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英国课程硕士培养对吉林建筑大学建筑学硕士教育的借鉴

更新时间:2009-03-28

当前我国城乡建设回归理性发展时期,对建筑类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要求,特别对建筑学硕士的设计创新和艺术思维能力培养提出了严峻挑战,探索更有针对性的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将着力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工程执业能力和国际化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改革和创新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如何对建筑学硕士教育采取不同的考核机制,如何在建筑学硕士教育中整合职业性与学术性的培养特色,构建学术型和专业型并重的专业硕士教育模式已成为当前各高校的热点[1],这些都给建筑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英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多年来依据其价值与目标定位分为两大类,其中重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毕业后旨在从事学术活动的一类培养方式称为研究型硕士研究生教育;强调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习过程侧重于授课方式的一类培养方式称为课程硕士研究生教育.

分子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与基础医学各个学科如生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以及临床各学科都有广泛的联系,相互交叉与渗透。所以要透彻理解分子生物学的理论精髓,必须将这些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有机地贯穿到相应的原理和概念中去。在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注重之间的相互联系,例如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涉及生物化学课程中讲过的核酸分子重要的特性即:核酸的变性和复性。我们在讲授核酸分子杂交技术之前会带着学生复习核酸分子变性和复性的概念,然后引出核酸分子杂交的概念,再进入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的介绍。这样既巩固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又由浅入深地理解和掌握了新知识,使学生的知识体系跨越学科的界限相互联系在一起。

有2家酒店目前正在尝试使用腾讯DOV的社交媒体软件,其目的是为了吸引年轻人。大部分受访者认为,相较于发布文字,发布图片更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另有7家酒店将携程、飞猪、大众点评等网站等同于社交媒体,对消费者在这些网站上留下的评论与反馈十分重视。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日益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和教学内容等方面的调整力度逐步加大,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已增加至40种.英国课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和培养目标与我国专业硕士培养有异曲同工的学术研究价值,研究英国课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特色,对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应用价值.

1 英国的课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

1.1 英国课程硕士研究生兴起的历史背景

对英国课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视与发展源自于二战后经济的复苏.20世纪中叶,《罗宾斯报告》的发表明确强调了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尤其强调了对具备应用型知识技能的人才的培养需求.英国教育部门于1985年发布的《斯万报告》里,明确强调了课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性及其实践价值[2].

1.2 英国课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

英国课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动力来源于社会职业领域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根据市场人才的需求情况,不断完善其课程硕士学位学科结构.目前,吉林建筑大学建筑学研究生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创新能力与专业整体能力的培养模式研究,如何缓解建筑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所面临的运行问题,如何结合英国课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成功经验,在一个学位攻读期限内将庞杂的知识科学地进行融合训练是我校改革的目标.

20世纪90年代以后,课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日趋成熟,课程硕士学位的学科领域已经拓展到12个学科领域,其中工科、教育学学科、管理学科等均有所涉及[3].目前,英国课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普及程度及社会认可度已经超过传统的研究型硕士研究生教育.

1.3 英国课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特点

建筑学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培养过程中注重获得执业建筑师必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6].建筑学硕士教育更加不同于其它有关学科的专业学位教育,侧重于职业性与学术性相结合,更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建筑学硕士学位指已经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并在评估合格有效期内的高等学校授予专业硕士学位.另一方面,1994年我国建筑师注册资格考试制度开始施行,1995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更加与国际接轨以及与国际建筑师互认,由此,我国建筑师注册制度真正走向世界.注册建筑师制度在我国推广执行,引起了以注册建筑师制度为导向的建筑学研究生教育目标和培养过程的变革.

(2) 以服务社会为培养目标,与时俱进调整课程设置. 由于培养目标及定位的不同,英国课程硕士研究生在毕业时不以毕业论文作为最终的衡量指标,而是将硕士生水平的认定与考核融入到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一般每门课程在授课阶段中期会安排一次考试,至最终结课时还会要求提交一篇结课报告,考核的重心也就随着考试方式的不同而跳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都要专注于科研论文写作的怪圈,也可以避免课程硕士研究生因为科研工作而忽视了对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培养.英国的课程计划中,主要是有针对性的专业课程,可以直接学习专业课程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课程,学习过程可以直接提高专业基础知识,以实践技能课程为主,开课目录及课程设置紧贴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有针对性的强化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训.

事故发生前,220kV阳平站及110kV石山站运行方式如图4.1所示。其中220kV阳平站110kV母线并列运行、#3主变中压侧中性点接地运行,110kV石山站母线分裂运行。事故发生后,经过巡线发现,110kV阳石甲线线路走廊靠近石山站侧有超高树木放电烧焦痕迹。分析认为,由于当时下雨且风力较大,造成线路与树木形成高阻接地。

(3) 授课方式及对实践能力的培养. 英国教师在课堂授课时,主要是以启发式教育方式为主,大量授课内容涉取于学生自行搜集相关资料的查阅,课堂上是以提问方式来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来对某个问题进行发散思考,鼓励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及学会如何去解决分析问题的思维模式[4].英国课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强调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引导学生通过系列实践环节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企业往往会结合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课题,并由具备实际工作经验的工程师或企业工作人员以第二导师或合作导师的身份对研究生进行指导[5].设计类课程在课程硕士研究生教育体系内具有很高的重要性,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课题的设计过程中,在考察研究生的毕业条件,评估教育质量时,设计答辩环节是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对于高校和企业来说,课程硕士研究生的这种培养模式实际上是一种双赢的模式.

本书取材自《西游记》。杨志成以剪纸绘画和布艺拼贴的形式,配合精炼、易懂的语言,重新呈现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在欧美各国获得多项大奖,被誉为“有强大情感力量的东方绘本”、“眼睛、心智、灵魂的盛宴”。 惊艳西方世界的同时,也为我们中国的孩子带来全新的视角和想象力,来欣赏自己的传统文化。

吉林建筑大学建筑学硕士的教育立足寒地地域特色,弘扬地方建筑文化精神,坚持走内涵式人才培养之路.以提高学生科研和创作能力为中心,以立足地方、面向市场、突出地域特色为基本点,将工程技术学习与艺术理论学习紧密结合,体现职业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研究生教育特征.

2 我国建筑学专业硕士培养的特点与需求

针对建筑学硕士的培养,国内外各高校进行积极探索与实践,强调从各自的教学框架、教学对象、师资队伍和教学要求等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实践,目前主要研究侧重于对培养各个环节的研究.吉林建筑大学建筑学硕士的培养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环节:课程教学、建筑设计和科研实践、学位论文.建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从建筑设计(建筑设计理论、建筑技术与法规、建筑设计实践和建筑师执业能力)、设计方法(建筑设计方法和数字建筑设计)和研究方法(建筑设计研究和空间与社会调查)等三个方面强化培养.

“十三五”期间,在当前建筑业理性化设计和精细化设计的背景下,我国将需要大批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建筑设计人才,因此必须解剖现有建筑学教育构架、发现其中的病症并医治.保留其合理内核甚至必要时还需打破旧构架,构建适合于培养和发掘创造性思维人才的框架.

(1) 准入机制. 英国课程硕士研究生入学标准中对学历的要求较低,在考察入学资格时更强调对学生工作能力和实践经历的考核,这样的硕士生教育准入机制为培养全方位创新型人才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我国建筑学硕士学位制度是在1991年由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设置,是建立在具有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基础之上的,且具有职业性和学术性相统一的基本特征,2013年9月重新修订《高等学校建筑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评估标准》,对于加强国家、行业对建筑学专业教育的宏观指导和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向沿海11省(区、市)赠送了海岸带地质调查成果。中国地质调查局总工室、水环部负责人分别介绍了海岸带地质调查有关成果和《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实施方案(2018—2025年)》。江苏省、广东省、海南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舟山市、北海市人民政府负责人交流了海岸带地质调查工作的做法、经验和成效。海岸带地质调查工程相关二级项目负责人就有关专业技术内容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

3 我校建筑学专业硕士培养的历程与特色

吉林建筑大学建筑学专业2003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点,批准授予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的工学硕士学位,2011年建筑学获批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并开始增招专业型研究生.2014年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评估,获得建筑学专业学位授权点,批准授予建筑学硕士学位.

建筑学是工学门类中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科,本质上建筑学是以建筑与城市的发展规律以及人文景观等非实体对象为关注点.从学科来看,更多国家把建筑学归类为工程学科之外独立跨学科门类.

比如说在轴对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这么来进行。教学伊始,教师就可以先提问学生让他们说一说对轴对称的看法。在此之后,教师就可以准备三个图形工具,分别为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不对称模型。并为学生分组,让他们去辩论三种图形的对称状况,并概括他们的不同。通过学生们的讨论,轴对称这一概念学生可以形成一种较为深入的思考模式,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的激发。

2017年河北省非油气持证矿山较上年减少139个(其中,大型增加28个,中型增加1个);煤矿数量减少36个(其中,大型与上年相同,中型减少6个);铁矿数量减少9个(其中,大型增加1个,中型增加2个)。

4 地域性建筑学专业学位教育改革的目标与措施

20世纪70年代后,英国教育相关部门对课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推行愈加重视.为了适应经费投入紧张的现状,英国的研究生教育类型逐步转向为课程领域硕士研究生教育,成为英国课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发展的直接因素.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对综合型应用人才的需要成为不断推动英国课程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潜在因素.

长期以来,吉林建筑大学建筑学硕士教育注重工程技术能力训练,而缺乏文化意识熏陶和培育,特别是缺乏对传统环境伦理、审美意识、文化传统指导下的技术创新能力培养和训练.2014年以来,通过建筑学研究生教育评估之后,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视察报告所提意见与建议,我校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改进,通过完善培养基础、培养方法和管理模式等一系列措施,注重专业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以提高建筑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教育质量,并有助于实现职业能力、研究能力和设计能力并重的培养目标,积极推进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建筑学硕士学位教育改革.

为此,在总结学校60年来建筑学学科形成的地域建筑历史研究特色办学经验的基础上,重新确立了人才培养理念和目标,更新和优化了培养方案,创造性地实施了“建筑规划学院+艺术设计一体化(建筑艺术学科群)”特色的培养模式.在课程体系建构中以主干课(学位课)为核心,并围绕主干课和培养方向设置选修课,强调理论与实践融合以彰显培养特色,注重设计实践能力和执业能力的培养.

探索了一条地域优秀文化融入东北地区工科高等教育的道路,将建筑遗产保护领域工程研究项目引入教学环节,并以设计为教学载体,提出弹性的“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自觉意识+技术创新主动精神”建筑学硕士人才培养体系.创造性地提出实题、实地、实操的技能训练模式,推进教科融合,将科研和工程项目以多种形式引入课堂,尤其将实际课题转化为“理论+实践”系列课程,有效地连接了科研、教学和工程实践.

4.1 重视建筑学硕士职业性培养与学术性培养的整合和区分

在“学术性”+“专业性”双重标准影响下,建筑学硕士教育既要满足研究生培养的学术性要求,也要满足高水平实践能力的职业性要求,针对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法的错位问题,改进培养机制,实现培养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目标[7].建筑设计教学,通过综合性、复杂性、现实性的工程项目锻炼,进一步培养建筑学硕士的设计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创新能力突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提高工程技术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为核心,结合国家、地方经济建设和实践工程需要,逐步培养研究生执业性与创造性、分析能力与设计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相协调统一的综合能力.

2017年对培养方案进一步调整完善,根据职业学位的要求,结合我校工学硕士学位总体要求及研究生导师的具体研究方向,制定和细化“寒地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地域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技术”和“寒地建筑技术科学”等4个方向的研究生课程模块.

4.2 改革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强调设计实践全过程的训练和组织

研究生阶段的设计课程教学中应积极采用灵活的“Studio”模式及多种形式的研究性设计训练和组织,倡导研讨式、实践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维[8];围绕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积极开设前沿性专题讲座,开阔学生视野;加强设计实践全程训练即实现调研 → 分析 → 设计开题答辩 → 中期过程汇报 → 分项专题解析 → 设计答辩 → 实施 → 反馈的一体化教学,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升级.

4.3 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细化以“实践应用+职业导向”为特征的实践环节

加强设计与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和科研实践引入教学,将国内建筑界一些知名学者和建筑师聘为校外兼职硕士生导师,建立研究生实习基地,实行双导师制,强调提升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研究和设计能力,将学生由一名学习者培养为符合“特定职业或岗位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5 结语

我校建筑学硕士教育一直采用工科培养模式,参照英国课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历程、特征和目标定位,针对现有教学构架中存在的症结,四年来,我校对建筑学硕士教育构架进行整合和调整,加强创造性人才的素质培养,积极构建出适合于培养和发掘创造性思维人才的新构架,推行面向国际的建筑学学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并取得良好成效,今后将进一步强化研究生创造技能和工作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职业建筑师.

参 考 文 献

[1] 崔珩,栗民.建筑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97-101.

[2] 栾锦红,梁红蕾.国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目标的定位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6):74.

[3] 药朝诚.英国MBA教学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0(2):87-88.

[4] 陶劲松,张淑娟.中英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差异[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6):13-15.

[5] 蒋春洋.英国课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探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4):91.

[6] 梅洪元,孙澄.引智聚力特色办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教育新思维[J].城市建筑,2011(3):27-29.

[7] 吴晓,王建国,徐小东.建筑学专业学位实践基地建设现况及建议——以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例[J].建筑学报,2014(12):7-11.

[8] 张颀.曲翠萃.立足务实寻求创新——从论文选题看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J].南方建筑, 2011(6):52-53.

 
戚欣,吕静,谢宇轩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