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德育杂志社长是谁的儿子

中国德育杂志社长是谁的儿子

发布时间:

中国德育杂志社长是谁的儿子

正厅的可能性大

《中国德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德育工作综合性月刊。

中国德育杂志社长是谁

《中国德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德育工作综合性月刊。

是综合刊物,简介如下:《中国德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德育工作综合性月刊。读者对象为大、中、小学书记、校长、政教主任、团队干部、班主任、各科老师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干部。《中国德育》是教育部主管、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唯一国家级权威性德育专业刊物,被列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核心期刊,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的课题成果发表刊物。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主任袁振国任社长,全国著名德育专家朱小蔓教授担任杂志社主编。

中国梦杂志社社长是谁的儿子

此人我知道,性格刚烈,做事不拘小节,心直口快,因此常得罪一些小人。

令肖复兴兴奋的是,叶圣陶还邀请获奖学生去他那儿做客,“那时.叶圣陶先生60岁上下,平易近人,他给了我们不少鼓励。” 肖复兴与叶圣陶父子的忘年文缘 肖复兴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坛著作颇丰、声名也隆盛的中坚作家。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温厚,一口地道的北京话,话音清亮悦耳,听起来非常年轻。他戴着一副大眼镜,着一件红色针织上衣.既家常又透着有别于普通家居男人的书卷气质。倒完茶,肖复兴坐在对着北窗的单人沙发上开始有问必答,他确实是一个易于沟通并乐于与人沟通的人。 叶圣陶逐字逐句为他批改作文 之所以走上文学道路,肖复兴说小时候对艺术很好奇,也喜爱。解放前,肖复兴的父亲从老家沧州来到北京,1947年,长子肖复兴出生,一家人在北京城南的打磨厂街居住。对于老家,肖复兴没有儿时的记忆,“虽然小的时候曾回过老家,但印象不深”。直到他的母亲去世后,把母亲与父亲合葬在老家,这才是肖复兴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回老家。 肖复兴还记得,姐姐l5岁那年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北京城南西河沿里的六联证章厂里描绘各种徽章。用一种叫做烧蓝的东西,类似亮晶晶的碎玻璃碴子,贴在徽章的模子里,用酒精喷灯把它烧化在徽章上面。姐姐做的就是这样的活儿,计件算钱,一天头也不抬,能做200多枚徽章,一个月能拿上几十元工资,算起来,做一枚徽章只是能够赚几分钱。那时,父亲每月也就70元工资。姐姐的钱对于当时生活拮据的肖家.起的作用是很大的。那时,肖复兴一家6口人,日子过得紧巴。听来证章厂定做铁路徽章的一位铁路部门的主任说,正在修的京包线铁路需要人,挣钱多,姐姐不听全家人的劝阻,飞快地从六联证章厂辞了职。 肖复兴幼小时的这些印象到如今仍然铭记在心,但那时期家庭的困顿并没有抹杀肖复兴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走上文学道路后,他创作的散文常常以音乐为内容,源于他小时候对音乐的喜爱,“那时候家里比较穷,没有走上这条路,现在也不可能再去搞音乐了,所以写一些与音乐有关的散文也是这个童年的梦想的延续”。 “我们小时候住的院子里有一位街坊,母亲是医生,可以说是知识分子家庭。他的姐夫是印尼华侨,从国外带来一台立式录音机。”这台当时被当作“稀罕物”的录音机,给肖复兴留下了美好的童年回忆。那个邻居男孩比肖复兴大几岁,很喜爱朗诵,“当时广播剧《林海雪原》正在热播,他就对着录音机朗诵,录完后放给我们小孩听。”其时,肖复兴正在上小学,从录音机里听到邻居小朋友的声音,他感到惊奇又兴奋。 复兴对文学的喜爱也许出于父亲的熏陶。他的父亲是个税务局职员,喜欢看书。肖复兴回忆,小的时候,父亲曾给他讲过许多在书上看到的故事,如古典的包公案、水浒传等。“我的家乡离纪晓岚的故乡很近,父亲曾给我讲过一些纪晓岚的轶事。” 还在上小学时,肖复兴最早接触到的文艺作品是《上海文艺》。“我在街上买的书,看完后感到很神奇,原来在文学的世界里可以天马行空。那时我还抄一些文学作品,如《干家诗》。”小学三年级时,肖复兴开始接触作文课。“教这门课的是新班主任老师张文彬,40多岁的样子,有着浓厚的、我听不出来究竟是哪里的外地口音。”张老师很严厉,那时的肖复兴对张老师相当畏惧,他还能清楚想起张老师站在讲台桌前的模样.“挺直的腰板,头发乌亮蓬松,一根根直戳戳地立着,总使人想起‘怒发冲冠’这个成语”。 但是,这个令人相当畏惧的老师在教学上却有独特的一套方式,令肖复兴如今忆起也倍感钦佩。在张老师的带领下,肖复兴和同学们的第一次作文课之前的工作是去长安街上的儿童电影院看电影。到现在,肖复兴依然清晰地记得,那场电影看的是《上甘岭》。多年以后,他曾用清新语言回忆起那个快乐的儿时片断:“那时,儿童电影院刚刚建好,内外一新。我的票的位子在楼上,一层层椅子由低而高,像布在梯田上的小苗苗。电影一开演,身后放映室的小方洞射出一道白光,从我的肩头射过,像一道银色无声的瀑布。我真想伸手抓一把,也想调皮地站起来,在银幕上能露出个怪样的影子来。尤其让我感到新鲜的是,在每一排座椅下面都安着一个小灯,散发着柔和而有些幽暗的光,可以使迟到的小观众不必担心找不到位子。” 看完电影后,张老师给大家布置的作文是写这次看电影,他说:“你们怎么看,怎么想的,就怎么写。”肖复兴把自己看电影时所感受到的一切娓娓道来。没有想到,第二周作文课讲评时,张老师给全班同学朗读了肖复兴的这篇作文,并对这篇作文提出表扬及意见。老师提出的修改意见肖复兴如今已经忘记了,但他那浓重的外地口音,令肖复兴如今回想起来仍觉得那么亲切。这次成功的尝试,使少年肖复兴第一次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这以后,肖复兴迷上了作文,作文课成了他最盼望上的一门课。而作文讲评时,张老师常常要念肖复兴的作文。张老师对他也格外器重起来,常在课下对他说:“多读些课外书!”在肖复兴眼里,张老师变得亲切了,尤其他那一头硬发也不再“怒发冲冠”了,变得柔和了许多。 在北京汇文中学上初中的阶段,肖复兴开始动笔写小小说、散文。当时,学校里有两块乒乓球台那么大的墙报“百花”,老师、同学都可以投稿。上初二时,肖复兴突发奇想,他对同学说,“咱自己也办一个墙报吧!”说办就办,他们照葫芦画瓢,办了一个“小百花”墙报,肖复兴被选为主编,每期在一块小黑板上贴出400字的稿子.放在教室里。后来,小黑板被摆在了楼道里,受到学校师生的好评。 真正印成铅字的文章是《一幅画像》。那是肖复兴上初三时,他的作文《一幅画像》被推荐参加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得了一等奖,“奖品是一本新华字典”。令肖复兴终身难忘的是,这篇作文让他与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叶圣陶先生有了一段珍贵的“忘年文缘”。 那年暑假,老师把一份油印的《一幅画像》拿给肖复兴,并告诉肖复兴,叶圣陶先生已在作文上面逐字逐句修改过了。原来,叶圣陶非常重视这次征文比赛,评改了全部获奖作品,在每篇文章后边还写了一段评语。后来,这些获奖作品连同叶圣陶的评语被编成了一本文集《我和姐姐争冠军》。令肖复兴兴奋的是,叶圣陶还邀请获奖学生去他那儿做客,“那时,叶圣陶先生60岁上下,平易近人,他给了我们不少鼓励。那时我还是个孩子,得到大作家的指点,真是高兴得不得了。这也是我第一次见到大作家”。 叶圣陶的长子叶至善同样是肖复兴初涉文学道路时伸手相扶的一个“贵人”。1971年冬,已插队到北大荒七星农场的肖复兴被发配到离农场场部l8里远的猪号喂猪。猪号里有200来头猪,班长加一个当地农民连肖复兴,还有一个从山东过来的盲流就这么几个人,没有什么事,也见不到什么人,孤独与凄凉像结了张网紧紧裹着肖复兴的心。 在这种境遇中,肖复兴写散文,写自己的插队生活。他想把散文寄给叶圣陶,请他指点指点。但那时叶圣陶被列在打倒之列,肖复兴不敢与他联系,就把信寄给叶先生的长子叶至善。叶至善很快就给肖复兴回了信,说写得挺好可以发表,并就肖复兴的散文逐字逐句修改,并提出评点意见,有的文章改动大,怕肖复兴看不清,就重新抄一遍,再寄回来。叶至善当时是中国少儿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刚刚从河南“五七”干校回来,“赋闲”在家。他同他父亲一样,对肖复兴这个素昧平生的青年予以关怀和帮助,给困顿申的肖复兴极大鼓励和自信。现在回忆起叶圣陶父子对自己的鼓励与关怀,肖复兴的语间感激之情自然流露,“正是他们给了我无私的帮助,对我走上文学道路起到了重要影响”。 31岁“高龄"入读中戏 现在,每逢中央戏剧学院招生,学生们都人山人海地从各地蜂拥而来,削尖脑袋也要挤进中戏的大门。肖复兴是中戏毕业的,但他与中戏却是在无意中结缘的。l966年,肖复兴高中毕业前夕,艺术院校提前招生,中央戏剧学院来汇文中学招生,想招一批能创作还能表演的学生,希望学校推荐优秀学生。“当时,学校推荐了我。老师叫我去看一下。”肖复兴在中学当过一焦学生会主席,组织过文艺活动,也表演过小节目,但他的理想是考北大,对中戏并不了解。“教导主任特地找到我,说你去吧,不愿考也不能勉强。”于是,肖复兴进了中戏的考场,他记得自己表演了一个小节目,还说了自己的经历,“面试的老师大概觉得我的条件合适,还专门带我去后台转了转。”面试、复试,肖复兴都通过了。5月份,中戏给肖复兴寄来一个录取通知书。可是,“文革”爆发了,肖复兴的升学之路也被无情截断。 但他与中戏的缘分却没有中断。l974年,肖复兴满心欢喜地从北大荒回到京城,下乡知青的身份转而变换成城市待业青年,时年已27岁的肖复兴有好长一段时间找不到工作,备受冷遇,只好在一所小学里当代课老师。l976年到北京东铁营二中教语文当班主任,那年春天,肖复兴到传达室打电话,桌子上放着一张报纸,他无意间发现有中央戏剧,学院招生简章,心怦怦直跳。中戏招生通知上要求考生年龄在18至31岁。肖复兴那年正好31岁,已在《诗刊》、《人民文学》上发表过诗歌、小说。他拿着报纸回去就跟同事们讲,那些老师都说,你一直没停止看书写作,就再考一次吧,准能考上。在同事们的鼓励下,他报名参加考试,一考即中。 1978年,当肖复兴攥着通知书再走进中央戏剧学院时,l2年过去了,他百感交集。自嘲自己已是“二进宫”。“在中戏,我学过电影剧本,但兴趣不在那。电影剧本是个集体创作的工作,不太适合我。但中戏也教会了我许多。”从中戏毕业后,肖复兴留校任教.“每礼拜都有课,感觉教书耽误时间。”肖复兴的兴趣在于写作,希望从事写作的职业。“系主任挽留我,也给了我很大自由”,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走出中戏,从此成为专业作家。 儿子说“看不起”只会写作的专业作家父亲 近年来,出版界把韩寒等新兴少年作家炒得很热,一时间少年写作被炒得沸沸扬扬。对此,肖复兴说:“孩子们的成长速度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期,他们自己书写自己的生活和情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但目前过热的商业化运作有揠苗助长的性质,这对纯真的少年写作是有伤害的。少年写作并不是我国独有的现象。我读过德国一个l6岁男孩本雅明·莱贝特写的《疯狂》。在我看来,过于的轻巧、过于的商业化是和文学本质有距离的。” 肖复兴的儿子肖铁小学四年级开始在《小学生语文报》上发表作文,他写作的《转校生》在文坛掀起一股少年写作旋风之后,转而一门心思地投入到高考的复习当中,考上了北大中文系,还成了中国作协最年轻的会员之一,出了几本小说,反响还不错。在整个大学期间,肖铁一直都处于销声匿迹的状态,直到距离成名7年后才推出长篇小说《飞行的杀手》。 对于儿子的选择,肖复兴表示,“真让人既心疼又宽慰”。他说,“儿子从小到大都是个‘乖仔’,第一部小说出来后产生那么大的反响,他也会飘飘然,但他很快明白自己究竟该干什么。而高考就是他必须经过的一个坎。”谈起和其他同龄少年作家的区别,肖复兴说,“其实儿子的反叛思想也是有的,不过并没浅显地表现在外表上。” 据悉,肖铁虽然也喜欢创作,但肖铁还是很看不起肖复兴这个除了写作不会做其他事的专业作家的父亲,肖铁的这部小说就是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写成的。肖复兴说,“肖铁还是希望成为一个既有学问又能写书的学者型的作家。把学问做好了,有多少小说不能写呢?”

马是从辽宁彰武到京的。彰武有人口约41万,知道他为人的99%的认为他是无赖加!他是怎么走的?什么叫乌合之众?大家逐渐就明白!!!

主要成员:展凌风,天空(小七),王江永(子沁)吴群冠,陈小二,林醉风,单坤,简子逸,庄苓,淘淘, 魏叶,陈有膑,程文德,西芥,舒灵儿,漠上归,萧瑟,雷泽墨龙,小苏打,寇记,清殊 ,陈衣,雨农提名成员:麦兜兜,百灵,王桦熜,飞蛾,窃贼,纹怡,永恒国度,艾小凡,宇季纷飞,情魔,星辰社长:展凌风展凌风,原名唐兴东,1990年11月出生!贵州毕节人。中国青少年作家记者协会会员,90后新文学杂志社社长。热衷于文学写作,把文学当做生命的一部分。8岁开始看金庸古龙的小说,至今已经12年的历史。初一写过一篇中篇小说《梦》,被老师推荐,在校园报刊发表。08年开始写作,从短篇入手,写有《蝴蝶寒》《逝殇》《三生轮回》等。09年开始写诗,写有诗歌《我不是文人》《文人》《最美的时刻》《一个没落的村庄》等!同时长篇小说《风云校园》在幻剑书盟连载,获新锐奖,已完成字数23万!写有《“本质文学”理论》,在好心情文学网推荐加精,得到很多前辈的认同,加以收藏。即将出版长篇小说《仓促青春,往事懵懂知多少!》魏叶:原名叶树金,广西柳州人。出生于1990年6月,自由撰稿人,90后新文学杂志社创始人之一,追求多种风格。中专学历,在柳州晚报发表过随笔《走出灰色》。他是一个执着的追梦人,在文学路途上不曾动摇过。副社长:王江永王江永,生于1990年,大学在校生,90后实力派作家,现任《文学力量》杂志专栏作家。是一位单纯的笔尖行者,喜欢有创造性的文字。对他而言,文字的魔力在于对心的影响,因为文字可以让心静下来,可以让他更好的进行思考。曾获有首届“80国界杯”全国青春文学大赛一等奖、2008年浙江省电视散文大赛一等奖等各类省级及全国性权威文学大奖,意向于策编畅销图书及文学期刊,是青春一族难能可贵的一个高才写手、新锐作家。受到2009年中国80后文学年度人物入选者们的一致看好,成为最具2009年中国80后文学年度人物满意度的“20世纪文学最后一辈(90后)代表人物”。因此人气剧增、前途无量,势将成为90后一代文学青年写作群体中最具发展的实力派兼偶像型的先锋写手、作家。已获由新华网人民网等权威媒体联合评选的“2010年最具潜质发展作家”等荣誉。作品入选及出版:数百篇文学作品散见于《紫色年华》《萌芽》《星锋文学》等全国各类文学杂志期刊。出版多部合集,其中2010年与沈嘉柯柯筱禹王小面等青春名家共同出版合集《曾经有我爱你如生命》(珠海出版社),长篇《必将看透》即将出版。主编:麦兜兜麦兜兜,男,90后专栏作家、词作者。《溪风》杂志主编,90后新文学杂志社主编。中国青少年作家协会副主席,入选《中国现代当代作家辞典》。曾获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全国二等奖,“冰心作文奖”一等奖,第十二届“少年作家杯”优秀奖等国家级奖项。其散文《父母》入选语文读本,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和大多数90后作家不同的是,麦兜兜一直坚持阳光写作。目前已在各类报刊发表文学作品200多篇,曾在《教育周刊》、《城视》等报刊杂志上撰写专栏,接受过众多华人作家指导。从12岁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先后在《东京文学》、《花火》、《80后》、《少年文艺》、《儿童文学》、《今日中学生》、《中学时代》、《少年文艺》、《青年文学》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小说、散文,有文被新加坡《联合早报》、《意林(少年版)》、《格言》、《南风》、《青年文摘》、《杂文选刊》、《散文》等杂志转载。作品曾入选《2008年中国小说精选》、《感动中学生的100个故事》、《中国小小说精选》、《校园文学精选》等文集。在新浪、腾讯等门户网站开通新浪校园名博、腾讯思想名博等名人博客,参加2010腾讯精英名人博客等多种由各大门户网站举办的活动等。代表作《江南梦》、《长歌》等。 新浪网校园十大名博。诗歌主编:吴群冠吴群冠,笔名马甲、秋枫落叶、尹君,1990年6月30日出生于浙江兰溪,05年开始创作,08年开始网上创作并投稿,偶有作品发表在《金华日报》、《当代教育》、《极地》文学、《守望》杂志、《网文荟萃》、《精成报》、《中华诗词报》、《嘉陵江诗刊》、《张北文艺》、《巴中文学》、《贵州大学报》等,有作品入选《青少年文学殿堂》、《2009·原点》等,另有多篇作品被新华网贵州频道、金华新闻网、中国人物网、中国资讯网等转载。设计总监:简子逸简子逸,图书编辑、策划人。装帧设计师。 被誉为“90后”图书新锐设计师。作品画面风格唯美、干净、细腻,忧伤中透露着明媚,给人以无暇的想象。曾给一系列图书做过封面及插图。表作品有《绝版》、《疯》、《爱是茂密妖娆的白日梦》等图书。现任90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绝版》杂志设计总监。并致力于杂志创办及图书策划。淘淘:淘淘,秦皇岛80后理想主义流浪诗人、万物歌唱者。曾在本地主流媒体和文学期刊发表文学作品,包括《秦皇岛开发区周刊报》、《开发区文学》、《海韵》文艺、《海港区文艺》、《抚宁诗词》和秦皇岛广播电台《金海岸》、广东民间文学报纸《粤东文萃》、《新诗潮》(网刊)、唐山文学半年刊《凤凰》杂志,作品入选《秦皇岛新世纪海韵文学丛书·建国60周年文学作品选(诗歌卷):在大海边》。曾于2007年12月荣获秦皇岛龙岛情诗歌大赛三等奖,2009年4月荣获秦皇岛2009清明诗会主题诗词歌赋征集活动二等奖,2009年10月荣获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活动三等奖,2010年元月,在本博独家策划中国8090青少年诗友访谈单元《翔:星光耀宇宙》,2010年6月加盟90后新文学杂志社论坛,担任90文学作者访谈专栏《百灵彩虹天空》版主和文艺动态专栏版主。2010年7月加盟河北民间诗歌刊物新声品牌《青年诗刊》,担任该刊策划以及90后青少年诗友童话诗歌作品主题专列《彩虹诗街》栏目责任编辑。庄苓:原名刘全喜,1991年5月生于甘肃天水,2010年6月高中毕业,美术专业,中共预备党员,曾任多家文学网站论坛版主,现为天水作协会员,天水古柏书画院会员,天水三阳川书画协会会员。麦积山诗社会员,大关中诗会成员,90后诗歌群落成员。《未来导报》《天水晚报》特约新闻通讯员。2008年创办天水羲雨诗社,任名誉社长。曾策划天水十中“春暖花开时——纪念海子20周年”“羲雨三友书画展”等文学艺术活动。主编文学刊物《天涯阁文学报》《羲雨诗刊》《天水文学网刊》。作品见于《中国诗歌》《中国诗词月刊》《天水晚报》《天水日报教育周刊》《冀风》《玄鸟网刊》《大地湾文学月刊》《陇原走笔》《未来导报》《渭滨吟草》《麦积诗苑》,以及中华诗词论坛,中国诗词文学论坛,创新作文网,甘肃作家网等等作品入选《中国诗歌鉴赏》《2008年中国优秀网络诗人》《优秀华语诗人100家》。2010年入围“中国诗坛90后诗人风云榜”。甘肃省唯一入选90后诗人。书画作品曾入选第二届三阳川书画协会作品展,天水古柏书画院秋季春季书画展。喜欢自由的写作,关注现实和人文情怀。逐渐回归文人性写作,主攻散文游记和书画评论。有诗集《艺林小草》出版,诗集《光影》待出。现为陇上百科主编。曾被中国散文学会青少年创作中心评为“2007年度全国青少年写作之星”。第九届“中国少年作家杯”全国征文大赛二等奖第六届天才杯青少年作文大赛三等奖教育部2004“全国中小学生美术作品评选活动”优秀奖中国教育报2004“华振杯全国中小学生书画摄影作品大赛三等奖第七届全国少年之星创新作文大赛银奖2008中国作协金秋诗会优秀奖第四届“为学杯”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入围奖教育部,北京大学主办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优秀奖陈小二:陈小二,原名陈浩宇,男,1990年出生,现高中毕业。资深网络文学评论员,一个用笔做秤,用心做尺的评论人。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尺度,来衡量一篇作品的价值。其书评见解独到,分析深刻,是一个为文学而评书的写作人。现为纵横中文网华山评论团成员、KK评论营元老成员、论道争锋评论团荣誉团长、云天梦想工作室主编。喜欢文学,并且热衷于在文学评论上研究。曾获得幻剑书盟举办的第二届指点江山文学评论大赛三等奖,2009年担任幻剑书盟短篇文学大赛评委。很早便接触网文,最初在西陆厮混,看幻剑书盟、龙空等文学网老站雄起,遂扎根。一直喜欢对文学点评,05年开始接触幻剑书盟作者并开始尝试着发一些文字。后因学业关系奔赴外地,很少接触网文。09年后重归幻剑书盟,与新老作者一起探讨文学,从此开始真正的文学评论。林醉风:林醉风,一个笔尖下不停游荡的写作人,喜欢文学,擅长剧本创作,专业策划,曾担任学院话剧社社长兼导演,电影工作组组长,对待事情游戏心理看待,喜欢挑战,喜欢自己拍短片,半熟练使用premier类非线性编辑软件。清殊:原名莫礼宁,3生。广西南宁人,其人在网站开发及维护上有独特的能力,喜欢专研网站技术,现任社团技术负责人。天空:原名张毅飞,24生,河南郑州人,有很强的网站管理能力,习惯创新一些东西,喜欢文学,在网站管理方面独具特色,现任论坛管理负责人。寇记:寇记,女,原名庄青,1990年3月26日出生,江苏连云港人,2009年开始文学创作,上海作协创作会会员,作品见于《伊犁河》《夜郎文学》《小散文》《少年月刊》《澳洲彩虹鹦》《橄榄梦》《新诗大观》等杂志,入选《神州作品选》《中国诗歌鉴赏》《优秀华语诗人》等选本,长篇小说《谁曾入梦》诗文集《天堂不遥远》正在创作中。陈有膑:陈有膑,90后,男人,笔名皈蓝,生于海南儋州。诗歌发表于《天涯》《星星》《诗歌月刊》《青年文摘》等刊物。诗观:诗歌,是我现实(或精神)世界中“有”之外的那份“无”,“无”之外的那份“有”。自撰箴言:天才是另一种比较装B的傻瓜。单坤:单坤,90后出版经纪人,2010年进入出版行业。创办秀稿堂工作室,秀稿堂工作室如今独家代理多家小说网站作品出版事宜。秀稿堂工作室内部编辑已达50多名。如今已策划出版《50招搞定庄家》、《对比战术选牛股》、《给你智慧-黄晓燕哲理美文精选》等,跟国内众多出版单位合作,目前是在家工作的全职出版经纪人。小苏打:原名张博,生于1992年7月9日。现就读于四川省阆中师范高中音乐班,中国炎黄文化出版社特约编审。苏打发现事物和观照事物的独特角度,怀疑与颠覆的思维模式使他的诗歌具有相当的吸引力。苏打的诗歌往往与通常的逻辑以及俗成的东西相反,逆向的思维使诗歌思想碎片得以闪光。雷泽墨龙:原名汪勇,湖北崇阳人出生于1991年4月,初中学历,网络签约写手。其人作品带着浓浓的墨家学派的味道,透着一股侠气,一份智慧,一丝孤独。陈衣:原名史晓萌 辽宁营口人,出生于1990年4月19日,现在沈阳求学,曾用笔名:一个人落类,从高中开始诗歌创作,大学期间参与大量网络论坛等活动,广泛活跃于玄鸟、突围等诗歌论坛,一直爱好诗歌。代表作《只想写一匹白马》等。诗歌理念:认为世间万物皆是诗歌的语言,每个人都是生活中的诗人,喜欢思考生命和价值等程文德:1991年4月12日出生,四川巴中市巴州区人,别名程立,他5岁就下地劳动,7岁能习《中庸》,8岁背《大学》,9岁背唐宋诗词,12岁开始写作,他身体单薄,曾几次面临生命危险,动过大型手术三次,他喜欢文学、历史、政治、军事及文科,主要研究“国学”与“理学”,他学历不高,仅仅中专毕业,并获得数控中级职称,他是90后古诗写作的代表人物、90后先锋诗人、网络写手,曾经在学校主持广播与校刊工作,并在市级演讲会上荣获一等奖,先后在《巴中日报》、《巴州文学》、《巴中广播电视报》、《大河文摘》、《小幽默》、《巴山文学》、《中学生》等发表过多篇作品。作品见诗集《那些年那些事儿》。窃贼:原名周阳,4生。湖南武冈人,自幼与文字结缘,热爱文字,其人作品多显古典特色,文笔柔婉精美,细腻,细致,文风老练,博受好评,可惜接触的写作人不多,特别是90后中。因此知道她的人不多。代表作《东风恶,欢情薄》《幸福,望穿秋水》等。王桦熜:王磊,笔名木亦知,王桦熜。生于90后,学生。任纸上青春文字社陕西理事,比亚文学社宣传主任兼编辑,华西文学论坛版主,同时在《企及光》、《靥莺》、《比亚文学》做记者。90后诗歌群落会员。作品见于《知识窗》《企及光》《安徽青年报》在《知识窗》3,4,5期分别发表《青春是包着寂寞的琥珀》《在毕业的那一秒学会怀念》《眼前已是20岁的模样》百灵:原名李柏林,1993年12月20日出生,生于河南固始,因为一个生命中的过客而喜欢上文学,文如其名,清秀灵动的文风,带着甘泉似的味道。曾在高中学校作文竞赛中蝉联三届冠军,溪风杂志社副主编,溪风文学网站驻站写手。擅长散文,随笔。星辰:毕业于上海市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学校“鹿鸣”文学社08、09届副社长。上海市作家协会文学百校行创作会员,擅长写诗填词。上海市作家协会新创作网前任“诗歌版”版主曾在作家协会的电子刊物上发表现代诗《朋友,我一直都在》。古体诗曾被《中国诗人》刊物发表第48篇小说《伤口》由《西部银河系作家》“新创作小说刊号”发表曾接受过少年报《紫风铃》的专访,专访报道见于2010年1月3日少年报。现代诗《油桐树下》发表于上海市作家协会《零》杂志第九期。相关报道见于江苏宜兴《氿歌》杂志(散文《别了,鞍山》和《家,游子心中的隐痛》)。

中国德育杂志社长是谁当

是综合刊物,简介如下:《中国德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德育工作综合性月刊。读者对象为大、中、小学书记、校长、政教主任、团队干部、班主任、各科老师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干部。《中国德育》是教育部主管、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唯一国家级权威性德育专业刊物,被列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核心期刊,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的课题成果发表刊物。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主任袁振国任社长,全国著名德育专家朱小蔓教授担任杂志社主编。

有的社长是兼杂志的法人代表、总体走向的制定者、总编辑等职务于一身,例如原来时尚的吴泓。也有的社长只是挂名,由于杂志刊号转租,只作为原刊号方的代表存在——说白了就是寄生的。编辑是负责杂志具体内容的啦。

中国德育杂志社长是谁啊

不清楚,有知道的回答下

*SSCI论文9 A Demetriou, Zhang Xiangkui:The architecture,dynamics,and development of mental processing:Greek, Chinese,or universal? Intelligence,2005,Volume Issue 2:109-1418 Jiao R K,Zhang,XK A study about effects of the correlated factors on development of self-esteem 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4,39 (5-6): 166-7 Yu,XN,Zhang,XK Mental health among laid-off workers: The mediating role of coping style and perceive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4,39 (5-6): 221-6 Zhang,XK Constructing and verifying of self-esteem model(Ⅰ): A theory of structure and processing way of self-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4,39 (5-6):319-5 Sun,Y,Zhang,XK The relationship among cognitive appraisal, psychological control,social support and stress facing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n high schoo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4,39(5-6):320-4 Cong,XB,Zhang,XK Philosophical thinking of ment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4,39(5-6):444-3 Zhang,L,Zhang,XK Theory constructing and verifying of self-esteem structural model (ii):A confirmatory study of self-esteem structural mod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4,39(5-6):319-2 Pan,Y,Zhang,XK Self-esteem is psychological basis for the education wit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4,39(5-6): 319-1 Guo,J,Zhang,XK Coping styles of the retired persons as modulator to mental healt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4,39(5-6): 320-*国家级张向葵(第1位):自尊的本质探寻与教育关怀教育研究,2006(6):15-(2011年由中国德育杂志社,教育研究杂志社组编的《当代中国德育研究新进展》全文收录) 张向葵(第1位):培养儿童早期幸福感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2009年5月6日 张向葵(独撰):“三性并茂”幼儿需要的阳光教育光明日报(理论综合版),2008年 9月12日 张向葵(第1位):自尊的本质探寻与教育关怀.教育研究,2006(6):15-(2009年由中国教育学会编著的《中国教育科学2007》全文收录) 张向葵(第1位):走向行动定向的儿童研究:国内外儿童福利政策研究及启示,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131-(新华文摘2005年第22期,总第346期全文转载) 张向葵(第1位):自尊对失败后抑郁、焦虑反应的缓冲效应心理学报,2005,37(3): 240-(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05年第10期全文转载) 张向葵(第1位):自我尊重:学校教育不容忽视的心理资源 教育研究,2003(1):53-(2007年由中国教育学会编著的《中国教育科学2005》全文收录) 张向葵(第2位):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优生与学困生解决比较问题的差异心理学报,2002,34(4):400-*CSSCI(A)级(注:自2008年1月1日起区分CSSCI(A)、(B)级,故2008年以前的CSSCI文章均在CSSCI(B)级中列出)张向葵(通讯):自尊与创造力相关的元分析心理科学进展,2011,19(5):645-张向葵(通讯):高低自尊者不同记忆偏好的发生机制心理科学,2010,33(6):1393-张向葵(第1位):小学生升学准备不足: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东北师大学报,2010,(2):141-张向葵(通讯):行为评价对3岁儿童掌控动机的影响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26(2):128-张向葵(第1位):自豪感的概念、功能及其影响因素心理科学,2009,32(6):1398-张向葵(第1位):教育执行力:家长对落实幼儿《纲要》满意度研究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187-张向葵(通讯):幼儿汉语字行和语义与图形加工速度的发展与比较心理科学,2009,32(3):551- (2011年由中国教育学会编著的《中国教育科学2010》全文收录)张向葵(独撰):“三性并茂”的阳光教育: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31- 张向葵(第1位):中国儿童成长信息监测平台:建设与应用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5- 张向葵(通讯):城市贫困中学生自豪感、外显自尊与抑郁状态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24(4):100- 张向葵(第3位):社会文化震荡中幽默应对的机制心理科学,2008,31(5):1198- 张向葵(第2位):美国教育中的幽默比较教育研究,2008(9):87- 张向葵(独撰):追求自尊:短期效应与长期代价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162-(2010年由中国教育学会编著的《中国教育科学2009》全文收录) 张向葵(第2位):初中生外在学习动机内化的心理机制研究心理科学,2008,31(3):580- 张向葵(第1位):西方自尊两因素理论研究回顾及其展望心理科学,2008,31(2):494-(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08年第7期全文转载) 张向葵(第2位):不同自尊者对自我相关信息的记忆偏好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24(2):91- 张向葵(通讯):二年级小学生“记”、“忆”策略的微观发生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24(1):25-*CSSCI(B)级张向葵(独撰): 改革评价方式 塑造幼儿阳光生命——“小红花革命”再探人民教育,2010(12):24-张向葵(通讯):儿童早期自尊的行为观察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8(2):81-张向葵(通讯):归因方式对不同自尊水平个体状态焦虑情绪的影响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1):111-张向葵(通讯):不同认知偏好对大学生情感反应的影响:短期利益和长期代价心理学探新,2009(1):73-张向葵(通讯):走向整合的智力研究——Demetriou的经验结构式认知发展理论述评心理科学进展,2008,16(6):905-张向葵(通讯):婴幼儿自尊的前兆与形成学前教育研究,2008(10):26-张向葵(独撰):美国基础教育在培养诺贝尔奖得主中的奠基作用及其启示外国教育研究,2008,35(8):39-张向葵(第3位):父母离异对子女心理发展的影响:计票式文献分析途径的研究心理科学,2007,30(6):1392-张向葵(通讯):自我意识情绪:人类高级情绪心理科学进展,2007,15(6):878-张向葵(通讯):自尊与自我服务偏好的关系述评心理科学进展,2007,15(4):631-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心理学,2007年第12期全文转载)张向葵(第2位):现代中国人心理健康和谐观的理论构念心理科学,2007,30(3):629-张向葵(第3位):发散思维训练对62名初一学生创造力的影响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7,(3):169-张向葵(第2位):规则形式及其呈现问题情境对高二学生类比迁移影响研究心理科学,2007,30(1):100-张向葵(第1位):中国儿童的电视环境与儿童成长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150-张向葵(第1位):未来中国儿童研究的战略构想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3(6):13-张向葵(第1位):认知评价与心理控制感在中年人对社会政策变化感受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作用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22(4):91-张向葵(通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震荡的特点研究心理科学,2006,29(5):1045-张向葵(通讯):高自尊的异质性研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2006,14(5):704-张向葵(第1位):自尊只有高低之分吗?——高自尊的异质性及其启示心理学探新2006,26(3):20-张向葵(第1位):男女两性在文化震荡、心理健康及其关系中的差异比较心理科学2006,29(2):336-张向葵(第1位):透视文化变迁下的个体心理状态——社会文化震荡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访谈研究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24-张向葵(第2位):中学生学习策略的结构与使用特点心理科学,2006,29(1):98-张向葵(第1位):教师关于儿童入学准备的观念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1(4):73- (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06年第3期全文转载)张向葵(第2位):自我决定认知动机理论研究概述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141-张向葵(第1位):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策略教学研究.中国教育学刊,2005(5):28-张向葵(第1位):自尊能缓冲死亡焦虑吗?——自尊对死亡提醒条件下大学生死亡焦虑的影响心理科学,2005,28(3):602-张向葵(第2位):儿童入学准备状态的理论模型与干预途径心理科学进展,2005,13(5):614-张向葵(第2位):中外学习方式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外国教育研究,2005,32(4):10-张向葵(第1位):微观发生法在认知策略教学中的应用,教育科学,2005,21(3):40-张向葵(第1位):“内隐自我信息加工方式”研究的前提性问题探索心理学探新,2005,25(1):49-张向葵(第2位):多层线性模型在纵向研究中的运用心理科学,2005,28(2):429-张向葵(第2位):超越式学习的现象学研究教育科学,2005,21(1):25-张向葵(第3位):自尊:心理健康的核心——兼谈自尊的教育意境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44-张向葵(第1位):社会文化因素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3(3):229-(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06年第1期全文转载)张向葵(第1位):国外自我决定研究述评中国特殊教育,2005(9):78-81.张向葵(第2位):自我决定学习理论及其干预模型探析中国特殊教育,2005(6): 41-45.张向葵(第2位):促进残疾学生自我决定能力发展的教育策略中国特殊教育, 2005(2):81-85.张向葵(第1位):自我尊重的心理解读中国教育学刊,2004(7):36-38、张向葵(第1位):关于自尊结构模型的理论建构心理科学,2004,27(4):791-张向葵(第1位):阅读障碍学生创造力特征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20(2):1-张向葵(第1位):关于心理健康的哲学思考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19-126(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04年第6期全文转载)张向葵(第2位):找回心理学失去的自我——心理学研究主题的历史探寻与当代启示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85-张向葵(第1位):文化震荡及其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2(2):438-(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04年第10期全文转载)张向葵(第2位):运动员与非运动员大学生身体自尊及整体自尊研究心理学探新, 2003,23(4):55-(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04年第2期全文转载)张向葵(第1位):有关类比推理过程中的图式归纳研究综述心理科学,2003,26(5):866-张向葵(第2位):中学生学习策略运用、学习效能感、学习坚持性与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心理科学,2003,26(4):603-张向葵(第3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双重表征理论及其进展心理学探新,2003,23(2):55-张向葵(第2位):态度研究的新进展——双重态度模型心理科学进展,2003,11(2):171-176(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03年第10期全文转载)张向葵(第1位):认知发展机制研究的新进展—关于认知发展机制的数学模型 心理科学,2003,26(1):118-120,张向葵(第1位):中学生学习策略应用特点的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1(2):110-(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03年第8期全文转载)张向葵(独撰):教育生态:课堂教学监控的鲜活生命.教育科学研究,2003(7/8):31-(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3年第11期全文转载).张向葵(第1位):待岗人员的应付方式、控制感特点及其关系研究心理学探新,2002,22(4):50-张向葵(第1位):处于不支持行为压力下的下岗人员的心理中介研究应用心理学, 2002,8(3):9-张向葵(第1位):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感、社会支持与高考压力关系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18(3):74-张向葵(第1位):退休人员的应付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的调节作用研究心理科学,2002,25(4):414-张向葵(第1位):论自我尊重是“尊重的教育”的心理基础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107-张向葵(第1位):儿童图式特征的认知发展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18(1):22-张向葵(第1位):高校知识女性心理素质结构测查问卷的编制心理科学,2002,25(2):152-(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02年第7期全文转载)张向葵(第1位):我国高校知识女性心理素质特点的调查研究 心理学探新,2001,21(3):36-张向葵(第1位):我国高校知识女性心理素质现状的研究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4):111-张向葵(第1位):西方侵犯受害儿童早期经验研究及其对幼教的启示 外国教育研究,2001,28(1):50-张向葵(第1位):图式教学对阅读理解能力、推理能力与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16(2):22-张向葵(第1位):类比推理研究综述心理科学,2000,23(6):725-张向葵(第1位):小学生课文图式意识、图式操作策略与图式行为关系的研究心理科学,1999,22(5):423-张向葵(第1位):5—5岁儿童对丧失认知的初步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15(4):8-张向葵(第1位):图式理论在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中的应用及其对语文学习成绩的影响心理科学,1999,22(2)(人大复印报刊资料,1999年第7期全文转载)张向葵(第1位):高师教育设置小学教育专业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2):19-张向葵(第1位):学科素质教育与学习策略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21(5):1- (高等教育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第2期全文转载) 张向葵(第1位):5--5岁儿童对死亡认知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14(4):7- 张向葵(第2位):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al Dimensions of Human Information Processing:Longitudinal and Cross--cultural HORIZONS OF PSYCHOLOGY,LJUBLJANA, 张向葵(第1位):影响信息加工容量的语言因素研究——中国和希腊跨文化比较 心理科学,1997,20(5):248- 张向葵(第1位):宣传效果与受众的心理加工机制——孔繁森事迹宣传效果的调查研究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93- 张向葵(第1位):图式理论在语文阅读理解中的应用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13(4):57-张向葵(第1位):信息加工观点和信息加工系统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4):93- 张向葵(第1位):当前社会形势下儿童——老人助人行为发展的实验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12(2):6- 张向葵(第1位):9--15岁儿童信息加工系统发展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5,11(4):7- 张向葵(第1位):Processing Capacity: 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s in complex problem-solving:A cross-cultural study in Greece and C IV EUROPEAN ,CONGRESS OF PSYCHOLOGY, JULY, 1995, GREECE*核心级张向葵(独撰): 探索幼儿教育评价方式的变革——小红花的革命人民教育,2009(11),19- 张向葵(第2位):后现代主义哲学对心理学中幽默感研究的方法论超越,理论探讨,2007(2):62- 张向葵(第2位):教师对儿童入学准备状况的团体评定学前教育研究,2006,5:11- 张向葵(第2位):儿童入学准备的访谈研究学前教育研究,2005,(5):14- 张向葵(第1位):文化震荡对当代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7(6):53- 张向葵(第1位):如何上好学习策略方式教学课——《生活中的轴对称》课例分析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4):46- 张向葵(第1位):关于心理健康的哲学思考(英文)中国临床康复,2005,9(12):248- 张向葵(第1位):实现创新教育理论具体化的思考与实践 教育探索,2003(2):1- 张向葵(第1位):学习策略对学生未来生活方式的影响 人民教育,2003(2):30- 张向葵(第1位):高校知识女性心理素质结构探析 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1,22(10):21-*省级张向葵(第1位):Perceptions of teachers’ and parents’ regarding school 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2008,3(3):460-张向葵(第2位):青少年学校适应的调查研究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9(4):17-张向葵(第1位):父母应如何培养儿童的自尊,中国家庭教育,2007(1):42- 张向葵(第1位):大学生自尊水平、抑郁状态与状态焦虑的关系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2):139-张向葵(第1位):我国不同群体心理健康现状的新调查,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4):24-张向葵(第2位):四种训练方式对不同认知风格大学生人际信任改善的影响研究,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4):37-张向葵(第2位):大学生自尊、抑郁和焦虑水平的性别差异研究,社会心理研究,2005(3):15-18.张向葵(第2位):幼儿教师对儿童入学准备状态观念的访谈研究中国家庭教育,2005(2):57-张向葵(第1位):学习策略教学与生成智慧,教育科学研究,2005(9):47-张向葵(第2位):幼儿气质类型、母亲态度与自我调节的关系研究中国家庭教育,2004(2):54-张向葵(第1位):自尊机制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启示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12):54-张向葵(第2位):“学习策略对中小学生创新素质形成的影响研究”的深层思考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3):36-张向葵(第1位):图式: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奠基石.当代教育论坛,2003(12):54-张向葵(第1位):幼儿对丧失的认知、成因及调适对策 中国家庭教育,2003(1):65-张向葵(第3位):策略性知识: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现代教育科学,2003(7):10-张向葵(第2位):当代中国诚信危机的文化审视新长征,2002(6):50-张向葵(第1位):退休人员的应付方式、控制感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社会心理研究,2002(2):1-5,张向葵(第2位):待岗人员的应付方式与健康状况的关系研究社会心理研究,2002(3)张向葵(第1位):当前形势下知识女性心理素质分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3(3):76-张向葵(第1位):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主渠道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6):22-张向葵(第2位):知识女性工作压力归因特点及相关研究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3(1):18-张向葵(第1位):学习策略的获得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6):44-张向葵(第1位):学习策略学科化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0(9): 35-张向葵(第1位):备课时怎样备好学生中小学教师培训,2000(8):30- 张向葵(第2位):文化震荡与“边际人”心理调适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0(4):66- 张向葵(第2位):教师心理素质与课程改革 吉林教育研究,2000(8) 张向葵(第1位):中学生课文图式意识、图式操作与图式水平关系的研究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22(4):1- 张向葵(第1位):中考与高考学生焦虑心理成因及对策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学版),1999(6):55- 张向葵(第2位):学习策略与小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中小学教师培训(小学版),1998(4):16- 张向葵(第2位):小学部首归类识字教学的新方案现代中小学教育,1998(2):36- 张向葵(第3位):学习策略与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现代中小学教育,1998(1):42- 张向葵(第1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误区的成因及矫正现代中小学教育,1997(3):30- 张向葵(第1位):罗比?凯斯关于儿童智慧发展的“过程—结构”论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1996(4):14-【报道评论】 不能让孩子病在起跑线上——访张向葵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报(心理学)2010年11月3日,第11版 “三性并茂”成就阳光童年——对话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学园园长张向葵中国教育报(基础教育),2010年1月22日,第8版 2009中国幼教高峰论坛报道——张向葵:园长管理的新概念及其实施,1(第12期):10- 张向葵教授与“三性并茂”的阳光教育奕阳幼教评论,10(第11期):45- 阳光教育编就快乐摇篮吉林日版,2009年6月5日,第11版【著作】张向葵(独著):阳光下的成长对话——一位幼教专家写给幼儿家长的36封信朝华出版社, 张向葵(独著):给幼儿家长的35封信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向葵(著第1位):社会文化震荡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 张向葵(著第1位):学习策略对中小学生创新素质形成的影响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 张向葵(独著):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当代青少年心理问题反思与回应对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第一版;2004年第二版 张向葵(编著):步入青春河中国青年出版社, 张向葵(著第1位):学习策略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长春出版社, 张向葵(编著第1位):学习策略的理论与操作吉林大学出版社, 张向葵(独著):中国和希腊儿童信息加工系统机制的比较研究东北师大出版社, 张向葵(编著):走进心理世界吉林大学出版社,【教材】张向葵(主编第1位):发展心理学(高等师范院校专业基础课教材)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张向葵(主编):青少年心理学(东北师范大学网络学院学历教育系列教材)东北师范大学网络课, 张向葵(主编第1位):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专论(4+2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系列教材)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张向葵(主编):青少年心理学(共同课教材)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向葵(主编第1位):课堂教学监控人民教育出版社, 张向葵:心理健康教育教程教育科学出版社, 张向葵:青少年心理学全国继续教育网络课, 张向葵(主编)教育心理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张向葵(主编)管理心理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向葵(主编第1位):发展心理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书评】 张向葵(独撰):积跬步以至千里——读沈德立教授等人《素质教育中高效率学习的心理机制研究》一书有感中国校外教育,2008(1): 张向葵(独撰):专家指津:把心理学导入家庭教育中华读书报,2005年4月20日,第15版 张向葵(独撰):博采众长 自成机杼——读李洪玉教授等人《学习能力发展心理学》一书有感现代教育科学,2004(6): 张向葵(独撰):阅读过程研究的新视角——读《学生汉语阅读过程的眼动研究》一书有感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1(4):41-【内刊】 张向葵 是师爱,构筑了他的课堂思想在线2006,(1): 张向葵 关于小学教育专业进入高等教育体系的探讨 东北师大教学研究,1999,(1) 张向葵(第2位):关于切实提高高校基础课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和做法东北师大教学研究,1997,(2-3)【成果小结】国内外学术刊物共发表论文154篇,SSCI论文9篇、国家级论文8篇、CSSCI论文94篇(2008年后CSSCI(A)17篇)、核心刊物论文10篇、省级论文33篇,著作9部,教材9部;成果获奖共42项,其中国家级成果4项,省部级成果22项,其它16项;承担科研项目23项,其中国家项目9项,省部项目9项,校级5项;近三年支配科研经费68万元,年均7万元。

  • 索引序列
  • 中国德育杂志社长是谁的儿子
  • 中国德育杂志社长是谁
  • 中国梦杂志社社长是谁的儿子
  • 中国德育杂志社长是谁当
  • 中国德育杂志社长是谁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