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红旗文稿参考文献

红旗文稿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红旗文稿参考文献

在我们中国,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过春节。  过年前夕,妈妈带我去市场买年货。市场的人有很多很多。妈妈和我买了很多年货有瓜子、花生、鸡、鸭、鱼、肉、火腿、可乐还有各种各样的名烟名酒。我们还买了好多的烟花。哈哈,满载而归,我们高兴极了。到了家里妈妈扫地,爸爸擦地,哥哥连忙把春联贴上。春联上面写着恭喜发财,吉祥如意。姐姐把窗花贴好。妈妈为了迎接春节,甚至把墙也刷的白白的。这时爷爷走过来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说“这个年咱们好好庆祝一下”。这时妈妈去给我们买了红衣服,红衣服表示着吉祥红火。  听奶奶说“古代有一个怪物“年”经常在春节里出来做怪,破坏庄园,还吃小孩呢!但是“年”并不是什么都不怕。据说“年”有三怕,怕火、怕炮、怕响。”所以过春节的时候,必须放炮,穿红衣服。  到了春节那天,我们高高兴兴地穿着漂亮的红衣服。放炮,吃团圆饭,一起团团圆圆的过大年。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作文250字  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是春节。每到大年三十,商场里人来人往,大家都忙着买年货。但你知道吗?过年还有一个美妙的神话故事,我讲给你听吧!  传说中,在一个山谷里住着一只叫“年”的怪鼠,每到春节的晚上“年”都会袭击山下的一个村子。村子里的人非常害怕年,准备到城里过年,在路上,他们看见一个仙人,仙人对他们讲“年”最害怕红色的东西和响声,人们听了以后,连忙去买了春联和锣鼓。到了晚上“年”又来了,它看到红色,听到锣鼓声赶紧逃跑了,从此村庄太平了。  现在,我们每到过年,吃完午饭,就兴高采烈地跑到爆竹店里买许多礼花。到了晚上,我便迫不及待的拿出礼花撕开包装袋,取出礼花,用打火机小心翼翼的点燃后向天空发射,只听一声“啪”,一束美丽的烟花挂在天空上,五彩缤纷,好看极了。放完礼花后,我依依不舍的回家了,和家人观看晚会。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精神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一种行为层面的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与生命力,有时甚至与文化精神、民族精神相联系,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外国特别是西方节日在中国的流行,青年人热衷过情人节、圣诞节,淡化中国传统节日中必须有的一些习俗,比如春节回家、清明扫墓、端午吃粽、中秋赏月吃月饼等。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出通知,公布对国家法定节假日进行调整,明确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目为法定假日,笔者认为,此举无疑是及时且具有现实意义的。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一种行为层面的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通过对天人、群己、义利等关系的约定,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与生命力,还与中华文化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相联系,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它实质上是与人类化联系在一起的。原始人钻木取火、刀耕火种,崇拜自然、图腾、祖先与神灵;宗法制社会形态下,人们讲究长幼尊卑、人伦血亲、礼教德治。各个历史阶段,人们祭祖、拜月、踏青、登高、折柳驱邪……人类的行为、观念随着人类的起源、进化、发展日益丰富,文化的内涵也随之渐趋深厚。假如某些行为、观念变成大多数人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则成为一种习俗,有些习俗以节日或民风民俗的形式存在下来。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全国性、地方性和民族性的传统节日达 200多种,而其中最主要的有春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 6种。笔者下面以这 6种主要传统节日为例,阐述其中的文化内涵。 1.1 中国传统节目根植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 自然条件与地理环境决定了早期的中国以农耕经济为主。人们发明了农具,培育出新的农作物,制定了一系列农业制度,形成了一些农事习俗,创作了农事诗、各式图形等,这些都是农耕文化的体现。中国传统节日根源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据史籍记载,春节在唐虞时叫 “载”,夏代叫 “岁”,周代才叫“年”。“载”、“岁”、“年”都是指谷物生长周期,谷子一年一熟,所以春节一年一次,含有庆丰收的寓意。关于春节的另一种说法是:春节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腊祭”,当时每逢腊尽春来,先民便杀猪宰羊,祭祀神鬼与祖灵,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免去灾祸。清明节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草木萌茂,农业上开始忙于春耕春种。江南有农谚这样形容清明:“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种莫迟延”、“种树造林,莫过清明”。关于中秋节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秋报的遗俗,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重阳节在陕北是正式收割的季节……从传统节日的起源看,大多出于农耕目的,虽然在流传过程中,有些节日淡化了农耕印象,但传统节日体现或根植于古代农耕文化这一点是确定的。 1.2 中国传统节 日体现了原始观念文化 对大自然的崇拜是先民最原始的崇拜形式之一,这里的大自然主要指太阳、月亮、大地及除此之外的自然物。《风土记》中记载:“仲夏端午,烹骛角黍 (粽女)”,端午节采棕叶、包棕子体现了人们对植物的崇拜。在中秋时节,古代贵族和文人学士会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无论是祭月还是赏月都体现了对月亮的崇拜。春节祭祖、清明扫墓是对祖先的崇拜。图腾崇拜是较为高级的宗教形式。原始先民都相信自己的氏族与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亲密关系,并以之作为氏族崇拜的对象。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早在屈原之前就出现了,这正体现了人们对龙图腾的崇拜。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中说:“距屈子投江千余年前,划龙舟之习俗就已存在于吴越水乡一带。目的是通过祭祀图腾——龙,以祈求避免常见的水旱之灾。祭祀之日便是端午,在水域中竞划刻着龙饰的舟船是‘龙祭 ’的重要内容。” 1.3 中国传统节日反映出古代宗法文化的特征 中国长期处在宗法制社会形态下,在宗法制度下,人们重血亲人伦,讲究礼教德治、长幼尊卑、贵贱有别。宗法制社会形态下的一系列要求在传统节日中找到了很好的依托。春节祭祖、清明扫墓,把人置于血亲人伦中,体现出一种 “人道亲亲”。《礼记 ·大传》中这样解释 “人道亲亲”:“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通过这种方式整个家族就以血亲人伦为纽带联系在一起了。无论是祭祖、扫墓,还是拜月、登高,都有严格的仪式,崔提《四民月令》是这样形容春节祭祖的:“正月之朔,是为正日。躬率妻孥,洁祀祖祢。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家室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通过一系列固定仪式,实现了“尊尊”—— 长幼尊卑、贵贱有别,并且这种等级差别也与血亲人伦有关。通过传统节日中的血亲人伦纽带,尊尊与亲亲联系在一起,整个社会实现了从“家天下”到“国天下”的过渡,形成了家国同构格局。 2 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文化精神 文化精神就是传统文化中具有积极意义的、体现在民族蓬勃向上精神的思想和观念。中国传统节日体现出精忠爱国、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天人合一、贵和尚美等文化精神,正是因为有着这些文化精神的存在,使得中国传统节日及节日中的一些习俗经过几千年的历程仍被保存、遵守着,体现出强大的文化生命力。 2.1 精忠爱国 精忠爱国思想在清明与端午两大节日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并且这种传统文化精神在历史进程中已经自发地上升为一种民族精神,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清明扫墓的习俗来自于寒食节,而寒食节相传与春秋时期介子推有关,介子推 “割股”给处于困境中的公子重耳充饥,这里体现了“忠”与“义”两种文化精神。当公子重耳成为晋文公欲封赏介子推时介子推背着老母进了深山,这里体现了“孝”。在几千年的社会进程中,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忠”“义” 的文化精神也成为中国传统观念中士大夫精神的渊源,孕育和造就了中国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英雄豪杰;而以血亲为纽带将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孝”,从小处说,使一个家族具有凝聚力;从大处说,使一个民族、国家更具有凝聚力。端午节赛龙舟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屈原代表着真、善、美,是爱国和忧民的化身,对屈原的纪念体现出一种赤诚爱国的文化精神。 2.2 天人合一 关于天人合一的思想,最基本的涵义是充分肯定 “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关注人类行为与 自然界的协调问题。春节迎新、清明踏青、端午赛船、中秋赏月、七夕观星、重阳登高都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天人合一思想除了人与自然协调外,笔者认为,更主要的是 “天人合德”——天有高尚的德,人应该效法天德,向自然学习,与天合德,这是天人合一思想的最高境界和最高理想。正如《易传 ·文言》中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这种认识影响着许多人的价值取向、人生态度,这与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观点是一致的。在现实中失意时,就转向自然,或归隐山林,或躬耕田园,在其间找到乐趣,发现真义。传统节日中的一些习俗在社会发展中被淡化或消失了,唯独亲近自然的行为得以延续,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具有强大的文化生命力 。 2-3 贵和尚美 “和 ”即和谐、统一,“美”即美好、团圆,贵和尚美作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在传统节日中常有流露。春节虽然是指农历一年的第一天,但人们习惯上的过年活动在头一年进入腊月 (夏历十二月) 就已开始 ,一直到元宵节才结束。在腊月里,人们要扫尘、祭灶神;除夕要全家团圆,大家围坐在一起和面包饺子,和面的 “和”与 “合”谐音,饺子的 “饺”与 “交”谐音,“合”与 “交”是团圆、相聚之意;至元宵节全家又要围在一起吃汤圆,这些都表达了人们希望生活团团圆圆、和谐美好的愿望。七夕乞巧,表达出人们希望婚姻美满的愿望。至于中秋吃月饼,更兼有生活团圆、婚姻美满之意。九九重阳,则有珍爱生命,健康长寿之意。此外,清明折柳,端午采艾叶、菖蒲,重阳遍插茱萸,这种驱恶避邪的习俗也显露出贵和尚美的思想 3 中国传统节日的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体现之一,在社会发展中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一般而言,消极的习俗总是流传不久,经过几千年社会历程流传至今的传统节日习俗总体而言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3.1 中国传统节 日体现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与民族凝聚力 春节回家、清明扫墓、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传统习俗流露出敬祖意识、亲情情结、精忠爱国等思想,这些观念最容易唤起人们对亲人、家庭、故乡、祖国的情感,唤起人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记忆,对民族精神的认同,唤起人们同宗同源的民族情及对文化同根性的认同。中国有许多俗语,如:“一人有难,众人帮忙”、“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等,这些都是传统节日具有强大文化凝聚力的表现;海外华侨回国祭祀祖先及在异国、异地的游子叶落归根等行为则是传统节日中民族凝聚力的体现。文化凝聚力与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增强民族团结、维系国家统一,有利于加深世界各地中华儿女的亲情,也有利于激励一个民族、国家不断前进、发展、强大。 3.2 中国传统节日构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 中国传统节日中天人合一思想为人们提供了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的机会,在踏青、观星、赏月、登高玩秋等活动中,人们放松心情,找回童真,发现乐趣。在亲近自然的活动中,人与人之间进行交际,体现出骨肉情深或天伦之乐,形成一种与人为善、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 当今世界,科技与工业日益发达,但人与 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许多变化,如由于人类无限制地征服自然而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再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日益冷漠、势利等。现在当我们重新对照中国传统节日中人与自然、人际问的和谐关系时,应该受到启迪。所幸的是,当今社会上的许多变化已经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党的十七大报告特意将保护生态环境,构建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提上日程,这是对传统节日中天人合一思想的肯定。 3-3 中国传统节日唤起人们对美的向往 中国传统节日中无论是亲近自然 (如踏青、观星、赏月、登高等)还是渴望团圆 (如吃饺子、月饼等)的习俗,都体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与向往。宗白华先生在 《美学散步》里论述了各种形态的美,书中特别有一篇文章—— 《美从何处来》,在这篇文章里,宗自华先生指出美来自于心灵。笔者认为传统节日中的美主要指生命与生活之美,在亲近自然,家人团圆,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传统习俗中,人们体会到了生活之美,也益加珍爱生命。并且传统节日中的行为、愿望都发自于内心,充满了感情,因此,即使有时希望不能实现,结局未必圆满,按照宗白华先生的说法,因为这些行为、愿望来自于心灵,它们也是美的。 4 结语 中国文化具有包容性,表现为同化力、融合力、延续力和凝聚力等方面。在历史进程中,作为中国文化核心的中原农耕文化曾与北方游牧文化、南方山地游耕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实现过交融互补,也与外国文化进行过几次大的交汇。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应具有包融性,而传统节日作为行为层面的传统文化,更应具有包融性。 中国传统节日有几千年的历史,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与其他文化交汇、互撞,消极的东西逐渐消亡,美好的东西日益突显,这正是传统节日具有强大文化生命力与凝聚力的表现。笔者相信,在与日前社会上流行的外国特别是西方节日的交汇、互撞中,中国传统节日定能发挥中国文化惯有的价值整合功能,到达一个新的层面。 参考文献: 【1】李汉秋.让传统佳节湿润民族精神[J].红旗文稿,2008,(8):34—35. 【2】严考亮.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2007,(1):126—128 【3】张贷年.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4】陈松林.论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内涵及其现代意义[J].湖北社会科学,2003,(10):65满意请采纳

红旗文稿参考文献怎么写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1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2、 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3、 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这些就是文献的参考文献的一部分,事实上是远远不止这一点,引用的部分很多,我们可以寻找百度帮忙。但是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是一定要注意的,如果不这么写的话,就会被知网查重算进正文的部分,那么论文的查重率就大大的提升了。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格式举例:〔1〕陈金梅.氟石膏生产早强快硬水泥的试验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学大学,2000 〔 2 〕 Chrisstoffels L A J . Carrier-facilitated transport as a mechanistic tool in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D〕.The Netherland:Twente University.1988

论文参考文献,就是你所写的论文中引用的其他资料中的内容,如数据、概念及别人的研究成果等。不能随便写,是要写出准确出处的。参考文献的编写格式要求。 一、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1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2、 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 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 、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7、 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 、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 9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二、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1、根据GB3469 规定,各类常用文献标识如下: ①期刊〔J〕 ②专著〔M〕 ③论文集〔C〕 ④学位论文〔D〕 ⑤专利〔P〕 ⑥标准〔S〕 ⑦报纸〔N〕 ⑧技术报告〔R〕 2、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具体如下: ①磁带〔MT〕 ②磁盘〔DK〕 ③光盘〔CD〕 ④联机网络〔OL〕 3、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例如: ①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 ②磁带数据库〔DB/MT〕 ③光盘图书〔M/CD〕 ④磁盘软件〔CP/DK〕 ⑤网上期刊〔J/OL〕 ⑥网上电子公告〔EB/OL〕 三、举例 1、期刊论文 〔1〕周庆荣,张泽廷,朱美文,等.固体溶质在含夹带剂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J〕.化工学报,1995(3):317—323 〔2〕Dobbs J M, Wong J M Modification of supercritical fluid phasebehavior using polor coselvent〔J〕 Ind Eng Chem Res, 1987,26:56 〔3〕刘仲能,金文清合成医药中间体4-甲基咪唑的研究〔J〕精细化工,2002(2):103-105 〔4〕 Mesquita A C, Mori M N, Vieira J M, et al . Vinyl acetate polymerization by ionizing radiation〔J〕.Radiation Physics and Chemistry,2002, 63:465 2、专著 〔1〕蒋挺大.亮聚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27 〔2〕Kortun G.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M〕. New York: Spring-Verlag,1969 3、论文集 〔1〕郭宏,王熊,刘宗林.膜分离技术在大豆分离蛋白生产中综合利用的研究〔C〕.//余立新.第三届全国膜和膜过程学术报告会议论文集.北京:高教出版社,1999.421-425 〔2〕Eiben A E, vander Hauw J K.Solving 3-SAT with adaptive genetic algorithms 〔C〕.//Proc 4th IEEE Conf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Piscataway: IEEE Press, 1997.81-86 4、学位论文 〔1〕陈金梅.氟石膏生产早强快硬水泥的试验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学大学,2000 〔 2 〕 Chrisstoffels L A J . Carrier-facilitated transport as a mechanistic tool in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D〕.The Netherland:Twente University.1988 5、专利文献 〔1〕Hasegawa, Toshiyuki, Yoshida,et al.Paper Coating composition〔P〕.EP 0634524.1995-01-18 〔 2 〕 仲前昌夫, 佐藤寿昭. 感光性树脂〔 P 〕. 日本, 特开平09-26667.1997-01-28 〔3〕Yamaguchi K, Hayashi A.Plant growth promotor and productionthereof 〔P〕.Jpn, Jp1290606. 1999-11-22 〔4〕厦门大学.二烷氨基乙醇羧酸酯的制备方法〔P〕.中国发明专利,CN1073429.1993-06-23 6、技术标准文献 〔1〕ISO 1210-1982,塑料——小试样接触火焰法测定塑料燃烧性〔S〕 〔2〕GB 2410-80,透明塑料透光率及雾度实验方法〔S〕 7、报纸 〔1〕陈志平.减灾设计研究新动态〔N〕.科技日报,1997-12-12(5) 8、报告 〔1〕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密相气力输送技术〔R〕.北京:1996 9、电子文献 〔1〕万锦柔.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DB/CD〕.北京: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据学术堂了解论文写作时,在最后部分参考文献中,总会有部分同学出现自己手打参考文献或者自己复制文献的情况,这样做不仅效率低,而且会出现参考文献不规范的情况,下面我就说说如何快速,准确的引用参考文献。工具:中国知网步骤:1、找到自己需要引用的论文2、选中,点击导出/参考文献3、直接复制,或者导出按照这种方法,就是标准的论文参考文献,在论文中直接复制到论文就行。

参考文献引用格式是什么样的?

红旗文稿杂志

先后获各种奖励及荣誉:1993年、1997年获海口市市委、市政府“先进个人”称号;1992、1993、1995、1996年获中共海口市委“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3年、1994年获海南省妇联“三八”红旗手称号;1991年-1995年连续4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97年被海口市委、市政府评为机关先进个人一等奖;2004年1月,经国家妇联、中央十多家国家级报刊及经济学家评选为“2003中国经济女性年度人物”;2005年1月再次荣获“2004中国经济女性年度人物”大奖;2006年4月,经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组织、国内工业界专家评选,被授予“中国地方工业经济发展年度十大推动人物”荣誉称号;2006年6月,通过经济、管理和财经界学术权威评选以及网络公开投票,被推选为2006年第三届“十大中华经济英才”;2002年11月8日,经中国女市长协会推荐、中宣部审查,中央电视台一套在《半边天》栏目以《女性参政故事》为题进行报道; 2005年2月23日央视一套《半边天》栏目以《魅力市长》为题进行报道。先后发表多篇论文:《海口市“八五:外引内联工作概况及“九五”外引内联工作建议》入选大型文献丛书《中国软科学文库》;《市场经济对政府工作的挑战及对策》入选北京中华国际名人研究会会刊《成功之路》;《海口市工业企业改革现状及发展思路》发表于《领导文集》;《推行阳光政务服务,实现源头预防腐败》入选大型文献《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思想宝库》(2010年);《实现阳光审批,源头预防腐败》入选求是杂志社主办的《红旗文稿》2009年第21期;《落实三个集中,确保四个到位,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入选求是杂志社主办的《红旗文稿》2011年第4期;2011年论文《提前办结率达23%,无一起投诉》入选《中华当代优秀儿女》(论文卷)、大型系列经典文库《共和国建设档案·时代影响力人物》、大型纪念文献《时代先锋·中国优秀共产党人论坛》;2011年论文《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入选《党史党建与贯彻十二五规划》(2011年刊)、大型文献史册《中国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大全》;2011年论文《打造让群众满意的服务平台》入选求是杂志研究所编辑的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专集《学习实践论坛》;2011年论文《注重构建三个平台,坚持便捷高效廉洁服务》入选大型文献《中国优秀领导干部论坛》。多篇论文先后获得各种奖励:《海口市招商引资的思路与举措》被评为全国党风与用人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2年3月发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改革政府机关工作》获联合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北京)、中国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中心联合主办的“女性创业与世界经济论坛”二等奖;《政府机关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入选《世纪启示录——当代中国改革文选》并在1998中国经济文化理论研讨会上被评为一等奖、在中国改革实践与理论成果评奖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在中国东欧中亚经济研究会社科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在“世贸商机与东南亚社会经济发展动态”学术研讨会上荣获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优化资本结构,搞活海口工业》在国际交流评选活动中荣获国际优秀论文奖;《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在2001年度全国优秀社科成果评奖活动中获特别纪念奖及“2003-2004年度全国当代优秀论文学术成果奖”特等奖;2010年发表的《推行阳光政务服务,实现源头预防腐败》入选《中国领导干部论坛》并获优秀领导干部征文一等奖;2011年发表的《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海南省政务服务中心开展“五比”活动推动创先争优》被全国思想政治工作科学专业委员会、《中国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大全》编委会评为优秀理论成果并获 “2010-2011年度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优秀成果特等奖。

求是杂志社是副部级单位,中共中央的机关刊。

杂志社就是杂志社。是建立在一个组织的基础上,就是建立在一个公司或一个什么局的基础上,顶多算个主办单位。。应该不会分级的。。单单自己什么都不算。

一、求是杂志社的级别:  求是杂志社为中共中央直属事业单位,中共中央机关刊,党中央新闻机构,副部级。  二、求是杂志社简介:  《求是》杂志是中共中央机关刊物之一,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办的理论刊物,担负着全面系统地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完整准确地宣传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促进党的事业发展的任务,是党中央指导全党全国工作的重要思想舆论工具,是党在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阵地。

红楼梦文献参考

%E5%88%98%E5%BF%83%E6%AD%A6%20%E6%8F%AD%E5%AF%86%E7%BA%A2%E6%A5%BC%E6%A2%A6&restype=-1&id=10000001&ty=0&pattern=0%E5%91%A8%E6%B1%9D%E6%98%8C%E3%80%8A%E7%BA%A2%E6%A5%BC%E6%A2%A6%E3%80%8B&restype=-1&id=10000001&ty=0&pattern=0

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帝四十九年)曹雪芹主要成就:中国大百科全书》评价说,《红楼梦》的价值怎么估计都不为过。《大英百科》评价说,《红楼梦》的价值等于一整个的欧洲。在国内文学界,《红楼梦》也一直被公认为中国古典小说不可逾越的巅峰。《红楼梦》是一部大书。有评论家这样说,几千年中国文学史,假如我们只有一部《红楼梦》,它的光辉也足以照亮古今中外。《红楼梦》并不只是一部言情小说,他更是一部对君主专制社会末期四大家族的兴衰史的概述,这已经逾越了言情小说的范围。它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起于言情而终于言情,但不止于言情,这样才能衬出情的深度与厚度。《红楼梦》之所以伟大,首先是在结构的伟大上。在如此精妙的布局和秩序下,这等空间、这群人物中,看似庞杂的故事在作者的笔下事无巨细,分明清晰地娓娓道来。_1_1#8_1 希望你可以满意

向您推荐研红著作如下:《红楼梦研究》 俞平伯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内容提要:本书对高鹗续书、《红楼梦》人物、《红楼梦》风格、后三十回《红楼梦》之原貌等红学基本问题,进行了探索。相当权威。《红楼梦》人物形象解析 马瑞芳,左振坤主编 内容提要:本书收录了21篇关于《红楼梦》人物形象解析的文章。包括《红楼梦》人物赞、《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论贾宝玉典型形象》等。 以上回答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杭州图书馆

清朝乾隆时期,作者:曹雪芩,《红楼梦》是中国古今第一奇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金子塔,它其中蕴含着一个时代的历史容量,是中国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

红外线参考文献

当智能红外线测温仪用于测量转轴振动时,安装通常采取在现场用手扶、橡皮泥粘粘水磁吸盘固定、螺栓固定等四种方式。临时性振动测量中,大多数采用手扶测温仪的方式,这种方法测量灵活、使用方便,特别是当智能红外线测温仪数量缺少和测温仪互换性不好时,有着特殊的优点;缺点在于测试误差相对较大,而且工作强度也大用橡皮泥粘粘测温仪也比较方便,测量结果正确性相对于手扶效果会好得多。需要注意的是,橡皮泥不能将智能红外线测温仪粘贴到垂直平面上,只能固定于水平面上,例如测量轴承座顶部垂直、水平、轴向振动。在粘接牢靠,频率在50Hz时,该方法最大能量300μm振动。永磁吸盘固定速度测温仪较橡皮泥的方式会更方便,而且目前国内也能制造出尺寸为φ50或50mm*50mm的永磁吸盘,其吸力可达196N,用这样的吸盘固定500g以下的智能红外线测温仪,吸附在水平面上,最大可测量1000μm振动。用螺栓直接将速度测温仪固定在轴承上,不仅可以可靠地测量轴承座顶部三个方向的振动,而且还可以测量垂直平面上两个方向的振动。参考文献:文章链接:中国环保在线

立定跳远测距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文 摘】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与未来,因此青少年的健康状况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颁布实施,开发智能化体质测试系统用于检测大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立定跳远测距系统是智能化体质测试系统系列产品之一,该系统将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溶为一体,技术含量高。在研究参考国内外现有立定跳远测距仪的基础

‍体温测量(图源:)魏峥供稿疫情的阴云还未散尽,红外体温计(一种基于观测红外线测量体温的设备)成为公共场所的标配,将“红外线”的概念引入了公众视野中。从体温计到夜视仪,再到近几年颇为火热的红外保健产品, 或许你曾在很多场合听说过红外线 。 那么,红外线究竟是什么,又有哪些特征和应用呢?红外线是什么?红外线(Infrared)也被称为红外光,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Frederick William Herschel)在对太阳光的热效应进行研究时,发现光谱中红光边界之外有一片黑暗区域,这里的温度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更高了,即在红光外侧,存在具有较强热效应的不可见光。在后来的研究中,人们将这类波长从可见的红光到电子学中微波区边界之间,波长为75-1000微米(1微米为百万分之一米)的电磁波称为红外光。威廉·赫歇尔七色光热效应实验根据电磁学理论,带电粒子的变速运动都会发射或吸收电磁辐射,红外线和紫外线、可见光、微波、无线电波等一样,都属于电磁波(电磁辐射)。电磁波谱(图源:)“看见”红外线小到雪花,大到天体,几乎所有物体都可以产生红外光。与所有电磁波一样,红外光可以被物体吸收和反射。借助红外探测仪器,无处不在的红外光可以帮助我们“看到”物体。 在现代科技中,无论是天文观测的红外相机,还是军事中的红外夜视仪,都是基于这种红外光来成像的。NASA的广域红外线巡天探测卫星(WISE)拍摄的星空红外照片(图源:NASA)红外成像并不是让我们真正看到了物体,只是通过物体发出或反射的红外线,而获知了物体的一些属性,如位置、轮廓或温度。红外线作为一种不可见光,并没有“颜色”。在一些情况下,人们还会使用红外光源,例如夜视摄像头就配有红外灯为摄像提供光源。在军事上,红外夜视装备可以和红外探照灯配合,让夜间的战场变得“亮如白昼”。左图为具备夜视功能的摄像头,镜头周围的零件即为红外补光灯;右图为t-90主战坦克,主炮两侧的红外大灯可以为夜视仪提供光源。(图源:pixabay(左);army-technology(右))隐形的“信使”作为一种光源,红外光本身也包含着信息。将不同物体所发出的红外光进行整理归类并记录其特征,就可以根据红外特征识别物体。换句话说,红外线不仅可以“看见”世界,还能“认识”世界。HC-SR505型红外人体感应模块,广泛应用于自动门、自动冲水器等(图源:baidu)红外线产生的微观原因是分子的变速运动,在不同温度下,物体的分子运动会产生不同波长和强度的红外线。以常见的热红外探测器为例,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分子运动更剧烈,物体会以红外线的方式释放更多能量。根据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黑体辐射的总能量和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通过测量物体单位面积的红外辐射强度,并对环境温度、发射率、测量距离等干扰因素进行补偿,可以反推物体表面的温度。广泛应用的红外体温计大多是基于这一原理设计的。所以,红外温度计大都被动的接收物体所发出的电磁波,不会向外释放能量。一些型号的体温计发出的红光也并不是红外线,而只是用于确定测量位置的微弱可见光。红外温度计(图源:)更为有趣的是,红外线还可以被调制为包含二进制信息的脉冲信号,用于传递信息。价格低廉、结构简单的红外通讯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家电遥控等通信情景。家用电视的红外遥控器远红外线治疗此外,红外线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领域。红外线的波长范围较宽,根据波长分为近红外线(7-3微米)、中红外线(3-6微米)、远红外线(6-15微米)、极远红外线(15-1000微米)。其中,波长为4-15微米的红外线对身体健康有益,它能够穿透皮肤,与人体内的水分子产生共振辐射,或是与三磷酸腺苷(ATP)等蛋白质结构发生作用,从而改善人体机能。远红外保健产品所宣称的促进损伤自愈、血管扩张、改善循环、调节血压以及消炎止痛的作用都基于此, 红外保健设备通过特定的装置对人体产生远红外线,就可以达到理疗的效果。远红外桑拿房(图源:)此外,通过特定的涂层,有些穿戴产品还可以把人体产生的远红外线反射回人体,例如红外护膝、红外贴等。这种设计依靠人体产生的微量远红外线运作, 是保暖或辅助治疗手段。 根据医生和专业人士建议 按需选用远红外产品,才是明智选择。只有了解了 红外 线 的基本知识,客观理性的对待红外线,才能“看清”这个世界。参考文献:张建奇,方小平红外物理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季冠芳,杨子彬远红外线的生物学效应及其应用天津医药,2007(01)征稿启示科学媒介中心(SMC)微信公众号欢迎赐稿!

[1] 于殿泓,王新年.单片机原理与程序设计实验教程[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8.[2] 赵文博,刘文涛.单片机语言C51程序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10.[3] 李爱秋.红外线遥控12位电子密码锁的设计[J].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8卷第一期,2008.[4] 陈杰,黄鸿.传感器与检测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8.[5] 周航慈 单片机应用程序设计技术[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1,2.[6] 李朝青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5,10.[7] 孙育才 MCS-51系列单片微型计算机及其应用[M]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4,6.[8] 沈红卫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实力与分析[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9] 徐爱钧, 彭秀华 单片机高级语言C51应用程序设计[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10] 曾一江 单片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 北京:科技出版社,2009,12.[11] 康华光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4.[12] Nishino S F,Paoli G C,Spain J C Aerobic degradation of dinitroto-luenes and pathway for bacterial degradation of 2,6-dinitrotoluene Volume 66,[13] Kennes C,W M Wu,L Bhatnagar et Anaerobic dechlorination and mineralization of PCP and 2,4,6-trichlorophenol by the methanogenic PCP-degrading granules Volume 44,[14] P Product S COMS single-chip 8-bit [15] Hermarn K P N Instrument Transducers-An Introduction to their Performance and D2nd Ed[M] Clarendon Press, O

  • 索引序列
  • 红旗文稿参考文献
  • 红旗文稿参考文献怎么写
  • 红旗文稿杂志
  • 红楼梦文献参考
  • 红外线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