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有关印度的论文格式

有关印度的论文格式

发布时间:

有关印度的论文格式

简单说说吧。中印关系自二战结束之后,一直处于和平友好的状态。50年代印度总理尼赫鲁提出不结盟运动,这一主张符合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的利益,因此中国对此是相当欢迎的。而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的求同存异的原则也为很多国家,特别是亟待发展州区自己国家利益的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沟通方针和对话精神。此时,中印两国保持着非常友好的关系,同作为被列强侵略蹂躏过的国家,百废待兴;而且两国又是人口,资源较为丰富的潜力大国,因此两国在发展中互补合作的机会很多。但是,印度总理尼赫鲁并不能说是一位具有战略眼光的伟大政治家,他的一己之私,或者说不切实际的想法改变了这一切。从不结盟运动开展以来,印度在国际舞台上有声有色的活动使得不少第三世界国家追捧印度成为第三世界国家的领导国,对此中国并没有什么意见。但是印度总理尼赫鲁则被印度此时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地位”冲昏了头脑。他认为印度需要进一步的行动,特别是在领土上,要为自己打造一个“战略缓冲区”,从而加强自己所谓的国家安全。对此,尼赫鲁甚至说:“印度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在国际舞台上彻底销声匿迹。”可见尼赫鲁对于印度国家定位问题上的偏执态度。最可悲的是,印度的“战略缓冲区域”居然指向了中国。选择的目标则是我国的吐蕃(XZ)。之所以选择这里,一是因为中国究竟是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的印度在意识形态上有着根本的冲突,因此两国之间即便是再友好也是表面上的,因此中国就是印度的威胁;二是因为吐蕃高原南边就是印度的阿萨姆平原,两者海拔落差高达三四千米,中国一方占据制高点,无论进攻还是防御,印度都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而印度当时的新首都——新德里正是在阿萨姆平原之中;三是因为有“历史依据”,所谓的“历史依据”,也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印度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区居然继承了英国侵略者在其他国家埋下的争议,这本身来说就是个讽刺。正是这三点,使得尼赫鲁认为有必要从中国手中夺取部分吐蕃,甚至拿下全部吐蕃乃至青海。紧接着尼赫鲁居然行动了。在中印边境多次挑衅之后,印度正是大举入侵我国的吐蕃,随后,对印自卫反击战拉开序幕。短短几个星期时间,装备着来自英法美等西方列强援助的各式武器弹药的印军被解放军打得溃不成军。满满自信的印度人犹如被泼了一盆凉水,面对着战败,印度整个民族的自信轰然倒塌。自1962年中印冲突后直至今日,印度一直处于警惕和恐惧之中,生怕中国某个时刻对印度发动突然袭击。以上就是我对于中印关系的简单叙述。我认为你如果要写一篇有关中印关系的作文,不如从两国相似的历史和国情为出发点,以“和则两利,斗则两害”为主轴,围绕中印关系写一篇议论文比较好。

白痴信你……

同感,同求,O(∩_∩)O~

印度历史我只是粗浅有一点阅读,零碎不成系统。与朋友聊到印度,第一个跳进脑袋里的词是印度教,第二个就是种姓。在我看来,印度在历史上一直处于四分五裂,从未出现过真正意义上的统一,语言多至十三四种,却能固守着一种统一的民族性,印度教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应当是巨大的。     印度教的崇拜对象,也与其他主要宗教(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佛教)不同,呈现出一种不同信仰之间壁垒清晰却和谐统一的状态。这种稳定了千年的结构,是和种姓制度的根深蒂固相辅相成,骨肉难分的。可以说,现代文明对印度种姓社会的挑战,实质上就是对印度教的挑战,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IT业发展居世界前列的印度社会里,种姓制度就象看不见的雨林藤萝,还在紧紧地纠缠着这个所谓的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的社会灵魂。     在前印度教时期,也就是婆罗门教时期,原始的种姓制度已经出现,界定了现代印度主要的四大种姓(实质上是五大种姓,因贱民不被认可为一个种姓)。英语里的种姓译成Caste,梵文音译成Varna(瓦尔纳)。我一直觉得“种姓”这个汉译,非常准确地传达出瓦尔纳的含义,比Caste的含义更丰富,更接近原义。原因在于,Caset强调了“种”,而忽略了“姓”。     事实上,现代印度社会里的种姓数量已经多达上万,这上万个种姓都是从四个Varna(五个阶层)中分化出来的,印度学研究中称作亚种姓(Sub-caste),梵文音译成Jati。很多印度人的姓氏,往往就是他们的Jati。理论上的四大种姓(Varna)分别是婆罗门(Brahmin,神职人员)、刹帝利(Kshatriya,武士)、吠舍(Vaishya,平民)、首陀罗(Sudra,奴隶),另外还有一个贱民阶层,被称作不可接触者(有点类似日本的“秽多”)。但经过历史的演变,种姓制度本身已经变得非常复杂,已经很难完全按照四大Varna严格区分。     例如印度的圣雄甘地,他的家族属于古吉拉特的班尼亚种姓(吠舍的一个Jati),但从甘地的祖父开始,就担任过波尔班达和朱纳卡德两个土邦的首相(Diwan);甘地的父亲卡巴*甘地则担任过拉奇科特和樊康那两个土邦的首相。而且班尼亚Jati是印度教中的毗湿奴教徒(印度教中有湿婆崇拜、黑天崇拜、毗湿奴崇拜、各类女神崇拜等不同信仰)。如果从四大Varna的分野来看,吠舍的出身,是不能让甘地在印度教社会里得到如此崇高的地位的。但班尼亚Jati的政治地位,以及甘地在南非印度裔民主斗争取得的声望,在英国殖民统治的特殊环境下,就可以跨越传统种姓制度的壁垒,成为印度宗教社会的领袖。     印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但是却从来没有完全统一成为一个国家,特别是印度次大陆的南端的泰米尔纳杜邦,一直处于印度中心国家之外,直到印巴分治才并入印度联邦。而且从11世纪初加兹尼的马茂德17次袭击印度之后,突厥人在印度建立了错乱纷杂的800年的伊斯兰教统治,各种印度教的、伊斯兰教的、耆那教的土邦,最多时候有三百多个。种姓制度能在如此漫长的历史中,如此复杂的宗教文化冲突中,不仅保存下来而且愈加发扬光大,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奇迹。     佛教复兴运动在19世纪出现在印度后,吸引了大量的贱民,怀着摆脱种姓制度的美好愿望,投入到这宣传普世的宗教中去。但是历史的发展开了个玩笑,佛教这么个强大得感化了整个东亚的宗教,在印度的发展结果,却是产生了更多新的种姓。     在印度人的心目中,种姓是一个身份的表示,代表着自己的出身、职业、信仰和母语。已经生成一个非常稳定的结构,渗透进每一个印度人的思想中。可以说没有种姓的印度人,就不是印度人(穆斯林的群落也被视作种姓,现任印度总统就是个穆斯林)。同一种姓的认同感,不能简单地类比为中国的本家或者同乡关系,还要深刻得多,就如计算机中的“属性”中的每一个参数的整齐划一的认同。在树立了人人平等观念的现代社会中,这种顽固坚硬的小圈子意识,在印度是如此的天经地义,似乎不可想象。     事实上,人以类分、人以群居,即使在标榜不分种族的大熔炉的美国,也是难以被消除的社会基本意识。但在“绝对正确”的主流意识中,这种社会微观现象的存在却往往处于灰色、负面的地位。主流的历史观,无论是资本主义的,还是共产主义的,都在历史演进的学说中把这种人为的阶层结构描绘成文明进步中的过去式,即使是打着民主大旗的印度政府也不会把种姓制度挂在嘴上。     但种姓制度与印度社会的浑然一体,却是支撑起印度这个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基石所在。南亚国家为什么频频出现家族政治?父死子女继,甚至夫死妻继都非常普遍,而且这并非特定的政治制度的,完全是依靠家族影响力,在议会斗争中取得的结果。在这个现象中,不难嗅出种姓观念的气味。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部在中国脍炙人口的印度电影《流浪者》,片中的法官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小偷的儿子永远是小偷”,现在看来这就是种姓思想的体现。     在中国社会里,种姓思维也曾经残渣泛起。五六十年代的唯成分论喧嚣一时,也是一种特殊环境下的种姓制度的翻版。不过中国人的思维里是不能接受这种缺乏土壤的社会等级观念的,所以文革的结束就宣告了唯成分论的快速破产。当然在我们的观念中,种姓制度是落后的,野蛮的,专制的体现。但是否真的可以把种姓制度一棒子打死呢?     其实,种姓制度在印度存在的意义,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却是印度文化能够保存至今的根基所在。正是种姓制度形成的四分五裂的印度政治之下的强大的稳定结构,保证了印度在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保存了印度教的不同信仰的统一性。从而凝聚起印度讲印地语、旁遮普语、古吉拉特语、马拉提语、孟加拉语、阿萨姆语、泰米尔语等等各种人群的印度民族意识,才会在英国殖民退出后,形成现在这么一个人口世界第二的民族国家。     种姓制度,在印度出现之初,是基于种族或民族的,但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后,更多地具有了一种社会分工上的意义。这种世袭的职业种姓制度,在印度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建立起印度社会中严格而细致的职业分工。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都离开不了经济这个基础,可以说印度教社会的职业分工结构,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也是最稳定的,由此产生了历史最悠久、最稳定的经济形态。这个经济形态,完全是在一种无主的状态中自发形成的,无论是马茂德及其后继者的突厥王朝,还是帖木耳家族的莫卧尔王朝,还是英国殖民政府,都是构建在这个最古老最稳定的经济结构之上的。     我们可以看出,种姓制度在印度经济结构基础上的强大力量,使得印度创造了伟大的文明之后,以一种强力胶的方式,牢牢地固化下来,几乎没有发展和创新地延续了千年。直到现在,谈起印度的哲学,话题的下限还停留在公元1000年伊斯兰教统治印度之前。这种文明的固化的作用和意义,有点类似中国的儒家文明的作用和意义,既有因其雄厚的基础而成熟和强大的一面,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阻碍发展的一面。     进入20世纪,印度的社会发展,开始对种姓制度形成威胁。传统价值观在新的经济技术的发展面前,新的生活方式面前,日益脆弱。我相信印度的老派人中,也有类似中国的“人心不古”的感叹。在甘地主持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时,他试图冲破与不可接触者的种姓壁垒的努力是非常失败的。但是当宝莱坞、中产阶级、印度籍世界小姐、软件产业发达等等的冲击到来,在印度的城市社会中,种姓制度已经开始淡化,这同时也体现出印度教文化在印度城市中的衰落。不过,印度的大多数人口还在乡村,强大的印度教宗教势力和严格的种姓制度以印度乡村为基地,还将在很长的时期内,继续发挥其在印度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作用。

有关印度的论文

又是科大沦落人……

河科大的吧?呵呵!我是你老师!

由于马歇尔大师的推荐,1911年凯恩斯担任了《经济学杂志》的主编(1937年患病后仍负责重要文章的编审工作)。他仍对印度问题怀有兴趣,先后撰写了《论印度最近的经济发展》和《印度的通货及财政》等论文。

1962啦,真实的边境啦,历史积累的那啥啦,某些地方自称印度之子啦。。。。

有关印度的论文选题

我在印度带过,印度人喜欢吃牛肉馅饼,新婚还喜欢用牛角做阳具给新娘用,你把这个写进去,这个没在印度待过的人根本不会知道,题目叫芭比QBeef婚礼 多非主流,有范!

由于马歇尔大师的推荐,1911年凯恩斯担任了《经济学杂志》的主编(1937年患病后仍负责重要文章的编审工作)。他仍对印度问题怀有兴趣,先后撰写了《论印度最近的经济发展》和《印度的通货及财政》等论文。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问题-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结论。参考文献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论文装订论文的有关部分全部抄清完了,经过检查,再没有什么问题,把它装成册,再加上封面。论文的封面要朴素大方,要写出论文的题目、学校、科系、指导教师姓名、作者姓名、完成年月日。论文的题目的作者姓名一定要写在表皮上,不要写里面的补页上。要求题名

1,领土争端2,第三世界崛起3,民主与专制4,大国间政治博弈5,中国在印巴战争中的角色很多啊

有关印度的论文题目

同专业的学长,帮帮忙!!!

首先收集广泛的中印贸易资料,分点论述,比较个点中印优劣势得出中肯的结论,不要太偏激也不要很片面,可从以下各点写作(尽给你提供资料参考,毕竟这是锻炼自我能力的时刻,写作的整体性还需要你来把握!!)中印确定重启边境贸易古道的具体时段 一中印双边贸易政策 新闻事实: 新华网拉萨6月19日电(记者冯雷 李建敏)中国和印度将于7月6日重新开放连接西藏和印度锡金段的乃堆拉山口边贸通道,恢复两国中断40多年的边境贸易。 中印两国官员18日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举行会谈,会后签署的会谈纪要公布了重启乃堆拉山口边境贸易的时间。 根据会谈纪要,此次重新开放的乃堆拉山口还属临时边贸市场,即位于乃堆拉山口16公里左右山路上的洞青岗临时边贸市场,开放时间为每年6月1日到9月30日之间的周一至周四,每天上午10点到下午6点。 “两国边境贸易的发展将成为改变边境地区经济封闭状态、发展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并带动交通、建筑、服务等产业的发展,为两国实现连接南亚贸易大通道的构想创造条件。”西藏自治区主管商务工作的副主席郝鹏说。 “通过双方边境贸易合作,将实现以贸易带动两国政治外交关系的稳定和发展,改善双边的贸易环境、疏通贸易渠道。这是中印两国政治外交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印两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两国边境地区人民的需要。”他说。 参加会谈的印度代表团团长、印度商工部辅秘克里斯缇·费尔南德斯表示:“乃堆拉山口贸易通道和边贸市场的恢复是一件伟大的历史事件,它揭开了印中经贸关系的新篇章。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扩大双边贸易,而且有助于两个伟大国家之间建立更加良好的双边关系。” 乃堆拉山口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亚东县与印度锡金段的交界处,海拔4545米,距拉萨460公里,距印度沿海城市加尔各答约550公里,曾是中印之间主要的陆路贸易通道。 【援引资料分析综合】: 20世纪初,这里的年交易额最高时达到上亿银元,占当时中印边境贸易总额的80%以上。但自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后,两国相继撤销了原边贸市场的海关等机构,乃堆拉山口由军队把守,边贸通道被铁丝网隔离。重新开放乃堆拉山口,将会对构建中国通向印度及南亚陆路大通道,扩大中印边境贸易,造福两国人民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亚东口岸虽未正式恢复开放,但边民互市贸易近年趋于活跃。亚东县政府部门统计数字显示,每年到亚东经商的边民达5000多人次,民间互市贸易额达360多万元。2004年,中印两国签署了经由乃堆拉山口进行边境贸易的备忘录;2005年,中国国务院正式批准了西藏在亚东县建设边贸市场的总体方案,亚东口岸恢复开放的事宜进入组织实施阶段。 郝鹏说,亚东边贸市场的开放,将大大促进中印贸易发展。从印度进口铁矿石、农畜产品可通过这个便捷的陆路通道,中国的羊绒、家电、中药材也有望通过这个口岸进入印度市场。 【用数字得出结论】 “去年西藏进出口总额才两亿美元,中印亚东边贸开通后,即使中印贸易额的10%通过这个山口,西藏的外贸额也会增加十几亿美元,这对西藏的带动太大了。”他说。 目前中印贸易大部分通过海运,而西藏的外贸绝大部分经由天津港,两地相距数千公里。“由于青藏铁路即将于7月1日通车运行,因而一旦走乃堆拉山口,拉萨经亚东至加尔各答等印度港口的距离就可缩短至约1200公里,这将有利于促进从中国西藏和内地通往南亚陆路大通道的形成。”郝鹏说。 中国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中印贸易额去年达187.3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7.5%,预计今年将会突破20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印度第二大贸易伙伴。 二中印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摘要:随着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地位和作用的不断加强,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越来越成为影响一国或一地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本文通过国际市场占有率和RCA两个指标对中印服务贸易整体和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并借助模型对影响中印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出政策建议。 在国际分工继续深化和全球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的背景下,服务贸易发展非常迅速,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并且竞争日趋激烈,而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也越来越成为衡量一国或地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面对这种形势,如何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提升其竞争力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早在18世纪,亚当·斯密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实质上就是有关国际竞争力的分析,因为绝对优势或比较优势往往是一国或地区贸易竞争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20世纪以来,国外一些著名学者提出了许多理论来探讨国际竞争力,其中被公认为竞争优势理论集大成者的是迈克尔波特。他认为,国家竞争优势的问题实际上是行业竞争优势的问题,关键是理解一国经济的大环境如何影响企业和行业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地位。为此,他提出了著名的“钻石模型”。然而波特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国家和产业,并没有专门涉及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而郑吉昌、夏晴(2004)则以波特的观点为竞争优势理论的核心,结合服务贸易的特征探讨了影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因素,但文中却没有对各因素的影响做具体分析。查贵勇(2006)利用“钻石模型”分析影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并认为造成中印服务贸易竞争力差距的主要原因在于高等生产要素和相关产业支持的差距。本文也选择印度作为比较对象,因为中印两国经济发展状况相似,但印度在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发展上却极为迅速,对中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文中对中印两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和国际竞争力水平进行了比较,并通过新模型对影响中印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各因素做了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政策和建议。二、中印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从服务贸易总额来看,1990年中国的贸易总额为61亿美元,印度为52亿美元,两者相差91亿美元。但从1991年开始,中国的服务贸易总额开始超过印度,且两者差额越来越大,2004年差距最大,达到28亿美元。2005年差额有所减少,中国的贸易总额是1665亿美元,比印度多出315亿美元。从图1可以看出,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和印度的服务贸易总额曲线都在稳定上升,并且曲线越来越陡峭,表明两国服务贸易总额有快速增长的趋势,这与两国都大力推行改革开放政策息息相关。1990年至2005年间,中国和印度服务贸易总额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1%和36%,远远超过同期1%的世界平均增长水平。 具体到服务出口贸易而言,2005年中国服务出口额为812亿美元,是1990年的13倍,年平均增长率达04%。与中国相比,虽然印度服务出口的总额低于中国,但其出口增长速度却较快。2005年印度出口总额为676亿美元,是1990年的67倍,年平均增长率更是高达42%。同时从服务出口占本国总出口的比重来看,中印两国差距较大。2005年中国服务出口的比重为63%,比1990年仅增加16%,平均比重也仅为56%。而印度的服务出口占该国总出口的比重达到55%,比1990年上升了14%,平均比重达81%,是中国的35倍,且比重还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如表1所示)。印度服务出口的迅速增长,得益于其服务业的大力支持。2000年印度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达到48%(而中国仅为33%),比1980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且其服务业增长速度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印度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其服务贸易的发展。三、中印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比较(一)国际市场占有率的比较衡量一个国家服务贸易国际地位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其国际市场占有率,即该国服务出口占世界服务总出口的比例,它反映了一国服务出口的整体竞争力。2005年中国服务出口占世界服务总出口的36%,位居世界第八,比1990年增加了63%。而印度2005年服务出口的比重为80%,排名世界第10位,较1990年上升了21%。由表2可以看出,从1990年到2005年,中国服务出口在世界的比重均高于印度,但两者的差额却有减小的迹象,如2002年中国和印度所占比重的差额为27%,而2005年则减少到56%。同时表中的数据还表明了两国的比重都有上涨的趋势,这与两国都大力推行对外开放政策,扩大服务贸易有关。(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的比较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RCA)是能反映一国产品或服务的出口与世界产品或服务平均出口水平进行比较的一个指标。其公式为RCAij=(Xij/Xit)/(Xwj/Xwt)。其中,Xij表示i国当期服务的出口额,Xit表示i国当期商品和服务出口总额,而Xwj为当期世界市场服务的出口额,Xwt为当期世界市场全部商品和服务的出口额。如果RCA>1,说明该国的服务出口具有比较优势,如果RCA<1,说明该国的服务出口不具有比较优势,该值越大比较优势就越大。从服务贸易总体的RCA的比较来看,中国和印度的差距比较明显。从表3可以看出,2005年中国服务贸易的RCA指数为51,比1990年仅增加了05,并且从1995年至2005年,RCA指数一直徘徊在49-63之间,表明中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很弱。与中国相比,印度服务贸易的RCA指数大部分年份都在1以上,2005年更是高达21,且RCA指数还处于稳定增长的趋势之中,印度的服务贸易表现出很强的比较优势。从服务贸易RCA分项比较来看,中国在旅游业方面比较优势明显,其RCA指数从1991年到2002年始终维持在1以上,且持续上升,2004年虽有所下降但仍达到43。在运输业方面,RCA指数变化较大,由1990年的65持续下降到1998年的41;从2000年起运输业的RCA指数开始不断上涨,到2004年已达84,但仍不具有比较优势。而在其他商业服务上,中国的比较优势不显著,RCA指数一直小于1。印度各部门却有着不同的状况。印度旅游业的RCA指数近年来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中,1992年指数为36,但到了2004年却只有48,比较劣势越来越显著。在运输业方面,RCA指数的变化和旅游业很相似,也在持续降低,2004年仅为50。然而近年来,印度其他商业服务的比较优势则在逐渐增强,从1996年的80上升到2004年的56(见表4)。综合上述三个竞争力指标的比较来看,虽然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份额比印度要大,但服务贸易的总体竞争力却比印度低。中国在传统的旅游服务上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而印度则在其他商业服务方面显示出了明显的比较优势,但两国在运输服务上都不具有比较优势,国际竞争力较弱,并且印度的劣势更为显著。四、影响中印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因囊分析 本文以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为核心,结合服务贸易的特性以及中印两国具体的国情,通过修正后的模型来探讨影响中印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因素。新模型(如图2所示)保留了波特“钻石”模型的基本内核,要素条件、需求条件、服务业及关联产业和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与竞争理念仍然作为一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不同的是新模型突出了政府的作用,不仅将其由“钻石”模型中辅助要素提升为决定要素,而且还把它置于“中心”位置。新模型还添加了两个“环”,内环表示国内环境的影响,包括一国的文化环境、制度环境和商业环境等,而外环则代表着国际环境的影响,如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等。由于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的形成不是阶段性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并且其对一国贸易竞争力的影响从短期来看表现为对竞争力的强弱是有利还是不利,从长期来看则是后者如何受前者的影响,所以本文将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归结为辅助因素。波特将机遇作为“六要素”模型中的另一辅助要素,但本文考虑到机遇不可求的特性,并且其作用的发挥往往要通过改变一定的国内或国际环境才能产生影响,所以并未将其作为一个基本因素独立出来,而是化入“环境”这一辅助要素之中了。接下来本文将结合中印两国的具体国情来逐一论述模型中的各个要素对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一)要素条件 服务贸易的生产必须依托一定的生产要素,如旅游服务需要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浓厚的人文环境,金融、保险、银行离不开雄厚的资本等等,生产要素是服务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生产服务的要素也可以分为基本要素和高级要素,其中基本要素是指一个国家先天拥有的自然资源、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普通工人等要素。而高级要素则是通过投资和发展而创造的要素,如充足的资金、先进的技术、高素质的人才等。各国应当把自己的服务贸易竞争策略建筑在发挥本国高级要素的优势之上。由于高级要素也是变化的,今天的高级要素明天可能变成一般要素,因此,各国在发展国家竞争优势时,关键是创造一种有利于高级要素生成、发展、不断提高、升级换代的环境。正如波特所认为的,随着科技的进步,一国要在国际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其环境优势要比基本要素更为重要。中国和印度皆为世界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这为两国旅游业和旅游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中国和印度人口数量众多,为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廉价的劳动力,但两国劳动者在质上存在一定的差别,因而对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尹翔硕、申朴(2005)通过对中国和印度1980-1989年和1990-2000年这两个时间段内劳动、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这三种要素的积累对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的影响做了时间序列分析,发现中国劳动力积累对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的贡献度很大,而印度人力资本积累对其服务贸易出口增长贡献度较大,说明两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来源不同:中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主要来源于其丰裕的劳动力,而印度更多地来源于人力资本。由于一国人力资本的快速积累能够为其现代服务贸易部门比较优势的增强提供有利条件,所以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以此来迅速积累人力资本。2006 年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06~2007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印度从2005年排名第50位一跃而上升到第43位,首次在排行榜上超越了中国。在本届世界经济论坛上,中国和印度的快速发展并列成为主要议题。中国和印度被认为是21 世纪两个最大和增长最快的经济实体。近年来,两国贸易发展较快,贸易额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中印两国的经贸关系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三经贸如何优势互补一、中印贸易快速发展中印贸易开始于1951年,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贸易规模很小,发展缓慢。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印双边贸易发展很快,贸易额以年均超过30%的速度递增。2005年,中印两国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06年是中印经贸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2006 年3月,中印双方高层召开了中印经贸科技联委会第七次会议,确定了落实《全面经贸合作五年规划》的工作计划,启动了中印区域贸易安排联合可行性研究,同意建立工作机制讨论印度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2006年11月,中印《联合声明》宣布,到2010年,双边贸易额将达到400亿美元,提出了包括“确保双边关系全面发展”、“巩固贸易和经济交往”等10项战略,强调“中印全面经济和贸易关系,是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核心组成部分”。2006 年,中印双边贸易额由2000年的14亿美元增至249亿美元。目前,印度是中国第10大贸易伙伴。从贸易总密度来看,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印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据印度学者分析,按目前的增长速度,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成为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对印度主要出口商品有机电产品、化工产品、纺织品、塑料及橡胶、陶瓷及玻璃制品等;自印度进口的产品主要为铁矿砂、铬矿石、宝石及贵金属、植物油、纺织品等。近年来,印度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大量私营企业积极投资,计划新建公路、桥梁、铁路、港口和电站等一批基础设施,中印承包工程领域合作空间广阔。中印投资合作也迅速发展,截至2006年底,经商务部批准或备案的中国在印度投资累计金额为1700万美元。投资领域主要有电子、通信和轻工等。同期,印度在华非金融类投资项目256个,合同金额 48亿美元,实际投入72亿美元。此外,中印双边商务人员往来频繁,中印资源合作和技术合作均有较大发展潜力。二、快速发展的背后伴随着两国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中印经贸合作中的很多问题成为了制约两国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主要表现为中印双边贸易摩擦日益凸显,印度保护本国落后制造业及其设置了较高的贸易壁垒等。1.中印双边贸易摩擦问题日益凸显1975 年,印度开始建立反倾销法律制度;1992年,印度发起了第一起反倾销调查案件。近年来,印度频繁发起反倾销调查,导致其反倾销调查居世界前列,并已成为全球启动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最多的世贸组织成员。据世贸组织统计,1995~2006年,印度共启动反倾销调查457起,比位居第二位的美国多 5%;保障措施15起,比位居第二位的约旦和智利多4%。1994年前,印度未曾对华启动反倾销调查;而1995~2006年,印度频繁使用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对来自中国的商品进行大规模的贸易救济调查,年均6起,远远超过美国和欧盟。此外,印度对华反倾销调查的涉案金额也逐步提高,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日益增大。尽管随着印度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日益增强,印度对华反倾销案日益受到重视,应诉率明显上升,但仍低于对美国和欧盟反倾销调查的应诉率。此外,由于印度反倾销法中“非市场经济国家”规定在形式上充满了随意性,表现在非市场经济国家定义模糊,确定正常价值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以及涉案中国企业如何申请市场经济地位等核心问题的规定尚缺乏可操作性,“非市场经济地位”方面的问题仍是困扰中国企业的重要因素,中国企业在印度反倾销调查中胜诉的几率很低。2.印度保护本国落后的制造业中国的出口贸易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和资源密集产业两大类型,全球的“中国制造”不仅引起了发达国家生产企业的市场恐慌,对于发展中国家更是形成了直接的竞争压力。目前,印度制造业还很落后,印度制造业在三大产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不足30%,工业制成品中,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不多,工业制成品的质量普遍低劣。而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商品显示了越来越强大的竞争力,很多印度企业声称中国产品将给印度中小企业带来较大冲击,有些印度人甚至称之为“中国产品侵略”,一些制造业企业纷纷要求印度政府对中国产品启动贸易救济调查。3.印度贸易壁垒较高尽管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印度即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自由经济增长战略,大幅度削减贸易壁垒,但据世界银行报告显示,目前,印度的贸易壁垒在南亚地区居首位。印度有许多普通的商品被列入禁止/限制进口商品清单之中。禁止商品中包括小鸡、蛋、石膏、石油气体、丝织品、府绸、斜纹布、灯心绒、渔网及棉织品。限制进口的商品还包括食盐及化肥等。目前,印度总体关税水平还很高。印度的海关税率分为:5%、15%、25%和35%共4个档次。近年来,印度政府不断采取一些措施,逐步降低总体关税税率,争取在近几年内降低到亚洲国家的平均水平,即平均关税不超过20%,峰值关税不超过30%。但除关税外,印度进口商一般还须交纳附加税、增值税、预期收入税、调节税及基础设施建设费、进口许可费等各种进口费用。比如,对我国有很强出口优势的空调、冰箱分别加征5 %、30 %的附加税。因此,印度目前的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仍然较高,阻碍了我国商品的进一步出口。4.中印贸易竞争性较强中印贸易结构既存在互补性,又存在竞争性,从两国各自对外经济的总体结构来看是竞争性大于互补性。首先,从贸易对象国分布来看,两国都以西方发达国家市场作为主要的外贸合作对象,而且这种外贸伙伴结构在短期内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其次,从两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来看,也是既有互补性,又有竞争性。从目前来看,印度反倾销调查主要集中在化工/石化、医药品、纺织品、钢铁和其他金属、消费品等。就这些行业而言,中国和印度两国的技术水平、产品结构比较接近,容易形成竞争,这些行业的中国出口企业容易成为印度反倾销的调查对象。在出口方面,印度传统的出口商品占其出口总额的比重已由1950 年的约70%下降到目前的约20%,而中国现在以制成品出口为主。因此,在占印度出口总额约20%的初级产品出口中,中印两国具有互补性,而在占印度出口总额近80%的制成品出口中,总体上竞争性大于互补性。在进口方面,原料及中间产品进口额占印度进口总额的70%~75%,在这部分商品中,一部分来自西方发达国家,但更多的是来自其他市场(如东欧、俄罗斯和发展中国家)等。中国出口的原材料及中间产品有很多是印度需要进口的,由此可以形成互补性。三、中印经贸关系发展前景1.建立中印贸易区存在天然条件2006 年7 月6 日,中印已经重新开放连接西藏和印度锡金段的乃堆拉山口边贸通道,恢复了两国中断40 多年的边境贸易,它的意义不仅在于扩大了双边贸易,而且有助于两个大国建立良好的双边关系,从而使建立中印自由贸易区成为可能。中国已经与东盟国家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确定双方2010 年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印度也注意到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性。印度计划在2015 年前将完成与东亚邻邦之间的自由贸易路线图。由于中印两国都为世贸组织成员,可以在经贸合作中遵循自由贸易、公平的原则,同时,两国在地缘上关系密切,也有着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天然条件。2.中印在国际分工新格局中有相互依存的要求中国和印度都在国际分工中找到了各自的定位和发挥优势的突破点,都加入了全球供应链中。中国在5 万亿美元的全球出口商品市场中占9%,外界称之为“世界工厂”。印度在7万亿美元的全球服务出口市场中占6%,外界描绘其为“世界办公室”。但是,中印两国毕竟还处于国际价值链的低端,中国承接的是低端制造业,印度承接的是低端服务业。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些学者预测,中国每出口1美元,仅30 美分附加值是国内生产的,20美分是利润和折旧。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研究显示,过去在美国而现在转移到印度的每1美元的服务,印度赚取的净利润是33美分,表现为政府税收的形式。中印两国都已经意识到,仅靠制造链中分割的产品生产和服务业中的一些分解服务,容易造成将自己锁定在国际分工低端的风险,使生产具有高度商品化、高度标准化、不可细分及利润空间极其狭小的特点。 希望对您有用,祝您取得成功!!!!!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问题-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结论。参考文献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论文装订论文的有关部分全部抄清完了,经过检查,再没有什么问题,把它装成册,再加上封面。论文的封面要朴素大方,要写出论文的题目、学校、科系、指导教师姓名、作者姓名、完成年月日。论文的题目的作者姓名一定要写在表皮上,不要写里面的补页上。要求题名

1,领土争端2,第三世界崛起3,民主与专制4,大国间政治博弈5,中国在印巴战争中的角色很多啊

印度文化论文格式

冷战时期印美关系研究 在线阅读 整本下载 分章下载 分页下载 【英文题名】A Study on the India-US Relations in the Cold War【作者】陶莹;【导师】刘德斌;【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学科专业名称】世界史【学位年度】2008【论文级别】博士【网络出版投稿人】吉林大学;陶莹【网络出版投稿时间】2008-10-20【关键词】印度; 美国; 冷战;【中文摘要】印度和美国的关系与我国的外交及安全息息相关。二战后的半个世纪,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一直在包括南亚地区在内的第三世界地区进行对抗和争夺。由于地缘关系,美苏特别是美国与印巴的关系对中国和印度、巴基斯坦、美国、苏联的关系影响很大。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南亚各国,尤其是印度政治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更加重视印美之间的关系。本文从印度独立后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变化入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综合运用各种已有材料,对冷战时期印度与美国的关系进行考察和研究。 冷战时期的印美关系一直在友好与淡漠之间徘徊,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呈现出一种非结盟却并不完全交恶的状态。印美关系是冷战“中心一外围”关系的典型案例,正是印美两国基于各自国家利益所采取的外交政策导致双方在四十多年时间里的微妙关系。对于印度而言,冷战时期的对美关系一直是其外交政策中的重点之一。在印美关系中,印度追求与美国的对等状态,并力图排除大国在南亚的介入。对于美国而言,印度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明显的间歇性,因此,美国对印政策的典型模式是“干预—退出”,缺乏连贯性和长远性。总之,冷战时期,影响印美关系疏远或改善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正是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英文摘要】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a and America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diplomacy of our During the half-century after the World War II, the two superpowers, USA and USSR, had been confronting and contesting with each other in the "Third World Region" which included South Asian R Considering the regional matter, the relations between USA and USSR, especially the relations between USA and India & Pakistan, can be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Pakistan, USA【DOI】CNKI:CDMD:128942【更新日期】2008-11-11

盗了中国不少的文物 是每个中国人的耻辱

英国,日本,俄国,美国都盗了不少

  • 索引序列
  • 有关印度的论文格式
  • 有关印度的论文
  • 有关印度的论文选题
  • 有关印度的论文题目
  • 印度文化论文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