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发布时间: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回答 亲,您好,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过 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 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而学科核 心素养是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下,根据 具体学科的特征和育人的特殊功能确定的。 面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改善,信息技 术学科素养被确定为信息意识、计算思维、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为了充 分理解信息技术学科素养的涵义,我从网上 搜集了大量资料形成以下认识。 一、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 最新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 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 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 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 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核心素养 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 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它是关于学生 知识括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而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而 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 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 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开放性与发展性等特 性。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习者通过特定学科的 学习应达成的反映该学科特质的重要思维品 质和关键能力。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学生发展 核心素养框架下,根据具体学科的特征和育 人的特殊功能确定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处 于上位,是指向学生整体的全面的发展:学 科核心素养处于下位,但同样指向学生发展 核心素养的。各学科课程与教学是形成学生 发展核心的重要途径。 更多31条 

什么是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一是信息意识,就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二是计算思维,就是指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

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教学促进

什么是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一是信息意识,就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二是计算思维,就是指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

回答 亲,您好,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过 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 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而学科核 心素养是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下,根据 具体学科的特征和育人的特殊功能确定的。 面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改善,信息技 术学科素养被确定为信息意识、计算思维、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为了充 分理解信息技术学科素养的涵义,我从网上 搜集了大量资料形成以下认识。 一、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 最新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 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 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 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 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核心素养 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 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它是关于学生 知识括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而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而 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 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 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开放性与发展性等特 性。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习者通过特定学科的 学习应达成的反映该学科特质的重要思维品 质和关键能力。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学生发展 核心素养框架下,根据具体学科的特征和育 人的特殊功能确定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处 于上位,是指向学生整体的全面的发展:学 科核心素养处于下位,但同样指向学生发展 核心素养的。各学科课程与教学是形成学生 发展核心的重要途径。 更多31条 

美术核心素养的内涵

美术学科的五个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新能力、文化理解知识与技能。1、图像识读图像识读指对美术作品、图形、影像及其他视觉符号的观察、识别和解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以联系、比较的方法进行整体观看,感受图像的造型、色彩、材质、肌理、空间等形式特征,以搜索、阅读、思考和讨论等方式。识别与解读图像的内涵和意义;从形态、材料、技法、风格及发展脉络等方面识别图像的类别;知道图像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与价值,辨析和解读现实生活中的视觉文化现象和信息。2、美术表现美术表现指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创造视觉形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形成空间意识和造型意识;了解并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结合美术语言,就观察、想象、构思和表现等过程,创造有意味的视觉形象,表达自己的意图、思想和情感;联系现实生活,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自觉运用美术表现能力,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3、审美判断审美判断指对美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评价、判断与表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感受和认识美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形成基本的审美能力,显示健康的审美趣味;用形式美原理和其他知识对自然、生活和艺术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描述、分析和评价;通过语言、文字和图像等方面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用美术的方式美化生活和环境。4、创意实践创意实践指在美术活动中形成创新意识,运用创意思维和创造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养成创新意识,学习和借鉴美术作品中的创意和方法,运用形象思维,尝试创作有创意的美术作品;联系现实生活,通过各种方式搜集信息,进行分析、思考和探究,对物品和环境进行符合实用功能与审美要求的创意构想,并以草图、模型等予以呈现,不断加以改进和优化。5、文化理解文化理解指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逐渐形成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的习惯,了解美术与文化的关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美术的文化内涵及独特艺术魅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文化自信;理解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和时代的美术作品所体现的文化多样性,欣赏外国优秀的美术作品;尊重艺术家、设计师和手工艺者及其创造的成果和对人类文化的贡献。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素养1:图像识读图像识读指对美术作品、图形、影像及其他视觉符号的观察、识别和解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以联系、比较的方法进行整体观看,感受图像的造型、色彩、材质、肌理、空间等形式特征,以搜索、阅读、思考和讨论等方式,识别与解读图像的内涵和意义。从形态、材料、技法、风格及发展脉络等方面识别图像的类别;知道图像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与价值,辨析和解读现实生活中的视觉文化现象和信息。素养2:美术表现美术表现指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创造视觉形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形成空间意识和造型意识;了解并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结合美术语言,就观察、想象、构思和表现等过程,创造有意味的视觉形象,表达自己的意图、思想和情感;联系现实生活,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自觉运用美术表现能力,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素养3:审美判断审美判断指对美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评价、判断与表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感受和认识美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形成基本的审美能力,显示健康的审美趣味;用形式美原理和其他知识对自然、生活和艺术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描述、分析和评价;通过语言、文字和图像等方面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用美术的方式美化生活和环境。素养4:创意实践创意实践指在美术活动中形成创新意识,运用创意思维和创造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养成创新意识,学习和借鉴美术作品中的创意和方法,运用形象思维,尝试创作有创意的美术作品;联系现实生活,通过各种方式搜集信息,进行分析、思考和探究,对物品和环境进行符合实用功能与审美要求的创意构想,并以草图、模型等予以呈现,不断加以改进和优化。素养5:文化理解文化理解指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逐渐形成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的习惯,了解美术与文化的关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美术的文化内涵及独特艺术魅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文化自信。理解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和时代的美术作品所体现的文化多样性,欣赏外国优秀的美术作品;尊重艺术家、设计师和手工艺者及其创造的成果和对人类文化的贡献。

科学素养的内涵和核心

回答 科学素养,科学素养由三个组成部分,即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教育是影响中国公民科学素养的主要因素,经济是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驱动因素,政治因素对中国公民科学素养的提高起指导性作用,文化也深刻影响中国公民科学素养,有促进作用也有制约作用。

科学素养这一术语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在我们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时候,弄清其内涵以及构成要素是一个基本的前提。有人说:科学是一种结构。以物理学为例,从历史年代来看,可以划分为普通物理学、理论物理学、应用物理学;从观察角度来看,可以划分为微观物理学、中观物理学、宏观物理学。有人说:科学是一种方法,比如数学这一科学中就有数学演算、几何证明等;而交响乐中则有乐章的划分。有人说: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如托勒玫“地心说”的科学体系是建立在静止力学的基础上的,在数学上和它相对应的是欧几里德几何学;哥白尼—牛顿的科学体系是建立在动态的力学和静止的宇宙观基础上的,数学上则以微积分与之相对应;爱因斯坦—霍金的科学体系是建立在发展演变的动态宇宙观的基础上的,它的相对应的数学基础是非欧几里德几何学。有人说:科学是一种知识加工的过程,所以科学与研究等同。有人说:科学是一种生产力,美国微软公司的发迹与发达是最为典型的实例。有人说:科学是一种哲学思维、一种理性思维。有人说:科学是一种文化,它拥有自己的文化规范、沉淀出自己的文化精神,它一方面内化为科学家的良心,一方面内化为广大公众的科学意识。有人说:科学是一种对待事物的基本态度与方法,与迷信、盲从相对应。关于素养一词,人们的思考与理解很多,但是给予的解释则相对较少。所谓“素”,原意是“本色”、“本来的”、“原有的”;所谓“养”,原意是“培植”、“教育”、“熏陶”、“培养”。所谓“素养”,就是“平日的修养”、“经常修习涵养”。科学素养一词源自英文literacy。这个词有两种不同的含意。一个是指有学识、有教养,跟学者有关;另一个是指能够阅读、能够书写,有文化,对象是一般的普通大众。美国人认为:科学素养是指人们具备并使用科学、数学和技术学的知识做出有关个人的和社会的重要决策。我们认为:科学素养是指主体在掌握科学概念的基础上,以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对现实中的个人、科学、社会有关问题做出明智的抉择。它包括了科学知识、科学意识、科学精神。所谓科学知识包括着科学知识、技能,科学方法、能力;所谓科学意识包括着科学热情与激情、科学行为与习惯;所谓科学精神包括着人们的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在科学素养中,最核心部分是科学精神,即人们对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中间部分是科学知识,即人们在学校中、在社会生活中所学习并掌握的知识、技能、方法与能力;最外围部分是科学意识,即人们在科学素养教育中所形成的、在追求科学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科学热情、激情以及自觉运用科学的行为与习惯。科学素养的发展以科学知识、技能的掌握和积累为基础;科学知识、技能的内化、升华有利于逐步形成一个人的科学能力。科学方法是形成科学精神的操作规范基础,科学方法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与实施步骤,来不得半点的马虎与随意性。科学意识包括对于科学的热情以及对于科学的关注、想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欲望。著名德国古典哲学大师黑格尔曾经指出:“要是没有热情,世界上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科学创造需要人类特殊的热情,同信仰宗教的人或谈恋爱的人的精神状态相类似——激情不断;我从事科学研究完全出于一种不可抑制的想要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欲望,别无其它动机。的的确确,无数科学家走过的路告诉我们:任何科学都是始于好奇。好奇就是人们不可遏止的求知欲望,具有研究头脑的人常常受到未知世界精神上挑战的吸引,并乐于施展才智以寻求答案。科学精神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科学精神是指科学家处身立世的方式和态度,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科学精神是指全社会的一种价值取向,一种对待自然、社会和自我以及真、善、美等精神产品的基本态度。科学精神通常是通过科学思想、方法、思维、理智所体现出来的严肃认真、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独立思考、尊重事实、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等精神气质。具有这种精神气质的人,可以说就是达到了孟子所赞颂的“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做人境界。在现实生活中,科学精神更多的表现为种种人格上的特征,这些人格特征包括:高度的自我坚定力以及情绪的稳定性;对于独立与自治有强烈的需要,自我满足、自我领导;高度地控制冲动;超越的能力;喜欢作抽象思考,且有求知和赞美的欲望;具有高度的自我控制以及强烈的意见;在思考上能抗拒群众的压力;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距离比较远,喜欢处理物质或抽象的问题而不喜欢与人来往;只要是在个人的力量所能决定成败的范围之内,科学家对“以自己向未知下赌注”极感兴趣;喜欢秩序,方法正确,但也接受由矛盾、例外和无秩序产生的挑战。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回答 亲,您好,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过 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 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而学科核 心素养是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下,根据 具体学科的特征和育人的特殊功能确定的。 面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改善,信息技 术学科素养被确定为信息意识、计算思维、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为了充 分理解信息技术学科素养的涵义,我从网上 搜集了大量资料形成以下认识。 一、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 最新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 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 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 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 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核心素养 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 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它是关于学生 知识括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而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而 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 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 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开放性与发展性等特 性。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习者通过特定学科的 学习应达成的反映该学科特质的重要思维品 质和关键能力。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学生发展 核心素养框架下,根据具体学科的特征和育 人的特殊功能确定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处 于上位,是指向学生整体的全面的发展:学 科核心素养处于下位,但同样指向学生发展 核心素养的。各学科课程与教学是形成学生 发展核心的重要途径。 更多31条 

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总目标写入课程标准,至今已经六年了。六年的实验教学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然而,如何将信息素养的培养融入课堂教学中,却是一线教师颇感头疼的问题。不少信息技术教师觉得课堂教学与课程目标就像两张皮,各不相干。有的教师甚至怀疑课程目标的合理性。我认为,信息素养作为课程目标是无容置疑的,也是十分重要的,关键是如何将培养信息素养的目标落到实处。一、 什么是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内涵广泛,分不同层次。我认为,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它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 信息意识看一个人有没有信息素养、有多高的信息素养,首先要看他有没有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有多强。也就是,碰到一个实际问题,他能不能想到用信息技术去解决。信息意识是指对信息、信息问题的敏感程度,是对信息的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的自觉程度。举个例子来说:2002年10月,我参加了第一届全国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班的论文答辩。为确保全班40余人的答辩在一天内完成,教授给每人限了时,由我计时。我借了块手表,为了每隔十分钟准确报时,根本无暇顾及答辩内容。课间,一位同学说,我们都是信息技术教师,还用这种方式计时,缺少信息意识!随后上网找到一款免费计时程序,把任务交给电脑,我才得以解放。这件事让我亲身体会到信息意识的重要性。信息能力发现信息、捕获信息,想到用信息技术去解决问题,是信息意识的表现。但能不能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选择适合的信息技术及工具,通过恰当的途径去解决问题,则要看有没有信息能力了。信息能力是指运用信息知识、技术和工具解决信息问题的能力。它包括信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与管理、信息技术及其工具的选择和使用、信息处理过程的设计等能力。 信息道德 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带来了根本性变革,同时也引出许多新问题。如个人信息隐私权、软件知识产权、软件使用者权益、网络信息传播、网络黑客等。针对这些信息问题,出现了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信息关系的行为规范,这就形成了信息伦理。能不能在利用信息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遵守信息伦理,体现了一个人信息道德水平的高低。 简言之,信息意识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够想到用信息和信息技术;信息能力决定能不能把想到的做到、做好;信息道德决定在做的过程中能不能遵守信息道德规范、合乎信息伦理。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和基本内容,信息意识是信息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并渗透到信息能力的全过程。只有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才能激发信息能力的提高。信息能力的提升,也促进了人们对信息及信息技术作用和价值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应用信息的意识。信息道德则是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正确应用的保证,它关系到信息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二、 如何培养信息素养信息意识从何而来,信息能力如何培养,怎样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水平,是将信息素养的培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的三个关键问题。我认为,大多数教师感觉很难在课堂上解决这些问题,一个主要原因是当前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不符合学科的特点和规律。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信息技术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我们需要深入研究,依据课程目标探究出一套符合本学科的教学模式,而不是简单套用其他学科的模式。我在教学实践中,是通过以下五个途径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教学主线,整体设计课程从前面的阐述中知道,无论是信息意识、信息能力,还是信息道德,都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因此,结合本学科的实践性特点,培养信息素养首先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教学主线,整体设计课程”。创设学生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将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在一个个真实的实际问题中。倘若学生每次课都在经历利用所学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度过,长期下来,他们的信息意识就会逐渐增强,信息能力就会不断提升。在保证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这种设计有时需要调整教学内容顺序,有时需要对一些内容进行增删。这就要求教师对本学科专业有深刻的理解,需要教师的智慧和创造,更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历炼和探索。

  • 索引序列
  •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 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教学促进
  • 美术核心素养的内涵
  • 科学素养的内涵和核心
  •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