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教育理论与实践投稿经验总结和体会怎么写

教育理论与实践投稿经验总结和体会怎么写

发布时间:

教育理论与实践投稿经验总结和体会怎么写

语文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教育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所思:要上一堂语文课难,要上好一堂语文课更难。经历备课转折一关的时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说,要设计好精而简的导语,设计好严而松的课堂环境,还需要语文教师具备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将课堂教学落于实处。语文课虽然难,但是也有收获成果的乐趣。难并快乐着。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标准中又说: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完成这一任务,光靠课内是不行的,必须借助课外阅读来完成。 三、寻求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 要有效地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必须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为此,教师需要经常结合阅读教学,了解学生阅读动向。 一次,新的语文书发下后,学生新奇,从头到尾把它读了一遍。有一个学生问我:“老师,为什么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衣袋里塞满了虫子?”我翻开苏教版语文书第九册,看到了《塞满昆虫的衣袋》一文,眼前一亮。原来课外阅读兴趣的根源就在这里。于是,我让学生寻找科学家研究科学的故事来阅读,跟学生一起,在网上观看科学家研究科学录像和影片。这样,科学家热爱科学的精神,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领悟了。 四、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 课外阅读要讲究最佳机会。这一最佳机会,因学生、教师、环境的不同而不同。一句话,教师要根据教学意境来确定课外阅读的最佳机会。这个意境的一般表象是:学生阅读兴趣应处于高潮、亢奋的时机。每天早晨,我一到学校,就去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天,我偶尔听到两位学生在争论谁学的古诗多。一个说:“我会背于谦写的《石灰吟》!”另一个说:“我会背王冕写的《墨梅》!”一个又说:“我会背王维写的《鹿柴》!”另一个又说:“我会背李白写的《早发白帝城》!我豁然开朗:原来,读书兴趣的源泉就在这里——听和看。于是,我赶忙从学校的阅览室里,借来了十多本《古诗集》,发给学生轮流去读。在几个礼拜中,全班45位学生,都把十来本《古诗集》看完了。正在此时,我在班级里举行了一次诗歌朗诵会。结果,同学们争着朗诵,多的能朗诵三十几首古诗,还有声有色。趁此机会,我向全班学生宣布了一个好消息:从现在开始,同学们可以每周一次,去阅览室借书看。一时间,班上读书之气蔚然成风。 五、教给课外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会解决“会学”的问题。通过二十几年的语文教学,我摸索出了几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1、编写提纲法。主要给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纲。2、卡片摘录法。即在阅读时,把文章的要点或重点句、段摘录在卡片上。3、符号代替法。即根据自己的读书习惯,设计多种符号,在文中圈、点、勾、画。4、批语注释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上批注的文字。5、索引法。即用编索引的方法来读书,记下文章篇名、作者、报刊的名称期数、页码,需要时翻索引。6、剪贴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断剪下来,贴在剪贴本上。这几种方法均以学生“动手、动脉、动口”的实际阅读训练为主。 总之,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其意义、作用是非同寻常的。课外阅读“天地广阔”这必将是提高语文素质的又一新篇章。篇二:语文教学经验总结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在刚踏上教师岗位的我,是要好好学习和探索的,在这一年里,经过学校领导的几次教育培训和同年段老师的指导,我懂得了一些经验,以下是我在七年级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一、把心贴近每一个学生 常言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学生的差异性必然存在。著名教育家韩凤珍说过:“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 1、给优生以雄心 优秀的学生有他扎实的基本功,有他超人的智慧,甚至还有独道的学习方法,基于这些优越的条件,我要求学生拥有的是雄心壮志,要定下更远更高的目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七(9)班的卢美琪和七(10)班的曾福川是极具语文天赋的两位学生,她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浓烈,文笔优美,阅读鉴赏及审美能力都很强,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老是给她们灌输要争第一,要考高分,要有向前闯的勇气和决心,因此,在两个学期的每次考试中,他们都能考出理想的分数。 2、给中等生以信心 中等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总是吊在中间,因而好多易满足的同学也就乐于呆在这个位置,平平而过,懒懒散散,消极地对待自己的成绩。针对这种心理,我给中等生的是信心,我鼓励他们通过努力还可往上一些,我把他们归为中上等,意思是有可能上升趋势,因而好多学生恢复了信心,他们努力赶超,扩大了优生的范围。 3、给差生以上进心 在一个教师的眼中,学校中应该没有“差生”,只有学有困难的学生。我尊重这类学生。努力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我并不比别人差”,“我还有优于别人的长处”。七(10)班有个叫陈钦鹏的同学,学习上一窍不通,但他会设计一些小东西,因此我常常在语文课上穿插一些设计灵感,让他表演,获得大家称赞,还有一位童欲坚同学,学习极差,但他常常出其不意地回答出我的一些难题(也许是偶然),但我就趁此机会大肆渲染,鼓励他,促使他上进。这样,这些所谓的差生有了一点学的甜头,也就多了一点学习的劲头了。 二、把业授给每一个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因此,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创造者。 1、课堂进度顾及每个学生 我通常上课的进度不快,我的每堂课要能使每个同学听懂,每个同学有所得。特别是按照游董所提出的“分层导学”的教学理念,先在导读提纲指引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2、课堂提问针对每一层学生 重点难点提问中我因势利导,难题抛给优生,而易题留给了中下等同学,这样优生感觉有挑战性,而差生也不会因答不上而尴尬,失去学习的信心。 3、课后辅导落实每一类学生 培优补差是落实的重点,对待优生我在课堂上进行拔高训练,比如写作技巧的指导,阅读的综合能力的提高,让这类学生真正优起来,而对于差生则注重基础的训练,有关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浅易的阅读等达到一个巩固过程,这样因地制宜,适得其所。 4、分层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我所布置的作业也有所不同。让中等生和优生能有个质的提伸,我增加了课外提升的练习。让差生对课堂上的基础知识在做巩固。 三、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初一年级刚刚从小学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让学生懂得如何学习语文,为以后的语文的学校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 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否定中成长 直到现在,我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最近,我发现,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作文的教学有时会令感到“束手无策”,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这些障碍,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 1、自主的价值在于学生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教师的主导一定要在事前有了足够的铺垫,学生已经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 2、探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事事探究,对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探究既要注重过程可也不能忽略结果,探究的目的是为了问题解决。 3、盲目活动很可怕。虽然新课标强调对话,认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但是并不等于在课堂中阅读理解的过程以教师、学生的一问一答来完成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整堂课一个讨论接一个讨论,一个交流接一个交流,学生个体阅读、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特别是学生的默读、静思、写作时间多被挤掉,最终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4、语文学科要有语文学科的特色,语文的文学性和趣味性不能忽视。

我复制别人的,自己缩减缩减吧:我于2010年9月4日至10月16日在湛江市东海区觉民小学进行了六个星期的教育实习。我实习的基本内容包括五部分: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教育调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研究性学习课程指导。本人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班主任工作:为期两个星期,指导学生完成主题班会《诚信在我心中》及组织班级友谊赛。 (2)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完成教案数为四份,试讲次数为四次,上课节数为六节。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查找语文学科的资料及参与制作网络环境下自然学科图表复习专题网站。 (4)教育调查:选题,合作设计问卷,问卷发放,问卷统计及完成一份教育调查报告。 (5)研究性学习指导:为期两个星期,指导初一(5)班部分学生完成班级主页的制作。 经历了一个月的实习生活,让我初尝了身为一名教师的酸甜苦辣,也更让我体会到当一名教师所肩负的责任。在这一个月里,作为一名实习教师,我能以教师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处处注意自己言行和仪表,热心爱护实习学校的学生,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全力做好班主任及教学的每一项工作;同时作为一名实习生,能够遵守实习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实习学校领导 和 老师,虚心听取他们的指导意见,并且和其他实习生一起团结协作完成实习学校布置给我们的任务,很好的塑造了我们教育技术专业的形象,给实习学校留下好的印象。 在实习期间,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 一、班主任工作 (1)在工作准备方面 首先我能较快的了解整个班级的情况特点。记得刚开始见习时,我和丽萍就急着找班主 任潭 老师了解班级情况。但潭老师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而是让我们自己去发现、去了解。可能当初我们有点不理解。但后来想一想潭老师并没有做错。我们应该用自己的眼睛用心去观察了解这个班级,了解学生,毕竟我们面对的还是学生,这也是对我们工作的一个考验。接下来我就通过班委会议了解了班级的一些日常工作以及班委的一些职责。 其次,我能较快的熟悉和掌握学生的情况。为了增进对学生的了解,我抓住一切肯能的机会和他们接触交流。除了上课时间,我一直是跟班的。刚开始几天,学生都不怎么和我说话,都非常被动。我发现自己好象很难融入这个班级,原因是彼此还不了解,这时我应该采取主动,通过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慢慢的和他们交流。通过自己的主动以及对他们的关心,学生也逐渐放开来了,都愿意主动找我交流了。师生之间就应该多交流,只有这样,你才能了解学生。 (2)在班级日常管理方面 我能在班主 任潭 老师的指导下,辅助她主持日常工作并组织了一次班级活动。在这短短的两个星期,我更多的是监督学生的学习、纪律以及卫生。在监督的同时,不忘给他们灌输一些道理,能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比如早自修的作业上交,很多同学每次过来不是说自己忘了做作业就是说不会做的理由来拖欠作业。通过自己对他们的监督及必要的思想教育,一部分同学能很好的改掉拖欠作业这不好的习惯。特别是我们班的张嘉迅,每次作业都是空白,到了后来都是他主动把作业本给我,看到上面写满满的,我非常高兴。我想他们还是比较懒,学习主动性不够,像此类学生就需要我们的监督和引导。除了作业,还有卫生打扫,女生普遍比较认真积极,而有部分男生就非常偷懒,总是推推拖拖。对与这类学生,就应该给他们明确的任务。我们班有太多调皮的学生,我发现自己很难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你不能对他硬来,你越是态度强硬,他就越反抗。对于这类学生,应该在平时和他们多交流,能够在平常的交流中适当的通过一些言语对他们作一些引导。 (3)在班级活动方面 开展活动,学生是主体,因此开展的活动就应该迎合学生的兴趣。在一开始,我就在学生中展开一些调查,询问他们喜欢开展什么体育比赛,以及什么性质的班会。通过收集学生的意见,我组织了一场篮球友谊赛。我想通过这个比赛能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为了更好的准备这场比赛,我还让学生展开了一些训练,这些训练非常有效果,最终以绝对优势赢得了胜利。在比赛过程中,女生可谓表现积极,能够很好的为队员加油助威。这就很好的体现了班级的凝聚力。而在班会方面,很多学生喜欢比赛性质的,又要结合知识方面的活动。但在我担任实习班主任期间已经安排了诚信班会。为此,我就跟丽萍商量在她担任班主任期间进行一次知识竞猜主题班会。那次班会下来,同学们的思维异常活跃,而且小组之间竞争非常激烈,这也很好的体现了我们班学生特点,好胜、好动。 时间过的非常快,当我真正了解学生特点,开始和他们建立起感情时,却结束了。虽然非常短暂,但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特别是认真负责,也尝到了当老师的酸甜苦辣,感受到学生的聪明可爱。在这次实习中,我从班主 任潭 老师身上学到很多,同时充分体会到“爱心”在师生中的关键作用,只有你对学生付出真爱,你才能取得学生对你的尊重和信任。但在实习中,我不能很好的做到“爱”跟“严”结合,可能我的他们的爱有点过度,以致于有时有点迁就他们。我想对学生的爱一定要有一个度,而且必须跟严结合。该严的时候就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理解你的爱。 二、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教学更是实习的重点,以下是我实习的一点心得。 第一是预备阶段。通过指导老师先熟悉实习班级的信息技术上课情况,认识班上的每个学生以及了解他们对于信息技术课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认真听指导老师以及其他同学上课。现在的听课的感觉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以前听课是为了学习知识;现在听课是学习教学方法。目的不一样,上课的注意点就不一样,现在注意的是指导老师及其他同学的上课方式,上课的思想思路。接着,根据在大学所学的教育知识和在中学实习听课所学到的,自己在已有的基础上备课、试讲,做足了上讲台的准备。 在经过了前两周的听课、试讲后,第三周我正式走上讲台。作为一名教师,还有一个天职就是教书,无私地把知识传播给学生。这也是我们实习的重要内容——授课。我初次体会到当老师的辛苦。上一节课,要经过“备课(写教案)——试讲——上课——接受学生反馈的信息——评讲”这样一个流水线。看起来简单,可其中每个环节又有很多小细节,最主要的是“上课”。这个环节,也就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课堂教学”。 由于信息技术是在机房上课,游戏及其它等的因素对学生的引诱力比较大,因此很难控制学生的注意力。经过两个星期的听课,我的体会是必须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在乐趣中学习才能使学生爱上学习,不再视学习为负担。这样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听了两位老师的课,一位活泼,一位严谨,从效果来看,前者要好一些。因此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必须有好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中,首先我能够注重情景的设计。 在所上的四节课中,有两节课我都创设了情景,而且情景设计的都比较贴切,一个是大话西游的后传,一个是梦幻西游人物榜,学生都很感兴趣。特别是在导入时引用情景能使学生在一开始就保持高的兴趣。 其次注重对任务的设计。 在设计情景的同时,我还在情景中设置了不同的任务。这些任务都是围绕情景展开,任务环环相扣,贯穿课堂的始终,不断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更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最后注重对教学媒体的设计。 在教学媒体上,有两节课我选择了网站的形式。在网站设计时,融入了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人物图片及一些Flash动画,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很好的辅助了课堂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并努力探索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网络环境下,教师与学生之间角色关系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其有利于学生自主的、个性化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创造了更大的空间。在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方面,我采用了学习型网站的形式,学习型网站的一个主要特点和优势在于资源的整合,学生可以利用网站查找所需要的信息,进行自主学习,可以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上过的几节课中,应该说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当然我这个学习型网站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还需要不断完善。但我认为最最重要的还是要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自己还存在不少缺陷。 (1)、个人在讲授知识点时,没有突出重点、难点,过于追求学生的自主探索。 (2)、课堂的调控和应变能力还有欠缺,有待加强。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自己往往还不够清醒,不能很好的处理。我认为一个教师最主要的基本功还是体现在课堂的控制上,我应该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 三、其他方面 除了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我还完成了学科整合语文资料的查找、自然科学图表复习专题网站的制作、教育调查问卷的设计、统计以及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其中学科整合和研究性学习是我们专业独有的实习任务。 在这些任务中大部分都是需要小组协作完成的,因此小组成员之间分工一定要明确,而且要体现团体合作精神,我认为自己在这方面做得还是比较到位的。 1、在学科整合方面,本来规定是做一个学科整合的教案,后来实习学校只让我们完成资料的查找和学科网站的建设。虽然听起来找资料是件很简单的事,但是还是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耐心的。特别是学校给我们的要求比较高,既要包括文字材料还要图片、音频及视频等,这就给我们带来一定的难度。最终我们还是通过学习搜索技巧及任务分工基本上找全了所需的资料。在学科网站制作上,我们小组负责的是自然学科图表复习专题网站的制作,由于那个老师是第一次尝试在网络环境下学习,因此对网站具体要实现哪些功能以及网站可以实现什么功能都不是非常清楚,这时我们将自己所学过的知识将信息技术很好的融入到网站之中,很好的辅助了教学。但是遗憾的是我们没学过动态网页的制作,很多动态上的技术自己没掌握,幸亏有其浓在我们这组,于是我们就进行了分工,我负责了界面设计以及一些图片的处理。 2、在研究性学习方面,由于那边的老师已经给布置了任务,我们自己设计的就不能实施了,因此我们只能是指导学生开展。由于研究性学习是小组合作开展的,对于初一的学生,他们很难将分工进行合理的搭配,而是各管各的,有时候能力强的全揽所有的任务,此时候就需要我们进行指导与监督。而且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研究过程,适时的给予点拨。我们对学生的辅导只能适度的介入,而不能样样都管。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会到研究的整个过程。同时也确保学生的中心地位。 由于研究性学习是一个新的课程,是涵盖多个学科的综合性科目,因此它要求教师具有全面的知识,这样才能给学生提供更广的意见和建议。在指导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自身知识的缺陷,因此自己需博览群书,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来充实自己。 3、教育调查方面 这次调查由于时间紧缺以及人力资源的有限,因此调查范围比较狭窄,集中在温州十二中和十三中两所学校中,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反映整个温州市区中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温州十二中和十三中都是应用教育技术比较好的学校,学校都非常重视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有了学校的重视,以及硬件方面的投入,教师基本都具备比较好的信息素养。因此从这次调查来看,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硬件条件是具备的,基本操作也都掌握的比较好,特别是年轻教师,而且对应用教育技术的态度也是非常积极的,对应用信息技术的目的也是明确的。但由于个人(如年龄、时间、费用)、技术、理论等方面的因素,教师在实际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效果与我们设想的有差距,特别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方面。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作为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我想更应该在校期间努力学习各方面的技能,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只有这样充分体现自己的价值,为信息化发展添砖加瓦。 从这这几项专业实习中,我深刻认识到了在学校学的专业知识不管是理论还是技术还不够细致,不够深入,比如网站的制作及帮老师做一些课件时发现自己的技术还是比较欠缺的。我们所学的更多的是一些入门的基础,而且理论学习方面根本没有应用到实践中。这次实践是一次很好的练兵机会,我学习到了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 四、建议 我希望我们学院以后能多和中学联系并和他们建立长期的基地关系,并开展一系列的合作。包括课题的研究开发,教学设计,学科资源网站的建设等等,并把这些任务都布置给我们。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学以致用,同时也可以为我们教育技术做一个很好的宣传。总之要多给我们实践的机会。

价格理论与实践投稿经验总结和体会怎么写

会。如果交了版面费,还想退稿的话,必须要联系杂志社的编辑,取得对方同意后才可以退稿。按照论文投稿的方式,论文写好之后,投稿给杂志社,杂志社通过一审,二审以及内审之后,发录取通知书给作者,作者再按照录取通知书的要求,给与杂志社相关的版面费,杂志社收到版面费之后进行排版和刊登。

情报理论与实践投稿经验总结和体会怎么写

(1)《信息资源管理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2)《信息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一主编(3)《计算机情报检索(第二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4)Managing IT in Government, Business & C IRM Press, Hershey PA, USA, 本人和研究生傅欣、张莉扬负责其中第七章的撰写工作(5)《20世纪图书馆学情报学》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2年11月 本人和研究生侯艳飞、李箐负责其中一个分支——“20世纪信息检索技术新进展”的撰写工作(6)《网络传播研究》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2年7月 主编之一, 论文集(7)《21世纪情报学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2年7月 主策划之一(8)《信息数字化与法律: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法律问题》 法律出版社, 2002年6月 本人和研究生孙广芝、田敏负责其中两篇研究报告的撰写工作(9)《社会科学信息资源网络建设》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2年1月 主编之一, 多人合著(10)《电子商务案例》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年12月 本人和研究生田敏负责其中3个案例的撰写工作(11)《信息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 教育部高教司组编,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书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8月 本人和研究生范晓虹负责书中第一章“信息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撰写工作(12)《企业信息化知识手册》 北京出版社, 1999年9月 主编, 多人合著(13)《信息高速公路——面向未来社会的震荡》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6年12月 二人合著(14)《科技文献检索教学大纲》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年3月 本人负责其中三章的编写工作(15)《21世纪的信息技术》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5年7月 二人合著(16)《计算机情报检索》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年3月 主编, 三人合著(17)《档案干部继续教育讲座》 中央电视大学出版社, 1992年9月 本人负责其中一讲“情报科学与情报技术”(18)《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情报·档案类)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2年 本人负责若干条目的撰写和审改工作(19)《科技文献检索指导》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年1月 主编(20)《图书馆学情报学词典》 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1年12月 分支学科负责人(21)《文摘的概念与方法》(译著) 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1年6月 主译之一, 负责统稿(22)《索引编制工作手册》(译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年4月 主译之一, 负责统稿(23)《目录学论文选》 书目文献出版, 1985年 主编之一(24)《科技文献检索》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5年 主编 1988年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 1994年修订再版,2007第9次印刷学术论文 2007年以后1 赖茂生,闫慧,关于中国公益信息制度的战略思考,图书情报工作 20112 赖茂生,邢博,从公务员招聘看我国情报学人才培养,情报科学 20103 赖茂生,知识时代的LIS如何定位和发展,图书情报工作 20104 赖茂生,EA、制度与顶层设计,电子政务 20105 赖茂生,赵康,企业信息管理人员信息行为和信息素养研究,情报科学 2010-07-15 3 3087 赖茂生,龙健,新媒体的节目内容创新研究,科技传播 2010-02-23 1 2328 赖茂生,屈鹏,大学生信息检索能力调查分析,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0-01-21 7 9199 龙健,赖茂生 ,DOI的兴起与我国的对策,情报杂志 200910 赖茂生,龙健,信息化调研综述,产权导刊 200911 赖茂生,信息公开制度建设与电子政务深化应用,电子政务 2009-09-15 1 24712 赖茂生,屈鹏,用户需求模式协同构建的初步探索,情报科学 2009-09-15 1 18113 赵康,赖茂生,我国期刊网络出版业的市场环境分析,情报探索 2009-09-15 0 12514 王芳,赖茂生,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电子政务 2009-08-15 11 72715 赖茂生,孙鹏飞,高校信息素养评价标准发展研究,情报科学 2009-08-15 8 54916 赖茂生,提升学科理论水平 关注信息制度研究——祝贺《情报理论与实践》创刊45周年,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917 赖茂生,屈鹏,中文搜索引擎查询与反馈词语特征研究,中文信息学报 200918 赖茂生,叶元龄, 闫慧,李璐,从产业融合看数字内容产业发展——基于广东产业发展的分析,情报科学 200919 赵康,赖茂生,知识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应用研究,医学信息学杂志 200920 赖茂生,屈鹏,赵康,论期刊评价的起源和核心要素,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21 赖茂生,屈鹏,网络用户的搜索入口与跳转行为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922 赖茂生,屈鹏,搜索引擎查询日志的词性标注和挖掘研究,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923 赖茂生,屈鹏,网络用户的查询与点击行为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924 赖茂生,屈鹏,李璐,张丽丽,网络用户搜索的语言使用行为研究——实验设计与搜索价值,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925 赵康,赖茂生,知识管理成熟度模型的结构与创建,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200926 赖茂生 ,深入了解前沿,把握情报学的发展方向,图书情报工作 200927 赖茂生,屈鹏,谢静,知识组织最新研究与实践进展,图书情报工作 200928 赖茂生,闫慧,叶元龄,李璐,内容产业与文化产业整合与协同理论和实践研究,情报科学 200929 赖茂生,屈鹏,相关性基础理论及其在检索建模中的作用研究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830 叶元龄,赖茂生,农村居民信息需求对农村信息化政策的启示——基于广东的分析,科技管理研究 200831 赖茂生,闫慧,叶元龄,李璐,内容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研究,情报科学 200832 赖茂生,闫慧,网络搜索中语言使用特征研究,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833 赖茂生,闫慧,用户自然和社会属性对网络搜索中语言使用行为的影响,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834 赖茂生,信息公开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电子政务 200835 赖茂生,闫慧,龙健,海峡两岸信息资源产业比较研究,情报科学 200836 赖茂生,信息管理的核心领域和发展前瞻——兼论信息管理本科课程体系建设问题,第十三届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837 赖茂生,屈鹏,网络用户信息获取语言使用行为研究,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838 黄敏,赖茂生,语义检索研究综述,图书情报工作 200839 赖茂生,闫慧,龙健,海峡两岸信息资源产业比较研究,情报科学 200840 赖茂生,闫慧,龙健,论信息资源产业及其范畴,情报科学 200841 赖茂生,把握前沿,规划远景,扎实推进学科建设,图书情报工作 200842 赖茂生,王琳,李宇宁 ,情报学前沿领域的调查与分析,图书情报工作 200843 赖茂生,王琳,杨文欣,李宇宁,情报学前沿领域的确定与讨论,图书情报工作 200844 黄昆,赖茂生,图像情感特征的分类与提取,计算机应用 20082005年-2007年[1] Guifa Teng, Maosheng Lai, Peng L A New Retrieval Scheme Using Meaning Attributes for Ancient Chinese Medical Literature, INFORMATION, V8, N3, 2005[2] Guifa Teng, Maosheng Lai, Jianbin M Feature Extracion of Chinese E-mail Documents for Authorship Mining, INFORMATION, V8, N3, 2005[3] 王琳、赖茂生:对知识资本与虚拟经济研究的思考,信息时代的经济学与管理学,2005年信息经济学年会论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351-356页[4] 陈芬、赖茂生:美国的基因信息隐私权保护,信息时代的经济学与管理学,2005年信息经济学年会论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282-286页[5] 熊艳红、赖茂生:中国数字内容产业现状简析,信息时代的经济学与管理学,2005年信息经济学年会论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140-148页[6] 申静、赖茂生、钱程:知识型服务创新对信息和通信技术聚合的影响情报科学, 2005(10)[7] 赖茂生:读《参考咨询新论》有感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5(4)[8] 赖茂生:高校知识管理浮出水面中国教育网络,2005(9)[9] 赖茂生:如何破解知识社区三大难题 专家把脉数字资源建设 中国教育网络, 2005(8)[10] 赖茂生、侯艳飞:跨语言检索技术:策略与方法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11] 汪媛、赖茂生:网络版全文数据库综合评价模型的测试应用分析 情报科学, 2005(7)[12] 王妙娅、赖茂生:跨语言信息检索中的询问翻译方法及其研究进展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5(4)[13] 傅湘玲、赖茂生、黄昆:企业内容服务的战略设计与实施 情报学报, 2005(3)[14] 汤艳莉、赖茂生:ontology在自然语言检索中的应用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5(2)[15] 黄昆、赖茂生:感性工学及其在图像检索中的应用,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6(5)[16] 岳珍、赖茂生:国外“情景分析”方法的进展 情报杂志, 2006(7)[17] 黄昆、赖茂生:以用户情感为线索的图像检索研究 情报科学, 2006(9)[18] 赖茂生、吴龙婷等:国外用户网络搜索行为研究进展, 情报学报, 2006(s1)[19] 赖茂生、王琳:情报检索发展路径的转向, 情报学报,2006(6)[20] 岳珍、赖茂生:基于信息构建的网站设计理念研究 情报科学,2006(11)[21] 陈芬、赖茂生:视频检索的用户策略 情报科学, 2007(1)[22] 岳珍、赖茂生:特派员制度的创新意义中国科技论坛, 2007(3)[23] 赖茂生:数字时代的情报学图书情报工作, 2007(4)[24]丁璐璐,赖茂生,移动通信增值服务的运营模式研究 ,江西图书馆学刊 2007[25]王琳,赖茂生,信息集成的领域分析研究,图书情报知识 2007[26]耿骞,赖茂生,自然语言检索的实现及其关键问题,情报科学 2007[28]屈鹏,隆捷; 吴龙婷; 赖茂生,国内外情报学研究现状的统计分析,情报资料工作 2007[29]王琳; 赖茂生,信息技术接受机制研究——对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导入的启示,情报科学 2007[30]邱惟明; 赖茂生,中国软件产业规模和软件人才趋势的系统动力学分析,情报科学 2007[31]叶元龄; 赖茂生,关于发展公益性信息服务的思考,商业时代 2007[32]黄昆,赖茂生,彩色自然风景图片的四季特征提取,情报学报 20072004年之前[1]信用信息及其传播 《情报科学》 2004年05期 合著[2]Web信息检索技术及研究进展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4年05期 合著[3]继续发挥好情报学理论传播主渠道的作用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4年04期[4]商标图像检索技术述评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4年04期 合著[5]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基本理论研究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4年03期[6]信息哲学研究综述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4年03期 合著[7]企业知识管理集成的研究 《情报学报》 2004年03期 合著[8]信息经济学体系探索 《情报学报》 2004年01期 合著[9]关于信息构建(IA)的十个问题 《江西图书馆学刊》 2004年01期[10]信息技术与零售之王沃尔玛 《情报科学》,2003年09期[11]信息空间构建相关问题探讨——用户体验和系统可用性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3年01期 合著[12]认知过程链与情报学的新定位 《情报资料工作》 2003: 3, p5- 合著[13]信息技术在商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3: 3, p249- 合著[14]中国网络咨询业的发展及对策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3: 2, p102- 合著[15]信息空间构建相关问题探讨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3: 1, p8- 合著[16]情报学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3: 1, p80-84+[17]情报学的学科发展与教育问题 《情报学报》 2003: 1, p1-[18]从信息不对称理论谈我国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信息支持问题 《情报资料工作》 2003: 1, p10-12 [19]国内IT管理咨询业的兴起与发展 《电子商务世界》 2002: 12, p86-[20]IT管理咨询业发展分析 《电子商务世界》 2002: 11, p90-[21]IT管理咨询企业运营分析 《电子商务世界》 2002: 10, p80-[22]“三问”IT管理咨询 《电子商务世界》 2002: 9, p28-[23]网络传播的内涵、功能和效果初探 《第四届全国科技传播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年7月 P1-[24]第三届全国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综述 《第四届全国科技传播研究会年会论文集》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年7月 P378-[25]Images Organization on N 《数字图书馆:新世纪信息技术的机遇与挑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2年7月 合著[26]The Integration of Material Flow, Cash Flow and Information Flow in E-C 《信息资源管理协会国际会议论文集》 2002年5月 合著[27]Information Resource Development in C 《信息资源管理协会国际会议论文集》 2002年5月 合著[28]论信息经济的制度变迁 《情报学报》 2002: 5, p608- 合著[29]信息空间构建(IA)初探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2: 4, p79- 合著[30]基于语义联想的中文图像搜索引擎——构想与实验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2: 3, p63- 合著[31]商业企业信息化的脚步 《信息系统工程月刊》 2002: 1, p6- 合著[32]政府信息公开与立法研究 《情报学报》 2001: 3, p276- 合著[33]知识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国信息导报》 2001: 12, p8- 合著[34]中国网络咨询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庆祝中国科技信息事业创建45周年学术讨论会》 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1年10月[35]网络信息检索工具评价实验 《情报学报》 2001: 6 & 8, p299-301, p430- 合著[36]企业竞争情报活动研究 《情报学报》 2001: 4, p174- 合著[37]信息化与数字鸿沟 《现代信息技术》 2000: 12, p84-[38]现代咨询机构的若干特征 《中国信息导报》 2000: 9, p54- 合著[39]亚马逊漂流——由亚马逊的经营模式想到的 《信息系统工程月刊》 2000: 6, p16- 合著[40]信息主管如何驾驭信息 《信息化建设》 2000: 5, p25-[41]电子商务活动中的隐私保护问题 《中国信息导报》 2000: 5, p56-[42]情报学的发展观 《图书情报知识》 2000: 4, p2-4+[43]从电子出版到数字出版 《中国电子出版》 2000: 3, p40-[44]21世纪的电子信息服务体系 《中国信息导报》 2000: 1 & 2, p6-9, p10-[45]信息主管: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 CONDEX/China’ 99 讲演 1999年3月[46]因特网信息传播中的管理问题及其对报刊的影响 《中国新闻学院学报》 1999: [47]对当前“知识经济”宣传的思考 《科学决策》 1998: 5, p20-[48]CNII and State-owned Enterprises R 第二届信息基础结构国际研讨会论文, 1998年4月[49]企业需要高素质的CIO 中国计算机报 1998: [50]CIO的概念和历史沿革 中国计算机报 1998: [51]浅议情报科学及其教育问题 《情报科学》 1998: 1, p12-[52]信息高速公路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广州市信息服务业发展与管理研讨会论文集》, 1997年10月 P82-[53]总结经验,深化改革,开创函授教育新局面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信息管理系五十周年专刊) 1997年9月[54]立足于大信息观念的专业教育改革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信息管理系五十周年专刊) 1997年9月[55]科技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框架初探 中国第二届科技传播暨中国科学社与中国近代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 1997年6月, 杭州[56]我国信息资源管理的政策立法研究 《中国信息化法制建设研讨会论文集》, 1997年3月 合著[57]我国现行信息资源管理的政策与法律研究 《科技与法律》 1997: 1- 合著[58]国民经济信息化政策立法的国际经验研究 《科技与法律》 1997: 1- 合著[59]Effects of National Economy Informatization on E 信息资源与社会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 1996年, 武昌[60]美国情报学会第58届年会评述 《高校社会科学研究与理论教学》 1996: [61]科技传播中的法律问题 《科技传播研究——首届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选》 孙宝寅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年3月 合著[62]九十年代的信息经济学研究动态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1995年年会, 1995年, 北京[63]光盘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情报学年评》(第一卷) [64]多媒体技术和电子出版发展概况 《电子出版》 1995: 12, 1996: [65]基于超文本结构的后控词表管理系统 《情报学报》 1995: 合著[66]华语地区数据库著作权法规研究 《情报科学技术》 1995: [67]中文全文数据库开发与检索技术 《高校文献信息》 1995: 合著[68]欧共体在数据库版权保护方面的进展 《情报学报》 1995: 合著[69]中国数据库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 《科技与法律》 1995: 合著[70]企业竞争情报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全国竞争情报与企业发展研讨会论文, 1994年9月, 北京 合著[71]中小企业情报需求分析 《情报理论与实践》 1994: 合著[72]汉语自动标引加权方法实验研究 《第十届全国计算机情报管理学术讨论会会议文集》, 1993年10月 合著[73]日本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分析比较 《中国图书馆学报》 1993: [74]国外自动编目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大学图书馆学报》 1993: 合著[75]中文图书自动编目的初步构想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1993: 合著[76]情报检索词汇的后控技术 第九届全国计算机情报管理学术讨论会论文, 1992年10月, 浙江梅宁 合著[77]An Outline of Automatic Cataloguing for Chinese B Paper to be presentedto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and Exhibition on the Latest Development inTechnologies of Library S S 7-11, 1992, B With Ding W[78]情报检索系统的词汇控制技术 《情报学报》 1992: [79]Vocabulary Control Methods for Information Retrieval S Paper to be presented to The 3rd Beijing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mputerize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 14-18, [80]关于叙词法性能的探讨 《情报学刊》 1991: 合著[81]电子图书馆的构想与实现 《情报科学技术》 1991: [82]日本的数据库产业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1991: [83]Development of the System of Automatic Indexing for Chinese Scientific & Technical L In Database Development and Chinese Information Needs; Proceeding of the Second Beijing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mputerized Information R E By Zeng Minzu, Aslib, London, P179-[84]数据库与光盘技术发展动向 第八届全国计算机情报管理学术讨论会论文, 1990年10月, 长沙[85]CD-ROM的性质、应用与影响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1988: 1, p31-[86]汉语科技文献自动标引系统 《情报学报》 1987: 4, p277- 合著[87]标引深度及其优化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 1986: [88]情报咨询服务 《科技情报工作》 1985: 10-11, p24-26, p24-[89]国外两大电视信息检索系统 《大学图书馆通讯》 1985: 3, p21-[90]新的情报技术之二——电视信息检索系统 《大学图书馆通讯》 1985: 3, p34-[91]新的情报技术——光学录像盘和光盘技术 《大学图书馆通讯》 1985: 1, p25-[92]评1945-1981年间美国联邦政府有关二次情报系统与机构的政策(译文) 《图书馆学情报学参考资料》 书目文献出版社, 第4辑, p1-[93]我国出版的科技文献检索刊物 《科技情报工作》 1984: 7, p29-[94]著者索引和专用索引 《科技情报工作》 1983: 11, p25-[95]引文索引 《科技情报工作》 1983: 10, p29-[96]关键词索引 《科技情报工作》 1983: 8, [97]后组式字顺主题索引 《科技情报工作》 1983: 7, p29-[98]先组式字顺主题索引 《科技情报工作》 1983: 6, p29-[99]检索工具的索引 《科技情报工作》 1983: 5, p23-[100]目录性和题录性检索工具 《科技情报工作》 1983: 4, p28-31+[101]文摘性检索工具 《科技情报工作》 1983: 3, p28-[102]文献检索与检索工具 《科技情报工作》 1983: 2, p31-[103]情报与文献 《科技情报工作》 1980: 12, [104]关于情报学的范围 《科技情报工作》 1980: 3, p31-

金融理论与实践投稿经验总结和体会怎么写

朋友你好,直接往要投的报刊、网站或者其他媒体的电子邮箱投稿即可。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先后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法制文萃》《半月谈》《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公安报》《中国交通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转业军官》《中国人事》《道路交通管理》等报刊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教育理论与实践投稿经验总结和体会感悟

我也在找个答案呢。。。哭。。。救命啊。。。

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缪剑峄教育教学经验总结,一般是指教育教学专题经验总结,是指教师本人对自己过去教育教学实践的某一方面进行专项回顾、分析与研究,从中概括出某些成功的经验,以便更好地改进工作或供他人借鉴。经验总结是中小学教育科研最常见的成果形式之一。写好经验总结应成为教师教学与研究的基本功。一、先进教育教学经验的判别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具有实践性、实用性、普遍性、新颖性。做好、写好教育教学经验总结,首先要判别教育教学经验是否值得总结。1.看教育教学活动效果是否明显。好的教育教学经验,其工作成效是明显的。值得总结的教育教学经验,应该能使学校、教师、学生发生积极的变化。,2.看教育教学活动的时耗、物耗是否小。好的教育教学经验应是高效的,是以较少的时间投入、物质投入、人力投入获取较高的教育教学成效。如果时耗、物耗多,再有成果的经验也谈不上好经验。如魏书生的科学民主班级管理经验,他当书记、校长,还教两个班的语文课,有30多个社会兼职,每年有4个月外出开会、讲学,还要写书和文章,却还能当两个班的班主任,而且班级成效世人皆知。3.看经验的推广价值是否大。值得推广的教育教学经验具备以下条件:具有普遍价值,符合教育规律,操作性强。如李镇西老师的后进生转化经验——写“家校联系本”、填”报喜单”、游玩、集体评议、写每日九问、写“灵魂的搏斗”、安排当班干部、对手竞寡、学生作文表扬、推荐好书,这10条经验推广价值大:所解决的问题是大家共同面临的,经验遵循学生主体、以生为本的教育价值追求,而且好学易用。写好经验总结的前提条件——批准总结角度1.突出主题的新颖性。别人在这个方面没总结过,或者即使他人总结过,但我的总结角度比较新:或经验内容比较新,或在总结深度上、途径上有过人之处。对此,教师要通过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弄清楚自己所要总结的某一方面的经验研究状况:前人或今人是否探索总结过?他人的总结程度如何(经验总结的深度或广度怎样)?如果让我还是从这一角度来总结,我的经验有可能在哪些方面比他们强(即在哪一方面有何新突破)?2.突出经验的深刻性。即我所要总结的这一教育专题经验应是教师自己有许多实践、感悟、体验。教师自己要真正有过这个方面的实践和经历,反复多次实践过,而且有诸多想法和认识,否则无从说起。总结时要回顾与思考:哪些经验是我本人体验最为深刻的?哪些经验是最令我感动的?3.突出他人借鉴的吸引力。即我所解决的问题,也是别人想解决的,或者已经在解决但还没找到有效办法的。要思考我所总结的这些经验中,哪些方面是人们最想了解的、最需要的、最感兴趣的,即我的经验的”卖点”或“吸引点”在哪里。4.突出经验总结的可行性。教师要思考:在我所拥有的经验中,我觉得应该从哪一个角度去总结更为顺手、更好驾驭?要使经验总结顺手、可行,有二个条件:这经验确实是自己的看家本领,而且自己时常使用它;自己在使用时,不只是简单运用,一定是经常反思,研究其有效性,体会很多;要有丰富的阅读基础,总结前必须阅读相关主题材料,思考经验总结的突破口、切入点。三、教育教学经验总结写作框架教育教学经验写作,简单而言就是要告诉人们经验是什么,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经验做总结,经验是怎么实施的以及成效如何。1.交代选题背景与目的。即叙述经验产生的背景,告诉人们为什么在这一方面进行探索,为什么搞这项改革,目的是什么。本部分写作通常属于前言部分。其叙述一般是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直接指向教育教学弊端,讲出探索的必要性或意义,以及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和目标。2.列举经验内容。即阐释教师获得了怎样的经验,分别是什么,要详细地说清楚。列举经验内容实际上就是经验的详细化、具体化。这个部分一般分咸几个论点进行阐述,内容列举应遵循经验总结的逻辑要求,要么按时间顺序,要么按照操作流程,要么按照经验内涵的逻辑关系。3.论述经验的实施。即告诉人们经验的具体操作情况。它是经验总结论文的关键部分,这部分只说明经验的含义是不够的,还要进一步指明是如何运用这一经验进行实际教育教学的。其论述一般包括:经验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做,尤其要详细叙述怎样做。“为什么”,则要点到为止,不宜罗嗦。4.描述经验的实际效果。即阐述运用这些经验,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取得了哪些成就,给学校、教师、学生带来了哪些明显的变化。有的经验文章也可略去这个部分的写作。这个部分一般放在文章的最后,概括阐述全面成效,也可以在每条经验后分别列举其成效。是否要写经验效果,放在什么地方阐述,完全取决于作者的总结实际,不必强求。阐述实际效果,可以定量阐述和定性描述相结合,一般论述和典型事例说明相结合,“适度概括,点面结合”。四、教育教学经验总结写作要求好的经验总结二好论题+好事例+好分析。写好经验总结,应该把握以下几个要求:1.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教师成功经验就像分散的珍珠,鲜明主题就像一根线,它能将散乱的珍珠结成串,使珍珠熠熠发光。教师写经验总结论文,要思考从什么角度总结自己的经验、这些经验的主题是什么。某优秀班主任为了减轻自己负担,提高班级管理成效,采取一些方法,针对实际进行积极尝试。尝试结果让他认识到:只要班主任注重工作的方式方法,从制度建设、管理手段、文化建设等方面下手,先“有为”,然后就可进入“无为”状态。对此,他写了枞”有为”到”无为”——班主任自我减负谈》,文章介绍了”十分制管理”、“双班管理”、“导师制”、”学生德育小组管理”等经验,这样显然要比“班级管理要热爱学生”之类的经验更新颖、更深刻、更有价值。2要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没有理论的经验是盲目的,没有经验的理论是空洞的”(康德)。论述理论依据未必是要照搬某个理论,而是在把握理论精髓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它的论述可以是某个运用或说明,也可以是对学生心理特点与学生发展需要的分析。3.写作形式可灵活多样。经验总结常见的写作方法主要有四种:一是分析法。即先将经验全部呈现出来,然后一部分一部分地详细分析,并交代清楚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操作要求,最后写出实际效果。分析法写作的特点是重视对经验本身的说明与介绍,不强调获取经验的过程。二是按序介绍法,即从总结经验的选题开始,依据一定的理论思想按照经验产生的先后顺序和产生过程,一部分一部分地介绍说明,最后列出整体经验带来的实际效果。其特点是能够真实地表述经验获取的过程,促进读者对经验的了解与掌握。“说明理论依据”部分有时也融合在经验的叙述过程之中。三是部分联合写作法,即将经验分为几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分别列出做法与效果,用各部分的联合效果来说明总体经验的先进性与有效性。四是倒序法,即先列出所取得的成就,然后再介绍经验。

  • 索引序列
  • 教育理论与实践投稿经验总结和体会怎么写
  • 价格理论与实践投稿经验总结和体会怎么写
  • 情报理论与实践投稿经验总结和体会怎么写
  • 金融理论与实践投稿经验总结和体会怎么写
  • 教育理论与实践投稿经验总结和体会感悟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