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宋代著名历史文献将当时中国分为上秦中秦下秦三部分

宋代著名历史文献将当时中国分为上秦中秦下秦三部分

发布时间:

宋代著名历史文献将当时中国分为上秦中秦下秦三部分

1000年前:公元1018年 宋朝时期2000年前:公元18年 新朝时期3000年前:公元前982年 西周时期1、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 开国国主是赵匡胤,国姓赵。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赵匡胤为避免晚唐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乱象,加强中央集权,并剥夺武将兵权。宋太宗继位后统一全国,宋真宗与辽国缔结澶渊之盟后逐渐步入治世。1125年金国大举南侵,导致靖康之耻,北宋灭亡。康王赵构于南京应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绍兴和议后与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1234年联蒙灭金,1235年爆发宋元战争,1276年元朝攻占临安,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2、新朝(8年—23年),是继西汉之后由西汉外戚王莽建立的朝代。公元8年腊月,王莽废汉孺子(刘婴)为安定公,改国号为新,建都常安(今西安汉长安城遗址),史称新莽。 建立者王莽,国姓王。王莽称帝后进行了多项改革,包括:推行王田制,无土地者由国家分配,一夫百亩,目的是解决西汉后期以来土地兼并严重的问题,但是完全无法执行;禁赏奴婢;推广国营事业;改革币制等。唯新朝政令繁琐,且朝令夕改,改革最终失败,导致新朝急速灭亡。3、西周(前1046—前771),周是关中一个古老的部族,始祖名弃,善种植,尧舜时被封为“后稷”,封于邰(今陕西武功县及杨陵区一带)。公刘时由邰迁到邠(今彬县、旬邑县之间),到古公亶父时迁到岐山之阳的“周原”(今扶风县与岐山县交界处)。国主周武王,国姓姬姓。周人在这里兴建城邑、疆理田地、设置官吏、建立军队,商代晚期已为渭水中游的强盛诸侯国。姬昌(文王)迁都丰(今西安市长安区马王村一带)。姬昌死,其子姬发(武王)即位,在沣河的东岸营建镐京(今沣东新区斗门镇一带)并修文王绪业,公元前1046年,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扩展资料赵匡胤因其发迹在宋州,故国号曰“ 宋”,因皇室姓赵,故也称作赵宋, 又因五德终始说,宋朝为火德,故又别称“火宋”、“炎宋”,尊称为大宋。宋朝定都开封,称为东京。 后逐步统一中国,由于疆域相对南宋而言到达黄河以北,所以被后世称之为北宋。新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通过禅让称帝成功的先河,因为传统史观相对于通过战争革命取得政权,比较鄙弃禅位这种移转政权的方式,所以王莽一直被中国史学家误认为是“伪君子”。中国古代史学家对新朝的评价几乎都是负面的,直到清末之后,评价才有所改变。周王是封建制国家的最高代表。在周王左右的重要辅佐人物,有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为“三公”或“师保”。如周文王、武王时的重要谋臣太公望,就被尊称为“师尚父”。成王时,周公为师,召公为保,共同辅政。师保统辖诸侯百官以奉侍周王,在政治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古代史

沧州铁狮子的来历是什么?

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一十五字。其中的本纪和列传是主体。   “本纪”是全书提纲,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   “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   “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   “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   “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   《史记》的文章可分成两个部分:前面的正文是人物的生平描述,这部分皆以代表性事件或逸事衔接交杂而成;正文后面会加上作者的评论或感想,通常以“太史公曰”为起头,内容或有作者的个人经历,或有对人物的评价,或有收集资料的过程,但仍以评论题材人物的性格与行事为主,这也呼应司马迁在自序中“究天人之际”的写作目标。  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 卷数 篇名  十二本纪  实际上就是帝王的传记,因为帝王是统理国家大事的最高的首脑,为他们作纪传而名之曰“本纪“,正所以显示天下本统之所在,使官民行事都有一定的纲纪的缘故。同时,也是全书的总纲,是用编年体的方法记事的。在“本纪”的写作中,司马迁采取了详今略远的办法,时代愈远愈略,愈近愈详。  史记卷一 五帝本纪第一  史记卷二 夏本纪第二  史记卷三 殷本纪第三  史记卷四 周本纪第四  史记卷五 秦本纪第五  史记卷六 秦始皇本纪第六  史记卷七  项羽本纪第七(虽非皇帝,司马迁以“在权不在位”之名将之编入。)  项羽  史记卷八 高祖本纪第八  史记卷九 吕太后本纪第九(不列名义上的天子汉惠帝本纪,理由与项羽同)  史记卷十 孝文本纪第十(原篇己阙,从《汉书》补)  史记卷十一 孝景本纪第十一(原篇己阙,从《汉书》补)  史记卷十二 孝武本纪第十二(原篇名为《今上本纪》,原文己阙,褚少孙据《封禅书》补并改篇名)  三皇本纪(司马贞补,有些版本收录此篇)  表(大事年表) 卷数 篇名  十表 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  史记卷十三 三代世表第一  史记卷十四 十二诸侯年表第二  史记卷十五 六国年表第三  史记卷十六 秦楚之际月表第四  史记卷十七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第五  史记卷十八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  史记卷十九 惠景闲侯者年表第七  史记卷二十 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  史记卷二十一 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第九  史记卷二十二 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第十  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卷数 篇名  八书  记载历代朝章国典,以明古今制度沿革的专章。班固《汉书》改称“志”,成为通例。“书”的修撰,为研究各种专门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史记卷二十三 礼书第一(已残,仅存篇首“太史公曰”以下的引言。取荀子的《礼论》及《议兵》来代替正文)  史记卷二十四 乐书第二(已残,仅存篇首“太史公曰”以下的引言。取《礼记》《乐记》代替正文)  史记卷二十五 律书第三  史记卷二十六 历书第四  史记卷二十七 天官书第五  史记卷二十八 封禅书第六  史记卷二十九 河渠书第七  史记卷三十 平准书第八  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 卷数 篇名  三十世家  记载诸侯国之事。诸侯开国承家,子孙世袭,从西周的大分封开始,发展到春秋、战国,各诸侯国先后称霸称雄,盛极一时,用“世家”体裁记述这一情况,是非常妥当的。  司马迁把孔子和陈涉也列入“世家”是一种例外。孔子虽非王侯,但却是传承三代文化的宗主,更何况汉武帝时儒学独尊,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将之列入“世家”也反映了思想领域的现实情况。  史记卷三十一 吴太伯世家第一  史记卷三十二 齐太公世家第二  史记卷三十三 鲁周公世家第三  史记卷三十四 燕召公世家第四  史记卷三十五 管蔡世家第五  史记卷三十六 陈杞世家第六  史记卷三十七 卫康叔世家第七  史记卷三十八 宋微子世家第八  史记卷三十九 晋世家第九  史记卷四十  楚世家第十  史记卷四十一 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  史记卷四十二 郑世家第十二  史记卷四十三 赵世家第十三  史记卷四十四 魏世家第十四  史记卷四十五 韩世家第十五  史记卷四十六 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史记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第十七  史记卷四十  陈涉世家第十八  史记卷四十九 外戚世家第十九  史记卷五十  楚元王世家第二十  史记卷五十一 荆燕世家第二十一  史记卷五十二 齐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  史记卷五十三 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  史记卷五十四 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  史记卷五十五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史记卷五十六 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史记卷五十七 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史记卷五十八 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  史记卷五十九 五宗世家第二十九  史记卷六十  三王世家第三十  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 卷数 篇名  七十列传 记载帝王、诸侯以外的各种历史人物。有单传,有合传,有类传。  单传是一人一传,如《商君列传》、《李斯列传》等。  合传是记二人以上的,如《管晏列传》、《老庄申韩列传》等。  类传是以类相从,把同一类人物的活动,归到一个传内,如《儒林列传》、《循吏列传》、《刺客列传》等。  司马迁把当时我国四周少数民族历史情况也用类传形式记载下来,如《匈奴列传》、《朝鲜列传》、《大宛列传》等。  史记卷六十一  伯夷列传第一  史记卷六十二  管晏列传第二  史记卷六十三  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史记卷六十四  司马穰苴列传第四  史记卷六十五  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史记卷六十六  伍子胥列传第六  史记卷六十七  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史记卷六十八 商君列传第八  史记卷六十九  苏秦列传第九  史记卷七十 张仪列传第十  史记卷七十一  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  史记卷七十二  穰侯列传第十二  史记卷七十三  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  史记卷七十四  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史记卷七十五  孟尝君列传第十五  史记卷七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  史记卷七十七  魏公子列传第十七  史记卷七十八  春申君列传第十八  史记卷七十九  范睢蔡泽列传第十九  史记卷八十  乐毅列传第二十  史记卷八十一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  史记卷八十二  田单列传第二十二  史记卷八十三  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三  史记卷八十四  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  史记卷八十五  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  史记卷八十六  刺客列传第二十六  史记卷八十七  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史记卷八十八  蒙恬列传第二十八  史记卷八十九  张耳陈余列传第二十九  史记卷九十  魏豹彭越列传第三十  史记卷九十一  黥布列传第三十一  史记卷九十二  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史记卷九十三  韩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  史记卷九十四  田儋列传第三十四  史记卷九十五  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  史记卷九十六  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  史记卷九十七  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  史记卷九十八  傅靳蒯成列传第三十八  史记卷九十九  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  史记卷一百  季布栾布列传第四十  史记卷一百一  袁盎晁错列传第四十一  史记卷一百二  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  史记卷一百三  万石张叔列传第四十三  史记卷一百四  田叔列传第四十四  史记卷一百五  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  史记卷一百六  吴王濞列传第四十六  史记卷一百七  魏其武安侯列传第四十七  史记卷一百八  韩长孺列传第四十八  史记卷一百九  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  史记卷一百十  匈奴列传第五十  史记卷一百十一 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  史记卷一百十二 平津侯主父列传第五十二  史记卷一百十三 南越列传第五十三  史记卷一百十四 东越列传第五十四  史记卷一百十五 朝鲜列传第五十五  史记卷一百十六 西南夷列传第五十六  史记卷一百十七 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  史记卷一百十八 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  史记卷一百十九 循吏列传第五十九  史记卷一百二十 汲郑列传第六十  史记卷一百二十一  儒林列传第六十一  史记卷一百二十二  酷吏列传第六十二  史记卷一百二十三  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史记卷一百二十四  游侠列传第六十四  史记卷一百二十五  佞幸列传第六十五  史记卷一百二十六  滑稽列传第六十六  史记卷一百二十七  日者列传第六十七(未阐述诸侯国之俗,仅记司马季主之事。)  史记卷一百二十八  龟策列传第六十八  史记卷一百二十九  货殖列传第六十九  史记卷一百三十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基本没有奴隶社会,以后就是封建社会,以后就是中央集权,然后就是现在了

宋代著名历史文献什么将当时中国分为上秦中秦下秦

宋代历史文献将中国分为上秦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突厥语大词典》将当时中国分为上秦、中秦和下秦3部分。《突厥语大词典》是新疆古代喀拉汗王朝朝的维吾尔族人马哈茂德·喀什噶里所著的一部词典。本书是在马哈茂德·喀什噶里用阿拉伯语解释突厥语的综合性知识词书。在《突厥语大词典》中,上秦为北宋,中秦是辽朝,下秦为喀什噶尔一带,三位一体为完整的秦。相应在《突厥语大词典》词条里,回鹘人被称为塔特·桃花石,也有的直译为中国回鹘人。在喀喇汗王朝钱币上,常有桃花石·布格拉汗、秦之王以及秦与东方之王等称呼,标示是中国的一部分。

一般可以根据朝代歌可以简便记忆朝代更迭,“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详细朝代排序如下:1、夏朝: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建都斟鄩、阳城(今河南洛阳、今河南登封),建立者:夏王启 。2、商朝:约前1600年-约前1046年,建都亳、殷(今河南商丘、今河南安阳),建立者:商王汤 。3、周朝: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建立者:西周文王姬昌。东周:前770年-前256年,建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建立者:东周平王姬宜臼。东周又分为春秋(前770年-前476年)和战国(前475年-前221年)。4、秦朝:前221年-前206年,建都咸阳(今陕西咸阳),建立者:秦始皇嬴政。5、西汉:前202年-公元8年,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建立者:西汉高祖刘邦。6、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建立者:新太祖王莽。7、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建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建立者:东汉光武帝刘秀。8、三国时期:曹魏:220年-265年,建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建立者:魏文帝曹丕;蜀汉:221年-263年,建都成都(今四川成都),建立者: 蜀汉昭烈帝刘备;孙吴:222年-280年,建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建立者:吴大帝孙权。9、两晋时期:晋朝:西晋:265年-316年,建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建立者:西晋武帝司马炎;东晋:317年-420年,建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建立者:东晋元帝司马睿。10、南北朝时期:南朝:420年-589年。刘宋:420年-479年,建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建立者:刘宋武帝刘裕;南齐:479年-502年,建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建立者:南齐高帝萧道成;南梁:502年-557年,建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建立者:梁武帝萧衍;南陈:557年-589年,建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建立者:陈武帝陈霸先。北朝:386年-589年。北魏:386年-534年,建都平城、洛阳(今河南洛阳、今山西大同),建立者:北魏道武帝拓跋珪;东魏:534年-550年,建都邺城(今河北邺镇),建立者:东魏孝静帝元善见;西魏:532年-556年,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建立者:西魏文帝元宝炬;北齐:550年-577年,建都邺城(今河北邺镇),建立者:北齐文宣帝高洋;北周:557年-581年,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建立者:北周孝闵帝宇文觉。11、隋朝:581年-618年,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建立者:隋文帝杨坚。12、唐朝:618年-907年,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建立者:唐高祖李渊。 13、五代十国:五代:907年-960年。后梁:907年-923年,建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建立者:后梁太祖朱温。后唐:923年-936年,建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建立者:后唐庄宗李存勖。后晋:936年-947年,建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建立者:后晋高祖石敬瑭。后汉:947年-950年,建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建立者:后汉高祖刘知远(暠)。后周:951年-960年,建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后周太祖郭威十国:896年-979年。南吴:902年-937年,建都广陵(今江苏广陵),建立者:南吴太祖杨行密。南唐:937年-975年,建都江宁府(今江苏南京),建立者:唐烈祖李昪。前蜀:907年-925年,建都成都(今四川成都),建立者:前蜀高祖王建。后蜀:933年-966年,建都成都(今四川成都),建立者:后蜀高祖孟知祥。南汉:917年-971年,建都兴王府,建立者:南汉高祖刘龑。南楚:896年-951年,建都长沙府(今湖南长沙),建立者:楚武穆王马殷。吴越:907年-978年,建都杭州、越州(今浙江杭州),建立者:吴越太祖钱镠。闽国:909年-945年,建都长乐府、建州(今福建福州、福建建瓯),建立者:闽太祖王审知。荆南:924年-963年,建都江陵府(今湖北秭归),建立者:楚武信王高季兴。北汉:951年-979年,建都太原府(今山西太原),建立者:北汉世祖刘崇。14、宋朝:960年-1279年。北宋:960年-1127年,建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建立者:北宋太祖赵匡胤。南宋:1127年-1279年,建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建立者:南宋高宗赵构。15、辽(契丹):907年-1125年,建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建立者:辽太祖耶律阿保机。16、西夏:1038-1227年,建都兴庆(中兴)(今宁夏银川),建立者:西夏景宗李元昊。17、金朝:1115年-1234年,建都中京(今北京市),建立者:金太祖完颜阿骨打。18、元朝:1271年-1368年,建都大都(今北京市),建立者: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19、明朝:1368年-1644年,建都应天(今江苏南京)、京师(今北京市),建立者:明太祖朱元璋。20、清朝:1636年-1912年,建都盛京、京师(今辽宁沈阳、今北京市),建立者: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朝代

年代指一段时间,一个年代为十年,指连续的十年,通常适用于用公元纪年。年代的划分为,依照公元纪年年份,可以被10整除所在的年份的相邻十年为一个年代。不过,对于年代的具体划分却存在两种不同的方法,例如20世纪60年代,通常指1960年至1969年这段时间的连续10年,但也有人认为应指1961年至1970年这段时间的连续10年。 1902年,一般称为20世纪初,很少有称10年代的。 1896年,19世纪90年代。 中国历史年代可以划分成下列阶段:  先秦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   隋唐五代时期(581~960)   宋辽西夏金时期(947~1279)   元朝(1271~1368)   明朝(1368~1644)   清朝(1636~1911)   中华民国(1912~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   ---先秦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   先秦是指原始社会到战国时期这段历史。原始社会经过原始的群居生活到氏族公社的出现。进入阶级社会后,经历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先秦是中国历史上自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   在长达1800多年的历史中,中国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明,其中夏商时期的甲骨文,殷商的青铜器,都是人类文明的历史标志。这一时期的大思想家孔子和其他诸子百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学术的繁荣。军事家孙武的《孙子兵法》,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军事、经济等领域。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诗人。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恒星表。在这个历史阶段中,中国从分散逐步走向统一。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结束了长期诸侯争战的局面,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秦(公元前221~前206)。   继秦之后,汉高祖刘邦和汉光武帝刘秀相继建立西汉(公元前206~公元前25)和东汉(公元前25~220),统称汉。   秦汉时期建立和完善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以及诸如建立郡县制等一系列有利于统一的措施,一直为后世帝王的专制所效法。这一时期,社会经济有较大发展,西汉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汉武帝后,在与西域及相邻的中亚诸国的交往中,开通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秦汉时期也是中国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较发达的时代。司马迁的《史记》,张衡的候风地动仪,以及数学的《九章算术》,医学方面的《黄帝内经》等,均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蔡伦的造纸术,则被誉为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这个阶段,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道教则从本土源起。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   东汉末年爆发了黄巾起义,豪强地主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加强了自身的力量,酿成封建割据混战的局面。此后历经三国(220~280)、西晋(265~316)、东晋(317~420)南北朝(386~589)。其间,三国时魏、蜀、吴鼎足天下,东晋时十六国纷争不已,南北朝时南朝与北朝长期对峙。   这一时期,中国南方经济有了较大发展。西、北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各民族之间的迁徙和杂处促进了融合。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至林邑(越南中部)、扶南(柬埔寨境内)、朝鲜半岛、日本、中亚诸国、大秦(罗马帝国)等地。文化方面,玄学盛行,佛、道二教在相互斗争中蔓延、发展,但统治者一般都保护佛教。文学艺术方面,建安七子、陶渊明等人的诗文,刘勰的文学评论《文心雕龙》,王羲之等人的书法,顾恺之等人的绘画,敦煌石窟等石窟寺艺术,皆为不朽之作。科学技术方面,祖冲之第一个将圆周率准确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下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1000年;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则是世界农学史上的巨著。

宋代著名历史文献将当时中国分为哪三部分

沧州铁狮子的来历是什么?

中国,是以华夏文明为源泉、中华文化为基础,并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国家,通用汉语、汉字,汉族与少数民族被统称为“中华民族”,又自称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约5000年前,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聚落组织进而形成国家,后历经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国家的大一统局面。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君主政体退出历史舞台,共和政体建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大陆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先秦时期的华夏族在中原地区繁衍生息,到了汉代通过文化交融使汉族正式成型,奠定了中国主体民族的基础。后又通过与周边民族的交融,逐步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局面,而人口也不断攀升,宋代中国人口突破一亿,清朝时期人口突破四亿,到2005年中国人口已突破十三亿。在泱泱五千年里,中国历史分为四个阶段,即神话时代,传说时代,半信史时代和信史时代。那么都是如何划分呢?神话时代中国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以及如何开始,我们不敢确定。这是一个重大而严肃的课题,将迫使我们不得不谈到我们了解很少的宇宙起源、人类起源和中华人起源等问题。历史学家对这些问题至少分别的各有十种以上引经据典的伟大学说,但不能获得定论。普通情形是,从地下掘出了一点古董或骨骼,用以推断这些古董或骨骼的主人的生活情形。结果只能提供出一幅静态的说明:每一个民族的发展几乎都一模一样。好比说,他们都是先用石头,再用青铜。每一个古老的民族都有他们的神话,作为上述的宇宙起源和民族起源的答案。中华人不能例外。这些神话有它实质上代表的意义,至少可使我们的印象比较深刻。现在,我们且看中国这个庞大的舞台如何揭幕。一 开天辟地不知道多少亿万年之前,太古时候,太空中飘浮着一个巨星,形状非常像一个鸡蛋,在无际的黑暗云雾中运行,万籁无声,一切死一样地沉寂。就在那巨星的内部,有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一直在用他的斧头不停地开凿,企图把自己从围困中解救出来。经过一万八千年艰苦的努力,到了纪元前二百七十六万零四百八十年(注意这一年,这是神话学家用奇异法术计算出来的),盘古挥出最后一斧,只听一声巨响,巨星被他从当中辟开,分为两半。盘古就是人类的祖先,至少是中华人的祖先。盘古头上的一半巨星,化为气体,不断上升;脚下的一半巨星,则变为大地,不断加厚。宇宙开始有了天和地。天每日上升三米,地每日加厚三米,盘古每日也高三米。天越上升,地越加厚,盘古也越高大(看情形,盘古是唯一的一位可以被称赞为“顶天立地”的英雄)。可是四周却黑暗如故,伸手不见五指,大地寂寞而寒冷。盘古十分忧伤,他说:“这世界太可怕了,没有光、没有热、没有山、没有水,什么都没有。后代无法生存下去,我必须牺牲自己。”于是他死了。盘古的死引起一连串新生命的诞生,世界在他死后大大的改变。他的右眼变成太阳;左眼变成月亮;血液变成江河海洋;毛发变成树木花草;呼吸变成风;声音变成雷。欢喜时的笑容变成晴天;烦恼时的愁容变成阴天。而他的四肢,则变成我们在第一章第三节中所介绍的五岳:头部变成东岳泰山;腹部变成中岳嵩山;左臂变成南岳衡山;右臂变成北岳恒山;双足变成西岳华山。盘古为人类创造了一个美好的世界。不过,中华人心目中的天上主宰,却不是盘古。这跟犹太人不同,犹太人认为创造世界的是耶和华,即主宰世界的耶和华。中华人的盘古,他的任务只在创造世界,而主宰世界的却是另一位被称为玉皇大帝的神祗。玉皇大帝是道教发明出来的,民间称他为“天老爷”或“老天爷”,他在天上拥有一个庞大的政府组织,由道教佛教中各种奇形怪状的神灵担任文武百官。因为他的形象是人间大多数帝王的投射,所以他永远是一个低能的熊包。从纪元前二百七十六万零四百八十年起,即从开天辟地那一年起,到纪元前四百八十年止(这一年,一个小封国——当时的鲁国,发现一头麒麟,我们以后会谈到它),共二百七十六万年,神话学家把它分为十纪。每一纪二十七万六千年,各有特定的名称:一 九龙纪二 五龙纪三 摄提纪四 合洛纪五 连通纪六 序命纪七 循飞纪八 因提纪九 禅通纪十 流讫纪十纪的划分,我们看不出有什么意义,但它说明了岁月是漫长的。盘古的子孙绵延繁殖,大地一天比一天热闹。神话学家说,就在第三纪摄提纪时,距盘古已五十五万年,陆续出现了下列的三位伟大的神祗,称为“三皇”。“皇”的原始意义就是神祗,但神祗稍次于盘古和玉皇大帝,我们可称之为第二级的神祗。一 天皇二 地皇三 人皇天皇是盘古后裔中第一位最有卓越成就的领袖,寿命一万八千岁,有十二个儿子,帮助他治理日益增多的人民。这些人民虽都是盘古的后裔,但年代太久远了,分散四方,布满五岳,互相间早已生疏,有的还因利害的冲突,而成为仇敌,纠纷争执,层出不穷。天皇就把他们分为若干部落,每个部落推选或指定一位能干的人担任酋长。中华人自此成为一个有组织的民族,具备国家的雏形。天皇死后,经过若干万年,地皇在龙耳山(神话中的仙山)诞生,寿命也是一万八千岁,有十一个儿子。那时由盘古眼睛变成的太阳和月亮,以及由睫毛变成的星辰,运转的秩序忽然混乱。有时一连数天都是白昼,有时一连数天都是黑夜。而有些星辰又悬挂的很低,人们走路时,一不小心,头部就会撞伤。地皇用他无比的神力,逐项改善。他首先把太阳和月亮出现的时间加以固定,使他们作有规律的起落,昼夜才算分明。又规定三十天为一个月,十二个月为一年,使人们知道时间和年龄的计算方法。地皇又命所有的星辰上升,升到遥远的天空。星辰在那里当然非常无聊,地皇就特别允许他们白昼可以在家睡觉,而在晚上再出来探视他们留在地面上的老友。这就是我们白昼看不见星辰,必须晚上才看得见的原因。人皇,诞生于刑马山(也是神话中的仙山),寿命一万五千六百岁。有九个弟弟,都神通广大,法术高强。人皇把中国分为九个州,命他的弟弟们各当一州的州长。他自己则住在九州的中央,时常出巡。出巡时坐着像云一样可以在空中奔跑的车辆,驾车的人有六个翅膀,行动闪电般的迅速。二 五氏经过三皇的努力,世界已有长足的进步,但人们的生活仍很困难。最初只会爬到树上摘吃果实,后来从摘食阶段进步到渔猎阶段(他们不能不进步,因为树上的果实会被摘完,而冬天又没有果实),但对于捉到的鱼虾和小动物,也只能生吞活剥,跟野兽没有分别。大家本都住在山洞里,后来人多洞少,实在挤不下而终于被挤出山洞的人,只好向平原发展。平原无法抵御突然而来的野兽和风雨的袭击,而且包括山洞里的人在内,大家又都无法抵御因寒冷和生食所引起的疾病,结果引起大量死亡。伟大的各种神祗人物,应运而生。就在三皇之后,出现下列五氏,可惜我们无法知道他们出现的时代是第几纪和什么纪。一 有巢氏二 燧人氏三 伏羲氏四 女娲氏五 神农氏“氏”的原始意义也是神祗,不过神性比“皇”似乎更少,可把他们列入第三个等级。最先出现的有巢氏,教导人民不要住在地面上。他在树上用树枝树叶建造出简陋的篷盖,作为示范,这就是原始的房屋了,至少可以躲避野兽和洪水。人们都学习他,并且在建筑的技能上一天天进步,后来即令把它移到地面,也有同样的效能。其次出现的是燧人氏,他把天上最大的一个秘密泄漏给人类,那就是“火”。火无所不在,但没有人知道如何才能得到它。燧人氏教人从木头里把它钻出来。人类有了火,就跟其他所有的动物,永远分道扬镳。其他动物始终不会用火,而人们却因之改吃熟的东西,生活方式呈现划时代的突破。伏羲氏是第三位出现的神祗,他似乎比他前面的两位老前辈还要法力无边。他教人如何用火烹饪,从此人们享受到香喷喷的饮食,这是艺术的萌芽;他又进一步制作八卦,八卦是中国最早的计数文字,后来被星象家用来占卜;又设立官员,管理人民,官员身上都画着一条龙,表示他们的高贵身份;又发明乐器;又教导男女固定他们的配偶;又制定夫妇制度,必须经过结婚仪式才可以生孩子,以使下一代得到父母很好的教养;又制造渔网,教导水滨的居民们捕鱼;又教导人们挖掘陷阶,捕捉活的动物,训练它们作为家畜,又教导人们种植桑树养蚕,抽丝纺织。可是,使这个由盘古辛苦缔造,由玉皇大帝天老爷主宰的世界,免于被毁灭,而迄今仍然存在,我们必需感谢第四位神祗女娲氏。她是一位美丽的女神,身材象蛇一样的苗条,以致有些神话学家坚称她根本就是蛇身。当时有两位英雄人物:共工氏和祝融氏,在不周山(神话中的仙山)决斗——我们无法确定是不是为了争夺她的爱情。结果共工氏失败,他愤怒地发狂,用他的头猛烈地撞向不周山,一声可怕的响亮之后,不周山被从中撞断。不周山是天和地之间的主要支柱,支柱折断,天庭立刻裂开一条巨缝。大地失去平衡,向东南急剧倾斜。一霎时狂风暴雨,日月无光,人类奔走呼号,眼看着就要像碎石子一样地滚落到地极的黑暗深渊里去了。女娲氏不忍心这个浩劫,她采取山上的五色石头烧炼,炼好之后,用它把天上的裂缝补住。现在天际那些灿烂耀眼的红霞,就是女娲氏补上去的那些五色巨石。她又杀死一只倒霉的神龟,用它的四只脚,当作四只支柱,重把大地支起。因天裂而漏下来的大水,女娲氏用芦草烧灰,把它吸干,这就是中原地区——华北大平原的因,它们正是由芦草灰铺成,所以平坦而又肥沃。当人类不再担心天塌地陷时,却又被另外两件事苦恼:一是不知道什么东西可以吃和什么东西不可以吃,一是对疾病不知道该如何治疗。于是第五位神祗神农氏出现,他采集各种花草果实,一一的放到口中咀嚼并一一吃下,藉以确定它们的性质功能。这种胡乱的什么东西都往肚子里塞的结果,即令他是一位神灵,有时候一天之内也会中毒七十余次。幸而他异于普通人类,总算没有被毒死。最后他终于分别出那些可以吃和那些不可以吃,以及那些可以作为药物。他撰写了一本巨书,定名《本草》,在这部人类最早的著作上,他详细记载各种药物的性能。此书一直流传到二十世纪,是中国医学上最崇高最权威的经典。神农氏把一些可作为食用的若干植物,分别定名为“小麦”、“稻米”、“高粱”、“玉蜀黍”等,教人种植;又教人把若干性情驯顺的野兽,豢养到家里,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狗”、“马”、“牛”、“猪”的始祖。中国农业社会,在这位伟大的神祗领导下完成。 三 东西方世界神话时代到此为止。有一些历史学家非常瞧不起神话在历史中的实质地位,但神话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的历史如果没有神话部分,这个民族不过是一群木偶而已。从神话的内容,我们可据以了解初民的生活背景和人文反应。所有的神话都是矛盾百出,有时候简直不知所云。中国的神话也是如此,但这更证实它是初民的产物。如果由近代小说家编造的话,包管无懈可击。传说时代传说时期:又称传说时代、上古时代、远古时代、三皇五帝时代或神话时代,在中国指的是夏朝以前的历史时期。中国猿人(较早期为一百七十万年,较晚期为四五十万年)只在地下留下原始的旧石器文化,不可能有当时的神话传说留传下来。到大约六七千年以前,各地以不同形式走向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时期,还留下了新石器文化。这时各族有自己的图腾崇拜及宗教和神话,但往往是些朦胧的记忆或结合后来的宗教思想所作的描述。到大约五六千年前,各地先后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有了内容较丰富的神话传说。氏族最早的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总是氏族部落关于其本氏族或本部落的来源及其祖先的神话故事。这样的神话传说靠历史文献记载下来,并逐步发生由较简朴到较复杂,由缺乏系统到逐步有系统,由神性很浓逐渐演化成人性,由纯神话逐步变成历史故事的演进变化。从西周到战国,就是中国古史神话传说演进变化的时期。汉代则把它历史化、定型化。西周文献中的古史神话传说今存反映古代各族神话传说的最早文献,是《诗》和《书》中属于西周的一些篇章(包括西周加工的夏商文献遗篇)。还有《易》的卦爻辞,因其录事隐约,不如《诗》、《书》那样明确反映了有史实作为背景的一些商周两族的古代神话传说。这些文献中所见的古史神话传说,只说商和周两族是由神生下来的,都住在一位天神禹敷布的土地上。商前有夏,夏、商、周三代前后相承,活动在“禹绩”之域,夏和周是西土先后相承之族,殷商是东方的部族。根据《诗·大雅》,周自远祖以来婚姻氏族是姜族;根据《书·吕刑》,同时存在有苗族及重黎之族。半信史时代半信史时代又称上古时代、远古时代。夏朝商周的历史时期。半信史时代是一个松懈的时代,往往一连数百年一片空白。在此漫长的岁月中,黄河中游和渭河下游地区,顺序的兴起三个王朝:一 夏王朝纪元前二十三世纪建立二 商王朝纪元前十八世纪建立三 周王朝纪元前十二世纪建立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现象,即每一个政权建立时,都要宣布一个专属于自己政权的国号,当这个政权统治全国的时候,国号就成了王朝号。所以,分裂时代和混乱对代,国家林立,我们只好使用国号。全国统一时代,我们则使用王朝号。但必须了解,在中国历史上国号跟王朝号没有分别。夏、商、周三个王朝是衔接的,所以史学家称为“三代”,我们也可以称半信史时代为三代时代。半信史时代起自纪元前二十三世纪,终于纪元前八世纪,约一千五百年。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 )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 ,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 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夏朝共传十四代,十七后 (夏朝统治者在位时称”后“,去世后称”帝“),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后人常以“华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中国传统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较多,但由于都成书较晚,已知的又没有发现公认的夏朝存在的直接证据,如夏朝同时期的文字作为自证物,因此近现代史学界一直有人质疑夏朝存在的真实性在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发现的二里头文化具备了属于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条件,但由于一直未能出土类似殷墟甲骨卜辞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夏朝的存在性始终无法被证实许多中外历史学家认为,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遗址的全期或第一、二期是夏朝都城的遗迹,不过仍在寻找确凿的依据来釐清商朝又称殷、殷商,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夏朝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今安阳)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所以商朝又称为“殷”或“殷商”从公元前1600年至前1046年,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600年末代君王商纣王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后自焚而亡殷墟发掘,确证了中国商王朝的存在商朝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在商时期的长江流域也平行存在发达的非中原文明周朝(约前11世纪—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周亦为“华夏”一词的创造者与最初指代周朝共传30代37王,共计约791年,另一说是868年,两者相差一百多年,问题在于周朝的建国之年一直无法确认周朝分为“西周”(前11世纪中期-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宗周),成王五年营建东都成周洛邑;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成周),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其中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周朝是中国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世袭奴隶制王朝,其后秦汉开始成为具有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政府的大一统国家。史书常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在灭商之前,周部落源自华夏(汉)民族,因为遭到戎、狄等游牧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下的平原定居下来。生活于渭河流域(陕西关中地区),其始祖姬弃就是被称为农神的“后稷”,《说文》云“黄帝居姬水(一说是陕西关中中部武功县一带的漆水河,另一说位于陕西关中北部黄陵县附近的沮河,两河均是渭河的支流),以姬为氏,周人嗣其姓”,语言为上古汉语,文字上仍采用古汉字,在民间记事仍以龟骨和牛骨刻字记事为主,王室则以新兴的锦帛等记事为主周朝行分封制,周王为“天下共主”信史时代信史时代是指有文字或出土文物记载着当时社会的情况的时代,后人称为信史时代。与它相反的,就是传疑时代或是传说时代。中国进入信史时代,始于西周共和行政第一年。信史,即有籍可查的历史。众所周知,中国于公元前841年(也就是所谓的西周共和元年)开始用文字记载历史,一直延续至今,没有间断。柏杨先生在《中国人史纲》中称,这是中国人对人类文明最伟大的贡献之一~因为同时代的其他文明古国,或者根本没有记载,或者虽有记载而记载已经湮没,全靠考古学家辛苦的发掘,才能得到片断~(注:笔者在顾准先生的《希腊城邦制度》中得知,希腊的信史时代开始于公元前776年,在此以前,历史家几乎一致把希腊史归入传说时代~)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公元前841年之前的中国历史,可信度不高~可能有人会说,你居然敢怀疑《史记》的可信度?《史记》上明明记载着《五帝本纪》、《夏本纪》、《殷本纪》,难道那些不可信么?拜托,司马迁是西汉时期的人,既然中国于公元前841年才开始用文字记载历史,那么请问,司马迁写《五帝本纪》《夏本纪》《殷本纪》的时候,参考的是什么?而且,《五帝本纪》《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记载了近两千年的历史,为什么在《史记》中所占的篇幅还不到5%?为什么司马迁没有为这时期的任何一个人单独立传?答案很明显,因为这个时期留下来供司马迁参考的东西实在太少太少了~不信的话,大家可以去翻翻史记,五帝夏商周时期,只有少数的人物以及他们的事迹被司马迁记载了下来,剩下的,是大量的历史空白,有些一空就空几百年,这期间发生过什么?天知道~比如说,《史记·夏本纪》中有两段这样的文字:“中康崩,子帝相立。帝相崩,子帝少康立。帝少康崩,子帝予立。帝予崩,子帝槐立。帝槐崩,子帝芒立。帝芒崩,子帝泄立。帝泄崩,子帝不降立。帝不降崩,弟帝扃立。帝扃崩,子帝廑立。帝廑崩,立帝不降之子孔甲,是为帝孔甲。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天降龙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豢龙氏。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受豕韦之后。龙一雌死,以食夏后。夏后使求,惧而迁去。孔甲崩,子帝皋立。帝皋崩,子帝发立。帝发崩,子帝履癸立,是为桀。”大家不觉得记载太简略了么?这么多帝王(或者说是部落联盟首领),只留下了名字,他们都做过什么?也许,这些名字,都值得怀疑~当然了,历史研究者们研究历史,不完全依靠文献,还可以凭借考古~以我愚见,考古成果,因系使用科学手段所得,因此在很多方面都是可信的~比如说,殷墟的甲骨文距今有多少年,以及甲骨文都写了些什么,这些可信~但是,考古成果弥补不了非信史时代的大量历史空白~比如说,考古学家们从地下挖出一具骨骸,那具骨骸生前做过什么,这个考古学家们考不出来吧?如果还附带挖出了那具骨骸生前写的日记,或者别人给他立的传,那又另当别论了----这些,都是信史时代才有的东西~

宋朝的首都从北方的开封变成了南方的杭州 ,所以一般分为南北 。汉朝的首都从西部的长安变成了东部的洛阳, 所以一般分东西。实际上朝代的更替是有些原因的,虽有一家天下,但期间有过波折,发生变故或间断,东西汉是后人起的名,当时都是汉,由于首都一个在东一个在西。 南北宋同样,由于金辽的入侵,北宋末皇都被人捉了去,继承皇位的皇帝定都浙江临安杭州,放弃北方首都汴京,史称南宋。

梁启超用“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和“世界之中国”既区分又整合了一部中国历史,可以说这三个范畴共同构成了一个非常有潜力的解释框架。在经过必要的修正之后,从1840年开始的所谓中国的“近代”,就可以理解为既是“亚洲之中国”(以秦汉帝国为开端)土崩瓦解的过程,又是“世界之中国”(以新中国成立为标志)逐步建构的过程。换句话说,中国的“近代”,一方面是一个原先的中央帝国一步步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一个危机四起的传统社会孕育和构建现代新型国家的过程。这两个过程彼此冲突、交织和纠缠,这就是“两个中国”之争。而以往所谓的“半封建半殖民地”,不过是这一双重过程中暂时的、不稳定的过渡阶段和状态而已。“亚洲之中国”的解体,可以从三个方面予以讨论。首先,中国作为古代东亚朝贡体系的中心国家,在一系列军事失败之后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第二,中国历史上存在着王朝兴衰的周期,鸦片战争前后,清王朝已进入衰败阶段,无力抵御新型“蛮族”的入侵。第三,日本作为东亚文明的边缘国家在明治维新后迅速崛起,采取以军事征服为特征的大陆政策,加剧了“亚洲之中国”的崩溃,并一再干扰和压制了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中国之中国:在先秦时期,中国处于分裂状态,交流战争在各诸侯国之间,不超过中国传统范围;亚洲之中国:秦汉至清中后期,中国整合为大一统帝国,成为亚洲朝贡体系的中心,交流战争在亚洲各国之间;世界之中国:近代以来,东亚朝贡体系瓦解,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

宋代著名历史文献将当时中国分为

中华文明历经封建王朝数千年,而宋朝作为战争不断的一个王朝。却是经济最富裕、文化最繁盛的封。宋朝建于960年,1279 年被元朝灭亡,一共有过十八位皇帝,历经319年。公元960年,陈桥兵变,宋朝建立。由于当时的疆域到达黄河以北,与南宋时截然不同,所以称之为北宋。北宋时期的外交有了进一步发展,同朝鲜、日本、越南和印尼等国加强了联系。在政治体制上,北宋与唐朝的政治制度无异,只是宰相任职上有所出入。北宋重文抑武,剥夺兵权,加强于中央。这使皇权得到大大提升,可是后来却也导致宋朝在外敌入侵时无法抵抗。1125年金国大入侵,北宋灭亡,后称靖康之耻。公元1127年,宋徽宗九子称帝,史称南宋。南宋时,经济得到极大发展。可政治方面,对外,南宋与金国几度交战,不断有外敌想要入侵南宋疆土。对内,南宋中后期,政局动荡,朝廷腐败,奸臣辈出。而蒙古崛起,并于1235年入侵南宋。内忧外患之下,1279年宋军彻底战败,宋末帝跳海身亡,届时,南宋覆灭。宋朝虽然战争不断,不断遭到外敌侵略,可是却在经济文化方面达到了顶峰。北宋时积极外,使文化得到了其他优秀文化的渲染。南宋时发展的江浙之地,至今是我国经济最为发展之地。宋朝的动乱和繁荣相互对立,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极具特色的王朝之一。

《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全书有本纪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传二百五十五卷,共计四百九十六卷,约五百万字,是二十五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沧州铁狮子的来历是什么?

基本没有奴隶社会,以后就是封建社会,以后就是中央集权,然后就是现在了

  • 索引序列
  • 宋代著名历史文献将当时中国分为上秦中秦下秦三部分
  • 宋代著名历史文献什么将当时中国分为上秦中秦下秦
  • 宋代历史文献将中国分为上秦
  • 宋代著名历史文献将当时中国分为哪三部分
  • 宋代著名历史文献将当时中国分为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