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边疆民族研究杂志投稿邮箱是多少

中国边疆民族研究杂志投稿邮箱是多少

发布时间:

中国边疆民族研究杂志投稿邮箱是多少

希望对你有帮助中国钨业杂志,投稿邮箱,;中国有色冶金杂志,投稿邮箱,;资源开发与市场杂志,投稿邮箱,;钢铁研究学报杂志,投稿邮箱,;材料与冶金学报杂志,投稿邮箱, hujizz ;环境保护杂志,投稿邮箱,enprma ;

邮箱投解放军报社的通信地址是公开的:北京阜外大街34号解放军报社编辑部(100832) 100843《空军报》北京复兴路14号 均为编辑部收(投稿一般最好不要指明具体人收,因为每天编辑部有人专门处理来稿并送到责任编辑手上,如果指定收件人反而容易因为当事人出差生病等原因耽误)

《十月》 地址:北京北三环中路6号 《小说》地址:北京东四12条21号《北京文学》地址:北京市前门西大街97号《人民文学》地址: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楼《啄木鸟》 地址:北京方庄芳星园三区15号楼《当代》 地址:北京朝内大街166号《昆仑》地址:北京白石桥路42号《中国校园文学》 地址:北京金台路17号(朝阳文化馆内)《文学故事报》 地址:北京朝内大街166号《青年文学》 地址:北京东四12条21号《传记文学》 地址:北京前海西街17号《儿童文学》 地址:北京市东四北12条21号《民间文学》地址:北京市农展馆南里文联大楼14层《中国作家》地址:北京东城区沙滩北街2号《四海》地址: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外国文学》 地址: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中流》地址:北京永安路106号《北京纪事》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长安街7号《中华散文》地址:北京朝内大街166号《神剑》地址:北京紫竹院南路23号《方圆》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甲4号《诗刊》 地址:北京市农展馆南里10号《词刊》地址: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诗探索》 地址:北京市西三环北路105号《文艺理论与批评》地址:北京前海西街17号《新生界》地址:北京阜内大街64号《解放军文艺》 地址:北京海淀区白石桥路42号《佐仁文学报》 地址:北京西城区定阜大街1号北师大《东方少年》 地址:北京市西长安街7号《文艺报》 地址: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作品与争鸣》 地址:北京市慈云寺邮局005信箱《金盾》地址:北京崇文门东顺城街10号《剧本》 地址:北京东四八条52号《民族文学》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大翔凤胡同3号《新剧本》 地址:北京西长安街7号《文学评论》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世界文学》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曲艺》 地址: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国外文学》地址:北京大学化学北楼217室外上海地区《小说界》 地址:上海市绍兴路74号《收获》 地址:上海巨鹿路675号《上海文学》 地址:上海巨鹿路675号《东方剑》地址:上海市五原路228弄10号《萌芽》 地址:上海吴兴路277号锦都大厦《少年文艺》地址:上海延安西路1538号《电视·电影文学》地址:上海延安西路238号《文学大众》 地址:上海湖南路105号《电影新作》 地址:上海市永福路52号《上海故事》 地址:上海市复兴中路597号《故事大王》地址:上海延安西路1538号《故事会》 地址:上海市绍兴路74号《外国故事》 地址:上海市延安中路955弄14号《电影故事》 地址:上海市安福路322号《上海小说》地址:上海汉口路300号天津地区:《小说家》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张自忠路189号《文学自由谈》 地址:天津市新华路237号《艺术家》 地址:天津市新华路237号《天津文学》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新华路237号《散文》地址:天津市和平区张自忠路189号《城市人》 地址:天津和平区成都文星里10号《通俗小说报》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新华路237号《蓝盾》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唐山道62号《儿童小说》 地址:天津市新华路237号吉林地区:《小说月刊》 地址:长春市人民大街167号《短篇小说》 地址:吉林市解放大路信用大厦九楼《民间故事》 地址:长春市自由大街七号《电影文学》 地址:长春市红旗街20号《作家》 地址:长春市人民大街167号《春风》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同志街5号《青春诗歌》地址:长春市人民大街副167号《戏剧文学》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建设广场83号《参花》 地址:长春市建设广场85号辽宁地区:《芒种》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十纬路29号《中国铁路文学》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和平南大街60号《文学大观》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9号《诗潮》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十纬路29号《鸭绿江》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9号《海燕》 地址:大连市西岗区长白街6号《满族文学》地址:辽宁省丹东市七经街18号黑龙江地区:《小说林》 地址: 哈尔滨市道里区田地街91号《北方文学》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耀景街22号《章回小说》 地址:哈尔滨南岗耀景街22号《青年文学家》 地址:齐齐哈尔鹤城体育场南二门《名人》 地址:哈尔滨市道外大方里小区105栋《岁月》 地址:黑龙江大庆东风新村纬二路2号《诗林》 地址:哈尔滨市道里区田地街91号《文艺评论》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耀景街22号《北极光》 地址:黑龙江省大兴安岭胜利路2号《雪花》 地址:黑龙江鸡西红旗路15号内蒙古自治区《山丹》 地址:呼和浩特公园西路文艺楼《小小说作家》地址:包头市昆明钢铁大街50号《北方作家》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鄂尔多斯东街科技大厦《草原》 地址: 呼和浩特锡林北路15号河北地区:《散文百家》 地址:河北邢台市顺德路136号《女子文学》 地址:石家庄新开路73号市政府西院1楼《长城》 地址;石家庄石岗大街市庄路2号《小小说月服》 地址:石家庄石岗大街市庄路2号《文论报》 地址:石家庄石岗大街市庄路2号《新诗大观》 地址:河北邢台隆尧《新诗大观》编辑部《诗神》 地址:石家庄石岗大街市庄路2号《杂文界》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红军路12号《杂文报》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东路210号《青少年文学》地址:河北省保定市秀水胡同50号山西地区:《山西文学》 地址:太原市南华门东四条《科幻大王》 地址:太原市水面关南街18号《民间传奇故事》地址:太原市迎泽大街378号《都市》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南肖墙2号《黄河》 地址:山西省太原南华门东四条《火花》 地址:太原迎泽大街378号《中外故事》 地址:太原迎泽大街378号山东地区:《当代小说》 地址:济南经十路152号《作家报》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洪楼南路10号《山东文学》 地址:济南洪家楼南路10号《故事大观》地址:山东济宁市太白楼东路8号《时代文学》 地址:济南市洪楼南路10号《新聊斋》 地址:济南市经六路117号《文学世界》 地址:济南市洪南楼路10号《影视文学》 地址:济南市文化东路79号《青岛文学》 地址:青岛市信号山路25号《黄河诗报》 地址:济南经六路117号安徽地区:《太阳》 地址:安徽蚌埠市胜利中路152号《清明》地址:合肥市宿州路55号《作家天地》 地址:安徽马鞍山市湖北路市文联《警探》 地址:合肥市安庆路282号《传奇、传记文学选刊》地址:合肥市宿州路九号《诗歌报》 地址:合肥市宿州路9号江苏地区:《钟山》地址:南京颐和路2号《雨花》地址:南京市颐和路2号《青春》地址:南京沙塘园7号3楼《乡土》地址:南京市宁海路126号《译林》地址:南京中央路165号《太湖》地址:江苏无锡市长大弄5号《崛起》地址:江苏淮阴市健康西路140号《民国春秋》地址:南京中央路165号《少年文艺》地址:南京高楼门60号综合楼浙江地区:《山海经》 地址:杭州市浙江展览馆内《东海》 地址:杭州市武林广场浙江展览馆内《江南》 地址:杭州市南山路105号《野草》地址:浙江绍兴市胜利西路210号《西湖》 地址:杭州市延安路市府综合楼《文学港》地址:宁波市柳汀街98-1号福建地区:《厦门文学》 地址:厦门市公园南路2号《散文天地》 地址:福州市西洪路凤凰池省作协《警坛风云》 地址:福州华林路12号《故事林》 地址:福州西洪路凤凰池省文联《福建文学》 地址:福州市西洪路凤凰池《海峡》地址:福州东水路76号河南地区:《散文选刊》 地址:郑州市经七路34号《百花园-小小说世界》地址:郑州市伊河路12号《小小说选刊》地址:郑州市伊河路12号《故事家》 地址: 郑州市经七路34号《牡丹》 地址:洛阳市中州中路135号《中州今古》地址:郑州市红旗路东段25号《名人传记》 地址:郑州市农业路73号《传奇故事》 地址:郑州市花园路三号省文化厅院内《莽原》 地址:郑州市经七路34号《故事世界》地址:郑州市经七路21号《东京文学》 地址:河南开封府前街72号《热风》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河路17号湖北地区:《长江文艺》地址:武汉武昌东湖路417号《芳草》地址:武汉市解放公园路44号《写作》地址:湖北武昌武汉大学内《三峡文学》地址:湖北宜昌市云集路市委院内《中华传奇》地址:湖北荆沙市沙市五一路口4栋《戏剧之家》地址:武汉市武昌东亭2路1号《中国故事》地址:武汉市武昌付家坡丁字桥路94号《今古传奇》地址:武汉武昌东湖路417号《当代作家》地址:汉口解放大道新育村33号《江河文学》 地址:湖北宜昌清波路10号湖南地区:《芙蓉》 地址:中国长沙银盆南路67号《湖南文学》地址:长沙上大垅东风二村十七栋《散文诗》地址:湖南益阳市体育场东侧《楚风》地址:长沙市八一西路35号《洞庭湖》地址:湖南省岳阳市金鹗公园北门江西地区:《微型小说选刊》地址:南昌市新魏路17号《百花洲》地址:南昌市新魏路17号《文学与人生》地址:南昌市八一大道104号《中外故事传奇》地址:南昌市新魏路17号《星火》地址:南昌市八一大道371号《鹃花》地址:南昌市二七北路鹃花楼《影剧新作》地址:南昌市江大财路10号广东地区:《广州文艺》地址:广州市文德路170号文化大楼4楼《作品》 地址:广州市文德路75号《珠海》地址:广东珠海市吉大景东路新华大楼四楼《随笔》地址:广州市环市东路水荫路11号《南叶》地址:广东省韶关市浈江南路《南叶》杂志社《华文文学》地址:广东汕头大学《华文文学》编辑部《湛江文学》地址:广东省湛江市南方路50号101室《花城》地址:广州市水荫路11号《特区文学》地址:深圳市桂园路13号广西地区:《广西文学》 地址:南宁市建政路28号《南国诗报》地址:广西南宁建政路28号文联大楼内《红豆》 地址:广西南宁市民生路79号《三月三》地址:南宁市星湖路北二里8号《南方文学》地址:广西桂林市榕城路41号《金田》地址:广西玉林市北效《漓江》地址:广西桂林市南环路159号海南地区:《椰城》地址:海口市文明西路9号《天涯》地址:海口市海府路69号《天涯》杂志社陕西地区:《美文》地址:西安莲湖巷2号《延河》地址:西安建国路71号《喜剧世界》地址:西安市莲湖巷2号《百花》 地址:西安市西七路169号《延安文学》地址:陕西延安市凤凰山麓105号甘肃地区:《阳光》 地址:甘肃省酒泉市西大街《飞天》地址:兰州市东岗西路284号《西北军事文学》地址:兰州市南昌路398号《驼铃》地址:兰州通渭路123号新疆地区:《中国西部文学》 地址:乌鲁木齐友好南路22号《绿洲》 地址:乌鲁木齐市光明路15号《绿风》地址:新疆石河子市北三路《民族作家》地址:乌鲁木齐友好南路22号《伊犁河》地址:新疆伊宁市解放路86号栋《新疆回族文学》地址:新疆昌吉市延安南路青海地区:《青海湖》地址:西宁四五西路1号宁夏地区:《黄河文学》地址:银川市民生街23号市文联《朔方》 地址:宁夏银川市文化东街23号四川地区:《四川文学》 地址:成都市红星路二段85号《青年作家》地址:成都市花牌坊街45号家和楼7楼《剑南文学》地址:四川省绵阳市建设街8号《科幻世界》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11号《当代文坛》地址:成都市红星路二段85号《星星诗刊》地址:成都市红星路二段85号《凉山文学》地址:四川西昌市三衙街3号《龙门陈》地址:成都盐道街3号重庆地区:《红岩》 地址:重庆市中山三路重庆村30号云南地区:《滇池》 地址:昆明新迎小区文艺路3号《大家》 地址:昆明市书林街100号《边疆文学》 地址:昆明翠湖东路3号《金沙江文艺》地址:云南楚雄市鹿城南80号贵州地区:《花溪》地址:贵阳市狮子路27号《山花》地址:贵阳科学路66号《夜郎文学》地址:贵州省都匀市工人路2号《南风》 地址:贵阳科学路66号西藏地区:《西藏文学》地址:西藏拉萨市北京西路170号

中国边疆民族研究杂志投稿邮箱

比较好,但有点难投

《历代黄河流域铁冶点的地理布局及其演变》,《陕西师大学报》1984年3期;《隋唐长安龙首渠流路新探》,《人文杂志》1985年3期;《不赞成开运河的设想》,《人民日报》1985年11月21日;《西安上古时代的人口地理》,《研究生文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郑伯克段疑不在鄢》,《人文杂志》1986年4期;《唐贞观十三年政区考辨——兼与贺次君先生商榷》,《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8年2期;《元明清时代四川盆地的农业田垦殖》,《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8年4期;《隋唐长安的水利》,《唐史论丛》第4辑,三秦出版社1988年;《四川历史农业地理概论》,《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9年3期;《唐贞观十三年政区考辨(续)——儒、淳二州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9年4期;《唐宋川东盛产药子之谜》,《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9年4期;《历史时期四川手工业原料作物的分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0年1期;《明清四川地亩数的评价及其它》,《中国史研究》1990年1期;《历史时期四川粮食作物的地理分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0年3期;《宋代中央官学机构考述》,《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第53辑(1991年);《都江水利工程的历史演进》,《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2年4期;《宋代宫廷教育机构考述》,《宋代文化研究》第2辑,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年;《巴蜀先民的分布与农业的起源》,《四川文物》,1993年3期;《秦汉时代四川的农业开发》,第一作者,《西南师大学报》,1993年3期;《党项发祥地——唐初“河曲十六州”研究》,《历史地理》第11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宋大礼五使系年》,《宋代文化研究》第3辑,四川大学出版社1993年;《论四川历史农业地理的若干特点与规律》,《四川大学学报》,1994年1期;《“河曲十六州”交通与地望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4年2期;《宋朝地方教育机构考述》,《宋代文化研究》第4辑,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成都平原的南北江》,《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年1期《论成都平原的大小江》,《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年3期《重话史迪威公路》,第一作者,《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5年8期;《宋朝官方医药卫生机构考述》,《宋代文化研究》第5辑,巴蜀书社1995年;《〈成都平原的南北江〉补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6年1期;《成都平原的中江与前后江》,《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6年2期;《论三峡移民的外迁川西南》,第一作者,《现代企业导刊》1996年3期;《论岷山得名与羌、夷的关系》,《民族研究》1996年3期;《宋朝官方天文历法机构考述》,《宋代文化研究》第6辑,四川大学1996年;《三峡移民与川西南开发的新思路》,第一作者,《长江论坛》1997年1期;《“积石雪山十一州”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8年1期;《“岷江西山九州”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8年2期;《宋朝官方宗教机构考述(上)》,《宋代文化研究》第7辑,巴蜀书社1998年;《唐弱水西山羁縻州及保宁都护府考》,《中国史研究》1999年4期;《一部精密的文化机器——宋朝文化机构述论》,《四川大学学报》1999年5期;《宋朝官方宗教机构考述(下)》,《宋代文化研究》第8辑,巴蜀书社1999年;《宋朝官方艺术机构考述》,《宋代文化研究》第8辑,巴蜀书社1999年;《试论宋朝的羁縻州管理》,《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0年1期;《宋代泸属羁縻部族及其社会文化再探》,《四川大学学报》2000年3期;《试解岩州失踪之谜——唐五代岭南道岩州、常乐州地理考》,《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0年3期;《唐宋雅州边外羁縻州部族探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0年4期;《唐宋地理总志从地记到胜览的演变》,《四川大学学报》2000年6期;《宋朝官方图书机构考述(上)》,《宋代文化研究》第9辑,巴蜀书社2000年8月版;《唐宋泸属东部羁縻州研究》,《贵州民族研究》2001年2期;《历史时期四川大牲畜养殖的地理差异》,《中国农史》2001年2期;《数载追随悲立雪,不堪重忆曲江头——悼念吾师筱苏先生》,《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1年2期;《贵琼人的来源与迁徙初探》,《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3期;《〈历代地理指掌图〉作者之争及我见》,《四川大学学报》2001年3期;《唐五代岭南道岩州、常乐州钩沉》,《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3期;《唐宋集群羁縻州之典型——雅属羁縻州》,《中国史研究》2001年3期;《论四川盆地内、外江名称的演变》,《历史地理》第17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6月;《宋朝官方图书机构考述(下)》,《宋代文化研究》第10辑,线装书局2001年9月;《唐宋雅州边外羁縻州部族探考》,《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学——2000年国际中国历史地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齐鲁书社2001年10月;《唐代黎属羁縻州研究》,《历史地理》第18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沈括〈守令图〉与荣县〈守令图〉关系探原》,《四川大学学报》2002年3期;《历史时期四川蚕桑事业的兴衰》,《中国农史》2002年3期;《川西北羌族探源——唐宋岷江西山羁縻州部族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2年4期;《宋〈蜀川胜概图〉岷江上游地名考释》,《宋代文化研究》第11辑,线装书局2002年;《唐代弱水西山羁縻州部族探考》,《中国藏学》2002年3期;《唐代南宁州羁縻都督府建置沿革考》,《南中大姓与爨氏家族研究》,民族出版社2002年9月;《唐宋岷江西山羁縻州部族探考》,《长江上游早期文明的探索》,巴蜀书社2002年10月;《唐代姚州都督府建置沿革再研究》,《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唐朝南宁州都督府建置沿革新考》,《历史地理》第19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6月;《四川历史上农业土地资源利用与水土流失》,《中国农史》2003年3期;《宋〈蜀川胜概图〉成都平原地名考释》,《宋代文化研究》第12辑,线装书局2003年6月;《〈大元混一方舆胜览〉作者及版本考》,《暨南史学》第2辑,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大唐天竺使之铭>之文献学研识》,《中国藏学》2004年3期;《唐代巂属羁縻州及其部族研究》,《历史地理》第20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10月;《隋唐长安水利设施的地理复原研究》,《暨南史学》第3辑,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宋<蜀川概览图>成都平原地名考释>》,《中国古都研究十九——文明起源与城市发展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大元混一方舆胜览〉的价值与缺陷》,《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年1期;《唐代监察道功能演变过程的考察》,《历史环境与文明演进——2004年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5年12月;《唐代岭南东道行政区划沿革》,《暨南史学》第4辑,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飞地行政区的历史回顾与现实实践的探讨》,《江汉论坛》2006年1期;《唐代南宁州都督府属州交通与地望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6年2期;《唐代河西九曲羁縻州及相关问题研究》,《历史地理》第21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唐代京畿道行政区划沿革史》,《史念海教授纪念文集》,三秦出版社2006年6月;《唐弱水西山羁縻州及保宁都护府考》,《川大史学·历史地理卷》,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唐代前期都督府为州一级行政机构吗?——对〈唐代前期都督府探讨〉的商榷》,《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6年4期;《蒟酱(蒌叶)的历史与开发》,《中国农史》2007年1期;《〈大元混一方舆胜览〉研究二题》,《九州》第四辑,商务印书馆2007年3月;《历史民族地理的多学科研究——以彝族历史地理为例》,《南方开发与中外交通——2006年中国历史地理研讨会论文集》,西安地图出版社2007年6月;《1560:让世界知道澳门——澳门始见于西方地图年代考》(第一作者),《澳门历史研究》第6期,澳门历史文化研究会2007年12月;《唐代金沙乌蒙地区羁縻州交通与地望研究》,《历史地理》第22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唐代淮南道行政区划沿革》(第一作者),《暨南史学》第5辑,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由虚到实:唐宋以来川云贵交界区犬牙相入区格局的形成》(第一作者),《江汉论坛》2008年1期;《蒟酱名实考辩》,《传统农业与乡村社会研究》,[台]万人出版社有限公司2008年2月;《唐朝山南东道行政区划沿革史》,《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新探索与新动向》,三秦出版社2008年4月;《1560:让世界知道澳门——澳门始见于西方地图年代考》(第一作者),《文化杂志》中文版第68期(2008年秋季刊),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赵佗陵墓新考》(第一作者),《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15辑),三秦出版社2008年11月;《明清文献舆图所载澳门周边岛屿名实演变研究》(第一作者),《澳门历史研究》第7期,澳门历史文化研究会2008年12月;《唐代青蛉周近地区羁縻州县研究》,《历史地理》第23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成都平原‘滇池’说”商榷——从古地理学、考古学角度》(第一作者),《西南大学学报》2009年1期;《唐代滇池秦臧地区羁縻州县研究》(第一作者),《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9年1期;《唐代洱河兰沧地区羁縻州交通与地望研究》,(台湾)《白沙历史地理学报》第7期(交通史专号),国立彰化师范大学历史学研究所,2009年4月;《唐代马湖南广地区羁縻州研究》,《荆楚历史地理与长江中游开发——2008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7月;《唐代西南乌蛮等族羁縻州相关问题之检讨》(第一作者),《贵州民族研究》2009年5期;《明清香山县属珠江口南部诸岛名称的演变》(第一作者),(澳门)《文化杂志》第72期,2009年秋季版;《中国槟榔种植与槟榔习俗文化的历史地理探索》(第一作者),《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9年4期;《唐朝岭南道容管地区行政区划沿革》(第一作者),《暨南史学》第六辑,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 《试析良溪成为千年古村的原因》(第一作者),《话说良溪——良溪古村历史文化论》,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年12月;《渠犁、阇甄、妫塞:唐中期新置西域羁縻都督府探考》(第一作者),《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0年1期;石刻资料与西南民族史地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第一作者),2010年4期;从明清老万山地名迁徙看澳门海防因素,(澳门)《文化杂志》第76期(第一作者),2010年秋季版;125.《百年沧桑:试论1849~1949年间澳门半岛填海工程与街道建设的关系》(第一作者),《澳门历史研究》第九期,2010年11月;126.《1560:让世界知道澳门——澳门始见于西方地图年代考》,《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甘肃人民出版社,2010年12月;127.《近代澳门华人华商地名研究》(第一作者),《卢九家族与华人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澳门民政总署文化康体部,2010年12月128.《明玉珍大夏国在土家族地区的行政建置》(第一作者),《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1期;129.《唐宋泸属西部羁縻州县研究》(第一作者),《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1年1期;《历史上中国花生种植的区域特点与商业流通》(第一作者),《中国农史》2011年1期;《明清东莞、新安县属珠江口东南部诸岛名实研究》(第一作者),《明清珠江时期珠江三角洲区域史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4月;132.《隋唐之际北方割据政权政区简论》(第一作者),《历史地理》第25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4月;133.《道光〈新会县志·图说〉姓氏分布研究》(第一作者),《良溪古村与珠玑移民》,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年;《明清广东东江流域森林变迁及其成因》(第一作者),《江汉论坛》,2011年8期;135.《从宋元五姓番、八番罗甸地域分布演变看元初边疆民族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第一作者),《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6期136.《近代澳门半岛北部的城市扩张与道路建设》(第一作者),《澳门历史研究》第10期,澳门历史文化研究会,2011年11月;137.《明清珠江口东岸海防部署中的巡检司》(第一作者),《明清海防研究》第5辑,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12月;138.《唐朝岭南道桂管地区行政区划沿革》(第一作者),《暨南史学》第七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关于编纂澳门历史地图集的初步构想》,《澳门学引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4月;140.《唐代桂管羁縻州建置沿革论纲》,《历史·环境与边疆————2010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明清文献舆图所载香港南部诸岛地名名实与演变研究》(第一作者),《舆地、考古与史学新说——李孝聪教授荣休纪念文集》,中华书局,2012年6月;142.《近代澳门半岛北部的市域扩张与道路建设》(第一作者),《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2年3期;《安南属明时期政区地名变动初探》(第一作者),《东南亚研究》2012年4期;144.《沙梨头地名说根由》(第一作者),《澳门》第89期,澳门特行政区新闻局,2012年9月;145.《林茂塘历尽沧桑百馀载》(第一作者),《澳门》第89期,澳门特行政区新闻局,2012年9月;146.《从历史地理角度看政区边界与流域边界的整合——以山西为例》(第一作者),《史念海先生百年诞辰纪念学术论文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2012年10月;147.《永远的怀念——追忆与念海师在一起的日子》,《想念史念海》,新世界出版社,2012年10月;148.《论米仓道的系统问题及其历史地位》,《四川文物》2012年6期;《置在中南半岛的唐朝行政区——安南都护府及其正州县建置沿革考述》,《海洋史研究》第4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12月;

把你的作品看看,如果写得不错的话可以投读者,格言

中国边疆民族研究杂志投稿邮箱地址

难,不如写点小说。

比较好,但有点难投

汉学,西文Sinology,指国外研究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天文地理、工艺科技等各种学问的综合性学科。又称中国学。 研究对象  从汉学发展的历史和研究成果看,其研究对象不仅仅是中国汉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实际上是研究包括中国少数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整个中国的学问。由于汉民族是中国的主体,而且汉学最初发轫于汉语文领域,因而学术界一直将汉学的名称沿用下来。也有学者用中国学来称呼传统的汉学。汉学以整个中国为研究对象,其研究范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汉学包括了中国的社会科学和部分自然科学;狭义的汉学只涉及哲学、宗教、历史、语言文字等部分社会科学,诸如传统的版本、目录、校勘、音韵、训诂、考证等。从课题方面看,汉学已涉及中国社会生活中已经发生和将有可能发生的各种事态,从学科体系看,汉学已经囊括了中国已经建立起来的所有知识形态。 学科历史  汉学的产生发展,同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有联系,又与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的普遍发展相关联。一般认为,汉学萌芽于16~17世纪来华传教的教士的著述中。 400 余年里,汉学经历了发轫期、确立期、发展期和繁荣期4个阶段。   发轫期(16世纪末~17世纪末) 西方对于中国的了解早在古希腊就已开始。但西方对中国的研究则始于16世纪末。第一本专门讲述中国的书是1585年在罗马出版的《中华大帝国史》(门萨多著)。该书出版后,立即被译成多种文字 。有影响的早期著作还有《中华帝国志》、《中国改朝及中国基督教现状》、《中国度量衡考》等。这些著作大多出自教士之手,对中国的研究流于表面,缺乏系统性。   确立期(18世纪初~19世纪初) 18世纪初清王朝和罗马教皇有“仪礼”之争,刺激西方各派传教士对中国礼俗和文化的研究。尤其是法王路易十四时期,法国科学院派来的优秀传教士,拟定了具体而系统的中国研究项目:中国的天文学和地理学史;中国古今通史;汉字的起源;中国的动植物和医学等自然科学史;中国各门艺术的历史;中国现状 ,国家治安、政局和习俗,矿产和物产等。其结果出现了一批汉学成果:《中国仪礼论》(李明)、《鞑靼史》(刘应)、《书经以前之时代与中国神话之关系》(马约瑟)、《中国通史》(冯秉正)、《 成吉思汗及蒙古史 》(宋君荣)、《大唐史纲》(宋君荣)。而作为18世纪汉学双璧的是杜赫德编著的《中华帝国史全志》(共 4 卷)、当时北京教士研究中国成果汇集《中国杂纂》(共16册)。在18世纪法国教士汉学 成果的 基础上,19世纪初出 现了法国雷慕沙(1788~1832)和德国克拉勃罗德(1788~1830)两位博学多才的汉学大师。他们的研究成果涉及中国历史、语言、文学、宗教、地理学等众多领域。两人于1818年联合发起成立亚洲协会 ,发行期刊《亚洲学报》,主要刊发汉学研究成果。随后英国皇家亚洲学会成(1823),刊《皇家亚洲学会会报》。以此为标志,汉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确立。   发展期(19世纪中后期) 这一时期正是西方试图将中国殖民化,与中国政府发生政治、军事冲突的时期。西方各国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的研究,改变了法国垄断汉学的局面 。英国、荷兰、德国、瑞典、奥地利、俄国都有一批卓有成绩的汉学家:法国继雷慕沙之后有儒莲、毕瓯、巴参,荷兰有霍夫门、施古德,德国有奚伯尔特、晓特、甲柏连,英国有理雅格、毕尔、卫烈亚力,俄国有萨哈诺夫、帕底雷阿斯 、白莱脱胥乃德、伊凡诺夫斯基,瑞典有多桑,匈牙利有乔玛等。他们的研究成果涉及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各个方面。其中施古德最早研究中国天文学,晓特的中国边疆民族研究仍有价值,毕尔开中国佛教文献学的先河,乔玛成为公认的藏学创始人。这一时期的另一特点是不少汉学家集中毕生精力翻译中国古代典籍,译文水平较前有大幅度提高。如牛津大学首任汉语教授理雅格以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力求准确地翻译了《论语》、《大学》、《中庸》、《书经》、《诗经》、《孟子》、《 春秋左传 》、《 易经 》、《孝经》、《道德经》和《离骚》,成为汉籍西译大家。   繁荣期(20世纪) 20世纪近百年的汉学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20世纪初期,甘肃敦煌石窟藏经洞被发现,其中保存大量古代汉文、藏文、蒙古文和其他文字的写本卷子及文物。西方一些汉学家来到敦煌考察,并掠走大批文物文献。这批珍贵的文物文献令汉学界震惊。以此为契机,促进汉学研究的新发展。西方一些大学纷纷设立汉学课程,成立专门的汉学研究机构,出版专门的汉学研究期刊。如法国巴黎大学高等中国研究所、荷兰汉学研究会、莱顿大学中国研究所、法兰克福中国学院、美国中国研究所、美国中国学会、美国汉学促进委员会、日本支那学社、日本中国研究所、日本中国学会,前苏联中国学家协会等。此外还有藏学和敦煌学的一些专门组织、机构,这些汉学机构或团体都有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门汉学杂志。还有研究东方或亚洲的学术刊物也是发表汉学成果的重要阵地。  海外汉学:  世界汉学概况:世界汉学可分为三大板块:周边国家的汉学、俄罗斯汉学和西方汉学。  周边国家的汉学:主要是日本、韩国和越南。就日本文学来说,它接受中国较早,不仅借用中国的语言符号,而且刻意模仿中国古典诗文的内容和形式:袭取意匠,因承手法,摹拟题目,采撷成句。这种用汉语创作的文学作品,被称作汉文学,后来才有了以假名创作的文学——和文学。所以,日本的学术也深受中国传统学术的影响。他们的汉学研究以编纂、译注、训诂、考证、梳理发展史为特色。  俄罗斯汉学: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一方面面向西欧,间接获得汉学信息,一方面注重发展本国的汉学研究。它视野阔大,兼顾东方和西方。十月革命后,以马克思主义学术观研究中国,也是它的特色。  西方汉学:西方汉学具有浓重的西方学术的色彩,与日韩汉学、俄苏汉学相比,它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具体来说有如下数端:(1) 中西文化属异质文化,西方接受中国颇多曲折,汉学研究忠实地记录或者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历程;(2) 西方学术不断求变,代有新学,这也影响到了汉学研究,如撰写中国文学通史、敦煌学研究、中亚交通史研究等等,均早于国内同类研究;(3) 西方汉学研究的方法论极为活跃,它明确反映出“西论中用”是否可行,如何正确操作,可为国内研究提供借鉴。  汉学与汉学研究是两个不同的学术概念。  ②汉代人研究经学注重名物、训诂,因而后世称“研究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为汉学。  ~~

中国边疆民族研究杂志投稿邮箱格式

MLA是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英文词语的缩写。MLA是美国现代语言协会制定的论文指导格式,是一种常用的引用格式,由于在外国文章中即使是一小句也不可以随便不加任何注释的引用,所以MLA 格式很严谨。MLA引用格式注意事项:1、双倍行距。2、第二行行首缩进5个字符(或半英寸)。3、如果没有作者,从文章名开始4、缩写全部月份名称,除了May June和July。5、如果百科全书未按字母顺序排列文章,将其视为一般书籍文章。5、网站:包括网页名称,网站全名及其建立者(此往往与网站名称相同)。此外,还包括文章创建及存在的日期(日、月、年)及你见到此文的日期。6、互联网杂志文章:包括提供数据库服务的公司极其网址;文章的完整日期(日、月、年)及见到的日期;还有提供网络服务的图书馆或组织机构。如果引用的是期刊而不是杂志的话,还应有期刊的日期、卷册等。

比较好,但有点难投

汉学,西文Sinology,指国外研究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天文地理、工艺科技等各种学问的综合性学科。又称中国学。 研究对象  从汉学发展的历史和研究成果看,其研究对象不仅仅是中国汉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实际上是研究包括中国少数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整个中国的学问。由于汉民族是中国的主体,而且汉学最初发轫于汉语文领域,因而学术界一直将汉学的名称沿用下来。也有学者用中国学来称呼传统的汉学。汉学以整个中国为研究对象,其研究范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汉学包括了中国的社会科学和部分自然科学;狭义的汉学只涉及哲学、宗教、历史、语言文字等部分社会科学,诸如传统的版本、目录、校勘、音韵、训诂、考证等。从课题方面看,汉学已涉及中国社会生活中已经发生和将有可能发生的各种事态,从学科体系看,汉学已经囊括了中国已经建立起来的所有知识形态。 学科历史  汉学的产生发展,同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有联系,又与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的普遍发展相关联。一般认为,汉学萌芽于16~17世纪来华传教的教士的著述中。 400 余年里,汉学经历了发轫期、确立期、发展期和繁荣期4个阶段。   发轫期(16世纪末~17世纪末) 西方对于中国的了解早在古希腊就已开始。但西方对中国的研究则始于16世纪末。第一本专门讲述中国的书是1585年在罗马出版的《中华大帝国史》(门萨多著)。该书出版后,立即被译成多种文字 。有影响的早期著作还有《中华帝国志》、《中国改朝及中国基督教现状》、《中国度量衡考》等。这些著作大多出自教士之手,对中国的研究流于表面,缺乏系统性。   确立期(18世纪初~19世纪初) 18世纪初清王朝和罗马教皇有“仪礼”之争,刺激西方各派传教士对中国礼俗和文化的研究。尤其是法王路易十四时期,法国科学院派来的优秀传教士,拟定了具体而系统的中国研究项目:中国的天文学和地理学史;中国古今通史;汉字的起源;中国的动植物和医学等自然科学史;中国各门艺术的历史;中国现状 ,国家治安、政局和习俗,矿产和物产等。其结果出现了一批汉学成果:《中国仪礼论》(李明)、《鞑靼史》(刘应)、《书经以前之时代与中国神话之关系》(马约瑟)、《中国通史》(冯秉正)、《 成吉思汗及蒙古史 》(宋君荣)、《大唐史纲》(宋君荣)。而作为18世纪汉学双璧的是杜赫德编著的《中华帝国史全志》(共 4 卷)、当时北京教士研究中国成果汇集《中国杂纂》(共16册)。在18世纪法国教士汉学 成果的 基础上,19世纪初出 现了法国雷慕沙(1788~1832)和德国克拉勃罗德(1788~1830)两位博学多才的汉学大师。他们的研究成果涉及中国历史、语言、文学、宗教、地理学等众多领域。两人于1818年联合发起成立亚洲协会 ,发行期刊《亚洲学报》,主要刊发汉学研究成果。随后英国皇家亚洲学会成(1823),刊《皇家亚洲学会会报》。以此为标志,汉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确立。   发展期(19世纪中后期) 这一时期正是西方试图将中国殖民化,与中国政府发生政治、军事冲突的时期。西方各国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的研究,改变了法国垄断汉学的局面 。英国、荷兰、德国、瑞典、奥地利、俄国都有一批卓有成绩的汉学家:法国继雷慕沙之后有儒莲、毕瓯、巴参,荷兰有霍夫门、施古德,德国有奚伯尔特、晓特、甲柏连,英国有理雅格、毕尔、卫烈亚力,俄国有萨哈诺夫、帕底雷阿斯 、白莱脱胥乃德、伊凡诺夫斯基,瑞典有多桑,匈牙利有乔玛等。他们的研究成果涉及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各个方面。其中施古德最早研究中国天文学,晓特的中国边疆民族研究仍有价值,毕尔开中国佛教文献学的先河,乔玛成为公认的藏学创始人。这一时期的另一特点是不少汉学家集中毕生精力翻译中国古代典籍,译文水平较前有大幅度提高。如牛津大学首任汉语教授理雅格以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力求准确地翻译了《论语》、《大学》、《中庸》、《书经》、《诗经》、《孟子》、《 春秋左传 》、《 易经 》、《孝经》、《道德经》和《离骚》,成为汉籍西译大家。   繁荣期(20世纪) 20世纪近百年的汉学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20世纪初期,甘肃敦煌石窟藏经洞被发现,其中保存大量古代汉文、藏文、蒙古文和其他文字的写本卷子及文物。西方一些汉学家来到敦煌考察,并掠走大批文物文献。这批珍贵的文物文献令汉学界震惊。以此为契机,促进汉学研究的新发展。西方一些大学纷纷设立汉学课程,成立专门的汉学研究机构,出版专门的汉学研究期刊。如法国巴黎大学高等中国研究所、荷兰汉学研究会、莱顿大学中国研究所、法兰克福中国学院、美国中国研究所、美国中国学会、美国汉学促进委员会、日本支那学社、日本中国研究所、日本中国学会,前苏联中国学家协会等。此外还有藏学和敦煌学的一些专门组织、机构,这些汉学机构或团体都有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门汉学杂志。还有研究东方或亚洲的学术刊物也是发表汉学成果的重要阵地。  海外汉学:  世界汉学概况:世界汉学可分为三大板块:周边国家的汉学、俄罗斯汉学和西方汉学。  周边国家的汉学:主要是日本、韩国和越南。就日本文学来说,它接受中国较早,不仅借用中国的语言符号,而且刻意模仿中国古典诗文的内容和形式:袭取意匠,因承手法,摹拟题目,采撷成句。这种用汉语创作的文学作品,被称作汉文学,后来才有了以假名创作的文学——和文学。所以,日本的学术也深受中国传统学术的影响。他们的汉学研究以编纂、译注、训诂、考证、梳理发展史为特色。  俄罗斯汉学: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一方面面向西欧,间接获得汉学信息,一方面注重发展本国的汉学研究。它视野阔大,兼顾东方和西方。十月革命后,以马克思主义学术观研究中国,也是它的特色。  西方汉学:西方汉学具有浓重的西方学术的色彩,与日韩汉学、俄苏汉学相比,它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具体来说有如下数端:(1) 中西文化属异质文化,西方接受中国颇多曲折,汉学研究忠实地记录或者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历程;(2) 西方学术不断求变,代有新学,这也影响到了汉学研究,如撰写中国文学通史、敦煌学研究、中亚交通史研究等等,均早于国内同类研究;(3) 西方汉学研究的方法论极为活跃,它明确反映出“西论中用”是否可行,如何正确操作,可为国内研究提供借鉴。  汉学与汉学研究是两个不同的学术概念。  ②汉代人研究经学注重名物、训诂,因而后世称“研究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为汉学。  ~~

中国边疆民族研究杂志投稿要求多少钱

汉学是指研究与中国汉民族有关的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历史上汉人研究经学注重名物、训诂,因而后世称“研究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为汉学。其治学根本方法,在“实事求是”、“无征不信”。其研究范围,以经学为中心,而衍及小学、音韵、史学、天算、水地、典章制度、金石、校勘、辑逸等等。而引证取材,多极于两汉。 汉学(Sinology)或称中国学(China Studies)是指中国以外的学者对有关中国的方方面面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包括中国历史、政治、社会、文学、哲学、音韵学、史学、经济、书法、等等,甚至也包括对于海外华人的研究。法国汉学家马伯乐(Henri Maspeero)曾说:“中国是欧洲以外仅有的这样的一个国家:自远古起,其古老的本土文化传统一直流传至今。” 汉学最初只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主要研究古文和哲学、文学、音韵学、史学等,不包括现代中国的研究。二战后,也逐渐开始研究现代中国。汉学可以分为古代汉学和现代汉学。古代汉学根据不同的划分,主要是对于1850年以前或者1911年以前或者1949年以前中国的研究,这以后的时期则属于现代汉学的领域。

回答 1作者本人要有想法,也就是提出需求(发表刊物的学科、级别、时间等); 2/8 然后就是选择合适的刊物,知道投稿刊物名称、级别、发表时间和价格标准等; 3/8 带上作者信息投稿,评估论文学术价值; 4/8 论文通过学术评估,达成服务协议,禁止一稿多投 5/8 发表 6/8 审稿通过,接收《论文录用通知书》,电话核实后支付版面费; 7/8 付版面费,查款,期刊社安排发表、寄送样刊; 更多11条 

核心刊物查询网站: 中文核心期刊2004版htm 到这可以找到中国所有核心刊物~~ 在给你点:: 从严格意义上说,期刊杂志并无国家级、省级的区分标准。因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早就声明:中国的出版物,只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没有所谓国家级、省级等的等级区分。 在实际生活中,许多人通常将某刊物说成是国家级的,某刊物是省级的或市级的。这种划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一些用处。这种划分的标准,大致是: 所谓“国家级”期刊,一般即指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的会刊; 所谓“省级”期刊,一般即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与本科院校的学报; 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样的,也可视为国家级。 国家级刊物和重点刊物名称目录 (此刊物级别目录执行时间为2001年1月起) 国家级学术刊物 1、《哲学研究》 4、《管理世界》 7、《政治学研究》 10、《教育研究》 13、《中国语文》 16、《中国图书馆学报》 19、《历史研究》 22、《新闻与传播研究》 25、《高校理论战线》 28、《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2、《经济研究》 5、《经济管理》 8、《社会学研究》 11、《心理学报》 14、《外国文学评论》 17、《音乐研究》 20、《中国史研究》 23、《中国社会科学》 26、《光明日报》 29、《世界古典文明史杂志》英文版 3、《财贸经济》 6、《法学研究》 9、《民族研究》 12、《文学评论》 15、《外语教学与研究》 18、《美术》 21、《世界历史》 24、《求是》 27、《人民日报》 30、《体育科学》 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理论文章1500字以上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刊物目录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重 点 刊 物 出 版 单 位 1、哲学 1、哲学 1 《自然辩证法研究》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2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学会 3 《哲学动态》 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 4 《自然辩证法通讯》 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 5 《科学学研究》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6 《科学学与科技管理》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7 《宗教学研究》 社科院宗教所 2、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1 《宏观经济管理》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2 《金融研究》 中国金融学会 3 《经济法制》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 4 《中国劳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5 《会计研究》 中国会计学会 6 《统计研究》 中国统计学会 国家统计局 7 《保险研究》 中国保险学会 8 《经济学动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9 《国际金融研究》 中国国际金融学会 10 《宏观经济研究》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11 《财政研究》 中国财政学会与财政部主办 12 《审计研究》 中国审计学学会 13 《中国工业经济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14 《税务研究》 中国税务学会与国家税务总局主办 应用经济学 1 《国际贸易》 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2 《当代经济研究》 中国资本论研究会 3 《国际经济合作》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际经济合作出版社 4 《数量经济与计量经济》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5 《世界经济》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6 《价格理论与实践》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中国价格学会 7 《世界经济与政治》 中国社科院 8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9 《国有资产管理》 经济科学出版社 10 《中国工商行政管理》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11 《企业管理》 国家经贸委 12 《中国农村经济》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展研究所 13 《市场营销导刊》 中国市场学会与国家经贸委主办 3、法学 法学 1 《法律科学》 西北政法学院 2 《中国法学》 中国法学会 3 《中外法学》 北京大学中外法杂志 4 《比较法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 政治学 1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上海社科院 2 《马克思主义研究》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 3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中共中央党校 4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中共中央编译局 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5 《科学社会主义》 中共中央党校和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 6 《中共党史研究》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会 社会学 1 《中国青年研究》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中国青年杂志社 2 《道德与文明》 中国伦理学会、天津社科院 3 《妇女研究论丛》 中国妇女理论研究会 4 《世界宗教研究》 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5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中华书局 6 《现代国际关系》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 7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研究》 中共中央编译局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 国际共运史学会 民族学 1 《东欧中亚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欧中亚研究所 2 《世界民族》 世界民族所 3 《日本学刊》 中国社科院 4、教育学 教育学 1 《中国教育学刊》 教育部 中国教育学会 2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教育部 3 《学前教育研究》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4 《课程 教材 教法》 教育部 5 《比较教育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 6 《高等教育研究》 华中理工大学 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 7 《教育研究与实验》 教育部 华中师范大学 8 《中国高等教育》 教育部 9 《人民教育》(2000字以上) 教育部 10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教育部 11 《思想教育研究》 中国高教研究所 12 《外国教育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 13 《教学与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 心理学 1 《心理科学》 中国心理学会 2 《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育部 3 《心理学探新》 中国心理学会 5、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 《当代语言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2 《古汉语研究》 湖南大学 3 《古文字研究》 中华书局 4 《方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5 《世界汉语教学》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6 《语言文字应用》 国家语委 7 《中华文史论丛》 上海古籍出版社 8 《文学遗产》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9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10 《文学评论丛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11 《读书》 三联书店 12 《语文建设》 文字改革委员会 13 《辞书研究》 上海辞书出版社 14 《文艺研究》 中国艺术研究所 15 《文艺理论研究》 中国文字理论研究会 16 《民族文学研究》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 17 《明清小说研究》 江苏社科院文学研究所 18 《新文学史料》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 《中国典籍与文化》 国家教育部 20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北京作家出版社 外国语言文学 1 《外国语》 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 《外语界》 上海外国语大学 3 《现代外语》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4 《外语学刊》 黑龙江大学 5 《中国翻译》 中国外文局编译研究中心 6 《中国俄语教学》 中国俄罗斯研究学会 7 《日语学习与研究》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8 《外语与外语教学》 大连外语学院 9 《外语研究》 解放军外语学院 10 《中国英语教学》 中国英语研究会 11 《外国文学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 12 《当代外国文学》 南京大学 新闻传播学 1 《新闻战线》 人民日报 2 《中国记者》 新华社 3 《现代广告》 中国广告协会 4 《国际广告》 中国对外经贸企业协会 5 《中国广告》 《中国广告》杂志社 6 《编辑学刊》 学林出版社 7 《中国出版》 国家新闻出版署 8 《中国图书评论》 中宣部出版局 9 《大学出版》 教育部 10 《图书发行研究》 中国发行协会 11 《编辑学报》 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12 《出版发行研究》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办 艺术学 1 《音乐创作》 中国音乐家协会 2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上海音乐学院 3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中央学院 4 《中国音乐》 中国音乐学院 5 《钢琴艺术》 人民音乐出版社 6 《舞蹈》 《舞蹈》杂志社 7 《艺术教育》 文化部 8 《美术研究》 中央美术学院 9 《美术观察》 美术观察编辑部 10 《中国美术教育》 教育部 南京师大 11 《装饰》 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出版:中国装饰杂志社 12 《中国油画》 中国美术家协会 13 《水彩艺术》 人民美术出版社 14 《中国版画》 中国美术家协会 15 《国画家》 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 16 《连环画报》 中国美术出版总社 17 《雕塑》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 18 《艺术与设计》 出版总署 19 《中国音乐学》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20 《人民音乐》 中国音乐家协会 21 《中国音乐教育》 教育部 6、历史学 历史学 1 《史学理论研究》 历史所 2 《近代史研究》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 3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中国社科院 4 《考古》 中国社科院 5 《军事历史》 军事科学院 6 《民国档案》 中国第二档案馆 7 《抗日战争研究》 近代史研究所 8 《中国地方志》 北京 中国地方志办 9 《中国经济史研究》 中国社科院 10 《当代中国史研究》 国史学会 11 《欧洲》 中国社科院 12 《当代亚太》 中国社科院 13 《美国研究》 中国社科院 14 《考古学报》 考古杂志社 15 《历史档案》 中国第一档案馆 16 《台湾研究》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 17 《拉丁美洲研究》 中国社科院拉美研究所 18 《南亚研究》 中国社科院 19 《西亚非洲 》 中国社科院 20 《社会经济史研究》 中国社科院 7、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1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教育部 中国人民大学 工商管理 2 《管理现代化》 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公共管理 3 《中国行政管理》 人事部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4 《大学图书馆学报》 北京大学、国家图书馆 5 《图书情报工作》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6 《国家图书馆馆刊》 中国国家图书馆 7 《图书馆杂志》 上海图书馆 8 《情报学报》 中国科技情报学会会刊 9 《情报资料工作》 中国社会科学信息学会、中国人民大学 10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11 《中国信息导报》 国家科技部信息司、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 12 《情报科学》 中国科技情报学会 8博物馆学 图书情报文献学 1 《中国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学会 9、综合类 1 《文献》 国家图书馆 2 《文物》 国家文物局 文物出版社 3 《文史》 中华书局 4 《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 论点摘编 5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全文转载 6 《党的文献》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邓启耀,男,汉族,广东顺德人,1952年2月生于昆明,教授,博士生导师,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

  • 索引序列
  • 中国边疆民族研究杂志投稿邮箱是多少
  • 中国边疆民族研究杂志投稿邮箱
  • 中国边疆民族研究杂志投稿邮箱地址
  • 中国边疆民族研究杂志投稿邮箱格式
  • 中国边疆民族研究杂志投稿要求多少钱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