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论文摘要怎么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论文摘要怎么写

发布时间: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论文摘要怎么写

Abstract : The new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standards emphasize training students for life-long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capabilities, Training students to the spirit of innovation and capacity to practice, Training students to the right emotional attitude and values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three trai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above concept of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there must be complementary with the teaching mode, and students studying changes to the mode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three foster" an effective Moreover, the traditional way of pushing the medium of law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needs of modern society, which requires teachers to update their concepts, roles, active exploration, research-based learning, and fully tap the potential of students and train good quality scientific Keywords : three culture; Research Study; ; Type; Strategy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论文摘要:  1、国际标准IS0214-1976指出:摘要是一份文献内容的准确压缩,不加解释或评论。  2、中国国际标准规定:摘要是报告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  其次论文摘要的定义是什么:  1、摘要:又称概要、内容提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述和补充解释,简明、准确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  2、位置:题名和作者之后,论文正文之前。  最后教学论文摘要该怎么写:  1、论文摘要的构成要素:  ①目的:研究的对象,范围,目的。  ②方法:采用了哪些手段,研究方法。  ③结果:陈述论文的研究成果,新见解等。  ④结论:通过对问题的研究所得出的重要结论、主要观点,理论意义或适用价值。  2、论文摘要的注意事项:  ①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常识性内容,不要将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  ②不得简单重复题目中已有的信息,不能列举例证,不能出现注释。  ③不能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有的着作。  ④用第三人称,不使用“作者”、“本文”等作主语。  ⑤除了实在无法变通外,一般不用数学表达式,不出现插图、表格。  ⑥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公知公用的术号或术语。不使用不必要的文学修饰。  ⑦如果正文中出现缩略语、略称、代号,第一次出现应该出现在摘要中。  ⑧摘要不分段落。  ⑨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摘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按罗建顺序来安排。句子之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摘要慎用长句,句型应力求简单。每句话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但不要写成电报式。  ⑩英文摘要要和中文摘要对应;二者都不要与已发表过的文章出现重复,否则可能视为抄袭。(来源:学术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具有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    一、构建符合新教育理念的德育工作目标,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如何适应这种竞争,是学校教育目前要认真考虑的首要问题。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在建立符合新教育理念课程改革目标体系的同时,紧密结合学校实际,按照时代要求,分层构建起符合新教育理念的德育工作目标体系。具体来讲,可将下列“七个学会”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  (1)学会做人。教育学生做爱国爱民、遵章守纪、严于律己、关心他人、艰苦奋斗、勇于进取的人。  (2)学会求知。教育学生做胸怀目标、博学多思、珍惜时光、善学乐学、学有特长的人。  (3)学会健体。教育学生做体魄健康、竞技突出、具有坚定信念、良好心理素质和毅力、不怕困难的人。  (4)学会审美。教育学生做热爱生活、以情感人、乐观向上,具有高尚情趣和创美能力的人。  (5)学会劳动。教育学生做掌握本领、大胆实践、讲求效率、勇于竞争、勤奋朴实、无私奉献的人。  (6)学会创造。教育学生做面向时代、敢于超前、善于开拓、勇于创新、勤于实践、开创未来、追求真理的人。  (7)学会生存。教育学生做富有毅力、自强自立、自警自省、俭以养德、学会自立、学会发展的人。    二、加强符合新教育理念的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夯实德育工作的基础  加强符合新教育理念的德育队伍建设,是提高德育队伍素质、落实德育工作任务、实现德育工作目标的保证。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学校要做到:一是必须加强以学校教育为核心的德育管理网络建设,成立校长领导下的由政教主任、团委书记、少先大队辅导员、政治课或思想品德课教师、教研组长、班主任代表、学生会主席、家长委员会代表和社区委员会代表等组成的校级教育指挥组织机构,确定学校的德育目标,制定全校的德育计划,负责学校的德育领导工作,对学校德育进行决策。成立由政教处负责,党、政、工、团、队等密切配合的学校中层德育执行组织机构,负责学校德育计划的执行与监督、日常德育事务的处理以及正常德育工作的调度和管理工作。成立由年级组长和班主任、任课教师组成的基层德育操作组织机构,执行学校的德育意图和要求,具体负责学校德育计划。在此基础上依据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要求修订完善新的德育管理及其工作制度,保证德育工作沿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二是必须加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我教育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学生会、少先队、团委、班干部等方面的主观能动作用,尊重学生在德育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三是必须加强由社区延伸的社区教育网络建设,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委员会的作用,沟通学校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发动和协调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学校教育,改善德育条件,优化德育环境,排除社会不良风气对学校教育的干扰,促进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的良性发展。四是必须加强以家庭教育为补充的家庭教育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密切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论文摘要

数学应该都用点活跃教学因为现在的初中生都认为数学都是数字与字母而讨厌数学所以建议你在课堂上活跃点多围绕数学做点活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具有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    一、构建符合新教育理念的德育工作目标,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如何适应这种竞争,是学校教育目前要认真考虑的首要问题。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在建立符合新教育理念课程改革目标体系的同时,紧密结合学校实际,按照时代要求,分层构建起符合新教育理念的德育工作目标体系。具体来讲,可将下列“七个学会”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  (1)学会做人。教育学生做爱国爱民、遵章守纪、严于律己、关心他人、艰苦奋斗、勇于进取的人。  (2)学会求知。教育学生做胸怀目标、博学多思、珍惜时光、善学乐学、学有特长的人。  (3)学会健体。教育学生做体魄健康、竞技突出、具有坚定信念、良好心理素质和毅力、不怕困难的人。  (4)学会审美。教育学生做热爱生活、以情感人、乐观向上,具有高尚情趣和创美能力的人。  (5)学会劳动。教育学生做掌握本领、大胆实践、讲求效率、勇于竞争、勤奋朴实、无私奉献的人。  (6)学会创造。教育学生做面向时代、敢于超前、善于开拓、勇于创新、勤于实践、开创未来、追求真理的人。  (7)学会生存。教育学生做富有毅力、自强自立、自警自省、俭以养德、学会自立、学会发展的人。    二、加强符合新教育理念的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夯实德育工作的基础  加强符合新教育理念的德育队伍建设,是提高德育队伍素质、落实德育工作任务、实现德育工作目标的保证。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学校要做到:一是必须加强以学校教育为核心的德育管理网络建设,成立校长领导下的由政教主任、团委书记、少先大队辅导员、政治课或思想品德课教师、教研组长、班主任代表、学生会主席、家长委员会代表和社区委员会代表等组成的校级教育指挥组织机构,确定学校的德育目标,制定全校的德育计划,负责学校的德育领导工作,对学校德育进行决策。成立由政教处负责,党、政、工、团、队等密切配合的学校中层德育执行组织机构,负责学校德育计划的执行与监督、日常德育事务的处理以及正常德育工作的调度和管理工作。成立由年级组长和班主任、任课教师组成的基层德育操作组织机构,执行学校的德育意图和要求,具体负责学校德育计划。在此基础上依据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要求修订完善新的德育管理及其工作制度,保证德育工作沿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二是必须加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我教育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学生会、少先队、团委、班干部等方面的主观能动作用,尊重学生在德育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三是必须加强由社区延伸的社区教育网络建设,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委员会的作用,沟通学校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发动和协调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学校教育,改善德育条件,优化德育环境,排除社会不良风气对学校教育的干扰,促进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的良性发展。四是必须加强以家庭教育为补充的家庭教育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密切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提高小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持久性的策略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贴近生活确定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积极评价,保持长久的兴趣和旺盛的热情,自己去实践、去探究、成就精彩!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兴趣 生成 形式 评价  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已全面实施,与语文、数学学科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和趣味性,所以,一经开展,就获得了学生的喜欢,极大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着他们对整个活动不会保持长久的兴趣和旺盛的热情。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推动学生关注课程、积极动脑、发挥想象和创造的重要的内在动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安排活动的每个环节,做到有张有弛,有涨有落,使学生爱学、想学、乐学。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能持续地保持一个个高涨的兴奋点。在几年的指导实践中,形成了以下三大策略:  策略一、主题,基于生成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的课程领域,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 关注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 重视学生个性潜能的开发、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及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的过程中,主题要具有现实性及可操作性,只有符合学生认识实际,切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才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才能可持续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从而保证活动开展的质量。但小学生的研究课题不同于科学家的研究,从哪里生成课题?面对众多的题目,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确定呢?  1.多问几个为什么,从日常生活中生成。  生活中的有些常见现象,甚至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看似简单,但如果处处注意观察,就会发现有那么多的问题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例《你的坐姿科学吗?》  我校五⑵班学生发现上学期本班近视人数有18人,这学期初上升至22人,其中即将近视的(即视力在8—9)有3人,而且身边的“小驼背”也越来越多,有报道证明颈柱病已出现低龄化趋势,坐姿不正确是产生这些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同学高远的阿姨因坐姿不正确而导致腰椎骨突出。因此,学生产生了要了解正确的读写姿势的欲望。老师因势利导,开展了四个活动:查找、访问、听讲座,了解坐姿知识;观察拍照、问卷调查,了解坐姿情况;认识不正确的坐姿的危害,并纠正不良坐姿;写倡议书,倡议人们告别不正确坐姿。通过本次的综合实践活动,给同学们上了一堂非常有意义的坐姿课,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之后,上课坐得不端正的现象大大减少了,并且能够及时地提醒身边的每一个人,还会向他们介绍有关坐姿的知识呢!现在,班里的每一个同学都仿佛成了坐姿方面的专家。  从以上的例子可见,引导学生确立活动主题时不妨从身边的一点一滴抓起,滴水映日,通过深层的挖掘,得出形象生动的结论,掌握了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促进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教育的完善。此活动还获得了浙江省二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实践活动一等奖。  2.延伸学科知识,从学科知识中生成。  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学生在日常学科教学产生了很多疑问或感兴趣的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虽然不同于学科课程,但也不是与其他学科完全割裂开来,可以与各科教学结合起来,如果老师对学生适当引导,延伸学科知识,能从学科知识中生成课题。  例《铁棒磁性与摩擦次数的关系》。小学科学课《做一个小磁铁》中,有一个“自己做个小磁铁”的实验:握住磁铁的一极在钢针上沿一个方向摩擦,重复作20~30次可以把钢针变成磁铁。在一次综合实践课上,陈诗慧同学问:磁化钢针一定要象书本上所说需20~30次单向摩擦吗?能减少次数吗?这是多么值得敬佩的探究精神呀!我肯定了学生向书本质疑的精神,鼓励她用实验来证明,她借来的电子天平,用磁铁把钢针磁化,然后把吸取的铁粉进行称量,结果发现用磁铁把钢针单向摩擦5~6次,磁性达到最大值,磁化钢针没必要象书本上所说需20~30次单向摩擦。她还把不同长度的钢针、铁钉进行磁化,发现用磁铁单向摩擦5~6次,磁性就达到了最高值。通过反复实验,孩子从这里得到的启示,不仅仅是活动本身,而是明白什么是严谨的科学态度。  由于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课堂探究教学大多为部分的探究,许多问题可能在学生很想深入探究的时候就不得不终止,此时提出的问题却是学生最感兴趣,是对学生最有吸引力的课题,这种吸引力可以驱使学生课外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学生将所学的学科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综合与提升。同时,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的学习中得到拓展和加深。  3.关注生活现实,从生存环境中生成。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时每刻都在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交流。我们应该充分注重环境的功能,挖掘身边的资源。如家乡经济发展了,可家乡的河流却污染严重,是让许多同学们感兴趣的问题。  例宋斯亮同学在观察比较瑞安河水颜色的情况时,发现河水颜色不同,河水里的水蚤数量不同。喜欢动脑思考的他猜想是因为脏水的微生物越多,水蚤吃的东西就越多,繁殖得就越快。于是宋斯亮就用旧矿泉水瓶捉来水蚤开始研究。为了能看清楚水蚤的样子,他请妈妈帮忙买来了显微镜;为了能找到不同的水质,他跑到市环保局要来市区水质检测表,从不同的河边弄到不同水质的水,用大大小小的碗,把收集来的水蚤养在这些水里。接下来,他每天仔细观察,撰写观察记录,春夏秋冬,通过将近一年的观察纪录,最后他发现水蚤在不同的水质里心率、存活率、繁殖率不同,以及水蚤在洁净水无法进行单性生殖等特点。通过实验,他还发现可以利用水蚤在不同水质中的反应知道水质受污染的程度,还可以通过观察水蚤生理现象的变化来检测水质是否受重金属或者其他有毒物质的污染。实验中,宋斯亮碰到不少难题。比如水蚤的心跳很快,很难数清心跳次数。于是,他想了个办法,就是先取下显微镜的目镜,把水蚤心跳用摄像头拍摄下来,然后用慢镜头放出来,再数出一分钟跳几次,终于算出水蚤平均心跳在不同水质里少的在257次,多的达290次。可以想像如此精确的数据需要花费多少心思。正是这种兴趣让他走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他的《水蚤生活和水质关系的探索发现》获得二十三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新项目一等奖。  实践证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内容越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开展的效果就越好。孩子们的问题意识还是有的,但由于年龄小,有时他们的问题或许是幼稚的、可笑的,限于条件或许还难以成为课题,但每一位教师都要善于捕捉、乐于引导,把可行性问题引申为可研究课题,只要课题有一点价值,学生有探究的兴趣,课题本身有研究的可能,我们就应该主动地与学生一起去探索。  4.源于动手实践,从学校特色中生成  许多学校都举办一年一度的科技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锻造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形成了自己的科技活动特色。学校特色优势项目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是综合实践活动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对富有本校特色的、从自己身边来的课题, 研究起来更感兴趣,也更容易取得成功。如我们结合学校科技特色,进行了《我与知识产权同行》、《科学车模火起来, 探究车轮转起来》等实践活动,就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  例《我与知识产权同行》。为响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推动中小学创新教育和普及知识产权教育,搭建一个创新型人才培育、交流、展示的平台,我校开展了为期达3个多月的 “知识产权与我同行”科技综合实践活动,分阶段有重点地了开展了:“我知道、我倡议、我设计、我制作、我申报”等一系列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对我校小学教师和学生集中进行一次知识产权知识的普及宣传,使大家能了解和掌握我国知识产权的基本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做知识产权的明白人,成为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者和保护者,通过一系列的发明创造活动,推进创新能力培养。  例《科学车模火起来, 探究车轮转起来》。车模活动是很受部分小学生欢迎的科技活动,我校开展这项活动有15年了,我们过去单纯地依靠现成车模比赛材料,单纯地向学生灌输车模知识,让他们来开展活动,由于受到年龄、知识结构、物质条件及活动场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直不能普及到全校的学生。我们老师通过反思认识到,车模活动主旨并不仅仅停留在依靠现成车模比赛材料一般的“操作”层面上,确定了普及全校车模活动的指导思想:1、小车制作的所有材料都应该是学生们熟悉的、低成本的、是学生身边随手可得的,以及可以利用的废旧材料。2、利用学生现有知识作为研究基础,激发探究的兴趣,学生在活动的实践中,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究者,体验到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欢乐。因此,我校响亮地提出“尝试车模设计,参与车模实践,探究车模科学”为主题的车模科普实践活动。为全校学生设计一系列车模活动:一、二年级学生自带家里已有的遥控车进进竞速比赛,三至六年级学生自选车体材料,设计制作车模,并进行竞速比赛。自制车模科技实践活动是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上扎实地开展,全校有90%的学生参加了班级选拔赛,由于本次活动是做中玩,玩中学,学生参与面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以提高。  科学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载体,活动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抓住社会的热点问题,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作为研究基础,在活动设计时要为学生留出创新空间,探究空间,实践空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作为活动的主体,他们的科学素养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策略二、形式,基于活泼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想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除了教师必须善于抓住时机、选好主题、当好参谋、正确引导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活动的主题设计出多种多样新颖别致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使他们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增长知识,锻炼各种能力。为此,我们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在教学中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例如五年级开展的《让校园更美——认识校园里的动植物》实践活动,学生分别调查了校园内的动物和植物种类,开展了蚯蚓、蚂蚁和蜗牛等的研究。以叶片为标木,历时一年多,五十多名同学一共采集装帧了叶片一千多张。并配以生长过程、作用等文字说明。为了写文字说明,学生更是查资料、走访能人、上网搜索,甚至调动了近一半的家长参与,完成文字资料近十万字。还制作了植物名标牌,进行浇水、拔草、松土等劳动实践。此项综合实践活动,取得了浙江省二等奖的好成绩。  同学们在活动中对植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说:“要是我们也能亲手种植花草,那该有多好啊!”种植花草,这对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城市孩子来说是多么新奇的活动,也是多么巨大的挑战啊!同学们跃跃欲试,于是《在劳动中成长——种植花草综合实践活动 》成了本班学生第二学期的实践活动,也在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应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运用体现其个性特征的自己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获得自己的独创性理解。要让学生真正发挥主人翁精神,在活动中充分展示个性和才华,“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醉心于此,乐此不疲。体验成功,感受幸福,创造快乐。  策略三、评价,基于发展  积极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能否引起学生持续兴趣,激发学生研究动力的生命所在。适当的评价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从而激发兴趣与动力,维持学生学习的热情;认识到实践过程的问题所在,才能够认真检讨,调整研究方案、研究手段等等,从而顺利完成研究任务。在获得成功与发现缺陷、纠正缺陷过程中提高能力,快乐体验,获取知识。  积极鼓励,还学生一份自信  学生学习的态度、情绪、心境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着密切的联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教师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肯定、鼓励。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树立“我能行”、“我最棒”的意识。美国电影《师生情》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位白人教师到黑人社区任教小学一年级,在第一节数学课中老师伸出五个手指问其中一名黑人孩子,"这是几个手指?”,小孩憋了半天才答道:“三个。”老师没有指责他说错了,而是高兴地大声赞道:“你真历害,还差两个你就数对了。”教师一句赞赏的话,就缓和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习较差的学生,往往对学习没有信心,没有动力,教师不要过多的指责他们,只有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才能使他们自觉、自信地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去。  2.成果展示,促进人人参与  展示交流是对学生在整个活动各种表现和实验结果综合体现,也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共同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有利于主题活动的深入拓展。一些研究课题经过研究后,会得出令人惊奇的成果,让学生们通过校内电视台和广播把这些成果传扬出去,也可以办一个“成果展览室”,适时让学生们来参观,成果的研究人进行讲说,这样不仅促使研究的学生研究兴趣更浓,而且使更多学生有了研究的欲望。  3.设计评价工具,引导学生反思  综合实践作为一门课程,如何进行学期总结性评价呢?评价结果以什么方式进入学生成长记录档案呢?为此,教师可设计些评价工具,并通过它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如有位教师设计让学生通过填写“说说心里话”一表,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依次自我反思,并在交流中相互促进,在反思中不断改进,同时在小组内进行自我评价和其他成员的评价。  “说说心里话”评价表  评价项目 学生的话  对这次的研究活动是否感兴趣,请说出理由  想对你的指导老师说什么呢  认为自己做的结果如何  在做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通过这次活动,最大收获是什么  小组合作是否愉快  这样的活动,愿意继续参加吗?请谈谈你的想法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小组描述性评价  参与计划的制定  开展活动的积极性  宣传活动达到效果  小组协作精神  组员文明礼貌  勇于探索精神  使用信息技术手段  评价时注意对学生的各种活动方式给予充分的肯定,多鼓励,赞扬学生,多以描述性评价为主,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这些记录评定和协商研讨评定可使学生深入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 增加自信,学会扬长避短,敢于创新,激发他们对综合实践的兴趣。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新的领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给了孩子自主空间,也给了教师一定的机遇和挑战,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拓宽思路,转变观念,激发学生主动生成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获得一种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过程中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学生将伴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到活动中去,保持长久的兴趣和旺盛的热情,自己去实践、去探究、成就精彩!  参考文献:  1、郭元祥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  2、周又红、 李岗编著《青少年生物与环境科学实践活动竞赛指导》,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论文

课程改革是一次关系到几亿人,几代人生命质量的宏大工程。新一轮课程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进行的第八次大规模课改,也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在教育领域进行的一次重要的创新与探索,它承载着民族复兴的历史重托,肩负着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光荣使命。而对于新课改的理解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我们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对于21世纪新课改的直接承担者和受益者——教师,我们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并存。21世纪的今天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这就需要人的可持续发展,人的终身发展。学生是明天的希望,国家的希望。国家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依靠青年一代不断创新和发展。旧的课程关和旧的课堂以及陈旧的教学模式都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这就需要教师不断从发展的时代中不断吸收新的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创新,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利用现代教学设备,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将传统的死一般的教学模式彻底打碎,还学生一个自由创新,发展个性的空间。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活动中,为了推进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将会承受更大的压力,将会面临更大的困难。以教学为例,我们不能停留在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把学生当作一部学习的机器进行培养,生产出一些没有个性的产品来,我们应该以新课程为理念,不断创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还要教会学生从各种信息工具中不断获取知识,不断丰富和发展自我的能力。我们要改变以教师的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从真正意义上促进以学生学为主体得到学习模式,让学生从书本上发现知识,认识知识并最终掌握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教师从信息中提出问题,让学生从信息中寻找答案,并在同学中相互交流,通过自主的,探究的,合作地学习,获取知识,鼓励学生推陈出新,通过学习知识并充分利用知识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与他人的共同学习和生活中,以合作的形式学习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另外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多读,多学,多思,多做,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全面培养学生,注重各方面的发展,由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转向学生的全面发展,打破对知识的盲目迷信,将教学作为帮助建构知识的动态过程,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接纳形式提出的各种观点和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学生准备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是教师自己能够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和学生一起寻找真理,教师还要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何必过失,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对于我们教师自身来说,新课改不仅要求我们从思想观念上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还要从实际行动中不断成长和完善自我,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快,具有高度的不可测性和复杂性,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教育新理论,新方法不断出现,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广泛运用,这些都要求教师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从真正意义上作到:“活到老,学到老”。教书除了要多读书,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之外,还要学会交流与合作。积极地与他人交流,打破教师之间的专业个人注意和互相 封闭的状况。现代社会的学科知识相互交叉,只有不断地交流与合作才能使各种知识联系更加清楚,这就更需要教师具有一颗积极向上的新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准备随时面对新课程所带来的种种挑战和困难,教师和学生和新课程改革共同成长,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师和学生才能避免成为被新课改、新时代所抛弃的人。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教师要不但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放弃自己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育情景的创设者,学生成长的促进者,并要学会想学生学习,倾听学生的心声,沟通学生的心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把教师的权威树立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知识建构的活动中,并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的潜能,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重塑自我。学习新课改,适应新时代,面临新机遇,迎接新挑战,作为新课改条件下的教师,重新认识自我,改造自我,为实现教育的理想(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而奋斗。

作文路上 里面的作文非常多,建议去看看

素质教育已实施多年,但目前仍未取得根本的突破。学生负担过重,学习被动,缺乏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等现象仍广泛存在。据调查,目前影响素质教育推进的有社会历史、就业压力、传统体制、队伍素质、办学条件、课程设置等因素。除课程设置外,其他均非短期内所能解决。所以就条件比较而言,当前基础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应该是课程改革。2001年出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提出的推进课程改革的内容有九个方面。我认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点应当是改革课程结构、教学过程和课程评价。  一、关于改革课程结构。“纲要”出台后,进入课改实验的中小学基本上限于按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开设国家规定的学科课程,而综合实践活动课和选修课整体上没有得到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建构主义告诉我们: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必须有学习者积极主动的活动。学习者完成建构还受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结构性经验背景”的影响,所以应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和情境性,即强调在真实的社会和劳动技术环境中去加深体验。同时,建构主义还主张学习应在合作中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最具有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结合社会、生活、生产实际进行综合体验,从而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特征。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我认为应大力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并把握以下原则:突出研究性学习,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学生的根本任务是学习。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为了学得更好。研究性学习最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特征,所以应放在突出的位置。但是如果研究性学习仅仅是从理论到理论,便很难达到建构主义所要求的产生真实而深刻的体验的效果。所以应当把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内容以任务型为主。应在社会和生活、生产实践中寻找适合的课题作为任务让学生去完成。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去观察、调查或亲自操作,获得必须的素材。然后师生共同对素材通过理论的逻辑的分析处理从而完成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必然引导学生主动去手脑并用地学习探究,从而加深知识理解和拓展知识面,掌握学习、研究方法,培养综合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过程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体现师生、学生之间的充分合作。从资料的搜集、资源利用到探究步骤和方法都必须由师生共同探讨设计。教师不仅起组织引导作用,而且是参与者。为活动课提供课时保证。  关于选修课。目前少数重点学校在数理学科、艺术体育方面为少数学生提供了特长培训的机会,而多数学校包括重点校的多数学生却是千人一面地接受统一的课程。按照多元智能理论,无论哪个阶段的学生都具有不同类型的智能组合和特长。而开设选修课,正是用不同的课程结构去适应具有不同智能结构的学生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对不同年龄段的所有学生都应分类开设选修课,而不只是针对少数学生。学校应提供丰富的选修课菜单。进一步精简国家统一规定的学科课程内容并降低难度,以腾出课时开设选修课。  二、关于改革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按建构主义的观点,现在的课堂教学明显存在学生被动接受,师生交流不畅,缺乏合作,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等问题;学生身临其境、亲自参与的体验以及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内的综合体验严重不足。按多元智能理论,现在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统一要求,缺乏个性发展的空间。为此,课堂教学改革应体现以下原则:情境性。应利用图表、资料、卡片、实验设备、实物以及现代教育技术或师生的人物活动等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必要时让学生深入现场,直接操作,加深体验,以激发学生的情绪和思维,使其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平等互动。建构主义强调的学生主动学习,绝不只看学生是否在教师的指挥下活动,而是看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是否主动积极地进行体验和建构。因此,要求教师树立民主平等的教学观,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走到学生中去,发挥组织引导、调控点拨的作用;不仅允许学生说话,而且提倡师生平等对话,积极互动;不仅体现师生共识,而且体现差异,甚至对立和交锋;不仅学生受到教师的影响而改变,而且教师及教学过程也在学生的影响下改变。课堂教学目标和程序可以预设,但必须根据课堂活动的实际随时调整。交流合作。课堂应促进学生之间在学习上合作,整个教学过程要体现师生和生生之间畅通的信息交流。三维目标。由于学习过程不仅受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而且还受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所以课堂教学目标应是多元的。可以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堂教学过程应围绕三个维度开展,以利于学生进行综合的体验,促进建构的进行。个性化。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课堂教学应针对不同智能结构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并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关于改革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改革是推动课程改革最有力的杠杆。这里仅就如何通过课程评价改革推动课程结构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谈谈看法。目前课改推进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学校缺乏动力。而评价(包括考试)恰恰最能有力推动学校进行课程改革。评价和考试改革的取向,应促进学校进一步“精选双基”,从而减少统一学科教学的课时,腾出时间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和选修课;应促使学校在课程的设置和实施中重视发展个性,自主学习、综合实践应用能力以及研究意识和创新意识;应促使学校重视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协调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就学校的常规管理评价而言,要建立目标体系,对学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和选修课在数量上提出明确的要求并纳入考核。要建立标准体系,对于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选修课以及课堂教学从资源的开发利用到过程的实施和产生的结果均有明确的评价标准。要建立经费保障和奖惩机制。为开设综合实验活动课、选修课和改革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和结果的奖惩提供经费保障。要建立展示平台。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选修课的典型课展示、观摩以及艺术节、科技活动月、学科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和课堂教学比赛等活动,让课程改革的过程和结果充分展示出来。  就考试改革而言,目前最关键的是改革高考。虽然早已明确了“三个有助于”的高考改革方向,但到具体的方案设置上仍争论不休。我的看法是,严肃会考,简化高考。会考应真正精选双基、降低要求,以统一为学生提供一个各学科全面发展,经过努力绝大多数都能达到的标准。会考应严密组织,确保结果可信。会考分应以适当的比例记入高考总分,以防止中小学在课程安排上偏科。在会考基础上,高考应分类要求,对多数学生总体而言应降低学科“双基”要求,而对个性特长、实践应用创新能力应加强考核。分类设科,分类组织。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属于不同的智能类型,所以文理分科的设置应坚持。对语言智能或数理逻辑智能突出的学生实行全国少数重点大学和其他大学的重点专业联考,科目设置可采用“3+小综合+1”模式。因为这是针对极少数学生设置的考试,所以要求既相对全面又体现特长。其他本科大学由各省统考,内容深度比前一类降低,科目按“3+1”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减少统考的科目并降低难度,让学校平时更注重会考和活动课、选修课。特殊录取,对于有特殊成果和才能的学生,大学有权力不经高考(但要会考成绩)直接录取。扩大面试,为了鼓励培养实践应用能力,根据大学的专业要求应扩大面试,面试的内容应是实际应用方面的,并且允许学生自由发挥。最后,高考录取应以综合素质测评为重要内容。综合素质测评应依赖于成长记录档案,而该档案应对学生参加活动课、选修课的数量提出明确要求。课程评价和高考改革如果能按这样的方式进行,相信能有力地推动中小学课程改革

谈新课改理念下教师观念的转变今年是我们地区实施新教材的第二年,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常常使许多教师不知所措。为了给教师们指点迷津,学校进行了校本培训,聘请专家做了题为《课改理念下如何做教师》的专题讲座,并组织教师学习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通过学习培训,笔者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课改理念下我们该如何做教师有了较新的认识。一、明确教师的四重境界上海市北郊学校校长郑杰在《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一书中这样写到,教师要追求四重境界:“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教师作为一名称职的员工”“,教师作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教师作为一种自由职业”。没有这些追求,正是困扰许多教师不能继续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根源。教师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我们也要享受生活。这样的观点就把教师从“圣人”的位置上拉了下来。教师不可能人人成为“圣人”,也没有那个必要。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首先学会做一个成功的普通人。这样我们就不会因为我们是人类灵魂工程师而整日痛苦自责。教师还应该是一名称职的员工,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会做“减法”,要减掉积压在我们身上的重压;我们要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负责,我们要学会团结协作。不要总是在自己的脑袋上方罩上飘渺虚无的神秘的光环,我们得像一般单位的员工那样,先学会做一个称职的员工,这是使自己事业成功的不可或缺的保障。可教师毕竟是不同于其他职业的,因此,接下来对教师的要求就是必须成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教师要有理性,必须把学生当“人”看待,这是我们的工作与其他工作最大的区别;教师要有理性,必须“从四十五分钟里榨出油来”,提高教育效率,那是在为学生节约生命。教师应该是理性的,理性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他才有可能把自己的事业做好、做大、做强。我们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教师要成为一种“自由职业”,教师要“爱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因为“金杯银杯不如口碑”,打造出自己的“品牌”,你才能成为教育职场的“稀缺资源”。教师要“倾听自己的声音”,这些声音在告诉我们:“教育是为人生的,不仅是受教育者未来的人生,还有孩子们现实的人生”“,学校教育不仅为着每一个学生的人生,而且也同样为着每位教师,他们和学生一起共同学习,共同创造着幸福的每一天”。二、树立永不放弃的教学观郑杰校长说“: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我们培养的对象是正在发展中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主见、兴趣、爱好、特长。由于他们的自身素质、成长环境的不同,每个学生的发展水平也不一样,我们不能一刀切,不可能培养出一模一样的高中生、大学生,我们培养的目标是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学生都有出色的地方,我们应该心平气和地和他们友好相处,竭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让其在有规矩的校园中自由、快乐地成长。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三、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思想以前总是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可按现在的局面来看,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用的。一个教师如果不继续学习,他将不能胜任教师这个工作。教师是人类永恒的职业,但社会对教师条件的选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与时俱进提高自身政治思想素质。“教书者先强己,育人者先律己。”我们要终身加强政治思想修养、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国家教育政策、法规和文件的学习;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价值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各种正确观念,教育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型人才。努力使自己变成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智育的教师。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视野比教学大纲宽广得无法比拟的时候,他们才有可能成为教育教学中的真正能手。”熟练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观念。有的教师虽然能从网上下载课件、素材、资料,虽然能用幻灯片自制课件独立上课,但是掌握得都是基本操作,没有研究深研究透,制作一个成功的课件既耗时又费力,利用课件上课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必须在这方面加紧学习,尽快提高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工作的技能。做好新课程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笔者的几点体会,不过是沧海一粟,仅供教育同仁参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论文题目怎么写

教育学的学科思考— — 从西方教育学科研究的历史演变探讨教育学学科发展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人类出现的初始阶段就存在了。但是,教育作为一种认识或社会问题而被人们探讨,有意识地研究,则要迟得多。因此,可以说,作为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 教育学。是人类社会和教育实践活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教育宴践的高度概括和科学的抽象。教育学科首先在西方形成,其历史过程可分为三大时期:一、前学科时期从研究结果在历史上留下痕迹井产生深远影响这一角度看,可把古希腊哲人对教育的有关探讨作为前学科时期的起点,把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诞生作为终点,时间跨度约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l6世纪末共20∞ 多年。这段时期又可分为“古希腊”和“中世纪”两大阶段。1.教育存在的台理性— — 研究对象与中心课题。从古希腊哲人遗留下来的有关文献看,首先进入他们思考领域的教育问题,并不是诸如“教育是什么 这样与认识事物性质密切相关的问题.而是社会为什/厶要办教育,人为什么要接受教育,教育应该怎么办(包括结构、内容与方法)等直接面对教育实践的原则性问题。有关“教育必要性”,有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强调教育的功利或实用价值的回答;有亚里士多德的教育与共同利益有关的非功利性价值的回答�6�8 �6�8 这些古希腊哲人对教育必要性问题的探讨,实际上是对教育价值和目的的探讨。它指向的是教育对人类、社会、个人的意义问题。它与哲人对自然的探讨有巨大差异。过去忽视了这一差异,但它却是“教育 这一人为事物特性充分、顽强而突出的表现。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进行教育括动的,所以研究教育,必然首先研究和论证自己需要的台理性。而后把教育当作满足自己需要的工具来设计 (从目的到内容、方法)。人的需要和对需要的意识、价值判断的不同与变化,必然会反映到教育问题上来,教育这一研究对象性质上的非自然性,教育研究与自然研究在问题域上存在区别。2,两种研究传统的发端— — 研究方法。古希腊哲人由哲学观直接导出教育价值观与目的观,成为他们主要的认识方法,是这时期教育研究方法整体上的一大特征。哲学在教育研究中发挥着双重作用,既是教育观形成的哲学理论前提,也是认识教育现象的理性工具,这两者的台一使教育观与哲学观直接对应,思考哲学问题的方法也就是思考教育问题的方法。因此,可以说,古希腊时期哲人关于教育问题的探讨,在一定意义上,只是他们的哲学观在教育这一具体领域中的运用和体现。这一最初形成的研究方式,哲学与教育观的密切关系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保持下来,成为教育研究中第一个最古老的传统。另外,以古罗马著名雄辩家和教育家昆体良为代表的另一种传统,即以如何培养雄辩家为核心问题的有关教育的系统探讨,他采用的立足于经验的总结与反思,面对现实的思辩与依赖直觉的判断及以服务于教育实践为目标的研究方法,成为古代又一种研究传统.对以教育实践问题为对象的教育研究产生持久的影响。犹如第一种传统在方法上有赣于哲学,并未形成特殊一样,第二种传统在方法上也未超出经验反思的范围,未形成教育研究的特殊,只是反思的内容是教育经验,在方法上更注意对与对象相关事物系统、全面的关注.因而显得缜密而有条理。3.认识教育现象的前提性问题域形成— — 研究结果。古希腊的教育研究,无论从方法,还是从研究结果的存在形式看,都还未达到专门化的程度,只是以一些观点、见解的方式存在,很难说是系统的理论,更未形成学科。但这并不等于说古代对教育的探讨不重要,古希腊时期教育研究的结果形成了认识教育现象的前提性问题域,是教育理论的基础构成。有关教育的问题,古希腊哲人的基本回答可概述如下:(1)人与社会是否需要教育? — — 从社会功利及个人在社会中生存的需要来论述其必要性。(2)人是否有接受教育的可能? 提出了教育中身与心、感性与理性、智与德等一系列范畴的肯定回答。(3)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的原因是什幺?— — 遗传、习惯与教育。(4)教育对人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 — 规范与塑造作用。(5)人什么时期接受教育最重要和有效?— — 儿童时期。可以说,人类历史上教育探究的初始期对人类教育认识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贡献,不在于得出的结论.而在于形成的基本问题域。4.中世纪的变化与意义。从中世纪一些教育文献中可看到,循着演绎的路线探讨教育问题时,神学家们不再以哲学.而是以神学为起点,论证过程中主要引用圣经中的话作为理论依据.或者以上帝的名义来证明结论的正确。哲学服从神学、理性服从信仰,这样一个中世纪神学家推崇的最高原则,也体现在对教育问题的探讨中,神学统治是中世纪学术僵死、倒遇、贫乏的重要原因。它从反面告诉了我们演绎过程中大前提的决定性意义。神学至上的教育观区分了信仰与真理、道德与知识两对范畴,就此而言.是一种认识上的进步.因为至着与至真尽管相关,但并不等同,区分有助于对它差异和各自特性的研究。与此相关的是,中世纪的宗教教育家关注内心体验、反省、感悟等一系列人的内心世界与精神领域的变化,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作为范例解剖人性.描写人皈依上帝所走过的长长的心路。中世纪的教育研究并非一片空白,也不都是倒退。当时已有人开始注意和研究教育对象的心理因素.井把此作为研究、确定教育行为的重要依据.同时,对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路线与哲学思辩路线的有意识区分,对信仰与知识的区分,都为近代科学的诞生创造了认识条件.但是,从总体上看这些都来形成一种普遍的研究因素和传统。因此,前学科时期教育研究的主要形态还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奠定的。中世纪孕育着新时期的曙光,它是从古希腊原始哲学的辉煌通向近代科学诞生的桥梁

怎么选择教育学方面的论文题目选了教育学方面的论题,木多写一些和自己相关的。贴近的这样的题目好写。、

谈新课改理念下教师观念的转变今年是我们地区实施新教材的第二年,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常常使许多教师不知所措。为了给教师们指点迷津,学校进行了校本培训,聘请专家做了题为《课改理念下如何做教师》的专题讲座,并组织教师学习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通过学习培训,笔者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课改理念下我们该如何做教师有了较新的认识。一、明确教师的四重境界上海市北郊学校校长郑杰在《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一书中这样写到,教师要追求四重境界:“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教师作为一名称职的员工”“,教师作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教师作为一种自由职业”。没有这些追求,正是困扰许多教师不能继续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根源。教师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我们也要享受生活。这样的观点就把教师从“圣人”的位置上拉了下来。教师不可能人人成为“圣人”,也没有那个必要。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首先学会做一个成功的普通人。这样我们就不会因为我们是人类灵魂工程师而整日痛苦自责。教师还应该是一名称职的员工,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会做“减法”,要减掉积压在我们身上的重压;我们要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负责,我们要学会团结协作。不要总是在自己的脑袋上方罩上飘渺虚无的神秘的光环,我们得像一般单位的员工那样,先学会做一个称职的员工,这是使自己事业成功的不可或缺的保障。可教师毕竟是不同于其他职业的,因此,接下来对教师的要求就是必须成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教师要有理性,必须把学生当“人”看待,这是我们的工作与其他工作最大的区别;教师要有理性,必须“从四十五分钟里榨出油来”,提高教育效率,那是在为学生节约生命。教师应该是理性的,理性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他才有可能把自己的事业做好、做大、做强。我们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教师要成为一种“自由职业”,教师要“爱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因为“金杯银杯不如口碑”,打造出自己的“品牌”,你才能成为教育职场的“稀缺资源”。教师要“倾听自己的声音”,这些声音在告诉我们:“教育是为人生的,不仅是受教育者未来的人生,还有孩子们现实的人生”“,学校教育不仅为着每一个学生的人生,而且也同样为着每位教师,他们和学生一起共同学习,共同创造着幸福的每一天”。二、树立永不放弃的教学观郑杰校长说“: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我们培养的对象是正在发展中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主见、兴趣、爱好、特长。由于他们的自身素质、成长环境的不同,每个学生的发展水平也不一样,我们不能一刀切,不可能培养出一模一样的高中生、大学生,我们培养的目标是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学生都有出色的地方,我们应该心平气和地和他们友好相处,竭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让其在有规矩的校园中自由、快乐地成长。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三、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思想以前总是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可按现在的局面来看,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用的。一个教师如果不继续学习,他将不能胜任教师这个工作。教师是人类永恒的职业,但社会对教师条件的选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与时俱进提高自身政治思想素质。“教书者先强己,育人者先律己。”我们要终身加强政治思想修养、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国家教育政策、法规和文件的学习;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价值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各种正确观念,教育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型人才。努力使自己变成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智育的教师。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视野比教学大纲宽广得无法比拟的时候,他们才有可能成为教育教学中的真正能手。”熟练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观念。有的教师虽然能从网上下载课件、素材、资料,虽然能用幻灯片自制课件独立上课,但是掌握得都是基本操作,没有研究深研究透,制作一个成功的课件既耗时又费力,利用课件上课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必须在这方面加紧学习,尽快提高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工作的技能。做好新课程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笔者的几点体会,不过是沧海一粟,仅供教育同仁参考。

作文路上 里面的作文非常多,建议去看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论文

我要有关''坚持教育创新推进课程改革''论文

谈新课改理念下教师观念的转变今年是我们地区实施新教材的第二年,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常常使许多教师不知所措。为了给教师们指点迷津,学校进行了校本培训,聘请专家做了题为《课改理念下如何做教师》的专题讲座,并组织教师学习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通过学习培训,笔者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课改理念下我们该如何做教师有了较新的认识。一、明确教师的四重境界上海市北郊学校校长郑杰在《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一书中这样写到,教师要追求四重境界:“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教师作为一名称职的员工”“,教师作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教师作为一种自由职业”。没有这些追求,正是困扰许多教师不能继续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根源。教师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我们也要享受生活。这样的观点就把教师从“圣人”的位置上拉了下来。教师不可能人人成为“圣人”,也没有那个必要。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首先学会做一个成功的普通人。这样我们就不会因为我们是人类灵魂工程师而整日痛苦自责。教师还应该是一名称职的员工,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会做“减法”,要减掉积压在我们身上的重压;我们要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负责,我们要学会团结协作。不要总是在自己的脑袋上方罩上飘渺虚无的神秘的光环,我们得像一般单位的员工那样,先学会做一个称职的员工,这是使自己事业成功的不可或缺的保障。可教师毕竟是不同于其他职业的,因此,接下来对教师的要求就是必须成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教师要有理性,必须把学生当“人”看待,这是我们的工作与其他工作最大的区别;教师要有理性,必须“从四十五分钟里榨出油来”,提高教育效率,那是在为学生节约生命。教师应该是理性的,理性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他才有可能把自己的事业做好、做大、做强。我们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教师要成为一种“自由职业”,教师要“爱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因为“金杯银杯不如口碑”,打造出自己的“品牌”,你才能成为教育职场的“稀缺资源”。教师要“倾听自己的声音”,这些声音在告诉我们:“教育是为人生的,不仅是受教育者未来的人生,还有孩子们现实的人生”“,学校教育不仅为着每一个学生的人生,而且也同样为着每位教师,他们和学生一起共同学习,共同创造着幸福的每一天”。二、树立永不放弃的教学观郑杰校长说“: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我们培养的对象是正在发展中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主见、兴趣、爱好、特长。由于他们的自身素质、成长环境的不同,每个学生的发展水平也不一样,我们不能一刀切,不可能培养出一模一样的高中生、大学生,我们培养的目标是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学生都有出色的地方,我们应该心平气和地和他们友好相处,竭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让其在有规矩的校园中自由、快乐地成长。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三、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思想以前总是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可按现在的局面来看,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用的。一个教师如果不继续学习,他将不能胜任教师这个工作。教师是人类永恒的职业,但社会对教师条件的选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与时俱进提高自身政治思想素质。“教书者先强己,育人者先律己。”我们要终身加强政治思想修养、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国家教育政策、法规和文件的学习;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价值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各种正确观念,教育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型人才。努力使自己变成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智育的教师。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视野比教学大纲宽广得无法比拟的时候,他们才有可能成为教育教学中的真正能手。”熟练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观念。有的教师虽然能从网上下载课件、素材、资料,虽然能用幻灯片自制课件独立上课,但是掌握得都是基本操作,没有研究深研究透,制作一个成功的课件既耗时又费力,利用课件上课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必须在这方面加紧学习,尽快提高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工作的技能。做好新课程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笔者的几点体会,不过是沧海一粟,仅供教育同仁参考。

课程改革是一次关系到几亿人,几代人生命质量的宏大工程。新一轮课程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进行的第八次大规模课改,也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在教育领域进行的一次重要的创新与探索,它承载着民族复兴的历史重托,肩负着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光荣使命。而对于新课改的理解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我们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对于21世纪新课改的直接承担者和受益者——教师,我们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并存。21世纪的今天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这就需要人的可持续发展,人的终身发展。学生是明天的希望,国家的希望。国家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依靠青年一代不断创新和发展。旧的课程关和旧的课堂以及陈旧的教学模式都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这就需要教师不断从发展的时代中不断吸收新的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创新,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利用现代教学设备,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将传统的死一般的教学模式彻底打碎,还学生一个自由创新,发展个性的空间。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活动中,为了推进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将会承受更大的压力,将会面临更大的困难。以教学为例,我们不能停留在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把学生当作一部学习的机器进行培养,生产出一些没有个性的产品来,我们应该以新课程为理念,不断创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还要教会学生从各种信息工具中不断获取知识,不断丰富和发展自我的能力。我们要改变以教师的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从真正意义上促进以学生学为主体得到学习模式,让学生从书本上发现知识,认识知识并最终掌握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教师从信息中提出问题,让学生从信息中寻找答案,并在同学中相互交流,通过自主的,探究的,合作地学习,获取知识,鼓励学生推陈出新,通过学习知识并充分利用知识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与他人的共同学习和生活中,以合作的形式学习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另外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多读,多学,多思,多做,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全面培养学生,注重各方面的发展,由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转向学生的全面发展,打破对知识的盲目迷信,将教学作为帮助建构知识的动态过程,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接纳形式提出的各种观点和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学生准备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是教师自己能够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和学生一起寻找真理,教师还要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何必过失,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对于我们教师自身来说,新课改不仅要求我们从思想观念上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还要从实际行动中不断成长和完善自我,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快,具有高度的不可测性和复杂性,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教育新理论,新方法不断出现,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广泛运用,这些都要求教师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从真正意义上作到:“活到老,学到老”。教书除了要多读书,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之外,还要学会交流与合作。积极地与他人交流,打破教师之间的专业个人注意和互相 封闭的状况。现代社会的学科知识相互交叉,只有不断地交流与合作才能使各种知识联系更加清楚,这就更需要教师具有一颗积极向上的新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准备随时面对新课程所带来的种种挑战和困难,教师和学生和新课程改革共同成长,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师和学生才能避免成为被新课改、新时代所抛弃的人。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教师要不但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放弃自己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育情景的创设者,学生成长的促进者,并要学会想学生学习,倾听学生的心声,沟通学生的心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把教师的权威树立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知识建构的活动中,并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的潜能,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重塑自我。学习新课改,适应新时代,面临新机遇,迎接新挑战,作为新课改条件下的教师,重新认识自我,改造自我,为实现教育的理想(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而奋斗。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具有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    一、构建符合新教育理念的德育工作目标,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如何适应这种竞争,是学校教育目前要认真考虑的首要问题。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在建立符合新教育理念课程改革目标体系的同时,紧密结合学校实际,按照时代要求,分层构建起符合新教育理念的德育工作目标体系。具体来讲,可将下列“七个学会”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  (1)学会做人。教育学生做爱国爱民、遵章守纪、严于律己、关心他人、艰苦奋斗、勇于进取的人。  (2)学会求知。教育学生做胸怀目标、博学多思、珍惜时光、善学乐学、学有特长的人。  (3)学会健体。教育学生做体魄健康、竞技突出、具有坚定信念、良好心理素质和毅力、不怕困难的人。  (4)学会审美。教育学生做热爱生活、以情感人、乐观向上,具有高尚情趣和创美能力的人。  (5)学会劳动。教育学生做掌握本领、大胆实践、讲求效率、勇于竞争、勤奋朴实、无私奉献的人。  (6)学会创造。教育学生做面向时代、敢于超前、善于开拓、勇于创新、勤于实践、开创未来、追求真理的人。  (7)学会生存。教育学生做富有毅力、自强自立、自警自省、俭以养德、学会自立、学会发展的人。    二、加强符合新教育理念的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夯实德育工作的基础  加强符合新教育理念的德育队伍建设,是提高德育队伍素质、落实德育工作任务、实现德育工作目标的保证。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学校要做到:一是必须加强以学校教育为核心的德育管理网络建设,成立校长领导下的由政教主任、团委书记、少先大队辅导员、政治课或思想品德课教师、教研组长、班主任代表、学生会主席、家长委员会代表和社区委员会代表等组成的校级教育指挥组织机构,确定学校的德育目标,制定全校的德育计划,负责学校的德育领导工作,对学校德育进行决策。成立由政教处负责,党、政、工、团、队等密切配合的学校中层德育执行组织机构,负责学校德育计划的执行与监督、日常德育事务的处理以及正常德育工作的调度和管理工作。成立由年级组长和班主任、任课教师组成的基层德育操作组织机构,执行学校的德育意图和要求,具体负责学校德育计划。在此基础上依据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要求修订完善新的德育管理及其工作制度,保证德育工作沿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二是必须加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我教育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学生会、少先队、团委、班干部等方面的主观能动作用,尊重学生在德育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三是必须加强由社区延伸的社区教育网络建设,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委员会的作用,沟通学校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发动和协调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学校教育,改善德育条件,优化德育环境,排除社会不良风气对学校教育的干扰,促进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的良性发展。四是必须加强以家庭教育为补充的家庭教育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密切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 索引序列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论文摘要怎么写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论文摘要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论文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论文题目怎么写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