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目录汇编版

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目录汇编版

发布时间:

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目录汇编版

语言学德语简史

就是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目录中的 文学理论类和文学作品类的 期刊:I0,I20,I210 文学理论类核心期刊表 1 文学评论 2 文学遗产 3 当代作家评论 4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5 文艺研究 6 文艺理论研究 7 中国比较文学 8 鲁迅研究月刊 9 南方文坛 10 文艺理论与批评 11 红楼梦学刊 12 小说评论 13 明清小说研究 14 当代文坛 15 民族文学研究 16 中国文学研究 17 新文学史料 18 文艺评论 19 文艺争鸣 I21/I29(除I210) 中国文学作品类核心期刊表 1 收获 2 当代 3 上海文学 4 人民文学 5 钟山 6 小说月报 原创版 7 十月 8 北京文学 原创 9 天涯 10 花城 11 中国作家 12 长城 13 小说界 14 芙蓉 15 清明 16 诗刊 17 江南 18 长江文艺 19 芒种 20 作家 21 山花 22 短篇小说 原创作品版 这是 2011版的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14版的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要到 今年7月份才公布,名单 到时候会有变化的。

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目录汇编

现代文学卷导论/2第一节 现代文学的历史角色和发展历程/3第二节 现代文学的多彩风貌与多重风格/5第三节 现代文学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品格/10小说篇第一章 鲁迅的小说/14第一节 国民特性的灵魂写照/15第二节 《阿Q正传》/19第三节 《铸剑》/25第二章 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的小说/30第一节 社会写实与自我抒情/31第二节 叶圣陶及其《潘先生在难中》/34第三节 郁达夫及其《沉沦》/40第三章 茅盾的小说/49第一节 客观理性的社会剖析/50第二节 《子夜》/57第四章 巴金的小说/64第一节 生命之火的青春燃烧/65第二节 《家》/69第五章 老舍的小说/77第一节 市民社会的反省与批判/78第二节 《骆驼祥子》/82第六章 沈从文的小说/88第一节 美好人性的赞美与哀挽/89第二节 《边城》/92第七章 左翼、京派与海派的小说/98第一节 多元流派的对峙与融合/99第二节 柔石及其《为奴隶的母亲》/104第三节 萧红及其《生死场》/108第四节 废名及其《竹林的故事》/113第五节 施蛰存及其《梅雨之夕》/118第八章 解放区的小说/124第一节 新天地的农民颂歌/125第二节 赵树理及其《小二黑结婚》/129第三节 孙犁及其《荷花淀》/132第四节 丁玲及其《太阳照在桑干河上》/136第九章 国统区与沦陷区的小说/140第一节 战争时代的人性沉思/141第二节 路翎及其《财主底儿女们》/ 144第三节 张爱玲及其《金锁记》/149第四节 钱锺书及其《围城》/153散文篇第十章 鲁迅的散文/160第一节 忧愤深沉的斗士/161第二节 《野草》与《朝花夕拾》/164第三节 《灯下漫笔》与《二丑艺术》/168第十一章 周作人的散文/174第一节 平和冲淡的隐者/175第二节 《乌篷船》与《故乡的野菜》/179第十二章 朱自清的散文/184第一节 温柔敦厚的名士/185第二节 《荷塘月色》与《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190第十三章 多种风格的散文小品/197第一节 琳琅满目的性灵世界/198第二节 冰心与何其芳的散文/201第三节 梁实秋与林语堂的散文/208第四节 丰子恺与李广田的散文/216诗歌篇第十四章 郭沫若及初期新诗创作/226第一节 郭沫若及其《凤凰涅檠》/227第二节 其他初期新诗人/233第十五章 新月诗派的诗歌创作/243第一节 优美诗形的追求/244第二节 闻一多及其《死水》/246第三节 徐志摩及其《再别康桥》/251第十六章 现代诗派的诗歌创作/257第一节 纯正诗艺的探索/258第二节 戴望舒及其《雨巷》/261第三节 卞之琳及其《无题》/266第十七章 艾青的诗歌创作/274第一节 眼含泪水的诗人/275第二节 从《大堰河》到《火把》/279第十八章 面向大众的诗潮/284第一节 大众化的诗歌道路/285第二节 臧克家及其《老马》/290第三节 田间及其《给战斗者》/294第十九章 七月与九叶的诗歌创作/301第一节 胡风及其《为祖国而歌》/302第二节 穆旦及其《神魔之争》/303话剧篇第二十章 现代话剧的早期探索/316第一节 早期话剧的耕耘/317第二节 田汉及其《名优之死》/320第二十一章 曹禺的话剧创作/326第一节 曹禺及现代话剧的成熟/327第二节 《雷雨》与《日出》/330第二十二章 现代话剧的多方探索/337第一节 多种戏剧风格的登台/338第二节 夏衍及其《上海屋檐下》/341第三节 郭沫若及其《屈原》/345第四节 民族新歌剧《白毛女》/349

-------【纪念程小青先生】----By冬苗在苏州文化界三老中,我最晚认识程小青先生。1957年夏天,我和高中同学龚之荣由周瘦鹃介绍,第一次登门拜望程先生。他家住在城东望星挢(原寿星桥),要走过第一人民医院(原博习医院)的太平间后门,旁边是阴森森的殡仪馆,经常有黑漆漆的棺材横在外面,丧家的男女老少披麻戴孝,哭喊震天。有些女同学跟了来,半途又逃了回去。程小青的家门前更恐怖,要穿过长长的窄弄,两旁都是巍巍高墙,破败不堪,常有飞瓦砸落下来。我想,程老是中国写侦探小说的元老,可能就在周围环境中获取灵感吧!狭巷深处是程小青独家居住的红漆木门,特厚。手都敲痛敲麻了,方有人应声。开门的正是程小青先生,那时已经很老了(64岁);一双眼睛却极明亮,熠熠闪光,似乎能照到我们心间。龚之荣上前一鞠躬,送上礼物,一本油印的《新垦地作品选》,恭恭敬敬说明来意:“我们苏高中的‘文艺爱好者协会’,要请程老师作个报告,谈谈创作侦探小说的体会。”“不敢当,不敢当,叫老师不敢当,作报告更不敢当。“程老竟像鸡啄米似的,向我们两个中学生鞠躬,并叫人泡茶、送果盘,弄得我们局促不安,很不好意思。程老还说,本当从命,实在没啥好说。侦探小说是旧社会的产物,写的人混口饭吃;看的人戒戒厌气。不入流品,难登大雅之堂,算不上文学作品。你们中学生应该多读毛主席的书,鲁迅先生的书,老区作家的书,如赵树理、丁玲、周立波、马烽、西戎,还有苏联作家高尔基、法捷耶夫、肖洛霍夫、奥斯特洛夫斯基,好书勿勿少,千万不要看我程小青那些胡编乱造的劳什子。误人子弟,罪孽深重啊!我愈听愈迷惑,愈听愈糊涂,总觉得不太对头。以前,听范烟桥先生说,程小青对自己的《霍桑探案》极其得意,要儿子译成英文,和侦探小说鼻祖柯南·道尔别别苗头;怎么会突然谦虚起来,把自己贬得一文不值?我还听人说,他儿子叫程育德,是“新苏师范”的化学老师,留学过美国,英文刮刮叫。所以,这个消息不会错。我少不更事,口无遮拦,未作考虑,便把自己心里的想法,直通通地倒了出来。哎哟哟,弄错哉!全都弄错哉!程小青摇着双手,急急分辩。那时我想写东西,写什么呢?言情小说写不过冯玉奇、蓝白黑,武侠小说、宫闱小说、黑幕小说又不会写,靠着以前翻译过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依葫芦画瓢,学写了几篇,投出去没人要。巧哉,儿子阿德正在美国留学,便先由他译成英文,在当地商业报纸上登一登,再由我翻译过来。那年代崇洋媚外,月亮也是美国的圆,迎合洋奴思想,我这中学没毕业的钟表店伙计,也当上了所谓的“作家”。说也惭愧,我肚里的墨水,还没有两位多咧!程老一边说,一边翻阅我们送去的《新垦地作品选》。夸奖不已,这样的新诗,这样的小说、散文,唷,还有剧本喏!我程小青就写不出。啧啧,后生可畏,甘拜下风!无奈龚之荣是霍桑的崇拜者,纠缠不清,非要程老去趟苏高中,给大家见个面也好。程小青眼晴一亮,又生一计。“哎哟哟,我牙疼!我给医生约好,今天要去拔牙,满口牙都要拔光,一个也不留,全部装假牙,对对,一个也不留。七缠八搅,怎么把这件顶顶要紧的事体忘了呢!”他拍着脑袋,埋怨自己的记性坏透了。又拉住龚之荣,拍着他的手掌,诚恳地说,装好了牙齿,我一定到你们学校去。没有了牙齿,可成了无耻(齿)之徒,哪能出门见人呢!当然,时间要晚一些,可能要半年以后啦!没办法,龚之荣较量不过他,只得败下阵来。临行时,要了一本书,是程老亲笔签字的《青春之火》。程老也要送我礼物,我推辞不要。他随手抄了一阕《一翦梅》给我:桥畔幽居(鱼孚)水西,曲岸风微,小巷人稀。向阳庭院有花蹊,春日芳菲,秋日纷披。高阁窗前绿树低,晓接晨曦,暮送斜晖。闲来读书更吟诗,家也怡怡,国也熙熙。看我不甚理解,程老用嘴巴努努书房里的匾额,上书两个烟篆大字:茧芦。哦,原来程老在作茧自缚,把自己裹得紧紧的,抵御即将到来的政治风暴。他以侦探小说家特有的锐利目光,己洞察到这场铺天盖地的“反右”斗争,在这年仲夏会席卷全国,带来一场空前的浩劫。龚之荣高中毕业后,即遭逮捕,以“反革命罪”判处了18年徒刑。唉,人生能有几个18年,何况青春年少时。1982年,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苏州开明戏院演出昆剧《鉴湖女侠》(由我编剧),他到后台来找我,己相距25年,彼此完全不认识了。他一辈子在常熟乡下当农民,在陆文夫的帮助下,才办起个小小编织袋厂;不久,又倒闭了。还是种田、养猪、烧砖瓦,跟一个年纪比他大得多的寡妇结婚,不再写一个字。当年在苏高中,他可是一位才气横溢的文学青年啊!几年后,我搬到了张家弄14号,即是第一人民医院太平间的斜对面,和程小青先生的“茧芦”仅几步之遥,只有一桥(望星桥)相隔,经常给他送我们苏昆剧团彩排的戏票。有了更多接触,方知程老原来是个极其风趣的“老顽童”。他的奇闻怪事,真是层出不穷。苏州文化界三老,有个共同特点,喜欢戴墨镜。阴雨天也戴,室内也戴。茶色水晶玻璃,玳瑁镜框,很时髦,很气派,俗称“养目镜”。当作家,一双眼睛最要紧。戴这眼镜不为近视、远视、散光,只为保养视力。有天,程小青到景海女子师范上课。课堂上,他的“养目镜”不见了,怎么找也找不到。那些调皮的女生,掩住嘴巴,都在咯咯地笑。她们说,程老师,您不是会写侦探小说吗?您就当自己是大侦探霍桑,判断一下,会是何人所盗?藏在何处?程小青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笑笑说,这眼镜,我当它是宝贝,对别人却毫无用处。不会有江湖大盗来抢,亦不会有梁上君子来偷;仅仅是在座的各位恶作剧而已!至于藏在何处呢,程小青分析出十余种可能,每一种都讲得头头是道、滔滔不绝。他愈讲愈远,愈讲姑娘们笑得愈厉害。有人实在忍不住了,叫道,程老师,您回头看看吧!程小青回头一看,他那宝贝”养目镜“晃丁晃荡,就吊在黑板上,离他后脑勺只有几尺远。他尴尬极了,自我解嘲说,莫怪苏州人有句老古话,“千钿难买回头看”,我一回头就得到千钿买勿到的宝贝啦!还有一次,还是在这个班上,他的呢制礼帽不见了。他知道又是哪个调皮的姑娘藏了起来。果然,他最宠爱的一个女弟子,向他挤挤眼睛,暗暗往讲台里指指。他心中有数了,装模作样地分析一通,最后直奔讲台,在抽屉里取出呢帽,戴到头上。程大侦探“杰出”的表演,赢得了大家最最热烈的掌声。程小青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正想向他妻子吹嘘一番。妻子黄含章抢先问道,福林(程小青本名青心,乳名福林),你啥时候把礼帽换了?买帽子亦要拣拣好,为啥买顶旧帽子?程小青取下一看,大呼上当!原来他的呢帽藏青色的,现在变成墨绿色了。那些放肆的丫头欺负他戴了“养目镜”,分不清颜色,故意作弄他,来个张冠李戴。程小青写了侦探小说,在苏州城里极有名气。大到帮助苏伦纱厂大老板严欣祺找到百万金元(国民党发行的金元券)的股票,小到帮助隔壁宁波阿奶找到丢失半年多的雨伞。但他最为津津乐道的,是为一个可怜的渔家女子,洗刷了冤情。这一素材,不知他有没有写进《霍桑探案》中去?我把听来的故事简单地讲一讲吧!不知道什么年代。有一天,望星桥上驰来几辆摩托,然后是两辆黄色吉普,啪啪啪,跳下来的人,都是全副武装的彪形大汉,大声嚷嚷要见程小青。当然,程小青家门前的弄堂窄,车子开不进去;只得由程小青迎了出来。一个副官模样的军人,彬彬有礼地把程小青让到吉普车上,说是要请他去帮助侦破一件奇案。一阵呼啸,绝尘而去。原来军界有名地位显赫的高官,在苏州网师园包养一个情妇。那时,网师园可以住人的;当然,住的不是一般人。高官来苏度假,想吃鲫鱼,情妇亲手宰杀。不想,丢失了一枚10克拉的特大钻戒,网师园里里外外都翻遍了,就是不见影踪。便怀疑是送鱼进园的一名渔家女子所偷,士兵把她悬吊在梁上,拷打得遍体鳞伤,亦毫无结果。程小青进了网师园,四处踏勘,尤其在宰杀鲫鱼的阴沟旁,看得更加仔细。那里早已挖地三尺,每个砖块、每粒砂泥都筛洗过了,弄得清清爽爽,哪有钻戒的下落!此时,“哦昂”一声,树丛里钻出一只“白乌龟”。大家不要弄错,那不是真的“乌龟”,而是“鹅”。苏州人发噱,偏要叫鹅是“白乌龟”(要用吴语来念)。程小青双目澄亮,把手一拍,高兴地说,呵哈,小贼骨头找到了!杀了“白乌龟”,果然在它胀鼓鼓的嗉子里,翻寻出了那枚奇亮的钻戒。或许是它吞食鲫鱼内脏时误入其口;或许它喜欢亮晶晶的物件,这就不得而知了。梁上的渔家女子放了下来,给程小青叩了几个响头,以谢救命之恩。程小青经常在生活中,汲取灵感。有天,他去东吴大学给洋人上中文课。来得太早了,教室的门窗都紧闭着。他使劲用身子撞击,砰地一声,把门打开;只听见教室里“劈劈啪啪”一阵乱响,所有的窗子都自动开启了,而座位上空无一人。他浑身一激灵,感到似乎有狰狞的恶魔藏在屋内。那,自然是气流的作用。程小青受此启示,成了他最得意的一部侦探小说的开端。二程小青作品小考 ----By:ellry◎程小青的第一篇侦探小说是哪篇?在严芙孙《民国旧派小说名家小史》中谈到程小青时说:“其处女之作,为《鬼妒》篇,情文并茂,跃然纸上,刊商务《小说月报》。”郑逸梅也说:“(程小青)厥后始肆力于侦探,处女作鬼妒,邮投小说月报社,主编者恽铁樵氏深奖之。” 从严芙孙的话来看,并不能肯定《鬼妒》是侦探小说。而郑逸梅的说法近乎于把《鬼妒》称为侦探小说了。然而,《鬼妒》一篇有好几位作者称在《小说月报》上查不到(吉林文史版前言裴效维称查不到,卢润祥也称查不到)。而《鬼妒》确有这篇,载《小说海》1卷4号(1915年4月1日)。乃英国Alice Claude著,程小青翻译(据《新编增补清末民初小说书目》)。魏守忠年表没提是翻译小说。另外程小青有篇《鬼仇》刊于《小说月报》10卷8号(1919年8月25日),但年代似乎不符合。于是,卢润祥以《灯光人影》为程小青侦探小说处女作。可以肯定的是这是第一篇以霍桑命名的侦探小说。但是是否这是程小青创作的第一篇侦探小说呢?《灯光人影》发表于1941年秋,而1914年7月(程)小青还发表了几篇文章,如《情仇》、《左手》等,但署名是小青,不知是不是程小青本人,也不知道是原作还是译作。而1914年以前确切的程小青作品还没有见到,吴承惠在《程小青和〈霍桑探案〉》中推测此(《灯光人影》)前程小青就开始发表文章,这仅是一种推测,目前还无法证实。◎《灯光人影》是哪篇?《灯光人影》应该是第一篇霍桑侦探小说,但是后来的几部选集好像并没有收录它。卢润祥推测说:《灯光人影》可能就是《酒后》。那么到底是不是呢?《酒后》载于《小说世界》1卷4期(1923年1月26日)。当然并不能说明它不是由《灯光人影》改编的,因为《倭刀记》也被改编(文言变成白话文)成《血匕首》。但是在《江南燕》中称:“当同学时,余(指包朗)以柳医事身被嫌疑,亦幸的霍桑之仗义臂助,始获剖白。事后余草《灯光人影》篇述其事。”(据吉林文史版)也就是说,《灯光人影》至少包含以下几个元素:一、同学时,也就是包朗年轻的时候,二、“柳医”事件,三、包朗是嫌疑对象。那么《酒后》符合几点呢?根据吉林文史版的《酒后》,“我的年龄虽已距四十不远”,也就是三十多岁,与“同学时”不符,“柳医”和包朗被怀疑两点也没有。虽然我们不清楚《灯光人影》到底讲了什么,但是就现有资料来看,《酒后》除了与“灯光人影”四字搭边以外,其他就没有什么关连了。有两种解释可以说明这种情况:一、《酒后》确实是根据《灯光人影》改编的,不过程小青进行了彻底的修改(近乎面目全非?),二、《酒后》不是《灯光人影》,需要进一步对《灯光人影》进行调查。我在这儿更倾向于第二种解释。程小青到底写了多少篇作品,就目前来看,还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国际广播版介绍中提到156篇,不知数据来源)。而程小青的书目,除了魏守忠编的《程小青生平与著译年表》以外,还没有更为完备的。而《年表》有些过于模糊,也有一些错误。我通过查找一些书目(主要参考书列于文末),整理了这篇程小青作品列表。但是这篇列表还有很多的疏漏和不完善的地方。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不可能去查找到原始的民国书刊,只能在一些相关的已经整理好的书目中搜寻程小青的作品,因此这些资料可能是一些二手甚至三手的东西了,不能保证完全的真实可靠。而民国时期的通俗文学作品,由于种种原因,流传下来的并不多,而几份书目也并不是全国所有图书馆的馆藏书目,只是一部分图书馆的馆藏,由于部分书已经佚失,有的也仅是根据书目卡片摘录的。《民国时期总书目》、《中国现代文学总书目》虽然称为总书目但是相当不全面,而且不包括杂志、报刊文章,遗漏大量作品也可想而知。《新编增补清末民初小说目录》收杂志、报刊文章(不全),但是跨度年代比较短,程小青创作高峰时期(三四十年代)都没有包括。《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目录汇编》较少收录通俗文学杂志,相信也会遗漏大量作品。另外,报刊目录整理的比较少,也是相当遗憾的。

《人民文学》,《译林》,《小说月报》

文学类核心期刊如下1 文学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2 文艺争鸣 吉林省文学艺术联合会 3 中国比较文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比较文学学会 4 文学遗产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5 当代作家评论 辽宁省作家协会 6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北京现代文学馆 7 新文学史料 人民文学出版社 8 红楼梦学刊 中国艺术研究院 9 文艺理论研究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华东师范大学 10 民族文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 11 明清小说研究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12 鲁迅研究月刊 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 13 文学自由谈 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目录汇编pdf

22

现代文学卷导论/2第一节 现代文学的历史角色和发展历程/3第二节 现代文学的多彩风貌与多重风格/5第三节 现代文学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品格/10小说篇第一章 鲁迅的小说/14第一节 国民特性的灵魂写照/15第二节 《阿Q正传》/19第三节 《铸剑》/25第二章 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的小说/30第一节 社会写实与自我抒情/31第二节 叶圣陶及其《潘先生在难中》/34第三节 郁达夫及其《沉沦》/40第三章 茅盾的小说/49第一节 客观理性的社会剖析/50第二节 《子夜》/57第四章 巴金的小说/64第一节 生命之火的青春燃烧/65第二节 《家》/69第五章 老舍的小说/77第一节 市民社会的反省与批判/78第二节 《骆驼祥子》/82第六章 沈从文的小说/88第一节 美好人性的赞美与哀挽/89第二节 《边城》/92第七章 左翼、京派与海派的小说/98第一节 多元流派的对峙与融合/99第二节 柔石及其《为奴隶的母亲》/104第三节 萧红及其《生死场》/108第四节 废名及其《竹林的故事》/113第五节 施蛰存及其《梅雨之夕》/118第八章 解放区的小说/124第一节 新天地的农民颂歌/125第二节 赵树理及其《小二黑结婚》/129第三节 孙犁及其《荷花淀》/132第四节 丁玲及其《太阳照在桑干河上》/136第九章 国统区与沦陷区的小说/140第一节 战争时代的人性沉思/141第二节 路翎及其《财主底儿女们》/ 144第三节 张爱玲及其《金锁记》/149第四节 钱锺书及其《围城》/153散文篇第十章 鲁迅的散文/160第一节 忧愤深沉的斗士/161第二节 《野草》与《朝花夕拾》/164第三节 《灯下漫笔》与《二丑艺术》/168第十一章 周作人的散文/174第一节 平和冲淡的隐者/175第二节 《乌篷船》与《故乡的野菜》/179第十二章 朱自清的散文/184第一节 温柔敦厚的名士/185第二节 《荷塘月色》与《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190第十三章 多种风格的散文小品/197第一节 琳琅满目的性灵世界/198第二节 冰心与何其芳的散文/201第三节 梁实秋与林语堂的散文/208第四节 丰子恺与李广田的散文/216诗歌篇第十四章 郭沫若及初期新诗创作/226第一节 郭沫若及其《凤凰涅檠》/227第二节 其他初期新诗人/233第十五章 新月诗派的诗歌创作/243第一节 优美诗形的追求/244第二节 闻一多及其《死水》/246第三节 徐志摩及其《再别康桥》/251第十六章 现代诗派的诗歌创作/257第一节 纯正诗艺的探索/258第二节 戴望舒及其《雨巷》/261第三节 卞之琳及其《无题》/266第十七章 艾青的诗歌创作/274第一节 眼含泪水的诗人/275第二节 从《大堰河》到《火把》/279第十八章 面向大众的诗潮/284第一节 大众化的诗歌道路/285第二节 臧克家及其《老马》/290第三节 田间及其《给战斗者》/294第十九章 七月与九叶的诗歌创作/301第一节 胡风及其《为祖国而歌》/302第二节 穆旦及其《神魔之争》/303话剧篇第二十章 现代话剧的早期探索/316第一节 早期话剧的耕耘/317第二节 田汉及其《名优之死》/320第二十一章 曹禺的话剧创作/326第一节 曹禺及现代话剧的成熟/327第二节 《雷雨》与《日出》/330第二十二章 现代话剧的多方探索/337第一节 多种戏剧风格的登台/338第二节 夏衍及其《上海屋檐下》/341第三节 郭沫若及其《屈原》/345第四节 民族新歌剧《白毛女》/349

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目录汇编下载

-------【纪念程小青先生】----By冬苗在苏州文化界三老中,我最晚认识程小青先生。1957年夏天,我和高中同学龚之荣由周瘦鹃介绍,第一次登门拜望程先生。他家住在城东望星挢(原寿星桥),要走过第一人民医院(原博习医院)的太平间后门,旁边是阴森森的殡仪馆,经常有黑漆漆的棺材横在外面,丧家的男女老少披麻戴孝,哭喊震天。有些女同学跟了来,半途又逃了回去。程小青的家门前更恐怖,要穿过长长的窄弄,两旁都是巍巍高墙,破败不堪,常有飞瓦砸落下来。我想,程老是中国写侦探小说的元老,可能就在周围环境中获取灵感吧!狭巷深处是程小青独家居住的红漆木门,特厚。手都敲痛敲麻了,方有人应声。开门的正是程小青先生,那时已经很老了(64岁);一双眼睛却极明亮,熠熠闪光,似乎能照到我们心间。龚之荣上前一鞠躬,送上礼物,一本油印的《新垦地作品选》,恭恭敬敬说明来意:“我们苏高中的‘文艺爱好者协会’,要请程老师作个报告,谈谈创作侦探小说的体会。”“不敢当,不敢当,叫老师不敢当,作报告更不敢当。“程老竟像鸡啄米似的,向我们两个中学生鞠躬,并叫人泡茶、送果盘,弄得我们局促不安,很不好意思。程老还说,本当从命,实在没啥好说。侦探小说是旧社会的产物,写的人混口饭吃;看的人戒戒厌气。不入流品,难登大雅之堂,算不上文学作品。你们中学生应该多读毛主席的书,鲁迅先生的书,老区作家的书,如赵树理、丁玲、周立波、马烽、西戎,还有苏联作家高尔基、法捷耶夫、肖洛霍夫、奥斯特洛夫斯基,好书勿勿少,千万不要看我程小青那些胡编乱造的劳什子。误人子弟,罪孽深重啊!我愈听愈迷惑,愈听愈糊涂,总觉得不太对头。以前,听范烟桥先生说,程小青对自己的《霍桑探案》极其得意,要儿子译成英文,和侦探小说鼻祖柯南·道尔别别苗头;怎么会突然谦虚起来,把自己贬得一文不值?我还听人说,他儿子叫程育德,是“新苏师范”的化学老师,留学过美国,英文刮刮叫。所以,这个消息不会错。我少不更事,口无遮拦,未作考虑,便把自己心里的想法,直通通地倒了出来。哎哟哟,弄错哉!全都弄错哉!程小青摇着双手,急急分辩。那时我想写东西,写什么呢?言情小说写不过冯玉奇、蓝白黑,武侠小说、宫闱小说、黑幕小说又不会写,靠着以前翻译过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依葫芦画瓢,学写了几篇,投出去没人要。巧哉,儿子阿德正在美国留学,便先由他译成英文,在当地商业报纸上登一登,再由我翻译过来。那年代崇洋媚外,月亮也是美国的圆,迎合洋奴思想,我这中学没毕业的钟表店伙计,也当上了所谓的“作家”。说也惭愧,我肚里的墨水,还没有两位多咧!程老一边说,一边翻阅我们送去的《新垦地作品选》。夸奖不已,这样的新诗,这样的小说、散文,唷,还有剧本喏!我程小青就写不出。啧啧,后生可畏,甘拜下风!无奈龚之荣是霍桑的崇拜者,纠缠不清,非要程老去趟苏高中,给大家见个面也好。程小青眼晴一亮,又生一计。“哎哟哟,我牙疼!我给医生约好,今天要去拔牙,满口牙都要拔光,一个也不留,全部装假牙,对对,一个也不留。七缠八搅,怎么把这件顶顶要紧的事体忘了呢!”他拍着脑袋,埋怨自己的记性坏透了。又拉住龚之荣,拍着他的手掌,诚恳地说,装好了牙齿,我一定到你们学校去。没有了牙齿,可成了无耻(齿)之徒,哪能出门见人呢!当然,时间要晚一些,可能要半年以后啦!没办法,龚之荣较量不过他,只得败下阵来。临行时,要了一本书,是程老亲笔签字的《青春之火》。程老也要送我礼物,我推辞不要。他随手抄了一阕《一翦梅》给我:桥畔幽居(鱼孚)水西,曲岸风微,小巷人稀。向阳庭院有花蹊,春日芳菲,秋日纷披。高阁窗前绿树低,晓接晨曦,暮送斜晖。闲来读书更吟诗,家也怡怡,国也熙熙。看我不甚理解,程老用嘴巴努努书房里的匾额,上书两个烟篆大字:茧芦。哦,原来程老在作茧自缚,把自己裹得紧紧的,抵御即将到来的政治风暴。他以侦探小说家特有的锐利目光,己洞察到这场铺天盖地的“反右”斗争,在这年仲夏会席卷全国,带来一场空前的浩劫。龚之荣高中毕业后,即遭逮捕,以“反革命罪”判处了18年徒刑。唉,人生能有几个18年,何况青春年少时。1982年,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苏州开明戏院演出昆剧《鉴湖女侠》(由我编剧),他到后台来找我,己相距25年,彼此完全不认识了。他一辈子在常熟乡下当农民,在陆文夫的帮助下,才办起个小小编织袋厂;不久,又倒闭了。还是种田、养猪、烧砖瓦,跟一个年纪比他大得多的寡妇结婚,不再写一个字。当年在苏高中,他可是一位才气横溢的文学青年啊!几年后,我搬到了张家弄14号,即是第一人民医院太平间的斜对面,和程小青先生的“茧芦”仅几步之遥,只有一桥(望星桥)相隔,经常给他送我们苏昆剧团彩排的戏票。有了更多接触,方知程老原来是个极其风趣的“老顽童”。他的奇闻怪事,真是层出不穷。苏州文化界三老,有个共同特点,喜欢戴墨镜。阴雨天也戴,室内也戴。茶色水晶玻璃,玳瑁镜框,很时髦,很气派,俗称“养目镜”。当作家,一双眼睛最要紧。戴这眼镜不为近视、远视、散光,只为保养视力。有天,程小青到景海女子师范上课。课堂上,他的“养目镜”不见了,怎么找也找不到。那些调皮的女生,掩住嘴巴,都在咯咯地笑。她们说,程老师,您不是会写侦探小说吗?您就当自己是大侦探霍桑,判断一下,会是何人所盗?藏在何处?程小青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笑笑说,这眼镜,我当它是宝贝,对别人却毫无用处。不会有江湖大盗来抢,亦不会有梁上君子来偷;仅仅是在座的各位恶作剧而已!至于藏在何处呢,程小青分析出十余种可能,每一种都讲得头头是道、滔滔不绝。他愈讲愈远,愈讲姑娘们笑得愈厉害。有人实在忍不住了,叫道,程老师,您回头看看吧!程小青回头一看,他那宝贝”养目镜“晃丁晃荡,就吊在黑板上,离他后脑勺只有几尺远。他尴尬极了,自我解嘲说,莫怪苏州人有句老古话,“千钿难买回头看”,我一回头就得到千钿买勿到的宝贝啦!还有一次,还是在这个班上,他的呢制礼帽不见了。他知道又是哪个调皮的姑娘藏了起来。果然,他最宠爱的一个女弟子,向他挤挤眼睛,暗暗往讲台里指指。他心中有数了,装模作样地分析一通,最后直奔讲台,在抽屉里取出呢帽,戴到头上。程大侦探“杰出”的表演,赢得了大家最最热烈的掌声。程小青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正想向他妻子吹嘘一番。妻子黄含章抢先问道,福林(程小青本名青心,乳名福林),你啥时候把礼帽换了?买帽子亦要拣拣好,为啥买顶旧帽子?程小青取下一看,大呼上当!原来他的呢帽藏青色的,现在变成墨绿色了。那些放肆的丫头欺负他戴了“养目镜”,分不清颜色,故意作弄他,来个张冠李戴。程小青写了侦探小说,在苏州城里极有名气。大到帮助苏伦纱厂大老板严欣祺找到百万金元(国民党发行的金元券)的股票,小到帮助隔壁宁波阿奶找到丢失半年多的雨伞。但他最为津津乐道的,是为一个可怜的渔家女子,洗刷了冤情。这一素材,不知他有没有写进《霍桑探案》中去?我把听来的故事简单地讲一讲吧!不知道什么年代。有一天,望星桥上驰来几辆摩托,然后是两辆黄色吉普,啪啪啪,跳下来的人,都是全副武装的彪形大汉,大声嚷嚷要见程小青。当然,程小青家门前的弄堂窄,车子开不进去;只得由程小青迎了出来。一个副官模样的军人,彬彬有礼地把程小青让到吉普车上,说是要请他去帮助侦破一件奇案。一阵呼啸,绝尘而去。原来军界有名地位显赫的高官,在苏州网师园包养一个情妇。那时,网师园可以住人的;当然,住的不是一般人。高官来苏度假,想吃鲫鱼,情妇亲手宰杀。不想,丢失了一枚10克拉的特大钻戒,网师园里里外外都翻遍了,就是不见影踪。便怀疑是送鱼进园的一名渔家女子所偷,士兵把她悬吊在梁上,拷打得遍体鳞伤,亦毫无结果。程小青进了网师园,四处踏勘,尤其在宰杀鲫鱼的阴沟旁,看得更加仔细。那里早已挖地三尺,每个砖块、每粒砂泥都筛洗过了,弄得清清爽爽,哪有钻戒的下落!此时,“哦昂”一声,树丛里钻出一只“白乌龟”。大家不要弄错,那不是真的“乌龟”,而是“鹅”。苏州人发噱,偏要叫鹅是“白乌龟”(要用吴语来念)。程小青双目澄亮,把手一拍,高兴地说,呵哈,小贼骨头找到了!杀了“白乌龟”,果然在它胀鼓鼓的嗉子里,翻寻出了那枚奇亮的钻戒。或许是它吞食鲫鱼内脏时误入其口;或许它喜欢亮晶晶的物件,这就不得而知了。梁上的渔家女子放了下来,给程小青叩了几个响头,以谢救命之恩。程小青经常在生活中,汲取灵感。有天,他去东吴大学给洋人上中文课。来得太早了,教室的门窗都紧闭着。他使劲用身子撞击,砰地一声,把门打开;只听见教室里“劈劈啪啪”一阵乱响,所有的窗子都自动开启了,而座位上空无一人。他浑身一激灵,感到似乎有狰狞的恶魔藏在屋内。那,自然是气流的作用。程小青受此启示,成了他最得意的一部侦探小说的开端。二程小青作品小考 ----By:ellry◎程小青的第一篇侦探小说是哪篇?在严芙孙《民国旧派小说名家小史》中谈到程小青时说:“其处女之作,为《鬼妒》篇,情文并茂,跃然纸上,刊商务《小说月报》。”郑逸梅也说:“(程小青)厥后始肆力于侦探,处女作鬼妒,邮投小说月报社,主编者恽铁樵氏深奖之。” 从严芙孙的话来看,并不能肯定《鬼妒》是侦探小说。而郑逸梅的说法近乎于把《鬼妒》称为侦探小说了。然而,《鬼妒》一篇有好几位作者称在《小说月报》上查不到(吉林文史版前言裴效维称查不到,卢润祥也称查不到)。而《鬼妒》确有这篇,载《小说海》1卷4号(1915年4月1日)。乃英国Alice Claude著,程小青翻译(据《新编增补清末民初小说书目》)。魏守忠年表没提是翻译小说。另外程小青有篇《鬼仇》刊于《小说月报》10卷8号(1919年8月25日),但年代似乎不符合。于是,卢润祥以《灯光人影》为程小青侦探小说处女作。可以肯定的是这是第一篇以霍桑命名的侦探小说。但是是否这是程小青创作的第一篇侦探小说呢?《灯光人影》发表于1941年秋,而1914年7月(程)小青还发表了几篇文章,如《情仇》、《左手》等,但署名是小青,不知是不是程小青本人,也不知道是原作还是译作。而1914年以前确切的程小青作品还没有见到,吴承惠在《程小青和〈霍桑探案〉》中推测此(《灯光人影》)前程小青就开始发表文章,这仅是一种推测,目前还无法证实。◎《灯光人影》是哪篇?《灯光人影》应该是第一篇霍桑侦探小说,但是后来的几部选集好像并没有收录它。卢润祥推测说:《灯光人影》可能就是《酒后》。那么到底是不是呢?《酒后》载于《小说世界》1卷4期(1923年1月26日)。当然并不能说明它不是由《灯光人影》改编的,因为《倭刀记》也被改编(文言变成白话文)成《血匕首》。但是在《江南燕》中称:“当同学时,余(指包朗)以柳医事身被嫌疑,亦幸的霍桑之仗义臂助,始获剖白。事后余草《灯光人影》篇述其事。”(据吉林文史版)也就是说,《灯光人影》至少包含以下几个元素:一、同学时,也就是包朗年轻的时候,二、“柳医”事件,三、包朗是嫌疑对象。那么《酒后》符合几点呢?根据吉林文史版的《酒后》,“我的年龄虽已距四十不远”,也就是三十多岁,与“同学时”不符,“柳医”和包朗被怀疑两点也没有。虽然我们不清楚《灯光人影》到底讲了什么,但是就现有资料来看,《酒后》除了与“灯光人影”四字搭边以外,其他就没有什么关连了。有两种解释可以说明这种情况:一、《酒后》确实是根据《灯光人影》改编的,不过程小青进行了彻底的修改(近乎面目全非?),二、《酒后》不是《灯光人影》,需要进一步对《灯光人影》进行调查。我在这儿更倾向于第二种解释。程小青到底写了多少篇作品,就目前来看,还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国际广播版介绍中提到156篇,不知数据来源)。而程小青的书目,除了魏守忠编的《程小青生平与著译年表》以外,还没有更为完备的。而《年表》有些过于模糊,也有一些错误。我通过查找一些书目(主要参考书列于文末),整理了这篇程小青作品列表。但是这篇列表还有很多的疏漏和不完善的地方。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不可能去查找到原始的民国书刊,只能在一些相关的已经整理好的书目中搜寻程小青的作品,因此这些资料可能是一些二手甚至三手的东西了,不能保证完全的真实可靠。而民国时期的通俗文学作品,由于种种原因,流传下来的并不多,而几份书目也并不是全国所有图书馆的馆藏书目,只是一部分图书馆的馆藏,由于部分书已经佚失,有的也仅是根据书目卡片摘录的。《民国时期总书目》、《中国现代文学总书目》虽然称为总书目但是相当不全面,而且不包括杂志、报刊文章,遗漏大量作品也可想而知。《新编增补清末民初小说目录》收杂志、报刊文章(不全),但是跨度年代比较短,程小青创作高峰时期(三四十年代)都没有包括。《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目录汇编》较少收录通俗文学杂志,相信也会遗漏大量作品。另外,报刊目录整理的比较少,也是相当遗憾的。

中国现代小说:深沉而雄厚的人性画廊第一章 鲁迅的小说:“画出沉默的国民的魂灵”第一节 《呐喊》与《彷徨》:思想革命与政治革命的双刃剑第二节 《故事新编》:神话历史的现实演绎第二章 “为人生”的社会写实小说第一节 叶绍钧的“教育小说”第二节 冰心等人的“问题小说”第三节 王鲁彦等人的“乡土小说”第三章 “为艺术”的浪漫抒情小说第一节 郁达夫的“自叙传”小说第二节 郭沫若、张资平等人的情爱小说第四章 茅盾:客观理性的社会剖析第一节 《子夜》: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多面视角第二节 《林家铺子》与《春蚕》:村镇生活的深入解析第五章 巴金:以生命燃烧青春之火第一节 《激流三部曲》:对家庭与社会的双重解读第二节 《憩园》与《寒夜》:“家”的延伸与拓展第六章 老舍:市民社会与北京文化的全景观照第一节 《骆驼祥子》:城市庶民的精神悲剧第二节 《四世同堂》:透视民族文化心理的史诗第七章 沈从文:美好人性的赞歌与挽曲第一节 《边城》:美丽而忧愁的田园牧歌第二节 《长河》:热情而无奈的人生图景第八章 “左翼”作家群的小说第一节 恋爱与革命:蒋光慈、柔石、叶紫等人的小说第二节 暴露与讽喻:张天翼、沙汀、艾芜等人的小说第三节 怒吼与悄吟:萧军、萧红等人的小说第九章 “京派”与“海派”等小说第一节 古典与现代的融合:废名等人的京派小说第二节 先锋与通俗的轮替:穆时英等人的“新感觉”派小说第三节 历史与现实的交织:李劫人的“大河小说”第十章 赵树理方向与解放区小说第一节 《小二黑结婚》:为农民而写的风范第二节 《荷花淀》:平凡中追求美的极致与永恒第三节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暴风骤雨》:土改的风暴与沉思第十一章 国统区与沦陷区的小说第一节 钱钟书幽默智慧的“围城”第二节 张爱玲大雅大俗的“传奇”第三节 路翎、无名氏等人的新探索第十二章 张恨水与现代通俗小说第一节 与新文学比翼齐飞的通俗小说第二节 张恨水:在“通俗”与“现代”之间 中国现代散文:自由而绚丽的情感世界第十三章 鲁迅散文的“深”与“广”一第一节 散文诗《野草》:内心积郁的艺术外化第二节 叙事散文《朝花夕拾》:通脱舒展的世相画第三节 杂文:特定时代的百科全书第十四章 朱自清散文的“情”与“景”第一节 “最完整的人格”第二节 “一切景语皆情语”第十五章 周作人散文的“味”与“趣”第一节 “小品文之王”:平和冲淡,意蕴幽深第二节 学者式散文流派的开创与影响第十六章 多种风情的散文小品第一节 童心与悲悯:冰心、丰子恺等人的散文第二节 优雅与闲适:梁实秋、林语堂等人的散文第三节 精致与素朴:何其芳、李广田等人的散文 中国现代新诗:细腻而博大的心灵回响第十七章 现代新诗的开创与确立第一节 《尝试集》及白话新诗的最初探索第二节 《女神》与一代诗风的确立第十八章 现代新诗的初步繁荣第一节 湖畔诗社:对纯情至爱的执著追求第二节 冯至:“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第三节 李金发及初期象征派:朦胧的诗情与奇异的色彩第十九章 新月诗派:追求美的诗形第一节 “新月”:对新诗发展的反思与观照第二节 闻一多:新诗格律化的倡导者与实践者第三节 徐志摩:“不舍昼夜的一道生命水”第二十章 现代诗派:探索纯的诗艺第一节 “现代”诗派:寂寞与失落的产儿第二节 戴望舒:穿越“雨巷”的诗人第三节 现代情绪的抒写与现代诗艺的寻求第二十一章 艾青:眼中常含泪水的诗人第一节 忧郁而深情的时代歌者第二节 现代新诗的又一座高峰第二十二章 新诗大众化的浪潮第一节 殷夫与中国诗歌会:在暴风雨中呐喊第二节 臧克家与田间:泥土诗人与时代的鼓手第三节 李季与阮章 竞:新民歌体的代表第二十三章 “七月”与“九叶”的诗歌第一节 “七月”诗派的兴起与影响第二节 “九叶”诗派的理论与实践第三节 穆旦:诗神的坚守 中国现代戏剧:丰富而激昂的灵魂呐喊第二十四章 现代话剧的早期探索第一节 中国早期话剧团体的多方贡献第二节 早期话剧作家的积极耕耘第二十五章 曹禺:现代话剧的真正完形第一节 《雷雨》与《日出》:经典的确立第二节 《原野》和《北京人》:探索与回归第二十六章 现代话剧的多种风格第一节 丁西林:笑破虚假人生第二节 洪深:反抗痛苦人生第三节 田汉:表现戏剧人生第四节 夏衍:贴近现实人生第二十七章 现代话剧的多样体式第一节 《屈原》与现代历史剧第二节 《升官图》与现代讽刺喜剧第三节 《白毛女》与民族新歌剧

中国近现代女性期刊汇编目录

最突出的是 丁玲,冰心,张爱玲  另外还有 萧红,石评梅,苏雪林,庐隐,陆小曼,林徽因,三毛  凄苦红尘萧红,她的一生是反封建的勇士的一生,但在个人生活却是一个弱者。“我是一个女性。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 萧红去了,她的一生留下了无数闪光的文字,也留下了无数个迷,正是“何人绘得萧红影,望断青天一缕霞。  风流才女石评梅 质本洁来还洁去,一杯净土掩风流。 石平梅是“五*四”时期活跃于北京文坛的著名女作家,在现代文学史上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她的诗歌和散文尤其为人称道。她26年的短暂生涯中,不仅留下了独特的文学作品,也留下了深沉的ai情乐章。 “石平梅的一生,是一部催人泪下的凄艳的长诗,是一部恸人魂魄的哀怨的悲剧,是坎坷悲艳的一生。”  学林人瑞苏雪林 “我是只蝴蝶,恋爱应该是我全部的生命,偏偏我在这个上仅余一页空白。”苏学林漫长的一生,曾因为婚姻的不幸而痛苦过;也曾因为研究的的成果而欣喜过。  她做学问的的四大原则:  要承认世界文化同出一源;  要用一贯之的方法,将古今中外许多文化单位贯通起来。  要经史子集打成一片;  要明间文化、官方文化并重。  因为坚持了自己独到的治学方法,苏学林才有了善于“发现”的眼光,才能揭开一个个文学史上的千古之迷,从而被称为“学术界的福尔摩斯。”  浪漫作家庐隐 李大钊说:“她那顽强的反抗精神是可贵的,如果用于革命多好啊!”  在“五*四”女作家中,庐隐是创作小说最多的一位。而且她的创作速度非常快,从不打底稿。所以在她短暂的创作生涯中,她以旺盛的热情笔耕不辍,留下了大量小品文、游记和杂文等等。 虽然庐隐主观上是要求前进的,虽然她具有男人的气质,但她毕竟是一个女人,她对现实的认识是模糊的,因此她找不到希望,最终带着对人世间的失望而魂归天国,去寻找她理想中的庐山隐。  与爱同行冰心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如果说有谁在漫长的一生中始终拥有一颗如冰雪般晶莹剔透、不染丝毫杂质的心,那么这个人就非冰心莫属了。 “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路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哀。”这就是冰心一生的哲学——她终身在身体力行的哲学。冰心之所以用爱来回馈社会,是因为她生活在爱的世界里。  传奇才女张爱玲  名动上海滩,不染红尘焦火气的传奇作家张爱玲。有一种人把自己的生命当作一部小说来写,高潮迭起,异彩纷呈。而张ai铃,这个迷一般的作家,她的一生则是一部传奇,是她告诉历史,20世纪的中国文学还存在着不带多少火焦气的一角。正是在这一角中,一个远年的上海风韵永存。而随着这部传奇的悄然落幕,40年代的旧上海也沉入了历史,这是一个人的死亡是一个城市的陨落,也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乱世倾情丁玲 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文艺战士、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革命文学家。1951年其著名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荣获斯大林文艺奖。 丁玲曾说:“人生道路是曲折的,像在长江上行船,从四川到上海,中间要碰多少礁石险滩。。。。。。我的一生是坎坷的。” 丁玲的一生坎坷的一生,但总有许多人关心丁玲的遭遇,对丁玲的逝世,许多国外知名人士都极为关注。法国作家苏珊娜*贝尔娜的唁函是:“她永远在那里!” 是的,丁玲不会死,她永远在人民的心里。  才艺双全陆小曼 徐志摩曾描述她:  一双眼睛在说话  晴光里漾起  心泉的秘密  刘海粟全面而准确地评价说:“她的古文基础很好,写旧诗的绝句,清新俏丽,颇有明清的特色;写文章,韵籍婉转,很美,又无雕凿之气。她的工笔花卉和淡墨山水,颇见宋人院本的传统。而她写的新体小说,则诙谐直率。。。。。。”  近代第一才女 林徽因既是诗人、作家、又是教授、建筑学家,不但风华迷倒众人,学究深厚也令钦佩不已,她的很多思想深入到了文学、艺术、建筑乃至于哲学思考中,自30年代以来,她在诗坛和建筑界便双负盛名。 她所学并非文学,却对语言艺术有着天然的敏感,使其诗文皆能感人所未感,另辟一番新意。徐志摩视她为“唯一灵魂伴侣。”著名的哲学家金岳霖形容她宛如“人间四月天”,可见其才貌出众,人间罕有。  流浪者三毛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  为了寻找故乡,寻找梦中的橄榄树,三毛找遍了全世界。  短暂的一生中,三毛向来不觉得自己是芸芸众生里的一分*子,她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将心固定下来的地方,她常常要跑出一般人生活的轨道,做出解释不出原因的事情来。  不过三毛有这样一句话:“人生苦短,不喜平淡。”  的确,三毛是过得极不平淡,甚至可以说是惊世骇俗。她逃学、苦恋、远走高飞、遁入沙漠。。。。。。以及最后自断生命,她大喜大悲、有泪有笑。

龙应台(台湾散文作家),毕淑敏,萧红,林海音,林徽因,林白,亦舒(香港人,主写言情小说,亦舒的作品以情节取胜,故事往往跌宕起伏,环环相扣,结局受欧·亨利的影响,常常出乎意料,富有传奇色彩。在语言形式上,亦舒小说都是以一、两句话为一个段落:跳跃性大,节奏感强,这各香港惜时如金的紧张生活很吻合。)须兰(多历史小说,如《仿佛》《红檀板 》《宋朝故事 》《武则天》)琼瑶: 琼瑶,原名陈 吉吉 ,1938年出生于四川,后随家人来到台湾。琼瑶是言情小说界名家,在华人读者中享有盛名。 虽然已经过了看琼瑶的年龄,并且开始难以忍受老年琼瑶的媚俗,但我却无法否认在少年时自己曾经迷恋过她的童话爱情世界,并且曾经为《窗外》而流泪。因此,我不愿全盘否定琼瑶,正如我不愿全盘否定过去的自己。 三毛: 原名陈平,台湾当代著名作家,现已辞世。其作品介于自传性散文与小说之间,描写一个女子在世界各地的所见所闻,及在异域的生活,将传奇的浪漫与别样的面对世界的态度结合一处,吸引许多读者的关切。三毛的世界也许带有某种虚幻的成分,但她带给读者的却是真实的阅读乐趣,而穷究作品内容是否真实,也实在是一件非常无聊的事情。 席慕容 席慕蓉,著名诗人、散文家、画家。一位来察哈尔盟明安旗的蒙古姑娘,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她于一九八一年出版第一本新诗集《七里香》,在台湾刮起一阵旋风,其销售成绩也十分惊人。一九八二年,她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成长的痕迹》,表现她另一种创作的形式,延续新诗温柔淡泊的风格。 张晓风 张晓风,1941年生,江苏铜山人,生于浙江金华。八岁后赴台,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并曾执教于该校及他处,现任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她笃信宗教,喜爱创作,小说、散文及戏剧著作有三、四十种,并曾一版再版,并译成各种文字。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其作品被列入《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编者管管称“她的作品是中国的,怀乡的,不忘情于古典而纵身现代的,她又是极人道的。”。余光中也曾称其文字“柔婉中带刚劲”,将之列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又有人称其文“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皆评价甚高

庐隐,丁玲,张爱玲,冰心,林徽音。

我懂了这是生命的安排相聚那刻告诉自己不要流泪先生别求婚我不嫁你我落生时父亲岁母亲岁

  • 索引序列
  • 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目录汇编版
  • 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目录汇编
  • 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目录汇编pdf
  • 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目录汇编下载
  • 中国近现代女性期刊汇编目录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