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鱼的饲养管理科普论文选题

鱼的饲养管理科普论文选题

发布时间:

鱼的饲养管理科普论文选题

你好: 产前不要把它喂饱,不需要公鱼,否则容易难产。如果难产可以提高水温或加入新水,生产水温最好保持在26度。生完即使把母鱼捞走,避免吞食小鱼。产后最好让母鱼静养2天,否则容易疲劳而死。水温一定要恒定,生产温度要达到25度。

金鱼起源于我国,12世纪已开始金鱼家化的遗传研究,经过长时间培育,品种不断优化,现在世界各国的金鱼都是直接或间接由我国引种的。 在人类文明史上,中国金鱼已陪伴着人类生活了十几个世纪,是世界观赏鱼史上最早的品种。在一代代金鱼养殖者的努力下,中国金鱼至今仍向世人演绎着动静之间美的传奇。作为世界上最有文化内涵的观赏鱼,它在国人心中很早就奠定了其国鱼之尊贵身份。在中国,至少早在宋朝(960~1279)即已家养。野生状态下,体绿褐或灰色,然而现存在著各种各样的变异,可以出现黑色、花色、金色、白色、银白色以及三尾、龙睛、或无背鳍等变异。几个世纪的选择和培育这样不正常的个体,已经产生了125个以上的金鱼品种。包括常见的具三叶拂尾的纱翅,戴绒帽的狮子头以及眼睛突出且向上的望天。杂食性,以植物及小动物为食。在饲养下也吃小型甲壳动物,并可用剁碎的蚊类幼虫、谷类和其他食物作为补充饲料。春夏进行产卵,进入这一季节,体色开始变得鲜艳,雌鱼腹部膨大,雄鱼鳃盖、背部及胸鳍上可出现针头大小的追星。卵附于水生植物上,孵化约需一周。观赏的金鱼已知可活25年之久,然而平均寿命要短得多。在美国东部很多地区,由公园及花园饲养池中逃逸的金鱼,已经野化了。野生後复原了本来颜色,并能由饲养在盆中的5~10公分(2~4英寸)长到30公分。 金鱼的故乡是在浙江的嘉兴和杭州两地。根据日本学者松井佳一(1934)的研究,中国金鱼传至日本的最早记录是1502年。金鱼传到英国是在17世纪末叶,到18世纪中叶,双尾金鱼已传遍欧洲各国,传到美国是在1874年。

孔雀鱼体长4~5厘米,是最容易饲养的一种热带淡水鱼。它丰富的色彩、多姿的形状和旺盛的繁殖力,倍受热带淡水鱼饲养族的青睐。尤其是繁殖的后代,会有很多与其亲鱼色彩、形状不同的鱼种产生。雌、雄鱼差别明显,雄鱼的大小只有雌鱼的一半左右,雄鱼体色丰富多彩,尾部形状千姿百态。  别名彩虹鱼、百万鱼、库比鱼。孔雀鱼体形修长,有极为美丽的尾鳍。成体雄鱼体长3厘米左右,体色艳基色有淡红、淡绿、淡黄、红、紫、孔雀蓝等,尾部长占体长的2/3左右,尾鳍上有1—3行排列整齐的黑色圆斑或是一彩色大圆斑。尾鳍形状有圆尾、旗尾、三角尾、火炬尾、琴尾、齿尾、燕尾、裙尾、上剑尾、下剑尾等。成体雌鱼体长可达5—6 厘米,尾部长占体长的1/2以上,体色较雄鱼单调,尾鳍呈鲜艳的蓝、黄、淡绿、淡蓝色,散布着大小不等的黑色斑点,这种鱼的尾鳍很有特色,游动时似小扇扇动。孔雀鱼适应性很强,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2—24℃,喜微碱性水质,pH7.2—7.4,食性广,性情温和,活泼好动,能和其他热带鱼混养。孔雀鱼易养,但要获得体色艳丽,体形优美的鱼则从鱼苗期就需要宽大的水体,较多的水草,鲜活的饵料,适宜的水质等环境。孔雀鱼4~5月龄性腺发育成熟,但是繁殖能力很弱,在水温24℃,硬度8度左右的水中,每月能繁殖1次,每次产鱼苗数视鱼体大小而异,少则10余尾,多则70~80尾。当雌鱼腹部膨大鼓出,近肛门处出现一块明显的黑色胎斑时,是临产的征兆。  孔雀鱼,卵胎生将鱼的代表,由于周期性的生产力,使得它赢得「百万鱼」的封号,也因此常是初饲养观赏鱼者家中的常客。早期的孔雀鱼以东南亚进口及国内南部生产为主,两者的共通特性是对水的硬度要求很高,且都是采室外培育的方式,因此充分受到阳光的洗礼,所以色泽显得特别灿烂。起初孔雀鱼虽为各界所接受,但落得和其它鱼种混养及廉价易阵亡的悲惨印象,因此国内观赏鱼的发展虽有数十年的历史,而孔雀鱼却得数十年如一日,毫无进展可言。这期间虽然有数波推展孔雀鱼的动作,但始终因天时地利种种条件不配合而无疾而终。主要是国内观赏鱼界数十年来的高度开发,至今已进入瓶颈,因此在这波倡导活动之下终于获得各方的响应,让孔雀鱼在观赏鱼界中建立一个新的领域。孔雀鱼往往是初学入门者第一次饲养的鱼种,却也常常是养鱼数十年者重拾的鱼种,此现象正巧说明了孔雀鱼易懂难精的特性,无怪乎能让人如此的着迷,愿意摒弃所有的鱼种只留孔雀鱼。  孔雀鱼属卵胎生鱼类。繁殖力强,性成熟早,幼鱼经3-4个月饲养便进入成熟期可以繁殖后代,性成熟迟早与水温高低、饲养条件密切相关。  孔雀鱼繁殖时要选择一个较大的水族缸,水温保持在26摄氏度。pH8-4,同时要多种一些水草,然后按1雄配4雌的比例防入种鱼。待鱼发情后,雌鱼腹部逐渐膨大,出现黑色胎斑;雄鱼此时不断追逐雌鱼,雄鱼的交接器插入雌鱼的泄殖孔时排出精子,进行体内受精。当雌鱼胎斑变得大而黑、肛门突出时,可捞入另一水族箱内待产。  待产箱中的温度应比原水温高1~2度,箱底放青苔或水草,给小鱼设一个避身之处。雌鱼产仔后,要立即将其捞出,以免吃掉仔鱼。或者要塑料片围成漏斗状隔离墙,侵入水中,将产仔雌鱼放在漏斗中,使仔鱼产出后从漏斗下空洞掉入漏斗外水体,雌鱼就吃不到仔鱼了。  孔雀鱼每月产仔一次,视雌鱼大小,每次可产10-120尾仔鱼,一年产仔量相当多,故有“百万鱼”之称。繁殖时应注意,同窝留种鱼不要超过三代,以免连续近亲繁殖导致品种退化,使后代鱼体越来越小,尾鳍变短。最好引进同品种鱼进行有目的远缘杂交,以防次品种退化,达到改良品种的目的。但孔雀鱼寿命很短,一般只有2-3年。第一胎一般产的比较少,大约产10~80尾;第二胎大约产80~120尾。价格几元到几十元甚至几百元1条不等  孔雀鱼在狭窄的区域内会有争地盘的现象,出现达到导致鱼只致死,所以当地方狭小的时候适合单条养殖。

鱼的饲养管理科普论文

你好: 产前不要把它喂饱,不需要公鱼,否则容易难产。如果难产可以提高水温或加入新水,生产水温最好保持在26度。生完即使把母鱼捞走,避免吞食小鱼。产后最好让母鱼静养2天,否则容易疲劳而死。水温一定要恒定,生产温度要达到25度。

五金鱼的饲养 金鱼作为一种观赏品,性情温顺,活泼可爱,喜欢阳光和净水,很少争斗,爱群游,遇敌害也是无任何反抗能力,比较娇气,须精心饲养,为金鱼的行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金鱼的习性 要饲养好金鱼,首先要了解它。金鱼有一般鱼类所具有的脏器。但金鱼的视觉,嗅觉,听觉都不很发达。主要靠侧线及皮肤(鳞片)感觉外界刺激。如水温,水波。通过水波的传导来感觉震动,侵犯等危险,再作出相应的回避动作。由于家庭环境,金鱼的反应不如普通鱼类敏捷。 金鱼靠鳃呼吸,通过鳃丝吸收溶于水中的氧,以维持生命。金鱼的食量大,且随吃随消化随排泄。24小时都能进食。食物经一天的消化后排出粪便。金鱼的食性杂,由于家庭饲养的缘故。它既能吃动物性饲料,也能吃植物性饵料和人工合成的饵料。 金鱼的运动靠鳔和鳍。金鱼通过鳔的充气或收缩而上浮或者下沉,前进时胸锗,背锗和尾锗全力推进,腹鳍起平衡作用,左右转弯时主要是尾鳍的功劳,金鱼的运动一般较为迟缓。 金鱼的饲养场地和饲养容器 金鱼养殖场: 个人养殖容器: 个人养殖容器有木桶,陶盆,泥盆,缸盆,水族箱(玻璃箱)。 3.金鱼饲养用水 俗话说:”养鱼先养水:金鱼的抗病力弱,对水质,水温的要求自然也高,不掌握金鱼的用水的特点,使用方法,是养不好金鱼的。 饲养金鱼的水温 金鱼的适应水温在14度至28度。在这样的水温下,金鱼显得活跃,摄食旺盛,生长快,成熟早。水温超过30度时,金鱼食量大减;水温下降10度以下时,金鱼不爱活动,食量显著下降;水温下降到5度以下时,金鱼则完全不进食,活动迟缓;水温下降到2度至3度时,金鱼处于静止状态。因此在饲养金鱼的过程中,应当使水温尽量接近的达到金鱼的适应的水温,并保持相应的稳定,以适应金鱼的正常生活,这样,才能饲养出膘肥体壮的金鱼来。 溶解氧 由于空气与水面的接触,氧气就会直接溶解于水中。空气中的氧气的含量约占1/5,能溶解于水中的只是一小部分且溶解量的多少与水与空气的接触面和其交流作用。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大,溶解于水中的氧气就多。如果将水面激动成波浪,增加水表积,氧气的溶解便会大增,且氧气的扩散速度加快,而在静止的水中,水中的氧气溶解度低,且扩散的速度慢,故水中的氧气就少。 水中的溶解氧气少,金鱼来说就会“浮头”,对于金鱼来说是一种可悲。决不能让金鱼生活在此环境中,应当采取措施,增加水中的氧气量,否则就会导致金鱼死亡,也就是我们说的“闷缸”的事故,所以对此要特别的注意。 氧气在水中的溶解量是随着水温升高而减少的。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水温的升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下降,而金鱼的新陈代谢却随之更加的旺盛,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氧气也随着增加。所以天气的转暖,水温的上升,就要增加金鱼缸中水中氧气的溶解量,使金鱼有足够的氧气来呼吸。 二氧化碳 要想饲养好金鱼,金鱼缸水中的二氧化碳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金鱼缸水中的二氧化碳一般来源于金鱼和浮游生物等自身的呼吸和其排泄粪便污物等氧化作用的产物,其含量与溶解氧气一样,也是有着明显的变化。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会降低金鱼体内的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能力.在这种情况下,金鱼会发生呼吸困难。所以只要及时把金鱼缸水中的粪便,残饵等污物吸出,做好金鱼缸水中的清洁卫生工作,并适当补充新水,就可以防止二氧化碳含量过高的现象,故在金鱼缸中就会减少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而发生危及金鱼生命的事故。 金鱼缸水中的酸碱度 金鱼缸水中的酸碱度一般说,PH值愈小,二氧化碳愈多;二氧化碳越少,PH值就愈大。水中的PH值在6.5至8.5符合养鱼的水质标准。以PH值为7.5至8.5最好。

1、水要老而清 养鱼先养水 金鱼爱老水2、少喂 半饥饿的金鱼不会死 死掉的通常都是吃饱的金鱼3、水中氧气必须足够 金鱼是高好氧鱼种其实金鱼好养最难的就是 怎么把买来的鱼养活,因为有时候大多数从鱼贩子手里买回来的就注定是死鱼。(被捞来捞去 凉水浇头 瞎折腾 不死才怪)如果 金鱼养住了你会发现 它生命力很强

鱼的饲养管理科普论文题目

你好: 产前不要把它喂饱,不需要公鱼,否则容易难产。如果难产可以提高水温或加入新水,生产水温最好保持在26度。生完即使把母鱼捞走,避免吞食小鱼。产后最好让母鱼静养2天,否则容易疲劳而死。水温一定要恒定,生产温度要达到25度。

水产养殖中使用微生态制剂的报告 近年来, 在水产养殖业中, 微生态制剂作为绿色饲料添加剂、水质改良剂以及对鱼类健康、预防疾病、 促进生长和品质改善所起的显著作用, 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并以其无毒副作用, 无耐药性, 无残留污染, 效果显著等特点逐渐得到广大水产养殖者的认可。近年来, 微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利用微生物制剂进行水产健康养殖, 实现无公害养殖, 已成为发展趋势。 具体来源: -view-1400

孔雀鱼体长4~5厘米,是最容易饲养的一种热带淡水鱼。它丰富的色彩、多姿的形状和旺盛的繁殖力,倍受热带淡水鱼饲养族的青睐。尤其是繁殖的后代,会有很多与其亲鱼色彩、形状不同的鱼种产生。雌、雄鱼差别明显,雄鱼的大小只有雌鱼的一半左右,雄鱼体色丰富多彩,尾部形状千姿百态。  别名彩虹鱼、百万鱼、库比鱼。孔雀鱼体形修长,有极为美丽的尾鳍。成体雄鱼体长3厘米左右,体色艳基色有淡红、淡绿、淡黄、红、紫、孔雀蓝等,尾部长占体长的2/3左右,尾鳍上有1—3行排列整齐的黑色圆斑或是一彩色大圆斑。尾鳍形状有圆尾、旗尾、三角尾、火炬尾、琴尾、齿尾、燕尾、裙尾、上剑尾、下剑尾等。成体雌鱼体长可达5—6 厘米,尾部长占体长的1/2以上,体色较雄鱼单调,尾鳍呈鲜艳的蓝、黄、淡绿、淡蓝色,散布着大小不等的黑色斑点,这种鱼的尾鳍很有特色,游动时似小扇扇动。孔雀鱼适应性很强,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2—24℃,喜微碱性水质,pH7.2—7.4,食性广,性情温和,活泼好动,能和其他热带鱼混养。孔雀鱼易养,但要获得体色艳丽,体形优美的鱼则从鱼苗期就需要宽大的水体,较多的水草,鲜活的饵料,适宜的水质等环境。孔雀鱼4~5月龄性腺发育成熟,但是繁殖能力很弱,在水温24℃,硬度8度左右的水中,每月能繁殖1次,每次产鱼苗数视鱼体大小而异,少则10余尾,多则70~80尾。当雌鱼腹部膨大鼓出,近肛门处出现一块明显的黑色胎斑时,是临产的征兆。  孔雀鱼,卵胎生将鱼的代表,由于周期性的生产力,使得它赢得「百万鱼」的封号,也因此常是初饲养观赏鱼者家中的常客。早期的孔雀鱼以东南亚进口及国内南部生产为主,两者的共通特性是对水的硬度要求很高,且都是采室外培育的方式,因此充分受到阳光的洗礼,所以色泽显得特别灿烂。起初孔雀鱼虽为各界所接受,但落得和其它鱼种混养及廉价易阵亡的悲惨印象,因此国内观赏鱼的发展虽有数十年的历史,而孔雀鱼却得数十年如一日,毫无进展可言。这期间虽然有数波推展孔雀鱼的动作,但始终因天时地利种种条件不配合而无疾而终。主要是国内观赏鱼界数十年来的高度开发,至今已进入瓶颈,因此在这波倡导活动之下终于获得各方的响应,让孔雀鱼在观赏鱼界中建立一个新的领域。孔雀鱼往往是初学入门者第一次饲养的鱼种,却也常常是养鱼数十年者重拾的鱼种,此现象正巧说明了孔雀鱼易懂难精的特性,无怪乎能让人如此的着迷,愿意摒弃所有的鱼种只留孔雀鱼。  孔雀鱼属卵胎生鱼类。繁殖力强,性成熟早,幼鱼经3-4个月饲养便进入成熟期可以繁殖后代,性成熟迟早与水温高低、饲养条件密切相关。  孔雀鱼繁殖时要选择一个较大的水族缸,水温保持在26摄氏度。pH8-4,同时要多种一些水草,然后按1雄配4雌的比例防入种鱼。待鱼发情后,雌鱼腹部逐渐膨大,出现黑色胎斑;雄鱼此时不断追逐雌鱼,雄鱼的交接器插入雌鱼的泄殖孔时排出精子,进行体内受精。当雌鱼胎斑变得大而黑、肛门突出时,可捞入另一水族箱内待产。  待产箱中的温度应比原水温高1~2度,箱底放青苔或水草,给小鱼设一个避身之处。雌鱼产仔后,要立即将其捞出,以免吃掉仔鱼。或者要塑料片围成漏斗状隔离墙,侵入水中,将产仔雌鱼放在漏斗中,使仔鱼产出后从漏斗下空洞掉入漏斗外水体,雌鱼就吃不到仔鱼了。  孔雀鱼每月产仔一次,视雌鱼大小,每次可产10-120尾仔鱼,一年产仔量相当多,故有“百万鱼”之称。繁殖时应注意,同窝留种鱼不要超过三代,以免连续近亲繁殖导致品种退化,使后代鱼体越来越小,尾鳍变短。最好引进同品种鱼进行有目的远缘杂交,以防次品种退化,达到改良品种的目的。但孔雀鱼寿命很短,一般只有2-3年。第一胎一般产的比较少,大约产10~80尾;第二胎大约产80~120尾。价格几元到几十元甚至几百元1条不等  孔雀鱼在狭窄的区域内会有争地盘的现象,出现达到导致鱼只致死,所以当地方狭小的时候适合单条养殖。

您的金鱼是得了病,这种病都在冬天发生。发生此病的金鱼都为身体肥短、头重尾轻的个体。较早,本人最喜挑选身体肥短的金鱼喂养,这类鱼在气温较高的春夏秋三个季节,并无不良反应,可是到了冬季,总有一些鱼出现病状,或头朝下尾朝上,或侧卧于缸底,再或肚子朝上飘浮于水面,用手轻触一下,游动几下又恢复原状,有些还能吞食,亦不易死亡,到了春天气温升高,只有极个别能够恢复正常,但到了冬天仍然旧病复发,所以凡得了此病的金鱼已无观赏价值。 * 发生此病有两种解释:一说是得了“鱼鳔失调”病,病因是平时营养不足,体内脂肪少,鱼体抗低温能力降低,使鱼鳔失去调节能力,引起位置感觉失常;一说是金鱼在吞食水面的食物时将气体吸入体内或喂食不当如喂了如肉类和缺乏素菜类食物,以至得了便秘,对于身体肥短的个体,因为它们的内脏不自然地挤压在一起,特别是在便秘时,胃部又压向“游水膀胱”上,使金鱼失去平衡能力。 * 曾有介绍以细线绑住背鳍后挂在浮标上,使其处于正常状态下游动,以逐步恢复游姿。笔者曾试过未荻成功。不过在没有别的更好方法之前,您不妨试一下,兴许能够成功。 * 前面已说到病鱼很少能有恢复机会,但是对于爱好者而言,完全可以加以避免发生在自己手上。据笔者多年观察凡发生此病的金鱼,不管是何品种,除了体胖肥短外,都是尾根特别短,从上往下看,可看到鱼的腹部超过了鱼尾根部,背脊上弓明显,有尾巴往背上长的感觉。凡此种体形的金鱼,到了冬季都无可避免地发病,所以您在以后购买金鱼时,可特别留神一下,或许会有所收获。

鱼的饲养管理科普论文摘要

1、水要老而清 养鱼先养水 金鱼爱老水2、少喂 半饥饿的金鱼不会死 死掉的通常都是吃饱的金鱼3、水中氧气必须足够 金鱼是高好氧鱼种其实金鱼好养最难的就是 怎么把买来的鱼养活,因为有时候大多数从鱼贩子手里买回来的就注定是死鱼。(被捞来捞去 凉水浇头 瞎折腾 不死才怪)如果 金鱼养住了你会发现 它生命力很强

你好: 产前不要把它喂饱,不需要公鱼,否则容易难产。如果难产可以提高水温或加入新水,生产水温最好保持在26度。生完即使把母鱼捞走,避免吞食小鱼。产后最好让母鱼静养2天,否则容易疲劳而死。水温一定要恒定,生产温度要达到25度。

上网查一查 ,

观赏鱼饲养论文

孔雀鱼体长4~5厘米,是最容易饲养的一种热带淡水鱼。它丰富的色彩、多姿的形状和旺盛的繁殖力,倍受热带淡水鱼饲养族的青睐。尤其是繁殖的后代,会有很多与其亲鱼色彩、形状不同的鱼种产生。雌、雄鱼差别明显,雄鱼的大小只有雌鱼的一半左右,雄鱼体色丰富多彩,尾部形状千姿百态。  别名彩虹鱼、百万鱼、库比鱼。孔雀鱼体形修长,有极为美丽的尾鳍。成体雄鱼体长3厘米左右,体色艳基色有淡红、淡绿、淡黄、红、紫、孔雀蓝等,尾部长占体长的2/3左右,尾鳍上有1—3行排列整齐的黑色圆斑或是一彩色大圆斑。尾鳍形状有圆尾、旗尾、三角尾、火炬尾、琴尾、齿尾、燕尾、裙尾、上剑尾、下剑尾等。成体雌鱼体长可达5—6 厘米,尾部长占体长的1/2以上,体色较雄鱼单调,尾鳍呈鲜艳的蓝、黄、淡绿、淡蓝色,散布着大小不等的黑色斑点,这种鱼的尾鳍很有特色,游动时似小扇扇动。孔雀鱼适应性很强,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2—24℃,喜微碱性水质,pH7.2—7.4,食性广,性情温和,活泼好动,能和其他热带鱼混养。孔雀鱼易养,但要获得体色艳丽,体形优美的鱼则从鱼苗期就需要宽大的水体,较多的水草,鲜活的饵料,适宜的水质等环境。孔雀鱼4~5月龄性腺发育成熟,但是繁殖能力很弱,在水温24℃,硬度8度左右的水中,每月能繁殖1次,每次产鱼苗数视鱼体大小而异,少则10余尾,多则70~80尾。当雌鱼腹部膨大鼓出,近肛门处出现一块明显的黑色胎斑时,是临产的征兆。  孔雀鱼,卵胎生将鱼的代表,由于周期性的生产力,使得它赢得「百万鱼」的封号,也因此常是初饲养观赏鱼者家中的常客。早期的孔雀鱼以东南亚进口及国内南部生产为主,两者的共通特性是对水的硬度要求很高,且都是采室外培育的方式,因此充分受到阳光的洗礼,所以色泽显得特别灿烂。起初孔雀鱼虽为各界所接受,但落得和其它鱼种混养及廉价易阵亡的悲惨印象,因此国内观赏鱼的发展虽有数十年的历史,而孔雀鱼却得数十年如一日,毫无进展可言。这期间虽然有数波推展孔雀鱼的动作,但始终因天时地利种种条件不配合而无疾而终。主要是国内观赏鱼界数十年来的高度开发,至今已进入瓶颈,因此在这波倡导活动之下终于获得各方的响应,让孔雀鱼在观赏鱼界中建立一个新的领域。孔雀鱼往往是初学入门者第一次饲养的鱼种,却也常常是养鱼数十年者重拾的鱼种,此现象正巧说明了孔雀鱼易懂难精的特性,无怪乎能让人如此的着迷,愿意摒弃所有的鱼种只留孔雀鱼。  孔雀鱼属卵胎生鱼类。繁殖力强,性成熟早,幼鱼经3-4个月饲养便进入成熟期可以繁殖后代,性成熟迟早与水温高低、饲养条件密切相关。  孔雀鱼繁殖时要选择一个较大的水族缸,水温保持在26摄氏度。pH8-4,同时要多种一些水草,然后按1雄配4雌的比例防入种鱼。待鱼发情后,雌鱼腹部逐渐膨大,出现黑色胎斑;雄鱼此时不断追逐雌鱼,雄鱼的交接器插入雌鱼的泄殖孔时排出精子,进行体内受精。当雌鱼胎斑变得大而黑、肛门突出时,可捞入另一水族箱内待产。  待产箱中的温度应比原水温高1~2度,箱底放青苔或水草,给小鱼设一个避身之处。雌鱼产仔后,要立即将其捞出,以免吃掉仔鱼。或者要塑料片围成漏斗状隔离墙,侵入水中,将产仔雌鱼放在漏斗中,使仔鱼产出后从漏斗下空洞掉入漏斗外水体,雌鱼就吃不到仔鱼了。  孔雀鱼每月产仔一次,视雌鱼大小,每次可产10-120尾仔鱼,一年产仔量相当多,故有“百万鱼”之称。繁殖时应注意,同窝留种鱼不要超过三代,以免连续近亲繁殖导致品种退化,使后代鱼体越来越小,尾鳍变短。最好引进同品种鱼进行有目的远缘杂交,以防次品种退化,达到改良品种的目的。但孔雀鱼寿命很短,一般只有2-3年。第一胎一般产的比较少,大约产10~80尾;第二胎大约产80~120尾。价格几元到几十元甚至几百元1条不等  孔雀鱼在狭窄的区域内会有争地盘的现象,出现达到导致鱼只致死,所以当地方狭小的时候适合单条养殖。

凤尾鱼

金鱼起源于我国,12世纪已开始金鱼家化的遗传研究,经过长时间培育,品种不断优化,现在世界各国的金鱼都是直接或间接由我国引种的。 在人类文明史上,中国金鱼已陪伴着人类生活了十几个世纪,是世界观赏鱼史上最早的品种。在一代代金鱼养殖者的努力下,中国金鱼至今仍向世人演绎着动静之间美的传奇。作为世界上最有文化内涵的观赏鱼,它在国人心中很早就奠定了其国鱼之尊贵身份。在中国,至少早在宋朝(960~1279)即已家养。野生状态下,体绿褐或灰色,然而现存在著各种各样的变异,可以出现黑色、花色、金色、白色、银白色以及三尾、龙睛、或无背鳍等变异。几个世纪的选择和培育这样不正常的个体,已经产生了125个以上的金鱼品种。包括常见的具三叶拂尾的纱翅,戴绒帽的狮子头以及眼睛突出且向上的望天。杂食性,以植物及小动物为食。在饲养下也吃小型甲壳动物,并可用剁碎的蚊类幼虫、谷类和其他食物作为补充饲料。春夏进行产卵,进入这一季节,体色开始变得鲜艳,雌鱼腹部膨大,雄鱼鳃盖、背部及胸鳍上可出现针头大小的追星。卵附于水生植物上,孵化约需一周。观赏的金鱼已知可活25年之久,然而平均寿命要短得多。在美国东部很多地区,由公园及花园饲养池中逃逸的金鱼,已经野化了。野生後复原了本来颜色,并能由饲养在盆中的5~10公分(2~4英寸)长到30公分。 金鱼的故乡是在浙江的嘉兴和杭州两地。根据日本学者松井佳一(1934)的研究,中国金鱼传至日本的最早记录是1502年。金鱼传到英国是在17世纪末叶,到18世纪中叶,双尾金鱼已传遍欧洲各国,传到美国是在1874年。

  • 索引序列
  • 鱼的饲养管理科普论文选题
  • 鱼的饲养管理科普论文
  • 鱼的饲养管理科普论文题目
  • 鱼的饲养管理科普论文摘要
  • 观赏鱼饲养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