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地理科学文献翻译

地理科学文献翻译

发布时间:

地理科学文献翻译

中国地理科学量14多3页 276-282,2004科学出版社,中国北京,以社区为基础的生态旅游,在自然保护区中桂艳丽、方炎钢 刘继生(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东北师范大学,长春130024,王立娟)摘要: 介绍一个新概念社区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源自国外 然后分析了生态旅游发展对自然保护区(星期日) 作者认为组件-68参与是必然选择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发展 生态旅游作为自我肠-生态旅游示范证明,才能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社区 基于利害分析相一致的生态旅游在NRS本文针对现实, 特别是在发展生态旅游问题NRS中国 为了发展生态旅游在中国NRS,本文以推动社区参与的一些建议: 1)渐进政治权力,2)深层次的经济诱因,3)广泛支持教育、4)公正分配社会福利, 丁五)利害关系方合作 关键词:社区生态旅游; 社区参与; 旅游业的发展; 自然保护区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f592文章编号: 1002年至0063年(2004)03-0276-071引言一直敦促其效用为这些地区提供奖励, 改善社会生活和生产中要害模式 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定义1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 然而,肥胖者和社区是社会的定义 依靠这样界面结构的范围 笔者认为有多重共管的星期日 有很多问题,在发展生态旅游星期日 其中最重要度社区是自然和社会实体 社会经济学问题是不小心社区 再不仅仅是人类群体,它占了来,已成为社会参与(CP)的自我认同, 共同的文化和密切的关系

一部晚清汉译地理名著,如何影响了近代日本的世界观?五口通商之初,自雍正以来基本中止的西学东传潮流又再度掀起。这一时期,传播西方科学的主力军是英美新教传教士,主要传播方式是在通商口岸创办报纸、兴办学校、创办出版机构等等。数百年的闭关锁国之后,东亚诸国的自然科学知识水平已非西方敌手,科学知识自然从西方传向东亚。诞生在宁波外滩洋人居住区的一些科普读物,对近代中国乃至整个东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典型的便是首部汉译地理名著《地球说略》。它是晚清中国的西方地理学译著中第一部以地球为描述对象的简明读物。1853年美国人美魏茶手绘宁波地图,图中半岛东侧即为宁波外滩夷学起浃江,诞生在宁波外滩的地理科普书《地球说略》于1856年在著名的西学传播出版社宁波华花圣经书房出版,作者为北美长老会传教士祎理哲(Richard Quarterman Way)。其前作为祎氏于1848年编译的《地球图说》,今已难见其貌。《地球图说》据说共有53页,是一本介绍世界地理的简明读物,书前附有各国国旗图样,介绍了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位置和风物, 图文结合, 扼要可读。早期西人在中国科普往往用外语或当地方言罗马字著作,《地球图说》则不同,其伊始就为汉语文言文。作为首部用汉字言西事的地理著作, 本书准确性较高, 在中国知识界颇有影响,有“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之称的魏源就受其影响。祎理哲1841年10月,浙江的定海、镇海、宁波三城先后失守。前方接连传来的败绩,让曾任裕谦幕僚、参与浙东之战的魏源开始苦苦反思:为什么“天朝上国”竟败给了人数不多、远道而来的英国侵略者?于是,他结合林则徐赠送的《四洲志》,研究御敌之策,最终写成了著名的《海国图志》。《海国图志》是当时国人介绍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其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希望中国人通过了解西方各国的国情,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抵御外侮,振奋国威。1842年的《海国图志》为50卷。他见到《地球图说》后,于1852年又将《海国图志》扩充为百卷本,其中征引《地球图说》达34处。《海国图志》《海国图志》在完善中,《地球图说》亦是。1856年,祎理哲在主持华花圣经书房期间,与当地一名李姓读书人,一起采辑、参考群书,将该书扩充,易名为《地球说略》重新出版。《地球说略》全书扩至110页,16开本,文字仍旧采用汉语文言文。祎理哲在引言开宗明义,解释了编辑此书的目的,就是让中国人了解西方,“今余来中华有年矣,见夫中华之人,与他国相贸易,所在多有。可知他国之人情物产及教述礼义等,未容惘然。”1856年宁波华花圣经书房原版《地球说略》(哈佛大学馆藏)本书正文部分分地球圆体说、地球轮转说、地球图说、大洲图说、大洋图说、亚细亚大洲图说、欧罗巴大洲图说、亚非利加大洲图说和亚美理驾大洲图说。正文首先是介绍地理科学知识,如对于地球圆体说,他通过形象例子来证明:“譬如一大河,阔五六里,人侧而低其头平看对岸,则对岸之小屋小艇平地,皆不得见,只见对岸之高山大树而已。此是何故?因水面微高,略成圆形,即能遮目之故。”自然地理之后,又为社会地理。主要介绍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风物特产、语言文化、民俗宗教。需要注意的是,本书把大中国和蒙古、满洲、西藏并列。但这并不意味着祎理哲认为“大中国和蒙古、满洲、西藏” 不是一个国家,相反地,他很明确地说明这些领土属于大清。如书中明言“(蒙古)地属大清国之内,亦归清皇管辖”,又说“(满洲)地属大清国之内,现今亦归清皇管辖内……因满洲与中国同一君王。”原版《地球说略》“满洲图说”此观念在同出版社的《地理书》《地球图》中可证,它们为汉学家丁韪良的方言地理科普书。《地球图》中的“中国”地图,也是仅仅出现了关内;不过本作亚洲地图中的“大清国”,则涵盖了“中国”“满洲”“蒙古”等地。《地球图》的姐妹篇《地理书》有单幅大图《大清一统图》,涵盖了中国各省和各民族地区,意为“大清”才是一个国家。所以,丁韪良、祎理哲等西方人眼中的“大清国”才对应现代国家意义上的中国。《地理书》大清一统图这个显然是祎理哲等人以西方大国为参照物,形成的观念。他们认为,类似于联合王国国王同时又是英格兰国王、苏格兰国王一样,大清皇帝也拥有中国皇帝、满洲旗主(皇帝)、蒙古大汗多重身份;从国家性质来说,同英国一样,大清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传教士们并无恶意,但这一点后来却被日本扩张主义分子给利用了。西风拂东瀛,促进了日本近代化的地理科普书同雍正后的中国一样,江户时代的日本也进入了闭关锁国时代,江户幕府于宽永十年至十六年(1633-1639年)间发布一连串禁令,禁止基督教,实施锁国政策。从此,日本断绝了与葡萄牙、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的交往;仅允许唐船(中国船)和荷兰船至长崎港贸易。 每年有许多中国商船驶进长崎,载入包括书籍在内的大量商品。有学者提出“海上书籍之路”的说法,仅1840年—1855年,通过“海上书籍之路”运往日本的书籍就达3407种。宁波是中国书籍流向日本、朝鲜的主要港口城市,起航运往日本长崎、大阪等地,其中的书籍应该就包括了《地球说略》。清代《长崎唐船贸易绘卷》(局部)清代日本画作《宁波船》《地球说略》流入日本的具体时间和具体地点目前均无明确记载。不过,我们可从美国传教士玛高温(Daniel Jerome Macgowan)的生平大致可判断出此书流入日本的时间。玛高温是最早进入长崎的传教士,具体时间为日本安政六年(1859 年);此前,他在宁波定居。他到日本后,还介绍林约翰来日本疗养,林约翰就卖起了这本书。与此同时,赫伯恩也正在神奈川出售《地球说略》,且销售量喜人,“祎氏的地理学书也出售了二百五十册。该著作在日本人中间获得了非常好的评价,已经给江户的书店送去了二百册左右,那家书店购买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卖。”(高谷道男《赫伯恩书简》)玛高温日本人对西学知识追求如此饥渴,因为他们有着同样的遭遇。1854年3月31日,江户幕府被迫订立《神奈川条约》,从此国门洞开,突破了以长崎为唯一对外联系港口的锁国体制。世界观改变后,日本兴起了“求知识于世界”的求知欲。幕府末期的日本学者发现,经宁波输入的文献所学到的西洋学,其水准比荷兰学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西方列强的残酷教育和中国人的启发下,日本知识分子很快地接受了中国人民的宝贵认识,继兰学之后,开始把目光转向英美。在东亚朝贡体系崩溃前,汉语文言文一直是东亚地区的书面语,地位相当于欧洲中世纪的拉丁文,日本知识分子都能够熟练读写文言文。日本人在没有掌握英语等外语之前,借助《地球说略》等汉译自然科学书籍,是最为方便的路径。这些西洋汉译科学著作很快成为了热销商品。江户时代的出版水准很高,哪怕只从中国传来一册新书,只要有市场,且书中不含有抵触幕府忌讳的内容,和刻本就会马上出现。当时也没版权之说,所以很快就有了《地球说略》的和刻本。由于明治六年(1873 年)前,日本在对待基督教的流入问题上一直都采取着批判的态度,书中绝不能出现任何基督教相关的词汇。万延元年(1860 年),兰学家箕作阮甫对此书进行了添加训点、删除和基督教有关的字句的修改,由老皂馆以三卷本的形式出版发行。从和刻本的扉页可见,原出版社社名“宁波华花圣经书房”中的“圣经”两字就给删去了;前言中“耶稣降世一千八百五十六年”也被改删改成“一千八百五十六年”。《地球说略》的和课本出版后,它作为简明的世界地理入门书很受欢迎,多次被人再版,明治初年还一度成为很多学校的地理教科书。1860年老皂馆版《地球说略》(早稻田大学馆藏)日人念歪经,遭到了军国主义曲解的地理科普书欧美传教士在中国通商口岸出版的《地球说略》等汉译西书,本意是要在中国传播西方文化,希望引起清廷上层和中国知识分子的重视。这些汉译西书虽然对晚清中国人接受西学起了一定的作用,可是在清廷强大的保守势力抵制下,收效不大。江户幕府被推翻后,日本上层保守势力被打倒,统治阶层更换,西式科学在日本大大减少了传播的阻力。这些书在日本开国维新、思想启蒙的过程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墙内开花墙外香”,西方汉学家在中国播的种,却在日本结了果。接触到西学后,日本学者开始出现了反对崇拜中国的风气,对以前所持的华夷秩序观进行转换。受西方文献影响,他们对中国诸部重新分类,并逐渐提出了“中国本部”“支那本部”的观念。这为日本军国主义者利用,成为其分裂中国的指导思想。1875年,福田敬业译《地球说略》,以《地球说略释解》名义分四卷出版。书中将“大中国”注音为“シナ”,即支那,尽管没用本部概念,实质没有两样。从本书扉页来看,这位老兄人品也不咋的,起码是不如箕作阮甫;他仅保留原作者姓名,直接将原出版社“宁波华花圣经书房”全部删去,改为“东京书铺宝实堂”。他都不考虑事实,1856年的时候,东京哪里来的《地球说略》?1875年东京书铺宝实堂版《地球说略释解》(早稻田大学馆藏)1899 年,矢津昌永在《万国地理》继续发展上述思想,直接把清国分为本部和外藩两部分。他在叙述中“清国”常仅指其本部,其潜意就展露无遗:满洲、蒙古、伊犁(新疆)和西藏诸部不属清国或支那。《地球说略》等西方地理科普书可是分明写着这些都“地属大清国”,可以说,军国主义者完全是断章取义。清季民初,部分激进的留日中国学者如刘师培受到日本人影响,接受并使用支那本部这一理念时,他们已然将诸部排除于中国之外。当时在日的革命团体如同盟会、共进会,受此影响,要“驱逐鞑虏,恢复中华”。1911年10月11日,共进会发动武昌起义,宣告成立鄂军都督府(俗称湖北军政府),以十八星旗为军政府旗帜。十八星旗有黑九角内外两圈各九颗共十八颗圆星,代表关内汉族的十八行省。次年,民国成立后,此旗遭到东三省议员反对,因为十八星旗并不包括东三省,也不能代表全中国。十八星旗明朝就没有诸部共存吗?须知云贵、辽东等地的少数民族仍然是明朝一分子,乌斯藏僧侣依旧要到朝廷任职。就连建立清朝的努尔哈赤家族,自祖先猛哥帖木儿被明成祖封为建州左卫都指挥使以来,他们一直是明朝的官吏。再则,要是先秦时期就属燕国的辽东都不算汉地的话,云贵难道就是吗?那边改土归流可是清朝雍正时期才实行的。可见,汉地十八省之说,本身就前后矛盾,站不住脚。秦朝疆域图1907年,杨度在其主办的《中国新报》刊登《金铁主义》,也认为中国坚决不能接受日本这类学说,说:“国民之汉、满、蒙、回、藏五族(当时未进行民族识别,认为只有五族),但可合五为一,而不可分一为五。”1912年5月,由于十八星旗争议极大,参议会经多数表决,决定以象征“五族共和”、五族团结的五色旗作为中华民国国旗,“况中华民国由五大民族结合,而成于旗色之五亦隐然不谋而合。以五色旗为中华民国国旗。”五色旗民国成立后,特别是日军侵华以来,鉴于问题的严重性,国内基本不再用“中国本部”等词汇。中国学界当然也不乏清醒者,钱穆回顾日本侵华的教训,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历史上根本就没有所谓本部非本部之别。秦代万里长城早已东达大同江,辽河流域永远在中国历史圈之内,如何说它不是中国之本部?这原是外族有意混淆是非造出来做侵略的口实。”三联书店版《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西学的“中国本部”概念是基于欧洲的民族——国家观念,其核心是民族本部;但西方汉学家也指出民族不等于国家,《地球说略》多次重申民族地区“地属大清国之内”。日本扩张主义分子将中国的国家概念偷换为民族概念,然后断章取义地无视“地属大清国之内”这一根本性原则。就其本质而言,近代出现的“中国本部说”,始作俑者是日本扩张主义分子,不应该归为西方传教士和清末留日华人,但留日华人也不应该不加批判地使用这一概念。

钱学森 著作有《工程控制论》、 《物理力学讲义》 、《星际航行概论》、《论系统工程》、《关于思维科学》、《论地理科学》、《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论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创建系统学》、《论宏观建筑与微观建筑》、《论第六次产业革命通信集》等。

地理的科学华人第 14 册, 3 号, pp。 276-282,2004科学杂志报纸, 中国北京以社区为基础的生态旅游在中国的自然预备品图形用户接口 Yan-li,尖牙 Yan-队,LIU Ji- 笙(都市的和环境科学,东北常态大学, Changchun 130024 的学院,P R 中国)摘要: 这一张纸介绍一项开始的以社区为基础生态旅游 (CBET) 的新观念在外国的国家。 然后它分析自然预备品 (NR) 的 CBET 发展的重要性。 作家认为 com- 易感性分享是自然预备品保护和发展的 evitable 选择。 CBET, 当做那自己的-im- 证明了生态旅游的模型, 能促进观光事业社区永续发展。 基于保管赌注的人肛门的- NRs 的 CBET 的 ysis, 这一个纸住址真实, 尤其中国的 NRs 的 CBET 发展的问题。 为了要发展中国的 NRs 的 CBET ,这一张纸轮流促进社区分享的一些提议: 1)逐渐的政治赋与权能,2)深的同高经济的激励,3)广大的教育支持,4) 无私的社区的分配有益, 和 5)保管赌注的人合作。 牛鼻子字: 以社区为基础的生态旅游; 社区分享; 观光事业发展; 自然预备品文件密码: 一CLC 数字: F592文章身份证: 1002-0063(2004)03-0276-071 介绍已经被催促让它的效力提供激励给这些区域, 改善社区生活和 produc- tion 模仿, 和促进永续发展1 以社区为基础生态旅游的定义生态系统。 然而,保管赌注的人和 ob- 社区是一种社会的定义, 仰赖那如此- 在被关心的区域中的 cial 结构。 作家想NR 的 jectives 是多样的。 有许多问题NR 的生态旅游发展。 最大多数的 impor 之一- 社区是一个天然的和社会的实体。 社区tant 问题是社区的粗心。 在再 只有包括不人类的团体, 有那分数年, 社区分享 (CP) 已经变得认同,通常的文化和接近的关系

地理科学英文文献翻译

每四年,(在热带年和365天的日历年之间的)额外的四分之一天的误差就累计成将近一整天。

关于闰年的。

science of geography

geogroghy history science

人文地理学文献翻译

人文地理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人文”二字与自然地理学的“自然”二字相对应,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什么是人文地理?地理学是研究"人地关系"的一门学科。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如何改造和利用空间、如何组织社会和场所、人们如何在各种空间场所中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以及我们如何理解我们的位置、场景、区域、世界。现代通讯和交通技术使人类能够很容易跨越空间的阻碍进行联系。但是在100年之前,世界上最快的交通方式是轮船、马车、蒸汽机车。现在,飞机、汽车、高速铁路能够把我们迅速送到世界各个角落。流行文化使世界的各个地方看起来越来越相似。无论是人们的穿着打扮还是建筑外观都越来越相似,人们住着相同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吃着全球连锁的快餐,做着国际标准化的工作,说普通话,说英语,看好莱坞大片。尽管这个世界越来越多的方面趋于一致,但是人们仍然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区分自己与别人的不同。这个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百上千个宗教,几千种语言,从个人到家庭到村落到国际大都市,每个单元都独一无二。理解和解释这些无穷多样的地点和人是人文地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身处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中。什么是全球化呢?全球化是发生在这个世界的互动不断加强、相互依赖不断加强、边界不断模糊化的一系列进程。这一系列进程在世界不同地方表现形式不同。与全球化对应的是"地方化"。与全球化紧密联系的词有标准化、科技、未来,对应的与地方化紧密联系的词是个性化、文化、传统。地方化其实是全球化在不同地点的不均衡分布。任何一种地方化都会在其所属的层面影响全球化,全球化也会通过影响每个个人来影响地方化。地理学在不同的空间尺度对全球化进行描述和解释。地球任何地方都有人类活动的痕迹。人类探索、旅行、迁徙、生活、娱乐、工作、学习,所有的活动都在空间里完成,同时这些活动又塑造了空间。人们聚集在一起形成家庭、社区、城市、国家各种空间聚落,又构建出政治、经济、宗教、语言、文化等社会结构体系来赋予空间各种功能。人类适应、调节、控制地理环境并与地理环境共存。地球上没有与人类无关的环境,任何环境都受到人类的影响,也反映着那个时代人类社会的文化。

百度文库 豆丁网 道客巴巴看看,有没有免费的

人文地理就从经济,农业,工业,政治,人文历史,地理资源,等方面来分析

地质文献翻译

文摘上三叠纪Yanang鄂尔多斯盆地形成,中国中部,是一个典型的上海四通切砂储层超低渗透。大倾角构造裂缝和成岩裂缝,如身体滑向接近水平的床上用品骨折后,颗粒内的骨折,骨折和晶粒间,非常丰富。裂缝是主要的途径,增强流体流动与超低渗透砂岩储层。因为他们的弱横向连续性和小孔径在静岩压力下,床上用品骨折做出一个相对较小的贡献对整个储层的渗透率。他们都是小尺寸和低渗透,晶内的骨折和晶界骨折主要由连接矩阵提高储层的连通性毛孔。高角度构造裂缝控制在超低渗透油藏流体运动。在不同的连续的构造应力场的影响,四组合的高角度构造裂缝开发的砂岩储层。在今天的压力下,面向不同的骨折有不同的连接性,光圈,渗透率。东北西南骨折平行于最大主应力有很好的连接,大光圈,和高磁导率,形成主要的流动路径。这些路径的知识可用于优化井位。因为他们对压力的敏感性,骨折在不同的方向将展示不同孔径随着地层压力下降。因此,裂缝的渗透率不同的取向及其对储层的影响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

随着中苏科学文化的交往频繁,苏联科技书刊大量涌入,甚或高等院校的教材和教学大纲也都选用苏联已有的模式,而地质院校更为甚者,应急翻译出版了一批苏联专家的讲稿和教材,以应教学之需,如北京地质学院聘请了苏联帕甫林诺夫教授来校,专题讲授了《构造地质学与地质制图》(1953-1954年),受到了重视(笔者聆听了全部课程)。中国科学院访苏科学代表团带回来的文献与翻译1953年中国科学院组织了一个科学访苏代表团,其中地学方面的代表成员有武衡、张文佑、马杏垣等,他们近三个多月的考察与访问,比较系统地了解苏联地质科学及其发展进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其中包括苏联大地构造学派的学术思想和研究工作的方法,笔者当时是在科学院编译局工作,多次聆听过代表团返国后的学术报告和座谈会,印象十分深刻,特别是他们带回来的大批书刊,陈列在院部(王府大街九号)院内八角亭阅览室内,笔者参与了书名翻译整理与登记工作,记得其中就有苏联地质学派也是苏联大地构造学派的创建人卡尔宾斯基院士全集,苏联石油地质学创建人古勃金院士的全集、选集,多次来中国考察的、苏联著名新大地构造学创建者奥勃鲁契夫院士的选集及其《从恰克图到伊宁》等论著。来自出版总署赠送的文献与翻译(通过中苏友好协会及其他学术团体赠送的)此外,还从出版总署运来转送给科学院的一大批地质方面论著(笔者整理后,全面交给科学院图书馆),从中挑选一些力所能及的书刊翻译成中文出版,属于专著方面的有:《卡尔宾斯基的生平及科学活动》(1955年),《苏联著名地质学家奥勃鲁契夫院士》(1955年)等,笔者参与翻译《巴甫洛夫院士及其在地质学发展中的作用》(1955年)等,审读过别洛乌索夫的《构造断裂及其类型与形成构式》(1955年),《褶皱形成构式的若干问题》(1958年),《构造断裂的分类及其几何研究方法》(1954年)《关于研究中国新构造的若干理论和方法问题》,《地质现象在地震区域划分中的意义》(1958年),《地震构造法的地震区域划分问题》(1962年)等,当时虽然限于熟悉俄文的人才有限,这些书的翻译出版既有启迪中国大地构造学发展的作用,又弥补了当时中国构造地质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和空白。地球科学中其它学科,诸如石油地质学方面有《古勃金院士选集》、《石油起源概论》、《油气运移》等,在矿床学方面有:《斯米尔诺夫院士选集》、《热液矿床研究问题》以及维尔纳茨基的经典名著《地球化概论》等,其中也涉及一些有关大地构造学的内容,起到了活跃当时学术气氛的作用。当时,在学习苏联的浪潮中,中苏文化科学交流渠道是多途径的,除组织翻译苏联学者的著述外,苏联科学家也直接或间接寄来一批一批论文,发表在中国相关的学术刊物上(如前文所述)。由于笔者当时担任科学院编译局、科学出版社地学专业编辑,确审读过上述书刊,深深认识到中国地质学,特别是大地构造学的发展历史,一度曾受苏联地质学,苏联大地构造学的深远影响,另设独立篇章,并非多余。当时苏联地质学,苏联大地构造学的成就,是在全世界令人瞩目的,特别是苏联大地构造学派,享有世界荣誉和声望。当时在以全面学习苏联为主导的背景下,历史表明:苏联大地构造学派及其理论,给予中国大地构造学发展中,注入了新的思维,新的思想启迪,及时地借鉴和吸收新的理论内涵,为中国大地构造后来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分析和对比苏联大地构造学派及其理论对中国大地构造学发展的影响,有必要对其理论的主要倡导者做简要的概括,其中包括苏联著名的槽台学说的创建者AΠ卡尔宾斯基(Карпинский)院长,提出俄罗斯陆台理论的AB阿尔汉格尔斯基(Архангъский),近代苏联大地构造学派的领导者、里菲构造区的建立者,泛地槽说和泛地台理论的倡导者NC沙茨基,(Шатский),深大断裂理论的创建者AB裴卫(Πейве),地槽发展的阶段性和旋回性理论创建者BE哈茵(Хаин),古生代褶皱基底的“年轻地台说”的AЛ扬申(Яншин),地壳垂直构造运动的坚持者、提出泛地槽论和泛地台论的BB别洛乌索夫(Бeлоусов),盐丘构造理论的创建者ЮA柯西金(Косыгин),以及新大地构造学理论的提出者BA奥勃鲁契夫(Обpyчeв)等,都曾有专文在中国书刊上发表。苏联大地构造学派的特点之一是:继承性很强,又各自独立创新,对中国大地构造学的影响,也就各有不同,渗透于中国大地构造理论中的特点各异,故对苏联大地构造学派的主将的理论观点,分别加以阐述,从中可以清晰地剖析出不同时期影响深度的差别。

人文地理英文文献翻译

印度的饮食Foods vary widely in India, depending on the culture and For example, rice is a staple in the south, while roti (wheat bread) is the staple in the Indian meals are usually very Different types of curry, made with eggs, fish, meat, or vegetables, are Vegetarianism is widely practiced, often for religious All castes and religions have their own rules and customs governing Hindus consider cows to be sacred and they, like Sikhs, will not eat Muslims do not eat pork or drink 在印度,根据文化和地区,饮食也各具不同。例如,稻米是是印度南部的主要产物,而罗提(一种面团)是印度北部的主要产物。印度人有着喜爱香辣的饮食习惯。由蛋、鱼、肉、或者蔬菜做的各种咖喱很受人们欢迎。由于宗教原因,人们都习惯于素食主义。印度的世袭制度和宗教有着它们食物特有的风俗习惯。印度人认为牛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印度的锡克教徒就不吃牛肉。穆斯林不吃猪肉或饮酒。

人文地理学Humanities and geography

  • 索引序列
  • 地理科学文献翻译
  • 地理科学英文文献翻译
  • 人文地理学文献翻译
  • 地质文献翻译
  • 人文地理英文文献翻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