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探赜

更新时间:2009-03-28

习近平总书记从历史唯物主义史观的基本立场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获得感出发,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其核心是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走群众路线[1](P14-15)。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丰富内涵。报告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2](P2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阐释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是贯穿于党的十九大报告的灵魂,深入理解和把握这一思想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3](P14)

先说学术权力行政化。我国社会的“官本位”意识浓厚,这种“官本位”观念也渗透到了高校的学术管理中,影响到了学术管理中的行政权力的正当行使。在学术管理中,许多行政人员唯官是从,习惯于按照官的指示办事,而很少考虑学术发展的客观规律。随之而来的是服务意识淡薄,行政人员自身定位不准,对学术管理中学术人员应有的主体地位和学术权力的主导地位认识有限,服务不到位。各种委员会的设置缺乏明确的章程,任务不明,职责不清,这说明我国许多高校的学术机构在人员构成上具有明显的行政化倾向。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成条件

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从严治党方面做出一系列重要举措,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2013年6月,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是这次活动开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4](P17)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5](P401)。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6](P5)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外多个重要场合,针对不同的工作和问题,多角度阐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

(一)理论渊源

1.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群众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实际上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之后就开始了。正如一些学者所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序曲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这个序曲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理论准备。”[2]在此过程中,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创办的进步社团与期刊杂志,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要鼓励各类资本进入生态湿地旅游业,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对达到条件的生态企业,实行融资、优先审批等。协调上,制定政策法规,营造一个开发又同时保护的旅游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用“魂”“根”“土壤”等来形容中国传统文化对今天中国人精神的价值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5](P35)。他常常引用古代的历史典故、诗词歌赋和名言警句来说明和告诫领导干部应该如何对待人民。把传统的政治智慧运用于现代治理,其本身就表现了一种强大的文化自信,同时也是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例如,他曾多次引用“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治政之要载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德莫高于爱民,行莫贱于害民”[8](P3-22)等来说明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治国理政要以人民为中心。这些朴素的民本思想都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5](P401)更好地推进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于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贯穿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全过程。

2.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在倾向得分匹配法中,将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视为处理组,标记为Ω1,非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视为控制组,标记为Ω0。企业绩效用总资产净利润率 (ROA)来衡量,同时将净资产收益率 (ROE)作为检验结果是否稳健的绩效指标 (张杰和杜伟伟,2018)[12]。以总资产净利润率为例,处理组与控制组的平均处置效应 (ATT)如下所示:

(二)实践基础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群众观点化为宗旨、立场、标准”的自觉意识,“崇尚行动”的实践准则,深刻揭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准确地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规律要求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目的,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鲜明党性,是我们党关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发展理论所达到的一个崭新高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构成习近平新时代发展思想的本质与核心,其“一切为了人民”的价值理念,丰富习近平群众观的理论宝库,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11](P12)[12](P4-13)[13](P16-18)[14](P3-14)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是重大理论问题,也是重大实践问题,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色,是我们党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过程中,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生动体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10]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辩证法考察人类社会发展史,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推动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群众的基本观点,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得以形成的理论基础。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凝练、概括和总结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9](P34)[2](P26)。我们党成立97年来,无论在顺境还是在逆境中,都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随着革命、建设、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调整,但是党的宗旨却一以贯之地坚持下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党的宗旨的延伸,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生动体现,表明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阶级立场和和政治灵魂。

最后,那个女人脱离了危险。而账单也送到了她的房间。她不敢打开看,因为她认为那张账单一定需要整个后半生的时间才能还清。但是令她惊奇的是,她看到了这样的文字:“全部费用用一大杯牛奶已经付清了。 医生哈韦德·凯利。”

(二)有利于党的宗旨的坚持和传承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其他多个场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过要坚持群众路线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群众路线的继承和发展表现为:一是突出它的实践性,在全党开展实践教育活动,并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中;二是突出它的极端重要性,把它明确定位为“党的生命线”;三是突出它的永恒性,“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牢固树立公仆意识、时刻关心人民群众的现实要求,明确了坚持群众路线的前提条件;在行为态度方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主动向群众学习、以群众为师的内在要求,构成坚持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在制度平台方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建立密切联系群众制度的迫切需要,指明了坚持群众路线的关键途径。所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党的具体工作实践中就体现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三)有助于党的群众路线的深入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地指出,中国共产党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这就是共产党人的本”。对共产党人来说,为人民谋利益的宗旨与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说到底,实现共产主义也就是让人民过上最美好的生活,把人间变成天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衡量党员干部是否具有理想信念的客观标准[15](P23-24)。既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不能有自己的私利,人民的利益就是党的利益。就像毛泽东说的那样:“最忠实地代表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 ,“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习近平总书记也反复地叮嘱这一点:“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任何时候都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他在接受一次外媒访谈时讲道:“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应该担当的责任。”这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最根本的价值观和最崇高的担当。综合研究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不难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表现为:一是把它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联系起来,强调了它的崇高性;二是把全心全意与没有任何私利联系起来,强调了它的纯洁性;三是明确服务的内容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强调了它的全面性和现实性。

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实践路径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7](P287)人们的实践活动,尤其是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7](P531)。因此,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任何环节,都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调查研究、了解具体情况,虚心向群众学习,总结群众的实践经验,更要得到群众拥护与支持,不断增进与群众的朴素情感和血肉联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站在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上对人民主体地位给予充分肯定,又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出发,概括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深刻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和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基本立场。

第一,在经济建设上,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积极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全方位融入全球经济,不断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夯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物质基础。

第二,在政治建设上,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第三,在文化建设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使人民群众不仅在物质上有充足的获得感,在精神上也有丰富的食粮,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第四,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始终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问题,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五,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让人民群众在所居住的生态环境中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 ]

[1]袁绍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马克思主义观[J].红旗文稿,2018(1).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张太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J].理论视野,2017(12).

[4]任仲文.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人民日报重要文章选[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

[6]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用典[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

[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0]新华社评论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EB/OL]. http://www.xinhuanet.com/2015-11/25/c_128468439.htm.

[11]邸乘光.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科学体系及基本内涵[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

[12]李景源.习近平的群众观[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6(10).

[13]陈光林.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鲜明党性[J].党建,2016(2).

[14]蔡昉.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破解民生领域难题[J].劳动经济研究,2016(3).

[1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于纯海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