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考古与文物杂志电子版官网网址

考古与文物杂志电子版官网网址

发布时间:

考古与文物杂志电子版官网网址

现在大家所说的“唐刀”,具体所指的到底是什么刀,笔者认为可以有两种看法:首先狭义的讲,就是从字面的意思上去解释,即唐代(618年—907年)的刀,也就是唐六典中所描述的横刀、陌刀、仪刀、障刀,也可以是唐代壁画上所描绘的刀。其次从广义上讲,可以包含隋代(581年-618年)、唐代以及五代(907年—960年)早期,带有唐代特征的刀具,甚至可以包含一些北朝周(557年-581年)。因为隋朝跟唐朝之间没有相差多少年,唐高祖李渊本身也是隋炀帝杨广的臣子,五代早期也是同理。▲日本正仓院金银细装唐大刀现在某宝上的唐刀原型可以看成两种。一种是以日本正仓院为原型的唐大刀,还有一种是素装直刀。这种素装直刀的原型笔者推测是日本的白鞘。不过日本白鞘的用途是保护刀条,要是想实际使用刀条,还需要换上正式的装具。之前有篇关于唐刀的文章,认为所谓“唐刀”,其实应该还是环首刀。”这使笔者想起了唐?窦曒墓出土的那把水晶坠金字铁刀。于是笔者便开始搜集资料,打算复原这把刀。由于搜到的资料和图片很少,很多地方的尺寸都是靠日本正仓院金银细装唐大刀来估算,为了估算方便,笔者将全长7cm换成了85cm。▲第一稿草图复原的此刀的名字,笔者是按照《考古与文物》杂志 1999年第1期里面写的“水晶坠金字铁刀”来用的。尺寸方面,利用全长85cm,估测出刀柄全长5cm、刀刃长度5cm,环首6cmx4cm、刃长5cm。在第一稿草图的时候,由于笔者当时对图片的辨认错误,将刃型误认为是锋两刃。环首部分笔者参考了唐?长乐公主墓壁画重的环首样式。▲唐?长乐公主墓壁画在绘制第二、三稿草图的时候,笔者仔细观察了一下刀柄部分,修正了之前的一些错误,环首样式、环首下面的金属包裹,最后得出了第三稿草图。环首样式,笔者认为既然是以复原为主,就不能随便添加一些本身不好判断的东西上去,于是环首就用文物上的本来形状;环首下的金属包裹,根据笔者的观察,靠近环首的那一节极有可能要比下面的那一节略长。▲刀柄部分▲环首样式▲环首下部金属包裹▲第三稿草图刃型方面,由于当时搜到的图片很少,并没有很清楚的图片,笔者暂时判断为锋两刃。后来笔者偶然搜到了一张刀剑近距离的图,笔者便修改了刃型,并绘制了第四稿草图。笔者曾考虑过是否是切刃,但由于图片是在太少,实在很难判断。▲水晶坠金字铁刀刀尖▲第四稿草图在第五稿的草图中,绘制了刀鞘图。因为笔者发现唐?窦曒墓出土的水晶坠金字铁刀与北周?李贤墓出土的刀具十分相似,所以笔者判断水晶坠金字铁刀极有可能也是埋鞘,所以笔者把刀鞘的外形按照李贤墓出土刀具的刀鞘进行绘制,于是便有了第五稿的草图。笔者还画了一个CAD的刀身图,相同的材质用相通的颜色的线表示的出来。▲北周?李贤墓出土刀具▲第五稿草图▲刀身图水晶坠金字铁刀与李贤墓的刀最相似的部分就是环首下面的那个金属包裹,同时也是笔者判断水晶坠金字铁刀是埋鞘的一个重要依据。▲金属包裹有一些方面具体的东西,笔者不是十分彻底的了解,如果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还请各位能够多多指正。本文为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冯洲,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考古学“杂志是由美国考古研究所,一本杂志,为广大市民,不是一个专业的杂志,没有文件。该网站是

侧重提醒人们保护历史。

注重历史

考古与文物杂志电子版官网

考古学权威杂志(中央级): 《考古》 《考古学报》 《文物》

朋友你好,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先后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法制文萃》《半月谈》《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公安报》《中国交通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转业军官》《中国人事》《道路交通管理》等报刊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只有到2003年的

《考古》、《文物》、《考古学报》这些是比较专业的。应该在看一些鉴赏类的《文物鉴赏》等

考古与文物杂志电子版官网下载

只有到2003年的

这三种刊物不是报,而是期刊,《考古学报》目前是季刊,《考古》、《文物》是月刊。《考古》、《文物》、《考古学报》内容都是考古类的,并且都坚持资料性和学术性并重,既有大量原始考古资料的报告,又有研究性论文,而且每期的顺序都是田野考古报告或简报在前、论文在后,绝无所谓“考古发掘论著“”侧重于考古文物实物论著”之说。区别仅在于主办单位不同。《文物》是由国家文物局主办,前身是《文物参考资料》。《考古学报》、《考古》是社科院考古所主办,前身分别是《田野考古报告》和《考古通讯》,唯一不同之处就是《考古学报》通常刊载的文章较少而且篇幅长。

在大多数考古院系的科研认定中,《考古学报》是权威期刊,《考古》、《文物》是核心期刊,考古学报更难发一些,虽然三本杂志都很难发。至于哪个好这个东西不太好定义,你上知网看一下三本杂志这些年的文章被引频次状况,以及影响因子评价。

故宫出的紫禁城,很不错,值得订阅

考古与文物杂志官网网址

历史

一生独爱《文史知识》

国家历史文史精华不建议看杂志,杂志毕竟是一种快餐式的东西,营养不高

考古学“杂志是由美国考古研究所,一本杂志,为广大市民,不是一个专业的杂志,没有文件。该网站是

考古与文物杂志官网电话地址

楼上说的是考古和文物方面的,博物馆只有《故宫博物院院刊》列入了cssci扩展目录,除此之外,文博方面最好的应该就算是《中国博物馆》了。

国内最主要的三大刊物:《考古》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的考古刊物。月刊。出版地点北京。 第一任主编、副主编为夏鼐、 陈梦家。内容包括田野考古的调查发掘简报,考古研究的一般性论述,考古工作简讯,考古技术工作,书刊译介,学术动态等。创刊于1955年,原名《考古通讯》。1955~1957年为双月刊,1958年为月刊。1959年改名《考古》,出至1966年第 5期停刊(其中1960年出10期)。自1972年复刊至1982年为双月刊,1983年改为月刊。《文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物局主办的学术性、资料性刊物。月刊。出版地点北京。原名《文物参考资料》。创刊于1950年初,本是文物局资料室编辑的内部通讯性刊物,内容包括文物保护、博物馆和图书馆 3个方面。1951年,编者改为文物参考资料编辑委员会,并公开发行,但有关考古的内容仍然较少。从1956年开始,内容不再包括图书馆方面。1959年改名《文物》,有关考古的文章进一步增多。1966年6月停刊,至1972年复刊,内容改为专一于古代文物,不再刊载革命文物方面的文章。该刊与《考古》在内容上的不同之处,在于除刊登考古发现与研究外,还注重碑帖、书画、版刻和各种传世文物。《考古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的考古刊物。季刊。出版地点北京。夏鼐主编。内容包括田野考古的调查发掘报告,考古研究的专题论文,以及与考古学关系密切的其他重要论著。它的前身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于1936年出版的《田野考古报告》第 1册。该刊1947~1949年改名《中国考古学报》,出版了第2~4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考古研究所编辑,于1952年出版了第5册。1953年改称《考古学报》,为半年刊,至1955年出版了第6~10册。1956~1960年改为季刊,1962~1965年复为半年刊。1960年下半年、1961年和1966~1971年停刊。1972年复刊至1977年为半年刊(其中1972年仅出1期),1978年起重新改为季刊。其他:刊名 创刊日期 出版频率 主办单位 附注考古与文物 1980年1月 双月刊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华夏考古 1987年7月 季刊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古脊椎动物学报 1957年 1967-1972 年停刊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于1957年创刊英文版季刊,刊名为Vertebrata PalAsiatic, 1959年创刊中文版的《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1年两刊合并,刊名沿用《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6年停刊,1973年复刊(1966和1973年均只出版了两期),1984年起刊名改为《古脊椎动物学报》江汉考古 1980年4月 季刊 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考古学会 农业考古 1981年 季刊 江西省中国农业考古研究中心 史前研究 1986年4月20日 季刊,停刊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半坡博物馆 人类学学报 1982年8月 季刊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化石 1972年 季刊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国立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刊 1953年 年刊 国立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刊编辑委员会 辽海文物学刊 1986年5月 半年刊 辽宁省考古博物馆学会,辽宁省博物馆 江西文物 1989年8月 季刊 江西省文化厅 由《江西历史文物》与《江西革命文物》合并而成。1992年起改名《南方文物》。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1979年 半年刊 中国历史博物馆 北方文物 1985年2月 季刊 黑龙江文物管理局 原名为《黑龙江文物丛刊》 黑龙江文物丛刊 1981年10月 1984年11月停刊 黑龙江省文物出版编辑室 改名为《北方文物》 四川文物 1984年1月 双月刊 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 文物世界 1999年11月 季刊 山西省文物局 原名为《文物季刊》 文物季刊 1989年5月 季刊 山西省文化厅文物局 1999年11月改名为《文物世界》 中原文物 1981年3月 双月刊 河南博物院 原名为《河南文博通讯》 广东文物 1996年8月 半年刊 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文物博物馆学会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58年 双月刊 故宫博物院 博物馆研究 1982年12月 季刊 吉林省博物馆学会,吉林省考古学会 东南文化 1985年10月 月刊 江苏省考古学会 原名为《文博通讯》 文博通讯 1975年5月 1984年停刊 南京博物院 1985年10月改名为《东南文化》 文博 1984年7月 双月刊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省博物馆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1989年6月 半年刊 上海博物馆 鉴赏家 1995年5月 半年刊 上海博物馆,《鉴赏家》编辑部 收藏 1993年1月 月刊 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新疆文物 1985年 季刊 《新疆文物》编辑部 福建文博 1979年8月 半年刊 福建省博物馆,福建省文博编辑组 故宫文物月刊 1983年4月 月刊 国立故宫博物院 中国历史文物 2002年2月 双月刊 中国历史博物馆 原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考古与文物 作为兼具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性质的专业性纯学术刊物,其宗旨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探索多民族共同体——华夏文明的起源和流变;研究传统文化的物态表现形式及其背景和意义;通过对古代遗迹以及文物和艺术品的发现、辨识和阐释,来展现和积累中华物质文明的重要资料,从而丰富、扩大、甚至修正人们对自己过去的认识以及对自身的理解。

  • 索引序列
  • 考古与文物杂志电子版官网网址
  • 考古与文物杂志电子版官网
  • 考古与文物杂志电子版官网下载
  • 考古与文物杂志官网网址
  • 考古与文物杂志官网电话地址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