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主编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主编

发布时间: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主编

“美国宗教世俗化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哲学战线》,1992年第1期“谈非语言交际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山东外语教学》, 1997年第4期“外语教学与文化导入浅议”,《外国语言研究》,1998年“Privacy.体距学.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1998年第2期“障碍性模糊语与非语言语义定位”,《山东外语教学》,1998年第2期“试论外语课堂教学中的自我评价”,《山东外语教学》,1998年第4期“语法与词汇关系新探”,《国外外语教学》,1998年第3期“和谐与冲突─试论非语言暗示对词义的修饰作用”,《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Nonverbal-‘非语言’抑或‘非言语’”,《外语教学》,1999年4期“论在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开设非言语交际课程的必要性”,《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年增刊“‘电话恐惧症’对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培养的启示”,《聊城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5期“英美文化学习与素质教育”,《山东外语教学》2002年第2期“联想回指现象琐议”,《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间接回指的确认与语义网络激活扩散”,《外语学刊》2003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04年第二期全文转载)“论间接回指释义的基础”,《外语教学》2003年第6期“论关联强度在间接回指释义中的主导作用”,《现代外语》2004年第3期“论常规关系在间接回指中的作用”,2004年上外《外语与文化》,吴友富主编“论汉语N+N结构中中心词的移位”,2005年上外《外语与文化》,吴友富主编“汉英间接回指形式对比初步”,《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框棂关系’对间接回指研究的启示”,《外语教学》2005年第4期“论语言语境对回指的限定作用”,《外语学刊》2005年第5期“论汉语N+N结构中中心词的位置”,《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6期“论篇章距离对回指先行语可及性的影响”,《山东外语教学》2006年第1期“主题性:整体回指关系体现出的一种篇章属性”,《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第7期 “直接回指与间接回指”,《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N1+N2结构中的意念焦点”,《外语教学》2008年第2期“英汉复合名词的非语义特征及相关认知阐释”,《外国语》2008年第2期“论回指词语之概念重现”,《外语学刊》2008年第3期 “英语指称词语与数量象似性原则”《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对英汉语N+N结构的认知诠释”,《语言研究的语用和认知视角》(论文集)束定芳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概念匹配、回指释义与概念转移:篇章回指研究的新思路”,《外语学刊》2009年第5期 “论代词的间接回指功能”,《东吴外语论丛》(论文集),2009,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模糊回指及其语用功能”,《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认知视角下转喻的修辞功能再考”,《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再论转喻的修辞功能”,《外语教学》,2011年第3期 “隐喻映射问题再考”,《外国语》,2011年第4期 “如何精确理解‘整体—部分”的优势顺序——兼论陆丙甫先生的分析方法,《外国语》,2012年第1期 “从演化指称看同指关系”,《外语学刊》,2012年第1期 “英汉有定与无定的图式特征”,《外语教学》,2013(1) “程式语与韵律”,《语言教育》,2013(1) “英语附着偏好影响性因素分析”,《山东外语教学》,2013年第5期 “国外传统韵律研究的最新进展及思考”,《外国语》,2013年第6期 “关于纹理隐喻理解的一项神经科学发现”,《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错拼词及其基于能指所指关系的解读理据”,《外语教学》,2014年第4期 “认知语用视域下的概述回指分析”,《外语研究》,2014年第4期“包含复杂限定语的回指关系浅议”,《外语学刊》,2014年第6期

毕业院校: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Nottingham Trent University,UK)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学;语言与文化科研项目(在研项目)信息1、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跨文化交际学要论》著作撰写,2010,项目编号:HB10Y0022、河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学外语文化教学测试评估体系的构建》,2009年,项目编号:S090354科研项目(已完成项目)信息1、河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涉外交际中言语交际行为的有效性、可控性及变量性研究》2、河北省教育厅项目:《英语主、被动语态不对称现象研究》,2006,项目编号:SZ0607033、燕山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跨文化交际学》补充讲义,2006, 项目编号:WY06054、河北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 高校师资队伍学历继续教育研究:以优化激励机制为主要措施的实践与创新》,2006, 项目编号:061001055、燕山大学课程建设立项:《英语国家概况》课程建设—构建一种知识与能力双赢的教学模式,2008年,项目编号:ZZKC076、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培养跨文化能力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建设 》,2006, 项目编号:b—004科研项目(获奖项目)信息秦皇岛市第四届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2007年第十二届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10年秦皇岛市优秀教师, 2010年出版信息1、《英汉科技大词库》 1987年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编委2、《英语语法疑难问答》 1989年 哈工大出版社 编著3、《大学英语四级水平词汇测试与精解》 1993 哈工大出版社 主编4、《大学英语写作教程》 1994年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副主编5、《大学英语试题》 1990年 辽宁人民出版社副主编6、《大学英语自学辅导》 2002年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主审7、《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辅导讲义》 2002年 航空工业出版社副主编8、《西方文化要略》(英文版) 2008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主编9、《英语语态不对称现象多维探讨》 2008年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专著(2/2)10、《新世纪理工科英语教程:电气与电子工程》(学生用书)2008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主编11、《新世纪理工科英语教程:电气与电子工程》(教师用书)2008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主编12、《大学英语》 2011年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主编论文信息1、《谈高中与大学英语的衔接》 1989年 《教学与研究》2、《浅析英语写作课程教与学存在的问题》 1991年2 《黑龙江矿院学报》3、《从主题句看段落的推展》 1991年 《大学外语》4、《谈基础英语与专业阅读》 1991年 《黑龙江矿院学报》5、《鬼魂在英国文学中》 1994年 《求是学刊》6、《英语词语的联想》 1995年 《教育与学术研究》7、《介词的动词意义》 1997年 《松辽学刊》8、《留学生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1998年 《韩国安养大学学报》9、Some Chinese Common Words and Expressions and Their Cultural Origins,Cross Cultural Management,England,Volume 6,Number 1,1999,英国10、Meeting China’s Management Needs with an Innovative MBA Program,Business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 Value-Laden Process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n) 2000, 美国11、《英、汉成语的文化差异与表述》 2000年1 《燕山大学学报》12、《思维方式与中英文写作》 2000年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13、《中外合作办学启示》 2002年 《教学与研究》14、《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的互动》 2006年1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5、《英语主、被动语态语义不对称现象简析》 2006年1 《燕山大学学报》16、《英语被动转换语义变异现象研究》 2007年1 《外语论坛》17、《文化思考力:外语文化教学的目标》 2007 专刊 《外语教学》18、《心理文化变量与跨文化交际策略》 2007年3 《燕山大学学报》19、《论英语语态与思维方式的关系》 2007年11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从被动转换看语言的逻辑性与非逻辑性》 2008年2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1、《中美人际交往关系的对比研究》 2008年2 《衡水学院学报》22、《谈英语专业学生能力的层次性》 2008年第13/14期 《中国高等教育》CSSCI22、《英语专业学生能力的层次性分析、培养和实践》 2008年5 《外语研究》CSSCI23、《文化交往、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 2009年1 《首都教育学报》24、《高校英语教师的跨文化培训》 2009年2 《教学研究》25、《焦虑/不确定性协调理论与课堂教学》 2009年10 《外语与外语教学》CSSCI26、《论语态与思维方式的关系》 2010年3 《外语学刊》 CSSCI27、《大学英语文化测试研究》 2010年4 《教学研究》28、《外语教学中文化测试的理论探索》 2010年2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9、《高校学生外语文化思考力的培养》 2010年5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主编是谁呀

“美国宗教世俗化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哲学战线》,1992年第1期“谈非语言交际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山东外语教学》, 1997年第4期“外语教学与文化导入浅议”,《外国语言研究》,1998年“Privacy.体距学.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1998年第2期“障碍性模糊语与非语言语义定位”,《山东外语教学》,1998年第2期“试论外语课堂教学中的自我评价”,《山东外语教学》,1998年第4期“语法与词汇关系新探”,《国外外语教学》,1998年第3期“和谐与冲突─试论非语言暗示对词义的修饰作用”,《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Nonverbal-‘非语言’抑或‘非言语’”,《外语教学》,1999年4期“论在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开设非言语交际课程的必要性”,《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年增刊“‘电话恐惧症’对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培养的启示”,《聊城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5期“英美文化学习与素质教育”,《山东外语教学》2002年第2期“联想回指现象琐议”,《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间接回指的确认与语义网络激活扩散”,《外语学刊》2003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04年第二期全文转载)“论间接回指释义的基础”,《外语教学》2003年第6期“论关联强度在间接回指释义中的主导作用”,《现代外语》2004年第3期“论常规关系在间接回指中的作用”,2004年上外《外语与文化》,吴友富主编“论汉语N+N结构中中心词的移位”,2005年上外《外语与文化》,吴友富主编“汉英间接回指形式对比初步”,《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框棂关系’对间接回指研究的启示”,《外语教学》2005年第4期“论语言语境对回指的限定作用”,《外语学刊》2005年第5期“论汉语N+N结构中中心词的位置”,《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6期“论篇章距离对回指先行语可及性的影响”,《山东外语教学》2006年第1期“主题性:整体回指关系体现出的一种篇章属性”,《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第7期 “直接回指与间接回指”,《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N1+N2结构中的意念焦点”,《外语教学》2008年第2期“英汉复合名词的非语义特征及相关认知阐释”,《外国语》2008年第2期“论回指词语之概念重现”,《外语学刊》2008年第3期 “英语指称词语与数量象似性原则”《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对英汉语N+N结构的认知诠释”,《语言研究的语用和认知视角》(论文集)束定芳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概念匹配、回指释义与概念转移:篇章回指研究的新思路”,《外语学刊》2009年第5期 “论代词的间接回指功能”,《东吴外语论丛》(论文集),2009,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模糊回指及其语用功能”,《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认知视角下转喻的修辞功能再考”,《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再论转喻的修辞功能”,《外语教学》,2011年第3期 “隐喻映射问题再考”,《外国语》,2011年第4期 “如何精确理解‘整体—部分”的优势顺序——兼论陆丙甫先生的分析方法,《外国语》,2012年第1期 “从演化指称看同指关系”,《外语学刊》,2012年第1期 “英汉有定与无定的图式特征”,《外语教学》,2013(1) “程式语与韵律”,《语言教育》,2013(1) “英语附着偏好影响性因素分析”,《山东外语教学》,2013年第5期 “国外传统韵律研究的最新进展及思考”,《外国语》,2013年第6期 “关于纹理隐喻理解的一项神经科学发现”,《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错拼词及其基于能指所指关系的解读理据”,《外语教学》,2014年第4期 “认知语用视域下的概述回指分析”,《外语研究》,2014年第4期“包含复杂限定语的回指关系浅议”,《外语学刊》,2014年第6期

_1_1

天津外国语大学坐落在北方经济中心和港口城市天津,是一所多语种、多学科、多层次、开放型的文科类高等院校,也是全国八所独立设置的高等外语院校之一,并日益成为天津市乃至全国外语、外向型人才培养、多元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 天津外国语大学的前身是1964年5月成立的秦皇岛外语专科学校,1965年夏迁至河北省保定市,改名为河北外语专科学校。1966年7月,河北外语专科学校迁到天津市。1970年划归天津市领导。同年与天津师范学院合并。1974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在原河北外语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吸收了河北大学外语系与中文系以及原天津师范学院日语系、天津外国语学校日语、英语、俄语等专业的教师和学术力量,成立了天津外国语学院。1979年开始招收英语和日语专业研究生,198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天津外国语学院更名为天津外国语大学。现有2个校区:马场道校区和滨海校区,总占地面积 88亩。其中,马场道校区地处市中心,坐落在天津市河西区马场道,占地面积209.88亩,校内建筑多为西欧古典风格,造型高雅,校园环境整洁幽静,是天津十景的标志性建筑群之一;滨海校区坐落在天津滨海新区高教生态园区内,东邻大港经济开发区,占地面积995亩,校园宽阔,湖光映翠,景色秀丽。校园整体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 学校目前下设的教学单位有:研究生部、英语学院、日语学院、亚非语学院、西语学院、国际商学院、汉文化传播学院、涉外法政学院、国际交流学院、教育技术系、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基础课教学部、体育教学部、应用外语教学中心、研究生部、继续教育学院。另外,学校还有按新机制办学独立设置的滨海外事学院,拥有两所附属中学、两所附属小学和一所附属幼儿园。学校在原有单一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上紧跟时代步伐,形成了涵盖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5个学科门类的28个本科专业,即英语、日语、德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朝鲜语(韩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对外汉语、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法学、教育技术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新闻学、行政管理、意大利语、汉语言文学、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计学、广告学等专业。现有英语、日语、法语、俄语等12个硕士点。学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为天津市“十五”重点建设学科;英语、日语为校级重点学科;法语、俄语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 学校现有两个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文化研究中心、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国际教育政策研究基地;校级研究机构有:翻译研究所、中外比较文化研究所、美国研究中心、美国黑人文学研究所、英语语言教学研究所、莎士比亚戏剧与诗歌研究所、日本文化研究所等;学校编辑出版并公开发行的刊物有:《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和《世界文化》。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主编是谁啊

“美国宗教世俗化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哲学战线》,1992年第1期“谈非语言交际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山东外语教学》, 1997年第4期“外语教学与文化导入浅议”,《外国语言研究》,1998年“Privacy.体距学.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1998年第2期“障碍性模糊语与非语言语义定位”,《山东外语教学》,1998年第2期“试论外语课堂教学中的自我评价”,《山东外语教学》,1998年第4期“语法与词汇关系新探”,《国外外语教学》,1998年第3期“和谐与冲突─试论非语言暗示对词义的修饰作用”,《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Nonverbal-‘非语言’抑或‘非言语’”,《外语教学》,1999年4期“论在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开设非言语交际课程的必要性”,《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年增刊“‘电话恐惧症’对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培养的启示”,《聊城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5期“英美文化学习与素质教育”,《山东外语教学》2002年第2期“联想回指现象琐议”,《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间接回指的确认与语义网络激活扩散”,《外语学刊》2003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04年第二期全文转载)“论间接回指释义的基础”,《外语教学》2003年第6期“论关联强度在间接回指释义中的主导作用”,《现代外语》2004年第3期“论常规关系在间接回指中的作用”,2004年上外《外语与文化》,吴友富主编“论汉语N+N结构中中心词的移位”,2005年上外《外语与文化》,吴友富主编“汉英间接回指形式对比初步”,《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框棂关系’对间接回指研究的启示”,《外语教学》2005年第4期“论语言语境对回指的限定作用”,《外语学刊》2005年第5期“论汉语N+N结构中中心词的位置”,《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6期“论篇章距离对回指先行语可及性的影响”,《山东外语教学》2006年第1期“主题性:整体回指关系体现出的一种篇章属性”,《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第7期 “直接回指与间接回指”,《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N1+N2结构中的意念焦点”,《外语教学》2008年第2期“英汉复合名词的非语义特征及相关认知阐释”,《外国语》2008年第2期“论回指词语之概念重现”,《外语学刊》2008年第3期 “英语指称词语与数量象似性原则”《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对英汉语N+N结构的认知诠释”,《语言研究的语用和认知视角》(论文集)束定芳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概念匹配、回指释义与概念转移:篇章回指研究的新思路”,《外语学刊》2009年第5期 “论代词的间接回指功能”,《东吴外语论丛》(论文集),2009,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模糊回指及其语用功能”,《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认知视角下转喻的修辞功能再考”,《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再论转喻的修辞功能”,《外语教学》,2011年第3期 “隐喻映射问题再考”,《外国语》,2011年第4期 “如何精确理解‘整体—部分”的优势顺序——兼论陆丙甫先生的分析方法,《外国语》,2012年第1期 “从演化指称看同指关系”,《外语学刊》,2012年第1期 “英汉有定与无定的图式特征”,《外语教学》,2013(1) “程式语与韵律”,《语言教育》,2013(1) “英语附着偏好影响性因素分析”,《山东外语教学》,2013年第5期 “国外传统韵律研究的最新进展及思考”,《外国语》,2013年第6期 “关于纹理隐喻理解的一项神经科学发现”,《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错拼词及其基于能指所指关系的解读理据”,《外语教学》,2014年第4期 “认知语用视域下的概述回指分析”,《外语研究》,2014年第4期“包含复杂限定语的回指关系浅议”,《外语学刊》,2014年第6期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主办单位:天津外国语学院出版周期:双月什么核心期刊也不是的。普通期刊,就是 最普通的 省级期刊。

_1_1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

“美国宗教世俗化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哲学战线》,1992年第1期“谈非语言交际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山东外语教学》, 1997年第4期“外语教学与文化导入浅议”,《外国语言研究》,1998年“Privacy.体距学.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1998年第2期“障碍性模糊语与非语言语义定位”,《山东外语教学》,1998年第2期“试论外语课堂教学中的自我评价”,《山东外语教学》,1998年第4期“语法与词汇关系新探”,《国外外语教学》,1998年第3期“和谐与冲突─试论非语言暗示对词义的修饰作用”,《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Nonverbal-‘非语言’抑或‘非言语’”,《外语教学》,1999年4期“论在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开设非言语交际课程的必要性”,《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年增刊“‘电话恐惧症’对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培养的启示”,《聊城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5期“英美文化学习与素质教育”,《山东外语教学》2002年第2期“联想回指现象琐议”,《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间接回指的确认与语义网络激活扩散”,《外语学刊》2003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04年第二期全文转载)“论间接回指释义的基础”,《外语教学》2003年第6期“论关联强度在间接回指释义中的主导作用”,《现代外语》2004年第3期“论常规关系在间接回指中的作用”,2004年上外《外语与文化》,吴友富主编“论汉语N+N结构中中心词的移位”,2005年上外《外语与文化》,吴友富主编“汉英间接回指形式对比初步”,《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框棂关系’对间接回指研究的启示”,《外语教学》2005年第4期“论语言语境对回指的限定作用”,《外语学刊》2005年第5期“论汉语N+N结构中中心词的位置”,《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6期“论篇章距离对回指先行语可及性的影响”,《山东外语教学》2006年第1期“主题性:整体回指关系体现出的一种篇章属性”,《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第7期 “直接回指与间接回指”,《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N1+N2结构中的意念焦点”,《外语教学》2008年第2期“英汉复合名词的非语义特征及相关认知阐释”,《外国语》2008年第2期“论回指词语之概念重现”,《外语学刊》2008年第3期 “英语指称词语与数量象似性原则”《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对英汉语N+N结构的认知诠释”,《语言研究的语用和认知视角》(论文集)束定芳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概念匹配、回指释义与概念转移:篇章回指研究的新思路”,《外语学刊》2009年第5期 “论代词的间接回指功能”,《东吴外语论丛》(论文集),2009,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模糊回指及其语用功能”,《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认知视角下转喻的修辞功能再考”,《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再论转喻的修辞功能”,《外语教学》,2011年第3期 “隐喻映射问题再考”,《外国语》,2011年第4期 “如何精确理解‘整体—部分”的优势顺序——兼论陆丙甫先生的分析方法,《外国语》,2012年第1期 “从演化指称看同指关系”,《外语学刊》,2012年第1期 “英汉有定与无定的图式特征”,《外语教学》,2013(1) “程式语与韵律”,《语言教育》,2013(1) “英语附着偏好影响性因素分析”,《山东外语教学》,2013年第5期 “国外传统韵律研究的最新进展及思考”,《外国语》,2013年第6期 “关于纹理隐喻理解的一项神经科学发现”,《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错拼词及其基于能指所指关系的解读理据”,《外语教学》,2014年第4期 “认知语用视域下的概述回指分析”,《外语研究》,2014年第4期“包含复杂限定语的回指关系浅议”,《外语学刊》,2014年第6期

徐盛桓教授出版专著2本、编著2本;发表语言学论文一百多篇,约计一百多万字。早在1994年,《外语学刊》(参见第1期《关于我国外国语文刊物的一次统计研究》)曾发表统计数字,说他是当时“外语刊物上最活跃的学者”,发表文章篇数排行第一、被征引数排行第二。1999年全国语言学论文被引率排名第四,仅次于吕叔湘、沈家煊、朱德熙。其作品详细列表:(一) 专著:《语用问题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会话含意理论的新发展》,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二) 编著(负责编写语用部分):2002,《英语词汇学高级教程》(汪榕培主编,高等院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系列教材),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普通语言学概要》(伍铁平主编,高等学校文科教学用书),高等教育出版社。(三) 在国内CN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含意与合情推理,《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第3期。幂姆与文学作品互文性研究,《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结构和边界——英语谓补句语法化研究,《外国语》 2005年第1期。英语原因句的嬗变, 《外语学刊》, 2005年第1期。句法研究的认知语言学视野,《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年第4期。A and B语法化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4年第1期。成语的生成,《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充分条件的语用嬗变——语言运用视角下的逻辑关系,《外国语》,2004年第3期。理解翻译学,《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逻辑与实据——英语IF条件句研究的一种理论框架,《现代外语》, 2004年第4期研究与方法——石毓智两本书的研究方法述评,《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语言学研究的逻辑学思考——研海一楫(之三),《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常规关系与句式结构研究——以汉语不及物动词带宾语句式为例,《外国语》, 2003年第2期。往者虽旧 余味仍新,《外国语》, 2003年第6期。常规关系与语句解读研究——语用推理形式化的初步探索,《现代外语》, 2003年第2期。语用和规范——哈贝马斯的“规范语用学”论析,《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新视点——评石毓智的两本书,《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到5期。语义数量特征与英语中动结构,《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6期。理论语用学研究中的假说——研海一楫之四,《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第6期。常规关系与认知化——再论常规关系,《外国语》,2002年第1期。关联原则与优化思维——关联理论的阐释与献疑,《外国语》, 2002年第3期。我怎样做起语言学研究——“研海一楫”之七,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2 年4期。试论英语双及物构块式,《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2期。关于英汉语篇比较研究——从中西比较诗学的视角,《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年第4期。名动转用与功能代谢,《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第8期。名动转用的语义基础,《外国语》,2001年第1期。语言学研究方法论探微——一份建议性的提纲,《外国语》,2001年第5期。程序的发现和发现的程序——“研海一楫”之二,《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语言学研究的三个取向——研海一楫之一,《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第5期。存同求异 责备求全——创新共斟酌,《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第1期。名动转用语用推理的认知策略,《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第4期。关于英汉语语法化比较研究——英汉语比较研究的一个新视角,《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第9期。名动转用与语用推理,《外国语》,2000年第2期。语义、语用和语法——何自然《英语语用语法》导读,《外国语》,2000年第3期。英语陈述疑问句,《外语学刊》,1999年第2期。概念编码和程序编码——中国学生英语口头连贯表述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年第5期。语法离我们有多远——从语义、语用看语法,《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年第10期。才·学·识的鸿篇巨制,《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年第12期。强发问和弱发问,《外国语》,1999年第3期。含意推导思维形态的变化和发展,《外语学刊》,1998年第1期。疑问句的语用性嬗变,《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年第4期。化理论为方法 给研究以个性(提纲),《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年第1期。含意运用与常规关系意识,《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年第3期。取精用宏 寓学于做,《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年第10期。含意研究的逻辑学思考,《外国语》,1998年第2期。关于含意本体论的研究,《外语研究》,1998年第1期。广义含意理论的建构,《外语研究》,1998第2期。论含意思维,《外语学刊》,1997年第2期。含意本体论论纲,《外语与外语教学》,1997年第1期。含意的两种形态,《外语与外语教学》,1997年第2期。话语含意化过程——含意本体论系列研究之四,《外国语》,1997年第1期。全国第二次新格氏理论研讨会小结(摘要),《外国语》,1997年第3期。含意与叙事性篇章的建构,《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1期。论表“添加”义的EVEN,《外语学刊》,1996年第1期。含意本体论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3期。常规关系和文化教学,《外语与外语教学》,1996年第1期。论诗的织体 《外国语》1996年第二期。信息状态研究,《现代外语》,1996年第2期。话语的含意性,《外语研究》,1996第3期。我读《英语复合句》——代序,《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6年第3期。语言美学论纲,《外语学刊》,1995年第2期。英语倒装句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年第4期。含意本体论和句法语用学,《外语与外语教学》,1995年第1期。论荷恩的等级关系──新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系列研究之十,《外国语》,1995年第1期。选择·重构·阐发·应用——我对新格赖斯,《现代外语》,1995年第2期。论表“添加”义的TOO,《外语学刊》,1994年第1期。新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和含意否定,《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年第4期。关于量词否定句 《外国语》,1994年6期。上指预测的语用因素——评列文森的上指推导模式,《现代外语》,1994年第1期。会话含意的分类——新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系列研究之九,《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1期。论意向含意─—新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系列研究之七,《外语研究》,1994年第1期。语用推理的新发展,《逻辑与语言学习》,1993年第1期。“预设”新论,《外语学刊》,1993年第1期。会话含意理论的新发展,《现代外语》,1993年第2期。论“常规关系”,《外国语》,1993年第6期。再论意向含意,《汕头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论一般含意,《外语教学》,1993年第3期。论词义的包含关系,《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3期。礼貌原则新拟,《外语学刊》,1992年第2期。论词的语用意义,《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1期。语言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现代外语》,1992年第4期。当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些趋势,《外语教学》,1992年第4期。语用推理,《外语学刊》,1991年第6期。论篇章的变异,《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2期。商品广告陈述热点研究,《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2期。经济和突出——英语前置修饰词组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1990年第4期。广告的语言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2期。变异的语言和技巧的语言,《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4期。译文质量评估的数学模型,《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4期。论语句的“中心”,《外语教学与研究》,1987年第2期。再论主位和述位,《外语教学与研究》,1985年第4期。语言的生成性,《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4期。“否定范围”和“否定中心”的新探索,《外语学刊》,1983年第1期。汉语主位化初探,《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4期。主位和述位,《外语教学与研究》,1982年第1期。深层结构与英语教学,《外语学刊》,1981年第1期。英语不及物动词的被动句初探,《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第3期。如何简化英语注音的探讨,《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2期。英语词义发展初探,《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4期。(四)近期项目:(1) 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资助金项目:《英语指引性写作程序训练》(99GJWYY)。项目主持人。2002年7月已结项。(2) 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英汉语构块式语法化比较研究》(2001DYY001)。项目主持人。在研。(五)获奖:获国务院有特殊贡献专家津贴;全国模范教师(2000);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8-2001);河南省社联优秀成果一等奖(1995)、二等奖(1996)。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1“纳特女士介绍的一些教材编写原则和外语教学法”, 《语言教学与研究》增刊1, 1977 年 6 月。42-62页。2“论英语关系结构”, 《语言教学与研究》增刊 2, 1978 年 10 月。79-93页。3“澳大利亚语言学教学情况介绍”, 《语言学动态》, 1979 年第 5 期。37-38页。4“`语用学”, 《国外语言学》, 1980 年第3 期。1-10页。5“国外汉英对比研究杂谈”,《语言教学与研究》,1982 年 1/2 期。117-128页。6“Some linguistic differences in the Written English of Chinese and Australian Students”, LANGUAGE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V 1, N1, 39-7“系统语法, 生成语法和从属语法的大融合--赫德逊的子项从属语法简介”,《1983年哈尔滨生成语法讨论会论文集》。黑龙江大学。1993年。219-225页。8“韩礼德”,《国外语言学》, 1983年第2期。60-62页。9“浅谈我国外语教学中的阅读课”,《教学研究》,1984年第1期。1-6页。10“韩礼德的语言观”,《外语教学与研究》,1984年第1期。23-29页。11“威廉哈斯”,《国外语言学》,1984年第4期。56-59页。12“Differences in Mode”, JOURNAL OF PRAGMATICS, N8, 595-13“谈康拉德的《黑暗的内心深处》中的库尔茨”《国外文学》,1984年第4期。18-26页。14“‘ 光明使者’与‘白人奴隶’--谈谈《黑暗的内心深处》中的库尔茨”,《福建外语》1985年第1期。42-45页。15“语言模式的全应效果--试析狄伦·托玛斯一诗的语音模式”,《外语教学与研究》,1985年第2期。14-18页。16“英语应用文介绍”,《大学生》,1985年总第3期。148-163页。17“韩礼德的功能语法”,《现代英语研究》,1986年第1期。50-58页。18“语言学在英语系扎根”,《外语教学与研究》,1987年第2期。2-3页。19“《高等学校英语专业高年级英语教学大纲》简介和说明”,《外语界》,1988年第3期。40-44页。20“Working for an English Syllabus for English Majors in China's Tertiary Institutions”, APPLIED LINGUISTICS ASSOCIATION OF AUSTRALIAN OCCASIONAL PAPERS N 16-21“韩礼德”(合著),《中国大百库全书语言文字卷》,1988年2月。127-128页。22“语用学”(合著), 《中国大百库全书语言文字卷》,1988年2月。496-497页。23“语言功能与汉语的语序和词序”,《湖北大学学报》,1989年第4期。53-60页。24“第16届国际系统语法大会介绍”,《国外语言学》,1989年第4期。46页。25“韩礼德语言学的六个核心思想”,《外语教学与研究》,1990年第1期。2-8页。26“语篇语用学札记”,《北京大学学报:1990年英语语言文学专刊》。51-58页。27“现代汉语言语类型及其修辞功能”,《修辞的理论与实践》,语文出版社,1990年2月。173-183页。28“Speech at the Concluding Panel Discussion”, PROCEEDINGS OF SYMPOSIUM ON INTENSIVE ENGLISH TRAINING IN CHINA (1987), Tourism Education Press, 285-29“系统语言学在中国的进展》”(合著),语言系统与功能》,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7月。1-11页。30“语气与汉语的疑问语气系统”(合著),《语言系统与功能》,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7月。88-107页。31“小句与复句”,《语言系统与功能》,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7月。130-141页。32“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讽刺诗四首”,罗绍书编:《外国百家讽刺诗选》。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12月。121-123,218-219,282页。33“澳大利亚文学”, 《文学百科大辞典》, 华龄出版社, 1991 年。803-807页。34“新西兰文学”, 《文学百科大辞典》, 华龄出版社, 1991 年。807-808页。35“王力与韩礼德”, 《北京大学学报英语语言文学专刊》1991 年1期。4957页,收入 张谷,王辑国编:《龙虫并雕,一代宗师——中外学者论王力》,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16页。36“功能主义纵横谈”, 《外国语》, 1991 年 3 期。3-10页。37“有关日语主位的若干问题”,《外国语》1992 年1期 1-7 页。38“位与非位评介”, 《国外语言学》 1992 年 1 期 7-10 页。39“韩礼德——哈桑的接应模式和汉语话语接应问题”, 北京市语言学会编: 《语言研究与应用》。商务印书馆 1992 年。199-215页。40“九十年代的语篇分析”, 《北京大学学报》(英语语言文学专刊1992年1期)。1-7页。41“大学外语教育”, 《学者论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智能》,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11月,139-148页。42“Wallace Chafe” 《国外语言学》,1992年3期44-49页。43“Aspects of Present-day Australian English”, The First Conference on Australian Studies in China, March 8-12, in Hu, Wenzhong COLLECTED PAPERS ON AUSTRALIAN STUDIES IN CHINA Xiamen University P 249-44“评Pike的位学理论”,《北京大学学报》(英语语言文学专刊1992年第2期),46-49页。45“语言规划”,《语言文字应用》, 1993年第1期,11-20页。46“认知与语篇产生”,《国外语言学》1993年第2期,2-6页。47“语音系统在英语语篇中的衔接和连贯”,《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年第2期,1-5页。48“美国的语言问题和语言政策”,《北京大学学报:英语语言文学专刊》1993年,13-22页。49“第20届国际系统功能语法会议”,《国外语言学》,1993年,42-43页。50“A semantic-functional approach to word order in Chinese,” Hao Keqi et al ()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xts and Language Research, 29- March, 1989, Xi’an: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 29-51“入其门而得其道”,《英语函讯报》1994年2月15日。第1版。52“语言的可证性”,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年第1期9-15页。53“英汉疑问语气系统的多层次和多元功能解释”,《外国语》,1994年第1期1-7页。54“巴赫金与社会符号学”,《北京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49-57页。55“美国的双语教育”,《外语与翻译》1994年第1期41-45页。56“可证性,新闻报导和论遍语体”,《外语研究》,1994年第2期22-28页。57“大学英语中的习得”, (与封宗信、罗郁合作), 《外语教学与研究》1944年第4期, 44- 49页。转载高远等编: 《英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95年2月。58“Acquisition in College English education”, (with Zongxin Feng, Yu Luo),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REVIEW, N1, 1994, 15-59“Social and cultural ramifications of English education in China”,in 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ssoci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1994 ELLAK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60“An evidentalistic analysis of reported argumentation”, The Proceedings of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A A 102-61“英语专业精读教材评审工作的回顾”,《北京大学学报:英语语言文学专刊》1995 年,115-121页。62“肯定成绩, 总结经验, 提高教材评估工作的科学方法”(合著),《外语界》1995年第1期,11-16页。63“汉语的可证性和语篇分析”,《湖北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13-23页。64“Lyle Bachman谈语言测试的设计与开发”,《外语与外语教学》1995年,10-16页。65“有关语篇衔接理论与多层次模式”,《外国语》1996年第1期,1-8页。66 “我国文体学研究现状”,许嘉璐等编: 《中国语言学现状与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年,355-365页。67“语法隐喻”,《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4期, 1-7页。68“美国功能语言学家Givon的研究现状”,《国外语言学》1996年第4期,1-10页。69“英汉对比研究的动向”,《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1月,55-62页。70“乔姆斯基语篇劝说力剖析”,《外语与翻译》1997年1月,1-6页。71“东亚人学英语(上)”,《福建外语》1997年2期,1-4 页。72“东亚人学英语(下)”,《福建外语》1997年3期7-11页。73“传统·创新·团结”,《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3期,5-7页。74“高吉亚斯修辞学与柏拉图真修辞学”,《外语与外语教学》1997年第4期,6-9页。75“语言·认知·隐喻”,《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1997年第4期,49-57页。76“开发电子邮件的研究功能”,《现代外语》1997年增刊:《外语教师上网手册》,97-102页。77“有关语言教学的看法和信息”,《语言文字应用》,1997年增刊,65-68页。78“ELT Reform in China - To Meet the Challenge of the 21st Century”in Lin Maosung & Leung Yaonam () The Proceedings of the Six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nglish Teaching, Taipei: Lihe Publishing C 79“有关隐喻语用观的若干问题”,《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年1期,7-11页。80“系统功能语言学近况”,《外国语》1998年第1期,1-5页。81“一部用法与搭配相结合的新型词典”,《外语界》,1998年第2期,53-54页。82“语篇分析任重道远”,《外语研究》,1998年第2期,1-4页。83“英语改革势在必行”,王景和编《英语教学名家谈》,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年,52-53页。84“Between 用法众人谈”,《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年7月, 20-21页。85“十年含辛,执著创新—评汪榕培卢晓燕编著的《英语词汇学教程》”,《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年10月,28-30页。86“英语的最近变化”,《山东外语教学》,1998年第4期,1-7页。87“当代符号学研究的若干问题”,《福建外语》,1999年第1期,1-9页。(收录于陈治安,刘家荣主编:《语言与符号学在中国的进展》,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9月,i-)88 “反思与前瞻 - 纪念《马氏文通》发表一百周年”,《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1-5页。89 “系统功能语法与汉语语法研究”,载马庆株编,《语法研究入门》,商务印书馆,1999年2月,252-302页。90“《结构功能语言学——布拉格学派》评介”,《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第4 期,116-117页。91“四位中国学者关于《系统功能语法概论》的讨论:胡壮麟先生的答复”,《福建外语》1999年第3期,第6-8页。92“英语学习与电脑”,载李赋宁等主编:《英语学习指南》,世界图书出版社,1999 年7月,482-490页。93“科学理论新发现和语言学新思维”,《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4期1-6页;朱用生编:《世纪之交论功能》,上海外语教育研究社,2002年。94“隐喻与文体”,姜治文等主编:《外国语言文学研究》1999年9月,22-36页。95“关系”,载赵世开主编,《汉英对比语法论集》,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9 月,254-291页。96“论语法隐喻的韩礼德模式”,《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32卷2期,95-102页;黄国文主编、杨炳均副主编:《语篇·语言功能·语言教学》,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5 月,95-102页。97“‘辨证施治’与‘唯物辩证法’”,《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第8期。98“博导访谈:访胡壮麟教授”,《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3期。456-460页。99 “功能语法导论”导读”,《功能语法导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8 月,F13-100“中小学英语教材的新突破”,《中国教育报》,2000年12月19日。101“语篇分析与外语教学”,《外语教学》,2001年1期3-9页。3-9页。102 “Discourse Analysis and Pragmatics”, in Ren Shaozeng et al (eds) Grammar and D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scourse A The University of Macao P 23-103 “语言和计算机”,《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1年1月,1-6页。104 “走近巴赫金的符号王国”,《外语研究》2001年2月;王铭玉、李经纬主编《符号学研究》,军事谊文出版社,2001年12月,10-15页。105 “为中学生量身定做”,《北京书讯》2001年5月。106 “关于英语语法教育的再认识”,《外语论坛》2001年1期。6-14页。107 “导读”,《英语语言学百科词典:语言教学手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10月,F25-31。108 “漫话英语学习”,《专家学者谈如何学习英语》,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112-122页。109 “语篇语言学”,杨自俭主编《语言多学科研究与应用》,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281-314页。110 “里查兹的互动理论”,《三峡大学学报》,2002年24卷1期,50-54页。111 “语境研究的多元化”,《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34卷3期,161-166页;转载于《语言文字学》2002年第8期,104-109页。112 “对中国英语教育的若干思考”,《外语研究》,2002年第3期,2-5页。113 “计算符号学”,《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第9期,1-5页。114 “雷迪的传导隐喻”,《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1-6页。115 “‘如何操作’型语篇文体特征的变异”,《英语研究》2002年1卷1期,2-9页。116 “中国英语教学中的‘低效’问题“,《国外外语教学》2002年第4期,3-7页。117 “在教育技术变革下的外语教学--《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外语教学》一书评介”,《外语电化教学》2002年第6期,60-64页。118 “中国环境下说英语”,《大学英语》2003年第2期,2-4页。119 “语法化研究的若干问题”,《现代外语》2003年26卷第1期,85-92页。 论中国的双语教育,《中国外语》,2004年第2期。 Individualization, Collaboration, Modularization, and Hypertextualization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中国外语》,2004年第1期。 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协作化、模块化和超文本化——谈《教学要求》的基本理念,《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5期。 关于《认知隐喻学》的对话(王宗炎; 胡壮麟),《中国外语》2005年第4期。 China's English Education Reform: Trends and Issues,《中国外语》,2005年第6期。 习得与学得,《中国外语》,2007年第2期。 谈语言学研究的跨学科倾向,《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6期。 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1期。 解读韩礼德的Appliable Linguistics,《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PowerPoint——工具,语篇,语类,文体,《外语教学》,2007年第4期。 让巴赫金给巴赫金定位——谈巴赫金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社会语言学渊源,《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闲话“整合”,《中国外语》,2008年第5期。 对语言象似性和任意性之争的反思,《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中国外语教育六十年有感,《中国外语》,2009年第5期。 语篇的评价研究,《外语教学》,2009年第1期。 Interviewing Professor MAK Halliday (韩礼德; 胡壮麟; 朱永生),《中国外语》,2010年第6期。 认知符号学,《外语学刊》,2010年第5期。 谈语法研究中的本位观,《外国语》,2011年第1期。 谈中国外语教育30年,《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谈多模态小品中的主体模态,《外语教学》,2011年第4期。

2010年12月开始,在《民族翻译》、《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中译外研究》、《英语研究》等中国外语类重点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主要著述:1.《畲族哭嫁歌英译探微》,载《民族翻译》(中国国家级民族语文翻译重点期刊),2015年第1期(免版面费) ;2.《畲族情歌翻译试析》,载《民族翻译》(中国国家级民族语文翻译重点期刊),2014年第3期(免版面费) ;3.《从文体学视角看格律诗的翻译》,载《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中国外语类重点期刊),2010年第6期(免版面费),系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2011年转载篇目 ;4.《文体学视角观照下英诗汉译》,载《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中国外语类重点期刊),2012年第2期(免版面费) ;5.《试论辜正坤词曲体译诗》,载《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中国外语类重点期刊),2013年第2期(免版面费) ;6.《四言古诗“龟虽寿”的英译初探》,载《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中国外语类专业期刊),2012年第5期 ;7.《试论汉语民歌的英译》,载《中译外研究》,2014年第2期(免版面费),中央编译出版社 ;8.《畲族情歌的翻译》,载《中译外研究》,2015年第1期(免版面费),中央编译出版社;9.《试论畲哭嫁歌的英译》,载《英语研究》,2015年第1期(免版面费),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0.应邀参加福建省教育厅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编《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用系列教材》(第五章),(字数72万),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2013年9月(免版面费);11.2012年以来,在《东坡赤壁诗词》等中文专业诗刊上发表多首古体诗词(免版面费) 。经遴选被收录入吴洪激主编的《新田园词三百首》,作家出版社出版,2014年9月(免版面费) 。

  • 索引序列
  •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主编
  •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主编是谁呀
  •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主编是谁啊
  •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
  •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