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封面图片格式怎么写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封面图片格式怎么写

发布时间: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封面图片格式怎么写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学术论文以及其它类似文件是主要的科技信息源,是记录科学技术进步的历史性文件为了统一这些文件的撰写、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便于处理、储存、检索、利用、交流、传播现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7713-87中有关论文格式、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摘录如下:论文格式论文格式——题目:题目应当简明、具体、确切地反映出本文的特定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0字,如果题目语意未尽,用副题补充说明。论文格式——作者:署名的作者只限于那些选定研究课题和制订研究方案、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研究工作、做出主要贡献,并了解论文报告的全部内容,能对全部内容负责解答的人。其他参加工作的人员,可列入附注或致谢部分。论文格式——摘要: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有数据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摘要一般200-300字摘要中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论文格式——正文:论文中的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等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如图1,图2-1;表2,表3-2;附注:1);文献[4];式(5),式(3-5)等具体要求如下;1论文格式——图:曲线图的纵横坐标必须标注量、标准规定符号、单位(无量纲可以省略),坐标上采用的缩略词或符号必须与正文中一致。2论文格式——表:表应有表题,表内附注序号标注于右上角,如“XXX1)”(读者注意:前面“”引号中的实际排版表示方式应该是“1)”在“XXX”的右上角),不用“*”号作附注序码,表内数据,空白代表未测,“一”代表无此项或未发现,"0"代表实测结果确为零。3论文格式——数学、物理和化学式:一律用“”表示小数点符号,大于999的整数和多于三位的小数,一律用半个阿拉伯数字符的小间隔分开,不用千位擞“,”,小于1的数应将0列于小数点之前。例如94,652应写成94 652;319,325应写成314 325。应特别注意区分拉丁文、希腊文、俄文、罗马数字和阿拉伯数字;标明字符的正体、斜体、黑体及大小写、上下角,以免混同。4论文格式——计量单位:论文中使用的各种量、单位和符号,必须遵循国家标准GB3100-82, GB3101-82,GB3102/1-13-82等的规定单位名称和符号的书写方式,一律采用国际通用符号。没有相应符号的非物理量单位可使用中文(如“件”、“台”、“人”等),它们可以与其他单位的符号构成组合单位(如“件每秒”的符号为“件/S”)。参考文献格式5参考文献的格式:论文参考文献的写法应按下列次序——著者/题名/出版事项,由于论文的参考文献品种繁多,择其主要示例如下:谭炳煌,怎徉撰写科学论文辽宁人民出版社,59Guinier A,施士元译, X射线晶体学科学出版社,148Pettetssen S, Introduction to M New York, McGraw-Hill, 200-210即著录书的著者的姓和名的首字母(中国人的名不缩写),出版年,句点,书名,句点,出版地点,出版者,特定页码。李薰,十年来中国冶金科学技术的发展金属学报,7:442Bachmann W , Verallgemeinerung and Anwendung der Rayleighschen Theorie der SAcustica, 28 (4):223-228即著录论文的著者的姓和名的首字母(中国人写全姓名),出版年,句点,论文题目,句点,期刊名缩写,卷(期):页(每卷编连续页码的期刊不写期)。多著者的参考文献标注,在著录文献的著者时,如著者为三人以内,全部著录,如为四人以上,只著录至第三著者,加“et ,著者最后的两人之间,不加“&”、“和”等类似的连接词。(摘自 《环境化学》,原文:“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扬州大学学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竹子研究汇刊 中国森林病虫 林业资源管理 浙江林业科技 林业实用技术 S8 畜牧、动物医学:中国草地学报) 草地学报 动物营养学报 蚕业科学 黑龙江畜牧兽医 草业科学 中国家禽 动物医学进展 中国饲料 畜牧与兽医 饲料工业 中国畜牧杂志 饲料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S9 水产:中国兽医科学) 中国兽医杂志 草业学报 中国草地(改名为:环境昆虫学报) 植物检疫 中国植保导刊 S6 园艺类核心期刊表 园艺学报 果树学报 中国蔬菜 北方园艺 食用菌学报 中国果树 中国食用菌 中国南方果树 S7 林业类核心期刊表 林业科学 林业科学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福建林学院学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蚕、蜂类核心期刊表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学报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科技(改名为 自然科学版 浙江林学院学报 西北林学院学报 世界林业研究 中南林学院学报(改名为、狩猎 自然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农作物类核心期刊表 作物学报 中国水稻科学 麦类作物学报 玉米科学 杂交水稻 棉花学报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大豆科学 种子 核农学报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中国棉花 作物杂志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中国烟草科学 S4 植物保护类核心期刊表 植物病理学报 中国生物防治 植物保护学报 植物保护 农药 农药学学报 昆虫天敌(改名为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西南农业学报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科学 上海农业学报 中国农业学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西北农业学报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农业学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S5农学:中国土壤与肥料) 生态环境 中国水土保持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S2 农业工程类核心期刊表 农业工程学报 灌溉排水学报 农业机械学报 节水灌溉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农机化研究 中国农机化 S 自然科学版 广东农业科学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湖北农业科学 新疆农业科学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贵州农业科学 河南农业科学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S1 农业基础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土壤学报 水土保持学报 土壤 土壤通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水土保持通报 水土保持研究 土壤肥料(改名为 自然科学版 浙江农业学报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S 综合性农业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中国农业科学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华北农学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1] 作者姓名,作者姓名参考文献题目[J] 期刊或杂志等名称,年份,卷(期数):页码 [2] 刘凡丰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透视[J] 高等教育研究,2003,5(1):18- 没有卷的就直接写2003(1)(本条为期刊杂志著录格式) [3] 谭丙煜怎样撰写科学论文[M]2版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2:5-(本条为中文图书著录格式) [4] 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2:页码(本条为硕士、博士论文著录格式) [5] 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N]人民日报,2005-06-(本条为报纸著录格式) [6] 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C]// 作者姓名论文集名称城市:出版单位(社),年代:页码(本条为论文集著录格式) [7] 外国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M]译者(名字),译城市:出版单位,年代:页码(本条为原著翻译中文的著录格式,多个译者可写为:***,***,***,等译)

调整纸张大小为B5。 将具体的文字内容准备好(中英文摘要目录正文结论参考文献致谢附录等等),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序(学校给出的顺序)。 调整字体格式。· 封面套用学校给的格式即可,然后将其他的字体全选,统一调整为正文所需字体字号(一般为宋体小四,首行缩进2字符,行距为固定值20磅,大纲级别正文文本)· 接下来是各级标题格式了。一般情况下,摘要、章节标题,结论、附录、参考文献之类的都是一级标题,其余的是二级三级标题,以此类推。这里仅以一级标题举例。方案一: 选中摘要二字,按照要求调整格式。然后对后面的内容,统一用格式刷刷过去便是了。需要注意,格式刷有时候会忽略一些段落特征,比如首行缩进或者行距,所以用完需要检查。方案二:有一个东西叫做样式与格式(格式——样式与格式)选中标题1(一级标题)右侧的小标,修改格式为模板要求格式(左下角格式,字体段落之类的都可以修改,不再赘述)。然后后面的一级标题就可以直接选中,然后点标题1,就直接改好了,不会出错。二级标题和三级标题等以此类推。图表格式。· 先是图表标题,表标题在表格上方,图标题在图片下方,左下角需标明数据来源。· 修改字体字号,一般为宋体五号或者小于五号。单元格对齐方式为居中对齐,行距固定值18磅。表4-1指的是第四章第一个图表,其余图表需要按照顺序排序。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封面图片格式

在扬州教育学院学报上发表的论文属于省级需要国家级的有中国校外教育,我来

在家庭和扬州双重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年轻时的朱文光就喜欢上了绘画,师从姜壁、顾伯逵、宗静风及何庵之等师。朱文光先在扬州工艺美术部门任美术设计员,后又得以考入扬州师范学院深造,上世纪60年代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曾任扬州工艺美术研究所办公室主任和扬州教育学院学报编辑室主任。朱文光从事绘画艺术五十余年,花鸟、人物皆擅,尤精于画虎。他笔下的虎多置于雄伟的山水之中,或卧、或立、或啸均显得勇猛而有生气,如此之布局,既充分表现了大自然的气壮山河,又生动地表现了虎的威武之美。1992年,他的虎系列作品先后在美国纽约曼哈顿国际画廊、纽约苏荷区东风画廊举办的中日韩艺术家作品联展等展事中展出,并受到美国观众的青睐。除了擅长画虎外,朱文光还喜画人物。他笔下的《福寿图》是一幅中国民间年画形式的人物画,画家把深受百姓喜爱的民间传说中的福禄寿神,以极其生动的笔法描绘得栩栩如生;他笔下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形象也很感人,诗人那忧国忧民的形象被他刻画得入木三分;《月色荷姑》则清新素雅,在大片荷叶和百荷以及远景天空的月亮,将荷姑烘托得楚楚动人,不禁使人想起“出淤泥而不染”的名句。作为扬州籍的画家,朱文光的绘画作品多次被邀请在美国办展。2005年,应纽约国际文化艺术中心的邀请,朱文光在纽约举办了个人画展,并应邀赴美出席画展开幕酒会。其时,中国驻纽约的文化领事舒晓参赞、北美粉彩画协会主席张哲雄,奥杜邦美术家协会主席纳多纳及哥伦比亚大学美术史教授、著名画评家菲立甫·古尔德等中外名流参观了画展并出席了开幕酒会。作品先后被国内外多家媒体发表介绍过。近几年来,朱文光先生虽病魔缠身,但从未放下手中画笔,直至仙逝前仍笔耕不辍,他为朱晨光艺术馆绘制的工笔重彩朱熹画像和为溪廉阁绘制的工笔重彩周敦颐画像均获得了各方赞誉。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封面图片格式是什么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扬州大学学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竹子研究汇刊 中国森林病虫 林业资源管理 浙江林业科技 林业实用技术 S8 畜牧、动物医学:中国草地学报) 草地学报 动物营养学报 蚕业科学 黑龙江畜牧兽医 草业科学 中国家禽 动物医学进展 中国饲料 畜牧与兽医 饲料工业 中国畜牧杂志 饲料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S9 水产:中国兽医科学) 中国兽医杂志 草业学报 中国草地(改名为:环境昆虫学报) 植物检疫 中国植保导刊 S6 园艺类核心期刊表 园艺学报 果树学报 中国蔬菜 北方园艺 食用菌学报 中国果树 中国食用菌 中国南方果树 S7 林业类核心期刊表 林业科学 林业科学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福建林学院学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蚕、蜂类核心期刊表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学报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科技(改名为 自然科学版 浙江林学院学报 西北林学院学报 世界林业研究 中南林学院学报(改名为、狩猎 自然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农作物类核心期刊表 作物学报 中国水稻科学 麦类作物学报 玉米科学 杂交水稻 棉花学报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大豆科学 种子 核农学报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中国棉花 作物杂志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中国烟草科学 S4 植物保护类核心期刊表 植物病理学报 中国生物防治 植物保护学报 植物保护 农药 农药学学报 昆虫天敌(改名为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西南农业学报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科学 上海农业学报 中国农业学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西北农业学报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农业学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S5农学:中国土壤与肥料) 生态环境 中国水土保持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S2 农业工程类核心期刊表 农业工程学报 灌溉排水学报 农业机械学报 节水灌溉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农机化研究 中国农机化 S 自然科学版 广东农业科学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湖北农业科学 新疆农业科学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贵州农业科学 河南农业科学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S1 农业基础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土壤学报 水土保持学报 土壤 土壤通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水土保持通报 水土保持研究 土壤肥料(改名为 自然科学版 浙江农业学报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S 综合性农业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中国农业科学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华北农学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1981试论鲁迅早期的美学思想 扬州师院学报1983论艺术“化丑为美”的契机 学术月刊“艺术起源于劳动”是科学的命题 复旦学报1984论自然美 学术月刊试论阿Q的喜剧性与悲剧性的融合 扬州师院学报“美感的先天倾向”浅议 美育1986耗散结构与美的逻辑行程 当代文艺思潮现代自然科学方法和辩证思维 文艺研究(合作)1987现代自然科学方法与美学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第8卷(1,合作)“阳刚之美”和“崇高”的系统论辨析 江汉论坛儒家美学的“和谐”与基督教神学美学的“和谐” 山东大学学报论王夫之的诗歌美学 扬州师院学报在文学与文化的交汇点上 文学研究参考系统论原则与美学、文艺学的方法论《文学理论方法论研究》,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合作)1988古典书法美学的总结——简论刘熙载的书法美学思想 学术月刊文学在生命意识的二律背反中演进 南京社联学刊呼唤真情的理想之歌——论汤显祖的美学思想 文史哲论袁枚的诗文美学 扬州师院学报明清美学主潮概观 晋阳学刊李贽美学思想的近代倾向 学术月刊1989严肃文学的困境和通俗文学的出路 南京社联学刊自然美的系统分析 云南社会科学李渔戏剧美学的古典倾向与近代因素 艺术百家意境探源 扬州师院学报艺术家社会属性的情感存在方式 批评家儒家美学与基督教美学之比较 江汉论坛晚明浪漫思潮与西方近代浪漫主义 学术月刊从符号学看文艺作品的社会属性 天津社会科学叶燮与写实性诗歌美学的总结 天府新论文艺创作社会学新论 学习与探索1990致思与娱乐之间——关于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的思考 真善美艺术家的美学规定性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第10卷()文艺社会学论纲 扬州师院学报辩证思维与黑格尔的自然美论 人文杂志独抒性灵,趣味盎然——袁宏道游记散文的“趣” 古典文学知识中国十七世纪的“忏悔录”——袁宏道美学观念的蜕变解析江汉论坛艺术家社会学新论 文科教学1-寻找文艺行为与社会生活之间的中介——文艺行为社会学导论北京社会科学人本心理学美学与道家美学 学术月刊文艺价值的生态环境及其优化 学习与探索论公安派的美学思想 晋阳学刊中国戏剧美学史的逻辑发展 戏剧近代戏剧美学的开拓——王国维的戏剧美学思想扬州师院学报1991对于文艺中非理性的辩证分析 文论月刊文艺的价值标准及其转换 江海学刊期待视野与文艺接受社会学 天津社会科学价值论美学的新视界 福建论坛中国古典美学作为参照 文论月刊从浪漫主义向古典主义的逆转——王骥德的戏剧美学思想求是学刊探寻当代美学研究深化的契机 福建论坛平民主义戏剧美学的初澜——元代戏剧美学概论 江汉论坛文艺的价值取向及其选择 学习与探索体系建设与分析研究 学术月刊中西方戏剧美学比较论 江汉论坛中国古典美学的现代意义 学术月刊郑板桥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东岳论丛浪漫主义戏剧美学的崛起——汤显祖的戏剧美学思想扬州师院学报浪漫主义戏剧美学的余波——金圣叹的戏剧美学思想艺术百家1992文艺价值的功能及其实现 北京社会科学《讲话》精神与中国古典美学 扬州师院学报在文艺价值与社会生活之间的中介地带上——文艺价值社会学导论学术论坛对于文艺创造的心理阐释 天津社会科学文艺价值取向的辩证法 学术界探询人类生命活动的诗化哲理 江海学刊“当代艺术与当代人”五人谈 艺术广角马斯洛的人本心理学美学 西北师大学报文艺心理社会学导论 晋阳学刊寻找中国当代美学在经济大潮中的位置 东方丛刊新时期文艺美学的建设概观 山东社会科学文化变革与美学转型 文汇报定势与文艺心理效应 学习与探索1993个性化:大众审美文化的内核 福建论坛当代美学研究放谈 学术月刊李贽与莱辛的戏剧本质论之比较 艺术百家王骥德与狄德罗的戏剧艺术真实论之比较 扬州师院学报走向中介论的文艺社会学 思想战线观念转换和理论重建的时代——当代国外文艺社会学鸟瞰宝鸡师院学报文艺创造心理之辨析 南京社会科学现代艺术与价值论美学 北京社会科学古典主义戏剧美学的总结——李渔的戏剧美学思想 学术论丛多角度、多层面的中国美育史研究 扬州师院学报(署名“鲁扬”)文艺心理社会学方法论 学术月刊现代艺术商品化的内在机制 学术界徐复祚与卡斯特尔维屈罗的戏剧功用论比较 学术论坛重建美学和现代艺术的话语系统 学术月刊把握文艺本质的“反映—中介”论视界 中国图书评论1994中国的后现代艺术倾向及其意义 文史哲李渔与黑格尔的戏剧结构论之比较 美学与文艺学研究吕天成与莱辛的戏剧批评之比较 扬州师院学报李渔与歌德关于戏剧舞台性的论述之比较 社会科学辑刊王国维与雨果的戏剧史研究之比较 艺术百家金圣叹的美学思想与儒、佛、禅、道 文艺理论研究理性与文艺变态心理 东岳论丛潘之恒与狄德罗的戏剧表演论之比较 求是学刊美学的功能与学者的使命 文论报中国戏剧美学与佛教、禅宗思想 北京社会科学中国戏剧美学与理学 天津社会科学创造美学的现代建构 社会科学中国戏剧美学的整体思维 东方丛刊当代美学的批判理性 学术季刊中国戏剧美学与《周易》 艺术百家在二十世纪中国美学的表象背后 学术月刊1995中国戏剧美学的圆形思维 齐鲁学刊当代审美文化研究的新一页 中国文化报文艺学改革的新思路 文艺报(署名“鲁扬”)大众审美文化的复制性 天津社会科学把握文艺本质的“反映—中介”论视界 中国图书评论装饰之道,文化之道 文艺报中国戏剧美学的规范思维 江淮论坛中国戏剧美学的具象思维 江海学刊中国美学史研究的新创获 社会科学家大众文化语境中的美学话语 求是学刊作为消费文化的当代审美文化 北京社会科学文化视境中的中国戏剧美学——《中国戏剧美学的文化阐释》引言扬州师院学报消费者,对审美文化发话 光明日报文化批判与建设 文论报(合作)1996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体系的品格 文学研究第4辑()塑造新型文化品格:当代学校美育的定位 社科信息传统文化与当代美育的建构 江苏社会科学作为快餐文化的当代审美文化 学习与探索当代审美文化的宗教意识 学术月刊学校美育的重新定位和现代建构扬州师院学报(合作,署名“鲁扬”)当代审美文化的哲学基础 北京社会科学进展与问题:1989-1995文艺学建设概观(上、中、下)文艺研究4,5,中国戏剧美学与儒家思想 东方审美文化研究第4辑()中国戏剧美学与道家思想 齐鲁学刊当代审美文化的四重背景 求是学刊关于文学理论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 扬州师院学报审美文化:当前美学研究的一大热点 中国文化报大众文化:一道可口的快餐 岭南文化时报文学鉴赏与接受美学 文学界1997文学语言与审美价值 云南文艺评论快餐文化:当代审美文化批评 当代文坛报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形式 学术月刊何为美学史?——从审美文化研究反观美学史研究北京社会科学关于文化批判 南京社会科学审美文化与美学史 光明日报什么是审美文化 人民日报当代审美文化的社会心理背景 社会科学辑刊当代审美文化与审美教育 美学与艺术学研究第3集()评当前美学研究的两大热点 哲学动态审美文化的历史进程——兼论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通与变江苏社会科学当代审美文化的地域分野和跨地域传通美学与文艺学研究1997年总第4辑()1998当代审美文化与审美教育新概念 益阳师专学报马克思恩格斯的传统观与文学史观念 云南社会科学当代审美文化的基本矛盾 北京社会科学审美文化研究的历史观照——审美文化研究的一个方法论浙江学刊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观与美学史视界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第1辑()中西方审美文化之异同 社会科学辑刊文化的多极化与世界的未来 中国文化报马尔库塞的形式主义美学解析 外国美学第15辑()作为广告文化的当代审美文化 江苏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当代转型 社会科学报1999从象牙塔到市场: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学习与探索都市文化:当代审美文化批判 求是学刊审美文化的当代构成 学术月刊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学批评方法与文学传统 甘肃社会科学当代审美文化批判论纲 北京社会科学美学与乌托邦 社会科学辑刊从摇滚乐的文化特质看青年文化 社会科学妇女命运:当代审美文化中的悖论 东方文化工业:当代审美文化批判 社会科学辑刊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学理论与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扬州教育学院学报当代性与文学传统的重建 江海学刊百年美学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反思 求是学刊重塑新的话语外壳 青年思想家2000对中国美学的思考 光明日报中国戏剧美学与中国哲学 艺术百家论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 学术月刊文学传统与科学传统 文学评论新的求索之路,新的学术之梦 江海学刊文学传统与个人才能 学习与探索作为视觉文化的当代审美文化 中国文化报跨学科研究:我们所面临的一个历史要求——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之比较 文艺报文学革新的偏离与回归——五四时期文学传统论的功利性倾向北京社会科学错综通变,参伍因革——中国古代文学传统论的心理学倾向江苏社会科学青年文化:当代审美文化批判 东方丛刊当代话语的宿命和出路 民族艺术西方审美文化的历史走向 外国美学第18辑()2001金陵王气与江南士风 读书中国古典美学的思维方式及其现代意义(上) 求是学刊中国古典美学的思维方式及其现代意义(下) 求是学刊现代性:文学理论重建的基石——钱中文《文学理论:走向交往对话的时代》读后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话语强权与话语抵抗 中国文化报诗必须适应它所属的世纪——西方古代到近代文学传统论的社会学倾向社会科学辑刊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 光明日报关于文学理论的话语权问题 文学评论文学传统与现代性 学术月刊中国审美文化的历史走向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学传统 江苏社会科学西方20世纪文学传统论的形式论倾向 文艺研究交互性与文学传统 学习与探索文学传统流变的机制与形态 北京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学术规范——蒋孔阳美学研究方法的启示美学与艺术评论第6辑,复旦大学出版社伦理与宗教:中西文化的两大主题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文学传统论的四大倾向及其现代转换 扬州大学学报文艺美学的合法性问题——再论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中外文化与文论第9辑,四川教育出版社文学传统的功能与知识增长 江海学刊否定主义美学 文艺研究全球性与现代性 求是学刊全球性:“现代性”的当今形式 社会科学报与时俱进的文艺美学探索──论胡经之文艺美学思想的发展深圳大学学报全球性问题中的两个关键词:现代性与意识形态性长江学术第3辑,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文学传统与文化传统 社会科学辑刊“全球性”不等于“世界性” 学海我看故我在 河北日报郑板桥民本思想的哲学基础和美学升华 艺术百家媒介变化与视觉文化的崛起 文艺争鸣2004文学传统与生态意识 社会科学辑刊文学传统与文类学辩证法 学术月刊日新之谓盛德——姚文放教授访谈 学术月刊读图时代文类“内爆”的典型文本 文艺理论与批评语言媒介与文学存在的理由 求是学刊文本·话语·主体:文学传统与交互世界 社会科学中国古典美学的至上追求 中国文化研究2005文艺复兴美学对于西方传统戏剧原则的突破和修正西北师大学报面向新世纪的美学理论体系——试论曾繁仁的存在论美学深圳大学学报文化在文学领域中的表达——巴赫金的启示 社会科学辑刊文艺美学走向文化美学是否可能?——三论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社会科学战线2006中国20世纪文艺社会学史的宏伟画卷——评周平远《文艺社会学史纲》江西社会科学“须道尊身尊,才是至善”——论王艮的“尊身论” 江苏社会科学“文学性”问题与文学本质再认识——以两种“文学性”为例中国社会科学文艺社会学的搁置与重建——读周平远《文艺社会学史纲》的一点感想中国图书评论鱼化为龙:王艮的平民主义美学思想 学术月刊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回忆《学术月刊》给我的教益 学术月刊2007中国古典美学的创新意识 中国文化研究(春之卷)文学性:百年文学理论的现代性追求 社会科学辑刊中国文学传统转型的内在机制 河北学刊文学传统重建的现实价值本位 中国社会科学李贽的自然人性论美学思想 学习与探索宋明思想大潮中的泰州学派美学 学术月刊2008“审美”概念的分析 求是学刊消费社会:审美教育何为? 文艺报第三版文学教育与乌托邦理想 文艺报第二版“审美”概念的嬗变及其美学意义 江苏社会科学中国语境与汉语系统中的“文化”概念分析 社会科学战线改革开放30年的学术诠释 社会科学战线2009文学的乡愁与心灵的还乡——读《钱中文文集》 文艺争鸣从文学理论到理论——晚近文学理论变局的深层机理探究文学评论“审美文化”概念的分析 中国文化研究(春之卷)作为历史性概念的审美文化 求是学刊审美文化的内在构成——对于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之关系的历史考察社会科学战线文学理论与乌托邦之梦 中国社会科学报第6版敬业志学,辛勤耕耘——我与名栏“当代文艺理论与思潮新探索”的学术交往学习与探索新中国的三次“美学热” 学习与探索2010共和国60年文学理论的理想诉求 文学评论论审美文化的历史演进 江海学刊审美文化学的学科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报B2版历史深度与中国经验:审美文化学研究的现代视野天津社会科学我们如何进行学术争鸣?——兼答《理论之后的悖论解决——与姚文放先生商榷》 中国文学研究戏剧结构论:李渔与黑格尔的异同 艺术百家王国维的美育四解及其学术意义 文艺理论研究2011审美文化呼唤“中国经验” 社会科学报第5版唯实、求是、图新——《求是学刊》发刊200期感言 求是学刊日新其德:中国古典美学的创新意识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我与审美文化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报B6版文化政治与德里达的解构理论 江苏社会科学文化政治三维度 求是学刊文化政治与文学理论的后现代转折 文学评论说“是”谈“非”论“去”——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审美文化的逻辑走向南京大学学报重写:文学理论建构被遗忘的机制 西北大学学报2012肉体话语、身体美学、身体的审美化——晚近对于经典美学的三次挑战及其学术意义 江海学刊文艺社会学的历史与现状 《文化的传承与担当——重建社会理性与价值》,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7月版“肉体话语”与“文化政治”——伊格尔顿对于经典美学解构与重构的后现代启示录 学习与探索还原葛兰西:也论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建构——与陶东风教授商榷文艺研究中国审美文化史的叙述方法 探索与争鸣文化政治的多维分析 文艺论坛文化研究与理论话语的更新 文学评论2013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对于康德的接受与改造 社会科学辑刊文学经典之争与文化权力的博弈 社会科学战线释“表征性解释”——乔纳森·卡勒“文学经典论”的关键性概念求是学刊文学经典之争向文学研究回归的迹象 文艺理论研究从理论回归文学理论——以乔纳森·卡勒的“后理论”转向为例文学评论“多层累的突创”说探源——蒋孔阳创造美学与杜威“突创”论的相关性学术月刊2014确立自媒体的文化信码 中国社会科学报第A08版文学理论的话语转向与福柯的话语理论 社会科学辑刊沃尔夫冈·凯塞尔是瑞士人,还是德国人中国社会科学报第B01版生活逻辑与艺术逻辑 人民日报第20版话语转向:文学理论的历史主义归趋 文学评论自媒体:网络话语与文化信码 湖南社会科学文学理论的范式转换与话语更新 文艺理论研究2015从形式到政治:文类理论的后现代新变 清华大学学报“强制阐释论”的方法论元素 文艺争鸣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封面图片格式要求

新校区是在职大里面宿舍一起的也不算是完全合并吧职大是跟广播电视大学完全的合并了呵呵信的过别担心在扬州来说还是非常的不错的专科学校了祝你好运

我是职大的,是分开招生,但是确实合并了,老师都在一起上课,学生也有不少在职大上课,小高层多数就是教育学院的学生

主要是找你喜欢的

你好!我是今年刚从扬州教育学院刚毕业的,学校在06年和职大合并了,筹建扬州科技学院(本科),但至今尚未筹建完成。现在的话都是以扬州职业大学为名招生的,扬州教育学院已不能单独招生,这一点是肯定的,因为本人是扬州教育学院的最后一届学生。现在的话扬州教育学院只是职大的一个瘦西湖校区。最后我想说扬州教育学院真的是很好的一个学校,曾培育了很多优秀的教师,扬州很多学校的校长都是从这个学校毕业的。环境优美古朴,虽然可能硬件上条件差些,但学风很好,学生都很上进,一般都会选择在校自考或是专接本、专转本的途径来提升自己的学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封面图片

(一)中国近现代教育与社会文化史《民众教育馆与基层政权建设:以1928-1937年江苏省为中心》,《近代史研究》2014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14年第9期全文复印)。《民众教育馆与私塾改良:以1930-1937年江苏为中心的考察》,《历史教学》2012年第4期。《抗战前江苏民众教育馆的教育电影》,《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第8期。《论20世纪20年代新学制改革中的历史教科书》,《历史教学》2014年第9期。《六十年来中国的历史教科书研究》,《课程·教材·教法》2010年第1期,并收入《课程改革的探索之旅:〈课程·教材·教法〉创刊30周年百篇精粹》,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论何炳松的历史教育思想》,《扬州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论梁启超的历史教育改革思想与实践》,《洛阳师院学报》2000年第6期。《历史意识:20世纪20年代历史教科书的叙述分析》,《历史教学问题》2007年第5期。《民国新学制历史课程纲要的编制及其价值取向》,《历史教学》2007年第8期。《扬州城市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历史教学》2009年第2期。《黄质夫与民国时期“栖霞新村”建设》,《历史教学问题》2009年第2期。《历史教学的几个基本问题:读20世纪初美国约翰生·亨利〈历史教学法〉札记》,《课程·教材·教法》2010年第1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1年第4期)。《中华教育改进社与历史教育改革》,(台湾)《历史教育》第11期,2007年12月。(二)中国近现代历史教育问题《历史课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历史教学》2014年第2期。《历史教科书中“课文思考题”的教学研究》,《历史教学》1999年第10期。《历史概念教学中的有意义学习》,《历史教学》2000年第5期。《中学历史教材习题创新浅议》,《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第1期。《学术论文研读与历史教师的继续教育》,《历史教学》2001年第11期。《论历史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及其实施》,《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第11期。《新课程与历史教师的角色转换》,《历史教学》2002年第9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02年第12期)。《历史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第9期。《台湾高中新编历史教科书的基本特点与启示》,《历史教学》2002年第11期。《论社会调查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历史教学》2003年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04年第1期)。《论普通高中历史选修课的设置及实施》,《历史教学》2003年第1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04年第3期,并收入《新世纪的历史教育》(方骏主编),香港教育图书公司2006年版)。《中国大陆初中历史课程与教材改革述论》,(台湾)《历史教育》第9、10期合刊,2003年12月。《评“川教版”初中历史新教材》,《历史教学》2004年第1期。《论历史教学反思能力及其培养》,《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第8期。《2005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评析》,《历史教学问题》2005年第5期。《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师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第11期。30 《新课程历史教科书编纂的衔接性问题研究》,《历史教学问题》2006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06年第9期)。 《台湾地区历史教育研究的现状及其思考》,《历史教学》2006年第11期,并收入《历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编辑室合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论历史教科书编纂的有效衔接》,《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第9期。《高校“历史教学法”技能课定位说之质疑》,《历史教学》2007年第10期。《“用教材教”:内涵与实施》,《教育科学研究》2008年第1期。《论历史教学论的学科定位及研究范式》,《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第9期。《教师的“过程”目标哪去了:关于历史课“教”的“过程”目标》,《历史教学问题》2009年第3期。《高校历史教学对中学教师的启示》,《历史教学》2010年第1期。《重视发挥历史教科书在教学中应有的作用》,《历史教学问题》2011年第5期。《束鹏芳历史教学的流变与形塑》,《江苏教育研究》2012年第7期。《浪漫主义下的深邃》,《历史教学》2014年第5期。《浅评识图题〈时局图〉》,《中学历史》1986年第6期。《近年高考历史试卷“填图与识图”题的发展与不足刍议》,《中学历史教学》1987年第3期。《也谈怎样讲授〈天朝田亩制度〉》,《历史教学》1989年第3期。《浅谈历史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教育理论与实践》1993年第2期。《班主任工作与心理教育》,《教育理论与实践》1994年第4期。《浅谈插图与历史教学》,《扬州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科版)》1994年第1期。《浅谈迁移与中学历史教学》,《扬州师院学报(社科版)》1995年第1期。《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艺术浅议》,《中学历史教学研究》1997年第5期。《对高师中学历史教材研究课的几点认识》,《扬州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中学历史教学评估的功能与要求》,《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8年第5、6期合刊。《论适应素质教育的校内历史考试与评估》,《教学月刊》1998年第6期。《论史料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9年第1期。《论历史教育学的理论体系与课程设置》,《洛阳师院学报》1999年第1期。《台湾新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及其理念试析》,(台湾)《历史月刊》2003年第1期。 《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料丛书读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7年第1期。《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的高师研究性教学》(合著),《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论师范教育教师专业化培养标准》(合著),《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注重理论分析,探索课改热点》,《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价值与冲突: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美国历史”的叙述分析》(合撰),《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1年第12期。《谈普通高中选修课的几个问题》,《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第12期。《从“教本”到“学本”》,(台湾)《清华历史教学》第14期,2003年9月。《论初中历史实验教材的编纂、特点与问题》,《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3年第8期。《试论教师继续教育的培养目标》(合著),《扬州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新世纪历史教师进修内容探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1年第10期。《论中学历史教科书习题的改革》,《历史教学问题》2000年第6期。

在扬州教育学院学报上发表的论文属于省级需要国家级的有中国校外教育,我来

  • 索引序列
  •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封面图片格式怎么写
  •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封面图片格式
  •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封面图片格式是什么
  •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封面图片格式要求
  •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封面图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