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不同光环境下两种品系坛紫菜DOC分泌特性研究

更新时间:2016-07-05

海洋是一个非常巨大的碳库,对全球碳循环起着重要作用[1]。溶解有机物是海洋中最大的有机碳储库,据保守估计,海洋中溶解有机碳(DOC)总量在700 Gt[2],这些溶解有机物绝大部分最初都来源于海藻的光合作用[3-5]。海藻释放的溶解有机物为海洋中的异养细菌提供了主要有机营养物来源,藻类和细菌间通过溶解有机物发生复杂的互相促进、抑制和调控作用[6]

比较而言,统一登记前后,房屋定着物单元划分的规则基本一致,归纳起来即:按照界线固定且具有独立使用价值的幢、层、套、间等封闭空间进行划分。

经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计算,中国藻类产业对全球的贡献率约为72%,中国人工养殖的藻类每年大约能从海水中移出33万t碳,藻类养殖是海洋增加碳汇体现多重价值的重要措施[7]。学者通常以养殖藻体中的碳比例和产量来估算不同藻类的光合固碳强度[8-10],实际上藻体质量并不能充分表征其光合生产力,有一部分光合生产力会通过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以可溶性有机碳的形式迁移进水体或沉积物中[11]。学界在核算大藻渔业的固碳能力时,此部分固碳量容易被忽略,从而低估了大藻渔业的碳汇能力。目前,不同研究者得出大型海藻的DOC释放量因藻种和水动力场等环境要素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最高可达30%~40%[12],大部分研究显示,DOC释放量一般小于5%[13-14]。中国藻类养殖以海带、裙带菜、江蓠、紫菜、羊栖菜、麒麟菜等为主[15],国内对海藻DOC释放的研究起步较晚,仅有少量关于浮游植物分泌DOC的报道[16-20]

(1) 本文通过兴趣点、土地开发情况、逗留人数、车站交通衔接条件等数据的挖掘,利用雷达图分析法找到评价各车站的相对分值,该评价值与车站的出站客流量相关性较高,可以近似反应各站客流量的变化趋势。因此,该方法可以在城市轨道交通客流评价中进行应用。

目前,大型藻类生长时向水体中分泌了多少DOC,是精确核算大藻渔业碳汇量的主要因素,其对全球碳收支结果的不确定性也有一定影响。坛紫菜Porphyry haifanesis被广泛栽培在中国的浙、闽、粤三省沿海,其产量占全国紫菜产量的75% 左右[21]。坛紫菜含有叶绿素a,养殖过程中随着潮汐变化会经历反复干出和沉水循环,在沉水阶段通过光合作用利用水体中的DIC,释放溶解氧(DO),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水体DO,释放DIC。大型海藻坛紫菜同化碳的同时,向水体中分泌的DOC占总固碳量的比例如何,分泌能力大小,暗分泌是否存在,DOC的分泌是否与DIC固定(碳同化)或DIC释放同步,以及DOC的分泌是否存在滞后效应,这些都是必须研究清楚的重要问题。为此,本研究中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大藻渔业碳汇能力的精确核算及探索浅海“遗漏的碳汇”问题,以及深入了解全球碳收支平衡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用坛紫菜(三水)及海水于2014年12月12日取自洞头区霓屿街道大背澳紫菜养殖海区。“洞头本地菜”坛紫菜种苗为洞头本地传统养殖品系的俗称;“浙东1号”坛紫菜为洞头区从宁波大学引进的品系(俗称木耳菜)。

1.2 方法

1.2.1 坛紫菜的暂养及水质管理 将采集的坛紫菜用原海水在实验室内暂养约12 h,养殖试验海水基本理化参数如表1所示。采用靛酚蓝法测定铵态氮采用联合消化法测定上覆水中总氮(TN) 、总磷(TP), 参照《海洋监测规范》(GB12763. 4—2007),采用岛津TOC-LCPH总有机碳分析仪测定DOC、DIC浓度,其他水质参数用英国AQUAread Ap2000水质分析仪测定。

表1 养殖试验海水基本理化参数背景值 Tab.1 Background values of the basic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eawater in the experiment

参数parameter酸碱度pH溶解氧/(mg·L-1)DO盐度SAL海水密度/σtSSG总氨氮/(mg·L-1)NH+4-N总氮/(mg·L-1)TN总磷/(mg·L-1)TP溶解有机碳/(mg·L-1)DOC溶解无机碳/(mg·L-1)DIC背景值 background value8.08 11.6125.461.020.00750.660.0442.5623.31

DOC分泌量占固碳量或释碳量的比例(P,%)指在相同时间内DOC变化浓度占DIC变化浓度的比例(取其绝对值),其计算公式为

1.2.3 光照养殖试验和黑暗养殖试验 不同光照处理时间的养殖试验中,设置2、4、6 h 3个光照处理时间,光照强度为2800 Lx,光源为日光灯,温度为23.1 ℃,相对湿度为29%;不同黑暗处理时间的养殖试验中,设置2、4、6 h 3个黑暗处理时间,温度为20.5 ℃,相对湿度为30%;不同光照强度试验中,设置1500、2000、3800 Lx 3个光照强度,光照6 h。处理时间到了后立即捞出坛紫菜,养殖用水用0.45 μm玻璃纤维滤膜抽滤,滤液中的DOC、DIC含量用岛津TOC-LCPH总有机碳分析仪测定。所有处理同时设置空白对照,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养殖试验结束后,将养殖的坛紫菜捞出放至80 ℃烘箱内,烘24 h至恒重,称量其干质量WD

2.提前预防和及时处置。工作小组遇到风险应采取果断措施,做到早期控制,防止风险扩散和蔓延,同时对财务风险需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

1.2.4 指标的测定与计算 DOC分泌速率[RDOC,mg/(kg·h)]指单位质量(干质量)坛紫菜在单位时间内引起的水体DOC含量的变化,其计算公式为

就公众而言,若要在社会管理中与政府实现稳定的合作,除了应具备平等的地位,相当的素质和参与能力之外,还必须具有能为公共的、长远的利益而牺牲自身眼前利益的理性的妥协精神。近年来,我国公民主要通过听证会、论证会、座谈会等途径参与政府决策与公共治理领域。在这些参与途径中,参与各方应按政府和法律规定的程序,尊重彼此的利益诉求,心存积跬步以致千里的气度,消除短视与歧视的狭隘心理,寻求利益的共同域,从而在协同治理的广场中建立起和谐、理性、包容的关系,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

RDOC=(Ct-C0V/(WD·t)。

其中:Ct为试验结束时加坛紫菜的光合作用瓶DOC的浓度(mg/L);C0为空白对照瓶中(无坛紫菜)DOC的浓度(mg/L);V为养殖用水体积(L);WD为试验坛紫菜的干质量(kg);t为试验处理时间(h)。

DIC固定速率或释放速率[RDIC,mg/(kg·h)]指单位质量(干质量)坛紫菜在单位时间内引起的水体DIC含量的变化,其计算公式为

RDIC=(C0-CtV/(WD·t)。

一般路灯出厂时都有单灯标识,每个路灯有自己的ID,路灯可以根据自身的ID,以ID为序号进行顺序入网和状态上报,如公式为:上电时间+ID*错峰时间(建议1秒)

本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特征以及病情进展都符合de Winter综合征的表现,在临床工作中及时发现并深刻认识这种特殊的心电现象,对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该心电图表现易被误诊为前壁心肌缺血,从而导致再灌注时间明显延迟。因此,临床医生或心电图工作者如果发现有此种心电图特征,建议立即行急诊冠脉造影及再灌注治疗。

1.2.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4年12月13—14日在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园林与水利工程学院组培室内进行。试验开始后,在每个盛有250 mL海水的透明广口玻璃瓶内放入完整的坛紫菜,玻璃瓶已经提前经高温高压灭菌,自培养瓶放入光照或黑暗环境下开始计时。

P=△CDOCCDIC×100%。

用户在通过浏览器或移动端访问引擎系统时,请求首先通过负载均衡进入服务网关,因为其是所有请求调用的中心、系统的唯一入口,也称其为“调用中心”。调用中心虽然是不带任何业务的中心,但需确保其所做的事情足够少,使其不会成为整个应用系统调用的瓶颈,客户端的认证、访问控制、监控和缓存等公共逻辑可抽象到网关中实现。

1.3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03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计算及作图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不同处理时间、不同光照强度、不同品系坛紫菜间各指标的差异性分析,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光环境下坛紫菜DOC分泌速率

在此,威廉斯借用中国稻米等元素来拉开了中国和美国的距离。在威廉斯心中,中国是一个遥远的国度,中国发生的事与他们所处的现实几乎毫无关联,这种态度也是因为距离大的不可想象造成的。此外,他们提到的是中国的稻米,而不是小麦或者玉米,说明了稻米在他们心中与中国的密切联系。

对不同光照时间条件下坛紫菜的DOC分泌速率与DIC固定或DIC释放速率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用以探讨DOC的分泌与DIC固定或DIC释放是否同步。如果线性相关系数R2>0.95,则表明DOC的分泌与DIC固定或DIC释放节奏一致,同步性较强,反之较弱。

注:标有不同大写字母者表示同一种类不同处理方式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标有不同小写字母者表示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标有相同小写字母者表示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下同 Note:The means with different capital letters are very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in same species at the 0.01 probability level, the means with different letters being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t the 0.05 probability level among groups, and the means with the same letters are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et sequentia 图1 不同光照时间下坛紫菜DOC分泌速率 Fig.1 DOC secretion rate of laver Porphyry haifanesis under different light periods

2.1.2 不同光照处理强度下的DOC分泌速率 从图2可见,在光照6 h条件下,两种品系的坛紫菜在不同光照强度处理下,DOC分泌速率表现出了较为统一的变化趋势,均在光照强度为2000 Lx时DOC分泌速率较高,“洞头本地菜”为130.46 mg/(kg·h),“浙东1号”为127.22 mg/(kg·h);两种坛紫菜均在低光照强度1500 Lx时DOC分泌速率较低,“洞头本地菜”最低为30.92 mg/(kg·h),“浙东1号”最低为70.55 mg/(kg·h)。

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光照处理强度对“洞头本地菜”和“浙东1号”两种坛紫菜DOC分泌速率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DOC分泌速率在两种品系坛紫菜间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

2.1.1 不同光照处理时间下的DOC分泌速率 从图1可见:在光照强度为2800 Lx条件下,光照2 h时两种坛紫菜的DOC分泌速率均最高,“浙东1号”DOC分泌速率为303.23 mg/(kg·h),“洞头本地菜”DOC分泌速率为205.45 mg/(kg·h);“洞头本地菜”在光照处理6 h时DOC分泌速率最低,为46.67 mg/(kg·h),随后又升高,而“浙东1号”DOC分泌速率随光照处理时间延长持续降低,在光照处理12 h时DOC分泌速率降至最低,为73.04 mg/(kg·h)。

图2 不同光照强度下坛紫菜DOC分泌速率 Fig.2 DOC secretion rate of laver Porphyry haifanesis under different light intensities

2.1.3 不同黑暗处理时间下的DOC分泌速率 从图3可见:黑暗条件下,两种品系的坛紫菜DOC分泌速率表现出较为统一的变化趋势,均在黑暗2 h时DOC分泌速率较高,“浙东1号”为303.93 mg/(kg·h),“洞头本地菜”为300.93 mg/(kg·h);两种坛紫菜均在黑暗处理12 h时DOC分泌速率最低,“洞头本地菜”最低为30.02 mg/(kg·h),“浙东1号”最低为30.58 mg/(kg·h)。

方差分析表明,不同黑暗处理时间对“洞头本地菜”DOC分泌速率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对“浙东1号”DOC分泌速率有显著性影响(P<0.05)。多重比较结果表明:“洞头本地菜”在黑暗处理2 h时DOC分泌速率极显著高于光照处理6、12 h时(P<0.01),但在黑暗处理6 h与黑暗处理12 h时DOC分泌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浙东1号”在黑暗处理2 h时DOC分泌速率显著高于黑暗处理12 h时(P<0.05),但在黑暗处理6 h与黑暗处理2、12 h时DOC分泌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一黑暗时间下,两种坛紫菜的DOC分泌速率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图3 不同黑暗时间下坛紫菜DOC分泌速率 Fig.3 DOC secretion rate of laver Porphyry haifanesis under different dark periods

2.2 坛紫菜DOC分泌量占固碳或释碳量的比例

从图4可见,两种品系的坛紫菜DOC分泌量占固碳量的比例,在2800 Lx光照强度下均在光照处理2 h时最高,“洞头本地菜”最高达25.57%,“浙东1号”最高达39.79%。

图4 不同光照时间下DOC分泌量占固碳量比例 Fig.4 Proportion of DOC secretion in the carbon sequestration under different light periods

从图5可见,两种品系的坛紫菜的DOC分泌量占固碳量的比例,均是在2000 Lx光照强度时最高, “洞头本地菜”最高达20.77%,“浙东1号”最高达22.74%。

图5 不同光照强度下DOC分泌量占固碳量比例 Fig.5 Proportion of DOC secretion in the carbon sequestration under different light intensities

从图6可见,两种品系的坛紫菜的DOC分泌量占释碳量的比例,均在黑暗处理2 h时最高,“洞头本地菜”最高达66.09%,“浙东1号”最高达75.04%。

在上述各条件下,坛紫菜的DOC分泌量占固碳或释碳量的比例,“浙东1号”均高于“洞头本地菜”坛紫菜,“浙东1号”表现出了较强的DOC分泌能力。

其中:C0为空白对照瓶中(无坛紫菜)DIC的浓度(mg/L);Ct为试验结束时加坛紫菜的养殖瓶内水体DIC的浓度(mg/L);V为养殖用水体积(L);WD为试验坛紫菜的干质量(kg);t为试验处理时间(h)。

图6 不同黑暗时间下DOC分泌量占释碳量比例 Fig.6 Proportion of DOC secretion in the released carbon under different dark periods

2.3 DOC分泌与DIC固定或DIC释放的同步性分析

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光照处理时间对“洞头本地菜”DOC分泌速率有显著性影响(P<0.05),对“浙东1号”DOC分泌速率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多重比较结果表明:“洞头本地菜”在光照处理2 h时DOC分泌速率显著高于光照处理6、12 h时(P<0.05),但光照处理6 h与光照处理12 h时DOC分泌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浙东1号”在光照处理2 h时DOC分泌速率极显著高于光照处理6、12 h时(P<0.01),但光照处理6 h与光照处理12 h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一光照时间下,两种坛紫菜的DOC分泌速率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其中:△CDOC为DOC的变化浓度[mg/(kg·h)];△CDIC为DIC的变化浓度[mg/(kg·h)]。

光照条件下,“洞头本地菜”、“浙东1号”两种品系的坛紫菜的DOC分泌速率与DIC固定速率线性相关系数R2<0.95(图7),表明光照条件下DOC的分泌与碳同化同步性较弱。黑暗条件下,“洞头本地菜”、“浙东1号”两种品系坛紫菜的DOC分泌速率与DIC释放速率线性相关系数R2>0.99(图8),表明黑暗条件下DOC的分泌与DIC的释放同步性较强。

3 讨论

3.1 光环境对坛紫菜DOC分泌的影响

在海洋中,浮游植物DOC释放途径包括完整细胞的直接释放、细胞解体后DOC的释放和细胞死亡后颗粒有机物的降解[6]。关于完整细胞溶解有机物直接释放(分泌)的生理机制,有两种主要观点:(1)溢出机制,即当固碳速率大大超过细胞成分合成速率时,过剩的光合产物以溢出的方式主动向细胞外释放[22-23];(2)被动扩散机制,认为释放是细胞内溶解有机物,特别是小分子代谢产物通过细胞膜向细胞外被动扩散[24]。Mahmood等[25]研究表明,海藻是桑沟湾DOC的主要来源之一,海藻每天大约释放64.81 μmol的DOC。

图7 光照条件下DOC分泌速率与DIC固定速率的相关性 Fig.7 Correlation between DOC secretion rate and DIC fixation rate under the light conditions

图8 黑暗条件下DOC分泌速率与DIC释放速率的相关性 Fig.8 Correlation between DOC secretion rate and DIC release rate under the dark conditions

“洞头本地菜”、“浙东1号”两种品系坛紫菜的DOC分泌速率均在光照2 h时较高,这可能是由于此时水体中DIC浓度较高,导致坛紫菜的固碳速率较高,同时超过了细胞成分合成速率,促使了溢出机制发挥作用。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养殖瓶中DIC浓度逐渐降低及营养物供给不足,导致了光合作用降低,使得溢出能力逐渐减弱,同时可能与积累的光合有机产物通过被动扩散机制释放DOC能力较弱有关。“洞头本地菜”在光照处理6 h后DOC分泌速率略微升高,这可能是因“洞头本地菜”的DIC固定速率较高,“洞头本地菜”固定DIC时生成了较多的DOC分泌底物,促进了DOC分泌速率的后续升高。“浙东1号”在光照处理12 h时DOC分泌速率最低,这可能是光照12 h时固碳速率降低,溢出机制减弱导致的。

两种品系的坛紫菜在持续12 h黑暗条件下均有DOC分泌,表明坛紫菜DOC暗分泌的存在,这也证实了坛紫菜DOC分泌被动扩散机制的存在。在坛紫菜DOC生成底物较充足的条件下,DOC分泌速率较高,随着体内DOC生成底物的减少,分泌速率会逐渐下降。坛紫菜在黑暗条件下,同时分泌DOC、释放DIC,两者释放速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表明坛紫菜DOC的暗分泌可能伴随呼吸作用进行,呼吸作用释放DIC的同时,按照一定的比例释放了DOC。

3.2 坛紫菜DOC分泌量占固碳量或释碳量的比例分析

Wiebe等[26]用溶解态光合有机碳(PDOC)一词来概括藻类释放的全部溶解态光合有机产物,这一概念被以后的众多研究者所采用。PDOC作为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物的一部分,其占总初级生产力的比例通常用释放百分比(PER)表示[27],并成为PDOC研究中的核心内容。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快速生长的藻类在指数生长期的PER多数为2%~10%[28-30],而稳定期的藻类通常具有更高的PER,为10%~60%[28,30-31]。实际上稳定期浮游植物的PDOC释放的绝对量并不比指数生长期多,导致PER升高的原因是由于稳定期藻类光合生产速率下降较大。

低光照强度和高PER间存在一定联系,通常高PER经常出现在控制试验的低光照强度条件下,或出现在现场培养的真光层底部[3,5,29,32]。坛紫菜DOC分泌量占固碳量的比例在光照强度为2000 Lx时最高,“洞头本地菜”最高达20.77%,“浙东1号”最高达22.74%。其原因可能是在光照强度为2000 Lx时,高分子化合物合成速度降低,容易释放的小分子代谢物更多的被合成。在光照强度2000 Lx时,两种品系坛紫菜DOC分泌速率均较高,DIC的固定速率较低,这是导致坛紫菜DOC分泌量占固碳量比例在2000 Lx时最高的原因。

Wyatt等[33]研究表明,藻类生产力与水体DOC浓度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藻类向水体中释放了大约19%的固定碳。本研究中在2800 Lx光照2 h时,“浙东1号”DOC分泌量占固碳量的比例最高达39.79%,固定的近40%的碳以DOC的形式重新释放到水体中。黑暗2 h时“浙东1号”DOC分泌量占释碳量最高达75.04%,DOC分泌量占了释碳量的大部分。这充分表明,无论在光照条件还是黑暗条件,坛紫菜均会向水体释放DOC,这部分碳可能就是浅海“遗漏的碳汇”之一。目前,大藻渔业碳汇能力核算通常应用的是生物量法,此方法仅仅考虑了藻类体内固定的碳,而忽视了藻类在生长过程中将固定的水体DIC转换成水体DOC的部分。如果将藻类向水体分泌的DOC量核算到藻体固碳能力中,将有助于大藻碳汇能力的精确核算。

3.3 DOC的分泌滞后效应及同步性分析

大型藻类DOC分泌若有滞后效应,随着光照时间的延续,DOC分泌速率应当有上升趋势。“浙东1号”坛紫菜随光照与黑暗处理时间的延长,DOC分泌速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表明“浙东1号”坛紫菜DOC分泌基本未表现出滞后效应。但“洞头本地菜”在光照处理6 h后,DOC分泌速率有微弱升高,可能表现出了一定的滞后效应。

吡虫啉不同亚致死剂量处理豆蚜成蚜后,平均寿命低于对照;LC30处理成蚜后,其平均产蚜量显著低于对照(P<0.05),而 LC10和 LC20处理成蚜后,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表2)。

光照条件下,“洞头本地菜”、“浙东1号”两种品系的坛紫菜DOC的分泌与碳同化同步性较弱,黑暗条件下DOC的分泌与DIC的释放同步性较强。这表明,在光照下坛紫菜对水体中DIC固定与DOC的分泌节奏不一致,水体DIC的固定并不会显著影响DOC的分泌,这可能是由于两个过程是相对独立运行的。但是在黑暗条件下,DOC的分泌与DIC的释放同步性较强,这可能是由于这两个作用均为释放过程,共用部分体系或一个体系,两者的释放量存在一定的比例,但DOC的分泌量小于DIC的释放量。Iiguez等[34]发现,Desmarestia aculeata呼吸作用增强导致DOC的释放量增加,这与本研究结论相一致,共同说明了黑暗条件下呼吸作用的进行促进了DOC的分泌。

综上所述,在光照与黑暗条件下,坛紫菜DOC的分泌过程可能有着不同的机理,光照下以溢出机制为主,黑暗下以被动扩散机制为主。

参考文献

[1] 张乃星,宋金明,贺志鹏.海水颗粒有机碳(POC)变化的生物地球化学机制[J].生态学报,2006,26(7):2328-2339.

[2] Ogawa H,Tanoue E.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in oceanic waters[J].Journal of Oceanography,2003,59(2):129-147.

[3] Fogg G E,Nalewajko C,Watt W D.Extracellular products of phytoplankton photosynthesis[J].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Series B:Biological Sciences,1965,162(989):517-534.

[4] Hellebust J A.Excretion of some organic compounds by marine phytoplankton[J].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1965,10(2):192-206.

[5] Berman T,Holm-Hansen O.Release of photoassimilated carbon as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by marine phytoplankton[J].Marine Biology,1974,28(4):305-310.

[6] 刘诚刚.中国近海浮游植物光合溶解有机碳生产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2.

[7] 权伟,应苗苗,康华靖,等.中国近海海藻养殖及碳汇强度估算[J].水产学报,2014,38(4):510-515.

[8] 齐占会,王琚,黄洪辉,等.广东省海水养殖贝藻类碳汇潜力评估[J].南方水产科学,2012,8(1):30-35.

[9] 毛兴华,朱明远,杨小龙.桑沟湾大型底栖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产力的初步研究[J].生态学报,1993,13(1):25-29.

[10] 宋金明,李学刚,袁华茂,等.中国近海生物固碳强度与潜力[J].生态学报,2008,28(2):551-558.

[11] Tyler A C,McGlathery K J.Uptake and release of nitrogen by the macroalgae Gracilaria vermiculophylla (rhodophyta)[J].Journal of Physiology,2006,42(3):515-525.

[12] Khailov K M,Burlakova Z P.Release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by marine seaweeds and distribution of their total organic production to inshore communities[J].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1969,14(4):521-527.

[13] Penhale P A,Capone D G.Primary productivity and nitrogen fixation in two macroalgae-cyanobacteria associations[J].Bulletin of Marine Scienc,1981,31(1):164-169.

[14] 姜爱军,陈中笑,任慧军,等.针对IPCC评估报告中海洋碳循环的疑问——δ13C收支平衡法的验证[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8,4(6):369-375.

[15] 严立文,黄海军,陈纪涛,等.我国近海藻类养殖的碳汇强度估算[J].海洋科学进展,2011,29(4):537-545.

[16] 黄邦钦,洪华生,王海黎.台湾海峡初级生产过程Ⅲ:生物量、初级生产力的粒级结构和光合产品结构[C]//洪华生.中国海洋学文集:第七集.北京:海洋出版社,1997:31-37.

[17] 焦念志,王荣.海洋初级生产光动力学及产品结构[J].海洋学报,1994,16(5):85-91.

[18] 付强,谭丽菊,王江涛.甲藻生长对水体中溶解有机碳(DOC)含量影响[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99(S1):191-196.

[19] 赵卫红,王江涛,崔鑫,等.海洋浮游植物生长过程中溶解有机物质的三维荧光光谱研究[J].高技术通讯,2006,16(4):425-430.

[20] 季乃云,赵卫红,王江涛,等.大沽河—胶州湾段溶解有机物类腐殖质荧光特征变化[J].环境科学,2006,27(6):1073-1077.

[21] 马家海,蔡守清.条斑紫菜的栽培与加工[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1-13.

[22] Fogg G E.The ec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extracellular products of phytoplankton photosynthesis[J].Botanica Marina,1983,26(1):3-14.

[23] Wood A M,Van Valen L M.Paradox lost?On the release of energy-rich compounds by phytoplankton[J].Marine Microbial Food Webs,1990,4:103-116.

[24] Bjørnsen P K.Phytoplankton exudation of organic matter:why do healthy cells do it?[J].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1988,33(1):151-154.

[25] Mahmood T,Fang J G,Jiang Z J,et al.Seasonal distribution,sources and sink of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in integrated aquaculture system in coastal waters[J].Aquacult Int,2017,25(1):71-85.

[26] Wiebe W J,Smith D F.Direct measurement of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release by phytoplankton and incorporation by microheterotrophs[J].Marine Biology,1977,42(3):213-223.

[27] 刘诚刚,宁修仁,郝锵,等.海洋浮游植物溶解有机碳释放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10,25(2):123-132.

[28] Hellebust J A.Excre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by cultured and natural populations of marine phytoplankton[C]//Lauff G H.Estuaries.Washington DC:AAAS,1967:361-366.

[29] Mague T H,Friberg E,Hughes D J,et al.Extracellular release of carbon by marine phytoplankton:a physiological approach[J].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1980,25(2):262-279.

[30] Myklestad S,Holm-Hansen O,Vårum K M,et al.Rate of release of extracellular amino acids and carbohydrates from the marine diatom Chaetoceros affinis[J].Journal of Plankton Research,1989,11(4):763-773.

[31] Sharp J H.Excretion of organic matter by marine phytoplankton:do healthy cells do it?[J].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1977,22(3):381-399.

[32] Zlotnik I,Dubinsky Z.The effect of light and temperature on DOC excretion by phytoplankton[J].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1989,34(5):831-839.

[33] Wyatt K H,Turetsky M R,Rober A R,et al.Contributions of algae to GPP and DOC production in an Alaskan fen:effects of historical water table manipulations on ecosystem responses to a natural flood[J].Oecologia,2012,169(3):821-832.

[34] Iiguez C,Carmona R,Lorenzo M R,et al.Increased CO2 modifies the carbon balance and the photosynthetic yield of two common Arctic brown seaweeds:Desmarestia aculeata and Alaria esculenta[J].Polar Biol,2016,39(11):1979-1991.

权伟,应苗苗,王怡娟,周庆澔,许曹鲁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