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考古学概论论文

考古学概论论文

发布时间:

考古学概论论文

3000字的小论文,建议你题目最好小一点!不知道你是刚刚涉及考古还是怎么?所以给你几个建议找一个遗址中的一种遗迹或遗物进行探讨。这个相对专业,但上中国知网就有很多。如:半坡的环壕研究,看《西安半坡》;汉代桂宫瓦当研究,看《汉长安城桂宫 1996~2001年考古发掘报告》讨论一下考古与其他专业的关系。如:中国考古学与文物学的关系(大一是我就写过类似的)看 中国考古学通论、中国考古史、考古十八讲、文物学概论之类的。这个相对简单。写一下区别、源流,写一下相互应该借鉴之处就可以了。

未发现文物在建设中的补救(目前各地建设部门与考古部门缺少沟通)城市化建设日益扩大,在开发建设中,施工单位缺乏考古常识,因此,有很多未发现遗迹极可能被永久破坏。如何补救成为焦点。供参考。

中国古文献概论考试

你应该去学校官网找,或者上贴吧看看,能不能进个考研群,或者找那个学校已经考上的研究生问问,肯定是要看学校规定的书的,别人不会知道你的目标学校考什么。

到学校官网查询参考书目一般在招生简章或者招生目录里都有如果没有,找一下官网有没有别的通知

中国古典文献学属于目录学的的一个分支,是考镜源流的学问,可惜现在高校都不提供参考书目,因此我不可能百分百的精确的必读书目,但是基本的图书资料还是知道的一些。比如四库全书提要总目,文科目录学,《目录学概论》《中国通史》《尔雅》《小学》《大学》《十三经》《中国文献学》等

古琴文化概论论文

偶然性,音乐演奏中最大的偶然性是一种二度创作,创作就会有创新就不是简单的重复。在古琴艺术中最大的特点是她的打谱艺术,你可以从这个方面考虑考虑!

关于古琴的地位,我们常听到“众器之中,琴德最优”(嵇康《琴赋》),“左琴右书”,“士无故不撤琴瑟”等话语,文人四友“琴棋书画”,琴位于首位,足见古琴读书人心中的地位。古琴在西周以前的地位是最高的,那时候古琴是统治阶级用来教化万民的手段,也是用来赏赐诸侯的礼器,春秋战国礼崩乐坏之后,古琴从礼器变成了乐器,被孔子纳入到儒家六艺之中。儒家学派自汉朝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的观点之后,便一直是中国的主流思想,古琴作为儒家六艺自然也是文人的必修课,古琴作为一个乐器也集中体现了中华传统儒道思想以及外传的佛家思想的精神境界,可以说古琴是文人精神世界外放的一种媒介,其地位是无可替代的。关于古琴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儒道思想一直是社会的主流思想,古琴的作用在这三两家主流思想中体现的最为明显。古琴是儒家的修身养性之器。孔子“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说的就是礼乐并非单纯的形式,更主要的是其背后具有的经世致用的意义。古琴已经成了儒家音乐思想的载体,更是在更深层次的功能层面探讨古琴具有的教化,修身和治国的功能。古琴的形制结构命名遵循的也是“尊卑有序”“君臣有别”伦理思想,依次宣扬儒家的礼法精神。古琴的音色也需合乎儒家推崇的“中正平和”的审美规范,反对“烦手淫声”等没学,古琴曲《广陵散》是被很多儒家学者摈弃的,宋代的朱熹,明代的宋濂都曾通骂过《广陵散》这种弑君的琴曲。古琴对于道家是师法天地的道器。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追求的是“道法自然”“法天贵真”,其在音乐审美上也有重要的体现。《老子》中“大音希声”推崇的就是一种自然之音,贬斥人为之乐。更有“弹琴者至于忘机,乃通神明”,“鼓琴者心超物外,则音合自然”等说法反映的正是琴人在演奏欣赏层次上追求的“大音希声”的境界,《庄子》“至乐无声”是道家对于古琴的最高艺术定位。文/洛水琴客供参考。

中国古文献概论

古典文献学专业学什么 附学习科目和课程发布时间:2020-02-24 11:26:06 文/马一波古典文献学专业简介古典文献学是一门古雅的学问,跟现实生活距离甚远,学起来比较枯燥,同时它又较难学,既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又需要广泛的知识和开阔的思路,甚至需要学贯中西、汇通文理。古典文献学专业课程中国古典文献学、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文科工具书使用、出土文献概论、古代文化概论、古文献学史、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史等。古典文献学专业就业前景历年毕业生除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外,进入编辑出版、图书档案、旅游、政府机关、学校等单位古典文献学专业培养目标与要求本专业培养具备中国古籍整理与古典文献学全面系统知识,能在教育、文化、出版部门,从事古籍整理、传统文化方面的实际工作、古典文献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文献学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古籍整理和中国古典文献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古典文献学专业所需能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关于古籍整理、古典文献学的基本理论;了解我国关于古籍整理及编辑出版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及汉语言文学、历史、哲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具有较强的古籍整理能力和古典文献修养,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并有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掌握中文文献资料的查询手段。收起

考古学论文集

为研究性著作,收书达三十余种,现掌握资源不过二十余种。已经和即将出版的有:【甲种第一号】《积微居金文说》杨树达撰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 北京 中国科学院 1952年【甲种第一号】《积微居金文说》2版(增订本)杨树达著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59年【甲种第二号】《殷虚卜辞综述》陈梦家著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56年【甲种第三号】《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郭沫若著 上海 上海书店 1999年【甲种第四号】《考古学论文集》夏鼐著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61年【甲种第五号】《梁思永考古论文集》梁思永著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59年【甲种第六号】《新中国的考古收获》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61年【甲种第七号】《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郭沫若著 新1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61年【甲种第八号】《金文丛考》郭沫若撰 影印本 北京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4年【甲种第九号】《卜辞通纂》郭沫若撰 石印暨影印本 东京文求堂 日本昭和8年(民国22年 1933年)【甲种第十号】《甲骨文字研究》(郭沫若考古论著之一)郭沫若著 新1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62年【甲种第十一号】《石鼓文研究 诅楚文考释》郭沫若著 影印本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2年【甲种第十二号】《殷契粹编》郭沫若著 新1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65年【甲种第十三号】《考古论集》郭沫若著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2年【甲种第十四号】《考古学和科技史》夏鼐著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79年【甲种第十五号】《汉简缀述》陈梦家著 北京 中华书局 1980年【甲种第十六号】《汉代考古学概说》王仲殊著 北京 中华书局 1984年【甲种第十七号】《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4年【甲种第十八号】《中国新石器时代论集》安志敏著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2年【甲种第十九号】《安阳殷墟头骨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5年【甲种第二十号】《科技考古论丛》王振铎著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9年【甲种第二十一号】《中国古代天文文物论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9年12月【甲种第二十二号】《中国考古学论丛》(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建所40年纪念)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3年5月【甲种第二十三号】《殷墟的发现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 北京 科学 1994年【甲种第二十四号】《中国商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8年【甲种第二十五号】《考古求知集》(考古研究所中青年学术讨论会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年4月【甲种第二十六号】《夏鼐文集》夏鼐著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年【甲种第二十七号】《西周铜器断代》陈梦家著 中华书局出版 2004年5月【甲种第二十八号】《21世纪中国考古学与世界考古学》(纪念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成立50周年大会暨21世纪中国考古学与世界考古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年【甲种第二十九号】《中国考古学 夏商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年【甲种第三十号】《中国考古学 两周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年

《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 《中国大百科全书 考古学》 《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 《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续集)》 《中国青铜文化结构体系研究》 《中国考古学 夏商卷》 《中国考古学 两周卷》 《殷墟的发现与研究》 《先秦城市考古学研究》 《中原青铜文化系统的几个问题》 《中国考古学的跨世纪反思》(下) 《周代棺椁多重制度研究》 《国学研究》 《汉代考古学概说》 《秦汉考古》 《先秦两汉考古学论集》 《从商周“集中公墓制”到秦汉“独立陵园制”的演化轨迹》 《文物》 《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 《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 《考古学是什麼:俞伟超考古学理论文选》 《走向21世纪的考古学》 《中国考古学:走近历史真实之道》 《旧石器时代考古》 《中国远古人类文化的源流》 《新石器时代考古》 《中国通史 远古时代》 《中国文明起源新探》 《仰韶文化研究》 《史前考古论集》 《中国考古学:九十年代的思考》 《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墓地研究》 《考古学研究》事实

到你报考的学校网站,查看招生简章,一般都有。

  • 索引序列
  • 考古学概论论文
  • 中国古文献概论考试
  • 古琴文化概论论文
  • 中国古文献概论
  • 考古学论文集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