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林业教育期刊等级查询

中国林业教育期刊等级查询

发布时间:

中国林业教育期刊等级查询

二级

刘先银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安徽省马尾松人工林气候生产潜力的初步研究 植物生态学报,1989年 第02期大蜀山马尾松人工林晴天太阳辐射光谱及光能利用率的研究 中国农业气象,1994年 第01期山海关林场油松-槲树林种群结构的研究 中国林学(英文版),1995年 第01期立足本地实际 培养所需人才 加快农村致富步伐──山西省浑源县创办“果林技术学校”的做法值得借鉴,《中国林业教育》 1995年02期中国的生态环境及自然灾害 国土绿化,1995年 第05期生态平衡生态演替 森林与人类,1996年 第01期师心吐蕊──记北京林业大学教授、画家李春海中国林业教育,1996年 第04期生态平衡与人类生存发展 国土绿化,1996年 第05期防治血吸虫病的新路 国土绿化,1997年 第02期国画名家联袂作画庆回归 今日中国(中文版) 1997年11期来自绿色的呵护 生态经济,1998年 第02期垃圾处理要从源头治理 中国林业,1998年 第10期生物克隆繁殖的基因逐步缺失探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6期中国森林生态网络建设研究在理论与实践上取得突出成果 中国林业,2003年 第14期传承森林文化 提升林业品牌 中国林业,2004年 第09期关注森林 绿我中华——全国书画大赛随笔 绿色中国,2004年 第21期诗书话生态 翰墨结友谊 绿色中国,2004年 第23期关注森林 凝注笔端 森林与人类,2004年 第11期 茶:“清醒文化”的代表 绿色中国,2005年 第01期青翠竹藤编起中国结——国际竹藤组织在中国的发展 绿色中国,2005年 第03期四时花香 万壑鸟鸣 绿色中国,2005年 第05期

中国林业教育期刊等级查询电话

(forestry education)(范济洲)专门培养各种林业专业人才的教育事业。包括研究生教育、大学本科和专科教育、中等林业教育,以及各种方式的在职成人教育。世界林业教育林业教育最初包含在农业教育领域,以后随着林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而逐步走向专门化。17世纪的工业革命以后,木材日益成为重要的工业原料,林业已发展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需要培养经营管理林业生产的专业技术人才。德国于18世纪初,首先创办了林业技工学校,1763年在哈兹山建立了林务官学校,1787年在符来堡大学设立了林科。1816年德国又建立了塔兰特高等林业学校,凡志愿当森林官吏者,需在该校受4年以上高等林业教育,经考试合格者,授以林业工程师称号。俄国在1803年于彼得堡建立了林业学校,后来逐步发展为高等林业学院、系。美国1827年在哈佛大学设立了中等林业学校,1892年在耶鲁大学和康乃尔大学设立林学系,1907年在华盛顿大学设林学院。日本于1892年建立了东京山林学校,不久又在综合大学设立林科。进入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科学和工业高度发达,林业教育不仅在规模上扩大、层次上发展(包括职业教育、中等教育、大学教育及研究生教育等),而且学科领域上也有所拓宽(包括营林、森工、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养殖及林业经济等)。如欧洲现有独立的林学院或在大学和农学院设立的林学院、系达76所,并在一些院、系设立了硕士、博士学位。苏联现有152所林业职业和技工学校,74所中等林业专科学校,30所林学院、系,一些院、校设有副博士及博士学位。联邦德国在70年代新建立了两所自然风景保护学院,开设与林业有关的课程。美国有40多所中等林业学校,77所短期大学(学制1~2年),50多所林学院、系(70年代以来有的已改为森林资源学院或环境学院等),绝大多数院校设有可授予硕士、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教育。在日本除有79所中等林业学校外,还有24所大学设有林学科和林产科,并在一些综合大学里设置了大学院(即研究生院),可授予修士(即硕士)、博士学位。日本有林科的综合大学有东京、京都、北海道、九州等大学,在全日本各地都设有演习林(实习林场)。在拉丁美洲各国有中等林业学校52所,大专林业院校(系)53所。在非洲各国有30多个国家设有林业专科学校,有18个国家在大学农学院设有林学系。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家也设有林学院、系。中国林业教育中国林业教育起步较晚。最初是在农科学堂内讲授林业课程,清宣统元年(1909年)京师大学堂才规划设置林学等课。清末设置的高等农林学堂共5所,包括设在河北保定和山西太原的两所农林学堂、设在江西南昌的高级农业学堂、山东济南的高等农林学堂及湖北武昌的高等农务学堂,招收普通中学毕业生,培养传播农林技术、经营公私农林产业的技术人员,并培养农林学堂师资及管理人员,学制3年。中等农业学堂的林科,学制2~3年,招收12~15岁高小毕业生,传授农林必要的知识与技能,毕业后择优派往各农事试验场,从事农林生产,如湖南长沙的农林学堂、广东省农林试验场附设的林业讲习所等。初级农业学堂的林科,附设在中等实业学堂及普通中学之内,招收初等小学毕业生,学制3年。以上称为“三级制”,是清代末年农林教育体制的重要部分。此外,还有一种农林小学堂,设在边远山区或牧区。1911年辛亥革命后,林业教育进一步普及和提高,但未独立成一个体系,仍然是和农业教育在一起。高等林业教育方面,全国共有4所大学,其中设置林科最早的是北京农业专门学校(1914年)和江苏南京私立金陵大学(1915年)。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随着农学院的增建和农业专门学校的升格,先后在北京农业大学(1923年)、广东大学农科(1925年)、中央大学农学院(1927年)、山东大学农学院(1926年)、浙江大学农学院(1929年)、四川大学农学院(1931年)、西北农林专科学校(1934年)、安徽大学农学院(1934年)和东北大学农学院(1946年)分别设置了森林系或林学系。在抗日战争时期,上述大学有的停办,有的内迁。解放战争期间,未能得到发展。与此同时,解放区于1948年在华北大学农学院下设一所森林专科学校。中等林业教育是在甲、乙两种农业学校内设林科。1922年起甲种农业学校改为高级农林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修业4年;乙种农业学校改为初级农业学校,招收高小毕业生,修业3年。到1932年以后,才有单独林校的建立。有林校及设林科的农校共19所,分布在安徽、浙江、湖北及四川等14个省内。抗日战争期间林校处于停顿状态。到1949年全国共有高等林业学校19所(不包括台湾省)、中等林业学校9所,培养林业专门人才不足3000人。中国的林业教育,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有较快的发展。1950年教育部指示北京农业大学及南京、金陵、武汉、中山、四川及西北等7所大学举办林业专修科,其他有条件的学校如安徽、浙江、河南大学及山东、平原、东北、广西农学院等7所院校也相继举办了林业专修科。1952年根据院系调整的要求,合并一些学校的森林系,成立了三所独立的林学院:北京林学院、东北林学院及南京林学院,其他农学院中的森林系仍保留,并在疆八一农学院设立了林学系。同时,中等林业教育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到1957年中等林业学校已达20所。1957年,高等林业院校在校学生达到6065人,中等林业学校在校学生14300人,均为1949年的11倍。从1957年到1966年,高等林业院校在校学生增加了76%,毕业生增加了3倍;中等林业学校又增加了6所。“文化大革命”期间,不少院校迁到边远基层地区,高、中等林业院校基本上停止招生。直到1976年后林业教育才得到恢复和发展,迁出的学校搬回了原址,开始了统一招生,调整、恢复和重新发展了一批林业院校和干部管理学院。截至1985年,各级林业教育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形式的林业教育体系。其中,有独立的林学院11所,北京、南京及东北林业大学和中南、西北及西南林学院由林业部所属,河北、内蒙古、吉林、浙江及福建林学院由省或自治区所属;农学院中有林学系或园林系的18所;林业管理干部院校2所,林业教育学院3所。高等林业院校下设系,系下设专业,专业按学科划分,共分为6类21种。林学基础类包括森林生物学、木材学两个专业;营林类包括林学、森林保护、经济林等专业;资源、环境类包括水土保持、沙漠治理、园林、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等专业;森林工程类包括森林采运工程、森林道路与桥梁工程、林业机械等专业;林产加工类包括木材加工、林产化工、木材保护与改性、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经济管理类包括林业经济管理、木材贸易、林业信息管理等专业。此外还有数学、物理、化学、外语、道路工程、自动化电器化及财务管理等专业。1985年在校学生12520人,专任教师3803人;有条件的院校都招收了研究生,共有研究生43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5人)。中等林业教育也得到了发展,共有中等专业学校49所,其中中等林业学校41所、卫生学校3所、师范学校4所、警察学校1所;在校学生20048人,专任教师2465人;共设有林业、森林保护、经济林、园林绿化、森林调查设计、森林采伐运输、木材加工、林业机械、林区土木工程、物资管理、林业经济、财务会计等几个专业。列为重点林校的有7所:辽宁、浙江、福建、山东、湖南、洛阳及广州林业学校。林业职业中学全国共有24所,在校人数28113人,占林区普通高中人数的54%。在南方集体林区有以教育部门办学或教育部门与林业部门联合办学,以教育部门为主的办学方式;在北方国有林区一般是企业、事业单位办学。林业系统的技工学校有78所,是林业企、事业单位根据生产发展需要而成立的,由其劳动部门管理。此外,近年来还加强了林业干部培训和职工教育,到1984年林业部已培训南方集体林区林业重点县和“三北”防护林地区的县长、县委书记1000余人次,林业系统县级以上领导干部2000余人次,太行山区林业领导干部160人次,少数民族林业干部245人次,技术干部6万人次;并开办了林业企业厂长、局长培训班等。为加强林业职工正规的林业教育,部属6所林业院校中设置了两年制的干部专修科;各省、自治区林业部门分别开办了干部管理学院、干部管理学校、职工大学、电视大学、职工中专及刊授林业学校等。

刘先银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安徽省马尾松人工林气候生产潜力的初步研究 植物生态学报,1989年 第02期大蜀山马尾松人工林晴天太阳辐射光谱及光能利用率的研究 中国农业气象,1994年 第01期山海关林场油松-槲树林种群结构的研究 中国林学(英文版),1995年 第01期立足本地实际 培养所需人才 加快农村致富步伐──山西省浑源县创办“果林技术学校”的做法值得借鉴,《中国林业教育》 1995年02期中国的生态环境及自然灾害 国土绿化,1995年 第05期生态平衡生态演替 森林与人类,1996年 第01期师心吐蕊──记北京林业大学教授、画家李春海中国林业教育,1996年 第04期生态平衡与人类生存发展 国土绿化,1996年 第05期防治血吸虫病的新路 国土绿化,1997年 第02期国画名家联袂作画庆回归 今日中国(中文版) 1997年11期来自绿色的呵护 生态经济,1998年 第02期垃圾处理要从源头治理 中国林业,1998年 第10期生物克隆繁殖的基因逐步缺失探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6期中国森林生态网络建设研究在理论与实践上取得突出成果 中国林业,2003年 第14期传承森林文化 提升林业品牌 中国林业,2004年 第09期关注森林 绿我中华——全国书画大赛随笔 绿色中国,2004年 第21期诗书话生态 翰墨结友谊 绿色中国,2004年 第23期关注森林 凝注笔端 森林与人类,2004年 第11期 茶:“清醒文化”的代表 绿色中国,2005年 第01期青翠竹藤编起中国结——国际竹藤组织在中国的发展 绿色中国,2005年 第03期四时花香 万壑鸟鸣 绿色中国,2005年 第05期

中国林业教育期刊等级查询官网

飞秒检测发现主要有国内农药较好的有:农药学学报、植物保护学报,这两个都是一级核心期刊了,国内首选这两个。做农药环境和残留方面的文章是比较容易发,做制剂加工的文章属于应用性较强的,发到以上两个学报,不是太容易,不过有创新点还是可以发的。还有就是《农药》期刊,这是沈阳化工研究院出版的,也是核心期刊,这个期刊在农药学中影响也是不错的,应用性的文章可以发表。

(forestry education)(范济洲)专门培养各种林业专业人才的教育事业。包括研究生教育、大学本科和专科教育、中等林业教育,以及各种方式的在职成人教育。世界林业教育林业教育最初包含在农业教育领域,以后随着林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而逐步走向专门化。17世纪的工业革命以后,木材日益成为重要的工业原料,林业已发展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需要培养经营管理林业生产的专业技术人才。德国于18世纪初,首先创办了林业技工学校,1763年在哈兹山建立了林务官学校,1787年在符来堡大学设立了林科。1816年德国又建立了塔兰特高等林业学校,凡志愿当森林官吏者,需在该校受4年以上高等林业教育,经考试合格者,授以林业工程师称号。俄国在1803年于彼得堡建立了林业学校,后来逐步发展为高等林业学院、系。美国1827年在哈佛大学设立了中等林业学校,1892年在耶鲁大学和康乃尔大学设立林学系,1907年在华盛顿大学设林学院。日本于1892年建立了东京山林学校,不久又在综合大学设立林科。进入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科学和工业高度发达,林业教育不仅在规模上扩大、层次上发展(包括职业教育、中等教育、大学教育及研究生教育等),而且学科领域上也有所拓宽(包括营林、森工、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养殖及林业经济等)。如欧洲现有独立的林学院或在大学和农学院设立的林学院、系达76所,并在一些院、系设立了硕士、博士学位。苏联现有152所林业职业和技工学校,74所中等林业专科学校,30所林学院、系,一些院、校设有副博士及博士学位。联邦德国在70年代新建立了两所自然风景保护学院,开设与林业有关的课程。美国有40多所中等林业学校,77所短期大学(学制1~2年),50多所林学院、系(70年代以来有的已改为森林资源学院或环境学院等),绝大多数院校设有可授予硕士、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教育。在日本除有79所中等林业学校外,还有24所大学设有林学科和林产科,并在一些综合大学里设置了大学院(即研究生院),可授予修士(即硕士)、博士学位。日本有林科的综合大学有东京、京都、北海道、九州等大学,在全日本各地都设有演习林(实习林场)。在拉丁美洲各国有中等林业学校52所,大专林业院校(系)53所。在非洲各国有30多个国家设有林业专科学校,有18个国家在大学农学院设有林学系。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家也设有林学院、系。中国林业教育中国林业教育起步较晚。最初是在农科学堂内讲授林业课程,清宣统元年(1909年)京师大学堂才规划设置林学等课。清末设置的高等农林学堂共5所,包括设在河北保定和山西太原的两所农林学堂、设在江西南昌的高级农业学堂、山东济南的高等农林学堂及湖北武昌的高等农务学堂,招收普通中学毕业生,培养传播农林技术、经营公私农林产业的技术人员,并培养农林学堂师资及管理人员,学制3年。中等农业学堂的林科,学制2~3年,招收12~15岁高小毕业生,传授农林必要的知识与技能,毕业后择优派往各农事试验场,从事农林生产,如湖南长沙的农林学堂、广东省农林试验场附设的林业讲习所等。初级农业学堂的林科,附设在中等实业学堂及普通中学之内,招收初等小学毕业生,学制3年。以上称为“三级制”,是清代末年农林教育体制的重要部分。此外,还有一种农林小学堂,设在边远山区或牧区。1911年辛亥革命后,林业教育进一步普及和提高,但未独立成一个体系,仍然是和农业教育在一起。高等林业教育方面,全国共有4所大学,其中设置林科最早的是北京农业专门学校(1914年)和江苏南京私立金陵大学(1915年)。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随着农学院的增建和农业专门学校的升格,先后在北京农业大学(1923年)、广东大学农科(1925年)、中央大学农学院(1927年)、山东大学农学院(1926年)、浙江大学农学院(1929年)、四川大学农学院(1931年)、西北农林专科学校(1934年)、安徽大学农学院(1934年)和东北大学农学院(1946年)分别设置了森林系或林学系。在抗日战争时期,上述大学有的停办,有的内迁。解放战争期间,未能得到发展。与此同时,解放区于1948年在华北大学农学院下设一所森林专科学校。中等林业教育是在甲、乙两种农业学校内设林科。1922年起甲种农业学校改为高级农林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修业4年;乙种农业学校改为初级农业学校,招收高小毕业生,修业3年。到1932年以后,才有单独林校的建立。有林校及设林科的农校共19所,分布在安徽、浙江、湖北及四川等14个省内。抗日战争期间林校处于停顿状态。到1949年全国共有高等林业学校19所(不包括台湾省)、中等林业学校9所,培养林业专门人才不足3000人。中国的林业教育,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有较快的发展。1950年教育部指示北京农业大学及南京、金陵、武汉、中山、四川及西北等7所大学举办林业专修科,其他有条件的学校如安徽、浙江、河南大学及山东、平原、东北、广西农学院等7所院校也相继举办了林业专修科。1952年根据院系调整的要求,合并一些学校的森林系,成立了三所独立的林学院:北京林学院、东北林学院及南京林学院,其他农学院中的森林系仍保留,并在疆八一农学院设立了林学系。同时,中等林业教育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到1957年中等林业学校已达20所。1957年,高等林业院校在校学生达到6065人,中等林业学校在校学生14300人,均为1949年的11倍。从1957年到1966年,高等林业院校在校学生增加了76%,毕业生增加了3倍;中等林业学校又增加了6所。“文化大革命”期间,不少院校迁到边远基层地区,高、中等林业院校基本上停止招生。直到1976年后林业教育才得到恢复和发展,迁出的学校搬回了原址,开始了统一招生,调整、恢复和重新发展了一批林业院校和干部管理学院。截至1985年,各级林业教育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形式的林业教育体系。其中,有独立的林学院11所,北京、南京及东北林业大学和中南、西北及西南林学院由林业部所属,河北、内蒙古、吉林、浙江及福建林学院由省或自治区所属;农学院中有林学系或园林系的18所;林业管理干部院校2所,林业教育学院3所。高等林业院校下设系,系下设专业,专业按学科划分,共分为6类21种。林学基础类包括森林生物学、木材学两个专业;营林类包括林学、森林保护、经济林等专业;资源、环境类包括水土保持、沙漠治理、园林、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等专业;森林工程类包括森林采运工程、森林道路与桥梁工程、林业机械等专业;林产加工类包括木材加工、林产化工、木材保护与改性、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经济管理类包括林业经济管理、木材贸易、林业信息管理等专业。此外还有数学、物理、化学、外语、道路工程、自动化电器化及财务管理等专业。1985年在校学生12520人,专任教师3803人;有条件的院校都招收了研究生,共有研究生43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5人)。中等林业教育也得到了发展,共有中等专业学校49所,其中中等林业学校41所、卫生学校3所、师范学校4所、警察学校1所;在校学生20048人,专任教师2465人;共设有林业、森林保护、经济林、园林绿化、森林调查设计、森林采伐运输、木材加工、林业机械、林区土木工程、物资管理、林业经济、财务会计等几个专业。列为重点林校的有7所:辽宁、浙江、福建、山东、湖南、洛阳及广州林业学校。林业职业中学全国共有24所,在校人数28113人,占林区普通高中人数的54%。在南方集体林区有以教育部门办学或教育部门与林业部门联合办学,以教育部门为主的办学方式;在北方国有林区一般是企业、事业单位办学。林业系统的技工学校有78所,是林业企、事业单位根据生产发展需要而成立的,由其劳动部门管理。此外,近年来还加强了林业干部培训和职工教育,到1984年林业部已培训南方集体林区林业重点县和“三北”防护林地区的县长、县委书记1000余人次,林业系统县级以上领导干部2000余人次,太行山区林业领导干部160人次,少数民族林业干部245人次,技术干部6万人次;并开办了林业企业厂长、局长培训班等。为加强林业职工正规的林业教育,部属6所林业院校中设置了两年制的干部专修科;各省、自治区林业部门分别开办了干部管理学院、干部管理学校、职工大学、电视大学、职工中专及刊授林业学校等。

中国林业教育期刊等级查询电话号码

举报有捕捉家雀的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代码是11466,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南京森林警察学院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直属的全日制公安类普通本科高等学校。2022年4月,南京森林警察学院信息技术学院信息大队团委荣获“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称号。学校历史1941年夏,湖南黔阳人黄本谦经过汪伪时期南京特别市教育局立案,创办南京特别市立第一职业中学,校址在南京洪武路399号的几间民房中,设有会计、打字、缝纫专业,学制是初商科三年、高商科三年,当时只有初商科招小学毕业生入学,这也是南京开办的三所职业学校之一。1942年,学校由洪武路迁至武定门小心桥(现名为江宁路)。1943年,将升州路大彩霞街口的基督教卫斯理堂作为校舍。1944年7月,第一届初商科学生毕业升入高商科,同时增设了农科班。当时商科学生主要在卫斯理堂,农科学生在武定门。学校办学规模不大,学生不过百人,教师20余人。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学校由国民党政府接管,校名改为南京市立第一职业学校,设商农两科,卫斯理堂交回基督教会,武定门为校本部,又将莲子营小学校舍给其办学,为分部。1947年夏,学校进行了重大调整。原学校商农两科分别独立成立两所学校,农科分出成立南京市立农业职业学校(即现在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前身)。1948年,校址迁移至燕子矶,商科停止了招初商科,改名为南京市立商业职业学校1949年南京解放,南京市军管会接管了南京市立农业职业学校,当年11月校址迁至燕子矶东约5公里处的巴斗山。1950年,学校更名为南京市农业学校1950年秋,巴斗山因国防建设需要,学校校址由笆斗山暂迁南京晓庄师范。1951年6月,华东军政委员会将设在上海的华东农林干部训练班与南京农业学校合并成立华东农林干部学校,由华东农林部接管,校址设在南京太平门外樱驼村紫金山北麓板仓街(原中央经济研究所旧址)。1953年5月,因大行政区机构调整,江苏省农林厅接管华东农林干校,并将第三部即中等技术学校与宜兴农校的林科班合并,成立江苏省农林技术学校。南京林业学校1953年8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江苏省农林技术学校正式更名为江苏省南京林业学校。1954年10月,学校改属林业部领导,更名为南京林业学校。1958年,受中国国内政治运动的影响,学校受到了很大的冲击。1962年6月,学校被迫暂时停办,学生全部遣散回家。1963年初,林业部批准学校复办,直属林业部领导,并实行以部为主,与省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1964年,林业部在学校建立了林业部南京林业干部学校,与学校一套班子统一管理。1972年11月,江苏省革委会作出了“撤销南京林校的建制,并入南京林产工业学院”的决定。学校由此停办。1979年8月,林业部决定复办南京林校和南京林业干部学校,并与江苏省革委会商定易地重建学校,征用南京市太平门外樱驼村土地138亩(现花园路),并成立了复办筹备领导小组,实行以林业部为主、江苏省协管的双重领导体制。1979年10月,林业部批准学校复建计划任务书。1982年5月,正式动工破土建校。1983年9月,学校举办了复办后首次开学典礼。林业部南京人民警察学校1994年8月,学校首次面向全国进行公安类招生,共招收治安管理专业和林业公安专业学生160名。9月,经中央编委批准,将南京林校改建为林业部南京人民警察学校。1996年10月,林业部、公安部在学校举行了挂牌庆典和阅兵仪式,全校师生接受检阅,标志着警校的正式成立。1998年,林业部改为国家林业局,学校更名为国家林业局南京人民警察学校。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国家林业局南京人民警察学校的基础上建立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南京森林警察学院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南京森林警察学院。10月,国家林业局在学校举行了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揭牌仪式。师资力量根据2020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有教职工449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9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40人),博士、硕士学位351人,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部级教学名师4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8人,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9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百千万人才工程”省部级人选5人,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2个。学科建设根据2020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南京森林警察学院设有7个二级学院,开设7个本科专业,2021年,学校成功获批全国首个“食品药品环境犯罪侦查技术”本科专业,2022年2月,学校新增数据警务技术专业;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建设学科3个、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培育)学科,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江苏省品牌专业1个、江苏省重点建设专业1个和公安高等教育重点专业培育点1个。特色专业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建设学科:公安技术、公安学、林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培育)学科:消防工程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治安学、网络安全与执法、刑事科学技术、公安情报学、警务指挥与战术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侦查学江苏省品牌专业:刑事科学技术、公安情报学、警务指挥与战术、网络安全与执法、治安学江苏省重点建设专业:刑事科学技术公安高等教育重点专业培育点:警务指挥与战术学生成绩根据2020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学生在各级各类活动及竞赛中荣获奖项418项,其中国际奖项19项、国家级奖项55项、省级奖项252项;主持国家级大创项目210项、省级270项;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13项;获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二等奖1项、江苏省大学生计算机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自2015年“美亚杯”全国电子取证竞赛开赛以来,获个人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团体一等奖5项、二等奖1项;获“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6项。学校坚持政治建警、文化育警、素质强警,坚持“注重知识、能力、职业素质三结合”的人才培养原则,确保公安后备人才“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政治本色和优良的专业素养。近5年来,学校毕业生中共有500余人次在工作岗位上荣立三等功以上的各级奖励,3000余人次获得嘉奖或表彰。连续多年的毕业生跟踪调查情况显示,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学校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知识过硬、实践技能突出。学术科研根据2020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建有7个省部级科研机构,10个校级科研机构,此外还有一个省优秀科技创新团队。2021年6月10日,由公安部十四局与南京森林警察学院联合成立的“海关缉私警务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根据2020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948”计划、公安部、教育部、司法部、国家林业局、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公安厅等厅局级以上项目119个,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5项、国家发明实用新型专利20项。学术资源截至2013年12月,图书馆纸质藏书总量达593741册,另有电子图书1676194种,纸质期刊984种,电子期刊32900种,初步建成类型全面,形成了以公安法律文献为特色,文、理、林、教协调发展的馆藏资源体系。合作交流学校始终把林业作为办学的立足点和支撑点,把服务森林公安工作和森林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作为学校的核心任务,自觉融入现代林业建设和森林公安工作大局,依据现有的资源条件和自身优势,在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学校管理、校园文化等方面积极培育和强化特色,致力于将学校打造成为全国森林公安和森林防火队伍教育训练的主阵地、理论与科技研发的主战场、警务信息与技术服务的主渠道。根据2020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已与美国、俄罗斯、英国、加拿大、新西兰、瑞典、丹麦、澳大利亚、新加坡、越南等多个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的警务或森林消防同行建立了联系。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直属机关纪委联系方式和举报电话:电话:010-64213811邮箱:1、国家林业局的通知要求,要做好群众举报的调查和处理工作。调查要在自收到举报之日起的3个工作日内开始,调查的内容应根据反映的问题进行对应调查,不得遗漏。调查核实要实事求是,不得徇私舞弊、弄虚作假。调查结果要有调查人员的亲笔签字。2、对属实的举报,本单位可以处理的,可由本单位处理;应由其它部门处理的,要及时将有关资料转交相关部门。通知同时要求,要做好群众举报办理情况的反馈、报告工作。对国家林业局退耕办批转的举报,要在自收到之日起的20个工作日内反馈办理情况。扩展资料:1、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国家林业局,其主要职责为:联系指挥部成员单位,贯彻执行国务院、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的决定和部署,组织检查全国森林火灾防控工作,掌握全国森林火情,发布森林火险和火灾信息。2、协调指导重特大森林火灾扑救工作,督促各地查处重要森林火灾案件,承担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日常工作。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落实责任,切实加强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建设,充分发挥森林防火指挥部在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中的作用,扎扎实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参考资料:中国林业网-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工作机构及其职责参考资料:国家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直属机关纪委举报电话、邮箱参考资料:人民网-国家林业局规范举报办理工作3日内完成分类批转

010-62889019

中国林业教育期刊等级查询官网入口

普通国家级期刊

  • 索引序列
  • 中国林业教育期刊等级查询
  • 中国林业教育期刊等级查询电话
  • 中国林业教育期刊等级查询官网
  • 中国林业教育期刊等级查询电话号码
  • 中国林业教育期刊等级查询官网入口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