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电子刊2021年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电子刊2021年

发布时间: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电子刊202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行政学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行政学院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和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决定而建立的。 1988年开始筹建,1994年正式成立。国家行政学院是负责培养高中级公务员、高层次的管理人员和政策研究人才,提供政府管理政策咨询、开展公共管理等领域理论研究的正部级机构,为国务院的直属事业单位。     主要职能:一、承担对政府系统部分省部级、司局级和处级公务员的培训;承担对部分优秀中青年司局级、处级公务员的培训;承担受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委托为其培训高级公务员的工作;承担接受外国政府高中级公务员来华培训。二、承担部分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领导人员的培训工作。三、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开展与本院主要学科有关的硕士、博士学位教育,接受外国留学生、进修生。四、向中央国家机关和政府以及有关部门推荐优秀学员。五、研究公务员培训教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参与制定公务员培训的方针政策。六、负责本院培训教材和有关参考资料的编写和编译工作。七、围绕政府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教学需要开展科学研究,向国务院和有关部门提出政策咨询意见和建议。八、会同有关部门对地方行政学院公务员培训工作进行业务指导,承担部分师资的培训工作。九、开展与外国(地区)行政院校、公务员管理机构、有关国际组织和学术团体等有关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十、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学院领导:院长由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担任,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姜异康主持学院日常工作,党委委员、副院长唐铁汉、陈伟兰、洪毅、袁曙宏、韩康,党委委员、人事局局长杨文明。   主体班次:省部级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司局级公务员任职培训班、进修班、专题培训班和专门业务培训班,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领导人员培训班,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班,青年干部培训班,港澳公务员研修班和外国公务员研修班等。2007年学院举办各类培训班次151期,培训人数6620人次。   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学院现有教职工386人,其中获得博士学位的66人,获得硕士学位的66人,占全体人员的2%。学院按照德才兼备、素质优良、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原则,建设高素质的干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实行专职教师职务聘任和分级设岗、竞争上岗、按岗取酬的岗位管理制度。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国内外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现有专兼职教师210人。学院大力加强学科建设,逐步形成了以公共管理为重点,以公共行政学、行政法学、政府经济学、政治学为主要学科和优势学科的学科体系。   科研咨询:建院以来,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已成为中国研究行政体制改革、依法行政和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科研基地。承担了大量国家和省部级委托咨询课题,成为政府公共管理领域重要的咨询中心。1999年创刊《国家行政学院学报》,截至目前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并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IC)来源期刊”。  国际合作:目前已与44个国家(地区)的行政院校和有关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国家行政学院是国际行政院校联合会会员和该组织负责亚洲地区事务的副主席单位,是亚太地区行政院校联合会主席单位。学院已聘请了20余位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等国家的高级官员和资深专家担任名誉教授。学院每年都派出省部级和司局级学员赴美国、加拿大、法国、日本等国进行短期培训。   校园设施:学院位于北京西郊绿化带,占地面积8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34983平方米。拥有教学办公楼、图书馆、电教中心、学术报告厅、会议中心、学员公寓、学员餐厅、文体中心、综合服务楼、国勤楼等设施。

你问的是国家行政学院学报杂志是什么级别刊物?《国家行政学院学报》杂志创刊于1999年,是由国家行政学院主管,面向发行的的CSSCI南大期刊(双月刊)。国际刊号:1008-9314,国内刊号:11-4079/D。没有一个政府部门给刊物划分级别,所谓的刊物级别只是期刊行业的一种认识和一些社会机构推出期刊目录。虽然没有划分,可有些评审部门对期刊级别有要求,期刊的级别高,适合晋升的级别也是相对较高。《国家行政学院学报》杂志收录:万方收录(中)、知网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中国人文社科学报优秀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等。《国家行政学院学报》杂志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其中主要栏目有:政治与行政、政治与公共管理、21世纪中国经济、法治经纬、学者视野、调查与思教、决策咨询与参考、比较与借鉴。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1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行政学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行政学院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和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决定而建立的。 1988年开始筹建,1994年正式成立。国家行政学院是负责培养高中级公务员、高层次的管理人员和政策研究人才,提供政府管理政策咨询、开展公共管理等领域理论研究的正部级机构,为国务院的直属事业单位。     主要职能:一、承担对政府系统部分省部级、司局级和处级公务员的培训;承担对部分优秀中青年司局级、处级公务员的培训;承担受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委托为其培训高级公务员的工作;承担接受外国政府高中级公务员来华培训。二、承担部分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领导人员的培训工作。三、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开展与本院主要学科有关的硕士、博士学位教育,接受外国留学生、进修生。四、向中央国家机关和政府以及有关部门推荐优秀学员。五、研究公务员培训教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参与制定公务员培训的方针政策。六、负责本院培训教材和有关参考资料的编写和编译工作。七、围绕政府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教学需要开展科学研究,向国务院和有关部门提出政策咨询意见和建议。八、会同有关部门对地方行政学院公务员培训工作进行业务指导,承担部分师资的培训工作。九、开展与外国(地区)行政院校、公务员管理机构、有关国际组织和学术团体等有关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十、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学院领导:院长由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担任,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姜异康主持学院日常工作,党委委员、副院长唐铁汉、陈伟兰、洪毅、袁曙宏、韩康,党委委员、人事局局长杨文明。   主体班次:省部级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司局级公务员任职培训班、进修班、专题培训班和专门业务培训班,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领导人员培训班,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班,青年干部培训班,港澳公务员研修班和外国公务员研修班等。2007年学院举办各类培训班次151期,培训人数6620人次。   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学院现有教职工386人,其中获得博士学位的66人,获得硕士学位的66人,占全体人员的2%。学院按照德才兼备、素质优良、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原则,建设高素质的干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实行专职教师职务聘任和分级设岗、竞争上岗、按岗取酬的岗位管理制度。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国内外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现有专兼职教师210人。学院大力加强学科建设,逐步形成了以公共管理为重点,以公共行政学、行政法学、政府经济学、政治学为主要学科和优势学科的学科体系。   科研咨询:建院以来,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已成为中国研究行政体制改革、依法行政和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科研基地。承担了大量国家和省部级委托咨询课题,成为政府公共管理领域重要的咨询中心。1999年创刊《国家行政学院学报》,截至目前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并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IC)来源期刊”。  国际合作:目前已与44个国家(地区)的行政院校和有关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国家行政学院是国际行政院校联合会会员和该组织负责亚洲地区事务的副主席单位,是亚太地区行政院校联合会主席单位。学院已聘请了20余位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等国家的高级官员和资深专家担任名誉教授。学院每年都派出省部级和司局级学员赴美国、加拿大、法国、日本等国进行短期培训。   校园设施:学院位于北京西郊绿化带,占地面积8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34983平方米。拥有教学办公楼、图书馆、电教中心、学术报告厅、会议中心、学员公寓、学员餐厅、文体中心、综合服务楼、国勤楼等设施。

“Revisit China’s Merger Control”, Dovenschimidt Quarterly, N 1, “Towards an Extraterritorial Application of The Chinese Anti-Monopoly Law”, (with Michael Faure), The George Washington International Law Review, 45(3):501-538, “The Efficiency Evaluation of Out-of-Pocket Healthcare Expenditure in China:DEA-Tobit Analysis Based on Panel Data”, (Zimin Liu), Health MED, 2012(12) “New Wines into Old Wineskins: China’s Competition Policy against Monopolistic Agreement”, (with Yanhua Zhang), Review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41(1):53-75, “An Economic Analysis of Coca-Cola’s Proposed Acquisition of Huiyuan”, (with Kun Huang), Economist, 6(2): 127-136, “Chinese Merger Control: Patterns and Implications”, (with Yanhua Zhang), Journal of Competition Law and Economics, 6(2): 477-496, 2010; doi: 1093/joclec/ “China’s Approach to Compulsory Licensing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under Its Anti-Monopoly Law”, (with Michael Jacobs), Competition Policy International, 6(2): 181-219, “The InBev and Anheuser-Busch Merger in China: A View from Economists”, (with Ynhua Zhang and Howard Chang), Global Competition Policy, December “China’s AML: Where Do We Stand?”, (with Yanhua Zhang), Competition Policy International, 3(2), “Universal Service Obligations in LDCs: The Effect of Uniform Pricing on Infrastructure Access”, (with A Estache and J-J Laffont),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90(6-7):1155-1179, “Downsizing with Labor Sharing and Collusion”, (with A Estache and J-J Laffont),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73(2): 519-540, “Incentives in Allocation of Policy Loans”,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44 (5): 785-796, 2000 “递增阶梯定价、收入再分配效应和效率成本估算”,与刘自敏等合作,经济学动态,2015年第3期,第31页-43页 “分时与阶梯混合定价下的居民电力需求”,与刘自敏合作,经济研究,2015年第3期,第146-158页 “医疗服务支付方式与最优产权配置——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与刘自敏、方燕合作,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年第9期,第92-100页 “阶梯电价实施及结构设计——基于跨国数据的经验分析”,与田露露合作,财经问题研究,2014年第7期,第23-29页 “连续阶梯定价、交易成本与递增阶梯定价的渐近有效性”,与方燕合作,世界经济,2014年第7期,第167-192页 “供方诱导需求研究综述与展望”,与刘自敏合作,卫生经济研究,2014年第5期 “反垄断法规制不公平定价的国际经验与启示”,与埃文斯、张艳华合作,中国物价,2014年第5期,第3-8页 ““专利海盗”对我国竞争与创新的影响和政策启示”,与张艳华、王宏伟合作,电子知识产权,2014年第4期 “省级政府卫生投入动态效率及收敛性研究”,与刘自敏、杨丹合作,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年第3期 “双边市场中垄断认定问题与改进方法:以南北电信宽带垄断案为例”,与陆伟刚合作,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第2期 “免费产品的经济学逻辑及相关市场界定思路”,与黄坤合作,中国物价,2013年12月 “互联网骨干网互联与结算治理模式比较研究及其启示”,与陈剑合作,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年第3期,179-188,第179-188页 “盲人摸象与相关市场界定——假定垄断者测试及其执行方法的一个框架”,与黄坤合作,财经问题研究,2013年第7期,第28-36页 “反垄断审查中的相关市场界定方法研究”,与黄坤、陈剑合作,当代财经,2013年第6期,第7-20页 “广告监管效应与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与杨洪丰、王跃龙合作,国际新闻界,2013年第6期,第100-111页 “‘可以获利’与‘将会获利’:基于情景分析比较相关市场界定结果”,与黄坤合作,中国工业经济,2013年第3期 “公立医院经济性目标与公益性目标监管分析——基于共同代理理论的研究”,与刘自敏、孟天广合作,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 “我国政府卫生投入的动态效率及其收敛性研究——基于修正的Malmquist指数法”,与刘自敏合作,软科学,2012年第12期 “阶梯定价理论:一个综述”,南方经济,与方燕合作,2012年第12期 “团队生产方式下医疗服务支付方式与医患间最优委托权配置”,与刘自敏合作,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年第10期 “公正性、不对称信息与递增定价机制”,与方燕合作,世界经济,2012年第9期;人大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12全文转载 “论搜索结果操纵行为的限制竞争效应”,与王磊合作,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产业经济》6全文转载 “公正性、递增定价机制与家庭规模”,与方燕合作,当代经济科学,2012年第3期,第43-50页 “团队生产方式下医疗支付方式与医患间最优委托权配置”,与刘自敏合作,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2年第5期,第52-61页 “公正性、递增定价机制与家庭规模”,与方燕合作,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第17-27页 “搜索引擎研究的最新进展”,与王磊合作,产业经济评论,2012年第2期,第1-22页 “递增定价机制的最优性:半福利主义视角”,与方燕合作,产业组织论丛,2012年第1期,第17-27页 “基于结构计量模型分析渠道结构变动的影响——以中国移动定制机分销模式的变动为例”,与王磊、易江南合作,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第2期,第108-118页 “机制设计理论:一个综述”,与方燕合作,产业经济评论,2011年第4期,第13-35页 “经济体制改革与中国电信行业增长:1994-2007”,与郑世林合作,经济研究,2011年10期 “非线性定价下的移动通讯需求行为”,与马源合作,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11年第10期 “并购审查中的安全港规则:非参数方法”,与黄坤合作,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9期,第45-55页;人大复印资料《产业经济》11转载 “电信广电应分业规制还是统一规制:基于跨国数据的实证研究”,与马源合作,当代财经,2011年08期 “递增阶梯定价:一个综述”,与方燕合作,经济评论,2011年05期,第130-138页 “论垄断行业改革的理论基础”,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年第3期,第66-72页;《新华文摘》2011年第19期转摘 “阶梯定价、实时定价及其潜在影响”,改革,2011年03期,第121-125页 “坦白从宽”在反垄断法中的应用——中国垄断协议的宽大政策研究,与黄坤合作,山东大学学报,2011年02期,第01-09页 “可口可乐拟并购汇源案的竞争损害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12期,第86-96页 “阶梯定价不如实时定价”,中国改革,2010年12期,第32-35页 “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政府监管体制改革”,改革,2010年09期,第158-159页 “非横向并购中的相关市场界定”,西部金融,2010年05期,第25-26页 “保护知识产权与促进竞争的平衡:以强制许可为例”,与黄坤合作,财贸经济,2010年03期,第73-78页 “输配电网分离的定量研究”,与冯永晟、阙光辉合作,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2期,第47-57页 “并购申报制度政策效应的实证分析”,与董维刚合作,财贸经济,2009年05期,第124-129页 “相关市场的认定与发展及对中国反垄断执法的借鉴”,与李虹合作,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年05期,第31-36页 “配电网的规模经济:一个理论与实证分析框架”,与冯永晟、马源合作,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第11期,第115-126页 “中国企业并购申报制度设计”,与董维刚合作,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8期,第87-97页;人大复印资料《工业经济》11转载 “银行卡产业国际监管动态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与李朝霞合作,中国信用卡,2008年06期,第17-22页 “输配电网管理体制改革与接入监管”,与冯永晟合作,电力技术经济,2008年05期,第15-20页 “我国企业并购申报制度的实证分析与设计”,与董维刚合作,产业经济评论,2008年04期,第1-40页 “重塑网间结算政策是资源配置关键”,中国通信,2008年04期,第26-27页 “银行卡产业特征与反垄断难题”,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06期,第111-1119+128页 “企业并购申报标准的估计”,与董维刚合作,东岳论丛,2007年01期,第42-48+98页 “从双边市场看网间结算和收费方式”,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年01期,第37-45页 “科研资助的激励机制研究——分析框架与文献综述”,与陈志俊合作,经济学(季刊),2004年04期,第5-30页 “发展中国家的普遍服务政策”,与 J-J Laffont合作,经济学(季刊),2004年02期,第27-42页 “发展中国家普遍服务义务的经济分析”,与J-J Laffont合作,当代财经,2004年01期,第5-13页 “经济学论文的写作规范”,与陈志俊合作,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08期,第7-12页 “中国电信管制改革七大悬念”,中国电信业,2002年09期,第27-30页 “劳动共享的裁员机制与合谋”,与A Estache、J-J Laffont合作,世界经济,2002年09期,第3-14+80页 “论基础设施产业的重组”,中国铁路,2002年04期,第23-26+4页 “论风景名胜区的政府规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年02期,第76-81页 “激励管制与电信改革”,通信世界,2001年23期,第21-27页 “用电信普遍服务政策改善经济发展不平衡”,通信世界,2001年16期,第8页 “终结市场中的权力游戏”,中国改革,2001年07期,第28-29页 “中国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与张晓合作,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1年04期,第65-75页 “如何深化垄断行业的改革”,电力技术经济,2001年04期,第73页 “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的管理体制与改革”,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年09期,第9-14页;另载新华文摘,2000年12期,第9-14页 “WTO与中国电信业新监管框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0年01期,第45-51页 “关于中国竞争政策的一些思考”,中国工业经济,1999年10期,第56-58页 “基础设施规制与中国经济制度”,与安·易斯塔什合作,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9年7期,第11-16页 “规制制度的交易成本与政治经济学——兼谈中国规制制度改革”,与A Estache合作,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9年03期,第22-27页 “中国基础设施的发展与私有部门的参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8年11期,第7-11页 “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汪同三合作,经济学动态,1995年01期,第12-16页 “关于目前价格问题的几点分析”,与李京文、汪同三合作,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4年04期,第3-9页 “混沌理论与经济学”,与李京文、罗春龙、张近合作,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1年02期,第18-26页 “关于几种形式的中国部门生产函数的齐次性检验”,与汪同三合作,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0年04期,第20-35页 “1989年经济政策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89年10期,第12-14页 《移动化、宽带化、信息化下的中国电信监管》,与马源、冯永升合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 《科研资助的激励机制:理论与实践》,与赵京兴、张晓合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 《中国电信行业规制(上卷):电信竞争时代》,与马源、冯永晟合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 《中国垄断行业规制与竞争实证研究》,与马源、冯永晟合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 《中国电网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与冯永晟、马源合作,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 《中国银行卡产业监管与定价研究》,与李朝霞、胡杰合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网络产业的规制与竞争》,与J-J Laffont、A Estache合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An Incentive Theory of Policy Loans, P D论文,法国图鲁兹第I大学,1997年 《China’s Anti-Monopoly Law: New Development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Co-editor with Michael Faure,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中国规制与竞争前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 《Competition Policy and Regulation: Recent Developments in China, the US and Europe》, Co-editor with Michael Faure,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城市化背景下公用事业改革的中国经验》,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 《中国铁路规制与改革》,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4年 《中国基础设施产业的规制改革与发展》,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2年 《中国规制与竞争:理论和政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邮电日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几十篇(略)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1目录最新

《日本:面向21世纪的选择——桥本内阁行政改革评析》,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年11月,获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论文《试论完善事业单位治理结构的基本原则》,理论学刊,2010年3月《政事分开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路径选择》,政治学研究,1《日本独立行政法人化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关于治理义务教育乱收费的几个问题》,经济社会体制比较,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行政学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行政学院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和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决定而建立的。 1988年开始筹建,1994年正式成立。国家行政学院是负责培养高中级公务员、高层次的管理人员和政策研究人才,提供政府管理政策咨询、开展公共管理等领域理论研究的正部级机构,为国务院的直属事业单位。     主要职能:一、承担对政府系统部分省部级、司局级和处级公务员的培训;承担对部分优秀中青年司局级、处级公务员的培训;承担受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委托为其培训高级公务员的工作;承担接受外国政府高中级公务员来华培训。二、承担部分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领导人员的培训工作。三、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开展与本院主要学科有关的硕士、博士学位教育,接受外国留学生、进修生。四、向中央国家机关和政府以及有关部门推荐优秀学员。五、研究公务员培训教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参与制定公务员培训的方针政策。六、负责本院培训教材和有关参考资料的编写和编译工作。七、围绕政府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教学需要开展科学研究,向国务院和有关部门提出政策咨询意见和建议。八、会同有关部门对地方行政学院公务员培训工作进行业务指导,承担部分师资的培训工作。九、开展与外国(地区)行政院校、公务员管理机构、有关国际组织和学术团体等有关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十、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学院领导:院长由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担任,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姜异康主持学院日常工作,党委委员、副院长唐铁汉、陈伟兰、洪毅、袁曙宏、韩康,党委委员、人事局局长杨文明。   主体班次:省部级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司局级公务员任职培训班、进修班、专题培训班和专门业务培训班,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领导人员培训班,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班,青年干部培训班,港澳公务员研修班和外国公务员研修班等。2007年学院举办各类培训班次151期,培训人数6620人次。   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学院现有教职工386人,其中获得博士学位的66人,获得硕士学位的66人,占全体人员的2%。学院按照德才兼备、素质优良、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原则,建设高素质的干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实行专职教师职务聘任和分级设岗、竞争上岗、按岗取酬的岗位管理制度。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国内外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现有专兼职教师210人。学院大力加强学科建设,逐步形成了以公共管理为重点,以公共行政学、行政法学、政府经济学、政治学为主要学科和优势学科的学科体系。   科研咨询:建院以来,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已成为中国研究行政体制改革、依法行政和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科研基地。承担了大量国家和省部级委托咨询课题,成为政府公共管理领域重要的咨询中心。1999年创刊《国家行政学院学报》,截至目前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并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IC)来源期刊”。  国际合作:目前已与44个国家(地区)的行政院校和有关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国家行政学院是国际行政院校联合会会员和该组织负责亚洲地区事务的副主席单位,是亚太地区行政院校联合会主席单位。学院已聘请了20余位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等国家的高级官员和资深专家担任名誉教授。学院每年都派出省部级和司局级学员赴美国、加拿大、法国、日本等国进行短期培训。   校园设施:学院位于北京西郊绿化带,占地面积8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34983平方米。拥有教学办公楼、图书馆、电教中心、学术报告厅、会议中心、学员公寓、学员餐厅、文体中心、综合服务楼、国勤楼等设施。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1目录查询

红十字会,基金组织

1.《略论我国行政法的法源》,载于《 北京政法学院学报》(现《中国政法大学学报》),1983年第1期2.《行政法学理论基础问题探讨》,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1983年第2期3.《试论我国的行政诉讼》,载《法学研究》 1984年第4期4.《行政行为过程性论纲》,载《中国法学》1984年第4期5.《行政司法刍议》,载《中国法制报》1986年11月5日6.《行政管理手段与行政法律管理》,载《政治学研究》,1988年第1期7.《简论行政诉讼制度在我国的确立与发展──在北京大学法律系纪念行政诉讼法颁布五周年理论研讨会上的书面发言》,载《行政法学研究》1994年第4期8.《意大利的行政程序立法与行政处罚制度》,载《法学杂志》1994年第2期9.《谈谈我国的〈国家赔偿法〉》,载《中国律师》1994年第7期10.《论中央行政立法的权限──对宪法第89条规定的理性思考》,载《行政法学研究》1995年第3期11.《五年成就回顾与改善执法环境》,载《行政法学研究》1995年第4期12.《行政法的理念:服务、管理、法制监督》,载《中外法学》1996年第5期13.《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监督的范围》,载《行政法学研究》1996年第1期14.《“两个根本转变”与政府管理观念、管理依据及管理手段──抓住《行政处罚法》实施的契机,深化行政改革》,载《中国行政管理》1996年第12期。15.《司法裁量权与我国司法审查监督的范围》,载《行政法学研究》1997年第4期。16.《程序行政行为初论》,载《政法论坛》1997年第3期17.《行政行为过程性论纲》,载《中国法学》1998年第4期18.《台湾当局“涉及两岸关系立法”之研究》,载《比较法研究》1999年Z1期。19.《政府法制监督论》,6中国法学会346号要报20.《西方宪政背景下行政法概念的比较研究》,载《比较法研究》2000年第1期。21.《中国的法律监督与政治民主监督》,载于《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22.《论建立防止“公仆”变“主人”的法律机制》,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23.《全面把握,依法治国》,载《中国机构》2000年第7期24.《对我国行政法法典化的思考——兼论行政法实体规范与程序规范的统一》,载《中国行政管理》2001年第4期。25.《略论有序化监督与纪检监察工作》,载《中国监察》2001年第16期26.《行政程序法与行政法法典化-兼论行政法律规范的制定规则》,载《法制日报》2001年7月22日。27.《略论有序化监督与纪检监察工作》,载《中国监察》2001年第16期28.《合并处罚权与减少“大盖帽”》,载《法学》2002年3月10日29.《行政执法的法理思考——城市“大盖帽”如何依法减?》,《法制日报》理论版,2002年30.《北京市依法行政调研》,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31.《行政法概念的语境化阐述》,载南方周末2003年11月13日第3版32.《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制度文明》,新世纪党政干部理论学习文献先进文化卷33.《关于“依法治国”与“依法行政”的几个理论问题》,新世纪党政干部理论学习文献法制建设卷34.《转变法治观念,推进依法行政》,《团结 》2002年第4期35.《行政审批改革的法理思考》,国务院法制办依法行政理论研讨会论文集第四卷。36.《应然状态的公共危机管理——SARS袭击后的学理反思》,中共中央统战部内部决策咨询。37.《关于我国立法中注意“西化倾向”的建议》,中共中央统战部内部决策咨询建议38.《行政法概念的语境化阐释——兼论美国行政法概念的沿革及我国行政法的时代任务》,《比较法在中国》第二卷,2002年。

你问的是国家行政学院学报杂志是什么级别刊物?《国家行政学院学报》杂志创刊于1999年,是由国家行政学院主管,面向发行的的CSSCI南大期刊(双月刊)。国际刊号:1008-9314,国内刊号:11-4079/D。没有一个政府部门给刊物划分级别,所谓的刊物级别只是期刊行业的一种认识和一些社会机构推出期刊目录。虽然没有划分,可有些评审部门对期刊级别有要求,期刊的级别高,适合晋升的级别也是相对较高。《国家行政学院学报》杂志收录:万方收录(中)、知网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中国人文社科学报优秀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等。《国家行政学院学报》杂志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其中主要栏目有:政治与行政、政治与公共管理、21世纪中国经济、法治经纬、学者视野、调查与思教、决策咨询与参考、比较与借鉴。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1目录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行政学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行政学院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和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决定而建立的。 1988年开始筹建,1994年正式成立。国家行政学院是负责培养高中级公务员、高层次的管理人员和政策研究人才,提供政府管理政策咨询、开展公共管理等领域理论研究的正部级机构,为国务院的直属事业单位。     主要职能:一、承担对政府系统部分省部级、司局级和处级公务员的培训;承担对部分优秀中青年司局级、处级公务员的培训;承担受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委托为其培训高级公务员的工作;承担接受外国政府高中级公务员来华培训。二、承担部分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领导人员的培训工作。三、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开展与本院主要学科有关的硕士、博士学位教育,接受外国留学生、进修生。四、向中央国家机关和政府以及有关部门推荐优秀学员。五、研究公务员培训教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参与制定公务员培训的方针政策。六、负责本院培训教材和有关参考资料的编写和编译工作。七、围绕政府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教学需要开展科学研究,向国务院和有关部门提出政策咨询意见和建议。八、会同有关部门对地方行政学院公务员培训工作进行业务指导,承担部分师资的培训工作。九、开展与外国(地区)行政院校、公务员管理机构、有关国际组织和学术团体等有关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十、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学院领导:院长由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担任,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姜异康主持学院日常工作,党委委员、副院长唐铁汉、陈伟兰、洪毅、袁曙宏、韩康,党委委员、人事局局长杨文明。   主体班次:省部级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司局级公务员任职培训班、进修班、专题培训班和专门业务培训班,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领导人员培训班,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班,青年干部培训班,港澳公务员研修班和外国公务员研修班等。2007年学院举办各类培训班次151期,培训人数6620人次。   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学院现有教职工386人,其中获得博士学位的66人,获得硕士学位的66人,占全体人员的2%。学院按照德才兼备、素质优良、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原则,建设高素质的干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实行专职教师职务聘任和分级设岗、竞争上岗、按岗取酬的岗位管理制度。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国内外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现有专兼职教师210人。学院大力加强学科建设,逐步形成了以公共管理为重点,以公共行政学、行政法学、政府经济学、政治学为主要学科和优势学科的学科体系。   科研咨询:建院以来,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已成为中国研究行政体制改革、依法行政和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科研基地。承担了大量国家和省部级委托咨询课题,成为政府公共管理领域重要的咨询中心。1999年创刊《国家行政学院学报》,截至目前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并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IC)来源期刊”。  国际合作:目前已与44个国家(地区)的行政院校和有关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国家行政学院是国际行政院校联合会会员和该组织负责亚洲地区事务的副主席单位,是亚太地区行政院校联合会主席单位。学院已聘请了20余位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等国家的高级官员和资深专家担任名誉教授。学院每年都派出省部级和司局级学员赴美国、加拿大、法国、日本等国进行短期培训。   校园设施:学院位于北京西郊绿化带,占地面积8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34983平方米。拥有教学办公楼、图书馆、电教中心、学术报告厅、会议中心、学员公寓、学员餐厅、文体中心、综合服务楼、国勤楼等设施。

红十字会,基金组织

银行,医院,学校

  • 索引序列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电子刊2021年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1目录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1目录最新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1目录查询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1目录下载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