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真理的追求杂志目录在哪里

真理的追求杂志目录在哪里

发布时间:

真理的追求杂志目录在哪里

不要慨叹生活底痛苦!---慨叹是弱者 —— 高尔基 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底意志。——高尔基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高尔基 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使我的生活变成轻松而舒适的诗。——高尔基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高尔基 生活的情况越艰难,我越感到自己更坚强,甚而也更聪明。——高尔基 人需要真理,就像瞎子需要明快的引路人一样。——高尔基 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高尔基 天才是由于对事业的热爱而发展起来的。简直可以说,天才——就其本质而论——只不过是对事业,对工作的热爱而已。——高尔基 天才出于勤奋。——高尔基 没有不可认识的东西,我们只能说还有尚未被认识的东西。——高尔基 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高尔基 没有不可认识的东西,我们只能说还有尚未被认识的东西。——高尔基 没有不可认识的东西,我们只能说还有尚未被认识的东西。——高尔基 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高尔基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扑在书上好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高尔基: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天才是由于对事业的热爱而发展起来的。简直可以说,天才——就其本质而论——只不过是对事业,对工作的热爱而已。天才出于勤奋不要慨叹生活底痛苦!---慨叹是弱者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底意志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学习——永远不晚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使我的生活变成轻松而舒适的诗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生活的情况越艰难,我越感到自己更坚强,甚而也更聪明人需要真理,就像瞎子需要明快的引路人一样没有不可认识的东西,我们只能说还有尚未被认识的东西我就知道这些了 。很困难,是我好不容易想起来然后一个字一个字敲进来的、希望楼主同情一下哈~把答案给我哈~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体味文化    文化与经济、政治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感受文化影响    文化塑造人生    综合探究 聚焦文化竞争力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传统文化的继承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第五课 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文化创新的途径    综合探究 建设“学习型社会”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综合探究 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第九课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十课 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综合探究 感悟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哲学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生活处处有哲学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综合探究 走进哲学 问辩人生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世界的物质性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作用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综合探究 求真务实 与时俱进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综合探究 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社会发展的规律    社会历史的主体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价值与价值观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综合探究 坚定理想 铸就辉煌

个人真挚强推的书目!!人间清醒的大学生必看!一、《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是我的语文老师推荐给我们看的,我在2021年12月份读过一遍,2022年2月又读了一次。这本书讲述了很简单的一个小故事,其中蕴含的最大的道理就是:及时做出改变。有的人就是害怕改变,不想脱离自己的舒适圈,但生活在变化,我们也应该随着生活做出及时的变化。生活是一个迷宫,他需要我们去探索,放下自己的恐惧,去寻找,去奋斗,战胜自己的恐惧,不要故步自封,不应该像书中的哼哼一样,遇到问题不想解决办法,只想自己安逸的等待,而不付出自己的行动。二、《自卑与超越》每个人都会存在自卑,差距就是如何去对待自卑,希望看过这本书的书友们我们都可以超越自卑,美好生活。我们要了解自卑,驱赶自卑,收获一个自信的自己。不要让属于自己的时光里充斥着自卑,自信起来吧,因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丢弃自卑,拾起自信,收获自信、充实的人生。这就是我们赶走那自卑,超越人美好生活。三、《人性的弱点》如果你是个社恐,想要改善你的人际关系,那这本书真的适合你。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说:“生活中的许多烦恼都源于我们盲目和别人攀比,而忘了享受自己的生活。”的确如此、人啊,之所以烦恼,总是喜欢去比和别人比较,喜欢去攀比,喜欢去追求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喜欢去追求错误的东西。卡耐基先生的智慧无疑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认知的大门,这不仅仅是对生活哲理的阐述,更是对人性的细细剖析。认清人性中的弱点,并不断改造自己,有所长进,从而事半功倍,顺利成功。四、《活出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或许是个没有普世答案的问题,但这丝毫不妨碍一代又一代人追寻自己的答案。是拥有财富?是获得成功?亦或是快乐的活着?《活出生命的意义》,作者是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他被公认为20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经历了炼狱般的痛苦之后,他将自己的经历和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不但帮助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真理的追求杂志目录在哪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2007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逄锦聚,陶得麟等。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指路明灯,他以建设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为最终追求,在世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不断证明其正确性和指导意义。目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绪论一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二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三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四 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原理内容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第三节 认识与实践的辨证统一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 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第一节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第二节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二节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第二节 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三节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实践的基本含义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字观的活动。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即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都具有客观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即实践是在意识指导下人的有目的的活动。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历史上每个阶段实践的内容、规模、水平都受到一定历史条T件的制约。)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真理的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真理是客观的。(即真理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对于同一个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是惟一的。)

真理的追求杂志目录在哪看

学业只能从八字内查看是否有文昌星!

怀念

主人公阿廖沙十一岁时不得不到社会上谋生,他先后在鞋店,圣像作坊当过学徒,也在绘图师家,轮船上做过洗碗工,阿廖沙结识了正直的厨师斯穆雷,并在他的帮助下开始读书,激发了对正义和真理的追求。五年后,阿廖沙怀着进大学的希望准备到喀山去。作者在这部作品中广泛地描写了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俄国下层的社会生活。在这本小说里,高尔基为了生活而要在鞋店、东家的房子里和轮船上工作。除了他的外祖母、外祖父、玛尔戈皇后这些有文化、有教养的人以外,在周遭的都是那些低俗、爱吵架、背地里说人坏话的小市民。见识的浅薄,生活圈子的狭小让高尔基周围的人都不懂书籍的好处,总在抑制他看书的欲望。而他就像不屈的小草一样,坚持看书,也有如荷花,不受污泥的沾染。“我来到人间”,仿佛就暗示着这人间的媚俗和可憎可笑的面目;而普希金的诗集、阿克萨夫的《家庭记事》、俄罗斯史诗《在森林中》等书籍构成了高尔基的天堂,这个“人间”里的天堂。创作背景1905年以后,高尔基几度出国,去意大利定居。他在热烈欢呼1917年2月革命的同时,却又对此后的十月革命表示难以理解、难以接受。在这无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的年代,通过反思,作家重又把无产阶级革命与文化主题融入自己的创作之中,写出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系列作品。《在人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1913年发表的《童年》,1916年《在人间》问世。高尔基在写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之前已经成为勇于用笔杆子同沙皇专制政府斗争的革命家,他的写作手法和技巧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在《在人间》发表之前,已经写出了《三个人》、《意大利童话》等作品。

哎!上面那位是什么人啊,去网上下载谁不会啊,没有前途!!我以前老师叫我写过这论文,现在的感想是没有了,但是我可以建议你去看这方面的书,很快就有感想了

真理的追求杂志目录在哪一页

意大利自然科学家:乔尔丹诺·布鲁诺 乔尔丹诺.布鲁诺(Giordano Bruno,1548 - 1600)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思想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勇敢的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并把它传遍欧洲,被世人誉为是反教会、反经院哲学的无畏战士,是捍卫真理的殉道者。 1548年,布鲁诺出生在意大利那不勒斯附近诺拉城一个没落的小贵族家庭。在十余岁时,父母将他送到了那不勒斯的一所私立人文主义学校就读。布鲁诺在这所学校学习了六年。1565年,布鲁诺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使下,进入了多米尼克僧团的修道院,第二年转为正式僧侣。布鲁诺在修道院学校攻读神学,同时他还刻苦钻研古希腊罗马语言文学和东方哲学。10年后,他获得了神学博士学位,还得到了神甫的教职。 布鲁诺不仅在修道院学校学习,还经常参加当时的一些社会活动和一些人文主义者交往甚密。在当时强大的人文主义思潮影响下,布鲁诺阅读了不少禁书, 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和当代著名哲学家特列佐(1508 - 1588)的著作。他被哥白尼的学说所吸引,开始对自然科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逐渐对宗教神学发生了怀疑。他对经院哲学家们所宣传的教义持否定态度,写了一些批判《圣经》的论文,并从日常行为上表现出对基督教圣徒的厌恶。布鲁诺的言行触怒了教廷,他被革除教籍。宗教裁判所指控他?quot;异端"。但布鲁诺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毫不动摇。为了逃避审判,他离开了修道院,逃往罗马,后来又转移到威尼斯。由于宗教法庭到处通缉他,整个意大利没有一块他立足的地方。1578年,他越过海拔4000米高的阿尔卑斯山流亡瑞士。在日内瓦由于他激烈反对加尔文教派,遭到了逮捕和监禁。1579年,布鲁诺获释后来到法国南部重镇土鲁斯,在当地一所大学任教,他在一次辩论会上,发表了新奇大胆的言论,抨击传统看法,引起了该校一部分反动教授和学生的反对,他被迫离开了土鲁斯。1581年,布鲁诺来到巴黎,在巴黎大学宣传唯物主义和新的天文学观点,遭到法国天主教和加尔文教的围攻。1583年,他逃往伦敦。这个时期是他思想完全成熟和创作高峰的年代。这些年他发表了数部用意大利文写的作品:《灰堆上的华宴》、《论原因、本原与太一》、《论无限、宇宙、与众世界》、《驱逐趾高气扬的野兽》、《飞马和野驴的秘密》、《论英雄热情》等等。这些著作语言丰富生动,论述尖锐泼辣,结构严谨无隙,既可见当时哲学论战之尖锐激烈,又体现出他宣传新思想的满腔热情。在牛津大学的一次辩论会上,布鲁诺为捍卫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发表演说批判了被教会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托勒密地心说,同经院哲学家门展开了激烈的论战,于是布鲁诺又被禁止讲课。1585年,布鲁诺返回巴黎。第二年春天,在巴黎最古老的著名学府索尔蓬纳大学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辩论会,他在演说中再次论证了他的宇宙观。由于他反对被教会奉为绝对权威的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被再次驱逐出法国。后来布鲁诺又去德国、捷克讲学,漂泊了六年。在侨居法兰克福期间,他又发表了三部用拉丁文撰写的著作:《论三种极小和限度》、《论单子、数和形》和《论无量和无数》。 由于布鲁诺在欧洲广泛宣传他的新宇宙观,反对经院哲学,进一步引起了罗马宗教裁判所的恐惧和仇恨。1592年,罗马教徒将他诱回国,并逮捕了他。刽子手们用尽种种刑罚仍无法令布鲁诺屈服。他说:"高加索的冰川,也不会冷却我心头的火焰,即使想塞尔维特那样被烧死也不反悔。"他还说:"为真理而斗争是人生最大的乐趣"。经过8年的残酷折磨后,布鲁诺被处以火刑。1600年2月17日凌晨,罗马塔楼上的悲壮钟声划破夜空,传进千家万户。这是施行火刑的信号。通往鲜花广场的街道上站满了群众。布鲁诺被绑在广场中央的火刑柱上,他向围观的人们庄严的宣布:"黑暗即将过去,黎明即将来临,真理终将战胜邪恶!"最后,他高呼"火,不能征服我,未来的世界会了解我,会知道我的价值。"刽子手用木塞堵上了他的嘴,然后点燃了烈火。布鲁诺在熊熊烈火中英勇就义。 布鲁诺死后,罗马教廷害怕人们抢走这位伟大思想家的骨灰来纪念他,匆匆忙忙的把他的骨灰连同泥土收集起来,抛洒在台伯河里。但这又有什么用呢?1889年6月9日,在布鲁诺殉难的鲜花广场上,人们为纪念这位为真理而呐喊、为科学而献身的伟大思想家,为他树立了一尊铜像,永远纪念他的勇气和功绩。 在布鲁诺的故乡意大利基督教的统治根深蒂固,民间流行着各种宗教迷信,当时信徒崇拜圣像、干尸极为普遍。但接受了现代人文主义思潮洗礼的布鲁诺对这一切轻蔑待之。他是基督教会最顽固的敌人。布鲁诺认为天主教会提出的关于上帝具?quot;三位一体"性的教义是错误的,他对经院哲学家宣扬的"变体说"、"圣母洁净怀胎说"和"上帝创世说"等教义持否定态度。对圣者像,布鲁诺连瞧都不瞧,有一次还把基督圣徒的画像从自己僧房中仍了出去,从而激怒了教会,遭到了教会的迫害。他斥责路德、加尔文等宗教领袖为"世上最愚蠢的人",并说他们"毫无头脑,没有知识,远远离开了文化与生活,而在永恒的迂腐中发霉腐烂"。他们的所作所为只是"给烂透了的宗教医治溃疡","给宗教的外衣修补破洞而已"。布鲁诺在著作和言谈中,历数宗教对科学、哲学、道德、社会关系的危害。他认为是宗教愚昧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科学和哲学的发展。对诮痰谋锥擞胛:ι疃裢淳,对各级僧侣恨之入骨。他甚至疾呼:不仅有必要把教会财产收归国有,消灭教会经济势力,停建教堂,关闭修道院,而且还应剥夺僧侣特权,迫使他们从事社会公益劳动? 布鲁诺在哲学上的突出贡献是他在继承和发展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的优良传统基础上,汲取了文艺复兴时期先进哲学和自然科学成果,论证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开创了近代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先河。他依据当代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哥白尼学说,形成了自己崭新的宇宙论。他提出并论证了宇宙无限和世界众多的思想。他认为整个宇宙是无限大的,根本就不存在固定的中心,也不存在界限。而地球只是绕太阳运转的一颗行星,太阳也只是宇宙中无数恒星中的一颗。在无限的宇宙中,有无数?quot;世界"在产生和消亡,但作为无限的宇宙本身是永恒存在的。布鲁诺不仅抛弃了地球中心说,而且也跨过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而大大前进了一步。他还提出天地同质说,认为物质是一切自然现象共同的统一基础。 布鲁诺明确指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处在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之中。这一变化是统一的物质实体包含的各种形式不断转化的过程,事物经过相互转化,形成对立面的统一。布鲁诺还论述?quot;极大"与"极小"的对立统一。他指出"宇宙里面,体积与点无别,中心与周边无别,有限者与无限者无别,最大者与最小者无别"。他把对立统一原则看作是认识自然、发现真理的诀窍,将这一学说提到方法论的高度。他得出的结论是:"谁想要认识自然的最大秘密,那就请他去研究和观察矛盾和对立面的最大和最小吧。深奥的法术几在于能够先早出结合点,再引出对立面"。(布鲁诺:《对话集》第291页)布鲁诺把这种辨证思想推广应用于社会和日常生活。他说:"不可能有这样的国家、这样的城市、这样的世代、这样的家庭,其成员竟会有相同的脾胃,而没有互相对立、互相矛盾的性格?quot;他指出意大利既是"一切罪恶"的"渊源",又是"地球的头脑和右手"以及一切美德的"教导者、培育者和母亲"。布鲁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辩证法成为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辨证理论家。他提出若干重要辨证的原理并做了详细论证,为反对中世纪经院哲学中行而上学的观点作出了重要贡献。 布鲁诺认为人类历史是不断变化和前进的。他反对那种把远古社会美化为"黄金时代"的观点。他主张社会变革,但反对用暴力手段去改造社会,他把理性和智慧看成是改造社会,战胜一切的决定力量。但是他却看不到人民群众实践的社会作用。 布鲁诺的哲学是刚刚启蒙的资产阶级哲学,是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发展的一个高峰。由于受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他的哲学思想还有很多不彻底的地方,但却对以后资产阶级革命和近代资产阶级唯物论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布鲁诺的一生是与旧观念决裂,同反动宗教势力搏斗,百折不挠地追求真理的一生。他赞扬哥白尼学说"如同一道霞光,它的出现应当使数百年埋藏在盲目、无耻和嫉妒愚昧的黑山洞里的古代真正科学的太阳也放射光明。布鲁诺以生命捍卫并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并使人类对天体对宇宙有了新的认识。布鲁诺曾在《论英雄热情》中对那些激情满怀、点燃理性之光、进行创造活动的伟大人物评价道?他们虽死在一时,却活在千古!"其实,这也是对他自己的最好的评价。

在1984年的一篇社论里,一位美国作家声称,人类如果终止对外太空的探索,无疑相当于中国人在郑和时代终止航海的冒险。一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对于外太空的探索仍带有强烈的国家争霸色彩。当尼克松和赫鲁晓夫在1957年展开厨房辩论时,他们都希望自己代表的制度具有更强大的优越性。所以,当苏联最终将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轨道时,它另美国人与西方世界紧张不已。同样的,对于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家而言,帮助中国实现火箭的上天与邓稼先的“两弹”计划一样,是实现中国独立与“东风压倒西风”目标的关键步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科学探索变成了意识形态的争夺。从人造卫星到登月计划再到星球大战,科学探索变成了科学家非功利的好奇心和政治任务的政治诉求不断进行较量的游戏。 没有人比费米实验室的第一主任罗伯特·威尔逊更能表现出科学家在这种争辩中所展现的迷人风采。在面对国会质询他建立粒子物理实验室装置能否增强美国的国防能力时,他出人意料的回答道:“新知识对荣誉与国家贡献良多,它与保卫我们国家毫无关系,但它使我们国家值得保卫。” 阿波罗登月计划处了清洗美国人在1957年的耻辱,它还给因越战而混乱和暗淡的1960年代美国带来了奇迹般的光彩。当亿万美国观众目睹着阿姆斯特朗迈开一小步时,他们重又回忆起肯尼迪时代的光辉与灿烂。当奥尔德邻对阿姆斯特朗说:“美呵,美呵,壮丽的凄凉景色”时,它鼓舞的不仅仅是美国人。 当科学实验越来越不再是爱迪生的灯泡研究,或是麦克斯维的实验室内的电磁实验时,国家意志在科学探索中扮演了越来越具支配性的角色。是的,我很喜欢罗伯特·威尔逊先生富有尊严的回答,但它并不能在每一次质询时都确保成功。当美国国会在1993年砍掉了超导超级对撞机的项目时,那些粒子物理学家陷入了巨大的沮丧之中,哈佛大学物理系主任谢尔登·格拉肖掩饰不住自己的意志消沉,它甚至失去了威尔逊式的自信:“没人能宣称这类研究能造出什么实用的东西,那只是句谎言。就政府目前的态度来看,我所钟情的这种研究不会有很好的结果。” 在科学探索里,总要面临种种矛盾。科学源于人们无法餍足的好奇心,科学重塑了我们对世界的观念,但科学的结果也常常迅速转化为实用性的工具。不得不承认,在整个20世纪,科学正普遍堕落为对技术的极端追求,失去了最初那种朴素而无穷尽的好奇心。我们在承认科学的功利化倾向时,也同样要承认,科学家本身也形成了自己的利益集团,他们在口口声声强调科学的非实用性目的的同时,也同样满足了自己实用性要求,除了科研经费,还可能是科学家的过度幻想。 伟大的科学壮举与体育和文艺成就一样,是鼓舞一个民族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但更需要了解到,当过与局限于这个目的是,很容易忽略这样的实施——这些成就的实质是促使人类的健全发展,甚至可能仅仅为了实现人类对游戏精神的渴望。对于长期深受实用主义影响的中国科学界来说,还不存在过渡的好奇心和预算间的矛盾,令人担心的反而是对实用性的过分强调可能会压抑真正的科学精神。太空探索能够激发起中国人对未知世界的热情,我们也能像库布里克在1967年幻想2001年的世界一样,对于未来作出科幻电影般的畅想。当更多的中国人在太空漫游,并像加加林与阿姆斯特朗一样目睹到这个地球原来只是颗蓝色的星球,而在浩瀚宇宙中,我们是如此渺小而顽强时,人们对于中国的观念也同样会改变的。

科学家勇于追求真理意大利自然科学家:乔尔丹诺·布鲁诺 贝尔发明电话的故事 如今,电话走进了千家万户,你知道电话是谁发明的吗? 贝尔,就是发明电话的人。他1847年生于英国,年轻时跟父亲从事聋哑人的教学工作,曾想制造一种让聋哑人用眼睛看到声音的机器。 1873年,成为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的贝尔,开始研究在同一线路上传送许多电报的装置——多工电报,并萌发了利用电流把人的说话声传向远方的念头,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人能如同面对面的交谈。于是,贝尔开始了电话的研究。 那是1875年6月2日,贝尔和他的助手华生分别在两个房间里试验多工电报机,一个偶然发生的事故启发了贝尔。华生房间里的电报机上有一个弹簧粘到磁铁上了,华生拉开弹簧时,弹簧发生了振动。与此同时,贝尔惊奇地发现自己房间里电报机上的弹簧颤动起来,还发出了声音,是电流把振动从一个房间传到另一个房间。贝尔的思路顿时大开,他由此想到:如果人对着一块铁片说话,声音将引起铁片振动;若在铁片后面放上一块电磁铁的话,铁片的振动势必在电磁铁线圈中产生 时大时小的电流。这个波动电流沿电线传向远处,远处的类似装置上不就会发生同样的振动,发出同样的声音吗?这样声音就沿电线传到远方去了。这不就是梦寐以求的电话吗! 贝尔和华生按新的设想制成了电话机。在一次实验中,一滴硫酸溅到贝尔的腿上,疼得他直叫喊:“华生先生,我需要你,请到我这里来!” 这句话由电话机经电线传到华生的耳朵里,电话成功了!1876年3月7日,贝尔成为电话发明的专利人。 贝尔一生获得过18种专利,与他人合作获得12种专利。他设想将电话线埋入地下,或悬架在空中,用它连接到住宅、乡村、工厂…… 这样,任何地方都能直接通电话。今天,贝尔的设想早已成为现实。

贝尔发明电话的故事 如今,电话走进了千家万户,你知道电话是谁发明的吗? 贝尔,就是发明电话的人。他1847年生于英国,年轻时跟父亲从事聋哑人的教学工作,曾想制造一种让聋哑人用眼睛看到声音的机器。 1873年,成为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的贝尔,开始研究在同一线路上传送许多电报的装置——多工电报,并萌发了利用电流把人的说话声传向远方的念头,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人能如同面对面的交谈。于是,贝尔开始了电话的研究。 那是1875年6月2日,贝尔和他的助手华生分别在两个房间里试验多工电报机,一个偶然发生的事故启发了贝尔。华生房间里的电报机上有一个弹簧粘到磁铁上了,华生拉开弹簧时,弹簧发生了振动。与此同时,贝尔惊奇地发现自己房间里电报机上的弹簧颤动起来,还发出了声音,是电流把振动从一个房间传到另一个房间。贝尔的思路顿时大开,他由此想到:如果人对着一块铁片说话,声音将引起铁片振动;若在铁片后面放上一块电磁铁的话,铁片的振动势必在电磁铁线圈中产生 时大时小的电流。这个波动电流沿电线传向远处,远处的类似装置上不就会发生同样的振动,发出同样的声音吗?这样声音就沿电线传到远方去了。这不就是梦寐以求的电话吗! 贝尔和华生按新的设想制成了电话机。在一次实验中,一滴硫酸溅到贝尔的腿上,疼得他直叫喊:“华生先生,我需要你,请到我这里来!” 这句话由电话机经电线传到华生的耳朵里,电话成功了!1876年3月7日,贝尔成为电话发明的专利人。 贝尔一生获得过18种专利,与他人合作获得12种专利。他设想将电话线埋入地下,或悬架在空中,用它连接到住宅、乡村、工厂…… 这样,任何地方都能直接通电话。今天,贝尔的设想早已成为现实。意大利自然科学家:乔尔丹诺·布鲁诺 乔尔丹诺.布鲁诺(Giordano Bruno,1548 - 1600)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思想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勇敢的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并把它传遍欧洲,被世人誉为是反教会、反经院哲学的无畏战士,是捍卫真理的殉道者。 1548年,布鲁诺出生在意大利那不勒斯附近诺拉城一个没落的小贵族家庭。在十余岁时,父母将他送到了那不勒斯的一所私立人文主义学校就读。布鲁诺在这所学校学习了六年。1565年,布鲁诺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使下,进入了多米尼克僧团的修道院,第二年转为正式僧侣。布鲁诺在修道院学校攻读神学,同时他还刻苦钻研古希腊罗马语言文学和东方哲学。10年后,他获得了神学博士学位,还得到了神甫的教职。 布鲁诺不仅在修道院学校学习,还经常参加当时的一些社会活动和一些人文主义者交往甚密。在当时强大的人文主义思潮影响下,布鲁诺阅读了不少禁书, 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和当代著名哲学家特列佐(1508 - 1588)的著作。他被哥白尼的学说所吸引,开始对自然科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逐渐对宗教神学发生了怀疑。他对经院哲学家们所宣传的教义持否定态度,写了一些批判《圣经》的论文,并从日常行为上表现出对基督教圣徒的厌恶。布鲁诺的言行触怒了教廷,他被革除教籍。宗教裁判所指控他?quot;异端"。但布鲁诺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毫不动摇。为了逃避审判,他离开了修道院,逃往罗马,后来又转移到威尼斯。由于宗教法庭到处通缉他,整个意大利没有一块他立足的地方。1578年,他越过海拔4000米高的阿尔卑斯山流亡瑞士。在日内瓦由于他激烈反对加尔文教派,遭到了逮捕和监禁。1579年,布鲁诺获释后来到法国南部重镇土鲁斯,在当地一所大学任教,他在一次辩论会上,发表了新奇大胆的言论,抨击传统看法,引起了该校一部分反动教授和学生的反对,他被迫离开了土鲁斯。1581年,布鲁诺来到巴黎,在巴黎大学宣传唯物主义和新的天文学观点,遭到法国天主教和加尔文教的围攻。1583年,他逃往伦敦。这个时期是他思想完全成熟和创作高峰的年代。这些年他发表了数部用意大利文写的作品:《灰堆上的华宴》、《论原因、本原与太一》、《论无限、宇宙、与众世界》、《驱逐趾高气扬的野兽》、《飞马和野驴的秘密》、《论英雄热情》等等。这些著作语言丰富生动,论述尖锐泼辣,结构严谨无隙,既可见当时哲学论战之尖锐激烈,又体现出他宣传新思想的满腔热情。在牛津大学的一次辩论会上,布鲁诺为捍卫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发表演说批判了被教会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托勒密地心说,同经院哲学家门展开了激烈的论战,于是布鲁诺又被禁止讲课。1585年,布鲁诺返回巴黎。第二年春天,在巴黎最古老的著名学府索尔蓬纳大学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辩论会,他在演说中再次论证了他的宇宙观。由于他反对被教会奉为绝对权威的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被再次驱逐出法国。后来布鲁诺又去德国、捷克讲学,漂泊了六年。在侨居法兰克福期间,他又发表了三部用拉丁文撰写的著作:《论三种极小和限度》、《论单子、数和形》和《论无量和无数》。 由于布鲁诺在欧洲广泛宣传他的新宇宙观,反对经院哲学,进一步引起了罗马宗教裁判所的恐惧和仇恨。1592年,罗马教徒将他诱回国,并逮捕了他。刽子手们用尽种种刑罚仍无法令布鲁诺屈服。他说:"高加索的冰川,也不会冷却我心头的火焰,即使想塞尔维特那样被烧死也不反悔。"他还说:"为真理而斗争是人生最大的乐趣"。经过8年的残酷折磨后,布鲁诺被处以火刑。1600年2月17日凌晨,罗马塔楼上的悲壮钟声划破夜空,传进千家万户。这是施行火刑的信号。通往鲜花广场的街道上站满了群众。布鲁诺被绑在广场中央的火刑柱上,他向围观的人们庄严的宣布:"黑暗即将过去,黎明即将来临,真理终将战胜邪恶!"最后,他高呼"火,不能征服我,未来的世界会了解我,会知道我的价值。"刽子手用木塞堵上了他的嘴,然后点燃了烈火。布鲁诺在熊熊烈火中英勇就义。 布鲁诺死后,罗马教廷害怕人们抢走这位伟大思想家的骨灰来纪念他,匆匆忙忙的把他的骨灰连同泥土收集起来,抛洒在台伯河里。但这又有什么用呢?1889年6月9日,在布鲁诺殉难的鲜花广场上,人们为纪念这位为真理而呐喊、为科学而献身的伟大思想家,为他树立了一尊铜像,永远纪念他的勇气和功绩。 在布鲁诺的故乡意大利基督教的统治根深蒂固,民间流行着各种宗教迷信,当时信徒崇拜圣像、干尸极为普遍。但接受了现代人文主义思潮洗礼的布鲁诺对这一切轻蔑待之。他是基督教会最顽固的敌人。布鲁诺认为天主教会提出的关于上帝具?quot;三位一体"性的教义是错误的,他对经院哲学家宣扬的"变体说"、"圣母洁净怀胎说"和"上帝创世说"等教义持否定态度。对圣者像,布鲁诺连瞧都不瞧,有一次还把基督圣徒的画像从自己僧房中仍了出去,从而激怒了教会,遭到了教会的迫害。他斥责路德、加尔文等宗教领袖为"世上最愚蠢的人",并说他们"毫无头脑,没有知识,远远离开了文化与生活,而在永恒的迂腐中发霉腐烂"。他们的所作所为只是"给烂透了的宗教医治溃疡","给宗教的外衣修补破洞而已"。布鲁诺在著作和言谈中,历数宗教对科学、哲学、道德、社会关系的危害。他认为是宗教愚昧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科学和哲学的发展。对诮痰谋锥擞胛:ι疃裢淳,对各级僧侣恨之入骨。他甚至疾呼:不仅有必要把教会财产收归国有,消灭教会经济势力,停建教堂,关闭修道院,而且还应剥夺僧侣特权,迫使他们从事社会公益劳动? 布鲁诺在哲学上的突出贡献是他在继承和发展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的优良传统基础上,汲取了文艺复兴时期先进哲学和自然科学成果,论证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开创了近代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先河。他依据当代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哥白尼学说,形成了自己崭新的宇宙论。他提出并论证了宇宙无限和世界众多的思想。他认为整个宇宙是无限大的,根本就不存在固定的中心,也不存在界限。而地球只是绕太阳运转的一颗行星,太阳也只是宇宙中无数恒星中的一颗。在无限的宇宙中,有无数?quot;世界"在产生和消亡,但作为无限的宇宙本身是永恒存在的。布鲁诺不仅抛弃了地球中心说,而且也跨过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而大大前进了一步。他还提出天地同质说,认为物质是一切自然现象共同的统一基础。 布鲁诺明确指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处在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之中。这一变化是统一的物质实体包含的各种形式不断转化的过程,事物经过相互转化,形成对立面的统一。布鲁诺还论述?quot;极大"与"极小"的对立统一。他指出"宇宙里面,体积与点无别,中心与周边无别,有限者与无限者无别,最大者与最小者无别"。他把对立统一原则看作是认识自然、发现真理的诀窍,将这一学说提到方法论的高度。他得出的结论是:"谁想要认识自然的最大秘密,那就请他去研究和观察矛盾和对立面的最大和最小吧。深奥的法术几在于能够先早出结合点,再引出对立面"。(布鲁诺:《对话集》第291页)布鲁诺把这种辨证思想推广应用于社会和日常生活。他说:"不可能有这样的国家、这样的城市、这样的世代、这样的家庭,其成员竟会有相同的脾胃,而没有互相对立、互相矛盾的性格?quot;他指出意大利既是"一切罪恶"的"渊源",又是"地球的头脑和右手"以及一切美德的"教导者、培育者和母亲"。布鲁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辩证法成为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辨证理论家。他提出若干重要辨证的原理并做了详细论证,为反对中世纪经院哲学中行而上学的观点作出了重要贡献。 布鲁诺认为人类历史是不断变化和前进的。他反对那种把远古社会美化为"黄金时代"的观点。他主张社会变革,但反对用暴力手段去改造社会,他把理性和智慧看成是改造社会,战胜一切的决定力量。但是他却看不到人民群众实践的社会作用。 布鲁诺的哲学是刚刚启蒙的资产阶级哲学,是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发展的一个高峰。由于受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他的哲学思想还有很多不彻底的地方,但却对以后资产阶级革命和近代资产阶级唯物论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布鲁诺的一生是与旧观念决裂,同反动宗教势力搏斗,百折不挠地追求真理的一生。他赞扬哥白尼学说"如同一道霞光,它的出现应当使数百年埋藏在盲目、无耻和嫉妒愚昧的黑山洞里的古代真正科学的太阳也放射光明。布鲁诺以生命捍卫并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并使人类对天体对宇宙有了新的认识。布鲁诺曾在《论英雄热情》中对那些激情满怀、点燃理性之光、进行创造活动的伟大人物评价道?他们虽死在一时,却活在千古!"其实,这也是对他自己的最好的评价。

真理的追求杂志目录

《乌有之乡》是一个政经评论网站,2003年开设于北京。由于长期发布左倾类文章,被公认为是政论网站中的左派,中国崇毛派的一个重要社区,亚洲周刊认为邓力群是乌有之乡的高层背景之一。在内容来源上乌有之乡允许一般网民注册,但文章和文章评论都需经过审核,乌有之乡的首页为人工编辑。根据Alexa的数据,乌有之乡的网站流量排在中国前2000名以内。扩展资料不过,虽然思想界争论的很激烈,但由于主流媒体封杀左翼声音的“默契”,这些争论并没有在大众媒体上得到任何反映,一般民众对知识界的分化浑然不觉。主流媒体仍然在起劲的宣传市场乌托邦,其传递的全部暗示就是“美国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在乌有之乡网站出现之前,体制内的“老左派”也试图发出不同的声音,以军旅作家魏巍为主创办了《中流》、《真理的追求》等杂志,笔者曾经看到过几期,深感他们的担忧是合理的,对问题的剖析也是尖锐深刻的,但老左派最大的问题话语体系过于陈旧,这限制了杂志的影响力。后来,这两份杂志因为对“三个代表”的提法有所批评而被停刊,“老左派”遂转移阵地,创办了“毛泽东旗帜网”,但影响力远不如乌有之乡。参考资料来源:首页-乌有之乡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乌有之乡

举例:西方著名哲学家书籍目录关于苏格拉底的书  《苏格拉底这样思考:通向幸福生活的16种方式》  《苏格拉底传》  《与大师相遇——真理的追求者》  《回忆苏格拉底》《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的申辩》  《苏格拉底的审判》  《色诺芬笔下的苏格拉底对话》  《苏格拉底的困惑》  《苏格拉底之道》  《苏格拉底的最后日子》  《苏格拉底之死》  《谈话录》  《理想国》  《蝉》柏拉图著作:  I《伊壁鸠鲁篇》、《苏格拉底的申辩》、《克力同篇》、《斐多篇》。  II《克堤拉斯篇》、《泰阿泰德篇》、《智士篇》、《政治家篇》。  III《巴曼尼得斯篇》、《菲力帕斯篇》、《飨宴篇》、《斐德罗篇》。  IV《阿奇拜得篇之一》、《阿奇拜得篇之二》、《高尔吉亚篇》。《智者篇》、《政治家篇》、《斐利布斯篇》、《法律篇》、《理想国》、《苏格拉底之死》。伪托柏拉图的著作:《米诺斯》(Minos)《欧律克西亚斯》(Eryxias)《泰戈斯》(Theages)《克里托芬》(Cleitophon)《爱人》(Lovers)亚里士多德著作集  1、逻辑学:《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题篇》、《辩谬篇》,以上六篇逻辑学著作总称《工具论》。  2、形而上学:《形而上学》。  3、自然哲学:《物理学》、《气象学》、《论天》、《论生灭》。  4、论动物:《动物志》、《动物之构造》、《动物之运动》、《动物之行进》、《动物之生殖》、《尼各马克伦理学》、《158城邦制》。  5、论人:《论灵魂》、《论感觉和被感觉的》、《论记忆》、《论睡眠》、《论梦》、《论睡眠中的预兆》、《论生命的长短》、《论青年、老年及死亡》、《论呼吸》、《论气息》。  6、伦理学和政治学:《尼各马可伦理学》、《优台谟伦理学》、《政治学》。7、《修辞学》、《诗学》。黑格尔著作  《精神现象学》  《逻辑学》  《哲学科学全书纲要》(全书分三个部分: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先后共出版过3个版本;其中逻辑学部分被称为“小逻辑”)  《法哲学原理》《美学讲演录》(又译:《美学》、《谈美学》)  《历史哲学讲演录》  《哲学史讲演录》《宗教哲学讲演录》叔本华主要著作列表  1813年大学博士论文《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  1816年,《论视觉与颜色》  1819年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提出“世界是我的表象”他把客观世界同主体意识中的世界混为一谈。在此基础上,他完成他的唯意志论哲学体系:意志(自在之物)——理念(意志的直接客体化)——事物(意志的间接客体化)  1836年《论自然中的意志》  1839年,《论意志的自由》  1840年,《论道德的基础》   1841年《伦理学中的两个根本问题》  1851年,《附录与补遗》马克思主要著作  《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1838年-1841年)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3年)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  《论犹太人问题》(1843年-1844年)  《神圣家族》(1844年-1845年)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  《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1846年)  《罢工和工人同盟》(1847年)  《哲学的贫困》(1847)  《工人联合会》(1847年)  《共产党宣言》(1848年)  《雇佣劳动与资本》(1849年)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1853年)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1857年)  《政治经济学批判》(1859年)  《福格特先生》(1860年)  《剩余价值理论》(1862年-1863年)  《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1864年)  《法兰西内战》(1871年)  《资本论》(1865年、1885年、1897年)恩格斯主要作品  《反杜林论》:集中当时多门科学的重要成果,批驳了杜林的理论。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对哲学问题作出经典概括,为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提出了科学标准。  《自然辩证法》: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用唯物史观阐明了国家的实质和其消亡的必然性,成为历史哲学研究的主要作品。尼采主要著作《悲剧的诞生》  《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  《不合时宜的考察》  《自白者和作家大卫·斯特劳斯》  《不合时宜的考察》第二部:  《历史之用途与滥用》  《不合时宜的考察》第三部:  《教育家的叔本华》  《尼采论叔本华》《古修辞学描述》  《不合时宜的考察》第四部:  《瓦格纳在拜洛伊特》  《人性,太人性的》第一卷《启示艺术家和文学家之灵魂》《朝霞》  《快乐的知识》  《乐观的智慧》  《敌基督者》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善与恶的超越》一译《善恶的彼岸》  《道德的谱系》  《瓦格纳事件》  《偶像的黄昏》  《上帝之死》  《上帝死了》  《尼采自传》  《瞧这个人》  《尼采的人生》  《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  《尼采诗抄》  《尼采诗选》  《快乐的智慧》  《我妹妹与我》  《我们缺什么》

公元177 年,马可·奥勒留,罗马帝国的皇帝,坐上了奔赴北方的战车。如果 121 年 4 月 26 日是他准确的生日的话,这一年他刚好五十六岁。但那时候人们通常只能活四十岁。 多年来他的帝国一直动荡不安,危机四伏,甚至可以说兵荒马乱,加上军队的内讧,他的年轮几乎是在战车下转动的,他的身体也十分疲惫。尽管所到之处,人们都在高呼“皇帝万岁!”皇帝本人却深知来日不多,一种壮士一去不复还的预感徘徊在他心头。不过他早已作好随时放弃生命的充分准备。作为万万人之上的皇帝,通常是没有朋友的,但马可·奥勒留拥有许多知心的朋友。直到三天前他们还在一起谈论宇宙、神灵与人生的深奥哲理。罗马城外,风把旗帜吹得猎猎作响,他深情地与朋友一一握手,就像生离死别一样。他的情绪可能感染了朋友,他们请求他留下自己的箴言。这就是今天我们可以在书架上看到的《沉思录——一个罗马皇帝的哲学思考》。多亏他的朋友,不然我们也许就读不到这册智慧的书——它本来是写给自己看的。虽然那场战役最终取得了胜利,奥勒留却在胜利的喜讯中撤离人世。 马可·奥勒留从小就表现出探索万物本源的兴趣,十一岁时,他便有意身着古代希腊与罗马哲学家们常穿的简陋的长袍,模仿他们的生活方式。他少年的心智,得到了当时世界上最好的教化。在《沉思录》的第一篇,他列举了一长串对他的人格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他们是他的祖父、父亲、母亲、家庭教师和一些哲学家。令人感兴趣的是,奥勒留所列举的自己得到的教益大多是否定性的。如,他的母亲教给他不要在心中产生报复的念头;他的家庭教师使他“学会了不在运动场上加入某一方——无论是蓝队还是绿队;也不要为格斗比赛的任何一方叫好——无论他们是执方盾还是圆盾”;拉斯提库斯告诫他“不要因为虚荣而撰写冥思玄想的文字,或慷慨陈词地谈论道德,不要故作热情洋溢”;阿波罗尼乌斯教导他“不要让心依赖于偶然机遇”。等等。 奥勒留对哲学的爱好不能被视为是达官贵人的附庸风雅,它出自他的天性。在奥勒留活动的年代,罗马帝国风行斯多葛派哲学。整个斯多葛派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家芝诺的一次旅行。在前往雅典的中途,芝诺的船沉入了深深的爱琴海,哲学家丧失了所有的财物,但他惊奇地发现,自己的精神品质完好无损。于是便有了斯多葛派——这种圣人的哲学。 斯多葛派认为整个宇宙是一个神,一个心灵,它分配给每一个人以灵魂。“人是一点灵魂载负着一具尸体”。人应当摈弃肉体的享受,一切可称为快乐的东西,去完善自己的灵魂。奥勒留向往这种高尚的生活。罗素在他那本著名的《西方哲学史》中写到:“他是一个悲怆的人;在一系列必须加以抗拒的各种欲望里,他感到其中最具有吸引力的一种就是想要引退去一个宁静的乡村生活的那种愿望。但是实现这种愿望的机会始终没有来临。”他渴望成为一个圣人 , 一个像苏格拉底那样的哲学家 , 但是命运让他踏上了一条看起来是相反的道路。作为皇帝安东尼庇护的养子,当他还是一个十九岁青年的时候,就被推举为罗马的执政官,此后又两次连任,还娶了皇帝的女儿为妻。他在世俗的事务中愈陷愈深,不可自拔,直到 161 年,养父驾崩之后,他被推上了帝国最高统治者的座位。看来,他是一个听从命运安排和感召的人。“让命运成为你唯一的意向吧,因为此外再没有更合理的事情。”这句话不像是对别人说的。 一个渴望归隐的圣人却坐上辉煌的宝座,一个哲学家成了一个皇帝,这是一件奇妙的事情。 经过数百年的征服与扩张,特别是到了恺撒和屋大维统治的时代,罗马帝国的版图变得十分辽阔。它的疆界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北抵英吉利海峡、莱茵河、黑海、高加索一线,南至北部非洲,东到阿拉伯沙漠。在交通信息如此不便的时代,要统治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是非常困难的。而且,随着版图的扩大,愈来愈多地把不同种族和信仰的人纳入了一个国度,其结果是增加不安定的因素,使国家受到愈来愈多的挑战 , 皇帝也越来越不好当。因此,在一次得不偿失的胜利之后,屋大维嘱咐后人,不要一意扩张了。奥勒留执政时期,帝国已经转入守势,但是国家内部仍然不能平静。它必须随时接受来自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人群的挑战,而这些挑战往往是与天灾一起降临的。 奥勒留在位的二十年时间,就是在应付这些事件中度过的。但在戎马倥偬之际,奥勒留依然继续他对宇宙人生究竟的思索。《沉思录》的许多篇章,是在刀光剑影的征途上写下的。 与所有真正的斯多葛哲人一样,奥勒留的关怀远远超出罗马的版图。他的志向不在于成为一个万万人之上的罗马皇帝,而是要成为一个宇宙公民,因为“广袤无垠的欧亚大陆,在宇宙不过是一角落;海洋之大,不过犹如一小水滴;马其顿的埃索斯山,与全宇宙相比,不过尘埃一粒;而此时此刻,在无尽的时间序列中,也只是无穷中的一点。所有一切存在物,都是渺小的,变化着的,无任何稳定性可言的东西。”宇宙的本性操纵物质界时好像玩弄蜡块,命运刈割生命有如收麦子。“仔细地审视所有的事物,你会看到它们一直在凋萎和变易。也可以说,一直在腐败和离散,换一个说法,事物的一再形成一如它们之前的一再瓦解。” 整个世界是一道生灭不息的潮流。“既然如此,又有谁能赋予那绝不能静止下来的迁流中的事物以什么价值呢?”因为,没有谁能站到这一潮流之外去。在这辽阔无际、迁流不息的宇宙流中,人什么也抓不住,包括万里江山和金碧辉煌的宫殿,也包括人自己的肉身。“名医希波克拉底治愈了好多疾病,但他自己终究也病倒而死去。占星家查尔丁之流预言别人的大限之期,最终自己却没有躲过死亡之日。亚力山大、庞培、恺撒一生征战,毁灭了多少城市,在战场上砍杀了成千上万的马匹士卒,可他们自己终归仍然追随死人而去。赫拉克利特曾大谈宇宙之火,却因水肿病而死亡。”《沉思录》的作者要求人们“经常思想一下往昔的古人吧。他们一心一意地为自己的怨恨和家族的世仇作报复,并且无所不用其极;他们有的声名显赫一世,有的则罹难蒙灾、创巨痛深。然后你问自己一句:似诸人等,而今安在?他们消失得无影无踪,如一缕烟逝去。”“不用多长的时间,你将释怀于整个世界;更短的一点时间内,世界也就忘记了你。”那些执着的企图,只能使人陷入被动与烦恼,并且最终也要失算。“那些戏,甚至不值得耗费蜡烛去演出呢!” 在揭示世界的流变和生命的无常之后,奥勒留追问,“究竟是什么使你执意盘桓于此呢?” 生活在世俗中的人们,通常会抱怨是外部事物的诱惑与违逆导致他们内心的痛苦不安。 奥勒留告诉人们,这是不确切的,甚至是自欺欺人的,是逃避人生使命的托词。“如果外部事物使你烦恼不安,那么请你注意,使你心情烦乱的并非事物,而是你对事物的看法,而只要你愿意,你是很可以将它打发掉的。”他坚持了两条格言:事物不能拂乱灵魂;人生不过一种意见 ( 这话听起来有些“唯识无境”的味道 ) 。如果生活使你痛苦 , 那就反省并且去除自己的意见和观念吧,是它们令你痛苦的,而不是生活使你无法承受。“不要忘了,一切事物说到底都是一种意见。只要你乐意 , 都属于你的思想所支配。因此,去掉你的见解,就好像你绕过某个危险的海岬,你不会损失什么 , 但你却获得了安全的航线,平静的海面 , 还有风平浪静的海湾。” 由于有了这种直指人心的痛快淋漓,奥勒留便无须去寻找隐逸的丛林了,或者说他在自己心中找到了寺庙。“人们习惯于凡欲隐退便寻找那人迹罕见的地方,或乡间,或海滨,或山中。而这也是你一心向往的。可归根结底,这是一种俗不可耐的向往,因为你自身当中便有这样的力量,随时可以隐退的,只要你希望如此。一个人的心便是他回避喧嚣世人的最自由的宁静去处。如果你心中宁静,那你就已获得了内在的和平;这种和平安宁在于听从自心的吩咐。”这种在自己心灵发现丛林的结果是,奥勒留不像一般的隐者那样逃避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他认为厌弃、回避与执着追逐同样是烦恼的诱因,外在的企求与内向的蜷缩同样使心灵变形,愤怒和狂喜都会使灵魂扭曲,失去自性的圆满。因此,他既不追逐人生,也不逃避人生,从不怠慢社会历史赋予一个罗马皇帝的使命。他每天都在提醒自己,要尽到自己身上的社会责任。“当你清晨不愿早起时,可以简短地对自己说这么一番话:我要起床去履行一个人所负有的责任,难道我会不乐意履行我之被塑造,我之被生于此世间而应该负有的责任吗?”他生活态度既积极又消极:尽人事而听天命。 奥勒留的终极关怀是心灵的关怀。他指出,“一个毫不犹豫便会跻身于赴死者的高尚队伍的人,便是一个类似祭司和神之伺奉者的人,一个能够正确利用心中神性的人。在这种神性力量的帮助下,此人便获得了庇护。他不受欢乐的诱惑,不怕痛苦的侵袭,不受伤害又超然于恶人们的邪恶意志之上。因此他在进行一场高贵的战斗,抵御心中的所有情欲。他的内心深处浸透了公义的精神,全心全意地接受一切逆顺之境,面对自己的命运。若非公众的必然利益和普遍的福利,他对任何言谈、思想或行动都不屑一顾。不,他只专门于自己的事业,仔细地思想命运分配给自己的大自然的那一份,尽其所能地追求第一和至善。他由衷地相信自己得天独厚,相信任何人的命运都是得其所宜的,因为适宜便是命定的东西。”对于那些以高贵的灵魂去伺候肉体的人,奥勒留指出,“你只是以一个有价值的东西去服务于那并无价值的存在。因为前者是灵魂、智慧和神性,而后者却是污垢和腐败。” 心灵若依附于财富、地位、权力等外物,并以其为尊严和荣耀,就会多了虚妄不实的成份,变得猖狂而又脆弱。把它们纳入心灵,与把众多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人群纳入罗马帝国的版图是一样的。为了保持灵魂的高贵和纯洁,他劝戒人“把你的感觉局限于它们应有的范围,让你的心保持应有的距离,不用与它们混在一起。”使你的心像清泉一样长流不息,时刻保持自由、澄明、节制和善良,不至于成为一潭死水。这就是奥勒留“世出世间”、解脱烦恼的秘诀。没有任何外境能颠倒一个回到心灵的人,“可以说,生死、荣辱、苦乐、贫富——所有这一切都是善者和恶者会共同遭遇的东西,从本质上说,他们并没有内在的高尚性或卑鄙性,因而,如果说它们是非善非恶的,也就没有任何不妥了。” 仔细考察奥勒留的价值观是相当有趣的。《沉思录》通篇充满着对物质形态变幻不实,人生短暂无常的感叹,强调了存在的无意义、无价值。 但是从宇宙统一体和自然之神的角度,他又指出,世间的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所有这一切存在都是渺小的、变化着的、不稳定的东西。不要忘记,这所有一切,均来自宇宙的灵魂,或直接或间接地受因果法则的支配。因此,咆哮的狮子的凶恶,蝮蛇的毒汁,或任何自然界中有害的东西,如荆棘、污泥之类,都是高贵和美丽的某种东西的产物。因而不要以为它们是毫无疑义的,是不值得你崇敬的某种存在。要了解所有这一切所由来自的那个源泉。”而且,奥勒留还体会到“事物之间存在着自然的交感同情”。正是这种万物等价同源的观念使奥勒留不至于滑入虚无主义的深渊。他要去掉的是顽固不化的个人立场。这种立场的实在性是一种障碍,它使人愚昧,也使人痛苦。奥勒留要消除个人立场和佛家要消除人的私我是一致的。只有你的视野开阔并且保持立场的变通,世间的一切事件就会畅快地从你的心中流过。除了这个,你还需要什么呢! 或者有人把奥勒留归结为一个虚无主义者,但是这种归结使皇帝对政治等世俗事物的恭敬和勉力,以及对社会公义的坚持变得荒谬和不可理解。因为一个货真价实的虚无主义者的唯一出路,就是找一个僻静的去处了结自己的生命,不麻烦别人。一个半拉子的、冒牌的虚无主义者通常的选择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莫让杯樽空对月。奥勒留二者都不是。他也不同于那些在境遇不通、时运不济的时候否定一切,看透一切,一旦利益在前就斤两不让、尺寸必争的伪虚无主义者。 许多虚无主义者,起源于对人注定要死去的无奈,认为死亡是对人存在的彻底灭绝,因此它堵住了通往永恒和神圣的出路,使生命显得无根无据,毫无希望。其实生与死、寿与夭不见得是人存在的究竟,长生不死并不能保证一个人活得幸福、愉悦。如果一个人过得痛苦难熬又欲死不成,那才是最可怕的。 某些存在主义者把死亡作为否决人生的借口。加缪将全部哲学的问题归结为人要不要自杀?因为无根无据、毫无意义地赖着活是无耻的,也是不可理解的。但这恰恰是他反思人生所得出的结论。他认为人只有在对荒谬、无意义的反抗中才能获得意义。西西弗就是这样的英雄,他把一块注定要滚下山去的石头推向山顶。加缪的逻辑似乎勉强。的确,按照有理数的原则,如果一个数是负值,那么它的反数就是正值的。但是,如果这个数是零,它的反数是正值的吗?零乘以什么都是零,正与负都没有意义。如果人生的意义是恶的,那么对它的反抗就是善;如果人生的意义是虚无,顺从与反抗都是虚无。加缪似乎是个与命运闹情绪的人。萨特更是要与世界闹别扭。加缪的车后来撞到了树上,他的死看不出是他杀还是自杀。 一般的价值淘金者通常是把世界敲碎成一片散沙,然后从中检测各粒沙子之间的差别,以此来确定它们的轻重贵贱,然后淘汰那些轻贱的沙粒,从而获得贵重的金子。对于他们来说,价值是一种差别。奥勒留是一个特殊的淘金者,他从宽广的时空视野来考察宇宙之沙,发现这些沙子尽管眼前五光十色,千差万别,但是这些差别更多是来自我们的褊狭的立场和意见,依特殊立场而成立的意见必定随着立场的转变而转变。 在生灭变化的火之河流中一切差别最终都被抹平。因此,肆意扩张这种差别使之升级来获得荣耀是可笑的,人把心灵交付到这种差别之中去受作弄是不值得的。 换一个角度讲 , 万有等价等值的思想却不意味着虚无主义 , 因为万物等价只意味着它们之间的相对值相等 , 但不能由此得出它们的绝对值等于零的结论。等价既可以等于零,也可以等于万,等于亿。只有在万物的价值相等,并且等同于零时,才产生绝对虚无主义。奥勒留可以说是一个相对虚无主义者,因为他否决了事物之间、境遇之间的价值差异;但奥勒留不是一个绝对虚无主义者,他并不否决任何事物存在对于自身和对于宇宙统一体的意义,只是否决此事物对于它事物在价值上的高低贵贱。依照奥勒留的哲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没有意义的时,必须补充一句:一切事物都是有意义的、神圣的。这两句话不仅没有矛盾,而且同时成立,少了一句就成荒谬。 由于奥勒留所事的神并非超越个人存在的人格上帝,而是内在于人的灵魂,人完善的心灵就是它的法身。因此,人跪在自己的面前就是跪在神的面前,供奉自己和邻人便是供奉诸神。人的事业便是神的事业。奥勒留不必放下手中的活计、卸下肩上的担子去投效神圣的领域。只需把份内的事情办妥,给命运带到身边来的人以爱护,并且保持心灵的澄明与自得,也就可以了。在一个等价同源的世界里,任何事情都不值得大惊小怪地加以夸张,不论是是还是非,不论是善还是恶,不论是美还是丑。最为珍贵的是在无常之中的平常之心。 然而,完全消除世间事物的价值差异是否可能,又是否必要?对于汹涌而来的无穷无尽的世俗事务不加分别地应对,似乎不是办法。作为一个帝国的皇帝,奥勒留一定会面临许多难以两全其美的选择。比如,要指挥军队去平定某一个地方势力的叛乱,这个过程免不了要杀害一些无辜。按照奥勒留的哲学,这些生命具有与他相等的价值,而且都拥有高贵的心灵,都蕴藏着宇宙之神。但是,我想,他只能对他们的尸体表示惋惜。 心灵可以完善,世间的事务却难以尽善尽美。佛陀说,这是一个娑婆世界,充满着遗憾。在世俗生活中,在有限的条件范围内,保持适度的价值分别和选择看来是必要的权宜,这种分别的知识在现代自然和社会科学中已经非常发达。不过必须时刻警惕,不要把相对的价值绝对化,不要把权宜的东西当成终究。不要被分别分别了你的心灵——这是绝对不可侵犯的领域。 每一个站到宇宙自然的立场上去的人,都会以平等的态度来观照这个世界,保持价值中立,不再坚持等级的观念,自以为出类拔萃。奥勒留的等价同源观与庄子的齐物论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他们都具有一种超越价值或者说无价值的开放态度。庄子说:“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 ( 《秋水》 ) 价值的观念其实是在人与世界之间、人与人之间、事物与事物之间分国界、挖鸿沟,它并没有对自然之物产生约束,反而对人本身形成了桎梏,使人陷于个我利害得失的计较和趋避,使心灵失去雍容和舒放的风度,不能全然地投入自然的怀抱。实际上,价值观念既是立场狭隘的产物,也是心灵迷惑的结果。与庄子遥隔万里的奥勒留也揭示了许多价值观念的虚伪可笑。他指出,大理石只是硬化的土,金银也不过是某种沉积物,精美的织物只是织在一起的毛发,紫袍的颜色只是某种小鱼血染成的,它们其实没有多大的差别,但人们的灵魂却去追逐这种差别,并企图扩大它。 奥勒留不仅认为万物等值,而且认为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境遇中自性也没有实质上的增减。“一块石头抛上或掷下,对石头的自身言,并无什么区别。上升时于它无益,下落时于它无损。”他的平常心来自平等智,等价同源的价值观使他具有了十分豁达和超脱的人生态度。“如果你乐意,你现在可以活,如果你真的将死时,你也决意去死一样。但假设人们不让你活,那就坦然放弃生命,但绝不要以为这是什么不幸。如果房子冒烟了,我就离开它,总得有个了结,为什么我们一定得执着于物质形态呢?不过,只要还没有这样的事逼我,我就呆着,行止像个自由人,愿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过,除了我的头脑和公众的利益要我去干的,我又根本无意干任何别的事情。” 与庄子的齐物论不同的是,庄子在指出万物等价,没有任何东西享有优越性的特权的时候,虽然也肯定事物之间“道通为一”,但他似乎止于“立于本原而知通于神”,给人的感觉事物之间是相对平行、漠不关怀的,相互交关反而有碍于道。老子以为“天地以万物为刍狗”,庄子也多次强调,“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相忘而化其道;奥勒留在强调万物等价的同时,还指出它们有一个共同本源,“万有均来自此一喷泉”。他相信宇宙间的事物都有共同的利益,人与人之间更是如此。“我们之所以生下来,便是为了相互支持帮助,有如手足,有如上下眼睑,有如上下牙齿。”“凡是不符合蜂群全体利益的,也就不会符合单独的每一只蜂的利益。” “只要你是同宇宙的利益一致 , 那么你便不会遭遇意外的事情。”本来无得亦无失,人大可不必在变化之中高唱咏叹调。奥勒留欣赏这样的话:“请给予我你乐意的,请拿走你所乐意的”。他还要求人要“衷心地热爱那些命运将他们带到你身边的人。”而且不要挂念自己的善行,耿耿于自己的美德,要像蜜蜂采蜜时那样不发出嗡嗡的叫声。至于自私的行为,在奥勒留看来,并不能达到自利,因为这意味着把一朵花从树上摘去,把一只手从身体上砍下来。在他的笔下,自私是这样一种行为,即“将自己从自然整体上砍下来,而他生来便是世界整体的一部分。……复归于整体的特权是神对人的奖励。” 在等级观念之下,也会有爱的给予,但这种爱是有分别的,而且是和恨相反相成的,隐蔽着仇怨的危机,它要求等值的爱作回报。这种爱转化为深仇大恨的事情已经司空见惯。奥勒留的等价同源观所支持的爱却是无分别的、一厢情愿的、没有暗藏妒忌和怒火的、全然的爱,不要求爱的回报,即使爱的对方以怨报德,也不会收回,也不会转化为痛恨。 他甚至从不把灵魂获得拯救的希望交付于来世。对于死后灵魂的出路和归宿以及人格神是否存在的问题,奥勒留并没有形成坚固的信念,倒是存有许多疑问。“如果人死后灵魂依然存在,那么自古及今,天空以怎样的方式为他们腾出地方来呢?”“实际上,神的存在和他们对人世的关心是无从讨论的事。”因此,奥勒留把当下此刻作为存在的唯一栖居之所。人必须全然地生活在此时此刻,因为尽管宇宙永恒,人所能把握的时间只是现在;不论是寿比南山还是朝生夕死,你所能拥有的都只有此时此刻。“哪怕你活上三百年,或者,如果你乐意,你会要求活三千年,但要记住,除了现时的生活,人不会失去别的什么;人除了现时失去的,也不可能还拥有别的什么。从而,我们可以说,我们通常所谓的长生不老同随生即死的夭亡,计算起来都没有什么分别,因为就现在而言,它的持续是相同的,因此,可以说,死亡的损失对每一个人说来,其严重性是一样的。没有人能达到现在之外的时间之点,因为没有人会失去过去或将来。人怎么能够被剥夺他还没有或已失去的东西呢?” 使人不能全然地进入此时此刻的,莫过于心中的非分之想和对心外之物的好奇。人们或者纠缠于无法挽回的过去,或是憧憬着虚无缥缈的未来,渴望得到本来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企图生活在别处他乡,使得灵魂不能归宿,从而把自己的心搅得像一汪浊水,失去澄明自在的本来面目。想象力的滥用是人类的一大不幸,好奇心使心灵蒙受玷污。为此,奥勒留要求人们要把好奇心与异想天开的非分之想从心灵中清除出去。他说:“再没有比人类的好奇心更不幸的了,它处处钻头觅缝,像某位诗人说的,为有所发现而在地上挖坑打洞。好奇心是利用猜测而急于找到强行进入他人思想的通道,却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只是服务于心中的神性。所谓服务于自身中的神性,是指人使自身远离喧嚣的情欲、邪恶的感情、轻率和虚荣,以及远离对于神和人类的不满。” 作为一个斯多葛派的哲人,马可·奥勒留也许没有太多可以称得上个人创见的哲学主张,但他是这一哲学的实践者,而不仅仅是一个饶舌的学问家。要实践一种犬儒主义、甚至一种存在主义并不难,但要实践斯多葛派哲学可就难了。后来的人们往往会在奥勒留的哲学中发掘出许多可疑的问题。譬如,命定论与自由,虚无主义与仁义道德这些矛盾的东西被拼成一盘。还有,他的站在宇宙立场上的无条件的普爱思想,也被视为是一种爱的幻想,爱的乌托邦,爱的谎言。但是在奥勒留的生活中,在他心灵的火炉里,矛和盾已经熔化在一起,显示出金属的本质。内圣外王之道在他身上获得了统一。奥勒留还躬亲实践了这种看似不可能的爱。大约是 169 年,罗马军队在劫掠塞琉西的阿波罗神庙时,据说打开了一个神秘的金盒子,里面藏有疾疫的毒菌,于是末日降临,意大利的许多村庄和城市沦为废墟,罗马城里也有近万人死亡。正当奥勒留为赈济灾民焦头烂额时,他亲信的将军,帝国东部总督阿维第乌斯·卡西乌斯在叙利亚举兵反叛,意欲夺取王位。叛乱最终被平定了。杀死卡西乌斯的是他手下的属将。但对于卡西乌斯的死,奥勒留深为遗憾。他为权力的欲望毒害将军的心灵而感到沉痛,还说本来要求宽恕的应该是他自己。奥勒留还小心地毁掉一切有关叛乱的文件,以免牵连参与其中的人。奥勒留说到做到。当奥勒留说,不要从权力、地位、名誉等身外之物中去寻找快乐,要在物质现象面前保持心灵的尊严时,他不是只面对别人。历史上有哪一位皇帝把自己的王位分成两半,将一半交给另一个人?这种“二日并出”的政治范例却在奥勒留时代出现。当然,我们不能离开奥勒留所处的历史境况去要求他,以一个人的匹夫之力要改变整个社会的风貌和历史的积弊是不可能的——这也不符合奥勒留的哲学。罗素曾经指出,“马可·奥勒留确乎曾经敕令过角斗士必须使用粗钝的剑进行角斗,但是这种改革是暂时的,而且他对于人与野兽的角斗也没有做过任何改革”。 奴隶制的罪恶造成的苦难仍然存在。这种批评同样中肯。 尽管如此,尽管奥勒留皇帝统治的时代时有战争、瘟疫和地震发生,但是历史学家仍把这个时期评为最适合人类生活的年代之一。生活在他的时代的人们是幸运的。公元 180 年马可·奥勒留的逝世,意味着罗马帝国黄金时代的结束。继承王位的独子康莫多斯是最坏的皇帝中的一个。后来的子孙似乎都没能像奥勒留一样给臣民带来如此多的恩惠。他生下了孩子却不能生下他的心。 1999 年 4 月,一个东方人无意中看到了奥勒留留下的著作,他十分惊讶,时隔两千一百多年,一个人的心灵竟然与另一个人如此相通。他对别人说,我好像是在读父亲的遗嘱。不过,《沉思录》的读者不应该忘记,它的作者是一个皇帝,无须像一个平民一样为生计日夜操劳——如果他不是皇帝的话,这个部分是应该写入本书的

  • 索引序列
  • 真理的追求杂志目录在哪里
  • 真理的追求杂志目录在哪
  • 真理的追求杂志目录在哪看
  • 真理的追求杂志目录在哪一页
  • 真理的追求杂志目录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