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地质调查与研究杂志投稿邮箱地址

地质调查与研究杂志投稿邮箱地址

发布时间:

地质调查与研究杂志投稿邮箱地址

不容易,前提还是得看你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部署重点(一)油气基础地质调查系统掌握华北区自元古宙以来、扬子区自震旦纪以来、塔里木区自震旦纪以来、东北—兴蒙区古生代以来、准噶尔区古生代以来、柴达木—祁连区古生代以来、青藏地区古生代以来和华夏区等区域各时期、各类型盆地分布;盆地地层、构造、沉积特征和演化过程,盆地烃源岩主要发育层位、分布特征,以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确定烃源岩的有效性和可能的油气资源类型、潜力;确定盆地储盖组合特征,综合研究油气聚集成藏基本条件,提出油气远景区。华北及周缘地区油气基础地质调查重点加强勘探程度低和未勘探盆地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力度,研究中—新生代以来构造活动对前中生代盆地的改造作用及其油气资源潜力的影响。加强渤海湾盆地深层油气资源潜力和浅层生物气基础地质调查力度和鄂尔多斯盆地多种油气资源综合调查力度。扬子及周缘地区油气基础地质调查重点研究印支、喜马拉雅运动对海相沉积盆地的改造和油气资源前景的影响,特别是对中—新生代沉积盖层缺失区油气资源前景的影响;加强页岩气的基础地质工作。塔里木区油气基础地质调查确定盆地储盖组合特征,综合研究油气聚集成藏基本条件,提出油气远景区。东北—兴蒙区油气基础地质调查重点加强古生代盆地和含火山岩盆地的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工作,加强松辽盆地多种油气资源综合调查力度。准噶尔区油气基础地质调查重点加强准噶尔外围和深部晚古生代沉积盆地油气资源潜力调查工作,加强准噶尔盆地多种油气资源综合调查工作。柴达木-祁连区油气基础地质调查重点加强柴达木盆地外围晚古生代地层油气资源潜力调查工作。青藏地区油气基础地质调查重点加强盆地识别和盆地地层、沉积和构造等基本特征的调查工作。华夏区油气基础地质调查重点加强火山岩下沉积盆地的识别,系统研究中-新生代岩浆活动对盆地的改造及油气前景的影响。南海油气基础地质调查系统掌握南海北部区、南部区中生代以来各类型盆地分布;掌握盆地地层、构造、沉积特征和演化过程,掌握盆地烃源岩主要发育层位、分布特征,以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确定烃源岩的有效性和可能的油气资源类型、潜力;确定盆地储盖组合特征,综合研究油气聚集成藏基本条件,提出油气远景区。重点加强深水新生界盆地和中生界盆地油气资源潜力调查。黄海-东海区油气基础地质调查系统掌握黄海-东海区自古生代以来各时期、各类型盆地分布;掌握盆地地层、构造、沉积特征和演化过程,掌握盆地烃源岩主要发育层位、分布和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确定烃源岩的有效性和可能的油气资源类型、潜力;确定盆地储盖组合特征,综合研究油气聚集成藏基本条件,提出油气远景区。重点加强南黄海盆地古生界、东海陆架盆地中新生界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力度。(二)油气基础地质与关键问题综合研究开展全国油气基础地质综合研究与编图,优选全国油气远景区,并形成全国油气基础地质调查的系统性成果;开展中国大地构造特征与盆地形成演化、盆地充填演化与油气成藏组合、关键地质作用过程与油气形成、含油气盆地多期叠加对油气富集的约束、南方碳酸盐岩地区构造改造与油气保存条件、北方古生代盆地形成演化与油气前景、西部中新生代构造活动对油气的控制作用、边缘海盆地演化与深水储层形成条件、中新生代火山岩形成分布及其成藏条件、新生代活动构造对油气影响、陆域中小型盆地地质演化与含油气前景、陆上含油气盆地多种资源发育特征等专题研究,提出油气勘探新思路和方向。(三)油气基础地质调查业务信息系统第一阶段开发地质调查野外数据采集系统、地质资料图文管理系统,初步实现油气基础地质调查主流程的信息化。开发油气基础地质调查综合分析、地质特征和演化过程模拟、油气基础地质条件综合评价等信息系统,建立完善的油气基础地质调查信息采集与处理平台。第二阶段完善系统功能,建立成果展示和信息发布系统,深入开展地质调查公益性成果的社会化共享与应用。二、部署建议(一)全国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和综合研究及编图工作目标总体目标:系统调查评价我国沉积盆地的基础油气地质条件,获取最新油气基础地质资料数据,编制形成系统的全国油气基础地质图件,优选评价油气远景目标区。针对油气勘探程度较高的重点含油气盆地,主要开展油气基础地质资料数据整合工作,并着力解决部分盆地长期存在的次级构造单元划分不一致、地层分歧较大等油气基础地质问题,形成系统的跨区块、全盆地油气基础地质资料数据和图件,整体提高油气基础地质认识水平。针对油气勘查程度低的北方古生界、青藏地区、东南地区、部分海域等油气勘探新区,以及勘探进程时断时续的中小盆地,全面加强盆地油气基础地质调查,获取系统的油气基础地质资料数据和图件,分析资源类型和勘探前景。针对南方海相地层出露区等久攻不克的地区,加强盆地整体油气基础地质条件解剖,重点研究调查油气保存条件等关键油气基础地质因素。依据新资料,采用新思路,编制全国各类型沉积盆地、各演化阶段油气基础地质系列图件,综合研究我国油气资源潜力和富集规律,综合优选评价80~150个油气远景区,建成油气基础地质调查资料数据集成系统。“十二五”期间:全面展开全国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和综合研究及编图工作。完成主要含油气盆地的油气基础地质资料数据整合及系统分析,完成跨区块、全盆地、跨区域油气基础地质综合研究和图件编制。开展新区、新领域和新层系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和综合研究工作。“十三五”期间:全面完成全国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和综合研究及编图工作,形成全国油气基础地质综合研究成果报告和系列图件,建成油气基础地质调查资料数据集成系统。工作任务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区划分为:华北及周缘地区、扬子及周缘地区、塔里木区、东北-兴蒙区、准噶尔区、柴达木-祁连区、青藏地区、华夏区、南海区和黄海-东海区等10个区。“十二五”期间:第一阶段,系统收集整理并分析重点含油气盆地油气基础地质资料数据,整合资料数据,开展跨区块、全盆地、跨区域油气基础地质综合研究,统一标准规范,系统编制油气基础地质图件,优选评价油气远景区。第二阶段,全面展开新区、中小盆地和南方海相地层出露区的油气基础地质调查,针对相关重点问题,查明盆地油气基本地质条件,分析油气资源潜力,系统获取油气基础地质资料数据,编制油气基础地质系列图件,优选油气远景目标区。“十三五”期间:全面汇总11个油气调查区资料数据,系统总结研究全国油气基础地质特征、油气资源类型、潜力和分布规律,系统评价油气远景区;编制全国油气基础地质综合研究成果报告和系列图件;完善和更新油气基础地质调查资料数据集成系统。(二)中国大陆及周边复杂盆-山系统及其油气地质重大问题研究工作目标总体目标:重点研究我国古生代以来不同类型造山带的盆-山作用特征,研究不同造山阶段沉积盆地的构造原型、岩相古地理特征演化、沉积充填特征、油气地质条件、关键地质构造事件对盆地形成演化和油气形成分布的影响与控制、含油气盆地多期演化对油气富集的控制,研究南方海相、北方古生界、中新生代火山岩、海域深水、中小型盆地等不同领域面临的关键油气地质问题,研究多种油气资源共生规律,为油气资源战略调查提供理论支持。“十二五”期间:系统收集资料,启动中国大地构造特征与盆地形成演化研究、造山作用类型与复杂盆-山系统研究、复杂盆-山系统的岩相古地理特征研究、复杂盆-山系统中盆地原型、沉积充填特征及油气地质条件研究、复杂盆-山系统中关键构造变革与油气形成和分布规律研究等全国性重大油气地质问题、南方碳酸盐岩地区构造改造与油气保存条件研究等区域性重大油气地质问题等重点研究领域的研究工作。“十三五”期间:继续开展中国大地构造特征与盆地形成演化研究等全国性重大地质问题的研究工作,系统提交油气重大地质问题研究成果。工作任务(1)复杂盆-山系统形成演化研究研究我国古生代以来不同类型造山带的盆-山耦合方式、过程、盆地构造原型、构造叠合与改造特征、油气地质条件和资源条件。研究我国各大地构造单元演化对复杂盆-山系统形成演化的控制。(2)复杂盆-山系统的沉积充填特征及油气地质条件研究研究不同造山阶段盆地沉积充填及其与油气分布规律关系,从整体上认识大地构造演化过程中复杂盆-山系统的盆地充填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组合的控制。(3)盆-山转化过程的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及油气形成规律研究研究我国复杂盆-山转化过程中沉积岩相古地理特征、重要构造事件对盆地的影响,总结其对油气分布、成藏类型等油气分布与富集规律。(4)中新生代构造活动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在我国复杂盆-山系统中,中新生代大地构造作用在我国现今含油气的最后定型起着主导作用,研究中新生代构造时空演变,揭示中新生代构造活动对不同盆-山系统中的沉积盆地充填过程、流体活动、油气分布和成藏的控制作用。(5)陆域中小型盆地地质演化与含油气前景研究掌握我国陆上中小型盆地的形成演化特点,预测油气资源前景,提出油气调查建议目标。(6)中国边缘海盆地演化与深水储层形成条件研究研究大地构造演化过程中我国中新生代边缘海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发育模式、成因机制及其对深水储层形成的控制作用,剖析不同类型深水储层形成的地质条件和发育规律。(7)构造体系控盆、控油作用研究“十二五”期间:开展各研究领域的研究工作,系统研究我国大地构造与盆地形成演化、造山作用类型与复杂盆-山系统及其岩相古地理特征、复杂盆-山系统中盆地原型和沉积充填特征及油气地质条件、关键构造变革与油气形成和分布规律、中国边缘海盆地演化与深水储层形成条件、中新生代构造活动对油气运—聚—保的控制作用、中国陆域中小型盆地地质演化与含油气前景、南方碳酸盐岩地区构造改造与油气保存条件、碳酸盐岩及其成藏条件、北方古生代盆地形成演化与油气前景、火山岩形成分布及其成藏条件、高温高压油气成藏等,取得新的地质认识,指导油气远景区的优选。“十三五”期间:充分利用油气基础地质调查成果,继续开展大地构造特征与盆地形成演化研究,区域沉积特征和演化与油气富集规律研究,盆地充填演化与油气成藏规律研究,我国关键地质作用过程与油气形成和分布规律研究等重大地质问题的研究,深化认识,指导油气资源战略调查工作。(三)油气勘查关键技术方法及应用研究工作目标总体目标:加强地震、非地震及综合地球物理、微地震台阵、地球化学、遥感等关键技术方法在油气资源勘查中的研究与应用,提高关键勘查技术方法在高原、山地、深水海域等地区的应用效果;提高地震采集资料质量,研究开发出适用于高原、山地、深水海域等地区的油气地震、非地震勘查及综合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系列,深化微地震台阵深层构造探测技术在油气勘查中的应用,形成自主创新的油气地震、非地震勘查采集、处理和解释等技术体系。“十二五”期间:系统试验,提高地震、非地震勘查在典型复杂地区原始资料采集的品质,初步形成自主创新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油气勘查技术系列。“十三五”期间:进一步试验验证,完善,形成自主创新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油气勘查技术系列,并推广应用。工作任务开展高原、山地、深水等复杂地区油气地震勘查成像技术及应用研究。研究开发能够提高复杂地区数据采集质量、增强成像效果的油气地震勘查采集处理解释技术系列。开展复杂地表地区非地震油气勘查方法技术及应用研究。研究开发适用于复杂地表地区电磁法勘查技术系列。开展复杂地质构造区油气综合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及应用研究。研究开发适用于复杂地质构造区的油气综合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开展构造复杂地区微地震台阵深层构造探测技术及应用研究。深化发展微地震台阵深层构造探测技术在油气勘查中的应用。开展地表地球化学油气勘查新技术及应用研究。开展地表地球化学勘查技术研究,为战略选区提供区域地球化学异常资料,为优选有利目标和部署战略提供地球化学依据。开展遥感油气综合勘查技术及应用研究。研究开发建立油气资源遥感综合勘查技术系列与系统集成。“十二五”期间:对现有主要勘查技术方法在我国不同地区油气勘查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系统调研,研究分析油气勘查中各种方法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选择具有一定油气远景的复杂勘查地区开展各项攻关研究工作,实施小规模的地震、非地震、综合地球物理、微地震台阵、地球化学采集和处理攻关试验。在攻关试验基础上,依照新认识,确定新思路,在复杂地区扩大攻关领域,部署地震、非地震、微地震台阵和地球化学勘查采集处理攻关实物工作量,深化、总结油气勘探方法技术在各类复杂地区应用效果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初步建立起地球物理、微地震台阵、地球化学油气勘查技术系列;完成地表油气信息直接探测技术研究工作,完成多油气信息遥感识别和复杂地表地震勘探遥感配套技术研究工作。“十三五”期间:系统总结和完善攻关成果,选择代表性地区深入开展示范应用研究,形成适用于我国不同复杂地区的地球物理、微地震台阵、地球化学油气勘查技术系列。对形成的技术方法系列成果进行推广应用。完成遥感技术应用系统研究工作。(四)油气理论和技术超前研究工作目标拓展油气资源研究领域,扩大研究范围,面向社会,搭建平台,打破框框,凝聚超前探索的科学问题,获得探索性油气理论和技术研究成果,为油气资源战略调查提供支撑。工作任务主要是探索前沿性、边缘性、交叉性方面的科学问题,包括理论和技术基本成熟,并经实验室验证,有望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实际应用的;理论和技术基本得到认可,尚需进一步试验验证的;理论认识和技术分歧较大,尚需进一步探索的;其他相关假说。

一、服务对象澳大利亚地调机构的服务对象包括: 矿产和石油工业; 初级生产者; 环境保护机构; 电信机构; 遥感数据,地图及制图产品经销商; 土木与环境规划者和资源管理者; 研究和教育团体; 本土社区; 紧急服务; 执法机构; 澳大利亚国防军; 从事的其他许多户外娱乐活动; 联邦、州和地方政府机构。二、服务的提供者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积极参与不同级别的政府和产业的合作项目。这些项目都是为了提高服务标准以及在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与合作者和用户之间提供一个简单的平台。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是几个合作研究中心的积极成员。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地球科学合作者、工业专业方面机构和代理机构是服务的提供者。 地球科学合作者当前,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及提供服务的研究中心有: 空间信息合作研究中心 ( Cooperative Research Centre for Spatial Information) ,澳大利亚石油合作研究中心 ( Australian Petroleum Cooperative Research Centre) ,地形环境和矿物合作研究中心 ( Cooperative Research Centre for Landscape Environment and Minerals) ,预计矿物发现合作研究中心 ( Predictive Mineral Discovery Cooperative Research Centre) ,沿海区域、河口和排水沟管理合作研究中心 ( Cooperative Research Centre forCoastal Zone,Estuary and Waterway Management) 。 工业专业方面澳大利亚空间工业联合会、澳大利亚工程与采矿测绘研究所、澳大利亚测量员协会、国际地图贸易联合会、澳大利亚制图科学研究所、澳大利亚采矿冶金研究所、澳大利亚地球学协会、澳大利亚地质社区、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委员会、国际地下水联合会。 代理机构从地域代理方面看,澳大利亚分为 9 个地区。每个地区都有指定的代理机构,用户可以通过这些地方代理机构提供信息服务。9 大块为: 首府地区、昆士兰州、塔斯马尼亚州、西南威尔士、澳大利亚南部、澳大利亚北部、澳大利亚西部、维多利亚、海外部分,其中海外部分包括亚洲、南美、欧洲三部分。三、服务的内容每年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生产许多出版物,并通过其网站和销售中心向公众提供。出版物包括地图、报告、时事通讯和教育材料,其中一些是免费的。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的产品主要包括: 印制图件、矢量和栅格数字图件数据、数字高程数据、卫星图像数据、航空摄影、地质数据、地球物理数据、地质灾害数据、大地测量数据集以及教材。该局定期发布 《地球科学产品目录》 ( 简称 《目录》) ,《目录》将其产品和服务分为以下几种:( 1) 地形和专题产品———包括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地形数据、数字高程数据、专题产品、行政边界数据等;( 2) 地球科学专题产品———包括不同比例尺的地质图、各种地球物理产品、矿产数据库和数据、石油数据、海洋数据、有关地质灾害的各种出版物;( 3) 澳大利亚遥感中心卫星图像———ACRES 是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所生产的卫星图像的品牌,包括 LANDSAT,SPOT,SPOT- LITE,NOAA AVHRR,MO-DIS,RADARSAT,ERS 和 JERS 等多个品种的不同规格的产品;( 4) 航空摄影产品;( 5) 大地测量数据产品;( 6) 教育产品———包括各种小册子、地图产品、教具、纸制模型、幻灯片、宣传画等,供中、小学教师在教学中使用。而作为隶属于联邦政府的地球科学研究和空间信息机构,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的成果服务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这表现为该局 《目录》中的多种产品和服务可以在线免费下载,免费在线产品包括:( 1) 某些小比例尺地形数据和专题地图产品 ( 另有 CD- ROM,但需按定价购买) ;( 2) 1:25 万地质图 ( 在线产品为纸质图件的扫描图像,采用压缩的 JPEG格式; 主渠道为纸质彩印图,需按定价购买) ;( 3) 全国航空地球物理数据库;( 4) 全国重力数据库 ( 另有 CD- ROM 出售) ;( 5) OZCHEM 澳大利亚全国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库 ( 另有 CD- ROM 出售) ;( 6) OZMIN Oracle 相关数据库 ( 包含澳大利亚的矿床地质和资源信息,涉及 60 个矿种的 1000 多个矿床,另有 CD- ROM 出售) ;( 7) MINLOC 数据库 ( 包含 3 万多个矿点的简要信息,另有 CD- ROM 出售) ,OZCHRON 全国地质年代数据库 ( 另有 CD- ROM 出售) ;( 8) 陆上深地震反射剖面图 ( 包括陆上地震反射剖面的位置和选出的若干地震剖面的扫描图像) ;( 9) 海洋调查船深地震测量航迹;( 10) 地质灾害风险等值线图;( 11) 地震数据库空间呈现图;( 12) 澳大利亚滑坡数据库。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根据 1967 年石油 ( 地上) 法与政府保存数据。这些数据必须缴一笔费用才能获得。由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保存的文件类别,其中一些可不被公布,包括:( 1) 对政策意见进行关于一些主题的处理文件,包括通过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职员、报告、书信、意见书和其他文件 ( 文件的索引通过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的网站可获得) ,简要介绍文件并作出分析和建议;( 2) 内部管理文件,包括人事档案、组织和人事记录、财务收支记录、内部运作程序、指令和通告;( 3) 含有组织职能和活动的数据库信息;( 4) 协议,其中包括关于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的职能表现正式协议。这些活动对应急管理、国家风险评估和海岸带管理的要求很重要。四、服务的方式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服务方式包括: 在线服务和离线服务两种。( 1) 如果采用在线方式,可以登陆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网站: http: / / au。以下是可以获得信息的具体网址:网站问题与一般查询: webmaster@ au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产品: sales@ au媒体与通讯: media@ au遥感: acres@ au地形图及数据错误: mapfeedback@ au天文计算: astro@ au普通地质学: library@ au教育: education@ au海上边界: maritime@ au大地测量与全球定位系统: geodesy@ au地震: earthquakes@ au地磁: geomag@ au海洋沉积物: sediments@ au( 2) 如果采用离线方式,有三种方法可供选择:1) 可以直接到访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获取服务,街道地址: Cnr Jerrabomb-erra Ave & Hindmarsh Drive,Symonston,邮政编码 2609。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在一切正常工作日从 09: 00 至 17: 00 公开营业,东部标准或夏令时间,圣诞节和元旦之间除外。2) 客户也可以通过电话和传真进行联系。想获得产品信息、销售和技术支持可拨打免费电话: 1800800173 ( 国内) ; 其他查询可拨打电话: ( 02)62499111 ( 国内) , + 61262499111 ( 国际) 。传真: ( 02) 6249 9999 ( 国内) ,+ 61262499999 ( 国际) 。媒体热线: 1800882035。3) 通过邮件联系获得服务,客户 可以寄往: 澳大利亚 堪培拉,邮政编 码2601,378 号邮政信箱。将上述服务方式具体化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产品销售。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为了向客户提供地质成果产品和相关服务,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产品销售和分销系统,以多种方式开展客户业务。客户可以到该局在各地开设的地图商店直接购买产品,可以免费下载或购买在线产品,也可以通过专业分销商获取较复杂的产品。不同类型产品的提供有所分工:地形图和数字产品由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销售与分销部或地图总店统管,地质、地球物理、地质灾害和教育产品由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销售中心统管,澳大利亚遥感中心卫星图像由该局卫星业务部统管,航空摄影产品由该局的联合图片社提供。( 2) 产品搜索。在线的 “产品搜索”界面使用户可以访问产品数据库 Geo-Cat。地图界面、地名搜索或者文本搜索均可用来指定用户所感兴趣的区域。( 3) 免费下载。依据联邦的空间数据获取与价格方针,关于地形图和专题图、地质和地球物理、卫星影像以及大地测量和 GPS 的数据集和发行产品可通过“免费下载”获得。( 4) 网上订购。用户可以使用信用卡通过一个安全的链接进行在线订购或者支付货款。首先填写订单表格并将其传真或发邮件至销售中心。接受团体订购。( 5) 交互式分析处理服务。不仅可以利用其提供的搜索引擎进行地名搜索,还可进行运算及 Web Mapping。( 6) 定制服务。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是下载数据、CD- ROM 拷贝或者是数据打包。用户请求信息,可以直接联系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的工作人员,也可以从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的零售商处获取。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的地学产品除了在局直属地质书店直接明码标价出售外,如果客户直接致函到局要求获得书面信息、参考资料、小册子或其他出版物,会在接到客户的请求后 5 个工作日以内作出回复。对于较复杂的函件,将在14 个工作日以内回复。如果无法在上述期限内回复,将通知客户所查询事宜的进展情况。同时,还将在所有信函中提供联系人姓名和电话号码。

地质调查与研究期刊投稿邮箱地址

一、服务对象澳大利亚地调机构的服务对象包括: 矿产和石油工业; 初级生产者; 环境保护机构; 电信机构; 遥感数据,地图及制图产品经销商; 土木与环境规划者和资源管理者; 研究和教育团体; 本土社区; 紧急服务; 执法机构; 澳大利亚国防军; 从事的其他许多户外娱乐活动; 联邦、州和地方政府机构。二、服务的提供者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积极参与不同级别的政府和产业的合作项目。这些项目都是为了提高服务标准以及在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与合作者和用户之间提供一个简单的平台。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是几个合作研究中心的积极成员。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地球科学合作者、工业专业方面机构和代理机构是服务的提供者。 地球科学合作者当前,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及提供服务的研究中心有: 空间信息合作研究中心 ( Cooperative Research Centre for Spatial Information) ,澳大利亚石油合作研究中心 ( Australian Petroleum Cooperative Research Centre) ,地形环境和矿物合作研究中心 ( Cooperative Research Centre for Landscape Environment and Minerals) ,预计矿物发现合作研究中心 ( Predictive Mineral Discovery Cooperative Research Centre) ,沿海区域、河口和排水沟管理合作研究中心 ( Cooperative Research Centre forCoastal Zone,Estuary and Waterway Management) 。 工业专业方面澳大利亚空间工业联合会、澳大利亚工程与采矿测绘研究所、澳大利亚测量员协会、国际地图贸易联合会、澳大利亚制图科学研究所、澳大利亚采矿冶金研究所、澳大利亚地球学协会、澳大利亚地质社区、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委员会、国际地下水联合会。 代理机构从地域代理方面看,澳大利亚分为 9 个地区。每个地区都有指定的代理机构,用户可以通过这些地方代理机构提供信息服务。9 大块为: 首府地区、昆士兰州、塔斯马尼亚州、西南威尔士、澳大利亚南部、澳大利亚北部、澳大利亚西部、维多利亚、海外部分,其中海外部分包括亚洲、南美、欧洲三部分。三、服务的内容每年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生产许多出版物,并通过其网站和销售中心向公众提供。出版物包括地图、报告、时事通讯和教育材料,其中一些是免费的。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的产品主要包括: 印制图件、矢量和栅格数字图件数据、数字高程数据、卫星图像数据、航空摄影、地质数据、地球物理数据、地质灾害数据、大地测量数据集以及教材。该局定期发布 《地球科学产品目录》 ( 简称 《目录》) ,《目录》将其产品和服务分为以下几种:( 1) 地形和专题产品———包括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地形数据、数字高程数据、专题产品、行政边界数据等;( 2) 地球科学专题产品———包括不同比例尺的地质图、各种地球物理产品、矿产数据库和数据、石油数据、海洋数据、有关地质灾害的各种出版物;( 3) 澳大利亚遥感中心卫星图像———ACRES 是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所生产的卫星图像的品牌,包括 LANDSAT,SPOT,SPOT- LITE,NOAA AVHRR,MO-DIS,RADARSAT,ERS 和 JERS 等多个品种的不同规格的产品;( 4) 航空摄影产品;( 5) 大地测量数据产品;( 6) 教育产品———包括各种小册子、地图产品、教具、纸制模型、幻灯片、宣传画等,供中、小学教师在教学中使用。而作为隶属于联邦政府的地球科学研究和空间信息机构,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的成果服务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这表现为该局 《目录》中的多种产品和服务可以在线免费下载,免费在线产品包括:( 1) 某些小比例尺地形数据和专题地图产品 ( 另有 CD- ROM,但需按定价购买) ;( 2) 1:25 万地质图 ( 在线产品为纸质图件的扫描图像,采用压缩的 JPEG格式; 主渠道为纸质彩印图,需按定价购买) ;( 3) 全国航空地球物理数据库;( 4) 全国重力数据库 ( 另有 CD- ROM 出售) ;( 5) OZCHEM 澳大利亚全国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库 ( 另有 CD- ROM 出售) ;( 6) OZMIN Oracle 相关数据库 ( 包含澳大利亚的矿床地质和资源信息,涉及 60 个矿种的 1000 多个矿床,另有 CD- ROM 出售) ;( 7) MINLOC 数据库 ( 包含 3 万多个矿点的简要信息,另有 CD- ROM 出售) ,OZCHRON 全国地质年代数据库 ( 另有 CD- ROM 出售) ;( 8) 陆上深地震反射剖面图 ( 包括陆上地震反射剖面的位置和选出的若干地震剖面的扫描图像) ;( 9) 海洋调查船深地震测量航迹;( 10) 地质灾害风险等值线图;( 11) 地震数据库空间呈现图;( 12) 澳大利亚滑坡数据库。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根据 1967 年石油 ( 地上) 法与政府保存数据。这些数据必须缴一笔费用才能获得。由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保存的文件类别,其中一些可不被公布,包括:( 1) 对政策意见进行关于一些主题的处理文件,包括通过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职员、报告、书信、意见书和其他文件 ( 文件的索引通过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的网站可获得) ,简要介绍文件并作出分析和建议;( 2) 内部管理文件,包括人事档案、组织和人事记录、财务收支记录、内部运作程序、指令和通告;( 3) 含有组织职能和活动的数据库信息;( 4) 协议,其中包括关于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的职能表现正式协议。这些活动对应急管理、国家风险评估和海岸带管理的要求很重要。四、服务的方式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服务方式包括: 在线服务和离线服务两种。( 1) 如果采用在线方式,可以登陆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网站: http: / / au。以下是可以获得信息的具体网址:网站问题与一般查询: webmaster@ au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产品: sales@ au媒体与通讯: media@ au遥感: acres@ au地形图及数据错误: mapfeedback@ au天文计算: astro@ au普通地质学: library@ au教育: education@ au海上边界: maritime@ au大地测量与全球定位系统: geodesy@ au地震: earthquakes@ au地磁: geomag@ au海洋沉积物: sediments@ au( 2) 如果采用离线方式,有三种方法可供选择:1) 可以直接到访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获取服务,街道地址: Cnr Jerrabomb-erra Ave & Hindmarsh Drive,Symonston,邮政编码 2609。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在一切正常工作日从 09: 00 至 17: 00 公开营业,东部标准或夏令时间,圣诞节和元旦之间除外。2) 客户也可以通过电话和传真进行联系。想获得产品信息、销售和技术支持可拨打免费电话: 1800800173 ( 国内) ; 其他查询可拨打电话: ( 02)62499111 ( 国内) , + 61262499111 ( 国际) 。传真: ( 02) 6249 9999 ( 国内) ,+ 61262499999 ( 国际) 。媒体热线: 1800882035。3) 通过邮件联系获得服务,客户 可以寄往: 澳大利亚 堪培拉,邮政编 码2601,378 号邮政信箱。将上述服务方式具体化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产品销售。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为了向客户提供地质成果产品和相关服务,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产品销售和分销系统,以多种方式开展客户业务。客户可以到该局在各地开设的地图商店直接购买产品,可以免费下载或购买在线产品,也可以通过专业分销商获取较复杂的产品。不同类型产品的提供有所分工:地形图和数字产品由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销售与分销部或地图总店统管,地质、地球物理、地质灾害和教育产品由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销售中心统管,澳大利亚遥感中心卫星图像由该局卫星业务部统管,航空摄影产品由该局的联合图片社提供。( 2) 产品搜索。在线的 “产品搜索”界面使用户可以访问产品数据库 Geo-Cat。地图界面、地名搜索或者文本搜索均可用来指定用户所感兴趣的区域。( 3) 免费下载。依据联邦的空间数据获取与价格方针,关于地形图和专题图、地质和地球物理、卫星影像以及大地测量和 GPS 的数据集和发行产品可通过“免费下载”获得。( 4) 网上订购。用户可以使用信用卡通过一个安全的链接进行在线订购或者支付货款。首先填写订单表格并将其传真或发邮件至销售中心。接受团体订购。( 5) 交互式分析处理服务。不仅可以利用其提供的搜索引擎进行地名搜索,还可进行运算及 Web Mapping。( 6) 定制服务。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是下载数据、CD- ROM 拷贝或者是数据打包。用户请求信息,可以直接联系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的工作人员,也可以从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的零售商处获取。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的地学产品除了在局直属地质书店直接明码标价出售外,如果客户直接致函到局要求获得书面信息、参考资料、小册子或其他出版物,会在接到客户的请求后 5 个工作日以内作出回复。对于较复杂的函件,将在14 个工作日以内回复。如果无法在上述期限内回复,将通知客户所查询事宜的进展情况。同时,还将在所有信函中提供联系人姓名和电话号码。

《地质学报(英文版)》(ACTA GEOLOGICA SINICA)是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学术季刊,创办于1922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科技期刊之一。 该刊创办时,原名Bullelin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中国地质学会志》),以英文为主,德、法等文次之,每年一卷,刊载中国地质学会会员地质调查研究之所得及在学术年会中宣读的论文。 ?《中国地质学会志》共出版31卷,至1952年《中国地质学会会志》与《地质论评》合并,更为现名《地质学报》,由外文版改为中文版,但连续卷号并附英文目次及英文摘要(1967-1971年曾停刊4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 1988年3月,为适应国际交流的需要,《地质学报(英文版)》复刊,发表《地质学报》(中文版)已刊论文的英译本。从1997年起,《地质学报(英文版)》与中文版相同编号,但所载论文内容不同。 《地质学报(英文版)》所刊论文涉及地学和相关学科各领域的研究,包括地层学、古生物学、地史学、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矿床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区域地质学以及地质勘查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其读者对象主要是国内外有关学科的研究人员与高等院校师生。稿源自世界各地,该刊稿源丰足,稿件年刊用率20%—30%,可以从大量来稿中择优遴选稿件。《地质学报(英文版)》近数年来,一直连续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所收录。多次获得科技部、新闻出版署、中国科协的中国优秀科技期刊称号。 ?《地质学报》英文版,现为双月刊;刊号:CN11-2001/P,ISSN0001-9515,多次荣获《中国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建国60年有影响力科技期刊》等20多项荣誉称号,现被《SCI》、《CA》、《GeoRef》等国内外20多家数据库收录,影响因子常年位居5--15上下,是中国地学界最重要的核心期刊之一。查看更详细内容可上中国地学期刊网——直接下载全文(OA刊物)。自2012年开始,与Wiley-Blackwell公司合作出版电子版,现有5500多家电子版国际订户。主办: 中国地质学会周期: 双月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英文;开本: 16开ISSN: 1000-9515CN: 11-2001/P历史沿革:现用刊名: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曾用刊名:地质学报(英文版)创刊时间:1922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09)SCI 科学引文索引(美)(2009)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期刊荣誉:中科双百期刊

地质调查与研究杂志投稿邮箱

一、项目信息收集地质调查与研究必须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因此,必须有效地收集和利用信息,开辟各种信息来源,采取适当有效的方法来收集信息。信息收集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直接到信息产生的现场去收集;第二种是收集、整理已有的信息情报资料,间接获取信息。现场调查研究(1)询问法。主要方式为当面询问、会议调查和电话调查。(2)观察法。主要观察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公众和审查专家对地质调查成果的态度和意见,对野外验收现场提出的看法。对项目合作单位的资质和人员状况现场观察,以便编制项目合作单位名录。(3)试验法。在地质成果新的表达形式正式提交之前,先进行小规模的试验活动,听取有关专家和政府部门的反映、接受程度和满意程度。收集现有的管理信息(1)收集公开发行的杂志、书籍和报纸中的信息。从这些渠道可以了解和推测国家有关经济政策、法规的变化和调整,可以了解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跟踪国内外相关专业的发展方向和研究动态。(2)收集本专业出版发行的报刊和科技书籍中的信息。这些信息资料专业性、技术性都比较强,从中可以了解本专业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发展动态。(3)内部信息的收集和积累。即收集单位和项目组内部的原始记录和质量记录等,并对这些记录进行汇总、加工和分析,指导下一步工作。二、项目信息传递将收集到的信息及时地传递到信息需求者手中是项目信息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建立信息传递制度,并使其标准化。(1)专人负责信息传递。项目实施过程中,各职能部门、业务部门和项目组内部都有许多信息资料传递,同时项目组内部有许多资料需要保管,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资料员,最好由专人负责这方面的工作。对于需要下发的标准、规范和文件,信息人员要按规定的份数,及时传递给相关人员。(2)通过通信方式传递信息。即通过信函、电话、传真和电子邮件方式传递。(3)会议方式进行信息传递。会议方式是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包括设计审查会、野外验收会、报告评审会、成果与原始资料展评会和项目组内部的讨论会等。三、项目信息的加工和处理信息的加工处理是指将组织收集到的原始信息,根据管理的不同需要及要求,运用一定的设备、技术、手段和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处理,以获得可供利用的或可存储的真实可靠信息资料。主要包括判断、分类整理、分析和计算、编辑归档等几方面工作。(1)判断。由于原始信息当中通常存在一些虚假信息或水分,因此,信息管理工作者在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中,必须首先对其真伪进行判定,以剔除那些明显不真实、不可靠的信息。(2)分类整理。地质调查单位从各方面收集到的信息通常是分散的,因而要对其进行分类整理。这主要是把初始信息,按一定的标准,如时间、地点、使用目的或业务性质等将其分门别类,排列成序。(3)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计算。指利用一定的方法,主要是数理统计等方法将数据信息进行加工,从中得到符合需要的数据。(4)编辑和归档保存。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后,必须储存起来,以供随时调用。因此,对处理加工后的信息结果,应编辑成文件的,就编辑成文件;应装订成册的就装订成册,并以一定的形式归档保存。目前,归档保存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文档的形式;另一种是计算机形式。采用计算机来归档保存信息资料,优点是简单、方便、存储量大,费用省,日益被地质调查单位采用。

难。这一权威的刊物审核比较难,通过率比较低,全国基本为百分之4,职称和学历都有要求。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创刊于1991年,是经原国家科委正式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灾害研究会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等9单位协办,反映地质灾害学科,并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

地质调查与研究杂志官网邮箱地址

颜世强 茹湘兰 刘 佳 许百泉(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摘 要 本文对英国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情况进行了跟踪研究,认为英国地质资料管理体制属于典型的“分散保管、集中服务”体制;在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建设,地质资料管理标准化、信息化,及服务产品开发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具有借鉴意义。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建议如下:加强境外地质资料回归与管理,加快推进地质资料数据中心软硬件建设,围绕“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开展地质资料数据产品专题开发等。关键词 英国 地质资料 汇交管理 服务英国的地质资料管理体制属于典型的“分散保管、集中服务”体制。在地质资料的汇交与保管方面,英国制定有一套比较完善的矿产资源规划管理制度。地质资料的汇交是地质矿产勘探与开发者的法定义务。地质资料须由汇交人限期汇交给上级主管政府部门或项目资助部门,并由上级部门递交至地质资料所属的档案保管机构负责保管;然后上级部门根据资料的汇交程度,编制年度报告递交相应部门的国务大臣,并最终由国务大臣送交议会。在地质资料的服务方面,英国地质资料信息主要由英国国家地学数据中心和英国海洋地理数据中心在不损害汇交义务人利益的前提下,向社会提供地质资料与信息的公开服务。另外,有少量专业性的地质资料由英国国家档案馆、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有针对性的对外服务。1 英国地质资料的汇交管理情况地质资料(Geoscience Data)的汇交管理是英国地矿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在英国矿业法(Minerals Act,1971)中,明确规定了汇交地质资料是矿业权人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汇交内容不仅包括项目最终报告,而且还包括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年度报告。汇交目的,既是政府监督与管理矿业权的需要,又是政府为支持国家决策、促进企业投资而进行的矿产资源信息分析工作的需要。英国地质资料管理的显著特点是“分散保管”,不同管理部门负责自己管辖领域取得地质资料的收集、保管。根据地质矿产的种类,英国地质资料行政管理部门主要分为:商务改革与技术部(Department for Business,Innovation and Skills,以前的贸工部)、能源与气候变化部(Department of Energy and Climate Change)、皇家资产管理委员会(The Crown Estate Commissioners)、煤炭管理局(The Coal Authority)、社区和地方政府部(Department for Communities and Local Government)等,分别负责能源矿产地质资料(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除外)、煤炭地质资料、石油和天然气地质资料、贵金属矿产和主要海上非能源地质资料、陆上非能源矿产地质资料、地质调查资料等地质资料的汇交与管理。资料接收与保管机构,主要是各行政机构下辖的地质资料档案馆及自然环境研究理事会(Natural Environment Research Council)下辖的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如英国国家地学数据中心(National Geoscience Data Centre)、英国海洋地理数据中心(British Oceanographic Data Centre)等]。2 英国地质资料信息服务情况1 服务机构英国的地质资料服务实行“集中服务”。地矿行政管理部门针对汇交的地质资料进行整理和加工,向商业团体、政府和公众提供地质资料的信息服务(Geoscience Information Service)。1 英国国家地学数据中心英国国家地学数据中心(National Geoscience Data Centre,NGDC)是英国自然环境研究委员会(NERC)所属的 7 大数据中心之一,由英国地调局所属的纸质库房、实物库房和服务部门组成,以“地学服务地球发展”为核心价值,负责英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资料的接收、保管、数据处理和对外服务工作。通过长时间的积累,英国国家地学数据中心建立了一套完备的地质资料管理法律与服务政策体系,其创新与服务的理念值得学习。2 英国海洋地理数据中心英国海洋地理数据中心是自然环境研究理事会指定的海洋科学数据中心,隶属于英国国家海洋中心(National Oceanography Centre,NOC),负责管理有价值的海洋数据,是政府间海洋委员会国际海洋数据中心网络的组成部分。该中心建立了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如进出岩心库均要进行详细记录,恒温、恒湿,设备稳定运行;拥有专业无损检测设施,开展岩心研究;建立并维护岩心数据库,加入国际海洋数据共享计划,统一将全部馆藏岩心目录通过 EU-SEASED 的欧洲在线岩心目录发布,开展社会化服务。3 英国国家档案馆英国国家档案馆(National Archives of United Kingdom)于 2003 年由英国公共档案馆和皇家历史手稿委员会组建,是英国国家级综合性档案馆,收藏着英国近 1000 年的历史档案资料,包括公共文件和私人档案,馆藏档案排架长度超过 14 万余米,库房容量为 11 万立方米。英国档案馆在对外服务方面执行非常严格的审核程序。首先,要通过到馆注册获取借阅证,同时应提供有注册人姓名和住址信息等有效证件;其次是完成网上注册,阅读资料借阅须知等相关规章条例后进行答题,完成整个注册大约需要半小时;档案馆内不允许拍照,但对外提供资料打印和复印服务。如果提供的姓名和住址是非英籍,即注册人是外国人的情况下,档案馆可能会以馆内翻译较少等理由被拒绝服务。2 服务依据英国具有保密的传统,在政府信息开放方面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但在知识经济的大潮中,英国也采取了积极稳妥的政策推进信息公开。英国地质资料信息公开遵循 2000 年颁布的英国《信息自由法》(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 2000,FOI)和 2004 年颁布的《环境信息条例》(Environment Information Regulations 2004,EIR)。以上两项法案均于 2005 年 1 月 1 日正式应用于地质资料信息的发布与社会共享服务。根据法案规定,任何人,不管是否拥有英国国籍,也不管是否居住在英国,都有权利了解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机构、警察、国家医疗保健系统和教育机构在内的约 10 万个英国公共机构的信息。被咨询机构必须在 20 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但是,如果公众咨询的问题涉及个人、国家安全,又或透露的信息违反有关法律或不符合公共利益或对他人构成危险,又或公众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得这些信息,则有关部门可以根据 1998 年的《数据保护法》(Data Protection Act 1998,DPA)予以拒绝答复,并于 40个工作日给予回复和解释。皇室、国家安全和情报部门、法院和特种法庭均不受这一法律辖制。在版权方面,英国地调局作品版权的管理依据是 1988 年《版权设计和专利法》和《数字数据供给条件(2003 ~ 2004 年)》的规定。英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资料产品的著作权属于自然环境研究理事会,地调局知识产权管理处代表自然环境研究理事会颁发产品使用许可证。为了不使版权受到侵犯,凡与作品版权有关的事宜均须经版权所有者的许可。在一般情况下,用户必须持有特定的版权许可证,而且交纳适当的年费才可复制英国调查局的相关作品。持年(许可)证的受证人有权按规定摘录英国地调局的图件和其他文件并转给第三者,但无权将英国地调局的作品当成受证人自己的作品,也无权以这种假象发表作品。3 服务对象1 商业和个人用户此为一般许可,对于地调局的地图、出版物和其他文件,地调局的版权由自然环境研究委员会既定,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复制、传送。2 教育用户包括大学、学院、学校等教育机构必须先从地调局获得教育类版权许可。所有的拷贝:模拟的、纸质的、扫描件、数字形式必须只用于教学,例如教学辅助、讲座或考试。按数字数据提供分类,对于 2003 ~2004 年数字数据,不允许应用于任何营利行为,不允许发布在网上。4 服务内容英国地调局服务的主要内容为:地质图,地质书籍和指南,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和水文地质数据产品,矿产出版物,教育和休闲产品,国际产品,数字数据产品等。另有大量的产品和数据可以免费下载,主要有文献报告、水资源数据、地学软件、简报以及报纸杂志、合作报告和其他综合报告等。5 销售及价格机制英国地调局信息产品的网上价格(含税、工本费、运费),主要由数据信息中心与客户服务部联合根据市场客户需求制定(政府不干预,但需要依法纳税),并根据服务时间与地区的不同,对产品价格进行不同的调整。6 服务方式1 传统服务主要指离线服务,包括服务提供者与顾客面对面服务、信函、电话、电子邮件、传真等不同方式。2 网络化服务在地质调查数据在线服务方面,英国地质调查局最具特色。用户可以根据需求,享受购买及咨询服务。3 可借鉴经验与建议1 可借鉴的经验1 地质资料开发利用成为工作重点英国各地质资料服务机构高度重视地质资料开发利用工作,根据用户需求主动开发服务产品,服务于公众生活。如英国地调局针对房地产需求,研发房产环境评价与地基稳定性分析等产品为大众提供服务;主动开发洪灾管理系统,为洪水管理服务。2 努力推进地质资料服务标准化规范化英国各地质资料保管与服务机构制定了地质资料著录、产品研发和服务的相关标准与流程,推进了地质资料管理的现代化。如 AGS 格式是其通用的文本文件格式,是包含岩土工程现场调查所有方面信息的表格资料,其目的就是方便不同单位之间交流岩土工程及地质环境资料。3 努力推进地质资料信息化服务英国地质资料服务机构积极适应信息技术发展要求,利用新技术提供服务。如英国所有接收的资料都利用 ORACLE 数据库表格进行登记,记录存放位置并编入索引。为便于资料的利用,英国地质调查局会扫描纸质资料,并把得到的图件编入信息检索系统,英国地质调查局内部的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利用检索信息以及资料本身协助全国地质填图项目中的地质解释;但是,外界通过英国地质调查局的资料搜索服务及网站搜索,只能得到目录信息及可用资料存放位置的信息。4 重视资料生产者权益,采用激励机制,促进资料收集英国严格界定公开文档系统与保密文档系统,政府应按照《信息自由法》要求,主动向社会提供公开服务,但必须以不损害汇交义务人的利益为前提。对于汇交义务人的专有信息,一般应矿业权人的要求在矿业有效期内予以保密,有些是国家在矿业权终止后,还可适当延长保密时间。如英国王室矿产机构对金矿资料的管理,通常在许可终止后,如果企业认为有必要,还可以延长保密 4 年。英国地学数据中心规定:凡是向英国地质调查局提供过有价值的资料,促进英国地质调查局研究活动及资料发展的外部机构,英国地质调查局将免除其日后的资料检索费用作为其提供信息的回报;但是这种“免费”不适用于一些特殊的服务内容,包括特殊地质报告的编写以及增值性的资料解释分析工作。在版权方面,英国地质调查局声明所有资料的版权不变,仍归属资料提供方或授权方,复印及扫描资料的版权归英国地质调查局与资料提供方共同所有。涉及商业机密时,外部第三方机构需要获得资料提供方的明确许可才能获得资料的扫描图像。5 数据中心建设实现了实体与虚拟的结合英国各数据中心均有实体建筑、数据及人员,甚至服务可以分散于多地,但数据管理与服务的标准是统一的,而且统一门户对外发布数据信息。如英国地学数据中心,建立了统一的检索和服务数据库,及时更新数据,通过 http://uk 门户统一对外服务,开发网上地理信息系统 GIS 工具,为用户提供方便检索服务,但内部有数百个分布于不同地点的服务器开展数据存储与加工。2 建议1 加强境外地质资料管理与回归一是开展国家投资形成的境外地质资料的汇交管理;二是境外保管的与中国有关而中国馆藏机构没有的地质资料的征集、收集,维护国家主权;三是加强国际交流,开展地质资料交换与管理服务交流活动。2 开展国家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建设要推进地质资料数字化、管理信息化、保管现代化、服务网络化,形成覆盖全国的地质资料管理集群体系,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3 开展地质数据产品专题开发工作当前,要启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专题服务。联合 31 省(区、市)地质资料馆,及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核工业、有色、冶金和黄金等行业地质资料馆,针对“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安排,开发目录、地质矿产综合研究、基础地质矿产数据包等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产品,开展专题服务。

全国地质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一、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基本情况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暨上海市环境地质站)现有从业人员15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28人(高级职称者31人,中级职称者80人,初级职称者17人),其他人员22人(见表)。从左至右:纪委书记兼工会主席侯小毛、总工程师严学新、党委副书记战伟胜、院长魏子新、副院长陆衍、副院长周甬涛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监测机构及队伍现状表自1990年上海市地质矿产局成立后,上海市环境地质站为其下设的团级单位,长期承担上海地区地质环境监测工作至今;1999年7月,成立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暨上海市环境地质站),承担上海地区地质环境监测、地质调查和研究等工作,隶属上海市地质矿产局,2000年8月~2008年10月隶属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2008年10月至今隶属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主要职责是:承担上海市地质环境监测网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管理、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以及国家和市公益性、基础性地质环境监测、地质灾害防治等相关调查和综合研究。为市政府制订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地质环境信息等公益性服务。接受上级业务部门的业务指导,负责全市地质环境监测工作。二、监测网点建设情况目前,上海市在地下水环境、地面沉降两大主要方面开展监测工作。(一)地下水监测网建设上海市地下水监测工作开始于1961年,至2007年,地下水位监测网络覆盖面积为5km2。地下水位监测点由国家级和市级监测点组成,共有地下水位监测孔352个(国家级64个,市级288个),均处于正常监测状态;地下水质监测孔129个(国家级15个,市级114个),其中轻度淤堵3个,严重淤堵2个。地下水位采用人工监测和自动化监测方法,地下水水温为人工监测。监测工具为万用表、测钟、测绳、自动化监测仪器、普通温度计。国家级地下水监测孔、地下水水位、潜水水温采用人工监测每月逢10、20、30日进行;市级地下水监测孔采取人工和自动化监测相结合的方式,人工监测频率为每月3次,自动化监测孔为实时监测。(二)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现有地面沉降监测网控制全市。分别形成由基岩标、分层标、水准点构成和由GPS监测点构成的地面沉降监测网,其中基岩标和分层标、GPS监测网控制全市,覆盖面积为5km2,基岩标和分层标、GPS监测点监测频率为每年1次,GPS监测站实施实时监测;人工监测的水准网主要分布在城市重点地区——中心城区,控制面积约700km2,监测频率为每年1次。现有各类地面沉降监测点1517个,其中地面沉降监测站21座,基岩标43座、分层标50组、GPS监测点143个,配标地下水位监测孔85个,水准点(Ⅰ)470个,水准点(Ⅱ)705个。三、监测装(设)备配备现状上海市地质环境监测装(设)备主要包括:地下水自动监测仪48套,其中麦克MPM426型投入式液位变送器46套,美国In-Situ Level Troll500自动水位记录仪2套。地面沉降自动化监测设备共295套,其中步进电机式静力水准仪117套,CCD静力水准仪152套,美国GeoKon4675型液体静力水准仪26套。其他地质灾害监测设备32台,其中GPS接收机16台,水准仪9台,全站仪4台,测距仪3台;各类数据传输处理设备5台;实验室1个。目前,地质环境监测设备质量比较稳定可靠,运行基本正常,数据传输准确及时,数据处理精确先进,实验室测试结果科学可靠。四、信息化建设情况(一)地质环境信息网建设上海规划和国土资源网。具备对外公布地质环境监测信息、矿产资源规划、最新城市地质研究成果等功能,地质环境信息的发布,使得公众能及时了解上海地区地质环境保护、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城市安全等信息。地下水位自动化监测现场装置地下水位自动化监测装置同时,通过网站,在宣传地质环境政策法规,树立政府形象,加大公众对地质行业的了解和热爱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上海城市地质信息网。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已经建立面向公众的上海城市地质信息网(),使所有Internet用户能够访问上海市城市地质信息资源和服务功能。并通过用户授权方式实现不同用户共享数据和差异性服务:普通用户可浏览系统提供的公开性资料;经注册授权的用户可根据权限不同检索、查看甚至下载不同地质数据和资料,使用不同的地质专业服务功能。(二)地质环境数据库建设和数据管理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已建各类地质勘查数据库、地下水动态监测与管理数据库、地面沉降监测与管理数据库,三维地质模型数据库,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各类地质调查成果数据库,具有数据存储、统计、制图等功能;同时建立了地面沉降自动化监测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了基础数据、图层模式、成果模式的三级管理模式。目前,上海城市地质信息化工作新模式已经形成,基本实现了城市地质数据→城市地质信息→城市地质知识→城市发展价值转换的信息化、网络化、可视化的大型集成三维数字化地质工作环境。上海规划和国土资源网上海城市地质信息网()五、主要监测成果和服务1999~2002年,开展了国土资源大调查——长江三角洲上海地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基本掌握了地质环境结构、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与地面沉降特征,为进一步完善、优化地质环境监测网奠定了基础,同时为控制地面沉降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2003~2005年间,与江苏、浙江共同开展“长三角”地区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与监测工作,通过建设长三角地区地下水和地面沉降监测统一技术要求,为长三角地区地面沉降监测联动奠定了基础,同时为长三角地区各级政府提供了更具针对性的地质灾害预防信息,地面沉降防治效果显著。2004~2008年,国土资源部与上海市合作的“上海市三维城市地质调查”项目,依托长期的地质环境监测资料和勘查成果,对上海地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基础和第四纪地质等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与研究,取得了丰富的地质调查研究成果,并在城市规划与建设、土地合理利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地质成果与城市规划紧密联系的重大突破。同时,针对城市生命线安全需求,明确了加强城市生命线地面沉降监测的重要性。2006~201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市地面沉降监测与风险管理研究工作的开展,可为政府实施区域地面沉降防治管理、减灾防灾提供技术支撑。2007年,“上海地质环境条件及其对地下空间开发影响研究”,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过程中地质环境监测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成果在地下空间开发领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六、法制建设2006年颁布《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管理办法》(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62号),并2006年10月1日实施。1997年,上海市人民政府第53号令,修正并重新发布《上海市深井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没有一张正规区域地质图,系统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2000年,除西藏大部、新疆南部、青海西部、内蒙古东北部外,我国累计完成1∶100万区调38万km2,占国土面积的7%;1∶20万中比例尺区调38万km2(1990年底,之后停止此项工作),占国土面积的0%;1∶5万区调240万km2(截至2010年),占国土面积的25%;1∶25万区调570万余km2(截至2010年),约占国土面积的60%(图1-2)。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在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开始重视吸收国外先进的地质理论和新技术、新方法,并组织进行了少量探索性试验研究。1981年总结出中国火山岩区地质填图经验,编写和公开出版了《火山岩区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推广了火山岩区双重制图法。1985年推广了1∶5万巢湖市幅地质(组)图经验,并扩大试点。1986年,地矿部设立了“1∶5万区调地质填图方法研究”项目,并列入部“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编号86—016—02),分别开展中国花岗岩、变质岩、沉积岩发育区的1∶5万区调填图方法研究。项目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是,把当代地质科学领域中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和新方法运用到区域地质调查中,改革传统的区调填图方法。在既充分借鉴和吸收国外有关的先进的地质填图方法,又包含中国自己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选择典型的试验区进行填图实践和研究,突破目前地质填图方法的技术难点,总结和创立一套适合中国地质特色的花岗岩类区、变质岩区和沉积岩区地质填图方法,并以此填制出新一代的地质图,赶上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国区域地质研究程度和水平。图1-2 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程度图(据中国地质调查局,2010。)1997年,区域地质调查进行了重大调整,新开1∶25万地质调查试点工作,于1999年底完成了8幅试点图幅。同年成立中国地质调查局,全面部署1∶25万地质调查。当前,1∶25万地质调查的技术方法体系仍在不断丰富和完善中。现代地质科学的进步,正冲击和改变着传统的地质调查方法。但是,能够把地质科学领域里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和新方法运用到区域地质调查中,并真正形成一套新调查方法的研究,在国外也只有少数国家进行。有的国家虽然较早开展过这类研究,但只是在少数地区试验,有的还处于探索之中。迄今,关于花岗岩等级体制划分的基本概念和命名原则尚处在继续讨论和完善之中。变质岩区调查方法,虽然许多国家已从单一岩石类型划分转变到岩石—地层法和构造—地层法,但由于变质作用十分复杂,地质构造背景多样,变质热事件研究方法的适用性、变质建造填图的意义等问题均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沉积岩区的地质调查,尽管新理论、新观点不断涌现,但如何运用到区域地质调查中,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2011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启动三维地质填图试点。根据总体目标,到2020年完成贯穿我国主要造山带的地壳三维地质填图,基本完成重要成矿区带和重要找矿远景区、矿集区和整装勘查区三维地质填图,基本完成我国陆域主要盆地三维地质填图等,在地质科学理论、勘查方法技术方面取得重大性进展,建立三维地质填图标准体系,培养造就一批优秀团队和高层次人才。三维地质填图将为我国全面部署开展三维地质填图提供思路、方法和技术支撑,对实现地质填图由二维向三维的转变、显著提升地质工作的服务功能和支撑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地质调查与研究杂志投稿邮箱格式

区域地质调查的野外工作内容可以用“包罗万象”来形容。野外地质调查主要包括各类岩体、变质岩地质剖面的测制(浅变质地层剖面在踏勘阶段完成)和地层剖面补测研究;系统的路线地质调查填图、矿产调查及概略检查;各类样品的采集等;另外,根据总体任务要求,可能需要配合开展物探测量、化探测量等。野外地质调查是区域地质调查中最重要的工作环节,往往占完成总任务时间的一半或更多。区域地质调查任务能否顺利完成涉及诸多因素,但主要取决于全队成员的专业配置和技能,组织管理的有效性与工作的协调性,工作方法运用合适与否,厘定的各类地质体填图单元是否合理和统一,点线布置的观察精度,各种原始资料的相互符合程度,以及对测区地质构造的认识水平等等。工作程序一般是:典型解剖区的调查,统一认识、要求和方法,补测地层或地质构造剖面,分组进行路线地质调查和填图,进行路线复查和专题研究等。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实施期间,应实时进行相关资料整理工作;填图基本完成后,应及时综合研究编绘出测区图幅地质实际材料图和野外地质图(矿产图)、各类地质剖面图(地层剖面图主要在踏勘阶段完成),这些图件既是野外地质矿产调查阶段的主要成果,也是查找不足、实施专题研究工作的依据。对工作期间采集的各类标本、样品,应及时编录、登记、制样或处理、送样分析及鉴定,以保证及时取得鉴定成果及分析测试数据。

据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申请(非油气类)办事指南,在CO2地质封存场地地质调查和勘探前,需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办理地质调查证。按有关规定,不得无证勘查。(一)申请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3)《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4)《地质资料管理条例》;(5)《关于矿产资源勘查登记、开采登记有关规定的通知》(国土资发[1998]7号);(6)《国家物价局财政部关于发布中央管理的地矿系统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及标准的通知》(价费字[1992]251号)。(二)申请程序接收申请政务大厅接收申请人提交的探矿权申请材料。资料审查主办司局接到政务大厅转来的申请材料,对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查,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主办司局出具《补充修改材料告知书》或《退回申请材料通知书》,需要退回申请的,连同申请材料交政务大厅转发给地质调查申请人。受理主办司局对符合要求的地质调查申请进行研究,准予受理的,出具《受理地质调查申请的通知》,交政务大厅转发给地质调查申请人;不予受理的,出具《不予受理地质调查申请的通知》,连同申请材料一并交政务大厅转发给探矿权申请人。备案受理后,主办司局审查人在5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查意见,并报送处领导复核。处领导在5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核意见并报分管司领导。分管司领导提出复核意见报司长。司长签发审批意见。结果通知准予备案的,主办司局出具《领取地质调查证的通知》,交政务大厅;不予备案的,主办司局出具《不予备案地质调查的通知》,连同申请材料交政务大厅转发给申请人。颁发地质调查证(1)地质调查申请人按要求完成了相关要求的事项,并缴纳探矿权备案费后,主办司局将收费通知单交政务大厅,政务大厅与财务司联系,领取缴费发票;(2)政务大厅从财务司领取发票后,通知主办司局制印地质调查证,同时通知地质调查申请人领取地质调查证;(3)政务大厅将地质调查证和发票交地质调查申请人,同时将地质调查申请人的领取地质调查证的证明文件交主办司局备案。公告主办司局将地质调查备案项目备案材料交政务大厅转发给项目所在的省级国土资源部门;资料归档主办司局将批复后的全套材料整理归档。(三)申请材料要件(1)《地质调查申请登记书》(原件,一式3份,每跨一个省级行政区增加1份);(2)申请的区块范围图(原件,一式1份);(3)勘查单位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在有效期内并已经年检(复印件,1份);(4)勘查单位《地质勘查资质证书》,在有效期内并已经统检(复印件,1份);(5)地质调查项目资金来源证明文件(原件,1份);(6)地质调查工作实施方案及附件。(四)备案时限自受理地质调查申请项目之日起至签发之日止,时间为20个工作日。符合《行政许可法》第四十五条规定情形的;在审查过程中需要申请人补充材料或对有关情况做出进一步说明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审批时限之内。

  • 索引序列
  • 地质调查与研究杂志投稿邮箱地址
  • 地质调查与研究期刊投稿邮箱地址
  • 地质调查与研究杂志投稿邮箱
  • 地质调查与研究杂志官网邮箱地址
  • 地质调查与研究杂志投稿邮箱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