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武警杂志社

中国武警杂志社

发布时间:

《中国武警》杂志社

干嘛问是不是事业单位,而不关注下它能给你的代遇福得以及你能从中学到多少东西?

河南省禹州人氏。 1977年神后镇高中毕业回乡务农,入伍前放过牛、耕过田、挖过煤、拾过粪。1978年应征入伍后,安徽省军区独立六团战士,扛过枪、站过哨,当过炊事员、饲养员、给养员、报道员。1985年后任武警安徽总队阜阳支队排长。19867年后任武警安徽总队新闻干事、电视摄像、编导。1993年后任武警河南总队电视新闻记者、编导。1996年后任《中国武警》杂志编辑、副编审。2006年后任《橄榄绿》文学期刊主编。2009年后任《中国武警》月刊主编。武警大校警衔。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研究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河南作家协会会员。 1981年发表第一首诗《复活》;1991出版第一部诗集《绿色的诱惑》;1993年出版散文集《失恋的男孩》;1998年出版散文集《男兵女兵》;2001年出版诗集《血色和平》;2003年出版报告文学集《高地英雄》;2005年出版散文集《和平的守望》;2007年出版散文集《和平的断想》;2008年出版爱情诗集《千年之后你依然最美》2009年出版报告文学集《决战卡马》;2010年出版诗集《和平的欢歌》2010年长篇散文《高地上的风景》被选入“2009我最喜爱的散文”一书。2010年诗歌《和谐中国》被选入中国作协三十年诗选“跨越”一书。2010年诗歌《那个叫故乡的地方》被选入建国六十年诗选一书。主编随笔散文集《我的兵之初》、报告文学集《生死大营救》等。在《诗刊》《诗歌报》《解放军文艺》《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文艺报》《散文选刊》《绿风》等百余家报刊发表诗歌、散文两千余首(篇)。 1983年诗歌《草地上》获南京军区前线文艺一等奖。1985年诗歌《故乡的山》获金盾文艺奖一等奖。1986年诗歌《辉煌》获卫士杯新诗大奖赛一等奖。19889年获武警部队优秀新闻工作者。1989年电视纪录片《光明的使者》获安徽电视台专题一等奖。1989年报告文学《决战长江》获全军抗洪抢险优秀文艺作品奖。1991年电视纪录片《当代红嫂》获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学会一等奖。1998年诗歌《春天的怀念》获武警文艺奖一等奖。1999年散文集《男兵女兵》获全军新作品二等奖、武警文艺奖一等奖。1999年获武警部队建国五十周年文艺献礼工程奖。1999年歌词《我们从这里出发》获全军战士文艺奖一等奖。1999年歌词《拥抱明天的太阳》获全国音乐协会一等奖。1999年歌词《天安门广场》获全国音乐家协会一等奖。2000年歌词《我们从这里出发》获文化部群星奖银奖。2002年歌词《我们从这里出发》获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一等奖。2002年诗集《血色和平》获全军文艺新作品作一等奖。2003年诗歌《非常战士》获人民日报文艺征文二等奖。2004年诗集:《血色和平》获中国人口文化奖 金奖。2005年军旅系列散文《高地上的风景》获解放军文艺年度奖。2008年散文集《和平的断想》获得第三届冰心散文奖。2008年散文《电话人生》获文艺报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二等奖。2009年诗歌《致祖国》获建国六十周年惠达杯诗歌征文一等奖。2009年军旅系列散文《高地上的风景》获得中国散文排行榜第六名。2009年军旅系列散文《高地上的风景》获全军建国六十周年征文优秀作品奖。2010年散文《老哨所》获“海内外华语文学”一等奖。从军三十年,十次佩戴军功章,并获得军队优秀科技人才津贴。 1982年《人民前线报》发表介绍张国领的通讯:战士小诗人。1984年《安微青年报》发青介绍张国领的通讯:战士的希冀。1984年《解放军文艺》发表乔良的文章对张国领的组诗进行评论。1985年《人民武警报》发表何建明评张国领的文章:起飞的丑小鸭。1986年《安徽文化报》发表牛广进评张国领的文章:丑小鸭展飞翔了。1988年《人民武警报》发表陈建中评张国领的文章:青年作者张国领印象记。1989年《安徽公安》发表韩贺彬评张国领的文章:在诱惑和被诱惑之间。1990年老诗人严陈发表评论张国领的文章:战士——诗人。1991年《合肥晚报》《安徽日报》发表牛广进评张国领的文章:绿色的诱惑。1999年《解放军报》发表丁临一评张国领的文章:男兵女兵的魅力。1999年《人民武警报》发表李春玲评张国领的文章:绿军衣与黄土地。2001年《文艺报》发表北乔评张国领的文章:拒绝文字游戏的冲锋号。2001年《人民政协报》发表北乔评张国领的文章:和平或诗人的颜色。2001年《新华书目报》发表张国领访谈:突出重围的军旅文学。2002年《橄榄绿》发表丁临一评张国领的文章:阅读与思考。2002年《敢榄绿》发表王久辛评张国领的文章:四重奏序曲。2002年《文学报》、《橄榄绿》杂志发表王久辛评张国领的文章:个性的魅惑。2002年《人民武警报》发表陈峰评张国领的文章:和平的激情。2003年《人民武警报》发表评论张国领的文章:真情,在字里行间流淌。2005年《新安晚报》发表韩贺彬评张国领的文章:诗人本色是军人。2006年《人民武警报》发表北乔评张国领的文章:和平中的焦虑。2007年《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发表北乔、张慧敏评张国领的文章:因为灵魂的拥抱而温暖。2007年《中国国门时报》发表对张国领的专访:张国领,为和平、为军人而歌唱。2008年《人民网》《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中国诗人》发表黄恩鹏评张国领的文章:超验写作的灵魂。2009年《解放军生活》发表黄恩鹏评张国领的文章:寻找或抵达一种精神乡愁。2009年《橄榄绿》发表北乔评张国领的文章:与诗歌一起回家。2009年《橄榄绿》发表张国领访谈:梦回吹角连营。2009年《中华读书报》发表陈菁霞评张国领的文章:张国领发出爱情宣言。2009年《人民武警报》发表黄恩鹏评张国领的文章:跨越时空的精神之旅。2009年《海南日报》发表佘正斌评张国领的文章:为美丽而感动。2010年《中国武警》发表张晓红评张国领的文章:植玫瑰砌一座庄园2010年《人民网》、《中国武警》杂志发表黄恩鹏评张国领的文章:一脉清新的心灵阳光2010年《散文选刊》发表大兵评张国领的文章:拥裹着感恩情怀的温暖之作2010年《解放军报》发表曹宇翔评张国领的文章:苍天不负诗人的苦心。 (记者晓静北京报道) 作为作家出阪社2011至2012年的跨年大卷——《张国领文集》11卷,日前在全国各新华书店隆重发行。这套由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作序、作家出版社隆重推出的、全部采用精装本的文集,1—4卷为张国领“经典长诗卷”“经典政治抒情诗卷”“经典军旅短诗卷”和“经典爱情诗卷”,第五卷为张国领“经典散文诗卷”,6—9卷为张国领“经典散文随笔卷”,10—11卷为张国领“经典纪实文学卷”。作家出版社是中国作家协会所属的国家级大型文学出版社,多年来一直以“增创新意识,出精品图书,与世界接轨,创一流名社”而著称。作为作家出阪社2011至2012年的跨年大卷——《张国领文集》11卷,主要分为诗歌、散文随笔和纪实文学;从文集的内容看,均是军事题材的诗文,无论大小篇章,主题紧扣“和平”这一关乎人类生存、社会进步的大提要;从排列顺序看,仍以他擅长的诗歌创作做主打,以他从事的军事新闻事业作收尾。使读者可以从中看出他文学创作的主张和脉络。张国领1978年冬天踏着改开放的鼓点,从中原大地上的一个小乡村踏入军营,时代的快速变革和军营的火热生活,使他青春的热血一直处在强列的激荡之中,原本只有高中文化的他,在紧张的训练、站哨、学习和劳动之余,自觉地拿起手中的笔,讴歌时代、讴歌军人、讴歌日益强盛的祖国,以诗歌和散文的形式,抒发自己切身的感受和真挚的情感。他十八岁写第一首诗,二十岁发表第一首诗,三十岁出片版第一本诗集《绿色的诱惑》,可以说他的创作生命一直处在激情喷发期,先后出版了《男兵女兵》《血色的平》《高地英雄》《和平的守望》《和平的断想》《平的欢歌》等十几本诗歌、散文集,并多次获得全国、全军的文学创作大奖。现在已从军34年的张国领,虽为武警大校警衔,并担任《中国武警》月刊主编,但依然笔耕不辍,每天坚持创作,虽然十几年前他就从基层部队调入武警部队的最指挥机关工作,但的心始终和战士在一起,始终和寂寞的哨位在一起,军人的职责和战士的使命感,无论在他的笔下还是身上,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张国领文集》计三百多万字,是他从三十多年来创作的结晶,正如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在序言中所说:“诗与散文本身就是有内在联系的文体,很多诗人就是散文家,国领亦然。这些年他除了发表大量的诗歌之外,还发表了二百多篇散文。这套十一卷《张国领文集》的出版,我相信只是他一个时期文学创作的小结,所以,我们期待他的新作不断问世。并且有更多出彩的佳作呈现给这个伟大的时代。”

1967年10月出生于陕西岐山县,1985年入伍,在新疆服役16年,2001年调入北京,现为中国武警杂志社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先后在《中国作家》、《解放军文艺》、《小说家》、《小说界》等刊发表中短篇小说一百多万字,其中短篇小说多次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转载,2000年6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中国武警杂志社

在网上认识洪烛是在2007年,当时我们同在新浪《久辛推荐》博圈,我是管理员。圈主王久辛是《中国武警》杂志社主编,首届鲁迅文学奖得主。洪烛和久辛是好朋友,供职于中国文联出版社文学编辑室,擅长诗歌和散文,他说这是“一手圣经,一手宝剑”。洪烛的散文《母亲》,获“2008中国散文年度金奖”。 《母亲》,是作者自创的“节段体”(笔者称),写的是怀念逝去的母亲,全文共85节,26000多字,获奖后在全国散文界引起轰动,被称之“洪烛体”。在这个长篇巨制中,作者回顾承蒙母爱四十年的时光,撷取在医院看护、挑选墓地、葬礼和母亲生前一个个细微的生活片段,各成一节,任泪水和着思绪流淌。节节如杜鹃啼血,让人为之情动;字里行间氤氲着对母亲的思念,常有让人猝不及防的话语撞进读者的眼帘,让人潸然泪下。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言,“我记得写到哪段时,想哭,忍住了;写到哪段时,忍不住还是哭出来了。但愿你也能看得出来,看得出哪一段的原稿曾被泪水打湿过。我一直以为,用墨水写的文字和用泪水写的文字,是能看出来的,是有区别的。”很多读者在这篇博文的评论栏里说,“看完后我泪流满面”,“泪眼模糊,不忍卒读”,“因《母亲》来到这里,因《母亲》而热泪盈眶”……我是在夜深人静时一气把文章读完的,“男儿有泪不轻弹”啊!可读完后我已经泪流满面。 历代追思父母恩德的诗文众多,诗经•小雅《蓼莪》中有“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的句子,被后世称为父母的“九我之恩”,而后,历代也不乏“孝思”佳作。洪烛是《芒种》 2008 年度诗人奖得主,他在《母亲》中用白话间或以诗的语言倾吐着他的哀思。一个极平凡、极细微的细节,他的思绪、联想、感悟往往超乎读者思维的空间,那至情至真至纯的文字,会猝然拨响你心灵深处久久搁置的琴弦,使之轰然作响。 他写母亲在医院病逝:“……再一次握住她变冷的手,她已没有感觉。她不设防地躺在我面前,就像我诞生时,也曾如此不设防地躺在她怀抱里。这才是我真正的出生地!” “失去母亲,等于失掉最遥远的故乡,故乡中的故乡。” “母亲没了,内心的童年才真正结束。” 他在到派出所为母亲注销户口时写道:“值班警察将母亲的那张卡片从家庭户口簿里抽掉,我仿佛看见上帝的手——如此轻而易举地从人间夺去我的母亲。才明白什么叫命比纸薄啊。” 为母亲挑选墓地,是使人心伤的时刻,人们往往心中是一片空白或悲痛。但洪烛的笔触写出了他独特的内心独白,“ 哪是我在替你挑选呀,分明一小块土地,早就远远等着你。离绿水不远,离青山更近,刚好一平方米,构成最小的房地产,你的下辈子将在这里度过。替你安顿另一个家,同时替你选择左右的邻居。‘互相关照吧,我妈妈人很好的……’”“什么叫墓碑?分明是一块石头,打磨光滑,等着刻下你的名字。记住:松竹园30区1排16号,你的门牌号码……到时候我给你写信,能收到吗?你是我的出生地,可我活到今天,不得不接受这项使命:替你寻找一块称心的墓地——难道就是我活着的意义?” “母亲,你的墓地是我见过的最伤心的废墟。” 整理母亲遗物的时候,新旧衣服、老花镜、梨木梳子、梳妆镜……都引起作者揪心的联想,整理完毕,他茫然写道:“再在房间里好好找一找,看看还有哪些东西,是母亲忘了的……一个人活了一辈子,留下的遗物就那么一小堆。找来找去,偏偏忘了自己——我不正是母亲最大的遗物吗?她不放心的还是我啊……总算替母亲把自己给找了回来:这才是最可靠的纪念。” “母亲晒在阳台上的棉鞋,还没收回来。她不能亲手去收了,也无法穿上它了。失去主人的棉鞋,在正午的光线中,像道具一样摆设着。我在犹豫:收回来合适,还是让它们继续在那里等待?晒了很多天太阳的棉鞋,虽然是两只,可看上去一样孤单啊。” 在母亲的葬礼上,“我怀抱母亲的骨灰盒(感觉里面还是热的),弟弟捧着母亲的遗照,走在队伍最前面。当骨灰盒被封进墓穴,我与母亲之间一场真正的离别开始了,下意识地喊出一声“妈妈”;几乎忘掉自己已进入不惑之年,而恢复成一个牵着妈妈衣襟怕迷路的儿童。” “……捧着母亲的骨灰盒像捧着飞机失事后的黑匣子。想知道她还有哪些话要跟我说。对于一次不可抗拒的空难,我是迟到的搜救者。” 每个人都有母亲,也有很多人失去了母亲,虽然心中有各自的悲痛,但我敢说,大概洪烛的悲痛更惨烈些吧!因为他是孝子,同时他还是诗人。他的这几段话让我懂得了什么叫“椎胸拔发”、“肝肠寸断”。“丧母是一种痛,与别的痛不同,它痛定了还会痛,一痛再痛。就因为它是无法填补的。第二天,太阳照常升起,我的母亲再也回不来。她被昨天的太阳弄丢了。” “……你让我懂得什么叫悲伤,真正的悲伤。以前的悲伤统统变成为赋新词强说愁,有悲而无伤。第一次啊,我看见自己血淋淋的伤口。更严重的是:这种伤口永远无法愈合。就当是前半生享受的母亲所必须支付的代价。” “出生时的脐带已经剪断,我像一只风筝,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脐带再一次被剪断了,这次手拿剪刀的不是接生婆,而是死神。但是,母亲——这一次我们都别撒手啊。哪怕只是紧紧攥住各自手中的半截断线。也算一种安慰:总会有那么一天,我们再把它系结起来。” 20年前,我失去了母亲,也曾在报刊上写诗撰文寄托哀思,也写了“母亲的爱,是遮雨的伞 / 母亲的爱,是凉爽的风”之类的感慨,但和洪烛的《母亲》相比,空怀一腔哀思,文字表达显得多么苍白!诗经•小雅《蓼莪》一直被称为历代“千秋孝思之作”,依我看,洪烛的《母亲》又竖起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大儿子在小饭馆吃饭,两个人喝了半斤白酒,话题扯到文学,我就把洪烛《母亲》中的若干文字讲给他听,讲着讲着,已为人父的儿子竟也泪挂两腮。饭店的小老板以惊诧的目光盯着一老一少两个“泪人”,肯定以为是喝醉了。

查到刊号,去邮局啊,网上也可以定。

中国武警杂志社社长

在网上认识洪烛是在2007年,当时我们同在新浪《久辛推荐》博圈,我是管理员。圈主王久辛是《中国武警》杂志社主编,首届鲁迅文学奖得主。洪烛和久辛是好朋友,供职于中国文联出版社文学编辑室,擅长诗歌和散文,他说这是“一手圣经,一手宝剑”。洪烛的散文《母亲》,获“2008中国散文年度金奖”。 《母亲》,是作者自创的“节段体”(笔者称),写的是怀念逝去的母亲,全文共85节,26000多字,获奖后在全国散文界引起轰动,被称之“洪烛体”。在这个长篇巨制中,作者回顾承蒙母爱四十年的时光,撷取在医院看护、挑选墓地、葬礼和母亲生前一个个细微的生活片段,各成一节,任泪水和着思绪流淌。节节如杜鹃啼血,让人为之情动;字里行间氤氲着对母亲的思念,常有让人猝不及防的话语撞进读者的眼帘,让人潸然泪下。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言,“我记得写到哪段时,想哭,忍住了;写到哪段时,忍不住还是哭出来了。但愿你也能看得出来,看得出哪一段的原稿曾被泪水打湿过。我一直以为,用墨水写的文字和用泪水写的文字,是能看出来的,是有区别的。”很多读者在这篇博文的评论栏里说,“看完后我泪流满面”,“泪眼模糊,不忍卒读”,“因《母亲》来到这里,因《母亲》而热泪盈眶”……我是在夜深人静时一气把文章读完的,“男儿有泪不轻弹”啊!可读完后我已经泪流满面。 历代追思父母恩德的诗文众多,诗经•小雅《蓼莪》中有“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的句子,被后世称为父母的“九我之恩”,而后,历代也不乏“孝思”佳作。洪烛是《芒种》 2008 年度诗人奖得主,他在《母亲》中用白话间或以诗的语言倾吐着他的哀思。一个极平凡、极细微的细节,他的思绪、联想、感悟往往超乎读者思维的空间,那至情至真至纯的文字,会猝然拨响你心灵深处久久搁置的琴弦,使之轰然作响。 他写母亲在医院病逝:“……再一次握住她变冷的手,她已没有感觉。她不设防地躺在我面前,就像我诞生时,也曾如此不设防地躺在她怀抱里。这才是我真正的出生地!” “失去母亲,等于失掉最遥远的故乡,故乡中的故乡。” “母亲没了,内心的童年才真正结束。” 他在到派出所为母亲注销户口时写道:“值班警察将母亲的那张卡片从家庭户口簿里抽掉,我仿佛看见上帝的手——如此轻而易举地从人间夺去我的母亲。才明白什么叫命比纸薄啊。” 为母亲挑选墓地,是使人心伤的时刻,人们往往心中是一片空白或悲痛。但洪烛的笔触写出了他独特的内心独白,“ 哪是我在替你挑选呀,分明一小块土地,早就远远等着你。离绿水不远,离青山更近,刚好一平方米,构成最小的房地产,你的下辈子将在这里度过。替你安顿另一个家,同时替你选择左右的邻居。‘互相关照吧,我妈妈人很好的……’”“什么叫墓碑?分明是一块石头,打磨光滑,等着刻下你的名字。记住:松竹园30区1排16号,你的门牌号码……到时候我给你写信,能收到吗?你是我的出生地,可我活到今天,不得不接受这项使命:替你寻找一块称心的墓地——难道就是我活着的意义?” “母亲,你的墓地是我见过的最伤心的废墟。” 整理母亲遗物的时候,新旧衣服、老花镜、梨木梳子、梳妆镜……都引起作者揪心的联想,整理完毕,他茫然写道:“再在房间里好好找一找,看看还有哪些东西,是母亲忘了的……一个人活了一辈子,留下的遗物就那么一小堆。找来找去,偏偏忘了自己——我不正是母亲最大的遗物吗?她不放心的还是我啊……总算替母亲把自己给找了回来:这才是最可靠的纪念。” “母亲晒在阳台上的棉鞋,还没收回来。她不能亲手去收了,也无法穿上它了。失去主人的棉鞋,在正午的光线中,像道具一样摆设着。我在犹豫:收回来合适,还是让它们继续在那里等待?晒了很多天太阳的棉鞋,虽然是两只,可看上去一样孤单啊。” 在母亲的葬礼上,“我怀抱母亲的骨灰盒(感觉里面还是热的),弟弟捧着母亲的遗照,走在队伍最前面。当骨灰盒被封进墓穴,我与母亲之间一场真正的离别开始了,下意识地喊出一声“妈妈”;几乎忘掉自己已进入不惑之年,而恢复成一个牵着妈妈衣襟怕迷路的儿童。” “……捧着母亲的骨灰盒像捧着飞机失事后的黑匣子。想知道她还有哪些话要跟我说。对于一次不可抗拒的空难,我是迟到的搜救者。” 每个人都有母亲,也有很多人失去了母亲,虽然心中有各自的悲痛,但我敢说,大概洪烛的悲痛更惨烈些吧!因为他是孝子,同时他还是诗人。他的这几段话让我懂得了什么叫“椎胸拔发”、“肝肠寸断”。“丧母是一种痛,与别的痛不同,它痛定了还会痛,一痛再痛。就因为它是无法填补的。第二天,太阳照常升起,我的母亲再也回不来。她被昨天的太阳弄丢了。” “……你让我懂得什么叫悲伤,真正的悲伤。以前的悲伤统统变成为赋新词强说愁,有悲而无伤。第一次啊,我看见自己血淋淋的伤口。更严重的是:这种伤口永远无法愈合。就当是前半生享受的母亲所必须支付的代价。” “出生时的脐带已经剪断,我像一只风筝,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脐带再一次被剪断了,这次手拿剪刀的不是接生婆,而是死神。但是,母亲——这一次我们都别撒手啊。哪怕只是紧紧攥住各自手中的半截断线。也算一种安慰:总会有那么一天,我们再把它系结起来。” 20年前,我失去了母亲,也曾在报刊上写诗撰文寄托哀思,也写了“母亲的爱,是遮雨的伞 / 母亲的爱,是凉爽的风”之类的感慨,但和洪烛的《母亲》相比,空怀一腔哀思,文字表达显得多么苍白!诗经•小雅《蓼莪》一直被称为历代“千秋孝思之作”,依我看,洪烛的《母亲》又竖起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大儿子在小饭馆吃饭,两个人喝了半斤白酒,话题扯到文学,我就把洪烛《母亲》中的若干文字讲给他听,讲着讲着,已为人父的儿子竟也泪挂两腮。饭店的小老板以惊诧的目光盯着一老一少两个“泪人”,肯定以为是喝醉了。

《月夜》是现代诗人沈尹默于1917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也即是五四前后的一代知识分子)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追求思想自由与个性解放的奋斗精神。

军旅诗人中有康桥、王久辛、马萧萧、宁明、辛茹、周承强、大兵、刘立云、史一帆、刘笑伟等,他们就是中国军旅诗人中的佼佼者。 康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专业作家;1993年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2004年参加过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党校联合举办的全国文艺骨干三项学习班;2005年重走过长征路;2009年在鲁迅文学院中青年高级研讨班学习;著有诗集《寸草心》、《血缘之源》、《飞翔,向着太阳》、《生命的呼吸》、《征途》等诗集及21制高点丛书《天问:我是谁》(关于克隆、关于世界、关于诗人)。有诗集获全军文艺新作品奖一等奖、首届齐鲁文学奖、共青团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人民解放军图书奖、2010年被评为首届十佳军旅诗人。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2008年被军区评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王久辛,男,诗人。1959年生于陕西省西安市,祖籍河北邯郸人。中共党员。首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首届十佳军旅诗人”。古都赵国后裔,生于秦都长安;上山下乡扛锄头,边关从军舞大枪。曾担任多部电视系列片总撰稿、作词。作品先后获得《人民文学》优秀作品奖、中宣部、广电部、中央电视台颁发的特等奖、一等奖,2003年荣获民间设立的首届剑麻军旅诗歌奖之特别荣誉奖,2004年10月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成员出访波兰;2007年11月再次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成员出访俄罗斯。2008年在波兰出版发行波文版诗集《自由的诗》。出席中国作家协会第七次代表大会、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全军文学创作座谈会、第一、第二届中国诗歌节,第一、二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等。曾任第3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初评评委,延安大学文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等。历任排长、师新闻干事、军区文艺干事、兰州军区战斗话剧团主任,《西北军事文学》副主编,《中国武警》主编,现任某杂志编审,大校军衔。 马萧萧,一位长期生活于半隐居状态的诗人、作家,周易学者,取名专家,水墨画家。 湖南隆回县人,1970年6月出生。1989年3月特招入伍,历任炮兵、排长、干事、编辑、创作员等。现居大西北,供职于某文学杂志社,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1980年代读中学期间,发表《我是萧萧马一匹》等大量作品,出版诗集两部,创办全国第一家中学生自办诗报,被誉为中国校园诗坛领军人物。1990年代以来,在文学编辑、创作之余,长期致力于易学、禅学、姓名学、地理学等研究,上千次成功进行名称策划、环境设计、吉祥调理。偶事现代水墨创作,发表国画作品百余幅。已出版长诗《中国地名手记》、散文评论集《谢谢你的美丽》、长篇纪实文学《红色婚姻档案》等著作10余部。曾获首届中国十大校园诗人奖、首届中国十佳军旅诗人奖、第四届全国优秀妇女读物奖、第九届全军文艺新作品奖、甘肃省首届黄河文学奖、《飞天》十年文学奖等。 宁明

1967年10月出生于陕西岐山县,1985年入伍,在新疆服役16年,2001年调入北京,现为中国武警杂志社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先后在《中国作家》、《解放军文艺》、《小说家》、《小说界》等刊发表中短篇小说一百多万字,其中短篇小说多次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转载,2000年6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中国武警杂志社官网

查到刊号,去邮局啊,网上也可以定。

内部发行杂志,邮局不提供订阅。只有直接去该杂志社自办发行订阅。杂志社编辑部在武警天津指挥学院内,地址:天津市内卫国道187号。

艾青写的《太阳的话》俄罗斯诗人叶赛宁写的《白桦》金波写的《我们去看海》阎妮写的《致老鼠》这些是现代诗。

《月夜》是现代诗人沈尹默于1917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也即是五四前后的一代知识分子)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追求思想自由与个性解放的奋斗精神。

中国武警杂志社招聘

现在武警部队有这样一个文件,大概的意思是说好像不再招收地方大学生了。另外还有个文件,只要是全日制大学本科文凭的学生,首先当兵到部队,两年中,只要被评为“优秀士兵”就可在第三年提干!

我是今年被选上的。什么都没考。就跑去和招聘会差不多我是体育学院的本科毕业,不知道进去可以当教官不,平时在学校学的文化知识很少。除了我的专项,基本上就什么都不会了

想下部队不可以,最多是下去代职几天,指挥军官必须是军校毕业,国防生都不能干指挥军官何况地方特招的。因为将军们不会把一支部队的生死存亡交给一个不懂军事,不懂作战指挥,没有经过历练的人。后勤军官可以从解放军的各兵种后勤学院,和地方特招。政工干部,文职干部都可以从地方特招特招的博士硕士都是从事高科技的技术工作,想军事科学院,武器研究所,各大区,各集团军的军事科研单位等,要想带兵不可能

考语 数 外 物 化 生

  • 索引序列
  • 《中国武警》杂志社
  • 中国武警杂志社
  • 中国武警杂志社社长
  • 中国武警杂志社官网
  • 中国武警杂志社招聘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