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周易研究论文集(第二辑)

周易研究论文集(第二辑)

发布时间:

周易研究论文集(第二辑)

著有《六庵诗选》、《易学群书平议》、《楚辞全译》、《周易译注》、《周易研究论文集》1-4辑(后三书系与人合著或合编)等专著和《从易传看孔子的教育思想》、《论易学之门庭》等专稿。

易学著述十二种(含获奖情况)简介如下: 01、《周易译注》(5,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2004、2007各有修订本重版。)获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六五”规划科研项目优秀成果奖(4),第四届全国图书金钥匙奖三等奖(10),及全国首届古籍整理优秀图书奖三等奖(4)。此书与作者之先师黄寿祺教授合撰。全书52万字,对《周易》经传本文进行了全面注释,并将之译成通俗规范的现代汉语,另附有69篇总论、400余则说明,是一部译、注、论三结合的研《易》专著。02、《周易辞典》(12上海古籍出版社,6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修订版。)获福建省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9)。此书121万字,为国内首部个人单独编撰的《易》学辞书。包括《周易》经传要语、易学常识、易派易例、易辞衍用、治易名家、易学要籍等各类词目凡4608条。书首列易学重要图表29幅,书末附《分类词目表》及《词目汉语拼音索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于2005年6月重版,封面用顾廷龙先生题签,内容颇有校正修订。03、《周易:玄妙的天书》(7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6上海古籍出版社简体版,7纳入“国学基础教程”修订版。)全书18万字,选编《周易》经传中最典型内容汇成一帙,分“易喻阴阳”、“易明人事”、“易长于变”,“作易渊源”、“明易本旨”、“治易途径”等六章进行阐释论述,对于青少年读者研读《周易》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04、《周易入门》(11香港学林书店,8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重版。)此书10万字,分13个专题介绍易学基本问题,为指导《周易》研究的初步入门读物。05、《周易研究论文集》四辑(第一辑9,第二辑8,第三辑5,第四辑5,均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以上四辑与作者之先师黄寿祺教授合编,共165万字,收入本世纪初至80年代的重要易学论文159篇。第一辑侧重考据学,第二辑侧重象数学,第三辑侧重义理学,第四辑侧重以新的观点研究《周易》。是海内外第一套集中反映本世纪《周易》研究成果的较大型的分类易学论文集。06、《象数与义理》(5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台北洪叶出版社重版。)此书24万字,为张岱年主编《国学丛书》中的一种。着重就历代《易》说中的“象数派”与“义理派”详加论述,以揭明中国《易》学史上这两大学派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及其内在规律。07、《易经初阶》(1台湾顶渊文化事业有限公司。)此书20万字,凡18章,分为内篇、外篇两部分。其中内篇11章,展示读《易》的一系列基本常识;外篇7章,分别从文学、美学、史料学等方面阐明《周易》经传的价值。总其内外两篇,皆属步入《周易》研究殿堂之最初阶梯,故以“初阶”为名。08、《周易与文学》(9福建教育出版社。)此书22万字,围绕《周易》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展开多方面、多角度的探析,既评析了《周易》经传自身的文学、美学价值内涵,又对《周易》经传之于古代文学乃至文艺理论、美学思想的影响或启迪作用进行广泛深入的研探。09、《历代易家与易学要籍》(8福建人民出版社,2台湾顶渊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分为两书重版,一是《历代易家考略》,一是《历代易学要籍解题》。)此书6万字,著者在博览精读众多易学著作及其它经史子集群书的基础上,以时代为序,略考历代易学名家的姓氏里籍、生平事略,并着重评析其易学成就;又列述历代易学著作,论定书名、卷数、作者、版本,并着重分析其内容的是非得失。本书对全面了解两千多年来《易》学史上纷繁复杂的成果,明其是非,知其得失,以进一步拓展、深化当代《易》学研究,有所帮助。10、《周易学说》(1广东花城出版社。)获福建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1)。此书59万字。马振彪遗著,张善文整理。原为著者未刊手稿,以行书抄成,引录历代易说近四百家,并参以作者见解,阐述《周易》经传之旨,学术价值甚高。全书之点校整理,凡历八年之久,体例严密,考校精审。11、《洁静精微之玄思》(4上海远东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2台湾顶渊文化事业有限公司重版。)获福建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1)。此书23万字。为作者在海内外学术刊物(或出席有关学术会议)所发表的某阶段学术论文之精选。所论多集中于研讨《周易》经传大旨及各方面理趣,其中有对《易》义的衍述,有对经传文字的考论,有对历代《易》家的评说,有对出土文物的分析,更有对《周易》影响于文学、美学、文艺理论诸领域的多角度阐述。本书对于哲学、文学、历史各学科的研究宜有良好的学术裨益作用。12、《尚氏易学存稿校理》(6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获福州市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4),及福建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2)。此书185万字。尚秉和遗稿,张善文校理。全书包括尚氏遗存的书稿五种:《周易古筮考》十卷、《焦氏易诂》十一卷、《焦氏易林注》十六卷、《周易尚氏学》二十卷、《易说评议》十二卷,凡六十九卷(书后附录吴承仕《检斋读易提要》一卷、黄寿祺《易学群书平议》七卷,合此二种计之,则共有七十七卷)。全书校理,以作者所遗各书稿本为主校本,参取诸类初刻本、续补本、后印本、抄写本以及其它有关文献资料,互为勘订,务使前后一体,条例明晰,卷次贯畅。按,尚秉和先生系晚清进士,曾受业于曾国藩之高足吴汝纶,入民国后吏隐于内务部,兼任京师大学堂国文教习,又讲学奉天萃升书院及北平中国大学国学系。著述甚丰,为现代易学泰斗。此书将尚氏最具创获的易学著述集中整理出版,且校订精密严谨,实足以嘉惠社科研究界,津逮后学。

周易研究论文集(第三辑)

著有《六庵诗选》、《易学群书平议》、《楚辞全译》、《周易译注》、《周易研究论文集》1-4辑(后三书系与人合著或合编)等专著和《从易传看孔子的教育思想》、《论易学之门庭》等专稿。

一楼朋友写了这么多 不如推兼个网站吧!

易学著述十二种(含获奖情况)简介如下: 01、《周易译注》(5,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2004、2007各有修订本重版。)获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六五”规划科研项目优秀成果奖(4),第四届全国图书金钥匙奖三等奖(10),及全国首届古籍整理优秀图书奖三等奖(4)。此书与作者之先师黄寿祺教授合撰。全书52万字,对《周易》经传本文进行了全面注释,并将之译成通俗规范的现代汉语,另附有69篇总论、400余则说明,是一部译、注、论三结合的研《易》专著。02、《周易辞典》(12上海古籍出版社,6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修订版。)获福建省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9)。此书121万字,为国内首部个人单独编撰的《易》学辞书。包括《周易》经传要语、易学常识、易派易例、易辞衍用、治易名家、易学要籍等各类词目凡4608条。书首列易学重要图表29幅,书末附《分类词目表》及《词目汉语拼音索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于2005年6月重版,封面用顾廷龙先生题签,内容颇有校正修订。03、《周易:玄妙的天书》(7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6上海古籍出版社简体版,7纳入“国学基础教程”修订版。)全书18万字,选编《周易》经传中最典型内容汇成一帙,分“易喻阴阳”、“易明人事”、“易长于变”,“作易渊源”、“明易本旨”、“治易途径”等六章进行阐释论述,对于青少年读者研读《周易》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04、《周易入门》(11香港学林书店,8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重版。)此书10万字,分13个专题介绍易学基本问题,为指导《周易》研究的初步入门读物。05、《周易研究论文集》四辑(第一辑9,第二辑8,第三辑5,第四辑5,均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以上四辑与作者之先师黄寿祺教授合编,共165万字,收入本世纪初至80年代的重要易学论文159篇。第一辑侧重考据学,第二辑侧重象数学,第三辑侧重义理学,第四辑侧重以新的观点研究《周易》。是海内外第一套集中反映本世纪《周易》研究成果的较大型的分类易学论文集。06、《象数与义理》(5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台北洪叶出版社重版。)此书24万字,为张岱年主编《国学丛书》中的一种。着重就历代《易》说中的“象数派”与“义理派”详加论述,以揭明中国《易》学史上这两大学派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及其内在规律。07、《易经初阶》(1台湾顶渊文化事业有限公司。)此书20万字,凡18章,分为内篇、外篇两部分。其中内篇11章,展示读《易》的一系列基本常识;外篇7章,分别从文学、美学、史料学等方面阐明《周易》经传的价值。总其内外两篇,皆属步入《周易》研究殿堂之最初阶梯,故以“初阶”为名。08、《周易与文学》(9福建教育出版社。)此书22万字,围绕《周易》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展开多方面、多角度的探析,既评析了《周易》经传自身的文学、美学价值内涵,又对《周易》经传之于古代文学乃至文艺理论、美学思想的影响或启迪作用进行广泛深入的研探。09、《历代易家与易学要籍》(8福建人民出版社,2台湾顶渊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分为两书重版,一是《历代易家考略》,一是《历代易学要籍解题》。)此书6万字,著者在博览精读众多易学著作及其它经史子集群书的基础上,以时代为序,略考历代易学名家的姓氏里籍、生平事略,并着重评析其易学成就;又列述历代易学著作,论定书名、卷数、作者、版本,并着重分析其内容的是非得失。本书对全面了解两千多年来《易》学史上纷繁复杂的成果,明其是非,知其得失,以进一步拓展、深化当代《易》学研究,有所帮助。10、《周易学说》(1广东花城出版社。)获福建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1)。此书59万字。马振彪遗著,张善文整理。原为著者未刊手稿,以行书抄成,引录历代易说近四百家,并参以作者见解,阐述《周易》经传之旨,学术价值甚高。全书之点校整理,凡历八年之久,体例严密,考校精审。11、《洁静精微之玄思》(4上海远东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2台湾顶渊文化事业有限公司重版。)获福建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1)。此书23万字。为作者在海内外学术刊物(或出席有关学术会议)所发表的某阶段学术论文之精选。所论多集中于研讨《周易》经传大旨及各方面理趣,其中有对《易》义的衍述,有对经传文字的考论,有对历代《易》家的评说,有对出土文物的分析,更有对《周易》影响于文学、美学、文艺理论诸领域的多角度阐述。本书对于哲学、文学、历史各学科的研究宜有良好的学术裨益作用。12、《尚氏易学存稿校理》(6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获福州市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4),及福建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2)。此书185万字。尚秉和遗稿,张善文校理。全书包括尚氏遗存的书稿五种:《周易古筮考》十卷、《焦氏易诂》十一卷、《焦氏易林注》十六卷、《周易尚氏学》二十卷、《易说评议》十二卷,凡六十九卷(书后附录吴承仕《检斋读易提要》一卷、黄寿祺《易学群书平议》七卷,合此二种计之,则共有七十七卷)。全书校理,以作者所遗各书稿本为主校本,参取诸类初刻本、续补本、后印本、抄写本以及其它有关文献资料,互为勘订,务使前后一体,条例明晰,卷次贯畅。按,尚秉和先生系晚清进士,曾受业于曾国藩之高足吴汝纶,入民国后吏隐于内务部,兼任京师大学堂国文教习,又讲学奉天萃升书院及北平中国大学国学系。著述甚丰,为现代易学泰斗。此书将尚氏最具创获的易学著述集中整理出版,且校订精密严谨,实足以嘉惠社科研究界,津逮后学。

周易研究论文集

入门:《周易译注》(黄寿祺&张善文)2001上海古籍版,后附《读易要例》有初学者要了解的基础知识。《周易辞典》(张善文)1992上海古籍版,可查阅。提高:《周易研究论文集》第一辑北京师范大学版,了解周易的起源、流派、作者及考古中的新材料。《二十世纪中国易学史》2000人民出版社,了解近现代易学史。《周易研究》期刊,了解最新周易动态。《周易——商周之交史事录》1995汕头大学版,以史证易。我以为《易经》是——上经:飞龙在天,乾卦,天道。下经:朋从尔思,咸卦,人道。最后,送你《周易》(系辞上传)的一句话: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希望对你学易有所帮助。

易学著述十二种(含获奖情况)简介如下: 01、《周易译注》(5,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2004、2007各有修订本重版。)获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六五”规划科研项目优秀成果奖(4),第四届全国图书金钥匙奖三等奖(10),及全国首届古籍整理优秀图书奖三等奖(4)。此书与作者之先师黄寿祺教授合撰。全书52万字,对《周易》经传本文进行了全面注释,并将之译成通俗规范的现代汉语,另附有69篇总论、400余则说明,是一部译、注、论三结合的研《易》专著。02、《周易辞典》(12上海古籍出版社,6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修订版。)获福建省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9)。此书121万字,为国内首部个人单独编撰的《易》学辞书。包括《周易》经传要语、易学常识、易派易例、易辞衍用、治易名家、易学要籍等各类词目凡4608条。书首列易学重要图表29幅,书末附《分类词目表》及《词目汉语拼音索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于2005年6月重版,封面用顾廷龙先生题签,内容颇有校正修订。03、《周易:玄妙的天书》(7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6上海古籍出版社简体版,7纳入“国学基础教程”修订版。)全书18万字,选编《周易》经传中最典型内容汇成一帙,分“易喻阴阳”、“易明人事”、“易长于变”,“作易渊源”、“明易本旨”、“治易途径”等六章进行阐释论述,对于青少年读者研读《周易》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04、《周易入门》(11香港学林书店,8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重版。)此书10万字,分13个专题介绍易学基本问题,为指导《周易》研究的初步入门读物。05、《周易研究论文集》四辑(第一辑9,第二辑8,第三辑5,第四辑5,均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以上四辑与作者之先师黄寿祺教授合编,共165万字,收入本世纪初至80年代的重要易学论文159篇。第一辑侧重考据学,第二辑侧重象数学,第三辑侧重义理学,第四辑侧重以新的观点研究《周易》。是海内外第一套集中反映本世纪《周易》研究成果的较大型的分类易学论文集。06、《象数与义理》(5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台北洪叶出版社重版。)此书24万字,为张岱年主编《国学丛书》中的一种。着重就历代《易》说中的“象数派”与“义理派”详加论述,以揭明中国《易》学史上这两大学派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及其内在规律。07、《易经初阶》(1台湾顶渊文化事业有限公司。)此书20万字,凡18章,分为内篇、外篇两部分。其中内篇11章,展示读《易》的一系列基本常识;外篇7章,分别从文学、美学、史料学等方面阐明《周易》经传的价值。总其内外两篇,皆属步入《周易》研究殿堂之最初阶梯,故以“初阶”为名。08、《周易与文学》(9福建教育出版社。)此书22万字,围绕《周易》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展开多方面、多角度的探析,既评析了《周易》经传自身的文学、美学价值内涵,又对《周易》经传之于古代文学乃至文艺理论、美学思想的影响或启迪作用进行广泛深入的研探。09、《历代易家与易学要籍》(8福建人民出版社,2台湾顶渊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分为两书重版,一是《历代易家考略》,一是《历代易学要籍解题》。)此书6万字,著者在博览精读众多易学著作及其它经史子集群书的基础上,以时代为序,略考历代易学名家的姓氏里籍、生平事略,并着重评析其易学成就;又列述历代易学著作,论定书名、卷数、作者、版本,并着重分析其内容的是非得失。本书对全面了解两千多年来《易》学史上纷繁复杂的成果,明其是非,知其得失,以进一步拓展、深化当代《易》学研究,有所帮助。10、《周易学说》(1广东花城出版社。)获福建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1)。此书59万字。马振彪遗著,张善文整理。原为著者未刊手稿,以行书抄成,引录历代易说近四百家,并参以作者见解,阐述《周易》经传之旨,学术价值甚高。全书之点校整理,凡历八年之久,体例严密,考校精审。11、《洁静精微之玄思》(4上海远东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2台湾顶渊文化事业有限公司重版。)获福建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1)。此书23万字。为作者在海内外学术刊物(或出席有关学术会议)所发表的某阶段学术论文之精选。所论多集中于研讨《周易》经传大旨及各方面理趣,其中有对《易》义的衍述,有对经传文字的考论,有对历代《易》家的评说,有对出土文物的分析,更有对《周易》影响于文学、美学、文艺理论诸领域的多角度阐述。本书对于哲学、文学、历史各学科的研究宜有良好的学术裨益作用。12、《尚氏易学存稿校理》(6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获福州市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4),及福建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2)。此书185万字。尚秉和遗稿,张善文校理。全书包括尚氏遗存的书稿五种:《周易古筮考》十卷、《焦氏易诂》十一卷、《焦氏易林注》十六卷、《周易尚氏学》二十卷、《易说评议》十二卷,凡六十九卷(书后附录吴承仕《检斋读易提要》一卷、黄寿祺《易学群书平议》七卷,合此二种计之,则共有七十七卷)。全书校理,以作者所遗各书稿本为主校本,参取诸类初刻本、续补本、后印本、抄写本以及其它有关文献资料,互为勘订,务使前后一体,条例明晰,卷次贯畅。按,尚秉和先生系晚清进士,曾受业于曾国藩之高足吴汝纶,入民国后吏隐于内务部,兼任京师大学堂国文教习,又讲学奉天萃升书院及北平中国大学国学系。著述甚丰,为现代易学泰斗。此书将尚氏最具创获的易学著述集中整理出版,且校订精密严谨,实足以嘉惠社科研究界,津逮后学。

著有《六庵诗选》、《易学群书平议》、《楚辞全译》、《周易译注》、《周易研究论文集》1-4辑(后三书系与人合著或合编)等专著和《从易传看孔子的教育思想》、《论易学之门庭》等专稿。

周易研究论文集pdf

易学著述十二种(含获奖情况)简介如下: 01、《周易译注》(5,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2004、2007各有修订本重版。)获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六五”规划科研项目优秀成果奖(4),第四届全国图书金钥匙奖三等奖(10),及全国首届古籍整理优秀图书奖三等奖(4)。此书与作者之先师黄寿祺教授合撰。全书52万字,对《周易》经传本文进行了全面注释,并将之译成通俗规范的现代汉语,另附有69篇总论、400余则说明,是一部译、注、论三结合的研《易》专著。02、《周易辞典》(12上海古籍出版社,6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修订版。)获福建省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9)。此书121万字,为国内首部个人单独编撰的《易》学辞书。包括《周易》经传要语、易学常识、易派易例、易辞衍用、治易名家、易学要籍等各类词目凡4608条。书首列易学重要图表29幅,书末附《分类词目表》及《词目汉语拼音索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于2005年6月重版,封面用顾廷龙先生题签,内容颇有校正修订。03、《周易:玄妙的天书》(7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6上海古籍出版社简体版,7纳入“国学基础教程”修订版。)全书18万字,选编《周易》经传中最典型内容汇成一帙,分“易喻阴阳”、“易明人事”、“易长于变”,“作易渊源”、“明易本旨”、“治易途径”等六章进行阐释论述,对于青少年读者研读《周易》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04、《周易入门》(11香港学林书店,8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重版。)此书10万字,分13个专题介绍易学基本问题,为指导《周易》研究的初步入门读物。05、《周易研究论文集》四辑(第一辑9,第二辑8,第三辑5,第四辑5,均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以上四辑与作者之先师黄寿祺教授合编,共165万字,收入本世纪初至80年代的重要易学论文159篇。第一辑侧重考据学,第二辑侧重象数学,第三辑侧重义理学,第四辑侧重以新的观点研究《周易》。是海内外第一套集中反映本世纪《周易》研究成果的较大型的分类易学论文集。06、《象数与义理》(5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台北洪叶出版社重版。)此书24万字,为张岱年主编《国学丛书》中的一种。着重就历代《易》说中的“象数派”与“义理派”详加论述,以揭明中国《易》学史上这两大学派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及其内在规律。07、《易经初阶》(1台湾顶渊文化事业有限公司。)此书20万字,凡18章,分为内篇、外篇两部分。其中内篇11章,展示读《易》的一系列基本常识;外篇7章,分别从文学、美学、史料学等方面阐明《周易》经传的价值。总其内外两篇,皆属步入《周易》研究殿堂之最初阶梯,故以“初阶”为名。08、《周易与文学》(9福建教育出版社。)此书22万字,围绕《周易》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展开多方面、多角度的探析,既评析了《周易》经传自身的文学、美学价值内涵,又对《周易》经传之于古代文学乃至文艺理论、美学思想的影响或启迪作用进行广泛深入的研探。09、《历代易家与易学要籍》(8福建人民出版社,2台湾顶渊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分为两书重版,一是《历代易家考略》,一是《历代易学要籍解题》。)此书6万字,著者在博览精读众多易学著作及其它经史子集群书的基础上,以时代为序,略考历代易学名家的姓氏里籍、生平事略,并着重评析其易学成就;又列述历代易学著作,论定书名、卷数、作者、版本,并着重分析其内容的是非得失。本书对全面了解两千多年来《易》学史上纷繁复杂的成果,明其是非,知其得失,以进一步拓展、深化当代《易》学研究,有所帮助。10、《周易学说》(1广东花城出版社。)获福建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1)。此书59万字。马振彪遗著,张善文整理。原为著者未刊手稿,以行书抄成,引录历代易说近四百家,并参以作者见解,阐述《周易》经传之旨,学术价值甚高。全书之点校整理,凡历八年之久,体例严密,考校精审。11、《洁静精微之玄思》(4上海远东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2台湾顶渊文化事业有限公司重版。)获福建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1)。此书23万字。为作者在海内外学术刊物(或出席有关学术会议)所发表的某阶段学术论文之精选。所论多集中于研讨《周易》经传大旨及各方面理趣,其中有对《易》义的衍述,有对经传文字的考论,有对历代《易》家的评说,有对出土文物的分析,更有对《周易》影响于文学、美学、文艺理论诸领域的多角度阐述。本书对于哲学、文学、历史各学科的研究宜有良好的学术裨益作用。12、《尚氏易学存稿校理》(6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获福州市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4),及福建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2)。此书185万字。尚秉和遗稿,张善文校理。全书包括尚氏遗存的书稿五种:《周易古筮考》十卷、《焦氏易诂》十一卷、《焦氏易林注》十六卷、《周易尚氏学》二十卷、《易说评议》十二卷,凡六十九卷(书后附录吴承仕《检斋读易提要》一卷、黄寿祺《易学群书平议》七卷,合此二种计之,则共有七十七卷)。全书校理,以作者所遗各书稿本为主校本,参取诸类初刻本、续补本、后印本、抄写本以及其它有关文献资料,互为勘订,务使前后一体,条例明晰,卷次贯畅。按,尚秉和先生系晚清进士,曾受业于曾国藩之高足吴汝纶,入民国后吏隐于内务部,兼任京师大学堂国文教习,又讲学奉天萃升书院及北平中国大学国学系。著述甚丰,为现代易学泰斗。此书将尚氏最具创获的易学著述集中整理出版,且校订精密严谨,实足以嘉惠社科研究界,津逮后学。

著有《六庵诗选》、《易学群书平议》、《楚辞全译》、《周易译注》、《周易研究论文集》1-4辑(后三书系与人合著或合编)等专著和《从易传看孔子的教育思想》、《论易学之门庭》等专稿。

一楼朋友写了这么多 不如推兼个网站吧!

周易研究论文集是什么

.《周易导读》(黎 子耀 著)成都:巴蜀书社1990

一楼朋友写了这么多 不如推兼个网站吧!

论文集,顾名思义,就是论文的集子。一般来说,是某个学术会议或者学术活动征集论文,然后结集出版,是以一本书的形式出版,这本书就是论文集。论文集的属性是一本书,不是期刊,所以一般来说,评职称是不管用的。有的单位会加分,因为毕竟发表了,但是不能真正用来评职称。有些作者贪图便宜会被一些论文发表网站忽悠发表到论文集上,这个是不管用的。建议你发表论文前去淘淘论文网上阅读下论文发表知识,这样可以防止掉到一些的陷阱里。

  • 索引序列
  • 周易研究论文集(第二辑)
  • 周易研究论文集(第三辑)
  • 周易研究论文集
  • 周易研究论文集pdf
  • 周易研究论文集是什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