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火控雷达期刊是核心期刊

火控雷达期刊是核心期刊

发布时间:

火控雷达期刊是核心期刊

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常州市第四中学电教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是生活,美是客观存在于生活中的合规律的真善内容与和谐形式统一的、丰富独特的令人愉悦的具体形象。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促使学生自觉按照美的要求塑造自己,从而去克服和消除生活中的假丑恶,创造和增进生活中的真善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然传统的教育手段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方面存在严重不足:一是内容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形式单一,常以文字、图片为主,很难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致使青少年学生对美的感知、鉴别、欣赏能力较差,学生中美丑不辨,以丑为美的现象屡见不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工程的日益推进,现代教育技术迅速得到推广,这就为我们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就是试图运用电教媒体,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去感知美、辨别美、欣赏美,从而引导学生积极追求真善美,不断提高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本课题自一九九八年底立项,形成研究方案后报市、省电教审批。当时的设想是从文学美、艺术美、科学美、社会美、自然美等方面展开研究,课题组成员涉及各个学科。一九九九年五月,省电教馆21号文下发"关于第三批实验学校课题审批意见的通知",要求我校这一课题"在自变量中界定实验学科,建议1-2个"。根据省电教馆的批示,课题组根据学校实际,重新修改了实验方案,明确将语文作为主要实验学科,同时对课题组成员作了调整,去掉了原音体美学科的成员,增加了语文学科的成员。一九九九年下半年,这一课题被正式批准为省组电教实验课题。 二、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⑴常规媒体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有哪些不足? ⑵电教媒体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有哪些优势?课题组将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效果等诸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⑶审美能力包括哪些要素?如何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利用图书馆、资料室及互联网查找相关的研究文献,了解前人在这一课题上有哪些最新的研究成果,积累相关的研究资料,掌握国内外对此课题的研究动态。 2、调查研究:通过调查法、观察法了解学生美学知识、审美能力的现状,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3、实验研究:以语文学科的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为主阵地,同时采用举行课外阅读欣赏活动、召开主题班会、组织论辩、进行参观以及环境渗透等形式,发动师生广泛参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研究的实施 为了提高研究成员的理论修养和科研能力,我们确定了课题组的学习计划,要求每个成员每学期都要学习一本理论专著,并作好读书笔记;省、市电教馆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观摩活动,我们都及时安排课题组成员参加。 三年来,我们着重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方面对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有益的探讨。每学期都有电教研究课,有时还面向全区举行电教观摩课。 为确保每次研究课均能收到实效,课题组经过研讨,在教学中逐渐形成了"电教研究课操作程序",对课前设计和课后反思的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 (一)课前思考:1、本课适宜采用哪些媒体?你为何选择此种媒体?2、你准备在何时运用媒体?为何选择此时使用?3、你期望通过媒体的使用达到什么目的?同时发展学生的何种能力?4、你准备用何种方法进行效果检测?5、本课结束后,你要收集哪些资料? (二)课后分析:1、你选择的媒体是否恰当,有没有更好的选择?2、媒体运用的时机是否恰当,有没有更好的时机?3、本课的教学目的是否达到?你所期望的学生能力有否发展?为什么?4、你使用的检测手段是否有效?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5、你收集的资料能从哪些方面佐证课题?6、本研究课对课题研究有哪些贡献(包括经验和教训)? 课题组成员上电教实验课都必须对照操作程序认真进行教学设计,使以后的研究课不再偏离研究方向,为最大限度地取得实验成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在举行文学作品欣赏、组织辩论对抗赛、召开主题班会等方面,我们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研究的成果 在近三年的课题研究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审美能力,包括唤醒审美意识的对美的感知能力、形成审美情境的对美的欣赏能力、调动审美经验的对美的鉴别能力和丰富审美心灵的对美的创造能力。这四种能力涉及对美的体验、理解、判断、升华四个层面,落实到每节研究课上,就应各有侧重,或感知美,或欣赏美,或鉴别美,或创造美,或相互融合。为此,我们运用电教媒体,利用语文课及各种相关的活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积极的探索。实践证明:电教媒体的运用,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运用电教媒体唤醒审美意识,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 审美教育要给学生以丰富的美感。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但对于阅历尚浅的中学生,有时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很难使他们真正领悟到这种美,运用电教手段,可以将文字内容诉诸于视觉画面,再配上音乐和有表情的朗读,则可唤醒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 在讲授冰心的散文《小橘灯》时,学生对作者为何将小橘灯作为小姑娘的化身难以理解。冰心逝世以后,恰逢中央电视台播放一组根据冰心作品拍摄的电视散文,其中就有《小橘灯》。课题组立即安排实验班学生举行冰心散文赏析活动。当学生以多媒体的方式重温这篇散文时,沉睡的审美意识立即被激活,他们不仅深刻地把握了作品的内涵,而且更真切地感悟到冰心散文的韵美、景美和情美。一位学生写到?quot;真想不到'小橘灯'在画面中的形象那样逼真,那么美好。在阴沉黑暗的背景烘托下,小橘灯闪烁着的朦胧、橘红的光,正是镇定、勇敢、乐观的小姑娘的化身,是小姑娘心灵中露出的最灿烂的火花。它使人看到光明,受到鼓舞。"如果没有电教媒体的介入,没有多种媒体的有机整合,就很难想象学生会有如此深刻的理解。 在教《听潮》一文时,课题组一位老师剪辑了"海睡"与"海醒"两组媒体资料,配上相应的音乐,让学生通过眼看、耳听、心想去感受大海的柔美和壮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运用电教媒体创设审美情境,提高对美的欣赏能力 电教媒体在教育中的最大优势就是能集声、文、画于一体,以直观鲜明的图像,生动精炼的语言,极富感染力的音乐创设一种审美情境,使学生深深地被吸引、被感动,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提高对美的欣赏能力。 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夕,我们精心策划了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整个活动以三首"MTV"为主线:一曲《烛光里的妈妈》拉开了主题班会的序幕,伴随那优美的旋律,屏幕上那位母亲"倦得不再挺拔的腰身,失去光华的眼睛",一下子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营造了很好的教育情境。随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乐曲轻轻响起,屏幕上母子情深的形象展现,同学们的情绪受到感染,联想受到激发,纷纷上台,讲述自己母亲的动人故事:有的学生在失去父爱后,母亲含辛茹苦独自挑起抚养儿子的重担;有的学生的继母无微不至关心女儿,继母胜生母……;主题班会上,同学们还用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小合唱、小品、配乐诗朗诵等,回报母亲的恩情,并准备了一份小小的礼物,亲手为母亲戴上美丽的发夹、别致的胸针,献上精心制作的节日卡片,并在写有"以优异成绩回报伟大母亲"的粉红布幅上签名,表达报效之志,爱母之情达到高潮。 活动结束时,随着《懂你》这熟悉的旋律,同学们边欣赏动人的画面,边跟随演员深情地唱出了自己的心声:"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最后,银幕上打出了如下字幕:"母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母亲是慈祥的、伟大的,母爱是温柔的、深沉的,也是刻骨铭心的,让我们把心中的歌,深深的爱,献给自己的母亲,献给自己的母校、故乡、祖国,因为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男中音深情的朗诵,使同学们的感情得到升华,班会的主题更加深化。 班会课后,同学们在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感受?quot;这是我参加的最难忘的主题班会,它新颖、生动、直观,深深地打动了我。几天来,我心中一直涌动着要努力学习,报答母亲、报效祖国的激情。""我要时刻牢记母亲的深恩,用优异的成绩让母亲永远微笑。" (三)运用电教媒体调动审美经验,提高对美的鉴别能力 人的审美能力是建立在他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的,丰富的审美经验可以加强美育的效果。当审美主体积极地调动他过去的审美经验时,他对美的感受会更真切,对美的理解会更深刻。电教媒体在帮助学生超越自己旧有的审美经验,提高对美的鉴别能力方面功不可没。 有一段时间,媒体上连续报道的几则中小学生自杀事件,在一些学生产生极大反响,尤其是个别差生也流露出消极厌世的思想。如何帮助学生珍惜生命,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话题。 不久,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讲述了北京一位16岁的女中学生张穆然身患绝症,顽强学习,笑迎厄运的故事。课题组立即抓住这难得的教育机会,举行了一次《珍爱生命,感悟坚强》的主题活动。首先在大屏幕上打出张穆然秀发脱落、依然热爱生活,灿烂微笑的照片,再一起聆听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敬一丹、崔永元对张穆然的深情追忆,学生们立即被这真实感人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一位初二学生动情地说:"面对这样一位比我们大不了多少却比我们坚强很多的姐姐,内心深处有着一种说不出的感觉。16岁,本应在学校、在家里享受老师与父母的关爱,同学之间的友情,而张穆然却只能面对着白色,与这最冷的颜色共度16岁的花季。图片上正在与同学们谈笑风生的张穆然笑得那么纯真,那么彻底,那么毫无保留,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这真是一位癌症患者。看着这位姐姐笑得这么开心,我们似乎也想笑,但更多的是想流泪。不光是为穆然得了病而流泪,更多的是为了我们的软弱与不经风霜:考试考砸了,除了叹惜就是眼泪;手划破了,除了大叫又是眼泪;被师长批评了,心里承受不住,除了眼泪还是眼泪。而穆然呢,死亡在向她一步步逼近,她不能像我们一样在学校里愉快地学习,尽情地玩耍,但却始终微笑着,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在她面前,我们自惭形秽了。虽然她已离我们而去,但是她留给我们的思考是永恒的。在人生旅途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我们应像穆然那样面对挫折,顽强拼博,热爱生命,奋勇向前,让生活更有意义?quot;那些萌生消极厌世思想的学生,也在比较鉴别中提高了认识,表示要像张穆然那样热爱生活,让生命的每一天都发出应有的光和热。 课题组成员还运用辩论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学生明确是非,分辨美丑,提高对美的鉴别能力。 (四)运用电教媒体丰富审美心灵,提高对美的创造能力 美育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人的审美心灵的丰富多样性,电教媒体以其特有的优势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获取大量美的信息,电教媒体的运用,使学生在美的形象的不断熏陶中,丰富审美心灵,提高对美的创造能力。 在教《周总理,你在哪里》这篇课文时,老师了解到学生不熟悉周总理的生平事迹,很难体会当时的人们对周总理难以割舍的情怀,便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用一组图片和录像,形象地再现了周总理的伟大生平和当年首都人民冒着凛冽寒风,伫立十里长街挥泪送总理的动人场面,立即引起学生情感的强烈共鸣,为课文的学习和理解作了很好的铺垫。讲析结束后,伴随着《绣金匾》?quot;三绣周总理,人民的好总理……"的音乐声,大屏幕上出现在旭日东升的背景下,周总理微笑着向我们走来的画面,学生的情感立即得到共鸣,周总理永远和人民在一起的主题也得到深刻体现。这时,老师又及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从诗中任选一节,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逼真的语言将画面描绘出来,以显示其创造美的功力。由于电教媒体的激发,学生们对诗歌表现的意境有了准确的把握,并为周总理的伟大人格所震撼,所折服,因此,写作时非常投入。写出的作文不仅感情真挚,而且文笔优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电教媒体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对美的感知、欣赏、鉴别、创造能力四个层面,正日益发挥着其特有的功能。但媒体教育效果的发挥,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运用。只有根据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精心选择媒体,适时呈现媒体,并围绕主题巧妙设计,启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和活动,才能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年多的课题研究取得了较丰硕的研究成果,我校有十多篇研究论文发表、获奖:高云荣的《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北京"电化教育咨讯"月刊今年第4期发表;《感悟坚强,珍爱生命》在常州市教育报希望版发表;陈慧永的《让多媒体走进主题班会》在常州教育报发表,并获市班主任年会论文评比三等奖;高云荣、陈慧永撰写的《主题班会引入现代教育媒体的实践与思考》获常州市电教论文评比一等奖、省三等奖;陈慧永的《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获省青年教师论文评比二等奖;桂平的《运用电教媒体帮助学生建立审美心理结构》和戴贵忠的《运用电教媒体,在政治课上培养学生的审判能力》获市电教论文评比三等奖。 高云荣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周总理,你在哪里》及《作文训练--写短评》,分获市多媒体课件评比二等奖和三等奖;课题组成员房章鲁、何晓忠参加市多媒体评优课均获三等奖;芦芝萍老师制作的学校主页获市首届校园网页制作三等奖。此外,课题组还自制、积累了一批有价值的电教资料:如亲情系列电视散文、冰心作品电视散文,以及基因与克隆、纳米技术等科教系列录像带或光盘。 课题组高云荣、戴贵忠分获省、市电教优秀工作者称号,学校也被评为常州市电化教育先进单位。 五、问题与思考 1、毫无疑问,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但电教媒体的介入,是否会妨碍、甚至替代学生对课文内容美和形式美的自我感悟、自主体验过程?怎样优化整合现代教育媒体资源,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学生在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进程中,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些问题还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的实验与探索。 2、审美能力毕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审美能力的提高也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在实际研究过程中,似乎很难找到一个检测审美能力是否提高的可量化的指标。我们虽经反复探讨,终因拟定的量化检测指标尚不成熟而作罢。这方面的研究探讨还有待继续和深入。 参考资料:

学校“十五计划”以来先后承担了“863”、“973”、创新工程等1600余项重点项目,产生了一批标志性的研究成果,获中国级科技奖励12项。学校在密码学方面创立了“肖—梅西定理”,研制出中国第一台气象雷达、第一套流星余迹通讯系统、第一台可编程雷达信号处理机、第一台ATM交换机,第一台毫米波通讯机,第一个相控阵雷达系统,第一台雷达干扰机,第一套电磁孤立子实验系统,第一炉单晶锗以及中国解放军通信装备史上第一部“塞绳电报互换机”、第一台“塔型管空腔振荡器”、第一套“三坐标相控阵雷达”等。国防科研西电在国防科研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震动世界的标志性成果,例如被誉为“杀手锏武器”的新体制雷达、用于空警2000等预警机的 “空时二维信号处理技术”、应用于深空探测和主力战舰火控雷达的大型天线与电子装备机电耦合技术等。百篇优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至2013年共诞生了7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获奖论文(另有11篇获提名奖),在国内电子信息类大学中稳居榜首,集中反映了西电出色的人才培养质量。2012年7月1日数据显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工程学(Engineering)和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标志着该校这两个学科已经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据ESI统计,该校工程学学科近十年发表SCI论文总数为2033篇,总被引次数为6365次,篇均频次13;计算机科学学科近十年发表SCI论文数总为788篇,总被引次数为1090次,篇均频次38。在ESI评价的所有22个学科中,该校近十年共发表SCI论文4621篇,篇均被引频次62。这些数据反映出西电科大工学学科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建设成效显著,为该校进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术期刊主要刊登通信工程、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电工程与自动控制、微电子学、物理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无线电物理、密码学、应用数学等方面的有创见有参考价值的学术论文。中文核心期刊,被国内外多家著名检索刊物或数据库固定收录。 名称具体项目中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天线与微波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宽带隙半导体技术国家重点学科实验室,无线网络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子装备结构设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超高速电路设计与电磁兼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子信息对抗攻防与仿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 软件系统工程重点实验室,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计算机输入/输出重点实验室,无线通信重点实验室,电子系统集成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通用电子仪器及测量重点实验室,新型激光器件与光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数学建模重点实验室,微电路高可靠技术重点实验室,微波通信重点实验室,电子对抗重点实验室,电子机械重点实验室,智能材料与传感器重点实验室,无线电物理重点实验室,新型半导体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省部级工程中心 天线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子与神经影像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物联网实验研究中心,陕西省大功率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现代无线通信创新技术研发与支撑公共服务平台国防科技工业环境试验与观测网西安电波观测站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信息资源研究中心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际智能感知与计算研究中心联合实验室现代交换与网络编码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先进军事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先进雷达技术优势学科创新平台111引智基地现代无线信息网络基础理论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智能信息处理科学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宽禁带半导体与微纳电子学创新引智基地,电子装备机电耦合理论与关键技术创新引智基地2011协同创新中心雷达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大数据智能感知与计算协同创新中心,高功率半导体器件和固态照明协同创新中心 校徽:见右图校训:厚德求真,励学笃行 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校风:团结 勤奋 求实 创新 《与共和国同行》 星星之火,照耀着我们,照耀着我们的忠诚。红色电波,辉煌着我们,我们的传统。肩负使命,千锤百炼,我们和共和国,我们和共和国同行。团结勤奋,求实创新,厚德求真,力学笃行。我们是光荣的西电科大人。向着太阳拥抱光明,向着太阳拥抱光明,永远向着太阳。  艰苦奋斗,传承着我们,传承着我们的校风。英才摇篮,奋发着我们,我们的豪情。开拓创新,走向未来,我们和共和国,我们和共和国同行。绿色校园,百年树人,时代青年,勇攀高峰。我们是新世纪西电科大人。祖国强盛民族复兴,祖国强盛民族复兴,铸造祖国强盛。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除承担本专业教学工作之外,还为全校相关专业开设了电路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专业基础课,同时负责电子信息实验中心与电工电子教学基地的建设与实验教学工作。拥有完善的本科、硕士、博士培养体系。现有教职工38人,专任教师27人,其中教授10人(含博士生导师5人),副教授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获得者2人;11名实验室编制人员中7人为高级工程师或高级实验师,教师博士率达到9%。该系除了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973”等民口纵向课题和总装创新、国防预研、航空科学基金等军口科研项目外,还承担研究院所、企业等单位的横向课题若干项。在IEEE T、ACM T等国际重要学术刊物、重要国际会议及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该系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芬兰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研究关系,聘任美、德客座教授各1名,经常开展互派交换学生和访问学者、联合进行科学研究等学术活动。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是由原电子工程教研室和微波教研室等合并形成的,主要从事电子信息系统领域的科研、教学、学科建设和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工作。拥有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建有陕西省信息获取与处理重点实验室以及“现代信息与电子系统研究所”、“电磁工程中心”、“中法数字信息技术研发中心”、 “中德信息技术研究室”、“西安虚拟现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有教师37人,其中教授12人(含博士生导师1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副教授12人;3名实验技术人员。教师博士率达到4%。在读本科生800余人、硕士生100余人、博士生60余人、博士后5人,其中攻读硕士和博士的留学生8人。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973”、国防和国际合作项目30余项,特别是还先后承担了国家安全重大项目、863重点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取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6项和国际性学术性奖励1项。出版专著、教材28本,发表论文600余篇。在航空电子系统,航空航天遥感信息获取、处理与传输技术,微波测试与计算、光电测试技术等方向取得重要成果。其中代表性成果有:微波测量系统,遥感多光谱信号与图像处理、SXX光电雷达测试系统,无人机电子系统,电力电子变频驱动技术,智能信息处理,虚拟仿真等。与Rockwell Collins、阿德莱德大学、悉尼大学、帝国理工、ParisTech Telecom、MENSI,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研究关系。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的组织工作,成功举办第4届IEEE工业电子与应用大会等重要国际学术会议。 系统与控制工程系系统工程学科设有我国高校唯一的航空火控与指挥系统工程专业、作战效能分析专业,是部级重点实验室“航空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航空武器综合火控系统仿真”的所在地。拥有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以及“航空武器系统研究所”和“中俄联合航空系统效能教学科研中心”。现有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6人;3名实验室编制人员均为高级工程师或高级实验师,教师博士率达到75%。博士、硕士生100余名。系统工程学科是“十一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和重点专业建设单位。1981年以来,培养硕士生150余名、博士生35名,毕业学生适应性强,就业面广;完成科研项目近350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近550篇,科研成果鉴定28项,获国家级奖2项、省部级奖22项;出版专著、教材20部,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项;多人获得多项省部级荣誉奖。本学科已形成了稳定的具有鲜明国防高科技特色和航空特色的研究方向:复杂系统建模、仿真与性能评估;航空电子综合系统及仿真技术;现代火力控制理论;先进控制理论及应用。 通信工程系始于1958年建立的遥控遥测和无线电技术教研室,承担了“211”工程和“985”工程通信学科建设,该系的“通信工程”专业是“十五”期间国防科工委重点建设专业,“十一五”教育部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现有教授6人(博士生导师4人),副教授10人;2名实验技术人员。教师博士率达到5%。通信工程系在长期承担大型国防研究项目的过程中,形成了通信、导航与测控;卫星导航与通信对抗技术;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多媒体通信与无线传感器网络等专业方向。主要研究内容有无人机遥测、遥控、定位、图像传输系统,通信、导航、识别(CNI)系统,卫星导航系统,机内数字信息系统,高速数据传输与信息安全技术,多媒体通信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等。九·五以来,完成了多项国防重点型号研制任务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重点预研等项目。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0余篇,有多个项目获得省部级奖励,出版多部本科和研究生教材。该系力求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到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中来,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培养我国国防和经济建设急需的专门人才。 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是由原电子信息实验教学中心和电工电子教学基地组建而成的,每年面向全校45个专业开出39门实验课程,213个实验项目。中心拥有实验用房6324m2,设备5211台件,设备总值5363万元;有专职教师44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 34 人,获博士、硕士学位者占75%。中心以培养基本工程能力为目标,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核心,形成了实验教学独立设课,与理论教学并行且相互协调的课程体系,建立了基本技能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和创新研究实验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结构,全面培养学生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研究能力。2005年该中心被评为陕西省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该中心获国家、省部级教学成果奖8项。国家精品课程1门,陕西省精品课程4门。近五年指导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挑战杯”、嵌入式专项系统竞赛、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等竞赛中取得了包括9项全国一等奖在内的数十项奖项。指导学生完成各种科技创新项目15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其中指导学生完成的自主创新项目“无线传感器组网系统”获得第55届“尤里卡”世界创新研究博览会最高奖––“尤里卡”金奖。

一)研究内容 ⑴常规媒体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有哪些不足? ⑵电教媒体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有哪些优势?课题组将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效果等诸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⑶审美能力包括哪些要素?如何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利用图书馆、资料室及互联网查找相关的研究文献,了解前人在这一课题上有哪些最新的研究成果,积累相关的研究资料,掌握国内外对此课题的研究动态。 2、调查研究:通过调查法、观察法了解学生美学知识、审美能力的现状,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3、实验研究:以语文学科的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为主阵地,同时采用举行课外阅读欣赏活动、召开主题班会、组织论辩、进行参观以及环境渗透等形式,发动师生广泛参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研究的实施 为了提高研究成员的理论修养和科研能力,我们确定了课题组的学习计划,要求每个成员每学期都要学习一本理论专著,并作好读书笔记;省、市电教馆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观摩活动,我们都及时安排课题组成员参加。 三年来,我们着重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方面对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有益的探讨。每学期都有电教研究课,有时还面向全区举行电教观摩课。 为确保每次研究课均能收到实效,课题组经过研讨,在教学中逐渐形成了"电教研究课操作程序",对课前设计和课后反思的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 (一)课前思考:1、本课适宜采用哪些媒体?你为何选择此种媒体?2、你准备在何时运用媒体?为何选择此时使用?3、你期望通过媒体的使用达到什么目的?同时发展学生的何种能力?4、你准备用何种方法进行效果检测?5、本课结束后,你要收集哪些资料? (二)课后分析:1、你选择的媒体是否恰当,有没有更好的选择?2、媒体运用的时机是否恰当,有没有更好的时机?3、本课的教学目的是否达到?你所期望的学生能力有否发展?为什么?4、你使用的检测手段是否有效?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5、你收集的资料能从哪些方面佐证课题?6、本研究课对课题研究有哪些贡献(包括经验和教训)? 课题组成员上电教实验课都必须对照操作程序认真进行教学设计,使以后的研究课不再偏离研究方向,为最大限度地取得实验成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在举行文学作品欣赏、组织辩论对抗赛、召开主题班会等方面,我们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研究的成果 在近三年的课题研究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审美能力,包括唤醒审美意识的对美的感知能力、形成审美情境的对美的欣赏能力、调动审美经验的对美的鉴别能力和丰富审美心灵的对美的创造能力。这四种能力涉及对美的体验、理解、判断、升华四个层面,落实到每节研究课上,就应各有侧重,或感知美,或欣赏美,或鉴别美,或创造美,或相互融合。为此,我们运用电教媒体,利用语文课及各种相关的活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积极的探索。实践证明:电教媒体的运用,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运用电教媒体唤醒审美意识,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 审美教育要给学生以丰富的美感。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但对于阅历尚浅的中学生,有时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很难使他们真正领悟到这种美,运用电教手段,可以将文字内容诉诸于视觉画面,再配上音乐和有表情的朗读,则可唤醒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 在讲授冰心的散文《小橘灯》时,学生对作者为何将小橘灯作为小姑娘的化身难以理解。冰心逝世以后,恰逢中央电视台播放一组根据冰心作品拍摄的电视散文,其中就有《小橘灯》。课题组立即安排实验班学生举行冰心散文赏析活动。当学生以多媒体的方式重温这篇散文时,沉睡的审美意识立即被激活,他们不仅深刻地把握了作品的内涵,而且更真切地感悟到冰心散文的韵美、景美和情美。一位学生写到?quot;真想不到'小橘灯'在画面中的形象那样逼真,那么美好。在阴沉黑暗的背景烘托下,小橘灯闪烁着的朦胧、橘红的光,正是镇定、勇敢、乐观的小姑娘的化身,是小姑娘心灵中露出的最灿烂的火花。它使人看到光明,受到鼓舞。"如果没有电教媒体的介入,没有多种媒体的有机整合,就很难想象学生会有如此深刻的理解。 在教《听潮》一文时,课题组一位老师剪辑了"海睡"与"海醒"两组媒体资料,配上相应的音乐,让学生通过眼看、耳听、心想去感受大海的柔美和壮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运用电教媒体创设审美情境,提高对美的欣赏能力 电教媒体在教育中的最大优势就是能集声、文、画于一体,以直观鲜明的图像,生动精炼的语言,极富感染力的音乐创设一种审美情境,使学生深深地被吸引、被感动,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提高对美的欣赏能力。 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夕,我们精心策划了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整个活动以三首"MTV"为主线:一曲《烛光里的妈妈》拉开了主题班会的序幕,伴随那优美的旋律,屏幕上那位母亲"倦得不再挺拔的腰身,失去光华的眼睛",一下子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营造了很好的教育情境。随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乐曲轻轻响起,屏幕上母子情深的形象展现,同学们的情绪受到感染,联想受到激发,纷纷上台,讲述自己母亲的动人故事:有的学生在失去父爱后,母亲含辛茹苦独自挑起抚养儿子的重担;有的学生的继母无微不至关心女儿,继母胜生母……;主题班会上,同学们还用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小合唱、小品、配乐诗朗诵等,回报母亲的恩情,并准备了一份小小的礼物,亲手为母亲戴上美丽的发夹、别致的胸针,献上精心制作的节日卡片,并在写有"以优异成绩回报伟大母亲"的粉红布幅上签名,表达报效之志,爱母之情达到高潮。

火控雷达期刊是核心期刊吗

一)研究内容 ⑴常规媒体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有哪些不足? ⑵电教媒体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有哪些优势?课题组将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效果等诸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⑶审美能力包括哪些要素?如何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利用图书馆、资料室及互联网查找相关的研究文献,了解前人在这一课题上有哪些最新的研究成果,积累相关的研究资料,掌握国内外对此课题的研究动态。 2、调查研究:通过调查法、观察法了解学生美学知识、审美能力的现状,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3、实验研究:以语文学科的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为主阵地,同时采用举行课外阅读欣赏活动、召开主题班会、组织论辩、进行参观以及环境渗透等形式,发动师生广泛参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研究的实施 为了提高研究成员的理论修养和科研能力,我们确定了课题组的学习计划,要求每个成员每学期都要学习一本理论专著,并作好读书笔记;省、市电教馆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观摩活动,我们都及时安排课题组成员参加。 三年来,我们着重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方面对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有益的探讨。每学期都有电教研究课,有时还面向全区举行电教观摩课。 为确保每次研究课均能收到实效,课题组经过研讨,在教学中逐渐形成了"电教研究课操作程序",对课前设计和课后反思的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 (一)课前思考:1、本课适宜采用哪些媒体?你为何选择此种媒体?2、你准备在何时运用媒体?为何选择此时使用?3、你期望通过媒体的使用达到什么目的?同时发展学生的何种能力?4、你准备用何种方法进行效果检测?5、本课结束后,你要收集哪些资料? (二)课后分析:1、你选择的媒体是否恰当,有没有更好的选择?2、媒体运用的时机是否恰当,有没有更好的时机?3、本课的教学目的是否达到?你所期望的学生能力有否发展?为什么?4、你使用的检测手段是否有效?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5、你收集的资料能从哪些方面佐证课题?6、本研究课对课题研究有哪些贡献(包括经验和教训)? 课题组成员上电教实验课都必须对照操作程序认真进行教学设计,使以后的研究课不再偏离研究方向,为最大限度地取得实验成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在举行文学作品欣赏、组织辩论对抗赛、召开主题班会等方面,我们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研究的成果 在近三年的课题研究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审美能力,包括唤醒审美意识的对美的感知能力、形成审美情境的对美的欣赏能力、调动审美经验的对美的鉴别能力和丰富审美心灵的对美的创造能力。这四种能力涉及对美的体验、理解、判断、升华四个层面,落实到每节研究课上,就应各有侧重,或感知美,或欣赏美,或鉴别美,或创造美,或相互融合。为此,我们运用电教媒体,利用语文课及各种相关的活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积极的探索。实践证明:电教媒体的运用,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运用电教媒体唤醒审美意识,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 审美教育要给学生以丰富的美感。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但对于阅历尚浅的中学生,有时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很难使他们真正领悟到这种美,运用电教手段,可以将文字内容诉诸于视觉画面,再配上音乐和有表情的朗读,则可唤醒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 在讲授冰心的散文《小橘灯》时,学生对作者为何将小橘灯作为小姑娘的化身难以理解。冰心逝世以后,恰逢中央电视台播放一组根据冰心作品拍摄的电视散文,其中就有《小橘灯》。课题组立即安排实验班学生举行冰心散文赏析活动。当学生以多媒体的方式重温这篇散文时,沉睡的审美意识立即被激活,他们不仅深刻地把握了作品的内涵,而且更真切地感悟到冰心散文的韵美、景美和情美。一位学生写到?quot;真想不到'小橘灯'在画面中的形象那样逼真,那么美好。在阴沉黑暗的背景烘托下,小橘灯闪烁着的朦胧、橘红的光,正是镇定、勇敢、乐观的小姑娘的化身,是小姑娘心灵中露出的最灿烂的火花。它使人看到光明,受到鼓舞。"如果没有电教媒体的介入,没有多种媒体的有机整合,就很难想象学生会有如此深刻的理解。 在教《听潮》一文时,课题组一位老师剪辑了"海睡"与"海醒"两组媒体资料,配上相应的音乐,让学生通过眼看、耳听、心想去感受大海的柔美和壮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运用电教媒体创设审美情境,提高对美的欣赏能力 电教媒体在教育中的最大优势就是能集声、文、画于一体,以直观鲜明的图像,生动精炼的语言,极富感染力的音乐创设一种审美情境,使学生深深地被吸引、被感动,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提高对美的欣赏能力。 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夕,我们精心策划了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整个活动以三首"MTV"为主线:一曲《烛光里的妈妈》拉开了主题班会的序幕,伴随那优美的旋律,屏幕上那位母亲"倦得不再挺拔的腰身,失去光华的眼睛",一下子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营造了很好的教育情境。随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乐曲轻轻响起,屏幕上母子情深的形象展现,同学们的情绪受到感染,联想受到激发,纷纷上台,讲述自己母亲的动人故事:有的学生在失去父爱后,母亲含辛茹苦独自挑起抚养儿子的重担;有的学生的继母无微不至关心女儿,继母胜生母……;主题班会上,同学们还用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小合唱、小品、配乐诗朗诵等,回报母亲的恩情,并准备了一份小小的礼物,亲手为母亲戴上美丽的发夹、别致的胸针,献上精心制作的节日卡片,并在写有"以优异成绩回报伟大母亲"的粉红布幅上签名,表达报效之志,爱母之情达到高潮。

用电教媒体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常州市第四中学电教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是生活,美是客观存在于生活中的合规律的真善内容与和谐形式统一的、丰富独特的令人愉悦的具体形象。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促使学生自觉按照美的要求塑造自己,从而去克服和消除生活中的假丑恶,创造和增进生活中的真善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然传统的教育手段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方面存在严重不足:一是内容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形式单一,常以文字、图片为主,很难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致使青少年学生对美的感知、鉴别、欣赏能力较差,学生中美丑不辨,以丑为美的现象屡见不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工程的日益推进,现代教育技术迅速得到推广,这就为我们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就是试图运用电教媒体,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去感知美、辨别美、欣赏美,从而引导学生积极追求真善美,不断提高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本课题自一九九八年底立项,形成研究方案后报市、省电教审批。当时的设想是从文学美、艺术美、科学美、社会美、自然美等方面展开研究,课题组成员涉及各个学科。一九九九年五月,省电教馆21号文下发"关于第三批实验学校课题审批意见的通知",要求我校这一课题"在自变量中界定实验学科,建议1-2个"。根据省电教馆的批示,课题组根据学校实际,重新修改了实验方案,明确将语文作为主要实验学科,同时对课题组成员作了调整,去掉了原音体美学科的成员,增加了语文学科的成员。一九九九年下半年,这一课题被正式批准为省组电教实验课题。 二、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⑴常规媒体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有哪些不足? ⑵电教媒体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有哪些优势?课题组将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效果等诸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⑶审美能力包括哪些要素?如何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利用图书馆、资料室及互联网查找相关的研究文献,了解前人在这一课题上有哪些最新的研究成果,积累相关的研究资料,掌握国内外对此课题的研究动态。 2、调查研究:通过调查法、观察法了解学生美学知识、审美能力的现状,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3、实验研究:以语文学科的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为主阵地,同时采用举行课外阅读欣赏活动、召开主题班会、组织论辩、进行参观以及环境渗透等形式,发动师生广泛参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研究的实施 为了提高研究成员的理论修养和科研能力,我们确定了课题组的学习计划,要求每个成员每学期都要学习一本理论专著,并作好读书笔记;省、市电教馆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观摩活动,我们都及时安排课题组成员参加。 三年来,我们着重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方面对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有益的探讨。每学期都有电教研究课,有时还面向全区举行电教观摩课。 为确保每次研究课均能收到实效,课题组经过研讨,在教学中逐渐形成了"电教研究课操作程序",对课前设计和课后反思的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 (一)课前思考:1、本课适宜采用哪些媒体?你为何选择此种媒体?2、你准备在何时运用媒体?为何选择此时使用?3、你期望通过媒体的使用达到什么目的?同时发展学生的何种能力?4、你准备用何种方法进行效果检测?5、本课结束后,你要收集哪些资料? (二)课后分析:1、你选择的媒体是否恰当,有没有更好的选择?2、媒体运用的时机是否恰当,有没有更好的时机?3、本课的教学目的是否达到?你所期望的学生能力有否发展?为什么?4、你使用的检测手段是否有效?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5、你收集的资料能从哪些方面佐证课题?6、本研究课对课题研究有哪些贡献(包括经验和教训)? 课题组成员上电教实验课都必须对照操作程序认真进行教学设计,使以后的研究课不再偏离研究方向,为最大限度地取得实验成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在举行文学作品欣赏、组织辩论对抗赛、召开主题班会等方面,我们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研究的成果 在近三年的课题研究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审美能力,包括唤醒审美意识的对美的感知能力、形成审美情境的对美的欣赏能力、调动审美经验的对美的鉴别能力和丰富审美心灵的对美的创造能力。这四种能力涉及对美的体验、理解、判断、升华四个层面,落实到每节研究课上,就应各有侧重,或感知美,或欣赏美,或鉴别美,或创造美,或相互融合。为此,我们运用电教媒体,利用语文课及各种相关的活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积极的探索。实践证明:电教媒体的运用,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运用电教媒体唤醒审美意识,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 审美教育要给学生以丰富的美感。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但对于阅历尚浅的中学生,有时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很难使他们真正领悟到这种美,运用电教手段,可以将文字内容诉诸于视觉画面,再配上音乐和有表情的朗读,则可唤醒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 在讲授冰心的散文《小橘灯》时,学生对作者为何将小橘灯作为小姑娘的化身难以理解。冰心逝世以后,恰逢中央电视台播放一组根据冰心作品拍摄的电视散文,其中就有《小橘灯》。课题组立即安排实验班学生举行冰心散文赏析活动。当学生以多媒体的方式重温这篇散文时,沉睡的审美意识立即被激活,他们不仅深刻地把握了作品的内涵,而且更真切地感悟到冰心散文的韵美、景美和情美。一位学生写到?quot;真想不到'小橘灯'在画面中的形象那样逼真,那么美好。在阴沉黑暗的背景烘托下,小橘灯闪烁着的朦胧、橘红的光,正是镇定、勇敢、乐观的小姑娘的化身,是小姑娘心灵中露出的最灿烂的火花。它使人看到光明,受到鼓舞。"如果没有电教媒体的介入,没有多种媒体的有机整合,就很难想象学生会有如此深刻的理解。 在教《听潮》一文时,课题组一位老师剪辑了"海睡"与"海醒"两组媒体资料,配上相应的音乐,让学生通过眼看、耳听、心想去感受大海的柔美和壮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运用电教媒体创设审美情境,提高对美的欣赏能力 电教媒体在教育中的最大优势就是能集声、文、画于一体,以直观鲜明的图像,生动精炼的语言,极富感染力的音乐创设一种审美情境,使学生深深地被吸引、被感动,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提高对美的欣赏能力。 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夕,我们精心策划了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整个活动以三首"MTV"为主线:一曲《烛光里的妈妈》拉开了主题班会的序幕,伴随那优美的旋律,屏幕上那位母亲"倦得不再挺拔的腰身,失去光华的眼睛",一下子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营造了很好的教育情境。随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乐曲轻轻响起,屏幕上母子情深的形象展现,同学们的情绪受到感染,联想受到激发,纷纷上台,讲述自己母亲的动人故事:有的学生在失去父爱后,母亲含辛茹苦独自挑起抚养儿子的重担;有的学生的继母无微不至关心女儿,继母胜生母……;主题班会上,同学们还用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小合唱、小品、配乐诗朗诵等,回报母亲的恩情,并准备了一份小小的礼物,亲手为母亲戴上美丽的发夹、别致的胸针,献上精心制作的节日卡片,并在写有"以优异成绩回报伟大母亲"的粉红布幅上签名,表达报效之志,爱母之情达到高潮。 活动结束时,随着《懂你》这熟悉的旋律,同学们边欣赏动人的画面,边跟随演员深情地唱出了自己的心声:"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最后,银幕上打出了如下字幕:"母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母亲是慈祥的、伟大的,母爱是温柔的、深沉的,也是刻骨铭心的,让我们把心中的歌,深深的爱,献给自己的母亲,献给自己的母校、故乡、祖国,因为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男中音深情的朗诵,使同学们的感情得到升华,班会的主题更加深化。 班会课后,同学们在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感受?quot;这是我参加的最难忘的主题班会,它新颖、生动、直观,深深地打动了我。几天来,我心中一直涌动着要努力学习,报答母亲、报效祖国的激情。""我要时刻牢记母亲的深恩,用优异的成绩让母亲永远微笑。" (三)运用电教媒体调动审美经验,提高对美的鉴别能力 人的审美能力是建立在他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的,丰富的审美经验可以加强美育的效果。当审美主体积极地调动他过去的审美经验时,他对美的感受会更真切,对美的理解会更深刻。电教媒体在帮助学生超越自己旧有的审美经验,提高对美的鉴别能力方面功不可没。 有一段时间,媒体上连续报道的几则中小学生自杀事件,在一些学生产生极大反响,尤其是个别差生也流露出消极厌世的思想。如何帮助学生珍惜生命,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话题。 不久,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讲述了北京一位16岁的女中学生张穆然身患绝症,顽强学习,笑迎厄运的故事。课题组立即抓住这难得的教育机会,举行了一次《珍爱生命,感悟坚强》的主题活动。首先在大屏幕上打出张穆然秀发脱落、依然热爱生活,灿烂微笑的照片,再一起聆听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敬一丹、崔永元对张穆然的深情追忆,学生们立即被这真实感人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一位初二学生动情地说:"面对这样一位比我们大不了多少却比我们坚强很多的姐姐,内心深处有着一种说不出的感觉。16岁,本应在学校、在家里享受老师与父母的关爱,同学之间的友情,而张穆然却只能面对着白色,与这最冷的颜色共度16岁的花季。图片上正在与同学们谈笑风生的张穆然笑得那么纯真,那么彻底,那么毫无保留,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这真是一位癌症患者。看着这位姐姐笑得这么开心,我们似乎也想笑,但更多的是想流泪。不光是为穆然得了病而流泪,更多的是为了我们的软弱与不经风霜:考试考砸了,除了叹惜就是眼泪;手划破了,除了大叫又是眼泪;被师长批评了,心里承受不住,除了眼泪还是眼泪。而穆然呢,死亡在向她一步步逼近,她不能像我们一样在学校里愉快地学习,尽情地玩耍,但却始终微笑着,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在她面前,我们自惭形秽了。虽然她已离我们而去,但是她留给我们的思考是永恒的。在人生旅途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我们应像穆然那样面对挫折,顽强拼博,热爱生命,奋勇向前,让生活更有意义?quot;那些萌生消极厌世思想的学生,也在比较鉴别中提高了认识,表示要像张穆然那样热爱生活,让生命的每一天都发出应有的光和热。 课题组成员还运用辩论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学生明确是非,分辨美丑,提高对美的鉴别能力。 (四)运用电教媒体丰富审美心灵,提高对美的创造能力 美育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人的审美心灵的丰富多样性,电教媒体以其特有的优势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获取大量美的信息,电教媒体的运用,使学生在美的形象的不断熏陶中,丰富审美心灵,提高对美的创造能力。 在教《周总理,你在哪里》这篇课文时,老师了解到学生不熟悉周总理的生平事迹,很难体会当时的人们对周总理难以割舍的情怀,便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用一组图片和录像,形象地再现了周总理的伟大生平和当年首都人民冒着凛冽寒风,伫立十里长街挥泪送总理的动人场面,立即引起学生情感的强烈共鸣,为课文的学习和理解作了很好的铺垫。讲析结束后,伴随着《绣金匾》?quot;三绣周总理,人民的好总理……"的音乐声,大屏幕上出现在旭日东升的背景下,周总理微笑着向我们走来的画面,学生的情感立即得到共鸣,周总理永远和人民在一起的主题也得到深刻体现。这时,老师又及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从诗中任选一节,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逼真的语言将画面描绘出来,以显示其创造美的功力。由于电教媒体的激发,学生们对诗歌表现的意境有了准确的把握,并为周总理的伟大人格所震撼,所折服,因此,写作时非常投入。写出的作文不仅感情真挚,而且文笔优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电教媒体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对美的感知、欣赏、鉴别、创造能力四个层面,正日益发挥着其特有的功能。但媒体教育效果的发挥,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运用。只有根据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精心选择媒体,适时呈现媒体,并围绕主题巧妙设计,启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和活动,才能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年多的课题研究取得了较丰硕的研究成果,我校有十多篇研究论文发表、获奖:高云荣的《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北京"电化教育咨讯"月刊今年第4期发表;《感悟坚强,珍爱生命》在常州市教育报希望版发表;陈慧永的《让多媒体走进主题班会》在常州教育报发表,并获市班主任年会论文评比三等奖;高云荣、陈慧永撰写的《主题班会引入现代教育媒体的实践与思考》获常州市电教论文评比一等奖、省三等奖;陈慧永的《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获省青年教师论文评比二等奖;桂平的《运用电教媒体帮助学生建立审美心理结构》和戴贵忠的《运用电教媒体,在政治课上培养学生的审判能力》获市电教论文评比三等奖。 高云荣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周总理,你在哪里》及《作文训练--写短评》,分获市多媒体课件评比二等奖和三等奖;课题组成员房章鲁、何晓忠参加市多媒体评优课均获三等奖;芦芝萍老师制作的学校主页获市首届校园网页制作三等奖。此外,课题组还自制、积累了一批有价值的电教资料:如亲情系列电视散文、冰心作品电视散文,以及基因与克隆、纳米技术等科教系列录像带或光盘。 课题组高云荣、戴贵忠分获省、市电教优秀工作者称号,学校也被评为常州市电化教育先进单位。 五、问题与思考 1、毫无疑问,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但电教媒体的介入,是否会妨碍、甚至替代学生对课文内容美和形式美的自我感悟、自主体验过程?怎样优化整合现代教育媒体资源,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学生在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进程中,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些问题还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的实验与探索。 2、审美能力毕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审美能力的提高也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在实际研究过程中,似乎很难找到一个检测审美能力是否提高的可量化的指标。我们虽经反复探讨,终因拟定的量化检测指标尚不成熟而作罢。这方面的研究探讨还有待继续和深入。

学校“十五计划”以来先后承担了“863”、“973”、创新工程等1600余项重点项目,产生了一批标志性的研究成果,获中国级科技奖励12项。学校在密码学方面创立了“肖—梅西定理”,研制出中国第一台气象雷达、第一套流星余迹通讯系统、第一台可编程雷达信号处理机、第一台ATM交换机,第一台毫米波通讯机,第一个相控阵雷达系统,第一台雷达干扰机,第一套电磁孤立子实验系统,第一炉单晶锗以及中国解放军通信装备史上第一部“塞绳电报互换机”、第一台“塔型管空腔振荡器”、第一套“三坐标相控阵雷达”等。国防科研西电在国防科研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震动世界的标志性成果,例如被誉为“杀手锏武器”的新体制雷达、用于空警2000等预警机的 “空时二维信号处理技术”、应用于深空探测和主力战舰火控雷达的大型天线与电子装备机电耦合技术等。百篇优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至2013年共诞生了7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获奖论文(另有11篇获提名奖),在国内电子信息类大学中稳居榜首,集中反映了西电出色的人才培养质量。2012年7月1日数据显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工程学(Engineering)和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标志着该校这两个学科已经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据ESI统计,该校工程学学科近十年发表SCI论文总数为2033篇,总被引次数为6365次,篇均频次13;计算机科学学科近十年发表SCI论文数总为788篇,总被引次数为1090次,篇均频次38。在ESI评价的所有22个学科中,该校近十年共发表SCI论文4621篇,篇均被引频次62。这些数据反映出西电科大工学学科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建设成效显著,为该校进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术期刊主要刊登通信工程、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电工程与自动控制、微电子学、物理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无线电物理、密码学、应用数学等方面的有创见有参考价值的学术论文。中文核心期刊,被国内外多家著名检索刊物或数据库固定收录。 名称具体项目中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天线与微波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宽带隙半导体技术国家重点学科实验室,无线网络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子装备结构设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超高速电路设计与电磁兼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子信息对抗攻防与仿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 软件系统工程重点实验室,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计算机输入/输出重点实验室,无线通信重点实验室,电子系统集成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通用电子仪器及测量重点实验室,新型激光器件与光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数学建模重点实验室,微电路高可靠技术重点实验室,微波通信重点实验室,电子对抗重点实验室,电子机械重点实验室,智能材料与传感器重点实验室,无线电物理重点实验室,新型半导体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省部级工程中心 天线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子与神经影像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物联网实验研究中心,陕西省大功率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现代无线通信创新技术研发与支撑公共服务平台国防科技工业环境试验与观测网西安电波观测站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信息资源研究中心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际智能感知与计算研究中心联合实验室现代交换与网络编码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先进军事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先进雷达技术优势学科创新平台111引智基地现代无线信息网络基础理论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智能信息处理科学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宽禁带半导体与微纳电子学创新引智基地,电子装备机电耦合理论与关键技术创新引智基地2011协同创新中心雷达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大数据智能感知与计算协同创新中心,高功率半导体器件和固态照明协同创新中心 校徽:见右图校训:厚德求真,励学笃行 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校风:团结 勤奋 求实 创新 《与共和国同行》 星星之火,照耀着我们,照耀着我们的忠诚。红色电波,辉煌着我们,我们的传统。肩负使命,千锤百炼,我们和共和国,我们和共和国同行。团结勤奋,求实创新,厚德求真,力学笃行。我们是光荣的西电科大人。向着太阳拥抱光明,向着太阳拥抱光明,永远向着太阳。  艰苦奋斗,传承着我们,传承着我们的校风。英才摇篮,奋发着我们,我们的豪情。开拓创新,走向未来,我们和共和国,我们和共和国同行。绿色校园,百年树人,时代青年,勇攀高峰。我们是新世纪西电科大人。祖国强盛民族复兴,祖国强盛民族复兴,铸造祖国强盛。

常州市第四中学电教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是生活,美是客观存在于生活中的合规律的真善内容与和谐形式统一的、丰富独特的令人愉悦的具体形象。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促使学生自觉按照美的要求塑造自己,从而去克服和消除生活中的假丑恶,创造和增进生活中的真善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然传统的教育手段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方面存在严重不足:一是内容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形式单一,常以文字、图片为主,很难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致使青少年学生对美的感知、鉴别、欣赏能力较差,学生中美丑不辨,以丑为美的现象屡见不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工程的日益推进,现代教育技术迅速得到推广,这就为我们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就是试图运用电教媒体,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去感知美、辨别美、欣赏美,从而引导学生积极追求真善美,不断提高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本课题自一九九八年底立项,形成研究方案后报市、省电教审批。当时的设想是从文学美、艺术美、科学美、社会美、自然美等方面展开研究,课题组成员涉及各个学科。一九九九年五月,省电教馆21号文下发"关于第三批实验学校课题审批意见的通知",要求我校这一课题"在自变量中界定实验学科,建议1-2个"。根据省电教馆的批示,课题组根据学校实际,重新修改了实验方案,明确将语文作为主要实验学科,同时对课题组成员作了调整,去掉了原音体美学科的成员,增加了语文学科的成员。一九九九年下半年,这一课题被正式批准为省组电教实验课题。 二、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⑴常规媒体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有哪些不足? ⑵电教媒体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有哪些优势?课题组将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效果等诸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⑶审美能力包括哪些要素?如何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利用图书馆、资料室及互联网查找相关的研究文献,了解前人在这一课题上有哪些最新的研究成果,积累相关的研究资料,掌握国内外对此课题的研究动态。 2、调查研究:通过调查法、观察法了解学生美学知识、审美能力的现状,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3、实验研究:以语文学科的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为主阵地,同时采用举行课外阅读欣赏活动、召开主题班会、组织论辩、进行参观以及环境渗透等形式,发动师生广泛参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研究的实施 为了提高研究成员的理论修养和科研能力,我们确定了课题组的学习计划,要求每个成员每学期都要学习一本理论专著,并作好读书笔记;省、市电教馆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观摩活动,我们都及时安排课题组成员参加。 三年来,我们着重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方面对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有益的探讨。每学期都有电教研究课,有时还面向全区举行电教观摩课。 为确保每次研究课均能收到实效,课题组经过研讨,在教学中逐渐形成了"电教研究课操作程序",对课前设计和课后反思的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 (一)课前思考:1、本课适宜采用哪些媒体?你为何选择此种媒体?2、你准备在何时运用媒体?为何选择此时使用?3、你期望通过媒体的使用达到什么目的?同时发展学生的何种能力?4、你准备用何种方法进行效果检测?5、本课结束后,你要收集哪些资料? (二)课后分析:1、你选择的媒体是否恰当,有没有更好的选择?2、媒体运用的时机是否恰当,有没有更好的时机?3、本课的教学目的是否达到?你所期望的学生能力有否发展?为什么?4、你使用的检测手段是否有效?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5、你收集的资料能从哪些方面佐证课题?6、本研究课对课题研究有哪些贡献(包括经验和教训)? 课题组成员上电教实验课都必须对照操作程序认真进行教学设计,使以后的研究课不再偏离研究方向,为最大限度地取得实验成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在举行文学作品欣赏、组织辩论对抗赛、召开主题班会等方面,我们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研究的成果 在近三年的课题研究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审美能力,包括唤醒审美意识的对美的感知能力、形成审美情境的对美的欣赏能力、调动审美经验的对美的鉴别能力和丰富审美心灵的对美的创造能力。这四种能力涉及对美的体验、理解、判断、升华四个层面,落实到每节研究课上,就应各有侧重,或感知美,或欣赏美,或鉴别美,或创造美,或相互融合。为此,我们运用电教媒体,利用语文课及各种相关的活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积极的探索。实践证明:电教媒体的运用,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运用电教媒体唤醒审美意识,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 审美教育要给学生以丰富的美感。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但对于阅历尚浅的中学生,有时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很难使他们真正领悟到这种美,运用电教手段,可以将文字内容诉诸于视觉画面,再配上音乐和有表情的朗读,则可唤醒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 在讲授冰心的散文《小橘灯》时,学生对作者为何将小橘灯作为小姑娘的化身难以理解。冰心逝世以后,恰逢中央电视台播放一组根据冰心作品拍摄的电视散文,其中就有《小橘灯》。课题组立即安排实验班学生举行冰心散文赏析活动。当学生以多媒体的方式重温这篇散文时,沉睡的审美意识立即被激活,他们不仅深刻地把握了作品的内涵,而且更真切地感悟到冰心散文的韵美、景美和情美。一位学生写到?quot;真想不到'小橘灯'在画面中的形象那样逼真,那么美好。在阴沉黑暗的背景烘托下,小橘灯闪烁着的朦胧、橘红的光,正是镇定、勇敢、乐观的小姑娘的化身,是小姑娘心灵中露出的最灿烂的火花。它使人看到光明,受到鼓舞。"如果没有电教媒体的介入,没有多种媒体的有机整合,就很难想象学生会有如此深刻的理解。 在教《听潮》一文时,课题组一位老师剪辑了"海睡"与"海醒"两组媒体资料,配上相应的音乐,让学生通过眼看、耳听、心想去感受大海的柔美和壮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运用电教媒体创设审美情境,提高对美的欣赏能力 电教媒体在教育中的最大优势就是能集声、文、画于一体,以直观鲜明的图像,生动精炼的语言,极富感染力的音乐创设一种审美情境,使学生深深地被吸引、被感动,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提高对美的欣赏能力。 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夕,我们精心策划了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整个活动以三首"MTV"为主线:一曲《烛光里的妈妈》拉开了主题班会的序幕,伴随那优美的旋律,屏幕上那位母亲"倦得不再挺拔的腰身,失去光华的眼睛",一下子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营造了很好的教育情境。随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乐曲轻轻响起,屏幕上母子情深的形象展现,同学们的情绪受到感染,联想受到激发,纷纷上台,讲述自己母亲的动人故事:有的学生在失去父爱后,母亲含辛茹苦独自挑起抚养儿子的重担;有的学生的继母无微不至关心女儿,继母胜生母……;主题班会上,同学们还用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小合唱、小品、配乐诗朗诵等,回报母亲的恩情,并准备了一份小小的礼物,亲手为母亲戴上美丽的发夹、别致的胸针,献上精心制作的节日卡片,并在写有"以优异成绩回报伟大母亲"的粉红布幅上签名,表达报效之志,爱母之情达到高潮。 活动结束时,随着《懂你》这熟悉的旋律,同学们边欣赏动人的画面,边跟随演员深情地唱出了自己的心声:"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最后,银幕上打出了如下字幕:"母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母亲是慈祥的、伟大的,母爱是温柔的、深沉的,也是刻骨铭心的,让我们把心中的歌,深深的爱,献给自己的母亲,献给自己的母校、故乡、祖国,因为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男中音深情的朗诵,使同学们的感情得到升华,班会的主题更加深化。 班会课后,同学们在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感受?quot;这是我参加的最难忘的主题班会,它新颖、生动、直观,深深地打动了我。几天来,我心中一直涌动着要努力学习,报答母亲、报效祖国的激情。""我要时刻牢记母亲的深恩,用优异的成绩让母亲永远微笑。" (三)运用电教媒体调动审美经验,提高对美的鉴别能力 人的审美能力是建立在他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的,丰富的审美经验可以加强美育的效果。当审美主体积极地调动他过去的审美经验时,他对美的感受会更真切,对美的理解会更深刻。电教媒体在帮助学生超越自己旧有的审美经验,提高对美的鉴别能力方面功不可没。 有一段时间,媒体上连续报道的几则中小学生自杀事件,在一些学生产生极大反响,尤其是个别差生也流露出消极厌世的思想。如何帮助学生珍惜生命,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话题。 不久,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讲述了北京一位16岁的女中学生张穆然身患绝症,顽强学习,笑迎厄运的故事。课题组立即抓住这难得的教育机会,举行了一次《珍爱生命,感悟坚强》的主题活动。首先在大屏幕上打出张穆然秀发脱落、依然热爱生活,灿烂微笑的照片,再一起聆听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敬一丹、崔永元对张穆然的深情追忆,学生们立即被这真实感人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一位初二学生动情地说:"面对这样一位比我们大不了多少却比我们坚强很多的姐姐,内心深处有着一种说不出的感觉。16岁,本应在学校、在家里享受老师与父母的关爱,同学之间的友情,而张穆然却只能面对着白色,与这最冷的颜色共度16岁的花季。图片上正在与同学们谈笑风生的张穆然笑得那么纯真,那么彻底,那么毫无保留,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这真是一位癌症患者。看着这位姐姐笑得这么开心,我们似乎也想笑,但更多的是想流泪。不光是为穆然得了病而流泪,更多的是为了我们的软弱与不经风霜:考试考砸了,除了叹惜就是眼泪;手划破了,除了大叫又是眼泪;被师长批评了,心里承受不住,除了眼泪还是眼泪。而穆然呢,死亡在向她一步步逼近,她不能像我们一样在学校里愉快地学习,尽情地玩耍,但却始终微笑着,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在她面前,我们自惭形秽了。虽然她已离我们而去,但是她留给我们的思考是永恒的。在人生旅途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我们应像穆然那样面对挫折,顽强拼博,热爱生命,奋勇向前,让生活更有意义?quot;那些萌生消极厌世思想的学生,也在比较鉴别中提高了认识,表示要像张穆然那样热爱生活,让生命的每一天都发出应有的光和热。 课题组成员还运用辩论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学生明确是非,分辨美丑,提高对美的鉴别能力。 (四)运用电教媒体丰富审美心灵,提高对美的创造能力 美育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人的审美心灵的丰富多样性,电教媒体以其特有的优势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获取大量美的信息,电教媒体的运用,使学生在美的形象的不断熏陶中,丰富审美心灵,提高对美的创造能力。 在教《周总理,你在哪里》这篇课文时,老师了解到学生不熟悉周总理的生平事迹,很难体会当时的人们对周总理难以割舍的情怀,便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用一组图片和录像,形象地再现了周总理的伟大生平和当年首都人民冒着凛冽寒风,伫立十里长街挥泪送总理的动人场面,立即引起学生情感的强烈共鸣,为课文的学习和理解作了很好的铺垫。讲析结束后,伴随着《绣金匾》?quot;三绣周总理,人民的好总理……"的音乐声,大屏幕上出现在旭日东升的背景下,周总理微笑着向我们走来的画面,学生的情感立即得到共鸣,周总理永远和人民在一起的主题也得到深刻体现。这时,老师又及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从诗中任选一节,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逼真的语言将画面描绘出来,以显示其创造美的功力。由于电教媒体的激发,学生们对诗歌表现的意境有了准确的把握,并为周总理的伟大人格所震撼,所折服,因此,写作时非常投入。写出的作文不仅感情真挚,而且文笔优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电教媒体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对美的感知、欣赏、鉴别、创造能力四个层面,正日益发挥着其特有的功能。但媒体教育效果的发挥,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运用。只有根据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精心选择媒体,适时呈现媒体,并围绕主题巧妙设计,启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和活动,才能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年多的课题研究取得了较丰硕的研究成果,我校有十多篇研究论文发表、获奖:高云荣的《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北京"电化教育咨讯"月刊今年第4期发表;《感悟坚强,珍爱生命》在常州市教育报希望版发表;陈慧永的《让多媒体走进主题班会》在常州教育报发表,并获市班主任年会论文评比三等奖;高云荣、陈慧永撰写的《主题班会引入现代教育媒体的实践与思考》获常州市电教论文评比一等奖、省三等奖;陈慧永的《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获省青年教师论文评比二等奖;桂平的《运用电教媒体帮助学生建立审美心理结构》和戴贵忠的《运用电教媒体,在政治课上培养学生的审判能力》获市电教论文评比三等奖。 高云荣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周总理,你在哪里》及《作文训练--写短评》,分获市多媒体课件评比二等奖和三等奖;课题组成员房章鲁、何晓忠参加市多媒体评优课均获三等奖;芦芝萍老师制作的学校主页获市首届校园网页制作三等奖。此外,课题组还自制、积累了一批有价值的电教资料:如亲情系列电视散文、冰心作品电视散文,以及基因与克隆、纳米技术等科教系列录像带或光盘。 课题组高云荣、戴贵忠分获省、市电教优秀工作者称号,学校也被评为常州市电化教育先进单位。 五、问题与思考 1、毫无疑问,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但电教媒体的介入,是否会妨碍、甚至替代学生对课文内容美和形式美的自我感悟、自主体验过程?怎样优化整合现代教育媒体资源,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学生在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进程中,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些问题还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的实验与探索。 2、审美能力毕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审美能力的提高也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在实际研究过程中,似乎很难找到一个检测审美能力是否提高的可量化的指标。我们虽经反复探讨,终因拟定的量化检测指标尚不成熟而作罢。这方面的研究探讨还有待继续和深入。

火控雷达期刊

我感觉可能说的是战机强大的火力吧。但是这种比喻我还是觉得不太恰当。该是瞬间摧毁能力,也是形容战机强大火力的意思。

瞬间杀伤能力肯定不是指的是自毁,他的意思应该是指快速发现敌人,快速锁定敌人,快速打击敌人,让敌人还没有反应即被瞬间摧毁

《兵工自动化》《新安全 中国海事专刊》月刊《国际展望-尖端科技报道》月刊《国际展望-全球热点追踪》月刊《中国武警》双月刊《现代舰船》半月刊《现代军事》月刊《现代兵器》月刊《现代兵种》月刊《坦克装甲车辆》月刊《世界军事》月刊《轻兵器》半月刊《兵器知识》月刊《当代海军》月刊《国防技术基础》月刊《海事大观》月刊《航空知识》月刊《环球军事》半月刊《火控雷达技术》季刊《舰船知识》月刊《军事世界画刊》月刊《军事展望》月刊《兵器》月刊《航空兵器》双月刊《中国空军》双月刊《中国军事科学》双月刊《战术导弹技术》双月刊《鱼雷技术》季刊《现代引信》季刊《兵工文摘》月刊《兵工学报》双月刊《兵团建设》月刊《战术导弹技术》双月刊《鱼雷技术》季刊《现代引信》季刊《兵工文摘》月刊《兵工学报》双月刊《兵团建设》月刊《飞航导弹》月刊《国防》月刊《国防大学学报》月刊《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学报》双月刊《海军杂志》月刊《舰载武器》季刊《军事》月刊《雷达与对抗》季刊

不管哪一个,肯定是在宙斯顿防御体系之中才能发挥作用,单独拿出来没什么大区别。如果说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一定是最近才改装过的呗,这个就是机密了,我看光看报纸杂志和网上的评论也没什么可说的,美国人也不傻,一般都是延迟消息的。

火控雷达技术是核心期刊吗

F22。在机身制造上,F/A-22有着许多独创的新技术特点。例如前机身的舭状边缘,世界上最大的钛合金锻件——中机身隔框,传统航空材料(铝合金与合金钢)仅占全重的20%,钛合金比例高达36%,复合材料也达到24%。该机的整体式座舱盖尺寸达到了史无前例的3米x1米76米的规模,重达163千克,可承受以相对速度1018千米/小时正面的一只8千克重飞鸟的撞击。该座舱盖采用聚碳酸脂透明件,厚度达20毫米,强度达到117~196MPa。该座舱因为强度很大,弹射座椅已经无法使用穿盖方式,改为使用火箭抛射方式。F-22后机身前后梁采用了热等静压钛合金铸件的电子束焊接结构F/A-22战斗机采用翼身融合体、双发双垂尾布局,综合优化曲面外形,截尖菱形上单翼,V形倾斜双垂尾,全动平尾,S形进气道,使飞机的隐身性能和机动性能得到了很好的折衷(见题图)。据介绍,F/A-22的雷达反射截面积约为1平方米,生存能力比目前的常规飞机提高18倍,作战效能是F-15战斗机的3倍。F/A-22装两台普拉特·惠特尼公司F119-PW-100加力式涡扇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7千牛,发动机推重比达到10,飞机推重比达到1。发动机不开加力时,飞机能以M58作超音速巡航30分钟。这一特性对于高速突防、快速通过敌防空区极为有效,并可大大提高空中发射导弹的初始速度,使空射武器没有空带限制,这在双方迎头相遇的超视距空战中尤为重要。同时,超音速巡航能力还有利于快速追击,利用速度优势提高截击能力、扩大导弹的攻击范围和增加攻击机会。发动机装二元俯仰轴推力矢量喷口,可在俯仰方向变化正负20度,使飞机具有高的超音速机动性能和好的低速大迎角性能,最大迎角可达60度。飞机能在空中迅速变换自己的位置,使机头快速指向目标,并能在空中任一位置向敌机发起攻击。F/A-22的爬升率、盘旋角速度、滚转角速度、加速特性、盘旋半径、爬升特性、盘旋角加速度和滚转角加速度等性能都优于F-15战斗机。这些性能指标上的优势使F/A-22具有更强的空中格斗能力,能变被动为主动,变劣势为优势,进行各种超常规机动作战。F/A-22的短距起降能力极佳,能在500米长的跑道上起降。F/A-22配备综合航空电子系统。配备综合航空电子系统是第四代战斗机的主要特点之一。该系统的特点包括:通过数据总线进行信息传送,采用模块化结构实现结构的简化和资源共享,通过传感器数据融合获取更丰富、准确、质量更高的目标信息,所有作战信息通过平显和多功能显示器显示,为飞行员提供关键的飞行及作战信息,显著降低了飞行员的工作负担,通过机内自检和系统重构,使系统具有容错能力,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修性。高性能的综合航空电子系统使F/A-22具有良好的识别、选择、瞄准、快攻和帮助飞行员决策的能力。 F/A-22配装APG-77多功能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AESA),对3平方米目标的最大探测距离为200公里,可同时跟踪攻击30个空中目标,能探测跟踪16个地面目标,并能拦截巡航导弹。另外,它还有很强的侦察能力,所用的电子侦家设备可以比F-4G“野鼬鼠”飞机更精确、快速地测定敌方雷达的坐标位置。美空军还将为F/A-22的APG-77增加合成孔径技术(SAR),以改善其对地武器投放精度。SAR将在F/A-22形成初步作战能力后,作为首个重大改进项目。当SAR成功结合在APG-77上以后,F/A-22采用JDAM攻击时,将使误差减少约50%。由于用SAR部件替代AESA中老式的零部件,要比较便宜,所以从长远观点来看SAR能节省APG-77的费用。下图显示了相控阵雷达的优点,在极短的瞬间内可以进行多项工作。AN/APG-77雷达可通过F-22飞机上的通用信息处理机(CIP)与其它的传感器和航空电子设备相联。该处理机可对天线的收/发波束方向图进行控制并对所接收到的雷达数据进行处理。这种有源电扫阵列由2000个低功率X波段收/发组件构成。每一辐射单元的发射机和接收机是分置的,这种类型的天线可为支持F-22飞机的空中优势提供必需的灵活性、低雷达截面和宽带宽。较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可对增加的复杂性、重量和采购成本进行补偿。APG-77采用了砷化镓(GaAs)技术,一个70mm×3mm的收/发组件可产生10W的射频功率。APG-77本身没有数据处理机。F-22上的两台CIP把雷达同F-22飞机上的其它传感器和电子战系统综合在一起。雷达同飞机武器系统的有效接口就是直接通过这两个CIP来实现的。APG-77具有先进的抗电子干扰能力,预计装机后,F-22将在强杂波和多目标威胁的环境下具有全天候、全向、全高度空/空和空/地作战能力。据2000年期刊透露,APG-77除去具有聚束式合成孔径方式获得高分辨率外,还采用逆合成孔径技术获得超高分辨率(UHR)。由于其分辨率为约3米,一个30米长的目标就会有100个像素来确定目标的大小和形状。这种目标的形状识别能力加上回波频谱特征的计算机比对,使该雷达具有一定的“非合作目标识别(NCTR)”能力。 基本技术数据 全长 92m全宽 56m全高 5m空重 13636Kg最大起飞重量 27273Kg超音速巡航时飞行速度 1590km/h高空最大飞行速率 2335km/h海平面最大飞行速率 1482km/h升限 15240m

隐身能力最好的是F-22(目前是)如果俄罗斯的等离子隐身技术成熟的话,我认为它比美国的表面涂层隐身更好,造价肯定便宜很多,维护也会更方便。机动性能最好的当数苏霍伊战斗机了。至于航电系统嘛还是美国的好,欧洲的也不错,此外欧洲的EF-2000法国的阵风也是三代到四代战斗机的经典代表。至于说Su-35很先进那都是吹的和F15还差一段呢,目前最成熟的战斗机当数F-15了

中国的据说是歼14,俄罗斯是是T-50,美国的是F-22。

有美国JSF 目前,JSF是全世界进行中的最庞大战机研发计划,设计目的是为了替代目前美国的空军、海军、陆战队以及英国皇家海军的F-16、F/A-18C/D、AV-8B、鹞等各种军机。过去有三大集团参与竞标,目前只剩下波音的X-32以及洛马的X-35两个型号,麦道与英国航太合作的型号则被淘汰。他们的共同需求就是短场起飞、垂直降落以及米格之王MFI隐身性。 基于鹞式的使用经验,垂直起飞时能携带的武器与油量并不多,加上战斗直升机的发达,对前线的紧急密集支援任务大部份可以由垂直起飞时外载能力不下于鹞式的直升机担任,而且直升机的价格更便宜(美国自身购买AV-8B一架2,500万美元左右,英国的鹞GRM5一架2,000万美元;AH-64D长弓阿帕奇美国陆军购买1,200万美元,而无长弓的AH-64C只要700万美元)。火力以及生存性都比垂直起降机好,已经没有很大的必要硬要求飞机能够垂直起飞,所以性能要求仅限于短距起飞即可。但是,还是得有垂直降落的能力,这其实意味着在内外载重不大时,这架飞机还是可以垂直起飞的。而这三个集团所设计出来的型号有相当大的差异,可以看出每个公司概念的不同。 洛马的X-35基本上可以说是F-22的缩小版、而非较早期的鸭翼机。因为,JSF到后来并不注重高速飞行,为了提高机翼的升力效率,洛马把主翼的后掠角设计得很低,以便在尽可能小的空间中获得最大的升力,满足“格斗性能”与“舰船使用的小空间”两大需求。虽然空军型没有这种空间的限制,但为了不同机型间的生产部件尽可能通用以节省经费,所以洛马还是如此决定。这样虽然会牺牲一点前方的隐身性能,不过F-22获胜的原因就是在机动性而非隐身。同时,针对YF-22在当初试飞时,发现进气道设计对发动机涡轮压缩机正面的遮蔽不够好的问题,X-35一开始就用了一个形状类似F-105,机身旁还鼓起一块的奇怪进气道,打算完全解决这种问题。 在机动性方面,X-35除了使用低后掠角主翼以及类似F-22的前机身设计以外,她的圆型喷管也使用美国近来研发中的隐身三维矢量喷管,可以大幅增加机动性能,也可辅助垂直起降功能的转向喷管。在各型JSF中,X-35可以说是最强调空优性能,不过极速目前宣称只有音速4倍。 在其他方面的设计,X-35的弹舱还是分成数个(如同F-22),对装载大型对地武器不利。由于严格的作战半径要求(各型别的要求都相当于F/A-18C/D到F/A-18E/F之间),因此X-35算是相当的“胖”。垂直起降方面的设计,X-35与已经放弃的Yak-141几乎相同,只是前发动机改成了由主发动机驱动的风扇,预计可以产生25,000匹马力,产生相当于总推力的47%的推力,与后方可以往下转90度的喷管(35%推力),和机翼根部两个姿态控制喷管(各9%)共同抬升飞机。这种设计算是比较保守的,只有涡轮扇传动轴的制作比较麻烦。 波音的X32的设计比较特别,只用了一个大面积的全三角翼型号(近期改为有尾翼的,不过公布的原型机上仍未见到),对美国来说,这是他们很少产生的构型。不过三角翼型号有机身内容积大的优点,而且高前缘后掠角附带也可以减低正面的雷达波反射问题,又加上简洁的机身线条设计,以及使用在减低雷达截面积以及红外线讯号方面都相当有效的二维矢量喷管。总和来说,X-32的隐身性能应该比X-35占优势,除非波音那个形状奇怪的进气口(与F-16隐身研究的进气口形状相似)还没有办法解决雷达波进人进气道容易被涡轮压缩机正面反射的问题。 在其他方面的性能上,由于机内空间颇大,因此这个设计虽然是三种之中最轻的一个,但是据称在航程、载弹量以及最大速度方面,都是三个设计中最好的一个,极速可以达到音速6倍,内载燃油量甚至高于F/A-18E/F。顶多只有在不需要隐身性能时,主翼下可能比较没有空间安排挂架,必须使用多重挂架。 唯一的问题是在机动性能方面,高后掠角的三角翼设计升力系数相当低,即使用上大翼面积减低翼载荷来弥补,但大翼面积带来的,却是会产生很大的升力衍生阻力,在中低速下的表现还是很差,这是高后掠角主翼无法解决的先天缺点。无尾翼三角翼在机鼻要上仰时,还会因为配平的问题使得主翼后缘的控制翼面必须制造负升力,更恶化这个情况。而哪些时候需要让机鼻抬起、降落以及格斗……?所以幻影2000载荷虽然比F-16、及F18低,但是转弯率却比他们都差的原因,就是在此。 X-32使用二维矢量喷管,可以部份取代尾部控制面的配平功能,但是矢量喷管的推力足以配平主翼后缘放下时造成的上仰力矩吗?洛马宣称他们就是因此而放弃了比较早期,使用前翼三角翼型号的JAST(JSF计划前身)设计。而且以F-22的试飞经验来看,除了超音速以及极低速以外,使用矢量喷管的配平功能平常虽然足够,但是姿态控制能力还是不如水平尾翼,这会不会让X-32的机动性表现显得太差?更何况美国的三维矢量喷管实验顺利,假如隐身三维喷管实用化,那X-35的喷管甚至比X-32更好……! 在垂直起降的设计上,波音的设计是直接让发动机的旁通气流从左右两个腹部的喷管往下喷,可以说是从鹞式的原始概念衍生出来的另一种设计。不过,这种设计必须将发动机装在接近重心的部份,很容易造成机身中间过胖而不符合面积率,难以进行超音速发行。因此,波音的设计其机身显得很短,好让发动机能尽量接近重心部位,再尽量减轻机身,设法让旁通气流的推力足供垂直降落所需。由于JSF计划并不要求最大速度(音速5倍),所以还不至于造成太大的问题。 麦道与英航太合作的型号,基本上有一点YF-23的味道,不过尾部的V型尾翼与水平面夹角只剩下15度,隐身设计可以说比YF-23更好!可能是由于翼弦比较短,所以主翼由菱形变成了类似B-2的形状。前机身的长相倒是有一点类似F-22,或许是因为垂直起降不方便把进气道放在机身下半部的缘故。喷管形状与X-32很类似,可能也打算使用三维矢量隐身喷管。 此设计比较糟糕的部份在于垂直起降方面,本来麦道是想利用发动机的旁通气流,在垂直起降时引到前机身的喷气口,并吸引更大量的空气从垂直起降用的进气口进人一具发动机的方式来解决推力不足的问题,却让此系统从最有效率变成最没有效率的一种型号。除此之外,第二个发动机所增加的重量,他的空速据称是三种设计中最低的一个。虽然在隐身方面颇有特殊风格,但因内载以及机动性设计并不突出且效率差,所以成为最早被淘汰的一个设计。

火控雷达期刊官网

瞬间杀伤能力,这种比喻不恰当,不会再正规的军事期刊中出现的!我认为瞬间杀伤能力是:远程探测、先敌发现,先敌进攻、瞬间摧毁的一种模式!

世界军事

朱春华等 DSSS系统中线性调频干扰抑制技术研究 电波科学学报, 2003, 18(3): 341~  朱春华等 DSSS系统对线性调频干扰的抗干扰性分析 火控雷达技术, 2004年第二期  朱春华等 基于离散Chirp-Fourier变换的线性调频信号的维纳滤波 现代雷达, 2004年第八期 (核心期刊)  朱春华等 DSSS系统中基于离散Chirp-Fourier变换的线性调频干扰抑制技术 电讯技术, 2004年第四期 (核心期刊)  朱春华等 数字水印对StirMark攻击的鲁棒性分析 电讯技术, 2004年第三期 (核心期刊)  朱春华,穆晓敏,张峰。基于修正Chirp-Fourier变换的数字水印算法,计算机工程,9,32(17):213~215。朱春华,杨铁军,穆晓敏,张峰。图像在Chirp-Fourier域的能量分布与chirp水印算法研究,电讯技术,2006年8月, 46(4):79~82。(核心期刊)朱春华,李智慧,穆晓敏。基于修正Chirp-Fourier变换的多分量chirp类数字水印算法,河南科学,8,24(4): 539~  杨铁军,朱春华。基于AD6620的中频数字化处理方法。电视技术,2006年6月,P34~36。(核心期刊)  李智慧,朱春华。基于网络环境的人工气候室远程监控系统设计。电脑学习,  赵文华,朱春华。基于SystemView的模拟调制与解调电路设计,光盘技术,2007年6月。第3期。  朱春华,韩琳。仿真技术在工科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分析,科技创新导报,2007年11月,第33期:213, 215。(教研论文)  朱春华,穆晓敏。Chirp信号的三种检测方法性能分析,雷达科学与技术,2,6(1):39~43。  朱春华,穆晓敏。Chirp-Fourier变换域水印算法研究,计算机工程,2008年11月,34(21):141~143,146。(核心期刊)  朱春华,张建华,杨守义。基于matlab的图像版权认证系统的GUI设计,河南科学,2009年12月,27(12):1564~1566。  郭丽华,穆晓敏,朱春华,宋皓。一种新的自适应跳频通信系统,电讯技术,2009年2月,49卷第2期:19~(核心期刊)  朱春华,杨守义,穆晓敏,齐林。基于认知无线电的NC-OFDM系统中HPA非线性的研究,电讯技术,2010年1月,50(1):37~41。(核心期刊)  朱春华,李红岩。最优化方法在信息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8月,23期。(教研论文)  张建华,朱春华。基于遗传算法和支持向量机的储粮害虫图像识别。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8833~8834。(核心期刊)  朱春华,胡江汇。基于SystemView的GSM系统电路设计,现代电子技术, 2011年3月,28(1):15~21。  朱春华,杨守义。考虑HPA非线性的NC-OFDM系统最优参数设计,北京理工大学学报6,31(6):703~707。朱春华,杨铁军一种多重变换域大容量水印方案研究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2年3月。(核心期刊)  朱春华,杨静,师黎明, 李广平。高斯白噪声经过线性系统后的等效带宽特性研究,电视技术,2012年5月。(核心期刊)

《兵工自动化》《新安全 中国海事专刊》月刊《国际展望-尖端科技报道》月刊《国际展望-全球热点追踪》月刊《中国武警》双月刊《现代舰船》半月刊《现代军事》月刊《现代兵器》月刊《现代兵种》月刊《坦克装甲车辆》月刊《世界军事》月刊《轻兵器》半月刊《兵器知识》月刊《当代海军》月刊《国防技术基础》月刊《海事大观》月刊《航空知识》月刊《环球军事》半月刊《火控雷达技术》季刊《舰船知识》月刊《军事世界画刊》月刊《军事展望》月刊《兵器》月刊《航空兵器》双月刊《中国空军》双月刊《中国军事科学》双月刊《战术导弹技术》双月刊《鱼雷技术》季刊《现代引信》季刊《兵工文摘》月刊《兵工学报》双月刊《兵团建设》月刊《战术导弹技术》双月刊《鱼雷技术》季刊《现代引信》季刊《兵工文摘》月刊《兵工学报》双月刊《兵团建设》月刊《飞航导弹》月刊《国防》月刊《国防大学学报》月刊《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学报》双月刊《海军杂志》月刊《舰载武器》季刊《军事》月刊《雷达与对抗》季刊

  • 索引序列
  • 火控雷达期刊是核心期刊
  • 火控雷达期刊是核心期刊吗
  • 火控雷达期刊
  • 火控雷达技术是核心期刊吗
  • 火控雷达期刊官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