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宋元时期的文献有哪些

宋元时期的文献有哪些

发布时间:

宋元时期的文献有哪些

天工开物 宋应星 明本草纲目 李时珍 明西游记 吴承恩 明三国演义 罗贯中 明末水浒传 施耐庵 明

宋、元是中国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从宋元时期开始中国史学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基本上宋代开创了一些史学编著的新体例、新方法、新思想,后两者加以继承并发扬,但由于具体时代背景不同,两者又呈现出自己的特点。 宋代是中国封建时期史学的鼎盛期。当时由于内忧外患形式的加剧,“使得北宋最高统治者们实在没有余力再去对文化事业的各个方面实行其专制主义。因此,他们对于儒释道三家无所轻重于其间,对于思想、学术、艺术领域的各个流派,也一概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加上当时印刷术的发展,造就了“中国史学莫盛于宋。”史学发展到北宋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史书数量大增,据《四库全书总目》统计,史部书564部,21950卷,宋人著作189部,5644卷。宋代史书(部)占清初以前三分之一,卷数占五分之一。北宋史学的另一特点就是开创了多种史书体例,如: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这种编年史体,称为通鉴体,成为后来编年史的通用体裁。南宋袁枢撰成《通鉴纪事本末》,开创了纪事本末体,另外还有典制体、方志、纲目体、学案体、金石学等等。北宋史学的发展还得益于官修史学的重视和私修的盛行。当时的史书编撰机构比较完善,设立了八大修书机构:起居院、时政记房、日历所、实录院、国史院、会要所、编修敕令所、玉牒所等。这导致了官修史学成果丰硕,编修完成起居注、时政记、日历、国史、实录、会要等。同时民间开文禁,允许私修,也促使一批史学著作出现,主要集中在唐、五代十国史:宋初,薛居正《五代史》(即《旧五代史》);宋仁宗时,欧阳修成《新唐书》等。在了解宋代史学发展概况时,其中出现的一些意义深远的巨著也令人赞叹。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它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这种编年史体,称为通鉴体,成为后来编年史的通用体裁。同时它文献资料丰富引书226种,以至于做学问“后世不可无此书”。加上文字流畅、思想鲜明又称为一部有价值的文学名著。郑樵《通志》,史学的集大成者,内容丰富。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为后人留下史学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元史学同两宋史学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它一方面表现出自身的民族特点,一方面又鲜明地反映出对于多民族国家历史的认同,是中国史学反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之历史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随着“天下一家”,承认元朝统治,总结“行汉法”历史经验的思想被日益提倡;在夷夏观、正统观的论辩中,史学思想中积极的、进步的民族观念冲破了“夷夏之防”,在辽、金、宋三史编撰的问题上摈弃了以辽、金为“闰位”,以宋为“正统”的偏狭观念,从而确立了“三史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的原则。从而保证了辽、金、宋三史对各少数民族历史的丰富记载,这在历代正史的编撰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其次,元代开疆拓土,建立了规模空前的大帝国,开创了中西交通的新时代,形成了元代社会对外开放的特征。与此相适应,元代史学的世界性意识也特别突出,边疆史地、域外史地著作的数量不断增多。元代史家的世界性意识通过大量的史地著述表现出来,这一时期的具有代表性的边疆、域外史地著作如《长春真人西游记》、《西使记》、《真腊风土记》、《岛夷志略》、《北使记》、《安南行记》、《异域志》等等,记载了西部、北部边疆,包括中亚、西亚、南亚、东南亚以及欧洲、非洲等广阔领域,对域外史地认识的广度和深度皆超越了前代。然而,由于元代毕竟只是一个马上民族,统治时间较短,汉化较浅,因而在史书的编撰上又暴露出来一些轻浮在官修史书弱化趋势明显的情况下,私修史书则比较兴盛。重修前代各史:柯维骐《宋史新编》、王洙《宋史质》、李清:《南北史合注》等文学。你可以参考 宋元文学史 这本书书画 南北艺术传统 古代木构建筑:喻皓《木经》、李诫《营造法式》、保国寺大殿(从三分的比例来看,建筑立面就由前代的厚重沉着变为轻盈俊秀,体现了宋人的审美倾向)、佛宫寺释迦塔(空间造型高拔沉稳,远观如天柱地轴,形象刚健,近看则变化有致,疏密相同) 佛教石窟艺术:大足北山第125号数朱手观音,北宋(被称为“北山石刻之冠”)、大足宝顶山第18号摩崖养鸡女,南宋(衣着朴实,表情和蔼,使人完全忘却了这是在宗教的背景下进行说教)、李公麟《圣贤图》、武宗元《朝元仙仗图》综上所述,两宋三百余年的南北文化发展,调动了文人士大夫、宫廷画家、民间艺匠以及方外的僧道,共同来表现他们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创作出了这个时期辉煌的视觉艺术成就。翰林图画院 《群鱼戏藻图》(艺墨色为主的钩描渲染,把水中游曳的鱼儿表现的极为真实)、崔白《双喜图》(以败荷浮雁和水上风物,借助水墨的笔致,显示出残缺的美感)、赵佶《柳鸦芦雁图》《芙蓉锦鸡图》、李迪《鸡雏待饲图》、《四天王木函彩画》、赵佶《听琴图》、张择瑞《清明上河图》、李唐《采薇图》、马麟《静听松风图》、李嵩《货郎图》山水画的黄金时代 李成《茂林远(山由)图》、范宽《溪山行旅图》、许道宁《渔夫图》、郭熙《早春图》、米友仁《潇湘奇观图》、《山峦侯约图》、《丹枫哟鹿图轴》、武元直《赤壁图》、李唐《万壑松风图》、马远《水图卷(四幅)》、夏圭《溪山清远图》文人书画家的追求 苏轼《黄州寒食帖》、黄庭坚《诸上座帖》、米芾《蜀素帖》、苏轼《枯木怪石图》、李公麟《五马图》、赵葵《杜甫诗意图》中国陶瓷的巅峰 双耳三足鼎,宋、双贯耳瓶,南宋、玫瑰紫釉盆托,北宋、刻花白瓷瓶,宋蒙古和元帝国 均釉贴花双耳三足炉、元世祖出猎图、水墨山水,元,山西大同宋家庄冯道真墓、永乐宫三清殿藻井、朝元图,山西苪城永乐宫元初的江南画坛 郑思肖,墨兰图卷、龚开,中山出游图赵孟頫和书画一律 赵孟頫《洛神赋》、鲜于枢《苏轼海棠诗》、赵孟頫《双松平远图》《水村图》《红衣西域僧图》《秋郊饮马图》、任仁发《二马图》、赵孟頫《秀石疏林图》、高克恭《云横秀岭图》元中后期的文人画艺术 李士行《古木丛篁图》《山水图》、黄公望《天池石壁图》《富春山居图》、吴镇《渔父图》、王蒙《青卞隐居图》、倪瓒《六君子图》《渔庄秋霁图》《竹枝图卷》、方从义《神岳琼林图》、张渥《九歌图卷》喇嘛教和其他宗教艺术 庙应寺白塔、欢喜金刚,莫高窟第465窟、千手千眼观音,莫高窟第3窟、萨迦南寺、居庸关云台、居庸关云台天王像浮雕、凤凰寺、清净寺

在宋元时期,很多诗词文献上都有对风筝的记载,比如元代著名诗人谢宗可有一首关于风筝的诗,诗写道:凭依片纸得天飞,何故声扬欲作威。瘦骨几茎徒远举,柔丝千尺总危机。云晴日暖春初好,雨骤风狂事渐非。高树上林须引避,牵缠到底不能归。还有,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和诗人寇准,就曾经写过了一首吟咏风筝的《纸鸢》诗句,诗写道: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该诗虽然题目叫做《纸鸢》,但全诗中却不见“纸鸢”两字,甚至也看不到纸鸢的形象。诗人寇准意在借物写景,借景抒怀。“碧落”指天空。前句写环境气氛和眼前所见。也就是在初秋,晴朗的天空下,风力不大,所以风筝难以升空高飞。后句遐想抒怀,表达了风筝只有凭借风方可腾云而飞的现象,抒发寇准的感叹。不仅谢宗可和寇准,宋元时期很多诗人都吟咏过风筝,南宋时期著名诗人陆游就有一首《观村童戏溪上》,诗写道: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陆游写出了南宋时期儿童游戏的丰富,其中就有两种游戏比较有名,一个是骑竹马,另外还有一个便是放风筝。这句诗的意思是,竹马在地面上奔跑,晃晃悠悠连人带“马”冲进了烂泥塘里,好不扫兴;风筝在空中飞舞,左摇右摆,又飞又叫,好不骄横。

在这一时期,对道德和人伦产生了一种近乎宗教的信仰。在史学领域的典型表现是正统论被赋予了新的解释。所谓正统,即合理的历史统序。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治上的分裂和政治立场的不同,正闰之辩时有表现。沈约著《宋书》,斥北魏为“索虏”,魏收作《魏书》,指南朝为“岛夷”。吕氏、王莽、武后以及汉之魏、吴,晋之汉、赵、诸燕都是“伪统…‘窃统”。为了更好地体现历史的道德,“《春秋》书法”得到发展和完善。朱熹所撰《资治通鉴纲目》,即将历史事实的表达方法与道德理念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书法” (用字规则)来严篡弑之诛,倡节义,明道德,成为宋代义理史学的典范,对后来的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元明时期,官修史书的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自宋迄明,官修正史计有《旧五代史》、《新唐书》、《辽史》、《宋史》、《金史》、《元史》等6种。这一时出现了司马光《资治通鉴》和郑樵《通志》两部代表性的通史著作。宋代史书还出现了一种新的体例——纪事本末体。元初绘画有两条线索,一条是秉承两宋遗风,特别是刘李马夏,追求一种皴法,另外一条已经在这个时候真正实践苏轼所提倡的文人画的东西了。元代是承前启后的时期,它的编码系统已经改变,它要用一套逻辑、语言来重现世界的手法变了,同时解读画的标准也改变了,改变成了文人画的体系,但是文人画的体系关键是四个字:书法用笔。这个时期代表人物之一有倪瓒,他是所谓的最为含蓄蕴结,最为简单。其《六君子图》,在简单中充满了一种自我克制的笔墨情趣,所以有人说,如果江南人家当时没有倪瓒的画是没有身份的标志。有一本书曾讲述倪瓒去世后不久,当地有文人仰慕他的名声,希望把他传世的绘画整理出来,编成目录,当年大概有几十幅,后来到了明初的时候又有人整理变成了100多幅,清初的时候又整理变成了200多幅,大体是这些东西假的越来越多。

宋元时期文献有哪些

北宋初年宋太宗命李昉等人编纂《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册府元龟》等大型类书。 宋代史学文献编纂主要有欧阳修、宋祁之《新唐书》、欧阳修《新五代史》、司马光主编之《资治通鉴》尤为突出。 宋代集部文献的编辑整理也较普遍。金石考据有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等。 宋目录学著述成就突出,官著有王尧臣等于仁宗景祐元年(1034)编写之《崇文总目》(后亡佚,部分保存)。私著有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尤袤《遂初堂书目》、高似孙《子略》、《史略》等。 宋代杰出文献学家有郑樵、洪迈、朱熹、王应麟等。郑樵《通志》200卷,为继唐杜佑《通典》之后又一部系统的典章制度史,其有关文献学内容集中于二十略中(称“通志二十略”)。洪迈《容斋随笔》对图书辨伪、文献考证、文本校勘、文字训诂等均有论述。朱熹广泛编选、注释旧籍,其后学整理的《朱子语类》也保留丰富的文献学资料。王应麟为宋代后期著名文献大家,其著《汉书艺文志考证》10卷、《困学纪闻》20卷等为文献考据学之重要著作。

北宋初年宋太宗命李昉等人编纂《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册府元龟》等大型类书。宋代史学文献编纂主要有欧阳修、宋祁之《新唐书》、欧阳修《新五代史》、司马光主编之《资治通鉴》尤为突出。

在宋元时期

宋元时期论文

北宋王朝统一了中国,农业、手工业、商业迅速繁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从公元十一世纪到十四世纪〔宋、元两代〕,筹算数学达到极盛,是中国古代数学空前繁荣,硕果累累的全盛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数学家和数学著作,列举如下:贾宪的《黄帝九章算法细草》〔11世纪中叶〕,刘益的《议古根源》〔12世纪中叶〕,秦九韶的《数书九章》〔1247〕,李冶的《测圆海镜》〔1248〕和《益古演段》〔1259〕,杨辉的《详解九章算法》〔1261〕、《日用算法》〔1262〕和《杨辉算法》〔1274-1275〕,朱世杰的《算学启蒙》〔1299〕和《四元玉鉴》〔1303〕等等。 宋元数学在很多领域都达到了中国古代数学,也是当时世界数学的巅峰。其中主要的工作有:公元1050年左右,北宋贾宪(生卒年代不详)在《黄帝九章算法细草》中创造了开任意高次幂的“增乘开方法”,公元1819年英国人霍纳(william george horner)才得出同样的方法。贾宪还列出了二项式定理系数表,欧洲到十七世纪才出现类似的“巴斯加三角”。(《黄帝九章算法细草》已佚)公元1088—1095年间,北宋沈括从“酒家积罂”数与“层坛”体积等生产实践问题提出了“隙积术”,开始对高阶等差级数的求和进行研究,并创立了正确的求和公式。沈括还提出“会圆术”,得出了我国古代数学史上第一个求弧长的近似公式。他还运用运筹思想分析和研究了后勤供粮与运兵进退的关系等问题。公元1247年,南宋秦九韶在《数书九章》中推广了增乘开方法,叙述了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他列举了二十多个来自实践的高次方程的解法,最高为十次方程。欧洲到十六世纪意大利人菲尔洛(scipio del ferro)才提出三次方程的解法。秦九韶还系统地研究了一次同余式理论。公元1248年,李冶(李治,公元1192一1279年)著的《测圆海镜》是第一部系统论述“天元术”(一元高次方程)的著作,这在数学史上是一项杰出的成果。在《测圆海镜?序》中,李冶批判了轻视科学实践,以数学为“九九贱技”、“玩物丧志”等谬论。公元1261年,南宋杨辉(生卒年代不详)在《详解九章算法》中用“垛积术”求出几类高阶等差级数之和。公元1274年他在《乘除通变本末》中还叙述了“九归捷法”,介绍了筹算乘除的各种运算法。公元1280年,元代王恂、郭守敬等制订《授时历》时,列出了三次差的内插公式。郭守敬还运用几何方法求出相当于现在球面三角的两个公式。公元1303年,元代朱世杰(生卒年代不详)著《四元玉鉴》,他把“天元术”推广为“四元术”(四元高次联立方程),并提出消元的解法,欧洲到公元1775年法国人别朱(etienne bezout)才提出同样的解法。朱世杰还对各有限项级数求和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高次差的内插公式,欧洲到公元1670年英国人格里高利(james gregory)和公元1676一1678年间牛顿(issac newton)才提出内插法的一般公式。公元十四世纪我国人民已使用珠算盘。在现代计算机出现之前,珠算盘是世界上简便而有效的计算工具。

宋元数学总结  唐朝亡后,五代十国仍是军阀混战的继续,直到北宋王朝统一了中国,农业、手工业、商业迅速繁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从公元十一世纪到十四世纪(宋、元两代),筹算数学达到极盛,是中国古代数学空前繁荣,硕果累累的全盛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数学家和数学著作,列举如下:贾宪的《黄帝九章算法细草》(11世纪中叶),刘益的《议古根源》(12世纪中叶),秦九韶的《数书九章》(1247),李冶的《测圆海镜》(1248)和《益古演段》(1259),杨辉的《详解九章算法》(1261)、《日用算法》(1262)和《杨辉算法》(1274-1275,朱世杰的《算学启蒙》(1299)和《四元玉鉴》(1303)等等。  宋元数学在很多领域都达到了中国古代数学,甚至是当时世界数学的巅峰。其中主要的工作有:(1)高次方程数值解法;(2)天元术与四元术,即高次方程的立法与解法,是中国数学史上首次引入符号,并用符号运算来解决建立高次方程的问题;(3)大衍求一术,即一次同余式组的解法,现在称为中国剩余定理;(4)招差术和垛积术,即高次内插法和高阶等差级数求和。  另外,其它成就包括勾股形解法新的发展、解球面直角三角形的研究、纵横图(幻方)的研究、小数(十进分数)具体的应用、珠算的出现等等。  这一时期民间数学教育也有一定的发展,以及中国和伊斯兰国家之间的数学知识的交流也得到了发展。  百度文库里有的下载,建议多找几种版本,拼拼凑凑,一篇论文再加点润色,可以很棒的。

历史小论文要求不高,写清原因经过结果以及基本的历史主线即可题目1难一点 必须要说清这些民族的发展以及相互的关系题目2相对简单 主要说明繁荣和开放的表现即可

上面的是明清的,下面的是宋元的

关于宋元时期的论文

传统数学兴盛与宋元时期理学发展密不可分 这一时期 中国传统自然科学得到较大发展 重农而不过于抑商 一方面 农业的需求促使数学计量的研究 而商品经济及海外朝贡贸易的发展 为自然学科提供了经济基础 生产力的提高带动人口的迅速增长 统治阶级为人口及土地的统计 同时及时调整人口和土地政策 是其政治条件 客观上带动数学的发展 最后是那时期科学家们的主观条件发挥了能动性

北宋王朝统一了中国,农业、手工业、商业迅速繁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从公元十一世纪到十四世纪〔宋、元两代〕,筹算数学达到极盛,是中国古代数学空前繁荣,硕果累累的全盛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数学家和数学著作,列举如下:贾宪的《黄帝九章算法细草》〔11世纪中叶〕,刘益的《议古根源》〔12世纪中叶〕,秦九韶的《数书九章》〔1247〕,李冶的《测圆海镜》〔1248〕和《益古演段》〔1259〕,杨辉的《详解九章算法》〔1261〕、《日用算法》〔1262〕和《杨辉算法》〔1274-1275〕,朱世杰的《算学启蒙》〔1299〕和《四元玉鉴》〔1303〕等等。 宋元数学在很多领域都达到了中国古代数学,也是当时世界数学的巅峰。其中主要的工作有:公元1050年左右,北宋贾宪(生卒年代不详)在《黄帝九章算法细草》中创造了开任意高次幂的“增乘开方法”,公元1819年英国人霍纳(william george horner)才得出同样的方法。贾宪还列出了二项式定理系数表,欧洲到十七世纪才出现类似的“巴斯加三角”。(《黄帝九章算法细草》已佚)公元1088—1095年间,北宋沈括从“酒家积罂”数与“层坛”体积等生产实践问题提出了“隙积术”,开始对高阶等差级数的求和进行研究,并创立了正确的求和公式。沈括还提出“会圆术”,得出了我国古代数学史上第一个求弧长的近似公式。他还运用运筹思想分析和研究了后勤供粮与运兵进退的关系等问题。公元1247年,南宋秦九韶在《数书九章》中推广了增乘开方法,叙述了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他列举了二十多个来自实践的高次方程的解法,最高为十次方程。欧洲到十六世纪意大利人菲尔洛(scipio del ferro)才提出三次方程的解法。秦九韶还系统地研究了一次同余式理论。公元1248年,李冶(李治,公元1192一1279年)著的《测圆海镜》是第一部系统论述“天元术”(一元高次方程)的著作,这在数学史上是一项杰出的成果。在《测圆海镜?序》中,李冶批判了轻视科学实践,以数学为“九九贱技”、“玩物丧志”等谬论。公元1261年,南宋杨辉(生卒年代不详)在《详解九章算法》中用“垛积术”求出几类高阶等差级数之和。公元1274年他在《乘除通变本末》中还叙述了“九归捷法”,介绍了筹算乘除的各种运算法。公元1280年,元代王恂、郭守敬等制订《授时历》时,列出了三次差的内插公式。郭守敬还运用几何方法求出相当于现在球面三角的两个公式。公元1303年,元代朱世杰(生卒年代不详)著《四元玉鉴》,他把“天元术”推广为“四元术”(四元高次联立方程),并提出消元的解法,欧洲到公元1775年法国人别朱(etienne bezout)才提出同样的解法。朱世杰还对各有限项级数求和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高次差的内插公式,欧洲到公元1670年英国人格里高利(james gregory)和公元1676一1678年间牛顿(issac newton)才提出内插法的一般公式。公元十四世纪我国人民已使用珠算盘。在现代计算机出现之前,珠算盘是世界上简便而有效的计算工具。

中国数学发展史 宋元数学 中国古代数学在宋元时期达到繁荣的顶点,涌现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数学家。其中秦九韶、李冶、杨辉和朱世杰成就最为突出,被誉为“宋元数学四大家”。 秦九韶(公元1202-1261),字道古,安岳人。其父秦季栖,进士出身,官至上部郎中、秘书少监。 秦九韶聪敏勤学。宋绍定四年(1231),秦九韶考中进士,先后担任县尉、通判、参议官、州守、同农、寺丞等职。先后在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做官,1261年左右被贬至梅州(今广东梅县),不久死于任所。他在政务之余,对数学进行虔心钻研,并广泛搜集历学、数学、星象、音律、营造等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宋淳祜四至七年(1244至1247),他在为母亲守孝时,把长期积累的数学知识和研究所得加以编辑,写成了闻名的巨著《数学九章》,并创造了“大衍求一术”。这 不仅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近代数学和现代电子计算设计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他所论的“正负开方术”,被称为“秦九韶程序”。现在,世界各国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数学课程,几乎都接触到他的定理、定律和解题原则。秦九韶在数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英国数学家取得的成果要早800多年。 李冶(1192-1279)是中国古代数学家,字仁卿,号敬斋,真定府栾城县(今河北省栾城县)人。 1234年初,金朝终于为蒙古所灭.金朝的灭亡给李冶生活带来不幸,但由于他不再为官,这在客观上使他的科学研究有了充分的时间.他在桐川的研究工作是多方面的,包括数学、文学、历史、天文、哲学、医学.其中最有价值的工作是对天元术进行了全面总结,写成数学史上的不朽名著----《测圆海镜》。 杨辉,中国南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在13世纪中叶活动于苏杭一带,其著作甚多。 他著名的数学书共五种二十一卷。著有《详解九章算法》十二卷(1261年)、《日用算法》二卷(1262年)、《乘除通变本末》三卷(1274年)、《田亩比类乘除算法》二卷(1275年)、《续古摘奇算法》二卷(1275年)。 杨辉的数学研究与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在计算技术方面,他对筹算乘除捷算法进行总结和发展,有的还编成了歌决,如九归口决。 他在《续古摘奇算法》中介绍了各种形式的"纵横图"及有关的构造方法,同时"垛积术"是杨辉继沈括"隙积术"后,关于高阶等差级数的研究。杨辉在"纂类"中,将《九章算术》246个题目按解题方法由浅入深的顺序,重新分为乘除、分率、合率、互换、二衰分,勾股等九类。 他非常重视数学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在《算法通变本末》中,杨辉为初学者制订的"习算纲目"是中国数学教育史上的重要文献。 朱世杰(1300前后),字汉卿,号松庭,寓居燕山(今北京附近),“以数学名家周游湖海二十余年”,“踵门而学者云集”。朱世杰数学代表作有《算学启蒙》(1299)和《四元玉鉴》(1303)。《算学启蒙》是一部通俗数学名著,曾流传海外,影响了朝鲜、日本数学的发展。《四元玉鉴》则是中国宋元数学高峰的又一个标志,其中最杰出的数学创作有“四元术”(多元高次方程列式与消元解法)、“垛积法”(高阶等差数列求和)与“招差术”(高次内插法)。 中国元代数学家,对多元高次方程组解法、高阶等差级数求和,高次内插法都有深入研究,他著有《算学启蒙》(1299年)、《四元玉鉴》(1303年)各3卷,在后者中讨论了多达四元的高次联立方程组解法,联系在一起的多项式的表达和运算以及消去法,已接近近世代数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他通晓高次招差法公式,比西方早四百年,中外数学史家都高度评价朱世杰和他的名著《四元玉鉴》。 宋元数学,从时间上说它包括由北宋到元末大约四百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数学家,其中最卓越的代表,如通常所说的“宋元四大家”的杨辉、秦九韶、李冶、朱世杰等,在数学史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期的欧洲正处在中世纪,中国数学家的光辉灿烂成就,在部分问题的解决上,远远走在世界前列。   宋元数学是在汉唐数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仅贾宪、杨辉、秦九韶的数学著作都称为“九章”,前二者甚至就是《九章》的问题编集,而且更多的数学问题都来源于《九章》,如李冶、郭守敬等人的成果。由于雕版印刷术的发达,北宋王朝在元丰七年由官方的“秘书省”刊到了《九章算术》等汉唐以来的十部算经,作为学校的课本[1]。《算经十书》作为教科书被印刷出来,对宋元数学教育以至数学研究方面所产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有名的数学家及其著作 张丘建--<张丘建算经> 《张丘建算经》三卷,据钱宝琮考,约成书于公元466~485年间张丘建,北魏时清河(今山东临清一带)人,生平不详。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等差数列各元素互求以及“百鸡术”等是其主要成就。“百鸡术”是世界著名的不定方程问题。13世纪意大利斐波那契《算经》、15世纪阿拉伯阿尔·卡西<<算术之钥》等著作中均出现有相同的问题。 贾宪:〈〈黄帝九章算经细草〉〉 中国古典数学家在宋元时期达到了高峰,这一发展的序幕是“贾宪三角”(二项展开系数表)的发现及与之密切相关的高次开方法(“增乘开方法”)的创立。贾宪,北宋人,约于1050年左右完成〈〈黄帝九章算经细草〉〉,原书佚失,但其主要内容被杨辉(约13世纪中)著作所抄录,因能传世。杨辉〈〈详解九章算法〉〉(1261)载有“开方作法本源”图,注明“贾宪用此术”。这就是著名的“贾宪三角”,或称“杨辉三角”。〈〈详解九章算法〉〉同时录有贾宪进行高次幂开方的“增乘开方法”。 贾宪三角在西方文献中称“帕斯卡三角”,1654年为法国数学家 B·帕斯卡重新发现。 秦九韶:〈〈数书九章〉〉 秦九韶(约1202~1261),字道吉,四川安岳人,先后在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做官,1261年左右被贬至梅州(今广东梅县),不久死于任所。秦九韶与李冶、杨辉、朱世杰并称宋元数学四大家。他早年在杭州“访习于太史,又尝从隐君子受数学”,1247年写成著名的〈〈数书九章〉〉。〈〈数书九章〉〉全书共18卷,81题,分九大类(大衍、天时、田域、测望、赋役、钱谷、营建、军旅、市易)。其最重要的数学成就——“大衍总数术”(一次同余组解法)与“正负开方术”(高次方程数值解法),使这部宋代算经在中世纪世界数学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李冶:《测圆海镜》——开元术 随着高次方程数值求解技术的发展,列方程的方法也相应产生,这就是所谓“开元术”。在传世的宋元数学著作中,首先系统阐述开元术的是李冶的《测圆海镜》。 李冶(1192~1279)原名李治,号敬斋,金代真定栾城人,曾任钧州(今河南禹县)知事,1232年钧州被蒙古军所破,遂隐居治学,被元世祖忽必烈聘为翰林学士,仅一年,便辞官回家。1248年撰成《测圆海镜》,其主要目的就是说明用开元术列方程的方法。“开元术”与现代代数中的列方程法相类似,“立天元一为某某”,相当于“设x为某某”,可以说是符号代数的尝试。李冶还有另一部数学著作《益古演段》(1259),也是讲解开元术的。 朱世杰:《四元玉鉴》 朱世杰(1300前后),字汉卿,号松庭,寓居燕山(今北京附近),“以数学名家周游湖海二十余年”,“踵门而学者云集”。朱世杰数学代表作有《算学启蒙》(1299)和《四元玉鉴》(1303)。《算学启蒙》是一部通俗数学名著,曾流传海外,影响了朝鲜、日本数学的发展。《四元玉鉴》则是中国宋元数学高峰的又一个标志,其中最杰出的数学创作有“四元术”(多元高次方程列式与消元解法)、“垛积法”(高阶等差数列求和)与“招差术”(高次内插法) 华罗庚 “数学,如音乐一样,以奇才辈出而著称,这些人即便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也才华横溢。虽然华罗庚谦虚地避免使用奇才这个词,但它却恰当地描述了这位杰出的中国数学家。” --G·B·Kolata 华罗庚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是一个自学成才的数学家。 他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城市贫民的家庭,1985年6月12日,中国数学届陨灭一颗巨星-华罗庚在日本讲学时不幸因心肌梗塞逝世了。 华罗庚是蜚声中外的数学家。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与多复便函数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他的著名学术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由于应用了前人没有用过的方法,在数学领域内做了开拓性的工作,于1957年荣获我国科学一等奖。他研究的成果被国际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布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罗庚一生精勤不倦,奋斗不息,著作很多,研究领域很广。他共发表学术论文约二百篇,专著有《堆垒素数论》、《高等数学引论》、《指数和的估计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典型群》、《多复变数函数论中的典型域的分析》、《数论引导》、《数值积分及其应用》、《从单位圆谈起》、《优选法》、《二阶两个自变数两个未知函数的常系数偏微分方程》、《华罗庚论文选集》等12部。

百度文库随便一搜,再每篇摘一点随便凑凑就OK

关于宋元时期的论文200

北宋王朝统一了中国,农业、手工业、商业迅速繁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从公元十一世纪到十四世纪〔宋、元两代〕,筹算数学达到极盛,是中国古代数学空前繁荣,硕果累累的全盛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数学家和数学著作,列举如下:贾宪的《黄帝九章算法细草》〔11世纪中叶〕,刘益的《议古根源》〔12世纪中叶〕,秦九韶的《数书九章》〔1247〕,李冶的《测圆海镜》〔1248〕和《益古演段》〔1259〕,杨辉的《详解九章算法》〔1261〕、《日用算法》〔1262〕和《杨辉算法》〔1274-1275〕,朱世杰的《算学启蒙》〔1299〕和《四元玉鉴》〔1303〕等等。 宋元数学在很多领域都达到了中国古代数学,也是当时世界数学的巅峰。其中主要的工作有:公元1050年左右,北宋贾宪(生卒年代不详)在《黄帝九章算法细草》中创造了开任意高次幂的“增乘开方法”,公元1819年英国人霍纳(william george horner)才得出同样的方法。贾宪还列出了二项式定理系数表,欧洲到十七世纪才出现类似的“巴斯加三角”。(《黄帝九章算法细草》已佚)公元1088—1095年间,北宋沈括从“酒家积罂”数与“层坛”体积等生产实践问题提出了“隙积术”,开始对高阶等差级数的求和进行研究,并创立了正确的求和公式。沈括还提出“会圆术”,得出了我国古代数学史上第一个求弧长的近似公式。他还运用运筹思想分析和研究了后勤供粮与运兵进退的关系等问题。公元1247年,南宋秦九韶在《数书九章》中推广了增乘开方法,叙述了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他列举了二十多个来自实践的高次方程的解法,最高为十次方程。欧洲到十六世纪意大利人菲尔洛(scipio del ferro)才提出三次方程的解法。秦九韶还系统地研究了一次同余式理论。公元1248年,李冶(李治,公元1192一1279年)著的《测圆海镜》是第一部系统论述“天元术”(一元高次方程)的著作,这在数学史上是一项杰出的成果。在《测圆海镜?序》中,李冶批判了轻视科学实践,以数学为“九九贱技”、“玩物丧志”等谬论。公元1261年,南宋杨辉(生卒年代不详)在《详解九章算法》中用“垛积术”求出几类高阶等差级数之和。公元1274年他在《乘除通变本末》中还叙述了“九归捷法”,介绍了筹算乘除的各种运算法。公元1280年,元代王恂、郭守敬等制订《授时历》时,列出了三次差的内插公式。郭守敬还运用几何方法求出相当于现在球面三角的两个公式。公元1303年,元代朱世杰(生卒年代不详)著《四元玉鉴》,他把“天元术”推广为“四元术”(四元高次联立方程),并提出消元的解法,欧洲到公元1775年法国人别朱(etienne bezout)才提出同样的解法。朱世杰还对各有限项级数求和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高次差的内插公式,欧洲到公元1670年英国人格里高利(james gregory)和公元1676一1678年间牛顿(issac newton)才提出内插法的一般公式。公元十四世纪我国人民已使用珠算盘。在现代计算机出现之前,珠算盘是世界上简便而有效的计算工具。

中国数学发展史 宋元数学 中国古代数学在宋元时期达到繁荣的顶点,涌现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数学家。其中秦九韶、李冶、杨辉和朱世杰成就最为突出,被誉为“宋元数学四大家”。 秦九韶(公元1202-1261),字道古,安岳人。其父秦季栖,进士出身,官至上部郎中、秘书少监。 秦九韶聪敏勤学。宋绍定四年(1231),秦九韶考中进士,先后担任县尉、通判、参议官、州守、同农、寺丞等职。先后在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做官,1261年左右被贬至梅州(今广东梅县),不久死于任所。他在政务之余,对数学进行虔心钻研,并广泛搜集历学、数学、星象、音律、营造等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宋淳祜四至七年(1244至1247),他在为母亲守孝时,把长期积累的数学知识和研究所得加以编辑,写成了闻名的巨著《数学九章》,并创造了“大衍求一术”。这 不仅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近代数学和现代电子计算设计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他所论的“正负开方术”,被称为“秦九韶程序”。现在,世界各国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数学课程,几乎都接触到他的定理、定律和解题原则。秦九韶在数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英国数学家取得的成果要早800多年。 李冶(1192-1279)是中国古代数学家,字仁卿,号敬斋,真定府栾城县(今河北省栾城县)人。 1234年初,金朝终于为蒙古所灭.金朝的灭亡给李冶生活带来不幸,但由于他不再为官,这在客观上使他的科学研究有了充分的时间.他在桐川的研究工作是多方面的,包括数学、文学、历史、天文、哲学、医学.其中最有价值的工作是对天元术进行了全面总结,写成数学史上的不朽名著----《测圆海镜》。 杨辉,中国南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在13世纪中叶活动于苏杭一带,其著作甚多。 他著名的数学书共五种二十一卷。著有《详解九章算法》十二卷(1261年)、《日用算法》二卷(1262年)、《乘除通变本末》三卷(1274年)、《田亩比类乘除算法》二卷(1275年)、《续古摘奇算法》二卷(1275年)。 杨辉的数学研究与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在计算技术方面,他对筹算乘除捷算法进行总结和发展,有的还编成了歌决,如九归口决。 他在《续古摘奇算法》中介绍了各种形式的"纵横图"及有关的构造方法,同时"垛积术"是杨辉继沈括"隙积术"后,关于高阶等差级数的研究。杨辉在"纂类"中,将《九章算术》246个题目按解题方法由浅入深的顺序,重新分为乘除、分率、合率、互换、二衰分,勾股等九类。 他非常重视数学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在《算法通变本末》中,杨辉为初学者制订的"习算纲目"是中国数学教育史上的重要文献。 朱世杰(1300前后),字汉卿,号松庭,寓居燕山(今北京附近),“以数学名家周游湖海二十余年”,“踵门而学者云集”。朱世杰数学代表作有《算学启蒙》(1299)和《四元玉鉴》(1303)。《算学启蒙》是一部通俗数学名著,曾流传海外,影响了朝鲜、日本数学的发展。《四元玉鉴》则是中国宋元数学高峰的又一个标志,其中最杰出的数学创作有“四元术”(多元高次方程列式与消元解法)、“垛积法”(高阶等差数列求和)与“招差术”(高次内插法)。 中国元代数学家,对多元高次方程组解法、高阶等差级数求和,高次内插法都有深入研究,他著有《算学启蒙》(1299年)、《四元玉鉴》(1303年)各3卷,在后者中讨论了多达四元的高次联立方程组解法,联系在一起的多项式的表达和运算以及消去法,已接近近世代数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他通晓高次招差法公式,比西方早四百年,中外数学史家都高度评价朱世杰和他的名著《四元玉鉴》。 宋元数学,从时间上说它包括由北宋到元末大约四百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数学家,其中最卓越的代表,如通常所说的“宋元四大家”的杨辉、秦九韶、李冶、朱世杰等,在数学史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期的欧洲正处在中世纪,中国数学家的光辉灿烂成就,在部分问题的解决上,远远走在世界前列。   宋元数学是在汉唐数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仅贾宪、杨辉、秦九韶的数学著作都称为“九章”,前二者甚至就是《九章》的问题编集,而且更多的数学问题都来源于《九章》,如李冶、郭守敬等人的成果。由于雕版印刷术的发达,北宋王朝在元丰七年由官方的“秘书省”刊到了《九章算术》等汉唐以来的十部算经,作为学校的课本[1]。《算经十书》作为教科书被印刷出来,对宋元数学教育以至数学研究方面所产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有名的数学家及其著作 张丘建--<张丘建算经> 《张丘建算经》三卷,据钱宝琮考,约成书于公元466~485年间张丘建,北魏时清河(今山东临清一带)人,生平不详。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等差数列各元素互求以及“百鸡术”等是其主要成就。“百鸡术”是世界著名的不定方程问题。13世纪意大利斐波那契《算经》、15世纪阿拉伯阿尔·卡西<<算术之钥》等著作中均出现有相同的问题。 贾宪:〈〈黄帝九章算经细草〉〉 中国古典数学家在宋元时期达到了高峰,这一发展的序幕是“贾宪三角”(二项展开系数表)的发现及与之密切相关的高次开方法(“增乘开方法”)的创立。贾宪,北宋人,约于1050年左右完成〈〈黄帝九章算经细草〉〉,原书佚失,但其主要内容被杨辉(约13世纪中)著作所抄录,因能传世。杨辉〈〈详解九章算法〉〉(1261)载有“开方作法本源”图,注明“贾宪用此术”。这就是著名的“贾宪三角”,或称“杨辉三角”。〈〈详解九章算法〉〉同时录有贾宪进行高次幂开方的“增乘开方法”。 贾宪三角在西方文献中称“帕斯卡三角”,1654年为法国数学家 B·帕斯卡重新发现。 秦九韶:〈〈数书九章〉〉 秦九韶(约1202~1261),字道吉,四川安岳人,先后在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做官,1261年左右被贬至梅州(今广东梅县),不久死于任所。秦九韶与李冶、杨辉、朱世杰并称宋元数学四大家。他早年在杭州“访习于太史,又尝从隐君子受数学”,1247年写成著名的〈〈数书九章〉〉。〈〈数书九章〉〉全书共18卷,81题,分九大类(大衍、天时、田域、测望、赋役、钱谷、营建、军旅、市易)。其最重要的数学成就——“大衍总数术”(一次同余组解法)与“正负开方术”(高次方程数值解法),使这部宋代算经在中世纪世界数学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李冶:《测圆海镜》——开元术 随着高次方程数值求解技术的发展,列方程的方法也相应产生,这就是所谓“开元术”。在传世的宋元数学著作中,首先系统阐述开元术的是李冶的《测圆海镜》。 李冶(1192~1279)原名李治,号敬斋,金代真定栾城人,曾任钧州(今河南禹县)知事,1232年钧州被蒙古军所破,遂隐居治学,被元世祖忽必烈聘为翰林学士,仅一年,便辞官回家。1248年撰成《测圆海镜》,其主要目的就是说明用开元术列方程的方法。“开元术”与现代代数中的列方程法相类似,“立天元一为某某”,相当于“设x为某某”,可以说是符号代数的尝试。李冶还有另一部数学著作《益古演段》(1259),也是讲解开元术的。 朱世杰:《四元玉鉴》 朱世杰(1300前后),字汉卿,号松庭,寓居燕山(今北京附近),“以数学名家周游湖海二十余年”,“踵门而学者云集”。朱世杰数学代表作有《算学启蒙》(1299)和《四元玉鉴》(1303)。《算学启蒙》是一部通俗数学名著,曾流传海外,影响了朝鲜、日本数学的发展。《四元玉鉴》则是中国宋元数学高峰的又一个标志,其中最杰出的数学创作有“四元术”(多元高次方程列式与消元解法)、“垛积法”(高阶等差数列求和)与“招差术”(高次内插法) 华罗庚 “数学,如音乐一样,以奇才辈出而著称,这些人即便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也才华横溢。虽然华罗庚谦虚地避免使用奇才这个词,但它却恰当地描述了这位杰出的中国数学家。” --G·B·Kolata 华罗庚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是一个自学成才的数学家。 他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城市贫民的家庭,1985年6月12日,中国数学届陨灭一颗巨星-华罗庚在日本讲学时不幸因心肌梗塞逝世了。 华罗庚是蜚声中外的数学家。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与多复便函数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他的著名学术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由于应用了前人没有用过的方法,在数学领域内做了开拓性的工作,于1957年荣获我国科学一等奖。他研究的成果被国际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布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罗庚一生精勤不倦,奋斗不息,著作很多,研究领域很广。他共发表学术论文约二百篇,专著有《堆垒素数论》、《高等数学引论》、《指数和的估计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典型群》、《多复变数函数论中的典型域的分析》、《数论引导》、《数值积分及其应用》、《从单位圆谈起》、《优选法》、《二阶两个自变数两个未知函数的常系数偏微分方程》、《华罗庚论文选集》等12部。

传统数学兴盛与宋元时期理学发展密不可分 这一时期 中国传统自然科学得到较大发展 重农而不过于抑商 一方面 农业的需求促使数学计量的研究 而商品经济及海外朝贡贸易的发展 为自然学科提供了经济基础 生产力的提高带动人口的迅速增长 统治阶级为人口及土地的统计 同时及时调整人口和土地政策 是其政治条件 客观上带动数学的发展 最后是那时期科学家们的主观条件发挥了能动性

很好,黑暗骑士回答的很好,就要这样。哈哈哈,不劳而获可是不行的。

  • 索引序列
  • 宋元时期的文献有哪些
  • 宋元时期文献有哪些
  • 宋元时期论文
  • 关于宋元时期的论文
  • 关于宋元时期的论文200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