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唯一贯穿抗战时期始终的进步文艺刊物是什么

唯一贯穿抗战时期始终的进步文艺刊物是什么

发布时间:

唯一贯穿抗战时期始终的进步文艺刊物是

该刊的刊期、出版地点、执编人屡有变动:在汉口出版期间为三日刊、周刊,适夷、蓬子、锡金、罗荪等执编。武汉沦陷前夕出版的《武汉特刊》,由冯乃超、罗荪、叶以群、戈宝权编辑。1938年10月 8日,《抗战文艺》迁往重庆继续出版,始为周刊,后改半月刊、月刊。由老舍、蓬子执编,罗荪曾一度参与编辑。1946年5月4日出至第10卷第 6期终刊。共计出版72期。《武汉特刊》共出4期。另有《文协成立五周年纪念特刊》、《文协成立七周年并庆祝第一届文艺节纪念特刊》各一册。《抗战文艺》是贯穿抗战时期始终的唯一的全国性大型文艺刊物。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和来自经济、政治等方面的严峻压力下,它紧密依靠革命的进步的作家,吸引并团结爱国的拥护抗战的作家,为战时文艺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在宣传动员群众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文协】1938年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在武汉成立,发起人包括各方面的代表97人,选出周恩来、孙科、陈立夫为名誉理事。理事45人,其中有郭沫若、茅盾、冯乃超、夏衍、胡风、田汉、丁玲、老舍、巴金、郑振铎、朱自清、郁达夫、朱光潜、张道藩、姚蓬子、陈西滢、王平陵等等。由老舍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文协”在全国各地组设了数十个分会,出版了会刊《抗战文艺》,自1938年5月4日创刊,至1946年5月终刊,先后出版了71期,是贯通抗战时期的唯一刊物。 “文协”的成立标志着30年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自由主义文学,以及国民党民族主义文学等儿种文学运动的汇流,组成了文学界的抗日民族统-战线, 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包括国共两党作家在内的大联合。“文协”成立时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鼓励作家深入战争现实生活,毫不勉强地为众多不同派别的作家所接受。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27在汉口成立,标志着无产阶级文学,自由主义文学和民族主义文学的汇合。组成文学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鼓励作家表现战争与救亡的现实生活,爱国主义成为总主题。不谢,请叫我小雷锋

唯一贯穿抗战时期始终的进步文艺刊物是什么

成立大会通过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大会选出郭沫若、茅盾、冯乃超、夏衍、胡风、田汉、丁玲、吴组缃、许地山、老舍、巴金、郑振铎、朱自清、郁达夫、朱光潜、张道藩、姚蓬子、陈西滢、王平陵等45人为理事,周恩来、孙科、陈立夫为名誉理事。理事会推选老舍为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文协成立会上,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鼓励作家深入现实斗争。文协曾组织作家战地访问团,多次访问慰劳各地战场,推动了文艺工作者的下乡和入伍。文协在全国组织了数十个分会及通讯处。先后成立分会的地方有:广州、成都、昆明、桂林、香港、襄樊、延安、晋东南、贵阳、曲江、上海等地,组织遍于全国各地。文协成立后,文艺各部门的统一战线团体也相继出现。作家、艺术家空前广泛地团结对敌,使抗战初期的文艺活动呈现出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武汉失守以后,抗日民主根据地文协分会的工作在中国共产党和边区政府支持下得到较大发展,国民党统治区文协的工作却随着政治逆流的袭来,遇到重重阻力。抗战后期,文协支持和推进了国民党统治区文艺界反压迫、争民主的革命运动。1945年,文协第6届年会规定5月4日为文艺节。在艰难的条件下,文协以各种方式进行活动:每年召开纪念鲁迅的集会,为郭沫若、茅盾、老舍等人的寿辰或创作成就聚会祝贺,开展救济贫病作家、营救被捕的进步作家等工作,“文协”始终是文艺界团结抗日的旗帜。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更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文协”会刊《抗战文艺》,自1938年5月4日创办,至1946年5月终刊,先后出版71期,是贯通抗日战争时期的唯一的文艺刊物,对于开展抗日文艺活动、繁荣创作、培养青年作家等,都发挥了作用。

该刊的刊期、出版地点、执编人屡有变动:在汉口出版期间为三日刊、周刊,适夷、蓬子、锡金、罗荪等执编。武汉沦陷前夕出版的《武汉特刊》,由冯乃超、罗荪、叶以群、戈宝权编辑。1938年10月 8日,《抗战文艺》迁往重庆继续出版,始为周刊,后改半月刊、月刊。由老舍、蓬子执编,罗荪曾一度参与编辑。1946年5月4日出至第10卷第 6期终刊。共计出版72期。《武汉特刊》共出4期。另有《文协成立五周年纪念特刊》、《文协成立七周年并庆祝第一届文艺节纪念特刊》各一册。《抗战文艺》是贯穿抗战时期始终的唯一的全国性大型文艺刊物。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和来自经济、政治等方面的严峻压力下,它紧密依靠革命的进步的作家,吸引并团结爱国的拥护抗战的作家,为战时文艺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在宣传动员群众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27在汉口成立,标志着无产阶级文学,自由主义文学和民族主义文学的汇合。组成文学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鼓励作家表现战争与救亡的现实生活,爱国主义成为总主题。不谢,请叫我小雷锋

唯一贯穿抗战时期始终的进步文艺刊物是啥

【文协】1938年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在武汉成立,发起人包括各方面的代表97人,选出周恩来、孙科、陈立夫为名誉理事。理事45人,其中有郭沫若、茅盾、冯乃超、夏衍、胡风、田汉、丁玲、老舍、巴金、郑振铎、朱自清、郁达夫、朱光潜、张道藩、姚蓬子、陈西滢、王平陵等等。由老舍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文协”在全国各地组设了数十个分会,出版了会刊《抗战文艺》,自1938年5月4日创刊,至1946年5月终刊,先后出版了71期,是贯通抗战时期的唯一刊物。 “文协”的成立标志着30年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自由主义文学,以及国民党民族主义文学等儿种文学运动的汇流,组成了文学界的抗日民族统-战线, 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包括国共两党作家在内的大联合。“文协”成立时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鼓励作家深入战争现实生活,毫不勉强地为众多不同派别的作家所接受。

该刊的刊期、出版地点、执编人屡有变动:在汉口出版期间为三日刊、周刊,适夷、蓬子、锡金、罗荪等执编。武汉沦陷前夕出版的《武汉特刊》,由冯乃超、罗荪、叶以群、戈宝权编辑。1938年10月 8日,《抗战文艺》迁往重庆继续出版,始为周刊,后改半月刊、月刊。由老舍、蓬子执编,罗荪曾一度参与编辑。1946年5月4日出至第10卷第 6期终刊。共计出版72期。《武汉特刊》共出4期。另有《文协成立五周年纪念特刊》、《文协成立七周年并庆祝第一届文艺节纪念特刊》各一册。《抗战文艺》是贯穿抗战时期始终的唯一的全国性大型文艺刊物。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和来自经济、政治等方面的严峻压力下,它紧密依靠革命的进步的作家,吸引并团结爱国的拥护抗战的作家,为战时文艺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在宣传动员群众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27在汉口成立,标志着无产阶级文学,自由主义文学和民族主义文学的汇合。组成文学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鼓励作家表现战争与救亡的现实生活,爱国主义成为总主题。不谢,请叫我小雷锋

抗战文艺是贯通抗战时期的唯一刊物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1938年3月27日成立于武汉,是抗日战争期间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发起人包括全国文艺界各方面的代表近百人,理事会推举老舍为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1937年,成立了抗战爆发后根据地第一个以文学团体为骨干的抗日文化组织——陕甘宁特区文化救亡协会(又称边区文化救亡协会),简称“文协”,这是应到延安的左翼文化人的要求成立的一个统一的、范围更大的延安文艺界组织,先后出版《边区文艺》、《文艺突击》等刊物。 文协的会刊《抗战文艺》是贯通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唯一的刊物,它对推进抗战文艺运动促进抗战文艺创作的繁荣,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文协】1938年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在武汉成立,发起人包括各方面的代表97人,选出周恩来、孙科、陈立夫为名誉理事。理事45人,其中有郭沫若、茅盾、冯乃超、夏衍、胡风、田汉、丁玲、老舍、巴金、郑振铎、朱自清、郁达夫、朱光潜、张道藩、姚蓬子、陈西滢、王平陵等等。由老舍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文协”在全国各地组设了数十个分会,出版了会刊《抗战文艺》,自1938年5月4日创刊,至1946年5月终刊,先后出版了71期,是贯通抗战时期的唯一刊物。 “文协”的成立标志着30年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自由主义文学,以及国民党民族主义文学等儿种文学运动的汇流,组成了文学界的抗日民族统-战线, 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包括国共两党作家在内的大联合。“文协”成立时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鼓励作家深入战争现实生活,毫不勉强地为众多不同派别的作家所接受。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27在汉口成立,标志着无产阶级文学,自由主义文学和民族主义文学的汇合。组成文学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鼓励作家表现战争与救亡的现实生活,爱国主义成为总主题。不谢,请叫我小雷锋

贯通抗战时期的唯一刊物是

文协: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简称,1938年3月成立于武汉,是抗日战争期间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发起人包括全国文艺界各方面的代表近百人,理事会推举老舍为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文协"还提出了"文章入伍"的口号,对鼓励作家深入现实生和实际斗争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文协"的会刊《抗战文艺》是贯通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唯一的刊物,它对推进抗战文艺运动促进抗战文艺创作的繁荣,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中国文联),是由全国性文学艺术家协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全国性的产业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组成的人民团体。它成立于新中国诞生前夕的1949年7月,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发起单位之一。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1938年3月27日成立于武汉,是抗日战争期间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发起人包括全国文艺界各方面的代表近百人,理事会推举老舍为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1937年,成立了抗战爆发后根据地第一个以文学团体为骨干的抗日文化组织——陕甘宁特区文化救亡协会(又称边区文化救亡协会),简称“文协”,这是应到延安的左翼文化人的要求成立的一个统一的、范围更大的延安文艺界组织,先后出版《边区文艺》、《文艺突击》等刊物。 文协的会刊《抗战文艺》是贯通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唯一的刊物,它对推进抗战文艺运动促进抗战文艺创作的繁荣,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文协是文艺家协会简称,系全球作家、诗人以及书法、美术、摄影、戏剧、音乐、影视、收藏、鉴赏等艺术家或相关团体组成的,集文艺研究、交流、传播于一体的组织。中国文协已在香港、北京、澳门、台湾、韩国、澳大利亚、法国、德国、英国、美国、日本、俄罗斯、加拿大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联络处。本会发展十分迅速,21世纪初拥有各界会员数万人(包括各国分会会员和团体会员成员),分布世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是迄今为止全球规模最大的华人国际性文艺团体。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博大精深,中华民族为人类社会创造了灿烂的优秀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巨匠辈出,文化珍品汗牛充栋,艺术遗产丰富多彩。她是我们五十六个兄弟民族所共同创造的智慧结晶,是维系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和强大的向心力。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艺术,以及我们在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往中如何向世界展示和传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弘扬民族精神,如何创造出具有国际一流竞争力的中国文化艺术,这是我们这一代和未来华夏炎黄子孙所共同肩负的重大责任,也是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的重要历史使命。中国文协愿与包括文学、美术、书法、影视、戏剧、音乐、曲艺、舞蹈、摄影、民间艺术、杂技、收藏等各个领域的广大同仁一道,共同肩负继承和繁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共同发现和培养文学艺术创作、评论、编辑、翻译等方面的新生力量。在稳定现有文艺队伍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壮大我们的文化艺术事业。对于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艺术成果,弘扬和传播中华民族先进的文化艺术,推进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增进同世界各国作家和艺术家的友谊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艺界抗敌协会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1938年3月27日成立于武汉,是抗日战争期间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发起人包括全国文艺界各方面的代表近百人,理事会推举老舍为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1937年,成立了抗战爆发后根据地第一个以文学团体为骨干的抗日文化组织——陕甘宁特区文化救亡协会(又称边区文化救亡协会),简称“文协”,这是应到延安的左翼文化人的要求成立的一个统一的、范围更大的延安文艺界组织,先后出版《边区文艺》、《文艺突击》等刊物。口号"文协"还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对鼓励作家深入现实生活和实际斗争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作用"文协"的会刊《抗战文艺》是贯通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唯一的刊物,它对推进抗战文艺运动促进抗战文艺创作的繁荣,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 索引序列
  • 唯一贯穿抗战时期始终的进步文艺刊物是
  • 唯一贯穿抗战时期始终的进步文艺刊物是什么
  • 唯一贯穿抗战时期始终的进步文艺刊物是啥
  • 抗战文艺是贯通抗战时期的唯一刊物
  • 贯通抗战时期的唯一刊物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