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枣缩果病初侵染互隔链格孢菌抗药性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枣缩果病是枣生产中最严重的果实病害,现已遍及全国各大枣区。受害的枣果由外向内逐渐出现褐色坏死现象,病组织呈海绵状[1],于成熟前脱落[2],无商品价值。据报道,互隔链格孢菌是引起枣缩果病的初侵染病原菌[3],该病害在河北、河南、山东和山西各大枣区均有大面积爆发的报道[4],严重影响了枣的品质和产量。

枣缩果病以化学防治为主[5]。许阳等的试验结果表明,异菌脲有明显的防治效果[6];邢艺林等研究认为,异菌脲和苯甲丙环唑均有明显的防治效果[7]。但是,已有关于生产中存在链格孢属真菌对异菌脲产生抗药性问题的研究报道。Mcphee研究发现了抗异菌脲的互隔链格孢菌突变体[8];黄思良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了抗异菌脲的互隔链格孢菌突变体菌株[9];Simoneau等报道,甘蓝链格孢菌对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有很强的抗性[10];Ma从开心果中分离到了抗异菌脲的链格孢属真菌[11];其它植物病原菌对异菌脲的抗药性也相继被发现[12-17]。另外,互隔链格孢菌对甲基硫菌灵和腐霉利产生抗性也有报道[18-19]

由此可见,长期单一喷施异菌脲易使链格孢属真菌产生抗药性,而枣缩果病初侵染互隔链格孢菌是否对异菌脲产生抗性尚未见诸报道。为此,本研究选取分离自未使用过异菌脲和苯甲丙环唑枣园的4株枣缩果病菌A. alternata[3],分别测定了其对异菌脲和苯甲丙环唑的敏感性,从中筛选抗性菌株,并检测其交互抗性。通过交互抗性的分析和林间防治效果的试验,确定林间最适施药方案,以期为枣缩果病菌抗药性的风险评估和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供试菌株:互隔链格孢菌4个菌株CN191、CN192、CN193和CN194,分别于2011年分离自河南新郑和濮阳、河北行唐和唐县的病果。

供试药剂: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由美国富美实公司生产;50%苯甲丙环唑,由青岛泰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2 方 法

何军是我1988年从南宁邮政调到广西艺术学院带的第一届学生,当时我做班主任。他绘画基础较好,在大学期间通过专业学习,广泛接触了国画、油画、版画、设计等专业课程,加上人也比较勤奋,在学生时代就创作了不少优秀作品,令人印象深刻。比较巧的是他1992年本科毕业分配在广西邮政从事设计工作,说起来我们都有“邮缘”。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枣缩果病菌对异菌脲和苯甲丙环唑的敏感性。将互隔链格孢菌各菌株置于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上,25 ℃黑暗培养7 d以备用。在超净工作台上,用 0.7 cm 打孔器沿预培养7d的枣缩果病菌菌落边缘打取菌碟,然后,将菌碟接种到分别含有0.002、0.010、0.020、0.100、0.200 mg·mL-1的 异 菌 脲 和 0.01、0.02、0.10、0.20、1.00 mg·mL-1的苯甲丙环唑的PDA培养基中央,每个处理重复3次。将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入25 ℃的培养箱中黑暗培养。当对照组菌落直径达到30 mm时,采用十字交叉法测定菌落直径,计算药剂不同浓度处理对各互隔链格孢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20]。求出毒力回归方程y=a+bx,根据方程计算2种杀菌剂抑制各菌株菌丝生长的有效抑制浓度 EC50值(mg·mL-1)及相关系数 r。根据EC50值分析采自同一年份、不同地区的枣缩果病菌对这2种杀菌剂的敏感性。

异菌脲和苯甲丙环唑2种药剂的毒力回归方程和有效中浓度分别见表1和表2。由表1和表2可知,CN191、CN192、CN193和CN194这4个菌株对异菌脲和苯甲丙环唑的敏感趋势相同,其中,CN194对这2种药剂的敏感性最强,CN192对这2种药剂的敏感性最差。异菌脲和苯甲丙环唑的处理浓度与抑制效果间均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在0.91和0.94以上。

天然气涡轮计量系统如图2所示,一般由涡轮流量计、压力变送器、温度变送器、色谱分析仪、流量计算机5部分组成。涡轮流量计是该计量系统的核心,压力变送器、温度变送器采集输气工况条件下的压力、温度信号。色谱实时在线分析管道中的天然气组分,以确定天然气的压缩因子。流量计算机则将采集到的压力、温度、工况体积流量、气体组分进行运算分析,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流量,并用于计量交接,同时保存相应的流量历史数据。

菌丝生长抑制率(%)=(对照菌落直径-处理菌落直径)/(处理菌落直径-0.7)×100%。

1.2.2 突变体菌株的筛选

根据记录结果对数据进行反正弦转换后,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分析各处理平均值间的差异性,并用LSD 最小显著差异法比较不同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α=0.05或α=0.01)。

1.2.3 突变体菌株的稳定性检测

1.2.1 枣缩果病菌对2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的测定

将突变体菌株CN194y在不含异菌脲的PDA培养基上连续培养5代后,用打孔器取直径为0.7 cm的菌落块,并以野生型菌株CN194为对照,将其分别接种到含有0.20 mg·mL-1异菌脲和不含异菌脲的PDA培养基中央,置于25 ℃培养箱中黑暗培养5 d后,测量菌落生长的直径。

在河北农业大学苗圃,选择无枣缩果病的试验地作为接种地。将通过稳定性测试的突变体菌株CN194y的菌碟,刺伤接种在活体的枣果上。试验设2个对照组,其中,第1对照组刺伤接种无菌的PDA培养基,第2对照组刺伤接种野生菌株CN194菌碟。发病后将病果带回实验室分离,并置于含有0.20 mg·mL-1异菌脲的PDA培养基上培养,观察病原菌的生长状况,判定是否为接入的突变体菌株CN194y。

马克思指出,“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课程,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坚持问题导向,注重解答党员干部思想上的疙瘩。要旗帜鲜明,围绕主业主课,提出好问题、真问题、新问题、深问题,通过分析问题传递正能量,信息观点与时俱进,切中党员干部急需回应的困惑,并启发学员们的深层思考。

1.2.4 突变体菌株的致病性检测

首先政府要积极主动的将监管思维进行优化创新,主动的将互联网金融市场的财务管理机制进行构建。而且需要充分的考虑到互联网的特性,必须要通过互联网的角度出发对互联网金融市场进行防范机制的规定;同时又要尊重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不能够过多的限制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政府应该根据市场的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同时为互联网金融行业提供快速的发展方向以及法律依据,确保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发展能够在坚实的基础背景下发展。

选取8个抗异菌脲的突变体菌株CN194y,检测苯甲丙环唑对它们的毒力,用药剂对菌株的EC50值表示毒力。分析异菌脲和苯甲丙环唑之间的交互作用。

1.2.5 突变体菌株对2种药剂的交互抗性的测定

1.2.6 林间防治试验

翻转课堂上教师可通过统计学生上述题目的解题正确率,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评估,了解学生是否正确理解电场线、场强、电势差等知识.课堂上教师给与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而后要求统计、分析正确率,如表所示:

将河北省行唐县寺上村施用过异菌脲和苯甲丙环唑的试验地分成9个小区,处理和对照各3个小区,随机分布;2016年7月1日开始,在试验地各小区内分别喷施异菌脲1 000倍液和苯甲丙环唑3 000倍液。选取未施用过异菌脲和苯甲丙环唑的试验地,将其分成12个小区,处理和对照各3个小区,随机分布;2017年6月28日开始,在各小区内分别喷施异菌脲1 000倍液、苯甲丙环唑3 000倍液和两种杀菌剂交替施用。上述各试验均每隔7 d喷药1次,共喷施8次,对照喷施等量的清水。发病率的调查时间分别为发病初期和高峰期。各小区内随机选取发病一致的3株枣树,每个处理9株枣树,每株枣树选择4个枝条进行调查,分别记录喷药枣树的枝条及对照枝条的总果数和病果数,计算发病率和防治效果。

发病率(%)=(病果总数/调查总果数)×100%;

防治效果(%)=(对照病果率-处理病果率)/对照病果率×100%。

1.3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在无菌环境下,用无菌水分别配制 100 mg·mL-1异菌脲和苯甲丙环唑母液以备用。制作含有不同浓度梯度的异菌脲和苯甲丙环唑药剂的PDA培养基,其起始浓度设定为0.005 mg·mL-1,并依次将药剂浓度提高到0.01、0.02、0.05、0.10、0.15和0.20 mg·mL-1。取浓度为 400 ~ 500 个·mL-1的孢子悬浮液100 μL,分别均匀涂布于含有异菌脲和苯甲丙环唑的培养基上,于25 ℃条件下培养。以涂布无菌水的PDA培养基作为对照。待含有0.005 mg·mL-1药剂的PDA培养基上长出突变体单菌落后,再将突变体菌株转接入PDA 培养基上培养,待其长出孢子后,配制浓度为400~500个·mL-1的孢子悬浮液,取100 μL接入含有相应高浓度的药剂培养基中,依次重复,以培养菌株对异菌脲的抗性,最终得到抗异菌脲的突变体菌株CN194y。

2 结果与分析

2.1 枣缩果病菌对2种杀菌剂敏感性

“互联网+”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大量创业机遇和平台。在田园综合体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农民的参与,在发展过程中,农业经营参与者加入到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社等组织中,通过合作参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某些农业就业和生产问题,通过股权分红、租赁等方式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互联网+”技术将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配套资源进行整合和配置,让特色农业发展基地和农产品生产企业之间构建联系网络[12],有效的在农业科技研究推广人员和农业生产主体之间建立联系,能显著提高农村经济活力,对农业科学研究的发展也大有裨益,发挥劳动、土地、资本等资源的最大价值。

 

表1 异菌脲的毒力回归方程和有效中浓度Table1 Virulence regression equations and 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s of iprodione

  

菌株编号Strains No.毒力回归方程Virulence regression equation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 i cient有效中浓度EC50/(mg·mL-1)CN191 y=0.956 1x+7.5674 0.9142 0.0021CN192 y=1.402 1x+8.3325 0.9962 0.0042CN193 y=1.122 4x+7.8095 0.9674 0.0031CN194 y=0.981 6x+7.8376 0.9749 0.001 3

 

表2 苯甲丙环唑的毒力回归方程和有效中浓度Table2 Virulence regression equations and 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s of benzoyl propiconazole

  

菌株编号Strains No.毒力回归方程Virulence regression equation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 i cient有效中浓度EC50/(mg·mL-1)CN191 y=1.026 0x+7.0676 0.9505 0.0097CN192 y=1.439 8x+7.6284 0.9403 0.0149CN193 y=1.008 0x+7.0243 0.9486 0.0098CN194 y=1.002 2x+7.266 0 0.9965 0.005 5

2.2 突变体菌株的筛选及稳定性

用异菌脲和苯甲丙环唑分别处理CN194,筛选获得能抗0.20 mg·mL-1异菌脲的突变体CN194y。将CN194y接种到无异菌脲的培养基上继代培养5代后,重新接回到含有异菌脲的培养基上,得到稳定的抗异菌脲突变体菌株CN194y。在无异菌脲的PDA培养基上,25 ℃培养5 d后,野生型菌株CN194和突变体菌株CN194y的菌落块直径分别为(5.30±0.07)和(5.30±0.06)cm,二者间无差异。在含有0.20 mg·mL-1异菌脲的PDA培养基上,相同条件下培养5 d后,CN194y菌落块直径为(5.00±0.12)cm,其与在无异菌脲培养基上培养的CN194y的菌落块直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野生型菌株CN194在含有0.20 mg·mL-1异菌脲的PDA培养基上不能生长。此结果表明,抗异菌脲突变体菌株CN194y的突变特征明显且稳定。

2.3 突变体菌株的致病性

CN194y林间接种后可导致枣果发病(图1A),接种部位出现红褐色凹陷的病斑,果肉病组织呈土黄色海绵状坏死,于成熟前脱落,且与CN194自然状态下致病症状相同(图1B),说明CN194y的致病性没有变化。

2.4 突变体菌株对2种药剂的交互抗性

  

图1 抗异菌脲突变体菌株CN194y与野生型菌株CN194林间刺伤接种枣果的发病症状Fig.1 Symptoms of jujube fruits inoculated through stab-wound with iprodione-resistant mutant strain CN194y and wild type strain CN194

将抗异菌脲突变体菌株CN194y分别接种在含有不同浓度苯甲丙环唑的培养基上,根据菌落直径测得的毒力回归方程为y=1.308 4x+8.865 4,EC50值为0.0011mg·mL-1,其相关系数为0.983 4,与野生型菌株 CN194的 EC50值(0.0013mg·mL-1)间的差异性不显著(P>0.05)。此结果表明,异菌脲和苯甲丙环唑之间无交互抗性。

所送检标本有痰、血液、尿液、胸腔引流液、腹腔引流液、手术切口分泌液等。按照《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的操作方法进行菌株测定和药敏试验。

2.5 林间喷施2种药剂的防治效果

河北省行唐县寺上村施用过异菌脲和苯甲丙环唑枣园林间防治效果的调查结果见图2。2016年9月2日在发病初期进行第1次调查,异菌脲与苯甲丙环唑的防治效果分别为44.4%和83.3%;同年9月24日发病高峰期进行第2次调查,异菌脲和苯甲丙环唑的防治效果分别为30.8%和51.3%。两次调查结果中,施用苯甲丙环唑与对照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异菌脲的防治效果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施用过异菌脲和苯甲丙环唑的枣园内,苯甲丙环唑的防治效果无论在发病初期还是后期都好于异菌脲。

  

图2 2016年枣缩果病药剂的防治效果Fig.2 Control effects of fungicides on jujube shrunken-fruit disease in 2016

河北省行唐县寺上村未施用过异菌脲和苯甲丙环唑枣园林间防治效果的调查结果见图3。2017年8月29日在发病初期进行第1次调查,结果表明,异菌脲、苯甲丙环唑和这2种药剂交替施用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2.9%、57.1%和61.9%,这3种施用方法的防治效果与对照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异菌脲、苯甲丙环唑和这2种药剂交替施用的防治效果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年9月18日在发病高峰期进行第2次调查,结果表明,异菌脲、苯甲丙环唑和这2种药剂交替施用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8.4%、47.4%和52.6%,这3种施用方法的防治效果与对照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3种施用方法的防治效果间的差异性不显著(P>0.05)。综合来看,在未施用过异菌脲和苯甲丙环唑的枣园内,异菌脲无论在发病初期还是后期都显示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在发病初期的防治效果尤为突出。综合两种试验结果,2种药剂交替施用将有助于避免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图 3 2017年枣缩果病药剂防治效果Fig.3 Control effects of fungicides on jujube shrunkenfruit disease in 2017

3 结论与讨论

不同地区枣缩果病初侵染互隔链格孢菌对异菌脲和苯甲丙环唑的敏感性有差异,但敏感趋势相同;互隔链格孢菌对异菌脲易产生抗药性,而对苯甲丙环唑不易产生抗药性,且2种药剂之间不产生交互抗性。虽然林间施药时异菌脲的防治效果好于苯甲丙环唑,但综合室内和林间试验结果来看,长时间单一施用异菌脲会使互隔链格孢菌产生抗药性,且抗性会逐年提升,影响防治效果;而苯甲丙环唑的林间防治效果稳定,且室内未筛选出抗苯甲丙环唑的互隔链格孢菌突变体。因此,林间防治枣缩果病应做好相关监测工作,将异菌脲和苯甲丙环唑交替施用,以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调查中发现,在连续施用过异菌脲和苯甲丙环唑的枣园内,异菌脲的防治效果较苯甲丙环唑差;在未施用过这2种药剂的枣园内,异菌脲的防治效果较苯甲丙环唑好,这与王海强[20]和陈帅民[12]的研究结果一致。异菌脲和苯甲丙环唑的防治效果稍逊于邢艺林的防治试验效果[7],可能是由施药时间推迟了15 d所致。赵乐研究认为,枣缩果病菌可在花期侵入[21];王森的研究结果表明,枣树花期较长,各品种花期约1~2个月[22],因此,在初花期施药效果最佳。据李新凤研究报道,向日葵菌核病菌抗腐霉利的突变体菌株仅对同属二甲酞亚胺类杀菌剂的异菌脲有正交互抗性,而对百菌清、多菌灵和福美双等均无交互抗性[16]。本研究结果表明,交替施用2种不同类型的药剂,也不产生交互抗性,这与上述报道的研究结果一致。

本文基于自适应界面对用户操作行为意图感知预测的需求,通过分析前人研究成果,设计视觉行为实验,收集操作者者在特定视觉行为状态下的眼动数据,利用SVM神经网络学习算法对特定行为意图下的眼动数据进行特征提取,从而构建基于眼动特征的交互行为意图预测模型,测试对比不同参数及不同数量样本下算法的预测准确性,从而为自适应界面交互意图感知和行为预测提供依据.

异菌脲为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Orth等认为,此类杀菌剂可诱导菌体产生还原态的氧自由基,从而引起改变细胞膜通透性等一系列破坏细胞的连锁反应[23]。苯甲丙环唑有效成分为丙环唑与苯醚甲环唑,是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 ,能够通过抑制细胞壁甾醇的生物合成来阻止真菌的生长[24],但王海强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的内吸性较差,抗性风险较高,应作为保护性药剂使用,且尽量与其它类型的药剂轮换使用[20]。在生产实践中,在使用异菌脲防治由链格孢菌引致的病害时,已发现了多个对异菌脲产生抗性的菌株[8-11,13,25-26];在其它病原菌对杀菌剂的抗性及各杀菌剂间交互抗性的研究报道中,已见有多种杀菌剂易产生抗性的报道,且部分杀菌剂与其它杀菌剂间有正交互抗性[27-29]。本研究未发现链格孢菌对苯甲丙环唑产生抗性。但是,由于杀菌剂的种类较多,每年在枣缩果病发生时,农户盲目用药,有病乱投医现象突出,因此,有必要继续探索与异菌脲作用机理不同的杀菌剂,并进行轮换施用,同时,应对防治枣缩果病的其它杀菌剂进行抗性监测及交互抗性研究,从而为持续控制枣缩果病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徐祥彬,赖童飞,景云飞,等.山西壶瓶枣缩果病病原菌分离和鉴定[J].植物病理学报,2009,39(3):225-230.

[2] 张 锋,陈志杰,李英梅,等.陕西枣树缩果病流行因素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1):384-387.

[3] 韩党悦.枣缩果病初侵染病原及防治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2.

[4] 彭鹏飞,宋红竹,佟金权,等.“十二五”木本粮油树种研究领域科技成果推广示范的立项分析[J].经济林研究,2017,35(1): 151-157.

[5] Surviliene E, Dambrauskiene E. Effect of different active ingredients of fungicides on Alternaria spp growth in vitro[J].Agronomy Research, 2006, 4:403-406.

[6] 许 阳.枣缩果病初侵染病原的分子检测及防治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4.

[7] 邢艺林.枣缩果病病原菌检测及防治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6.

[8] Mcphee W J.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Alternaria alternata strains resistant to iprodione[J]. Plant Disease, 1980, 64(9):847-849.

[9] 黄思良.对细交链孢菌在培养基上抗多氧霉素B与异菌脲变异体的分离及其特性鉴定[J].植物病理学报,2001,31(3):280-285.

[10] Simoneau P, Guenard M, Laurent E, et al. In vitro fungicide sensitivity of Alternaria species pathogenic to crucifers and identification of Alternaria brassicicola field isolates highly resistant to both dicarboximides and phenylpyrroles[J]. Crop Protection, 2004, 23(6):481-488.

[11] Ma Z H. Characterization of iprodione-resistant Alternaria isolates from pistachio in California[J]. Pesticid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2004, 80(2):75-84.

[12] 陈帅民,芦 帆,张 璨,等.北京地区草莓灰霉病菌对异菌脲的抗性及抗性分子机制[J].植物保护,2015,41(5):100-104.

[13] Nishimura S, Kohmoto K, Udagawa H. Tolerance to polyoxin in Alternaria kikuchiana Tanaka, causing black spot disease of Japanese pear[J]. Plant Protection Research, 1976, 9:47-57.

[14] 潘以楼,朱桂梅,郭 建.江苏草莓灰霉病菌对5种杀菌剂的抗药性[J].江苏农业学报,2013,29(2):299-304.

[15] 乔广行,李兴红,周 莹,等.北京地区不同寄主蔬菜菌核病菌抗药性比较[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2):155-157.

[16] 李新凤.向日葵菌核病菌对常用杀菌剂的敏感性及抗性突变体的生理生化特性研究[D].太谷:山西农业大学,2003.

[17] Al-Masri M I. Iprodione and a mixture of carbendazim and diethofencarb fungicides resistance in Botrytis cinerea[J].Natural and Engineering Studies, 2015:679-680.

[18] 崔 娜.细交链孢菌的抗药性分化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 2004.

[19] 雷飞斌.烟草赤星病菌的抗药性及替代药剂的研究[D].临安:浙江农林大学,2016.

[20] 王海强,田家顺,严清平,等.番茄早疫病菌对7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比较及其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基线建立[J].农药,2008, 47(4): 294-296.

[21] 赵 乐.枣缩果病菌的初侵染时期及防治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5.

[22] 王 森,晏 巢,邵凤侠.南方鲜食枣两种类型枣吊开花结果能力比较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7,37(3):9-16.

[23] Orth A B, Rzhetskaya M, Pell E J, et al. A serine (threonine)protein kinase confers fungicide resistance in the phytopathogenic fungus Ustilagomaydis[J].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1995, 61:2341-2345.

[24] 邓继珠,张 燕,李 洁,等.30%苯甲·丙环唑悬乳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J].现代农药,2009,8(1):36-37.

[25] Kim E, Lee H M, Kim Y H. Morphogenetic alterations of Alternaria alternata exposed to dicarboximide fungicide,iprodione[J].Plant Pathology Journal, 2017, 33(1):95-100.

[26] 徐金柱,秦长生,杨 华,等.无瓣海桑灰霉病病原的分离及药剂筛选[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33(10):15-18.

[27] Sang H, Popko J T, Chang T, et al. Molecular mechanisms involved in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istance to the dicarboximide fungicide, iprodione in Sclerotinia homoeocarpa fi eld isolates[J]. Phytopathology, 2017, 107(2):198.

[28] 肖 婷,许 媛,陈宏州,等.江苏丘陵地区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对QoIs类杀菌剂的抗药性研究[J].果树学报,2017,34(5):603-610.

[29] 石妞妞,杜宜新,阮宏椿,等.福建省番茄灰霉病菌对氟啶胺敏感基线建立及与不同杀菌剂的交互抗性[J].农药学学报,2016, 18(4):535-539.

 
张敏,王迎,史晓梦,田红雨,甄志先,冉隆贤
《经济林研究》 2018年第01期
《经济林研究》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