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关于乳腺癌的参考文献

关于乳腺癌的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关于乳腺癌的参考文献

炎性乳腺癌患者常在确诊断时肿瘤已扩散出现转移,单纯局部治疗如外科手术或放射治疗,对转移灶没有作用,故疗效差。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与研究发现,治疗炎性乳腺癌应采用综合治疗。首先进行新辅助化疗,即手术前化疗;对HER-2检测阳性的炎性乳腺癌患者,化疗中还可联合应用曲妥珠单抗(即靶向治疗)。新辅助化疗获得临床缓解的患者,化疗结束后再进行手术或放疗。手术推荐乳房切除手术加腋窝淋巴结清扫,保留乳房手术不适用于炎性乳腺癌。炎性乳腺癌常有淋巴管阻塞,也不适合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尽管有些患者行乳房切除时有乳房重建的需求,但对于炎性乳腺癌患者而言,行即刻乳房重建手术应持谨慎态度。由于炎性乳腺癌术后局部和区域复发风险较高,常规进行放疗。大剂量化疗加外周血干细胞支持治疗炎性乳腺癌的研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但较大的毒性和较低的生活质量使上述治疗除临床试验外尚未推荐临床应用。

那就只能去找参考文献了,我在临床医学进展 刊物上看到几篇关于乳腺癌治疗的参考文献,你也可以去看看吧

我帮你问了阿亮医生网的专业医师了,医师的答复是这样的:乳癌化疗的话一般是6个疗程左右。如果疾病没有进展的话,就可以停用化疗,但是赫赛汀可以长期使用。不太可能会打2年多的化疗。也许是因为化疗中出现过肿瘤的进展?您可以将详细的情况告诉我,这样,我可以更好的帮助您。快去问问详情吧!参考文献:

关于乳腺癌的参考文献2020

有中药治疗早 中期,第二天见效 !15天基本好 严重的一个月。我可以治但没有行医证 所以 就不能随便用药 不能推广,但在农村治愈过30人左右了!

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29万例,其中中国新发癌症457万人,占全球7%,由于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癌症新发人数远超世界其他国家。癌症新发人数前十的国家分别是:中国457万,美国228万,印度132万,日本103万,德国63万,巴西59万,俄罗斯59万,法国47万,英国46万,意大利42万。

那就只能去找参考文献了,我在临床医学进展 刊物上看到几篇关于乳腺癌治疗的参考文献,你也可以去看看吧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妇女生命的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某些大成市中已占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1] 早期诊断与治疗,早期发现复发与转移,对乳腺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可见于乳腺癌组织细胞表面,细胞表面糖蛋白(CA153)是目前乳腺癌的首选肿瘤标志物 本研究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CEA和CA15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乳腺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个辅助手段 1对象和方法 1对象随机收集吉林省人民医院2006年间原发性乳腺癌40例,均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并经病理诊断 其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0例,乳腺小叶癌15例,髓样癌5例,全部为女性,年龄23~78(平均49)岁 对照组:乳腺良性疾病20例,其中经病理诊断为小叶增生8例,乳腺纤维腺瘤12例,亦全部为女性,年龄16~72(平均47)岁 两组病例术前均未行放化疗 年龄经检验(P>05) 2方法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尽快分离血清,置-80℃冰冻保存待检,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血清中CEA和CA153含量,血清CEA试剂盒由潍坊三维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生产,CEA血清正常参考值为15 μg/L, CA153检测亦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IRMA),血清CA153试剂盒由Centocor公司生产,正常值20 U/mL,按说明书操作 结果判断: 以试剂盒给定的阳性界值,CEA为15 μg/L CA153为20 U/mL,高于正常值为阳性 组织学分级: 采用BloomRichardson系统Nottingham改良方案[2],将分化程度从高到低分为Ⅰ, Ⅱ, Ⅲ级 CEA和CA153联检中如果有一项为阳性者即为阳性病例 统计学处理: 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阳性率之间用χ2检验 2结果 1乳腺癌组和对照组CEA和CA153表达的比较乳腺癌组CEA 的血清含量及阳性率分别为(55±96) μg/L和5%,对照组CEA含量及阳性率分别为(83±31) μg/L和 乳腺癌组CA153的血清含量及阳性率分别为(63±22) U/mL和5%,对照组中,乳腺小叶增生有1例呈阳性,但其血清值小于63 U/mL,其余均小于参考值,乳腺癌组和对照组此两项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1),表 2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和CA153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见表1乳腺癌Ⅲ级分化组CEA和CA153含量及阳性率均高于Ⅰ级分化组(P<01),肿瘤>5 cm组的CEA和CA153含量高于2~5cm组和<2 cm组(P<01),淋巴结转移组CEA和CA153含量及阳性率高于无转移组(P<01) 表1乳腺癌患者血清CEA和CA153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略 3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表达与CA153表达的关系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阳性组CA153含量高于CEA阴性组(P<01),CEA阳性组的CA153阳性率亦高于CEA阴性组(P<01),表 表2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表达与CA153表达的关系 略 3讨论 肿瘤标志物目前日益广泛应用于肿瘤的诊断,临床监测,判断疗效及愈后等方面 乳腺癌肿瘤标志物中以CEA和CA153使用的较为广泛[3] CEA是一种非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属于肿瘤细胞表面的结构抗原,是一种具有人类胚胎抗原特异决定族的酸性糖蛋白,是从腺癌和胚胎结肠粘膜组织中分离的辅助诊断指标[4],但其特异性较差,除结肠癌外,还可见于乳腺癌,胰腺癌,肺癌等,可作为肿瘤普查筛选的指标之一 肿瘤相关抗原CA153最早发现于乳腺癌细胞,是位于细胞膜上的一种分子量较大的粘液样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300~450 ku,包括一个膜区,一个细胞内区和一个富含糖基的细胞外区,由抗人乳脂球膜抗体115D8和DF3所识别,存在于多种腺癌内,如乳腺癌,肺癌,卵巢癌及胰腺癌[5],当细胞癌变时,由于糖基转化酶被激活,引起细胞膜上蛋白酶和唾液酸酶活性增高,细胞骨架破坏,CA糖类抗原增多并从癌细胞膜上分离出来[6],向血液中释放,可作为肿瘤标志物应用于肿瘤的辅助诊断,疗效监测和转移复发的判定,当乳腺癌发生肝转移,尤其是骨转移时CA153含量会显著升高,阳性率可达100%[7],EssmannSeboth等[8]曾报道有CA153检测比临床及影像检查早48 mo发现乳腺癌转移复发的病例,因此它对乳腺癌的动态追踪、判断复发转移有一定价值 本研究结果表明,CEA和CA153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有一定相关性,联合检测这些指标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愈后判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天泽,徐光炜主编,肿瘤学[M] 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2] Page DL, Ellis IO, Elston CW Histologic grading of breast cancerLets doit (editorial)[J] Am J Clin Pathol, 1995,103: [3] 孙龙安,李龙,林钢主编 医学特种检验与实验室诊断[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 [4] KP, Haglund C, Ruberts PJ Comperison of a new tumor marker CA242 with CA191CA50 and Carcinoembryorni cantigen (CEA) Indigertive tract disease [J] Br J Cancer, 1991,63(4):636- [5] 万文徽,李吉友 肿瘤标志的临床应用[J]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1997,20(1): [6] Haglund C, Lundin J, Kuusela D, et Ca242 a new tumor marker for pancreatic cancer[J]Br J Cancer,1994,70: [7] 陈智周,范振符,杨剑,等 肿瘤标记物CA153的免疫放射分析及临床应用[J]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2): [8] EssmannSeboth D, Fuchs I, Jakesz R, et CA153 in the post operative follow up of breast cancer In: Klapdor R, Current tumor diagnosis: application, clinical relevance, research trends[M] New York: W Zuckschwerdt Verlag, 1994:158-

有关乳腺癌的参考文献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妇女生命的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某些大成市中已占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1] 早期诊断与治疗,早期发现复发与转移,对乳腺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可见于乳腺癌组织细胞表面,细胞表面糖蛋白(CA153)是目前乳腺癌的首选肿瘤标志物 本研究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CEA和CA15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乳腺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个辅助手段 1对象和方法 1对象随机收集吉林省人民医院2006年间原发性乳腺癌40例,均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并经病理诊断 其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0例,乳腺小叶癌15例,髓样癌5例,全部为女性,年龄23~78(平均49)岁 对照组:乳腺良性疾病20例,其中经病理诊断为小叶增生8例,乳腺纤维腺瘤12例,亦全部为女性,年龄16~72(平均47)岁 两组病例术前均未行放化疗 年龄经检验(P>05) 2方法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尽快分离血清,置-80℃冰冻保存待检,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血清中CEA和CA153含量,血清CEA试剂盒由潍坊三维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生产,CEA血清正常参考值为15 μg/L, CA153检测亦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IRMA),血清CA153试剂盒由Centocor公司生产,正常值20 U/mL,按说明书操作 结果判断: 以试剂盒给定的阳性界值,CEA为15 μg/L CA153为20 U/mL,高于正常值为阳性 组织学分级: 采用BloomRichardson系统Nottingham改良方案[2],将分化程度从高到低分为Ⅰ, Ⅱ, Ⅲ级 CEA和CA153联检中如果有一项为阳性者即为阳性病例 统计学处理: 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阳性率之间用χ2检验 2结果 1乳腺癌组和对照组CEA和CA153表达的比较乳腺癌组CEA 的血清含量及阳性率分别为(55±96) μg/L和5%,对照组CEA含量及阳性率分别为(83±31) μg/L和 乳腺癌组CA153的血清含量及阳性率分别为(63±22) U/mL和5%,对照组中,乳腺小叶增生有1例呈阳性,但其血清值小于63 U/mL,其余均小于参考值,乳腺癌组和对照组此两项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1),表 2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和CA153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见表1乳腺癌Ⅲ级分化组CEA和CA153含量及阳性率均高于Ⅰ级分化组(P<01),肿瘤>5 cm组的CEA和CA153含量高于2~5cm组和<2 cm组(P<01),淋巴结转移组CEA和CA153含量及阳性率高于无转移组(P<01) 表1乳腺癌患者血清CEA和CA153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略 3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表达与CA153表达的关系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阳性组CA153含量高于CEA阴性组(P<01),CEA阳性组的CA153阳性率亦高于CEA阴性组(P<01),表 表2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表达与CA153表达的关系 略 3讨论 肿瘤标志物目前日益广泛应用于肿瘤的诊断,临床监测,判断疗效及愈后等方面 乳腺癌肿瘤标志物中以CEA和CA153使用的较为广泛[3] CEA是一种非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属于肿瘤细胞表面的结构抗原,是一种具有人类胚胎抗原特异决定族的酸性糖蛋白,是从腺癌和胚胎结肠粘膜组织中分离的辅助诊断指标[4],但其特异性较差,除结肠癌外,还可见于乳腺癌,胰腺癌,肺癌等,可作为肿瘤普查筛选的指标之一 肿瘤相关抗原CA153最早发现于乳腺癌细胞,是位于细胞膜上的一种分子量较大的粘液样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300~450 ku,包括一个膜区,一个细胞内区和一个富含糖基的细胞外区,由抗人乳脂球膜抗体115D8和DF3所识别,存在于多种腺癌内,如乳腺癌,肺癌,卵巢癌及胰腺癌[5],当细胞癌变时,由于糖基转化酶被激活,引起细胞膜上蛋白酶和唾液酸酶活性增高,细胞骨架破坏,CA糖类抗原增多并从癌细胞膜上分离出来[6],向血液中释放,可作为肿瘤标志物应用于肿瘤的辅助诊断,疗效监测和转移复发的判定,当乳腺癌发生肝转移,尤其是骨转移时CA153含量会显著升高,阳性率可达100%[7],EssmannSeboth等[8]曾报道有CA153检测比临床及影像检查早48 mo发现乳腺癌转移复发的病例,因此它对乳腺癌的动态追踪、判断复发转移有一定价值 本研究结果表明,CEA和CA153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有一定相关性,联合检测这些指标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愈后判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天泽,徐光炜主编,肿瘤学[M] 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2] Page DL, Ellis IO, Elston CW Histologic grading of breast cancerLets doit (editorial)[J] Am J Clin Pathol, 1995,103: [3] 孙龙安,李龙,林钢主编 医学特种检验与实验室诊断[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 [4] KP, Haglund C, Ruberts PJ Comperison of a new tumor marker CA242 with CA191CA50 and Carcinoembryorni cantigen (CEA) Indigertive tract disease [J] Br J Cancer, 1991,63(4):636- [5] 万文徽,李吉友 肿瘤标志的临床应用[J]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1997,20(1): [6] Haglund C, Lundin J, Kuusela D, et Ca242 a new tumor marker for pancreatic cancer[J]Br J Cancer,1994,70: [7] 陈智周,范振符,杨剑,等 肿瘤标记物CA153的免疫放射分析及临床应用[J]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2): [8] EssmannSeboth D, Fuchs I, Jakesz R, et CA153 in the post operative follow up of breast cancer In: Klapdor R, Current tumor diagnosis: application, clinical relevance, research trends[M] New York: W Zuckschwerdt Verlag, 1994:158-

乳腺癌的参考文献

这个抗体“+”“++”对予后没有大的影响,主要是用来鉴别乳腺癌的病理类型的,“(+)”是导管癌,“(-)”是小叶癌。

对于Her2蛋白阳性表达的乳腺癌患者而言,使用赫赛汀(曲妥珠单抗)是可以获得较好获益,但是这也意味着长时间的住院、奔波等,但是一种新型的皮下注射疗法有望解决带来便利,研究表明它不仅仅是降低了疼痛,还可以因及时地治疗而增加生存期。传统的曲妥珠单抗治疗是在医院进行的静脉注射,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体重来确定药物剂量,但是真正输入患者体内并起作用的剂量远低于那么输入的剂量,造成极大的浪费。而且静脉注射往往需要三到四小时,而新的皮下放置注射仅需要5分钟的时间。这种可以增加患者获益、降低疼痛和治疗费用的措施自然可以增加患者的依从性。罗氏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也证实,2012年的临床研究表明,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使用皮下注射是安全的、有效的。这篇报道入选今天的癌度日报头条,因为我们首先可以想象农田的灌溉,一次性灌溉大量的水反而不利于作物吸收,造成了水的浪费,最重要的是水很快就没有了,作物继续再忍受干旱,这是一种猛吃一顿,然后持续饿几天的粗放式模式,更别提医院没有床位不能按时注射,或者是猛吃一顿,饿十几天,几十天了。相比而言那种滴灌的方式反而是即经济又有效,每天滴灌一点,但是每天都滴灌,按时、保量,我想这也是为何说这种新型的皮下注射疗法可以提高患者生存期的原因吧。对于蛋白大分子药物的使用也是如此,除了曲妥珠单抗外,还有比较常用的贝伐单抗、帕尼单抗、西妥昔单抗、甚至最近比较火热的免疫抑制点PD1药物等等,是否都可以使用这种皮下注射的方式在家里注射呢?每次五分钟,疼痛少,但是每天都可以按照最适的计量注射,没有浪费。寄希望基于这一新型注射方法的数据、设备的数据,癌度日报也会及时给您报道。编者:翱宇参考文献:Investigación y Desarrollo关注我们:搜索微信号“癌度”转载文章请注明来源公众号及作者

恶性肿瘤即癌症,是人体内的正常细胞在各种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癌变,使正常细胞变为恶生癌细胞,局部组织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目前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疾病之一。按照1980年全世界16种常见癌症和统计,每年就发生病例数635万,其中中国估计为100万,死于癌症者每年达80万人,即平均每天有2000人被癌症夺出生命。此外,恶性肿瘤造成大量劳动力损失,医疗费用高,如美国仅1990年癌症治疗花费即达1040亿美元,造成社会资料的大量消耗,还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不可估量的精神损失。因此,恶性肿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 预防的控制恶性肿瘤的危害,首先是研究恶性肿瘤在人群中分布规律,影响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进而探讨病因,制订和评价恶性肿瘤的预防对策,以达到预防和控制恶性肿瘤的目的。 (1)恶性肿瘤的流行特点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逐年上升。 1)从地区分布看 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着区别,同一恶性肿瘤在不同的地区分布也不相同。如肝癌在欧美常见,日本、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和我国沿海地区、长江以南诸葛亮省高发。胃癌在日本、智利、芬兰、奥地利、冰岛和我国甘肃河西走廊、胶东半岛、江浙沿海发病率较高。食管癌在伊朗东北部、南非(斑同族)、肯尼亚等国多见,我国河南、山西、河北及北京为高发区,以太行山为中心,向四周逐斩减少。我国肠癌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长江以南高于华北地区。鼻咽癌在东南亚及我国华南等地(广东、广西、云南、江西、湖北)高发,且侨居海外的华侨中鼻咽癌发病率高于当地人。 2)从城乡分布看 我国恶生肿瘤的死因顺位城市以肺癌居首位,农村以胃癌居首位。城市人口中结肠、直肠及肛门癌死亡率明显高于农村,而农村的宫颈癌死亡率显著高于城市。 3)从人群分布特点看 不同年龄、性别、种族、职业、移民等人群中,肿瘤发病情况不同。任何年龄都可发生恶生肿瘤,但发病率多随年龄同步增长。儿童最多的是白血病、脑瘤及恶性淋巴瘤;青壮年常见的是肝癌和白血病;中老年期多以胃、食管、宫颈及肺癌为主。恶性肿瘤的性别分布,男比女多发,约为99:1,女性比男性高的只有胆囊、甲状腺、乳腺及生殖道肿瘤;职业性膀胱癌主要发生在橡胶、电缆制造等行业,职业性肺癌以接触石棉、砷、铬、镍及放射性矿开采等行业为多。恶性肿瘤的种族差异十分明显,鼻咽癌多见于中国广东人;原子性肝癌多见于非洲斑同族人,印度人口中口腔癌发病多,哈萨克人食管癌较常见,宫颈癌在以色列犹太人中少见。 (2)恶生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 引起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可分为行为及生活方式、环境理化因素、社会心理因素、药物因素、病毒因素等六类。 1)行为及生活方式 吸烟与多种癌症的发病有关,其中与肺癌的关系最为密切。吸卷烟可提高肺癌死亡率10倍以上,且吸烟年龄愈早,吸烟量愈大,发生肺癌的危险性也愈大。吸烟除导致肺癌外,还可引起口腔、咽、喉、食管、胰腺、膀胱等多种癌症。 饮酒与口腔癌、咽癌、喉癌、直肠癌有关。长期饮酒可导致肝硬化继而可能与肝癌有联系。饮酒又吸烟者可增加某些恶性肿瘤的危险性。 腌制食品、咸菜等是胃癌的危险因素;亚硝酸钠是一种防腐剂,它与胺在酸性(PH0)环境下,形成亚硝胺,后者为致癌物质。黄曲霉菌污染米、麦、玉米、花生、大豆等产生黄曲霉毒素,有致癌作用;烟熏、炙烤食品如熏肠、炎腿等可含有致癌物质苯并芘。食品精糙、长期缺铁、营养不足时发生食管癌和胃癌的危险性增加。饮食中晒浓度低,血硒水平低易发生恶性肿瘤。 2)环境理化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人类恶性肿瘤的80%-90%与环境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环境化学因素,目前已证实可使动物致癌的有100多种,对人类有致癌作用的达30多种。城市大气污染物苯并芘与肺癌有密切关系,约有10%的肺癌病例由大气污染(包括与吸烟的联合作用)所引起。 电离辐射可引起人类多种癌症,如急性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肺癌、甲状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等。 3)社会心理因素 独特的感情生活史可导致癌症的发生。家庭的不幸事件,工作学习过度紧张,不协调的人际关系,儿时的父母早亡、离异,成年后的再遭挫折、丧偶、事业失败,悲衰和持续紧张压力引致绝望等,都是导致癌症的重要社会心理因素。 个体的性格特征与恶性肿瘤也有一定关系:①多愁善感、精神抑郁;②易躁易怒、忍而性差,沉默寡言、对事物态度冷淡;③性格孤僻,脾气古怪;长期处于孤独、矛盾、失望、压抑状态,是促进恶生肿瘤生长的重要因素。有人将此种性格称之为"癌症性格"。 4)药物因素 目前已证实可诱发恶性肿瘤的药物有多种。如雌激素的长期使用可致阴道、子宫颈癌、砷剂可致皮肤癌,放射性核素、药物碘、磷过多地接触或接受可引起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长期服用非那西汀会诱发肾盂病;氯霉素会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亦是白血病的前期病变,环磷酰胺虽可治疗癌症,但亦可诱发白血病、乳腺癌、膀胱癌。 5)职业因素 与职业有关的危险因素有物理因素如电离辐射、紫外线,以及接接多种化学致癌物。常见的已被确认的职业致癌因素见第五篇职业病章。 6)病毒因素 目前认为与人类肿瘤可能有密切关系的是乙型肝炎病毒(原发性肝癌)、EB病毒(淋巴瘤、鼻咽癌)和单纯性疱疹病毒Ⅱ型(宫颈癌)。 (3)恶性肿瘤的预防 恶性肿瘤的预防措施主要是第一级和第二级预防。 1) 第一级预防 ①加强防癌健康教育:特别是对高危人群应提高他们的认识和自我保健能力,要求他们做到:加强身心修养,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正确对待人生、对待挫折,保持良好的健康心理状态,注意饮食营养的平衡,不偏食,不反复吃完全相同的饮食,也不长期服用同一种药物,不吸烟,避免过多饮酒,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A、C、E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少吃过咸过热和烧焦的食物,不吃发霉的食物,避免过度日晒、避免过度劳累,保持个人的清洁卫生,注意身体锻炼等以增强体质,提高自身抗癌能力;②合理使用医药用品,切勿滥用药物及放射线,尤其是妊娠期妇女的诊断性照射,以防上白血病、骨肉瘤、皮肤癌等的发生;③消除职业致癌因素,尤其以加强对已经确认可以引起肿瘤的物质的检测、控制与消除,以预防职业性肿瘤的发生;④加强劳动保护、环境保护和食品卫生,减和或消除环境中的致癌因素。 2) 二级预防 ①无症状人群的监测:乳腺癌的监测:对30岁以上妇女应推行乳房自我检查(图86),40岁以上妇女应每年做1次临床检查,50岁以上妇女每年应进行临床及必要时的X线摄影筛查,乳腺癌的高危人群包括:30岁以上初孕岁以前月经初潮,50岁以后绝经、肥胖症、高脂膳食者,有卵巢病史及子宫内膜炎病史者,筛查时,应特别注意;②宫颈癌的监测:一切有性生活的妇女均有发生宫颈癌的危险,应从有性生活开始每2-3年进行1次宫颈脱落细胞涂片检查;③结肠、直肠癌的监测: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1次直肠指检,50岁以上人群,特别是家族肿瘤史、家庭息肉史、息肉溃疡史及结肠直肠癌史者,应每年进行1次大便隐血试验;每隔3-5年做1次真肠镜检查。 有症状人群的监测:由于人体所患的恶性肿瘤约75%以上发生在身体易于查出和易于发现的部位,重视常见恶生肿瘤的癌症信号(详见第五篇二十九节肿瘤)及时主动去医院检查,有利于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关于乳腺癌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早发现、早治疗!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妇女生命的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某些大成市中已占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1] 早期诊断与治疗,早期发现复发与转移,对乳腺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可见于乳腺癌组织细胞表面,细胞表面糖蛋白(CA153)是目前乳腺癌的首选肿瘤标志物 本研究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CEA和CA15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乳腺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个辅助手段 1对象和方法 1对象随机收集吉林省人民医院2006年间原发性乳腺癌40例,均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并经病理诊断 其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0例,乳腺小叶癌15例,髓样癌5例,全部为女性,年龄23~78(平均49)岁 对照组:乳腺良性疾病20例,其中经病理诊断为小叶增生8例,乳腺纤维腺瘤12例,亦全部为女性,年龄16~72(平均47)岁 两组病例术前均未行放化疗 年龄经检验(P>05) 2方法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尽快分离血清,置-80℃冰冻保存待检,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血清中CEA和CA153含量,血清CEA试剂盒由潍坊三维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生产,CEA血清正常参考值为15 μg/L, CA153检测亦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IRMA),血清CA153试剂盒由Centocor公司生产,正常值20 U/mL,按说明书操作 结果判断: 以试剂盒给定的阳性界值,CEA为15 μg/L CA153为20 U/mL,高于正常值为阳性 组织学分级: 采用BloomRichardson系统Nottingham改良方案[2],将分化程度从高到低分为Ⅰ, Ⅱ, Ⅲ级 CEA和CA153联检中如果有一项为阳性者即为阳性病例 统计学处理: 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阳性率之间用χ2检验 2结果 1乳腺癌组和对照组CEA和CA153表达的比较乳腺癌组CEA 的血清含量及阳性率分别为(55±96) μg/L和5%,对照组CEA含量及阳性率分别为(83±31) μg/L和 乳腺癌组CA153的血清含量及阳性率分别为(63±22) U/mL和5%,对照组中,乳腺小叶增生有1例呈阳性,但其血清值小于63 U/mL,其余均小于参考值,乳腺癌组和对照组此两项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1),表 2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和CA153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见表1乳腺癌Ⅲ级分化组CEA和CA153含量及阳性率均高于Ⅰ级分化组(P<01),肿瘤>5 cm组的CEA和CA153含量高于2~5cm组和<2 cm组(P<01),淋巴结转移组CEA和CA153含量及阳性率高于无转移组(P<01) 表1乳腺癌患者血清CEA和CA153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略 3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表达与CA153表达的关系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阳性组CA153含量高于CEA阴性组(P<01),CEA阳性组的CA153阳性率亦高于CEA阴性组(P<01),表 表2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表达与CA153表达的关系 略 3讨论 肿瘤标志物目前日益广泛应用于肿瘤的诊断,临床监测,判断疗效及愈后等方面 乳腺癌肿瘤标志物中以CEA和CA153使用的较为广泛[3] CEA是一种非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属于肿瘤细胞表面的结构抗原,是一种具有人类胚胎抗原特异决定族的酸性糖蛋白,是从腺癌和胚胎结肠粘膜组织中分离的辅助诊断指标[4],但其特异性较差,除结肠癌外,还可见于乳腺癌,胰腺癌,肺癌等,可作为肿瘤普查筛选的指标之一 肿瘤相关抗原CA153最早发现于乳腺癌细胞,是位于细胞膜上的一种分子量较大的粘液样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300~450 ku,包括一个膜区,一个细胞内区和一个富含糖基的细胞外区,由抗人乳脂球膜抗体115D8和DF3所识别,存在于多种腺癌内,如乳腺癌,肺癌,卵巢癌及胰腺癌[5],当细胞癌变时,由于糖基转化酶被激活,引起细胞膜上蛋白酶和唾液酸酶活性增高,细胞骨架破坏,CA糖类抗原增多并从癌细胞膜上分离出来[6],向血液中释放,可作为肿瘤标志物应用于肿瘤的辅助诊断,疗效监测和转移复发的判定,当乳腺癌发生肝转移,尤其是骨转移时CA153含量会显著升高,阳性率可达100%[7],EssmannSeboth等[8]曾报道有CA153检测比临床及影像检查早48 mo发现乳腺癌转移复发的病例,因此它对乳腺癌的动态追踪、判断复发转移有一定价值 本研究结果表明,CEA和CA153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有一定相关性,联合检测这些指标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愈后判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天泽,徐光炜主编,肿瘤学[M] 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2] Page DL, Ellis IO, Elston CW Histologic grading of breast cancerLets doit (editorial)[J] Am J Clin Pathol, 1995,103: [3] 孙龙安,李龙,林钢主编 医学特种检验与实验室诊断[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 [4] KP, Haglund C, Ruberts PJ Comperison of a new tumor marker CA242 with CA191CA50 and Carcinoembryorni cantigen (CEA) Indigertive tract disease [J] Br J Cancer, 1991,63(4):636- [5] 万文徽,李吉友 肿瘤标志的临床应用[J]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1997,20(1): [6] Haglund C, Lundin J, Kuusela D, et Ca242 a new tumor marker for pancreatic cancer[J]Br J Cancer,1994,70: [7] 陈智周,范振符,杨剑,等 肿瘤标记物CA153的免疫放射分析及临床应用[J]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2): [8] EssmannSeboth D, Fuchs I, Jakesz R, et CA153 in the post operative follow up of breast cancer In: Klapdor R, Current tumor diagnosis: application, clinical relevance, research trends[M] New York: W Zuckschwerdt Verlag, 1994:158-

那就只能去找参考文献了,我在临床医学进展 刊物上看到几篇关于乳腺癌治疗的参考文献,你也可以去看看吧

任何疾病到了晚期。都是不可逆转的。没有什么特效药和新的技术。如果要是有的话,癌症病人也就不存在晚期的事情了。

  • 索引序列
  • 关于乳腺癌的参考文献
  • 关于乳腺癌的参考文献2020
  • 有关乳腺癌的参考文献
  • 乳腺癌的参考文献
  • 关于乳腺癌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