考文献条目请在文后按以下示例编排:(1)专著:[1]厉以宁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M]长沙:湖南出版社, (2)期刊:[2]周天勇《西部大开的经济学思考》[J](6):3(3)学位论文:[ 3]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 学系数学研究所,(4)报纸:[4]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l0)(5)论文集中析出文献:「5」李晓文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编辑社会角色地位的再思考[A]张全福学报编辑论丛(第9集)[C]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注释主要用于对文章篇名、作者及文内某一特定内容作进一步的解释或说明,文中以注号(例①、②)表示。获得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并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我刊将按质量优先发表该类文章。请将Email来稿邮件主题标示为“论文编号——作者姓名——文章标题),或者将软盘寄至我编辑部。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扩大作者学术交流渠道,本刊已加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并被选作《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数据库,请在来稿时说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请勿一稿两投,并请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投寄稿件后3个月以内未收到正式录用通知的,作者可自行处理。

主 编: 李允 副 主 编: 罗先碧 通信地址: 四川省南充市西南石油学院学报编辑部 邮政编码: 637001 电 话:028-83032341; 0817-2642341 E-mail: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是国家科委批准、西南石油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石油科技学术期刊。本刊的论文摘要被美国《工程索引》(EI Page one)、美国《石油文摘》(PA)、美国《化学文摘》(CA)和《中国石油文摘》等刊物收录;1996年起本刊已进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B辑;从1988年起本刊便是国家科委“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的源期刊。本学报主要刊登科技工作者在石油专业学科中具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内容。对于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以上的科研成果内容、有较大经济效益的横向科研成果内容、本刊优先选用。 文稿务求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字准确、文字精练,一般不得超过6000字(包括图表)。除正文外,请提供中文和英文的标题、摘要、3~8个主题词和第一作者简介。摘要字数为200~300字。若是本刊优先选用的科研项目成果报告,请以注文的形式注明课题名称及编号。� 文稿请用16开方格纸抄写或以B5大小的纸打印。务必做到字迹工整、清晰、使用法定计量单位。插图清晰、易懂、布局合理,大小不得超过16开纸尺寸,且图件一般不超过5幅。表格应设计合理。图表及公式中物理量符号使用国际单位制,计量单位应一致。能同时用图或表表达清楚的问题,如无特殊要求,则只选其一。� 文稿中引用他人作品,请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有关规定,在文中和参考文献中列出。参考文献项目务必齐全,格式为:� 1 连续出版物:作者题名刊名(外文刊名可缩写,缩写后的首字母应大写,并省略缩写点“”),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示例: [1]高景德,王祥珩交流电机的多回路理论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27(1):1~8 [2]Nadkarni M A,Nair C K K,Pandey V N,et Characterization of alpha-galactosi-dase from corynebacterium murisepticum and mechanism of its J Gen App Microbiol, 1992,38:223~234 2 专著:作者书名版本(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专著中析出文献应注明起止页码) 示例: [3]竺可桢物候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73 [4]霍夫斯塔主编禽病学:下册第7版胡祥壁译北京:农业出版社,798~799 3 论文集:作者题名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示例: [5]张全福,王里青“百家争鸣”与理工科学报编辑工作见:郑福寿主编学报编辑论丛:第2集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4 来稿选用与否,编辑部一般在三个月内给予答复。答复方式:发录用通知或要求作者修改稿件的通知。投稿时自留底稿,请勿一稿两投。《西南石油学院学报》编辑部Email:xnsyxyxb@nc- 中(英)文摘要编写规则 根据GB6447-86,摘要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与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300字左右)。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对应,摘要的主要要素: 目的—研究、研制、调查等的前提、目的和任务,所涉及的主要范围。 方法—所用的原理、理论、条件、对象、材料、工艺、结构、手段、装备、程序等。 结果—实验的、研究的结果,数据,被确定的关系,观察结果,得到的结果,性能等。 结论—结果的分析、研究、比较、评价、应用,所提出的问题,今后的课题、假设,启发,建议,预测等。 编写摘要的注意事项: 要着重反映新内容和作者特别强调的观点。 要排除在本学科领域中已成常识的内容。 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 要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应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阐述……”、“提出了……”等记述方法,请不要使用 “本文”、“作者”、“本研究”等作主语。 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处必须加以说明。 例子: 吸烟对室内空气环境的污染 (目的:)为阐明吸烟对室内空气污染的程度,调查了城市住宅区地下室饮料厅和旅社。(方法:)用汞置换法、重量差值法、盐酸 乙二胺比色法分别测定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烟气总颗粒物质(TPM)和NOX。(结果:)结果饮料厅一氧化碳浓度超标,NOX未超过国家大气一次最高容许浓度,旅行社所有房间的一氧化碳浓度全超标。(结论:)说明吸烟对空气污染严重。指出,人们长期处于被动吸烟环境中,会受潜在的远期危害。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创刊于1978年,是国家科技部和新闻出版署批准,由我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以报道石油科技为主的综述性学术刊物,以刊出院内教师的科研成果为主体,也刊出部分来自现场关于油气勘探、油气藏工程、钻采工艺及设备、油气井完井与保护、油田化学、油田地面工程等方面的科研成果,突出反映了石油天然气工业中的新理论、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西南石油学院学报》采用中文文种,每篇文章都有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和英文作者单位,适合图书馆收藏和大型数据库收录。 创刊20年来,《西南石油学院学报》在我院党委、行政的具体领导下,在历届编委、编辑部和广大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坚持改革开放,遵循国家科技发展方针,广泛组稿,精心编辑出版,埋头苦干,艰苦办刊,及时、准确地报道了我国石油工业主要领域的科技成果,丰富了石油科技的知识宝库,促进了我国石油科技事业的发展。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作为展示我院教学科研的实力与水平、特色与优势的窗口,作为我院与国内外科技进步与交流的桥梁,作为我院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园地,为我院科技进步、学科建设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是四川省质量一级期刊,在四川省教育系统期刊评比中获一等奖,在全国教育系统期刊评比中获三等奖;是“国家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源期刊,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由“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目前,美国工程索引(Ei Page one)、美国石油文摘(PA)、美国化学文摘(CA)、中国石油文摘(CAP)等数据库已收录《西南石油学院学报》刊载的文章。《西南石油学院学报》已加入“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Info)数字化期刊群”,进入因特网提供信息服务,网址: 或 。 近年来,《西南石油学院学报》大力进行改革,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调整了编辑委员会,让各学科的专家、教授、学术带头人成为《西南石油学院学报》的编委会成员,一同来关心《西南石油学院学报》的发展,并指导《学报》工作;打破传统的用稿观念,努力刊用影响大、社会效益好的稿件,尤其对那些在石油专业学科中具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报告,对于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以上的科研工作内容、有较大经济效益的横向科研成果内容,《学报》优先选用。使每期《学报》有了一些优秀稿件作为支撑,提高学术质量就有了根本的保证。编辑部成员: 主 编:李允 常务副主编:罗先碧编 辑:朱和平 蒋 红 彭雪雪英文编辑(兼):付晓文 穆曙光 何 雁 练章华 何琰编辑委员会成员:主 任:罗平亚副主任:李允 李士伦委 员:(以姓氏笔划为序) 马德坤 王 元 王文福 王廷栋 江茂泽 李 允 李士伦 李 健 杜志敏 陈 平 陈景山 向开理 张 斌 张廷山 张明洪 杨启明 罗平亚 孟英峰 周荣辉 施太和 赵立志 赵金洲 胡星琪 郭小阳 梁 政 贾永禄 黄炳光 蒋 平 廖细明 颜其彬主要栏目:★ 地质勘探★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油气化学工程与化工★ 油气地面工程★ 石油机械工程★ 经济管理

  • 索引序列
  • 学报编辑论丛官网
  • 学报编辑论丛官网查询
  • 学报编辑论丛官网投稿
  • 学报编辑论丛官网下载
  • 学报编辑论丛官网入口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