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321

yissluckyg
首页 > 论文问答 > 宋代著名历史文献将当时中国分为上秦中秦下秦三部分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agnes唯有Momo

已采纳
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物证,可将中国历史(炎黄文明)划分为十个纪:炎黄、虞夏、商周、齐楚、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共和。一、炎黄纪:以仰韶文化为代表,约两千四百年(公元前五十至前二十六世纪)。以农业社会、母系社会末期、铜石并用时代、父系社会初期为准。炎黄纪已经出现私有制、商业、战争、奴隶。二、虞夏纪:以龙山文化、齐家文化为代表,约一千年(公元前二十六至前十六世纪)。二里头文化兜底:以青铜器时代初期、双轮车、城市、文字等古文明标志为准。传说时代的颛顼、帝喾、尧、舜、禹或可研究纳入本时代故事集。三、商周纪:青铜器时代中期,分封制中期,以殷墟、甲骨文为典型代表。成汤灭夏、武王伐纣、国人暴动为本时代三部曲。约八百年。四、齐楚纪:铜铁并用时代,约六百年。以齐楚为代表的众多周边族群势力(分别代表沿海地区、长江流域),大规模融入华夏,为最终形成汉族奠定了基础。这个时代,分封制由鼎盛而崩溃、社会发生巨大变革、封建帝制萌芽。有西周共和、平王东迁,尊王攘夷、问鼎中原,商鞅变法、长平之战等等重要历史故事。五、秦汉纪:铁器时代初期,中国进入帝制时代。以大一统、书同文为时代口号,史记、汉书为时代标志,蔡伦改进造纸术更具有划时代意义。有秦并六国、大泽乡起义、楚汉相争、张骞出使西域、霍去病封狼居胥、昭君出塞、班超投笔从戎等重要历史故事。六、魏晋纪。亢龙有悔,黄巾起义,三国两晋,五胡乱华,十六国走马,南北朝并立。七、隋唐纪。凤凰涅盘,盛世隋唐,隋文科举,大乘玄奘,贞观天可汗,则天女皇帝。八、宋元纪。天下一家,地狱天堂,文明臻极,野蛮大成,华夏之殇无尽痛,上帝之鞭惊启蒙。(借用欧洲文艺复兴之意)九、明清纪。黄粱石头,南柯红楼,千载遗梦,百年屈辱,金粉帝国,罪恶毒瘤,极权桎梏瓜藤狱,十万成就皆嫁衣。十、共和纪。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甲午辛亥,北伐长征,民国共和,抗战翻身。扩展资料: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将近4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中国古代史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原始社会(170万年前-公元前2070年)、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和封建社会。其中封建社会可分为五个阶段:战国、秦、汉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阶段。隋唐五代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辽、宋、夏、金、元,是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阶段。明、清,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阶段。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古代史
232 评论

虎娃妈jsz

宋代著名历史文献《突厥语大词典》将当时中国分为上秦、中秦和下秦三部分。在《突厥语大词典》,上秦为北宋,中秦是辽朝,下秦为喀什噶尔一带,三位一体为完整的秦。相应在《突厥语大词典》词条里,回鹘人被称为塔特·桃花石,也有的直译为中国回鹘人。在喀喇汗王朝钱币上,常有桃花石·布格拉汗、秦之王以及秦与东方之王等称呼,标示是中国的一部分。《突厥语大词典》书成于1071-1073年,1074年经修订后献给当时的阿拔斯王朝第二十七任哈里发穆格泰迪(1075~1094在位)。《突厥语大词典》全书用阿拉伯字母标音,用阿拉伯文注释,共收词7500多条,其中所收民歌有242首,格言、谚语220余条。《突厥语大辞典》为我们提供了11世纪时,包括维吾尔在内的突照语诸民族的语言、文字、人物、历史、民俗、天文、地理、农业、手工业、医学以及政治、军事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丰富知识。甚至连神话传说、儿童游戏与娱乐体育等等也是应有尽有。

189 评论

一叶扁舟85

《突厥语大词典》将当时中国分为上秦、中秦和下秦3部分。《突厥语大词典》是新疆古代喀拉汗王朝朝的维吾尔族人马哈茂德·喀什噶里所著的一部词典。本书是在马哈茂德·喀什噶里用阿拉伯语解释突厥语的综合性知识词书。在《突厥语大词典》中,上秦为北宋,中秦是辽朝,下秦为喀什噶尔一带,三位一体为完整的秦。相应在《突厥语大词典》词条里,回鹘人被称为塔特·桃花石,也有的直译为中国回鹘人。在喀喇汗王朝钱币上,常有桃花石·布格拉汗、秦之王以及秦与东方之王等称呼,标示是中国的一部分。

166 评论

空空的小新

公元0年,是东西汉之间的新朝,就是王莽 公元1000年,就是宋,北宋,宋真宗,赵 公元前1000年,是西周,姬姓 补充: 公元0年的时候应该是西汉,那时候 王莽 还没有篡位,那就是刘

308 评论

小石在青岛

基本没有奴隶社会,以后就是封建社会,以后就是中央集权,然后就是现在了

208 评论

小鸡炖蘑菇mimi

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一十五字。其中的本纪和列传是主体。   “本纪”是全书提纲,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   “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   “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   “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   “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   《史记》的文章可分成两个部分:前面的正文是人物的生平描述,这部分皆以代表性事件或逸事衔接交杂而成;正文后面会加上作者的评论或感想,通常以“太史公曰”为起头,内容或有作者的个人经历,或有对人物的评价,或有收集资料的过程,但仍以评论题材人物的性格与行事为主,这也呼应司马迁在自序中“究天人之际”的写作目标。  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 卷数 篇名  十二本纪  实际上就是帝王的传记,因为帝王是统理国家大事的最高的首脑,为他们作纪传而名之曰“本纪“,正所以显示天下本统之所在,使官民行事都有一定的纲纪的缘故。同时,也是全书的总纲,是用编年体的方法记事的。在“本纪”的写作中,司马迁采取了详今略远的办法,时代愈远愈略,愈近愈详。  史记卷一 五帝本纪第一  史记卷二 夏本纪第二  史记卷三 殷本纪第三  史记卷四 周本纪第四  史记卷五 秦本纪第五  史记卷六 秦始皇本纪第六  史记卷七  项羽本纪第七(虽非皇帝,司马迁以“在权不在位”之名将之编入。)  项羽  史记卷八 高祖本纪第八  史记卷九 吕太后本纪第九(不列名义上的天子汉惠帝本纪,理由与项羽同)  史记卷十 孝文本纪第十(原篇己阙,从《汉书》补)  史记卷十一 孝景本纪第十一(原篇己阙,从《汉书》补)  史记卷十二 孝武本纪第十二(原篇名为《今上本纪》,原文己阙,褚少孙据《封禅书》补并改篇名)  三皇本纪(司马贞补,有些版本收录此篇)  表(大事年表) 卷数 篇名  十表 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  史记卷十三 三代世表第一  史记卷十四 十二诸侯年表第二  史记卷十五 六国年表第三  史记卷十六 秦楚之际月表第四  史记卷十七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第五  史记卷十八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  史记卷十九 惠景闲侯者年表第七  史记卷二十 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  史记卷二十一 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第九  史记卷二十二 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第十  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卷数 篇名  八书  记载历代朝章国典,以明古今制度沿革的专章。班固《汉书》改称“志”,成为通例。“书”的修撰,为研究各种专门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史记卷二十三 礼书第一(已残,仅存篇首“太史公曰”以下的引言。取荀子的《礼论》及《议兵》来代替正文)  史记卷二十四 乐书第二(已残,仅存篇首“太史公曰”以下的引言。取《礼记》《乐记》代替正文)  史记卷二十五 律书第三  史记卷二十六 历书第四  史记卷二十七 天官书第五  史记卷二十八 封禅书第六  史记卷二十九 河渠书第七  史记卷三十 平准书第八  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 卷数 篇名  三十世家  记载诸侯国之事。诸侯开国承家,子孙世袭,从西周的大分封开始,发展到春秋、战国,各诸侯国先后称霸称雄,盛极一时,用“世家”体裁记述这一情况,是非常妥当的。  司马迁把孔子和陈涉也列入“世家”是一种例外。孔子虽非王侯,但却是传承三代文化的宗主,更何况汉武帝时儒学独尊,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将之列入“世家”也反映了思想领域的现实情况。  史记卷三十一 吴太伯世家第一  史记卷三十二 齐太公世家第二  史记卷三十三 鲁周公世家第三  史记卷三十四 燕召公世家第四  史记卷三十五 管蔡世家第五  史记卷三十六 陈杞世家第六  史记卷三十七 卫康叔世家第七  史记卷三十八 宋微子世家第八  史记卷三十九 晋世家第九  史记卷四十  楚世家第十  史记卷四十一 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  史记卷四十二 郑世家第十二  史记卷四十三 赵世家第十三  史记卷四十四 魏世家第十四  史记卷四十五 韩世家第十五  史记卷四十六 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史记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第十七  史记卷四十  陈涉世家第十八  史记卷四十九 外戚世家第十九  史记卷五十  楚元王世家第二十  史记卷五十一 荆燕世家第二十一  史记卷五十二 齐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  史记卷五十三 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  史记卷五十四 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  史记卷五十五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史记卷五十六 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史记卷五十七 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史记卷五十八 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  史记卷五十九 五宗世家第二十九  史记卷六十  三王世家第三十  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 卷数 篇名  七十列传 记载帝王、诸侯以外的各种历史人物。有单传,有合传,有类传。  单传是一人一传,如《商君列传》、《李斯列传》等。  合传是记二人以上的,如《管晏列传》、《老庄申韩列传》等。  类传是以类相从,把同一类人物的活动,归到一个传内,如《儒林列传》、《循吏列传》、《刺客列传》等。  司马迁把当时我国四周少数民族历史情况也用类传形式记载下来,如《匈奴列传》、《朝鲜列传》、《大宛列传》等。  史记卷六十一  伯夷列传第一  史记卷六十二  管晏列传第二  史记卷六十三  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史记卷六十四  司马穰苴列传第四  史记卷六十五  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史记卷六十六  伍子胥列传第六  史记卷六十七  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史记卷六十八 商君列传第八  史记卷六十九  苏秦列传第九  史记卷七十 张仪列传第十  史记卷七十一  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  史记卷七十二  穰侯列传第十二  史记卷七十三  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  史记卷七十四  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史记卷七十五  孟尝君列传第十五  史记卷七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  史记卷七十七  魏公子列传第十七  史记卷七十八  春申君列传第十八  史记卷七十九  范睢蔡泽列传第十九  史记卷八十  乐毅列传第二十  史记卷八十一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  史记卷八十二  田单列传第二十二  史记卷八十三  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三  史记卷八十四  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  史记卷八十五  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  史记卷八十六  刺客列传第二十六  史记卷八十七  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史记卷八十八  蒙恬列传第二十八  史记卷八十九  张耳陈余列传第二十九  史记卷九十  魏豹彭越列传第三十  史记卷九十一  黥布列传第三十一  史记卷九十二  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史记卷九十三  韩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  史记卷九十四  田儋列传第三十四  史记卷九十五  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  史记卷九十六  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  史记卷九十七  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  史记卷九十八  傅靳蒯成列传第三十八  史记卷九十九  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  史记卷一百  季布栾布列传第四十  史记卷一百一  袁盎晁错列传第四十一  史记卷一百二  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  史记卷一百三  万石张叔列传第四十三  史记卷一百四  田叔列传第四十四  史记卷一百五  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  史记卷一百六  吴王濞列传第四十六  史记卷一百七  魏其武安侯列传第四十七  史记卷一百八  韩长孺列传第四十八  史记卷一百九  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  史记卷一百十  匈奴列传第五十  史记卷一百十一 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  史记卷一百十二 平津侯主父列传第五十二  史记卷一百十三 南越列传第五十三  史记卷一百十四 东越列传第五十四  史记卷一百十五 朝鲜列传第五十五  史记卷一百十六 西南夷列传第五十六  史记卷一百十七 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  史记卷一百十八 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  史记卷一百十九 循吏列传第五十九  史记卷一百二十 汲郑列传第六十  史记卷一百二十一  儒林列传第六十一  史记卷一百二十二  酷吏列传第六十二  史记卷一百二十三  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史记卷一百二十四  游侠列传第六十四  史记卷一百二十五  佞幸列传第六十五  史记卷一百二十六  滑稽列传第六十六  史记卷一百二十七  日者列传第六十七(未阐述诸侯国之俗,仅记司马季主之事。)  史记卷一百二十八  龟策列传第六十八  史记卷一百二十九  货殖列传第六十九  史记卷一百三十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111 评论

招财KItty.

沧州铁狮子的来历是什么?

198 评论

鸡汁小笼包包

1000年前:公元1018年 宋朝时期2000年前:公元18年 新朝时期3000年前:公元前982年 西周时期1、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 开国国主是赵匡胤,国姓赵。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赵匡胤为避免晚唐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乱象,加强中央集权,并剥夺武将兵权。宋太宗继位后统一全国,宋真宗与辽国缔结澶渊之盟后逐渐步入治世。1125年金国大举南侵,导致靖康之耻,北宋灭亡。康王赵构于南京应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绍兴和议后与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1234年联蒙灭金,1235年爆发宋元战争,1276年元朝攻占临安,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2、新朝(8年—23年),是继西汉之后由西汉外戚王莽建立的朝代。公元8年腊月,王莽废汉孺子(刘婴)为安定公,改国号为新,建都常安(今西安汉长安城遗址),史称新莽。 建立者王莽,国姓王。王莽称帝后进行了多项改革,包括:推行王田制,无土地者由国家分配,一夫百亩,目的是解决西汉后期以来土地兼并严重的问题,但是完全无法执行;禁赏奴婢;推广国营事业;改革币制等。唯新朝政令繁琐,且朝令夕改,改革最终失败,导致新朝急速灭亡。3、西周(前1046—前771),周是关中一个古老的部族,始祖名弃,善种植,尧舜时被封为“后稷”,封于邰(今陕西武功县及杨陵区一带)。公刘时由邰迁到邠(今彬县、旬邑县之间),到古公亶父时迁到岐山之阳的“周原”(今扶风县与岐山县交界处)。国主周武王,国姓姬姓。周人在这里兴建城邑、疆理田地、设置官吏、建立军队,商代晚期已为渭水中游的强盛诸侯国。姬昌(文王)迁都丰(今西安市长安区马王村一带)。姬昌死,其子姬发(武王)即位,在沣河的东岸营建镐京(今沣东新区斗门镇一带)并修文王绪业,公元前1046年,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扩展资料赵匡胤因其发迹在宋州,故国号曰“ 宋”,因皇室姓赵,故也称作赵宋, 又因五德终始说,宋朝为火德,故又别称“火宋”、“炎宋”,尊称为大宋。宋朝定都开封,称为东京。 后逐步统一中国,由于疆域相对南宋而言到达黄河以北,所以被后世称之为北宋。新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通过禅让称帝成功的先河,因为传统史观相对于通过战争革命取得政权,比较鄙弃禅位这种移转政权的方式,所以王莽一直被中国史学家误认为是“伪君子”。中国古代史学家对新朝的评价几乎都是负面的,直到清末之后,评价才有所改变。周王是封建制国家的最高代表。在周王左右的重要辅佐人物,有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为“三公”或“师保”。如周文王、武王时的重要谋臣太公望,就被尊称为“师尚父”。成王时,周公为师,召公为保,共同辅政。师保统辖诸侯百官以奉侍周王,在政治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古代史

237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