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关于人体寄生虫的论文500字

关于人体寄生虫的论文500字

发布时间:

关于人体寄生虫的论文500字

吸血,吸营养。

有种药我忘了叫什么了!!医院都有的!吃完就排出去了!

人体寄生虫病(钩虫病、绦虫病、血吸虫病、肺吸虫病和其它重要寄生虫病的病原生物学、流行畜禽寄生虫病(肝片吸虫病、线虫病、绦虫病、姜片虫病、牛新蛔虫病的病原学、感染规律、免疫诊断及防治);鱼类贝类 寄生虫的生活史因种不同,有的比较复杂,寄生虫病的流行因素也多种多样,因此,要达到有效防治的目的,必须在了解各种寄生虫的生活史及流行规律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措施。从政府角度可通过普查普治带虫者和患者,查治或处理动物宿主。此外,还应做好流动人口的监测,以控制流行区传染源的输入和扩散等。对于个人来说,必须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加强粪便和水源管理。 据卫生部疾控司提供的资料显示,我国现有寄生虫病约有60种,其中发病率高危害严重的大约有10多种,以包虫病为例,主要流行于西部的新疆、青海、甘肃等地,患病人数约130万,其中重病人估计有50万~70万人, 寄生虫(parasite)——营寄生生活的低等小动物(动物性寄生物) 寄生虫的分类 原生动物门( Phylum Protozoa)—— 原虫 • 扁形动物门( Phylum Platyhelminthes)—— 吸虫、绦虫 • 线形动物门( Phylum Nemathelminthes)—— 线虫 • 棘头动物门( Phylum Acanthocephala)—— 棘头虫 • 节肢动物门 (Phylum Arthropoda)———— 医学昆虫 习惯上分为:蠕虫 ( 吸虫、绦虫、线虫 ) 、原虫、医学昆虫三大类。 宿主(host)——能够为寄生物提供居留场所,满足寄生物营养需求使之发育繁殖的一类生物。 作为宿主的条件 解剖学和生理学上的特点允许寄生虫的入侵和在其体内生存 宿主与寄生虫之间有食物链关系 合适的外界环境条件 寄生虫感染的诊断 • 流行感染史调查 • 病原学检查 —— 从血液、组织液、排泄物、分泌物及活体组织中检查寄生虫的某一发育期 • 免疫学检查 —— 皮内试验、血清学试验 • 分子生物学检查 ——DNA 探针、基因扩增技术 (PCR) 等 • 其他辅助检查 ——X 线、 B 超、 CT 等 六、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 一 ) 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与影响因素 • 传染源(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 • 传播途径 途径:土源性(水、食物、土壤、空气) 生物源性(中间宿主、昆虫媒介) 方式: • 经口感染 • 经皮肤感染 • 经节肢动物叮刺感染 • 经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 • 其他途径:经输血、呼吸、乳汁及自身感染等 • 易感人群 • 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社会因素 (二)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 • 地方性 • 季节性 • 自然疫源性 动物源性疾病 人兽共患性寄生虫病 (三)寄生虫病的防治 防治原则 • 消灭传染源 • 切断传播途径 • 保护易感人群 似蚓蛔线虫(人蛔虫) Ascaris lumbricoides 一、蛔虫的形态与生活史 1 成虫与虫卵形态 • 成虫:外形、唇瓣、内部结构 • 虫卵:受精卵、未受精卵、 脱蛋白质膜的受精卵 • 生活史 小肠 随粪便排出 人误食 食管 , 胃 , 小肠内第四次蜕皮 60—75 天 寿命一年左右 • 生活史特点 • 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 • 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外界适宜条件下发育 3 周为感染期虫卵 • 经口感染 • 幼虫经肠外移行后定居小肠发育成熟 二、蛔 虫 的 致 病 幼虫致病 蛔蚴性肝炎 蛔蚴性肺炎 成虫致病 • 肠蛔虫病消化道症状 • 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症状 • 过敏性症状 • 消瘦、营养不良 外科并发症 三、蛔 虫 感 染 的 诊 断 粪便查找虫卵或成虫 直接涂片法镜检虫卵 • 改良加藤氏法(定量透明法)镜检虫卵 • 浓集虫卵检查(沉淀法、浮聚法) • 粪便内发现成虫 四、蛔虫感染的流行与防治 毛首鞭形线虫 Trichuris trichiura 形态:成虫似鞭状,虫卵腰鼓形 生活史似蛔虫, 不同点: • 成虫寄生于人的结肠 • 幼虫无肠外移行 致病性弱,一般无症状,重者可引起脱肛

车大多哦中午的支持谢谢支持

关于人体寄生虫的论文

有种药我忘了叫什么了!!医院都有的!吃完就排出去了!

可以写医学检验寄生虫方面的,一下是一些参考资料:垃圾污染 垃圾侵占土地,堵塞江湖,有碍卫生,影响景观,危害农作物生长及人体健康的现象,叫做垃圾污染。 垃圾包括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两部分。工业废渣是指工业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主要包括煤研石、粉煤灰、钢渣、高炉渣、赤泥、塑料和石油废渣等。生活垃圾主要是厨房垃圾、废塑料、废纸张、碎玻璃、金属制品等等。在城市,由于人口不断增加,生活垃圾正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构成一大公害。 垃圾的严重危害,首先是侵占大量土地。二是污染农田。三是污染地下水。四是污染大气。工业废渣中的有些有机物质,能在一定温度下通过生物分解产生恶臭,从而污染大气。五是传播疾病。生活垃圾中含有病菌、寄生虫,如果直接用来作为农家肥料,人吃了施用过这种肥料的蔬菜、瓜果,就可能得传染病。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城市垃圾大量增加。垃圾处理已成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中的紧迫问题。 食品污染 食品是构成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三大要素之一。食品一旦受污染,就要危害人类的健康。食品污染是指人们吃的各种食品,如粮食、水果、蔬菜、鱼、肉、蛋等,在生产、运输、包装、贮存、销售、烹调过程中,混进了有害有毒物质或者病菌。 食品污染可分为生物性污染和化学性污染两大类。 生物性污染是指有害的病毒、细菌、真菌以及寄生虫污染食品。属于微生物的细菌、真菌是人的肉眼看不见的。鸡蛋变臭,蔬菜烂掉,主要是细菌、真菌在起作用。细菌有许多种类,有些细菌如变形杆菌、黄色杆菌、肠杆菌可以直接污染动物性食品,也能通过工具、容器、洗涤水等途径污染动物性食品,使食品腐败变质。真菌的种类很多,有5万多种。最早为人类服务的霉菌,就是真菌的一种。现在,人们吃的腐乳、酱制品都离不开霉菌。但其中百余种菌株会产生毒素,毒性最强的是黄曲霉毒素。食品被这种毒素污染以后,会引起动物原发性肝癌。据调查,食物中黄曲霉素较高的地区,肝癌发病率比其他地区高几十倍。英国科学家认为,乳腺癌可能与黄曲霉毒素有关。我国华东、中南地区气候温湿,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比较普遍,主要污染在花生、玉米上,其次是大米等食品。污染食品的寄生虫主要有蛔虫、绦虫、旋毛虫等,这些寄生虫一般都是通过病人、病畜的粪便污染水源、土壤,然后再使鱼类、水果、蔬菜受到污染,人吃了以后会引起寄生虫病。

最常见的就是猪肉绦虫,至于预防的方法吗,可以定期吃打虫药,也可以吃一吃红豆饭,也可以杀虫,而且方便一些。味道也不错

拿去参考,是姐姐自己的医学寄生虫相关

人体寄生虫论文关于蛔虫1200字

体呈圆柱状,向两端渐细,全体乳白色,侧线明显。雌虫长达20—35cm,雄虫15—30cm,直径5mm,雄虫短而细,尾端呈钩状。寄生于人体小肠内,引起蛔虫病,属大型的人体寄生线虫。成熟的雌虫和雄虫在小肠里交配产卵。受精卵随病人的粪便排出体出外,并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育,它能使人感染上蛔虫病,叫做感染性卵。扩展资料人蛔虫寄生在人体内吸取人的营养,使人营养不良,面黄肌瘦。由于人蛔虫在人体的消化道、胃里的繁殖、活动,使人常感觉肚子痛、胃痛。预防蛔虫病应注意饮食卫生,注意饭前便后洗手。体壁由角质层、上皮和肌层构成皮肌囊。角质层发达,由皮层、原纤维层、基质、纤维层及基膜等四层构成,有保护作用。上皮层为合胞体构造,两侧线发达,其内各有一条纵排泄管,背线及腹线明显,内有背神经和腹神经。纵肌不发达,被背、腹、侧线分成4条纵带。肌细胞的基部为可收缩的肌纤维,端部为不能收缩的细胞体部,细胞核即位于此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蛔虫

首先是要确定自己有没有寄生虫,不能听风就是雨。一般肠道寄生虫比较常见的有蛔虫、钩虫、鞭虫、蛲虫、丝虫,都会引起相应的症状,你可以上网搜索一下看看自己是否符合。另外,如果不幸感染了肠道寄生虫,最好还是去医院经行正规治疗。

有种药我忘了叫什么了!!医院都有的!吃完就排出去了!

成人也是有可能感染寄生虫的, 大多是因为食用了被寄生虫污染的食物。可以做个寄生虫检测,确认感染的话,按照医嘱治疗。平时要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人体寄生虫论文关于蛔虫

蛔虫病——影响人类健康的危险因素之一有许多因素会影响人的营养和健康。其中肠道寄生虫感染就是影响儿童营养的危险因素之一,肠道常见寄生虫有蛲虫、蛔虫、鞭虫和钩虫等,蛔虫病是小儿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蛔虫是一个旅行家,在它的一生中,自进入人体,它就把人的身体作为它的旅游胜地,要在人体内各处游走,最后定居到人的小肠。病人可以没有什么症状,也可造成复杂的并发症,临床上常见有三类表现:(1)由幼虫迁徙过程中不断产生代谢产物和毒素所带来的危害,患者轻则厌食、肚子疼、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睡眠差、磨牙和夜惊症状,并可引发变态反应:表现为咳嗽、发热、胸痛和哮喘、皮肤反复出现“风疙瘩”(荨麻疹)等,偶可引发蛔虫性肺炎,血液中嗜酸性白细胞增多现象。(2)蛔虫寄生在肠道,以大量半消化食糜为营养源。每26条成虫l天要消耗4克蛋白质。虫体物质抑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作用。蛔虫病患儿食欲不振,孩子常喊肚子痛,尤以脐周部位为多,喜欢揉按,不痛时仍游玩如常;个别孩子发生偏食或异食,患儿喜欢吃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如纸张、布头等;(3)蛔虫四处乱窜的习性,在小儿高热、烦躁或服用不足量驱虫药时表现更明显。可扭结成团阻塞肠腔,引蛔虫病——影响人类健康的危险因素之一有许多因素会影响人的营养和健康。其中肠道寄生虫感染就是影响儿童营养的危险因素之一,肠道常见寄生虫有蛲虫、蛔虫、鞭虫和钩虫等,蛔虫病是小儿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蛔虫是一个旅行家,在它的一生中,自进入人体,它就把人的身体作为它的旅游胜地,要在人体内各处游走,最后定居到人的小肠。病人可以没有什么症状,也可造成复杂的并发症,临床上常见有三类表现:(1)由幼虫迁徙过程中不断产生代谢产物和毒素所带来的危害,患者轻则厌食、肚子疼、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睡眠差、磨牙和夜惊症状,并可引发变态反应:表现为咳嗽、发热、胸痛和哮喘、皮肤反复出现“风疙瘩”(荨麻疹)等,偶可引发蛔虫性肺炎,血液中嗜酸性白细胞增多现象。(2)蛔虫寄生在肠道,以大量半消化食糜为营养源。每26条成虫l天要消耗4克蛋白质。虫体物质抑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作用。蛔虫病患儿食欲不振,孩子常喊肚子痛,尤以脐周部位为多,喜欢揉按,不痛时仍游玩如常;个别孩子发生偏食或异食,患儿喜欢吃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如纸张、布头等;(3)蛔虫四处乱窜的习性,在小儿高热、烦躁或服用不足量驱虫药时表现更明显。可扭结成团阻塞肠腔,引起蛔虫性肠梗阻。可钻人胆道,引起胆道蛔虫症,剧烈的疼痛使小儿大哭大叫、全身冷汗、在床上打滚。可钻入阑尾引起蛔虫性阑尾炎,钻入胰管引起胰腺炎等。

线形动物门,线虫纲,蛔目,蛔科。是人体肠道内最大的寄生线虫,成体略带粉红色或微黄色,体表有横纹,雄虫尾部常卷曲。虫卵随粪便排出,卵分受精卵和非受精卵两种。前者金黄色,内有球形卵细胞,两极有新月状空隙;后者窄长,内有一团大小不等的粗大折光颗粒。只有受精卵才能卵裂、发育。在21~30℃、潮湿、氧气充足、荫蔽的泥土中约10天左右发育成杆状蚴。脱一次皮变成具有感染性幼虫的感染性虫卵,此时如被吞食,卵壳被消化,幼虫在肠内逸出。然后穿过肠壁,进入淋巴腺和肠系膜静脉,经肝、右心、肺,穿过毛细血管到达肺泡,再经气管、喉头的会厌、口腔、食道、胃,回到小肠,整个过程约25~29天,脱3次皮,再经1月余就发育为成虫。蛔虫是世界性分布种类,是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感染率可达70%以上,农村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受感染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食欲不振或善饥、脐周阵发性疼痛、营养不良、失眠、磨牙等症状,有时还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蛔虫扭集成团可形成蛔虫性肠梗阻,钻入胆道形成胆道蛔虫病,进入阑尾造成阑尾蛔虫病和肠穿等,对人体危害很大。预防蛔虫病,主要是普治病人,杜绝感染来源;搞好粪便管理;讲究个人卫生,防止虫卵进入人口。   似蚓蛔线虫(Ascaris lumbricoides Linnaeus,1758)简称蛔虫,是人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成虫寄生于小肠,可引起蛔虫病(Ascariasis)。此外,犬弓首线虫(Toxocara canis,简称犬蛔虫)是犬类常见的肠道寄生虫,其幼虫能在人体内移行,引起内脏幼虫移行症(visceral larva migrans,VLM)。   【病原学】 似蚓蛔线虫(Ascaris lumbricoides Linnaeus,1758)简称蛔虫,人体经口误食感染期蛔虫卵。   【生活史】 成虫寄生于小肠, 多见于空肠, 以半消化食物为食 雌、雄成虫交配后雌虫产卵, 卵随粪便排出体外, 污染环境,受精卵在荫蔽、潮湿、氧气充足和适宜温度(21~30℃)下, 经2周, 其内的卵细胞发育成第一期幼虫, 再经一周,在卵内第一次蜕皮后发育为感染期卵 感染期卵被人吞入,在小肠内孵出幼虫 幼虫能分泌透明质酸酶和蛋白酶,侵入小肠粘膜和粘膜下层, 钻入肠壁小静脉或淋巴管, 经静脉入肝, 再经右心到肺, 穿破毛细血管进入肺泡, 在此进行第2次和第3次蜕皮, 然后,再沿支气管、气管移行至咽, 被宿主吞咽, 经食管、胃到小肠, 在小肠内进行第4次蜕皮后经数周发育为成虫 自感染期卵进入人体到雌虫开始产卵约需2个月 成虫寿命约1年 每条雌虫每日排卵约24万个 宿主体内的成虫数目一般为一至数十条, 个别可达上千条   【病理改变】 幼虫致病期部分病人肺部X线检查,可见浸润性病变,病灶常有游走现象;成虫致病期可损伤肠粘膜、荨麻疹、皮肤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结膜炎、化脓性胆管炎、胆囊炎、甚至发生胆管坏死、穿孔、以及肠扭转和肠坏死。蛔虫幼虫在体内移行、发育、蜕皮还可引起Loffler`s综合征(吕弗勒综合征)。临床上以肺部炎症症状为主,伴有全身表现:患者发热、咳嗽、哮喘、血痰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X线检查可见浸润性病变,重度感染时可出现肺水肿、肺出血等。多在1-2周内自愈。   【流行病学】 蛔虫的分布呈世界性,尤其在温暖、潮湿和卫生条件差的地区,人群感染较为普遍。蛔虫感染率,农村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目前,我国多数地区农村人群的感染率仍高达60%~90%。 幼虫期致病: 可出现发热、咳嗽、哮喘、血痰以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等临床症象 成虫期致病:患者常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以及间歇性脐周疼痛等表现。可出现荨麻疹、皮肤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以及结膜炎等症状。突发性右上腹绞痛,并向右肩、背部及下腹部放射。疼痛呈间歇性加剧,伴有恶心、呕吐等。 自患者粪便中检查出虫卵,即可确诊。对粪便中查不到虫卵,而临床表现疑似蛔虫病者,可用驱虫治疗性诊断,根据患者排出虫体的形态进行鉴别。疑为肺蛔症或蛔虫幼虫引起的过敏性肺炎的患者,可检查痰中蛔蚴确诊。   【并发症】 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胰腺炎,阑尾炎或蛔虫性肉芽肿等。   【辅助检查】 由于蛔虫产卵量大,采用直接涂片法,查一张涂片的检出率为80%左右,查3张涂片可达95%。对直接涂片阴性者,也可采用沉淀集卵法或饱和盐水浮聚法,检出效果更好。 对蛔虫病的防治,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包括查治病人和带虫者,处理粪便、管好水源和预防感染几个方面。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生食未洗净的蔬菜及瓜果,不饮生水,防止食入蛔虫卵,减少感染机会。使用无害化人粪做肥料,防止粪便污染环境是切断蛔虫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在使用水粪做肥料的地区,可采用五格三池贮粪法,使粪便中虫卵大部分沉降在池底。由于粪水中游离氨的作用和厌氧发酵,虫卵可被杀灭,同时也会增加肥效。利用沼气池发酵,既可解决农户照明、煮饭;又有利粪便无害化处理。可半年左右清除一次粪渣。此时,绝大部分虫卵已失去感染能力。在用于粪做肥料的地区,可采用泥封堆肥法,三天后,粪堆内温度可上升至52℃或更高,可以杀死蛔虫卵。 对病人和带虫者进行驱虫治疗,是控制传染源的重要措施。驱虫治疗既可降低感染率,减少传染源,又可改善儿童的健康状况。驱虫时间宜在感染高峰之后的秋、冬季节,学龄儿童可采用集体服药。由于存在再感染的可能,所以,最好每隔3~4个月驱虫一次。对有并发症的患者,应及时送医院诊治,不要自行用药,以免贻误病情。 常用的驱虫药物有丙硫咪唑、甲苯咪唑,左旋咪唑和构橼酸哌嗪(商品名为驱蛔灵)等,驱虫效果都较好,并且副作用少。   【如何治疗蛔虫病?以下方便大家参考】   驱虫治疗:常用的驱虫药有甲苯咪唑(安乐士)、阿苯达唑(肠虫清)、左旋咪唑(驱钩蛔)、枸橼酸哌嗪(驱蛔灵、六一宝塔糖),详见常用驱肠虫药。由于蛔虫在人体内寄生存活时间一般为一年左右,所以如果能避免再感染,大约一年蛔虫病可“自愈”。   胆道蛔虫症的治疗:治疗原则为解痉止痛、早期驱虫和控制感染。早期驱虫可防止复发与并发症。蛔虫有厌酸习性,可选用食醋一次2~4两,每日三次,以达到安虫目的。内科治疗无效,合并严重肝胆感染手术治疗。   蛔虫性肠梗阻的治疗:大多数蛔虫性肠梗阻是不完全性的,应及早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解痉止痛、静脉补液,腹痛缓解后驱虫。当发展为完全性肠梗阻,并发肠坏死、穿孔、腹膜炎时要及时手术治疗   【预防】 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生食未洗净的蔬菜及瓜果,不饮生水,防止食入蛔虫卵,减少感染机会。 使用无害化人粪做肥料,防止粪便污染环境是切断蛔虫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在使用水粪做肥料的地区,可采用五格三池贮粪法,使粪便中虫卵大部分沉降在池底。由于粪水中游离氨的作用和厌氧发酵,虫卵可被杀灭,同时也会增加肥效。利用沼气池发酵,既可解决农户照明、煮饭;又有利粪便无害化处理。可半年左右清除一次粪渣。此时,绝大部分虫卵已失去感染能力。在用于粪做肥料的地区,可采用泥封堆肥法,三天后,粪堆内温度可上升至52℃或更高,可以杀死蛔虫卵。   【治愈标准】 经过治疗,经3~4个月后检查粪便无虫卵即为治愈。   【预后】 由于存在再感染的可能,所以,最好每隔3~4个月驱虫一次。   蛟蛕   一作蛟蚘。蛔虫之别称。《灵枢·厥病》:“心肠痛,憹作痛,肿聚,往来上下行,痛有休止,腹热喜渴涎也者,是蛟蛕也。”张志聪注:“蛟蛕者,蛔虫也。”   小儿蛔虫   小儿蛔虫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重者食欲不振,或喜食异物,面黄形瘦,脐周腹痛,时作时止,触之腹部柔软,或可扪及虫团聚散,并可见吐蛔或便蛔,且大便干稀不调。有些患儿出现淡色白斑、巩膜出现兰色斑点,下唇或出现颗粒样大小白点,舌苔薄腻或花剥,舌尖红尖。   本病发生原因是因小儿吞食了蛔虫卵所致,感染途径主要是通过污染的手或食入不洁的饮食而致。若平素小儿脾胃虚弱,饮食不节,素蕴湿热者更易发生本病。

蛔虫是线形动物门,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简单的消化腔有口有肛门。雌雄异体,卵生,受精卵经口进入消化腔,寄生在小肠内,吸食半消化食靡。

蛔虫是一种单纯的寄生虫,平时寄生在肠道里,主要的危害是大量吸收营养,使人营养不良,比较危险的一个情况是蛔虫过多导致肠梗阻,就有危险了。蛔虫的幼虫也有可能进入肺部导致肺内感染,不过几率非常小。蛔虫有游走钻孔的习性。如果肠道内蛔虫较多,可引起蛔虫在肠内骚动而酿成大祸。例如,蛔虫可钻进胆管引起胆道蛔虫症、胆管炎、胆囊炎;蛔虫钻入肝脏,可引起肝脓肿;蛔虫钻入阑尾,可引起蛔虫性阑尾炎、腹膜炎等。肠管内寄生的蛔虫过多时,常在肠内扭结成团,部分或全部堵塞了肠管,导致蛔虫性肠梗阻。这些情况都会造成极大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

人体寄生虫论文关于钩虫

寄生人体的钩虫主要包括十二指肠钩口线虫(Ancylostoma duodenale简称十二指肠钩虫)及美洲板口线虫(Necator americanus简称美洲钩虫)两种常寄生于狗猫等的锡兰钩虫(Aylonicum)犬钩虫(Aaninum)马来钩虫(Aalayanum)偶亦可在人肠发育为成虫而巴西钩虫(Abraziliense)仅感染期幼虫能侵入人体引起皮肤匍行疹不发育为成虫 钩虫成虫长约1cm大小因虫种而异雌虫较粗长雄虫较细短尾部扩展成伞形称交合伞活时呈半透明米黄色或淡红色死后呈灰白色或砖灰色两种钩虫成虫的区别要点 虫卵椭圆形无色透明大小58μm×36 μm卵壳很薄在新鲜粪便中虫卵常已发育至2~8个细胞各种钩虫的虫卵大体相似不易鉴别十二指肠钩虫与美洲钩虫的杆状蚴形态相似但两者的丝状蚴有明显差别还可利用PCR方法扩增虫卵DNA再以限制酶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测定以此鉴别两类钩虫 钩虫生活史中不需要任何中间宿主成虫寄生空肠少数见于十二指肠与回肠上中段虫卵随粪便排出在温暖潮湿荫蔽疏松土壤中于24h内可发育为杆状蚴破卵而出以泥土中的细菌及有机物为食需蜕皮2次经5~7天发育为丝状蚴若气温低于13℃虫卵不会发育丝状蚴是钩虫的感染期体表有鞘对外界的抵抗力甚强可在土壤中生存数周它具有向温性当接触人体皮肤或黏膜时可在5~10min内侵入人体经淋巴管或微血管随血流经右心至肺穿过肺微血管进入肺泡沿支气管上行至会厌部随人的吞咽活动经胃进入小肠;第3次蜕皮并形成口腔经3~4周再蜕皮1次后发育为成虫雌虫经交配后产卵自幼虫侵入皮肤至发育成熟产卵的时间可有很大差异一般为50天 但十二指肠钩虫则偶可长达6~8个月成虫约可活5~7年但多数于1~2年内被排出体外 (二)发病机制 钩虫幼虫可引起皮肤损害和肺部病变;成虫吸血可引起小肠黏膜慢性失血而导致贫血 皮肤损害 在丝状蚴侵入皮肤后的数分钟至1h内局部皮肤充血水肿中性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可出现红色小丘疹1~2天内变成水疱感染后24 h内大部分幼虫仍滞留在真皮与皮下组织内然后经淋巴管或微血管抵达肺部 肺部病变 当钩虫幼虫穿过肺微血管至肺泡时可引起肺间质和肺泡点状出血与炎症病变感染重者可引起支气管肺炎当幼虫沿支气管向上移行至咽喉部时可引起支气管炎与喉炎 小肠黏膜损伤 钩虫借口囊咬附小肠黏膜绒毛摄取血液黏膜上皮与肠液为食钩虫吸入的血液很快自虫体肛门排出钩虫分泌抗凝血物质即使钩虫移动位置原有的黏膜伤口仍持续渗血渗血量与虫体吸血量相同或略多钩虫每日更换吸血位置4~6次形成小肠黏膜散在点状或斑状出血重者黏膜下层可有大块瘀斑 心脏病变 长期严重贫血与缺氧可引起心肌脂肪变性心脏扩大甚至并发心力衰竭 此外钩虫感染还可引起长骨骨髓显著增生脾脏的髓质化生肝脏脂肪变性食管与胃黏膜萎缩 慢性失血是钩虫病贫血的原因根据51Cr标记红细胞的方法测定人体失血量美洲钩虫每条01~09 ml/d平均03 ml/d十二指肠钩虫每条14~4 ml/d平均15ml/d钩虫也可引起血浆的丢失用131I标记白蛋白测定白蛋白丢失量每100条钩虫1g/d相当于血浆3ml

人体感染主要是丝状蚴接触人体皮肤或黏膜侵入导致。会使人患上贫血、营养不良、胃肠功能失调等病,重者可能会发育障碍及心功能不全。

钩虫(hookworm)是钩口科线虫的统称,发达的口囊是其形态学的特征。在寄生人体消化道的线虫中,钩虫的危害性最严重,由于钩虫的寄生,可使人体长期慢性失血,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贫血及与贫血相关的症状。钩虫呈世界性分布,尤其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人群感染较为普遍。据估计,全世界钩虫感染人数达9亿左右。在我国,钩虫病仍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寄生虫病之一。寄生人体的钩虫,主要有十二指肠钩口线虫(Ancylostomaduodenale Dubini,1843),简称十二指肠钩虫;美洲板口线虫(Necator americanusStiles,1902),简称美洲钩虫。另外,偶尔可寄生人体的锡兰钩口线虫(Ancylostoma ceylanicumLoose,1911),其危害性与前两种钩虫相似。犬钩口线虫(Ancylostoma caninumErcolani,1859)和巴西钩口线虫(Aucylostoma brazilienseGomezdeFaria,1910)的感染期蚴,虽也可侵入人体,引起皮肤幼虫移行症(cutaneous larva migrans,CLM)。因幼虫移行蜿蜒弯曲,引起皮疹呈匐行线状,故称匐形疹(creeping eruption)。但幼虫不能发育为成虫。 十二指肠钩虫与美洲钩虫的生活史基本相同。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上段,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后,在温暖(25~30℃)、潮湿(相对湿度为60%~80%)、荫蔽、含氧充足的疏松土壤中,卵内细胞不断分裂,24小时内第一期杆状蚴即可破壳孵出。此期幼虫以细菌及有机物为食,生长很快,在48小时内进行第一次蜕皮,发育为第二期杆状蚴。此后,虫体继续增长,并可将摄取的食物贮存于肠细胞内。经5~6天后,虫体口腔封闭,停止摄食,咽管变长,进行第二次蜕皮后发育为丝状蚴,即感染期蚴。绝大多数的感染期蚴生存于1~2cm深的表层土壤内,并常呈聚集性活动,在污染较重的一小块土中,有时常可检获数千条幼虫。此期幼虫还可借助覆盖体表水膜的表面张力,沿植物茎或草枝向上爬行,最高可达20cm左右。感染期蚴具有明显的向温性,当其与人体皮肤接触并受到体温的刺激后,虫体活动力显著增强,经毛囊、汗腺口或皮肤破损处主动钻入人体,时间约需30分钟至1小时,感染期蚴侵入皮肤,除主要依靠虫体活跃的穿刺能力外,可能也与咽管腺分泌的胶原酶活性有关。钩蚴钻入皮肤后,在皮下组织移行并进入小静脉或淋巴管,随血流经右心至肺,穿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此后,幼虫沿肺泡并借助小支气管、支气管上皮细胞纤毛摆动向上移行至咽,随吞咽活动经食管、胃到达小肠。幼虫在小肠内迅速发育,并在感染后的第3~4天进行第三次蜕皮,形成口囊、吸附肠壁,摄取营养,再经10天左右,进行第四次蜕皮后逐渐发育为成虫。自感染期蚴钻入皮肤至成虫交配产卵,一般约需时5~7周(图16-13)。成虫借虫囊内钩齿(或板齿)咬附在肠粘膜上,以血液、组织液、肠粘膜为食。雌虫产卵数因虫种、虫数、虫龄而不同,每条十二指肠钩虫日平均产卵约为10000~30000个,美洲钩虫约为5000~10000个。成虫在人体内一般可存活3年左右,个别报道十二指肠钩虫可活7年,美洲钩虫可活15年。 钩虫病是世界上分布极为广泛的寄生虫病之一,在欧洲、美洲、非洲、亚洲均有流行。十二指肠钩虫属于温带型,美洲钩虫属于亚热带及热带型。钩虫病患者和带虫者是钩虫病的传染源。钩虫病的流行与自然环境、种植作物、生产方式及生活条件等诸因素有密切关系。钩虫卵及钩蚴在外界的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及土壤条件,因而感染季节各地也有所不同。在广东省,气候温暖、雨量充足,故感染季节较长,几乎全年均有感染机会。四川省则以每年4~9月为感染季节,5~7月为流行高峰。而山东省每年8月为高峰,9月即下降。一般在雨后初晴、或久晴初雨之后种植红薯、玉米、桑、烟、棉、甘蔗和咖啡等旱地作物时,如果施用未经处理的人粪做底肥,种植时手、足又有较多的机会直接接触土壤中的钩蚴,则极易受到感染。钩虫卵在深水中不易发育,因而,钩虫病的流行与水田耕作关系不大。但如采用旱地温床育秧,或移载后放水晒秧等,则稻田也有可能成为感染钩虫的场所。在矿井下的特殊环境,由于温度高、湿度大,空气流通不畅、阳光不能射入以及卫生条件差等原因,亦有利于钩虫的传播。据四川省调查不同类型的矿井,煤矿工人的平均感染率仍高达0%。在钩虫病流行区,人群的感染率在10岁以前多不高,10~30岁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且保持在稳定水平。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又有降低的趋向。此现象证明人体感染钩虫后是可以产生一定的获得性免疫力的。用血清学方法测得钩虫病患者体内IgE、IgG及α2球蛋白水平较健康无感染者也明显增高。 治疗患者控制传染源是预防钩虫病传播的重要环节,在流行区应定期开展普查普治工作,一般宜选在冬、春季进行。常用驱虫药物有:甲苯咪唑、丙硫咪唑、噻苯咪唑等药,除对成虫有杀灭驱虫作用外,对虫卵及幼虫亦有抑制发育或杀灭作用。用噻苯咪唑配制15%软膏局部涂敷,可治疗钩蚴性皮炎,若同时辅以透热疗法,效果更佳。将受染部位浸入53℃热水中,持续20~30分钟,有可能杀死皮下组织内移行的幼虫。加强粪便管理及无害化处理,是切断钩虫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采用粪尿混合贮存,经密封式沼气池、五格三池式沉淀等杀灭虫卵后,再用于旱地作物施肥。急需用肥时可用畜粪或化肥代替。加强个人防护和防止感染,耕作时提倡穿鞋下地,手、足皮肤涂沫5%左旋咪唑硼酸酒精液或15%噻苯咪唑软膏,对预防感染有一定作用。应尽量争取使用机械劳动代替手工操作,以减少感染机会。

其实我们要知道这些虫都是通过我们平时吃的食物进入到人的体内,因为很多时候这些都是寄生虫,寄生在食物当中,可能会导致人营养不良,并且很多时候还会导致肠胃疾病

  • 索引序列
  • 关于人体寄生虫的论文500字
  • 关于人体寄生虫的论文
  • 人体寄生虫论文关于蛔虫1200字
  • 人体寄生虫论文关于蛔虫
  • 人体寄生虫论文关于钩虫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