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历史文献汇编和历史资料汇编

历史文献汇编和历史资料汇编

发布时间:

历史文献汇编和历史资料汇编

两类。一、平面史料。分为文字、图片(包括照片)、音频、视频四类;二、立体史料。分为人的身体、人造立体史料(如长城)、非人造立体史料(如恐龙化石)三类。

文献汇编其实就是大家为学习、研究方便对某一类文献进行汇总、编辑成册。

档案文献汇编和档案参考资料都是档案资料信息开发和公布利用工作内容。细分为档案史料的编研工作内容。档案文献汇编是在研究室内或馆内档案内容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主题和需求,将相关一类的文献汇集在一起,按一顺序排列,编印成册。而档案参考资料,是指利用室藏和馆藏档案和资料的内容,根据一定的选题加工、综合、研究、编写印发或出版的一种参考性的书面介绍材料,种类有:大事记、组织机构沿革、统计数字汇集、专题概要等。

抗战历史文献资料汇编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占领南京后,在日寇总司令松井石根的指挥下,对中国人民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被害多达35万之巨。

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22时40分,日军声称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立即强行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严词拒绝。日军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借口“枪声”和士兵“失踪”,假意与中国方面交涉。24时左右,冀察当局接到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的电话。松井称:日军昨在卢沟桥郊外演习,突闻枪声,当即收队点名,发现缺少一兵,疑放枪者系中国驻卢沟桥的军队,并认为该放枪之兵已经入城,要求立即入城搜查。中方以时值深夜日兵入城恐引起地方不安,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枪声非中方所发,予以拒绝。不久,松井又打电话给冀察当局称,若中方不允许,日军将以武力强行进城搜查。同时,冀察当局接到卢沟桥中国守军的报告,说日军已对宛平城形成了包围进攻态势。冀察当局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议,双方同意协同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此时,日方声称的“失踪”士兵已归队,但隐而不报。7月8日晨5时左右,日军突然发动炮击,中国第29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线官兵:“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城”,“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奋起抗战。七七事变后,日本动员几乎全部军事力量,开始全面侵华

日本要实现其大国梦想,发动对中国的战争就是其中一步,我国的问题是分裂内战等原因造成的大而弱状态,组织起来就可以打败日本,学习历代抗击异族先烈,他们的精神,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去做,分析解决问题,建立政权,发展生产,形成军事体系,发展工业,满足战争需要,如中国晋察冀军区发明了缸塔法工业生产硫酸技术,之后这一技术传到了各大军区,中国人民军队自此掌握了火炸药生产技术,不断改进,不断发展,产量是非常大的,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机动灵活战术打败敌人进攻,不断向敌人进攻,压缩敌人生产空间,发展自己,在大规模运动战决战中最终将敌人打败,之后可以进行战略追击,解放中国东北人民,解放朝鲜,造大船造飞机,渡过对马海峡,攻占日本。

1937年~

历史法律文献资料汇编

法律史是一门法学和史学的交叉学科。文献不但是学科发展的基础,更是学术进步的源泉。著名历史学家杨志玖曾用“入宝山不空归”来形容接触原始材料对历史研究的重要性。法史研究自然也不例外。 自古以来,书目提要就被视为读书的门径。近代以来,先后出版了多部法制史料的书目提要。1934年,孙绍祖撰成《中国历代法家著述考》,收集历来法学著作572种。1957年,国务院法制局法制史研究室李祖荫、杨清源、汪国堂等依据该局图书室收藏的图书(这部分图书绝大部分为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继承),编成《中国法制史参考书目简介》,收集历来法学著作932部(法律出版社1957年)。1976年,台湾张伟仁先生主持编辑出版了《中国法制史书目》,收集历来法学著作2473部。1978年之后,大陆先后出现了高潮、刘斌《中国法制古籍目录学》(北京古籍出版社1993年)、张伯元《法律文献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等著作。 此外,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编《中国法律图书总目》、中国法学会编《中国法学图书馆目录》、北京图书馆《民国时期总书目》法学卷等也收录了一些主要的法制史书目。其中,中国法学会编《中国法学图书馆目录》一书每条书目后都附有详细的馆藏情况,极便于读者查找。 1990年以来,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国家图书馆等法律古籍的主要收藏单位都纷纷将古籍数据上网。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图书馆也将本馆收藏的珍本法律古籍目录放在了网上。古籍的数字化进程还在继续。相信以后读者可以更多的通过网络查到资料。

美国:1776年7月4日发表《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法国:1789年《人权宣言》、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了《法典》。

罗马民法大全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民法大全,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编纂的一部汇编式法典,又称查士丁尼法典或国法大全(Corpus Iuris Civilis),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该法奠定了后世法学尤其是大陆法系民法典的基础,是法学研究者研究民法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资料之一。  目录  简介  立法结构  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编查士丁尼新律  立法特点简介  立法结构  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编查士丁尼新律  立法特点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罗马民法大全,又称查士丁尼法典或国法大全(Corpus Iuris Civilis),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编纂的一部汇编式法典,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   该法典由四部分组成,分别为法典,学说汇纂,法学阶梯以及新律。最后完成于公元530年左右。法典内容为东罗马帝国时期的皇帝敕令,以及权威的法学家对于法律的解释,还有给法律学生当作法学的入门教材等。   在整个编纂工程完成之后,任何对于《民法大全》的评论或者其他立法都被禁止。该法奠定了后世法学尤其是大陆法系民法典的基础,是法学研究者研究民法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资料之一。编辑本段立法结构  查士丁尼法典  公元526年2月13日,查士丁尼大帝颁布一项敕令,任命特里布尼厄斯组织一个由10名法学家组成的委员会,主席由“圣宫廷”的前司法长官约翰担任。委员会有权力用现存的所有资料,并可加以增删、修订,随后把这些敕令分别标上发布皇帝的名号,以及施行的对象与日期,再按内容分类,按时间先后排列。这部《敕法汇集》在公元529年颁布施行,也就是著名的《查士丁尼法典》。534年《查士丁尼法典》修改后再度颁布。   《查士丁尼法典》共12卷,卷下分目,每目按年代顺序排列敕令的摘录,上面标出颁布敕令的皇帝的名字和接受人的姓名,敕令的末尾注明日期。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又名《法学阶梯》,于533年底完成。共分4卷,卷下分目,辑纳了历代法学家的论文,简要阐明法学原理,是学习罗马法学原理的简要教材。  查士丁尼学说汇编  公元530年,查士丁尼再度任命特里布尼厄斯为主席,11名博学、有名望的法学家和从别留托斯、君士坦丁法律学校选出的5名教授为委员,共同将历代罗马著名法学家的著作,分门别类加以搜集、整理并进行摘录,共花费3年时间编成了《学说汇集》,又名《查士丁尼学说汇编》,于533年底颁布施行。  查士丁尼新律  565年法学家把查士丁尼皇帝在法典编完后陆续颁布的168条新敕令汇编成集,称为《查士丁尼新律》。其主要内容属于行政法规,也有关于遗产继承制度方面的规范。编辑本段立法特点  《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编》和《查士丁尼新律》,在12世纪统称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由于《查士丁尼法典》最早编成,并且是这部《民法大全》的核心,所以一般以《查士丁尼法典》作为这部民法大全的代称。《查士丁尼法典》这一重要法律文献虽然是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编纂的,但在编纂过程中曾根据当时情况作了加工,所以一般说来它能够反映出罗马帝国全盛时期的罗马法,即“古典时代”的全貌。   《查士丁尼法典》明确宣布皇权无限,维护教会利益,巩固奴隶主的统治地位;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要依法给予严厉制裁;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命他的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据此可见,查士丁尼编纂法典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完全一致的,他试图通过法律规范的系统化,达到巩固皇权的目的,并运用这个法典来为其挽救奴隶制的统治服务。   《查士丁尼法典》虽然保留了奴隶法,但取消了父母可以把子女卖为奴隶以补偿自己对他人冒犯这一部分;法典肯定了妇女继承遗产的权利;法典强调了基督教的思想统治,确立了君权神授的原则,并详细规定了基督教生活的各个方面,强调了对异教徒的强行改信基督教和镇压的政策,甚至规定了教堂和修道院的规模和生活规则,强化了对隶农的统治;法典也用许多条文严格规定了奴隶与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他的主人,对不服从者处以重罚乃至死刑,只是由于隶农的反抗斗争才不得不写上释放奴隶的条文。

近代史以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1689--权利法案4----独立宣言1787——美国制定“1787年合众国宪法”接着——法国大革命上颁布的人权宣言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之后颁布的“拿破仑法典”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9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1917年十月革命世界近代史结束

满族历史文献资料汇编

满族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年前生活在长白山以北、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一带地区。满族的直系祖先原称"黑水鞠",后发展为"女真"。 清太祖努尔哈赤统一东北女真各部,创立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建立后金,皇太极继位称帝后,率清军进关,统一全国,废除"女真"旧称,定族名为"满州",建国以后才通称为"满族"。 满族是一个英勇善战的马上民族,她在保卫祖国边疆、制止外国侵略方面作出了贡献。康熙年间,众八旗子弟就驱逐了沙俄侵略者,乾隆时又与西藏人民共同打败了英国殖民者。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也涌现了一批像陈翰章、关向应等英雄人物。 满族人民在文化方面也是颇有造诣,对祖国文化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世界公认的文学名著,语言学家罗常培,作家老舍等都是满族杰出的知识分子。

《清史稿》 算作二十五史的最后一部。是中华民国初年由北洋政府设馆编修的记载清朝历史的正史——《清史》的未定稿。编修工作历时十余年,到了1927年,主编赵尔巽见全稿已经初步成形,担心时局多变及自己时日无多,遂决定把各卷刊印出版,以《清史稿》的名称刊行,以示其为未定本。因尚无依中国传统正史体例编写的清朝史书加上《清史稿》本身史料丰富,其价值仍不可忽视。不少学者将其列为“二十五史”或“二十六史”之一。还有就是《清实录》。然后就是孟森的《清史十六讲》 除此之外还真不知道了。二月河的《XX大帝》不是正史,只是小说。阎崇年的参考价值其实并不高。他的历史观有问题

满族前身是女真族。

满族,旧称满洲族,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满族历史悠久,满族历史据推测最早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的肃慎新开流文化和茶啊冲文化时期。肃慎、挹娄、勿吉、靺鞨、渤海、女真,是现代满族一脉相承的祖先。黑水靺鞨是满族的直系祖先,后发展为女真。满族是惟一在中国历史上曾两度建立过中原王朝的少数民族。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满族人口数量约为0585万,目前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地区,其中居住在辽宁、河北、吉林、黑龙江四省的人口最多,占满族总人口的80%以上,此外,北京、吉林、内蒙古、黑龙江的满族人口均在100万左右。 满族的主要聚居区为伊通、新宾、清原、本溪、岫岩、宽甸、桓仁、宽城、丰宁、青龙等10个满族自治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2个享受自治县待遇的城市凤城市和北镇市,以及在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吉林、黑龙江、内蒙古、贵州、安徽等地建立了300余个满族乡。  满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 满人现已大都使用汉语和汉字。有媒体报道 满族语文渐渐复兴,越来越多的人学会了满语,吉林抢救濒危满语初显成效。  满族人的姓名很是复杂,满族人照例是称名而不举姓的,满族姓氏叫做哈拉。数量约有1114个。 被称作“著姓”的有:完颜氏、爱新觉罗氏、乌拉纳拉氏、钮祜禄氏、索绰罗氏、瓜尔佳氏、佟佳氏、马佳氏、齐佳氏、富察氏、纳喇氏、赫舍里、舒穆禄、唐括氏等。

历史文献汇编

是孔子,这本书在历史上的名气很大,而且它分为好几部,非常的有研究意义。

并不清楚它的作者是谁,只是有人说是孔子 ,大部分的是由孔子进行书写的。

我国最早的一部应用文专集是孔子将上古时代的历史文件汇编成的《尚书》。《尚书》是我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部以应用文为主要内容的历史文献总集 《尚书》又称《书》、《书经》,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现存版本中真伪参半。一般认为《今文尚书》中《周书》的《牧誓》到《吕刑》十六篇是西周真实史料,《文侯之命》、《费誓》和《秦誓》为春秋史料,所述内容较早的《尧典》、《皋陶谟》、《禹贡》反而是战国编写的古史资料。今本《古文尚书》总体认为是晋代梅赜伪造,但也存在争议。

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有人称为最早的公文总集,该书现名为《尚书》。

  • 索引序列
  • 历史文献汇编和历史资料汇编
  • 抗战历史文献资料汇编
  • 历史法律文献资料汇编
  • 满族历史文献资料汇编
  • 历史文献汇编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