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孵化器论文1000字

孵化器论文1000字

发布时间:

孵化器论文1000字

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为宗旨的科技创业服务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为人孵企业提供研发、中试生产、经营的场地和办公方面的共享设施,提供政策、管理、法律、财务、融资、市场推广和培训等方面的服务,以降低企业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企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为社会培养成功的科技企业和企业家我国从1987年创办第一个科技企业孵化器至今,科技企业孵化器事业已经取得了快速发展以浙江省为例,目前全省共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9 8家,其中国家认定的创业服务中心21家,国家大学科技园3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在全国各省(市)中处于第五位,拥有国家级孵化器数量位列全国第四据统计,2009年浙江9 8个孵化器在孵企业4000家,孵化面积2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从业人员1万多人,年总收入120亿元一匕缴税收3亿元,累计毕业企业5 300多家浙江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和发展对区域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科技企业孵化器对于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升级的作用1集聚创新资源,推进自主创新,为产业技术水平提升提供支撑科技企业孵化器集聚科技、人才、资金、信息等各种创新要素,以科技孵化企业为载体,通过转化科技成果、开发各类新技术新产品,有力地推动了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产产业技术水平提升提供支撑以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以下简称浙大科技园)为例,该科技园作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紧紧依托浙江大学,发挥浙大的科技和人才优势,通过整合各种创新要素,促进园区企业自主研发或开展产学研合作,推进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目前,入园企业正在开发和转化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400余项累计申请国家专利300多项,已被批准专利200多项承担国家和地方各类科技计划项目60多项,总经费4000多万元同时,浙大科技园在政府支持下,通过构建国际技术转移平台,积极开展国际产学研合作,推进国际技术转移,促进引进消化再创新目前已引入滨松电子、三井科技等多家国外高科技公司,吸引留学归国人员在科技园内创办了10多家高科技企业,还成为浙江加州国际纳米技术研究院(ZCNI)和浙江大学国际创新研究院(ZII)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并联合浙江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与德国两家*机构,联合组建“浙江中欧技术与人才转移中心”,促进浙江和欧洲在技术、人才方面的交流与合作2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动产业技术升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以当地的资源为依托,通过其所创建的局部创新环境,优化整合和配置当地的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成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一环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出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向周边地区辐射,有力地推动产业技术升级浙江大学每年都有数百项科技成果问世,浙大科技园选择其中技术水平高、成熟度好、市场前景广的科技成果与社会资本对接,通过在科技园内创办孵化企业,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目前,在浙大科技园从事转化和产业化的科技成果超过400项,数码纺织技术、数字电视核心芯片、数字背投电视光学引擎、先进控制器、竹叶黄酮抗氧化物等一大批成果已经顺利转化和产业化这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对于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产业技术水平起到积极作用例如,在浙大科技园内的浙江易纺数码纺织有限公司,转化浙江大学的科技成果——数码提花纺织CAD/CAM系统,这种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纺织印染模式,应用于传统家纺行业,可以大幅提高家纺产品质量,并且数码纺织产品利润率超过30%,远远超过传统纺织行业的利润水平,对于提升传统产业技术水平起到积极推动作用3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科技企业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主要目标是孵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辐射,可以有效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浙大科技园累计有人园企业450家,其中孵化企业300多家,注册总资本超过20亿元,员工总数8000多人孵化场地面积从刚开始的5 0 00平方米发展到现在的2万平方米2009年入园企业实现产值25亿元,利税近3亿元已有毕业企业1 00多家,先后培育出了国芯科技、科特光电、宇恒科技、三色仪器、易纺数码、辰光科技等一批优秀企业,对区域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参观的啥众创空间,腾讯的还是其他的,不说清楚爱莫能助。一般就从资源啊,装修什么入手写

你这是啥问题啊,为啥会有这种参观众创空间这种地方然后还有写心得体会的问题啊。看的真是让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反正我觉得如果你是想自己创业的话就自己写呗,没必要这样问别人。我自己是不太了解这些东西的了,所以还是不随便发表评论,我知道的也就是好像腾讯也有个这样的东西吧。

孵化器论文引言

20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为缓解就业压力,大力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提升国家竞争力,国家开始提倡创业教育。十多年来,创业教育在国内愈来愈多的高校广泛深入开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明确提出:"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新机制"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指出,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一个"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自然禀赋"就会充分发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发动机"就会更新换代升级。当前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中国经济正处于深层次矛盾凸显和"三期叠加"的阶段。要使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关键在于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充满活力有两个重要指标:一是每千人拥有企业数量;二是大学毕业生创业率。中国目前每千人企业数约13个,发达国家水平为约40~50个[1]大众的创业激情被点燃了,但创业能力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导致实际创业率和创业成功率不高。由此看来,要贯彻落实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从微经济视角提升大众创业者的创业能力---微创业能力,是研究者和教育者需要重点关注和积极破解的重要课题。一、微创业能力的概念内涵关于创业能力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期,本世纪初起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早期部分学者主要通过理论研究定性分析了创业能力的概念内涵和重要意义,但随着创业能力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方法逐渐丰富,内容更为广泛深入,研究对象也细化扩展至高职学生、大学生、农民和进城务工农民工等[2]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在日本东京召开了"提高儿童、青年创业能力与革新教育"研讨会,会议报告将创业能力界定为从事产生收入的活动并获得成功所需具备的能力,包括激发行动的能力、能够行动的能力、继续行动的能力和操作行动的能力[3]肖红伟、晏红洁(2008)认为,创业能力是目标人口为了能从事承担风险的开拓性活动应具备的一系列心理特征,在各行各业创立新事业开拓新领域的实践活动应具备的能力[4]唐靖、姜彦福(2008)在Chen、DeNoble等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管理学、心理学角度,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创业能力包含机会识别与开发能力和运营管理能力的两阶六维度概念,即机会识别与开发能力可细分为机会识别能力、机会开发能力等两个二阶维度,运营管理能力可细分为组织管理能力、战略能力、关系能力和承诺能力等4个二阶维度[5]Sarwoko和Surach-man(2013)等认为创业能力是使创业者成功创业的创业态度和创业行为两方面的特征[6]由于来源于不同学科,研究对象和所持视角差异,迄今为止,学界对创业能力的概念内涵和构成要素还没有形成完全统一的认识。当然,要对创业能力进行科学合理界定和内涵构建,首先需基于对"创业"的准确把握,并同时结合特定研究对象和国家及区域实际。传统观点认为,创业即创立基业,指从零开始创建新事业,或者是在一个有问题的企业中创立一个重焕生机的企业。笔者认为,这种观点过于狭隘,无形中将某些个体工商户、开办工作室、创意自由职业等具备创业特征的自我雇佣者排斥到了研究领域之外。这些微创业活动看似无足轻重,却是中小企业甚至大企业的萌芽,是新企业诞生和成长、推动社会创新的发动机。因此,创业应该是创立、创设、创新某种事业或职业岗位,即创业者对自己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也就是说,包括利用微少资金创业和在细微领域创业的微创业活动。基于微创业与传统创业活动的区别,笔者将微创业能力定义为:个人或团队利用微少资金或在细微领域进行创业的动机和能力。结合文献分析,以及笔者问卷调查数据和对M学校29名微创业者的访谈,具体从4个维度表征微创业能力:创业动机、自我效能与风险承担、创业机会的识别与把握、创业学习与实践能力。其中创业动机是个人对创业所持的一种主观态度,是激发、维持、调节创业者从事创业活动,并引导创业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与个人价值观、创业认知等密切相关。自我效能与风险承担包括自我评估、完成创业任务的自信程度、风险评估和承受能力。创业机会的识别和把握就是创业者发现亟待满足的市场需求的能力,并充分整合资源,积极创新、强力执行,满足市场需求。创业学习和实践能力包括学习方式、内容和水平。之所以没有将网络关系能力、组织能力、战略能力和承诺能力等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要素纳入微创业能力表征的核心维度,是因为微创业规模、风险一般相对较小,这些能力要素可以允许在微创业活动中学习和进一步获得。二、影响微创业能力的关键因素基于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分析,本文从个体因素(内部因素)和环境因素(外部因素)两个方面阐述影响微创业能力的关键因素。(一)影响微创业能力的内部因素(1)创业者的特质。人格特质是个体经过长期积累,受外界环境、教育等长期影响而潜移默化形成的性格特征,比如成就感与进取心、自信与独立性、警觉敏锐性、毅力与责任感等。这些心理层面的正向含义对于创业者进行创业选择,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以积极心态面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和支撑作用,但是具备正向特质创业者并非百分百都能获得创业成功。在特质论上,管理学派秉持可学习训练的观点,而认知学派则认为警觉天赋不可训练[7]这种矛盾似乎给人们通过学习和训练提升对机会的识别和把握能力设置了理论上的障碍,但是从心理学角度而言,人格特质也是受环境和后天习得影响的。张玉利和王晓文实证检验了创业者先前经验对创业能力的影响,以及创业者学习风格的调节作用[8]孙烨也认为个人特质是个体经过长久积累,受教育背景、成长环境等因素长期影响而养成的,个体的主观努力同样也可以改变个人特质[9]因此,我们应该将创业者的优秀特质作为可以学习和培养的因素应用到创业教育中。(2)创业者创业动机。创业动机是驱动个体创业的心理倾向或动力,它是个体在环境的影响下,将自己的创业意向付诸于具体行动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创业动机包括主动型和被动型,主动型创业者偏向创新型机会开发,被动型创业者偏向均衡型创业机会的开发和利用[10]不同类型的创业者其创业动机不同,机会型创业者的目的是追求更多的自主性、自我实现等非物质回报,而被动型创业者多受生存压力所迫而创业,首要目的是为了创造财富。但无论是哪种动机,其意愿越强烈,越有助于创业者识别创业机会和加深对创业的认知。巫程成(2014)等通过归因分析得出创业动机对创业能力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创业动机越强,创业者越倾向将创业动机归因于能力与努力,从而提升创业能力。(3)创业者先前经验。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工作经验对创业过程起着重要作用。工作经验有助于提高创业者的认识水平,相比不具备这些要素的其他人,有相关工作经验和良好教育背景的创业者能更好地识别机会。买忆媛、辜雪娜(2011)研究表明,创业者先前的工作经验除了对创业具有积极作用外,还有一定的消极作用[11]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创业者工作内嵌入越高,早期创业活动的集中性就越低,积累的技术和技能也越单一,而创业者需要全面的组织管理能力,而不是某项单一的工作技能。(4)创业者受教育程度。创业者受教育程度不仅包含受教育年限,以及接受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更为重要的是受教育表现。比如除国民教育体系之外,创业者在工厂、门店等接受的学徒教育对其未来创业的帮助也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与创业技能相关性因年龄阶层、年限、内容和形式等因素存在显着差异。Stuart和Abetti(1990)经实证研究发现,本科以上的受教育程度和创业绩效负相关,即创业者在本科以上的受教育程度越高,绩效反而越差[12]究其原因,低学历创业者理论知识储备较少,思维禁锢就少,在机会识别和把握上反而更开放、更大胆,在创业实践方面更积极,更具创业经验。尤其对于微创业活动,多数属于均衡型创业,创业者是否具备前期的科技创新或者模式创新能力并不是最迫切的。而且,随着国家支持创业的各项政策逐步出台,大众创业环境得以改善,在市场引导下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并共享,创业的技术门槛和成本降低,创业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二)影响微创业能力的外部因素(1)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因素对大学生进行微创业有重大影响,而且其对创业者的影响高于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因素[13],这与笔者的调查结果一致。家庭是否有创业或经商背景、经济状况、成员受教育程度等都是影响其创业动机形成、机会识别能力的因素。笔者调查显示,家庭成员有经商或开办企业背景的学生创业率显着高于其他家庭。有经商或开办企业家庭背景的人,其创业可能性和成功率显着提高,这是家庭文化氛围通过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所起的巨大作用,生活其间的人从小就有了接触创业知识、技能的机会,父辈中的成功创业者起到示范和激励作用,创业失败则给青年以鞭策和反思。调查还显示,家庭经济情况较好的学生创业动机显着高于家庭经济情况较差的,但同时也存在这种现象:家庭经济情况较差的学生进行微创业,成功率反而高于家庭情况较好的学生。(2)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包括社会舆论、政府支持、融资环境、政策环境等,这些因素对大学生微创业活动的开展和创业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社会舆论主要指民众对创业的支持度和对创业失败容忍度。政府支持主要是政府激励创业的政策,如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加大对新办中小企业的政府采购、提供更多创业资讯服务等。社会环境与创业能力关系的相关实证研究表明,区域创业氛围越浓厚,来自政府层面的支持越多,在政策方面税收政策、咨询服务等越完善,就越有利于微创业活动的开展和创业能力提升[14](3)学校环境。学校层面对学生微创业能力的影响主要来自创业教育、创业竞赛、创业氛围等方面。学校创业教育的影响效应虽然低于家庭创业支持和社会创业氛围,但是却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增强学生的创业实践技能等[13],这给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第一,创业教育使部分学生潜在的创业意识变为显现的创业动机,这几年创业教育开展较好的学校,学生创业率明显提升。第二,高校建立创业园、创业孵化器、创业论坛等平台,给予学生更多的创业实践机会,一些在课堂难以学到的机会识别能力、领袖能力等得到提高,学生微创业成功率得以提升。第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成功创业的校友不仅能激发和强化在校学生创业动机,而且他们积累了大量创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第四,学校浓厚的创业教育和创业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更多时间和精力关注创业,学习创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微创业能力。三、提升微创业能力的策略改革开放掀起了一次创业大潮,催生了一大批个体户、私营企业主等微创业群体。2008年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孕育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五次创业高潮,大众创业激情被点燃,创业活动十分活跃,并持续至今[15]但相较于改革开放之初百废待兴的局面,当前政策环境和商业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对创业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可以说,如何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创新创业,核心是提升微创业者创业能力。大量研究也表明,良好的创业环境积极影响创业者创业动力,通过创业教育可以使具备创业潜质的人成为成功的创业者。因此,积极构建良好的社会创业环境,完善学校创业教育,搭建创业实践平台有利于微创业者创业能力提升,会为缓解就业压力,推动社会创新起到积极作用。(一)社会创业环境是催生微创业的土壤加大宣传,营造良好的微创业舆论环境。创业者创业动机取决于个体特质,但也受后天环境影响,特别是个体所处的文化环境。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对创业机会的把握和创业行为的实施来源于内外两方面因素影响,但是从地区整体创业活跃度评价,外在文化的影响则更为显性[16]社会舆论环境首先表现在对创业的认可和支持上。创业不仅包括从科技创新、模式创新等角度创办新企业,也包括为弥补市场需求空缺,在细微领域的微创业。虽然教育界已经开始审视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职业教育,还应有创业教育,但是创业教育目的和定位还是很狭隘,使得创业者的群众基础依然薄弱。2000年,北大才子陆步轩在西安开了"眼镜肉店",开始微创业---操刀卖猪肉,并与同门师弟陈生一度将全国连锁的"壹号土猪"店铺和"屠夫学校"经营得风生水起,但经不起媒体的一再深度"解剖"和社会舆论的压力,创业十余年后黯然回到了体制内。社会舆论环境其次是表现在对创业失败的容忍度上。高风险是创业活动的本质特征,即使微创业也是存在风险的。良好的创业环境应是对创业者持认同和尊重的态度,即使创业失败也应该是同情而不是嘲讽,这样才有利于创业者吸取教训,重新步上创业的康庄大道。因此,政府、媒体和全社会需重新审视创业的真内涵,大力宣传,冰释广大家庭和民众对于创业的误解,大力支持微创业,为微创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政府层面完善微创业相关激励政策。当前,支持高校创业教育和青年创业逐渐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的共识,但是政府部门在政策制定和落实上往往紧盯高新技术创业、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创业等领域,而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微创业却被遗忘。微创业虽然规模小、雇员少,但是创业成本低、见效快,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就业再就业等方面同样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政府层面应针对微创业专门制定相应政策,对创业者微创业提供政策扶持、降低创业门槛、实行税收优惠、提供融资担保等,并确保能执行到位。同时政府还应强化创业培训,联合高校、社区、企业等对高校学生、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中具备创业潜质的人员进行微创业培训,提升其创业技能,降低创业风险。(二)学校创业教育是提升微创业能力的加速剂合理定位培养目标,分层培养。2012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对高校创业教育培养目标作出了宏观指导,但是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高校和学生,其创业教育培养目标显然是应该有所差别的。研究型高校可以加强技术创新型创业教育,提升科研转化率,而新建本科院校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地域文化和产业特色,着力于微创业教育则更为可行。同时,高校创业教育对象也不能仅局限于在校学生,还应辐射到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中具备微创业潜质的人员,充分发挥高校教育优势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构建微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第一,在教学内容上,紧贴微创业活动特点,与学校、学生和地方实际相结合,注重实用创新的原则。第二,在课程体系构建上,微创业课程体系可以作为创新型创业课程体系的基础。第三,在教学方式上遵从"务实、高效、灵活"的原则,比如可借鉴浙江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多提供微创业实践或模拟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课堂学习和交流寻求问题解决之道,然后返回到实践中解决问题。第四,在课程开发上,可以联合创业教育教师、微创业者、小微企业创办者和政府部门从事创业政策制定和政策咨询服务的相关人员,共同开发科学实用的课程体系。只有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通过务实高效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相长,才能给微创业者实质性的建议和有意义的帮助。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微创业教育,提升创业者微创业能力的保障。第一,做好创业教育教师遴选,打造知识型、企业型、创业管理型多元化师资队伍。第二,做好创业教师专项培训,针对微创业教育,不仅要加强教师理论知识储备,同时还需多派遣教师到小微企业和政府部门交流或挂职锻炼,增强教师的微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第三,针对目前国内高校创业教师师资队伍普遍不强的现状,一方面我们可以走"专兼结合"的思路,在兼职教师方面发挥好本校专业教师的优势,走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之路,提升科技转化率,同时,引进小微企业和政府部门热心和善于创业教育教学的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进行校外指导;另一方面,同一地域或相似类别高校创业教师之间可探索协同教学教研之路,实现创业教育开放办学,不断提升师资水平和创业教育水平。加强微创业教育辅导组织建设。首先,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例如可充分发挥校友会、电子商务创新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组织的作用,将校友会中成功创业的校友、各创新实验中心教师纳入微创业教育课外辅导团队,实战式为学生讲解微创业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及防范措施、专业学习与将来创业的关系、如何将科技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等,提升学生创业能力。同时,积极发挥学生群体的主动性,鼓励和支持学生自发创立创业社、工作室、淘宝协会等创业类协会组织,通过学生间的创业交流,培养其领导能力、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等。(三)创业实践平台是微创业成功的保障创业实践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和核心环节,是学生创业能力获得和提升的重要途径。创业实践平台包括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和孵化平台。建立完备的微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微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构建要与学校、区域实际结合,重视学生的参与面和体验感,在实践中提升和检验学生创业能力。比如构建创业模拟实训平台,让学生在虚拟商业环境中,进行企业创建和企业经营管理等创业活动的学习与演练,在真实体验中了解并掌握企业注册、税务登记、人员管理、资金管理、市场营销等,帮助其树立稳固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或者让学生以助手或职员的身份参与到教师的工作室中来,在工作中发现微企业运行现状、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这些创业实践对学生积累创业经验,增强微创业能力,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和企业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小微企业孵化平台。微创业和创业教育不能一直局限于校园,终将走向社会,而创业孵化器则是具备潜质的微创业者起飞的平台,真正实现创业教育与社会需求对接。目前创业孵化平台有公益性和盈利性两种,主要为初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融资帮助等,起着"扶上马送一程"的作用,对小微企业实现健康运行有重要意义。一般政府和高校自建创业(孵化)园属于公益性平台,具有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的特点,但也存在与市场结合不够紧密、资金不足的缺陷。由风投资本等建立的盈利性孵化企业,弥补了公益平台的不足,但其盈利本质决定了他对创业者考核要求相对要高很多,覆盖面也会变窄。因此,从微创业扶持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发挥政府、高校、企业的优势,将三者联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建立类似淘宝创业村、艺术创业园等的孵化器,扬长避短,实现微创业孵化平台的良性运作。综上,微创业者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一步激活市场,推动创新创业的重要生力军,积极构建良好的社会创业环境,完善学校创业教育,搭建创业实践平台,着力提升创业者微创业能力,发挥好这批优质人力资源的作用,不仅缓解就业压力,还能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参考文献:[1]沈文金,向松阳。珠海每千人商事主体数居全国前列[N]南方日报,2014-10-[2]尹苗苗,费宇鹏。创业能力实证研究现状评述与未来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10):22-[3]上海教育科学研究所情报研究室。国际教育界研究的一个新课题---提高儿童、青年的创业能力[J]上海教育科研,1992(1):6-[4]肖红伟,晏红洁。对创业能力本质特征的再认识[J]企业经济,2008(7):66-[5]唐靖,姜彦福。创业能力概念的理论构建及实证检验[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8):52-[6]SarwokoEEntrepreneurialCharacteristicsandCompe-tencyasDeterminantofBusinessPerformanceinSMEs[J]JournalofBusinessandManagement,2013,7(3):31-[7]池军。重新审视特质论、认知论及有效导向理性工具对创业者及创业过程的作用[J]现代财经,2010(10):69-[8]张玉利,王晓文。先前经验、学习风格与创业能力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11(3):1-[9]孙烨。青年人格特质与创业倾向探析[J]学术交流,2014(7):221-[10]王旭,朱秀梅。创业动机、机会开发与资源整合关系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0(9):54-[11]买忆媛,辜雪娜。工作经验一定有助于创业过程吗:基于工作内嵌入的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11(2):144-

关于大学生创业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所谓创业,简言之,就是创办自己的企业,它是一个发现并捕捉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产品或服务从而实现其自身潜能价值的过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文件说: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还应该是成功的企业家和就业创造者。  鉴于目前大学毕业生对于创业大多“敢想”而不“敢干”的现实,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指导与帮助,便成为社会的重要责任。  一、全面推行创业教育,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要向学生提供创业的知识和机会,教育要强调培养创业能力,这种能力无论对工资形式的就业还是自谋职业都是极其重要的教育理念,已为所有发达国家普遍认同。我国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学者探讨创业问题,但创业大潮发韧并风生水起却是在90年代中期以后,许多大学生为此做出了可贵的探索,并取得了相当成效。加强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为大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提供最有效的教育,仍然是许多大学任重而道远的艰巨任务。  二、克服自身的种种不足,全面锻造自己的创业能力  面对汹涌而来的创业浪潮,每一位大学毕业生都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创业欲望,但他们大多数敢想不敢干。之所以如此,原因是复杂的,就主观方面来说,就业情结难解、创业动力不足、创业能力不全面、创业的心理品质不坚毅等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克服大学生在创业意识方面存在的诸多不足,不仅需要大学生本人做出努力,而且需要整个社会与家庭的共同帮助与支持。为了培育出一代新型的企业家或者说创业者。我们认为,大学生至少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有意地培养自己的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  1、 自觉培养创业意识  首先,应树立创业的理想与信念。只有有了创业理想,才能有创业的目标指向。只有坚信理想能够实现,才会鼓足勇气,向创业实践的目标发起持久的奋斗与追求。而此后在创业的实践中,如果创业目标能逐步得以实现,通往理想的道路就会变得越来越广,创业的信念就愈加坚定。因此,树立创业理想,坚定创业信念,是进行创业实践的前提和精神基础。  其次,在学习中培养创业意识。学习是长知识、长智慧、长才干的重要手段,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与过硬的专业本领,个人的创业理想会更加易于确定,创业兴趣会更加浓厚,创业信念会更加坚定。实践中许多大学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创业成功,就是最好的佐证。  第三,要在对社会的认识中培养创业意识。在大学里获取的知识是培养创业意识的基础,但只有积极地、自觉地将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正确认识社会的基础上了解国家之所需、社会之所需、人民之所需,将自己置于整个社会来修炼与完善,才能真正培育也切合时代需要的创业意识。  2、 全面培养创业能力  由于每一个大学生的先天素质、生活环境以及生活经历不同,他们所拥有的创业能力自然也会存在差异。但创业能力具有可塑性,它是在知识的积累和创业的实践中形成、发展和提高的。  第一, 在知识积累的过程中培养创业能力。一是要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在这个知识结构里,有一个主导性专业,有几个辅助专业,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知识结构;二是构筑宽厚的知识基础;三是要在知识积累的过程中根据创业的需要,随时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检测,更新与补充。  第二, 在集体生活中培养创业能力。首先是培养自己的团队意识,其次是有意培养自己的竞争观念。  第三, 在创业实践中培养创业能力。首先,应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创业计划竞赛。创业计划竞赛是以技术为背景的跨学科的团队之间的综合较量,是以市场经济为背景的创业准备和推动知识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有益尝试,它实际上是一项“准实践”活动。其次,要善于借鉴创业的典型经验,借鉴创业成功人士的经验,减少创业的盲动性,少走弯路。  3、 陶冶坚强的个性品质  在现代社会中,每一个人无论自己的背景如何、性格怎样,都可以创业,都有成功的机会。但有些品性,却是创业者必须的。因此,当代大学生要想创业,还必须在培养自己的创业品性上做出努力。  第一, 独立性。自主创业首先要摆脱依赖性,真正作自己的主人。这种独立性首先表现为思想的独立性,善于独立思考。其次是敢于展示自我,有强烈的自控能力,主宰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价值。  第二, 好胜性。对自己有信心,勇于竞争,勇于追求成功。虽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不鼓励人民逞强好胜,所谓“枪打出头鸟”,但现代社会的创业者却必须拥有这种品性,才能创业成功。  第三, 求异性。求异追求,是创业者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生命力的源泉。由于竞争的激烈性、服务对象的多样性、社会生活的丰富性、社会变化的快速化,创业者必须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能迅速满足人们求新、求变的需求,才能创业成功。  第四, 进取性。对于创业者而言,只有积极进取,才能激发自身的潜能,才能抓住良机,才能除旧布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商场如战场”,只有勇往直前,永不满足的人,才能不断走向新的成功。  第五, 坚韧性。创业的道路充满风险,它有成功,也有失败。在失败面前,创业者必须要有坚忍不拔的品性,要有顽强的毅力,绝不丧失前进的信心和勇气。只有这样,才能顶住种种压力,排除各种干扰,才能有始有终,保证创业的最终成功。  适合于创业的个性品性并非是先天的,而主要是在后天的实践中陶冶出来的。大学生只要有意去锻炼自己,就一定能拥有良好的有益于创业的个性品质。  三、利用一切条件,克服困难,实现创业目的  日本创业家中田修曾经说过,有钱谁都会创业,关键在于没有钱怎么创业。此话颇有道理。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最大困难就是创业融资。许多学生是靠亲友借贷以及读书期间的勤工俭学才艰难完成学业的,要他们一毕业就拿也大笔资金来创业,自然倍感困难。我们认为,如果没有诸多困难,就不叫“创业”,正因为缺少资金,我们才要去创造财富,关键是如何想方设法去克服困难,创造创业的条件。  1、 立足现实,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利用现有制度与政策。利用“知本”创业。随着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中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将知识产权作为创业的资本也愈发得到社会的认同。利用“知本”创业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一是成果转让,让智力成果变为物质财富。二是技术合作,创办经济实体。将自已的知识成果拿出来。与有实力的合作方共同创业,以他人的物质载体来实现自己的创业目标,也不失为克服创业之初物质困难的明智之举。三是利用“孵化器”创业。创业孵化器,我国称之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它为大学生进行创业的重要物质依托。立志于创办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学生。可以申请入驻创业中心进行孵化,利用其提供的基本商务服务、中介服务和资本运作等物质环境,来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2、 广开融资渠道,实现创业。要创业就必须融资,融资方式多种多样。对大学比业生而言,融资渠道可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一是债务融资。没有钱不要紧,关键在于要有胆识敢于借贷,敢冒风险,借别人的钱来赚取自己的那一份。债务融资的渠道可以是私人、银行、其他企业,也可以是资本市场,许多创业成功者,在起始阶段都是负债经营起家,或依靠大树求发展,当然,负责经营固然可以突破资金短缺的局限,但它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要采取适当的策略合理回避风险。二是权益融资。权益融资不需要资产抵押,而只需要赋予投资者在企业中某种形式的股东地位即可。投资者可以分享企业的利润,并按约定的方式获得资产的分配权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新企业都有权益资本,尽管股东不一定参加日常的经营管理,但它会提供资金供企业运作。三是获取风险投资。获取风险投资是一种行之有效地促进新企业成长的融资方式,寻求风险投资,应预先了解风险投资市场的行情,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和资金需要筛选若干的投资公司进行接触了解。  3、 更新观念,出奇制胜。认知的改变是创意的重要来源,大学毕业生进行创业,观念的更新极为重要。他们应以契合时代潮流的眼光去看待创业,以超前的观念引导超前的行动。最大限度地利用和组合现有资源条件和机会,去构筑新的物质环境。大学毕业生最大的财富就是智慧。凭智慧创业是构筑物质环境不可或缺的经营技能。“思维即财富”。现代社会,商机无处不在,但稍纵即逝,智者胜,有时仅胜于一念之间,一思之异,一谋之别。大学毕业生创业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优势,或借鸡生蛋、或见缝插针、或独辟蹊径。总之,必须扬长避短,因势利导,才能创造也辉煌的事业。

什么是优质

孵化器管理论文

关于大学生创业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所谓创业,简言之,就是创办自己的企业,它是一个发现并捕捉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产品或服务从而实现其自身潜能价值的过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文件说: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还应该是成功的企业家和就业创造者。  鉴于目前大学毕业生对于创业大多“敢想”而不“敢干”的现实,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指导与帮助,便成为社会的重要责任。  一、全面推行创业教育,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要向学生提供创业的知识和机会,教育要强调培养创业能力,这种能力无论对工资形式的就业还是自谋职业都是极其重要的教育理念,已为所有发达国家普遍认同。我国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学者探讨创业问题,但创业大潮发韧并风生水起却是在90年代中期以后,许多大学生为此做出了可贵的探索,并取得了相当成效。加强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为大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提供最有效的教育,仍然是许多大学任重而道远的艰巨任务。  二、克服自身的种种不足,全面锻造自己的创业能力  面对汹涌而来的创业浪潮,每一位大学毕业生都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创业欲望,但他们大多数敢想不敢干。之所以如此,原因是复杂的,就主观方面来说,就业情结难解、创业动力不足、创业能力不全面、创业的心理品质不坚毅等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克服大学生在创业意识方面存在的诸多不足,不仅需要大学生本人做出努力,而且需要整个社会与家庭的共同帮助与支持。为了培育出一代新型的企业家或者说创业者。我们认为,大学生至少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有意地培养自己的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  1、 自觉培养创业意识  首先,应树立创业的理想与信念。只有有了创业理想,才能有创业的目标指向。只有坚信理想能够实现,才会鼓足勇气,向创业实践的目标发起持久的奋斗与追求。而此后在创业的实践中,如果创业目标能逐步得以实现,通往理想的道路就会变得越来越广,创业的信念就愈加坚定。因此,树立创业理想,坚定创业信念,是进行创业实践的前提和精神基础。  其次,在学习中培养创业意识。学习是长知识、长智慧、长才干的重要手段,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与过硬的专业本领,个人的创业理想会更加易于确定,创业兴趣会更加浓厚,创业信念会更加坚定。实践中许多大学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创业成功,就是最好的佐证。  第三,要在对社会的认识中培养创业意识。在大学里获取的知识是培养创业意识的基础,但只有积极地、自觉地将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正确认识社会的基础上了解国家之所需、社会之所需、人民之所需,将自己置于整个社会来修炼与完善,才能真正培育也切合时代需要的创业意识。  2、 全面培养创业能力  由于每一个大学生的先天素质、生活环境以及生活经历不同,他们所拥有的创业能力自然也会存在差异。但创业能力具有可塑性,它是在知识的积累和创业的实践中形成、发展和提高的。  第一, 在知识积累的过程中培养创业能力。一是要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在这个知识结构里,有一个主导性专业,有几个辅助专业,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知识结构;二是构筑宽厚的知识基础;三是要在知识积累的过程中根据创业的需要,随时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检测,更新与补充。  第二, 在集体生活中培养创业能力。首先是培养自己的团队意识,其次是有意培养自己的竞争观念。  第三, 在创业实践中培养创业能力。首先,应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创业计划竞赛。创业计划竞赛是以技术为背景的跨学科的团队之间的综合较量,是以市场经济为背景的创业准备和推动知识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有益尝试,它实际上是一项“准实践”活动。其次,要善于借鉴创业的典型经验,借鉴创业成功人士的经验,减少创业的盲动性,少走弯路。  3、 陶冶坚强的个性品质  在现代社会中,每一个人无论自己的背景如何、性格怎样,都可以创业,都有成功的机会。但有些品性,却是创业者必须的。因此,当代大学生要想创业,还必须在培养自己的创业品性上做出努力。  第一, 独立性。自主创业首先要摆脱依赖性,真正作自己的主人。这种独立性首先表现为思想的独立性,善于独立思考。其次是敢于展示自我,有强烈的自控能力,主宰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价值。  第二, 好胜性。对自己有信心,勇于竞争,勇于追求成功。虽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不鼓励人民逞强好胜,所谓“枪打出头鸟”,但现代社会的创业者却必须拥有这种品性,才能创业成功。  第三, 求异性。求异追求,是创业者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生命力的源泉。由于竞争的激烈性、服务对象的多样性、社会生活的丰富性、社会变化的快速化,创业者必须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能迅速满足人们求新、求变的需求,才能创业成功。  第四, 进取性。对于创业者而言,只有积极进取,才能激发自身的潜能,才能抓住良机,才能除旧布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商场如战场”,只有勇往直前,永不满足的人,才能不断走向新的成功。  第五, 坚韧性。创业的道路充满风险,它有成功,也有失败。在失败面前,创业者必须要有坚忍不拔的品性,要有顽强的毅力,绝不丧失前进的信心和勇气。只有这样,才能顶住种种压力,排除各种干扰,才能有始有终,保证创业的最终成功。  适合于创业的个性品性并非是先天的,而主要是在后天的实践中陶冶出来的。大学生只要有意去锻炼自己,就一定能拥有良好的有益于创业的个性品质。  三、利用一切条件,克服困难,实现创业目的  日本创业家中田修曾经说过,有钱谁都会创业,关键在于没有钱怎么创业。此话颇有道理。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最大困难就是创业融资。许多学生是靠亲友借贷以及读书期间的勤工俭学才艰难完成学业的,要他们一毕业就拿也大笔资金来创业,自然倍感困难。我们认为,如果没有诸多困难,就不叫“创业”,正因为缺少资金,我们才要去创造财富,关键是如何想方设法去克服困难,创造创业的条件。  1、 立足现实,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利用现有制度与政策。利用“知本”创业。随着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中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将知识产权作为创业的资本也愈发得到社会的认同。利用“知本”创业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一是成果转让,让智力成果变为物质财富。二是技术合作,创办经济实体。将自已的知识成果拿出来。与有实力的合作方共同创业,以他人的物质载体来实现自己的创业目标,也不失为克服创业之初物质困难的明智之举。三是利用“孵化器”创业。创业孵化器,我国称之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它为大学生进行创业的重要物质依托。立志于创办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学生。可以申请入驻创业中心进行孵化,利用其提供的基本商务服务、中介服务和资本运作等物质环境,来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2、 广开融资渠道,实现创业。要创业就必须融资,融资方式多种多样。对大学比业生而言,融资渠道可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一是债务融资。没有钱不要紧,关键在于要有胆识敢于借贷,敢冒风险,借别人的钱来赚取自己的那一份。债务融资的渠道可以是私人、银行、其他企业,也可以是资本市场,许多创业成功者,在起始阶段都是负债经营起家,或依靠大树求发展,当然,负责经营固然可以突破资金短缺的局限,但它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要采取适当的策略合理回避风险。二是权益融资。权益融资不需要资产抵押,而只需要赋予投资者在企业中某种形式的股东地位即可。投资者可以分享企业的利润,并按约定的方式获得资产的分配权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新企业都有权益资本,尽管股东不一定参加日常的经营管理,但它会提供资金供企业运作。三是获取风险投资。获取风险投资是一种行之有效地促进新企业成长的融资方式,寻求风险投资,应预先了解风险投资市场的行情,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和资金需要筛选若干的投资公司进行接触了解。  3、 更新观念,出奇制胜。认知的改变是创意的重要来源,大学毕业生进行创业,观念的更新极为重要。他们应以契合时代潮流的眼光去看待创业,以超前的观念引导超前的行动。最大限度地利用和组合现有资源条件和机会,去构筑新的物质环境。大学毕业生最大的财富就是智慧。凭智慧创业是构筑物质环境不可或缺的经营技能。“思维即财富”。现代社会,商机无处不在,但稍纵即逝,智者胜,有时仅胜于一念之间,一思之异,一谋之别。大学毕业生创业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优势,或借鸡生蛋、或见缝插针、或独辟蹊径。总之,必须扬长避短,因势利导,才能创造也辉煌的事业。

面向创客教育的众创空间与生态建构摘要该文结合创客实践和创客教育的特点,探讨众创空间生态的理念与模式,为创意、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支持。在创业教育的大背景下,创客实践在高校已成为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基于创客模式的实践教育,从参与模式、学习内容、师生互动以及学习环境等各个层面为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众创空间作为承载创客实践的平台,其核心要素包括合作社群、创意实践、开放资源和协作空间——合作社群是参与式创新的基础,创意实践则包含从课程、工作坊到各类交流与比赛,开放资源包括开源设备、工具和方法,协作空间以灵活多变的空间支持参与式的创新。四个核心要素相互支撑,形成了有机的生态系统。关键词:创客;教育;空间;社群;生态创客一词源于英文单词Maker或Hacker,指乐于动手实践和分享,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连线》杂志前主编Chris Anderson[1]在《创客:新工业革命》中,将创客描述为:“首先,他们使用数字工具,在屏幕上设计,越来越多地用桌面制造机器、制造产品;其次,他们是互联网一代,所以本能地通过网络分享成果,通过互联网文化与合作引入制造过程,他们联手创造着DIY的未来,其规模之大前所未有。”TechShop的首席执行官Mark Hatch[2]在《创客运动宣言》一书中认为,创客运动的核心是更好地获取工具,获取知识和构建人人参与的开放分配系统。一、创客空间的发展创客早期的发展一直带有技术民主化以及反主流文化的特色。随着美国重塑制造业、中国从制造到创造的转变,创客迅速成为创新的核心力量。对创客的认知,需要结合创客空间和创客文化来整合认知。密西根大学的Silvia Lindtner[3]归纳了四种创客空间的形态:早期会员制社群、网络开放组织、国际化的创客运动以及产品孵化平台。美国波士顿L0pht创客空间在1992年开始运营时便只对少数会员开放;建于1995年秋的柏林C-base则更倾向于公众化,目标是增加计算机软件、硬件和数据网络的知识和技巧,并且带着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去推动互联网的自由化。该组织从事大量的相关活动,例如在儿童节,他们引进年轻人喜欢的机器人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主题。旧金山湾区的Noisebridge是一个备受赞誉的创客空间,引导了全球的创客空间运动。Noisebridge受到欧洲创客空间维也纳Metalab和柏林C-base的激励,开始于2007年,是分享、创造、协作、研究、开发、指导和学习的空间。Noisebridge还延展到世界各地的基层社区。目前大量的创客空间以初创团队孵化器的形式存在,如深圳的柴火创客空间,它在研究和开发领域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制作》杂志主编Dale Dougherty[4]对创客空间给出这样定义:“不同职业的具有创意的人们和社群聚集在这里,通过彼此分享,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将想法变为现实。”KD[5]认为可以从一系列开源软硬件与数据等要素相关的共享技术、治理过程和价值观来定义一个创客空间。Noisebridge的创始人Mitch Altman[6]则认为在创客空间中人们可以通过黑客行为来探索他们热爱的东西,并且可以得到社区成员的支持,而黑客行为即指最大程度上提升自己的能力且愿意分享。针对创客社区和活动,开放式的Hackerspace、Makerspace以及TechShop提供了创客线下聚集的场所,创客们通过举办工作坊、黑客马拉松、制汇节(Maker Faire)等活动来学习、团队竞技以及自我展示。TechShop是一个会员制的自造空间,它提供数字和机械制造工具来制造任何东西,包括机器人、登月飞行器、iPad套和手工商品等[2]。创客空间代表了设计、工程、制造与教育的民主化。创客空间是配备了工具的社区中心,通过整合制造设备、社区和教育,为社区成员提供设计、原型制造和创造作品的资源。这些空间有形式松散的个体共享空间和工具,运营方可以是盈利的企业、非盈利企业,也可以隶属于或托管在学校、大学和图书馆等[7]。1、美国的推动政策创客活动促进设计、制作以及科技工程学的发展,并能培育企业家精神。奥巴马政府在2012年年初为1000所美国学校引入创客空间,以培养新一代的系统设计师和生产创新者。2014年6月18日,美国白宫举办首届创客嘉年华,同时也推出全民参与计划,使更多的学生和创业者能接触到创客所需的工具、空间以及导师。这些政策包括:让企业支持学校的创客空间以及课外计划,企业员工可以休假担任导师,企业成为创客空间的“大客户”,就像福特与TechShop的合作伙伴关系,或作为多渠道零售商帮助消费者成为有创新能力的创客或初创企业。大学可以在招生环节中添加一个“创客作品集”选项(如MIT),同时在校园为学生和社团建立更多的创客空间,并在国家、区域和地方各级层面,支持更好的硬件和软件工具,如MIT FabLabs的设备。政府机构和社区团体可以实施类似生产设计聚集区的项目,让企业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或举措。在学校、图书馆、博物馆和社区组织建立更多的创客空间,使大众能够有更多的接触创客导师和参与创客活动的机会。基金会和慈善家也要为有兴趣接纳创客的社区提供相应的资助[8]。2、创客教育的特点创客教育强调行动、分享与合作,并注重与新科技手段结合,逐渐发展为跨学科创新力培养的新途径。国外一些著名大学已开始将创客实践作为交叉学科创新、体验式学习的重要模式,如麻省理工学院建立了学生自主运营的创客空间MITERS,斯坦福大学变革学习技术实验室(Transformative Learning Technologies Lab)正在为全世界的创客空间和快速原型实验室创建开源课程(Stanford FabLearn Fellows Program)。在创客实践中,学生被看作是创作者而不是消费者,学校正从知识传授的中心转变成以实践应用和创造为中心的场所。学术性创客空间和快速制造实验室迅速增多,学生们能够在其中开展课程项目和自我主导的课题,同时开展以内容及产品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这些空间正以创新的形式展示出对教育的价值。创客实践正在创造一种组织文化,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并针对现实世界的问题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4高等教育版)》中预计这一趋势会在三到五年内产生强大的影响力[9]。二、创客与创业教育教育是一个改变人类行为模式的过程。这里的行为指的是一种广义的行为,包括思考、感觉、以及明显的行动[10]。创业教育关注于学生在思考和认知上的改变,其所强调的是以创业精神带动行动和思考,并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创业教育成果,即孵化出成功的企业或企业家。1、从STEAM到创客教育早年被大范围推广的STEM教育经过演变和改进,加入“艺术”(Art)要素,便成为了STEA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Art,Mathematics)教育。STEAM教育与创客教育的相遇,将更全面地推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进程。虽然STEAM教育在欧美国家广泛应用,但是创客理念的加入,建立了学生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连接,同时也弥补了工程教育方面的不足。在美国,60多所高校已经陆续在校园里开设了创客空间。为促进创客运动在教育界的发展,斯坦福大学还设立了创客教育研究学术奖学金,以激励广大教育者去发掘创客运动在不同教育领域的应用。创客教育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开创性个性。创客教育的理论基础建立在体验教育(Experiential Education)、项目教学法(Project-Based Learning)、创新教育、DIY(Do It Yourself)、DIT(Do It Together)等理念之上。同时创客教育注重教育体验的整体性,学习过程本身代替学习成果成为最重要的部分。教育专家Sylvia Libow Martinez和Gary SStage[11]总结了好的创客项目所需的八个要素:目标与相关性、充分的时间、复杂性、强度、合作、可获取的材料、可分享和新颖性。这些要素在创客教育课程的设计和开展中成为可参考的规范。欧洲科技展望研究所开发的“Up Scaling创新课堂”(CCR,Creative Classrooms)框架也由八个维度组成:内容和课程、评价、学习实践、教学实践、组织、领导力和价值观、连通性和基础设施[9]。此框架将无处不在的学习环境视为学习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可以随着时间推移对所处的情境和文化做出回应。模型的八个维度形成一个体系,鼓励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环境以多维方式拓展创新教学实践。2、从创客到创业自Milwaukee创客空间邀请公众参与活动以来,创客空间逐渐聚合成了一股强大的非学院派的学习力量。由此让很多大学发现其中的学习机遇,玛丽华盛顿大学的ThinkLab、斯坦福大学的FabLab都先后成立。自主自导的学习是创客在创客空间中的主要学习方式。创客之间的互动孕育出了一种动态的具有极高合作性的学习行为,团队的力量以及同辈的支持、建议和协助在其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学生可以自己控制和主导基于问题的学习。最终,创客空间会促进校际的连结,并推动合作项目的进行。应对创新发展的需求,高校纷纷开展创业教育,将实践教育与社会、产业需求以及创新价值连接起来。创客作为一种人人参与创新的形式,成为高校一股新生的力量,从创意到创新,并为创业教育营造了更好的氛围。清华大学将“三创”(即创意、创新、创业)作为整合的视角来考虑,创客教育成为“三创”教育的重要连接点,创客实践一方面是自发将创意转为现实的重要模式,同时也创造通向创新创业的机遇。3、从创业到开创早期的创业研究一直处于经济学的领域,其出发点大都在探索创业者的角色、功能及其对竞技世界的贡献。近年来因管理学者的投入,其角度逐渐转向组织个体,思考如何有效进行创业决策与行动[12]。“开创”(Entrepreneuring)概念的提出,将创业动名词化,意在表现“创业”的历程化。从历程化的角度来看,结果不能作为判断创业成功与否的唯一要素,因为创业是持续的、与社会不断互动的行为。Hjorth和Steyaert[13]认为创业在本质上是“社会创造的形式”,不仅仅发生在商业领域,而是发生在社会整体之中。创业不只是表面上宏伟事业的建立,反而是从日常细微事物中制造差异,以量变带动质变的过程。创业也被看做是一种“对话式创造”(Dialogical Creativity),其发生且成型于我们日常生活的经验、故事、戏剧、谈话、表演之中。Gartner[14]认为是行动造就了创业者,因此对创业的研究也可从分析创业者的行为出发。为此,注重参与和过程的创客实践,也在内在推动力方面与创业形成了密切的关联。

孵化器论文怎么写

创业是创业者对自己拥有的 资源或通过努力对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 价值的过程。今天为大家准备的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论文,希望能满足大家的阅读需求。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论文  雨果说;“即使你成功地模仿了一个有天才的人,你也缺乏他的独创精神,这就是他的天才。我们来赞美大师吧,但不要模仿他们。还是让我们别出心裁吧,如果成功了,当然很好,如果失败了,又有什么关系呢?”创新,是大学生未来的导航灯。大学生要想在人生中有一番作为,就必须及时地给自己注射新鲜的血液与生机勃勃的活力,因为与时俱进的生命就在于不断创新。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在充满竞争并飞速发展的21世纪更是一个发挥创造性与创造性思维的时代。著名教育家泰勒说:“创造力不仅仅对科技进步有影响,更对国家乃至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哪个国家能最大限度地发现、发展、鼓励人民的潜在创造性,哪个国家在世界上就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由此可见,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新才是灵魂和支柱,离开了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就不会有知识经济。对一个国家来说,培养大批创造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关键。  有了创新能力,才可以谈创业。创业是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有益实践,是时代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对社会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以促进就业来说,创业是就业的基础和前提,创业已成为促进就业最积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创业是人们开创事业的实践活动,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型社会行为,是把人生理想转化为社会现实、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其最大特征是创新和创造价值。  创业是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新制度的孵化器,也是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新制度形成现实生产力的孵化器。  创业是一个复杂、艰难、和极富挑战性的过程,是人们自立、自强的实践活动,对创业者的锻炼和素质提升大有裨益。其中蕴含着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积极人生态度。  创业并不神秘。创业不一定要创造全新的生意,也不是学历“多”、知识“深”、智商“高”者的专利。重要的是,创业者对市场必须有充分的了解,必须专心投入。创业的核心是如何把市场需求和你要做的产品或服务结合起来。要自主创业,建议多从服务行业出发考虑。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务性行业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而这也正是自主创业者的特长所在,即符合创业者资本小、力量弱的特点。另外,社会进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多、更新的创业模式,如电子商务(或网络商店)等。  现在国家大力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其中的含义是很丰富的,政府也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来扶持、支持大学生的创业。大学生创业群体主要由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组成,由于大学扩招引起大学生就业等一系列问题,一部分大学生通过创业形式实现就业,这部分大学生具有高知识高学历的特点,但是由于大学生缺乏相对应的社会经验,所以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帮助。大学生创业逐渐被社会所承认和接受,同时也肩负着提高大学生毕业就业率和社会稳定等的历史使命。在高校扩招之后越来越多大学生走出校门的同时,大学生创业就成为了大学生就业之外的一个社会新问题。  大学生创业面临着良好的政策环境。目前,从地方到地方到各个高校都热情鼓励、支持大学生毕业自主创业。各级政府为大学毕业生创业制定一系列的优惠的政策,各高校为大学生创业也积极创造个方面的条件,对有条件的大学生来说,自主创业已经具备了难得的机遇。  创业的路子相当的广泛。许多大学生创新意识强,有自己的专利或开发项目,创办高科技企业,是创业的一条理想之路。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创业之路可供选择,比如,一些毕业生运用自己的专长、特长,个人或合伙开办软件公司、电子商务公司、服装设计公司、技术研发公司、文化艺术宣传公司以及餐馆、书店等等。  自主创业的途径:(1)加强阅读。信息来源一是靠纸质媒体,如《经济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IT经理人世界》等;二是靠网络媒体,如政府门户网站、行业协会网站、媒体网站、企业网站等。以增加对创业及市场的全面认识。(2)广泛交流。寻找你生活周围有创业经验的亲戚、朋友、同学网友、老师,甚至还可以通过E-mail或参加一些活动约访企业家或商业人士进行咨询,以得到最直接的创业技巧与经验。(3)实习锻炼。一是在学校学习期间要注意提早参加社会实践,如借助周末、寒暑假等时间兼职打工、求职体验,到相关企业实习,学习企业管理经验、开拓市场经验、风险防范经验、财务管理经验等。二是参加模拟训练。包括校内外举办的各类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计划书大赛、设计大赛、情景教学训练等。三是实践演练。如试申请办公司、试申请专利、试办著作权登记、试办商标申请、开设电子商务网站、策划组织活动等。四是下到单位或企业实习,在实体单位锻炼一段时间,积累市场经验和实战经验。(4)寻求支持。与当地创业中心、创新服务中心、大学生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科技信息中心等机构建立联系,研究当地政府机构的扶持政策,寻求创业扶持,特别是资金、税收减免等方面的支持。

关于大学生创业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所谓创业,简言之,就是创办自己的企业,它是一个发现并捕捉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产品或服务从而实现其自身潜能价值的过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文件说: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还应该是成功的企业家和就业创造者。  鉴于目前大学毕业生对于创业大多“敢想”而不“敢干”的现实,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指导与帮助,便成为社会的重要责任。  一、全面推行创业教育,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要向学生提供创业的知识和机会,教育要强调培养创业能力,这种能力无论对工资形式的就业还是自谋职业都是极其重要的教育理念,已为所有发达国家普遍认同。我国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学者探讨创业问题,但创业大潮发韧并风生水起却是在90年代中期以后,许多大学生为此做出了可贵的探索,并取得了相当成效。加强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为大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提供最有效的教育,仍然是许多大学任重而道远的艰巨任务。  二、克服自身的种种不足,全面锻造自己的创业能力  面对汹涌而来的创业浪潮,每一位大学毕业生都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创业欲望,但他们大多数敢想不敢干。之所以如此,原因是复杂的,就主观方面来说,就业情结难解、创业动力不足、创业能力不全面、创业的心理品质不坚毅等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克服大学生在创业意识方面存在的诸多不足,不仅需要大学生本人做出努力,而且需要整个社会与家庭的共同帮助与支持。为了培育出一代新型的企业家或者说创业者。我们认为,大学生至少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有意地培养自己的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  1、 自觉培养创业意识  首先,应树立创业的理想与信念。只有有了创业理想,才能有创业的目标指向。只有坚信理想能够实现,才会鼓足勇气,向创业实践的目标发起持久的奋斗与追求。而此后在创业的实践中,如果创业目标能逐步得以实现,通往理想的道路就会变得越来越广,创业的信念就愈加坚定。因此,树立创业理想,坚定创业信念,是进行创业实践的前提和精神基础。  其次,在学习中培养创业意识。学习是长知识、长智慧、长才干的重要手段,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与过硬的专业本领,个人的创业理想会更加易于确定,创业兴趣会更加浓厚,创业信念会更加坚定。实践中许多大学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创业成功,就是最好的佐证。  第三,要在对社会的认识中培养创业意识。在大学里获取的知识是培养创业意识的基础,但只有积极地、自觉地将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正确认识社会的基础上了解国家之所需、社会之所需、人民之所需,将自己置于整个社会来修炼与完善,才能真正培育也切合时代需要的创业意识。  2、 全面培养创业能力  由于每一个大学生的先天素质、生活环境以及生活经历不同,他们所拥有的创业能力自然也会存在差异。但创业能力具有可塑性,它是在知识的积累和创业的实践中形成、发展和提高的。  第一, 在知识积累的过程中培养创业能力。一是要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在这个知识结构里,有一个主导性专业,有几个辅助专业,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知识结构;二是构筑宽厚的知识基础;三是要在知识积累的过程中根据创业的需要,随时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检测,更新与补充。  第二, 在集体生活中培养创业能力。首先是培养自己的团队意识,其次是有意培养自己的竞争观念。  第三, 在创业实践中培养创业能力。首先,应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创业计划竞赛。创业计划竞赛是以技术为背景的跨学科的团队之间的综合较量,是以市场经济为背景的创业准备和推动知识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有益尝试,它实际上是一项“准实践”活动。其次,要善于借鉴创业的典型经验,借鉴创业成功人士的经验,减少创业的盲动性,少走弯路。  3、 陶冶坚强的个性品质  在现代社会中,每一个人无论自己的背景如何、性格怎样,都可以创业,都有成功的机会。但有些品性,却是创业者必须的。因此,当代大学生要想创业,还必须在培养自己的创业品性上做出努力。  第一, 独立性。自主创业首先要摆脱依赖性,真正作自己的主人。这种独立性首先表现为思想的独立性,善于独立思考。其次是敢于展示自我,有强烈的自控能力,主宰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价值。  第二, 好胜性。对自己有信心,勇于竞争,勇于追求成功。虽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不鼓励人民逞强好胜,所谓“枪打出头鸟”,但现代社会的创业者却必须拥有这种品性,才能创业成功。  第三, 求异性。求异追求,是创业者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生命力的源泉。由于竞争的激烈性、服务对象的多样性、社会生活的丰富性、社会变化的快速化,创业者必须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能迅速满足人们求新、求变的需求,才能创业成功。  第四, 进取性。对于创业者而言,只有积极进取,才能激发自身的潜能,才能抓住良机,才能除旧布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商场如战场”,只有勇往直前,永不满足的人,才能不断走向新的成功。  第五, 坚韧性。创业的道路充满风险,它有成功,也有失败。在失败面前,创业者必须要有坚忍不拔的品性,要有顽强的毅力,绝不丧失前进的信心和勇气。只有这样,才能顶住种种压力,排除各种干扰,才能有始有终,保证创业的最终成功。  适合于创业的个性品性并非是先天的,而主要是在后天的实践中陶冶出来的。大学生只要有意去锻炼自己,就一定能拥有良好的有益于创业的个性品质。  三、利用一切条件,克服困难,实现创业目的  日本创业家中田修曾经说过,有钱谁都会创业,关键在于没有钱怎么创业。此话颇有道理。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最大困难就是创业融资。许多学生是靠亲友借贷以及读书期间的勤工俭学才艰难完成学业的,要他们一毕业就拿也大笔资金来创业,自然倍感困难。我们认为,如果没有诸多困难,就不叫“创业”,正因为缺少资金,我们才要去创造财富,关键是如何想方设法去克服困难,创造创业的条件。  1、 立足现实,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利用现有制度与政策。利用“知本”创业。随着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中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将知识产权作为创业的资本也愈发得到社会的认同。利用“知本”创业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一是成果转让,让智力成果变为物质财富。二是技术合作,创办经济实体。将自已的知识成果拿出来。与有实力的合作方共同创业,以他人的物质载体来实现自己的创业目标,也不失为克服创业之初物质困难的明智之举。三是利用“孵化器”创业。创业孵化器,我国称之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它为大学生进行创业的重要物质依托。立志于创办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学生。可以申请入驻创业中心进行孵化,利用其提供的基本商务服务、中介服务和资本运作等物质环境,来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2、 广开融资渠道,实现创业。要创业就必须融资,融资方式多种多样。对大学比业生而言,融资渠道可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一是债务融资。没有钱不要紧,关键在于要有胆识敢于借贷,敢冒风险,借别人的钱来赚取自己的那一份。债务融资的渠道可以是私人、银行、其他企业,也可以是资本市场,许多创业成功者,在起始阶段都是负债经营起家,或依靠大树求发展,当然,负责经营固然可以突破资金短缺的局限,但它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要采取适当的策略合理回避风险。二是权益融资。权益融资不需要资产抵押,而只需要赋予投资者在企业中某种形式的股东地位即可。投资者可以分享企业的利润,并按约定的方式获得资产的分配权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新企业都有权益资本,尽管股东不一定参加日常的经营管理,但它会提供资金供企业运作。三是获取风险投资。获取风险投资是一种行之有效地促进新企业成长的融资方式,寻求风险投资,应预先了解风险投资市场的行情,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和资金需要筛选若干的投资公司进行接触了解。  3、 更新观念,出奇制胜。认知的改变是创意的重要来源,大学毕业生进行创业,观念的更新极为重要。他们应以契合时代潮流的眼光去看待创业,以超前的观念引导超前的行动。最大限度地利用和组合现有资源条件和机会,去构筑新的物质环境。大学毕业生最大的财富就是智慧。凭智慧创业是构筑物质环境不可或缺的经营技能。“思维即财富”。现代社会,商机无处不在,但稍纵即逝,智者胜,有时仅胜于一念之间,一思之异,一谋之别。大学毕业生创业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优势,或借鸡生蛋、或见缝插针、或独辟蹊径。总之,必须扬长避短,因势利导,才能创造也辉煌的事业。

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为宗旨的科技创业服务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为人孵企业提供研发、中试生产、经营的场地和办公方面的共享设施,提供政策、管理、法律、财务、融资、市场推广和培训等方面的服务,以降低企业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企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为社会培养成功的科技企业和企业家我国从1987年创办第一个科技企业孵化器至今,科技企业孵化器事业已经取得了快速发展以浙江省为例,目前全省共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9 8家,其中国家认定的创业服务中心21家,国家大学科技园3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在全国各省(市)中处于第五位,拥有国家级孵化器数量位列全国第四据统计,2009年浙江9 8个孵化器在孵企业4000家,孵化面积2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从业人员1万多人,年总收入120亿元一匕缴税收3亿元,累计毕业企业5 300多家浙江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和发展对区域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科技企业孵化器对于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升级的作用1集聚创新资源,推进自主创新,为产业技术水平提升提供支撑科技企业孵化器集聚科技、人才、资金、信息等各种创新要素,以科技孵化企业为载体,通过转化科技成果、开发各类新技术新产品,有力地推动了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产产业技术水平提升提供支撑以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以下简称浙大科技园)为例,该科技园作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紧紧依托浙江大学,发挥浙大的科技和人才优势,通过整合各种创新要素,促进园区企业自主研发或开展产学研合作,推进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目前,入园企业正在开发和转化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400余项累计申请国家专利300多项,已被批准专利200多项承担国家和地方各类科技计划项目60多项,总经费4000多万元同时,浙大科技园在政府支持下,通过构建国际技术转移平台,积极开展国际产学研合作,推进国际技术转移,促进引进消化再创新目前已引入滨松电子、三井科技等多家国外高科技公司,吸引留学归国人员在科技园内创办了10多家高科技企业,还成为浙江加州国际纳米技术研究院(ZCNI)和浙江大学国际创新研究院(ZII)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并联合浙江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与德国两家*机构,联合组建“浙江中欧技术与人才转移中心”,促进浙江和欧洲在技术、人才方面的交流与合作2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动产业技术升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以当地的资源为依托,通过其所创建的局部创新环境,优化整合和配置当地的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成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一环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出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向周边地区辐射,有力地推动产业技术升级浙江大学每年都有数百项科技成果问世,浙大科技园选择其中技术水平高、成熟度好、市场前景广的科技成果与社会资本对接,通过在科技园内创办孵化企业,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目前,在浙大科技园从事转化和产业化的科技成果超过400项,数码纺织技术、数字电视核心芯片、数字背投电视光学引擎、先进控制器、竹叶黄酮抗氧化物等一大批成果已经顺利转化和产业化这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对于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产业技术水平起到积极作用例如,在浙大科技园内的浙江易纺数码纺织有限公司,转化浙江大学的科技成果——数码提花纺织CAD/CAM系统,这种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纺织印染模式,应用于传统家纺行业,可以大幅提高家纺产品质量,并且数码纺织产品利润率超过30%,远远超过传统纺织行业的利润水平,对于提升传统产业技术水平起到积极推动作用3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科技企业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主要目标是孵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辐射,可以有效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浙大科技园累计有人园企业450家,其中孵化企业300多家,注册总资本超过20亿元,员工总数8000多人孵化场地面积从刚开始的5 0 00平方米发展到现在的2万平方米2009年入园企业实现产值25亿元,利税近3亿元已有毕业企业1 00多家,先后培育出了国芯科技、科特光电、宇恒科技、三色仪器、易纺数码、辰光科技等一批优秀企业,对区域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关于孵化器的论文

创业孵化器比如腾讯众创空间就提供创业者资源,为创业者创造一个经验交流的平台,一个降低自创业的夭折率的一个平台。

孵化器的主要作用是以降低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企业的成活率和成长性,培养成功的科技企业和企业家在天津市东丽区好像就有一家公司它就是国家认可。

创业孵化器主要就是为创业者提供资源,资源包括场地、时间、技术、资金、设施等。这是孵化器主要的作用,还有一些其次的服务。但是仅仅是资源这一块,孵化器也要发展成熟才能给各种各样的创业者充足的资源,腾讯的那个众创空间就是这一方面的模范孵化器。

  • 索引序列
  • 孵化器论文1000字
  • 孵化器论文引言
  • 孵化器管理论文
  • 孵化器论文怎么写
  • 关于孵化器的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