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官网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官网

发布时间: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官网

学校把科学研究作为促进教学、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如今学校共承担科研项目1,39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9项,省部级科研项目93项,厅局级科研项目389项,获得各级各类科技资助经费总计1,3多万元;学校教师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583篇,其中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1,260篇,在国外学术期刊发表22篇,被SCI、EI、ISTP、CA收录273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收录26篇;出版专著40部、编著21部;获得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37项,3项发明成果进入专利申请程序。2010年《玉林师范学院学报》获得第四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称号,其“太平天国史研究”、“桂东南历史文化研究”、“泛北部湾经济论坛”等富于地方特色的栏目社会反响良好。

公办,按以前的说法是二本

已经发送,请注意查收。看到信息晚了,不好意思!

玉林师范学院是公办院校,玉林师范学院(Yulin Normal University)位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广西东南部的玉林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广西4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之一。2016年,入选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合作院校。学院简介学校的前身是1945年创办的广西省鬰(yù)林师范学校,1952年,改名玉林师范学校。1958年,升格为广西玉林专区师范专科学校。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玉林师范专科学校。1994年,更名为玉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玉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玉林市教育学院、玉林市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广播电视大学玉林分校,合并升格为玉林师范学院。2015年,被确定为广西4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之一。截至2021年3月,学校占地面积1746亩。学校设有16个二级学院,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有64个普通本科专业。现有教职工1484人,专任教师1035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971人。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779人,共培养外国留学生人数近1100人。学校育人成绩显著,先后获评为广西高校师范专业办学能力提升计划项目首批示范性教师教育基地、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B类教师培训基地、广西第一批初中教师教育基地、广西第一批幼儿园教师教育基地、广西小学教师教育基地、广西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基地”,获得广西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2个,广西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区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学校年均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连续六年荣获“全区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6年“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荣誉称号。院系专业截至2021年11月,学校设有16个二级学院,学科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10大门类,有65个普通本科专业。玉林师范学院王牌专业截至2017年2月,学校有广西重点学科3个,广西“十二五”硕士点授权学科1个,广西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学科1个,广西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科1个。广西重点二级学科(3个):应用数学、生物化工、中国现当代文学广西一流学科(培育)(1个):系统科学广西“十二五”硕士点授权学科(1个):中国史广西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科(1个):应用统计广西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学科(1个):数学教学建设截至2017年2月,学校有广西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2个,广西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2个,广西高校优势特色专业1个,自治区精品课程3门。广西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2个):教师教育实验实训教学中心、化学与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广西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化学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2个):教育学、汉语言文学广西高校优势特色专业(1个):测控技术与仪器自治区精品课程(3门):思想道德修养、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师口语艺术科研平台截至2017年2月,学校有广西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1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培育基地1个,广西教育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自治区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自治区重点建设研究基地2个,广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色基地1个。广西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1个):广西农产资源化学与深度利用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广西高校桂东南特色农产资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广西高校复杂系统优化与大数据处理重点实验室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民族地区文化安全研究中心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广西高校桂东南珍稀经济物种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培育基地(1个):桂东南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研究中心培育基地自治区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桂东南社会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广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色基地(1个):桂东南区域文化研究中心自治区重点建设研究基地(2个):桂东南特色资源与材料研发中心、桂东南特色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中心科研成就据2017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申请到各级科研课题项目1219项,国家级项目13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7项。获得省部级项目81项。共发表学术论文3942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213篇。共获得各级科研奖励237项,其中获得自治区级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2017年3月,该校林华坚老师及其团队的科技成果《玉林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艾滋病健康教育现况调查及对策研究》荣获玉林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16年,该校成功组织申报了3项广西科学技术奖,并有1项获得广西自然科学奖。获5项广西第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校荣誉截至2017年2月,学校先后被授予“自治区级文明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优秀社会实践服务团”、“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学校连续六年荣获“全区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6年获“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荣誉称号。院系概况截至2017年2月,学校设有商学院、政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等17个二级学院,开设57个普通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27个高职(专科)专业及专业方向,学科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藏馆资源据2017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各类型文献总量21万册,其中印刷型图书35万册,电子图书86万种,年订购中外文报刊2000多种,订购有CNKI中国知网、维普网、读秀中文学术搜索、百链云资源、中国经济信息网、库客数字音乐图书馆、EBSCO、大成故纸堆和联图非书资源云服务系统等中外文电子资源。学术期刊《玉林师范学院学报》是由玉林师范学院主办,面向中国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不定期出版教学研究刊物《高教论坛》。2010年获得第四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称号,其“太平天国史研究”、“桂东南历史文化研究”、“泛北部湾经济论坛”等栏目。学院荣誉一学校荣获省级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成果奖二等奖6项、三等奖21项,荣获省级科技进步奖1项,荣获国家基金项目65项。二学校先后被授予“自治区级文明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公办大学:通常是国家部委或地方政府举办的大学,办学历史一般比较悠久,社会认可度比较高,有中央财政或地方财政经费支持,学费通常较便宜。民办大学:通常是社会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举办的大学,没有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经费支持,需要自筹资金办学,学费一般比较贵。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区别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区别主要有性质不同、资金来源不同、举办者不同,具体如下:一、性质不同1、民办学校:民办学校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依法举办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民办学校的本科专科学历是受国家认可的,学信网可查。公办大学:是国家或地方政府创办的大学,办学历史一般比较悠久,社会认可度较高。二、资金来源不同1、民办学校:资金来源,有个人自筹资金、个人智力投入(无资金投入)、个人和企业的投资、集资或入股以及捐资等。对于一个特定的民办学校来说,资金来源并不完全是单一的,可以是个人、集体、企业资金的混合。同时,非财政性经费并不排除国有资产的注入。2、公办学校:政府财政拨款。三、举办者不同1、民办学校:民办学校的举办者主要有公民个人、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集体经济组织、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2、公办学校:国家政府部门。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官网入口

姚云(2008) 师范生免费教育:部属师大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现代大学教育, 113,(5): 93-96姚云(2008) 扎实开展安全教育课程势在必行 教育科学, 24, (4):62-65姚云(2008) 中国教育学术成果的国际交流及其突破 教育研究, (6): 18-23姚云(200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师范教育的发展及未来挑战 大学研究与评价, 38 (1):11-19姚云, 周学军(2007) 历年教育学学科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产出分析 高等教育研究, (12): 66-73姚云(2007)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政策解读与评审过程大学研究与评价, (4):59-64姚云(2007) On the development of postdoctoral education in C 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 2(1): 89-102姚云, 顾明远(2007) 中国教育研究成果国际化的几个问题中国教育学刊, (3): 13-16姚云, 康愈(2007) 中国教育科研成果如何走向世界——基于对SSCI数据库分析的启示比较教育研究, (1) :43-48姚云(2007) 实用主义原则在美国高等教育立法中的运用与特点 大学研究与评价, (1):83-88姚云, 张爽(2006) 中国博士后制度:反思与前瞻高教发展与评估, (5): 1-7姚云(2006) 中国博士后制度的发展与创新教育研究, (5):36-40姚云(2005) 传媒教育及其学科体系构建——兼谈传媒素养的实现现代传播, (4):99-102姚云(2005)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其教育应对教育理论与实践, 25(4): 41-43姚云(2005) 论传媒教育及其实施策略教育研究, (4):57-61姚云(2005) 美国教育部设置的变迁及法治特点 化工高等教育, (1): 88-91姚云(2004) 亲历美国高等教育之感交通高教研究, (5): 10-15姚云(2004) 美国高等教育法治化的特征教育研究, (5): 69-73姚云(2004) 美国高等教育教育立法的演进及其特点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 (1):21-27姚云(2004) 中国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变迁与路向特征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4(1):3-6姚云(2004) 高校素质教育的实践趋势交通高等教育研究, (1): 31-32谢安邦, 姚云, 郜岭(2003)世界私立教育发展的争鸣与趋势复旦教育研究, (5): 68-71姚云(2003) 美国高等教育分权的立法机制探析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4(4): 69-74姚云(2003) 美国高等教育立法的效力及作用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15(5): 75-80姚云(2003) 教育类课程在我国教师教育中的设置研究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4): 61-65姚云(2003) 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四种模式江苏高教, (4): 102-104姚云(2002)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践新走向现代大学教育, (4): 28-29李培湘, 李佳孝, 姚云(2001) 素质教育目标导学研究与实验 教育发展研究, (10): 67-69李培湘, 李佳孝, 彭华生, 张继华, 姚云(2001)素质教育目标导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教育研究, (2):38-42姚云(2001) 论大学学科建设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2(2): 69-71姚云(2001) 论扩大招生规模拉动消费需求有色金属高教研究, (1): 48-51姚云(2001) 我国亟待建设高等教育贸易的配套法规高等教育研究, (1): 73-74李培湘, 李佳孝, 彭华生, 姚云,邓昌贵(2000) 素质教育目标导学研究与实验教育研究, (9): 77-80姚云(1998) 企业办中小学的问题及其解决思路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41-44姚云(1998) 中外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比较及启示 比较教育研究, (1):28-30陈国先, 姚云, 周小山(1997) “义务教育目标导学体系”内容简介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85-92姚云, 易虹 (1997) 物理教学中元认知训练的实验研究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8(3): 248-252姚云(1997) 比较现代三大教学论流派教学思想的启示 江西教育科研, (1): 50-52姚云(1996) 国外青少年性教育的比较及其启示 比较教育研究, (4): 31-32姚云(1995) 论教学模式的研究趋势 课程·教材·教法, (10): 21-23姚云 (1994) 八十年代国内教改中教学模式的概括研究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 (3): 47-52

一.专著《现代性和距离:文化社会学视域中的齐美尔美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诗学话语中的陌生化》,湘潭大学出版社,2009年。二.参著《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王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参著)。《文学理论导引》(季水河主编),湘潭大学出版社,2009年(参著)。《西方文论关键词》(赵一凡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参著)。《文化现代性与美学问题》(周宪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参著)。三.译著尼采:《权力意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译著)。培根:《论人生》,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译著)。 一CSSCI论文(均为独撰或第一作者,共34篇)2012年《从诗学的审美诉求到批判的社会规划:马尔库塞对俄国形式主义的反思与批判》,《俄罗斯文艺》2012年第2期。 《艺术的自主性》,《外国文学》2012年第2期(湘潭大学认定二类期刊)。 《当下男性服饰的审美转变及其原因》,《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2011年《文化社会学:学科抑或理论浮现》,《思想战线》2011年第6期。《边界游离中的知识建构:新世纪文艺学知识建构的反思与检讨》,《聊城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1年第10期全文转载)。 《时尚、眼球与名牌的追逐:后现代文化视野下男性服饰的审美转变》,《求是学刊》2011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11年第7期全文转载)。 《语言的牢笼及其突围:詹姆逊的形式主义美学解读》,《文学评论丛刊》2010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1年第6期全文转载)。 2010年《俄国形式主义之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反思与检讨》,《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12期转载)《生态学视域下的中国新时期报告文学》,《文艺理论与批评》2010年第3期。《文化悲剧与现代性货币》,《湖南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距离》,《外国文学》2010年第2期。《从康德到鲍德里亚:基于“审美距离”的多维解读》,《求是学刊》2010年第2期。《文化社会学:文艺理论研究的新范式》,《湘潭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政治与情感的复调变奏:毛泽东“鲁迅论”的悖论》,《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0年第2期。2009年《模仿与再现新读》,《云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陌生化与非亚里士多德式戏剧:布莱希特对亚里士多德式戏剧的批判与超越》,《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陌生化重读:俄国形式主义的反思与检讨》,《当代外国文学》2009年第3期。《现代性、游戏与审美:齐美尔的游戏理论解读》,《东方丛刊》2009年第3期。《齐美尔论现代性体验》,《湘潭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9年第三期摘载)。《齐美尔的现代性批判路径》,《社会理论论丛》2009年,总第4辑。2008年《文化社会学视域下的齐美尔货币哲学思想解读》,《云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齐美尔现代性美学批判》,《湘潭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跨越边界,填平鸿沟: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一种思考》,《文艺理论研究》2008年第3期(《中国美术馆》2008年第4期摘载)。《距离的生成与消隐: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当代外国文学》2008年第3期。《审美幻象抑或审美救赎:阿多诺艺术自主性的悖论》,《学术月刊》2008年第2期。《文化社会学视域中的齐美尔与西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8第12辑(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9年第7期全文转载)。《陌生化诗学的价值维度建构》,《文学评论丛刊》2008年第11卷第1期。《文化社会学视域中的和谐美》,《理论与创作》2007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8年第1期全文转载)。2003年-2007年《距离:现代主义的一种思考》,《文艺理论研究》2005年第4期。《悖论中的张力美》,《俄罗斯文艺》200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摘载)。《陌生化》,《外国文学》200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全文转载)。《齐美尔距离的现代性解读》,《河北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齐美尔论现代性体验中的冒险》,《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全文转载)。《取消前在性》,《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全文转载)。二部分其他论文(均为独撰或第一作者,共52篇)2012年《五四启蒙话语的反思与批判》,《聊城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循着齐美尔的思想轨迹:时尚及其审美意义建构》,《社科文库·人文》,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官网2012年1月5日。 《波希米亚精神的产生及其内涵解读》,《艺术设计研究》2012年第1期。《〈讲话〉与20世纪中国文论》,《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2011年《〈迷途〉之“迷”在何方》,《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从〈新华日报〉重大节庆报导看党报影响力的创新建构》,《传媒观察》2011年第9期。(中文核心)《〈讲话〉与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文论》,《君子莲》2011年第3期。《毛泽东文艺美学研究的新开拓》,《中国文化报》2011年8月4日。《文学文本与政治文本的对话:鲁迅与毛泽东文艺批评思想对读》,《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摘载)。2010年《童年的影像记忆:谈谈“80后”的集体怀旧情结》,《中国政协报》2010年10月25日。《文艺学知识建构的反思》,《文艺报》2010年10月15日。《当下文学与图像关系的学理思考》,《文艺报》2010年8月3日。《意识形态的突围:阿尔都塞对布莱希特的批判与超越》,《马列文化研究》第15辑,2010年9月,湘潭大学出版社。《意识形态的崇高主体》,《武陵学刊》2010年第3期。《主体性的缺席与在场:模仿与再现对读》,《外国语文》2010年第2期(CSSCI扩展版)。《毛泽东文艺批评思想溯源》,《聊城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意识形态诗学的主体向度》,《武陵学刊》2010年第3期。《政治巨人与文化巨人的情感桥梁:毛泽东的鲁迅情结解读,《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政治文化视野下小说创作的批判性反思》,《理论与创作》2010年第1期(CSSCI扩展版)。2009年《传媒时代的文化转型与知识分子的角色转变》,《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中文核心)。《边界位移中的知识建构与反思:60年文艺学的发展走向》,《理论与创作》2009年第4期(中文核心)《山寨文化解读:兼及文艺学研究的文化社会学路径》,《理论与创作》2009年第3期(中文核心)。《陌生化与语言的牢笼:詹姆逊对俄国形式主义的批判与超越》,《探求》2009年第3期。《风格与距离:齐美尔艺术思想解读》,《聊城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2006年-2008年《现代性视域下的中国当代文学认同话语建构》,《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12期。《齐美尔艺术形式的现代性解读》,《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中文核心)。《齐美尔艺术距离的现代性解读》,《艺术百家》2008年第1期。(中文核心)《文化社会学视域下和谐美》,《理论与创作》2007年第5期。(中文核心)《陌生化与非人化》,《聊城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奥尔特加与艺术的非人化》,《文景》2006年第12期。《现代生活的中断与救赎》,《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中文核心)《货币与现代生活风格》,《文景》2006年第7期。《时尚的文化社会学思考》,《文景》2006年第4期。2003年-2005年《“陌生化”与“新奇”》,《文学评论丛刊》,第8卷第2期,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中文核心)《现代性视域下的艺术自律》,《艺术百家》2005年第3期。(中文核心期刊)《弗莱神话理论的文化学解读》,《英语研究》2005年第2期。 《〈挪威的森林〉中的“性”与“死亡”》,《学术前沿》2004年第4期。 《西方陌生化诗学纵读》,《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论艺术创作中的缺失性体验》,《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说韵》,澳洲《汉声》2003年第9、10期。《诗学话语中的陌生化》,《天中学刊》2003年第3期。《陌生与熟悉》,《钦洲师专学报》2003年第1期。《论“韵”的流变与内涵》,《株洲师专学报》2002年第4期。《论文学性与陌生化》,《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三教改论文(均为独撰或第一作者,共4篇)《文艺学研究范式的新变》,《质量的风(二)》,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汉语言文学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8期。《〈美学〉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思考》,《高等教育研究》第1辑,湘潭大学出版社,2008年。《〈文学理论〉课程改革与优化的思考》,《高等教育研究》第2辑,湘潭大学出版社,2009年。

公办本科

学校把科学研究作为促进教学、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如今学校共承担科研项目1,39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9项,省部级科研项目93项,厅局级科研项目389项,获得各级各类科技资助经费总计1,3多万元;学校教师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583篇,其中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1,260篇,在国外学术期刊发表22篇,被SCI、EI、ISTP、CA收录273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收录26篇;出版专著40部、编著21部;获得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37项,3项发明成果进入专利申请程序。2010年《玉林师范学院学报》获得第四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称号,其“太平天国史研究”、“桂东南历史文化研究”、“泛北部湾经济论坛”等富于地方特色的栏目社会反响良好。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官网首页

很好

先来上诗:前出塞九首其一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其二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其三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其四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其五迢迢万里余,领我赴三军。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其六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其七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径危抱寒石,指落层冰间。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其八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掳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其九从军十年余,能无分寸功。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一直以来,杜甫的《兵车行》和《前出塞》都被人认为是讽刺唐玄宗穷兵赎武,因其好大喜功。【1】我们从诗中也能体会到杜甫对战争的厌恶。《前出塞九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这九首诗通过一个征夫的诉说反映其从军西北边疆的艰难历程和复杂感情。第一首,征夫诉说初出门辞别父母的情事;第二首,接前诉说上路之后的情事,亡命亡不了,吞声也没用,不如索性把命豁出去练上一手;第三首,征夫诉说一路之上心情的烦乱,时而低沉,时而高亢;第四首,征夫诉说在路上被徒长欺压和驱逼的情事;第五首,征夫诉说初到军中时所见到另一面的黑暗,当初满想舍命立功画像麟阁,这时看来也不容易;第六首,征夫诉说他对战略的看法;第七首,征夫诉说他在大寒天的高山上筑城戍守的情事;第八首,征夫诉说他初次立功的过程和对立功的态度;第九首,征夫总结了他“从军十年馀”的经历。组诗尖锐地讽刺了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不义战争,真实地反映了战争给兵士和百姓带来的苦难。《前出塞九首》当作于天宝十载(751年)左右,一说作于天宝十一载(752年),是一系列军事题材的诗歌。这个时期还是唐朝的生长期,伴随着生长期的,是唐朝在军事上的扩张期,朝廷上上下下的预估大多是乐观的,杜甫却对唐玄宗的军事路线不太认同。总的来说杜甫这九首诗通过描写一个士兵从军西北边疆的艰难历程和复杂感情,尖锐地讽刺了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不义战争,真实地反映了战争给兵士和百姓带来的苦难。参考文献:[1]黄桂凤对唐玄宗“穷兵黩武”之反思——读杜甫《兵车行》与《前出塞》[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6):72-

还可以啊,如需发表可联

公办,按以前的说法是二本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官网投稿

玉林师范学院是公办院校,玉林师范学院(Yulin Normal University)位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广西东南部的玉林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广西4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之一。2016年,入选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合作院校。学院简介学校的前身是1945年创办的广西省鬰(yù)林师范学校,1952年,改名玉林师范学校。1958年,升格为广西玉林专区师范专科学校。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玉林师范专科学校。1994年,更名为玉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玉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玉林市教育学院、玉林市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广播电视大学玉林分校,合并升格为玉林师范学院。2015年,被确定为广西4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之一。截至2021年3月,学校占地面积1746亩。学校设有16个二级学院,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有64个普通本科专业。现有教职工1484人,专任教师1035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971人。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779人,共培养外国留学生人数近1100人。学校育人成绩显著,先后获评为广西高校师范专业办学能力提升计划项目首批示范性教师教育基地、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B类教师培训基地、广西第一批初中教师教育基地、广西第一批幼儿园教师教育基地、广西小学教师教育基地、广西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基地”,获得广西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2个,广西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区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学校年均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连续六年荣获“全区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6年“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荣誉称号。院系专业截至2021年11月,学校设有16个二级学院,学科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10大门类,有65个普通本科专业。玉林师范学院王牌专业截至2017年2月,学校有广西重点学科3个,广西“十二五”硕士点授权学科1个,广西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学科1个,广西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科1个。广西重点二级学科(3个):应用数学、生物化工、中国现当代文学广西一流学科(培育)(1个):系统科学广西“十二五”硕士点授权学科(1个):中国史广西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科(1个):应用统计广西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学科(1个):数学教学建设截至2017年2月,学校有广西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2个,广西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2个,广西高校优势特色专业1个,自治区精品课程3门。广西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2个):教师教育实验实训教学中心、化学与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广西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化学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2个):教育学、汉语言文学广西高校优势特色专业(1个):测控技术与仪器自治区精品课程(3门):思想道德修养、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师口语艺术科研平台截至2017年2月,学校有广西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1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培育基地1个,广西教育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自治区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自治区重点建设研究基地2个,广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色基地1个。广西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1个):广西农产资源化学与深度利用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广西高校桂东南特色农产资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广西高校复杂系统优化与大数据处理重点实验室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民族地区文化安全研究中心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广西高校桂东南珍稀经济物种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培育基地(1个):桂东南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研究中心培育基地自治区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桂东南社会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广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色基地(1个):桂东南区域文化研究中心自治区重点建设研究基地(2个):桂东南特色资源与材料研发中心、桂东南特色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中心科研成就据2017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申请到各级科研课题项目1219项,国家级项目13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7项。获得省部级项目81项。共发表学术论文3942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213篇。共获得各级科研奖励237项,其中获得自治区级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2017年3月,该校林华坚老师及其团队的科技成果《玉林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艾滋病健康教育现况调查及对策研究》荣获玉林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16年,该校成功组织申报了3项广西科学技术奖,并有1项获得广西自然科学奖。获5项广西第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校荣誉截至2017年2月,学校先后被授予“自治区级文明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优秀社会实践服务团”、“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学校连续六年荣获“全区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6年获“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荣誉称号。院系概况截至2017年2月,学校设有商学院、政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等17个二级学院,开设57个普通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27个高职(专科)专业及专业方向,学科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藏馆资源据2017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各类型文献总量21万册,其中印刷型图书35万册,电子图书86万种,年订购中外文报刊2000多种,订购有CNKI中国知网、维普网、读秀中文学术搜索、百链云资源、中国经济信息网、库客数字音乐图书馆、EBSCO、大成故纸堆和联图非书资源云服务系统等中外文电子资源。学术期刊《玉林师范学院学报》是由玉林师范学院主办,面向中国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不定期出版教学研究刊物《高教论坛》。2010年获得第四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称号,其“太平天国史研究”、“桂东南历史文化研究”、“泛北部湾经济论坛”等栏目。学院荣誉一学校荣获省级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成果奖二等奖6项、三等奖21项,荣获省级科技进步奖1项,荣获国家基金项目65项。二学校先后被授予“自治区级文明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公办大学:通常是国家部委或地方政府举办的大学,办学历史一般比较悠久,社会认可度比较高,有中央财政或地方财政经费支持,学费通常较便宜。民办大学:通常是社会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举办的大学,没有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经费支持,需要自筹资金办学,学费一般比较贵。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区别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区别主要有性质不同、资金来源不同、举办者不同,具体如下:一、性质不同1、民办学校:民办学校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依法举办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民办学校的本科专科学历是受国家认可的,学信网可查。公办大学:是国家或地方政府创办的大学,办学历史一般比较悠久,社会认可度较高。二、资金来源不同1、民办学校:资金来源,有个人自筹资金、个人智力投入(无资金投入)、个人和企业的投资、集资或入股以及捐资等。对于一个特定的民办学校来说,资金来源并不完全是单一的,可以是个人、集体、企业资金的混合。同时,非财政性经费并不排除国有资产的注入。2、公办学校:政府财政拨款。三、举办者不同1、民办学校:民办学校的举办者主要有公民个人、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集体经济组织、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2、公办学校:国家政府部门。

很好

一般,不算好,不过如果只是想混文凭地话就还可以

公办本科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官网登录

一般期刊

很好

充满灵气或者壮阔,富有想象力的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形成的历史轨迹进行简介。一、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形成的条件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形成,与当时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背景,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修养、知识积累,以及他们的长期报刊工作经验是分不开的。马克思、恩格斯走上报刊工作岗位,提出新闻思想的时候,正是德国社会“新时期降生和过度的时代”。封建经济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马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形成的历史轨迹【摘要】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形成,大约经过《莱茵报》、《新莱茵报》和《社会民主党人报》这三个不同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在这期间的报刊实践和革命活动中形成的新闻思想,向我们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形成的历史轨迹科学勃兴,专制制度的腐朽和资产阶级反抗活动的加剧,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经济和政治条件。尽管德国当时是封建落后的农业国,但是到了19 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通过对行会制度和封建束缚的克服,借助关税同盟和科学技术的双翼,仍然缓慢地发展起来。随着新经济的起飞,资产阶级同封建统治者的矛盾与冲突日益尖锐。德国资产阶级的反抗运动,起初是以知识分子的反抗和文学活动的形式出现的。马克思、恩格斯以极大的热情投身社会斗争和理论交锋的急流,他们争鸣、论战、探索、写作,社会运动和报刊实践成了他们寻求真理、磨练斗志和清算旧意识的学校。在多年的丰富的社会实践中,他们渐次深化地提出并最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奠基人,除了时代为他们提供的经济和政治条件外,还依赖于他们刻苦地钻研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具备全面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就新闻思想而言,他们通过对人类创造的精神遗产的批判、继承和创新,特别是研究和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法国启蒙思想、德国古典哲学和他们同时代的思想家、政论家及报刊活动家(如布·鲍威尔、卢格、赫斯等)的理论的合理成分,对它们进行改造和加工,得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结论,并依此为基础形成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同时,良好的家庭和学校教育,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成长也有着重要的作用。长期的报刊实践和丰富的新闻工作经验,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得以形成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马克思、恩格斯是无愧于“报刊活动家”称号的,他们的名字同一连串报刊联系在一起的。他们社会经历的相当部分是从事新闻工作的,他们创办和参与编辑的报刊有12 家,为200 多家报刊撰写过稿件。1848 年-1849 年他们创办了《新莱茵报》,是其斗争的鼎盛时期,不到一年时间,他们发表了400 多篇报道和时评。1851 年-1862 年,他们为《纽约每日论坛报》连续撰稿10 年,发表通讯约500篇,晚年他们指导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机关报的工作,留下许多宝贵的指示。正是在马克思、恩格斯长达半个世纪的报刊活动里,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形成的历史轨迹。二、马克思、恩格斯的报刊实践活动随着世界观的转变与报刊实践的深化,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思想渐次经历了由民主报刊思想向工人报刊思想再向党的报刊思想演进的过程。民主报刊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准备阶段。《共产党宣言》出版以后工人报刊思想的形成,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建立。在无产阶级政党普遍建立和无产阶级报刊蓬勃发展的推动下,马克思、恩格斯形成了自己的党报思想,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逐渐成熟。马克思、恩格斯新闻思想的形成的三个阶段,分别以他们革命活动和报刊实践活动中心的三家报纸为中心,它们是《莱茵报》、《新莱茵报》和《社会民主党人报》。下面,笔者就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报刊活动和革命活动历史进程为顺序,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思想的演进作一番历史的考察。(一《) 莱茵报》时期———民主报刊思想早在1837 年11 月马克思就开始给《德国缪斯年鉴》撰稿,并计划出版戏剧评论杂志,可惜没有成功。后来他在“博士俱乐部”成员梅因办的《雅典娜神殿》上发表名为《狂歌》的两首诗,这是他第一次在报刊上公开发表作品。1838年夏天以后,恩格斯开始利用学习经商的业余时间,撰写文学作品,同《不来梅城市信使报》、《不来梅娱乐报》和《不来梅杂谈报》建立了联系。此外,他还在《知识界晨报》、《谷登堡纪念册》上发表文章。不久,恩格斯又同青年德意志运动有了接触,并开始为其机关报《德意志电讯》撰稿,他的第一篇政论《乌培河谷来信》就发表在《德意志电讯》上,这篇文章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的强烈反响。恩格斯对新闻报道的真实性第一次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提出了关于出版自由问题的看法,鲜明地表示对思想禁锢政策的反对立场。在这一时期恩格斯还就通俗书报的人民色彩等问题发表过自己的意见。到马克思毕业前夕,普鲁士报刊界正处在黑暗时期,马克思比喻说这是精神上的大斋期,没有出版自由,没有自由报刊。1840 年威廉四世即位,他于1841 年12 月24 日颁布了圣诞赦令:放宽书报检查。人们期盼多年的出版自由,就要由新国王的恩准而实现了。在一片欢呼和谢恩声中,只有马克思发出了声讨圣诞赦令的檄文,这就是马克思的第一篇政论作品《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他在这篇文章中全面阐述了对出版自由的崭新的思想。1842 年1 月1 日至1843 年3 月31 日《莱茵报》(全名《莱茵政治、商业和工业日报》)在莱茵省冯广圣,张前平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形成的历史轨迹109科隆市出版。1842 年3 月起马克思为该报撰稿,同年10 月起成为该报政治版编辑。马克思在这个岗位上表现得既有魄力又有才智,他撰写社论,同一贯好事诬陷的《总汇报》进行论战。此前,他已向另一家报纸《科伦日报》发起了反击。在他的政论和报道中,马克思论述了报刊同政治的关系,并接触到普鲁士社会十分敏感的问题———共产主义问题。由此开始,马克思经常阅读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著作,参加社会主义问题的讨论会。同时,作为一名主编,他常常遇到对各种经济问题发表意见“难事”,这促使他开始钻研政治经济学和讨论各种社会经济问题,最终使他成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奠基者。而在当时,他以对人民的同情和通过调查获得的无数确凿、有说服力的材料,就许多经济问题发表有真知灼见的文章,为政治上和社会上备受压迫的贫苦群众呐喊,其中最知名的是为捡拾枯枝作燃料的贫民和为摩塞尔河谷濒于破产的农民辩护的文章。这些文章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又进一步阐发了马克思关于报刊人民性的思想和保障人民享有出版自由的思想。在《莱茵报》的后期,报纸不仅要同书报检查制度作顽强而巧妙的斗争,还要同来自“自由人”集团的错误进行斗争。在后一种斗争中,马克思开始形成和表述报刊工作的策略思想。在为《莱茵报》免遭查封的最后斗争中,马克思为民主报刊的生存权利进行了有力的辩护,系统地阐述了人民报刊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功能,指出了报刊同人民和同政府的关系原则,并再次抨击了书报检查制度的反人民性。恩格斯也在该报发表了许多文章,恩格斯没有全面揭露和系统批判书报检查制度,但他对散见于普鲁士邦各种法律中有关限制新闻出版自由的条文作过深刻的批驳。(二《) 新莱茵报》时期———工人报刊思想马克思被迫离开《莱茵报》以后,决定同卢格前往普鲁士政府无法禁锢的巴黎,创办一种采取独立思考方针的杂志,这便是德国第一个社会主义刊物《德法年鉴》。马克思为杂志拟定的纲领,表明了他作为共产主义者以后的办报思想。《德法年鉴》于1844 年2 月出版了唯一的一期,上面刊登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各两篇文章,这些文章标志着他们已经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由于与卢格逐渐产生思想观点的分歧和经济拮据,《德法年鉴》未能继续出版。作为一个不屈的革命家,马克思一方面以很大的精力从事哲学和经济学研究,另一方面在《前进报》、《德意志- 布鲁塞尔报》等报刊上撰稿,并将这些报刊改造为倾向共产主义和宣传共产主义的报刊。这一阶段的报刊实践,使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报刊的思想进一步成熟和完善起来。1844 年9 月,恩格斯从英国回到故乡巴门。此前,他一直为欧文派报刊《新道德世界》和宪章派报纸《北极星报》撰稿。回到故乡以后,他一边热心地从事社会主义的宣传与组织工作,一边推销马克思参与编辑的《前进报》,为《北极星报》报道大陆的社会主义运动,并同赫斯等人筹备出版《社会明镜》。他们合拟的创刊词———致读者和撰稿人的信,体现了恩格斯当时的办报思想。1845 年4 月,恩格斯也搬到布鲁塞尔,和马克思并肩工作。在那里,他们一起讨论报纸工作,还共同组织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后来,恩格斯受该委员会委托去巴黎联系并组织一个类似委员会。此间他还帮助法国共和派机关报《改革报》克服蒲鲁东主义影响,向法国工人阶级宣传共产主义世界观。这时,“真正社会主义”(一种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开始在德国像瘟疫一样蔓延开来,并在法国、英国、北美一些工人组织中间泛滥。它的代表人物之一克利盖在美国创办的周报《人民论坛报》上,大肆鼓吹“真正社会主义”。这一时期,马克思、恩格斯除了反对克利盖的错误,还同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卡尔·海因岑、“真正社会主义者”格律恩以及蒲鲁东的小资产阶级空想社会主义的错误倾向作斗争。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活动,坚持了报刊的无产阶级方向,表明了维护正确的办报方针的原则和立场,并为此积累了经验。1848 年5 月31 日,马克思、恩格斯领导的“革命无产阶级最好的机关报”———《新莱茵报》(署1848 年6月1日出版)传遍了科隆市大街小巷。《新莱茵报》总共出版了301 期,马克思、恩格斯大展雄才,他们的报刊思想和策略原则有了极大发展。革命失败以后,马克思、恩格斯被迫再次流亡国外,定居英国。反革命卷土重来,革命者的言论出版自由被剥夺殆尽。马克思、恩格斯面临着两个任务:总结刚刚过去的革命经验,指定新的策略;为即将到来的新的战斗培养干部。而这两个任务的完成都离不开报刊。经过半年努力,《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终于问世,这个理论杂志共出了6 期。在创办和出版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报纸和杂志的不同特点、舆论的社会功能、工人参与办报的意义等问题2007 年玉林师范学院学报第6 期110进行了探讨。1848 年-1849 年欧洲革命失败至1864年9月第一国际成立,是工人运动低潮时期。这一时期,马克思、恩格斯以很大精力从事理论研究,为无产阶级在未来革命中铸造理论武器,同时继续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进行报刊活动。(三《) 社会民主党人报》时期———党的报刊思想1864 年9 月28 日,第一个无产阶级群众性国际组织———国际工人协会(后面简称为“国际”)在伦敦成立,马克思是它的灵魂人物。他和恩格斯以无比的热情投入它的工作。他们对国际的贡献之一就是领导国际的机关报刊并使它们保持无产阶级倾向。国际的第一份机关报是《蜂房报》,但由于受工联主义的影响,它从来不是称职的机关报。根据马克思的建议,国际总委员会同意并委托他起草把《蜂房报》清除出国际的决议,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报纸工作的又一个重要文献。国际另一份重要的机关报是《工人辩护士报》,马克思曾经热情地参与它的工作,恩格斯也为之撰稿。他们对第一国际报刊的指导和经验,是马克思主义党报理论的来源之一。同时,马克思恩格斯继续为一些资产阶级报刊撰稿。巴黎公社时期是他们报刊活动最紧张、最繁忙的时刻。他们关注和评价公社的新闻政策和报刊活动,发表关于公社活动的声明,反击资产阶级和各国政府对公社的诽谤和攻击,还就公社事件撰写了重要文献《法兰西内战》。马克思恩格斯这一阶段的报刊活动,为我们探究无产阶级专政下的报刊政策和报刊有机运行的特点,提供了有益的启示。19 世纪60 年代中期,德国工人运动日益高涨,逐渐发展为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德国的工人运动起初分为以拉萨尔为领袖的全德工人联合会和倍倍尔、李卜克内西领导的爱森纳赫派(德国社会民主工党),这两派分别出版自己的机关报。马克思、恩格斯作为德国无产阶级运动的指导者和忠诚战士,对两派机关报分别采取不同的态度。出于在德国宣传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和建立真正的无产阶级的考虑,马克思、恩格斯起初同意为拉萨尔派的机关报《社会民主党人报》撰稿。当他们发现该报违背原先的诺言,鼓吹对拉萨尔的个人崇拜,向俾斯麦政府献媚以后,立即对该报提出尖锐的批评,并毫不犹豫地退出撰稿人队伍。他们批评拉萨尔主义和批评《社会民主党人报》的言论,是党报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表明了无产阶级党报工作鲜明的阶级性。同机会主义报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马克思、恩格斯以满腔热情无微不至地关怀真正的德国工人党,他们和在国内工作的战友一起,为报刊拟订正确的方针和策略,批评它们的错误,指出失误和不足,为它们筹措资金,及时地为它们撰写通讯和理论文章。从马克思、恩格斯那里获取教益的党报有《民主周报》、《人民国家报》、《前进报》、《社会民主党人报》(红色)、《新时代》等。除了德国的党报外,其他各国工人阶级的党报也从他们那里获得了许多正确的指导和热情周到的帮助。在这些党报中,德国党的机关报《社会民主党人报》(反社会党人非常法有效期间在苏黎士和伦敦出版,人们称红色《社会民主党人报》,以同拉萨尔派的《社会民主党人报》相区别)得到马克思、恩格斯的帮助最多,时间最长。特别是在恩格斯的指导下(因为马克思于1883 年逝世),《社会民主党人报》成了19 世纪最出色的党报。马克思、恩格斯对党报的指示和对党报工作经验的总结,特别是对《社会民主党人报》(红色)和党的理论刊物《新时代》的论述,极大发展和丰富了他们的党报思想,使他们从40 年代形成的新闻思想有了质的飞跃。从1864 年-1895 年,马克思、恩格斯的党报思想已经形成并不断发展,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层次。关于党的机关报,马克思、恩格斯都要求报刊要按照“党的精神”进行工作,这一要求同时也是针对党的领导机关的,不论是党的领导机关,还是党的报刊,都要遵循党的纲领和党的策略原则。他们多次声明与那些不执行党的纲领和党的策略的报刊无关联,或者批评执行错误路线的党的领导机构或领导人。恩格斯写到:“党刊的任务是什么?首先是组织讨论,论证、阐发和捍卫党的要求,驳斥和推翻敌对党的妄想和论断。”同时在党内,他主张创办争论专刊,允许在党的纲领和道德范围内自由批评党的某些纲领和策略。马克思致信给党的领导人,要求听取党的报刊对它的批评,不能认为“自己是超乎于党的批评之上的,并且把任何批评斥为大逆不道”。我们从中可以看出马克思恩格斯对党报的性质和党报的使命有了明确的认识和规定。同时,对于党报工作的具体业务,马克思、恩格斯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明确的办报指导思想。他们认为党报工作者应有政治立场、道德品质、业务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应在长时期的工作实践中加强修养。冯广圣,张前平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形成的历史轨迹111三、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评价《莱茵报》时期马克思、恩格斯新闻思想主体是关于自由报刊和人民报刊的观点,这一时期的新闻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期———早期新闻思想,是他们新闻思想的第一个阶段,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准备阶段,它奠定了他们新闻思想的基础,但在许多方面还不够成熟和全面。到了《新莱茵报》时期,共产主义代替了革命民主主义,唯心主义为唯物主义所取代。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自由观和以无产阶级为主体的人民观,把自由报刊和人民报刊思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所以说,工人报刊思想是民主报刊思想根据历史发展规律科学发展的结果。马克思、恩格斯在这一时期指出的关于工人报刊的使命和原则,奠定了他们一生报刊理论与实践的基调,构成了基本的理论框架,并在以后的报刊实践中恪守不悖。实践证明,《新莱茵报》时期的工人报刊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主体,不仅全面地提出了基本原理、方针和原则,而且一直到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它们不断发展深化,但从未有过动摇或根本的改变。马克思、恩格斯在《社会民主党人报》时期的新闻思想,是他们的政治思想和科学观点处于成熟时期,无产阶级运动处于政党建设新阶段时期的报刊思想,党报思想是工人报刊思想的高级发展阶段。这一思想的形成,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思想已经走完了民主报刊———工人报刊———党的报刊的三个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奠基任务已告完成。以上对马克思、恩格斯报刊活动的回顾表明,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报刊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的结果。正是长达50 余年的民主报刊、工人报刊和党的报刊的丰富实践,正是他们的大量指示、方针、纲领、论述和他们的一系列批评意见,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从而也使他们自己作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奠基人而永垂史册

  • 索引序列
  •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官网
  •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官网入口
  •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官网首页
  •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官网投稿
  •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官网登录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