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杂志官网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杂志官网

发布时间: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杂志官网

1 、论李纨判词之谜,《社会科学家》 1986 年第 2 期2 、论荣府的管理机构与制度,《红楼梦学刊》 1986 年第 3 期3 、人物性格的数学抽象与定量分析,《当代文艺思潮》 1986 年第 4 期4 、从数理语言学看后四十回的作者,《红楼梦学刊》 1987 年第 1 期5 、论长篇小说结构形态的演变,《社会科学家》 1987 年第 4 期6 、《红楼梦》“成书新说”难以成立,《华东师大学报》 1988 年第 1 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 1988 年第 2 期摘要刊登7 、“有是理乃有是数,有是数即有是理”,《红楼梦学刊》 1988 年第 1 期8 、“眼前无路想回头”,《红楼梦学刊》 1988 年第 4 期9 、文学、数学与电子计算机,《自然杂志》 1988 年第 12 期10 、论明代通俗小说的发展,《明清小说研究》 1989 年第 1 期11 、《红楼梦》不是飞来峰,《红楼梦学刊》 1989 年第 3 期12 、《樵史演义》作者非陆应暘,《明清小说研究》 1989 年第 4 期13 、汤显祖、虞淳熙序《西湖一集》考,《华东师大学报》 1989 年第 5 期14 、论贾府经济体系的崩溃,《红楼梦学刊》 1990 年第 3 期15 、明代通俗小说理论的发展脉络,《文艺理论研究》 1990 年第 3 期,人大复印资料 ( 古代文学 )1990 年第 12 期转载16 、论小说史上的二百年空白,《华东师大学报》 1990 年第 5 期,《文汇报》( 1990 ? 12 ? 2 )发表此文论点摘要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1991年第2 期转载,《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 1991 年第 1 期发表论点摘要17 、拟话本二论,《文学遗产》 1991 年第 2 期18 、漫谈小说“识语”,《明清小说研究》 1991 年第 2 期19 、关于熊大木字、名的辨正及其他,《明清小说研究》 1991 年第 3 期20 、论通俗小说的双重品格,《上海文论》 1991 年第 4 期,《新华文摘》 1992 年第 1 期发表论点摘要,人大复印资料(古代文学) 1992 年第 1 期转载21 、论明清之际的时事小说,《华东师大学报》 1991 年第 4 期 ,人大复印资料(古代文学)转载22 、宝珠?死珠?鱼眼睛,──论赵姨娘兼谈贾府婢女归宿 ,《红楼梦学刊》 1992 年第 2 期23 、唐寅与“庚黄”,《红楼梦学刊》 1992 年第 2 期24 、论《金瓶梅》作者考证热,《华东师大学报》 1992 年第 3 期 ,人大复印资料(古代文学) 1992 年第 9 期转载25 、也是一首《临江仙》,《红楼梦学刊》 1992 年第 3 期26 、鲁迅关于历史遗产的理论和实践,载《扬弃与发展》,湖南出版社 1993 年 1 月版27 、从繁荣到萧条,──论清初小说创作的发展,《学术季刊》 1993 年第 3 期 ,人大复印资料(古代文学) 1994 年第 1 期转载28 、宋教仁与《石头记》,《红楼梦学刊》 1993 年第 3 期29 、论明清小说的宏观研究,台湾《中国文化月刊》 169 期30 、书生的困惑、愤懑与堕落,──从小说笔记看明代儒贾关系之演变 ,《华东师大学报》 1994 年第 1 期 ,人大复印资料(古代历史) 1994 年第 5 期转载31 、王晫与他的《今世说》,《明清小说研究》 1994 年第 1 期32 、论古代小说研究中的纷争及其意义,《明清小说研究》 1994 年第 3 期33 、明代的商贾与书生,《书城杂志》 1994 年第 3 期34 、明代的商贾与官僚,《书城杂志》 1994 年第 5 期35 、关于明清小说研究格局的思考,《明清小说研究》 1995 年第 1 期36 、应当重视古代小说的史学价值,《中外作品研究》 1995 年第 1 期37 、读李延昰《南吴旧话录》,《书城杂志》 1995 年第 3 期38 、许筠与中国明代小说(合作),《明清小说研究》 1995 年第 4 期39 、四部明代小说成书年代之辨正,《社会科学》 1995 年第 6 期40 、论古代小说的史学价值,《华东师大学报》 1995 年第 5 期41 、刘烈女本事等六则,《明清小说研究》 1996 年第 1 期42 、《金瓶梅》传入朝鲜李朝时间考(合作),《延边大学学报》 1996 年第 2 期43 、中国古代小说在朝鲜李朝(合作),《华东师大学报》 1996 年第 4 期44 、《剪灯新话句解》明嘉靖刻本辨(合作),──兼谈该书在朝鲜李朝的流传与影响 ,《文学遗产》 1996 年第 5 期45 、“文学史”的评判及其他,《文汇报》 1996 年 9 月 4 日 学林版46 、洪楩嫁女等四则,《明清小说研究》 1996 年第 4 期47 、从比较看研究体系的演进,《复旦学报》 1997 年第 1 期 ,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 1997 年第 5 期转载48 、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在异国的再现(合作),《文艺理论研究》 1997 年第 1 期49 、明清小说研究对象窄空白多,《文汇报》 1997 年 6 月 23 日50 、异域的反响,──朝鲜李朝士人论《三国演义》摘评 ,《明清小说研究》 1997 年第 3 期51 、论元明中篇传奇小说,《文学遗产》 1998 年第 3 期 ,人大复印资料(古代文学) 1998 年第 9 期转载52 、明代小说史导言,《明清小说研究》 1998 年第 2 期刊于首篇位置 , 97 ' 武夷山中国小说史国际研讨会宣读,53 、论朝鲜李朝的小说理论,载《东亚文化论坛》,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8 年54 、从《热河日记》看清代通俗文学的传播(合作) ,载《中韩人文精神》,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8 年 11 月版55 、论明中叶文言小说创作的复苏,韩国《中国语文论译丛刊》第二卷, 1998 年 12 月56 、《樵史演义》作者考证杂谈,《学林漫录》第十四集,中华书局 1999 年 4 月57 、《热河日记》与中国明清小说戏曲,《明清小说研究》 1999 年第 2 期 ,人大复印资料 ( 古代文学 )1999 年第 12 期转载58 、论明初的文言小说创作,《华东师大学报》 1999 年第 2 期 ,人大复印资料 ( 古代文学 )1999 年第 7 期转载59 、沈万三秀的命运,《解放日报》 1999 年 7 月 3 日60 、松江明清四五七进士,《文汇读书周报》 1999 年 12 月 11 日61 、漫谈陆士谔,《文汇读书周报》 1999 年 12 月 18 日62 、何良俊的牢骚,《文汇读书周报》 2000 年 1 月 22 日63 、“破靴阵”与“打行”,《文汇读书周报》 2000 年 2 月 19 日64 、清租界查禁《红楼梦》,《文汇读书周报》 2000 年 3 月 18 日65 、《说郛》与陶宗仪、郁文博,《文汇读书周报》 2000 年 3 月 25 日66 、宋懋澄与他的《九龠集》,《文汇读书周报》 2000 年 4 月 8 日67 、熊大木现象:古代通俗小说传播模式及其意义,《文学遗产》 2000 年第 2 期 ,人大复印资料 ( 古代文学 )2000 年第 8 期转载获 2000 - 2001 年《文学遗产》优秀论文奖68 、屠隆与两起悬案,《文汇读书周报》 2000 年 5 月 20 日69 、张文虎留下一部日记,《文汇读书周报》 2000 年 7 月 29 日70 、何日得睹《云间人物志》,《解放日报》 2001 年 1 月 12 日71 、突破小说史研究的传统模式,《文学报》 2001 年 2 月 15 日72 、关于近代小说研究的一些思考,《明清小说研究》 2001 年第 1 期73 、《近代翻译小说编年》及提交说明载《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年 5 月版74 、近代小说及其研究的数理描述,《华东师大学报》 2002 年第 4 期75 、一部“红楼”,半壁江山,《文汇读书周报》 2002 年 9 月 6 日76 、研究格局严重失衡与高密度重复,《文汇读书周报》 2002 年 9 月 6 日77 、关于《明清上海地区稀见文献五种》,《华东师大学报》 2003 年第 6 期78 、关于古典文学研究中一些现象的思考,《文学遗产》 2004 年第 1 期79 、《金瓶梅》作者如何考证,《文汇读书周报》 2004 年 2 月 6 日《新华文摘》 2004 年第 9 期转载80 、关于《西游记》的两次争辩,《文汇报》 2004 年 2 月 29 日人大复印资料 (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2004 年第 5 期转载81 、关于晚清小说的“标示”,《明清小说研究》 2004 年第 2 期人大复印资料 (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2004 年第 11 期转载82 、“小说史”的体例与重写,《解放日报》 2004 年 11 月 7 日《新华文摘》 2005 年第 1 期转载人大复印资料 (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2005 年第 2 期转载83 、我与小说研究的书目书,《明清小说研究》 2004 年第 3 期84 、论晚清小说书价,《华东师大学报》 2005 年第 4 期人大复印资料 (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2005 年第 12 期转载Frontiers , of , Literary , Studies , in , China2007 年第 1 期转载85 、明代通俗小说概述,载《中国古代文学通论》,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5 年 5 月版86 、明代文言小说概述,载《中国古代文学通论》,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5 年 5 月版87 、明代小说文献,载《中国古代文学通论》,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5 年 5 月版88 、报刊文学与商业交换法则――以《瀛寰琐记》的出版史为分析个案《学术月刊》 2006 年 5 月号人大复印资料 (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2006 年第 11 期转载89 、重建文学史的基础,《华东师大学报》 2006 年第 3 期90 、关于鲁迅文学活动的最早报道,《文汇报》 2006 年 7 月 16 日91 、历史上的小说盗版案,《文汇报》 2006 年 9 月 24 日92 、晚清《新闻报》有关小说编年( 1893 - 1895 ),《明清小说研究》 2006 年第 3 期93 、中国近代小说研究史的价值,《华东师大学报》 2007 年第 1 期94 、晚清《新闻报》有关小说编年( 1896 - 1902 ),《明清小说研究》 2007 年第 1 期95 、 The , price , of , novels , in , the , Qing , Dynasty《 Frontiers , of , Literary , Studies , in , China 》 2007 年第 1 期96 、晚清《新闻报》有关小说编年( 1903 - 1905 ),《明清小说研究》 2007 年第 3 期97 、晚清《新闻报》有关小说编年( 1906 - 1908 ),《明清小说研究》 2007 年第 4 期98 、“小说界革命”的预前准备,《华东师大学报》 2007 年第 6 期人大复印资料 (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2008 年第 2 期转载99 、《西游记》里的挑担问题,《文汇读书周报》 2008 年 1 月 18 日·

两汉上郡龟兹属国及其文化遗存,《人文杂志》2008-CSSCI 早期儒家“礼”的宗教思想,《世界宗教研究》2008- CSSCI The Non-Religious Nature of the Original Buddhism in Ancient Indi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tural and Social Science, 2008, V 1, Issue 2, C (Second Author) 庄严神圣慈悲净洁:佛教僧众的公众形象之我见,《和谐社会与道风建设》,宗教文化出版社 秦汉上郡治所考,《唐都学刊》2008-1,06.《世说新语》与佛教,《西北大学学报》2008-1, CSSCI07.禅宗六祖得名小考,《禅和之声》,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08.“史”与宗教信仰,《东方丛刊》2007-4,09.佛教文学刍议,《郑州大学学报》2007-4, ISSN1001-8204, CSSCI10.佛教对中古议论文的贡献和影响,《文学评论》2007-4, CSSCI11.“史”与宗教,《南开学报》2007-3, CSSCI12.弥勒、弥陀净土信仰之兴起,《中国文化研究》2006-4, CSSCI收入《古典文献的考证与诠释》,台北:学生书局2006年,13.刘勰及其《文心雕龙》的佛教神学思想,《文艺研究》2006-10, CSSCI收入《文学与宗教》,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 民族精神与西北民族宗教文化,《华夏文化》2006-3,15.佛教对中古文人思想观念的影响,《文学遗产》2005-5, CSSCI16.佛典汉译及汉译佛教哲学对中国古代诗学的影响,《文艺研究》2005-3, CSSCI《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2重要论文摘转, 人大《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5-7全转, 《中国学术年鉴》2005年卷收录,李光哲、吴秀卿主编《中国北方文学与文化》,韩国文化社2008收录。17.南朝性灵说与大乘涅槃学,《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22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 CSSCI18.弥陀净土信仰与谢灵运的山水文学创作,《学术月刊》2004-3, CSSCI人大《中国古代文学研究》2004-5全转, CSSCI19.慧远对道安的突破与超越,《四川大学学报》2004-3, CSSCI20.天竺佛教语言及其对中国语言学的影响,《人文杂志》2004-1, CSSCI21.王维、柳宗元、刘禹锡对惠能禅的总结与推动,《陕西师大学报》2004-1, CSSCI,《长安都市文化与朝鲜、日本》,日文版,东京:汲古社《长安都市文化与朝鲜、日本》,汉文版,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22.禅宗的主体实践论,《曹溪禅研究》第1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9,23.佛教对六朝志怪小说的影响,《复旦学报》2002-2, CSSCI24.大乘般若学与晋宋山水文学,《佛学研究》2001年刊,25.梵语、梵呗、佛曲:南北朝诗歌韵书的一个源头,《觉群》(学术版),商务印书馆2001-11,26.佛教故事:中国五朝志怪小说的一个叙事源头,《中国文化研究》2001-1, CSSCI27.齐梁诗歌声律论与佛经转读、佛教悉昙,《文史哲》2000-6, CSSCI人大《宗教》2001-2全转, 《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1摘转,28.齐梁崇佛文人游写佛寺之诗歌,《人文杂志》2000-5, CSSCI29.大乘涅槃学与谢灵运的山水诗,《陕西师大学报》2000-4, ICSSCI人大《中国古近代文学研究》2001-5全转,30.佛教造型艺术释略,《民族艺术》2000-3, CSSCI31.汉语言文化与永明诗歌声律论,《江海学刊》1999-5, CSSCI32.略论慧远的禅智说与审美心理思想,《佛学研究》1998年刊,33.慧远的禅智论与东晋南北朝的审美虚静说,《文艺研究》1998-5, CSSCI, 人大《中国古近代文学研究》1999-1全转,《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99-1摘转,收入罗宗强编“20世纪百年学术文存”《古代文学理论研究》,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34.齐梁三大文学集团的构成及其盟主的作用,《社会科学战线》1998-2, CSSCI人大《中国古近代文学研究》1998-7全转, 走出空寂的殿堂——唐代诗僧的世俗化,《文史知识》1997- 《文心雕龙》与佛教成实学,《文史哲》1997-5, CSSCI人大《中国古近代文学研究》1997-11全转《新华文摘》1997-11摘转 《心经》:一部微型的大乘空宗般若学,《东方论坛》1997- 尼采的虚无主义与上帝之死,《黔南师专学报》1996-人大《外国哲学与哲学史》1996-8全转, ISSN39.试论中国文学批评中的解释学思想,《文艺理论研究》1994-2,CSSCI人大《中国古近代文学研究》1994-7全转 佛教哲学对中国古代审美真实论的影响与启示,《人文杂志》1993-1, CSSCI人大《无神论、宗教》1993-2全转41.略论王国维的审美境界说,《人文杂志》1992-4, CSSCI人大《中国古近代文学研究》1992-10全转42.对中华远古文化研究新路的尝试,《学术月刊》1991-CSSCI

《论〈离骚〉的自我形象》,载《北方论丛》1986年第6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7年第1期转载。 《论〈离骚〉的情感内涵》,载《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第3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8年第12期转载。 《论屈原艺术想象的独创性》,载《东北师大学报》1988年第4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8年第11期转载。 《先秦国家观念与屈原的宗国意识》,载《东北师大学报》1989年第4期。 《春秋战国时代“士”阶层的类型分析》,载《延边教育学院学刊》1990年第1—2期;人大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1990年第10期转载。 《“生王之头不若死王之垄”》,载《甘肃社会科学》1991年第1期。 《先秦“士”阶层的文化心态与历史命运》,载《贵州文史丛刊》1991年第2期;人大学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1992年转载。 《屈原社会理想与儒法两家的关系》,载《东北师大学报》1992年第3期。 《关于屈原作品的流传与真伪》,载《齐齐哈尔师院学报》1992年第6期。 《话说〈橘颂〉》,载《通化师院学报》1993年第1期。 《〈招魂〉作者补证》,载《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第3期。 《楚辞作家对传统精神文化的全面融汇》,载《长白论丛》1993年第3期。 《楚辞:诗歌形式的纵深拓展》,载《人文杂志》1993年第3期。。 《中国礼乐文化初论》,载《东北师大学报》1993年第6期。 《从我国古籍探索远古乐舞艺术》,载《贵州文史丛刊》1993年第4期。 《〈九歌〉“二湘”异辞同源说》,载《松辽学刊》1994年第1期。 《楚辞〈招魂〉的结构特征与语言特征》,载《苏州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 《百世诗宗的文化传承》,载《东北师大学报》1994年第5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4年第12期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5年第1期摘编。 《略说“东皇太一”》,载《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第4期。 《中国诗歌中渔父意象的发韧之作——读楚辞〈渔父〉》,载《文史知识》1994年第12期。 《屈原人格的背景、内容与价值》,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第1期。 《中国古典小说中诗文融合传统的渊源与发展》,载《中国文学研究》1995年第2期。 《公木的诗学世界》,载《人民日报》1996年6月27日第十一版。 《广阔的视野,崭新的高度》,载《社会科学战线》1998年第3期;《新华文摘》1998年第9期转载。 《读诗札记(六则)》,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年第6期。 《从〈诗经〉看周代天命观念之兴衰》,载《江海学刊》1999年第2期。 《“平淡”:陶诗风格之阐释》,载《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第2期。 《〈诗经〉对答之体及其历史意义》,载《文学遗产》1999年第2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9年第7期转载。 《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古典文学研究片论》,载《文学前沿》第一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孔子的诗学》,载《深圳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4期转载。 《中国上古诗歌的历史文化观照》,载《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1期。 《睹新春之景咏乡思之情——读王湾〈次北固山下〉》,载《名作欣赏》2001年第1期。 《夏夜的图景丰年的欢乐——辛弃疾〈西江月〉赏析》,载《古典文学知识》2001年第3期。 《青春溪水里的一朵浪花——读李清照〈如梦令〉》,载《名作欣赏》2001年第4期。 《从“兮”字用法看楚辞〈九歌〉的音乐特性》,载《社会科学辑刊》2001年第2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8期转载。 《从〈生民〉到〈离骚〉——上古诗歌历史发展的一个实证考察》,载《文学遗产》2001年第4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12期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年第5期摘编。 《中国古典诗歌中“生命意识”的内涵与泛化》,载《深圳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仰望泰山志在高远——杜甫〈望岳〉赏读》,载《古典文学知识》2001年第6期。 《屈原的诗学》,载《深圳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5期转载。 《中国古典诗学的抒情理论》,载《中华读书报》2002年11月27日。 《夏商时代的天命观念及其文化形态》,载《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性善·仁政·浩然之气——孟子精神世界的再认识》,载《深圳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一个哲学悖论的诗学消解——老子“道”本体的无限性及其审美转化》,载《文艺研究》2007年第12期。 《流芳千古的一代文宗欧阳修》,载《文史知识》2007年第12期。 《眼观风云浩荡胸怀日月运行——曹操〈观沧海〉赏析》,载《古典文学知识》2008年第2期。 《一部不该被遗忘的著作——重读杨公骥先生<西藏古史考>》,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8年第4期。 《礼乐传统下的孔子音乐美学》,载《左传研究论文集》,中华书局,2009。 《地域特征民族本质世界背景——岭南文化研究的三个维度》,载《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12期;《新华文摘》2011年第7期全文转载。 《杨公骥的学术风范》,载《读书》2011年第11期。 《“诗中有画”的典型范例——读王维〈山居秋暝〉》,载《古典文学知识》2012年第4期。 《独创性与超越性:莫言的启示》,载《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3年第5期转载。 《〈“远”范畴的审美空间〉序》,载《“远”范畴的审美空间》,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 《〈文学遗产〉照亮我的学术之路》,载《〈文学遗产〉六十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美景如画情韵悠长——读白居易〈题岳阳楼〉》,载《文史知识》2015年第1期。 《陶渊明“真意”探微》,载《学术研究》2015年第4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5年第8期转载。 《公木的“第三自然界”》,载《读书》2018年第4期。 《孔子“世界观”的启迪》,载《儒学文学关系研究》,线装书局,2018。 《“四高一转”:白居易人生道路的个体特征》,载《江苏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第4期; 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20年第8期转载。 《孔孟“孝”论的历史渊源与伦理内涵》,载《中国文化研究》2019年第4期。 《失意伤别的悲叹与共鸣——读白居易 〈送张山人归嵩山〉》,载《名作欣赏》2020年第8期。 《〈新华颂——公木诗文选〉序》,载《新华颂——公木诗文选》,长春出版社,2021。 《时代的歌声 战士的情怀——公木诗歌创作述论》,载《诗探索》2021年第2期。 《白诗脞谈》,《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21年第4期。 《“孤灯挑尽”:宫禁习俗、艺术渲染和人性意义——读白居易〈长恨歌〉札记》,《河南大学学报》2021年第6期。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杂志

论《离骚》的自我形象 《北方论丛》1986(6)。论屈原艺术想象的独创性 《东北师大学报》1988(4)。先秦国家观念与屈原的宗国意识 《东北师大学报》1989(4)。春秋战国时代“士”阶层的类型分析 《延边教育学院学刊》1990(1—2)。“生王之头不若死王之垄” 《甘肃社会科学》1991(1)。先秦“士”阶层的文化心态与历史命运 《贵州文史丛刊》1991(2)。《离骚》审美价值的层次分析 《延边大学学报》1992(2)。屈原社会理想与儒法两家的关系 《东北师大学报》1992(3)。《招魂》作者补证 《社会科学战线》1993(3)。楚辞:诗歌形式的纵深拓展 《人文杂志》1993(3)。中国礼乐文化初论 《东北师大学报》1993(6)。《九歌》“二湘”异辞同源说 《松辽学刊》1994(1)。话说《橘颂》 《名作欣赏》1994(2)。楚辞《招魂》的结构特征与语言特征 《苏州大学学报》1994(3)。百世诗宗的文化传承 《东北师大学报》1994(5)。中国诗歌中渔父意象的发轫之作——读楚辞《渔父》 《文史知识》1994(12)。屈原人格的背景、内容与价值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1)。中国古典小说中诗文融合传统的渊源与发展 《中国文学研究》1995(2)。公木的诗学世界 《人民日报》1996年6月27日第十一版。广阔的视野,崭新的高度 《社会科学战线》1998(3)。读诗札记(六则)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6)。从《诗经》看周代天命观念之兴衰 《江海学刊》1999(2)。“平淡”:陶诗风格之阐释 《社会科学战线》1999(2)。《诗经》对答之体及其历史意义 《文学遗产》1999(2)。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古典文学研究片论 《文学前沿》第一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孔子的诗学 《深圳大学学报》2000(6)。从“兮”字用法看楚辞《九歌》的音乐特性 《社会科学辑刊》2001(2)。中国上古诗歌的历史文化观照 《社会科学战线》2001(1)。睹新春之景 咏乡思之情——读王湾《次北固山下》 《名作欣赏》2001(1)。夏夜的图景 丰年的欢乐——辛弃疾《西江月》赏析 《古典文学知识》2001(3)。青春溪水里的一朵浪花——读李清照《如梦令》 《名作欣赏》2001(4)。仰望泰山 志在高远——杜甫《望岳》赏读 《古典文学知识》2001(6)。从《生民》到《离骚》——上古诗歌历史发展的一个实证考察 《文学遗产》2001(4)。中国古典诗歌中“生命意识”的内涵与泛化 《深圳大学学报》2001(6)。中国古典诗学的抒情理论 《中华读书报》2002年11月27日。屈原的诗学 《深圳大学学报》2002(6)。道家语言哲学对中国古典诗学的影响《学术研究》2002(12)。夏商时代的天命观念及其文化形态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3(2)。性善·仁政·浩然之气——孟子精神世界的再认识 《深圳大学学报》2005(3)。一个哲学悖论的诗学消解——老子“道”本体的无限性及其审美转向 《文艺研究》2007(11)。流芳千古的一代文宗欧阳修 《文史知识》2007(12)。眼观风云浩荡 胸怀日月运行——读曹操的《观沧海》 《古典文学知识》2008(2)。

《论〈离骚〉的自我形象》,载《北方论丛》1986年第6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7年第1期转载。 《论〈离骚〉的情感内涵》,载《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第3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8年第12期转载。 《论屈原艺术想象的独创性》,载《东北师大学报》1988年第4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8年第11期转载。 《先秦国家观念与屈原的宗国意识》,载《东北师大学报》1989年第4期。 《春秋战国时代“士”阶层的类型分析》,载《延边教育学院学刊》1990年第1—2期;人大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1990年第10期转载。 《“生王之头不若死王之垄”》,载《甘肃社会科学》1991年第1期。 《先秦“士”阶层的文化心态与历史命运》,载《贵州文史丛刊》1991年第2期;人大学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1992年转载。 《屈原社会理想与儒法两家的关系》,载《东北师大学报》1992年第3期。 《关于屈原作品的流传与真伪》,载《齐齐哈尔师院学报》1992年第6期。 《话说〈橘颂〉》,载《通化师院学报》1993年第1期。 《〈招魂〉作者补证》,载《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第3期。 《楚辞作家对传统精神文化的全面融汇》,载《长白论丛》1993年第3期。 《楚辞:诗歌形式的纵深拓展》,载《人文杂志》1993年第3期。。 《中国礼乐文化初论》,载《东北师大学报》1993年第6期。 《从我国古籍探索远古乐舞艺术》,载《贵州文史丛刊》1993年第4期。 《〈九歌〉“二湘”异辞同源说》,载《松辽学刊》1994年第1期。 《楚辞〈招魂〉的结构特征与语言特征》,载《苏州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 《百世诗宗的文化传承》,载《东北师大学报》1994年第5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4年第12期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5年第1期摘编。 《略说“东皇太一”》,载《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第4期。 《中国诗歌中渔父意象的发韧之作——读楚辞〈渔父〉》,载《文史知识》1994年第12期。 《屈原人格的背景、内容与价值》,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第1期。 《中国古典小说中诗文融合传统的渊源与发展》,载《中国文学研究》1995年第2期。 《公木的诗学世界》,载《人民日报》1996年6月27日第十一版。 《广阔的视野,崭新的高度》,载《社会科学战线》1998年第3期;《新华文摘》1998年第9期转载。 《读诗札记(六则)》,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年第6期。 《从〈诗经〉看周代天命观念之兴衰》,载《江海学刊》1999年第2期。 《“平淡”:陶诗风格之阐释》,载《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第2期。 《〈诗经〉对答之体及其历史意义》,载《文学遗产》1999年第2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9年第7期转载。 《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古典文学研究片论》,载《文学前沿》第一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孔子的诗学》,载《深圳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4期转载。 《中国上古诗歌的历史文化观照》,载《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1期。 《睹新春之景咏乡思之情——读王湾〈次北固山下〉》,载《名作欣赏》2001年第1期。 《夏夜的图景丰年的欢乐——辛弃疾〈西江月〉赏析》,载《古典文学知识》2001年第3期。 《青春溪水里的一朵浪花——读李清照〈如梦令〉》,载《名作欣赏》2001年第4期。 《从“兮”字用法看楚辞〈九歌〉的音乐特性》,载《社会科学辑刊》2001年第2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8期转载。 《从〈生民〉到〈离骚〉——上古诗歌历史发展的一个实证考察》,载《文学遗产》2001年第4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12期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年第5期摘编。 《中国古典诗歌中“生命意识”的内涵与泛化》,载《深圳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仰望泰山志在高远——杜甫〈望岳〉赏读》,载《古典文学知识》2001年第6期。 《屈原的诗学》,载《深圳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5期转载。 《中国古典诗学的抒情理论》,载《中华读书报》2002年11月27日。 《夏商时代的天命观念及其文化形态》,载《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性善·仁政·浩然之气——孟子精神世界的再认识》,载《深圳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一个哲学悖论的诗学消解——老子“道”本体的无限性及其审美转化》,载《文艺研究》2007年第12期。 《流芳千古的一代文宗欧阳修》,载《文史知识》2007年第12期。 《眼观风云浩荡胸怀日月运行——曹操〈观沧海〉赏析》,载《古典文学知识》2008年第2期。 《一部不该被遗忘的著作——重读杨公骥先生<西藏古史考>》,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8年第4期。 《礼乐传统下的孔子音乐美学》,载《左传研究论文集》,中华书局,2009。 《地域特征民族本质世界背景——岭南文化研究的三个维度》,载《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12期;《新华文摘》2011年第7期全文转载。 《杨公骥的学术风范》,载《读书》2011年第11期。 《“诗中有画”的典型范例——读王维〈山居秋暝〉》,载《古典文学知识》2012年第4期。 《独创性与超越性:莫言的启示》,载《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3年第5期转载。 《〈“远”范畴的审美空间〉序》,载《“远”范畴的审美空间》,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 《〈文学遗产〉照亮我的学术之路》,载《〈文学遗产〉六十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美景如画情韵悠长——读白居易〈题岳阳楼〉》,载《文史知识》2015年第1期。 《陶渊明“真意”探微》,载《学术研究》2015年第4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5年第8期转载。 《公木的“第三自然界”》,载《读书》2018年第4期。 《孔子“世界观”的启迪》,载《儒学文学关系研究》,线装书局,2018。 《“四高一转”:白居易人生道路的个体特征》,载《江苏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第4期; 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20年第8期转载。 《孔孟“孝”论的历史渊源与伦理内涵》,载《中国文化研究》2019年第4期。 《失意伤别的悲叹与共鸣——读白居易 〈送张山人归嵩山〉》,载《名作欣赏》2020年第8期。 《〈新华颂——公木诗文选〉序》,载《新华颂——公木诗文选》,长春出版社,2021。 《时代的歌声 战士的情怀——公木诗歌创作述论》,载《诗探索》2021年第2期。 《白诗脞谈》,《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21年第4期。 《“孤灯挑尽”:宫禁习俗、艺术渲染和人性意义——读白居易〈长恨歌〉札记》,《河南大学学报》2021年第6期。

人大复印资料都是直接向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营销部订购的。订购电话是:010—82503438;010-82503439;010-82503440;010-82503441。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杂志投稿

《论〈离骚〉的自我形象》,载《北方论丛》1986年第6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7年第1期转载。 《论〈离骚〉的情感内涵》,载《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第3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8年第12期转载。 《论屈原艺术想象的独创性》,载《东北师大学报》1988年第4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8年第11期转载。 《先秦国家观念与屈原的宗国意识》,载《东北师大学报》1989年第4期。 《春秋战国时代“士”阶层的类型分析》,载《延边教育学院学刊》1990年第1—2期;人大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1990年第10期转载。 《“生王之头不若死王之垄”》,载《甘肃社会科学》1991年第1期。 《先秦“士”阶层的文化心态与历史命运》,载《贵州文史丛刊》1991年第2期;人大学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1992年转载。 《屈原社会理想与儒法两家的关系》,载《东北师大学报》1992年第3期。 《关于屈原作品的流传与真伪》,载《齐齐哈尔师院学报》1992年第6期。 《话说〈橘颂〉》,载《通化师院学报》1993年第1期。 《〈招魂〉作者补证》,载《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第3期。 《楚辞作家对传统精神文化的全面融汇》,载《长白论丛》1993年第3期。 《楚辞:诗歌形式的纵深拓展》,载《人文杂志》1993年第3期。。 《中国礼乐文化初论》,载《东北师大学报》1993年第6期。 《从我国古籍探索远古乐舞艺术》,载《贵州文史丛刊》1993年第4期。 《〈九歌〉“二湘”异辞同源说》,载《松辽学刊》1994年第1期。 《楚辞〈招魂〉的结构特征与语言特征》,载《苏州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 《百世诗宗的文化传承》,载《东北师大学报》1994年第5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4年第12期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5年第1期摘编。 《略说“东皇太一”》,载《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第4期。 《中国诗歌中渔父意象的发韧之作——读楚辞〈渔父〉》,载《文史知识》1994年第12期。 《屈原人格的背景、内容与价值》,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第1期。 《中国古典小说中诗文融合传统的渊源与发展》,载《中国文学研究》1995年第2期。 《公木的诗学世界》,载《人民日报》1996年6月27日第十一版。 《广阔的视野,崭新的高度》,载《社会科学战线》1998年第3期;《新华文摘》1998年第9期转载。 《读诗札记(六则)》,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年第6期。 《从〈诗经〉看周代天命观念之兴衰》,载《江海学刊》1999年第2期。 《“平淡”:陶诗风格之阐释》,载《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第2期。 《〈诗经〉对答之体及其历史意义》,载《文学遗产》1999年第2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9年第7期转载。 《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古典文学研究片论》,载《文学前沿》第一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孔子的诗学》,载《深圳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4期转载。 《中国上古诗歌的历史文化观照》,载《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1期。 《睹新春之景咏乡思之情——读王湾〈次北固山下〉》,载《名作欣赏》2001年第1期。 《夏夜的图景丰年的欢乐——辛弃疾〈西江月〉赏析》,载《古典文学知识》2001年第3期。 《青春溪水里的一朵浪花——读李清照〈如梦令〉》,载《名作欣赏》2001年第4期。 《从“兮”字用法看楚辞〈九歌〉的音乐特性》,载《社会科学辑刊》2001年第2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8期转载。 《从〈生民〉到〈离骚〉——上古诗歌历史发展的一个实证考察》,载《文学遗产》2001年第4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12期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年第5期摘编。 《中国古典诗歌中“生命意识”的内涵与泛化》,载《深圳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仰望泰山志在高远——杜甫〈望岳〉赏读》,载《古典文学知识》2001年第6期。 《屈原的诗学》,载《深圳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5期转载。 《中国古典诗学的抒情理论》,载《中华读书报》2002年11月27日。 《夏商时代的天命观念及其文化形态》,载《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性善·仁政·浩然之气——孟子精神世界的再认识》,载《深圳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一个哲学悖论的诗学消解——老子“道”本体的无限性及其审美转化》,载《文艺研究》2007年第12期。 《流芳千古的一代文宗欧阳修》,载《文史知识》2007年第12期。 《眼观风云浩荡胸怀日月运行——曹操〈观沧海〉赏析》,载《古典文学知识》2008年第2期。 《一部不该被遗忘的著作——重读杨公骥先生<西藏古史考>》,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8年第4期。 《礼乐传统下的孔子音乐美学》,载《左传研究论文集》,中华书局,2009。 《地域特征民族本质世界背景——岭南文化研究的三个维度》,载《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12期;《新华文摘》2011年第7期全文转载。 《杨公骥的学术风范》,载《读书》2011年第11期。 《“诗中有画”的典型范例——读王维〈山居秋暝〉》,载《古典文学知识》2012年第4期。 《独创性与超越性:莫言的启示》,载《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3年第5期转载。 《〈“远”范畴的审美空间〉序》,载《“远”范畴的审美空间》,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 《〈文学遗产〉照亮我的学术之路》,载《〈文学遗产〉六十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美景如画情韵悠长——读白居易〈题岳阳楼〉》,载《文史知识》2015年第1期。 《陶渊明“真意”探微》,载《学术研究》2015年第4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5年第8期转载。 《公木的“第三自然界”》,载《读书》2018年第4期。 《孔子“世界观”的启迪》,载《儒学文学关系研究》,线装书局,2018。 《“四高一转”:白居易人生道路的个体特征》,载《江苏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第4期; 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20年第8期转载。 《孔孟“孝”论的历史渊源与伦理内涵》,载《中国文化研究》2019年第4期。 《失意伤别的悲叹与共鸣——读白居易 〈送张山人归嵩山〉》,载《名作欣赏》2020年第8期。 《〈新华颂——公木诗文选〉序》,载《新华颂——公木诗文选》,长春出版社,2021。 《时代的歌声 战士的情怀——公木诗歌创作述论》,载《诗探索》2021年第2期。 《白诗脞谈》,《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21年第4期。 《“孤灯挑尽”:宫禁习俗、艺术渲染和人性意义——读白居易〈长恨歌〉札记》,《河南大学学报》2021年第6期。

1、《汉大赋的艺术本质》,山西师范学院学报,1984年第2期。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年鉴〈1984〉》提要介绍,1987年。日本京都大学《ANNUAL BIBLIOGRAPHY OF ORIENTAL STUDIES FOR 1984》,1987年。2、《〈七发〉与汉赋的正式形成》,载《学海探胜》,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 年。3、《赋体的形式特征》,山西师大学报,1986年第1期。4、《孔子的人学思想简论》,载《孔子思想研究文集》(一),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5、《屈原与中国知识分子的古代传统》,山西师大学报,1991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1992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1-1992中国文学年鉴》评述,1993年。6、《文化哲学与屈原的文学突破》,山西师大学报,1992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1994年第2期。7、《世人眼中的屈原与文化》,载《典籍与文化》,1993年第4期。 1 赵氏孤儿与盂县藏山神祠 冯俊杰 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 【期刊】戏曲研究 2002-09-15   10 2 中国现存时代最早的神庙戏台 冯俊杰 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 【期刊】戏曲研究 2002-04-15 1 28 3 太原晋祠及其古代剧场考 冯俊杰 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 【期刊】中华戏曲 2005-12-15   9 4 知名学者的散文大世界——李强教授的新书《神州大考察》序 冯俊杰 山西师范大学戏曲研究所; 《中华戏曲》杂志社 【期刊】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5-25   0 5 沈璟、汤显祖批评印象谈 冯俊杰; 董慧敏 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 【期刊】艺术百家 2009-07-15   53 6 长城要塞杀虎口满族驻军修复的明代乐楼 冯俊杰; 刘梅 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师范大学 教授; 硕士研究生 【期刊】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2007-09-30 0 40 7 明代士子眼中的《琵琶记》 冯俊杰 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 【期刊】中华戏曲 2008-06-15 1 78 8 山西繁峙县公主寺及其两座剧场考 冯俊杰; 刘梅 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 大同大学朔州师范分校 【期刊】中华戏曲 2008-12-15 0 15 9 金《昌宁公庙碑》及其所言“乐舞戏”考略 冯俊杰 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 【期刊】文艺研究 1999-09-20 5 48 10 读周贻白先生的《中国剧场史》──纪念先生华诞一百周年 冯俊杰 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 【期刊】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8-25 0 50 11 略论明清时期的神庙山门舞楼 冯俊杰 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 【期刊】文艺研究 2001-07-20 5 62 12 文化哲学与屈原的文学突破 冯俊杰 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期刊】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09-30 1 22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1、《中国古典美学研究的几个问题》,载《文艺理论研究》1999年第6期,《新华文摘》2000年第3期全文转载2、《朱熹审美思想抉微》,载《齐鲁学刊》1999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0年第3期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第5期摘要转载3、《解释型与创造型: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两种类型》,载《文艺理论研究》200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6期全文转载4、《论文艺研究的意识形态论维度》,载《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年第6期全文转载5、《简论汉代经学视野中的儒家文论》,载《学术月刊》2001年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12期全文转载6、《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美学问题》,载《文艺研究》2002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2年第8期全文转载7、《略论汉代古文经学的制度构想与文论视野》,载《齐鲁学刊》200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5年第7期全文转载8、《“经学”“经术”的分野与汉代经学文论话语的双重性质》,载《学术月刊》2005年第7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5年第11期全文转载9、《经学与汉代文学的关联》,载《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4期论点摘编10、《汉代经学文论叙述研究》,齐鲁书社2005年出版11、《时代思想气象与文艺学研究》,载《文学评论》2008年第3期12、《内圣外王与儒家美学的精神逻辑及话语建构》,载《学术月刊》2010年第12期,《新华文摘》2011年第9期论点摘编13、《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两个原则》,载《孔子研究》2009年第2期14、《儒家思想之于当代中国美学建构的意义》,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15、《汉代谶纬知识谱系中的儒家文论叙述》,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21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16、《国家文化安全视野中的艺术教育问题》,载《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社版)》2011年第1期17、《“六经之教”与儒家文论话语建构》,《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1年2月Online First论文18、《对九十年代古文论研究反思的检视》,载《江淮论坛》2001年第3期

《论〈离骚〉的自我形象》,载《北方论丛》1986年第6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7年第1期转载。 《论〈离骚〉的情感内涵》,载《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第3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8年第12期转载。 《论屈原艺术想象的独创性》,载《东北师大学报》1988年第4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8年第11期转载。 《先秦国家观念与屈原的宗国意识》,载《东北师大学报》1989年第4期。 《春秋战国时代“士”阶层的类型分析》,载《延边教育学院学刊》1990年第1—2期;人大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1990年第10期转载。 《“生王之头不若死王之垄”》,载《甘肃社会科学》1991年第1期。 《先秦“士”阶层的文化心态与历史命运》,载《贵州文史丛刊》1991年第2期;人大学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1992年转载。 《屈原社会理想与儒法两家的关系》,载《东北师大学报》1992年第3期。 《关于屈原作品的流传与真伪》,载《齐齐哈尔师院学报》1992年第6期。 《话说〈橘颂〉》,载《通化师院学报》1993年第1期。 《〈招魂〉作者补证》,载《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第3期。 《楚辞作家对传统精神文化的全面融汇》,载《长白论丛》1993年第3期。 《楚辞:诗歌形式的纵深拓展》,载《人文杂志》1993年第3期。。 《中国礼乐文化初论》,载《东北师大学报》1993年第6期。 《从我国古籍探索远古乐舞艺术》,载《贵州文史丛刊》1993年第4期。 《〈九歌〉“二湘”异辞同源说》,载《松辽学刊》1994年第1期。 《楚辞〈招魂〉的结构特征与语言特征》,载《苏州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 《百世诗宗的文化传承》,载《东北师大学报》1994年第5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4年第12期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5年第1期摘编。 《略说“东皇太一”》,载《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第4期。 《中国诗歌中渔父意象的发韧之作——读楚辞〈渔父〉》,载《文史知识》1994年第12期。 《屈原人格的背景、内容与价值》,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第1期。 《中国古典小说中诗文融合传统的渊源与发展》,载《中国文学研究》1995年第2期。 《公木的诗学世界》,载《人民日报》1996年6月27日第十一版。 《广阔的视野,崭新的高度》,载《社会科学战线》1998年第3期;《新华文摘》1998年第9期转载。 《读诗札记(六则)》,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年第6期。 《从〈诗经〉看周代天命观念之兴衰》,载《江海学刊》1999年第2期。 《“平淡”:陶诗风格之阐释》,载《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第2期。 《〈诗经〉对答之体及其历史意义》,载《文学遗产》1999年第2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9年第7期转载。 《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古典文学研究片论》,载《文学前沿》第一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孔子的诗学》,载《深圳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4期转载。 《中国上古诗歌的历史文化观照》,载《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1期。 《睹新春之景咏乡思之情——读王湾〈次北固山下〉》,载《名作欣赏》2001年第1期。 《夏夜的图景丰年的欢乐——辛弃疾〈西江月〉赏析》,载《古典文学知识》2001年第3期。 《青春溪水里的一朵浪花——读李清照〈如梦令〉》,载《名作欣赏》2001年第4期。 《从“兮”字用法看楚辞〈九歌〉的音乐特性》,载《社会科学辑刊》2001年第2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8期转载。 《从〈生民〉到〈离骚〉——上古诗歌历史发展的一个实证考察》,载《文学遗产》2001年第4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12期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年第5期摘编。 《中国古典诗歌中“生命意识”的内涵与泛化》,载《深圳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仰望泰山志在高远——杜甫〈望岳〉赏读》,载《古典文学知识》2001年第6期。 《屈原的诗学》,载《深圳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5期转载。 《中国古典诗学的抒情理论》,载《中华读书报》2002年11月27日。 《夏商时代的天命观念及其文化形态》,载《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性善·仁政·浩然之气——孟子精神世界的再认识》,载《深圳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一个哲学悖论的诗学消解——老子“道”本体的无限性及其审美转化》,载《文艺研究》2007年第12期。 《流芳千古的一代文宗欧阳修》,载《文史知识》2007年第12期。 《眼观风云浩荡胸怀日月运行——曹操〈观沧海〉赏析》,载《古典文学知识》2008年第2期。 《一部不该被遗忘的著作——重读杨公骥先生<西藏古史考>》,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8年第4期。 《礼乐传统下的孔子音乐美学》,载《左传研究论文集》,中华书局,2009。 《地域特征民族本质世界背景——岭南文化研究的三个维度》,载《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12期;《新华文摘》2011年第7期全文转载。 《杨公骥的学术风范》,载《读书》2011年第11期。 《“诗中有画”的典型范例——读王维〈山居秋暝〉》,载《古典文学知识》2012年第4期。 《独创性与超越性:莫言的启示》,载《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3年第5期转载。 《〈“远”范畴的审美空间〉序》,载《“远”范畴的审美空间》,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 《〈文学遗产〉照亮我的学术之路》,载《〈文学遗产〉六十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美景如画情韵悠长——读白居易〈题岳阳楼〉》,载《文史知识》2015年第1期。 《陶渊明“真意”探微》,载《学术研究》2015年第4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5年第8期转载。 《公木的“第三自然界”》,载《读书》2018年第4期。 《孔子“世界观”的启迪》,载《儒学文学关系研究》,线装书局,2018。 《“四高一转”:白居易人生道路的个体特征》,载《江苏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第4期; 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20年第8期转载。 《孔孟“孝”论的历史渊源与伦理内涵》,载《中国文化研究》2019年第4期。 《失意伤别的悲叹与共鸣——读白居易 〈送张山人归嵩山〉》,载《名作欣赏》2020年第8期。 《〈新华颂——公木诗文选〉序》,载《新华颂——公木诗文选》,长春出版社,2021。 《时代的歌声 战士的情怀——公木诗歌创作述论》,载《诗探索》2021年第2期。 《白诗脞谈》,《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21年第4期。 《“孤灯挑尽”:宫禁习俗、艺术渲染和人性意义——读白居易〈长恨歌〉札记》,《河南大学学报》2021年第6期。

1 、论李纨判词之谜,《社会科学家》 1986 年第 2 期2 、论荣府的管理机构与制度,《红楼梦学刊》 1986 年第 3 期3 、人物性格的数学抽象与定量分析,《当代文艺思潮》 1986 年第 4 期4 、从数理语言学看后四十回的作者,《红楼梦学刊》 1987 年第 1 期5 、论长篇小说结构形态的演变,《社会科学家》 1987 年第 4 期6 、《红楼梦》“成书新说”难以成立,《华东师大学报》 1988 年第 1 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 1988 年第 2 期摘要刊登7 、“有是理乃有是数,有是数即有是理”,《红楼梦学刊》 1988 年第 1 期8 、“眼前无路想回头”,《红楼梦学刊》 1988 年第 4 期9 、文学、数学与电子计算机,《自然杂志》 1988 年第 12 期10 、论明代通俗小说的发展,《明清小说研究》 1989 年第 1 期11 、《红楼梦》不是飞来峰,《红楼梦学刊》 1989 年第 3 期12 、《樵史演义》作者非陆应暘,《明清小说研究》 1989 年第 4 期13 、汤显祖、虞淳熙序《西湖一集》考,《华东师大学报》 1989 年第 5 期14 、论贾府经济体系的崩溃,《红楼梦学刊》 1990 年第 3 期15 、明代通俗小说理论的发展脉络,《文艺理论研究》 1990 年第 3 期,人大复印资料 ( 古代文学 )1990 年第 12 期转载16 、论小说史上的二百年空白,《华东师大学报》 1990 年第 5 期,《文汇报》( 1990 ? 12 ? 2 )发表此文论点摘要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1991年第2 期转载,《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 1991 年第 1 期发表论点摘要17 、拟话本二论,《文学遗产》 1991 年第 2 期18 、漫谈小说“识语”,《明清小说研究》 1991 年第 2 期19 、关于熊大木字、名的辨正及其他,《明清小说研究》 1991 年第 3 期20 、论通俗小说的双重品格,《上海文论》 1991 年第 4 期,《新华文摘》 1992 年第 1 期发表论点摘要,人大复印资料(古代文学) 1992 年第 1 期转载21 、论明清之际的时事小说,《华东师大学报》 1991 年第 4 期 ,人大复印资料(古代文学)转载22 、宝珠?死珠?鱼眼睛,──论赵姨娘兼谈贾府婢女归宿 ,《红楼梦学刊》 1992 年第 2 期23 、唐寅与“庚黄”,《红楼梦学刊》 1992 年第 2 期24 、论《金瓶梅》作者考证热,《华东师大学报》 1992 年第 3 期 ,人大复印资料(古代文学) 1992 年第 9 期转载25 、也是一首《临江仙》,《红楼梦学刊》 1992 年第 3 期26 、鲁迅关于历史遗产的理论和实践,载《扬弃与发展》,湖南出版社 1993 年 1 月版27 、从繁荣到萧条,──论清初小说创作的发展,《学术季刊》 1993 年第 3 期 ,人大复印资料(古代文学) 1994 年第 1 期转载28 、宋教仁与《石头记》,《红楼梦学刊》 1993 年第 3 期29 、论明清小说的宏观研究,台湾《中国文化月刊》 169 期30 、书生的困惑、愤懑与堕落,──从小说笔记看明代儒贾关系之演变 ,《华东师大学报》 1994 年第 1 期 ,人大复印资料(古代历史) 1994 年第 5 期转载31 、王晫与他的《今世说》,《明清小说研究》 1994 年第 1 期32 、论古代小说研究中的纷争及其意义,《明清小说研究》 1994 年第 3 期33 、明代的商贾与书生,《书城杂志》 1994 年第 3 期34 、明代的商贾与官僚,《书城杂志》 1994 年第 5 期35 、关于明清小说研究格局的思考,《明清小说研究》 1995 年第 1 期36 、应当重视古代小说的史学价值,《中外作品研究》 1995 年第 1 期37 、读李延昰《南吴旧话录》,《书城杂志》 1995 年第 3 期38 、许筠与中国明代小说(合作),《明清小说研究》 1995 年第 4 期39 、四部明代小说成书年代之辨正,《社会科学》 1995 年第 6 期40 、论古代小说的史学价值,《华东师大学报》 1995 年第 5 期41 、刘烈女本事等六则,《明清小说研究》 1996 年第 1 期42 、《金瓶梅》传入朝鲜李朝时间考(合作),《延边大学学报》 1996 年第 2 期43 、中国古代小说在朝鲜李朝(合作),《华东师大学报》 1996 年第 4 期44 、《剪灯新话句解》明嘉靖刻本辨(合作),──兼谈该书在朝鲜李朝的流传与影响 ,《文学遗产》 1996 年第 5 期45 、“文学史”的评判及其他,《文汇报》 1996 年 9 月 4 日 学林版46 、洪楩嫁女等四则,《明清小说研究》 1996 年第 4 期47 、从比较看研究体系的演进,《复旦学报》 1997 年第 1 期 ,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 1997 年第 5 期转载48 、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在异国的再现(合作),《文艺理论研究》 1997 年第 1 期49 、明清小说研究对象窄空白多,《文汇报》 1997 年 6 月 23 日50 、异域的反响,──朝鲜李朝士人论《三国演义》摘评 ,《明清小说研究》 1997 年第 3 期51 、论元明中篇传奇小说,《文学遗产》 1998 年第 3 期 ,人大复印资料(古代文学) 1998 年第 9 期转载52 、明代小说史导言,《明清小说研究》 1998 年第 2 期刊于首篇位置 , 97 ' 武夷山中国小说史国际研讨会宣读,53 、论朝鲜李朝的小说理论,载《东亚文化论坛》,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8 年54 、从《热河日记》看清代通俗文学的传播(合作) ,载《中韩人文精神》,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8 年 11 月版55 、论明中叶文言小说创作的复苏,韩国《中国语文论译丛刊》第二卷, 1998 年 12 月56 、《樵史演义》作者考证杂谈,《学林漫录》第十四集,中华书局 1999 年 4 月57 、《热河日记》与中国明清小说戏曲,《明清小说研究》 1999 年第 2 期 ,人大复印资料 ( 古代文学 )1999 年第 12 期转载58 、论明初的文言小说创作,《华东师大学报》 1999 年第 2 期 ,人大复印资料 ( 古代文学 )1999 年第 7 期转载59 、沈万三秀的命运,《解放日报》 1999 年 7 月 3 日60 、松江明清四五七进士,《文汇读书周报》 1999 年 12 月 11 日61 、漫谈陆士谔,《文汇读书周报》 1999 年 12 月 18 日62 、何良俊的牢骚,《文汇读书周报》 2000 年 1 月 22 日63 、“破靴阵”与“打行”,《文汇读书周报》 2000 年 2 月 19 日64 、清租界查禁《红楼梦》,《文汇读书周报》 2000 年 3 月 18 日65 、《说郛》与陶宗仪、郁文博,《文汇读书周报》 2000 年 3 月 25 日66 、宋懋澄与他的《九龠集》,《文汇读书周报》 2000 年 4 月 8 日67 、熊大木现象:古代通俗小说传播模式及其意义,《文学遗产》 2000 年第 2 期 ,人大复印资料 ( 古代文学 )2000 年第 8 期转载获 2000 - 2001 年《文学遗产》优秀论文奖68 、屠隆与两起悬案,《文汇读书周报》 2000 年 5 月 20 日69 、张文虎留下一部日记,《文汇读书周报》 2000 年 7 月 29 日70 、何日得睹《云间人物志》,《解放日报》 2001 年 1 月 12 日71 、突破小说史研究的传统模式,《文学报》 2001 年 2 月 15 日72 、关于近代小说研究的一些思考,《明清小说研究》 2001 年第 1 期73 、《近代翻译小说编年》及提交说明载《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年 5 月版74 、近代小说及其研究的数理描述,《华东师大学报》 2002 年第 4 期75 、一部“红楼”,半壁江山,《文汇读书周报》 2002 年 9 月 6 日76 、研究格局严重失衡与高密度重复,《文汇读书周报》 2002 年 9 月 6 日77 、关于《明清上海地区稀见文献五种》,《华东师大学报》 2003 年第 6 期78 、关于古典文学研究中一些现象的思考,《文学遗产》 2004 年第 1 期79 、《金瓶梅》作者如何考证,《文汇读书周报》 2004 年 2 月 6 日《新华文摘》 2004 年第 9 期转载80 、关于《西游记》的两次争辩,《文汇报》 2004 年 2 月 29 日人大复印资料 (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2004 年第 5 期转载81 、关于晚清小说的“标示”,《明清小说研究》 2004 年第 2 期人大复印资料 (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2004 年第 11 期转载82 、“小说史”的体例与重写,《解放日报》 2004 年 11 月 7 日《新华文摘》 2005 年第 1 期转载人大复印资料 (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2005 年第 2 期转载83 、我与小说研究的书目书,《明清小说研究》 2004 年第 3 期84 、论晚清小说书价,《华东师大学报》 2005 年第 4 期人大复印资料 (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2005 年第 12 期转载Frontiers , of , Literary , Studies , in , China2007 年第 1 期转载85 、明代通俗小说概述,载《中国古代文学通论》,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5 年 5 月版86 、明代文言小说概述,载《中国古代文学通论》,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5 年 5 月版87 、明代小说文献,载《中国古代文学通论》,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5 年 5 月版88 、报刊文学与商业交换法则――以《瀛寰琐记》的出版史为分析个案《学术月刊》 2006 年 5 月号人大复印资料 (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2006 年第 11 期转载89 、重建文学史的基础,《华东师大学报》 2006 年第 3 期90 、关于鲁迅文学活动的最早报道,《文汇报》 2006 年 7 月 16 日91 、历史上的小说盗版案,《文汇报》 2006 年 9 月 24 日92 、晚清《新闻报》有关小说编年( 1893 - 1895 ),《明清小说研究》 2006 年第 3 期93 、中国近代小说研究史的价值,《华东师大学报》 2007 年第 1 期94 、晚清《新闻报》有关小说编年( 1896 - 1902 ),《明清小说研究》 2007 年第 1 期95 、 The , price , of , novels , in , the , Qing , Dynasty《 Frontiers , of , Literary , Studies , in , China 》 2007 年第 1 期96 、晚清《新闻报》有关小说编年( 1903 - 1905 ),《明清小说研究》 2007 年第 3 期97 、晚清《新闻报》有关小说编年( 1906 - 1908 ),《明清小说研究》 2007 年第 4 期98 、“小说界革命”的预前准备,《华东师大学报》 2007 年第 6 期人大复印资料 (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2008 年第 2 期转载99 、《西游记》里的挑担问题,《文汇读书周报》 2008 年 1 月 18 日·

近代史研究杂志官网

历史,是人类存在的证明。以古鉴今,可以带领人类开辟未来。现在杂志云小编倾情推荐全国热门历史杂志排行榜,通过最权威的历史杂志排行榜赢了大家踏入历史和河流,以全新角度看待历史。历史,不知是时间的记录者,更应该是一门艺术。下面杂志云小编强力推荐全国热门历史杂志排行榜,事不宜迟赶紧来看看吧。《国家人文历史》福特锐界PLUS气魄而来广告《看历史》《今参考·历史》

历史方面的期刊分为三个档次好像!好像只有一本是核心期刊,叫什么来着我忘了!不过有很多地方性的杂志像《西夏研究》等等这些杂志一般好投,对于那些核心期刊一般是很难的!

国家历史文史精华不建议看杂志,杂志毕竟是一种快餐式的东西,营养不高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当代中国史研究 北京 当代中国史研究所,国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档案学通讯 《档案学通讯》杂志社 中国人民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近代史研究 北京·近代史研究杂志社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年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考古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抗日战争研究 北京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历史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清史研究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史学理论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史学史研究 北师大史学所 北师大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世界历史 北京·世界历史杂志社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文献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北京图书馆社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史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农史 南京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中国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科技史料 北京中科院自然学史研究所 中国自然科学史学会,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党史研究 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百年潮 北京 中共党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出版发行研究 出版发行杂志社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档案学研究 北京·该刊编辑部 中国档案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东南文化 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敦煌研究 甘肃敦煌 敦煌研究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故宫博物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胡适研究丛刊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考古学报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考古与文物 西安·该刊编辑部 陕西考古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历史档案 北京·历史档案杂志社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历史地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民国档案 南京·民国档案杂志社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明史研究 合肥·黄山书社 中国明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农业考古 江西 中国农业博物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史学月刊 开封·河南人民出版社 河南史学会,河南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史学集刊 长春·吉林大学该刊编委会 吉林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史林 上海·该刊编辑部 上海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苏联历史问题 西安 陕西师大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文博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西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省博物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文物 北京·文物出版社 文物编辑委员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西北史地 兰州·该刊编辑部 兰州大学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地方志 北京·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中国地方志领导小组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史研究动态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档案 北京 国家档案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北京·经济研究杂志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北京·该刊编辑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北京·文物出版社 中国历史博物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党史研究资料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自然科学史研究 科学出版社 中国科学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

  • 索引序列
  •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杂志官网
  •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杂志
  •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杂志投稿
  •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 近代史研究杂志官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