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抗战历史文献资料汇编电子书

抗战历史文献资料汇编电子书

发布时间:

抗战历史文献资料汇编电子书

发私信了,不懂的再问我

你就肯定是不能好几个标音符号不过活

百度网盘txt 最新全集下载链接: 提取码: qnbs     简介:该小说讲述了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在长达14年的抗日斗争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创造了光辉的业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编写出一部全面系统地反映14年斗争的抗日战争史,总结和借鉴抗日战争的经验,对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促进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富强,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承担《中国抗日战争史》的编写中,我们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角度,探讨中国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的进程和规律,全面反映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的军事行动,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各方面的情况。

看中国革命史就可以了

抗战历史文献资料汇编电子版

我国的问题是因为分裂内战等原因造成国家处于大而弱的状态,敌人的力量是小而强,力量只能占领城市,只要我们组织起来,就可以朝大而强的方向发展,就可以打败敌人,组织起来是需要时间的,分散发动群众,建立起各级政权,各级军区,主力部队地方部队结合,建立县区武装,在游击战中组织起来,通过机动灵活战术打败敌人进攻,不断向敌人进攻,发展自己,恢复扩大农业生产,发展商业,建立工业,有大量学生工人等来到农村地区参加抗日战争,如缸塔法,工业生产硫酸,自此掌握火炸药技术,建立起武器生产体系,能源源不断的提供武器弹药炸药包补充,为进行大规模运动战攻坚战创造了条件,支援战争,随着力量的不断增强游击战必然向运动战转变,在抗日战争后期中国人民军队已经进入运动战,普遍出现跨军分区的作战,敌人已经被中国人民军队压缩到大中城市附近,日本不投降就灭亡,中国人民军队有信心有力量将敌人基本全部歼灭,之后渡过鸭绿江解放朝鲜人民,造大船,造飞机,攻占日本,消灭侵略战争产生的根源,为适应更大规模战争的需要,组建跨军分区的二级军区纵队,接着组建跨二级军区的野战大兵团,敌人虽有许多重武器,如果我们军区部队县区武装等将敌人的铁路公路破坏,则敌军行动困难,前进比较慢,有其他野战纵队和军区部队坚决打援,有千万人民大力支援,可以充分发挥步行力强的优点,实行远程奔袭,分进合击,聚歼敌人,打大中歼灭战是完全可以的,调动敌人,在运动中消灭敌人,最后进行战略决战。抗日战争,随着战争发展,中国有两大理论突破,平原建立根据地,缸塔法,工业生产硫酸,掌握火炸药技术,自己可以建立完整武器生产体系,中国人民军队重视科研工作,成立了晋察冀技术研究室等科研机构,还取得了窑炉闷火法韧化炮弹弹体坩埚炼铜锌制造黄铜等技术成就,中国人民军队能生产各种型号步枪,轻机枪,各种型号迫击炮,平射迫击炮,生产子弹迫击炮弹山野炮弹烈性炸药,能根据需要制造些山炮平射炮,能修理陆军常用各种武器,源源不断支援战争,敌人的海军只能执行海岸封锁任务在大江航行,是开不到陆地上的,敌人拥有的空军在中国广袤的国土上作用有限,中国人民军队长于运动战,运动量大,机动灵活,作战勇猛,中国人民军队是主力部队地方部队民兵三结合的军事制度,敌人处于被分割包围的态势,其机场只能设立在城市附近,可以选择派出营级部队突袭,在攻城时可以采用炮火封锁,随着战争发展,中国人民军队占领区域扩大,敌人飞机会增加起飞距离,滞空时间相应会减少,在运动战中将敌人基本全部消灭在中国大陆,将敌人赶出中国,解放朝鲜人民,可以生产水雷,如果需要可以在大江或部分港口进行布设,快速生产高射炮雷达,取得一定对空防御,同时研制战斗机,发展空军,先取得制空权,有制空权就可以获得一定制海权,逐步发展海军,建立一支强大海军。海军是陆军的延续,这就是海军的由来,后来为了更好作战,成立单独的海军军种,没有陆地的支撑,所谓海军只能像海盗一样,所谓的胜利不能长久,经不住消耗,而广阔的陆地则能源源不断补充,经过发展建立起强大的海军,最终打败敌人,在海军力量薄弱时如果陆军强大可以采用严防,乃至禁海,制定好的海岸防御作战方案,海军陆战队是海军为了更好执行海军作战任务而设立,使海军更多的作为一个独立军种,理论上讲应该归属海军,如果特别重视,对国家有重要意义,具有相当规模,为更好独立执行任务,进行相关训练,则可上升为军种。在进行大规模运动战时,可以派出大量小部队向东北等进行渗透,打击敌伪政权,开辟游击区,建立根据地,配合主力兵团在解放关内各城市后向东北等地的进攻。持续长久的战斗,我们需要在游击战中组织起来,恢复生产,建立工业,发展自己的力量,当力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开始与敌人进行广泛的运动战,并进而消灭敌人,也就是战争快不得,不然容易因力量不继而失败的,分兵才能发动群众,也就是在力量小时要以发动群众建立政权为主要目的,打击敌人则需要集中兵力,两者不能同时进行时,选择发动群众建立政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方案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是正确的。敌人占领城市后,就需要在城市附近同中国人民军队作战,敌人占领的城市越多,越需要分兵防守,这样可以用于进攻的兵力慢慢就没有了,敌人的力量在不断消耗,而中国人民军队的力量则在不断增强,敌人最终会失败。中国的问题是因为分裂内战等原因造成的大而弱的无组织状态,为什么会分裂内战,1912年后制度建设文化建设仍待,没有好好进行制度建设文化建设。日本是个岛国,国土小,人口少,资源匮乏,美国卖给日本的钢铁石油机器技术等战争物资对日本能进行战争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当美国断绝贸易,对日本的影响立马就显现出来了,日本在中国战场看着没有结束的时间,与接受美国的条件相比,日本决定一搏来获取东南亚的石油橡胶等资源来维持力量继续进行战争,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的常备师团绝大部分都在中国,经过之前的数年战争,日本的可用兵力遭到消耗,国内经济出现困难,如果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前真能先集中力量一次打败中国,他在太平洋战争前他早就做了,如果能先打败中国再进行太平洋战争对他不是更好,他做不到,同中国人民军队在中国个城市附近陷入不断的战斗,日本所谓抽调常备师团南下,就是将常备师团若干联队调出和新编联队组成新的师团留驻,然后原师团和新编入联队一起继续南下,用以扩军,在太平洋战争时日本师团有大量的当地土著被编入日本师团,这在中国战场是没有的,在菲律宾战役美军消灭的日本军队就有大量的当地土著,海战对工业科技人口资源等要求更大,海战一旦失败,日本将会在太平洋战场失去继续进攻的能力,就会在各个岛屿陷入分散防御,美军只需要选择需要的岛屿进攻,对其他岛屿进行封锁。打仗靠的是领导人能力将领能力政权组织能力军事制度,民族的文化人口国土资源等对战争具有重要影响,中国的战争潜力是高于日本的,只要中国制定好的方案,不断组织起来,力量就能不断的发展,就能打败日本。

抗日战争来自20世纪的大战,德国和中国强行地区开启了大战

日本要实现其大国梦想,发动对中国的战争就是其中一步,我国的问题是分裂内战等原因造成的大而弱状态,组织起来就可以打败日本,学习历代抗击异族先烈,他们的精神,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去做,分析解决问题,建立政权,发展生产,形成军事体系,发展工业,满足战争需要,如中国晋察冀军区发明了缸塔法工业生产硫酸技术,之后这一技术传到了各大军区,中国人民军队自此掌握了火炸药生产技术,不断改进,不断发展,产量是非常大的,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机动灵活战术打败敌人进攻,不断向敌人进攻,压缩敌人生产空间,发展自己,在大规模运动战决战中最终将敌人打败,之后可以进行战略追击,解放中国东北人民,解放朝鲜,造大船造飞机,渡过对马海峡,攻占日本。

中国抗日战争,又称为日本侵华战争,是指在1930年代至1940年代,由于日本帝国 日本向中国投降非法入侵中华民国引发的战争,主战场在中国大陆,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之前与期间,最终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 这场战争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名称。中华民国政府及多数华人称其为八年抗战、中日战争等等,简称抗战,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称其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日本称其为日华战争(日语:日中戦争)或支那事变(支那事変),西方国家多数称其为第二次中日战争(把甲午战争称为“第一次中日战争”)。 抗日战争结束于1945年8月15日,但对于其开始的时间存在争议。比较普遍的观点认 抗日战争纪念馆为,全面的抗日战争起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时结束,历时九十七月又八天,共为八年,八年抗战名称因此而来。另外一种观点认为这场战争可追溯到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这是政府私下主导的局部抗战的开始,因此又有十四年或十五年抗战之说。也有观点认为,1941年12月9日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后两天,中华民国政府才公开宣布正式同日本宣战,如果这样算,抗日战争历时不到4年。在这段时间里,战争扩大到整个太平洋地区,中国和美国、英国等同盟国共同抗击日本,而中国的抗战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的一部分。最后,日本节节败退,战争以包括中华民国在内的同盟国胜利而结束。

抗战历史文献资料汇编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占领南京后,在日寇总司令松井石根的指挥下,对中国人民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被害多达35万之巨。

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22时40分,日军声称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立即强行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严词拒绝。日军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借口“枪声”和士兵“失踪”,假意与中国方面交涉。24时左右,冀察当局接到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的电话。松井称:日军昨在卢沟桥郊外演习,突闻枪声,当即收队点名,发现缺少一兵,疑放枪者系中国驻卢沟桥的军队,并认为该放枪之兵已经入城,要求立即入城搜查。中方以时值深夜日兵入城恐引起地方不安,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枪声非中方所发,予以拒绝。不久,松井又打电话给冀察当局称,若中方不允许,日军将以武力强行进城搜查。同时,冀察当局接到卢沟桥中国守军的报告,说日军已对宛平城形成了包围进攻态势。冀察当局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议,双方同意协同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此时,日方声称的“失踪”士兵已归队,但隐而不报。7月8日晨5时左右,日军突然发动炮击,中国第29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线官兵:“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城”,“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奋起抗战。七七事变后,日本动员几乎全部军事力量,开始全面侵华

日本要实现其大国梦想,发动对中国的战争就是其中一步,我国的问题是分裂内战等原因造成的大而弱状态,组织起来就可以打败日本,学习历代抗击异族先烈,他们的精神,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去做,分析解决问题,建立政权,发展生产,形成军事体系,发展工业,满足战争需要,如中国晋察冀军区发明了缸塔法工业生产硫酸技术,之后这一技术传到了各大军区,中国人民军队自此掌握了火炸药生产技术,不断改进,不断发展,产量是非常大的,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机动灵活战术打败敌人进攻,不断向敌人进攻,压缩敌人生产空间,发展自己,在大规模运动战决战中最终将敌人打败,之后可以进行战略追击,解放中国东北人民,解放朝鲜,造大船造飞机,渡过对马海峡,攻占日本。

1937年~

抗日战争历史文献资料汇编

中国抗日战争(1937年7月7日—1945年9月2日)是20世纪中国反抗日本侵略的一场全面战争,战场主要在中国大陆。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侵占了中国东北。此后,日本又相继在华北、上海等地挑起军事事变,中国政府当时采取妥协的政策避免了冲突扩大。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随即全面爆发。在战争的最初几年,中国得到了苏联的援助。1941年12月,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中国与美国和英国结成同盟共同对日本、德国、意大利三国轴心作战,从这时起,中日战争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1945年8月9日,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加入对日作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战后,中华民国作为二战主要战胜国之一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及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据估计,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9月日本投降,中国有3500万人以上死伤,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6000亿美元。战争结束后不久,中国再次陷入国共内战。

抗日战争来自20世纪的大战,德国和中国强行地区开启了大战

1937年~

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22时40分,日军声称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立即强行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严词拒绝。日军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借口“枪声”和士兵“失踪”,假意与中国方面交涉。24时左右,冀察当局接到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的电话。松井称:日军昨在卢沟桥郊外演习,突闻枪声,当即收队点名,发现缺少一兵,疑放枪者系中国驻卢沟桥的军队,并认为该放枪之兵已经入城,要求立即入城搜查。中方以时值深夜日兵入城恐引起地方不安,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枪声非中方所发,予以拒绝。不久,松井又打电话给冀察当局称,若中方不允许,日军将以武力强行进城搜查。同时,冀察当局接到卢沟桥中国守军的报告,说日军已对宛平城形成了包围进攻态势。冀察当局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议,双方同意协同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此时,日方声称的“失踪”士兵已归队,但隐而不报。7月8日晨5时左右,日军突然发动炮击,中国第29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线官兵:“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城”,“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奋起抗战。七七事变后,日本动员几乎全部军事力量,开始全面侵华

抗战历史文献资料汇编下载

、黄河魂——第一、二、八战区抗战纪实戚厚杰 王晓华著中国档案出版社,1995-8ISBN:7-80019-566-X2、东方祭:第三、四、七战区抗战纪实王晓华 王少华 编著中国档案出版社,1995-9ISBN:7-80019-568-63、江淮血——第五战区抗战纪实李占才著中国档案出版社,1995-8ISBN:7-80019-567-84、楚天云——第六、九战区抗战纪实王少华编著中国档案出版社,1995-8ISBN:7-80019-569-45、晋绥抗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政协《晋绥抗战》编写组中国文史出版社,1995-5ISBN:7-5034-0713-1页数:7696、闽浙赣抗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政协《闽浙赣抗战》编写组中国文史出版社,1995-5ISBN:7-5034-0710-7页数:5237、燃烧的太阳——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纪实张洪涛 张朴宽 著团结出版社,1994ISBN:7-80061-385-2页数:7748、中国战区的最高统帅--抗战时期的蒋介石杨树标 杨菁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2ISBN:7-5633-2247-7/K078页数:4559、湖南四大会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 政协《湖南四大会战》编写组中国文史出版社,1995-5ISBN:7-5034-0709-3页数:71510、武汉会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政协《武汉会战》编写组中国文史出版社,1989-2ISBN:7-5034-0058-7/K049页数:55311、粤桂黔滇抗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政协《粤桂黔滇抗战》编写组中国文史出版社,1995-2ISBN:7-5034-0712-3页数:62212、中原抗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政协《中原抗战》编写组中国文史出版社,1995-5ISBN:7-5034-0711-5页数:62213、台儿庄战役史王东溟 郭明泉 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8ISBN:7-209-01795-X页数:15814、同仇御寇张福兴 著军事科学出版社,2001-1ISBN:7-80137-346-4页数:73615、武汉会战研究陈富安 刘光明 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3ISBN:7-307-00941-2/71页数:33516、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上、下册)郭汝槐 黄玉章 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1ISBN:7-214-03034-9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占领南京后,在日寇总司令松井石根的指挥下,对中国人民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被害多达35万之巨。

中国抗日战争,又称为日本侵华战争,是指在1930年代至1940年代,由于日本帝国 日本向中国投降 非法入侵中华民国引发的战争,主战场在中国大陆,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之前与期间,最终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 这场战争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名称。中华民国政府及多数华人称其为八年抗战、中日战争等等,简称抗战,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称其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日本称其为日华战争(日语:日中戦争)或支那事变(支那事変),西方国家多数称其为第二次中日战争(把甲午战争称为“第一次中日战争”)。 抗日战争结束于1945年8月15日,但对于其开始的时间存在争议。比较普遍的观点认 抗日战争纪念馆 为,全面的抗日战争起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时结束,历时九十七月又八天,共为八年,八年抗战名称因此而来。另外一种观点认为这场战争可追溯到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这是政府私下主导的局部抗战的开始,因此又有十四年或十五年抗战之说。也有观点认为,1941年12月9日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后两天,中华民国政府才公开宣布正式同日本宣战,如果这样算,抗日战争历时不到4年。在这段时间里,战争扩大到整个太平洋地区,

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22时40分,日军声称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立即强行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严词拒绝。日军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借口“枪声”和士兵“失踪”,假意与中国方面交涉。24时左右,冀察当局接到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的电话。松井称:日军昨在卢沟桥郊外演习,突闻枪声,当即收队点名,发现缺少一兵,疑放枪者系中国驻卢沟桥的军队,并认为该放枪之兵已经入城,要求立即入城搜查。中方以时值深夜日兵入城恐引起地方不安,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枪声非中方所发,予以拒绝。不久,松井又打电话给冀察当局称,若中方不允许,日军将以武力强行进城搜查。同时,冀察当局接到卢沟桥中国守军的报告,说日军已对宛平城形成了包围进攻态势。冀察当局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议,双方同意协同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此时,日方声称的“失踪”士兵已归队,但隐而不报。7月8日晨5时左右,日军突然发动炮击,中国第29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线官兵:“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城”,“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奋起抗战。七七事变后,日本动员几乎全部军事力量,开始全面侵华

  • 索引序列
  • 抗战历史文献资料汇编电子书
  • 抗战历史文献资料汇编电子版
  • 抗战历史文献资料汇编
  • 抗日战争历史文献资料汇编
  • 抗战历史文献资料汇编下载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