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美国全球公民教育发展历程、内容及实施途径

更新时间:2009-03-28

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国家科技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不同国家的教育体系中,公民教育都是基本的、必备的组成部分。为了顺应全球化发展的时代潮流,公民教育更要致力于培养全球公民意识。美国多年来致力于全球公民教育,是全球公民教育的典型代表。本文梳理了美国全球公民教育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其主要内容及实施途径,探讨了其主要特征以及对我国全球公民教育的启示。

美国全球公民教育的发展历程

美国公民教育的历史非常久远,而全球公民教育开始真正受到重视并制度化发展是在二战以后。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至今,美国全球公民教育经历了萌芽、曲折发展、黄金发展等三个阶段。

(一)美国全球公民教育萌芽阶段

两次世界大战,历经四十多年,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巨大的损失。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犯下的错误,例如信奉狭隘极端的民族主义、不能以正确的方式处理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矛盾等。因此各国开始普遍重视能促使人类理解并尊重不同的文化、信仰和平反对战争的公民教育。194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召开国际研讨会,这次会议首次明确了国际理解教育的观念,这也就是全球公民教育的前身。

二战后,美国全面推进全球霸权战略,向世界输出美国的经济文化、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等,出于自身利益需要,美国需要并开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公民。1946年,美国颁布了《富布奈特法案》[1],该法案规定要为美国学者和学生到欧洲学习交流提供资金,增进美国对欧洲社会文化的了解,促进国际和平发展。该法案的颁布促进了美国公民的对外交流。美国教育协会(NEA)在1948年发布了《美国学校中的国际理解教育》报告书,提出国际理解教育应培育对人类有新的义务意识和觉悟的“良好美国市民”,[2]该报告响应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发展国际理解教育的号召。196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际教育法》,该法首次对国际教育的资金资助、实施途径以及机构管理等方面做了明确的规定。比如,该法授权在美国大学设立国际研究中心,并为其提供资金支持[3]。通过该法的颁布,将国际教育与其他教育学科区别开来。20世纪40—60年代这一阶段,被视为美国全球公民教育的萌芽阶段。

(二)美国全球公民教育曲折发展阶段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更加紧密,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一些全球性问题也慢慢凸显,例如由经济危机引起的石油危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流行性病毒传播等等。在这种大环境下美国的一些学者意识到必须要大力开展全球公民教育,培育一种具有全球意识,能站在全人类高度来看待问题的新人。只有培养出这样的公民,才能更好地解决全球性问题,促进人类和平向前发展。例如,美国当代著名的全球主义者纳斯鲍姆(Martha C.Nussbaum)的观点是“正确的公民教育的关键就是把公民培养成为世界公民,这是一个必须在早期就应该开始的过程。这种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激起积极的意向来面对和挑战传统。”[4]因此,在20世纪70年代,新社会科教育运动在美国蓬勃开展。[5]该运动致力于在公立学校设立国际事务课程,整合学科知识,加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学习,使学生构建全球理念。但是该运动开展了10多年,耗费了大量的资金,最终成效却不显著,据调查显示只有20%的高中生选修该门类课程。

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上台,新保守主义在美国兴起,强调由于多元文化的影响,美国共同的核心文化和价值观念受到冲击,使少数民族融入美国社会受到阻碍,容易导致美国民族分裂隔离。因而主张设置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对学生应该学习的知识做统一的规定,使学生形成统一的美国主流文化和价值观。该课程标准忽视国际理解与合作,更加强调国际竞争观念,阻碍了美国全球公民教育的发展。即便如此,仍有一些美国的私人基金会例如福特基金会以及一些高校研究中心意识到,要在全球竞争中保持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必须要有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公民,因此它们开始向研究全球教育的教师提供资金支持。20世纪70—80年代,美国全球公民教育在阻碍中曲折发展。

近年来学界劲吹“田野风”,进入村落成为时尚。特别是一些有老建筑遗存的古村,人们更是纷至沓来。热衷于进村者,并非都出于对村落价值的珍视与对村落发展的关怀,但对村落的影响却是强大而持久的。在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国家战略聚焦乡村,社会资本涌入乡村,乡村成为当代社会的“宝地”。

(三)美国全球公民教育发展的黄金阶段

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新保守主义逐渐衰落。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世界格局呈多极化的趋势,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美国全球公民教育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10月上、中旬将成熟果实采集回来,切开,掏出种子后阴干备用。种子千粒重35~40 g,每千克约有25 000~28 000粒。

他用一种痛苦的眼神看了我一眼,无奈地说:“你认为他们会来看我们吗?我听别人说,转派者的家人在探亲日从没来过。”

“9.11”事件之后,美国教育界的政治意识增强,认为教育要加强服务于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战略的意识。正如美国国际教育者协会(NAFSA)在其发布的研究报告《确保美国未来:全球时代的全球教育》中写道:“我们正处在另一个人造卫星时刻。我们对于外部世界与我们对‘9.11’的无知一样,我们对周围的外部世界闭上了眼睛和耳朵,听不到也不理解我们的敌人在说什么。我们必须把这种局面扭转过来,方法就是为年轻人理解和处理当今的世界战略做好充分准备。”[7]这一事件的发生,使美国意识到其发展急需国际专家,需要精通外语、具有全球能力的人才,因此,美国全球公民教育逐渐受到重视。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全球竞争日益加剧,为了使本国的公民更具有国际竞争力,美国全球公民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公民的科学思维与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全球化是不可逆的主流发展趋势,从21世纪开始,美国全球公民教育进入了黄金发展阶段。

美国全球公民教育的内容

美国社会责任感教育要使公民意识到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要履行相应的社会义务。要学习了解美国法律、政策、社会政治背景,并以此为理论支撑,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服务于社会,使公民能更深刻地了解到自己在社会、在国家中所能起到的作用,使公民更加忠于美国的社会政治制度。美国教育界认为公民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素养,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因此,宪法是大学学生的必选内容,美国80%以上的州规定国家宪法是大学必修课,少部分州会把本州的宪法定为必修课,例如加利福利亚州、宾夕法尼亚州[13]

(一)全球意识教育

全球意识教育即培养公民站在全人类的角度看待问题、关怀人类共同命运的意识。美国传统公民教育只强调民族意识,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关注国内公民之间、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但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各国相互依存发展,联系愈发紧密,美国传统公民教育的内容就做出了相应地改变,在教育中融入全球意识。因此,在美国公立学校的课程中,一直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出了全球化的时代大环境,而且学生对诸如世界历史、世界地理等课程的兴趣也在不断高涨。[9]这些课程的学习,能加深学生对世界进程的认识,促进全球意识的形成。正如原美国卡耐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主席波伊尔(Ernest Beyer)1987年在其著作《学院:美国本科生教育的经验》中所指出的“要求学生的视野不仅要着眼于全国,而且要着眼于全球”[10]

美国的环境教育不仅局限于学校内,其还与社区、家庭教育相连,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环境教育体系。美国通过让公民学习有关环境方面的知识、了解当前的环境问题、并积极思考解决方式、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最终将公民培养成具有文明生态理念的公民。

群体心理学告诉我们,由于本能力量的作用,由于相互感染的作用,由于彼此暗示的作用等等,群体能消灭个人的独立意识,消灭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消灭个人的理性。因此,一个人在群体中的言行举止很容易丧失理智,甚至做出很没有道理很荒唐的事情来。如果有了对立情绪,这种情绪更会快速在群体中蔓延,形成一种强大的力量。因此,哪怕是一位最富理性的长者,在群体中也会变得盲目和混乱,何况未成熟的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

(二)人权意识教育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一个移民国家,包含多个民族,最初的多元文化教育旨在让公民了解自己以及其他民族的文化,从而理解包容其他民族的文化,促使民族团结。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美国多元文化教育也增加了新的内涵,要求公民不仅要热爱自己国家的民族文化,维持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同时也要了解其他国家、地区的文化。不论世界各国综合实力的高低,其文化是平等的,多元文化教育批判狭隘的民族主义,强调要尊重与他国的文化差异,避免文化偏见,培养积极的全球文化认同观。例如,在美国有大量的拉丁裔人,为了更好地了解拉美文化,与拉丁裔人和谐交流相处,美国公立学校都开设了西班牙语课程作为第二外语课程。

当前美国人权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历史教育、权力与义务教育、价值观教育、道德教育等。例如,俄亥俄州的人权教育主要围绕公民权利与责任以及民主化进程两个主题展开。该州规定,在7年级的学习中就要提到个人权利与自由、宽容、正直这样的概念;在10年级的学习中要通过组织学生探讨大屠杀这样的议题,号召学生思考20世纪美国人权发展的状况[12]。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公民能了解自己享有的权利,同时更能尊重并维护他人的权利,从而在参与国际事务时能尊重民族差异,维护公平与正义,减少国际冲突与争端,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同时,通过这种方式,也使得公民形成了带有美国社会主流价值倾向的人权观念、社会观念。

现有的保价操作方法不够合理和完善,施行比较困难。由于现有的法律法规均没有明确规定保价的具体操作规范,现行快递业务很少进行保价。一旦物品损坏或丢失后,往往由于赔偿金额难以认定,而导致纠纷不能得到妥善解决。

(三)社会责任感教育

美国教育界认为具有社会责任感是培养公民全球责任感的基础,在公民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的前提下,才能进一步培养公民对全人类、全世界的责任感,对全人类共同命运的关怀。美国政治理想的主流一直都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认为个人利益高于社会利益,因此大部分美国公民的社会责任感不强,对于履行社会责任持消极态度。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美国政府和各界的有识之士都要求对公民教育进行改革,培养负责任的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全球公民。

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全球化,使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变化,不论全球化带来的变化是好是坏,这些变化都是不可阻挡的。正如卡诺伊(Carnoy)所说:“不论从什么层次来看,全球化都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在未来会产生更大的影响。这不仅体现在,在全球化中要使人们具备交流的技能,还体现在要促使人们融入一个信息化、知识化的时代。”[8]为了保持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使人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全球化时代,应对未来世界的改变,美国教育界认为应该注重对公民的全球意识、人权意识、社会责任感、多元文化、环境意识的教育。

(四)多元文化教育

人权即指“人,因其为人而应平等享有的普遍道德权利”。[11]美国全球公民教育论者认为只有具备人权意识的公民才有可能真正尊重其他国家的公民,更好地参与国际事务。长期以来,重要的人权文献如《人权宣言》等一直是美国人权教育的出发点和理论基础,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美国人权教育又扩充了其视角。

同时,多元文化教育还要培养公民的跨文化意识,认识到人类文化的共同性,凝聚人类文化的精华。美国在1990年颁布的《国家社区服务法案》中指出,通过公民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多元文化教育,有利于不同种族、性别、宗教的公民培养共同的价值观念,产生文化共鸣。美国通过多元文化教育,能够促使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化和平共处,带来人类文化的繁荣,同时多元文化教育也是其文化输出的一种方式。

(五)环境教育

美国的全球公民教育主要是通过学校系统化的课程来进行,包括地理、历史、文化、经济等课程。学校一直都是美国进行公民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全球化时代,学校自然要担负起为美国社会培养合格的全球公民的责任。在美国社会研究协会(the National Council for Social Studies,NCSS)颁布的《社会科课程标准—追求卓越》中明确提出,社会科课程标准有十大主题,其中第九主题“全球联系”要以历史、公民、政府、地理、经济、社会或人类学等学科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从全局角度观察、认识社会生活和历史现象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旨在为学生提供全球联系和相互依赖的经验,要求学生理解全球关联的重要性和多样性。[15]

当今世界,许多国际问题的解决需要世界各国的积极合作。美国全球意识教育不仅要培养公民关注了解国际事务的意识,同时也要促使公民尽可能积极地参与全球事务。在面对国际问题时,要克服狭隘的民族排外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客观参与国际事务,才能从根本上促进美国的发展。

一只苍蝇落在手掌上,自由爬行。手掌突然翻转,苍蝇凌空而起。手掌在空中一个厉劈,苍蝇像中弹的飞机,一头栽下来,直挺挺地掼在地上。

美国全球公民教育的实施途径

在科技日益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美国全球公民教育的实施途径也逐渐多样化。在美国,学校系统化的课程教学是进行全球公民教育的主要途径,同时充分利用社区、各种传播媒体等方式积极开展全球公民教育。

(一)通过学校系统化的课程进行全球公民教育

由于全球工业化的大规模发展,全球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美国全球公民教育不仅要培养公民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还要教育公民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要考虑到人类后代的发展。因此,环境教育也是美国全球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北美环境教育协会(NAAEE)在1993年制定了《国家环境教育卓越计划指导》,旨在希望环境教育能成为国民教育改革的一部分。1998年,《环境教育的卓越-指导纲要(K-12)》设定了4年级、8年级、12年级分别要在环境教育方面达到的预期目标,为环境教育提出了一个综合性的课程学习、活动实践框架,明确了环境教育的目标。[14]

学校课程分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理论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有关全球地理科学系统、国际组织、各国历史文化、全球性问题以及全球价值观方面的知识,通过这些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国际视野。例如,美国加州的斯克利普斯学院,要求所有大一新生必须学习一门名为“文化、价值、表达”的核心课程,这门课程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历史、哲学、文化、宗教等角度去了解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思想,从而讨论人权运动、女权主义这样的议题。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促进学生从一名全球公民的角度去思考当今世界一些紧迫的问题。[16]实践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参加一些有关全球公民教育的活动、参观一些有关国外文化历史的的博物馆、或者是直接经费支持学生到国外交换学习。实践课程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各国之间的历史文化差异,使学生主动从自己的经验感受出发,思考自己作为一名公民所应承担的全球责任。

1992年,时任阿肯色州州长的克林顿在为美国全球教育专家肯尼斯·泰耶所著《全球教育:学校变化研究》一书的序言中写道:“随着世界日趋变化以及日益相互依赖,全球国际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了,我们的经济、政治、社会乃至环境与世界变得如此相互联系,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公民的世界意识,这意味着美国需要了解世界范围内彼此之间的联系以及不同的价值观念。通过全球教育,我们能增强与世界各地进行经济竞争的实力。全球教育能使学生理解世界发生的变化,使他们能更有效地参与国际活动。”[3]此后,1994年美国出版了第一个全国性社会科课程标准《美国国家社会科课程标准:卓越的期望》[6],正式确立公民教育必须包括全球教育。该标准在全球关联的主题中提到,公民教育要培养人们感受全球问题,认识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影响,建立世界文明视角。这个时期美国全球公民教育不管在具体课程实践,还是在理论研究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二)利用社区开展全球公民教育

社区是学生接触社会的良好平台,学生能以公民的身份参与社会服务等实践活动,克服了传统公民教育理论脱离实践的弊端。《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提出,要把社区变成大课堂,每个学生都要参加社会服务活动。[17]美国社区拥有完善的教育资源与设施,是进行全球公民教育不可缺少的领域。

以社区为依托,学生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全球性问题在邻里进行走访调查,从而对全球化有更深的了解,更加具有全球意识;也可以通过社会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美国有66%的公立学校以及88%的私立学校的学生都参加过社区服务。[18]社区学习能锻炼学生作为一名全球公民所应具备的行动技能,是美国全球公民教育从学校向社会扩展的主要形式。比如,美国的西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开设了一个名为“医疗服务和转诊制度”的社区服务项目,即在全州开设10个服务点,农村医师可以通过这些服务点向专家们咨询医学问题,从而为社区服务。[19]

(三)利用传播媒体进行全球公民教育

当前,各大网络媒体、出版社、影视媒体等的影响力非常大,能辐射到美国社会的各个角落,具有快捷、共享和无限开放的特性,是美国进行全球公民教育的新平台。研究者们通过调查发现,相较于课堂或者书籍,美国的学生更倾向于通过电影或者媒体网站去了解历史或当前的时事。[20]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公民可以实时关注全球最新动向,潜移默化地使公民了解全球事务,丰富公民的全球知识。美国的影视产业很发达,在影视作品中展现其他国家的风土人情,介绍其历史文化,有利于培养公民的文化包容观念;或者通过影视作品也能唤起人们对全球问题的关注。例如美国好莱坞制作的电影《阿凡达》,就使人们意识到在工业化发展的同时不要忽略了自然保护;电影《甘地传》让人了解了印度争取独立的过程。

由此可见,ERAS结合ECTR治疗CTS 成效可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能够显著提高治疗的效果包括减轻术后疼痛,减轻患者心理负担;(2)由于治疗及时能够加速患者的康复;(3)由于创伤较小明显地减少术后并发症;(4)住院时间短,并能够降低医疗费用;(5)减轻社会及家庭负担[7]。

太原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为山西省第一条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线路,如何快捷有效的积累经验意义重大。太原市地下水位埋深浅,车站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土层主要为杂填土、素填土、粉质黏土、黏质粉土和粉细砂,其中局部粉质黏土层和粉细砂层具有液化性,土体自稳能力介于北京、上海两者之间。同时,受“三面环山、北高南低、中间地层属河漫滩和I级阶地”地形地貌特点影响,区域水文地层性质差异较大。本文以某站基坑监控量测数据为依据,通过反复验证,在基坑采用悬挂式止水帷幕+坑内疏干降水的截排水方式下,研究该类型地层地铁车站基坑开挖施工引起的基坑自身及周边环境变形特点,为后续地铁车站设计、施工、监测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此外,美国近年来一些非政府的社会组织,也在通过一些自发组织的社会活动,向人们传递着追求和平、关爱生命、加强环保等积极理念,这也是全球公民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酒企在白酒“走出去”的道路上做出了实践,诸如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水井坊等名优白酒不仅在海外酒类专卖的柜台上占据了一席之地,甚至建立了自己的营销网点,不可不谓是成绩斐然。然而仅靠名优酒企的身先士卒真的能够最大效率地加速白酒国际化进程吗?在国际酒业市场上真的应当由名优酒企冲锋在前吗?在笔者看来不尽其然。

美国全球公民教育的特征与启示

在全球化的时代,我国也应加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公民。至今,不论是在理论课程还是实践锻炼方面,美国全球公民教育都已经系统化,具有代表性。不过我国在借鉴其经验的同时,也应注意到美国的全球公民教育带有新殖民主义的特征,不可盲目借鉴。

(一)美国全球公民教育具有政治社会化取向

政治社会化是指国家通过对公民传播其政治理念、价值、原则、制度,使公民具有政治能力,成为适应其政治制度的人。对于公民来说,政治社会化就是通过学习了解,形成自己的政治态度与能力;对于国家来讲政治社会化就是要培养与其政治制度相适应的公民。

美国在进行全球公民教育时,让公民学习了解美国政府职能、政治体制以及法律法规政策;了解国际问题、美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了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认识其在政治体制中的地位,使其具有政治参与能力。全球公民教育成为美国向公民灌输其主流政治价值观念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这种方式培养支持其政治体制的公民。所以美国全球公民教育是具有政治色彩的,政治教育以一种隐形的方式贯穿其中。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道德教育,国防教育与法制教育。因此,我国在进行全球公民教育时,可以将政治教育贯穿其中,在培养公民具有全球视野的同时,也使受教育者形成符合我国政治体系的政治理念与能力,支持和拥护我国的社会政治制度。

这一时期,中国的环境保护法律也在逐渐完善。1993年,全国人大设立环境保护委员会,之后改名为资源与环境保护委员会,制定出台了《清洁生产促进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5部法律;修改了《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3部法律,形成了由8部环境保护法律、15部自然资源法律、50余项行政法规、近200件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1600余项地方性环境法规规章组成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二)美国全球公民教育具有“新殖民主义”特征

二战后,殖民地附属国成为独立国家,旧殖民体系瓦解。帝国主义国家无法通过暴力武装的方式侵略原被殖民国家,因此采取政治、经济手段继续控制与剥削新生国家,使其继续依附原宗主国。

美国在二战后推行“全球霸权战略”,在不使用或者较少使用军事手段的情况下,通过政治、经济、文化输出的手段间接控制影响他国,保持其超级大国的地位。美国进行全球公民教育,使公民形成其主流价值观念的同时又具备了全球视野,利于其间接影响他国。例如,美国以其主流价值倾向随意评价他国人权状况;通过派遣美国学者、学生到别国交流学习,或者接纳别国学者、学生来美国交流深造,亦或是资助外国学生等方式宣扬其教育理念等文化观念;通过各种影视作品传播美国文化、生活方式。可以看出美国作为一个资本主义超级大国,在进行全球公民教育时往往以一种世界领导者的身份自居,对他国进行政治文化输出。

因此,我国在培养公民的全球视野时,要注意警惕美国国家的政治文化输出,尤其要注意美国盛行的个人主义思想,决不能全盘接收其价值文化观念。

(三)美国全球公民教育具有实践性

美国一边通过系统化的课程培养全球公民,使公民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一边又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美国尤其注重利用社区平台,通过社区学生可以走访调查、参加社会服务等,在实践中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

目前我国的全球公民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理论知识的教育,没有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公民能力。我国应在发挥学校主导作用的情况下,加强学校与大众媒体、社会组织、社区等的联系,发挥这些组织机构的积极作用,使我国全球公民教育方法多样化。

[参考文献]

[1] 孙际.美国国际教育与其文化外交战略:1946-1966[D].厦门:厦门大学,2009:1.

[2] 杨小翠.美国高校全球公民教育的新动态——以里海大学为例[J].郑州师范教育,2012(6):19-23.

[3] 李爱萍.美国“国际教育”:历史、理论与政策[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37-53.

[4] 聂迎娉,傅安洲.全球意识:美国公民教育课程探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4(5):176-180.

[5] 孔锴.美国公民教育模式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113.

[6] 杨梅.美国修订社会科国家课程标准[J].课程·教材·教法,2013(10):51.

[7] Paul Simon. Securing America's Future:Global Education in a Global Age[R/OL]. Association of International Educators,http://www.nafsa.org/Document/ /securing_america_s_ future.pdf.

[8] Carnoy M. Globalization and educational reform:What planners need to know[R]. Paris:UNESCO,1999.

[9] Cavanagh S. World History and Geography Gain Traction in Class[J]. Education Week, 2007(28):10.

[10]孔锴.美国当代公民教育的基本理念:责任、参与、全球意识[J].外国教育研究,2011(7):72-77.

[11]O'Brien E,Greene E,McQuoid-Mason D. Human rights for all[M]. NY: West Publishing,1996.

[12]Ohio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Social studies: Ohio's model competency-based program. Columbus, Ohio: State Board of Education[R].1999.

[13]Karen M. Kedrowski. Civic Education by Mandate: A State-by-State Analysis[J]. PS: Political Science & Politics, 2003(2):225-227.

[14]Simmons B. Towards Excellence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 View from the United States[J]. Water, Air, & Soil Pollution, 2000(1):517-524.

[15] 谈倩倩.20世界80年代以来美国公民教育政策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5:29.

[16] Martha Nussbaum. Education for Citizenship in an Era of Global Connection[J]. Studies in Philosophy and Education, 2002(4-5):289-303.

[17] 方蒸蒸.全球化进程中美国学校教育的意识形态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87.

[18] Pritchard I. Community service and service-learning in America:The State of the Art[J]. Service-learning: The essence of the pedagogy, 2002:3-21.

[19] 邵森.美国大学公民责任教育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22.

[20] Jeremy D. Stoddard. More Than“Showing What Happened”:Exploring the Potential of Teaching History with Film[J]. High School Journal, 2010(2):83-90.

 
徐秋云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