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试论粮食安全技术引进的国际经验借鉴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日本——“重点引进+技术改良”的国际技术利用

日本是一个土地资源极其贫乏的国家,二战结束后,国内人口的增加使得日本的吃饭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为了克服土地资源的限制,提高农业发展水平,日本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技术,促进品种的改良,同时增加肥料的投入,推动技术革新的发展。根据自身农业发展的基础,日本重点引进水稻种植技术,且十分注重后期的应用与改良。

(一)政府统一管理的引进制度。日本的所有技术引进工作全权由通产省负责,主要是通过立法的形式确立技术引进的目标和方针,使政府的管理合法化。这样有目标、有计划的引进方式,能够避免资金的浪费,可以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后期研究,加快农业技术水平发展的速度。除此之外,在品种的选育、鉴定、推广以及种子的繁育等方面,日本都有一套严格的标准和制度,这些制度可以降低优良品种在引进以及推广环节中的风险,确保引进品种的安全性。

一般来说,因时差导致的生理节律紊乱会影响运动表现,教练或体能教练在制定训练和比赛计划时必须考虑这一点。时差的适应与跨越的时区有关系,通常跨越2个时区以上就会有时差反应,而跨越4个时区以上,特别是7~8个时区时,各种身体的生理节律会发生明显的紊乱,适应时差通常需要9天左右的时间,因此在此期间的训练时间安排与训练强度要进行合理安排。前三天主要进行调整训练,第四天开始可以逐渐加量并转为正规训练[18]。体能训练最好放在下午进行,将上午特别是临近中午的时段留给技能训练,因为依赖中枢神经系统的唤醒水平在临近中午时达到顶峰。在早晨进行渐进性的热身非常重要,可以防止僵硬的关节和肌肉受伤。

我跟伟翔约定,再不说抱怨的话;不再以爱为理由,干涉对方的生活;我不能以受害者的姿态出现,而他亦不能以养活我的面孔自居,不过是分工不同而已。

(二)突出重点的引进模式。1943年,日本从中国、美国及东南亚等国家 (地区)引进了一系列的抗病基因品种,这为日本培育抗病水稻品种、提高水稻产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战后,日本还大规模地引进有机合成农药以提高水稻产量,从而有效解决了由于人口激增引发的粮食安全问题。[1]

(三)注重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的结合。在引进农业技术以后,印度注重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三者的有机结合。印度农业研究理事会还建立了一套从科研到推广的完整体系,缩短了成果转移的时间,降低了成果转移的成本。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国家可通过经济、行政、立法等方式在技术引进的过程中制定政策,统一组织、统筹规划,突出技术引进的重点,提高技术引进的效率。首先,制定优惠的贷款政策降低中小型企业引进先进技术的成本,创建研究开发基金会,为后续研发给予资金的支持,确保引进的农业技术实现本土化改造并进行二次创新,避免陷入 “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循环。其次,确立并强化农业技术引进及后续工作在提升农业技术水平中的地位,通过行业监管和行政执法等方式解决技术引进市场中的摩擦和纠纷,确保引进的农业技术在消化、吸收以及推广各个环节的稳步推进。第三,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以确保各个环节的安全,为农业技术引进工作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制度环境。

日本盛产水稻,是处于粮食安全位置的粮食作物,在技术引进过程中,日本选择重点引进水稻技术,促使农业技术水平迅速提高,成为农业强国。日本的农业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日本的农业总产出迅速增长; (2)受世界第二次大战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后期至40年代,日本农村劳动人口迅速减少,但农业产出下降幅度较小,这说明日本农业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3)二战结束到1960年,日本农业的总产出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 (4)1960~2000年,大量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导致农业总产出的增速减缓,但总产出依然呈现增长趋势,2000年日本的劳动生产率比1950年提升了近5倍[2],这完全得益于日本技术革新的发展;(5)2000年至今,日本的粮食产量逐年减少,自给率已经低于40%,但日本的稻米自给率却一直保证在95%以上,这可能与日本实施“有保有放”的海外农业战略有关。[3]

二、印度——“绿色革命+人才开发”的国际技术利用

印度和我国类似,是一个人口多、劳动力丰富、土地资源有限的农业大国。20世纪60年代以前,印度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农业技术水平较低以及品种低劣等问题,限制了粮食产量的提高。对于印度这样的人口大国,依靠粮食进口满足粮食需求并不现实,因此印度政府将粮食安全目标立足在提高粮食自给率上。20世纪60年代推行的 “绿色革命”使印度农业生产逐步走出困境。随后紧接着推行和实施了 “白色革命”和 “蓝色革命”,为保障印度的粮食安全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一)重视人才引进,吸纳农业高端人才。 《欧盟合法移民行动计划》中特别重视、关注吸纳外来科技人才和技术移民。欧盟还制定了统一的新移民政策,对科技人才和技术移民放宽停留时间,简化审核和批准手续,提供更好的工作待遇。2008年欧盟又推出 “蓝卡”计划,与美国的 “绿卡”政策形成了竞争,这成为了欧盟吸收人才的重要举措。

20世纪60年代,印度抓住了 “绿色革命”的机遇,通过农业技术改革,印度的农业技术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现在的印度可以说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农业大国。2014年印度的棉花产量达603万t(印度棉花 1包=170kg),占世界棉花总产量的23.02%,是世界棉花产量最高的国家;印度粮食的产量以及土地的生产率都得到了大幅提高,粮食产量从1961年的8737.65万t增加到2016年的23548.05万t,增长了近26倍;土地的单产由1961年的947.28kg/hm2提高到2016年的2380.00kg/hm2,提高了1.2倍左右 (数据来源于印度统计年鉴)。印度作为全球第三大产粮国,粮食产量占全球比重始终保持在10%左右。自1990年以来,印度的粮食完全实现了自给。

彰显魄力,文旅融合托起文化国际空间。以文旅项目建设托起特色性的国际文化空间。加快推进河西国际文旅港湾、华侨城欢乐滨江、中新生态科技岛文化旅游度假区、莫愁湖公园景观提升等主题型、特色化、品牌性的文化街区、文化场所和文化综合体建设,加快打造有建邺特色的娱乐、休闲、体验、旅游文化成长空间。

(三)注重软技术的引进结构。从明治维新时期的 “劝农政策”开始,日本就移植和引进西方先进的耕作方法、聘用外籍技术人员,并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先进的农业技术,加速实现本国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中国水利:新成立的Xylem公司拥有哪些核心技术和理念?从ITT剥离后,新公司具有哪些优势?在发展战略方面有什么调整?

(3)国有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工业总产值高。2017年河北省持证矿山企业中国有企业工业总产值201.81亿元,占矿山企业工业总产值的36.72%;有限责任公司176.54亿元,占比32.12%;股份有限公司128.94亿元,占比23.46%;其他企业类型工业总产值占比较少,均未超过6%。据此说明,国有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工业总产值高。

(二)注重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印度注重劳动者的培训,加大农村基础教育力度,开展职业技术培训,积极实施 “绿色证书”工程,让更多的农业劳动者成为农业科技带头人。

三、欧盟——“高端人才+前沿技术”的国际技术利用

(二)完善技术引进体系。一套完整的农业技术引进体系可以提高引进的效率,推动后续研发工作的开展,确保在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推广等各个环节中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均达到最优配置。第一,从农民的需求角度出发,组成调研小组考察农民的真实需求,有针对性地引进先进技术。第二,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农业技术信息平台,并且及时更新技术信息,包括适合的环境、适应的对象、操作方法等,以便及时查询我国引进的农业技术,避免技术的重复引进,同时有助于各地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利用先进技术,促使技术的消化、吸收及推广。第三,在引进环节,要结合自身条件引进适宜的软技术和硬技术,例如管理经验、操作秘诀等软技术和播种机、收割机等硬技术,软、硬技术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在消化、吸收环节,要让专业人才共同研究,促使技术的二次创新;在推广环节,推广人员与科研专家联手,在向农民传授先进技术的同时获取农民的真实需求信息,促使引进的技术适应我国国情。

(一)注重优良品种的引进。1966年,印度从墨西哥引进了优良小麦品种,从而较快地解决了温饱问题。20世纪80年代,为了实现农业的多样化和商业化,印度还引进、培育以及推广了优良的鱼种和畜种。

(二)利用外资保护政策,推动农业技术引进。欧盟制定了相对严格的外资保护政策,为外资的进入提供了切实的保障,吸引了跨国公司尤其是农业跨国公司的进入。跨国公司的外资和农业技术的共同进入,促进了欧盟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学术界对制造业转型升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多集中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关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因素;二是关于中国制造业企业区位选择和价值链升级的方向和路径的探讨;三是关于制造业发展升级的指标体系的构建。

(三)结合自身条件,引进适宜农业技术。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欧盟在不同地区引进不同的农业技术,各地区选择引进与自身生产条件相适应的农业技术,使得农业技术的引进更具针对性,引进风险更小。

在引进农业技术的过程中,欧盟主要关注高端的农业技术,不仅在数量上保障粮食安全,在质量上也要确保粮食安全。欧盟农业是典型的生态型农业、高品质农业、加工型农业,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以法国为例,1960年,一个农民生产的粮食可以养活11个人,1978年一个农民生产的粮食,除养活25人以外,还有1/3的剩余粮食可供出口,粮食自给率达到151%,2008年更是创造了惊人的329%的粮食自给率;[5]粮食产量更是由1961年的2080万t增长到2016年的7270万t,是欧盟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也是世界主要农产品和农业食品出口国,农产品产值占整个欧盟农产品总产值的18% (数据来源于新浪财经)。在质量方面,欧盟的粮食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粮食的原产地无任何污染,粮食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和生长剂等,这些保证了粮食的绝对安全;二是在加工方面,欧盟不仅生产粮食,而且还生产多种营养丰富的农副产品。欧盟生产的黑面包在加工过程不添加任何化学试剂,保持小麦原色和营养,比一般的面包营养价值更高。

三、技术引进国际经验对我国的借鉴

(四)重视后续研发的引进流程。日本不是简单地引进和模仿国外的农业技术,而是经过消化、吸收以后将其本土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进行二次创新,这也是日本能够成为农业强国的最主要原因。

欧盟虽然是一个人口密度较大的组织,但德国、意大利等一些欧盟成员国却面临着人口负增长的问题。从长期的发展角度考虑,这些欧盟国家不得不担心人口老龄化、适合就业年龄人口比例下降以及由此导致的高科技人才匮乏、粮食安全等问题。在21世纪刚开始的5年里,进入美国、加拿大及欧洲的移民中经济与技术移民分别占56%、41%及15%。[4]除此之外,一些欧盟成员国家呈现高科技人才外流的趋势,这引起了欧盟理事会对人才政策的反思和检讨。面对人才流失的局面,欧盟放宽人才政策,引进前沿先进技术,以确保粮食安全。

此前,所有的改革理念和措施都是针对经营层与国有资产管理层的,而“破三铁”第一次针对普通职工,解除了企业与工人的“终身劳动契约”,大家突然意识到,国有企业不再是“永远的保姆”和“不沉的大船”。而政企不分、经营机制不活和历史包袱沉重,是国有企业改革之难的主要症结。

(三)引进高端专业人才。在农业技术领域,农业技术人才比任何的硬技术、软技术都更加重要。在人才引进方面应该向欧盟学习。首先,政府应该制定优惠的政策,提供优质的服务和稳定的保障以吸引国外高端专业人才,促使我国农业的发展,保障我国粮食的安全。其次,我国不能仅从少数的发达国家引进人才,还应该从其他一些农业技术相对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引进高端专业人才。第三,我国不仅要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人才,还应该派遣国内学者去农业发达的国家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及种植和管理经验。

(四)加强技术风险管理。受限于农业发展水平和自然环境条件,从国外引进的农业技术与我国环境条件是否相适应成为引进技术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在技术引进的各个环节需加强风险意识,尤其是随着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技术引进的不确定性更高,风险技术的危害性更大,于是技术引进的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技术引进前,必须对该项技术的安全性、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等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引进的技术能够促进我国的农业发展,提高我国农业技术水平。同时,还需对引进技术的国家、引进的时间、输送的地点等一一记录,以便于查阅。农业技术引进后还要时刻关注其本土化的情况,以避免在推广过程中出现生物风险。

(五)提高农民教育水平。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从国外引进的农业技术最终是交由农民使用。由于我国农民的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大多数的农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差,所以要求政府重视我国农村的基础教育和先进技术的宣传。第一,落实九年义务教育,增加农村教育的投入,以此提高农民的受教育水平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第二,组织大家一起学习交流,通过多媒体手段,如ppt、手机视频等,让广大农民学习新技术,让引进的农业技术付诸于实践。第三,在农村建立职业技术院校,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普及先进的农业知识,提高农民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促使每一个农民都能成为高素质高水平的劳动者。

结 语

通过对日本、印度以及欧盟两国和一地区农业技术引进的比较分析发现,国外农业技术的利用对本国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起着关键性作用。日本重点引进水稻技术并在原有技术上二次创新;印度抓住了“绿色革命”,提高粮食单产以满足国内需求;欧盟主要引进高端技术人才以研发高品质的粮食和农产品。而无论是提高粮食单产、引进高端专业人才还是技术的二次创新,我国都有待改进。

参考文献:

[1]高雪莲,奉公.日本农业技术引进的历程及模式探讨 [J].农业经济问题,2010,(2):104-109.

[2]速水诺次郎,神门善久.农业经济论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3]何安华,陈洁.日本保障粮食供给的战略及政策措施 [J].现代日本经济,2014,(5):62-74.

[4] 张 昭,杨礼胜,张俊飚,等.欧盟农业技术引进的路径、做法、经验及其借鉴 [J].世界农业,2010,(6): 11-14.

核心竞争力理论最早可追溯到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它是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延伸与发展,是战略管理理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对于企业来说,核心竞争力又称核心专长或核心能力,是企业具有的最基本的、长期稳定的、能获取超额利润的竞争优势。而对于地方高校来说,科研核心竞争力是指在地方高校科研竞争中那些最基本的、能始终引领或紧跟社会科技发展的先进水平,进而使整个学校的科研工作保持科研竞争优势的持续的、长久的综合能力。

[5]蔡方柏.法国农业跨越式发展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报),2010,(1) ∶12-15.

 
王春华
《粮食问题研究》 2018年第02期
《粮食问题研究》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