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地质调查期刊投稿邮箱地址

中国地质调查期刊投稿邮箱地址

发布时间:

中国地质调查期刊投稿邮箱地址

《国土资源通讯》,由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土地》主办单位为中国国土资源报社主办;是国家国土资源部所属媒体,是国土资源领域唯一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土地管理专业刊物;《中国地质》主办单位为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部主管综合性地质学术刊物核心期刊地质学术理论期刊;《中国地质教育》主办单位为中国地质学会。

根据我国地质工作实际和地质调查信息资源现状,研究空间信息网格思想,构建中国地质调查信息网格平台,实现分布式数据、软件、硬件等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发展与应用空间信息网格技术是构建中国地质调查信息网格的主导思想。根据地质调查信息服务的需求,框架中国地质调查信息网格平台(图5-1)应能够提供空间资源共享、任务协作及并行计算机制,空间分析计算能力的集成,提供灵活的动态集群及负载均衡功能,并且能够实现多结点空间数据资源、空间运算能力的高度共享,保证用户进行网格空间应用的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并能向用户提供高度抽象的统一虚拟视图。其特点如下。图5-1 中国地质调查信息网格平台框架一、基于对等式结点管理器及其机制与网格GIS软件平台中间件的整合的网格GIS平台应用程序开发框架构建中国地质调查信息网格平台以网格GIS软件平台为基本构架,通过对等式结点管理器与网格GIS软件平台中间件的整合,构成完整中国地质调查信息网格平台。由虚拟结点资源聚集器、网格结点元服务库、虚拟结点Portal配置器、暂时性数据资源聚合容器组成对等式结点管理器及其机制,通过网格GIS平台应用程序开发框架,实现对服务状态的控制,跨平台集成、网格全局目录、域对象管理、分布式空间计算、网格工作流、用户安全管理等功能。网格GIS应用程序开发框架(Gri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Framework),以Grid Service服务的形式对用户发布,可以实现用户应用的快速定制与开发。通过提供一系列的应用系统构建工具,主要包括:网格工作流搭建工具、功能组件注册工具、网格服务快速开发工具、网格地图文档转换工具等,为构建整个业务系统提供了支撑环境。利用这些工具可以快速构建和扩展面向专业应用领域应用系统的一般模式,用户利用功能库、模型库和数据管理工作区中提供的功能、模型和数据,通过网格 GIS应用系统构建工具生成各应用系统。其中,功能库或模型库中既提供网格GIS平台自有的通用GIS功能或模型,又可以加入自定义的业务功能或专业模型。基于网格GIS软件的应用系统主要采用基于Globus的网格GIS平台软件包来构建,作为一个充分利用网格技术的GIS平台,网格GIS通过空间资源共享、任务协作及并行计算机制,进行空间分析计算能力的集成,提供了灵活的动态集群及负载均衡功能,并且能够实现多结点空间数据资源、空间运算能力的高度共享,保证了用户进行网格空间应用的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并能向用户提供高度抽象的统一虚拟视图。进而解决了传统网络GIS系统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二、IMS Service与Grid GISWRSF Service并存的混合框架中国地质调查信息网格平台对IMS Service与Grid GISWRSF Service进行了集成,实现原有的MapGISIMS Service与基于WSRF实现规范构建的网格GIS服务并存的混合框架。使中国地质调查信息网格平台实现了跨平台部署,能运行于W indows/Linux/Unix等多种异构操作系统平台,并且支持本地空间数据格式(如MapGISHDF数据库),基于大型商业数据库的空间数据库格式(如Oracle 10g/11g、IBMDB2等)。在跨平台GISC/C++内核的基础上,通过采用JNI技术对底层GIS功能进行封装,将底层基本的GIS功能发布成SOAP及REST形式的元功能服务,提供了传统和无状态形式的服务API接口,方便上层框架进行封装。Grid GISWRSF Service主要采用基于Globus的网格GIS平台软件包来实现,如图5-2所示,网格GIS软件平台架构自底向上主要设计为如下几层:图5-2 网格GIS软件平台架构分层最下层由跨平台的MapGISGrid Core(即DC Serevr服务核心软件包)组成,该内核实现了跨平台部署,能运行于W indows/Linux/Unix等多种异构操作系统平台,并且支持本地空间数据格式(如MapGISHDF数据库),基于大型商业数据库的空间数据库格式(如Oracle 10g/11g、IBM DB 2等)。在跨平台GISC/C++内核的基础上,采用JNI技术对底层GIS功能进行封装,将底层基本的GIS功能发布成SOAP及REST形式的元功能服务,提供了传统和无状态形式的服务API接口,方便上层框架进行封装。通过元功能服务层提供的服务API接口,采用Globus Toolkit 4工具集对其进行了网格化封装,其上构建了一系列的网格GIS功能组件,如网格全局目录、域对象管理组件、分布式空间计算中间件、网格工作流组件、用户安全管理组件等。在一系列网格GIS功能组件的基础上,实现了一套网格GIS应用程序开发框架(Gri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Framework),在此基础上,底层功能均以Grid Service服务的形式对上发布,在此基础上可以实现用户应用的快速定制与开发。最上层的网格GIS门户层可以在标准网格服务的基础上采用流行的JavaScript或者Flex等主流的富客户端开发技术进行客户端应用的快速开发。实现地质调查信息的集成发现集成及矿产资源预测与评价的网格计算解决方案。在网格 GIS业务化系统建设,为充分利用网格GIS技术优势,如对服务状态的控制,跨平台集成、网格全局目录、域对象管理组件、分布式空间计算中间件、网格工作流组件、用户安全管理组件等。中国地质调查信息网格平台对IMS Serivce与Grid GISWRSF Service 进行了集成,使中国地质调查信息网格平台实现了跨平台部署,能运行于Windows/Linux/Unix等多种异构操作系统平台,并且支持本地空间数据格式(如M apGISHDF数据库),基于大型商业数据库的空间数据库格式(如Oracle10g/11g、IBM DB2等)。在跨平台GISC/C++内核的基础上,通过采用JNI技术对底层GIS功能进行封装,将底层基本的GIS功能发布成SOAP及REST形式的元功能服务,提供了传统和无状态形式的服务API接口,方便上层框架进行封装。其架构如图5-3所示。图5-3 基于IMSService与Grid GISWRSF Service一体的网格平台架构图在网格GIS全局目录管理功能组件的构建过程中,利用W SRF框架实现了对遗留GIS系统网格化的封装,实现了空间信息网格服务的动态发现与集成服务,主要表现为提供网格结点空间信息的注册和查询功能。包括:网格GIS结点信息注册-网格结点的LRM(Local Resource Manager本地资源管理器)向资源信息服务结点注册其可用的资源信息(空间数据信息及服务信息),资源信息服务结点动态维护注册到其上的网格结点的服务信息列表:通过网格服务可以动态查询当前可用网格结点的列表、按照指定的查询条件可查询结点上的服务信息列表、发布某种服务的结点信息列表、当前网格中存在的虚拟组织(VO)的信息列表,还可以实现图层粒度级的结点信息查询。通过采用组建动态虚拟域时发送Monitoring and Discovery System(MDS)结点备份列表的方式,为每一个空间资源网格结点的LRM 功能服务提供了备份的MDS结点地址,多个MDS同级几点之间采用消息队列与订阅的方式实现高效的信息同步与更新,这样就避免了单点失效的问题,另外,还将MDS的信息动态更新机制修改成更加高效的方式,即当第一次结点资源信息汇聚收敛完毕以后,以后由MDS 结点以“心跳定期”的方式进行轮询,如果空间数据资源和服务信息不发生变化,就不更新;当结点的资源状态发生变化时,借助于Trigger Service进行触发更新,这样就降低了网络流量的开销,提高了动态更新的效率。在网格GIS平台环境下,采用了基于域的业务集成方式,利用全局目录管理组件检索出符合条件的资源结点组成网格环境下的动态虚拟组织域(即Virtual Organization)将域的相关信息(域管理器结点ID,域ID,域结点信息描述,域服务描述等)保存到应用域管理器结点上,同时创建域的资源目录,并在全局的域目录管理结点上进行域对象的注册。当域对象发生变化时,由该管理结点和全局目录服务结点进行协同以确定域信息的变化。当应用域管理结点发生单点失效故障的时候,由全局域管理服务生成新的域管理结点。在同一个服务结点上,原有的MapGISIMS Service与基于WSRF实现规范构建的Globus网格服务并存,也可以根据业务的需要在服务之间进行交互调用,共同向上层应用客户端提供业务功能支撑。在客户端上将原有的门户和网格应用的门户通过富客户端(Rich Client)技术无缝地集成到一块,基本的空间功能如元数据服务、制图服务、要素服务由原客户端提供,涉及计算密集型/可并行计算的空间业务,则由网格GIS客户端负责完成,通过调用底层的空间任务分发与执行监控网格服务组件,将任务分解成多个可并行执行的原子序列,提交给相关网格结点进行快速计算,任务执行的状况及成功执行后得到的结果在网格门户组件上能够直观反馈给用户。这种混合式的集成架构既保证了已有系统业务的稳定性,又通过有针对性地引入网格GIS应用功能组件,充分发挥了网格计算技术在分布式地学计算领域的优势,同时提高了结点的运行效率和可维护性。

格式:发件人地址从小到大的顺序(信封的左上角);收件人地址从小打大的顺序(信封的中部);

中国地质调查期刊投稿邮箱

你说的应该是《地质学报》这个杂志,曾用刊名叫《中国地质学会会志》

难。这一权威的刊物审核比较难,通过率比较低,全国基本为百分之4,职称和学历都有要求。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创刊于1991年,是经原国家科委正式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灾害研究会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等9单位协办,反映地质灾害学科,并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

地质调查与研究期刊投稿邮箱地址

一、服务对象澳大利亚地调机构的服务对象包括: 矿产和石油工业; 初级生产者; 环境保护机构; 电信机构; 遥感数据,地图及制图产品经销商; 土木与环境规划者和资源管理者; 研究和教育团体; 本土社区; 紧急服务; 执法机构; 澳大利亚国防军; 从事的其他许多户外娱乐活动; 联邦、州和地方政府机构。二、服务的提供者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积极参与不同级别的政府和产业的合作项目。这些项目都是为了提高服务标准以及在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与合作者和用户之间提供一个简单的平台。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是几个合作研究中心的积极成员。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地球科学合作者、工业专业方面机构和代理机构是服务的提供者。 地球科学合作者当前,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及提供服务的研究中心有: 空间信息合作研究中心 ( Cooperative Research Centre for Spatial Information) ,澳大利亚石油合作研究中心 ( Australian Petroleum Cooperative Research Centre) ,地形环境和矿物合作研究中心 ( Cooperative Research Centre for Landscape Environment and Minerals) ,预计矿物发现合作研究中心 ( Predictive Mineral Discovery Cooperative Research Centre) ,沿海区域、河口和排水沟管理合作研究中心 ( Cooperative Research Centre forCoastal Zone,Estuary and Waterway Management) 。 工业专业方面澳大利亚空间工业联合会、澳大利亚工程与采矿测绘研究所、澳大利亚测量员协会、国际地图贸易联合会、澳大利亚制图科学研究所、澳大利亚采矿冶金研究所、澳大利亚地球学协会、澳大利亚地质社区、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委员会、国际地下水联合会。 代理机构从地域代理方面看,澳大利亚分为 9 个地区。每个地区都有指定的代理机构,用户可以通过这些地方代理机构提供信息服务。9 大块为: 首府地区、昆士兰州、塔斯马尼亚州、西南威尔士、澳大利亚南部、澳大利亚北部、澳大利亚西部、维多利亚、海外部分,其中海外部分包括亚洲、南美、欧洲三部分。三、服务的内容每年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生产许多出版物,并通过其网站和销售中心向公众提供。出版物包括地图、报告、时事通讯和教育材料,其中一些是免费的。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的产品主要包括: 印制图件、矢量和栅格数字图件数据、数字高程数据、卫星图像数据、航空摄影、地质数据、地球物理数据、地质灾害数据、大地测量数据集以及教材。该局定期发布 《地球科学产品目录》 ( 简称 《目录》) ,《目录》将其产品和服务分为以下几种:( 1) 地形和专题产品———包括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地形数据、数字高程数据、专题产品、行政边界数据等;( 2) 地球科学专题产品———包括不同比例尺的地质图、各种地球物理产品、矿产数据库和数据、石油数据、海洋数据、有关地质灾害的各种出版物;( 3) 澳大利亚遥感中心卫星图像———ACRES 是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所生产的卫星图像的品牌,包括 LANDSAT,SPOT,SPOT- LITE,NOAA AVHRR,MO-DIS,RADARSAT,ERS 和 JERS 等多个品种的不同规格的产品;( 4) 航空摄影产品;( 5) 大地测量数据产品;( 6) 教育产品———包括各种小册子、地图产品、教具、纸制模型、幻灯片、宣传画等,供中、小学教师在教学中使用。而作为隶属于联邦政府的地球科学研究和空间信息机构,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的成果服务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这表现为该局 《目录》中的多种产品和服务可以在线免费下载,免费在线产品包括:( 1) 某些小比例尺地形数据和专题地图产品 ( 另有 CD- ROM,但需按定价购买) ;( 2) 1:25 万地质图 ( 在线产品为纸质图件的扫描图像,采用压缩的 JPEG格式; 主渠道为纸质彩印图,需按定价购买) ;( 3) 全国航空地球物理数据库;( 4) 全国重力数据库 ( 另有 CD- ROM 出售) ;( 5) OZCHEM 澳大利亚全国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库 ( 另有 CD- ROM 出售) ;( 6) OZMIN Oracle 相关数据库 ( 包含澳大利亚的矿床地质和资源信息,涉及 60 个矿种的 1000 多个矿床,另有 CD- ROM 出售) ;( 7) MINLOC 数据库 ( 包含 3 万多个矿点的简要信息,另有 CD- ROM 出售) ,OZCHRON 全国地质年代数据库 ( 另有 CD- ROM 出售) ;( 8) 陆上深地震反射剖面图 ( 包括陆上地震反射剖面的位置和选出的若干地震剖面的扫描图像) ;( 9) 海洋调查船深地震测量航迹;( 10) 地质灾害风险等值线图;( 11) 地震数据库空间呈现图;( 12) 澳大利亚滑坡数据库。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根据 1967 年石油 ( 地上) 法与政府保存数据。这些数据必须缴一笔费用才能获得。由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保存的文件类别,其中一些可不被公布,包括:( 1) 对政策意见进行关于一些主题的处理文件,包括通过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职员、报告、书信、意见书和其他文件 ( 文件的索引通过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的网站可获得) ,简要介绍文件并作出分析和建议;( 2) 内部管理文件,包括人事档案、组织和人事记录、财务收支记录、内部运作程序、指令和通告;( 3) 含有组织职能和活动的数据库信息;( 4) 协议,其中包括关于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的职能表现正式协议。这些活动对应急管理、国家风险评估和海岸带管理的要求很重要。四、服务的方式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服务方式包括: 在线服务和离线服务两种。( 1) 如果采用在线方式,可以登陆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网站: http: / / au。以下是可以获得信息的具体网址:网站问题与一般查询: webmaster@ au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产品: sales@ au媒体与通讯: media@ au遥感: acres@ au地形图及数据错误: mapfeedback@ au天文计算: astro@ au普通地质学: library@ au教育: education@ au海上边界: maritime@ au大地测量与全球定位系统: geodesy@ au地震: earthquakes@ au地磁: geomag@ au海洋沉积物: sediments@ au( 2) 如果采用离线方式,有三种方法可供选择:1) 可以直接到访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获取服务,街道地址: Cnr Jerrabomb-erra Ave & Hindmarsh Drive,Symonston,邮政编码 2609。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在一切正常工作日从 09: 00 至 17: 00 公开营业,东部标准或夏令时间,圣诞节和元旦之间除外。2) 客户也可以通过电话和传真进行联系。想获得产品信息、销售和技术支持可拨打免费电话: 1800800173 ( 国内) ; 其他查询可拨打电话: ( 02)62499111 ( 国内) , + 61262499111 ( 国际) 。传真: ( 02) 6249 9999 ( 国内) ,+ 61262499999 ( 国际) 。媒体热线: 1800882035。3) 通过邮件联系获得服务,客户 可以寄往: 澳大利亚 堪培拉,邮政编 码2601,378 号邮政信箱。将上述服务方式具体化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产品销售。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为了向客户提供地质成果产品和相关服务,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产品销售和分销系统,以多种方式开展客户业务。客户可以到该局在各地开设的地图商店直接购买产品,可以免费下载或购买在线产品,也可以通过专业分销商获取较复杂的产品。不同类型产品的提供有所分工:地形图和数字产品由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销售与分销部或地图总店统管,地质、地球物理、地质灾害和教育产品由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销售中心统管,澳大利亚遥感中心卫星图像由该局卫星业务部统管,航空摄影产品由该局的联合图片社提供。( 2) 产品搜索。在线的 “产品搜索”界面使用户可以访问产品数据库 Geo-Cat。地图界面、地名搜索或者文本搜索均可用来指定用户所感兴趣的区域。( 3) 免费下载。依据联邦的空间数据获取与价格方针,关于地形图和专题图、地质和地球物理、卫星影像以及大地测量和 GPS 的数据集和发行产品可通过“免费下载”获得。( 4) 网上订购。用户可以使用信用卡通过一个安全的链接进行在线订购或者支付货款。首先填写订单表格并将其传真或发邮件至销售中心。接受团体订购。( 5) 交互式分析处理服务。不仅可以利用其提供的搜索引擎进行地名搜索,还可进行运算及 Web Mapping。( 6) 定制服务。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是下载数据、CD- ROM 拷贝或者是数据打包。用户请求信息,可以直接联系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的工作人员,也可以从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的零售商处获取。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的地学产品除了在局直属地质书店直接明码标价出售外,如果客户直接致函到局要求获得书面信息、参考资料、小册子或其他出版物,会在接到客户的请求后 5 个工作日以内作出回复。对于较复杂的函件,将在14 个工作日以内回复。如果无法在上述期限内回复,将通知客户所查询事宜的进展情况。同时,还将在所有信函中提供联系人姓名和电话号码。

《地质学报(英文版)》(ACTA GEOLOGICA SINICA)是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学术季刊,创办于1922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科技期刊之一。 该刊创办时,原名Bullelin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中国地质学会志》),以英文为主,德、法等文次之,每年一卷,刊载中国地质学会会员地质调查研究之所得及在学术年会中宣读的论文。 ?《中国地质学会志》共出版31卷,至1952年《中国地质学会会志》与《地质论评》合并,更为现名《地质学报》,由外文版改为中文版,但连续卷号并附英文目次及英文摘要(1967-1971年曾停刊4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 1988年3月,为适应国际交流的需要,《地质学报(英文版)》复刊,发表《地质学报》(中文版)已刊论文的英译本。从1997年起,《地质学报(英文版)》与中文版相同编号,但所载论文内容不同。 《地质学报(英文版)》所刊论文涉及地学和相关学科各领域的研究,包括地层学、古生物学、地史学、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矿床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区域地质学以及地质勘查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其读者对象主要是国内外有关学科的研究人员与高等院校师生。稿源自世界各地,该刊稿源丰足,稿件年刊用率20%—30%,可以从大量来稿中择优遴选稿件。《地质学报(英文版)》近数年来,一直连续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所收录。多次获得科技部、新闻出版署、中国科协的中国优秀科技期刊称号。 ?《地质学报》英文版,现为双月刊;刊号:CN11-2001/P,ISSN0001-9515,多次荣获《中国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建国60年有影响力科技期刊》等20多项荣誉称号,现被《SCI》、《CA》、《GeoRef》等国内外20多家数据库收录,影响因子常年位居5--15上下,是中国地学界最重要的核心期刊之一。查看更详细内容可上中国地学期刊网——直接下载全文(OA刊物)。自2012年开始,与Wiley-Blackwell公司合作出版电子版,现有5500多家电子版国际订户。主办: 中国地质学会周期: 双月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英文;开本: 16开ISSN: 1000-9515CN: 11-2001/P历史沿革:现用刊名: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曾用刊名:地质学报(英文版)创刊时间:1922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09)SCI 科学引文索引(美)(2009)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期刊荣誉:中科双百期刊

中国地质调查杂志投稿邮箱

难。这一权威的刊物审核比较难,通过率比较低,全国基本为百分之4,职称和学历都有要求。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创刊于1991年,是经原国家科委正式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灾害研究会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等9单位协办,反映地质灾害学科,并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

根据我国地质工作实际和地质调查信息资源现状,研究空间信息网格思想,构建中国地质调查信息网格平台,实现分布式数据、软件、硬件等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发展与应用空间信息网格技术是构建中国地质调查信息网格的主导思想。根据地质调查信息服务的需求,框架中国地质调查信息网格平台(图5-1)应能够提供空间资源共享、任务协作及并行计算机制,空间分析计算能力的集成,提供灵活的动态集群及负载均衡功能,并且能够实现多结点空间数据资源、空间运算能力的高度共享,保证用户进行网格空间应用的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并能向用户提供高度抽象的统一虚拟视图。其特点如下。图5-1 中国地质调查信息网格平台框架一、基于对等式结点管理器及其机制与网格GIS软件平台中间件的整合的网格GIS平台应用程序开发框架构建中国地质调查信息网格平台以网格GIS软件平台为基本构架,通过对等式结点管理器与网格GIS软件平台中间件的整合,构成完整中国地质调查信息网格平台。由虚拟结点资源聚集器、网格结点元服务库、虚拟结点Portal配置器、暂时性数据资源聚合容器组成对等式结点管理器及其机制,通过网格GIS平台应用程序开发框架,实现对服务状态的控制,跨平台集成、网格全局目录、域对象管理、分布式空间计算、网格工作流、用户安全管理等功能。网格GIS应用程序开发框架(Gri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Framework),以Grid Service服务的形式对用户发布,可以实现用户应用的快速定制与开发。通过提供一系列的应用系统构建工具,主要包括:网格工作流搭建工具、功能组件注册工具、网格服务快速开发工具、网格地图文档转换工具等,为构建整个业务系统提供了支撑环境。利用这些工具可以快速构建和扩展面向专业应用领域应用系统的一般模式,用户利用功能库、模型库和数据管理工作区中提供的功能、模型和数据,通过网格 GIS应用系统构建工具生成各应用系统。其中,功能库或模型库中既提供网格GIS平台自有的通用GIS功能或模型,又可以加入自定义的业务功能或专业模型。基于网格GIS软件的应用系统主要采用基于Globus的网格GIS平台软件包来构建,作为一个充分利用网格技术的GIS平台,网格GIS通过空间资源共享、任务协作及并行计算机制,进行空间分析计算能力的集成,提供了灵活的动态集群及负载均衡功能,并且能够实现多结点空间数据资源、空间运算能力的高度共享,保证了用户进行网格空间应用的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并能向用户提供高度抽象的统一虚拟视图。进而解决了传统网络GIS系统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二、IMS Service与Grid GISWRSF Service并存的混合框架中国地质调查信息网格平台对IMS Service与Grid GISWRSF Service进行了集成,实现原有的MapGISIMS Service与基于WSRF实现规范构建的网格GIS服务并存的混合框架。使中国地质调查信息网格平台实现了跨平台部署,能运行于W indows/Linux/Unix等多种异构操作系统平台,并且支持本地空间数据格式(如MapGISHDF数据库),基于大型商业数据库的空间数据库格式(如Oracle 10g/11g、IBMDB2等)。在跨平台GISC/C++内核的基础上,通过采用JNI技术对底层GIS功能进行封装,将底层基本的GIS功能发布成SOAP及REST形式的元功能服务,提供了传统和无状态形式的服务API接口,方便上层框架进行封装。Grid GISWRSF Service主要采用基于Globus的网格GIS平台软件包来实现,如图5-2所示,网格GIS软件平台架构自底向上主要设计为如下几层:图5-2 网格GIS软件平台架构分层最下层由跨平台的MapGISGrid Core(即DC Serevr服务核心软件包)组成,该内核实现了跨平台部署,能运行于W indows/Linux/Unix等多种异构操作系统平台,并且支持本地空间数据格式(如MapGISHDF数据库),基于大型商业数据库的空间数据库格式(如Oracle 10g/11g、IBM DB 2等)。在跨平台GISC/C++内核的基础上,采用JNI技术对底层GIS功能进行封装,将底层基本的GIS功能发布成SOAP及REST形式的元功能服务,提供了传统和无状态形式的服务API接口,方便上层框架进行封装。通过元功能服务层提供的服务API接口,采用Globus Toolkit 4工具集对其进行了网格化封装,其上构建了一系列的网格GIS功能组件,如网格全局目录、域对象管理组件、分布式空间计算中间件、网格工作流组件、用户安全管理组件等。在一系列网格GIS功能组件的基础上,实现了一套网格GIS应用程序开发框架(Gri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Framework),在此基础上,底层功能均以Grid Service服务的形式对上发布,在此基础上可以实现用户应用的快速定制与开发。最上层的网格GIS门户层可以在标准网格服务的基础上采用流行的JavaScript或者Flex等主流的富客户端开发技术进行客户端应用的快速开发。实现地质调查信息的集成发现集成及矿产资源预测与评价的网格计算解决方案。在网格 GIS业务化系统建设,为充分利用网格GIS技术优势,如对服务状态的控制,跨平台集成、网格全局目录、域对象管理组件、分布式空间计算中间件、网格工作流组件、用户安全管理组件等。中国地质调查信息网格平台对IMS Serivce与Grid GISWRSF Service 进行了集成,使中国地质调查信息网格平台实现了跨平台部署,能运行于Windows/Linux/Unix等多种异构操作系统平台,并且支持本地空间数据格式(如M apGISHDF数据库),基于大型商业数据库的空间数据库格式(如Oracle10g/11g、IBM DB2等)。在跨平台GISC/C++内核的基础上,通过采用JNI技术对底层GIS功能进行封装,将底层基本的GIS功能发布成SOAP及REST形式的元功能服务,提供了传统和无状态形式的服务API接口,方便上层框架进行封装。其架构如图5-3所示。图5-3 基于IMSService与Grid GISWRSF Service一体的网格平台架构图在网格GIS全局目录管理功能组件的构建过程中,利用W SRF框架实现了对遗留GIS系统网格化的封装,实现了空间信息网格服务的动态发现与集成服务,主要表现为提供网格结点空间信息的注册和查询功能。包括:网格GIS结点信息注册-网格结点的LRM(Local Resource Manager本地资源管理器)向资源信息服务结点注册其可用的资源信息(空间数据信息及服务信息),资源信息服务结点动态维护注册到其上的网格结点的服务信息列表:通过网格服务可以动态查询当前可用网格结点的列表、按照指定的查询条件可查询结点上的服务信息列表、发布某种服务的结点信息列表、当前网格中存在的虚拟组织(VO)的信息列表,还可以实现图层粒度级的结点信息查询。通过采用组建动态虚拟域时发送Monitoring and Discovery System(MDS)结点备份列表的方式,为每一个空间资源网格结点的LRM 功能服务提供了备份的MDS结点地址,多个MDS同级几点之间采用消息队列与订阅的方式实现高效的信息同步与更新,这样就避免了单点失效的问题,另外,还将MDS的信息动态更新机制修改成更加高效的方式,即当第一次结点资源信息汇聚收敛完毕以后,以后由MDS 结点以“心跳定期”的方式进行轮询,如果空间数据资源和服务信息不发生变化,就不更新;当结点的资源状态发生变化时,借助于Trigger Service进行触发更新,这样就降低了网络流量的开销,提高了动态更新的效率。在网格GIS平台环境下,采用了基于域的业务集成方式,利用全局目录管理组件检索出符合条件的资源结点组成网格环境下的动态虚拟组织域(即Virtual Organization)将域的相关信息(域管理器结点ID,域ID,域结点信息描述,域服务描述等)保存到应用域管理器结点上,同时创建域的资源目录,并在全局的域目录管理结点上进行域对象的注册。当域对象发生变化时,由该管理结点和全局目录服务结点进行协同以确定域信息的变化。当应用域管理结点发生单点失效故障的时候,由全局域管理服务生成新的域管理结点。在同一个服务结点上,原有的MapGISIMS Service与基于WSRF实现规范构建的Globus网格服务并存,也可以根据业务的需要在服务之间进行交互调用,共同向上层应用客户端提供业务功能支撑。在客户端上将原有的门户和网格应用的门户通过富客户端(Rich Client)技术无缝地集成到一块,基本的空间功能如元数据服务、制图服务、要素服务由原客户端提供,涉及计算密集型/可并行计算的空间业务,则由网格GIS客户端负责完成,通过调用底层的空间任务分发与执行监控网格服务组件,将任务分解成多个可并行执行的原子序列,提交给相关网格结点进行快速计算,任务执行的状况及成功执行后得到的结果在网格门户组件上能够直观反馈给用户。这种混合式的集成架构既保证了已有系统业务的稳定性,又通过有针对性地引入网格GIS应用功能组件,充分发挥了网格计算技术在分布式地学计算领域的优势,同时提高了结点的运行效率和可维护性。

中国地质调查期刊官网投稿邮箱

地学吧,相当不错。

GEN TA YI YANG

俺们学校的地学前缘也可以的

你要哪里的报刊阿,最好先投本地的,这样比较容易给你几个电子信箱信息时报副刊部 张鹏 电子邮件地址: 《爱人》 电子邮件地址: 《安徽商报》寂寞文章 电子邮件地址: 《百姓故事》 电子邮件地址: 《百姓故事》编辑部 电子邮件地址: 《春风》 电子邮件地址: 《东楚晚报》副刊 电子邮件地址: 《都市女报》文艺副刊部 孙亚睿 电子邮件地址: 《都市消费报》城市笔记 电子邮件地址: 《读写月报》编辑部写作版 电子邮件地址: China- 《儿童文学》 电子邮件地址: 《儿童文学》编辑部 电子邮件地址: 在下面的这个地址很全的

  • 索引序列
  • 中国地质调查期刊投稿邮箱地址
  • 中国地质调查期刊投稿邮箱
  • 地质调查与研究期刊投稿邮箱地址
  • 中国地质调查杂志投稿邮箱
  • 中国地质调查期刊官网投稿邮箱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