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肿瘤参考文献

肿瘤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肿瘤参考文献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妇女生命的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某些大成市中已占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1] 早期诊断与治疗,早期发现复发与转移,对乳腺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可见于乳腺癌组织细胞表面,细胞表面糖蛋白(CA153)是目前乳腺癌的首选肿瘤标志物 本研究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CEA和CA15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乳腺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个辅助手段 1对象和方法 1对象随机收集吉林省人民医院2006年间原发性乳腺癌40例,均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并经病理诊断 其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0例,乳腺小叶癌15例,髓样癌5例,全部为女性,年龄23~78(平均49)岁 对照组:乳腺良性疾病20例,其中经病理诊断为小叶增生8例,乳腺纤维腺瘤12例,亦全部为女性,年龄16~72(平均47)岁 两组病例术前均未行放化疗 年龄经检验(P>05) 2方法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尽快分离血清,置-80℃冰冻保存待检,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血清中CEA和CA153含量,血清CEA试剂盒由潍坊三维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生产,CEA血清正常参考值为15 μg/L, CA153检测亦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IRMA),血清CA153试剂盒由Centocor公司生产,正常值20 U/mL,按说明书操作 结果判断: 以试剂盒给定的阳性界值,CEA为15 μg/L CA153为20 U/mL,高于正常值为阳性 组织学分级: 采用BloomRichardson系统Nottingham改良方案[2],将分化程度从高到低分为Ⅰ, Ⅱ, Ⅲ级 CEA和CA153联检中如果有一项为阳性者即为阳性病例 统计学处理: 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阳性率之间用χ2检验 2结果 1乳腺癌组和对照组CEA和CA153表达的比较乳腺癌组CEA 的血清含量及阳性率分别为(55±96) μg/L和5%,对照组CEA含量及阳性率分别为(83±31) μg/L和 乳腺癌组CA153的血清含量及阳性率分别为(63±22) U/mL和5%,对照组中,乳腺小叶增生有1例呈阳性,但其血清值小于63 U/mL,其余均小于参考值,乳腺癌组和对照组此两项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1),表 2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和CA153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见表1乳腺癌Ⅲ级分化组CEA和CA153含量及阳性率均高于Ⅰ级分化组(P<01),肿瘤>5 cm组的CEA和CA153含量高于2~5cm组和<2 cm组(P<01),淋巴结转移组CEA和CA153含量及阳性率高于无转移组(P<01) 表1乳腺癌患者血清CEA和CA153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略 3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表达与CA153表达的关系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阳性组CA153含量高于CEA阴性组(P<01),CEA阳性组的CA153阳性率亦高于CEA阴性组(P<01),表 表2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表达与CA153表达的关系 略 3讨论 肿瘤标志物目前日益广泛应用于肿瘤的诊断,临床监测,判断疗效及愈后等方面 乳腺癌肿瘤标志物中以CEA和CA153使用的较为广泛[3] CEA是一种非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属于肿瘤细胞表面的结构抗原,是一种具有人类胚胎抗原特异决定族的酸性糖蛋白,是从腺癌和胚胎结肠粘膜组织中分离的辅助诊断指标[4],但其特异性较差,除结肠癌外,还可见于乳腺癌,胰腺癌,肺癌等,可作为肿瘤普查筛选的指标之一 肿瘤相关抗原CA153最早发现于乳腺癌细胞,是位于细胞膜上的一种分子量较大的粘液样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300~450 ku,包括一个膜区,一个细胞内区和一个富含糖基的细胞外区,由抗人乳脂球膜抗体115D8和DF3所识别,存在于多种腺癌内,如乳腺癌,肺癌,卵巢癌及胰腺癌[5],当细胞癌变时,由于糖基转化酶被激活,引起细胞膜上蛋白酶和唾液酸酶活性增高,细胞骨架破坏,CA糖类抗原增多并从癌细胞膜上分离出来[6],向血液中释放,可作为肿瘤标志物应用于肿瘤的辅助诊断,疗效监测和转移复发的判定,当乳腺癌发生肝转移,尤其是骨转移时CA153含量会显著升高,阳性率可达100%[7],EssmannSeboth等[8]曾报道有CA153检测比临床及影像检查早48 mo发现乳腺癌转移复发的病例,因此它对乳腺癌的动态追踪、判断复发转移有一定价值 本研究结果表明,CEA和CA153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有一定相关性,联合检测这些指标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愈后判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天泽,徐光炜主编,肿瘤学[M] 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2] Page DL, Ellis IO, Elston CW Histologic grading of breast cancerLets doit (editorial)[J] Am J Clin Pathol, 1995,103: [3] 孙龙安,李龙,林钢主编 医学特种检验与实验室诊断[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 [4] KP, Haglund C, Ruberts PJ Comperison of a new tumor marker CA242 with CA191CA50 and Carcinoembryorni cantigen (CEA) Indigertive tract disease [J] Br J Cancer, 1991,63(4):636- [5] 万文徽,李吉友 肿瘤标志的临床应用[J]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1997,20(1): [6] Haglund C, Lundin J, Kuusela D, et Ca242 a new tumor marker for pancreatic cancer[J]Br J Cancer,1994,70: [7] 陈智周,范振符,杨剑,等 肿瘤标记物CA153的免疫放射分析及临床应用[J]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2): [8] EssmannSeboth D, Fuchs I, Jakesz R, et CA153 in the post operative follow up of breast cancer In: Klapdor R, Current tumor diagnosis: application, clinical relevance, research trends[M] New York: W Zuckschwerdt Verlag, 1994:158-

你确定属于图书?如果是图书,你引用的那句话假设页码是100-101页,则格式如下:[1]赫捷,赵平,陈万青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2:100-

肿瘤参考文献及资料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肿瘤细胞具有异常的形态、代谢和功能。它生长旺盛,常呈持续性生长。癌症是一组疾病,其特征为异常细胞的失控生长,并由原发部位向其他部位播散,这种播散如无法控制,将侵犯要害器官和引起衰竭,最后导致死亡。人类发现肿瘤已有3000年以上历史。不仅人类患肿瘤,动、植物也有肿瘤。直到19世纪应用显微镜后,才建立了目前肿瘤学的框架。20世纪以来,由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基础理论研究与新技术的应用,肿瘤学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

web of sciencepubmed

Science Life这个网站行!!!

肿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肿瘤转移。肿瘤大小在1~2厘米,尚未被发现之前,癌细胞就已经开始转移。每克肿瘤组织每天可向血液中释放300~400万个癌细胞,脱落的癌细胞随血液或淋巴流布全身,一旦条件成熟,散落的癌细胞会像种子一样在身体的任何组织器官种植,并迅速生长起来,破坏脏器功能,最终导致病人死亡。由于肿瘤的易转移性,现代医学已普遍接受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的概念,传统手术、放疗、及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伽马刀、光子刀、超声刀、氩氦刀、质子刀等局部治疗手段,只能有效减低肿瘤负荷,而解决不了全身性的根本问题。全身性疾病就要用全身性治疗手段来解决,然而,目前对肿瘤转移唯一有效的全身化疗,因严重的毒副作用、不可避免的耐药性和有限的疗效让肿瘤病人难以接受。早在1866年,德国医生Busch治疗的一位面部肿瘤患者,因感染丹毒而发高烧,高烧后肿瘤竟然不治而消了。后来美国医生Coley和Miller采用给癌症病人接种细菌毒素的方法,诱发病人高烧至40℃来治疗恶性肿瘤,取得良好疗效,并于1971年在世界权威杂志《癌症》发表文章,介绍接种细菌毒素诱发高烧治疗恶性肿瘤的经验,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达64%,医学界为之震惊,从此开启了热疗治疗肿瘤的新时代。肿瘤全身热化疗,就是针对肿瘤转移这一世界医学难题而研发,始于上世纪80年代欧美国家,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逐渐成熟,并因其突出的疗效和低毒副作用,成为当今防治肿瘤转移的最佳治疗手段。肿瘤全身热化疗较传统放、化疗具有五大优势:防治同步:有效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预防肿瘤转移或复发。化疗增效:热疗扩张血管,增加肿瘤组织内部药物浓度,对化疗有成倍增效作用增强免疫:热疗增强机体免疫力,有效杀灭播散入血的癌细胞,控制肿瘤全身转移。骨髓保护:热疗刺激造血因子分泌,保护骨髓造血功能,减轻放化疗的骨髓抑制。绿色低毒:热疗采用物理升温,不损伤正常细胞,又减轻化疗毒副作用,绿色低毒。肿瘤全身热化疗适应症:肿瘤全身热化疗适应于:肿瘤已经转移,无法手术切除;手术切除后复发或转移;癌性疼痛,尤其对肿瘤骨转移疼痛疗效显著;不能耐受化疗,或化疗已经耐药,最终化疗失败;肿瘤引起的恶性胸腹水。全身热化疗对所有恶性实体肿瘤,如肺癌、肝癌、胰腺癌、胃癌、食道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肾癌、膀胱癌,以及各种软组织肉瘤、骨肉瘤、黑色素瘤等的转移都有良好的疗效。

抗肿瘤论文的参考文献

1抗肿瘤药物手册2中药药理与临床3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手册4中国药学杂志5余竹元 马瑾瑜《肿瘤》1989年 第4期

具体是什么干扰素呢

主要应用于工业生产等!

你确定属于图书?如果是图书,你引用的那句话假设页码是100-101页,则格式如下:[1] 赫捷,赵平 ,陈万青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2:100-

抗肿瘤药物的参考文献

用于耐青霉素的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的感染

在人的基因里面,TP53是非常重要的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低表达,在恶性肿瘤中高表达。TP53基因翻译的P53蛋白是细胞生长、增殖和损伤修复的重要调节因子。细胞的DNA受损时,P53蛋白阻止细胞停止于G1/S期,把损伤修复,如不能修复则促进细胞凋亡。关于TP53基因突变常见于各种基因检测公司的报告,但是指导方面并不全面,癌度汇总最新的文献报道和基因检测公司的检测报告,希望对患者和家属有助益。1、为什么抑癌基因的靶向药物开发较难影响肿瘤发生的基因分为两类:一种是原癌基因,如EGFR、ALK、KRAS等,这些基因发生了激活突变,驱动了肿瘤的增殖,它们可以比作是汽车的油门,正常时候轻微踏上,结果突变的癌细胞是一直踏着,而且松不开了,因此使用相应的靶向药物去阻断,达到抗肿瘤的目的。一般原癌基因的突变是只在特点的点发生突变才能使得蛋白具有更强的活性,不是随便哪个位点或者那种形式突变都可以的,如EGFR的19del、L858R这些位点,只有这些位点的特点突变形式才能造成EGFR蛋白特定的构象改变,蛋白持续激活,所以针对这些特定的突变位点开发靶向药物稍微容易些。第二种基因是抑癌基因,如TP53、BRAC1或BRAC2、PTEN、RB1和APC等,它们负责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就像是汽车的刹车一样。需要注意的是抑癌基因的突变是比较随机的,基因的任何位置、不管发生任何形式的突变,只要这个突变导致该基因失去功能,或者功能降低,都可能影响到肿瘤的发生。这就导致针对某个抑癌基因开发直接的靶向药物非常困难。比如一个提前终止导致的抑癌基因突变,已经没有了这个基因翻译的功能蛋白了,还能使用什么药物去阻断,现在更多的是在信号通路的上下游想办法,找相应的药物靶点。图1:肿瘤抑癌基因TP53、PTEN、RB1和APC的突变形式、频率2、TP53基因的突变情况TP53是一个抑癌基因,很多患者的基因检测报告发现有该基因的突变。该基因的错义突变、插入或缺失造成的失活突变非常常见。但是如上面所述,TP53的基因突变形式、突变的位点非常复杂,也非常多样性,不大可能完全一致,错义突变更多的降低TP53基因的功能,而无义突变则可能把TP53基因完整地废掉了。原则上TP53的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因为只要是突变导致P53蛋白失去了功能即可,如下图2所示。临床研究证实肿瘤中1%的TP53点突变主要发生在高度保守的175、245、248、249、273和282位点,图2的外显子测序检测到的突变分别非常零散,但可能很多突变对肿瘤的发生没有太大影响。图2:外显子测序检测到的TP53突变分别情况TP53基因可以在多个肿瘤类型里发生,不同肿瘤类型中TP53基因的突变频率不同,最高的是子宫癌肉瘤,肺腺癌居中也达到了60%多(见图3)。TP53基因在约90%的小细胞肺癌(SCLC)和约50%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发生改变。大部分(70%-80%)突变是错义点突变,绝大多数影响了DNA结合结构域(5-8号外显子),偶见纯合型缺失。肺癌中TP53突变与吸烟有关,与非吸烟的肺癌患者相比,常在吸烟的肺癌患者中发现由烟草致癌物质导致的G-T的颠换。当在突变或缺失的P53的肺癌细胞中重新表达野生型的P53时,肿瘤细胞走向凋亡,临床试验证实了P53基因治疗的抗肿瘤活性、可行性和安全性。一项涵盖12个肿瘤类型,共计3281例肿瘤的检测发现,TP53的平均突变频率约为42%,所以很多基因检测报告测出来TP53突变是正常的,因为这个基因突变频率确实很高。而且研究者已经证实,该基因如果发生突变,肿瘤往往更具侵袭性,预后较差。虽然血液肿瘤里TP53突变突变频率较低(5%-15%),但是该基因突变与临床结果相关度最高,TP53基因突变导致异常核型,较差的预后。也有研究报道,如果晚期卵巢浆液性腺癌患者发生TP53突变,则对化疗产生抗性。如果存在TP53基因的失活突变,则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预后较差。与此相反,如果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存在TP53基因的非失活突变,则生存期较短。癌度需要提醒大家着重注意的是,这些TP53基因突变和预后的研究都是关联性分析研究,其实没有探索清楚里面的机制,权作参考。图3:TP53基因在不同癌种类型的突变频率,n为检测的样本数目3、针对TP53基因突变的药物目前,美国FDA没有批准任何针对TP53的靶向药物,针对TP53突变的基因疗法、靶向肿瘤疫苗和抗癌药物正处于临床试验早期,这些药物包含APR-246(PRIMA-1 MET)、MK-1775、ALT-801、Kevetrin。也有研究携带TP53突变的癌细胞对Aurora A激酶抑制剂Alisertib敏感,该药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正处于临床II期研究当中。另外,研究表明TP53基因突变可能会影响放射治疗的效果。在肿瘤细胞里导入野生型的TP53基因,重建P53蛋白功能,有助于增加肿瘤对传统放射治疗、化疗的敏感性,这也比较好理解,传统治疗破坏DNA,但是DNA损伤的癌细胞会被P53蛋白阻断,进入凋亡程序,如果P53蛋白失活了,癌细胞就失去了一个检查点,或者这也可能是为何这么多肿瘤都存在TP53的突变,部分也是一种肿瘤在进化上的选择。针对TP53的药物作用机理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突变P53蛋白功能再激活,如APR-246(PRIMA-1 MET)可以使突变型P53蛋白重新折叠为和野生型P53蛋白相同的构象,有效激活下游信号分子。另外PRIMA-1还可诱导HSP90的表达,HSP90和突变型的P53蛋白形成复合物,具有与野生型P53类似的转录激活功能。也有研究表明,PRIMA-1还可以增加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需要注意的是PRIMA-1主要是针对TP53基因的点突变,如果是截断突变就不适合这类药物。第二:特异性阻断MDM2/MDM4与P53的相互作用,人体内的P53蛋白活性是被负调控的,MDM2/MDM4就是这样的负调控蛋白,也有药物研发的思路是开发针对MDM2/MDM4的抑制剂,将P53蛋白的功能给释放出来。临床研究表明Nutlins-3单独使用,或与化疗联用可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类似的药物还有MI-63、Kevetrin等。其他的治疗措施包含野生型TP53基因导入的基因治疗(下面有详述),以及利用TP53基因的突变,进行协同致死疗法。所谓的协同致死是既然TP53这么重要的基因在肿瘤细胞里失活了,那么就干脆再敲掉一个关键的基因,导致肿瘤细胞凋亡。这个与卵巢癌的靶向药物奥拉帕尼思路是一样的。图4:TP53基因相关的靶向药物以上的靶向药物仅限于参考,但是需要明确的是,目前TP53基因突变确实是没有靶向药物,即便是临床药物,也是针对不同的位点。如APR-246是针对TP53基因的三个热点突变R273、R175和R248,如果是一个失活突变,或者不是这三个位点,那么选择参加这种药物的临床试验收益可能会打折扣。当然MK-1775这个药物是这对TP53基因失活突变的。对于这些药物,我们一起期待它们的临床试验结果,及早上市。4、正常TP53基因进行基因治疗大部分肿瘤里TP53基因失去了功能,不管是这个基因是点突变,还是失活突变。因此一个美好的、很容易想到的理想就是把正常的TP53基因导入肿瘤细胞,让肿瘤细胞重新表达一个正常的P53蛋白,这样可以促进细胞周期停滞,把那些携带大量变异的肿瘤细胞给阻滞在某个细胞周期,肿瘤细胞凋亡。不过需要着重注意的是导入TP53基因的载体不能是逆转录病毒,该类病毒只能感染分裂复制的细胞,且会整合入宿主基因组引起恶性转化。目前较为成熟的基因治疗载体是腺病毒载体,其不整合如宿主基因组,可感染分裂期和静止期细胞。大量的研究表明腺病毒介导的TP53基因感染肿瘤细胞后,没有明显的副作用,但是治疗效率低,一项I期临床试验中,2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治疗,50%的患者有TP53基因表达升高和肿瘤细胞发生凋亡,但是仅有两例发生肿瘤消退现象。世界首个基因治疗药物“重组腺病毒—p53抗癌注射液(今又生)”是2003年获批的。但目前知晓今又生的医生也并不多。一个药品要想获得临床医学的认可,必须基于很多的、连续的临床试验数据,我们看到很多跨国药企的靶向药物,不断地进行相关的临床试验,产生一系列的数据,而这恰恰是该药所欠缺的,该药所属公司的内部缠斗可能会是一个原因,钱和注意力都被用来打官司去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珊文教授对该药评论是:首先,药厂说明书将“今又生”定义为广谱抗癌药物,但从临床上看,今又生不能单独用药起作用,而是和传统放化疗结合来用,这个上面我们也阐释过了。其次,很多内科大夫习惯与静脉注射,由于今又生是一种腺病毒制剂,引起的抗原和抗体反应使得药物没到肿瘤病灶就被人体免疫消灭了。应该是将药物直接注射到肿瘤内,如瘤内注射、或经肝动脉泵注射或腹腔灌注。张珊文教授的研究表明,42名鼻咽癌患者联合使用P53基因药物和传统放疗。相比40名单独使用放疗的对照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高了5%(见下图,详情可见第六篇参考文献)。另外还有研究报道P53结合放疗治疗局部进展期宫颈癌,5年生存率比单独放疗提高了5%。在胰腺癌、癌性腹膜炎等也都有研究报道。图5:鼻咽癌患者接受今又生联合放疗(GRT)与单独放疗(RT)的OS对比除了今又生这个药物之外,还有一种靶向于突变P53基因的复制选择性腺病毒Onyx-015,该病毒也称为融瘤病毒。国内有类似于Onyx-015融瘤病毒H101进入了III期临床。关于基因治疗,导入TP53基因我一直是持怀疑态度的,因为我一直怀疑导入一个正常TP53是否能恰当表达,而且肿瘤已经发生且基因突变非常复杂,单独恢复一个抑癌基因的功能似乎于事无补。但是写任何东西必须客观,而客观的依据是文献研究数据。以及基于科学发现所能想到的生物学逻辑。所以现在的理解是如果将病毒载体直接导入肿瘤病灶,在恰当的时间配合传统放疗、化疗是应该可以起到一定效果的,确实也有文献和数据支持。但是单独靠静脉注射这种携带正常TP53基因的人工改造病毒去治疗,是不靠谱的。原因请如上面所阐述。如您有疑问及其他见解欢迎在本文下面回复,我们再进行探讨。5、诱发TP53基因突变的因素假如TP53基因可比作人体的卫士,那么就一定多加注意不能让其突变,或者说减少刺激其突变的因素。这其实也就是一种防癌和预防。有研究表明,一些环境和饮食等会直接导致TP53基因的突变:1、食物中的黄曲霉素B1,所以一定要注意不要使用发霉的食物,这些食物里可能都有黄曲霉素。2、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这会导致肝细胞癌,其中也涉及到TP53的变化。3、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的TP53基因突变与太阳的紫外线接触有关。4、吸烟可引起TP53突变,与肺癌的发生相关。癌度有话说:关于TP53基因的梳理是非常困难的,一个是这个基因非常有名,相关的研究论文也很多。但是这个基因虽然频繁地出现在基因检测报告里,但是指导的药物很少。我们集中阅读了一定的文献(远远不止下面引用的),综合写了一篇关于该基因的科普文,总之TP53基因需要结合突变位点、突变形式来选择后续治疗措施,如是否可以参加临床试验,参加哪一种药物的临床试验。本文不敢说全面准确无误。如您有建议或问题、关于本文的疏漏请回复本文交流。编者:翱宇参考文献:1、张仁峰,公蕾,《现代免疫学》2016年第36卷第2期,150-153。2、Robles AI, et , Cold Spring Harb Perspect M 2016 Jul pii: 3、Alexandrova EM, et , N 2015 Jul 16;523(7560):352-4、Levine AJ, et , Cell 1997; 88: 323-5、Schellens J, et , J Clin Oncol 2009, 27: 6、El-Deiry WS, et , Oncogene 2003, 22: 7486-7、Jian-ji,et , Pan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Vol 27, No 5 (February 10), 2009: 799-关注我们:搜索微信公众号“癌度”,了解更多关于肿瘤和基因的资讯。转载文章请注明来源公众号及作者

肿瘤营养治疗的参考文献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理解  前言: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可见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对我们身体健康影响至关重要,而生活中的我们往往忙碌于工作、学习,而对于正确的膳食指南了解甚少,往往不了解食物的营养,不注重食物的搭配吃用,造成食物的营养流失,吃得不健康,甚至吃出病。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平常的膳食多加关心,多作充分的了解,让我们可以吃得健康,活得快乐。  首先食物要多样、谷类为主。人类的食物是多种多样的,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平衡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因而要提倡人们广泛食用多种食物。谷类食物是中国传统膳食的主体。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改善,人们倾向于食用更多的动物性食物。根据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的结果,在一些比较富裕的家庭中动物性食物的消费量已超过了谷类的消费量。这种“西方化”或“富裕型”的膳食提供的能量和脂肪过高,而膳食纤维过低,对一些慢性病的预防不利。提出谷物为主是为了提醒人们保持我国膳食的良好的传统,防止发达国家膳食的弊端。另外,要注意粗细搭配,经常吃一些粗粮、杂粮等。稻米、小麦不要碾磨太精,否则,谷粒表层所含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和膳食纤维大部流失到糠麸之中。  除此以外每天该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奶类除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外,含钙量较高,且利用率也很高,是天然钙质的极好来源。我国居民膳食提供的钙普遍偏低,平均只达到推荐供给量的一半左右。我国婴幼儿佝偻病的患者也较多,这和膳食钙不足可能有一定的联系。大量的研究表明,给儿童、青少年补钙可以提高其骨密度,从而延缓其发生骨质疏松的年龄;给老年人补钙也可能减缓其骨质丢失的速度。因此,应大力发展奶类的生产和消费。豆类是我国的传统食品,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等。为提高农村人口蛋白质摄入量及防止城市中过多消费肉类带来的不利影响,应大力提倡豆类,特别是大豆及其制品的生产和消费。  还要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蔬菜与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蔬菜的种类繁多,包括植物的叶、茎、花苔、茄果、鲜豆、食用蕈藻等,不同品种所含营养成分不尽相同,甚至悬殊很大。红、黄、绿等深色蔬菜中维生素含量超过浅色蔬菜和一般水果,他们是胡萝卜素、维生素B2、维生素C和叶酸、矿物质(钙、磷、钾、镁、铁)、膳食纤维和天然抗氧化物的主要或重要来源。薯类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我国居民近十年来吃薯类较少,应当鼓励多吃些薯类。有丰富蔬菜、水果和薯类的膳食,对保护心血管健康、增强抗病能力、减少儿童发生干眼病的危险及预防某些癌症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鱼、禽、蛋、瘦肉等动物性食物是优质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动物性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更适合人体需要,且赖氨酸含量较高,有利于补充植物性蛋白质中赖氨酸的不足。肉类中的铁易被身体吸收利用,鱼类特别是海产鱼所含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血脂和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动物肝脏含维生素A极为丰富,还富含维生素B12、叶酸等。但有些脏器如脑、肾等所含胆固醇相当高,对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不利。我国相当一部分城市和绝大多数农村居民平均摄入动物性食物的量还不够,应适当增加摄入量。但部分大城市居民食用动物性食物过多,吃谷类和蔬菜不足,对健康不利。肥肉和荤油为高能量和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往往会引起肥胖,并是某些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应当少吃。目前猪肉仍为我国人民的主要肉食,猪肉脂肪含量高,应发展瘦肉型猪。鸡、鱼、兔、牛肉等动物性食物含蛋白质较高,脂肪较低,产生的能量远低于猪肉,应大力提倡吃这些食物,适当减少猪肉的消费比例。  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进食量与体力活动是控制体重的两个主要因素。食物提供人体能量,体力活动消耗能量。如果进食量过大而活动量不足,多余的能量就会在体内以脂肪的形式积存即增加体重,久之便发胖;相反,若食量不足,劳动或运动量过大,可由于能量不足引起消瘦,造成劳动能力下降。所以人们需要保持食量与能量消耗之间的平衡。对于脑力劳动者和活动量较少的人应加强锻炼,开展适宜的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对消瘦的儿童应增加食量和油脂的摄入,以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和适宜体重。体重过高或过低都是不健康的表现,可造成抵抗力下降,易患某些疾病,如老年人的慢性病或儿童的传染病等。经常运动会增强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保持良好的生理状态、提高工作效率、调节食欲、强壮骨骼、预防骨质疏松。一日三餐的能量摄入分配要合理。一般早、中、晚餐的能量分别占总能量的30%、40%、30%为宜。  吃清淡少盐的膳食。吃清淡少盐的膳食有利于健康,即不要吃太油腻太咸的食物,不要吃过多的动物性食物和油炸、烟熏食物。目前,城市居民的油脂摄入量越来越高,这样不利于健康。我国居民食盐摄入量过多,平均值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值的2倍以上。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钠的摄入量与高血压的发病呈正相关,因而食盐不宜过多。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食盐用量不超过6克为宜。膳食钠的来源除食盐外还包括酱油、咸菜、味精等高钠食品及含钠的加工食品等。应从幼年就养成吃少盐膳食的习惯。  饮酒应限量。在节假日、喜庆和交际场合,人们往往饮酒。高度酒含能量高,不含其他营养素。无节制地饮酒,会使食欲下降,食物摄入减少,以致发生多种营养素缺乏,严重时还会造成酒精性肝硬化。过量饮酒会增加患高血压、中风等危险,并可导致事故及暴力的增加,对个人健康和社会安定都是有害的。应严禁酗酒,若饮酒可少量饮用低度酒,青少年不应饮酒。  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在选购食物时应当选择外观好,没有污染、杂质,没有变色、变味,并符合卫生标准的食物,严格把住病从口入关。进餐要注意卫生条件,包括进餐环境、餐具和供餐者的健康卫生状况。集体用餐要提倡分餐制,减少疾病传染的机会。  结语:因此我们要养成良好膳食习惯,形成良好的膳食观念,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膳食,在饮食中获得营养并且吃得健康,热爱生命的朋友们,让我们为拥有长久健康的体质而努力吧!  参考文献:1、《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1997年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3、薛建平主编《食物营养与健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出版152页4、贾冬英姚开主编《饮食营养与食疗》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版139页

以下几篇文章供参考,可去图书馆复印篇名刊名期号营养师调制营养食谱科学之友2006年07期妇女产褥期患病与饮食行为的关系中国妇幼保健2006年08期肿瘤患者的饮食护理健康之路2005年02期茂名市公立私立幼儿园儿童体格发育及营养状况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5年13期食疗加药膳让您吃出健康—从营养顾问开饮食处方说起食品与生活2005年03期1保健食品的定义保健食品或功能性食品,广义而言,是指组成人们通常所吃的膳食以外的一些非传统食品或其成分。消费者希望通过食用这些保健食品来增强体质,改善机体生理功能,乃至预防疾病。关于保健食品的定义至今国际上尚无统一的说法,而且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对保健食品的概念也不尽相同。我国卫生部1996年3?5日颁布的《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中第二条规定,"本方法所称保健食品系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而美国至今尚无关于保健食品或功能性食品的官方定义,就其含义而言,所包括的范围很广,既涉及人们所熟悉的营养素(如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又包括草药或其他植物中的非营养素成分。因此,人们在美国的保健食品商店中常可看到一些将营养素和草药成分合在一起的产品。如在一个包装中有5个不同的胶囊,分别为维生素、b-胡萝卜素、大蒜油、银杏叶提取物和人参提取物。2美国的膳食补充物健康与教育法(1994)美国没有颁布关于保健食品或功能性食品管理的专项法律或法规。所有的食品都按照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来管理。该法规定一般食品及成分均不得申称有特殊功能;当然有些保健功能在具有充分科学证据和经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批准后是可以在标签上标示的,如叶酸可预防新生儿的神经管畸形,钙可预防骨质疏松症,但不允许申称有诊断或治疗疾病的功效。为了明确对越来越多的功能性食品的开发、生产和经营的管理政策,美国国会于1994年10月25日通过一项《膳食补充物健康与教育法》。该法的主要内容如下:⑴美国国会认识到:增进美国国民的健康状况是联邦政府的首要任务;营养的重要性和膳食补充物在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方面的效益已有越来越多的科学报道;摄入某些营养素和膳食补充物与预防某些慢性疾病(如癌症、心脏病和骨质疏松症)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为此美国联邦政府认为在严格防止不安全或伪劣产品进入市场的同时,不应采取不合理的管理措施对优质产品的上市制造障碍;本法的最终目的在于保护消费者获得安全的膳食补充物的权益。⑵膳食补充物的定义:包括维生素、矿物质、草药或植物、氨基酸,人们用来增加总的膳食摄入量的膳食物质,以及以浓缩物、代谢物、成分或提取物形式出现的以上各种补充物的混合物;不作为传统的食物,也不作为一餐或膳食的唯一内容;标示为膳食补充物;不包括食品添加剂;其形式可包括粉末、软胶(囊)和胶囊。⑶必须要保证安全,但不规定需要向FDA送审哪些安全性资料。⑷不得申称有哪些保健功能,但某些已有充分科学证据的营养成分例外。⑸必须明确标示主要成分的名称和含量。⑹1994年10月15日以前未曾在美国上市的膳食成分称为"新膳食成分",需要向美国FDA提出申请(包括安全性资料和用途),FDA将在收到申请后180天内作出审批决定。⑺生产过程必须按照GMP的要求。⑻将建立一个"膳食补充物标签委员会",以向政府当局提出关于膳食补充物标示的要求。⑼在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内设立一个"膳食补充物办公室"来探讨膳食补充物在保健方面的作用,以及促进膳食补充物的保健和防病作用的科学研究。

第1章 绪论第2章 营养素与热能第1节 蛋白质第2节 脂类第3节 糖类第4节 能量第5节 维生素第6节 无机盐第7节 水第3章 食物的营养价值第1节 谷类食物第2节 豆类及其制品、硬果类第3节 蔬菜及水果第4节 奶类及奶制品第5节 畜禽肉及水产动物类第6节 蛋及蛋制品第7节 菌藻类第8节 营养保健食品第4章 合理膳食第1节 合理膳食的概念和要求第2节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第3节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第4节 食谱编制第5章 不同生理条件人群的营养第1节 孕妇与乳母的营养第2节 婴幼儿营养第3节 学龄前儿童的营养第4节 老年人的营养第6章 营养调查及评价第1节 概述第2节 营养调查内容和评价第7章 营养不良与营养支持第1节 营养不良第2节 营养支持第8章 常见疾病的营养治疗第1节 胃肠道疾病的营养治疗第2节 心血管疾病的营养治疗第3节 肝、胆、胰疾病的营养第4节 代谢性疾病的营养治疗第5节 肾脏疾病的营养治疗第6节 肿瘤疾病的营养治疗第9章 医院膳食管理第1节 医院膳食的种类第2节 医院膳食管理实习实习1 一周食谱制定与评价实习2 糖尿病患者食谱的编制主要参考文献附录1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附录2 食物一般营养成分(每100g食部)营养学基础(高专、高职)教学基本要求目标检测选择题参考答案

癌症病人应补充哪些营养物质,这5种营养素不能少!1、全谷物食物在全谷物里面会含有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以及养分,比如大麦、糙米等,在购买全麦食品的时候一定要看看里面的成分。2、纤维以及其它的碳水化合物在植物食物里面会含有大量的纤维,一种是不溶性的纤维,能够和食物残渣迅速的排出体外,另一种是水溶性的纤维能够和水结合在一起,具有软化大便的功效,防止大便干结。另外也应该多补充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比如玉米、米饭、土豆、豆类等。在含糖饮料以及甜点里面含有的碳水化合物也是非常丰富的。3、水水维持了身体的健康,身体的每个细胞都是离不开水分的,弱势群体中没有得到足够的水分或者出现脱水,就会导致身体中的各种营养,出现失调,同时也会让矿物质以及随行的液体失去平衡,导致生命危险。我们可以从饮食里面获取大量的水分,但是每天至少要喝八杯水,这样才可以确保身体的每一个细胞获得水分,若是出现腹泻或者呕吐时也要多补充水分。4、维生素以及矿物质当身体得到足够的矿物质以及维生素时,才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同时也要注意均衡饮食。当患上恶性肿瘤时不能更好的均衡饮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的药物来进行补充。5、抗氧化剂抗氧化剂主要是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a以及锌和硒,这些营养物质可以防止自由基对身体带来的伤害,在进行放射及化疗的时候,不能大量的服用抗氧化剂。温馨提示为了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并基于多年的肿瘤患者服务和数据积累,深入调研肿瘤医生、患者和市场上现有的产品、配方经过权威专家论证的下,依据《恶性肿瘤患者营养治疗指南2020》科学知识和研发理念,推出了以肠道修复为根本特点、遵循指南指导的营养成分为组方的“益爱宁”益生菌营养补充剂。益爱宁的组方以益生菌为基础,起到修复肠道、改善免疫、缓解炎症,添加了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所需的功能性食品辅料,通过有效的肠道调理和科学的营养供给,即 (“适合国人益生菌+功能性食品辅料”,双向协同,快速改善肿瘤患者的营养问题)。益爱宁是市场上最适合肿瘤患者进行营养辅助的口服营养补充剂(ONS),该类产品必须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指导下,单独食用或与其他食品配合食用。

  • 索引序列
  • 肿瘤参考文献
  • 肿瘤参考文献及资料
  • 抗肿瘤论文的参考文献
  • 抗肿瘤药物的参考文献
  • 肿瘤营养治疗的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