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铜仁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啥级别

铜仁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啥级别

发布时间:

铜仁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啥级别

你好: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是大学,但是有高职也有中职。

部行政办公室主任:左 晖教学教研室主任:陈晓梅、陈志敏、任廷锋、余章彪《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控中心主 任:刘 炜(兼)副主任:谭永昌、龙庆菊场地器材管理中心主 任:王克新副主任:吴 卫、张 松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中心主 任:余 兵(兼)副主任:韩 伟、冉孟刚教学科研科负责人:邱 勇(兼)、吴绍奎、陈 梅体管中心主 任:汪克新体育教育专业综合办公室负责人:于贵和(兼)、罗丽萍 师资队伍 师资概况 体育教学部现有在职教师59名,教学辅助人员5名,其中具备高级职称的教师占37%;国家级裁判员五名。这支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业务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是我校体育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为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我教学部一方面加大力度加强在职教师培训,以提高在职教师教学研究与学术水平;同时,充分利用贵州大学为教育部直属“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的平台,进一步引进国内外高职称、高学历人员,以形成一支高水平创新型的专业教师梯队。教授讲师名单 体育教学部教授名单 姓名 性别 毕业院校 从事专业 唐吉柿 男 北京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刘 炜 男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陈腊安 男 北京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陈晓梅 女 西南师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陈志敏 男 西南师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宋冬梅 女 西南师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王朝琼 女 上海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吴 炼 男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龙庆菊 女 西南师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龙以慧 男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罗云义 男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齐 心 女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冉孟刚 男 上海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任三三 男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任廷锋 男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江 涛 女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李小兵 男 西南师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梁 桦 男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龙光明 男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程明霞 女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冯 毅 男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杨保亚 女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杨 浩 男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张 李 女 西南师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邱 勇 男 西南师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于贵和 男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余 兵 男 上海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汪克新 男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裴 岚 女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胡晓梅 女 西安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讲师名单 姓名 性别 毕业院校 从事专业 陈 尉 男   体育教育训练学 查明艺 男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陈 宏 女 上海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谭永昌 男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唐兴国 男 北京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王贵军 男 北京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马武云 男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史小红 女 北京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黄尚军 男 西南师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鞠 军 男 北京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李 涛 女 上海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丁景勋 男 北京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高 军 男 北京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杨昌能 男 上海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杨秀芳 女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张筑全 男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朱应飞 男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朱兆庭 男 上海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邹力佳 男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左 晖 男 贵阳师专 体育教育训练学 吴 昊 男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褚三章 男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吴 卫 男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喻 强 男 西南师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张 多 男 西南师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张文波 男 西安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富 燕 女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教授、副教授简介唐吉柿,男,1955年生,中国党员,贵州遵义市人。参加全国健美操教练培训,主编《体育与健康》(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参编教育部重点课题(子课题)《体育与健康》。发表论文7篇:1、试论体育的审美本质与特征[J]贵州大学学报(增刊),1996年2、市场经济下的体育美学思考[J]人大复印资料,1997(8)3、心理测试仪对学生焦虑心理测试探讨[J]第一届全国学校体育科报会论文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4、试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审美功能与作用[J]四川体育科学,2004(1)5、试论体育情报的保密特点及防范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增刊),6、体育美学:一种生命现象的文化这些思考[J]贵州大学学报,2004(5)7、自助式体操水平支撑成倒立练习器[J]国家实用型专刊,2000(4)王凇瑞,男,辽宁本溪人,中共党员。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吉林省教育学会理事,北京鹰之歌文化传播公司学术委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刘炜, 男,贵州贵阳人,中共党员。贵州大学体育教学部部长,中国大学生足球协会副秘书长,中国体育科学协会委员,贵州省学生体育协会常务理事、常务副秘书长,贵州省体育场馆协会副主席。今年来主编教材五部,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于贵和,男,土家族,河北顺平人,中共党员。贵州大学体育教学部副部长,贵州省体育科学学会常务理事,贵州省中小学体育优质课评选专家组成员。主编教材一部,副主编教材一部,参编教材三部,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邱勇,男,汉族,湖北武汉人,中共党员。贵州大学体育教学部副部长。主持参与科研课题六项。近几年主编教材一部,副主编教材两部,参编教材两部,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余兵,男,壮族,1969年生,广西横县人。2002年参加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高校体育部主任培训班;2003年参加贵州省社会主义学院“党外县处级干部培训班”。发表论文4篇:1、铅球教学体会[J]成都体育学院报,2002(增)2、浅谈贵州大学运动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J]贵州体育科技,2003(3)3、贵州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若干问题的探讨[J]遵义师范学院报,2003(9)4、高校100米运动员业余训练的探讨[J]毕节师专报,2003(9)陈晓梅,女,四川大竹人,中共党员。中国体育科学协会会员。参加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高校体育教师科研骨干”培训。荣获2005年贵州省青少年拳击锦标赛优秀裁判员称号;获中国高校第八届体育学术论文报告会二等奖;西南区第九届体育科学论文评审优秀奖。发表论文5篇:1、体育教学论与哲学和教育学[J]福建高校体育,1992(1)2、发展髋踝关节力量与提高短跑速度[J]贵州农学院丛刊,1994第3、4集3、浅谈体育教学中的语言[J]中国农业教育信息,1998教改专辑4、浅谈体育教学中的道德品质教育[J]贵州大学学报,1999年增刊5、关于健康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贵州体育科技,2000年(3)宋冬梅,女,1963年生,贵州省贵阳市人。 1991年6月至1992年8月,参加成都体育学院“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学习;1997年8月参加中国健美操协会“全国健美操教练员、裁判员培训”;2007年10月参加“贵州省啦啦操教练员、裁判员培训”。发表论文4篇:1、 关于体育消费文化的思考[J]体育科学理论与实践,1999(3)2、 试论体育对培养未来合格人才的重要性[J]贵州大学学报,2002(3)3、 浅谈健身操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可持续性发展[J]黑龙江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4)4、 体育审美教育实施的必要性和途径[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3(2)罗云义,女,彝族,1958年生,云南永仁县人,中共党员。发表论文3篇:1、谈精讲多练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竞技体操之美学蕴涵论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4)3、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探索[J]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4)梁桦,男,1967年生,重庆合川人。2002年至2004年在成都体育学院进修研究生课程;2001年参加中国足球协会裁判初级培训。1993年西南区高等农业院校第二届大学生足球赛优秀裁判员;1994年中国高等农业院校西南区第四届体育科学论文会一等奖;1994年中国高等农业院校第六届体育科技论文报告会三等奖;2004年中国高等农业院校西南区第七届体育科学论文会三等奖;2003年飞利浦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西区决赛“体育道德风尚奖”。发表论文6篇:1、浅谈头部在体操动作中的作用[J]贵州体育科技,1995(1)2、艺术体操规则的演变与价值取向[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3)3、艺术体操的竞技化与艺术价值[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3)4、奥运,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机遇[J] 贵州体育科技,2002(4)5、影响高校计算机辅助体育教学应用的因素及其对策[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3(3)6、艺术体操技术动作的竞技特征[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龙庆菊,女,苗族,1972年生,贵州省锦屏人。曾获全国高等农业院校西南区体育科学论文评审会三等奖,发表论文5篇:1、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J]贵州体育科技,2003(1)2、太极拳运动对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论从,2004(2)3、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铜仁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3)4、软式排球在贵州省高校开展的可行性探索[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4(3)5、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研究——以贵州大学为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7(1)张李,女,1961年生,贵州省赤水人,国家级裁判员。参加北京奥组委、体育总局田管中心“2008奥运会裁判培训”,发表论文8篇:1、应当加强学生自我锻炼能量培养[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7(7)2、关于改进中长跑教学法的一点探索[J]贵州体育科技,1998(9)3、对田径裁判员强化管理的对策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4(10)4、电子表格在体育成绩评定中的应用[J]贵州体育科技,2004(12)5、“一人为本”背景下的大学生体育人文意识的培养[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增刊),2005(1)6、对高校体育课双语教学的思考[J]中国体育教学研究,2006(6)7、教师观念的变革与学生体育安全意识的培养[J]中国教育教学研究,2006(10)8、奥林匹克文化与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J]中国教育教学研究,2007(4)李小兵,男,1968年生,重庆合川人。发表论文7篇:1、体育课教学改革探索[J]贵州大学学报,2002(6)2、高校体育考评初探[J]中国学校教育与科研,2002(6)3、大学生的不良生活习惯对健康的影响[J]贵州体育科技,2002(6)4、试论体育教育对贫困地区学生创新能量的培养[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2(8)5、毛泽东的体育观及其对我国体育教育方针的指引[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3(10)6、利用弹道反射原理帮助大学生理解跳高运动的初速度和腾起角[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2(6)7、跆拳道比赛运动员临场心理失态及调节[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7(8)任三三,男,1958年生,中共党员,贵州省贵阳市人。发表论文7篇:1、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你加大健康投入[J]中国高校教育与研究,1998(6)2、健康、效益与体育产业[J]贵州体育科技,1998(6)3、历史、人种、文化……观念与足球[J]贵州体育科技,1998(6)4、互助力量在引体向上教学中的作用[J]贵州体育报,1998(9)5、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12)6、互助力量练习法[J]现代教学研究,2004(9)7、轮滑保护架[J]现代教学研究,2007(4)冉孟刚,男,1965年生,贵州省望谟人,国家级裁判员。1999年荣获中国高等农业院校西南区第九届体育科学论文评审会二等奖;2000年,荣获中国高等农业院校第九届体育学术论文报告会三等奖。发表论文5篇:1、从终身体育思想试探21世纪体育教师的素质机构[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增)2、对评价体育教学效果的理论探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1998(2)3、对贵州大学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管理及训练与竞技水平的分析[J]贵州体育科技,1998(2)4、浅谈体育运动与智力发展的关系[J]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增)5、高校体育教学应树立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J]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增)杨保亚,女,1955年生,贵州黔西人,中共党员。发表论文3篇:1、贵州农学院体育专选课编班之我见[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增),1995(12)2、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意识的培养[J]贵州农学院丛刊1996(6)。3、贵州农学院94级新生身体素质浅析[J]贵州体育科技,1996(3)陈腊安,男,土家族,1953年生,贵州省德江人,中共党员。发表论文4篇:1、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管理初探[J]贵州体育科技,2、大学生运动员心理特点及其管理[J]贵州大学学报,3、新世纪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及培养[J]贵州大学学报,4、优秀运动表象的实质及其培养[J]山东体育科技,吴炼,男,1963年生,中共党员,贵州贵阳人。发表论文6篇:1、浅谈意识在体育竞技中的作用[J]贵州大学学报,2003(2)2、试论足球运动员战术艺术在竞赛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培养[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3、试论学校“体育与健康”课开设围棋项目的必要性[J]贵州体育科技2002(2)4、略论足球技战术意识的培养[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3(3)5、对改革现行体育教学评价的思考[J]贵州体育科技,2002(3)6、论高校足球运动的地位、作用及价值取向[J]贵州大学学报,2002(增)杨秀芳,女,土家族,1975年生,贵州德江人,北京体育学院硕士学位。发表论文5篇:1、对构建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的思考[J]贵州体育科技,2002(3)2、试论贵州土家族傩堂武术的体育渊源及其开发保护[J]体育文化导刊,2006(10)3、拓展训练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隐性作用[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7(2)4、普通高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价值趋向[J]安顺学院学报,2007(6)5、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对民族心理的调适及其途径[J]贵州体育科技,2007(6)杨昌能,男,侗族,贵州天柱人,中共党员。发表论文6篇:1、贵州大学学生体育达标现状浅析[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4(10)。2、浅谈我国休闲体育发展状况及发展对策[J]中外教育纵横,2005(4)3、体育活动与亚健康[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5(9)4、贵州高校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浅析[J]新教育论坛,2006(4)5、浅谈高校体育在现代化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贵州体育科技,2007(6)6、对黔东南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事业发展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0)汪克新,男,1963年生,江苏常州人。参加四川大学“现代体育理论专家”培训;北京大学“体育运动场馆的运营与管理”培训。发表论文3篇:1、体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J]贵州大学学报(增),2、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竞争能量[J]贵州体育科技,2005(6)3、试论高校体育教师对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培养[J]规则民族学院学报,2005(6)任廷锋,男,土家族,1964年生,贵州德江人,民主促进会成员。《排球运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副主编,发表论文九篇:1、试谈分类学在体育课中的运用,[J]贵州体育科技,2000(4)2、简介体育教学或运动、比赛前的一组拉伸体操[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2)3、条件练习法在学校排球教学训练中的作用和运用[J]铜仁师专学报,2000(3)4、我校排球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探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1(3)5、试论高校学生增强体质的准则和身体体质的测定方法[J]贵州体育科技,2002(3)6、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伤害事故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J]贵州体育科技,2004(4)7、高校体育教学应加强学生的救护教育[J]贵州体育科技,2006(3)8、表象教学法在原地推铅球教学中的应用[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4)9、旋转推铅球技术的优越性和运动员的适用性[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7(6)陈宏,女,贵州省大方县人,中共党员。2001-2002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进修;2002年参加北京体育大学“体育舞蹈”培训。近几年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1篇。程明霞,女,1965年生,河南方城人。1997年参加大学生体育协会“全国高校田径教练员培训班”培训;2006及2008年分别参加省体育局“社会体育指导员业务培训班”、“‘科技西部行’全省教练员”培训。近来来,发表论文6篇:1、对体育教学模式的讨论分析研究[J]中国高校教育与科研,1997(4)2、论篮球全面技术与特长技术的重要性[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1997(7)3、浅谈审美意识在观赏竞赛中的作用[J]贵州大学学报,1997(增)4、谈体育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之结合[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998(8)5、武术进入奥运的利弊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增)6、情感教育及其在我国学校体育中的现实意义[J]贵州大学学报,2005(增)龙光明,男,苗族,1955年1月生,中共党员。贵州省苗族协会副秘书长,西南区高等农业院校体育理事会理事。1997年4月,参加贵州省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研讨会,6月参加西南区农业院校第四届体育科学论文评审会及体育课程研讨会,1999年3月参加全国农业院校体育部主任工作研讨会,12月参加全国农业院校体育部主任训练班,2001年7月参加西南区高等农业院校现代体育教育理论讲习班学习,2003年11月,参加北京大学高层人文体育论坛。发表论文4篇:1、普通高校业余跳远训练的尝试[J]贵州农学院丛刊第3、4集(合刊),1994(4)2、跳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J]贵州农学院丛刊第4集,1995(4)3、背越式跳高的教学方法[J]贵州农学院丛刊第3集,1996(3)4、跳高运动员的心理训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总第十期,1996(10) 。

教育状况1995-1998,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村金融方向,农学博士4-8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银行与证券投资管理专业进修1-3德国霍恩海姆大学企业管理系进修1985-1988,西南财经大学金融系货币银行专业,经济学硕士1981-1985,西南农学院农业经济系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农学学士工作经历2008-2011 世界银行中国微型金融师资培训教师组组长8-9 日本农林中金综合研究所访问研究员(Visiting Researcher)10-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金融学科组组长12- 中国农业大学农村金融与投资研究中心主任9-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2-9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11-10 北京新源城市信用社(现北京银行新源支行)信贷部经理、办公室主任09-08 德国杜伊斯堡大学经济系访问教授(Guest professor)9-6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11-9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副主任7-12 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助教、讲师 主要著作与教材2011 何广文、刘勇主编,《小额信贷运作与管理指南》(上下册),中国金融出版社52011 何广文主编,《农村金融专题讲座》,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2009 何广文主编,张正平、李莉莉、杨菁、赵岩青副主编,《农村金融知识读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62008 李树生、何广文等著,《中国农村金融创新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122008 何广文、李树生等编著,《农村金融学》,中国金融出版社122008 何广文主编,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货币银行学》,中国农业出版社62006 冯兴元、何广文、杜志雄等著《中国乡镇企业融资与内生民间金融组织制度创新研究》,山西经济出版社,11。2005 何广文、郭沛主编,李莉莉、杨菁副主编,《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案例分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12005 何广文、李莉莉著,《正规金融机构小额信贷运行机制及其绩效评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12005 何广文、冯兴元、郭沛等著,《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制度变迁》,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12005 何广文、冯兴元、林万龙等著,《农户信贷、农村中小企业融资与农村金融市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12004 何广文、郭沛主编,《现代货币银行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2004 何广文主编,《农村信用社改革操作指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12002 何广文主编:《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与风险管理知识读本》,中国物价出版社,102001 何广文著,《合作金融发展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92001 何广文主编,《货币银行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82000 何广文著,《国金融制度研究》,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92000 甘立平主编、何广文副主编,《财政与税收》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61999 何广文、蒋先玲、甘立平编著,《货币银行学概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3 2011 何广文,围绕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服务大有可为,《中国农村金融》2011(10)2011 何广文,构建县域本土金融服务机制,《中国金融》2011(11)P43-452011 何广文,构建化解县域经济微观主体融资困境的金融机制,《中国农村金融》2011(8)2011 何广文、李莉莉,大型商业银行的小额信贷之路——兼析与新型农村金融机间的合作机制,《农村金融研究》2011(5)P21-262011 何广文、杨虎锋、张群、谢昊男、宋冀宏,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怎么实现对于农户和微小企业的服务?——基于山西永济富平小额贷款公司案例的分析,《中小企业融资》2011(1)P78-79,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何广文、李莉莉,农村经济发展转型与县域金融服务的完善,《银行家》2011(3)P39-412011 何广文,构建农村本土金融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可缺位,《中国合作经济》2011(1)P34-352011 何广文:促进农村消费升级的金融对策,《中国金融》2011(4)P60-612010陈丹、何广文: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的风险及其模糊综合研究,《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9)2010何广文,基于社区本土力量的农村金融普惠金融模式,《中国金融》2010(8)P86-872010何广文,解决农村弱势群体贷款融资难问题的逻辑思路,《中国农村金融》2010(1)2009何广文,资金互助——合作金融又一模式,《中国金融家》2009(12)2009 张正平、何广文,农户信贷约束研究进展,《河南社会科学》2009(2)P44-492009 何广文,农贷解难,《新理财》2009(5)P25-262009 张林、何广文,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SHIBOR实证分析及运行评价,《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4)P9-122009 何广文,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服务模式探析,《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9(3)2009 何广文,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困境与路径选择,《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1)P50-542008 何广文,2009年农村金融主旋律:改革开放与创新,《中国城乡金融报》2008-12-312008 何广文,农村金融改革的成效及深化改革的取向,《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8(10)2008 高纹、何广文,“小额信贷与金融原则——孟加拉格莱明银行经营模式的再思考”,《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2008(9)2008 王玮、何广文,“社区规范与农村资金互助社运行机制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08(9)2008 何广文,“小额信贷成功的基本要素何在”,《中国金融》2008(7)2008 何广文,中国的小额信贷需求分析,《西南金融》2008(4)P12-142008 何广文,市场开放成为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关键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8(3)2008 何广文、张正平,“存款保险制度研究进展述评”,《河南社会科学》2008(3)38-412008 杨菁、何广文,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村金融交易中的效应分析——基于山西省榆社县个案的研究,《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3),P21-24。2008 何广文,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和机制创新的探讨,《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8(1)2008 杨菁、何广文,利率市场化对农户投资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1)2008 赵岩青、何广文,声誉机制、信任机制与小额信贷,《金融论坛》2008(1) P33-402008 何广文,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全面推进,《银行家》2008(1)2007 赵岩青、王玮、何广文:信用激励机制在小额信贷中的有效性研究,《金融与经济》2007(12)P47-522007 王玮、何广文、于丽先:信用担保作用机制与政府支持农信担保的路径选择,《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11)P74-792007 何广文、王伊乔:莫以市场化行为看待小额农贷,《银行家》2007(11)P109-1102007 何广文:农村金融市场的开放与供销社的机遇,《中国合作经济》2007(9)2007 何广文:中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创新路径探讨,《金融与经济》2007(8)P11-162007 何广文:从三个层次构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金融时报》192007 何广文、张林、韩星:传统农区金融需求与机构布局调研报告,《银行家》2007(7)P100-1152007 赵岩青、何广文:农户联保贷款有效性问题研究,《金融研究》2007(7)2007 杨菁、何广文:中国农村信贷市场深化,《银行家》2007(6)P104-1072007 何广文:完善农村金融市场需要全方位推进,《中国国情国力》2007(5)P15-182007 何广文:农村资金互助合作机制及其绩效阐释,《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4)P3-82007 何广文:农村金融机构多元化的路径选择,《中国改革》2007(3)P342007 张群、何广文:不确定性、流动性约束对我国农村居民储蓄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中国农业经济评论》2007(2)P183-1922007 张正平、何广文: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变迁研究——基于国家效用函数的成本-收益分析,《河南社会科学》2007(1)P61-672007 何广文:构建社区导向型新农村建设金融服务机制,《西南金融》2007(1)P8-102007 何广文:农村金融机构的多元化路径,《银行家》2007(1)P98-1012007 何广文:农村社区发展基金的运作机制及其绩效诠释,《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1)P31-392006 何广文:提高西部地区金融创新能力,《银行家》2006(11)P118-1192006 张林、何广文:银行间债券市场7天回购利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中国农业经济评论》2006(3)P334-3482006 何广文、张群:农户保险需求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一贵州铜仁地区为例,《中国农业经济评论》2006(2)P167-1762006 何广文:只贷不存小额贷款机构运作特征及其制度创新。《银行家》2006(8)P118-1212006 何广文:小额贷款公司运作特征及其制度安排。《小额信贷通讯》2006(2)P29-322006 何广文:建设新农村,金融缺位怎么办?《银行家》2006(7)P112-1152006 刘进宝、何广文:制度及制度变迁中农村信用社的风险问题研究。《调研世界》2006(5)P25-272006 何广文:金融支农:责无旁贷,现状堪忧《中国经济报告》2006(2)P91-952006 张正平 何广文:存款保险定价理论研究的新进展《经济评论》2006(2)P104-1122006 何广文: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投入困境及其政策选择《小城镇建设》2006(3)P52-562006 何广文:农信社制度变异及其动因《银行家》2006(2)P116-1192005 张正平 何广文:隐性保险、市场约束与我国银行业改革,《中国软科学》2005(12)P38-432005 潘建成、何广文:金融支持与构建农业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调研世界》2005(11)P10-12、162005 何广文、李莉莉:农村小额信贷的市场空间分析,《银行家》2005(11)P108-1112005 张正平 何广文:改革后邮政储蓄资金流向何方,《调研世界》2005(10)P38-402005 何广文:农村金融改革及创新路径探讨,《金融时报》2005-5-192005 何广文:没有完成的农信社改革《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5(5)P282005 何广文:传统农区农信社改革与创新《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5(3)P10-132005 何广文:农村信用社股权设置与治理结构的冲突《银行家》2005(1)P112-1152004 何广文、李莉莉:用系统论视角审视农村金融改革,《中国金融家》2004(12)P60-612004 何广文、李莉莉:从系统论视角看农村金融改革,《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专刊)2004 何广文:农信社改革问题及出路探讨,《银行家》2004(10)P38-392004 冯兴元、何梦笔(德)、何广文:试论中国农村金融的多元化——一种局部知识范式视角《中国农村观察》2004年第5期,P17-292004 冯兴元、何梦笔、何广文:试论中国农村金融的多元化,载《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N4》, 第80-105页2004 何广文、张丽、李莉莉、杨菁:京郊农村金融发展中的问题研究《北京社会科学》2004(3)P124-1302004 何广文、冯兴元:农村金融体制缺陷及弥补的路径选择《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4(8)P23-252004 何广文、冯兴元、潘建成:关于国有商业银行困境与改革路径的思考《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5),P55-582004 何广文、冯兴元: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亟待深化《中国乡镇企业》2004年第4期2004 何广文、冯兴元:加快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的路径思考《中华合作时报合作金融》2004年4月15日第1版2004 何广文:对农村政策金融改革的理性思考《农业经济问题》2004年第3期2004 何广文:中国农村金融转型与金融机构多元化《中国农村观察》2004年第2期,P12-202004 何广文、冯兴元:六招破解农村金融体制创新《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3月17日2004 何广文、冯兴元:修建农村资本旱地的水渠《经济》2004年第3期,P712003 何广文: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五大不对称《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第63期2003 何广文:深化农信社改革的再思考《中华合作时报合作金融》2003年11月11日、11月18日2003 何广文、冯兴元、李莉莉:农村信用社制度创新模式评析《中国农村经济》2003(10),P37-432003 冯兴元、何广文:农村金融为何不姓农《中国改革》2003(8)P69-712003 何广文、冯兴元、李莉莉:论农村信用社制度创新模式和路径选择《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3(8)2003 何广文、冯兴元、李莉莉:农村教育融资问题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3(5),P75-792003 何广文、欧阳海洪:把握农村金融需求特点,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国金融》2003(11), P14-2003 何广文: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农村金融供求特征及均衡战略《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3(6)2003 何广文:农村信用社制度创新不存在最优模式《金融时报》2003年6月9日2003 何梦笔(德)、冯兴元、何广文:农村金融机构宜多样化《经济学消息报》2003年2月14日2003 何广文、王鲁保、李莉莉:拓展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的路径思考《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3(2)2003 何广文:改善小额信贷与优化农户贷款环境,《农民日报》2003年1月4日第三版2002 何广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制度绩效、问题及对策《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2(11),P11-2001 何广文、赵大晖,“培育农业资本市场 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经济问题》2001(11)2001 何广文,“中国农村金融供求特征及均衡供求的路径选择”,《中国农村经济》2001(10)1999 何广文:从农村居民资金借贷行为看农村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中国农村经济》1999(10),P42-481999 何广文:谈现代合作金融组织的激励机制,《中国金融学院学报》1999(1),P43-1999 何广文:合作金融组织的制度性绩效探析,《中国农村经济》1999(2)P36-1997 何广文:合作金融改革研究中几个理论问题的述评,《浙江金融》1997(6)1995 吴强、何广文:德国信用合作业发展的十大特点《金融时报》1995-2-10 以有力的财政金融政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金融时报》2009-7-22小额贷款下一站未必是村镇银行 《投资家》2009年第6期中国农业大学金融系主任何广文教授谈如何破解农村金融困局,更好地支持“三农”发展 中国金融网,2009年6月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服务模式 《金融时报》2009-03-02为微型金融扶贫“诊脉开方” 《中华合作时报》2009-02-27小额贷款公司“东风破” 《21世纪经济报道》2009-2-9保障稳产增收三农保险探索新路径 《金融时报》2009-02-04新竞争格局下的农村信用社 《中国金融》2008(24)P78-82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七大基本经验与共识 《金融时报》2008-12-22农业保险面临又一个重要发展机遇 《金融时报》2008-11-28推进农村改革 金融制度怎样跟进 《中国邮政报》2008-10-25农村金融:一汪期待动力的活水 《新京报》2008-10-29构筑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商业原则 创新思维 《上海证券报》2008-10-27宏观调控背景下的金融支农 《中国金融》2008(17)P80-81创新活力如何激发 《金融时报》24汇丰下乡:外资银行带来了什么? 《中国金融》2007(19)P80-81关注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发展 《中国金融》2007(11)P74-80中国农村金融机构应走多元化之路 《农村工作通讯》2007(2)P11-12准入机制的良性运转需要配套措施——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何广文访谈 《金融时报》15小额信贷:激活农村金融的催化剂 《辽宁日报》06-12-18关注弱势群体,深化我国小额信贷事业的发展 《金融时报》2006-10-26增加西部地区金融竞争路径——访中国农业大学农村金融与投资研究中心主任何广文 《金融时报》2006-10-12新农村建设,农村金融体系何去何从 《资本市场》2006-6建设新农村:“建市场”重于“建村庄” 《金融时报》17一号文件勾画全盘远景 新农村金融投石问路 《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3月10日构建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 《经济日报》2006/02/15农村金融改革 任重道远前景可期 《经济日报》2006/02/14中国农村信合改革应自下而上——专访中国农业大学何广文教授 《凤凰周刊》2005年12月25日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何广文:农信社,拿什么激励你? 《金融时报》2005年12月8日民间借贷:阳光化意味着什么?民间借贷现状与启示系列报道之三 《金融时报》2005年10月20日农信社改革需要启动内在推动力——访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何广文 《金融时报》2005年9月1日建立健全农村金融的风险分担机制——访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何广文 《金融时报》2005年3月3日农发行出路何在? 《中国经济周刊》2004年第3期“扶贫”之惑——访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何广文 《中华合作时报合作金融》2003年11月4日农信社改革应探索多种模式——与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何广文的对话 《金融时报》2003年9月30日新建民营银行的困惑 《中华合作时报合作金融》2003年8月19日农信社改革的三大模式 《中国财经报》2003年7月1日基金为农业增效铺路 《农民日报》2003年5月20日农发行的四种命运 《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1月16日 11-2010 主持:“北京市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研究”,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2009-2011 首席专家: “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对策研究”(08&ZD024),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08 主持:中国农地金融制度研究,美国CATO研究所6-12 主持:中国小额信贷行业评估,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5-10 主持:农村资金互助组织问题研究,农业部软科学课题7-6 主持:农村社区发展基金—运作模式与案例,香港乐施会(Oxfam)3-4 主持:农村金融需求调研分析,中国人民银行总行5-12 主持:社区合作金融组织、农户金融需求与收入,美国福特基金会1-12 主持: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组织风险度量及其管理研究(2005年度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0050019008)1-12 主持:利率市场化对农业信贷供求主体的影响及其政策选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70473089)6-9 主持:山西长治城区农村信用社能力素质建设综合规划研究(长治城区农村信用社联社)11-3 主持:NGO小额信贷与农信社小额信用贷款比较研究,中国扶贫基金会5-12 主要参加:中国诚信评价体系研究(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8-9 主持:中国农村义务教育投融资体制研究(德国经济合作部资助)4-12 主持:正规金融机构小额信贷、农民收入及缓解农村贫困(美国福特基金会)4-12 主持: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时期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创新研究(农业部软科学基金课题)8-2004 主持: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竞争力动态评价及其跟踪研究(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2002 主持:农村金融服务问题研究农办政【2002】41号(农业部“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研究专题)2002 主持:金融机构经营机制转轨对农户融资的影响及政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主任基金70141025)2001 主持:中国农村小额贷款 (日本国际协力银行(JBIC))2001 主持:现阶段农户融资中的担保行为研究(农业部软科学课题01016-2)2001-2003 主持:京郊农户融资行为实证研究(北京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01BJBJG070)1998-1999 主持:不同地区农户借贷行为及借入资金来源结构研究(农业部软科学课题98017)1997-1999 主持:德国金融制度研究(浙江大学1997年公开招标课题)1997-1998 主持:合作金融理论与实践――中外比较研究(国家社科基金)1995-1996 主持:德国农村信贷及德国银行对农村中小型企业的信贷管理(德国诺曼基金会,与德国哥廷根大学农村发展所合作) 2010-2013 主持:泰华农民银行中国湖南、云南小额贷款试验2010-2012 KfW Development Bank,China Zhaowuda Women’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sociation(CZWSDA), PR of China, Local Microfinance E4-6 主持:山西永济富平小额贷款公司绩效评估研究12-2 主持:中国扶贫基金会四川地震灾区小额信贷项目绩效评估10 冯兴元、何广文主持,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社区发展基金项目评估6-12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农村金融技术支持项目,“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监管”,农村金融专家,执行单位: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5-6 IFAD宁夏、山西扶贫项目小额信贷年度检查,农村金融专家6-7 IFAD河南大别山区农村扶贫项目最终设计,农村金融专家5-6 IFAD宁夏、山西扶贫项目小额信贷中期评估,农村金融专家10-3 财政部国际司农村金融项目专家,“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组织农村金融项目转贷模式研究”,组织贵州、广西IFAD基金项目小额信贷的调查与评价分析。8-10 世界银行短期农村小额信贷咨询专家“中国农村小额信贷案例研究”,负责调研四川广元全力小额贷款公司、江苏洪泽县农村信用社小额信用贷款、湖北邮政储蓄小额定期存单质押贷款案例。8-1 香港乐施会“社区发展基金发展模式及其绩效评估”,评审专家。负责香港乐施会(Oxfam HK)云南禄劝、澜沧、广西大化农村综合发展项目社区发展基金评估。4-12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农村金融改革技术援助项目TA PRC 4430“农村金融市场需求研究——贵州铜仁案例”,农村金融市场与环境分析专家、培训专家。组织了对贵州铜仁地区10个县30个农村信用社、1220个农户的入户调研。1-10 主持:中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区域性特征研究(亚洲开发银行)5 “陕西国际农发基金农村金融能力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被国家发改委/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聘为农村金融专家6 “重庆国际农发基金农村金融能力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 被国家发改委/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聘为农村金融专家8 甘肃南部扶贫项目预评估,被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聘为农村金融与经济分析咨询专家2002 “中德合作江西山区可持续发展项目”终期评估小额信贷专家,德国技术合作公司(GTZ)2001 世界银行第四期中国扶贫贷款项目调研专题:西部农村企业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FID农村金融咨询专家2001 “促进贵州湖南农村金融系统能力建设” 农村金融咨询与财务培训专家, 德国技术合作公司(GTZ)1998 IFAD资金贷款在中国的转贷渠道和转贷效率研究, 农村金融专家, 农业部国际合作司/WFP/IFAD

不是,普通期刊。《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创刊于2003年,分为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双月刊,是全国高职高专特色学报,2008年被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评为全国高职高专优秀学报一等奖,系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本刊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刊方向,坚持为教学科研服务,为职业技术教育和继续教育服务,主要开设有黔东发展论坛、武陵文化、历史•文化、经济•社会•民族、哲学•政治•法学、管理科学、语言•文学•艺术、生物工程与技术、信息技术、医药与健康、教育教学等栏目。创刊来,促进了学院工学结合等办学理念的实施,为职业教育和地方经济的结合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栏目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红学大观园、地方文化 、哲学天地 、文学研究 、历史研究 、语言学研究 、经济学苑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收录/荣誉 中国知网,万方收录

铜仁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

你的问题有点奇怪,什么叫正规本科学报呀!铜仁学院学报是正规省级期刊,学校是以二本为主,另有专科生

铜仁学院报纸垃圾,错别字连篇,标点符号错误一大堆!而且并没有在全校广泛展示影响力极小!能投上稿的都是学生会的人!

1、大学专科阅读教学新探 教师论文集(中),1997,9 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论大学英语教学中兴趣的培养 当代教育教学研究(下)1998,113、英语主位推进模式的起源、发展和语篇功能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0(5):85-4、边远地区大学专科学生学习心理铜仁师专学报 2000(2):23-25+5、主位推进模式与TEFL写作教学铜仁师专学报 2002(2):35-38+6、儿童英语教学与心理学铜仁师专学报 2002(3):50-7、2005年贵州高考英语试题评析铜仁师专学报 2006(2):80-84+8、适切语境-孔子言语交际观管窥铜仁学院学报 2008(4):66-68。9、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大学英语精读教学铜仁学院学报 2009(2):132-10、英语阅读研究在中国-10年回顾铜仁学院学报 2009(4):132-11、图式理论的起源及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5):26-12、回指对阅读理解的解释吉首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6):124-13、个案分析研究-以音、体、美专业的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为例山东外语教学,2010(2): 33-14、自我导向学习理论下外语教师“师本”发展探究教育与职业 2010(35):66-68。15、交际教学法的本质特征与制约因素教育探究,2010(4):85-16、同一性视域下之交际教学法与任务和项目教学法铜仁学院学报 2010(5):111-17、职教外语教学中的交际法教学教育与职业 2011(21):156-18、生态视域下外语教师的文化素养教学与管理 2011(11):59-19、英语阅读策略和阅读元认知策略调查探究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11(6):22-2520、新课程标准下西部地区初中英语现状调查探究铜仁学院学报 2011(3):47-21、阅读图式三分理论在音体美专业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运用教育探究,2010(3):71-

吹牛给你听的,你也信?以前叫师专!!!那是学生会弄的!好歹也是一大学!

铜仁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什么级别

学报编辑部是学校的直属部门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学院学报》的编辑和出版工作。具体职责如下: 一、坚持办刊方向,遵守国家出版法规,为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科建设、增进学术交流、扩大学校影响等服务。 二、 在编委会的指导下,负责提出、确定本刊的指导原则和编辑方针并组织实施。 三、负责制定学报编辑部工作规程及有关条例并督促实施。 四、负责提交年度学报出版计划,研究、决定本刊的栏目和内容。 五、负责做好组稿、选稿、审稿、定稿、校对、出版、发行的各项组织安排工作。 六、负责安排来稿的登记、编号,及时向作者反馈处理意见,并做好保密工作。维护作者的合法权益。 七、负责来稿的初审,做好来稿的专家复审,常务副主编、主编终审,特别稿件编委会复核等组织工作。 八、组织编辑人员参加校内外的学术活动和业务进修,积极开展科研活动。不断提高全体编辑人员的人文素养和学术水平。 九、负责本部门业务信息的收集、整理、提供、报批、实施上网等工作;负责本部门年度档案收集、整理和建档归档工作。 十、完成学校领导或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编辑部工作岗位职责编辑部主任 (1)负责编辑部的行政事务及编辑出版业务的领导工作,包括工作计划制定、工作安排、召开编前、编后会及编辑部的条件建设、制度建设、印刷质量问题的把关等。 (2)协助主编组织召开编委会,组织评刊活动,收集编委、作者、读者对学报的办刊质量、栏目设置及编辑工作的意见,提出改进工作的措施。 (3)制定每期的编辑出版计划及终审、终校工作。 (4)负责分管栏目稿件的初审、送审及编校以及分管栏目的组稿工作及组织相关的专题讨论。 (5)定期召开编辑部工作会议,组织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 (6)负责对外联系及交流工作,组织参加上级主管部门和学会、研究会的有关活动。 编辑 (1)负责分管栏目的初审、送审及编校工作,以及分管栏目的组稿工作及组织相关的专题研讨。 (2)承担编辑部的通联工作。包括与出版局、质检中心、各数据库中心、学会、研究会的外联工作。 (3)承担编辑部的编务工作,包括来稿登记、稿费发放、财务报销及文书档案管理工作。 (4)负责维护学报(社科版)的网站运行以及数据库更新工作。 (5)负责学报的发行及交流。 (6)做好编辑部主任交办的其它工作

主办: 济南教育学院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山东省济南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3-4270 CN: 37-1434/Z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双月刊《济南职业学院学报》编辑部《济南职业学院学报》杂志社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曾用刊名:济南教育学院学报 创刊时间:1999 主要栏目 济南研究、语言文化研究、文科教学、理科教学、科技与应用、图书与档案、财经研究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双月刊《济南职业学院学报》编辑部《济南职业学院学报》杂志社 详细找我 专业解答 腾讯在线:123922751满意请采纳

报社里的总编室主任,级别是中层干部正职。具体是什么职级,要看报社的行政职级。在我国,报社的行政职级分为中央级、省级(含副省级城市)、地市级等等。中央级报社的总编室主任是正厅级;省级报社(含副省级城市报社)的总编室主任是正处级;地市级报社的总编室主任是正科级。报社总编室主任是重要业务岗位。其职责是在总编辑和副总编辑领导下,全面负责本报的编务工作,通常是报社编委会成员。报社的最高领导是社长(通常兼任党委书记),以下分别是总编辑、总经理、副总编辑、各部门主任、副主任、编辑记者、印务及后勤部门职工。

铜仁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

1987年8年至今在铜仁学院任教,94--96年在贵州省教育学院物理系进修(本科)。1999年9月—1999年10月北京教育学院(“贫困”国家项目培训),2000年7月—2000年8月贵州省农业学院(实验骨干教师培训),2005年5月被评聘为电教高级实验师。现任大学专科《现代教育技术》。该教师工作一丝不苟,教学上刻苦钻研,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曾在原铜仁民族师范学校任电教室主任6年,其间摄制像带381盒和创办“校园有线电视自办台”5年,连续承办7个栏目共50期,摄制小型专题片12篇约144分钟。1991年评为铜仁民族师范学校“先进工作者”;92年评为“先进工作者”;02年评为“优秀教师”,1995年评为贵州省电教“先进工作者”所撰论文《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铜仁学院学报(2006年9月15—5,总第39期)上发表,《对学生奖惩与批评的适度把握》——贵州教育报上发表,共12篇发表,3篇在省级、国家级获奖。同时,班主任工作认真负责,获得学生好评现任06级五专理计班班主任。

1、大学专科阅读教学新探 教师论文集(中),1997,9 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论大学英语教学中兴趣的培养 当代教育教学研究(下)1998,113、英语主位推进模式的起源、发展和语篇功能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0(5):85-4、边远地区大学专科学生学习心理铜仁师专学报 2000(2):23-25+5、主位推进模式与TEFL写作教学铜仁师专学报 2002(2):35-38+6、儿童英语教学与心理学铜仁师专学报 2002(3):50-7、2005年贵州高考英语试题评析铜仁师专学报 2006(2):80-84+8、适切语境-孔子言语交际观管窥铜仁学院学报 2008(4):66-68。9、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大学英语精读教学铜仁学院学报 2009(2):132-10、英语阅读研究在中国-10年回顾铜仁学院学报 2009(4):132-11、图式理论的起源及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5):26-12、回指对阅读理解的解释吉首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6):124-13、个案分析研究-以音、体、美专业的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为例山东外语教学,2010(2): 33-14、自我导向学习理论下外语教师“师本”发展探究教育与职业 2010(35):66-68。15、交际教学法的本质特征与制约因素教育探究,2010(4):85-16、同一性视域下之交际教学法与任务和项目教学法铜仁学院学报 2010(5):111-17、职教外语教学中的交际法教学教育与职业 2011(21):156-18、生态视域下外语教师的文化素养教学与管理 2011(11):59-19、英语阅读策略和阅读元认知策略调查探究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11(6):22-2520、新课程标准下西部地区初中英语现状调查探究铜仁学院学报 2011(3):47-21、阅读图式三分理论在音体美专业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运用教育探究,2010(3):71-

铜仁学院报纸垃圾,错别字连篇,标点符号错误一大堆!而且并没有在全校广泛展示影响力极小!能投上稿的都是学生会的人!

1、中国英语体系现有的语音特征和语篇特征和田师院学报,2011年2月刊;2、中国英语存在的合理性及其发展前景探析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 Engineering (国际教育工程),2010年6月刊;3、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在汉语语法上的体现南北桥,2010年第十期;4、语语块教学在高职高专口语课中的特殊意义铜仁学院学报,2010年5月刊;5、对外汉语教材翻译问题初探商情(全国经济教育类核心期刊),2010年7月刊;6、语块理论对大学英语口语课的启示商情(全国经济教育类核心期刊),2010年8月刊;7、语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11月刊。

铜仁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一般专科的院校的学院报比本科的学院报容易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不是,普通期刊。《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创刊于2003年,分为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双月刊,是全国高职高专特色学报,2008年被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评为全国高职高专优秀学报一等奖,系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本刊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刊方向,坚持为教学科研服务,为职业技术教育和继续教育服务,主要开设有黔东发展论坛、武陵文化、历史•文化、经济•社会•民族、哲学•政治•法学、管理科学、语言•文学•艺术、生物工程与技术、信息技术、医药与健康、教育教学等栏目。创刊来,促进了学院工学结合等办学理念的实施,为职业教育和地方经济的结合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栏目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红学大观园、地方文化 、哲学天地 、文学研究 、历史研究 、语言学研究 、经济学苑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收录/荣誉 中国知网,万方收录

吴铠(?~?) 字文济,阳谷人。明正德九年(1514年)进士,初官行人,升南京道监察御史,因遇变未就,改任北京河南道监察御史,有清正之誉。终官至陕西宁夏都御史。阳谷尊为乡贤。吴铠爱文喜诗,清康熙十二年编《阳谷县志》,收录他的《盟台遗响》、《阿井胶泉》、《谷山春晓》、《七级古渡》等咏阳谷名胜古迹诗多首。其墓在阳谷西关。笪一顺(?~?) 江西德兴县人,万历年间任阳谷县县丞,清廉恭谨,上任时唯一牝牛驾车而来。在任期间,牝牛生一犊,离任时坚留阳谷。后人感其事,刻“石牛拉石车”浮雕于城东博济桥上,以志永久纪念之情。刘琰(?~?) 字公琬,号介庵,阳谷镇刘庄村人。自幼嗜读,家贫,常晚间借火照读,或映月而诵。康熙三十年(1691年)赴会试,举进士,由庶吉士转翰林检讨,纂修三朝国史,主持礼部考试,力持公道。十月召试,进《万寿无疆赋》受赏赐。后出知宁府,屏绝陈规陋习,上赐冠袍,命督江西学政,严禁请托、剔除宿弊,有“铁面冰心” 之称, 时有“江石六君子”,刘琰为其一。差满归里,囊箧空空,自述所藏“唯一怀明月、两袖清风而已”。遗有《柳园即事》、《抱病卧檐下》等诗数百首,近人为集付印。其墓在阳谷镇刘庄村前。熊纪明(?~1947) 阳谷镇南街人。出生在一个较富裕的家庭,自幼读书,后到国民党某军事学校学习,并参加中国国民党。嗣后,曾任国民党军某师师长。1945年夏初,被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委任为山东省第四区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兼保安司令。1947年秋,熊在高唐、禹城边界地区与解放军作战中被打死。熊梦宾(1886~1953) 字观民,阳谷镇南街人。清朝末科秀才,早年参加孙中山创办的同盟会,为山东早期革命党人之一。辛亥革命后,曾与其他同盟会员在济欢迎孙中山北上。民国初年,先后担任山东省教育厅厅长、胶澳督办公署秘书长、京汉铁路局局长等职。其后应冯玉祥邀请,出任国民党西北军秘书长。1949年底,熊观民应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李济深邀请,赴北京参加民革中央第一次会议,并被选为民革中央委员。1950年春回山东工作,任山东省人民委员会委员,兼文史馆馆长,并受民革中央委派为山东省民革负责人。1953年冬逝世于济南,葬于金牛山干部公墓。赵凤升(1897~1960) 原名赵腾云。阳谷镇国庙村人。193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阳谷、寿张一带开展组织宣传工作。“七七”事变后,与其他同志一起成立了阳谷县抗日后援委员会, 积极进行抗日活动。1938年4月任阳谷县委副书记。1940年春末夏初任运东地委民运部副部长、运东地区各界抗日救国会主任,同时兼任运东地区农民救国会会长。1940年曾代表运东地区赴临沂参加中共山东分局召开的会议,在这次会上被选为山东解放区抗日救国会农救会委员。1944年任阳谷抗日民主政府工商科科长。1947年秋在阳谷县东北部、东阿县西南部地区组建徐翼县(1949年8月撤销) ,成立民主政府,被任为县长。1948年秋,调任冀鲁豫九区(濮范) 专署税务局长。194 9年8月冀鲁豫区建制撤销,任平原省聊城专署粮库主任。1951年1月任聊城专署监察处处长等职。1960年病逝。刘福江(1906~1967) 阳谷镇王楼村人,中共党员。1953年白手起家办起阳谷县城关镇供销合作社刘灿明店,后任经理,寒暑不避,风雨无阻,十几年如一日,坚持为群众送货上门,被群众称为“勤务员”。执行政策认真,原则性强,被群众誉为“刘青天”。先后59次荣获全国、省、地、县授予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称号,两次出席全国群英大会,曾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文化大革命”中被诬为“黑劳模”,含冤而死。岳舜卿(1905~1977) 原名岳崇予,阳谷镇岳海村人。“七七”事变前任阳谷县简易师范庶务主任。 1938年6月在乡发动民众,组建武装,开展抗日。曾任阳谷县抗日总队总队副、 谷山游击队长。1939年9月谷山游击队编入阳谷县抗日大队,任副大队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春以阳谷县抗日武装组建鲁西四分区独立营,任营长。 1941年初,任阳谷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兼县抗日大队队长。1945年7月调任冀鲁豫军区一分区六团团长。后任中共聊城地委委员、常委,聊城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1955年5月后,任济宁军分区司令员,济南军区文化干部学校校长等职。宋长生(1921~1986) 阳谷镇西宋村人。194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带头成立全县第一个临时互助组。1950年被平原省评为省劳动模范。1952年组织成立全县第一个初级社,任社长兼党支部书记。1953年号召社员多养猪,大造土杂肥,使全社养猪达两万多头。毛泽东对其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我们一个社要养猪两万头》一文作了亲笔批示,将其经验介绍到全国各地。1957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以后曾3次进京出席全国劳模会议。 1959年后任石门宋公社副社长、山东省贫协委员、聊城地革委常委、阳谷县革委副主任等职。李旭东(1912~1991) 原名李朝立,曾用名李皓。阳谷县枣科李村人。193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曾任中共城关区委书记、区长。新中国成立后,从事教育领导工作。1979年离休。魏蓬林 1901年生,阳谷镇魏海村人。早年毕业于黄埔军校,并加入国民党,在国民革命军和国民党军中任职多年,累官至第三军少将军长。1949年去台湾。段缄三 1915年生,原名延铭,曾用名萧鸣。阳谷镇西街人。1934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2月被中共党组织派往国民革命军五十九军一○八师做策反工作,任该师政训处政训员。 1939年1月返回阳谷县,历任中共阳谷县某区区委书记、县委宣传部长。1940年4月调任中共鲁西四地委宣传部编审科长,同年10月任中共阿东工 (县)委书记。1943年2月平阴、阿东合并后,任中共平阿县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1944年6月入中共平原分局党校学习。1945年10月结业后,任中共宁阳县委书记、中共冀鲁豫六区(运东)地委宣传部副部长。1949年2月南下江西,任中共余江县委书记。1954年6月调四川工作, 历任重庆四五一厂、成都七八四厂、成都七一五厂党委书记。19 78年10月调任中共四川省第四机械工业局党组书记兼局长。 1983年4月任中共四川省顾问委员会委员。刘景禹1918年生, 曾用名刘志舜。阳谷镇石海村人。阳谷县第一高小毕业。1937年“七七”事变后,参加抗日活动。1938年1月在山东省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第十支部参加革命工作, 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后,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教导队指导员,冀鲁豫抗大分校陆军中学指导员。1944年调鲁西银行、冀南银行印刷所工作,历任指导员、监委。1948年调冀南总行工作。天津解放后,任天津银行干部科、训练科长。1950年后,任天津行政干部学校一部主任,天津市中级党校办公室主任。 1960年任天津文化局副局长。“文革”期间,曾任天津某农场场长、书记。1973年夏复任天津市文化局副局长。胥子英 1920年生,原名胥清智,阳谷镇华佗庙村人。193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华北财政经济学校一分校、八路军陶山支队武装工作团、阳谷县抗联、冀鲁豫边区抗联学习、工作。1943年以后,任冀鲁豫十八专署财政科科员,定陶县人民政府财政科科长、县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1947年10月参加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召开的冶陶土地会议,组织领导了定陶县政府整党,受到县委表扬,立一等功。1949年2月任二野五兵团南下支队经委主任。1956年5月后,任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组织指导处处长、组织处处长,中共中国科学院贵州分院委员会副书记,中共贵州省铜仁地委组织部部长、 铜仁地革委政治部负责人、党的核心小组成员。197 2年4月后任贵州省机械工业局、 厅政治部主任、副局长、副厅长,党的核心小组、党组成员,中共贵州省纪委检查委员会特约检查员、贵州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顾问。苑仲林 1925年生,阳谷镇南街人。早年参加国民党军队,并加入国民党,长期在国民党空军担任领导职务,少将军衔,曾任淡江大学总教官。已退休,现住台湾。刘福海 1926年生,阳谷镇东八里营村人。早年参加国民党,任职于济南。1948年济南解放后去台湾。曾任台湾国民党军某部少将师长、台湾当局“国防部”办公室主任。魏水林1930年生, 阳谷镇魏海村人。1947年2月参加冀鲁豫二专署财政干部训练班学习, 194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2月随军南下,9月进入贵州省,先后任安顺专署粮食局会计、股长。1951年任专署机关党总支书记、地专机关党委副书记。1953年8月任安顺团地委书记。 1956年后,历任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副处长、处长。1978年5月任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副部长。1983年5月任贵州省人防办公室副主任、主任。王震 1933年生,原名金山,号辉峰,曾用名王珍,笔名有景阳岗等,斋名愚趣斋。阳谷镇刘海村人,中共党员。1960年春进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现上海辞书出版社)做资料工作,为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对中国近现代美术史、新闻史、出版史、民国人物、中国藏书史及中国地方志目录等学科和门类有较深的研究。发表杂文、知识小品、文史掌故二百余篇,人物传记、图书馆学等论文三十余篇。出版专著、编著有《中国十大出版家》《徐悲鸿》《艺术大师徐悲鸿》《徐悲鸿研究》《徐悲鸿在南洋》(合著)《徐悲鸿年谱》《徐悲鸿评集》《徐悲鸿的艺术世界》《徐悲鸿艺术文集》《徐悲鸿书信集》《汪亚尘艺术文集》《党政干部科技必读》(合著)《陆费逵年谱长编》等16个集子。系上海辞书学会会员、上海市图书馆学会会员、上海市徐悲鸿艺术研究协会理事兼理论研究部主任等。魏学兴1933年11月生,阳谷镇鲁坊村人,中共党员,在长期从事通信卫星系统科研、生产开发过程中,取得丰硕丰果。其承担的科研项目,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8年获国家科技成果一等奖。多次被评为部、司、局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系中国电子学会秘书长、中国电子质量管理协会副会长、中国卫星通信广播电视用户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董玉臣1935年2月生,阳谷镇东国村人。1951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遂入华北军区第三十一步校学习。195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初毕业留校,历任训练部射击教研室助教, 教员,主任教员。其间,荣立三等功2次,并出席学习文化积代会和全国社会主义建设青年积极分子大会。1969年后,曾任某部营教导员,警备区教导队副队长,团参谋长等职。1974年后,任济南军区军政干校教研室副主任,学员大队大队长、军区体工队队长、步兵某师参谋长、军区军医学校副校长。由于工作成绩显著被评为军区学习雷锋先进工作者, 并出席了军区表彰大会。1984年1月调任济南军区后勤部副参谋长,1984年8月任参谋长。1988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系山东省第五届人代会代表。刘均孔1935年7月生, 阳谷镇石海村人。1953年,由阳谷安乐镇师范学校毕业后参军。195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东公安总队文化教员、团政治处文化教员、 宣传干事、二十六军政治部、济南军区政治部新闻干事。1970年10月任解放军报社编辑,1988年任主任编辑,1993年任高级编辑。编著有《党员手册》《党支部书记六会》《党委建设探要》《见义勇为的英雄战士徐洪刚》《大潮竞风流》等。其中两次获全国优秀著作一等奖,徐洪刚事迹通讯获全国好新闻一等奖。先后立三等功6次, 受奖励十多次。1961年授予中尉军衔。1988年授予大校军衔。1994年获政府特殊津贴。杨万峰1935年7月生,阳谷镇北关村人。自幼读书,1961年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先后在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工业大学、上海大学任教师。1987年起兼任校长钱伟长的办学参谋。依次晋升为电子科学副教授、教授。在电子、电子计算机、仪表、自动化、高教研究、企业管理类全国性杂志和大学学报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专著有《微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使用手册》《近代集成电路彩色电视机分析》《彩色计算机应用》《钱伟长的高等教育思想》 5本书,约160万字。曾荣获国家部级一等奖1项,上海市市级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省、市级二、三等奖4项,校级奖2项。系上海市电子学会、仪表学会、计算机学会、高教学会会员。乔振霞 1955年7月生, 女,阳谷镇北街人。自幼读书。在山东省艺术学院国画系读书时,曾受教于希宁、王企华、段谷凤等人。1979年毕业后,分配到阳谷县文化馆工作,198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阳谷县文化馆业务馆长、副研究员。致力于绘画艺术,尤对牡丹绘画有专门研究,作品多次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多次参加省内外展出,多次获奖。其《牡丹》在全国“芦葫杯”书画展中,获二等奖;《紫藤》入选《中国美术家书法家作品大汇》,并获铜奖。系中国美术家协会山东分会会员、阳谷县美术家协会主席、齐鲁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翰墨文化促进会会员、中共聊城市第九次代表大会代表。张福存 1939年12月生, 阳谷镇东关人,大学文化,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1978年5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991年5月在北京中南海受到国务院嘉奖, 李鹏总理亲自为其签发证书、 证章;由其编制、研发的自动化检索语言--《汉语主题词表》和国家“八五”期间城市地质灾害防御等科技攻关项目,均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从1986年始任高级工程师。1997年被国务院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 索引序列
  • 铜仁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啥级别
  • 铜仁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
  • 铜仁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什么级别
  • 铜仁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
  • 铜仁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