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学报编辑论丛官网下载安装

学报编辑论丛官网下载安装

发布时间:

学报编辑论丛官网下载安装

没有查询到这个期刊,请仔细核对

来稿必须是有创新意义的研究成果,具有科学性、先进性,论点鲜明,数据可靠,文字精炼,图表清晰。每篇论文一般不超过4 000字(包括图表、摘要与参考文献)。研究简报限2 000字,专论综述5 000字以内。来稿请注明该课题受何种基金资助及批准号。 来稿请用计算机打印,一式两份。审稿通过后提交文稿磁盘。 文稿结构齐全,包括:题名、作者、作者单位、中英文摘要、关键词(3~5个)、中图分类号、第一作者简介(姓名、民族、籍贯、出生年月、性别、职称、学位)、正文、参考文献等。 (1)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英文题名与中文题名要一致。 (2)中文摘在300字左右,内容应具有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包括研究目的、实验方法、研究结果与结论。论文摘要与英文摘要应一致。 (3)外文字母须分清文种及大、小写,上、下角标的位置高低应区分明显。易混淆的外文字母、单位及符号请在第一次出现时用铅笔标注,所使用的量、单位及符号一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法定标准为准。 (4)图、表须精选,切勿与文字内容重复。插图应标明图序及图题,大小要适中,主辅线分明,线条均匀、清晰。表格请设计成三线表,并标明表序与表题。 (5)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按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编号,并与文末参考文献序号一致。列出的文献只限于作者亲自阅读过的、最主要的且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未发表的论著,不宜作参考文献。文献格式如下:� 期刊类文献:作者(姓前名后)文章名期刊名,年份,卷(期):起止页码� 示例:高景德,王祥珩交流电机的多回路理论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27(1):1~8 专著类:作者(姓前名后)书名版本(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示例:竺可桢物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3� 论文集:作者题名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示例:张全福,王里青“百家争鸣”与理工科学报编辑工作见郑福寿主编学报编辑论丛第2集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4� 专利类:专利申请者题名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示例: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制备方法中国专利,1989-07-26� 技术标准:标引项顺序号,起草责任者标准代号 标准顺序号-发布年标准名称出版者,出版年� 示例: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六分委员会GB6447-86文摘编写规则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6 学位论文:标引项顺序号 作者题名:〔学位论文〕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示例:张竹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学位论文〕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1983

学报编辑论丛官网下载安装包

请来稿中写清楚您的Email,如果初审通过,即发给通知书。文题应简明、具体、确切,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文题后请附以第三人称撰写的100~300字、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的中文摘要。摘要下方请标注中文关键词3~8个(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术语);关键词下方请标注本文的中图分类号。请将文题、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译成英文,中国作者姓名使用汉语拼音标注。正文中应提炼好各级标题,以阿拉伯数字l、1、1为序。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3级。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论文时所参考的文献书目,文稿中摘编或引用他人文章,务请采用顺序编码制,在文中引用处以上角标方式—一注明;一种文献在同一文中被反复引用,则用同一序号标示,并在序号后加圆括号标明页码。各类参考文献条目请在文后按以下示例编排:(1)专著:[1]厉以宁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M]长沙:湖南出版社, (2)期刊:[2]周天勇《西部大开的经济学思考》[J](6):3(3)学位论文:[ 3]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 学系数学研究所,(4)报纸:[4]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l0)(5)论文集中析出文献:「5」李晓文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编辑社会角色地位的再思考[A]张全福学报编辑论丛(第9集)[C]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注释主要用于对文章篇名、作者及文内某一特定内容作进一步的解释或说明,文中以注号(例①、②)表示。获得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并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我刊将按质量优先发表该类文章。请将Email来稿邮件主题标示为“论文编号——作者姓名——文章标题),或者将软盘寄至我编辑部。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扩大作者学术交流渠道,本刊已加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并被选作《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数据库,请在来稿时说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请勿一稿两投,并请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投寄稿件后3个月以内未收到正式录用通知的,作者可自行处理。

没有查询到这个期刊,请仔细核对

主 编: 李允 副 主 编: 罗先碧 通信地址: 四川省南充市西南石油学院学报编辑部 邮政编码: 637001 电 话:028-83032341; 0817-2642341 E-mail: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是国家科委批准、西南石油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石油科技学术期刊。本刊的论文摘要被美国《工程索引》(EI Page one)、美国《石油文摘》(PA)、美国《化学文摘》(CA)和《中国石油文摘》等刊物收录;1996年起本刊已进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B辑;从1988年起本刊便是国家科委“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的源期刊。本学报主要刊登科技工作者在石油专业学科中具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内容。对于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以上的科研成果内容、有较大经济效益的横向科研成果内容、本刊优先选用。 文稿务求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字准确、文字精练,一般不得超过6000字(包括图表)。除正文外,请提供中文和英文的标题、摘要、3~8个主题词和第一作者简介。摘要字数为200~300字。若是本刊优先选用的科研项目成果报告,请以注文的形式注明课题名称及编号。� 文稿请用16开方格纸抄写或以B5大小的纸打印。务必做到字迹工整、清晰、使用法定计量单位。插图清晰、易懂、布局合理,大小不得超过16开纸尺寸,且图件一般不超过5幅。表格应设计合理。图表及公式中物理量符号使用国际单位制,计量单位应一致。能同时用图或表表达清楚的问题,如无特殊要求,则只选其一。� 文稿中引用他人作品,请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有关规定,在文中和参考文献中列出。参考文献项目务必齐全,格式为:� 1 连续出版物:作者题名刊名(外文刊名可缩写,缩写后的首字母应大写,并省略缩写点“”),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示例: [1]高景德,王祥珩交流电机的多回路理论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27(1):1~8 [2]Nadkarni M A,Nair C K K,Pandey V N,et Characterization of alpha-galactosi-dase from corynebacterium murisepticum and mechanism of its J Gen App Microbiol, 1992,38:223~234 2 专著:作者书名版本(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专著中析出文献应注明起止页码) 示例: [3]竺可桢物候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73 [4]霍夫斯塔主编禽病学:下册第7版胡祥壁译北京:农业出版社,798~799 3 论文集:作者题名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示例: [5]张全福,王里青“百家争鸣”与理工科学报编辑工作见:郑福寿主编学报编辑论丛:第2集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4 来稿选用与否,编辑部一般在三个月内给予答复。答复方式:发录用通知或要求作者修改稿件的通知。投稿时自留底稿,请勿一稿两投。《西南石油学院学报》编辑部Email:xnsyxyxb@nc- 中(英)文摘要编写规则 根据GB6447-86,摘要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与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300字左右)。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对应,摘要的主要要素: 目的—研究、研制、调查等的前提、目的和任务,所涉及的主要范围。 方法—所用的原理、理论、条件、对象、材料、工艺、结构、手段、装备、程序等。 结果—实验的、研究的结果,数据,被确定的关系,观察结果,得到的结果,性能等。 结论—结果的分析、研究、比较、评价、应用,所提出的问题,今后的课题、假设,启发,建议,预测等。 编写摘要的注意事项: 要着重反映新内容和作者特别强调的观点。 要排除在本学科领域中已成常识的内容。 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 要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应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阐述……”、“提出了……”等记述方法,请不要使用 “本文”、“作者”、“本研究”等作主语。 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处必须加以说明。 例子: 吸烟对室内空气环境的污染 (目的:)为阐明吸烟对室内空气污染的程度,调查了城市住宅区地下室饮料厅和旅社。(方法:)用汞置换法、重量差值法、盐酸 乙二胺比色法分别测定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烟气总颗粒物质(TPM)和NOX。(结果:)结果饮料厅一氧化碳浓度超标,NOX未超过国家大气一次最高容许浓度,旅行社所有房间的一氧化碳浓度全超标。(结论:)说明吸烟对空气污染严重。指出,人们长期处于被动吸烟环境中,会受潜在的远期危害。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创刊于1978年,是国家科技部和新闻出版署批准,由我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以报道石油科技为主的综述性学术刊物,以刊出院内教师的科研成果为主体,也刊出部分来自现场关于油气勘探、油气藏工程、钻采工艺及设备、油气井完井与保护、油田化学、油田地面工程等方面的科研成果,突出反映了石油天然气工业中的新理论、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西南石油学院学报》采用中文文种,每篇文章都有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和英文作者单位,适合图书馆收藏和大型数据库收录。 创刊20年来,《西南石油学院学报》在我院党委、行政的具体领导下,在历届编委、编辑部和广大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坚持改革开放,遵循国家科技发展方针,广泛组稿,精心编辑出版,埋头苦干,艰苦办刊,及时、准确地报道了我国石油工业主要领域的科技成果,丰富了石油科技的知识宝库,促进了我国石油科技事业的发展。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作为展示我院教学科研的实力与水平、特色与优势的窗口,作为我院与国内外科技进步与交流的桥梁,作为我院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园地,为我院科技进步、学科建设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是四川省质量一级期刊,在四川省教育系统期刊评比中获一等奖,在全国教育系统期刊评比中获三等奖;是“国家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源期刊,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由“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目前,美国工程索引(Ei Page one)、美国石油文摘(PA)、美国化学文摘(CA)、中国石油文摘(CAP)等数据库已收录《西南石油学院学报》刊载的文章。《西南石油学院学报》已加入“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Info)数字化期刊群”,进入因特网提供信息服务,网址: 或 。 近年来,《西南石油学院学报》大力进行改革,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调整了编辑委员会,让各学科的专家、教授、学术带头人成为《西南石油学院学报》的编委会成员,一同来关心《西南石油学院学报》的发展,并指导《学报》工作;打破传统的用稿观念,努力刊用影响大、社会效益好的稿件,尤其对那些在石油专业学科中具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报告,对于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以上的科研工作内容、有较大经济效益的横向科研成果内容,《学报》优先选用。使每期《学报》有了一些优秀稿件作为支撑,提高学术质量就有了根本的保证。编辑部成员: 主 编:李允 常务副主编:罗先碧编 辑:朱和平 蒋 红 彭雪雪英文编辑(兼):付晓文 穆曙光 何 雁 练章华 何琰编辑委员会成员:主 任:罗平亚副主任:李允 李士伦委 员:(以姓氏笔划为序) 马德坤 王 元 王文福 王廷栋 江茂泽 李 允 李士伦 李 健 杜志敏 陈 平 陈景山 向开理 张 斌 张廷山 张明洪 杨启明 罗平亚 孟英峰 周荣辉 施太和 赵立志 赵金洲 胡星琪 郭小阳 梁 政 贾永禄 黄炳光 蒋 平 廖细明 颜其彬主要栏目:★ 地质勘探★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油气化学工程与化工★ 油气地面工程★ 石油机械工程★ 经济管理

学报编辑论丛官网下载安装手机版

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类别特点例句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来稿应为一式2份(含线条图与照片),一份为原稿,另一份为清晰的影印件。作者一定要自留底稿,以便于编者对文稿有关内容核对时用。欢迎作者以软盘(最好采用方正、华光排版系统)形式投稿,投稿时将软盘及手写稿或打印稿一并寄交编辑部。研究论文应按科技论文的一般格式撰写,并须有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3~8个);其他栏目的文章不一定套用科技论文的书写格式,但必须附英文文题和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来稿首页下脚处应注明第1作者的姓名、出生年、职称、学位,以供有关数据库统计用。凡省部级以上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63”课题、攀登计划课题、攻关课题等的论文,均应在首页下脚注明,并注明批准号或编号。来稿须附单位推荐信及作者未一稿两投的声明。作者单位负责稿件的保密审查。为便于与作者联系,来稿请附联系电话。2.文稿用16开方格稿纸正楷书写,或用4号以上字打印。为减少排印错误,稿内所有英文最好都用打字机打印,并注意大小写、上下角和正斜体。容易引起误解的字母、符号,还需用铅笔注明。文稿字数一般不超过5000字(包括图表)。文稿中的计量单位,采用1984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计量单位一律使用符号,如时间单位使用s(秒)、min(分)、h(小时)、d(天、日)。文稿中数字的表示,按《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GB/T15835?1995)。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特别是当所表示的数目比较精确时,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3.正文各层次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左顶格,后空一格写标题;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下圆点“”相隔,最末数字后面不加标点,如“1”,“1”,“2”。正文层次不宜过多。4.来稿均须有参考文献(论坛稿除外)。参考文献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内部资料切勿引用。每篇文稿的参考文献一般不宜超过15篇,综述一般不超过40篇,并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以阿拉伯数字标注,用方括号括起,如……[3-4]。文后的参考文献表中,各条文献按序号顺序排列,序号编码加方括号,不加“.”。文献结尾处加“.”。文献的作者,不超过3位时,全部列出;超过3位时,只列前3位,后面加“等”字或相应的外文;作者之间用“,”分开,不用“和”或“and”;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姓名一律采用姓前名后著录法,外国人的名字部分缩写,并省略缩写点。由2个以上单词组成的外文刊名一般应缩写,并省略缩写点。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如下:(1)期刊--[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注意:卷号不加(),期号加(),二者不可混淆。中文例:[2]何孔旺,林继煌,江杰元,等牛轮状病毒性腹泻的研究[J].中国兽医学报,1998,18(3):224~227.外文例:[4]BishopMD,KappesSM,KeeleJW,Ageneticlinkagemapforcattl[J]Genetics,1994,136:619~639.(2)图书--[序号]作者书名[M]版次(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中文例:[1]殷震,刘景华动物病毒学[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80~85.外文例:[5]TimoshenkoSPTheoryofplateandshells[M]NewYork:McGraw.Hill,17~36.(3)论文集--序号]作者题名[A]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中文例:[6]张全福,王里青“百家争鸣”与理工科学报编辑工作[A]郑福寿主编学报编辑论丛第2集[C]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外文例:[11]DupontBBonemarrowtransplantationinseverecombinedimmuno-deficiencywithanunrelatedMLCcompatibledonor[A]WhiteHJ,SmithR,ProceedingsofthethirdAnnualMeetingoftheInternationalSocietyforExperimentalHematology[C]Houston:InternationalSocietyforExperimentalHematology,44~(4)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5.编辑部有权对来稿文字进行删改。编辑部收到稿件后,将及时送编委审阅,在4个月之内无论采用还是不采用,均通知作者。拟采用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类稿件收取一定的发表费。论坛、综述、动态类稿件不收发表费。来稿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稿件刊出后,按规定付给稿酬,并赠送本期学报2本,寄交第1作者。

来稿必须是有创新意义的研究成果,具有科学性、先进性,论点鲜明,数据可靠,文字精炼,图表清晰。每篇论文一般不超过4 000字(包括图表、摘要与参考文献)。研究简报限2 000字,专论综述5 000字以内。来稿请注明该课题受何种基金资助及批准号。 来稿请用计算机打印,一式两份。审稿通过后提交文稿磁盘。 文稿结构齐全,包括:题名、作者、作者单位、中英文摘要、关键词(3~5个)、中图分类号、第一作者简介(姓名、民族、籍贯、出生年月、性别、职称、学位)、正文、参考文献等。 (1)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英文题名与中文题名要一致。 (2)中文摘在300字左右,内容应具有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包括研究目的、实验方法、研究结果与结论。论文摘要与英文摘要应一致。 (3)外文字母须分清文种及大、小写,上、下角标的位置高低应区分明显。易混淆的外文字母、单位及符号请在第一次出现时用铅笔标注,所使用的量、单位及符号一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法定标准为准。 (4)图、表须精选,切勿与文字内容重复。插图应标明图序及图题,大小要适中,主辅线分明,线条均匀、清晰。表格请设计成三线表,并标明表序与表题。 (5)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按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编号,并与文末参考文献序号一致。列出的文献只限于作者亲自阅读过的、最主要的且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未发表的论著,不宜作参考文献。文献格式如下:� 期刊类文献:作者(姓前名后)文章名期刊名,年份,卷(期):起止页码� 示例:高景德,王祥珩交流电机的多回路理论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27(1):1~8 专著类:作者(姓前名后)书名版本(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示例:竺可桢物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3� 论文集:作者题名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示例:张全福,王里青“百家争鸣”与理工科学报编辑工作见郑福寿主编学报编辑论丛第2集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4� 专利类:专利申请者题名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示例: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制备方法中国专利,1989-07-26� 技术标准:标引项顺序号,起草责任者标准代号 标准顺序号-发布年标准名称出版者,出版年� 示例: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六分委员会GB6447-86文摘编写规则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6 学位论文:标引项顺序号 作者题名:〔学位论文〕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示例:张竹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学位论文〕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1983

学报编辑论丛官网下载

主 编: 李允 副 主 编: 罗先碧 通信地址: 四川省南充市西南石油学院学报编辑部 邮政编码: 637001 电 话:028-83032341; 0817-2642341 E-mail: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是国家科委批准、西南石油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石油科技学术期刊。本刊的论文摘要被美国《工程索引》(EI Page one)、美国《石油文摘》(PA)、美国《化学文摘》(CA)和《中国石油文摘》等刊物收录;1996年起本刊已进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B辑;从1988年起本刊便是国家科委“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的源期刊。本学报主要刊登科技工作者在石油专业学科中具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内容。对于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以上的科研成果内容、有较大经济效益的横向科研成果内容、本刊优先选用。 文稿务求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字准确、文字精练,一般不得超过6000字(包括图表)。除正文外,请提供中文和英文的标题、摘要、3~8个主题词和第一作者简介。摘要字数为200~300字。若是本刊优先选用的科研项目成果报告,请以注文的形式注明课题名称及编号。� 文稿请用16开方格纸抄写或以B5大小的纸打印。务必做到字迹工整、清晰、使用法定计量单位。插图清晰、易懂、布局合理,大小不得超过16开纸尺寸,且图件一般不超过5幅。表格应设计合理。图表及公式中物理量符号使用国际单位制,计量单位应一致。能同时用图或表表达清楚的问题,如无特殊要求,则只选其一。� 文稿中引用他人作品,请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有关规定,在文中和参考文献中列出。参考文献项目务必齐全,格式为:� 1 连续出版物:作者题名刊名(外文刊名可缩写,缩写后的首字母应大写,并省略缩写点“”),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示例: [1]高景德,王祥珩交流电机的多回路理论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27(1):1~8 [2]Nadkarni M A,Nair C K K,Pandey V N,et Characterization of alpha-galactosi-dase from corynebacterium murisepticum and mechanism of its J Gen App Microbiol, 1992,38:223~234 2 专著:作者书名版本(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专著中析出文献应注明起止页码) 示例: [3]竺可桢物候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73 [4]霍夫斯塔主编禽病学:下册第7版胡祥壁译北京:农业出版社,798~799 3 论文集:作者题名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示例: [5]张全福,王里青“百家争鸣”与理工科学报编辑工作见:郑福寿主编学报编辑论丛:第2集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4 来稿选用与否,编辑部一般在三个月内给予答复。答复方式:发录用通知或要求作者修改稿件的通知。投稿时自留底稿,请勿一稿两投。《西南石油学院学报》编辑部Email:xnsyxyxb@nc- 中(英)文摘要编写规则 根据GB6447-86,摘要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与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300字左右)。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对应,摘要的主要要素: 目的—研究、研制、调查等的前提、目的和任务,所涉及的主要范围。 方法—所用的原理、理论、条件、对象、材料、工艺、结构、手段、装备、程序等。 结果—实验的、研究的结果,数据,被确定的关系,观察结果,得到的结果,性能等。 结论—结果的分析、研究、比较、评价、应用,所提出的问题,今后的课题、假设,启发,建议,预测等。 编写摘要的注意事项: 要着重反映新内容和作者特别强调的观点。 要排除在本学科领域中已成常识的内容。 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 要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应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阐述……”、“提出了……”等记述方法,请不要使用 “本文”、“作者”、“本研究”等作主语。 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处必须加以说明。 例子: 吸烟对室内空气环境的污染 (目的:)为阐明吸烟对室内空气污染的程度,调查了城市住宅区地下室饮料厅和旅社。(方法:)用汞置换法、重量差值法、盐酸 乙二胺比色法分别测定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烟气总颗粒物质(TPM)和NOX。(结果:)结果饮料厅一氧化碳浓度超标,NOX未超过国家大气一次最高容许浓度,旅行社所有房间的一氧化碳浓度全超标。(结论:)说明吸烟对空气污染严重。指出,人们长期处于被动吸烟环境中,会受潜在的远期危害。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创刊于1978年,是国家科技部和新闻出版署批准,由我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以报道石油科技为主的综述性学术刊物,以刊出院内教师的科研成果为主体,也刊出部分来自现场关于油气勘探、油气藏工程、钻采工艺及设备、油气井完井与保护、油田化学、油田地面工程等方面的科研成果,突出反映了石油天然气工业中的新理论、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西南石油学院学报》采用中文文种,每篇文章都有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和英文作者单位,适合图书馆收藏和大型数据库收录。 创刊20年来,《西南石油学院学报》在我院党委、行政的具体领导下,在历届编委、编辑部和广大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坚持改革开放,遵循国家科技发展方针,广泛组稿,精心编辑出版,埋头苦干,艰苦办刊,及时、准确地报道了我国石油工业主要领域的科技成果,丰富了石油科技的知识宝库,促进了我国石油科技事业的发展。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作为展示我院教学科研的实力与水平、特色与优势的窗口,作为我院与国内外科技进步与交流的桥梁,作为我院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园地,为我院科技进步、学科建设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是四川省质量一级期刊,在四川省教育系统期刊评比中获一等奖,在全国教育系统期刊评比中获三等奖;是“国家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源期刊,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由“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目前,美国工程索引(Ei Page one)、美国石油文摘(PA)、美国化学文摘(CA)、中国石油文摘(CAP)等数据库已收录《西南石油学院学报》刊载的文章。《西南石油学院学报》已加入“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Info)数字化期刊群”,进入因特网提供信息服务,网址: 或 。 近年来,《西南石油学院学报》大力进行改革,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调整了编辑委员会,让各学科的专家、教授、学术带头人成为《西南石油学院学报》的编委会成员,一同来关心《西南石油学院学报》的发展,并指导《学报》工作;打破传统的用稿观念,努力刊用影响大、社会效益好的稿件,尤其对那些在石油专业学科中具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报告,对于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以上的科研工作内容、有较大经济效益的横向科研成果内容,《学报》优先选用。使每期《学报》有了一些优秀稿件作为支撑,提高学术质量就有了根本的保证。编辑部成员: 主 编:李允 常务副主编:罗先碧编 辑:朱和平 蒋 红 彭雪雪英文编辑(兼):付晓文 穆曙光 何 雁 练章华 何琰编辑委员会成员:主 任:罗平亚副主任:李允 李士伦委 员:(以姓氏笔划为序) 马德坤 王 元 王文福 王廷栋 江茂泽 李 允 李士伦 李 健 杜志敏 陈 平 陈景山 向开理 张 斌 张廷山 张明洪 杨启明 罗平亚 孟英峰 周荣辉 施太和 赵立志 赵金洲 胡星琪 郭小阳 梁 政 贾永禄 黄炳光 蒋 平 廖细明 颜其彬主要栏目:★ 地质勘探★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油气化学工程与化工★ 油气地面工程★ 石油机械工程★ 经济管理

没有查询到这个期刊,请仔细核对

《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台湾:稻禾出版社,1991年;上海:学林出版社,1995年;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   《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   《孙中山的活动与思想》,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   《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术》,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3月。《治学的门径与取法——晚清民国研究的史料与史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5月。 《孙中山与留日学生及同盟会的成立》,《中山大学学报》(文科版),1982年第4期。   《同盟会成立前孙中山与国内知识界》,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编:《孙中山研究论丛》第一集,1983年。   《军国民教育会若干问题的探讨》,中山大学历史系、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编:《孙中山研究论丛》第二集,1984年。   《孙中山生平活动史实补正(1895—1905)——〈孙中山年谱长编〉编辑札记》,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编:《孙中山研究论丛》第四集,1986年。   《留日学生发端与甲午战争后的中日关系》,《华中师范学院学报》1986年第4期。   《也谈同盟会的成立——与何泽福同志商榷》,《近代史研究》1987年第1期。   《信仰的理想主义与策略的实用主义—论孙中山的政治性格特征》,《近代史研究》1987年第3期。   《论中国教育会》,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编:《孙中山研究论丛》第五集,1987年。   《辛亥时期的学生与国民会——兼论学生与革命党人的关系》,中山大学编辑部编:《孙中山研究论丛》第六集,1988年。   《1905—1912年的国内学生群体与中国近代化》,《近代史研究》1989年第5期。   《清末兴学热潮与社会变迁》,《历史研究》1989年第6期。   《试论孙中山的国际观与亚洲观》,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编:《孙中央研究论丛》第七集,1990年。   《论清末城镇社会结构的变化与商民罢市》,《近代史研究》1990年第5期。   《从文明抵制到程序革命——辛亥时期国内学生由爱国走向革命的历程》,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编:《孙中山研究》第八集,1991年。   《清末民初传播业的民间化与社会变迁》,《近代史研究》1991年第6期。   《保皇会暗杀活动试探》,《中山大学史学辑刊》第1辑,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   《民间からみた中国文化と历史研究の盲点·误区》,收入沟口雄三等编著:《汉字文化圈的历史与未来》,东京大修馆书店,1992年。   《戴季陶文集の编集状况について》,《近きに在りて》第22号,东京汲古书院,1992年11月。   《庚子保皇会的勤王谋略及其失败》,《历史研究》1993年第1期。   《孙中山の国际观およびアジア观试论》,日本孙文研究会编:《孙文与アジア—1990年8月国际学术讨论会报告集》[孙中山纪念会研究丛书Ⅱ],东京汲古书院1993年。   《孙中山と庚子勤王运动》,日本孙文研究会编:《孙文研究》第15辑,1993年。   《试论孙中山的亚洲观与国际观》,《孙中山与亚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4年。   《1890—1930年代日本在华大众传播业》,山田辰雄编:《日中关系的150年—相互依存、竞存、敌对》,东京东方书店,1994年。   《20世纪初国内新知识界社团概论》,《近代史研究》1994年第5期。   《有用与无用》,《学术研究》1994年第5期。   《永恒与真理——历史和史学脉络中的探求》,《中国书评》(香港),1995年1月,总第3期。   《孙中山与传统文化三题》,《近代史研究》1995年第3期。   《辛亥时期戴季陶的对日观》,《中山大学史学集刊》第3辑,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   《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第二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近代中国史研究通讯》(台湾)第19期 1995年。   《“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第二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近代史研究》1995年第1期。   《近代中国女性史研究散论》,《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3期。   《同盟会成立时孙中山的政治形象》,《辛亥革命史研究动态》1996年第4期。   《晚清民国时期的国学研究与西学》,《历史研究》1996年第5期。   《甲午战后台湾内渡官绅与庚子勤王运动》,《历史研究》1995年第6期。   《新加坡华侨与庚子勤王运动》,《孙中山研究论丛》第13集,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年。   《论庚子中国议会》,《近代史研究》1997年第2期。   《新加坡华侨与康梁的保皇运动及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运动》,张希哲、陈三井主编:《华侨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革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国史馆1997年。   《伯希和与近代中国学术界》,《历史研究》,1997年第5期。   《胡适与〈水经注〉案探源》,《近代史研究》1997年第5期。   《从葛兰言到费正清——本世纪国际汉学的四裔偏向与本部回应》,《东亚史研究》(韩国)1998年第4期。   《陈寅恪与清华研究院》,《历史研究》1998年第4期。   The Stud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Learning and Western Learning in the Qing Dynasty and Republic of China Period ,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 Winter 1998    《梁启超的国学研究与日本》,《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梁启超国际研讨会论文集》,1998年。   《黄金十年与新政革命——评介〈中国,1898—1912:新政革命与日本〉》,《燕京学报》1998年第4期。   《日本在中国接受西方近代思想中的作用——梁启超个案国际研讨会述评》,《历史研究》1999年第1期。   《胡适与国际汉学界》,《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1期。   Paul Pelliot and Modern Chinese Academic Circles ,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 Spring 1999    《近代中国学术的地缘与流派》,《历史研究》1999年第3期;《新华文摘》1999年第11期。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国际反响》,《五四运动八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政治大学出版社,1999年。亦编入郝斌、欧阳哲生主编:《五四运动与二十世纪的中国:北京大学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同盟会成立时孙中山的政治形象》,《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1999年。   《近代日本留华学生》,《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3期。   《陈季同述论》,《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4期。   《陈垣与国际汉学界——以与伯希和的交往为中心》,《励耘学术承习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陈寅恪与中国近代史研究》,《陈寅恪与20世纪中国学术》,淅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   《陈寅恪与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华文史论丛》第62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纪念陈寅恪教授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历史研究》2000年第2期。   《东方考古学协会述论》,《历史研究》2000年第5期。   《厦门大学国学院风波——鲁迅与现代评论的冲突的余波》,《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5期。   《胡适与孙中山——以新文化运动与国民革命关系为中心》,《国父纪念馆馆刊》2000年第6期。   《先锋与本体的冲突—壬寅浔溪公学第二次风潮述论》,《中华文史论丛》2001年第3辑。   《近代学术转承——从国学到东方学》,《历史研究》2001第3期。   《陈炯明事件前后的孙中山与胡适》,《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3期。   《教学需求与学风转变——近代大学史学教育的社会科学化》,《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   《庚子勤王前后的岑春煊与保皇会》,《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6期。   《日本东亚同文会广东支部》,《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保皇会的宗旨歧变与组织离合》,《近代史研究》2002年第3期。   《章太炎晚年北游讲学的文化象征》,《历史研究》2002年第4期。   《梁启超的东学、西学与新学——评狭间直树〈梁启超·明治日本·西方〉》,《历史研究》2002年第6期。   《近代中外比较研究史管窥——陈寅恪〈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解析》,《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孙中山对新文化派的回应》,《近代史研究》2003年第2期。   《横看成岭侧成峰:学术视差与胡适的学术地位》,《历史研究》,2003年第5期。   《保皇会港澳总局与勤子运动》,《近代史研究》2003年第5期。   《忆胜粦师》,中山大学历史系编、孙中山研究所编:《陈胜教授纪念集》(内部发行),2004年。   《盗匪与庚子勤王运动——南海西樵巨盗区新》,《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04年第2辑。   《万变不离其宗》,《理论与方法: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及其他》笔谈,《历史研究》2004年第4期。   《拒俄运动与中等社会的自觉》,《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4期。   《二十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史学会》,《历史研究》2004年第5期。   《晚清民国的知识与制度体系转型》,《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此文是“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体系转型”丛书的解说。   《从眼光向下回到历史现场——社会学人类学对近代中国史学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Chinese History Societies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 Spring 2005    《晚清民国的知识与制度体系转型》,《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1期。   《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年度报告·历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   《中国思想学术史上的道统与派分》,《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   《兴亚会与戊戌庚子间的中日民间结盟》,《近代史研究》2006年第3期。   《天地人生大舞台——京剧名伶田际云与清季的维新革命》,《学术月刊》2006年5月号。   《傅斯年与抗战时期的中国史学会》,收入《傅斯年与中国文化》,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3月。   《排日移民法案与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演讲》,《中山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年第6期。   《抗战时期国民党对北平文教界的组织活动》,《中国文化》第24期,2007年春季号。   《盖棺论定“论”难定:张之洞之死的舆论反应》,《学术月刊》2007年8月。   《傅斯年“史学只是史料学”再析》,《近代史研究》2007年第5期。   《以通史的眼光撰写和阅读近代史》,《近代史研究》2007年第5期。   《〈近代中国学术思想史〉解说》与《〈近代中国学术批评文选〉解说》,《史学月刊》2007年第10期。   《近代中国的新史学及其流变》,《史学月刊》2007年第11期。   《学人寄语》,《中国文化》第25、26期合刊,2007年秋季号。   《盲人摸象与成竹在胸:分科治学下学术的细碎化与整体性》,《文史哲》2008年第1期。   《1948年中山大学易长与国民党的派系之争》,《学术研究》2008年第1期。   《理解本意 寻绎演化——本期专栏导言》,《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晚近史的史料边际与史学的整体性——兼论相关史料的编辑出版》,《历史研究》2008年第4期。   《“了解之同情”与陈寅恪的治学方法》,《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期。   《金毓黻与南北学风》,《近代史研究》2008年第5期。   《抗战时期国民党策划的学人办报》,李金铨主编:《文人论政:知识分子与报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近代中国国字号事物的命运——本期专栏解说》,《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第一作者。   《求其是与求其古:傅斯年〈性命古训辨证〉的启示》,《中国文化》2009年春季号(第29期)。   《问题与主义——本期栏目解说》,《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The boundary of source materials for recent Chinese history and the integrity of historiography: With reference to the compilation and publication,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ese, Voume 4 Number 4 December    《解释一词即是作一部文化史——本期栏目解说》,《学术研究》2009年第12期。   《近代の日本人中国留学生》,大里浩秋,孙安石 编著:《留学生派遣から见た近代日中関系史》上制,御茶の水书房2009年3月。   《近代中国研究の史料と史学》,饭岛涉、久保亨、村田雄二郎编:《シリーズ20世纪中国史4·现代中国と历史学》,东京大学出版会2009年10月。   《大学与近代中国》,《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南浔·湖社与国民党——南浔与近代中国之二》,(日本)《东方学报》第85册(2010年3月)。   《中国近现代史的贯通与滞碍》,《近代史研究》2010年第2期。   《分科的学史与分科的历史》,《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近代广东学术因缘》,《学术研究》2010年第7期。   《文与言的分与合——重估五四时期的白话文》,《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10期。   《近代“中国哲学”发源》,《学术研究》2010年第11期。   《近代学术的清学纠结》,《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民初“自由”报刊的自由观》,《近代史研究》2010年第6期。   《国民党在大学校园的派系争斗》,《史学月刊》2010年第12期。   《比较与比附——法制史研究的取径》,《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辛亥革命的再认识》,《中华文史论丛》2011年第3期。   《华洋变形的不同世界》,《学术研究》2011年第3期。   《中西文化关系的隐与显》,《广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   《辛亥革命研究的整体性》,《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民国学人宋代研究的取向及纠结》,《近代史研究》2011年第6期。   《康有为的不变与梁启超的善变——史料解读与史事探究》,《学术研究》2011年第11期。   《陈寅恪的西学》,《文史哲》2011年第1期。   《走进新时代:进入民国之共和元年——日记所见亲历者的心路历程》,《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科举、学校到学堂与中西学之争》,《学术研究》2012年第3期。   《清季变政与日本》,《江汉论坛》2012年第5期。

学报编辑论丛官网下载网址

《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台湾:稻禾出版社,1991年;上海:学林出版社,1995年;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   《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   《孙中山的活动与思想》,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   《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术》,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3月。《治学的门径与取法——晚清民国研究的史料与史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5月。 《孙中山与留日学生及同盟会的成立》,《中山大学学报》(文科版),1982年第4期。   《同盟会成立前孙中山与国内知识界》,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编:《孙中山研究论丛》第一集,1983年。   《军国民教育会若干问题的探讨》,中山大学历史系、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编:《孙中山研究论丛》第二集,1984年。   《孙中山生平活动史实补正(1895—1905)——〈孙中山年谱长编〉编辑札记》,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编:《孙中山研究论丛》第四集,1986年。   《留日学生发端与甲午战争后的中日关系》,《华中师范学院学报》1986年第4期。   《也谈同盟会的成立——与何泽福同志商榷》,《近代史研究》1987年第1期。   《信仰的理想主义与策略的实用主义—论孙中山的政治性格特征》,《近代史研究》1987年第3期。   《论中国教育会》,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编:《孙中山研究论丛》第五集,1987年。   《辛亥时期的学生与国民会——兼论学生与革命党人的关系》,中山大学编辑部编:《孙中山研究论丛》第六集,1988年。   《1905—1912年的国内学生群体与中国近代化》,《近代史研究》1989年第5期。   《清末兴学热潮与社会变迁》,《历史研究》1989年第6期。   《试论孙中山的国际观与亚洲观》,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编:《孙中央研究论丛》第七集,1990年。   《论清末城镇社会结构的变化与商民罢市》,《近代史研究》1990年第5期。   《从文明抵制到程序革命——辛亥时期国内学生由爱国走向革命的历程》,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编:《孙中山研究》第八集,1991年。   《清末民初传播业的民间化与社会变迁》,《近代史研究》1991年第6期。   《保皇会暗杀活动试探》,《中山大学史学辑刊》第1辑,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   《民间からみた中国文化と历史研究の盲点·误区》,收入沟口雄三等编著:《汉字文化圈的历史与未来》,东京大修馆书店,1992年。   《戴季陶文集の编集状况について》,《近きに在りて》第22号,东京汲古书院,1992年11月。   《庚子保皇会的勤王谋略及其失败》,《历史研究》1993年第1期。   《孙中山の国际观およびアジア观试论》,日本孙文研究会编:《孙文与アジア—1990年8月国际学术讨论会报告集》[孙中山纪念会研究丛书Ⅱ],东京汲古书院1993年。   《孙中山と庚子勤王运动》,日本孙文研究会编:《孙文研究》第15辑,1993年。   《试论孙中山的亚洲观与国际观》,《孙中山与亚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4年。   《1890—1930年代日本在华大众传播业》,山田辰雄编:《日中关系的150年—相互依存、竞存、敌对》,东京东方书店,1994年。   《20世纪初国内新知识界社团概论》,《近代史研究》1994年第5期。   《有用与无用》,《学术研究》1994年第5期。   《永恒与真理——历史和史学脉络中的探求》,《中国书评》(香港),1995年1月,总第3期。   《孙中山与传统文化三题》,《近代史研究》1995年第3期。   《辛亥时期戴季陶的对日观》,《中山大学史学集刊》第3辑,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   《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第二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近代中国史研究通讯》(台湾)第19期 1995年。   《“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第二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近代史研究》1995年第1期。   《近代中国女性史研究散论》,《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3期。   《同盟会成立时孙中山的政治形象》,《辛亥革命史研究动态》1996年第4期。   《晚清民国时期的国学研究与西学》,《历史研究》1996年第5期。   《甲午战后台湾内渡官绅与庚子勤王运动》,《历史研究》1995年第6期。   《新加坡华侨与庚子勤王运动》,《孙中山研究论丛》第13集,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年。   《论庚子中国议会》,《近代史研究》1997年第2期。   《新加坡华侨与康梁的保皇运动及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运动》,张希哲、陈三井主编:《华侨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革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国史馆1997年。   《伯希和与近代中国学术界》,《历史研究》,1997年第5期。   《胡适与〈水经注〉案探源》,《近代史研究》1997年第5期。   《从葛兰言到费正清——本世纪国际汉学的四裔偏向与本部回应》,《东亚史研究》(韩国)1998年第4期。   《陈寅恪与清华研究院》,《历史研究》1998年第4期。   The Stud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Learning and Western Learning in the Qing Dynasty and Republic of China Period ,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 Winter 1998    《梁启超的国学研究与日本》,《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梁启超国际研讨会论文集》,1998年。   《黄金十年与新政革命——评介〈中国,1898—1912:新政革命与日本〉》,《燕京学报》1998年第4期。   《日本在中国接受西方近代思想中的作用——梁启超个案国际研讨会述评》,《历史研究》1999年第1期。   《胡适与国际汉学界》,《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1期。   Paul Pelliot and Modern Chinese Academic Circles ,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 Spring 1999    《近代中国学术的地缘与流派》,《历史研究》1999年第3期;《新华文摘》1999年第11期。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国际反响》,《五四运动八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政治大学出版社,1999年。亦编入郝斌、欧阳哲生主编:《五四运动与二十世纪的中国:北京大学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同盟会成立时孙中山的政治形象》,《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1999年。   《近代日本留华学生》,《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3期。   《陈季同述论》,《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4期。   《陈垣与国际汉学界——以与伯希和的交往为中心》,《励耘学术承习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陈寅恪与中国近代史研究》,《陈寅恪与20世纪中国学术》,淅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   《陈寅恪与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华文史论丛》第62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纪念陈寅恪教授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历史研究》2000年第2期。   《东方考古学协会述论》,《历史研究》2000年第5期。   《厦门大学国学院风波——鲁迅与现代评论的冲突的余波》,《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5期。   《胡适与孙中山——以新文化运动与国民革命关系为中心》,《国父纪念馆馆刊》2000年第6期。   《先锋与本体的冲突—壬寅浔溪公学第二次风潮述论》,《中华文史论丛》2001年第3辑。   《近代学术转承——从国学到东方学》,《历史研究》2001第3期。   《陈炯明事件前后的孙中山与胡适》,《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3期。   《教学需求与学风转变——近代大学史学教育的社会科学化》,《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   《庚子勤王前后的岑春煊与保皇会》,《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6期。   《日本东亚同文会广东支部》,《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保皇会的宗旨歧变与组织离合》,《近代史研究》2002年第3期。   《章太炎晚年北游讲学的文化象征》,《历史研究》2002年第4期。   《梁启超的东学、西学与新学——评狭间直树〈梁启超·明治日本·西方〉》,《历史研究》2002年第6期。   《近代中外比较研究史管窥——陈寅恪〈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解析》,《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孙中山对新文化派的回应》,《近代史研究》2003年第2期。   《横看成岭侧成峰:学术视差与胡适的学术地位》,《历史研究》,2003年第5期。   《保皇会港澳总局与勤子运动》,《近代史研究》2003年第5期。   《忆胜粦师》,中山大学历史系编、孙中山研究所编:《陈胜教授纪念集》(内部发行),2004年。   《盗匪与庚子勤王运动——南海西樵巨盗区新》,《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04年第2辑。   《万变不离其宗》,《理论与方法: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及其他》笔谈,《历史研究》2004年第4期。   《拒俄运动与中等社会的自觉》,《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4期。   《二十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史学会》,《历史研究》2004年第5期。   《晚清民国的知识与制度体系转型》,《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此文是“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体系转型”丛书的解说。   《从眼光向下回到历史现场——社会学人类学对近代中国史学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Chinese History Societies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 Spring 2005    《晚清民国的知识与制度体系转型》,《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1期。   《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年度报告·历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   《中国思想学术史上的道统与派分》,《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   《兴亚会与戊戌庚子间的中日民间结盟》,《近代史研究》2006年第3期。   《天地人生大舞台——京剧名伶田际云与清季的维新革命》,《学术月刊》2006年5月号。   《傅斯年与抗战时期的中国史学会》,收入《傅斯年与中国文化》,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3月。   《排日移民法案与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演讲》,《中山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年第6期。   《抗战时期国民党对北平文教界的组织活动》,《中国文化》第24期,2007年春季号。   《盖棺论定“论”难定:张之洞之死的舆论反应》,《学术月刊》2007年8月。   《傅斯年“史学只是史料学”再析》,《近代史研究》2007年第5期。   《以通史的眼光撰写和阅读近代史》,《近代史研究》2007年第5期。   《〈近代中国学术思想史〉解说》与《〈近代中国学术批评文选〉解说》,《史学月刊》2007年第10期。   《近代中国的新史学及其流变》,《史学月刊》2007年第11期。   《学人寄语》,《中国文化》第25、26期合刊,2007年秋季号。   《盲人摸象与成竹在胸:分科治学下学术的细碎化与整体性》,《文史哲》2008年第1期。   《1948年中山大学易长与国民党的派系之争》,《学术研究》2008年第1期。   《理解本意 寻绎演化——本期专栏导言》,《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晚近史的史料边际与史学的整体性——兼论相关史料的编辑出版》,《历史研究》2008年第4期。   《“了解之同情”与陈寅恪的治学方法》,《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期。   《金毓黻与南北学风》,《近代史研究》2008年第5期。   《抗战时期国民党策划的学人办报》,李金铨主编:《文人论政:知识分子与报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近代中国国字号事物的命运——本期专栏解说》,《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第一作者。   《求其是与求其古:傅斯年〈性命古训辨证〉的启示》,《中国文化》2009年春季号(第29期)。   《问题与主义——本期栏目解说》,《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The boundary of source materials for recent Chinese history and the integrity of historiography: With reference to the compilation and publication,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ese, Voume 4 Number 4 December    《解释一词即是作一部文化史——本期栏目解说》,《学术研究》2009年第12期。   《近代の日本人中国留学生》,大里浩秋,孙安石 编著:《留学生派遣から见た近代日中関系史》上制,御茶の水书房2009年3月。   《近代中国研究の史料と史学》,饭岛涉、久保亨、村田雄二郎编:《シリーズ20世纪中国史4·现代中国と历史学》,东京大学出版会2009年10月。   《大学与近代中国》,《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南浔·湖社与国民党——南浔与近代中国之二》,(日本)《东方学报》第85册(2010年3月)。   《中国近现代史的贯通与滞碍》,《近代史研究》2010年第2期。   《分科的学史与分科的历史》,《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近代广东学术因缘》,《学术研究》2010年第7期。   《文与言的分与合——重估五四时期的白话文》,《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10期。   《近代“中国哲学”发源》,《学术研究》2010年第11期。   《近代学术的清学纠结》,《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民初“自由”报刊的自由观》,《近代史研究》2010年第6期。   《国民党在大学校园的派系争斗》,《史学月刊》2010年第12期。   《比较与比附——法制史研究的取径》,《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辛亥革命的再认识》,《中华文史论丛》2011年第3期。   《华洋变形的不同世界》,《学术研究》2011年第3期。   《中西文化关系的隐与显》,《广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   《辛亥革命研究的整体性》,《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民国学人宋代研究的取向及纠结》,《近代史研究》2011年第6期。   《康有为的不变与梁启超的善变——史料解读与史事探究》,《学术研究》2011年第11期。   《陈寅恪的西学》,《文史哲》2011年第1期。   《走进新时代:进入民国之共和元年——日记所见亲历者的心路历程》,《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科举、学校到学堂与中西学之争》,《学术研究》2012年第3期。   《清季变政与日本》,《江汉论坛》2012年第5期。

请来稿中写清楚您的Email,如果初审通过,即发给通知书。文题应简明、具体、确切,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文题后请附以第三人称撰写的100~300字、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的中文摘要。摘要下方请标注中文关键词3~8个(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术语);关键词下方请标注本文的中图分类号。请将文题、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译成英文,中国作者姓名使用汉语拼音标注。正文中应提炼好各级标题,以阿拉伯数字l、1、1为序。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3级。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论文时所参考的文献书目,文稿中摘编或引用他人文章,务请采用顺序编码制,在文中引用处以上角标方式—一注明;一种文献在同一文中被反复引用,则用同一序号标示,并在序号后加圆括号标明页码。各类参考文献条目请在文后按以下示例编排:(1)专著:[1]厉以宁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M]长沙:湖南出版社, (2)期刊:[2]周天勇《西部大开的经济学思考》[J](6):3(3)学位论文:[ 3]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 学系数学研究所,(4)报纸:[4]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l0)(5)论文集中析出文献:「5」李晓文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编辑社会角色地位的再思考[A]张全福学报编辑论丛(第9集)[C]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注释主要用于对文章篇名、作者及文内某一特定内容作进一步的解释或说明,文中以注号(例①、②)表示。获得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并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我刊将按质量优先发表该类文章。请将Email来稿邮件主题标示为“论文编号——作者姓名——文章标题),或者将软盘寄至我编辑部。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扩大作者学术交流渠道,本刊已加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并被选作《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数据库,请在来稿时说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请勿一稿两投,并请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投寄稿件后3个月以内未收到正式录用通知的,作者可自行处理。

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类别特点例句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 索引序列
  • 学报编辑论丛官网下载安装
  • 学报编辑论丛官网下载安装包
  • 学报编辑论丛官网下载安装手机版
  • 学报编辑论丛官网下载
  • 学报编辑论丛官网下载网址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