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贵州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及对策

更新时间:2009-03-28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农业形势发生很大改变,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后继乏力,新生代农民对土地逐渐“陌生”。当前,我国已经到了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拐点。“谁来保障未来的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谁来种地?怎样种地?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生产形势已很严峻。国家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也适时而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意义重大,它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迫切需要,是推进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迫切要求。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很多问题,本文从一个农业工作者的角度分析现状及探讨解决之策。

1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发展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于2012年中央1号文件第一次提出,全国开始试点,我省以省农业委员会为牵头单位的贵州省新型职业农民试点工作于2013年开始,湄潭县、凤冈县、印江县和石阡县4个县被农业部定为全国的第一批100个国家级试点县;2014年,农业部联合财政部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我省六盘水市作为整体推进市,石阡县、凤冈县等12个部级试点县,36个省级示范县,一般项目县33个一起参与到这项工作;2015年,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启动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2016年,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青年农场主这两类人为重点对象,深入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覆盖所有市(州)、县。

吃饭的时候,他会无意间蹦出一句:“他们说我是小霸王,是坏蛋,妈妈,我不是的,我以后再也不欺负别人,不抢他们的东西了。”

监理方在监理工作中应切实履行自身的职责,同时积极开展定期和不定期专项检查,若在检查过程中发现质量或安全问题,应责令相关部门及时整改,从而消除隐患,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再者,监理单位需召开安全会议,汇报安全工作,并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开展安全检查,防止施工中出现安全隐患。

几年下来,国家要求、做法、分类等不断更新,细化详尽深入了许多。在国家政策指引和省农委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科教、农广校系统的努力下,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按计划按要求一步一个脚印,稳步推进,取得一些成绩,受到各级政府、广大民众和农民朋友的一致认同。但距新形势下的要求(以造就高素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目标,以服务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发展和促进农业从业职业化为导向,围绕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为推进重点产业裂变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供人力支撑。)还有很大差距。

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

笔者因工作关系,首先对全省的资料和情况通过工作走访、部门访谈、文件交流进行了调查了解,主要侧重全局和一些制度上的问题;再则深入一些县,了解掌握一些实际操作中的真实情况和具体问题。

2.1 省级情况

2.1.1 总体情况

自2013年培育试点开始截至2016年,全省85个县累计投入1.6746亿元。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06万人,其中生产经营型3.81万人,专业技能型3.17万人,专业服务型2.78万人,培育出的新型职业农民涵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主要涵盖粮食、生态畜牧业、茶叶、蔬菜、精品水果等贵州几个优势特色产业,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初具雏形。

此前,在省一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主要由省农委科教处和农业科技发展中心负责。科教处负责行政领导,农业科技发展中心负责具体工作,地区一级主要由科教科对接;县一级主要由农广校负责具体实施。

新型职业农民为当地的农业和农业产业发展做出了看得见的贡献。通过几年的逐步扩大范围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一定程度提高了农民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技术。

从省级和总体情况的来看,有两个较为突出问题。

2.1.2 总体思路

几年的工作,各地摸索出一些有特色的培育模式。 有“1+1+1=益”的凤冈模式;“理论学习+基地实训+技能鉴定+后续服务”的思南模式;“短期培训,长期支持”的石阡模式;产+校+园(社、企)一体的盘县模式。几种模式是常规工作中对新型职业农民工作很好的探索,各有所长各有特色,对工作有一定的促进。

具体工作中,在省级层面,主要是围绕几块来开展工作。一是与农业产业相结合,鼓励重点围绕粮油、生态畜牧业、茶产业、果蔬、马铃薯、特色食粮、特色渔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培育职业农民;二是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部分结合,通过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人员和力量结合,推动培育工作;三是与现代高效农业园区相结合,鼓励采用基地园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模式,让两块工作互为补充和协同发展;四是与“互联网”相结合。鼓励通过微信、QQ等现代化手段联系培育的群体和农技队伍、农业专家和老师,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利为农业生产服务。

2.2 县级情况

根据工作,在全省遴选了黄平县、六盘水市、龙里县、盘县、思南县、习水县、兴义市、修文县、玉屏县9个工作开展较好,较有代表性的县作为调研对象。通过对上述几个县的实地走访和调研,了解各县的工作完成情况,着重了解工作的实际效果,了解他们工作实际操中的问题。

2.2.1 具体做法

各个县都根据上级的工作要求和任务,以农广校为实施主体和主要依托,根据自己县的情况,完成了各自的任务。在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上各有侧重,有不同的做法和特色。都较为有力的推进了当地的农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取得一定效果。

随着经济的发展,内陆城市进出口需求越来越大,因此港口服务范围也不断拓展.根据华南地区集装箱进出口需求及内河水运现状,对深圳港水上“巴士”未覆盖的东莞、清远、贵港、南宁、钦州、北海进行经济性估算,并分析开通该地区水上“巴士”的合理性.

基本做法归纳如下:

2.2.3.3 发病条件。菌源来自病残体或南方夏孢子及转主寄主——酢浆草,成为该病初侵染源。田间叶片染病后,病部产生的夏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蔓延扩展。生产上早熟品种易发病。高温多湿或连阴雨、偏施氮肥发病重。

第二是教育培训环节。每年,根据上边的最新要求和任务数,结合当地的产业和实际需求进行全县分解;然后,派出人员到相关乡镇依托乡镇政府了解情况,摸底收集潜在新型职业农民,把人的事情落实;然后根据具体情况,把这些人就地或者集中到某些乡镇或县城,编成班级,落实地点和班级;然后根据这些情况和信息制定工作实施方案。根据三种类型分别进行教学培训,进行几天的理论教学,几天的实操和几天的外出参观学习(生产经营型要求15天,专业技能型和生产服务型要求7天)。

第三是认定管理环节。领导小组指定单位部门认定,一般文件要求的是县级农广校负责。除了认定,还有很关键的管理,也即后续跟踪服务,各地在这一块上有较大差异,做得好的有:六盘水对通过认定获得资格证书的新型职业农民,以户为单位建立综合信息档案,县、乡两级安排专人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双向跟踪服务;黄平做好跟踪服务。对通过认定获得资格证书的新型职业农民,以户为单位建立综合信息档案,县、乡两级安排专人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双向跟踪服务。

3.2.2 工作软硬件匮乏。

3 分析问题

通过调研,我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不断推进,效果不断显现,这些是值得肯定的。但从客观来看,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简单的教育培训,不能一蹴而就,从省的层面和县级层面,都存在一些亟待完善的问题。

3.1 省级

家人看不过去,准备送一些家具过来。起先,居里先生打算添加一把椅子,以备客人来了可以坐坐。但是和妻子商量过后,他们决定不添任何东西,多余的椅子也不要——有了家具,就需要花费人力和时间去打扫。至于椅子,万一客人坐下开始闲聊起来,怎么办?

3.1.1 工作环节缺失问题

(7)做到读、议、讲、练相结合。“读”即在讲课前让学生预习本课内容,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议”即针对教材设置的问题展开小组讨论或师生之间的讨论,通过讨论达成共识。“讲”即对教材中设置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讲为主。“练”即教师根据所讲内容,精选一些习题让学生当堂练习,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便于教师及时优化教学策略。

目前大家围绕做的很多工作,都强调的是任务多少,培训多少,也即教育培训环节。但是认定管理和扶持环节牵涉较少。很多县也出台了奖励扶持办法,但真正落实的非常少。这也会在县里边实际操作的问题中提到。总的来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三块工作,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教育培训是基础,后二者是完善前期工作,是巩固前期工作,是助推这项工作进入良性循环的关键。当然这和体制和工作总的推进步骤和各地的实际情况有关,这个问题值得重视。

3.1.2 实施主体错位

我省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在省、市(州)一级基本由科教系统负责(省级由省农委科教处下设的农业科技发展中心负责),但县的具体执行层面又基本由农广校系统负责(农业部文件明确农广校作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主体)。这样在工作中就有上下错位,信息不畅等问题产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工作,这是机构设置和历史遗留问题。

3.2 县级

县级作为该工作具体的承担和实施单位,工作量大,工作面广,通过对这些县的调查走访,发现较多问题,现把共性的,反映迫切的提出来。

3.2.1 客观困难多实效差。

首先成立以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本县实际情况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办法》,制定《认定管理办法》和《扶持奖励办法》(一般项目县2014.2015年未要求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环节)。

自新型职业农民工作开始,不管是中央、农业部、还是省的文件,领导指示中,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以及高素质一直贯穿始终。从新型职业农民的定义和属性来看,拥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掌握一定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经营技能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内在要求、素质,映射在我们的工作中,就是教育培训环节。但目前我们是什么状况,这些走访调研的县中,有6个县反应,由于农村空心化,主要是因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留守的大多为年龄偏大、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的人员,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应用能力差,培训意愿不强。这直接的结果就是,每年这么多任务下去,除了一部分发展较好的地方,很多地方只能采取招生的模式去寻找潜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人选,有些甚至要到充数的地步,更别提素质的问题。上边的任务,下边的工作,实际的情况,几者是有矛盾的,客观存在的问题,较多的任务,较少的符合条件的潜在新型职业农民,完成任务式的教育培训,这和这项工作的初衷是相悖的。

电商(商务秘书)场景实验室教学有效地建立起了课堂与岗位间的密切联系,提高了学习的实用性和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教学中,教师以电商场景实验室或企业真实场景为平台,通过完成场景任务将理论知识与岗位实践有机联系起来,为学生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电商(商务秘书)场景实验室教学中,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也得到了逐步提升。

最后是政策扶持环节。具体操作单位在认定的基础上,按照当地政府和农业行政部门的规定,从人员、财税、项目、政策上予以对接,各地的做法差别加大,很大一部分县虽然发文公布了做法和帮扶措施,但是在具体落实上,开展的很少,鲜有成效。例如思南县充分利用部门实施的一事一议、新农村建设、卫生改厕项目,依托农业局实施的沼气工程、良种补贴、粮增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基层农技推广补助等项目。结合县人民政府出台的扶持政策,对参训学员分别给予项目倾斜,对认定持证学员给予政策扶持,对优秀学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龙里在2014年度直接为认定的56名新型职业农民发放产业扶持资金10万元。

基础设施薄弱,软硬件资源较难有效保障工作的开展这条,有5个县提到。第一条是客观因素,无论客观如何,工作是要开展的。但是依目前的情况看,目前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体和具体实施者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多年没有规模性的硬件投入,加之规定新型职业农民经费不能用于硬件建设,培训设施远远不能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需要;软件上,邀请参与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教师,很多参差不齐,知识比较单一和陈旧且比较难于配齐和管理。软硬件上的欠缺,一定程度制约了这项工作的开展和影响了实施效果。

3.2.3 认定扶持不到位

经常性团建聚餐、每周分享会、按员工意愿与特长分配工作、老父亲般慈祥地对待员工失职借口。我还亲手在公司搭健身角,鼓励大家多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状态。

认定管理没跟上,政策扶持落实困难,很大程度限制工作的推进和良性循环。这一点,有5个县提到。新型职业农民中,有一点是它的职业属性,要以农业为职业。首先,目前社会上农业低贱受歧视的观念还普遍存在,再则,培训了,认定了,没有把后续跟踪管理跟上,没有把政策扶持措施很好的落实下去,这导致新型职业农民含金量减少,认同感降低。这也会导致这项工作的吸引力欠缺,推进农业发展不力之外,还会造成不良循环。甚至到了很多培育的学员都难以全勤,担心抽不出时间参加培训的问题。但凡新型职业农民工作搞得好的地方,它的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环节一定是搞得比较好的,足可看出这个问题的重要。

3.3 本质的问题

通过研究,发现的问题有客观的,有主观的,有制度的,有历史遗留的。但是这是一项民生工作,一项系统工程。农业部张桃林副部长曾指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事关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全局和方向,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基础性战略任务。这项复杂工作的推进,遇到很多困难,是很正常的,再加上我省财政较为困难,农民整体素质偏低,产生更多问题是必然。

几个问题,再归纳上升一个层次,可以看作供给和需求的问题。一边,农民群体有一定的较多的需求,但是未能很好引导,另一边,我们的供给是不畅的,欠缺的,供给和需求都是低水平低效率运行。基于我省实际和客观条件。我们在有限的资源和条件内,如何好好引导农民群体的需求,如何把我们的供给能力和供给水平提高,让二者能匹配的运行在较高水平。

4 对策建议

根据上边分析出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如下的一些解决思路。

4.1 更改制度设计

从省级层面开始,用制度和政策把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做一定的规定和最低要求,并与当地考核结合起来。两个环节的重要性前边已明确,我们理解认定管理中的管理有技术支持和后续跟踪,政策扶持包括项目支持、税务减免、金融优惠,政策倾斜等等,两个环节综合起来也即是人、财、物几个方面的支持。各地情况不一,但是最基础和最起码的有两项可以做。一是可以把基层农技体系和这项工作整合起来,做到一对一或者一对几的后续服务,二是在日常项目申报,政策倾斜上明确明显的向新型职业农民群体倾斜。有了这些,整个工作才能有基本的活力和吸引力,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法国一家种子公司“Jouffray Drillaud”独具慧眼看到了农作物混合种植的巨大潜力,早在2年前他们就停止了销售除草剂,而这部分收入占了公司总收入的20%。“当你有了更多多样性的选择,你就有了更多的适应能力,”该公司研发总监文森特·比吉尔(Vincent Beguier)说道,“单一化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是很糟糕的事情。”

4.2 实施主体的软硬件标准化建设

4.2.1 硬件标准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从2013年农业部文件明确农广校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主体地位和主力军,到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的“健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体系,定向培养职业农民”。都明确了农广校体系在这项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和作用。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工作具体承担者和主力军的农广校的硬件保障能力肯定在工作中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因为单位体制和财政能力等问题,加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资金不能用于硬件建设等原因。导致现在农广校的硬件条件还较差,保障能力也较差。这点应该得到有关部门重视和逐步改善。

4.2.2 软件标准化

软件上,相较于硬件的立竿见影,要困难一些。根据农业部2016年最新的要求“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培育工作,探索农民接受在线教育培训、移动互联服务和在线管理考核等方式,提高培育针对性、有效性和规范性,创新培训方式。”可以试着引入标准化远程教育的概念,从农广校的标准化教室建设(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提出的标准化县级校条件:教室应该能容纳50人以上,能进行现代化、多媒体和网络化教学,用以进行农民的中职和高职的远程教育和面授),从教育培训环节全部推行远程化、网络化,使用标准的教学素材和教材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标准的、远程的、质量可控的教育培训(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试验一部分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相结合的工作,更强化践行新型职业农民的素质属性),应该比目前参差不齐和做法纷繁的教育培训更有实效。

根据本次固镇GZ01-C孔、五河WH01-B孔钻探取芯岩性剖面,结合区域地层工程地质特征,划分出其岩性土及砂性土压缩层,两孔压缩层特征与北部区域及沿淮两地区是一致的,其中沿淮地带五河WH01-B孔缺失A4-A6压缩层。

开初谈的是衣服怎样穿,穿什么样的颜色的,穿什么样的料子。比如走路应该快或是应该慢,有时白天里她买了一个别针,到夜里她拿出来看看,问我这别针到底是好看或是不好看,那时候,大概是十五年前的时候,我们不知别

5 结语

在做好上级要求的标准化动作和改进的同时,在教育培训环节,我们试着使用标准化的软硬件保障,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和可靠性,提升供给能力和供给水平;在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环节,我们用制度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吸引力和含金量,引导农民群体的需求。做好这些,相信对实际工作会有一个推动。

 
姚力
《贵州农机化》 2018年第01期
《贵州农机化》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