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上海市徐汇中学所藏的近代图画教材

更新时间:2009-03-28

上海有许多创建百年以上的中小学校,但一直以来能在原址上课教学的已不多见,能保存至今的老校舍也实属稀少,学校中能收藏各个时期学生用的教材更属罕见。位于徐家汇的上海市徐汇中学自1850年创办以来,校址始终没有搬迁,校园内于1918年6月落成的崇思楼,作为教学和办公用楼仍在使用,图书馆内还珍藏着清末至民国时期各学科的老教材约有1万余册。

徐汇中学自创办以来曾经历三个阶段,即徐汇公学时期(1850—1932)、私立徐汇中学时期(1932—1953)、公立徐汇中学时期(1953年至今)。目前,我们将该校图书馆中收藏的徐汇公学时期的几套图画教材进行整理,发现这些教材虽然有的属于土山湾画馆的教材,有的属于震旦大学预科班的教材,也有的是徐汇公学自己编写的教材,但它们之间似乎都有某些联系,而且对研究近代西方美术教育如何传入中国,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为此,我们将其整理和研究的结果与同行们一起分享。

一、徐汇中学收藏的图画教材

(一)土山湾画馆的图画教材

1.《绘事浅说》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仲秋,由上海土山湾画馆出版的《绘事浅说》,2卷,长25.8厘米,宽14.8厘米,线装。(图1)

  

图1 《绘事浅说》卷一——封面

此书第一卷主要叙述绘事入门法、把笔法、正位法、画线法、分色相、练眼力、画方圆、求五等边捷法、绘画设问、花卉起手法、用炭条式、采用纸笔法、削尖铅笔法等。

其中在“绘事入门法”中认为,绘事有三要:

一练手,二练眼,三练心。不练手,则不能取所见者,更不能取所想者。形诸纸上,形者物之体,体为面之积,面为线之积。故学画者,先练画线,如学书者,先练点画。线有纵横曲直,先学横学竖,后学曲线。练至倚斜粗细,疏密匀称,曲折自如,方为入彀。练眼之法,在善于估量比较,而审其体势。譬如纸窗花影,其轮廓或方或圆,或椭方椭圆,或三角五角;其瓣或多或少;其叶或大或小,阴阳向背,交互错综,一一由简而繁,收入眼藏,自成画本。练心之法,在知所注重。注重者,于所专注,又知所专也。物形各有界线段落,曲直之分寸,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得其要领,不啻颊上添毫,栩栩欲活矣。[1]1

叶晓晓的脸长得很单薄,但身体却很丰满。34 C的胸部,是很多女生羡慕的对象,一对饱满而富有弹性的乳房骄傲地挺立着,浑然天成。叶晓晓知道,这样的乳房,即使是在名画中也不多见。

由于清末时期,国人都以毛笔绘画为主。因此,如何使用铅笔绘画,甚至如何削铅笔都是一件新鲜之事。为此,在“把笔式”(图2)中认为:

  

图2 《绘事浅说》卷一—— 把笔式

铅笔、毛笔不同,一硬一软,故把笔之法亦不同。欧风东渐,学铅笔画者,笔头向前,中指、大指斜抱笔杆,而以食指加于其上,余二指略卷曲,虚助中指而已。[1]1

在“削尖铅笔法”中认为(图3):

  

图3 《绘事浅说》卷一——削铅笔法

凡用铅笔炭笔,烘染暗线者,宜削为凿头形,不宜圆锥形。盖凿头宽平,线宜浑融;圆锥则利尖,未免线痕刻露,浅深疏密,难以圆匀,惟画轻细线则可。而画粗重暗线,则宜取笔端稍阔者为之,亦因事利用之法也。凡削尖铅炭等笔,宜将手指,或右拇或左指仰承笔端以削之,否则易断多耗。[1]12

在“采用纸笔法”中,介绍了当时的几种铅笔及性能:

一笔铅所制者,西名Crayon de mine de plomb*Crayon de mine de plomb:石墨笔芯的铅笔。, 为制造家、几何家,图画*图画:指制图。必用之物;画学家*画学家:画家。,间亦用之。一烟煤屑,和一种石粉,装置铁管煅成者,西名Crayonnoir,又名Crayon conlé,盖炭笔也。其色之轻淡,质之坚柔,悉视煅之久暂。略分三号,一号坚而淡,用画轻细线;二号乃通用者;三号软而黑,用画深浓线,凡用皮卷、纸卷,且涂且擦且渲染者,尤必需之物也。又有一种粉笔,西名Crayon blanc*Crayon blanc:白色的铅笔。,盖以铅粉制成粉条,凡画最光处用之。[1]11

可见,当时绘画使用的铅笔以炭笔为主,并且在质地上还有软硬之分。1号坚而淡的炭笔,可画轻细的线条。3号软而黑的炭笔,可画最深的部位,且容易涂和擦;而画最亮部位即高光处,可使用白色的铅笔。

对于画纸的选择,书中认为不同画纸有不同的特性:

用炭笔者,宜坚厚面毛,内含胶水为佳。纸面光滑,只宜用铁笔。若用皮卷涂染,更不宜光。纸厚有误笔,可用橡膏擦去。若嫌炭线太重,虚线太露,又可用洋馒头屑略干者,擦之令淡。然惟教授改画,偶一用之则可。初学断不宜习用,习用则恃其可改,下笔不潜心,纸易损而神采随之。[1]12

书中认为,绘画时的坐姿也很重要:

纸须铺正,身须坐正,然后所画乃正。目离纸太近,则不见全幅,物与物失其比例,线与线失其相距,下手不留心,习惯即难改。[1]1

绘画时,除坐姿外还要学会“练眼力”:

眼力,不但在横平竖直而已,又须长短等齐。其习练之法,先作二点,务令从一点划至彼点,截然而止。或又任取一长线,平分为二,为四,再习平分为三。每分再辗转平分,分至若干分,一一平均,方称练有眼力。[1]4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透析的114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维持血液透析时间>6个月;②定期完成血液净化并完成血液透析治疗;③意识清醒,可配合完成试验;④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系统性疾病病人。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对照组:男31例,女26例;年龄24岁~71岁(48.9岁±10.8岁)。观察组:男33例,女24例;年龄22岁~70岁(51.1岁±11.2岁)。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当初学下笔画画时,要求先练熟“画线法”:

这当然是教学重点,包括词汇、语法的讲解和学习。但由于该文主要涉及思政教育内容,因此传统的语言教学在这里就不做重点介绍和分析。

凡画线,练熟横线,再练竖线,最后练熟斜线,方练曲线,其次第同上。无论横竖斜曲,总该一笔画成。先画一寸长者,直中绳,曲中规,然后放至二寸三寸,以至五六寸,亦中绳中规,则线法成矣。大抵画短线,所运者指,无须悬腕,画长线,所运者腕,无须悬肘。[1]3-4

在“分色相”中,此书还谈到了物体明暗的画法:

物之凸凹、正侧、远近,系乎影之光暗,与次暗最暗之分。画线者,即以线之轻重粗细疏密以分之。而物之颜色,亦有可分者,盖颜色不外白、灰、蓝、黄、红、绿、紫、黑。此八色者,白为全光,黑为全暗,余在光暗多少之间。因物之色相,而比拟其浓淡,就白灰等线而差别之,亦可以分色相矣。其分远近之法,远者线淡,近者线浓,是在初学切究之耳。[1]4

可见,物体暗部的产生,是由于物体凸凹、正侧、远近挡住光线所造成的。可用线的轻重、粗细和疏密来表现不同的明暗层次。物体本身有不同颜色,在绘画时应将其转换为黑白灰,并通过深浅比较分出层次。此外,远近也可通过线条的深浅来表现。

当掌握了线条和明暗画法之后,书中要求再“画方圆”:

天下之形不一,以画正方为起手工夫。由正方习正圆,及等边诸角形,与不等边诸角形。临摹者,先用柳炭勾界线,大致既具,便可落笔。但初学者,颇难勾取大致,莫如就正方边,分若干等分,作井字格。视物之轮廓,近乎方则方之,圆则圆之,三角五角等者,即于井字方格内,作虚线虚点以规抚之。轮廓既具,后分段落界线,自不难矣。[1]4

当掌握了方圆等画法之后,才开始学习“花卉起手法”(图4):

  

图4 《绘事浅说》卷一——诸花式

花无叶不妍,学须先画叶。叶有尖圆阔狭,厚薄反正,花亦有之。叶有对节而生者,花则瓣有重叠者,法取真叶置前,仿勾外匡及内茎。鲜花则谛视反正俯仰,含蕊半开或全放,亦先勾外匡,乃分析内瓣,始疏后密。由一叶至多叶,由一花至多花,多枝多干,反正相间,对置而抚临之。辨其光暗,差其浓淡,印于目者传于纸,势将离纸而独立矣。[1]8

此书还认为:

画家以临摹为下,创造为高。临摹,全赖前人之心思才力,但能依样葫芦,不能匠心独运。[1]8

画家只有对自然物进行写生,才能“触景生悟,由浅入深,久之纯熟,章法笔法,天趣昂然”,这才是“画家最上工夫”。同时,该书也指出:

然初学必须多临名稿,简练揣摩,以能默绘为妙。[1]8

总之,此书认为学习绘画:

在“求垂线验偏倚法”中,强调利用垂直线来寻找人物姿态的变化:

此书第二卷主要学习人物画,其中包括写生须知、头面式、眼鼻耳、临全头、手足腿、临全身、临古像、求垂线验偏倚法、绘事比例法、用笔卷法、画板画纸、描写性情、体格法和头部格等。

在“写生须知”中指出:

3) 利用公共管廊管道的风险评价模型,对上海某化工园区的氢气管廊管道进行了风险评价。结果表明: 该管廊管道失效概率等级为1级,失效后果等级为B级,风险评价结果为低风险。

画者,以平面仿立体,而不失其上下四旁凹凸之神情也。……本卷人物,以写生为造极,以临仿塑像为造端。而罗玛金石尤足为典型,欧美多仿塑之,以备揣摩。头面手足,大小等于人身,置放光暗得宜之处,高下令像目与人目等,远近视目力,大率离画者二三步为常。[2]15

书中谈到的“罗玛金石”,是指古希腊、古罗马的青铜和大理石雕像。19世纪欧洲艺术学院的素描教学,“开始是石膏雕塑写生,然后过渡到大师画作临摹,最后进阶至裸体男模写生(学院画)”[3]10,这种素描学习方式“囊括并凝聚了艺术创作的各个方面:美、表现、情感、构图、伦理价值、文学典故、科学知识、对古典及神性的信仰等等”[4]。该书由于是为初学者所编,因此,在绘画教学中也提倡从石膏雕像的写生开始。

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草地资源、独特的藏羊品种,孕育了优质的藏羊肉。藏羊肉具有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矿物质丰富等特点,其氨基酸种类齐全,接近FAO模式,是公认的健康食品[6]。

此书认为:

将人性化和制度化管理理念进行融合是一种适用于学生管理最有效的方法,这种管理方式是符合学生培养需求的,可以帮助教师对人才的培养。同时,作为学生管理制度的执行者,灵活地运用规章制度,在处理问题上体现人性化,充分给予学生信任、尊重及理解,积极培养发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面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对症下药,才能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提升。

可见,画人物应先了解人体的骨骼和关节,以及由此产生的明暗关系。人物外形的变化,骨骼是起着关键作用。书中还认为,“凡学人物,须从头面入手” (图5):

  

图5 《绘事浅说》卷二——头面式

头有俯仰正侧,倾左倾右,半面及七八分面之别。学者均以铅笔,一一勾仿其形势,得其大略,然后分学眼鼻口耳等。[2]15

凡画人物,须知人身骨节部位,及阴阳向背之理。盖人身外相,胎于骨格,光线视线,浅深远近,各自不同,写生名家无不知此者。[2]15

此书认为只有“头面正侧俯仰,各势既娴”,再分别练习眼鼻口耳。在“临全头”时(图6):

  

图6 《绘事浅说》卷二——临全头

先轻描全部,部分一一较准,次写光景。由景向光,色宜渐淡,复将各景,互相比较。最暗处,留作最后下笔。

综上所述,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对是企业财务胜仗的保障兵,科学化提高电算化的管理水平更是是重中之重在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同时,更能够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能力。同时,要充分考虑我国内外经济环境与企业实际情况,灵活把握管控的方式方法,力求摸索出一套完善灵活的成本管理和内控体系模式。

学者须将头部各方面,时时临写,期与以上所言部分无讹,乃可。[2]21

学习了头部的画法后,接着是画“手足腿”(图7):

  

图7 《绘事浅说》卷二——半面双腿图

1907年由土山湾画馆出版的《绘事浅说》,是刘必振执掌画馆期间编写的,是学习绘画入门之书。因此,此书对我们了解土山湾画馆当时如何教学生学习西洋素描技法,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最后是“临全身”:

肢体既习,须画全身。临仿之先,应知体段,各有相当之比例。[2]28

也就是说,画全身人物时,不仅要了解人体的骨骼和关节变化,还要知道人体各部分的比例,并指出:

画人以画裸体为难,其筋骨之屈伸变动,须按医谱,不失毫厘,乃称能手。[2]28

对于“临古像”即石膏像写生,此书认为:

仿古,尤以希腊像,美妙无伦,其名手冠绝古今,人人奉为揩式。有浑身悬立者,有半面凸出者,而遗迹所存,最足观摩者,亦不过五六件,即APOLLON亚包隆文*亚包隆文:今译阿波罗。神像等。

并认为:

胜利油田标准化选型定型以适用为原则,优化多数常规产品的技术参数和配置,摒弃过剩的功能配置。这样既提高了物资质量,又适应于油田的实际需要,同时还能形成批量采购优势,降低采购价格。在技术要求提高、质保期明显延长的条件下,标准化定型的200余项技术和产品,最终采购价格比第一轮报价平均降低35%以上。

塑像与真身无异,所异者,兀立不动,故可从容临仿。仿古塑者,尤合法度,若大与身等,则眼与仿者之眼,置令等齐,饱受天光,光从左手射于纸上为妙。[2]31

同时,也指出:

老道看着王祥,自然地说道:“我混口饭吃,这身打扮也是逼不得已啊。”说着扬了扬手中的墨镜,“现在这世道也不知是出了什么问题,人人都觉得瞎了眼的道士才是灵道士,就跟按摩非要选盲人一样。我迫不得已才弄成这个样子,小伙子你别见怪啊。”

但塑像究非生动之品,规抚太久,则笔意索然。切勿忘写生之妙,妙在生也,故取生物以临之尤要。[2]31

足以益神智,助实业,改良工艺,扶植文明,固视音乐有过之,而陶情淑性之功,亦无不及也。[1]8

金钗石斛破壁粉由西南医科大学生药教研室税丕先教授提供,破壁颗粒细度为3~5 μm,细胞破壁率≥96%。环磷酰胺,0.2 g/支,山西德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60423;盐酸左旋咪唑片,桂林南药有限公司,批号160713。

临摩人物,体段之大小不必尽同,但按定比例,而大小之可也。惟体势之偏正,则不可不同。法当用目力,竖一垂线,与一平线,视其远垂线平线,各若干度,即知其体势偏倚为若干度矣。[2]33

有些老师将近五年中考卷中的第24题集中在一起,通过讲、测的“循环”方式取得了一些效果,但基础薄弱的学生常常吃不消.笔者建议一节课中先安排小题,起点低些,让学困生尝到“甜头”,再出示综合性题,最后出示类似第三问的题.解第三问题的初期可先“化整为零”,随着解题经验的积累,再由学生独立完成.现以平移变换的教学为例:

在“绘事比例法”中,强调利用笔杆来衡量人物比例的长短、宽窄(图8):

  

图8 《绘事浅说》卷二——比量悬量法

临摩人物,而欲定其长阔如干者,可用笔杆,遥为比量。执笔杆,令与所临之物平行,大小指抵向外,余三指钩向内。先以杆之上端,准定物之上端,然后视物之下端。而上下其大指,令与相准,是为全物之长。欲悬量每段之长者,法亦如之。惟眼杆物相距,宜有一定,既定之后,不可更改。杆愈近目,或愈远物,则所临愈小,反是愈大。以故伸直其臂,毋挺毋挠为妙。

欲量物之宽者斜者,横其笔,斜其笔,可也,法同上。量得之长短,而欲小大之亦可,譬如笔杆量见二寸,纸上欲作一寸者,则以后量得者,俱当以二作一。[2]35-36

在“用笔卷法”中还介绍了擦笔的画法:

上海土山湾画馆最初是西班牙传教士范廷佐*范廷佐(1817—1856),字尽臣,西班牙人,雕塑家。1847年来华,曾设计董家渡天主堂和徐家汇老堂。1851年在徐家汇老堂创办徐家汇画室,是土山湾美术事业的奠基者。在上海董家渡开设的个人画室,1851年(清咸丰元年)迁到徐家汇,招收中国学生学习素描、雕塑和油画。1856年,范廷佐因病去世后,他的中国籍学生陆伯都*陆伯都(1836—1880),字省三,江苏川沙人(今属上海),画家。1852年师从范廷佐及马义谷学习雕塑、素描和油画,是上海第一代研习西洋技法的艺术家。主持日常教学工作,继续收徒传艺。1864年(清同治三年),耶稣会在徐家汇南面的土山湾创设了孤儿院,收养孤儿。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陆伯都和他的学生兼助手刘必振*刘必振(1843—1912),字德斋,江苏常熟人,画家、美术教育家。1872年随陆伯都转入土山湾。1880年担任土山湾画馆主任,历时达33年。在他担任主任期间是画馆最鼎盛时期。一起把徐家汇画室搬迁进土山湾孤儿院内,扩大为雕刻、绘画工场,培养孤儿,生产圣像等传教用品。1880年,陆伯都修士因病离世后,土山湾画馆就由他的学生刘必振接掌馆务直到1912年,并成为了土山湾画馆的第二任主持。

画家又用灰色纸,及獐皮等,卷紧如大笔杆,削尖如铅笔头,藉以染匀炭笔之煤也。炭笔画其深浓处,可用纸卷以加重,轻淡处,则用皮卷以擦匀。法将笔尖,拨去其浓炱。拨一次,揩净一次,免污画稿。舍皮卷代以手指,更灵便。指用中小两指,指有油汗,须先洗净,否则油汗污纸,无法可去。

炭笔之用笔卷,即水笔之用渲染法也。虽浓淡易于匀称,究不如铅笔之浅深。在线之细粗疏密,尤见笔意。欲刻钢铜板者,尤恃此以辨阴阳。学者必先精线法,则笔卷手指,皆有把握。譬画山水,天光云影既备,将远景,用笔卷去其太浓者,而匀淡之,则近景更浓艳有精神,画之借助于皮卷者有如此。[2]36-37

在使用“画板画纸”时要求:

衬画板者,可移动之桌面也。左右高下,持于手,加于膝,凭于几,随所宜而用之皆可。板面须光滑平正,或蒙以厚洋纸,似更软滑。长可二尺,宽尺半者最合用,用西洋大护书面代之亦可。

画纸厚薄适中,坚结为宜。将四周用荷叶小铜钉插牢,免刓损。[2]37

此书中的“描写性情”,主要讲解人物面部表情的表现方式,并认为“人情之现于面者,画家所藉以传神也”[2]38。(图9)

  

图9 《绘事浅说》卷二——喜悦貌

书中的“体格法”,主要讲解人体的比例,认为“身干长短有定,不可不知”。并认为,衡量人体比例,一种是以头部的长度为衡量单位,“全体之长,八倍于头,双手托开,长亦八倍”“膝以下,得头八分之三”“两肩,阔如头者二”“两腰,阔如头者四分之五”等。一种是以人面部为衡量单位,如“大腿长如面者三”;“小腿长如面者二”等。[2]42-43(图10)

  

图10 《绘事浅说》卷二——体格法

书中的“头部格”,主要讲解头部各部分的比例。

本文选取2007年到2016年共计10年的统计数据,原始数据如表4所示。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婴幼儿配方乳粉进口量,进口平均价格来自《中国奶业年鉴》,对美元的平均汇率、国内产量数据来自网络公开资料,抽检合格率数据来自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

1056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分析基底节区孤立性缺血性脑卒中病因 王 诺,张首龙,秦鲁平,朱 宣,张敏敏,邓本强,吴 涛

手足股肱,其肢体形式,部分大小,光暗浅深,亦有一定之比例存焉。[2]24

2.《铅笔习画帖》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农历四月初一,由上海土山湾画馆出版的《铅笔习画帖》,3册,散页,每页有图2至5幅不等,长36厘米,宽27厘米。目前,徐汇中学图书馆收藏的是第一册,其余两册土山湾博物馆有收藏。(图11)

  

图11 《铅笔习画帖》——封面

第一册花纹:画线包括把笔式、疏密线、质纹线、光暗线;正方包括十字宝星、五角形、四角形、三角叶;正方、长方包括八角形、五角叶、岐叶、厚叶;折枝花包括山楂花、百合花、蔷薇、月季;合景花包括许仙花、野菊花、兰菊、荷叶莲;合景花包括玫瑰花、马兜铃;装饰包括藤花式、反叶式;装饰包括正叶式、卷叶式;装饰包括文职一二品徽章图、武职一二品徽章图等。(图12)(图13)

  

图12 《铅笔习画帖》第一册—— 画线

  

图13 《铅笔习画帖》第一册—— 花卉

第二册人物:耳目图包括前后正侧观耳图、俯仰正侧之目图;口鼻图包括正面侧面仰面之口鼻图;手图包括手心、手背、孩儿手指式、手指卷曲式;足图包括正立式、横立式、孩足之底面、足掌及鞻式;面部图包括正侧面、俯仰面(图14);起稿图包括一起稿式、二光暗式、三浓淡式;少妇包括正面、侧面;轻年像包括八分面;高年貌包括十分面;人物图包括西装乡农、华装乘行等。

  

图14 《铅笔习画帖》第二册——面部图 (土山湾博物馆藏)

第三册人物:侧面式,包括初属稿、次光暗、倾右式、初属稿、次光暗;半面式,包括安静貌、困苦貌、俯思貌、注意貌;半面式,包括惊奇貌;正面式,包括惊奇貌、哭泣貌、忧愁貌;半面式,包括欣喜貌、忿恨貌;侧面式,包括出神貌、妒忌貌;童年貌,包括初属稿、次光暗;少年貌,包括初属稿、次光暗;壮年貌,包括初属稿、次光暗;老年貌,包括初属稿、次光暗;老妇像、少妇像(图15);梅瑟像等。

  

图15 《铅笔习画帖》第三册——老妇像、少妇像(土山湾博物馆藏)

《铅笔习画帖》是为配合《绘事浅说》教科书而编写,是供土山湾画馆学员临摹、学习之用。为了便于学生临摹时“可架竖案上,用资摹仿”,每页都裱在硬板纸上,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编排,是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史上最早的习画帖之一。

(二)徐汇公学的图画教材

1.《透视学撮要》

1917年9月,由上海土山湾印书馆印行,沈良能*沈良能(生卒年不详),原籍江苏青浦(今属上海)。曾翻译《透视学》《透视学撮要》等著作。翻译的《透视学撮要》,1册,长18.2厘米,宽12.5厘米。(图16)

  

图16 《透视学撮要》——封面

此书“序”,是由致力于推动西方科学教育的徐汇公学院长潘谷声*潘谷声(1867—1921),字秋麓,洗名“若翰保第斯大”,原籍江苏青浦(今属上海),后迁居董家渡。其家世代奉天主教。1879年就读于徐汇公学。1884年入江南修院,1888年入耶稣会,凡科学、哲学、神学等,无不悉心研究。历任徐汇公学院长,震旦大学副校长等职。所写。他在“序”中写道:

透视学,一名注视学,为意国Leonard de Vinci蓝哇那尔特温茜君*蓝哇那尔特温茜君:今译列奥纳多·达·芬奇。所发明。透视学,与图解学Descriptive不同。图解重实测,即将实测物体之形状、大小、尺寸、比例,绘于图纸上。透视重目击,即将目击物体之远近、大小、高下、广狭,描于画幅上焉。蓝君为中古15世纪,意之弗劳伦斯*弗劳伦斯:今译佛罗伦萨。派著名美术家,以图画、雕刻、建筑、物理、机器、文学、音乐诸学,蜚声当世,1519年卒于法国者也。

上古时,希腊美术为最著名,图画乃其一门。厥后经界轮画光线及影组织图解(又名解剖图画)诸法,相继发明。于是画学发达,美术进步,大有一日千里之势。特惜透视之玄理未获,譬诸拾级登山,尚未造至极峰也。及透视学理发明,而画学之能事斯尽矣。

我中国画学,则以六法六要六长三病十二忌,为入手门径,远不如西法之说理精详。历代相承,不特未见改良,抑且有退无进。不佞前于沪北书画展览会,见唐吴道子画,亦以透视法描绘。骤视之,几疑为西画。由以知我国古画家,非不讲求透视者,第已失传于世耳。同里沈子良能与民国四年。既译印透视学一书,以飨有志专究绘素者。后另译简本,以应初习绘图学童之要需。译笔简洁,插图明显,按规练习,自能升堂入室,洵为初学善本。不佞于绘画一门,原为门外汉,而酷嗜赏玩中西名画。今读沈子斯编,不禁见猎心喜,动跃跃欲习绘素之兴矣。[5]序

沈良能在“绪言”中认为:

当今学校昌盛,实业振兴。图画一门,亦为各校艺术中之关键。良能前译透视学一书,令习绘者,细阅研究之下,有所指南,藉知欧美绘术之法则。按法演习,便成画家,无暗中摸索之苦。对于华式习绘法,有事半功倍之别。[5]绪言

“绪言”中提到沈良能“前译透视学一书”,是指1917年3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沈良能翻译的法国Armand Cassagne所著《透视学》一书。他当时译《透视学》一书的目的是“特为专门及师范生应用,故叙述不厌周详求备,以飨有志习绘者”。而《透视学撮要》一书,是沈良能在数年之前见到“徐汇所出之科学杂志,将戴买尔格克罗(Demarquet-Crauk)透视摘要一书,译登报端。惟译笔参以己意,大抵由于臆度,与原著不合。良能不揣谫陋,从同志教育家之请,公馀之暇,重行校正。”并且,此书用通俗的语言进行翻译,“俾人人有普通绘画学识,谅亦为高小学习绘画生,不可少之课本也”。[5]绪言

此书前面大部分篇幅都是对透视学上的名词作解释,如关于“透视学”(图17):

  

图17 《透视学撮要》——透视学

透视学Perspective(Perspective)者,即教授习画生,绘物景于平面纸上或板上,使将物景之高下、宽广、进深、远近、玲珑活泼,一若目见真形也。……目之视物,有远近之别。物愈远,视之必愈小。物愈近,视之必愈大。譬如一人,身材高一尺又七十分(1 meter,70),见于远处,仅若惟有一法尺。再远之,竟若缩至半法尺,愈远愈小,至目不能见而后已。……是故透视画法,即教人以目所见者,传神于画幅上,宛若实见此物景也。无透视画法,则所绘者,必与目见者不合。此无他,缘画图不循透视画法之规例耳。[5]1-2

关于“画幅”:

画幅者Tableau(picture),即于平面一方,或纸,或布,或板等,竖立面前者。将目见之天然景物,悉依规例,绘于其上,名之曰画幅。[5]2

关于“视平线”:

视平线,一名平线,即虚拟一线,由目至竖立画幅上一处,齐平一横线,曰视平线。……视平线或高或下,总与目齐为准。视平线,随人目之高下而定。故人立而观一物,则视平线亦高。[5]3

关于“灭点”:

灭点points de fuite (point of evasion),一名聚点,又名视点。名虽异,意則同也。凡若干并行线,引长至无穷,愈远,则愈渐逼近,至一处,则或混合成一点,即名灭点。[5]6-7

关于“距离点”:

距离点,省言之,曰距点point de distance (point of distance)。所云距点者,即在视平线上,总点之或左或右,等于人目至画幅之距离,距点能在画幅之外。……以故设凡观一物一人,逼近太甚,而欲睹其全体,必须左右上下,移目游视。欲避此弊,即须远离二倍半,或三倍云。譬如一人立前,欲一目了然,见其全身,须远离此人至五六法尺,始得见其全体也。[5]12-13

关于“横线”:

横线lignes horizontales(horizontals lines)。凡与画幅,成并行线者,曰横线。横线在画幅上,按透视法绘之,仍系横线,惟见愈远,则愈短耳。[5]15

关于“透视圆形”:

凡圆形,设欲绘以透视法,最简易者。先将圆形,围于正方形内,又将正方形,用透视规例绘之。[5]28

此外,还有“论影”,包括“屋面之影”“人之影”“反影”等名词解释。

此书后面部分主要谈风景的画法,认为:

既知透视绘法规例,则实地演习,自必以天然风景,为最合宜。[5]41

为此,画风景首先要“选择地址”;其次要“裁定尺幅”,即“在画幅之内,须视画稿尺寸,再定各物景”;第三要“各物处置”,包括“定视平线”“求总灭点”“审定大小”“规定角度”等;第四“略定草稿”。(图18)

  

图18 《透视学撮要》——风景画

此书最后对学习透视学,还特别强调:

凡习绘者,既知透视规律,非习练不可。尤非一早一日之功,能即成画家。总以不惜光阴,不生灰心,习之既久,乃能挥毫直书,即成一幅完美风景也,学者勉之。[5]46

我国最早的透视学著作——《视学》(又称《视学精蕴》),是清雍正年间工部右侍郎年希尧在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的帮助下完成的。初刻于1729年(清雍正七年)。后在首版基础上,补图50多幅,并佐以解说,于1735年再版。当时,正逢清雍正帝下令禁止传教士来华传教,西学东渐势头开始衰弱。为此,年希尧编著的《视学》出版之后长时间无人问津。沈良能翻译的《透视学》《透视学撮要》,是我国近代最早翻译引进的透视学教科书。《透视学撮要》应该是徐汇公学学生学习透视时的教科书之一。

2.COURS DE DESSIN——DESSIN A LA PLUME

此画帖出版时间不详,作者不详,封面法语:COURS DE DESSIN——DESSIN A LA PLUME,即素描课本——钢笔画,散页,现存24页,每页长15.5厘米,宽25.5厘米。(图19)

  

图19 COURS DE DESSIN——DESSIN A LA PLUME——封面

画帖内容主要有花卉、动物、风景等。(图20)

  

图20 COURS DE DESSIN——DESSIN A LA PLUME——动物

此画帖封面左上角有法语:COLLGE St-IGNACE,ZI-KA-WEI,即徐汇公学。徐汇公学是法国天主教在中国创办最早的教会学校,于1850年正式建校。因奉耶稣会祖圣依纳爵主保*圣依纳爵·罗耀拉(Ignacio de Loyola 1491—1556),西班牙人,是罗马天主教耶稣会的创始人。他在罗马天主教内进行改革,以对抗由马丁·路德等人所领导的基督新教宗教改革。,故将其命名为“圣依纳爵公学”(COLLGE St-IGNACE),又因地处徐家汇(ZI-KA-WEI),故亦谓徐家汇公学,简称徐汇公学,1932年起易名为徐汇中学。由此可知,此画帖应该是在1850年至1931年之间由徐汇公学自行编绘,供本校学生使用的。

(三)震旦预科班的图画教材

COURS DE DESSIN——ORNEMENTS LA PLUME

此画帖编写时间不详,由上海徐家汇土山湾印刷,封面法语COURS DE DESSIN——ORNEMENTS LA PLUME,即素描课本——装饰品,此外还有法语:UNIVERSITÉ L’AURORE(ANNÉE PRÉPARATOIRE),即震旦大学(预备班),散页,共20页,每页长15.2厘米,宽25厘米。(图21)

 

图21 COURS DE DESSIN—— ORNEMENTS LA PLUME—— 封面

内容有锚、踢脚板、锻造的铁门、大门锁、雕刻的面板、铰链、锻造的铁阳台、电灯支架、铁锻造的面板等。(图22)

  

图22 COURS DE DESSIN—— ORNEMENTS LA PLUME——PANNEAU SCULPTé

震旦大学(Aurora University),原名震旦学院,1928年改称震旦大学,是天主教耶稣会在中国上海创办的著名教会大学,由中国神父马相伯*马相伯(1840—1939),原名马志德,圣名若瑟,又名钦善等,原籍江苏丹阳。中国著名教育家、复旦大学创始人、震旦大学首任校长、爱国人士、耶稣会神学博士。杰出教育家蔡元培、民国高官于右任、邵力子为其弟子。后人辑有《马相伯先生文集》。于1903年2月28日在徐家汇天文台旧址创办。此画帖应该是震旦预科班学生绘图课所用。

二、徐家汇地区的图画教育与教材

位于上海西南角的徐家汇,因这里原是肇家浜、蒲汇塘、法华泾三水回合之处,也是明代科学家、政治家徐光启及其徐氏后裔聚居的地方而得名。

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签订,允许外国人在通商口岸传教,标志着被查禁一个多世纪的天主教开始走向弛禁。1847年法国天主教传教修会,在徐家汇建立了耶稣会总院,还盖起藏书楼,用以收藏宗教图书。1848年耶稣会在徐家汇创立神学院,建立徐家汇老教堂(现已不存)。1864年还建立圣母院,培养修女。因此,徐家汇成为中国“天主教之策源地”,也是“中国土地上最具规模的西方文化中心。”[6]

(一)徐汇公学的图画教育与教材

位于徐家汇的徐汇公学,是由天主教传教士创办,“作为整个徐家汇教堂区网络系统的重要一环,徐汇公学与教区其他事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7]151862年起,公学就已涌现出立志进入耶稣会修道院深造的学生。后来大名鼎鼎的马相伯、李问渔*李问渔(1840—1911),原名浩然,以字行。徐汇公学初期学生。1862年入耶稣会。1872年升神父。曾任震旦学院院长、南洋公学教师。主要译著有《新经译义》《宗徒大事录》《理窑》等。等就是其中的翘楚。徐汇公学是近代上海最早按照西方办学模式所创立的学校之一,被誉为“西洋办学第一校”,或被称作“西学东渐第一校”。

公学创校之初,“由于尚处传统的科举时代,不得不遵守在华的教育公令,教学以国文为主,新生则专攻国文,包括读古文、练字、作文……程度较优的学生才兼读其他学科,例如法文、唱歌、音乐、图画等等”[7]22。1905年废科举后,“乃一改以前以国文为主之课程,规定法文及其他科学为必须科”[7]41。“徐汇公学作为近代中国最早成立的新式学校之一,很早就有自己的课本。这些课本用多种文字编撰,涵盖了各个学科”[3]20,这些课本称为“汇学课本”或“汇学读本”。徐汇中学收藏的COURS DE DESSIN——DESSIN A LA PLUME,就是属于公学自己编的“汇学课本”,是研究早期公学图画教学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据该校1934届毕业生朱绍泉回忆:“当时徐汇公学美术老师是修道院的日籍相公,讲一口上海话,据说孤儿院长大,不愿去日本,学有美术基础,教铅笔、木炭、钢笔绘线条、图案、光线、素描、透视等,最后有法国‘画帖’描画。”[8]另从该校保留至今20世纪20年代的学生图画作品中可以看出,这所学校的图画教育是直接源自于西方。(图23)(图24)由此可见,徐汇公学应该是我国最早受西方美术教育影响,最早在普通学校中开设图画课的学校。

  

图23 20世纪20年代徐汇公学高中学生图画作品

  

图24 20世纪20年代徐汇公学高中学生图画作品

(二)震旦学院的绘图教育与教材

震旦大学是由徐汇公学老校长马相伯于1903年创办,20世纪初曾两任徐汇公学院长的潘谷声,也曾担任过震旦大学的副校长。因此,徐汇公学与震旦也有着渊源关系。当时公学的毕业生可直升震旦学院。

震旦学院建立之初分文、理两科,文科设有拉丁语、法语、英语、德语、意大利语、哲学、历史、地理和政治学等课程,理科设有数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以及簿记、绘图、音乐和体操等课程。遗憾的是有关震旦绘图课程的教学情况,现已很难搜集到。从徐汇中学收藏的这本震旦预科班学生的绘图画帖——COURS DE DESSIN—— ORNEMENTS LA PLUME,可以看出此画帖是为培养学生绘制工业制图做准备的。

(三)土山湾画馆的图画教育与教材

1851年(清咸丰元年),西班牙传教士范廷佐将其在董家渡的个人画室迁到徐家汇老堂内创办画室时,他除自己亲自教授素描、雕塑外,还邀请意大利神父马义谷*马义谷(1815—1876),字仲甫,意大利人,油画家。1846年来华,1847年参与董家渡天主堂圣像绘制,后在范廷佐创办的徐家汇画室内负责教授油画及颜料调试制作,是油画在上海的最早传播者。来教授油画,这是外国人第一次在上海向中国人传授油画技法。据介绍:

土山湾画馆是沿用西方正规的美术教育方法和体系。教学采用工徒制,由中外教士传授擦笔画、木炭画、铅笔画、钢笔画、水彩画、油画等西洋画技法。土山湾画馆在保留西洋绘画技法同时,还融合中国绘画的笔墨元素,形成了土山湾绘画的独特风格。

土山湾画馆是最早向中国人系统传授西洋画技艺的美术机构,被徐悲鸿誉为“中国西洋画之摇篮”。培养造就了周湘、张聿光、徐咏青、张充仁及徐悲鸿、刘海粟、徐宝庆等一大批我国近代著名画家和工艺美术人才。海上画派的代表人物任伯年等也深受其影响。[9]

  

图25 土山湾画馆主任刘必振指导学生作画(1903年)

由于土山湾与徐汇公学同属于天主教系统,“二者还有一定的渊源关系”[7]41。因此,徐汇中学收藏的《绘事浅说》《铅笔习画帖》《透视学撮要》等教材,很可能既是土山湾画馆使用的教材,也是公学图画课使用的教材,因此这些教材是了解土山湾画馆和徐汇公学图画教育极为珍贵的资料。(图25)

三、结语

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之后,我国中小学校开始有了图画课程。当时的图画课程,无论其教学方法还是教材的编写都深受日本明治时期图画教育影响。但是,我们从上海市徐汇中学收藏的这几套图画教材中看到,在天主教传教士创办的徐汇公学和土山湾画馆的图画教育,却是直接受到了西方美术教育的影响。由此我们认为,近代以来我国普通学校图画教育虽然以受日本图画教育影响为主,但通过传教士将西方美术教育直接引入我国普通教育之中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参考文献

[1] 上海土山湾画馆.绘事浅说:卷一[M].上海:土山湾画馆,1907.

[2] 上海土山湾画馆.绘事浅说:卷二[M].上海:土山湾画馆印,1907.

[3] 巴尔格,杰罗姆.巴尔格素描教程[M].刘偲熙,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

[4] 施瓦茨.两次大战期间的巴黎高等美术学院(上)[J].美术,2015(1):133-139.

[5] 沈良能.透视学撮要[M].上海:土山湾印书馆,1917:序.

[6] 李天纲.徐家汇——上海的“拉丁区”[M]∥宋浩杰.历史上的徐家汇.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5:16.

[7] 庄小凤,马学强.西学东渐第一校——从徐汇公学到徐汇中学[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8] 朱绍泉.徐汇之恋[G]∥庄小凤.达人——历届校友精彩文集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0:44.

[9] 宋浩杰.影像土山湾[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2:109.

 
胡知凡,陈春燕
《美育学刊》 2018年第03期
《美育学刊》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