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公安研究编辑部

公安研究编辑部

发布时间:

公安研究编辑部

我是个业余音乐爱好者,学歌谱里的拍子几百年耒都是没有方法的,全靠死记硬背,我通过断断续续几十年研究终于找到了学拍子的好方法,我创新发明了几百拍新拍子,申请了版权,用我我方法教小学生识歌谱里的拍子可一步登天,最多只要半个小时就能学会音乐教授都学不会的新拍子,老拍子更不用说,而教授只识老拍子,新拍子对付了,就是老拍子都是半生不熟,要是不伩可以问一问我国的音乐界,老拍子究竟根据什么编写出来的,没有人能四这个远问题现在这个问题我找到了誉:

很不错,虽然是个二本,但云南的警察都是这培养出来的,呼呼昆明好玩的地方多了去了,我还是建议你去了昆明再打听~呵呵!最后,向你推荐云南民族村(就在昆明)!!!这是云南风情的缩影(不代表经济方面0)!

我就是昆明人。如果是来昆明的话,建议你爬西山龙门,十分陡峭,可以俯视滇池。如果是冬季可以到翠湖看海鸥,从西伯利亚飞来过冬的。昆明周边可以去西山区的农家乐(可以去团结乡滑草或去豹子箐爬山)。还可以到安宁的温泉。到石林,九乡体验喀斯特地貌。从昆明南下,可以到杨宗海度假。昆明市区有金殿、圆通山、大观楼及世博园等公园,不过不推荐你去。下面强烈推荐几个我比较喜欢的云南的旅游胜地,是真的不错滴! 1、丽江 超级浪漫的地方。纳西族东巴文化。丽江古城。夜里的古城,小桥流水人家,放荷灯,别样的浪漫!到丽江除了一定要去出名的古城,还得去爬爬玉龙雪山。可以去泸沽湖看看女儿国,即摩梭人家。 如果继续向西北方向走,可以到神秘的香格里拉,世外胜地!如果还有能力的话还能够进藏,去往拉萨。 2、大理 这个不用我多介绍了吧,大理古城(南诏)、唐三塔、洱海、蝴蝶泉(五朵金花中的)。大理的4个特色(白族姑娘的头饰上有):上关风、下关花,苍山雪、洱海月。 3、西双版纳 在最南边,与缅甸、老挝接壤。与上述两地不同的是,这儿是典型的亚热带地区,东南亚傣族风情。4月去可以过泼水节。在这可以吃到许多美味的热带水果。西双版纳很美丽。 以上三地均有机场。我只做了简述,远远不够,您可以上网具体查查。真的是强烈推荐。 此外,云南是旅游大省,旅游胜地远不止此三地(只是推荐)。另外,滇西的保山也很不错。腾冲火山热海温泉等等。到德宏的话,建议您去芒市和瑞丽。瑞丽市实在是很美。那边是傣族佤族和景颇族风情。在的红客就有口福喽! 去滇东南,可以去蒙自吃正宗的过桥米线。可以上建水感受孔子文化。可以到中越边境看看。 以上只是其中几个,其实到云南每个州县均有景点且景色各异。 欢迎您到云南感受西南旅游大省的美景。 昆明是个很美丽的城市,时尚又是春城,是个可以令人感到温馨的城市

公安研究编辑部邮编

公安部的通讯地址可以在百度上查到准确的。

感恩赵克志部长以党中央救国领袖保持一致动真格为民除害!求重视地方政府控制了举报电话,手机微信邮寄百度留言等,对支持救国的志愿者拘留,对残疾人定位软禁几年。对冤民恶劣控制了依法申诉和控告,邮寄都不准,否则陷害子女。求党中央公安部长重视办假上报上级!

回答 您好,我是百度咨询的合作律师,已经收到您的问题了,目前咨询的人比较多,请稍等片刻,正在帮您解决问题 提问 公安局不给立案,拖了快一年了 回答 可以向当地检察院控告,由检察机关根据受害人提供的有关材料,再进行必要的调查后依法监督公安机关进行刑事立案处理。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 第一百七十五条 公安机关接受案件后,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不予立案。 对有控告人的案件,决定不予立案的,公安机关应当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并在三日以内送达控告人。 感谢您的咨询,祝您生活愉快! 更多5条 

回答 您好,我是百度咨询的合作律师,已经收到您的问题了,目前咨询的人比较多,请稍等片刻,正在帮您解决问题 提问 公安局不给立案,拖了快一年了 回答 可以向当地检察院控告,由检察机关根据受害人提供的有关材料,再进行必要的调查后依法监督公安机关进行刑事立案处理。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 第一百七十五条 公安机关接受案件后,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不予立案。 对有控告人的案件,决定不予立案的,公安机关应当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并在三日以内送达控告人。 感谢您的咨询,祝您生活愉快! 更多5条 

公安教育编辑部

福尔摩斯探案集

1、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于1978年11月18日正式成立。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是国家级大型出版社,主要出版百科全书等参考书,以及各类学术著作和通俗读物。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创建于1954年,是建筑领域的专业科技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建设工程学会先后两次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新闻出版总署评为“优秀图书出版单位”、“全国优秀出版社”,2008年荣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3、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成立于1956年8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直属的大型经济出版社,多次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优秀出版社。2000年3月,《中国金融教育》编辑部被国家金融干部培训中心指定为中国财经出版社。2000年6月,原改革出版社并入中国财经出版社。2001年1月,北京金融音像出版社由财政部干部教育中心划转为中国金融经济出版社,并与我社电子出版部合并组建北京金融音像出版社。4、人民邮电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科教兴国”的出版宗旨。不断发展壮大成为集图书、期刊、音像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为一体的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具有国内外专业特色和品牌影响力。5、海洋出版社海洋出版社隶属于国家海洋局成立于1978年6月2日,是中央出版社。创办以来,已有150多种书刊荣获国家、省部级优秀图书奖。国家海洋局直属,2000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出版社。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民邮电出版社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洋出版社

冷血

(一)办公室掌握全市公安工作情况,调查、收集、分析、研究、报告有关社情及公安信息;协助处理紧急警务;承担授权的有关指挥协调工作;起草重要文件,组织新闻发布;负责重要会议的会务工作和重大事项的组织协调;督查、督办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以及局领导交办的有关工作;负责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的保密工作,指导全市公安系统的保密工作;承担局机关文件收发运转和上报下发文件的审核和会议管理工作;受理、督促查处群众来信来访和控告申诉;负责局机关档案管理和公安史志工作,指导全市公安档案管理工作。办公地址:市公安局大院负责人:杨枝立(二)纪委监察室在市局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并接受市纪委、市监察局和省厅纪委有关业务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履行党内监督、行政监察等职责,实行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室合署办公的管理体制,下设办公室、案件检查室、控审室和党风廉政室。办公地址:市公安局大院负责人:杨遇春(三)警务督察支队指导、协调全市公安机关的警务督察工作,实施对公安机关及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和遵守纪律情况的监督,对公安机关及人民警察现场执法、值勤情况进行督察。警务督察室与纪委、监察室合署办公。办公地址:市公安局大院负责人:周辉(四)干部处承担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的人事管理工作;协助县(市、区)党委及组织部门管理、考核、推荐县(市、区)公安局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负责管理市区公安机关公安编制的分配、使用,规划和指导全市公安机关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指导全市公安队伍管理工作,负责全市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录用、调配的审核和人民警察警衔审核及日常管理工作;按规定权限负责人民警察出国(境)任务审批和出国(境)人员政治审查;负责全市公安机关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指导优抚工作;协同省消防总队对市消防支队团、营两级班子及警卫处排职以上干部的考核、任免建议工作,负责市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的机构编制以及干部、职工的考核、任免、工资、福利、人事档案管理等工作。办公地址:市公安局大院(五)警务处负责人民警察内务条令的贯彻实施和警容风纪工作,承担全市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表彰奖励和评优创模工作,负责立功集体和个人的考核、审核上报工作;综合、协调公安政治工作, 负责全市公安队伍建设综合性活动,制订全市公安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调研、掌握全市公安队伍建设情况,负责审核、起草队伍建设等重要文件和政工会议报告以及政工文书档案、信访、统计及政治部行政事务工作。办公地址:市公安局大院负责人:朱成元(六)宣传处研究制订公安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和措施;指导公安业务和公安队伍建设的宣传工作,指导、审核公安机关报刊出版、影视和新闻报道工作;组织、指导公安机关的文化建设工作;管理《温州都市报-警方周刊》编辑部工作;承担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的日常工作。办公地址:市公安局大院负责人:徐晓海(七)教育训练处制订全市公安教育发展规划;组织、指导在职民警的学历教育、岗位培训和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市人民警察训练学校的建设和教学工作;负责公安院校在我市的招生工作;组织、指导全市公安警察体育活动;承担市前卫体育协会的日常工作。办公地址:市公安局大院负责人:李建龙(八)老干部处负责市局机关离退休干部、职工的组织生活、后勤服务和管理工作。办公地址:市公安局大院负责人:吴红曼(九)机关党委负责市局机关及直属单位党的工作,指导和监督市局机关、直属单位党的基层组织工作,领导机关工会、共青团、妇委会等群众组织的工作。办公地址:市公安局大院负责人:丁建辉(十)指挥中心规划、建设和管理全市公安110报警指挥系统;协助局领导处置重大突发事件、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灾害事故;协调各部门、各警种的警力,在各业务部门分类预案的基础上,综合制订处置紧急治安事件和重大紧急情况的工作预案,实施统一指挥调度;负责公安统计工作。办公地址:市公安局大院负责人:黄伟军(十一)略(十二)略(十三)经济文化保卫(基层基础工作)支队派出所建设工作指导。派出所警务机制建设、派出所规范化建设指导,派出所基层基础业务考核;社会安全防范业务指导。单位安全防范、社区防范、公共安全防范的指导,社会治安安全防范新秩序建设指导;社区警务建设指导。社区警务室建设、群防群治组织建设、警调衔接、社区矫正帮教、重点人员管控、征兵政审和社区治安新秩序建设的指导;常住人口管理指导。居民居住地管理、居民身份证管理、人户一致管理和城镇户籍制度改革、“三实管理”指导;内部安全保卫工作指导。重点单位内部安全保卫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监督,全市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新秩序建设的指导。办公地址:市公安局大院负责人:金建光(十四)经济犯罪(金融犯罪)侦查支队掌握全市经济犯罪的动态,分析、研究经济犯罪的情况,拟定预防、打击对策,直接参与和组织指导各县(市、区)公安机关对经济犯罪案件的侦察工作;协调、协助县(市、区)经济犯罪案件的侦察和布控;督促、协助有关部门做好防范工作。办公地址:市公安局大院负责人:邱溢鹏(十五)治安支队掌握全市社会治安动态,研究制订、实施治安行政管理的政策、规定;负责全市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组织、指导治安案件和部分刑事案件的查处,协调跨县(市、区)重大治安案件的查处;负责指导全市公安机关对集会、游行、示威活动的管理,维护公共场所和大型群众性活动的治安秩序;负责枪支弹药、爆炸物品、危险物品、核材料和特种行业、公共场所的治安管理;负责人口统计工作;管理边境区通行证的签发工作;指导治保会、保安服务公司等治安保卫组织的建设。办公地址:市公安局大院负责人:陈建国(十六)治安二支队配合、协调市城市管理与行政执法局行使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在城市管理过程中行使治安管理处罚权和刑事案件侦查权;为城市管理与行政执法局提供执法保障,发挥公安机关依法处置案事件的调处作用;指导、协调各区城市管理治安警察机构开展相关工作;指导、协调各县(市、区)城市管理与行政执法的相关执法保障工作。办公地址:市公安局大院负责人:汪泽斌(十七)流动人口管理支队贯彻执行流动人口及居住出租房屋治安管理的法律、法规,参与起草全市流动人口及居住出租房屋相关治安管理的政策、文件;指导全市流动人口的居住登记、发证和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为政府决策和社会查询提供服务;指导全市流动人口中高危人员的列管控制和居住出租房屋的治安管理工作;指导全市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工作动态信息的掌握、分析、研判工作;负责全市流动人口年报统计工作的数据汇总、分析;指导、协调全市“外警协管外口”警务协作工作;承担与温州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公室日常工作的衔接、协调、配合。办公地址:市公安局大院负责人:王志平(十八)刑事侦查支队承担全市刑事侦查工作的组织、规划、指导、服务和实战职能;掌握刑事犯罪动态,收集、通报、交流刑事犯罪信息,研究制订预防、打击对策;组织、指导和监督全市公安机关侦查破案、打击刑事犯罪工作,组织开展全市专项斗争;指导、组织、参与严重暴力案件、涉外案件和跨县(市、区)重特大刑事案件的侦查工作,承办上级交办的案件;负责与外省、市的刑侦协作工作; 研究制订全市刑侦基础业务和专门手段的总体发展规划,负责全市刑事技术三级中心和刑事犯罪信息中心建设,组织刑事技术的推广应用;负责部分重特大案件的现场勘查、复查和会诊;负责痕迹物证的检验、鉴定工作;为全市刑侦部门侦破疑难案件提供技术、情报和信息支援;管理、考核全市刑侦职业据点建设。办公地址:市公安局大院负责人:冯蒋龙(十九)禁毒支队掌握、分析全市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动态、规律特点,研究制定预防、打击对策;组织、指导、参与对毒品犯罪案件的侦查和涉毒违法案件的查处工作;依法查处、打击非法使用、制造、运输、贩卖精麻药品,组织指导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工作;组织开展禁毒预防宣传教育,协调有关部门开展禁毒工作,承担市禁毒办的日常工作。办公地址:市公安局交警大楼负责人:陈东晨(二十)略(二十一)出入境管理局组织、指导和监督持普通护照的外国人和中国公民出入境管理及其违反出入境管理法律、法规案件的查处工作;审批、办理公民因私出国、公民因私去港澳台的各项证照;办理外国人各类签证和居留证及华侨、港澳台同胞暂住各类签注或延期手续;受理、审批加入、退出、恢复中国国籍的申请;指导、管理不准出入境人员的控制工作;负责指导基层基础性外管工作,掌握、分析出入境管理的信息情报,协助侦破偷渡案件。办公地址:市公安局大院负责人:李维中(二十二)监所管理支队指导全市公安机关看守所、拘役所、治安拘留所、强制戒毒所等羁押场所和人员的监管、教育、生活保障工作;掌握羁押情况,研究制订有关监管工作的政策和制度;检查、督促监管工作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的落实;指导看守所罪犯再犯罪案件的侦查和配合侦查机关的狱侦破案工作;组织、指导监管场所深挖犯罪工作;指导、监督留所服刑人员的刑罚执行工作;检查、督促监管羁押场所的安全防范工作;承担市局妇女教养对象的管教工作。办公地址:市公安局交警大楼负责人:胡建斌(二十三)交通警察支队组织、指导和监督全市公安机关维护交通秩序和公路治安秩序,研究、制订有关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和道路交通事故预防的对策措施,依法查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负责市区车辆停放管理工作;按有关规定负责道路标志线的设置与管理及非交通占道的管理;参与全市道路建设规划与设计;负责、指导全市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安全检测、管理和机动车驾驶员适应性检测;负责、指导机动车、非机动车驾驶员驾驶证件的核发与管理工作;负责、指导港澳台和外籍驾驶员在温申领驾驶证件的审批、发放及经常性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负责管理涉外交通事故和重、特大交通事故的重新认定及责任人处罚的复议;负责全市公安交巡警系统的财务管理;指导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参与对汽车、民用改装车和摩托车生产企业的产品技术监督;维护公路治安秩序,接受公民报警;预防和制止公路上发生的违法犯罪活动,打击车匪路霸,堵截逃犯及其他犯罪嫌疑人; 救助在道路上遭受意外受伤、突然患病或者遇险的人员。办公地址:市公安局交警大楼负责人:曾绪贤(二十四)特警支队维护城市警区内治安秩序,预防和制止现行违法犯罪;接受群众报警,救援危难群众;承担处置全市暴乱、骚乱和非法集会、游行、示威活动等突发性事件;制止和处置严重危害社会稳定的重特大治安事件和严重暴力犯罪行为。办公地址:鹿城区上陡门二组团负责人:邵曳戎(二十五)略(二十六)法制支队负责公安机关内部的执法监督和法制建设,规划、指导全市公安法制工作;负责市局有关公安行政管理执法文件的起草和审核工作;审批全市公安机关办理的劳动教养、少年管教案件;负责刑事、行政案件的审核工作;办理由市局承办的刑事、行政复议案件及刑事、行政案件的理赔工作;负责市局行政诉讼、赔偿诉讼的应诉工作;主持行政处罚案件的听证工作;参与对重大、疑难刑事、行政案件的定性、处理的研究;负责公安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办公地址:市公安局大院负责人:徐良悟(二十七)略(二十八)信息通信(科技)处研究制定全市公安信息化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规划和组织实施全市公安信息系统建设的发展及其联网工作;指导全市公安机关业务数据库建设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和推广,为公安机关提供数据查询服务;负责保障公安信息通讯网络的正常运行; 负责对全市公安系统有线、无线、机要、图像通信等业务的发展规划和建设;承担市局机关计算机、通信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管理等工作。(负责对全市公安科技规划论证、协调、指导;组织全市公安机关重大科技项目的论证、评审和实施,负责全市公安科技立项、申报、成果鉴定、验收、奖励和技术推广;实施对社会公共安全行业的行业管理和技术监督;做好全市的安全技术防范工作;组织公安科技情报的收集、研究及学术交流。)办公地址:市公安局大院负责人:包家顺(二十九)后勤处负责全市公安业务经费和专项经费的计划、申报、分配及经费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负责全市公安机关装备建设的规划和检查、指导;负责全局性重大会议、侦破重特大案件和暴力案件以及大型活动保卫工作的后勤保障工作;负责全市公安机关被装发放工作;负 责局机关财务、基建、房产管理、装备管理及民警医疗保健生活等服务后勤保障工作。办公地址:市公安局大院负责人:陈锦波(三十)审计室指导、检查全市公安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负责对局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的审计监督;负责对各县(市、区)公安局的内部审计监督;负责全市公安系统经济活动的审计调查。办公地址:市公安局大院负责人:何友兴(三十一)看守所承担全市三类案件(危害国家安全、判处无期徒刑以上、涉外案件)、市局机关和龙湾分局等单位承办的刑事案件中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后的羁押和刑期在1年以下短刑犯的管教、改造任务。办公地址:温州市龙湾区永中街道度山村(三十二)水上分局负责市区内河(内港)水域的船舶、船闸、渡口、浦口及水上公共场所的治安管理,查处治安案件和侦破一般刑事案件;办理水上集体户口和对外来进出港船舶的登记工作。办公地址:鹿城区江滨西路株柏公寓8幢二楼负责人:潘为宁(三十三)交通治安分局负责市区公共汽车、出租车、长途客运车、旅游客车、租赁车及各类货运车辆的相关站、区、点和线路的治安秩序的维护和案件的管辖。办公地址: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机场大道云翔大厦二楼负责人:汪建武(三十四)略(三十五)强制戒毒所负责对全市因吸毒、注射毒品成瘾人员进行强制生理脱毒、身体康复及法律、道德教育。办公地址:瓯海区三垟街道东垟路1号负责人:(三十六)市人民警察学校承担全市公安机关新民警上岗培训、在职民警的岗位培训、民警警衔晋升培训等工作。市人民警察学校增挂温州市人民警察训练学校的牌子。办公地址:瓯海区南白象镇头陀路4号负责人:胡益逊(三十七)机场公安分局负责机场范围内的空防安全、治安管理、刑事侦查、交通管理、消防监督等工作,具体如下:接受群众的报警求助,为旅客提供热情服务;负责机场的治安管理、交通管理,保障旅客出行的安全有序;负责查办机场范围内治安、刑事案件;负责机场的安全防范和消防监督检查工作。办公地址:龙湾区机场大道1号负责人:王晓敏

人民公安报编辑部

回答 你好,你的问题我已看到,正在为你整理答案,请稍等 一、人民网(财经政策性银行) 电话:010-65368446 01065368284 邮箱:rmzx@people服务邮箱(常用投稿邮箱) 中国农业新闻网: 编辑部 010-84395182 网络版 010-84395026 技术部 010-84395026 传真:010-85832154 农民日报社: 总编室 010-85831572 编委办公室 010-84395010 社办 010-85834842 广告部 010-84395085 zx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编辑部 010-84395204 中国畜牧兽医报社编辑部 010-84395113 中国渔业报社编辑部 010-84395133 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 010-84395108 报社总机:编辑部传真: 010-85815522 010-85832154 三、国家各大媒体投稿信箱 光明日报总编室 法制日报社 中国教育报摄影部 ] 人民公安报社摄影部 中国旅游报 中国老年报 中国特稿社(外) 中国新闻社 cnsphoto@ChinaN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答案,仅供参考~如果对您有帮助的话,点击结束咨询麻烦给个赞噢!祝您生活愉快! 更多47条 

200

人民公安报电话:010-52899554 010-52872512 武老师

这是别人的个人隐私怎么可以在这里问你的问题放错地方了吧

公共管理研究杂志编辑部

公共管理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指政府制定公共政策,与其他公共组织一起,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从学术角度看,公共管理是研究政府及其他公共组织的价值定位和实践活动规律的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学科。现状:长期以来,我国公共管理学界在大力引进国外教材、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同时,也已经认识到基于我国独特的政治框架、经济结构与社会现实,公共管理学科教育不能简单照搬国外的经验和模式。但是,无法否认的是:在融合国外公共管理学科的知识、结合我国本土资源进行知识创新、满足我国公共部门的知识需求并且进一步把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同国际公共管理学术界交流等方面,我国的公共管理学科在这些方面要做的依然有许多。在今后,在借鉴国际学术标准的前提下,通过自主知识创新提供既符合科学研究规范又能够满足我国本土需求的公共管理知识与教育,将有可能成为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向挑战:目前,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面临着极好的机遇,也面临着空前的挑战。这些机遇和挑战来自于我国改革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以及由此产生的现实需求和驱动力,也来自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还来自于应对全球化和本国实际需要的挑战。第一,改革开放发展而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第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第三、应对全球化和本国实际问题的机遇与挑战公共管理作为一门在我国仍然十分年轻的学科,应当密切结合我国改革与发展的实际,解决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在实际研究中应当更多地采用规范的研究方法,并坚持客观性和中立性,力争超越简单的观察评述,揭示问题的本质,从而为我国政治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理论指导。

公共管理学报属于中文核心期刊。《公共管理学报》杂志社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2004年创刊,面向全国发行,邮发代号14-116;季刊,每期正文160页,每期发表14篇左右的研究性论文,每篇论文一般在15000字左右。《公共管理学报》杂志社刊载的学术论文主要涉及“政府管理、公共政策分析、公共卫生管理、社会保障”等与公共管理学科有关的研究主题,在研究方法上注重以事实为基础的实证研究,强调研究成果在中国场景下的适用性和应用价值,旨在繁荣与深化中国公共管理学术研究、探索提升政府治理水平的方略与途径。《公共管理学报》杂志社已经成为我国管理类期刊中高水准的学术平台,其展现中国场景、关注现实问题、规范学术研究的办刊指导思想,公开、公平、公正的办刊原则已经得到我国公共管理学界同仁的认可与支持;目前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22种管理科学A级重要期刊之一,已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目录》、《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据中国知网提供的“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公共管理学报》影响因子近年来一直居中国政治类期刊第一位,管理类期刊前列,荣获“2016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目前共管院有硕士生导师37人 这个很难把所有导师的简介都发上来 望见谅 张之沧,(1948年--),男,江苏邳县人,哲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专业:科技哲学,现代西方哲学。 1973年入南京大学学习,1978年进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1979年考取南大哲学系科技哲学专业研究生,1981年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继续留系任教。1984年从师吉林大学哲学系舒炜光教授攻读博士学位,1987年毕业,成为全国第一位科技哲学博士,同年回南大哲学系任职。1987年起担任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1988年任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1990年2月—1991年2月赴美国加州,Pomona大学哲学系进修,研究方向:科技哲学。1993年5月—7月赴美国Hastings Center 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从事国际合作项目《人性与伦理》的研究工作。1993年任东南大学哲学系教授、东南大学中西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东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东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场有学会南京秘书处秘书长。1997年调厦门大学哲学系任职,1998年9月调南京师范大学任教,同时被聘为吉林大学兼职教授。 研究专长:科学哲学,主要研究领域:西方科学哲学。出版的主要论著、译著有:《重建与优选》、《地球理论的随笔》、《科学:人的游戏》、《揭开科学的奥秘》、《人的深层本质》、《科学哲学原理》、《科学发展机制论》、《人性与伦理》、《艺术与真理》(1999)、《当代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开放的社会与思想》、《从马克思到德里达》、《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等12部,合作著作有:《现代西方哲学》、《科学认识论》、《自然辩证法原理》、《科学方法论》等10部,在《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60多篇,其中有45篇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承担过国家“九五”规划项目“当代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国际合作项目“人性与伦理”,以及其他省部级社科项目共11项;获得优秀科研奖12项,其中《生物进化中的偶然性》、《人性与伦理》两项获江苏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生命实在论》获江苏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艺术与真理》获江苏省高校社会科学二等奖,《当代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获江苏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5年被评为东南大学科研优秀先进个人;1999年获南京师范大学经济法政学院学人一等奖。王小锡,男,1951年11月生,江苏溧阳人。哲学博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经典作家关于意识形态、先进文化和道德的基本观点研究”课题组首席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江苏省伦理学会执行会长,江苏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江苏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经济伦理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伦理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江苏省首批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江苏省政府“十五”重点建设学科、“十一五”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带头人,南京师范大学伦理学博士点带头人。《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哲学年鉴》、《伦理学研究》、《道德与文明》、《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南京师大学报》等杂志编委。《中国经济伦理学年鉴》主编。王跃,1959年1月生,安徽合肥人,中共党员。1982年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专业本科毕业,1990年北京师大“中共党史”专业研究生毕业,获法学博士。现任南京师大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共党史学会理事;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理事;江苏省中共党史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江苏省政治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社区治理方面的研究。主要讲授中国革命史、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史学方法、中国当代社会主义改革、中国近现代社会史、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史等课程,讲课对象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先后承担了江苏省政府“九五”社科规划课题:“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改革过程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十五”规划课题:“经济较发达地区村民自治背景下村级党政关系完善研究(以苏南地区为例)”。主要代表作是:《变迁中的心态——五四时期社会心理变迁》(个人专著)、《解放思想与当代社会主义改革》(个人专著)、《毛泽东研究全书——著作卷》(主编、合著)、《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社会意识变迁趋势》(论文)等。获得江苏省政府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江苏省教委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1项。孙建社,1953年11月生,上海市人,中共党员,1985年7月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共运专业研究生毕业,获法学硕士学位。现为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国际共运学会理事、江苏省哲学与社会科学联合会理事、江苏省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共运研究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南京市工人运动研究会副会长。 长期从事国际关系和国际共运的教学研究工作,是我校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运专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生导师。曾主持并完成江苏省“九五”社科规划项目“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研究”、国家教育部和江苏省教育厅《21世纪高师思政专业教改项目》各1项。参与了国家社科项目“苏联与东欧国家关系”和江苏省“八五”社科项目“列宁国际政治思想研究”的项目研究。目前主持承担江苏省“十五”社科规划项目“21 世纪初中美关系与中国国际环境”。近年来撰写专著《世界格局与中国安全环境》1部,主编《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和《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等多部教材,发表《亚太大国“伙伴关系”的互动性和不对称性》、《世纪之交对我国安全环境的思考》、《试析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联合国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南沙群岛的主权纷争与发展趋势》、《略论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影响中美关系四大因素》等20多篇论文,其中核心期刊7篇、人大复印资料转载5篇。1999年获南京师范大学“教书育人奖”,2000年获江苏省教学优秀秀成果二等奖。刘云林,男,汉族,中共党员,1956年8月生,江苏省丹阳市人。 1973年1月——1977年8月在丹阳市豆庄铝制品厂工作;1977年9月——1980年7月在丹阳市竹林中学任教;1980年9月——1984年7月在南京师范大学政教系政教专业学习;1984年9月——1986年8月任南京师大政教系团总支书记,党总支委员;1986年9月——1987年7月在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进修伦理学研究生课程;1987年9月——至今,在南京师大工作,现为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系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伦理学会理事、公共管理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公共管理学院党总支委员、南京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副所长、南京师范大学教育伦理学课程组负责人、江苏省伦理学会理事。先后为研究生和本科生开设专业课和公共课6门,已出版个人专著1部,两人合著3部,三人合著2部,主编、副主编8部,参著10部。在《江海学刊》、《道德与文明》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核心刊物20余篇,10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作为第一参加者承担国家“九五”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教育伦理思想史研究》,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当代中国教育伦理学研究》和江苏省“十五”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社会主义道德的框架体系研究》,另外,还主持江苏省教育厅课题5项,南京师大校级课题5项,获江苏省、教育厅和南京师大奖励8项。王永贵,笔名王勇桂,1964年生,山东莒县人,法学博士,中共党员。1990—2003年在黑龙江省社科院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工作。2004年调至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工作。现为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学科(均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之一,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优秀人才培养对象,兼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理事,江苏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江苏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理事等。 曹孟勤,(1957年--),男,河北保定人,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伦理学所所长。从事专业:伦理学,自然哲学。研究方向:生态伦理、生态哲学。现任中国环境哲学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生态伦理学学会理事。 1979年考入兰州大学哲学系,1983年毕业留校任教;1991年调入河北大学经济学院任教。1996年晋升为副教授,2001年晋升为教授。2001年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师从万俊人教授,2004年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被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作为优秀高层次人才引进。自2001年起担任河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2007年担任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出版主要论著与译著8部,主要代表作:《人性与自然》;在《自然辩证法研究》、《道德与文明》、《学术月刊》、《江海学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学术界》全文转载;承担过省部级课题2项;厅级课题2项,校级课题2项;获得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厅级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孙迎光,男,1959年生,江苏南京市人,198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1990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政教系,获哲学硕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获教育学原理博士学位。现代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教育哲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出版个人专著三部:《传承与超越——儒家德育思想与现代学校德育》,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主体教育理论的哲学思考》,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形象的德性》,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二十余篇,主编、参编学术著作四部谢世诚,1951年3月生,江苏扬州人,中共党员。1976年南京师范学院政教系毕业。1988年扬州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95年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国政治研究所所长、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并担任全国太平天国学会理事、江苏省中国现代史学会、中共党史学会、瞿秋白研究会会员。长期从事中国革命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政治的教学和研究。其中关于晚清吏治的研究引起学术界广泛注意。主持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项目“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论纲”、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项目“晚清吏治问题之研究”,并参加其他多项项目。出版《金瓯悲缺》、《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史论》、《晚清道光、咸丰、同治朝吏治研究》、《民国山东生活志》及教材共6部,发表论文60余篇。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曾3次获国家优秀成果二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陈真教授,男,教授,博士生导师,西方马克思主义博士点分析马克思主义方向学术带头人,外国哲学硕士点学科带头人,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员,2007年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主持人,现代外国哲学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当代西方伦理学和当代英美哲学。王建华,1950年1月生,江苏海安人,中共党员。1982年6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政治教育专业。现为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曾先后承担教育部科研项目1项、江苏省科研项目3项、江苏省教育厅教改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原国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科研项目3项。目前主持江苏省“十五”规划项目《经济全球化态势下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研究》。先后出版《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个人专著)、《市场、文化、价值与思想教育》(副主编)、《思想行为、教育、管理》(主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概论》(二人合著)等著作4部;参编原国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的全国统编教材《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著作导读》等4部,其中1部为副主编。发表《略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周恩来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向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更新》、《弘扬与培育人的主体性: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方法》等论文30多篇。 近年来先后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1项,江苏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获江苏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南京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俞良早,湖北武汉人,1951年7月生。1982年9月由浙江大学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专业研究生毕业,获法学硕士学位,分配至湖北大学工作。1992年6月晋升副教授,1993年6月破格晋升教授。1996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被选拔为湖北省省级重点学科的带头人。1998年获教育部授予的“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999年获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的“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002年调南京师范大学工作,任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国家重点学科首席带头人、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省级重点学科首席带头人,任全球化与东方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任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高兆明,男,1954年生,江苏盐城人。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特聘教授,江苏省重点学科伦理学负责人,校重点研究机构“应用伦理学研究所”负责人。 曾进过工厂、插过队,做过医生。南通医学院医疗系毕业;进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就读科学伦理学方向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进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就读伦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曾就职于中国矿业大学、东南大学,并曾是中国矿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东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333”工程第二梯队培养对象。

  • 索引序列
  • 公安研究编辑部
  • 公安研究编辑部邮编
  • 公安教育编辑部
  • 人民公安报编辑部
  • 公共管理研究杂志编辑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