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有关心血管疾病的文献

有关心血管疾病的文献

发布时间:

有关心血管疾病的文献

一般的药物都是通过肝肾代谢的,对肝脏和肾脏都是有损伤的,但是有部分通过肝代谢,有部分通过肾代谢,有肝功能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就要注意,比如阿托伐他汀(立普妥),肝功能不全就不能用

自己去网上搜啊!谁有闲情逸致写啊

200分拿论文 除非百度分可以当RMB用并且汇率是1:10

Oxidative Stress and Vascular Disease  Growing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chronic and acute overproduc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under pathophysiologic conditions is integral in the develop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VD) These ROS can be released from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oxidase, xanthine oxidase, lipoxygenase, mitochondria, or the uncoupling of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 vascular ROS mediate various signaling pathways that underlie vascular inflammation in atherogenesis: from the initiation of fatty streak development through lesion progress to ultimate plaque Various animal models of oxidative stress support the notion that ROS have a causal role in atherosclerosis and other cardiovascular Human investigations also support the oxidative stress hypothesis of Oxidative stress is the unifying mechanism for many CVD risk factors, which additionally supports its central role in CVD Despite the demonstrated role of antioxidants in cellular and animal studies, the ineffectiveness of antioxidants in reducing cardiovascular death and morbidity in clinical trials has led many investigators to question the importance of oxidative stress in human Others have argued that the prime factor for the mixed outcomes from using antioxidants to prevent CVD may be the lack of specific and sensitive biomarkers by which to assess the oxidative stress phenotypes underlying CV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xity of cellular redox reactions, development of a new class of antioxidants targeted to specific subcellular locales, and the phenotype-genotype linkage analysis for oxidative stress will likely be avenues for future research in this area as we move toward the broader use of pharmacological and regenerative therapies in th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CVD  Antioxidants are ineffective in reducing cardiovascular death despite evidence for oxidative stress (O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VD) from animal and huma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cellular redox reactions, development of targeted antioxidants and phenotype-genotype linkage analysis for OS are necessary for broader use of pharmacological and regenerative therapies for CVD  Key Words: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 NAD(P)H oxidase ? mitochondria ? atherosclerosis ? antioxidants

有关心血管疾病的文献综述

一、 什么叫综述  综述,是文献综述的简称。医学综述是围绕医药学某一主题,以近期公开发表的科学论文为素材而撰写的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准确快捷、有综有述的专题报告。  由于医学综述是以综合医学文献资料为特征的专题报告,所以属于三次文献。  主题——疾病(西医病名居多)、证型、治则、治法、中草药、方剂、针灸、推拿、历史事件、理论与学说。所选定的主题应是进展较大、普遍关注,或有研究基础的。  近期——少则三年,中则五年,多则十年。应视文献多寡而定。从撰写的当前年度向前推。也可用最近发表的一篇综述的最后采用论文的时间作为你写的综述的开始日期,以保持学术发展的沿续性。综述性书籍可根据情况来定,如建国以来某方面研究,中西医结合以来,三中全会以来。如《中西医结合内分泌疾病诊断与治疗》  公开发表——国家出版署批准发行的连续期刊杂志,不含会议论文集、非国家批准、非连续出版的期刊。如《天津中医药》《天津中医学院学报》等。尚未发表也不可进入你的综述。目的是让读者看了你的综述后能够按图索骥找到原文阅读,深入研究。  科学论文——以论文形式在公开发行期刊杂志上首次发表的科学论文,不含经综述或综述性出版物引用的科学论文。如《中国中医药年鉴》引用过的论文。经综述或综述性  条理清晰——综述要分列小标题,不可一气呵成,一逗到底。如对癫痫证治进行综述,小标题可分为辨证分型研究、治则研究、古方成方研究、单方验方研究、针灸研究、护理研究等项。使读者阅读提供便利。  内容丰富——查阅足量的科学论文,地方性一二级期刊要求综述涉及20至30篇。国家级期刊要求50篇。有的大综述引用成百上千篇文献,一期杂志只能发表一篇,连载多期,甚至一个年度。内容广博精深,有很大参考价值。  准确快捷——准确是讲来源准、内容准、数据准,快捷是讲综述的时限性很强,必须以快取胜。如旧《年鉴》意义不大。审综述稿件时先看后面参考文献所涉及的日期。综述写完后不宜锁起来,应立即发表。  有综有述——有综即有综合论文资料的内容;有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该主题当前研究状况的评价与分析,指出创新点,找出欠缺点;二是对该主题研究的未来提出建设性意见或未来前景的展望。综易述难。  专题报告——综述以文字为载体专题报告。虽然综述属于广义论文,但不能视综述为真正意义上的论文(即阐述和论证个人学术观点为主)。它不提供撰写者的论点论据、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往届毕业生有误将综述当成毕业论文上交,结果影响成绩。  综述有短篇的也有成本的。文献综述文字宜精炼,用词要力求准确。篇幅一般在5000至10000字之内,题目较小,有3000至4000左右也可以。短篇综述散见于各种期刊杂志,又称“小综述”“小专论”。  成本综述多以年度为单位定期出版,虽然每年出一本,但不是只综述一年的发展,一般综述近三五年的文献。如《中国中医药年鉴》《内科学年度评论》《生物化学年度评论》《生理学年度评论》。也有不定期出版物。如《生理科学进展》《心血管疾病进展》《心血管药理学进展》《免疫学进展》《激素研究的新进展》《心脏病学进展》《内科学研究进展》等。要查《全国图书出版目录》才能判断有无新书,不能以图书馆是否购置为依据。  有的期刊出版专辑,刊头有专文评述,介绍有关进展与专辑内容并提出展望。近些年《中华医学杂志》在每年度的最后一期,约请有关专家写出我国各个学科的一年进展。如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北京出版社组织编写的《黄帝内经研究大成》《黄帝内经太素研究大成》《伤寒杂病论研究大成》等都具有综述的性质。  二、为什么要撰写综述  总结研究状况,掌握最新动态。  医学研究日新月异,不断有新思想、新观点、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问世。通过撰写综述可以亲自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并运用到临床诊疗工作中去,既可创造社会效益也会带来经济收益。许多院士、教授、学者做学术报告,大家听着很新颖、很生动、很解渴,一语道破天机——他们熟练地掌握了撰写和指导撰写综述的本领。介绍最新成果,提供读者借鉴。引导读者查阅原始资料,进行深入分析与学习。  2.分析研究得失,做为选题依据。  由于研究思路、条件、手段、水平的影响,临床资料良莠不齐。有些研究国家资助或支持的,由大牌专家领衔,拥有大笔资金投入,一流实验设备,优良的研究队伍所承担的课题,其思路、方法、结果、质量在科学性、实用性、可重复性待方面都是高水平的。而一两个人单打独斗的研究,虽然也有闪光之处,但毕竟不能与之同日而语,等量剂观。所以收集到的材料既有得也有失,低水平重复肯定难免。撰写综述可以使作者和读者一目了然,既掌最新最先进的进展,可作为研究的起点(巨人的肩上);又可找到研究的空白点或欠缺点以及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即展望部分),可作为研究的主攻方向。因此,每一项科研究选题,都必须附有一份相关的文献综述。使评审者对立项的科学性、新颖性、先进性、创新性、可操作性做出判断。评审者虽说都是专家,但对他从来没有深入研究的,或以前研究过但随着时代发展,方法已落后,手段已过时,结果已不足以说明更为深刻问题的时候,他不可能比亲手参予课题的人更清楚。然而他们之所以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就是看了你的综述。综述一般是与开题报告捆绑在一起的。综述是为选题、立题服务的。综述的目的不仅是发表,而是开展研究工作的前奏与准备。  教学科研医疗,都离不开综述  教师备课和教学不能满足于背诵和宣讲教科书。高等院校的教师必须及时掌握国内外学科的重大进展,用以不断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虽然教学基本内容来自教材,但教材内容相对滞后,只有教师对所讲内容理解深,对新进展了解多,才能教是活。教师不但应该知道教材上的结论,还应该了解一些重要结论的来龙去脉,要区别是属于推论性的还是证据确凿的,是公认的还是有争论的,这样才能避免教学上的片面性,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求知欲望和钻研精神。为此,教师备课不但要精读熟暗教材,广泛阅读综述,还应该自己撰写综述。这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需要。  科研工作有较强的继承性,古代是如此,现代更为突出。任何发明创造都离不开前人或别人的研究基础。后面的工作无不受到前面工作的启发并以之为基础。因此,从科研选题、确定方法、进行科研设计到总结,都应该不断阅读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并作出综述。有时在科研进程中(如两年之间),别人报导了新方法及新结果,那么就应该及时修订或调整你的原有科研设计。否则结题时就不能达到“国内领先”的水平。课题组应指定专人即时追踪最新文献。通过撰写综述可以了解有关课题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分析薄弱环节加以突破。在撰写综述过程中通过深思熟虑,提出新的工作假设,作为研究的新起点。  撰写综述是一种综合性训练,是对医学科技人员的培养与提高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从五个方面提高医学科技人员的能力。  中外文阅读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  写读书笔记和文摘卡片的技能;  分析、评价论文水平的能力和综合问题的能力;  写作和文字表达能力;  培养刻苦钻研,热爱本专业的敬业精神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对于在学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撰写综述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指导老师应该大力对他们进行指导。对科研选题和学风甚至一生的事业都有深远的影响。  三、撰写综述的要求  必须摘录一手资料  第一手资料可根据《全国报刊索引》、《中国医学文摘》、计算机查寻系统而获得,但是由于出版周期的限制,最新的资料仍难获得。只好亲手翻阅期刊的目录和内容。这种方法虽然原始,但是准确度比较高,收集的资料较多。由为主题词往往不能概括论文内容。如“《伤寒论》方药应用心得”一文,在你综述桂枝汤时,主题词会将其漏落掉。因此,从经验角度看,手检是既经济、又准确,还相对省时的方法。说他经济,只要有笔和纸(或卡片)即可。说他准确,主题词所不能含概的也能查到。说他省时,在查阅者认真负责的前题下,手检的反工率较低。  禁止据综述写综述  旁人写的与你重复的综述,对于你的作用,除了掌据动态,认清研究方向之外,只能做为自己撰写综述的起点。如有一篇“原血压证治研究进展”刊登在1998年的某种杂志上,你也似定同梓的题目,可以。但是那篇综述所提及的内容就不要再采用了。应该循着他之后的时间来收集新资料。有人把前一篇中的内容拿过来一部分,再加上几篇新资料,作为自己的综述,被称作据综述写综述。是不允许的。若作为综述性著作可以把不同时期发表的所有综述综合起来。如《中西医结合内分泌论断与治疗》。  不得挟带作者私货  作者本人往往在临床研究中积累了许多经验,当读到他人文献时,觉得自己也是这样做的,而且效果甚至还好。于是就在综述中写入了自己未经公开出版物发表的内容。由于没有出处,被视作私货。如果自己以前发表的论文,可以做为文献引用,并与其他文献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地对待。综述作者应站在第三人的角度,以第三人的口吻来撰写。《伤寒杂病论研究大成》之所以长期不能完成,就是老一辈总是力图把他们个人观点加到书中来,但这与综述原则不相吻合,出版社不能接受。  不挟带私货,并不意味没有创造性。综述作者发挥创造性可从三个方面着手。  ①把不同作者的资料和观点加以融会贯通,看出其间的内在联系加以阐明。  ②把不同资料列成简表或绘成示意图,使读者一目了然。  ③综述的结尾部分是作者对发展现状的简短评论与对今后和发展的展望。  4.有综有述方为完整  一篇好的综述应当包括综和述两个部分。综是将收集到的尽可能全面详实的资料加以归纳综合,使之有条理化、有层次。述则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对所见论文进行提炼,归纳出若干规律或特点。二是对今后本项目研究提出前瞻性分析与展望。从近年来卫生系统收到来自基层医疗机构的综述看,大多数是有综无述。这极大降低了综述的含金量。只标明张氏说、李氏说,而对诸说毫无分析与评价,找不出规律,不能指出研究前沿和不足,对读者的帮助则大打折扣。在所见糖尿病的30多篇综述中只有3篇有综有述。有综无述的综述有漫延的趋势。  作者在选择资料和介绍存在问题时反映了作者观点,但在一般综述中评论不占主要地位。如果以评论为主,则为述评或专论为题。述评和专论一般由学术权威人士撰写,常能指出发展方向。但也有些述评的评论不多,仍不失为综述的范畴。《中华医史杂志》发表了拙作“《黄帝内经太素》成书年代研究述评”,结果许多人误认为本人是权威人士了。  5.参考文献不得省略  综述只是对多篇第一手资料摘要的汇总,简要介绍方法、结果及数据(如例数、有效率、统计学结果等)。不可能容纳更多的具体内容。通过参考文献可起到引导作用。即读者见到一篇最新的综述。可在短时间内大致了解研究概况。如果读者对其中的某一内容或某一点报有极大的兴趣,便可根据综述后的参考文献,去翻阅相关资料,以达到全面了解其具体内容的目的。有些期刊的编辑为节省版面,多登文章,径然删去参考文献一项。结果使综述丧失了引导读者阅读的这一重要作用。  准确适当引用并列出参考文献,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引用文献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不可引用自己未读过的文献,从别的文献转引有时会发生错误,以讹传讹。如果未直接读到原文,而读过工具期刊上的文摘,则引工具期刊。如果读过中文翻译就引译文刊物。如《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收载的译文,在查不到原文的情况下,应注明二次文献的出处。  二是精读文献,选择创造性大、科学性强的文献,除非写医史资料,一般以新文献为主。  6.撰写格式准确规范  首先是大标题,简明扼要,主题突出。由于综述大都以介绍新理论、新技术、新发展等进展为主要内容,所以标题常近况、进展、新进展、评论、研究、研究述评、研究进展等。标题后有的还注有“(综述)”二字。一般不设副标题。  其次是作者所在单位全称(不可写“天津中医一附院”“天津医大总医院”“天津医大三院”之类)。单位所在地的邮政编码(以免失于作者与编辑部及作者与读者的联系)。完整的邮编应是“(天津300193)”。作者姓名。由于工作量不大,无需合作攻关,同时也避免思路、风格、习惯差异带来不连贯,所以综述应是个人撰写。目前期刊有些特约的综述撰稿人。他们水平较高,往往是青年学科带头人或某领域的专家学者。  正文首先是无标题前言,说明综述主题的简要意义,标明综述年代范围(如从1998年至2001年),注明选用期的范围(如国内中文期刊,国内外医学期刊(不含《国外医学》和《中国医学文献》编译的外文资料)。  正文实质部分一是综,二是述。“综”来源于第一手资料的摘要卡片,“述”来源于作者对“综”的归纳分析升华  最后是参考文献栏。含20至50篇文章,太少说明或研究较少,或资料不全,或时限过短。大多说明或选题过大。或研究集中,或时限过长。  参考文献应依其在正文中引用的先后,必须在正文相应内容的右上角以方括弧编号,如:[1][2]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与示例  期刊  序号 作者.题名.刊名,出版年,卷(期):页.如:  [1]张╳╳,王╳╳,赵╳╳,等.津门名医杨浩观临床经验简介[J].天津中医,2002,19(2):5.  2.报纸  序号 作者.题名.报名,出版年-月-日(版次).如:  [1]夏雨.国家致力挖掘高技术产业潜力[N].科学时报,1999-05-09(3)  四、撰写综述具体步骤与方法  1.选择主题  像进行科研选题一样,综述选题是否恰当,关系很大。选题的原则是需要与可能相结合。  所谓需要原则。是指由于教学、科研、医疗和培养人才的需要不同,选题也有不同。若以教学和医疗为目的,题目可稍大一点,以科研立项为目的,题目要极具针对性。如果希望在期刊上发表,还应考虑期刊对综述的要求。  所谓可能原则,主要是所题目必须有新发展,不是教材上已有的内容。新发展可以是理论上的也可以是应用上的,应结合自己的专长或有基础的课题,为期刊写评论性综述的都是该课题研究有成果的专家,否则难以写出水平较高的评论。  收集资料  综述内容是否丰富新颖,决定于收集和阅读资料的多少。简单地说,有三条途径:  ①从文摘、索引等二次文献工具期刊查找,如《中国医学文摘》《全国报刊目录》等;  ②系统地查阅有关期刊,如《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载有全国中医学院学报理论探讨与综述目录;  ③利用光盘或国际互联网。可打印出摘要甚至全文。  阅读文献应精读与粗读相结合。对重点论文,要精读读懂。特别注意是用什么设计和方法验证其工作假说的。例如,过去认为硝酸甘油治疗心绞痛的作用机制是扩张冠状血管,增加心肌供血。现在强调其扩张全身血管减少心肌负荷和耗氧量作用。因此,国外有人对心绞痛病人用心房起搏方法诱发心绞痛时,经心导管注硝酸甘油入冠状动脉,虽有部分病人冠脉血流量短时增加,但心绞痛并未缓解;而静脉注射,随着血压降低,冠脉血流量减少,心绞痛却得到缓解。如果不精读原著,就难以说清新观点的证据。对另一些并无多大创见只是支持新观点的论文则粗读即可。  写笔记作卡片  无论精读或粗读都要写读书笔记或文摘卡片。写笔记与作卡片不是简单抄写,而要在读懂的基础上培养和发挥分析问题的能力。读原著要重点分析该文的创新性,即该文提出了何种新观点、新证据或新的技术方法。记笔记时要写清实验条件、药物、动物或人的标本等项,以便作综述时引用比较。读别人综述时作笔记常需写下其提纲的层次、引用的主要文献、论点和证据,以及作者对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展望的看法,作为自己写作的参考(不可照搬照抄)。科研论文的创新一般都写在摘要中,但有时作者分析问题的新观点也可以出现在讨论中,阅读和写笔记时应加注意。写完一篇笔记后最好在活页纸或卡片的右上角用几个关键字标记出值得引用的要点,以节省以后分类、引用时重阅笔记内容的时间。对重要论文可以复印,以便精读,但不可以复印代替自己精读,成为“文献收藏家”。  草拟提纲  把查阅的资料要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整理,去粗取精,草拟提纲。要把笔记和复印文献及文摘卡片进行分类,根据内容分出若干大类。加上前言和结尾即成综述的全部提纲。有的文献在几方面都要引用,可以写出几个关键字,依次引用。文献的取舍标准主要看创造性和科学性。引用的文献必须有新内容,但又是比较可靠的。判断科学性的标准是科研设计是否严密(如有无适当对照,分组是否合理,样本是否够大,是否随机抽样等),方法是否可靠,数据资料统计处理是否得当等。如果可能,还应了解该文发表后学术界对其的反应。一般从刊物的水平可大致估计出文献的科学性和创造性。重点收集引用核心期刊或被引用多的影响大的期刊。即使阅读高水平的期刊文献,也要持分析与评论的态度,鉴别其科学性和创造性,文章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不可盲目相信一切,不可引用设计或方法不严谨的论文,除非为了批评。“文责自负”一词对综述作者来说,要对引用文献的严谨性负责,误引有错误的文章,表明综述作者的学术分析与评价能力有问题。文献资料诉取舒是否得当和分析综合分段是否合理,决定提纲以至全文的水平,也反映出作者的学术水平。  撰写成文  把提纲变成文字论述。文献综述并没有固定的格式,但通常由前言、综述主体、结尾和参考文献四个部分构成。  前言主要简单说明本题的理论或实用意义及进展概貌和写作目的,以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主体部分是全文的核心部分,应该在对文献进行过“消化吸收”达到融会贯通之后,用自己的语言加以介绍。引用文献时要忠实地客观地反映出原作者的论点或实验结果,但不可照录拼凑。如果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语气上必须不使读者误为别的文献作者的观点。在介绍别人工作时,一般不宜过多评论,以免引出不必要争论。要注意用词语气,并可在词气上表明自己的倾向,但要留有余地,掌握好分寸。如“公认”与“一般认为”“有报告认为”;“实验证明”与“实验表明”“提示”“推测”都有不同含义。  五、综述投稿的技巧  我国有几百种医药杂志和医学院校学报以及40种国外医学各专业分册和几种国外药学分册,都刊登不同数量的文献综述。国外还有专刊登综述的期刊。如《生理学评论》《药理学评论》《外科评论》等。国内中文尚没有。每种期刊每期刊登的综述少一篇,多则三篇。一般掌握在两篇。不可能过多。由于期刊不可能过多刊登综述,加之综述以新和快取胜,因此,尽量考虑投给月刊或双月刊。杂志上都有标识。如《天津中医》封底印有“每逢双月12日出版”字样。  编辑人员对综述撰稿人有信誉度的了解问题。所以新人往往投稿应附以个人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月,学历学位,职称职务,从事专业,主要研究方向等。以期编辑人员对你有所了解。编辑人员有编辑协会,经常历会,沟通信息,撰稿人应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

多睦健康提醒您,心血管疾病的危害主要有:危害一:导致肌体形成大量自由基,损害人体细胞。人体血液中如有大量脂质物质游离和沉积,会增加机体耗氧量,并通过氧化作用,形成脂质氧化自由基,游离在血浆中,侵害机体细胞,使细胞死亡、衰老,导致人体衰老,细胞功能损伤。危害二:危害循环系统中的微循环灌注。体内大量的低密度脂蛋白与乳糜微粒在血液之中游离并沉积,降低血液的流速,增大血液的粘稠度,使微循环的毛细血管淤滞,并降低红血球的电泳能力、变形能力。危害三:脑中风人体一旦形成高血压,会使血管经常处于痉挛状态,而脑血管在硬化后内皮受损,导致破裂,形成出血性脑中风,而脑血管在栓子式血栓形成状态下淤滞,导致脑血栓和脑栓塞。危害四:大量脂类物质蛋白,在血浆中沉积移动,降低血液流速,并通过氧化作用酸败后沉积在动脉血管内皮上,并长期黏附在血管壁上,损害动脉血管内皮,形成血管硬化。危害五:导致人体pH值呈弱酸性,机体酸化。大量脂质蛋白游离在血浆中,极易氧化酸败,使人体体液酸化,易受病毒细菌侵扰,并影响骨质钙的分解游离,导致缺钙和骨质疏松。危害六:导致冠心病当人体由于长期高脂血症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后,使冠状动脉内血流量变小、血管腔内变窄,心肌注血量减少,造成心肌缺血,导致心绞痛,形成冠心病。危害七:导致人体产生肥胖血脂在人体超过正常标准,是机体内部的分泌调节系统出现了紊乱,而过多的脂肪在血液中堆积便在皮下和血管壁周围大量沉积下来,造成身体脂肪供大于求,产生肥胖。危害八:导致肝部功能损伤长期高血脂会导致脂肪肝,而肝动脉粥样硬化后受到损害、肝小叶损伤后,结构发生变化,而后导致肝硬化,损害肝功能。危害九:导致高血压在人体内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以后,会导致心肌功能紊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会大量激活,促使血管动脉痉挛,诱致肾上腺分泌升压素,导致血压升高。预防措施主要有:1、有氧运动、动静结合专家表示,如果长期久坐不动的话,那么是如同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以及肥胖一样,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冠心病患者日常应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定期去体育锻炼,通过这种方法来良好地控制体重,增强大脑功能,提高智力,这样对预防冠心病有重要的意义。2、情绪稳定、心态平和根据目前的一些研究数据发现,一些情绪不好或者本身就含有疾病的人是非常常见的,这些人因为长期的存在抑郁以及愤怒和各方面的压力,导致他们会很容易激发身体中的各种的致病性的心脏病。焦虑是和肥胖、高血压、高血脂有相同的危害的,这些都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然而,紧张、挫折以及悲伤等急慢性精神压力,会诱发心肌缺血,最终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尽量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态度和平和的心态。3、合理饮食、膳食平衡我们日常可多吃橄榄油、蔬菜、水果、海产品以及豆制品等。有很多研究证明,这种富含ω-3脂肪酸、a-亚油酸的饮食,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从而可有效地预防冠心病。另外,补充超长链ω-3脂肪酸的话,可大大降低心脏病和猝死的死亡率,就算是小剂量也同样可保护心脏。多睦健康提醒您,身体不舒服一定要及时寻找可靠的医院检查,多睦健康提供日本精密体检服务,能有效筛查各类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及时预防及时治疗。

心血管疾病的危害:第一是产生心悸,心悸是主观感觉,以及客观征象的综合症状,主观上的患者感觉心脏跳动快速不整或者说是博动有力,也会出现心跳频率过快过缓或不及,也就是有心律的变化。第二个就是出现了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主观感觉和客观征象的综合表现,主观上感觉呼吸费力,客观上呼吸次数增多,动作快而且幅度大。第三个就是出现了紫绀,紫绀是指粘膜和皮肤上呈青紫色,体内的还原血红蛋白未经饱和的血红蛋白的绝对值超过59%,六到七区百分之的不饱和度,紫绀的机制是缺氧血,血红蛋白过多,以及出现了血液瘀滞,有中间型和周边型两种不同的表现症状。预防心血管病,可以试试MRT莱复加血栓清,这个产品有个诺贝尔明星因子NO一氧化氮,对维持血管弹性、抑制血管硬化、保持血管通畅十分有好处!

200分拿论文 除非百度分可以当RMB用并且汇率是1:10

有关心血管疾病的文献资料

顶一楼不要把别人的热心帮助当成不劳而获的有效途径哦。

科普时间丨“心血管事件链”的成因是什么?

2016年即将结束,美国心脏协会对今年心脑血管领域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盘点,十大研究成果分别是(排序不分先后):▎某些高危人群预防二次脑卒中需要额外治疗:先前的研究已经表明,对于预防患者二次脑卒中,严格药物治疗——治疗控制高胆固醇、高血糖和高血压,以及生活方式调整,如戒烟、锻炼比颅内支架介入治疗更加有效。但是2016 年《美国医学会杂志》上发表了一篇SAMMPRIS研究的亚组分析显示,尽管进行了严格药物治疗,但仍有约15%的患者发生二次脑卒中,陈旧卒中病灶 、明确卒中及基线未使用他汀类药物均与终点事件显著相关,提示高危人群需要新的治疗方法。文献出处:DOI:1001/4315▎治疗女性心脏病发作的新可能性:对患有胸痛或心脏病发作的男性和女性的研究表明,一些基本的差异可能会导致新的和更好的治疗妇女。心血管成像发现各组在动脉粥样斑块大小、位置和外观上的差异。胆固醇是一种脂肪物质,能与血液中的钙和其他物质结合,形成斑块,在动脉中聚集、硬化并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脏病发作的主要原因。刊登在《循环:心血管成像杂志》上的研究发现女性的非罪犯斑块表现出更多的斑块糜烂,更少的胆固醇和钙含量。表明动脉粥样硬化病理上的性别差异。尽管研究中女性有更多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但男性的斑块更大。了解这些差异可能会在将来为更好地诊断和治疗的女性胸痛和心脏病发作带来帮助。文献出处:DOI:1161/CIRCIMAGING004506▎老年人瓣膜置换的更多选择:主动脉瓣狭窄是心脏出口处的瓣膜狭窄,它限制了血液的流动,引起胸痛、疲劳、呼吸急促,最严重的导致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往往很严重,治疗手段是手术行瓣膜置换术或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研究主要观察老年中等风险的患者,比较手术和TAVR的生存率及卒中发生率。研究表明这两种治疗方式的结果都是相似的。文献出处:DOI: 1056/NEJMoa1514616▎微创治疗颈动脉狭窄效果得到证实:颈动脉狭窄会导致脑卒中,在过去颈动脉狭窄的典型治疗一直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但是一种替代开放式手术的微创方法已成为可能,使用一种支架来打开狭窄的颈动脉。现在,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研究基于10年的随访,将支架置入术作为一种公认的替代方法进行了更进一步的验证。研究人员在10年的随访中,没有发现支架组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组在围手术期卒中、心肌梗死或死亡和术后同侧卒中上有任何明显差异。文献出处:DOI: 1056/NEJMoa1505215▎同时降低血压和胆固醇有助于减少心脏病风险:这项研究被称为HOPE3,是《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同时发表的三篇文章的综合,研究显示同时进行降血压和降胆固醇比单独做效果要更好。在一项研究中近一半的参与者是亚洲人,研究者评估了低剂量他汀类药物在六大洲21个国家的人群中的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患者处于中度风险,无明显心血管疾病。与安慰剂组相比,他汀类药物治疗组心血管事件、中风和心脏病发作风险更低。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支持他汀类药物在亚裔和西班牙裔人群的益处。文献出处:DOI: 1056/NEJMoa1600177▎我们可以战胜自己的基因:生活方式,如戒烟、运动、健康饮食和体重管理与我们先天的遗传一样在心脏病风险中发挥着作用。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研究发现,即使对于那些具有高遗传风险的人来说,生活方式也能降低风险。在四项共涉及55685名参与者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在心血管疾病高遗传风险人群中,相比那些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有良好生活方式的人心脏病风险低50%。文献出处:DOI: 1056/NEJMoa1605086▎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上的性别与种族差异: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可以预防严重的心力衰竭猝死并挽救生命。这种电池供电的装置记录心跳并在心律紊乱或太快时电击心脏使其恢复正常。但是,根据发表在《循环》杂志的涉及21000例对象的研究显示,符合安装指征的妇女和少数族裔患者很少接受到安装ICD的咨询。调查显示,有多达4/5的住院心力衰竭患者,虽然符合ICD咨询标准但却没有接受到有关服务,尤其是妇女和少数族裔患者。研究表明在向患者提供ICD咨询方面,存在着性别与种族差异。文献出处:DOI:1161/CIRCULATIONAHA021048▎昏厥可能是某些肺动脉栓塞的征兆:《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项对560例入院晕厥患者的研究表明,对晕厥患者进行一套针对肺动脉栓塞的标准测试可以挽救生命。肺动脉栓塞可导致心脏骤停和猝死。在过去,晕厥并没有被认为是该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但在PESIT研究中发现约18%肺动脉栓塞会出现晕厥。文献出处:DOI: 1056/NEJMoa1602172▎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介入治疗:《柳叶刀》的这项荟萃分析研究了五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试验,患者数据显示支架血管内取栓术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益,意味着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提供及时的介入治疗可能产生全球性的影响。文献出处:DOI:1016/S0140-6736(16)00163-X▎两项研究指向如何更好预防心脏病:研究人员今年发表了两项研究,大大增加了我们对心脏病风险的理解,以及如何更好地预防心脏病。在第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在75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将血压降低到120/90以下与140/90以下相比,显示出更低的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该研究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扩展了最近SPRINT试验的结果,有助于在如何为老年人群设定血压目标上消除分歧。在今年另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ANGPTL4基因失活性遗传突变可降低心脏病风险。ANGPTL4功能丧失等位基因的携带者能够激活脂蛋白脂酶LPL,可降低循环三酰甘油水平,使三酰甘油水平比非携带者低,高密度脂蛋白(好胆固醇)水平高,心脏病风险更低。这项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研究为最终创造出一种治疗和预防心脏病的新方法提供了思路。文献出处:DOI:1001/7050;DOI: 1056/NEJMoa1510926版权声明:本文是仁年健康微信公众号(ID:familydoc)原创文章,欢迎分享!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得进行转载、摘编、修改。更多原创家庭健康资讯请关注仁年健康微信公众号:familydoc(转载请务必注明以上版权信息)

有关心血管疾病的文献有哪些

一:危害: 心血管疾病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心血管疾病指的是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冠心病,这种病会导致人的猝死。2,由于心血管疾病病人大多会有血管壁硬化的情况,当动脉硬化到一定的程度,就可能造成血管堵塞,形成血栓,从而会让人出现中风和猝死的情况。3,当心血管疾病发展到后期,会让全身的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也就会有大量危险的并发症发生。二:预防:平时多注意保养,多吃些对心血管有辅助作用的疾病:1、草莓其含有膳食纤维较为丰富以及有着促进肠胃吸收消化的作用,更是很多便秘患者的最佳食品。当然对于冠心病和脑溢血等患者也是有着很好功效作用。2、大豆磷脂:卵磷脂又被称为“血管清道夫”,它能将血管壁上堆积的油脂乳化、分解成微粒子,并且运回肝脏代谢,从而软化血管、降低血液粘稠。所以在预防改善高血脂、高血压以及冠心病、心肌梗塞、脑溢血、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上发挥显著的作用。tips:在选择上注意两点:1、看品牌,选择大品牌,质量好,效果佳;2看平台,资质是否齐全、是否有追溯机制,是否与消费者站在一起,售后有保障。

你好,鼻炎,基本上是不会引起心血管疾病,但可加重心血管疾病,如胸闷,其他呼吸道症状的症状。本身是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其重量可以逐渐影响支气管,并有一个泛支气管炎疾病,鼻炎本身是症状的一部分

预防心血管疾病饮食注意以下几点:1、限制总热量:不论进食何种食物,一定要限制总热量,也就是一次不能吃得过多,不能吃得过饱;2、低钠高钾饮食:低钠,世界卫生组织要求一天钠的摄入量应该在5g以下,中国指南要求是6g以下;高钾饮食就是多吃水果蔬菜,特别是香蕉、橘子之类含钾量比较高的食品;3、多运动,控制体重:运动可以预防很多心血管疾病,而且对预防肿瘤都有益;4、饮食结构:中国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要求奶类一天补充300g,蔬菜300-350g,水果200-350g,禽蛋类120-200g,谷黍类250-400g,这是比较好的食品结构。

维普有,但打不开我。。。但我在别的网站搜到了【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使用低分子肝素的疗效差异方法 A组溶栓前开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U,每日2次,首剂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后给予尿激酶150万U,30min内滴完;B组: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同A组,但低分子肝素钙在尿激酶静滴后12h开始应用。冠脉再通指标同时具备1996年7月太原会议参考方案中间接指标的第1、4两项。结果 A组57例中44例再通,再通率19%;B组63例中38例再通,再通率32%,两组血管再通率差异有显著性(P<05)。两组的出血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前应用低分子肝素较常规用法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低分子肝素 溶栓前 再通率  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是早期心肌血流再灌注的重要措施,但血管即时再通率不高。本研究探讨在溶栓治疗的不同时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对血管再通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选自1999年6月~2004年6月住院的AMI患者。持续胸痛≥30min,含服硝酸甘油或消心痛无效,心电图至少两以上相邻导联的ST联 抬高≥1mv,入院距发病时间<6h,并除外妊娠、活 动性内出血、严重高血压、凝血功能障碍及半年内有重手术、脑血管意外者。溶栓前应用低分子肝素钙(A组)57例,溶栓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组(B组)63例。两组年龄、性别、梗死范围及溶栓开始时间差异无显著性(均P>05)(见表1)。 表1 两组基本情况比较组别 男:女 平均年龄 (岁) 梗死范围(略) 表2 两组基础疾病情况 组别 (略)  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立即休息、吸氧、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口服阿司匹林300mg连续3d,以后每天100mg,长期服用。A组于溶栓前开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针5000U,每日2次,共7天,于首次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即刻静脉滴注尿激酶150万U,30min内滴完;B组: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同A组,但低分子肝素钙在尿激酶静滴后12h开始应用。两组基础治疗方法相同。  3 监测指标 两组溶栓后观察胸痛变化、皮肤及消化道出血征象;记录溶栓前心电图,溶栓后前3h每半小时做全导心电图次,以后每天一次;发病后12h开始查CK、CKMB,每2h一次,共5次。冠脉再通指标:(1)心电图抬高的ST段于2h内下降50%;(2)血清CK-MB酶峰提前至16h以内,同时具备以上两条间接判定冠脉再通。  4 统计学方法 计资料用χ 2 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2 结果    溶栓前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组再通率为19% (44/57),而溶栓后应用者血管再通率为32% (38/63),差异有显著性。两组的出血并发症无明显差异(见表3)。 表3 溶栓前和溶栓后应用低分子肝素的血管再通率与出血率(略)  3 讨论  肝素可防止AMI溶栓后冠脉再闭塞,并可有效地减少梗死后心绞痛,降低AMI的病死率 [1] 。低分子肝素不但具有与普通肝素相同的生理作用,同时由于其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血小板的影响小、出血并发症少而可在AMI的治疗中代替普通肝素 [2] 。常规治疗在AMI溶栓后12h再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血管再通率不高。在溶栓的同时应用低分子肝素,由于担心出血并发症而在临床应用较少。本研究中溶栓前和溶栓后12h应用低分了肝素钙出血率差异无显著性,但前者的再通率高(19%:23%)。其机理在于:溶栓后暴露的新的血栓表面激活血小板和凝血酶,使凝血系统激活,低分子肝素可抑制凝血酶的活性,具有很强的促进纤维蛋白溶解作用,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可减少局部血小板凝集,通过其与抗凝酶Ⅲ的特异性结合,抑制抗凝酶和Xa的活性 [3] ,防止形成新的血栓。随着溶栓治疗的不断加强,血栓内也会不断释放活性凝血酶来激活凝血系统,所以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可维持AMI患者溶栓后的冠脉再通,防止冠脉再闭塞 [4] ,提高再通率。     参考文献  1 孙亚清,李晓东,马淑梅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1999,8(4):  2 Gurfinkel EP,Manos EJ,Mejail RI,et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versus regular heparin or aspirin in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angina and silent is J Am Coll cardiol,1995,26:313-  3 杨志健冠心病介入治疗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 低分子量肝素临床研究协作组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不同溶栓方法的对比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1):28- 这样可以么?

有关心血管疾病的论文

顶一楼不要把别人的热心帮助当成不劳而获的有效途径哦。

ingg%tesvhjojbfyyhjggh

那些用机器翻译的人会为了这200分帮你翻的, 不过对于有些像我一样手工翻译的人是绝对不会费尽去翻译那10页的东西的。 只能帮你找论文。。。。

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病的预防:无心脑血管病时,应积极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为一级预防;得了心脑血管病要积极治疗,改善与防治脑血管病,称为二级预防。一、一级预防:以非药物治疗为主,主要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低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适当运动、避免精神刺激、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是防治动脉硬化的有效方法。 1、戒烟、限酒——吸烟促使与加重动脉硬化,引起冠状血管痉挛,应戒烟;乙醇<30ml/日、相当啤酒720ml; 2、低盐——每日6克以下,盐摄入过多,可致水钠潴留,血压升高,加速动脉硬化。 3、控制饮食:避免肥胖,严格控制热量的摄取,少吃甜食,可明显降低患糖尿病、心脏病、中风等疾病的危险。控制热量的摄取量能有效预防与老化相关的疾病。 4、低脂饮食:以低脂、低胆固醇为宜,适当多食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定期有针对性地检查血糖和血脂。高脂可加速动脉硬化,有动脉硬化或冠心病者,降脂目标:根据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胆固醇——应降至7以下,甘油三脂——应降至7以下,低密度脂蛋白——应降至6以下。 4、适当运动,如快步走、慢跑、太极拳等,可增强心脑血管的功能、改善供血 5、积极防治高血压、糖尿病等易患因素,高血压与糖尿病,都是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一定要认真控制好血压与血糖,以延缓动脉硬化的发生,特别要防止血压骤升骤降。 6、要注意心理预防,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做到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持大便通畅,应避免过度劳累,生活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精神紧张与刺激,还应避免寒冷刺激,以免引起脑血管痉挛,诱发心脑意外。 二、药物预防:40岁以上,有心脑血管家族史,或有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易患因素者,除应积极治疗这些易患因素外,可日服阿斯匹林75mg,也可服用活血化瘀活中药如脑心通、心脑康、维脑路通等。

  • 索引序列
  • 有关心血管疾病的文献
  • 有关心血管疾病的文献综述
  • 有关心血管疾病的文献资料
  • 有关心血管疾病的文献有哪些
  • 有关心血管疾病的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