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投稿邮箱地址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投稿邮箱地址

发布时间: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投稿邮箱地址

建国三十年新诗漫评,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 03期序跋的学问,读书,1980年 12期艾青诗歌艺术风格散论,文学评论,1980年 04期他和光的队伍一起前进——艾青初探,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 04期歌唱在八十年代第一个春天——评一九八○年诗歌创作,诗探索,1981年 03期略论境界,电影评介,1982年 02期新美的诗领着我们一同西行——张志民和他的《西行剪影》,新疆社会科学,1982年 04期在摩托艇上拾到的诗(二首),体育博览,1982年 02期独标真愫,上海文学,1982年 01期他们的诗曾经是血液——评《白色花》,文学评论,1982年 05期略论艾青的创作道路及其贡献——《艾青传论》末章,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 01期诗风当随时代变——与友人书,山东文学,1982年 11期美即充实,山花,1982年 08期坚持电影创作的现实主义方向,当代文坛,1983年 05期诗美的崇高感,文学评论,1983年 04期李瑛的感情投影系统,文艺研究,1984年 02期兼得于英雄花与含羞草之美者——论闻捷的抒情短章,当代作家评论,1984年 02期关于当代文学研究方法的更新问题,社会科学战线 ,1984年 02期缪斯的空间:一个诗学原理,文艺研究,1985年 05期向光点凝聚——与友人书,诗探索,1985年 01期批评:线性—双向—系统,山花,1985年 08期从封闭走向开放——略谈当代文学的研究方法问题,文史哲,1986年 01期论诗歌的时空转换,文艺理论研究,1986年 06期智力的系统性——新诗学探索之一,文艺争鸣,1986年 05期在诗与美的领域中探索——读《诗美艺术》,读书,1986年 02期当代诗学笔记之一——主体的超越意识,上海文学,1986年 11期中国新时期的诗美流向,文学评论,1986年 03期多维的空间感——新诗学断想,当代文坛,1987年 01期略论诗化语界的生成——当代诗学笔记之一,江西社会科学,1987年 05期智力的功能——新诗学探索之一,文艺评论,1987年 03期诗人琴弦上的Sonnet变奏——《屠岸十四行诗》读后,读书,1987年 12期论诗人的宇宙意识,社会科学战线 ,1987年 01期阅读理解试题的设计与评价,高等建筑教育,1988年 03期抒情诗的审美深化——诗性论之一,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 01期时代诗情与精神价值,文学自由谈,1988年 03期论情感体验的形式,当代文坛,1990年 03期论诗语的多义性——诗学笔记之一,文艺研究,1990年 02期赏诗二题,名作欣赏,1990年 01期意象的能动型式——诗学笔记之一,文艺理论研究,1990年 02期智慧的生长——诗学笔记之一,文艺争鸣,1990年 05期小说陌生化向度的勘探——当代文学潮流研究之一,当代作家评论,1990年 02期弹性语言——诗学笔记之一,文学评论,1990年 01期意象如是说——诗学笔记之一,社会科学战线,1990年 02期诗性形象本体的变异——诗学笔记之一,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91年 01期唐山流寓话巢痕——试论台湾当代文学的中国人文精神,世界华文文学论坛,1991年 02期填海者说——此岸与彼岸的通航之一,文艺争鸣,1991年 05期智慧的痛苦与欢乐,读书,1991年 08期台湾当代文学的中国人文精神,开放时代,1991年 06期地之子的歌吟——为“1991·艾青作品国际研讨会”而作,当代文坛,1992年 02期飞鸟犹知恋故林——论台湾当代文学中的中国文学母题,文艺研究,1992年 05期散文之树常绿——《台湾散文鉴赏辞典》序,名作欣赏,1992年 04期后现代:台湾与大陆文学态势,文学自由谈,1992年 04期寻找共同的家园——此岸与彼岸的通航之二,文艺争鸣,1992年 01期遥望齐州九点烟——此岸与彼岸的通航之三,文艺争鸣,1992年 04期泪神与海韵——诗学漫记,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 01期艺术的时间——此岸与彼岸的艺术汇通之一,社会科学战线,1992年 01期时空的共享——关于海峡两岸诗歌整合性研究的思考,当代文坛,1993年 06期台港文学二题,理论与创作,1993年 06期朦胧与后朦胧的诗与思——新时期诗歌潮流观察之一,当代作家评论,1993年 05期意象、表象、意境辨章——诗学心裁之一,文艺理论研究,1993年 06期现代主义影响与新时期文学─—当代文学潮流观察之一,江西社会科学,1994年 08期现代主义影响与新时期文学──当代文学潮流观察之一(续),江西社会科学,1994年09期形上的驰骋——关于诗性接受的札记,诗探索,1994年1期在多重空间里沉潜与运思──中国当代文学科建设进言,文学评论,1995年 04期清音独远(在香港市政局公共图书馆的讲演,1995年8月),诗探索,1995年 04期于和合中孜孜以求——谈晓雪的诗论,大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 02期从语言角度去研究“文革”文学,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年 01期玉树临风 我观华文文学,世界华文文学论坛,1996年 02期礁石依然站在这里——纪念艾青的逝世,诗探索,1996年 03期诗性智慧的生长——诗学笔记之一,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年 05期华文文学五人谈,南方文坛,1997年 05期九十年代中国文学风景线,南方文坛,1997年 06期热带韵林:生存者呼唤至深者——马华诗歌的精神投向及艺术呈现,世界华文文学论坛,1997年 04期菡萏照人——漫谈当今现代诗的纯化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7年5月“游子文学”与放逐情怀,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98年 06期现代主义在台湾地区,社会科学战线,1998年 01期深化香港文学研究之我见,广东社会科学,1998年 01期和而不同──序《新时期文学热门话题》,文艺评论,1998年 01期沧桑共斟酌——关于共和国文学,文学评论,1999年 05期文化的驿站——香港与内地艺文关联的一个侧面,文艺研究,1999年 02期;广东社会科学,1999年 01期学术语境中的香港文学研究,东南学术,1999年 06期;中国文化研究,2001年 02期八千里路云月文心依旧──关于现代性追求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若干思考,乐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 01期澳门的文化价值与建设运作,世界华文文学论坛,1999年 03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9年04期走近真实的郭小川,开放时代,2000年 03期;南方文坛,2000年3期;中国图书评论 2000年 04期史笔与论难──读《中国新诗流变论》兼及新诗史的写作问题,江汉论坛,2001年 06期悲欢交集的诗季,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 03期以大智慧传达人类真实的声音,诗探索,2001年 21期受动者的智慧,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 05期坐看千岛起云帆,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2年 04期推荐贾平凹《秦腔》,语文建设,2003年 05期对接传统——为国际诗人笔会而作,诗探索,2003年 21期我的大中国文学观,广东社会科学,2003年 06期学术共此时——中国第十三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总结发言,华文文学,2004年 06期分合之缘——兼论海峡两岸诗歌的整体动态平衡,中国文化研究,1994年 02期;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 01期走过一个文学世纪(上),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 01期走过一个文学世纪(下),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 02期“共和国文学”纵横谈——杨匡汉先生访谈录,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 05期更添波浪向人间——《詹澈诗选》漫评,文艺争鸣,2005年 06期生活在幸福的时代,儿童音乐,2006年 01期当代诗歌:人文性资源与本土化策略,诗探索,2006年 01期;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 03期互动诗学笔记,山花,2007年 01期母语尴尬,《人民日报》2007年2月9日摄魂之地的文学追问——读张直心《边地梦寻》,《中国图书评论》 2007年 03期

《迷踪与沉寂》,《新华文摘》1999(8)《反传统的歌唱》,《文学评论》2000(2)《后朦胧诗整体观》,《文学评论》2002(2)《九十年代先锋诗歌的“叙事诗学”》,《文学评论》2003(2)《世纪之交文化转型与文学发展研讨会综述》,《文学评论》2002(5)《在构想与实现之间:评海子的“大诗”》,《文学评论丛刊》2003(1)《重述与建构:评胡适的文学史观》,《文艺研究》2005(11)《戴望舒诗的特质情思与传达策略》,《文艺理论研究》2001(3)《现代主义诗歌:中国对西方的精神接受》,《文艺理论研究》2002(5)《卞之琳诗歌的艺术新质》,《文艺理论研究》1999(1)《激情与技术遇合:90年代女性诗歌的审美新向度》,《文艺理论研究》2004(2)《朦胧美:现代诗派的诗学思想》,《文艺理论研究》1999(5)《面向“此在”的思考与言说》,《光明日报》2006年8月25日《沉寂与坚守》,《光明日报》2007年12月7日《评〈中国新诗流变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0(4)《评四十年代的九叶诗派》,《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0(1)《论废名的诗》,《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2)《后朦胧诗的语言策略》,《诗探索》2002(3-4期)《评吕周聚〈当代先锋诗歌研究〉》,《诗探索》2003(1、2合刊)《亚文化选择:民刊策略与边缘立场》,《诗探索》2003(3-4期)《后朦胧诗抒情策略的转移》,《诗探索》1995(4)《在智性抒情的僻路上:评金克木的诗》,《社会科学战线》1999(6),《诗探索》2000(3、4合刊)《“界碑”的还原与凸显》,《社会科学战线》2007(6)《近二十年先锋诗歌的历史流程与艺术走向》,《诗探索》2005(1)《论曾卓的诗》,《诗探索》2001(1、2合刊)《汉语诗学本体论的再审与重构》,《诗探索》2002(1、2合刊)《现代主义诗歌:中国对西方的形式汲纳》,《天津社会科学》2002(3)《知识分子写作:智性的思想批判》,《天津社会科学》2004(1)《困惑:黑土诗为何走入低谷》,《文艺评论》1990(1)《关于诗的对话》,《文艺评论》2001(5)《本色的布拉吉:李琦的散文世界凝视》,《文艺评论》2003(1)《先锋诗歌的历史断裂与转型》,《中外诗歌研究》2003(3)、《文艺评论》2004(3)《朦胧诗艺术的盖棺论定》,《文艺评论》1998(6)《告别优雅》,《文艺评论》1997(3)《寻找纯粹:李琦诗歌感知方式的选择》,《文艺评论》2005(4)《黑土地:卓然独立的风景——评陆少平的诗》,《文艺评论》1990(2)《龙江特色作家研究丛书·序》,《文艺评论》2001(6)《生命本体的喧哗》,《文艺评论》1998(1)《语言视角:一种可行的诗歌阐释途径》,《文艺评论》2007(4)《率性自然的“精神还乡”——于志学散文论》,《文艺评论》2007(3)《迟滞视野下的史学重构》,《文艺评论》2006(3)《后朦胧诗的命运反思》,《评论》2000(创刊号)《先锋诗人自杀的历史反思》,《评论》2003上卷《黑色的精灵在歌唱》,《评论》2004(2)《以人心丰富世界》,《文艺争鸣》2008(4)《现代诗派中主情派与主知派的审美差异》,《北方论丛》2002(2)《九叶诗派的发生动因与美学评价》,《北方论丛》1990(1)《评20世纪20年代的象征诗派》,《北方论丛》1995(1)《新月诗派的巴那斯主义倾向》,《北方论丛》1997(4)《中国现代主义诗潮论》,《北方论丛》1999(3)《世纪末诗坛的论争和分化》,《北方论丛》2003(3)《李琦诗歌的理趣美》,《北方论丛》2004(1)《品与思:一种精神的生成与象征》《北方论丛》2005(1)《臧克家与现实主义诗派》,《北方论丛》1998(1)《都市放歌:评徐迟的诗》,《北方论丛》2001(1)《朦胧诗的论争与价值重估》,《北方论丛》1996(2)《歧路的诗学》,《北方论丛》2007(6)《龙江新时期文学概观》,《文艺报》2002年5月8日《成功的学术“去蔽”》,《文艺报》2005年8月18日《龙江诗坛忧思》,《黑龙江日报》1994年11月10日《黑土地:萌动的春潮》,《黑龙江日报》1989年1月4日《心灵与历史同构:朦胧诗的心理机制》,《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3(5)《现代诗派的诗学思想》,《社会科学辑刊》1999(2)《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对中西诗艺接受论纲》,《社会科学辑刊》1996(5)《北大荒诗与西部诗的美学差异》,《当代作家评论》1987(1)《1984-2004先锋诗歌整体观》,《当代作家评论》2006(3)《“复调”意向与“交流”诗学:论翟永明的诗》,《当代作家评论》2006(3)《解构传统的女性诗学:80年代的女性主义诗歌》,《文史哲》2003(4)《浪漫理想的余晖:海子诗歌的艺术个性》,《艺术广角》2003(4)《个人化写作:通往“此在”的诗学》,《中国文学研究》2004(1)《现代诗派的艺术创新》,《中州学刊》1994(3)《李金发诗歌成败论》,《中州学刊》2001(5)《何其芳诗歌的情思空间与艺术个性》,《江汉论坛》2001(9)《是非二元的共在:论十七年的诗歌》,《江汉论坛》2002(3)《非非诗派:还原“前文化”的艺术探险》,《江汉论坛》2004(8)《论实证思维对新诗语言的影响》,《江汉论坛》2005(10)《他们诗派:返回本体与语感实验》,《创作评谭》2004(12)《朴素的力量:评吴宝三的散文》,《北方文学》2004(8)、《文艺报》2006年7月15日《原创的快乐的文本:70后的诗歌创作》,《山花》2004(5)《在自由、爱与悲悯中落笔——论朵渔及其诗歌》,《山花》2008(2)《人的尊严,诗的风骨:评山青的诗》,《黄河诗报》1988(3)《瀚海雪原的雄浑鸣奏》,《青海湖》1990(7)《民间立场:日常口语化的解构写作》,《文学与文化》6辑,2005《悖论与焦虑:简说新文学中的文体互渗》,《文学与文化》(8)《闻一多诗歌与徐志摩诗歌的美学差异》,《闻一多研究集刊》9辑2004《20世纪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概观》,《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5(2)《海子诗歌的思想与艺术殊相》,《吉林大学学报》2007(1)《问鼎上层文化:胡适的哲学史研究》,《吉首大学学报》2005(2)《感伤又明朗的缪斯魂:评路易士的诗》,《天津大学学报》2000(4)《九叶诗派的本体特征》,《天津大学学报》2001(3)《简说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学习与探索》2001(2)《清洁的河流:李琦诗歌的价值定位》,《学习与探索》2002(6)《对抗传统的精神探险:评于坚的诗》,《学习与探索》2006(1)《翻译与现代新诗命名》,《学习与探索》2007(5)《值得信赖的诗评家:论吴思敬的诗歌研究》,《南方文坛》2002(6)《论程光炜的新诗研究》,《渤海大学学报》2007(5)《凭文本支撑的精神鸣唱:“中间代”诗歌论》,《广东社会科学》2007(2)《九叶诗派的价值估衡》,《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4)《20世纪20年代象征诗派的艺术形态》,《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4)《原创与实验:朦胧诗后先锋诗歌的艺术趋向》,《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2)《朦胧诗后先锋诗歌概观》,《南开大学学报》2006(3)《对抗“古典”的背后:穆旦诗歌的“传统性》,《南开大学学报》2007(3)《穆旦诗歌创作学术研讨会综述》,《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6(3)《新时期先锋诗歌的民刊策略》,《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1(1)《禅趣盎然的诗意探寻:从废名的四首小诗谈起》,《名作欣赏》2005(4)《象征诗派的艺术新质》,《江海学刊》1996(4)《朦胧诗后诗坛印象》,《文学自由谈》1989(6)《传统诗美的认同与创造:论林庚的诗》,《北京大学学报》2000(3)《忧郁而感伤的精灵:简说杜涯的诗》,《诗刊》2006(1)《由来与归宿:现代诗派的历史流向》,《求是学刊》1999(3)《新诗鉴赏方法说略》,《求是学刊》2007(1)《台湾现代派诗抽样分析:纪弦、郑愁予、余光中、洛夫、瘂弦》,《台湾研究集刊》2006(1)《台湾现代派诗的思想与艺术殊相》,《台湾研究集刊》1998(4)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投稿邮箱地址

海南省 海口市 美兰区 灵山镇 桂林洋高新区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可追溯到创刊于1958年的《海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是海南创办最早的高等学校学报。随着海南师范学院更名为海南师范大学,原《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更名为《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新编国内刊号为CN 46-1075/N,国际刊号为ISSN 1674-4942,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办刊宗旨是坚持质量第一、以人为本、开放办刊的科学发展观,反映海南师范大学和全国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和研究动态,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推动国内外学术交流,为海南省和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本刊是海南师范大学主管和主办的综合学术类期刊,主要刊载具有较高水平的自然科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述评和综述等学术论文。主要内容有:数学研究、物理学研究、化学与化工研究、生命科学研究、地理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研究等。学报自创刊以来,经过近50年的不懈努力、辛勤耕耘,走过了内刊,国内公开发行,国内国际公开发行,扩版增容的发展历程,期刊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影响日愈扩大。目前收录本刊全部或部分论文的科技文摘期刊和数据库主要有德国数学文摘(Zentralblatt MATH)、美国化学文摘(CA)、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数学文摘和中国数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物理学文摘和中国物理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化学化工文摘和中国化学化工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和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地理学文摘和中国地理学文献数据库、电子科技文摘和电子科技文献数据库等。本刊曾获首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海南省第一届、第二届优秀期刊奖等。2008年又获“海南省首届优秀出版物政府奖”。作为海南省办刊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校学报,本刊广纳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热忱关注在读研究生的科研活动,注重对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进展和成果报道,依靠海南师范大学所具有的学科、人才和区域优势,办成特色鲜明的精品期刊。 数学计算机物理生物化学生态学自然地理学 主管单位:海南师范大学主办单位:海南师范大学主编:韩长日ISSN:1674-4942CN:46-1075/N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昆南路99号邮政编码:571158

楼主你好很荣幸为你作答直接写海南师范大学桂林洋校区,邮编是:571127。然后注明你班级即可,到了会有人取的。祝你一切顺心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投稿邮箱地址

投稿方式简便,发稿直接通过自己的编辑部,不是代发,没有中间环节,不错的一个投稿网站。

南通大学钟秀校区。外环路999号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投稿邮箱地址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是由渭南师范学院主办、陕西省教育厅主管,经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理论刊物。《渭南师范学院学报》曾荣获“陕西省高校优秀学术性期刊一等奖”、“首届、第二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等荣誉称号。主要发表渭南师范学院及兄弟院校、科研单位人员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以达到沟通、交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目的。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9-5128,国内统一刊号为:CN61-1372/G4,双月刊,综合版。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主办单位:渭南师范学院出版周期:半月什么核心期刊也不是的。就是最最最低档的 省级期刊!!地方性的小本科学校的学报,都是 普通省级期刊。就是最低档期刊。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投稿邮箱地址

先去红学网上看看吧也许上面有什么途径呢一般文学类的杂志都可以发表吧,去书报亭,书店看看,上面应该都有的吧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实用医学杂志》等。目前不同省份中都有自己的期刊并且不同行业当中的期刊也有很多,对于现在广东省医学类的期刊就有不少。CN类刊物是指在我国境内注册、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该类刊物的刊号均标注有CN字母,人们习惯称之为CN类刊物。值得注意的是,CN期刊为我国当前鉴定期刊真伪的唯一标准。

通化师范学院代码是10202,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通化师范学院(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位于吉林省通化市,是吉林省东南部唯一一所省属本科院校。截至2021年9月,学校占地面积4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历史沿革1929年,通化师范学院的前身“辽宁省立通化第六师范学校”成立,归省管辖。由省分配的大专毕业生担任教学工作。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3年,每年招生50名,有教职员十余人。1938年,伪满洲国时改为“通化师道学校”,归省管辖。校址于1940年迁到西山现市“职教中心”位置,校层为二层楼房。分本科和特修科,本科招收国民高等学校毕业生,学制3年,每年招生50名,特修科招收国民优级学校毕业生,学制2年,每年招生80名。1948年,通化解放后附属于“通化中学”,设立“师范部”招收具有高小文化程度的学生。1950年,在原校址(即原师道学校校址)的基础上重建校舍,6月13日正式成立辽宁省立通化师范学校,归省管辖。招收高小毕业生,学制3年。1954年,改为“吉林省通化师范学校“归省、地管辖。1955年,开始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3年。教职员30余人大部分具有大学本科和专科水平。1957年,校址又迁到地区“农校“位置1958年秋,学校分家,分别成立“通化师范专科学校”和“通化师范学校”,原校学生部分2年提前毕业,部分上师专深造。1978年12月28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通化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通化师范学院。而通化师范学校则发展成为通化艺术幼儿师范学校。2002年,通化市教育学院、通化艺术幼儿师范学校和海龙师范学校3所院校合并组建通化师范学院分院                                    师资力量截至2021年9月,学校现有教职员工884人,专任教师74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35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73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吉林省技能名师4人,吉林省教学名师6人,吉林省教学新秀3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人选14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6人。经吉林省人才分类认定,B类人才2人,C类人才1人,D类人才17人。聘用校外高级专家作为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技能名师300余人;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8个,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2个。学科建设截至2021年6月,学校共有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优势特色学科2个,新兴交叉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生物学、中国史、教育学、民俗学省优势特色学科:中国史、中药学新兴交叉学科:非物质文化遗产学质量工程截至2021年6月,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一流课程8门,省级精品课14门,省级优秀课52门,省级“金课”建设项目6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0门,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项目3项,吉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引领项目3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建设)项目4项,省级高等学校校企合作开发课程1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项目1个,省级创新创业示范专业1个,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4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2个,省级教师发展示范中心1个。                                    特色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历史学、物理学。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汉语言文学、物理学、生物科学、历史学、中药学。省级品牌专业:历史学、生物科学、物理学。省级特色专业:历史学、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科学、中药学、汉语言文学。省级精品课程:现代汉语、中国高句丽史、数学分析、光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植物学、动物学、药用植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教育学、中国近现代史等。                                    交流合作截至2021年6月,学校与国(境)外57所院校及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了交换生、“2+2”、“3+1”、短期交流、赴国外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本科生交流项目,已有学生271人次出国(境)学习交流。学校累计招收留学生101人,现有在校生22人,其中,学历教育留学生20人、非学历教育留学生2人。学生近30人次经国家汉办选拔赴韩国、泰国等国家从事汉语教师志愿者工作;学校共派出教师177人次赴英国、美国、俄罗斯、德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国家及香港和台湾地区访问交流、培训学习及学历提升。多次与合作院校开展学术和文化艺术交流活动。2018年获批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动画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项目。                                    科研机构截至2019年3月,学校设有3个校级科研院所,拥有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省重点实验室、省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省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20个,与韩国岭南大学建立“长白山食用植物资源开发国际合作联合工程中心”。馆藏资源截至2014年3月31日,馆藏图书总量1533129册(其中纸质图书860994册,电子图书672135册);订购纸质期刊1508种,;报纸42种;订购及开通试用数据库15种,内容覆盖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与该院学科相关的学术门类。自建数据库3种。2004年加入CALIS,2008年加入吉林省图书馆联盟,2009年加入CASHL,开通了联合编目、数据库联合采购、数据库建设、中外文资源的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等业务,实现了资源共知、共建、共享。学术刊物《通化师范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通化师范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创办于1980年,是全国大学中创办较早的学术刊物之一。国内刊号:CN22-1284/G4,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8-7974,大16开本,月刊。

岭南师范学院是公办院校。公办大学:通常是国家部委或地方政府举办的大学,办学历史一般比较悠久,社会认可度比较高,有中央财政或地方财政经费支持,学费通常较便宜。民办大学:通常是社会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举办的大学,没有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经费支持,需要自筹资金办学,学费一般比较贵。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区别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区别主要有性质不同、资金来源不同、举办者不同,具体如下:一、性质不同1、民办学校:民办学校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依法举办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民办学校的本科专科学历是受国家认可的,学信网可查。公办大学:是国家或地方政府创办的大学,办学历史一般比较悠久,社会认可度较高。二、资金来源不同1、民办学校:资金来源,有个人自筹资金、个人智力投入(无资金投入)、个人和企业的投资、集资或入股以及捐资等。对于一个特定的民办学校来说,资金来源并不完全是单一的,可以是个人、集体、企业资金的混合。同时,非财政性经费并不排除国有资产的注入。2、公办学校:政府财政拨款。三、举办者不同1、民办学校:民办学校的举办者主要有公民个人、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集体经济组织、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2、公办学校:国家政府部门。学院介绍岭南师范学院,简称“岭南师院”,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岭南师范学院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636年创办的雷阳书院,1903年,学校改建为雷阳中学堂,1904年始设师范科教育,1935年改名为广东省立雷州师范学校,1978年正式改建为雷州师范专科学校,1991年升格并更名为湛江师范学院,2014年更为岭南师范学院。截至2018年12月,岭南师范学院校本部占地面积1000多亩,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设有18个二级学院、开设本科专业67个,有教职员工1700余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3000多人。2022年4月29日,岭南师范学院团委荣获2021-2022年度“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标兵”称号。                                    院系专业截至2021年3月,岭南师范学院设有32个(含8个挂靠)二级学院,有本科专业73个(其中师范类专业32个)。师资力量截至2018年4月,岭南师范学院有教职工1500多名,其中教授150多名、博士320多名,高级职称教师占比约40,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比约90;“珠江学者”1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151人,28名教师被聘为兄弟院校硕士和博士生导师,58名教师获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和南粤优秀教师等称号;21人被遴选为广东省“扬帆计划”人才;9人被遴选为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21人被评为省级“强师工程”资助对象。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不完全统计)。教学建设截至2018年4月,岭南师范学院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人才培训基地2个,省级师培基地4个,省级实验教学平台14个,建有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训基地: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省级师培基地:中小学教师师培基地、职业教育师资师培基地、幼儿园园长师培基地、学前教育师资师培基地。省级实验教学平台(部分):广东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实训中心、艺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教学提高型重点实验室、机电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生物科学实验室。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学科建设截至2018年4月,岭南师范学院建有省优势重点学科2个,省特色重点学科4个(课程与教学论、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汉语言文字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特色学科及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化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省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化学、英语(师范类)、物理学、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省级一流本科建设点:教育技术学、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机电技术教育等。省优势重点学科:教育学、化学。省级特色重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汉语言文字学、材料物理与化学。                                    交流合作根据2016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岭南师范学院已同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新西兰、白俄罗斯、乌克兰、印尼、泰国、韩国、越南和港澳台地区的近50所境外高校和教育机构以及近30所中小学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学术交流、专业合作、教育培训、教师互聘和学生跨文化学习交流活动,每年300多名学生出国学习、实习和研习。与白俄罗斯国立体育大学合作举办以中国武术和体育康复保健为特色的孔子课堂,于2015年4月获国家汉办审批通过,于2016年春季开始招收学员。科研平台截至2016年11月,岭南师范学院建有省级协同创新培育平台1个,省级工程技术开发中心3个,省级重点提升平台1个,广东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广东省实践科学发展观研究基地1个。科研成果2012年,岭南师范学院共有21个项目获省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资助,总经费5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6项,资助经费总额141万元。有14项成果获湛江市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4年,岭南师范学院共有7个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其中面上项目1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项,共获资助经费215万元;另有1个项目获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全校共有15项科研成果获湛江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5年,岭南师范学院共有20个项目获广东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立项。2016年,岭南师范学院共有24个项目获广东省科技厅立项资助,累计获资助金额360万元;其中,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专项16项、公益研究与能力建设专项5项、协同创新与平台建设专项3项。 年内共有16项成果获湛江市2014-2015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9项共16项。馆藏资源根据2017年3月学校图书馆官网显示,岭南师范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11万余册,电子图书115万多种,纸质中外文期刊2200多种;各类光盘9万多片;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SpringerLink等中外文数据库41个;自建有“岭师文库”、“广州湾专题资源库”、“粤西文献资源网”等特色数据库12个。特藏阅览室收藏有《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大正新修大藏经》、《中华道藏》、《万有文库》、《申报》、《台湾文献史料丛刊》等一批新印古籍及民国时期文献、粤西地区地方志、地方文献、本校师生、校友的著作、学位论文以及中小学和高校教材等。学术期刊《岭南师范学院学报》(原《湛江师范学院学报》)于1980年9月创刊,1992年起面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文科主要反映文学、语言、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法学、教育等哲学社会科学各基础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理科主要反映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体育、工农业技术等自然科学各科的基础理论及应用开发研究。学报先后荣获“首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广东省第二届优秀社科期刊”、“广东省高校优秀学报二等奖”、“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全国地方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维普期刊网”、“万方数据”等,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并被评为“CAJ-CD执行优秀期刊”。

  • 索引序列
  •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投稿邮箱地址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投稿邮箱地址
  •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投稿邮箱地址
  •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投稿邮箱地址
  •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投稿邮箱地址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