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党的建设参考文献

党的建设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党的建设参考文献

党委,党组,党支部是爷爷、爸爸和儿子的关系

党的思想建设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大力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全面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设各项任务,提供有力的思想、组织保证。一、深入理论学习,强化党的思想建设。要结合实际,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学习、深入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把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同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结合起来,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促进发展的科学思路、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推动发展的实践行动。深化对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的认识,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把握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新任务。高举旗帜、统一思想创新工作。二、推进党内和谐,加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大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坚持把党的先进性建设贯穿到党建工作的全过程,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根据机构、人员调整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健全基层党组织,加强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三、加强党员管理,切实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进一步深化学习《党章》教育,不断增强党员学习、遵守、贯彻、维护党章的自觉性。针对不同情况,加强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进一步完善党内各项制度,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切实抓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和新党员发展工作,按程序做好培养、培训、考察和发展工作。

加强党组织建设,把党建工作深入基层《社区,工厂,班组,学校》确保每一个基层都有党小组的存在!在基层,通过开定期,不定期,展党员座谈会,宣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凝聚党员的向心力。基层组织要多多吸收优秀的群众代表,先进个人加入党组织! 在高层,通过高级干部的党校轮训,接受 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及再教育。《简答踢的话查不多了!论述的话在展开一下就可以了!》

1 第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能够保证党的领导的正确方向。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的基本理论,是党实现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理论依据。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能够保证党所领导的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党通过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最终要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胜利。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重大理论问题。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情况复杂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有一整套的科学理论作指导,才能有效地实现党的领导。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把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党的周围。坚持党的领导要靠科学的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凝聚人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一面旗帜。她能够把全国人民凝聚在这面旗帜下,按照党确定的目标任务,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实现我们在现阶段的共同理想——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2 共产党的领导,是因为建国前党领导人民打倒了实施侵略的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无其它任何原由。现在的党已不同于60年前的党,党的领导人也换了一茬又一茬,时事变迁。党领导人民虽然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但也犯了不少错误,三年大饥荒,人多力量大口号,吹嘘亩产万斤粮食,十年文化大革命,官员腐败,也是党的领导体制下造成的。 历史不能假设,但我在这不得不假设一下。把所有成绩都算为党的领导业绩,是不科学的,假设60年前是国民党领导,现在社会是什么样的,我们不知道,可能比现在状况更好。罪恶的制度会扭曲人民的心灵,现在的制度虽然称不上罪恶,但也是不合理不科学的,就拿患者与医生的关系来说,现在就处于对立的状态,由于医院实施医生工资与所开药方价值挂钩的制度,本来3块钱能治好的病,现在医生开出200块钱的药,治同样的病患者比以前要付出更多,导致患者对医生对医院非常反感,不信任他。 来源:( _html ) - 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_人在旅途_新浪博客 政府的考核机制也一样,官员升迁与GDP挂钩,导致虚夸数字,数字造假,地方政府卖地而不顾老百姓的生活状况,诸如统计数字造假之类事件也没有追究机制,到处是假象连篇、形象工程,对上负责而对下不负责,人民怨声载道,老百姓已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司法体制没有根本性的改善,冤假错案非常多,弱势群体的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所有不合理现象都在蚕食人民的利益。政府行为没有有效的监督,导致官员侵害普通老百姓权益的事件累见不鲜。暴力拆迁,严刑拷打,司法不公正事件网站每天都能看到。现在的老百姓已不同于60年前的老百姓,现在的老百姓追求真善美的社会,追求的是自己能参与国家管理的有效机制的社会,公平公正的司法机制,而不是没有权力就任人宰割,没有金钱就受人欺负的社会,已完全不同于60年前只要谁给饭吃就跟谁干革命的情形。我们应该创立合理的制度,不能让环人当权,贼人当道,一个人的权利不因为他的地位他拥有的金钱多少而受影响,创立这样的制度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无数仁人志仕的努力。 党的领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它失去民心,也就是它失去权力的时候。无论谁当权,没有有效的监督都是不行的,都会有钻空子的机会,让所有的权力置于阳光下,政府才不会做出不利于大多数老百姓的政策,官员们也就不会有以权谋私机会的可能。 3 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只有坚持正确的方向,才能有效发挥作用,保持生机和活力。 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人大工作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也是明确载入我国宪法的。近代中国以来,各个阶级、阶层和社会势力,围绕中国由谁领导,走什么道路,在中国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和政权组织形式,提出了种种主张。历史对此作出了明确回答:中国只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只能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和实践探索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体现了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没有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不复存在;没有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就无从谈起。在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的头脑要清醒,立场要坚定,旗帜要鲜明,绝不能有丝毫动摇。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中国是一个有56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经济要发展,政治要稳定,文化要繁荣,社会要和谐,民族要团结,老百姓要过上好日子,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是不行的。在这个问题上,小平同志讲得很明确也很透彻。他说:“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了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根本。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都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依法履职整个过程、落实到人大工作各个方面。要通过人大工作,确保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确保党组织推荐的人选经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人大工作,无论是立法工作、监督工作,还是决定重大事项,都要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也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好新形势下人大工作的根本保证。坚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和生命力才能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才能健康发展。

党的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不会写,但是有例文,可以参考一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吴咸山 扬州供电公司 225000【摘要】在新形势的社会大背景下,基层离退休党支部工作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环节,要想全面推进党建工作就曲须做好基层离退休党支部工作。充分把握新形势下的离退休党支部工作的特点及规律,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方式,充分调动起离退休党员的积极性,发挥他们人生的余热,为基层离退休支部工作注入新活力。因此,本文对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基层离退休党支部工作进行了探讨。【关键词】新形势;基层;离退休;党支部引言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离退休人员的队伍也习益壮大。离退休人员是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一方重要群体力量,但是伴随着其工作的不断发展,也逐步产生了不同的现象以及新的问题,需要不断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使之更好地顺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符合时代进步的呼声,近年来如何做好基层离退休党支部工作已成为各级关注的重要课题。离退休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1认识不到位由于思想无法跟上日新月异的时代潮流,造成一些离退休党员观念落后,固执己见,不接受或抵触新鲜事物;还有某些离退休党员对组织活动和政治学习不感兴趣,甚至不愿参加,缺乏纪律性,有的党员还会倚老卖老,认为自己受过多年党的教育,不需要再继续“被教育”,对自我的要求不断放松,不愿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导致纪律观念淡漠、思想滑坡等严重的问题。这诸多的问题都无不表明离退休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已流于形式,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有所削弱。2支部活动的正常开展困难由于离退休党员年龄和身体状况的不一样,就会造成两种状况,为支部活动的正常开展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困难。一方面,某些年龄大的党员会出现“看不清、出不来、听不见”的状况,这就使得其参加组织活动的频率较低,另一方面,年龄较小的党员,身体状况良好、思维较活跃,有着较强的精神文化需求,对支部活动的参与程度较高,也不断的为组织活动的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此可见,这两种状况的存在造成支部活动难以协调统一。3管理方式不当离退休党支部建设虽然具有一定的制度规范,但是落实状况却不容乐观,,没有落实措施的保障,使得很多组织活动难以正常开展。管理方式的不当或者滞后,缺乏新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足。加强基层离退休党支部工作的措施1提高认识,扩大支部影响力加强基层离退休党支部工作的首要环节就是将这—工作重视起来。简单来讲,就是提高认识,摆正位置,扩大支部影响力。具体而言,摆正基层离退休党支部工作的位置,全面统筹,提高每一位离退休党员对党建工作的认识;建立责任制度,进行目标管理,将这—工作落实到人、落实到实处,形成一种积极有效的良好局面,根据时代发展、改革需求的变化并结合退休老党员的身体、生活、学习情况,不断更新管理观念,更好地做好新形势下退休党员的建设工作。2加强教育,增强政治责任感任何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教育宣传,当然也适用于基层离退休党支部工作。充分发挥教育的引导作用,摆正老党员的政治立场、更新思想观念,对这项工作要常抓不懈,增强潜意识的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充分发挥他们人生的余热。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关爱退休老党员生活的工作,更是一项稳定社会、增强政治责任感的重要工作,帮助他们克服不良心态、及时更新他们的时代思想,接受新事物、真正弘扬时代精神。总之,要想做好新形势下的基层离退休党支部工作就要利用好教育这一关键,这样才能真正展现效果,发挥党建工作的社会效益和政治效益。3加强人才建设,提供队伍保障首先,要想使退休党员发挥作用,就要做好对这一群体的服务工作。将素质高、党性好、工作能力强的工作人员分配到这—工作岗位上来,为其建设任务作出更大的贡献;其次,要为人才和工作人员提供合适、舒适的工作环境,例如联系便利、办公方便的办公场所,再次,合理布置和运用队伍中的活跃分子,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调动作用;然后,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业务素质,定期召开会议,深入学习并贯彻党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和上级文件精神,加强宣传,集思广益,将党支部工作提高到新的高度。最后,密切党群关系,及时关怀离退休党员,开展一对一的帮贫扶困工作,在党组织工作的建设和开展中,赢得离退休党员的支持和信任,从而树立起党支部的威信,为基层离退休党支部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人才队伍保障。4丰富党组织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党组织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使每一名成员都融人其中。党支部开展每一个活动之前都要了解民意,针对离退休老党员的特点以及他们的需求来策划活动,采取静与动相结合的方式,即户外和室内双管齐下,鼓励离退休老同志参与到文化培训班的学习中来,让他们在闲暇的时间内能够不断提升自我,了解现代化发展,让他们真正做到紧跟时代脚步,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新形势的社会大背景下,基层离退休党支部工作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环节,要想推进党建工作就必须做好基层离退休党支部工作,充分把握其间存在的认识不到位、支部活动的正常开展困难、管理方式不当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提高认识,摆上位置,扩大支部影响力、加强教育,优化管理,增强政治责任感、加强人才建设,为落实离退休干部的政治待遇提供队伍保障、丰富党组织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入手,在新形势下要不断更新思想,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使党支部建设工作更上一层楼。参考文献[1]赵丽娟新时期做好离退休党支部工作的思考[J]赤子(上中旬),2014,11:[2]王玖瑛加强离退休党支部建设探讨[J新西部(理论版),2015,07:89-[5]李玉侠,加强基层离退休党支部建设的思考[J]新西部(理论版),2015,19:12-13+[4]宋艳红,对服务型离退休党支部建设的探讨[J]理论学习与探索,2015,05:17-[5]刘瑞林,崔家理,方华荣浅议新时期高校离退休党支部建设[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S1:36-

仅供参考:摘 要社会主义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是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需要。建设什么样的文化,坚持什么样的文化前进方向,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面对各种思想文化互相交织、互相激荡的复杂局面,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势在必行。关键词:文化建设、社会主义、重要性。今年十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将加强文化建设列入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篇幅,充分说明:文化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至关重要。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也充分表明,没有先进的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本文也将浅谈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狭义的文化是指作为观念形态的,与政治、经济并列的,有关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精神方面的内容。先进文化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反应时代进步潮流的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律及其成果的文化,是源于人民大众实践又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是继承人类优秀精神成果的文化,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五大报告作了十分明确而简洁的概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是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综合国力剧烈竞争,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面对中国国民素质和人才资源开发的现状,面对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面对中国40多年特别是近20年来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而提出的科学概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1、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伦理道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理想建设。理想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我们的理想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它分为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两个层次。 我们的最高理想就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这是共产党人的最终奋斗目标,也是全人类的最高理想。 我们在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道德建设。道德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主体内容。道德又可分为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两个层次。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  共产主义道德建设则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公而忘私、勇于献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基本特征。 (3)纪律建设。纪律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保证,同时也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2、 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所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教育发达、科学昌明、文化繁荣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 发展教育事业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教育作为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如果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不仅经济建设没有后劲,精神文明建设也不可能搞好。 科学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革命力量。作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不仅是推动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而且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其发展程度本身直接就是精神文明发展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必须大力推进科学技术的进步。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这种文化应该既是民族的,要继承我国各民族历史上的一切优秀思想道德和文化成果;同时又是面向世界的,要吸取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一切优秀的思想和文化成果。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 1、理论意义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坚持唯物历史观的重要表现。文化发展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转化形成新的生产力;通过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提高人的素质,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通过对社会制度建构的指导作用,实现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优化,从而产生新的生产力。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党建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从党的建设来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根本条件之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求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同时不断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并用之指导党的建设和各项工作,保证党的指导思想的先进性,保证党在思想理论上永葆生机活力,永远站在时代社会的前列。 2、实践意义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奋斗目标。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建设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不仅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而且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当代,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综合国力的增强,都有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赖于文化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力。国家的发展和强盛,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人民的尊严和幸福,都离不开强大文化的支撑。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文化在本质上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产物。一方面体现着人类自身的利益和要求,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另一方面又反映着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程度和精神成果,因而又具有普遍性,如科技文化等;任何文化都是由处于共同地域、具有共同语言和共同心理的群体创造的,因而文化又具有民族性。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需要。少数西方国家凭借其掌握的经济、科技和军事优势,正在加紧建立和扩大文化霸权。面对这种形势,许多国家纷纷在维护本国文化安全和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旗帜下,加速发展本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有效地抵御外来的文化侵略,维护本国本民族的利益。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如果我们不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全社会就会失去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全民族就会丧失凝聚力和战斗力,整个国家就会极大地削弱综合国力,最终不但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且会成为西方文化的附庸,从而葬送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所以说,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需要,才能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四、如何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根本的是要文化创新。繁荣和发展文化,要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和外国优秀文化,但是只停留在继承和传承的基础上是远远不够的。最根本的是要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首先要培养文化创造者,培养“大师”。我们需要培养的是文化界的“乔布斯”,一个乔布斯先后领导和推出了风靡全球亿万人的电子产品,深刻地改变了现代通讯、娱乐乃至生活的方式,而且鼓励了无数人致力于技术创新。而一个文化界的“乔布斯”不仅能够为我们带来丰富的文化产品,他带动的是一个文化创新的群体,这个群体会为我们创造出更多的优秀文化成果。应该重视“大师”的示范、带动效应,应该有意识地培育能够产生“大师”的土壤。  要实现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应该致力于创造划时代的文化产品。 文化强国必须有强国文化。我认为,强国文化不仅是优秀的文化产品,还必须具有时代标志性和创新理念。 我小时候认为动画片都是西方出的,有的小孩还认为“没到迪士尼,就不算去了香港”;还有现在美国“好莱坞大片”占据中国很大的电影市场,中国人认为只有美国拍出来的“大片”才叫大片;看偶像剧都是韩国的;漫画都是日本的;包括现在流行的欧美风和日韩风。从这些小点,我们可以看出文化的影响力之巨大。一个迪士尼早已不单单从事影视制作,支撑迪士尼运作的有五大事业部:影视娱乐、媒体网络、互动媒体、相关消费品、主题乐园。迪斯尼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我认为,我们缺的正是这样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的文化和文化产业。要实现文化大繁荣和大发展,应该鼓励打造划时代的文化作品。  划时代的文化作品从内容上来看,应该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结合,并且具有创造性;是中国儒、道、佛思想和基督教为主体的西方文化的结合,在两种不同的文化之间寻找共通点;既保留了中华民族最有价值的文化,又符合世界文化的特点。这样才能发挥中国当代文化的创造力,使中国当代文化成为世界文化体系的一部分,并对世界文化有所贡献。从形式上来看,划时代的文化产品形态应该与高新技术相结合,这是我们所处的信息化时代的特点所要求的。文化产业只有充分利用高新技术,特别是要和现在的信息技术结合,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广泛需要。 如今,外国都很注重保留传统文化,并发扬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而中国随着快速的经济发展也摒弃了很多本属于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甚至很多文化被别国窃取并发扬,文化的侵袭对一个民族来说是十分深远的,一个国家具有统一的文化,才能更有向心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全党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满怀信心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提升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参考文献[1]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 [2] 鞠鹏,新华网, 2011年10月25日 [3] 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 朱慧芸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第7期-维普资讯网

加强党的建设参考文献

可以去学校图书馆的中文数据库找找 知网 万方 维普之类的

1 第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能够保证党的领导的正确方向。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的基本理论,是党实现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理论依据。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能够保证党所领导的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党通过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最终要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胜利。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重大理论问题。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情况复杂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有一整套的科学理论作指导,才能有效地实现党的领导。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把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党的周围。坚持党的领导要靠科学的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凝聚人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一面旗帜。她能够把全国人民凝聚在这面旗帜下,按照党确定的目标任务,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实现我们在现阶段的共同理想——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2 共产党的领导,是因为建国前党领导人民打倒了实施侵略的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无其它任何原由。现在的党已不同于60年前的党,党的领导人也换了一茬又一茬,时事变迁。党领导人民虽然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但也犯了不少错误,三年大饥荒,人多力量大口号,吹嘘亩产万斤粮食,十年文化大革命,官员腐败,也是党的领导体制下造成的。 历史不能假设,但我在这不得不假设一下。把所有成绩都算为党的领导业绩,是不科学的,假设60年前是国民党领导,现在社会是什么样的,我们不知道,可能比现在状况更好。罪恶的制度会扭曲人民的心灵,现在的制度虽然称不上罪恶,但也是不合理不科学的,就拿患者与医生的关系来说,现在就处于对立的状态,由于医院实施医生工资与所开药方价值挂钩的制度,本来3块钱能治好的病,现在医生开出200块钱的药,治同样的病患者比以前要付出更多,导致患者对医生对医院非常反感,不信任他。 来源:( _html ) - 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_人在旅途_新浪博客 政府的考核机制也一样,官员升迁与GDP挂钩,导致虚夸数字,数字造假,地方政府卖地而不顾老百姓的生活状况,诸如统计数字造假之类事件也没有追究机制,到处是假象连篇、形象工程,对上负责而对下不负责,人民怨声载道,老百姓已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司法体制没有根本性的改善,冤假错案非常多,弱势群体的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所有不合理现象都在蚕食人民的利益。政府行为没有有效的监督,导致官员侵害普通老百姓权益的事件累见不鲜。暴力拆迁,严刑拷打,司法不公正事件网站每天都能看到。现在的老百姓已不同于60年前的老百姓,现在的老百姓追求真善美的社会,追求的是自己能参与国家管理的有效机制的社会,公平公正的司法机制,而不是没有权力就任人宰割,没有金钱就受人欺负的社会,已完全不同于60年前只要谁给饭吃就跟谁干革命的情形。我们应该创立合理的制度,不能让环人当权,贼人当道,一个人的权利不因为他的地位他拥有的金钱多少而受影响,创立这样的制度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无数仁人志仕的努力。 党的领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它失去民心,也就是它失去权力的时候。无论谁当权,没有有效的监督都是不行的,都会有钻空子的机会,让所有的权力置于阳光下,政府才不会做出不利于大多数老百姓的政策,官员们也就不会有以权谋私机会的可能。 3 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只有坚持正确的方向,才能有效发挥作用,保持生机和活力。 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人大工作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也是明确载入我国宪法的。近代中国以来,各个阶级、阶层和社会势力,围绕中国由谁领导,走什么道路,在中国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和政权组织形式,提出了种种主张。历史对此作出了明确回答:中国只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只能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和实践探索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体现了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没有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不复存在;没有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就无从谈起。在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的头脑要清醒,立场要坚定,旗帜要鲜明,绝不能有丝毫动摇。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中国是一个有56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经济要发展,政治要稳定,文化要繁荣,社会要和谐,民族要团结,老百姓要过上好日子,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是不行的。在这个问题上,小平同志讲得很明确也很透彻。他说:“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了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根本。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都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依法履职整个过程、落实到人大工作各个方面。要通过人大工作,确保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确保党组织推荐的人选经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人大工作,无论是立法工作、监督工作,还是决定重大事项,都要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也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好新形势下人大工作的根本保证。坚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和生命力才能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才能健康发展。

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份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文件,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和指南。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业、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也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执政能力就是党掌握和运用国家权力的本领。执政能力建设,从狭义上来说,应当是党自身素质、自身本领、自身水平提高。从广义上来说,执政能力建设,应当从党的自身内在的执政素质、执政本领、执政水平、执政意识、理念、方略等等这些党的自身主观要素的提高,提升、扩大到党的执政基础、执政方式、执政体制、执政资源、执政环境等方面的建设。胡锦涛同志指出:“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从党的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和执政环境等方面进行努力,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关于执政能力建设,应该从广义的角度进行科学的研究、认识和把握,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加强执政理论研究,把握执政规律,从而提高全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自觉性和创造性。  第一、执政素质  一个执政党的执政能力,说到底是一个党的自身素质问题。一个党的自身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一个党的执政能力的高低。党自身的素质包括党作为认识和实践主体的整体素质,也包括党的组成成分的每个党员的个体素质。提高全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于提高全党的自身素质。提高全党的自身素质关键在于提高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个人素质和整体素质。执政素质,可以从党员个人、领导个人的素质来考虑,还要从党的整体素质、领导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来考虑。经过几十年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考验和磨炼,我们党的整体素质和个体素质是比较高的。这是全党执政素质的历史基础。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满足于以往的党的自身素质要求是不够的。这就需要不断地提高全党的执政素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执政素质;这就需要开展全党的学习运动,通过建设学习型政党,不断提高全党的自身素质。  第二、执政理念  执政理念,是一个政党对执掌政权的宗旨、目的、任务,对实现执政任务的方针、方略、方法、手段、途径,对指导执政实践的理论、纲领、路线和思路的理性概括。主要应当包括执政意识、执政宗旨、执政理论、执政路线。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首先要强化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意识。要牢固树立四个执政意识:一是执政为民的公仆意识。二是执政兴国的发展意识。三是依法执政的法制意识。四是执政图治的忧患意识。树立执政意识,最终就要解决好两个问题,要解决一个责任意识问题,即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觉性问题;还要解决一个忧患意识问题,即危机感问题。时刻要想着作为执政党,如果不解决好执政能力问题,时刻有丢掉执政地位的危险。每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有这样紧迫的危机感。  其次,要使党员和领导干部牢牢记住党的执政宗旨。执政宗旨就是执政的目的、目标。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是一切为了人民,执政的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人民的利益。执政理念的核心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宗旨。为了人民的利益,就要解决发展问题,首先是发展生产力,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追求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执政的目的、任务决定了执政的价值取向。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这是共产党执政的价值目标,是执政的本质所在。全党上下一定要树立执政为民的宗旨,牢牢记住这个最高的价值取向。  最后,一定要制定和落实正确的执政理论和路线。执政理念,还应包括执政的理论、纲领和路线。理论对不对,纲领对不对,路线对不对,在一定条件下,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是决定一切的。我们党在理论、路线方面,在治国理念方面,是一个善于创新的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些都是保证党在现阶段执政的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离开了正确的理论、纲领和路线,就无法指导正确的执政实践。  第三、执政方式  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是执政能力建设亟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全面性作用。我们党已经实现了“两个转变”,成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现代化建设的政党。我们党今天的执政方式,同战争年代的领导方式不同了,同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执政方式也不同了。必须要依据新形势的需要,按照新任务的要求,不断改革、完善党的执政方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的需要。党的执政方式是指执政党为了实现执政的目的而采取的执掌政权的形式、手段和途径的总称。执政和领导不同。执政是针对执掌国家政权而言,领导就宽泛多了。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领导方式的内涵要比执政方式宽泛。在执政活动中不能简单地搬用政治领导的手段和方法,不能把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完全看作一回事。党的执政方式决定执政功能。《决定》第一次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作为基本的执政方式明确下来,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改革、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科学执政,就是要科学界定执政党与国家公共权力的不同职能,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理论、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实行执政,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立在更加自觉地运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扩大人民群众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参与、决定、监督,让他们真正成为主人。依法执政,就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程序化和规范化,使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通过完备的制度和法律体系来治理国家。  在掌握政权的条件下,我们党执政方式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依法执政。依法执政要求我们必须要处理好党同法、党同国家、党同人民意志的关系。中国共产党要把切实代表人民意志、代表人民利益、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变成法律条文进入程序,依法执政,依法治国。  第四、执政基础  党的执政基础,从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角度看,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在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是指工人阶级及其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党的执政基础包括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一定要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我们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党执政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工人阶级,巩固工人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但是,工人阶级没有本阶级的私利,全体人民群众的利益就是工人阶级的利益,党作为工人阶级政党,一定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不断扩大和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最关键的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就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要密切保持和人民的血肉联系。能不能密切联系群众,是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巩固与否的根本问题。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就要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利益,调整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处理好人民内部的矛盾,真正密切和人民群众的关系。  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反对权力的腐败,反对党内腐败,让人民通过法律对执政权力进行有效监督,对执政党进行有效监督。这是巩固执政基础的一个重大问题。权力太大,缺少制约,人民还不能完全通过有效的法律程序制约权力,这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严重问题。当然密切与群众的关系,还要解决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但根本的是要解决人民怎么来监督,怎么样来制约权力的问题。  党的执政基础,从自身建设角度看,还应当包括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特别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党的执政地位巩固与否,必须以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夯实党的基层组织,这是一个基础的问题,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建设的重要方面。  共产党要执好政、掌好权,一个基础的工作就是要把党的自身组织建设好。党在执政条件下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建立怎样的组织才能有力量?如何解决党内民主?如何实行民主集中制?这是执政党自身组织建设的症结点。健全党内民主是加强党自身组织建设的关键。党内权力过于集中是党的自身组织建设的总病根。只有加强和健全党内民主,党才更有活力。党没有活力,能力也就谈不上。发展党内民主,关键是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建设。制度化建设的本质是执政党政治活动的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当前,一是进一步积极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的组织工作的透明度;二是改革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逐步建立代表提案制度,解决好代表如何发挥作用的途径和形式;三是建立党内民主决策机制;四是为政之要在用人,进一步推进党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第五、执政体制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党的有效的执政体制首先要有制度作保障。党的制度建设是根本。要在党内建设健全有效的制度,保证我们党长期执政、合法执政、依法执政。执好政和掌好权,必须从制度上有效地把执政体制固定下来。这是保持党长期执政、有效执政的关键。对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来说,制度更具有根本性、全面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建立、健全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和执政制度,是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  制度可以具体化为体制和机制。制度决定体制,有了好的制度,就可以保证有效的体制。用什么样有效的体制来实施有效的执政,这也是一个重大问题。执政的体制关系到执政的机制,关系到能不能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关系到能不能密切和群众的关系,关系到执政的效率、效果,关系到能不能长期执政。执政体制,实际上就是怎么样执政,运用什么样形式和机制执政。党执政不能包揽一切,不能让所有的意见都集中在党的身上,不能让党成为一切社会矛盾的焦点。解决执政体制问题,就需要处理好党政关系、党企关系、党社关系,党和人大的关系、党和政协的关系、党和群众团体的关系、党和其他党派的关系、党群关系等等。概括起来就是党不能事无巨细地包揽一切,不能代替一切。这是党在执政体制、机制上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体制和机制,就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改进和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改进和完善制定和决断国家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改进和完善党对行政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的政治领导体制、机制和方式;改进和完善人民通过法律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制、机制和方式等等。  提高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能力和素质,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健全执政体制和机制,改进和完善执政方式,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提高党的执政效率,巩固执政地位,保证执政安全,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要求;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大计;解决好党的执政理念,增加党的执政权威,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科学地认识和把握执政规律,加强执政理论研究,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前提。  党的执政能力的评价标准,应该是客观的,应该由实践来评价,由人民来评价。党的各方面建设成效最终都要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上来。全党同志一定要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理论武装工作结合起来,同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结合起来,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同反腐倡廉,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不断增强党的团结和活力结合起来,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参考文献: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

党建的参考文献

一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实质。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更加扎实地把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二要迅速兴起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热潮。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我们要按照学明白、想明白、说明白、做明白的要求,迅速兴起学习宣传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热潮。三要紧密联系实际,切实抓好各项工作。办好事情的关键在于党,关键在广大党员干部。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党对各项工作的领导,努力推动好各项工作。

公开发表的就可以,但要注明出处

本人在做陕甘宁边区民主政治方面的课题研究,有意可以探讨一下!

建党的参考文献

《蔡和森毛泽东建党通信》

  • 索引序列
  • 党的建设参考文献
  • 党的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加强党的建设参考文献
  • 党建的参考文献
  • 建党的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