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现代国企研究投稿经验不足的原因

现代国企研究投稿经验不足的原因

发布时间:

现代国企研究投稿经验不足的原因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经验教训  王宗坑  (集美大学社科部, 福建厦门 361021)  [摘 要] 正确认识和处理国有企业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产权改革的关系, 明确国有企业  改革的目标、实质, 认识国有企业改革的艰巨性, 坚定不移地打好攻坚战, 这就是我国20 多年  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经验教训。  [关键词] 国有企业改革; 基本经验教训; 现代企业制度  [中图分类号] F 1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20 多年的国有企业改革, 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教训。  认真总结这些经验教训, 对于大力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实现党的十五大提出的跨世  纪目标, 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有以下几点基本经验教训:  一 正确认识和处理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 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20 多年的国有企业改革中, 我们采取了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利  改税、拨改贷、工业生产责任制、承包制、分税制等各种措施, 对国有企业改革进行了有益探  索。虽然这些改革是试图在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来搞好国有企业, 收效甚微, 但是, 正是这些  探索, 才使我们逐步认识到, 要从根本上解决传统企业问题, 只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政  府与企业之间放权让利、政策调整是不行的, 必须进行制度创新,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如何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重要的一条, 就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国有企业改革与经济  体制改革的关系, 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系。  一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要以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为依据, 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容和要求, 企业改革要服从、服务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部经济。  只有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才能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我们最先只承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不承认是商品  经济。后来开始提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但不敢提市场经济。认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是根本  对立的, 自然也就不敢触动计划经济体制, 只能提出放权让利的企业改革措施。直到党的十  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并据此进一步阐述企业改革、  市场体系培育、宏观调控完善等市场经济基本框架后, 才最终认识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  的微观基础和中心环节。提出采取企业公司制改造、抓大放小等措施来进行企业改革, 实现业投资结构, 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 变国家一元化投资主体为社会多元化投资主体, 并以  发行股票、建立股份有限公司为主要形式。三要改变国有资产在国民经济的存在范围与比  重, 战略性调整国有经济布局, 把有限的国有资产集中到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  键领域, 保证战略重点, 逐步退出大部分竞争性领域, 适当缩小范围, 降低比重, 提高国有  资产的整体质量。通过产权改革, 理顺产权关系, 使国有企业产权清晰化、人格化、开放  性、流动性, 使国有财产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经营权相分离, 把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造  为规范的现代公司。  三 正确认识国有企业改革的巨大成就及改革的艰巨性  20 多年来, 我们积极探索, 艰辛劳动, 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成  就主要表现在:  从国有企业改革本身来看, 一是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 实质是寻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有制的微观实现形式。二  是进行了国家100 户、地方2343 户试点, 取得以产权改革为关键、以市场经济为依据等经  验。三是摸清并着手解决了产权改革、政企分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下岗职工再就  业、企业家造就等一些重点难点问题。  从国有企业本身机制来看, 初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理顺产权关系, 职业化企业家逐  步成长, 政府对企业的行政干预不断减少, 企业拥有较大的经营自主权, 企业经营机制发生  了深刻变化, 初步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一批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长壮大。  从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来看, 一是国有经济掌握着社会总资产中的最重要最关  键的部分, 牢牢控制着关系国计民生、国民经济基础和命脉的部门, 发挥着主导作用。二是  国有经济是非国有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 扩大对外开放的中坚力量, 建设资金的重要源泉,  社会经济发展的可靠基础,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保证, 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发展的关键。  国有企业改革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改革的任务远远没有完成, 目标还没有实现。我  们面临的困难是不少的, 挑战是严峻的, 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工作是艰巨的。就国有  企业面临的制度性矛盾而言, 至少存在着以下亟待解决的五个难题:  一是企业改革的主体是谁? 即依靠谁来进行企业改革? 农民是农村改革的主体。主要依  靠这一主体, 使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农村改革取得了成功。城市国有企业改  革的主体是什么? 从实践来看, 还处在政府主导型, 即由政府作为改革的主体, 依靠政府的  指挥并直接参与。其次才是群众的参与。从理论上说, 城市企业改革的主体必须是工人阶  级, 要紧紧依靠这一改革的主力军, 充分调动广大劳动者经营者的积极性、创造性, 充分发  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但如何使工人阶级自觉成为企业改革的主体, 尤其在企业改革进入攻坚  阶段, 出现大量职工下岗的情况下, 认真做好下岗分流和再就业, 从而确实尊重职工的主人  翁地位, 始终依靠广大企业职工积极参与改革, 这就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二是下岗职工如何安置?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 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步暴露  出来。盲目投资, 重复建设, 资金不足, 企业用人过多, 造成亏损面大, 困难重重, 这就需  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资产重组, 必然导致大批职工下岗。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  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不能因职工下岗而停止企业改革, 也不能对下岗职工不管不问, 要从事关改革发展及稳定大局的高度来认识再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是一项长期的复杂  的系统工程, 需要国家、社会、企业、职工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需要通过深化改革、转变观  念、强化培训、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和劳动力就业机制等来解决, 这也是有不小的  难度, 只有加倍努力才可能做好。  三是国有产权的代表是谁? 即由谁代表全国人民拥有国有企业资产的所有权? 在我国,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采取国家所有制形式, 国家代表全体人民拥有企业资产的所有权, 这是  很清楚的。问题在于, 国家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是由政府的哪个部门还是由地方政府来代表  国家? 在现实中, 当进行投资决策、分配利润时, 往往有不少部门和地方政府要求参与, 而  在承担如国有资产流失责任时, 又难以找到具体部门、单位, 即所谓“所有者缺位”。而且,  改革开放以来实行财政分灶吃饭后, 各个地方依靠当地劳动者劳动积累起来的资金投资兴建  国有企业, 这些资产当然归各地劳动人民所有。如果也一起与国家投资形成的资产称为国有  资产, 就显得有所名不副实。应该分级所有、分级管理、分级经营。国家投资形成的国有资  产, 由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中设立的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来代表全国人民行使所有权; 而地方  投资形成的资产, 由在地方人大常委会中设立的资产管理委员会来代表地方人民行使地方资  产所有权。要在人大中设立资产管理委员会, 这涉及到宪法的修改、政府职能的重新规定及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限的划分等重大问题。  四是如何真正实行政企分开? 政企不分, 企业成为政府行政机构的附属物, 这是传统企  业制度的弊端。我们一开始进行企业改革就提出要实行政企分开, 但进展缓慢, 效果甚微,  至今还没有根本解决这一问题。为何政企难以分开? 难在哪里? 难在政资不分。政企分开的  前提是政资分开。而政资分开, 就必须把国家的行政管理职能和作为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分  开。在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取代政府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政资分开  后, 企业不再办社会, 政府不再办企业, 开办的只是非盈利性、非竞争性的提供公共产品的  事业。政府以精干、廉洁、高效的面貌专门从事政治协调、宏观经济控制、社会保障、提供  公共产品等活动, 企业则成为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  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和法人实体。而要实现政资分开、政企分开, 也需要长期的理论与  实践的探索。  五是如何形成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 现代公司  制要求按法定程序产生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 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  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但在试点企业中, 由于国有股占绝对多数, 有的企业没有成立股  东代表大会, 公司领导人自然是由国家有关部门任命, 由国家决定。“新三会”与“老三会”  的关系难以协调, 有的董事长直接由原厂长或书记担任, 监事会主席直接由原工会主席担  任, 没有按程序选举, 有的公司董事长、监事会主席、总经理名义上是选举、聘任的, 但实  际上也是由控股者———国家说了算, 难以形成一个分工合理、权责明确、相互制约的公司法  人治理结构。实现股权多元化, 建设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 形成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  构, 也是有许多困难需要解决的。  总之, 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着许多困难, 这些困难是长期积累起来的, 解决起来不是那么简单、容易,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国有企业改革的艰巨性。但是, 我们不能产生畏难情绪,  丧失改革信心。我们既要正视困难, 又要看到并很好利用企业改革的有利条件(如党的十五  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伟大纲领) ,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克服这些  困难, 解决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层次矛盾, 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锲而不舍地努力, 战胜艰难险  阻, 打好国有企业改革的攻坚战。  [参考文献]  [1 ] 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J ] 求是, 1999 , (2) : 4 -   [2 ] 宗寒 建国以来国有经济的发展及其基本经验[J ] 求是, 1999 , (16) : 28 -   [3 ] 周叔莲 中国20 年国有企业改革的回顾与展望[J ] 理论学刊, 1998 , (4) : 44 -   [4 ] 肖金成 国有资本运营论[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第1 期 蒋晓蕙: 遗产税赠与税税制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借鉴35

回答 您好,着力体制机制创新,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简政放权,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要认识到,国有企业首先是企业,不是行政单位,必须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促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增强国企活力的前提是简政放权,把属于市场主体的权力真正落实到位。国资监管机构要加快向管资本转变,有关部门也要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着力体制机制创新,要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在还有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不是公司制,而以企业法注册。要加大股权多元化,推动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积极引入合格的各类投资主体,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着力混改促进国有企业机制创新,推动形成制衡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董事会建设,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使经营自主灵活、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市场化机制更加完善。

李肖敏 寇志宏 曹恒轩 / 文 一、部分国有企业面临困境 当前我国部分国有企业处于困境,表现为经济效益较差,亏损严重,停产半停产问题普遍存在。而造成这种困难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在经济体制转型时期,部分国有企业不活,主要是体制原因,也有政策性原因和其他方面的原因。具体地说,首先是历史性原因。在传统体制下,利润全部上缴,国有企业缺乏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基金,企业的历史包袱沉重,富余人员多,企业办社会负担重。 其次,是现实的原因。国家拿国有企业上缴的利税用于发展和改革,可以说,作为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国有企业,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再次,是企业外部环境的原因。政府职能转变滞后;“小政府、大社会”的新型城市政府管理模式尚未形成;责、权、利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多种经济要素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资结构所形成的市场环境不健全,还未形成完善的市场体系和规范的市场秩序。 此外,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环境和政策的影响,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波动,国家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调整等,也会增加国有企业发展的困难。最后,还有企业在承包制、股份制改革以后企业内部管理的原因,如信息机制、动力机制、经营管理机制、领导班子、企业行为、财务管理报表、劳资关系、职工积极性等问题。 二、问题的表现形式 围绕国有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我们分别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来论述。 (一)从企业的角度分析 经济效益较差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先后经过资产评估、两轮承包制改革、股份制试点改革,特别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试行“抓大放小”政策以后,主动对国有资产进行了“有进有退”的战略性重组以后,国有企业普遍实行了股份制改革,这为国有企业注入了活力,我国的国有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影响,企业经济效益较差问题依然是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国有企业必须深化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以保证国有经济的健康、有序、统筹兼顾和可持续发展。 国有企业税负重。改革以来,为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国家对私营经济、民营经济、三资企业、合资合作企业和乡镇企业实行优惠政策,而国有企业在这方面却没有获得相应的优惠。国有企业税负相对较重,即使实行了1994年税制改革和后来的税费改革,却仍然没有取得明显的收效。 企业“办社会”负担。国有企业一般都有相当数量的离、退休职工须由企业来支付退休金、医药费等以保障其生活。因此,在现行体制下,必须建立合情合理的分配制度和完善的多层级社会保障体系。 富余人员多。国有企业富余人员多,必然会导致生产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企业经济效益和经营绩效较差。因此,在1995年国务院制定并实行统一的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以后,还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劳动就业政策,并且解决好劳资纠纷和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 债务负担过重。从1994年对4万个国有企业清产核资的统计资料看,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已经上升为1%,企业的自有流动资金不到10%同时,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所造成的负债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这严重影响了企业的信用,以致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形成了不良资产和相互间的债务问题。 技术设备落后老化。许多国有企业技术设备陈旧,生产工艺落后,却无力更新改造。因此,要开源节流,勤俭节约,并制定一系列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技术改造政策以解决好这一问题。 (二)从宏观的角度分析 管理体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管理体制改革,财政、税收、货币、金融、外贸、投资体制等都逐步按市场经济的要求运作,国有企业旧的经营机制与新的经济管理体制相矛盾。因此,要在体制创新、深化改革的基础上,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健全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要求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 投资体制。从投资的宏观调控来看,长期以来,政府对投资总量的控制比较重视,而往往忽视对投资结构的调控。特别是在实行财政上的“分灶吃饭”体制之后,导致投资决策过于分散,虽然投资年年增加,却大量地进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重复生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有了投资决策权和投资收益权,相应地,企业要承担投资风险,企业的投资行为得到了规范。此外,还须综合运用价格、税收、汇率、利率、证券等经济杠杆,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及其他配套改革,以有效加强投资管理,防止地方保护主义和重复建设。 所有制结构。国有企业的许多问题都同所有制结构有关。从改革的观点看,只有以产权改革为核心,从原先所有制的单一形式走向所有制的多元化,在实践中找到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管理的具体途径,才能逐步消除所有制结构的不合理状况,从而解决好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层次问题。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而这种转变反过来制约着政府行为和企业行为。例如:政府必须处理好国有企业的机构改造,处理好国有企业技术改造和基本建设的关系,并且还要制定相关的技术政策、就业政策、投资政策、优惠政策等等。 管理者缺位问题。在传统体制下,企业办社会负担过重,历史包袱过多。在从传统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国家加强了宏观调控。然而,在经历了产权制度改革和所有权、经营权的两权分离以后,却没有建立起所有权与控制权相统一的公司治理模式。再加上因为投资多元化等原因所造成的经营管理权限问题,产品结构滞后于市场需求,从而形成了“搭便车”、内部人控制、企业管理机制虚置、管理者缺位等诸多管理问题。 三、增强企业活力的对策分析 (一)从企业的角度分析 竞争机制。市场的活力在于竞争,企业活力最终是竞争力,而竞争的动力又来自何方?这就要求企业在重视信息机制、动力机制之外,必须要有竞争机制。国有企业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以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此外,还要创造公平、合理的竞争条件,加强市场的组织管理,为国有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较好的竞争环境。 激励机制。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还必须建立经济利益激励机制和优秀企业家评选奖励制度,积极推行新的企业文化和更新价值观念,努力保持企业家队伍的相对稳定。针对产权不明晰、所有权与控制权不统一问题,必须研究国家统一宏观调控下企业微观规制和公司治理模式,并且以合理的举措维护企业经营者的权益。 资本市场。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还必须加快资本市场的发展。一方面,建立了资本市场,证券市场就走上了规范运行的道路,产权市场和产权交易就成为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一条重要途径;另一方面,通过积极培育资本市场,可以推进国有企业制度创新,从而主动地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改造和重组。 企业制度创新。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要想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还必须从以往的政策调整转向企业制度创新,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形成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并且要以现代企业制度创新带动企业组织、管理、技术、市场等多方面的创新,创造出引导国有企业走向成功的物质条件。 (二)从宏观的角度分析 产权关系必须明确。在国有产权制度改革中,既要借鉴西方经济学中有关的产权理论,又要总结社会主义改革实践中产权理论的研究成果。具体地说,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明确界定各方产权,赋予国有企业充分的法人产权(即企业产权),使企业成为拥有法人财产权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其次,国家要在经济立法上有所作为,要制定一系列的经济法规,并采取相应措施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第三,建立健全包括产权交易市场在内的要素市场体系,并制定科学、统一的管理办法,以期有效防止地方保护主义。 政企职责必须分开。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完全、测不准原理、报喜不报忧,这些都是企业管理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扭曲了企业和职工的合理行为,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协作的内在经济联系。实行政企分开,一方面是企业与国家的政企分开,另一方面是企业与社会的政企分开。事实上,政企分开后,企业不再有行政隶属关系而只有产权隶属关系。这样,不仅可以推动企业形成良好的运行模式,而且还可以促成企业集团之间的合理分工、科学定位和有序发展。 必须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不仅包括商品市场,而且包括要素市场——即资本市场、人才市场、产权市场、信息市场、人力资源管理,等等。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必须进一步发展和维护商品货币关系,培育各类市场,并有效地维护市场体系的秩序和均衡。同时,要致力于证券交易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组织等市场中介组织的发展和建设,加快经济立法,为国有企业创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秩序和社会环境。 必须实行科学、民主的管理。要使国有企业走出困境,就必须正确认识深化改革和加强管理的关系。一方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要在国有企业中形成能提高生产效率、协调人际关系、激励员工志气等机制,从而有助于企业资源的有效整合;另一方面,在企业经营决策中,要努力学习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中先进的经营哲学和经营管理理念,要尊重职工参加企业民主管理的权利,正确处理“老三会”与“新三会”的关系,维护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只有不断总结经验,务实进取,国有企业才能充满活力,国有企业改革才能走上一条希望之路。 参考文献和资料: 陈功 主编:《大转折 中国加入WTO十大预测》,中国城市出版社,1999年。 芮明杰 著:《现代企业管理创新》,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年。 彭致圭 主编:《经济发展环境纵横谈》,山西经济出版社,2002年。 罗殿军 著:《现代企业制度创新》,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年。 陈英 张俊山 等著:《重读〈资本论〉》,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 闻采 编:《吕日周访谈集》,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 (文章原载于《山西统计》1999年第6期,曾转载于《中国当代思想宝库》,经作者修改后重新发表。)

现代国企研究投稿经验不足

创新力不足,通常来说无非是因为这样几个原因,第一是立项不够精准。第二是用于创新的资金不到位。第三是,对创新人才的重视不够。第四是国企本身创新机制不够成熟。第五则是创新所需要得到的支持和激励政策不够。第六是所谓的创新人员的工作的方式方法不对,或者是需要修正与不断调试。通过上面6个方面的分析,就可以找到国有企业创新力不足的痛点所在了。

回答 您好,着力体制机制创新,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简政放权,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要认识到,国有企业首先是企业,不是行政单位,必须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促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增强国企活力的前提是简政放权,把属于市场主体的权力真正落实到位。国资监管机构要加快向管资本转变,有关部门也要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着力体制机制创新,要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在还有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不是公司制,而以企业法注册。要加大股权多元化,推动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积极引入合格的各类投资主体,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着力混改促进国有企业机制创新,推动形成制衡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董事会建设,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使经营自主灵活、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市场化机制更加完善。

创新性改革关键在于在企业内部构建开放式创新平台。为此,国有企业可以采取相应改革措施如进行内部结构性改革,破除阻碍创新发展的落后

现代国企研究投稿经验不足的地方

创新力不足,通常来说无非是因为这样几个原因,第一是立项不够精准。第二是用于创新的资金不到位。第三是,对创新人才的重视不够。第四是国企本身创新机制不够成熟。第五则是创新所需要得到的支持和激励政策不够。第六是所谓的创新人员的工作的方式方法不对,或者是需要修正与不断调试。通过上面6个方面的分析,就可以找到国有企业创新力不足的痛点所在了。

国企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是国资监管针对性有效性有待进一步增强。经营性国有资产尚没有实现集中统一监管,还存在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的问题;各级国资监管机构仍存在管得过多过细问题,出资人监管定位不准、审批备案事项多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二是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董事会职权尚未完全落实到位,国资监管机构、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之间关系需进一步理顺;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还不到位,管理人员能上不能下、员工能进不能出、收入能增不能减等问题依然存在。  三是发展方式仍需进一步转变。国有企业布局总体偏“重”,大多处于传统重工业行业;企业扭亏增盈、化解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等任务繁重;一些企业创新动力不足、活力不够,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知名品牌。  四是环境条件仍需进一步改善。国企办社会职能和历史遗留问题未完全解决。目前全国范围内仍然存在大量国有企业办社会机构,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厂办大集体改革等历史遗留问题较为突出,人员管理、运营费用负担沉重,严重制约国企改革发展。

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央实施做强做大国有企业方针的重大战略步骤,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国有企业改革可划分为改革的初步探索、制度创新以及纵深推进三个阶段。国企改革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错”过程,是中央推动与地方实践上下结合的产物,本质上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符合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传统国有企业在体制、机制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进行的改革。中心环节和核心内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从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的角度看,国企改革期待资本市场解决的主要问题有:1、经济收缩战线;2、企业合理化;3、企业产权制度。应答时间:2021-04-09,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曹雪芹研究投稿经验不足的原因

有一份 ,是自己写的

人情练达即文章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一对联是儒家的传统观念,表达的是儒家思想中的入世的一面,也是封建道德标准之一。而《红楼梦》所表达的是反封建的思想,也就是反封建正统的思想,因而脂砚斋会把它评为“此联极俗”。 那么到底这对联传达的思想认识好不好呢?如果处身于曹雪芹或者鲁迅的时代,我们肯定说不好。因为当某些人自称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时侯,我们要么正在为能否达到这一层次而奋斗而苦闷,要么正在象阿Q一样在饥饿线上挣扎。而现在不同了。凡是能上网来回答问题的同志们谁能和阿Q的地位相同呢,所以我们都认为对联好是说明白事理,掌握事实规律是一种学问,恰当地处理事情,总结出来的规律就是文章 出自《红楼梦》 清 曹雪芹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一对联是儒家的传统观念,表达的是儒家思想中的入世的一面,也是封建道德标准之一。而《红楼梦》所表达的是反封建的思想,也就是反封建正统的思想,因而脂砚斋会把它评为“此联极俗”。 那么到底这对联传达的思想认识好不好呢?如果处身于曹雪芹或者鲁迅的时代,我们肯定说不好。因为当某些人自称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时侯,我们要么正在为能否达到这一层次而奋斗而苦闷,要么正在象阿Q一样在饥饿线上挣扎。而现在不同了。凡是能上网来回答问题的同志们谁能和阿Q的地位相同呢,所以我们都认为对联好是说明白事理,掌握事实规律是一种学问,恰当地处理事情,总结出来的规律就是文章。

因为《红楼梦》是曹雪芹写的,研究“红学",就得研究曹雪芹当时写红楼梦时的心态及曹雪芹整个成长史。

开放时代杂志投稿经验不足的原因

链接:-T4CH-RTcy76wfhLgdHfA 提取码:d90130天论文写作发表进阶训练营。完结版,里面包含辅导课、直播课、音频课、视频课、PDF文档。课程目录:尔雅老师对四篇论文的解构修改辅导答疑尔雅老师快速批量修改不同学科论文的教学示范尔雅老师团队如何在30分钟找到论文选题并写出论文对一篇弹幕英语教学论文的修改建议对一篇新闻学本科毕业论文的修改建议解构描摹一篇好论文的实用技巧如何通过知网迅速找到200篇优质文献如何利用知网的可视化计量分析做文献综述如何批量下载200篇文献

不论你给哪个报刊投稿,你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可以提高采用的概率。一、稿件字迹要清楚若稿件是手写稿,稿件首先要书写整齐,字迹不要潦草,稿纸要用方格纸。不少作者在这一方面不太注意,抄写得乱七八糟,字迹潦草。更有甚者,随便将一首诗抄在烟盒上或写在用过的稿纸背面。有些作者虽然用稿纸抄写但未用方格稿纸等等。对于这一类来稿,编辑一般都不会认真去阅读。一是阅读起来太费劲。二是编辑感觉到作者创作不严谨,投来的稿件质量肯定好不到那里去。三是不用方格稿纸抄写,若稿件刊用修改起来也不方便,算行距,字数也不好计算。建议你最好还是发电子稿,效率高、回复快。二、作者态度要谦虚不少作者投稿时总爱附言。作者附言可以说五花八门。附言适当地介绍一下自己未尝不可,但要言简意赅,谦虚有礼。其实,稿件的好与坏,编辑阅完便知,作者没有必要画蛇添足,往往适得其反。因此,投稿时作者一定要谦虚,不要过高地宣传自己。三、投稿对象要明确每一家报刊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用稿的标准,不能写完稿不加选择就投,那肯定是不容易投中。通常来讲,级别的不同,所选稿件质量就不同,比如说《小说月报》、《小说选刊》可以说选载的都是小说精萃,一般作者的作品不易被选中。如何让自己的稿件提高命中率,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创作水平,根据自己的创作水平向相应的报刊投稿,这样就容易投中。四、寄稿方式要对路若是邮寄稿件,稿件最好不要寄给某一位编辑。作编辑久了,认识的文友也就多了。因此,编辑的私人信件或寄给编辑的稿件就多了,案头上压满了来信、来稿,处理都处理不完。编辑部都有专门的收发人员,来稿及时登记,及时分发,一般都不会积压,反而寄给某一位编辑的稿件常常会积压,得不到及时处理。五、作者底稿要自留现在所有报刊都不退稿,一是工作量大;二是支付不起大量的邮费。一般来讲二个月(有约定的除外)内未见采用通知可另投它刊。稿件还是要多投几家报刊(同一时间不要一稿两投),说不定被哪一家报刊选上了。未发表不一定就是水平低,关键是要有的放矢的投稿。 六、联系方式要清楚不论是手写稿还是电子稿,都要在文尾写清固定地址、邮编、姓名,以便编辑联系。不要认为这是一件小事,有不少作者往往忘了在稿末写地址,使编辑无法与作者取得联系。

拒稿在学术出版中是常见现象。即使某领域的顶级研究者也有过被退稿的经历。多项同行评审研究对期刊拒稿原因进行了调查。以下为这些研究所得出的最常见的拒稿原因。缺乏原创性、创新性或重要性结果无概括性所用方法因新技术出现已过时扩展或复制已发表成果的二次分析未补充充实的专业知识研究只是报告已为人所知的知识,而未将其扩展至新的地理、人群或文化背景而使知识具有创新性。非原创性、可预见性或无意义的结果结果无临床、理论或实际意义美国顶级报刊之一的《纽约时报》认为,“期刊编辑一般偏向于发表具有开创性的新研究。” 14学术期刊都在不断寻找着令人眼前一亮的创新研究。很多作者都喜欢引用“以前从未被研究过”作为解释其论文具有重要价值的原因。这样做不是很好;研究需要放在更广阔的背景中。作者应提供研究具有重要性的具体原因,例如:研究可影响某项具体的医疗措施,可影响特定的政策讨论,或可改变传统的理论或观点。 与期刊不匹配研究成果只针对期刊并不专门面向的极少数读者或专业读者论文不符合期刊的规定目标或范围研究课题不能引起期刊读者的兴趣论文不符合期刊规定的格式(例如:将个案报告投递给明确说明不发表个案报告的期刊)很多论文甚至在进行同行评审前就被完全拒稿处理,其原因是论文不适合期刊的读者群或不符合期刊的目标和范围。解决方法也很简单:在选择目标期刊时,花费一定的时间创建期刊名单并仔细斟酌自己的选择。 研究设计存在缺陷研究问题不当回答研究问题的方法设计不当所选方法无效或不可靠选择与研究问题不符的不正确方法或模型统计分析错误数据不可靠或不完整所选仪器不当或不达标样品量少或样品选择不当即使写得再好的论文也不能掩盖研究设计中的缺陷。事实上,这是在研究的初始阶段即在研究的构思阶段必须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防止这种缺陷的最好方法是进行仔细的文献查阅,以确定适合自己研究的最好方法和做法。 文字写作和组织差方法说明不充分论述部分仅重复结果而未进行解释研究的原理阐述不充分文献综述不充分研究数据好像不支持结论未将研究置于广阔背景中导言部分未确立研究问题的背景作者在论文中 提供具有说服力和充足的论据非常重要。你应该通过论文表达使读者相信你的研究兼具完美性和重要性。 论文准备不当未遵守期刊对作者的规定句子表达不简练明确题目、摘要及/或投稿信无说服力冗长及过度使用专业术语大量的粗心错误,如错误的文法或拼字图表设计很差非英语母语的作者通常面临另一个问题:同行评审员不一定能明确区分论文内容和写作风格。因此,即使是高质量的研究,其论文也可能会获得负面评价。15但是,通过寻求英语母语的朋友或同事对论文进行审查或对论文进行专业的编校或排版,就可很容易地解决这类问题。 与论文质量无关的期刊拒稿原因 低质量的论文并不是期刊拒稿的唯一原因。某些重要因素也会影响期刊的决定:8,11,16,17 空间限制期刊拒绝高质量论文并非少见,其主要原因是空间不足。期刊都希望发表能代表期刊整个范围的各种主题。纸本期刊只能发表有限数量的文章,因此其编辑尤其需要精心选择可发表的论文。开放获取期刊受这种限制相对较低,因为空间对他们不是什么大问题。 同行评审员的水平和经验根据评审员的专业经验、教育背景和研究方向等,同行评审的质量也有很大的不同。 投稿量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投稿量越大的期刊退稿量也越大。例如:《自然》杂志每年的投稿量 为10,000篇,因此,即使是高质量的论文也难免遭到拒绝。 期刊的决策策略各期刊的决定策略各有不同。例如:某些期刊会拒绝所有需要进行重大修改的的论文,而某些期刊则在不能确定论文的质量的情况下重新进行一轮同行评审。 期刊编辑在特定时间段内寻找特定主题的论文有时,期刊编辑可能要出版一期专刊或只对当前的热门主题感兴趣。在这种情况下,编辑可能更倾向于接受更多论述特定主题的论文。 期刊收到多篇同一主题的论文在这种情况下,期刊可能经过仔细选择后只发表其中的一篇而拒绝其它论文,其理由就是期刊已发表了一篇相同主题的论文。结论期刊拒稿原因有很多,有些是因为研究或论文的质量,有些则是完全可避免的原因:如与期刊不匹配。另外,期刊因空间限制或其它问题而拒绝高质量论文也不罕见。上述为期刊拒稿的某些最常见原因,但未涵盖所有的退稿原因。其它原因还包括腊肠论文、不符合伦理政策及剽窃等。

  • 索引序列
  • 现代国企研究投稿经验不足的原因
  • 现代国企研究投稿经验不足
  • 现代国企研究投稿经验不足的地方
  • 曹雪芹研究投稿经验不足的原因
  • 开放时代杂志投稿经验不足的原因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